注册

百慕大三角杂志2

电子杂志科普2023-05-09
474

The Mystery of the bermuda triangle

2023年5月2日第一刊

恐怖百慕大三角秘境怪十大追踪

神秘的海域,
常理无法解释的现象

百慕大三角到底隐藏着
什么样的秘密

是海怪,外星人,时空隧道,还是海底巨大坑洞

编辑:张芮宁

哈尔滨市第113中学
            2021级6班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指导教师:宋嫣嫣

班任:周洪涛

资料提供:张家铭

张家铭               梁莫               闫家硕                张芮宁              申安沂

人见人爱 花见花开的 ‘老’班长

成员介绍

组长   制作PPT

演讲者

演讲者 ,too

杂志设计

人称大莫莫  本班班长

阳光开朗大男孩

额 。  我 叫 张 芮 宁,江  湖 人 称 自 信 姐

介绍杂志

申申如也,夭夭如也,我是32

目录/contents

01
02

引入
简介
水下金字塔
水下巨石
各种考察

禁地

各种假说

海穴说
水桥说
次生说
可燃冰说
黑洞说
各种学说
漩涡说

历史沿革

01
02
03
04
05

引入

哥伦布遭遇
船只失踪

总结

自然环境
异常地磁带

01
02

01
02
03
04
05
06
07

让我们开启
探寻之旅吧

神秘的禁地

    大约在美洲板块的中部,一个神秘的三角地带。这里有丰富的浮游生物,还有其他人类没有发现过的鱼类生物。而就是这个“物产丰富”的地带堵截了从大西洋东岸而来的一切事物,一旦有人经过这里就会即刻消失。据说这里暗流涌动,风暴不止,怪异事件层出不穷,令人头疼的是,现代科学还无法解释这里发生的一切诡异现象。

引入

1

百慕大三角

这个神秘的地方是什么呢

百慕大三角地处北美佛罗里达半岛东南部,具体是指由百慕大群岛、美国的迈阿密和波多黎各的圣胡安三点连线形成的一个西大西洋三角地带,每边长约2000千米。
    由于这片海域常发生人们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或按照正常的思维逻辑及推理方式难以解释的超常现象,因而到了近现代时,它已成为那些神秘的、不可理解的各种失踪事件的代名词。

简介

Bermuda 
Triangle

魔鬼三角

佛罗里达
Florida

百慕大群岛
Bermuda

Puerto Rico
波多黎各

其实,百慕大三角是一群地摊文学作家起的名字,而不是物理学家。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先来重温一下美国19飞行失踪案
这是百慕大三角的导火索

1945年12月5日,5架轰炸机前往百慕大三角训练。不久后,地面塔台传来飞行队长查尔斯的求救思密达。队长话没讲完,信号中断,5架轰炸机的雷达消失了。救援队没有搜到任何东西,27名队员全部遇难思密达。
        可5年后,美联社作家爱德华突然发文,声称飞机消失跟一片神秘海域有关,

还在地图上画了个三角形,将那片海域取名“百慕大三角”。14年后,小说作家文森特也看中了这个素材,在没有参与事故调查的情况下,在美国版故事会发表了小说《致命百慕大三角》,秉承地摊文学的传统,才有了开头事故现场的巧合,最后以离奇失踪,科学家找不到原因收尾。

百慕大三角具体位置

2

    1967年,一位美国飞行员罗伯尔·布卢斯和助手迪米特来·勒皮科夫驾机在百慕大海区的巴哈巴群岛一带低空飞行。突然他们发现比米尼岛水面下有一个巨大的长方形物体。第二年8月,考察组来到比米尼岛水域展开水下考古工作,发现,在比米尼岛水下,巨大的石头建筑群静卧洋底,它们结构严密,规模宏大,形状变化多端。长达1600米的大石墙,由长4.5米,宽6米,高3米的大石块砌底,每块大石至少重25吨。石砌的街道,还用长方形或多边形的石头排列出各种图案花样。一座高42米,每边长54米的平顶金字塔,沉睡在距海面近400米的水下,另外还发现有码头、港口设备遗迹和大理石的雕像。

    1978年,国际潜水中心主任罗歇韦率领一部分队员来到百慕大“魔三角”附近考察,突然大晴天起了风暴,海面瞬时间迷雾茫茫,白光直射天空,小船已无法控制,他们只好舍身潜入海里。当潜入100米深处时,他们看到了一个巨大的金字塔,它有两个大洞,海水以极快的速度从洞中穿过,激起海面怒涛狂卷,水雾飞腾,工夫不大,当这一现象消失,海面又恢复了平静。经细心测定,他们发现,坐落在洋底的金字塔高200米,塔尖距海面100米,塔的每边长300米,建筑年代约比埃及金字塔早7000年。由于海水太深,环境复杂,水下勘察的科学家无法断定,该金字塔与大西洋底的其他古建筑群是否系同时代的产物。

水下巨石块

水下的金字塔

3

物种考察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来自14个国家的28位海洋学专家于2006年4月份在百慕大三角海域进行了为期20天的考察,将生活在海面到海底4.8公里深处的浮游生物“一网打尽”。在捕获的数千种生物中,科学家已经对500种进行了分门别类,并对其中220多种的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至少有20种浮游生物是第一次发现。此外,科学家还发现了120余种鱼类,其中有几种也是百慕大的“特产”。
    这次考察是全球性的“海洋生命大普查”项目的一部分。负责考察的美国伍兹-霍尔海洋地理研究所的彼得·维贝博士表示:“我们正在绘制海洋浮游生物的分布图,就像天文学家绘制太空星图一样。”世界目前有7000种已知的浮游生物,到2010年数目可能翻番。科学家希望能将所有的浮游生物登记在册,揭示它们在地球气候和海洋食物链中扮演的角色。
    根据粗略估计,每1万磅浮游植物能养活1000磅小浮游动物,后者又能为100磅大浮游动物提供食物,而它们又能喂饱10磅小鱼。最后这10磅小鱼将成为1磅大鱼的盘中餐。浮游生物不仅是海洋鱼类最根本的食物来源,而且对净化大气功不可没。海洋能吸收空气中的碳元素,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浮游生物的活动。

4

5

6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涉险经历百慕大三角的人物,是世界上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公元1502年,哥伦布率领的远洋船队第四次远航美洲。船队在靠近百慕大时,海面上突然刮起狂风,船只好像航行在峡谷之间,几乎看不见天日。有丰富航海经验的哥伦布急令船队掉转航向,向佛罗里达海岸靠去,以
   避开这股凶猛的暴风。

历史沿革

哥伦布遭遇

心有余悸的哥伦布在写给国王的信中记述了这次危险的经历。信中,哥伦布如此描述这次惊心动魄的航海历险:“当时,浪涛翻卷,一连8、9天,我的两只眼睛看不见太阳和星辰……我这辈子看见过各种风暴,但是却从来没有遇到过时间这么长、这么狂烈的风暴!”

令哥伦布感到惊奇的是,此时船上所有的导航仪器全部失灵,舵手和水手们晕头转向,无法辨清方向。还算他们运气好,最终船队歪歪扭扭地从波峰浪谷间摆脱了危险。事后检查,船上的磁罗盘的指针方向已从正北方往西北偏离了36°。

由于哥伦布的经历至少还属于那些尚可解释的遭遇,因此在当时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注意。

于船只和海员在百慕大三角连人带船神秘失踪的事件,最早的记载是在1840年。当时,一艘由法国起航的船只“罗莎里”号,运载大批香水和葡萄酒,行驶到古巴附近失去联络。数星期后,海军在百慕大三角海域内发现了“罗莎里”号,船只没有任何的损坏痕迹,船上空无一人,所有船员如同人间蒸发了一样。但是货舱里的货物均完整无缺,而且水果仍很新鲜。可是,为什么船上的水手都失踪了,没有人能够解答,船上唯一幸存的生物就是一只饿得半死的金丝雀。到底船上发生了什么,没有人知道。从此之后,类似的失踪事件在百慕大三角频频发生 。 

船只、船员的失踪……

 E.V.W. Jones在1950年最先提及百慕大三角的失踪事件,作为美联社有线服务的花边新闻,是关于近来船只的失踪情况的,Jones的报道记录了该地区的舰艇和飞机的神秘失踪事件,并将事件归咎于“魔鬼三角”,随后,作者George X. Sand在1952年也将事件报道,概述了几宗不可思议的船队失踪事件,刊登于《命运》杂志,但“百慕大三角”(Bermuda Triangle)一词却一直到1964年才被Vincent Gaddis的一篇文章里首次使用,刊登于《大商船队》杂志。

7

这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比如在1909年,著名独立环球航海家乔舒亚·斯洛克姆(Joshua Slocum)航行到南美时失踪,原因不得而知,于是有些人其死亡归咎于百慕大三角;比如1918年,美国海军“独眼巨人号(USS Cyclops)”的300多人和万吨锰矿石在西印度群岛巴巴多斯(Barbados)和切萨皮克湾之间沉没(后来真相发现是发动机故障以及超重导致沉没);
        又比如1948年的“DC-3型客机”载着3名机组成员和29名乘客从波多黎各圣胡安飞往迈阿密途中失踪......还有莎士比亚的《暴风雨》据某些学者称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百慕大海难而改编等等。
       本来这些事故都是千万分之一的意外,媒体也只是简单报道一下而已。但在1950年,美国记者爱德华·琼斯(Edward van winkle jones)注意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在百慕大群岛附近出事,于是在《迈阿密先驱报》发表一篇文章称有许多飞机船只在这里失踪。但是具体位置坐标没有给出,反正意思就是在百慕大群岛附近。就这样,百慕大群岛的失踪之谜进入了公众视野。
       但百慕大变成诡异“死亡三角”的说法是在1970年代左右才流传开来,而原因要归功于下面这起失踪事件,也是被引用最多的一次事故。
        整个案件经过是:1945年12月5日,美国海军第19飞行中队的5架“复仇者”轰炸机(共14名飞行员)在队长查尔斯·泰勒中尉的带领下,计划从佛罗里达向东飞到巴哈马群岛,后折返基地完成训练。然而他们刚飞出去2小时便迷失了方向,没有按照原计划返回基地。反而向大西洋深处飞去,最后燃料耗尽而坠海。随后美军派出大量飞机和船只搜索救援,但结果很悲催。14名飞行员无一生还,救援时一架PBM-5水上飞机还搭了进去。
        关于此事的官方调查,队长泰勒应负主要责任。据说是因为他忘记带基本的导航仪和手表,而且基地发现飞行中队迷航后要求他交出指挥权给其他人,但刚愎自用的泰勒宁愿相信自己多年的飞行经验,最后将飞行中队带进了死亡深渊。
       但是泰勒的母亲对报告不满意,人又没找到、飞机的残骸也没个影,凭什么要泰勒背锅。于是泰勒母亲和美军打了2年官司,最后官方不得不对泰勒下发了免责书。
就这么一起本该结案的事件变成了悬案,还成为了很多作家的素材。
       1964年,作家文森特·加迪斯(Vincent Gaddis)引用了第19飞行队的失踪和其他悬案结合发表了一篇《致命的百慕大三角》,首次提出“百慕大三角”这个词并打响了百慕大三角的名声。
        其中查尔斯·伯利兹(Charles Berlitz)更是出了一本叫《百慕大三角》的书,卖了500多万册,书里还提到了百慕大三角下面还有金字塔和外星人,以至于让有些读者开始怀疑UFO出自这里。
        随着其他作家有样学样不断往里面添油加醋,百慕大下面还有时空之门,进去瞬间出来已是8年后;还有消失36年的气球重现......
       后来在1975年,飞行员兼作家的拉里(larry Kusche)写了一本叫《百慕大三角之谜得解》的书,专门辟谣伯利兹的作品是瞎编的,还和伯利兹对赌1万美元那里没有金字塔,最后伯利兹承认他写的书是瞎编的,是假的。某种意义上,百慕大三角很大程度上是伯利兹错误的产物。

其实我们一直被一些事件骗了

8

百慕大三角位于大西洋西侧百慕大群岛、佛罗里达海峡和大安的列斯群岛东端的波多黎各岛之间。大部分位于北纬20°~30°之间,属于北热带。这里全年主要受热带气团控制,盛行东北信风。夏秋多热带飓风,狂风怒吼,常形成10多米高的水墙,还经常可以遇到海龙卷,它能把海水吸到几千米的高空,给航行罩上了可怕的阴影。
而且,百慕大三角正处在南、北美之间地壳断裂带的北缘,火山和地震活动非常强烈,海底地形十分复杂。百慕大三角的下面,大部分是深达6000米以下的北亚美利加海盆;北部是突起于四周深海盆的百慕大海台,西和西南侧是靠近大陆和群岛的广阔的大陆架,南端是深达9215米的波多黎各海沟。

我们来看

究竟是什么导致百慕大三角成了禁地呢

自然环境

此外,百慕大三角附近既有明显突出的半岛如佛罗里达半岛、尤卡坦半岛,又有被半岛围起来的较封闭的海湾墨西哥湾,还有众多的岛屿和海峡:巴哈马群岛、大安的列斯群岛和小安的列斯群岛等1200多个岛屿。这些岛屿面向浩瀚的大西洋,屏障着加勒比海,大大增加了洋流的复杂性。大西洋北赤道暖流在安的列斯群岛附近大部转向西北,从百慕大三角海区穿过。另外,从墨西哥湾经佛罗里达海峡流出的佛罗里达洋流,非常强大,宽度扩及整个海峡,达150公里,洋流深800米,每昼夜流速为130~150公里。如此“浩浩荡荡的大军”也从百慕大三角海区通过。百慕大三角海区洋流复杂,势强流急,遇难的飞机、船只即使不沉入洋底,也会被强大的洋流冲得无影无踪。百慕大三角海域又是马尾藻海的一部分,海面布满了以马尾藻为主的褐色藻类,不利航行。
 

科普一下   马尾藻

海上大量漂浮的植物主要是由马尾藻组成,这种植物以大“木筏”的形式漂浮在大洋中,直接从海水中摄取养分,并通过分裂成片再继续以独立生长的方式蔓延开来,厚厚的一层海藻铺在茫茫大海上

9

   慕大三角的奇怪之处,在于海洋和大气层。此处的海洋和大气层发出的波段与其他海洋区域不同。因此,很多船只和飞机在此消失。卫星记录的数据显示,在南大西洋存在地磁异常带,这里只存在地球内部辐射。这条辐射带被命名为范艾伦带。
       地球辐射带有两个外部辐射和内部辐射。他们到达地磁层积累高能粒子,从而防止他们侵入地球,内层带主要有质子组成,而外层带充满了电子。内外层带的形状都像甜甜圈。美国科学家詹姆斯 范在分析来自卫星“探险者一号”的数据后发现了内层带。因此百慕大三角辐射带被命名为范艾伦带。

异常地磁带

受强辐射

       这也证明了前苏联物理学家谢尔盖 维拉诺夫和亚历山大的研究。科学家表示,正是因为百慕大三角存在一条地磁带才产生了这种罕见的地理情况,他们是通过俄罗斯的三号飞船进行数据采集的。数据显示,当出现长时间的太阳活动时,例如耀斑、太阳黑子,地球有时候会发生变化出现第三个波带。太阳状态稳定的时候,这层波带会自然消失。2012年,美国航天局发射两颗测量卫星。通过他们的测量,得到的数据显示,该地区的粒子可以瞬间从0加速到接近光速,除此之外还发出超低速电磁波。
       意大利人用一些无人认领的人造卫星来采集数据,他们发射了名叫BeppoSAX的卫星。该卫星自1996年到2003年工作。当卫星通过百慕大三角上方时,明显感受到辐射增强,飞离百慕大时辐射逐渐消失。

10

神秘

首先我们来看

重头戏

各种假说

旋涡说
次声说
高压油气说
地磁异常说
异常重力说
海穴说
黑洞说
晴空湍流说
天外来客说
超自然力量说
水桥说
可燃冰说
天然激光说
时空飞越说
甲烷爆炸说

海穴说

但不少学者对上述推测持怀疑态度。因为据地震站网的观测证明,百慕大三角海区的地壳没有发生过“张开大口”或足可以使海面船舰被吞没的剧烈活动。20世纪70年代,美苏两国的科学家曾联合考察过百慕大三角海区的洋流结构,获得了许多过去科学家们不知道的新鲜资料,但并没有发现海底“张开大口”如此惊人的现象。

   有 些学者认为,远古时代,在大陆漂移过程中,经历过千百万年之久,百慕大三角区的海底地壳上形成了一些陷坑或空穴,到近代,此处地壳运动仍然频繁,大安的列斯群岛常发生地震。当发生地震时,这种空穴的顶部可能会坍塌,凹下去,就像海底“张开大口”似的。海水就急剧地涌人张开的大口里。如果船舰 有时遇到这种情况,也就随之被吞没。因此,在海面上不会留下船舰的残片、油渍、船员尸体及其他任何痕迹,任何东西也逃脱不了被卷入海底大口深渊的厄运。

Pass

11

       有一次,来自东太平洋圣大杜岛的一位友人,告诉瑞典学者斯文·阿隆森一个奇怪的消息:在圣大杜岛的沿海有时看到一些不明来历的破船残片。岛上所有的居民都感到十分惊奇:当地海域并没有发生沉船事件,为什么会突然从海水里涌出这些破船残片,它们究竟是从哪里来,居民都觉得神秘莫测。阿隆森对这个奇怪的消息颇重视,经他再三调查和核实,证明了圣大杜岛沿海突然浮涌上来的破船残片,正是过去在百慕大三角海区已经神秘消失的船舰遗体。

水桥说

        他提出了独特而新奇的见解:在百慕大三角海区与东太平洋圣大杜岛之间确实存在着一条天然的海下“水桥”,“水桥”的磁场强度极大,迥异于其邻近海面,且变幻无常,从而有时形成一股威力无比的吸引力,倘若船舰偶然遇到这种奇异的吸引力,船舰上的导航罗盘等仪器就会失灵,从而导致船舰失事沉没。海下“水桥”好像一条输油管一样,沉船沿着“水桥”从这头流到那头,即从百慕大三角海区流到东太平洋圣大杜岛海区。

阿隆森进行了试验。他先是精确地测定了地球的磁场,然后再在一个小型水池里进行水流跟踪磁场的试验。1980年1月,他用一部电子计算机和5万公升鲜红的水,给来自世界各地的地质学家表演了他的试验。联合国的一位官员认为,阿隆森的试验对于进一步深入探索百慕大三角海区之谜,很有参考和启迪作用,因为阿隆森的试验首次证明了:在百慕大三角海区神秘消失了的船舰残骸,很可能是沿着海下“水桥”,穿过美洲大陆,来到东南太平洋的洋底,又在圣大杜岛海面浮现出来。

真的存在有一条能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能穿过美洲大陆的海下“水桥”吗?海下“水桥”真有如此神奇的威力吗?这是目前无法证实的奥秘,只能是一种假说猜测而已。

Pass

12

       它们在空气中以高达330米/秒的速度传播,而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则更快,达到1650米/秒。次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一种声音,但它们的破坏力却大得令人惊奇。当次声波的振荡频率为6赫左右时,能使人产生疲劳感,随后又从焦躁不安发展为本能的恐惧。当频率为7赫时,能使心脏和神经系统陷入瘫痪状态。强烈的次声波能使人由痛苦到死亡,能使船体破裂、飞机解体。

次声说

有些科学家认为,百慕大“魔鬼三角区”的“魔鬼”是一种强烈的次声波,它具有极大的破坏力,这是造成飞机和轮船毁灭、乘员死亡的主要原因。

次声波

小百科

       有一天晚上,吃晚饭时,他们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他们吃饭使用的叉子突然弯曲了,同时水上飞机上的十几把钥匙都变了形,甚至罗盘上的指针也偏离了40°。有些学者猜测:之所以会出现上述奇怪现象,可能是由于遇到了一种弱的或中等的次声波振荡。有些学者不同意上述看法。他们认为,只有高强次声波对动物和人体的器官才能发生影响,但那是在密闭的腔体中进行的试验所观察到的现象。在自然界中很难产生高强次声波。也有科学家设想制造次声波武器,但只不过是设想,不应把想象当作现实。

Pass

       1970年,一架美国飞机飞越百慕大三角区,竞从荧光屏上消失了10分钟,飞机着陆后,所有机上钟表都比地面上慢了10分钟。1977年2月,一位探险家和他的四个伙伴,乘一架水上飞机进入百慕大三角区探险,在那里逗留了数天,

13

可燃冰说

初冬暖阳万物藏
岁月沉香悦时光

      “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是由水和甲烷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种固态物质,外貌极像冰雪或固体酒精,遇火即可燃烧。

小百科

      英国地质学家,利兹大学的克雷奈尔教授提出了新观点,他认为:造成百慕大海域经常出现沉船或坠机事件的元凶是海底可燃冰产生的巨大沼气泡。当海底发生猛烈的地震活动时,被埋在地下的块状可燃冰晶体被翻了出来,由于可燃冰的主要成份是甲烷,会因外界压力减轻迅速汽化。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使海水密度降低,失去原来所具有的浮力。恰逢此时经过这里的船只,就会像石头一样沉入海底。如果此时正好有飞机经过,当甲烷气体遇到灼热的飞机发动机,会立即燃烧爆炸。

   美国一个实验室曾做了一个模拟实验:从一个小泳池底部向上吹大量空气,形成的气泡充满水池,让一位水性很好的游泳运动员跳入水池,这时他的身体会像秤砣一样直向下沉,因为充满空气的水已失去浮力。这就说明了为什么许多轮船在百慕大三角区会突然沉入海底而消失。

       那些经历过百慕大三角沉船事件的存活人员,有人描述是受到了巨大的章鱼攻击,导致了船体的沉没。这些章鱼生活在海底8000米以下,身体的长度甚至达到了火车长度的一半,章鱼的呼吸还会带气泡。科学家通过声纳检测表明,百慕大不可能存活如此巨大的生物,而是蕴藏着丰富的甲烷,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可燃冰,当船只撞击失事导致甲烷的燃烧,点燃的气体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了类似章鱼呼吸的海面现象。

14

       黑洞之说,即一些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天体曾坠落在百慕大海区,它们已经变成体积极小但密度极大的物体,任何物质包括光线,只要在它旁边都会被吸进去。但它却不释放任何物质,所以人们无法发现它。它犹如一个黑洞,船和飞机受其影响,来不及求救就被吸入海中。这个观点是由美国学者韦勒提出的。他认为在百慕大海区有一颗1500年前坠落的陨星,这颗高密度的陨星使百慕大地区成了一个巨大的黑洞,船只和飞机一旦靠近,就被吸人其中,再也摆脱不了。而且离百慕大不远的墨西哥半岛上的伯利兹也曾经飞落过一颗陨石。这颗陨石摧毁了地球上的万物生灵,其尘埃在地球上空弥漫十年之久。百慕大是否也受到了它的影响,人们不得而知。

       那些在百慕大地区消失得不留痕迹的船只、飞机,的确很像黑洞现象引起的结果,但是黑洞却难以解释为什么只有飞机和船只在刹那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黑洞说

       如果真有黑洞,那么海水应该会被吸没,整个地球应该也会陷入灾难,显然,地球仍然好好的,所以,这个假说不太成立

Pass

15

各种学说

我们认为这三个都有一定的道理

16

旋涡说
       

们认为船舶通过百慕大三角海区时之所以会突然失踪,这可能是由于这个海区存在着某种威力无比的神奇的漩涡。
       百慕大三角海区正是令人惊异而又著名的马尾藻海的所在,在水动力上,马尾藻海是热能聚存的场所。这个海周围的海流复杂,它的边界不是陆地,而是由大西洋的几个洋流(墨西哥湾流、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结合的逆时针环流构成。美国有一位研究漩涡的学者认为,漩涡旋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有关系,北半球的漩涡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墨西哥湾暖流经佛罗里达海峡,在百慕大三角海区汇合了几股流向不同的小股海流,形成巨大海流,对船舶航行是一种极不利因素。据说,25米的大海浪就能把大型的船舶折为两截,能吞噬猝不及防的船只。

17

Therefore……

       据1984年5月6日《澳门日报》发表的文章报道,国外有一位研究漩涡的学者认为,一个中尺度的漩涡,等于是一个凹面镜,太阳光照射在漩涡(凹面镜)中,聚光焦点就能产生很高的温度。他做了一次试验,把一种强光以60°~75°的入射角,入射到模拟的漩涡中,结果使这个漩涡(它如同一个凹面镜)的聚光焦点能点燃一张薄纸片。他根据这次试验的结果,从而断言:百慕大三角海区有许许多多的巨大漩涡,就是许许多多的巨大“凹面镜”。太阳光的入射角在60°~75°。时,照射在一个直径1千米的漩涡中,则聚光焦点的直径就有一米左右,温度可达几万度。这么高的温度足可以使飞机、船舰顷刻间熔化或爆炸。漩涡的直径越大,其聚光焦点的温度也就越高。夜晚,没有太阳光,漩涡虽然无法聚光,但由于巨大漩涡的旋转速度极快,必然引起电磁场扰动,进而引起磁罗盘和其他的航海仪表失常,使飞机、船舰失控而葬身海底。

       在从波多黎各吹来的强大北风和海洋深处汹涌波涛的作用下,有时可能发生高达数千米的“内在瀑布”和逐渐下降的巨大水流,这种“内在瀑布”在海面上几乎是不现形迹的,因此,人们从海洋的外表无法看到这种“内在瀑布”。但在一定的条件下,质量巨大的液体在下降时会达到极高的速度,有时旋转速度可达到0.5米/秒,这样就会形成直径150~200千米、深500米的巨大漩涡。这种漩涡足可以使巨型船舰葬身海底。其次,大安的列斯群岛常遭可怕的飓风袭击,这些飓风就是从百慕大三角海区方向袭来的。飓风掀起巨浪,常会形成十多米高的水墙,这里有时还可遇到海龙卷,甚至能把海水吸到几百米或几千米的高空。如果航行于百慕大三角区的船舰和飞机,遇上这些可怕的奇异现象,那就逃脱不了粉身碎骨的命运。

       1992年,由美国、前苏联和法国科学家组成的调查《百慕大神秘三角》之谜的小组,利用在太空运行的人造卫星进行侦察。根据激光扫描的照片发现,在这个三角地区有一个威力无穷的巨型湍流漩涡。领导这个调查小组的首席科学家阿科尔博士表示,这个巨型漩涡出现时只不过3秒钟,但其威力无穷。它的吸引力之强,比地球上任何飓风、大地震或火山爆发的威力都强得多,与月球影响地球潮汐的万有引力相比也毫不逊色,它可以影响月球上的天气。这个巨大的漩涡出现时,飘忽不定,难以测摸,要在大西洋寻找到它,如同大海捞针。当突如其来的巨大漩涡出现时,所向披靡,海上的舰船,九霄云空的飞机,都将被卷入海底,造成机、船失踪。这一发现,为漩涡说提供了现实依据。

18

总结一下

        百慕大三角区海面上有巨大的漩涡,直径大都在200千米,甚至上千千米,形成后有的可持续60多天。这些漩涡犹如一面面巨大的凹面镜,当阳光射入角为10~70度时,焦点直径可达几百米到上千米,其温度之高可以使飞机、舰船顷刻融化。
       即使稍一靠近,也能引起爆炸和焚烧。为此,科学家做过以下实验,用一个大浴盆装满水,然后搅动,让水涌起漩涡,再用强烈聚光灯以15~75度入射角照射漩涡,不久奇迹出现了,一张悬在浴盆上空薄纸突然烧起来,接着科学家把漩涡直径加大到100米,引入太阳光,发现阳光焦点直径有一米以上,焦点温度高到万度。这就是为什么百慕大漩涡凹面镜能够进入该区域的飞机瞬间消失的原因。

可燃冰说(甲烷爆炸说)

漩涡说

异常地磁带(重力)

        海床底下藏有大量的甲烷结晶,当海床变暖或发生海底地震时,这些沼气结晶就会被震翻出来,迅速气化释放出水面,巨大的沼气泡沫可以使周遭海水的密度突然降低,失去原有的浮力,如果此时正好有船只经过,就会因为浮力不足而像石头一样沉入海底。

        磁场混乱,指南针调转方向迷失方向。在百慕大三角区(地球上其他的三角区也同样月亮—太阳引力的高潮引起了三角区地壳深处离子化岩浆,其必然的结果是使三角区出现地磁异常,形成一个强大而奇异的磁场,使各种仪器失灵,致令飞机和船只失事,湍急的水流会把失事的飞机和船只带到不知所向的地方。
       据这些科学家考证,是由于沟下地壳内聚集着许多非同寻常的超重物质。这些物质产生出一股强大的吸引力,即异常重力,把海沟拉得紧紧的,同时又使海沟上方的海水向下陷落。科学家们由此推测,当轮船一旦进入突然低下25米的海面时,又受到异常重力场的作用,就会出现种种难以想象的复杂局面,造成不堪设想的恶果。

19

自然环境因素

       至于天外来客说、超自然力量、天然激光说、 时空飞越说,就显得太过于荒谬了,纯属无稽之谈。

受热带气团控制,盛行东北信风。夏秋多热带飓风,狂风怒吼,常形成10多米高的水墙,还经常可以遇到海龙卷,它能把海水吸到几千米的高空,形成空气巨浪

百慕大三角正处在南、北美之间地壳断裂带的北缘,火山和地震活动非常强烈,海底地形十分复杂。

气候

地壳运动

洋流

百慕大三角海区洋流复杂,势强流急

百慕大三角海域又是马尾藻海的一部分,海面布满了以马尾藻为主的褐色藻类,不利航行。

海藻

20

在自然面前,人类永远是那么渺小和脆弱。地球上仍有许多人类禁地,在探索未知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心怀敬畏之心!!

指导教师:宋嫣嫣          班任:周洪涛

小组成员:梁莫    张家铭      闫家硕      张芮宁      申安沂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