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职工文学
宜昌市职工文学读书协会主办
2023年05期 总第017期
“大美宜昌”全市职工摄影大赛选登(一)
望作信
摄
在云端
筑梦
接手
公路蜘蛛侠
猇亭港口
王耿摄
编织钢铁
杜晓云摄
曹平摄
竺宝英摄
-------------------------------------------------------------------------------
01
07
13
18
23
26
29
32
37
43
47
52
57
60
64
67
71
76
81
86
以劳动开创未来
守护机械设备的矿山“痴”汉子
一叶兰舟载乡情
记新时代中国好人、湖北省劳动模范邓兰舟
站在改革重组的门槛上
大国粮仓的守护者
以从医初心铸杏林之魂
在微光中,那匆匆的脚步声
“于爸爸”“伍妈妈”的幸福支教路
冲在前头、干在实处,甘当公安事业的“孺子牛”
邓 伟
谢 娟
唐 聪
黄 河
付芸芸
郑 媛
江一飞
于小平
方金宇
坚守初心炬火相传,地质使命勇担在肩
烟雨渔洋河,熠熠红烛情
新时代青年职工的样子
如果梦想有味道
夜空中最亮的星
——记我身边的平凡夫妻
风雨兼程十三载 细数矿山新变化
岁月静好,念你如初
行吟故里,拾读华章
四十年后再相逢
2路公交随景
种房子的老农
韩 冰
刘思维
黄 样
王雪梅
李 丹
马 俊
杨大芹
杨福梅
刘贞平
梁 晨
叶文超
大概2012年前后,市级战略南展带动点军全面进入大开发大建设,我有幸见证了由城区直通艾家集镇的谭艾路通车,也有幸目睹艾家集镇旧貌换新颜,更亲身参与江南大道两侧的房屋拆迁和点军街办范家湖拆迁项目指挥部的工作。那时,虽然任务一茬接着一茬,但见到每个人都意气风发,似乎图纸上的挥斥方遒、调查走访时的奔波忙碌会变成城市建设的一砖一瓦,助力宜昌这座“大厦”拔地而起。
2014年,我进入市政府办公室联系城建工作后,更加深切地见识到城市建设的如火如荼和恢宏格局。那时最响亮的一句话就是“城市建设平均一天投入一个亿”,城市形象就像电脑构图按下快进键一样日新月异。施工机器的轰鸣声回荡在荒草杂树之间,铲车、罐车来来往往络绎不绝,一个个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拉开建设序幕。旧房拆除的倒塌声、高楼崛起的拔节声、跨江桥梁的踢踏声、柏油马路的滋滋声……以劳动谱写的交响乐曲充盈着城市的每个角落。
一晃十多年过去,城市在无数劳动者的辛勤耕耘中日复一日地改变着它的容貌,对比现在与2009年城市的巨大变化,我们所见翻天覆地的城市图景正是无数劳动者在各自岗位用智慧和汗水辛勤浇灌、以点滴之力汇聚而成。
以劳动开创未来
了艾家集镇。入职后,先一年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恭喜”我:“你真幸运,今年5月镇上开了有史以来第一家超市,你7月就来上班,正赶上趟。”一个并不富裕的小镇,我就在这里开始了自己的工作生涯。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邓伟
自亘古以来的人类发展史无不反复揭示:劳动催动着时代进步,劳动开创着未来。当漫长的时间长河与三峡之滨的城市空间重叠,视野回荡,在这片宜人之城昌盛之地上,万千景象播映,以劳动绘就的历史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
一座城市的变迁史就是一部劳动人民的奋斗史。宜昌过去的十年,是非凡的十年。何其有幸,我作为一个见证者,窥见了巨变的冰山一角。
记得2009年我刚到点军区艾家镇工作时,艾家镇还是宜昌城区唯一没有联通城市公路的乡镇。接行的车辆从江北穿过夷陵长江大桥,行过一段颠簸的石子路,就进了山上一条不知名的盘山公路,大概一个“山路十八弯”后,再经过一段泥泞的乡道,便终于到
一、功成于勤,勤则不滞
01
02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本源都来自劳动,当我们在劳动中感悟思想,净化内在品质,融入这个大时代,体现出来的正是劳动在新时代的风采。
我曾经与一些认识的劳模、工匠畅谈,真切地感受到,原来劳
三、大道至勤,勤则不庸
当年如我一样参加工作的80后们,脱去学生装束,心情忐忑走进不同的乡镇,租住在陈旧的老房子里,白天走村串户、勤奋工作,夜晚遥望星辰、思绪飞扬。在不同的岗位历练,在艰苦环境中成长,让生活越来越好。还有那万千劳动者,为着各自的梦想走进不同行业,不以劳动为苦,苦中作乐;不以生活为艰,相信“面包总会有的”。虽辗转奔波,却义无反顾,向着美好未来努力前行。
劳动之于财富正是如此,每个人都在努力以劳动改变生活。各行各业无数平凡的劳动者创造了越来越丰富的物质文明,历尽千辛万苦积聚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也让劳动工资、城市环境、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与日臻善。
是这十几年社会发展进步中那千千万万辛勤劳作、努力拼搏的劳动者的小小缩影?
我们常讲勤劳致富。无论何种行业何种职业,我们都在国家锐意进取、奔赴中国梦的劳动大潮中,随着社会财富的积累,而共同向着更加美好的生活迈进。
学生时代,生活是比较艰苦的,总渴望着早日“挣钱养活自己”。刚参加工作第一个月,看到工资到账1980元,虽然不多,但想着这是自己每日起早贪黑,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用脚步丈量,凭劳动所得,我还是很满意的。感谢新时代,让我有机会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为城市的繁荣发展和人民幸福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其实不仅我是如此,还有很多同志一样在艰苦的岗位上战斗着。与远在山区县乡镇的同学聊天,才知道他的工资比我还少些。他跟我开玩笑,每有朋友邀请他到县城聚餐,他在犹豫后一般都是拒绝的,不是不想去,而是顾忌微薄的工资实在支撑不起几次这样的聚会。即便生活如此拮据,他却依旧斗志昂扬,经常兴致勃勃地给我讲述他开展群众工作的开心故事。
后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工资水平都有了相应提高,生活大为改善。现在,日子早已不再那么拮据,但回想这十几年来生活日益改善的历程,我想,我们不就是时代的一粒沙?不就
二、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03
04
神赓续、绵延传承。让我们弘扬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靠勤劳双手劈浪前行,用劳动开创美好明天、托起心中的中国梦!
翻开劳模、工匠的事迹相册,“公厕管家”杨自会、“粮食干部”李勇、“窗汐导师”孙万清、“绿化卫士”薛传根……,时代前行,岁月流逝,看着一代又一代劳模、工匠接续绽放芳华,以他们的实际行动播撒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流淌血液、传颂四方。
何谓劳模精神?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何谓劳动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
何谓工匠精神?敬业、精益、专注、创新。
勤奋劳动永远值得尊重和赞美,劳动演化的诸多领域生生不息,于此一日坚持容易,日复一日坚持不容易,日复一日坚持做好更不容易。劳模、工匠本不分行业和职业,我所见的很多劳动者都是具有高度责任心和进取心的,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却又深刻真切地践行着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即便日日平凡、月月长久、年年如此,他们也能够倾心尽心用心,追求卓越,勇创一流。
精神的高贵与神圣在于每当艰难困苦之时能够唤醒人的内在斗志和拼搏信念。城市的发展、人类的文明、时代的进步,都需要精
模、工匠光环下的他们也是普通人,有着与我们一样的柴米油盐、喜怒哀乐,不同在于他们多年如一日地真情投入一项工作,敢于刻苦钻研,愿意坐冷板凳,始终勤勉负责,在平凡的岗位上奋力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05
06
痴读书来勤为径
谢娟
在兴发集团大大小小几十座矿山,都已经实现了大型机械化作业。80多台套的凿岩台车、锚杆台车、铲运机等大型机械在矿山穿梭不停、有序生产,每看到这个场景,人们都不禁会想到那个守护矿山机械设备几十年如一日的“痴”汉子王明乾。
身穿的橙红色工作服上油迹斑斑,一米八几的个子,随身背着两个大包,说话声如洪钟,走起路来快如一阵风,只听见鞋子在地上“啪啪”作响的声音,这是见到王明乾第一眼的印象,也是认识他几十年老朋友的印象。
守护机械设备的矿山“痴”汉子
痴心机修醉技改
下的子公司工作,但始终从事机械设备维修维护和钳工,熟悉他的人都感叹:“这个痴家伙,机修真是下得法,小小螺丝钉也被他搞出了大名堂”。他痴迷读书,特别是和专业相关的机械、液压、电气控制等方面的书籍,别人一拿起就昏昏欲睡,而他对这种书爱如宝贝,一书在手,如饥似渴、认真阅读,几十年来,做下了十几万字的学习笔记。在自己充电的同时,始终坚持将学习成果分享给身边的同事,和他们一道交流学习经验、改进工作方法,并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紧密结合。他和他的团队通过积极探索,成功解决了公司机械设备中存在的100多项技术难题,先后取得30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其中1项发明专利,多项成果获得市、县科技进步奖及发明专利奖;本人多次被宜昌市人民政府、兴山县人民政府评为“高技能拔尖人才”和“优秀高技能人才”,为县域经济和兴发集团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2016年5月《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媒体曾宣传过他工匠历程的事迹。
同事说王明乾是个书痴:1963年12月出生的他,只有高中文化程度,也是业内的钳工高级技师。他从1982年进入兴发集团,已走过了40个年头。40年来,他虽然先后在兴山县苍坪河、九冲河电站、水电开发公司、水电安装公司、矿产资源部等兴发集团旗
领导说王明乾是个技改痴。他长期从事设备维修与管理,每天打交道最多的就是机械、设备。他随身携带的两个包,一个包是书和学习笔记,另外一个包装的是扳手、起子。螺钉、法兰成为他生
07
08
痴守矿山保安全
一线工人招聘难一直是制约矿山发展的重要瓶颈,为从根本上解决矿山可持续发展问题,兴发集团自2009年开始率先在湖北省非煤矿山中推行机械化作业,截至目前已累计投资3.5亿元,先后从法国、瑞典及国内华泰、开山引进凿岩台车、锚杆台车、铲运机、撬毛台车、运矿卡车、天井钻机等设备119台套,从凿岩、排险、顶板支护、装载、运输等环节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将人从最危险岗位置换出来,本质提高矿山安全水平的同时,生产效率提高30%以上。
作为矿山设备管理与维修的领军人物,他在矿山机械化推广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机械化推广初级阶段,由于凿岩台车、锚杆台车、铲运机、撬毛台车等大型设备国内无法生产,只能高价从国外引进,面对一台台高昂设备和一大堆英文资料,对英文一窍不通的他没有选择退缩,而是硬生生地凭借一本英汉词典在短时间内掌握了设备性能与操作,并亲力亲为、手把手地带出了一大批操作能手,为设备高效运行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设备增加,设备维修问题已成为制约机械化推广的重要制约因素,特别是国外进口的设备维修已成为一个重大问题,一是进口设备没有在国内设立维修中心,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只能返厂维修,不但维修成本高,而且维修工期长,对生产带来了极大影响;二是进口设备备品备件价格昂贵、供货周期长,备品备件问题不解决也将直接影响到生产。为此,他主动向公司请缨成立矿山机械设备维修班,带领技术人员
活的一部分,机械故障了,只要请他去听一听声响,他就能准确判断故障出在什么地方,大致是个什么问题。40年来,他穿破的工作服、磨破的手套可以拖一卡车,十个指头全是厚厚粗茧。他主持和参与了20多项技术创新与技术攻关,完成小改小革120余项,主持研发的 “防渗漏阀门”成功解决了常规阀门易渗漏、难维护等问题,降低公司运行维护成本500多万元;研制发明的“电站底拦栅坝液压清污机”成功解决了水电站汛期大坝行洪安全问题,每年为公司新增效益近千万元;研发的矿山井下运输车辆尾气净化处理和爆破除尘装置,解决了长期困扰的井下环境污染问题,有效保护了作业人员安全及身体健康。研制发明的“防渗漏离心泵”“凿岩台车扶钎器”“灌炮液压升降平台多功能车”“一种撬毛、挖掘装载一体机”“巷道撬毛、修复一体机”“井下硐室除尘器”,在矿山井下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为公司节省机械采购费用累计达1500多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他先后取得1项国家发明专利,30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取得县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由于业绩突出,多次被集团授予“劳动模范”“技术能手”。
09
10
痴师带徒传技艺
为从根本上解决关键设备与技术对国外的依赖,他还联合浙江开山、河北华泰等生产厂家对矿山大型机械设备国产化进行了技术攻关,通过不懈努力,成功研发出CYTJ45 、KJ212、KJ311等系列凿岩台车,HT62、XMPYT-53、XMPYT-74 、KQ211、311等系列撬毛台车,并全部实现了量产,在打破国外技术封锁、获得自有知识产权的同时,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同等设备售价仅为进口设备的四分之一,目前公司矿山大型设备全面实现国产化,由此直接节约采购成本近亿元)。
对进口设备维修及备品备件国产化进行技术攻关,通过近十年的努力,不但全面掌握了进口设备维修技术,而且成功修复凿岩台车、锚杆台车等10多台套大型矿山设备,所有备品备件也全部实现国产化,累计为公司节约维修成本3000多万元。
计,近十年来他累计公开授课和现场实习实训超过2000小时,先后为矿山培养设备操作人员、维修人员300多人次,目前这些人员已成为公司技术骨干,部分人员已走向重要管理和技术岗位,为公司后续发展提供了坚强基础。此外,他还被兴山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聘为“实习指导教师”和“特聘兼职教师”,利用业余时间为其他单位短训班累计700多名职工讲授设备维修维护专业知识,为县域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素质高、技能强的优秀技能人才,将工匠精神发扬光大。他2007年被宜昌市人民政府授予“第一届(2007—2010年度)宜昌市优秀高技能人才”,自2005年至2019年连续十四年被兴山县人民政府授予“兴山县高技能拔尖人才”荣誉称号,多次被兴发集团评为“劳动模范”“技术能手”“兴发五星员工”称号;2015年3月评为“湖北省首席技师”“湖北省技能大师工作室”;2018年被湖北省总工会授予“荆楚工匠”、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授予“工匠精神奖”。
作为湖北省首批“首席技师”,他率先在同行业中成立了首席技师工作室,主动承担传帮带责任,以师徒结对和现场培训等方式毫不保留地将自己所学知识和实践经验传授给青年员工,据不完全统
11
12
“小邓,从街上帮忙我带两袋米。”
“麻烦从镇上帮忙买两瓶感冒药。”
“邓师傅,帮忙砍五斤新鲜肉带过来。”
“两包菜籽和苞谷种,麻烦帮忙选哈。”
“哎呀,家里老鼠多,帮忙带两包老鼠贴,质量好的哦!”“家里明天请工了,麻烦帮忙买两斤豆腐。”
有的是拦车给钱大多数的乡亲们是打电话,面对老乡鸡毛蒜皮五花八门的要求,“好的”“没问题”兰舟总是不厌其烦有求必应,用纸笔笑眯眯记下来,耐心地第二天一一带给王大妈张爷爷孙大姐田老师,账记得清清楚楚,东西带得明明白白没有半分差错,也从不收乡亲们一分的带货钱操心费。
时间长了,质朴的乡亲们都喜欢上了这个小伙子,都知道这条路上多了一个客车司机邓师傅,服务态度好又热心帮忙,有什么事情找他准没有错。兰舟给乡亲们总是免费帮忙,大伙都记得他的好,也是争相请他到家里吃饭,经常把家里的土特产塞给他,“晚上到我家吃鱼”“来,带几个土鸡蛋吃”“快,来吃告子豆腐”他给80多岁的党新菊老奶奶送去湾潭粑粑时老奶奶总要亲切地拉着他吃点东西,而兰舟也会贴心地陪老人聊聊天。还有位大姐家里杀了猪,专门凌晨起床给他送了一大碗蒸肉菜。
最近,一直被一个人感动着,是我的家乡人,也是土家族,我自己做民族工作,推了不少典型,但是他的朴实、冒露珠接地气的故事一直感动着我,也引起了一些思索,总想把他写一写,我觉得我们的乡村振兴需要这样的人的坚守。
邓兰舟,五峰山旮旯一个85后的小伙子,长着一张典型土家汉子的脸,憨厚朴实亲切,对人总是笑眯眯的特别和气。2008年时年23岁的他成为一名农村客运班线司机,握着方向盘开始了载人带货之旅,从五峰集镇至麦庄村,灰尘大弯道急路陡人户稀少。他每天六点从云雾缭绕海拔1600多米的大岩屋出发,一路颠簸单程40公里跑一趟四个小时到五峰集镇,送人送货忙碌下等帮老人们送完药和快递一般回来已经是夜幕时分了。
乡亲们总是很亲热地喊他“小邓或者邓师傅”,时间一长大家熟
宜昌市民宗委机关党支部 唐聪
一叶兰舟载乡情
——记新时代中国好人、湖北省劳动模范邓兰舟
悉了知道小邓是个热心人,于是有个头疼脑热红白喜事都喜欢请他帮忙带货。
13
14
“一盏灯”聚起“满天星”,在兰舟的带领下,现在已经有了一支叫做“邓兰舟”的车队,爱心接力的志愿服务队,每天不间断奔驰在五峰大山深处,为村民提供客运义务带货,应急救援,把爱心进行传递!
好事做多了,我们的兰舟,被评为“中国好人”“全国岗位学雷锋示范标兵”“湖北省劳动模范”“最美交通运输人”,荣誉接踵而至。
但他从不会因为那些荣誉证书和奖牌沾沾自喜,他还是坚守着15年的那条路,给乡亲们义务带货带药,抽时间帮留守老人修手机、装电扇、修电锯、帮忙给猪崽打药。75岁的村民陈登春风湿双腿不便儿女不在身边,兰舟经常给他捎带副食和快递,有一次他突发疾病,是兰舟把他及时送到了医院,“多亏邓师傅经常帮忙,是个好人啊,他比我亲儿还亲”陈登春逢人就夸,而兰舟也只是憨憨地笑着,他的笑容像大山里鲜艳火红的映山红,灿烂明媚了春天,又像燃烧的火盆,温暖了冬天。
“坚持为乡亲们做点事情,我虽然比不上雷锋,但是我要学他。”最近,兰舟有了自己的抖音平台,拍摄编辑了身边老乡的暖心事拍成短视频发送给社交媒体,收获了几百万的点赞,目前,他还打算利用自身流量做直播为村民带土特产带货“我如果做直播,就把直播间设在我每天跑的田间地头,为这些乡亲们卖菜卖肉,让他们日子更好”。
“小邓,你跟亲人一样,带东西从不收钱,感谢你啊!”
兰舟在那一刻感受到了珍贵的人情味和被需要的幸福,也让他坚定了留下来的决心。
一个普通的乡村客车司机,在蜿蜒的山路上每天周而复始,工作强度大,工作节奏单调,待遇低,看着周围的人有的买了大房子,有的打工挣了不少钱,兰舟却始终坚守着他的路,因为他知道被村民需要着,这是一种信任也是一种幸福。他有时候因为家里有事请同事带班,总能接到乡亲们关心询问的电话,他和乡亲们都彼此牵挂着。
“一开进村里,能够帮他们做点事情,很踏实!”“在宜昌城区开网约车钱虽然赚得多些,但没有开农村班线快乐,村子里的人情味儿让我无法割舍”兰舟没有豪言壮语,内心只有最朴素的想法,就是能帮乡亲做点事情。
一辆公交 ,丈量着一方温暖,一声鸣笛,带来的不仅仅是各方所需,更是一座村庄的安全感。15年的春夏秋冬,5400多个日日夜夜,90万公里山路,他免费帮沿线4个村7500余名村民带货带快递,累计下来超过了10多万件,他的手机里存了700多个电话,加了1700多个微信好友,一天下来最多要接40多个电话,每个月电话费要多用两百多元。这是邓兰舟在山路上的足迹,这些数字是乡情真情也是一份真心,这是一颗金子般的心啊,更是一份平凡的坚守,而我们的乡村需要这份坚守!他的车成为这条乡村道路上,十
几年最美的风景。
15
16
站在改革重组的门槛上,
昨天的记忆仍然环绕在我们身旁。
我们的手指能触摸到贪腐给一个家庭带来的冰凉,
我们的心头还留着安全事故引发的悲伤,
我们的耳边有从宜化股票中致富的欢呼,
我们的发梢还飘着与宁德时代合作的欢畅。
在城发投一个扶贫干部的日记里,
我看到国企干部每天与那么多贫困的人握手、微笑、合影,
真心实意地为那么多不曾熟悉的人出谋划策、拍手鼓掌。
在战胜贫困的道路上,
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呐喊,
我们同喜、我们同悲;
市国资委 黄河
站在改革重组的门槛上
一叶兰舟载乡情,邓兰舟是最美的乡村守护人,连接了城市与乡村,连接了历史与未来,也连接了最宝贵的人心,让这条路有了温度,让乡村充满了爱,让人与人之间多了许多温暖!
17
18
让我们看到了提高活力和效率的王道力量。
我想说的是,
只要我们拾起历史的点滴就会发现,
我们已跨越了多少观念上的屏障。
四十年中,
我们从未身临那么多戏剧性的变化,
经历那么多新观念的冲击,
接受那么多次猝不及防的震荡。
站在国企改革的热潮中,
从他们脸上、眼里、举手投足中,
我们能轻易读出属于这个时代特定的沧桑。
处在北纬30度的宜昌,
改革重组从冬天开始。
站在一月的寒风中,
我们想象三月的春风荡漾。
我们怀揣着昨天隐隐的伤痛、
挥之不去的遗憾、
微不足道的心愿、
偷偷发过的誓言、
难以言说的惆怅、
在春节期间去慰问交运和盐业公司党员的过程中,
我看到一个行业在时代中沉浮的缩影。
只要是从计划经济时代走过来的退休职工,
都曾经与国企这两个字相遇,
沐浴过一个时代的荣光。
没有国企的时代,
只有时代的国企。
无论是解决社会的整体性贫困,
还是改善一个职工家庭的困难,
我们从来没有改变以改革促发展的立场。
站在改革重组的门槛上,
我们的目光会情不自禁地穿过2022,
打量四十年的历史长廊。
1978,打破计划性生产,让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让多少企业家日夜惆怅。
1998,打破国企职工的铁饭碗,
引起了全国性的争议和反响。
2003,国企产权制度改革和抓大放小搅活了一池春水,
让民营企业爆炸式增长。
2020,以混合所有制为突破口的国企改革,
19
20
国企职工都应该过着有尊严的生活;
无论成功与否,
我们的心底都应该有敢于斗争的坦荡;
无论艰难与否,
我们总能找到前行的方向。
果真如此,那么国企才会真正地令人心生向往。
站在改革重组的门槛上,
我们应该勇敢地背起属于自己的行囊,
到国企一线去获得信心和力量
梦还在延续,
歌也在心中吟唱。
我们的前方无论是陆地、天空、还是海洋,
未知旅途中情感的波澜无不起伏在国企改革发展的蓝图上。
挣扎后的无奈、
妥协过的理想、
失望中的希望、
还有对未来的忐忑。
就这样,我们站在了宜昌新一轮国企改革重组的门槛上。
门槛既是告别也是出发的地方,
在这里,
我们心头总会泛起岁月的尘土风霜,
不舍在额头密布,
希望也在心里酝酿。
站在改革重组的门槛上,
我们正在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的压力中保增长。
没有人不希望拥有强大的财富力量,
但在经济的潮起潮落中我们不要丧失坚定改革的信仰。
我们希望:
随着财富的增长,
能让每一位国企职工找到施展才华的地方;
随着国有资本的增长,
不要在低效率投资的旧路上彷徨。
无论贫富与否,
21
22
华清同志日夜奔忙,
率先启动所在库区高大平房仓准低温库建设,
严把粮仓防水、防潮、保温气密性改造等施工工艺、质量关,
让粮食住进了保鲜“冰箱”。
华清同志殚精竭虑,
探索运用能耗较低、针对性强的通风模式,
寻找低剂量、低浓度、高效果的熏蒸方案,
推广仓房保温、屋面喷淋、稻壳压盖的立体控温技术,
实现了绿色科技储粮。
又是一年好时光,稻穗金黄谷飘香。
华清同志总是第一个来到秋粮收购现场。
做好收购政策宣传,让农户卖“明白粮”;
坚持按质论价,让农户卖“放心粮”;
尽力为农户排忧解难,让农户卖“称心粮”。
将基层农民的利益永远放在心上。
认真管控粮食质量,加强全程检查巡视,
运用“一卡通”信息化系统,实现随机扦样、全程盲检、自动计量、公平定等、及时结算,杜绝“人情粮、关系粮”。
这是一片孕育希望的土壤,产粮重地当阳。
这是一项继往开来的事业,守护大国粮仓。
韶华似水,见证了守粮人的坚持。
仓内面面光、仓外三不留,默默奉献,日夜守护。
岁月如歌,述说着守粮人的理想。
平时备得住,储得好,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
这一群可爱的人中,有一个特别的身影。
他,就是数十年如一日守护粮仓的袁华清同志。
三十年来,他查粮情,抓“四无”,
经手保管过的粮食超过150万吨,攀爬过的粮仓楼梯超过450公里,走过的粮仓踏板超过2.1万公里。
一粟一粒来之不易,保管粮食是天大的责任。
科技赋能优粮优储,让百姓饭碗装满优质粮。
宜昌粮食集团 付芸芸
大国粮仓的守护者
23
24
宜昌市中医医院 郑媛
以从医初心铸杏林之魂
将廉洁、公正的作风落实在行动上。
从骄阳烈烈的九月到秋风送爽的十一月,
坚持早开门,晚打烊。
每天奋战超过16个小时,
汗水浸透每一件衣裳。
殷实的仓廪见证了他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
华清同志就是千万名守粮人的缩影。
肩负着祖国的重托,
守护着人民的希望,
青春在高大的粮仓里发光,
事业在服务“三农”中闪亮。
我们是大国粮仓的守护者,
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忠诚和担当!
“小人物从来不是大时代的被动接受者,每一个小人物的参与和行动,汇成大时代的洪流。”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世界上最美的身份就是劳动者。目前国内防控工作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这是无数人劳动的结果,他们或许是奋斗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又或是传递物资与温情的快递小哥。他们平凡却又不凡,他们渺小却又伟大,他们将时代的一粒尘化成了一座山。他们让我他们是如何将手中的针线,一穿一引地织绣成中国的繁华锦缎。
从穿上这身“白大褂”开始,我有机会在生活中、在岗位上,重新体量前辈英雄们的苦难与辉煌。我开始意识到,原来,从医初心这四个大字的背后,蕴藏着那么多的难以想象,以至于你很难用物质、金钱或其他奖励来给它算账。
时间重回到2020年那个已经过去的冬天,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这样温馨平凡的日常。宜昌市中医医院呼吸科主任赵为军在接到通知的第一时间,收拾好行李,出发前往定点医院。支援前夕,防
25
26
他从医近20年,从一个“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学医男青年变成了一个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学医之初老师那句“立医先立德,为医先为人”的训话时时回响在耳畔,让他在不断地学习中深思、践行。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东西,但“大医精诚,救死扶伤”的信念从未改变,他始终事事为患者考虑,从不收取病人任何好处,坚持把患者的利益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我在这一刻回想起十年前手捧蜡烛宣誓的我,那誓词依旧在我心中不停地回响,你还记得吗?它的声音那样大,震住了我对死亡的害怕;它的声音那样大,指引我在前行的路上洗尽铅华;它的声音那样大,告诉我坚守从医初心铸杏林芳华。
自是青年当有为,且将新火试新茶。习总书记说,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时代要有新气象。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面对新征程上的新挑战新考验,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毫不犹豫、毫不迟疑地,勇敢追逐和坚持我们的初心与梦想。以劳动之露浇灌青春之花,绽放杏林芳华;以劳动之灯照耀青春之路,驱散杏林迷雾;以劳动之笔书写青春之章,高歌无悔人生!新时代的医务工作者,应勇立潮头、永吹号角,为祖国的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他不让给他送衣物的妻子前往靠近,于是他的妻子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那样说道:“疫情过后,你最想做什么?我们带着孩子去武汉看看吧,逛逛读书的武汉校园,看看我们的老师和同学,走走熟悉的街道,体会江风拂面的温柔,感受东湖的荡漾,仰望黄鹤楼的庄严。告诉孩子曾有一群充满热血的人在这里谱写了最好的诗篇。”
这样的期盼,在三年后的今天仍然无法实现。2023年初,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不断优化,大量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涌入医院。作为呼吸科主任,在保证日常诊疗操作的前提下,门诊接诊、线上问诊,尽最大的努力减少人员的流动与变更,最大限度做到错峰感染。高烧39度的他,仍然坚持在呼吸科门诊接诊阳性患者,这是他连续接诊的第5天,门诊那张小小的诊断床是他这五天唯一能够休息的地方,晚上十一点半门诊大厅仍然坚持的那盏明灯为他而亮,6.5元的挂号费,最高40度的体温,120小时的接续接诊,换来1000位患者的平安健康。
护物资紧缺,有什么样的防护服就穿什么样的,今天的薄一点,可能明天的会厚一点,为了节省防护服常常一天只喝几口水,尽管护目镜,始终一片模糊,尽管连快走都呼吸困难,尽管每一次直面都是一次风险,尽管会穿上尿不湿,会把呕吐物吐在口罩里,尽管夜晚守在通风的走廊值班冻得瑟瑟发抖,但是他知道,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27
28
近3年每年超过10000批次的样品数量,是二十多位一线检验岗位的工程师、检验员兢兢业业,加班加点,在生物显微镜下、在光度计的吸光度值里,在气谱质谱的电子信号源里不辞辛劳拼出来的成绩。身在红旗党支部,当你以为身边的劳模是一个时你会对他肃然起敬,当你身边的劳模是一群时,你会发现原来劳模是那么平实,他们就是平凡岗位上的一滴滴汗水,是深夜里的一次次的加班,是对检测过程精益求精的态度,是对检测数据科学准确的甄别,是抛家别子的愧疚,是看到客户欣慰的笑容时内心的富足。记得一次国际能力验证考核,为了精确控制实验条件,满足8小时后进行目标培养物分离,下午2点开始的培养,需在晚上10点的时候开展后续检验工作,当把工作告一段落,走出实验室时,发现寂静的楼宇间还有一盏灯,划破漆黑,将正在全神贯注工作的身影拉长,满满地投射在对面的半栋墙上。此时已是深夜,那盏微弱的灯光就这样定格了 “星光不问赶路人,赶路人脚步正匆匆” 的现实景象。还记得有天晚上已经上床睡下,突然电话响起,应急食品检测
城市的夜空总感觉是亮堂的,霓虹闪耀,以至于我们连星星都难以看到,更不用说楼宇林立中那一盏小小的白炽灯。但当你置身郊区旷野时,若是没有高山和森林阻挡,你很快便能在夜幕中看到四周是否有光,因为黑夜的背景下,一点微光便轻易地俘获了我们的眼睛。宜昌东郊,每个夜晚,时常就会有点点灯光点缀夜空。
位于高新区的三峡公共检验检测中心,濒临峡州大道快速路,与土门街仅一路之隔。虽说毗邻而居,但夜幕降临,院里的零星车辆与快速路上的川流如梭,闪动的星星灯光与土门街上的流光溢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郊区是没有人会质疑的。三峡公检中心有一个从事食品检测的部门——食品检验所,27个检验一线人员构成的集合,有着21名党员的红旗党支部,微光和声音就是从这里传来的。
这里的夏夜银河繁星熠熠生辉,这里的午夜街道微风徐徐,但
三峡公共检验检测中心 江一飞
在微光中,那匆匆的脚步声
29
30
你可曾关注过郊区实验大楼的零星灯光?在星星点点的灯光下,是检验人员加班加点为企业解燃眉之急,为学校迎接开学,为排查疑似食品安全事故,为填报国家抽检数据,正在紧锣密鼓地分析和核查,实验室里这些穿梭移动的身影,在整个喧嚣的城市里显得那么微弱而孤独,但也正是这份微弱和孤独,为城市涂上了一层厚重的底色,为百姓饮食安全奉上了一份坚定的安全承诺。
一边是城市里优渥的工作环境,安逸、稳定;一边是乡村偏远的山区,陌生、艰苦。面对这样的抉择,我们夫妇没有过多的犹豫,毅然舍弃了诗一般的日子,选择了来到偏远山区支教。16年来,我们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于爸爸”“伍妈妈”,而我们也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首扎根乡村、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歌。
这里没有号角般的机器轰鸣,但在这里你会听到液相、液质、气相、气质稳压器的协奏曲,它们均匀的“嘀嘀嗒嗒”声,令我们内心无比踏实,只有这些仪器的稳定运转才能保证我们的检测数据准确及时;只有这些仪器的协同并进,才能让我们最快完成样品的全项分析,才能让消费者放心选用琳琅满目的各类食品。这匆匆的键盘敲打声,匆匆的进样盘转动声,匆匆的检测器运行声,这不正是我们检验一线人员追求科技兴业的匆匆“赶路声”么!
微光成炬,前行不怠。三峡食品检测人像一束微光,伴着悄悄而又匆匆的脚步声,默默耕耘,一直行走在科技兴业的赶考路上。
的任务需要立即响应,火速赶到实验室,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接收查验样品,称样、提取、培养;萃取、进样,所有工作都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不知不觉中窗外的天空已开始泛白,透过玻璃看到一轮红日正慢慢地站上地平线。那一刻,实验室的微光已完全消融在旭日映照的红色世界里。在微光里奋战了一夜的检验员们,像旭日一样,用一份科学准确的报告,消除了消费者心中食品是否安全的阴影,点亮了美好的一天。
“于爸爸”“伍妈妈”的幸福支教路
贺炳炎红军小学 于小平
一次抉择,一次取舍,走上乡村支教路
我和我的爱人都是重庆人。我俩原本是广东省佛山市华国光学器材有限公司的员工。2007年,公司为回馈社会,决定选派一批优秀人员到偏远山区学校支教,工资由企业按月支付,没有山区津贴、地方津贴等其他在职教师所有的一切待遇,也不需要地方政府和学校任何出资,纯属义务支教。公司发出号召,条件摆在面前,
31
32
无论走到哪里,孩子们都亲切地称我们为“于爸爸”“伍妈妈”。
学习上,我们在对孩子严格要求的同时,总不忘多给孩子们一个信任的微笑,多给一个激励的眼神,多给一句鼓励的话语。课余时间,我们经常和学生一起聊天,成为学习上的朋友。对待学困生我们更是不厌其烦地耐心讲解、细心辅导。我白天是老师,晚上是保育员。早上6点开门,晚上11点以后才能入睡。每天放学后,我们就会陪着寄宿的孩子们在操场上打球、做游戏,教他们做作业、练习书法。晚上就寝的铃声响了,准时进寝室检查每一个学生的就寝情况,等孩子们安睡后,我们才会回到宿舍休息。周末,我们以校为家,学生也经常来校请教,我们顾不上休息,不厌其烦地提供
16年来,我们的足迹踏遍了几个省份,将爱心播撒在祖国的大江南北。2007年起在广东湛江雷州题桥小学,那里地处海边,属热带雨林,台风多、暴雨大,泥泞小道举足难行,我们在那里坚守了四年。2011年起在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平末小学,那里与贵州相邻,海拔高、人烟稀少,远离村舍,学校硬件落后,无网络、无电视,还得挑水供给学生日常生活饮用,我们又在那里坚守了3年。
2014年,我们辗转来到了宜都市偏远的贺炳炎红军小学,转眼又9年过去了。宜都给我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宜都很美,发展很快,宜都人很亲切。我们也很想长期在这里支教,这里就是我们的幸福家。如今我们已经安家宜都,成为真正的宜都人,扎根于宜都大地了。
每个人都看在眼里,思量在心里。面对一次利与义的取舍,我们夫妇毫不犹豫报名了。经过层层筛选,最终成为公司的爱心使者,带着公司的期盼和服务乡村教育事业的初衷走上乡村支教路。
贺炳炎红军小学是一所留守儿童较多的学校,97名学生中留守儿童就有70名。我们把每一个孩子的生日都牢牢地记在心上。九年里,每到哪个孩子生日的时候,我们都会亲手做一碗面条陪孩子们一起吃,或是将这一个月过生日的孩子们聚在一起过个集体生日。孩子们围在一起吃“寿面”,唱生日歌,让这些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有时,我们会把想爸爸妈妈的孩子拉到身边,让孩子们与远在外地的父母视频聊天,慰藉心中的思念之情。我们像精心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着这群山区留守子女,用真心和真情温暖着每一个孩子幼小的心灵。孩子们不管有什么事都愿意找我们,也乐意和我们交流。9年来,我们累计为900多名留守儿童过生日,许多孩子流下了幸福的泪水。孩子们都亲切地叫我们为“于爸爸”“伍妈妈”。
一份真心,一份真情,温暖每个孩子的心
33
34
看到九年前的孩子们如愿考入了知名大学,从小山村培养出了金凤凰,我们常常倍感欣慰,觉得自己是在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帮助孩子们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帮助那些贫困家庭摆脱了世代的轮回!当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发展的时候,我们夫妇逆流而上,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扎根乡村教育,以校为家,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那些缺乏父爱母爱的留守孩子,用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感染着身边的人,温暖着身边的人,用自己的执着坚守着自己的初心,谱写出新时代人民教师无私奉献的优美乐章!
在支教的岁月中,我们夫妇始终把两个孩子带在身边,每天都是忙完工作忙家务。孩子们生在乡村,长在乡村,受教育也在乡村。在我们的言传身教中、耳濡目染下,两个可爱的女儿格外懂事。每当说起自己的爸爸、妈妈,读四年级的小女儿总是一脸自豪地说她有世界上最好的爸爸、妈妈!读初三的大女儿也将我们当作自己的榜样,她在作文中写道:“怀着对乡村教育充满了热爱,他们告别了繁华,选择了奉献,并准备为此奉献自己的一辈子。他们平凡而伟大,我想以后应该和他们一样,做一个服务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品学兼优的她们,是我们夫妇莫大的欣慰,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扎根乡村教育的决心。
在我们心里,一所乡村学校就是一座花园,辛勤的园丁默默耕耘,绿了樱桃,红了芭蕉,孕育出一片希望的果园。在贺小的九年里,我们兢兢业业、孜孜不倦,学生成绩突飞猛进,所教科目一直在市、镇名列前茅。我们先后获得了优秀班主任、全国红军小学优秀教师、最美乡村支教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宜都市文明家庭、宜昌市最美家庭、宜昌市文明家庭、荆楚最美家庭提名等荣誉称号。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扎根乡村初心不改
帮助,每个休息日都过得忙碌而充实。
35
36
案件办理、治安查禁、纠纷化解、维稳处突……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一系列复杂繁琐的公安业务流程让初入职的他深感与同志们差距甚远,工作开展举步维艰。但他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早已习惯了在逆境之中迸发,靠着兢兢业业的工作情怀、挥汗如雨的激扬训练、不分日夜的专注付出,白天主动参与案件办理、锻炼强健体魄,晚上恶补法律知识。勤学善思、真抓实干的他从不放过一秒钟学习的机会,凭着闯劲和韧劲让身边的同事们心服口服,很快便熟悉了公安机关的各项业务工作。半年里,不仅顺利跨过了“法律关”,还和同事通力协作,连破八起抢劫案。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已能独当一面,成为执法办案和打击暴力犯罪的中流砥柱。如今,走上领导岗位的他,依然没有丢掉扎实奋斗的纪律作风,没有忘记从警路上的初心使命。
致知力行,踵事增华,他是不甘落后的“奋进者”
“长期以来,广大劳模以平凡的劳动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常把一线劳动工作者挂在嘴边、放在心上,他说:“劳动模范是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劳动者”。
有一种追求,看似平凡渺小,却成就着不凡的业绩;有一种追求,看似朴实无华,却辉煌着一个人的一生。我们身边就有这么一个人,他出生在大山里,成长于贫苦的农村。1993年,十七岁的他,经过村、镇、县三级层层选拔,终于如愿参军,走出大山。军旅生涯的十五年间,他在部队里摸爬滚打,从一名普通战士逐步成长为一名特战营长。2008年转业后,怀着念乡情结的他主动请缨,回到宜昌成为市公安局水陆公交分局的一名普通民警,后又调入特警支队,这一干又是十五年。
方金宇
冲在前头、干在实处,甘当公安事业的“孺子牛”
恪尽职守,一心为民,他是群众百姓的“贴心人”
他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深恶痛绝,他深知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神圣不可侵犯。为第一时间破获恶性案件,他二十四小时在岗,有警情的地方就有他的身影。“猫鼠同步”,他是市局的“反扒能
37
38
事必躬亲,勇担使命,他是冲锋前线的“排头兵”
间驾车逃离中心现场。得知警情后,他亲率大队年轻同志们兵分两路,以线上信息化作战为眼,线下实地摸排追踪为脚,马不停蹄奋战三小时,终将五名嫌疑人全部捉拿归案。办理完交接手续回到单位后,太阳已经露出微光,稍作调整的他又踏上了新的征途。
刚柔相济,他是刚强与慈爱的结合体,他手把手对青年民警“传帮带”,赢得了他们的信任,无论是在训练中遇到瓶颈,还是在实战中遇到困惑,大家都会第一时间寻求他的帮助,他也都耐心解答。正如他常对新警说的:“只有平时多流汗,才能战时少流血,我们要一起学习、探讨,打好各项技能基础,确保每一次出警都能平安回家。”在他科学有效的指导下,新警们快速成长为“业务能手”,他手下的年轻同志们已经完全具备了各类现场处置能力和破案追逃能力。2022年11月7日凌晨一时许,港窑路南都御景小区门前发生一起恶意驾车冲撞并持刀伤人警情。事发后,双方在第一时
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他是青年民警的“好榜样”
手”;快速出击,二十分钟就将杀人嫌犯捉拿归案;不舍昼夜,让持刀伤人后驾车逃逸的嫌疑人无处遁形;凌晨追凶,将极端暴力犯罪分子绳之以法……他将群众冷暖放于心间,带着队伍不仅要防“暴力”,还要防“暴雨”;他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配合战友从二十四层高楼滑降而下,智救勇救轻生群众;他将黄赌毒视为“沉疴痼疾”,多次入深山、进厂房、冲酒店,捣毁涉案窝点。换装不换心,无论是军营还是警营,只要人民群众有需要,永远都有一声“到”。
“爵禄不能断其志,财富不能改其心,生死不能阻其行”,是他的真实写照。作为基层大队主官,回顾这些年的成长,他总说“党组织对我的培养和教育,坚定了我的革命理想信念,培养了我关键时
近年来,他带头组建大队信息化作战室,一边主动拓宽业务渠道,一边带着队伍圆满完成了多次部督、省督重大涉毒案件的攻坚抓捕任务,抓获犯罪嫌疑人三百余人,查获毒品及制毒原料六百余公斤。他积极参与国家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对多个涉黑涉恶团伙开展收网抓捕,抓获犯罪嫌疑人六百余人。他坚守初心使命,凭借着过硬的工作作风和出色的工作业绩,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5次,被评为全国特警优秀人民警察、湖北省荆楚楷模、湖北省先进工作者、最美退役军人、宜昌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
39
40
上,攻坚克难,用忠诚与担当守护宜昌的一方山水和一城平安。站在保家卫国的第一线,站在护民安宁的最前沿,为宜昌创建“强产兴城”典范城市创建贡献着公安力量。他是我们身边的好民警、好榜样,他就是宜昌市公安局反恐特警支队副支队长甘春林。
他说:“宜昌是一座活力迸发的新兴之城,是如诗如画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城,是社会治安持续稳定向好发展的文明之城,咱们公安工作的意义就是守住这一片安宁”。加入特警十余年,他一直摸爬滚打在打击犯罪的第一线,危急时刻冲在一线,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我是负责人,我必须冲在前头”“同志们在前方冲锋,我不能缩在家里”,只要存在未知性、风险性的案件,案发现场一定有他那熟悉的身影。扑向劫匪解救人质、远赴边境抓捕涉毒团伙、冲进深山擒获涉黑头目、跳下高坎追击逃跑赌徒……自参警以来,这样的任务不是一次两次,而是百余次。面对暴徒,党员的信仰、特警的使命,让他一次次毫不畏惧,冲锋在前。他时刻牢记共产党员身份,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视事业重于泰山,视使命高于生命,心中只装着如何不辱使命、不负人民,一腔热血的他已然成为同事眼中永远的“当家人”。
他是人民警察,头顶国徽,身穿警服,肩扛责任,心系人民,今年四十七岁的他,已将三十余年的青葱岁月奉献给了平凡又不凡的公安事业;他是反恐特警队员,冲锋在前,不畏艰险,迎难而
刻豁得出、顶得上的勇气和能力。人民群众对我的信任,始终是我成长的力量源泉,无论身在什么岗位,执行何种任务,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我要冲锋的地方,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就是我要奔赴的地方,这既是我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也是在面对流血牺牲时冲锋在前的坚定信念,更是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
41
42
坚守初心炬火相传,地质使命勇担在肩
从一线工作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李相平坚定地认为:地质这个行业,离开了野外环境的实践与磨炼就是闭门造车。于是他选择切换到传统地质的轨道上继续深耕,他更是常年坚持带队伍在野外进行矿产勘察的实地踏勘。
地质工作的进行不分时间季节,他们不畏严寒酷暑、日炙风吹,渴了就喝山泉水,饿了就揪一块包里干得掉渣的馒头,有时候一天都吃不上一口热菜热饭。风餐露宿、饥饱劳役,他们的衣服常常一穿就是好多天,湿透了被风干,干了又湿透。常在山中行走,蛇、蚂蟥和毒虫是经常有的,但李相平永远都走在队伍的第一个,习惯拿着根木棍边走边敲击,为的就是给身后的队友们扫清障碍、驱赶蛇虫。
长期跋涉奔波在野外,过量的运动导致他膝盖磨损严重,不得不长期佩戴护膝,定期要去医院检查治疗,但只要是工作需要爬的山,他绝不少爬一步,需要淌的河,不论夏冬卷起裤腿就下,下矿洞翻陡崖,要出的野外他一次都没有闪躲。
他参与的矿产勘察项目报告多次获得湖北省找矿优秀成果奖、国土资源部规划优秀成果奖、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科学技术奖。这一路不光有荆棘,也有属于他的荣誉。
地质工作是一项艰苦、危险的职业,传统地质工作周期长、任务重,在市场经济下,许多地质队员选择了离开地质行业,大家各自去寻找出路。当问到他为何还一直在坚持在传统地质这条路上踽
【人物小记】李相平,男,湖北煤炭地质一二五队高级地质工程师,1978年3月出生,现年43岁。多次获得省级找矿优秀成果、国土资源部规划优秀成果以及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科学技术特等奖。
2001年恰逢为了配合三峡库区移民迁建,兴山县城整体搬迁至新县城古夫重要时间节点,市里和下面各县区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开展建设,刚毕业的李相平一只脚刚迈出校园,便直接踏上了工作征程。他迅速适应了工地的生活,快速完成了角色转换。常常是一个工地还没结束,下一个工地就又开启,他先后承担了宜昌市体育局体校学生公寓、食堂岩土工程勘察、兴发化工集团平邑口化工厂拦水坝及引水隧道详细勘察、兴山县峡口镇垃圾处理场的岩土工程勘察及神农架林区一带勘察等一系列工程勘查工作,并获得了2004年湖北煤炭地质局2002-2003年度的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06年又获得了共青团宜昌市委员会评选的“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湖北煤炭地质一二五队 韩冰
43
44
该项目的实施,摸清了各废弃煤矿山分布区域内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掌握地下水污染源扩散的面积、分布和污染程度,以及对地表水质、土壤等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地下水环境污染严重性进行分区评价,落实了《水十条》任务,持续推进煤矿等重点污染源区域周边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工作,能基本掌握其污染趋势和健康风险,为下一步地下水污染修复(防控)工作奠定基础。同时突出了地表水与地下水、土壤与地下水、区域与矿区之间的协同防治,推动了地下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生态环境基础。
这一路跌跌撞撞,李相平从小伙成了大叔,从愣头青的一脸青涩走到了能独当一面的中流砥柱。
他说“只要我还走得动,为祖国找矿的这条路我就会继续走下去,一直走!只要初心不改,终有所成,地质人的使命将永远担在我们肩上!”
接触过水文地质环境调查的这类项目,于是他白天带着年轻人们实地踏勘,和年轻的同事们一起学习新的设备和知识,晚上熬夜翻书上网查资料,联系专家以及行业内有经验的朋友,最终出色地完成了这次调查任务。而他也像一根标杆,立在了年轻队员的身边。在年轻队员的互动中他亦师亦友,亦是同行者,也是领航员,地质队里的“传帮带”老传统又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煤矿开采迅速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约有三分之二的煤炭资源被废弃,其中以煤矿废弃占比最大。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煤污水、煤矸石、煤灰等固体废物,同时也会产生大量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废水,如果这些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会对水体、土壤及地下水等造成污染。
在这样的背景下,2021年湖北煤炭地质一二五队承接了“宜昌市废弃煤矿山地下水质量状况调查评估项目”,这是一二五队历年来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废弃煤矿山地下水质量调查项目。
从2021年7月份开始,李相平带领着一群年轻的队员用一年多的时间里对宜昌市下属的8个县市区中所分布的废弃煤矿区展开了调查评估。评估范围涉及8个县市区所辖范围内的71个废弃煤矿区,共涉及废弃煤矿山260家,项目对每座废弃煤矿山均展开了调查,调查覆盖的矿区面积约为368.72km2。
在工作中他展现出了极强的工作能力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当年轻的地质队员有疑惑时,他总是会耐心为他们解答疑惑,将自己的经验技术毫不吝啬地传授给他们。在这个项目之前,他自己也没有
踽前行的原因时,他说“每个人选择的路不同,我选择我自己的路。”说到这里,他眼里闪着光,就像沿着长长的矿洞艰难走到出口时,豁然开朗地透亮。
45
46
7
48
琅琅书声从二年级教室传来,高举的小手像一面面旗帜,自信地展示着风采。语文课上,师生问答,好不活泼热闹。正在这时,李同学高举的手臂突然垂了下来,慢悠悠、直僵僵地下坠。猛地,他两眼发直,灵动的眼神逐渐迷离,整个人也支撑不住,重重地摔在了课桌旁的空地上,昏迷不醒。“他摔倒了!”班上的孩子们顿时炸开了锅,一时间不知所措。随堂老师连忙叫来了他们的班主任罗老师。
罗老师是一位95后,一毕业就来到了学校工作。别看他年轻,他可是学校里吃苦耐劳,事无巨细的楷模。作为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师,他认真钻研教艺,多次磨课、听课、培训,学习儿童心理,揣摩课堂语言;作为班主任,他注重班级内部管理,构建优良家校关系,及时处理班级事务;作为教务员,他细致周到地完成教务工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江南的梅雨季悠长而绵密,滴滴雨珠冰冰凉凉滑落,溜进渔洋河的水波之中,就悄无声息地消散了,为这燥热烦闷的夏季平添了几分凉爽与意趣。彼时的渔洋河,清澈的水波漾起圈圈涟漪,宛如含羞的女子在清风下拨弄鬓角的碎发。远山在云雾缭绕之中越发清俊秀美了,山林吐露雾气,丝丝缕缕如轻烟、如薄纱;如发梢的丝带、如指尖的素娟,轻盈自由,缱绻山间,我真怕那不识趣的初阳拆散了这对耳鬓厮磨的眷侣……
烟雨渔洋河,它是一幅写意泼墨的山水画卷。有幸置身,亲临其间,何等荣幸。
多情的山水养育了多情的子女。在这片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还有一群奋力向上,拔节生长的劳动者——乡村教师。他们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为乡村教育的发展凝聚力量,用一朝复一夕的陪伴给乡村孩子的生活带来欢乐。他们有的坚守岗位30余年,用双眼见证了学校的沧桑变化;有的毕业后返回,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初心使
宜都市聂家河镇中小学 刘思维
烟雨渔洋河,熠熠红烛情
冲锋在前勇担当
教师如红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毗邻渔洋河畔,聂家河镇中小学的老师们正如那红烛一般,即使微弱,也要发光;即使渺小,也要出彩。
命;有的放弃晋升、主动请缨;勇担重任、冲锋在前,只为给孩子们那双求知若渴的眼眸着上更加丰富美丽的色彩……
作,认真负责地履行岗位职责。乡村的孩子多为留守儿童,他就像一位大哥哥一样给予他们温暖、关爱与呵护。学生喜爱、教师信赖,他用默默无闻的付出为乡村教育注入能量。
“叮铃铃”,上课铃声响了!看啊,八年级的同学们齐刷刷走进了教室,齐整整地端坐在课桌前,笑盈盈地等待着老师的到来。前排的同学瞪大眼睛张望着,期待的眼神里藏不住课堂的喜悦,弯弯的眉毛掩盖不住激动的心情。就连平日里垂头摆弄,昏昏欲睡的小李,这节课前都神采奕奕,精神抖擞。
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欢喜雀跃?只因那是曹老师的物理课。在她的课堂上,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变得简单明了,死气沉沉的课堂充满热情活力,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实验让学生眼界大开,孩子们都欢喜。
在光的直线传播一课中,曹老师用精彩纷呈的灯光秀引入课题,用形形色色的灯光展认识光源。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探究光在不同介质中是如何传播的。通过实践操作与交流展示,在明确知识点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浮力的课堂上,只见一个小小的乒乓球系上丝线放入水中,目的是让学生感知浮力的方向。一个装满液体的塑料瓶,就能够成为实验器材。知识点讲解配合着动手实践,辅之以变式练习,整堂课一线贯穿,结构完整,流畅自然。
在曹老师看来,立足课堂潜心教学是每一位老师最应该坚持的事情。立足课堂主阵地,在设计教学环节,设计学生“学”的活动方面,更需要融入个人智慧,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
蒙蒙烟雨未曾停歇,细细密密的雨丝牵动着渔洋人的心弦。眺
融智增趣立课堂
得知消息后,罗老师第一时间冲进教室查看情况,立刻联系了卫生院救护车前来接应。救护车到达,他奋力抱起李同学,三步并作两步朝楼下跑去,生怕耽误了一分一秒。上车后,他又随行前往医院,通知家长。直至家长抵达,他紧绷的神经才稍有缓解,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做完所有的检查手续,他才返回学校继续下午的课程。原来,李同学的心脏之前做过手术,但这种突发性的休克还是第一次出现,如果延误了治疗时间,恐怕会成为一生的遗憾……
好在抢救及时,住院一段时间之后,李同学返回了学校。为了跟上班级同学的进度,罗老师每天利用晚自习的时间给他辅导,为他梳理知识点,讲解疑难问题。当夜幕悄悄爬上天空,三三两两的星星探出头来,蛰伏的昆虫渐渐停止了奏乐,漆黑的教学楼伸手不见五指,他的办公室却灯火通明。那里,有他辅导学生的身影;有他研读参阅的书籍;有他绞尽脑汁的方案;有他尚未批改完毕的作业;有他正在打印的文档,更有他,对教育事业不变的初心。
49
50
望远处,红黄相间的聂河中小学坐落在山水渔洋宝地。那里有无数“红烛”正在燃烧,无数个罗老师、曹老师聚在一起,默默照亮着他们的教育梦想,星星点点的烛火,汇成漫天星光,一片璀璨荣耀。
新时代青年职工的样子
烟雨渔洋河,熠熠红烛情。渔洋山水似江南,那些扎根乡村默默付出的老师们,定是这片山水上最美的劳动者。
小伙进公司有七年了,是一名基层职工,我称他“小七”。我们公司是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本区经营多年,前期主要做保障性安居工程,小七进公司那年刚好赶上公司转型开始做商品房项目,我们是在项目上认识的,小伙挺真诚我们还算聊得来经常在一起探讨人生,他经常给我讲起这些年的过往经历和心路历程,他的执着和不屈精神深深影响了我。
小七来自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因生活环境因素很早便辍学参加工作,起初他是公司一名后勤部专职司机,刚踏入社会的他对身边的一切都显得很懵懂,除了会开车以外好像也不会其他的,与身边高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显得格格不入,小伙子话也不多,瘦瘦的比较害羞,但人还挺不错,干事勤奋踏实,身边同事领导对他还是比较认可。在这个岗位上干了一年多,后来公司营销部扩充将他调到营销口负责后勤。他说这是他真正了解房地产的开始。因为项目离售楼部有一段距离需要开车前往,所以接送客户看房的任务就落到了小七头上。期间我跟过好几次车,发现他不光是接送客户看
宜昌金亚房地产 黄祥
51
52
我本以为他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他一干就是一年多。最开始他的销售说辞说不连贯,有时候说了上句忘了下句,谈着谈着不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时常会陷入尬聊的尴尬境地。面对别人的嘲笑他没有灰心,而是在每一次接待完后认真地写着他的记录本,记录着他不熟的内容。空余时间他会主动去背说辞、问数据、记重点,日复一日乐此不疲地努力着。
那一日正午,烈日当空,我回家吃午饭,路过销售中心门口看到他双手递过名片给客户然后目送客户上车并微笑着挥手示意,此时白色衬衫的后背已被汗水湿透,尖头皮鞋上早已泥泞不堪。下午三点我去那边办事正好碰见他在接待另一组客户,忙完我和他聊了会。“吃饭没?”“还没呢!”“这都几点了还没吃午饭?挺辛苦啊!”“今天比较忙,中午又来了一组客户,我想大热天的中午来看房肯定是诚心买房的,聊得投机就多聊了一会,一晃就这个点了”“那你饿不?我给你点点吃的”“不用了,已经习惯了,谢谢!”“挺辛苦的,干销售挺不容易啊”“任何岗位都没有容易二字,心态放好就不觉得辛苦,我既然选择了这个岗位,那么就要用心去把他做好。前辈们
那么就更没人愿意做这些事情了,另一方面对自己也是一种历练,通过学习不断丰富自己,唯一的顾虑就是怕自己做不好,毕竟一点基础都没有。”负责人说道:“不会可以学,只要肯努力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要相信自己!”在双方的激励下,小七就正式转岗成了一名销售。
正如他所预料的一样,没过多久就出现了公务车辆改革,公司处置了一部分车辆,司机岗位可能在以后就会慢慢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此时恰逢房地产行业波动较大的年代,整个市场很低迷,营销部面临着销售任务重、业绩压力大、费用支出多等多重压力,公司计划组建销售团队便于更好地管理以及成本控制,销售代理即将撤场。在新团队组建期间就会存在一段时间的空挡期,正值用人的时候。分管营销的负责人开始在公司内部招揽意向职工,可能大家对销售岗有些陌生,效果甚微,几乎没人愿意做这份差事。后来分管领导找到了小七 询问他的意向,那天天气晴朗,微风。在休息区两人对向而,负责人问他:“以后有什么打算?按现在的形势以后司机可能不是个岗位了,现在部门正是用人的时候,你愿不愿意转岗做销售?” 小七迟疑了一下时间静止了三秒钟随即回答道:“我愿意!首先自己不可能一辈子开车,对于销售岗还是挺感兴趣的,现在公司面临难关,作为本部门的职工都不愿迎难而上挑上重任,
房,路上还经常请教销售专业术语,与客户谈购房感受聊市场行情,到了现场也与销售一同进入工地了解项目情况。后来我问他这么积极是为什么?他回答说:“司机这个职业是非常局限的,我还年轻,不可能一直做司机,既然在这个行业工作,那么我就要学习、掌握与这个行业有关的知识与技能,哪怕以后不在这个行业工作,对于我个人来说也是一种提升。”我认同地点了点头,并给他点了个赞。
53
54
他更像是众多基层职工的一个缩影,每个公司都有这样的员工,也需要有像他这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照耀着身边人,一起为公司发展建设努力奋斗!做好一件事情不难,难能可贵的是在做这件事情的道路上一直保持着初心。不骄傲不急躁,有责任有担当,既能包容奉献,又能实干争先,这大概就是新时代青年职工该有的样子!
近的水平,我想他在那段时间里还是付出了挺多的,牺牲了陪伴家人的时光、游玩散心的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来并长期于此。但这段时间他的变化还是挺大的,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从一个不善言辞没有方向的稚嫩小伙成长为一个说话做事都成熟稳重有责任有担当的有志青年。我问过他选择这条道路的初衷是什么?他回答说:“做一个对公司对社会有用的人,让自己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
我家离得近,经常吃完晚饭会出去散散步。八点十分,经过售楼部里面灯火通明,我进去转了转,发现他们还在一个个给客户打电话、记录着客户情况,我随手翻过他的客户登记本,里面密密麻麻写满了今天接待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客户未成交的原因以及下一步该如何跟进的意见。我问他吃过晚饭没?他指了指前台上的饭盒说:“你嫂子怕我饿着,送了晚饭来了”,我看了看不远处他老婆倚坐在沙发上,肚子圆滚滚如西瓜般大小,预计怀孕六七个月左右。此刻我明白他为什么这么刻苦努力,不光是工作上的责任也是家庭的责任,他们彼此支持理解包容,或许这就是最纯真的幸福。怕打扰到他们工作,我转身就出去往公园方向走去。九点三十分,我回家路过此地,依旧灯火通明,我走进去喝了杯水。我问他:“这么晚了你还没下班?”他说:“八九点都是开胃菜,冲业绩的时候十一二点那才是正餐”我不知道下一句该说些什么,只是微笑示意然后离开。
那一年我基本上就没怎么见过他休息了,节假日、周六周日也都是如此,不过对他来说早已习以为常。经过不懈努力那一年他被评为“优秀员工”,虽然他没能成为销冠,但一个白板新手能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在众多销售“老油条”中分出一杯羹达到与他们相
曾教导我做事先做人,做销售也是一样,只有先把自己推销出去了才能推销出去房子,所有的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连机会都没有。”
55
56
我暗暗发誓,一定要让梦想照进现实,实现“零的突破”。 那段日子,特别焦虑,每天下班了就关在办公室改稿子,做PPT。我打印了2份讲稿,一份放在床头柜,一份放在包里,每天背、每天练。那时候,我还在考驾照。我天天坐在车上对着我的教练讲,后来我的教练说:“你别讲了,这一车学员,我讲的没记住,你讲的倒是都记住了。”除了给我的教练讲,我还给我家闺女讲。到后来,她直接就可以秒睡。就这样,42个决赛项目,“枝滋有味”获得了省级银奖,也是整个宜昌市获得的唯一大奖。
我回头才猛然发现,被赛事逼着我迈出的一步步推着我离梦想更近了,而在这个过程之中我看到了一个更加有能量的自己。第一次我觉得,我这个新枝江人代表了“枝滋有味”,代表了枝江。原来,梦想照进现实是甜的!
去年临近春节,“枝滋有味”代表枝江市参加“我喜爱的湖北品牌电视大赛”,决赛时要写一个情景剧?这可难住了我和我的小伙伴。我找到了枝江市文工团的潘老师,潘老师给我发了案例,他说你先看看,看看别人怎么写。我花了2个周末看了很多情景剧,改了好几版,斗胆发给了潘老师。他先是肯定了我,而后又帮我修改。
而这一部情景剧也正是由潘老师等几位老师出演的。临近过年,我陪老师们排练,他们一遍一遍地改动作、改语言,我很过意不去。他们却跟我说,这去省里比赛,代表枝江,可不敢怠慢。在
枝江市天雨公司 王雪梅
如果梦想有味道
57
58
一晃,我到枝江五年了。
记得第一次到枝江,到的就是现在的马店路。那时,琉璃似的梧桐叶间藏着鹅黄色的太阳,好像一伸手就能装进衣兜。这个小城的梧桐就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似乎在告诉我,你搬来吧,这里也可以实现你的梦想。
十年换一刻,2019年,阔别居住了十年的武汉,我落户枝江。从此,我这颗外来种子便扎根在这里,不断聚集能量等待花开。
人生总是那么巧,曾经我在往返宜昌、武汉的高速上,看到一块T牌:“枝滋有味”--枝江市农产品公共品牌。当时,我便在心里想:嗯!这名字取得真好!高速公路上的一瞥恰似我与她的人生初见,但实在没承想后来我的工作会与她密不可分。
五年来,自初见,我便一直做着让更多人认识她、了解她、肯定她的事情。
2021年,我代表“枝滋有味”参加第三届湖北地理标志大会暨品牌培育创新大赛,从初赛的97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进入了决赛。同事
告诉我,决赛竞争太激烈,枝江还没有项目在决赛中获过奖。
在我们的身边,有一些人,他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用劳动的苦辣酸甜酿成玉液琼浆;他们立足岗位、甘于奉献;他们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困难踩在脚下,顶天立地;他们让人无限敬仰。
如果不是身体的原因,裴老师和杨老师也是一对令人羡慕的双职工。裴老师个子小小的、瘦瘦的,却似乎充满了无限魅力和能量。在工作上,她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曾多次被学校和市教育局表彰为优秀班主任。她带的语文,成绩在年级中,一直名列前茅。自我认识他们夫妻二人以来,从来没有见他们拌过一次嘴,红过一次脸。
听说,杨老师年轻的时候也曾是学校叱咤风云的人物。大概十年前,杨老师,患上渐冻症,腿脚开始变得不利索,逐渐力不从心,转至后勤工作。近年来我目睹了他从自己扶墙走到拄着拐杖走再到现在只能依靠轮椅行动,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重。身体
宜都市红花套镇中心小学 李丹
夜空中最亮的星
——记我身边的平凡夫妻
决赛的那天,老师们精心化了妆,用精彩的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我站在台下,特别感动,我看到了老枝江人的开放、包容、坚韧和担当,他们身上释放出的敢于梦想、勇争第一的那股气、那股劲深深地感染了我、吸引了我。
欢呼声中我们获得了大赛的银奖。而那一天刚好是农历腊月二十四,是万家团圆的日子,我们新枝江人、老枝江人围坐在一起,过了最温暖的一个小年夜。那一夜,我深深觉得,原来共同实现梦想是幸福的!
在这五年里,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在战友们的共同努力下,“枝滋有味”在湖北省、在全国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获得的荣誉越来越多,在盒马鲜生、中商超市、抖音、天猫等好多地方你都可以看见她。我与“枝滋有味”共成长,我与枝江共成长!
习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要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尽管我和很多青年都不是土生土长的枝江人,但我们既然飘落到这片肥沃的土地,既然选择了这个宽广的舞台,我们就愿意扎根枝江、建设枝江、实现梦想。
如果梦想有味道,那么它一定是世界上最难忘的那一种。这味道,是坚守的初心、是青春的火辣、是奋斗的甘甜!
59
60
那一刻,我这个新枝江人特别能体会老枝江人的心情。
这天,裴老师突然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拆除脚上的石膏,重回正常教室上课。用她的原话是“孩子们都为我跑了这么久了,太麻烦了。我现在已经好些了,可以试着回教室上课了。”虽然身边的老师阻拦了又阻拦,还是没能改变她的决心。第二天,裴老师倔强地拆掉了脚上的石膏,拄着拐杖,在他人的搀扶下回到了办公室,快上课时,她便在一位老师的搀扶下一瘸一拐地朝教室走去,平时,短暂的路程,此刻似乎变得那样漫长。她就是这样把爱无私地给了孩子们,给了这个她奋斗了一辈子的三尺讲台。裴老师用自己的行
骨骨折。又是飞来横祸。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学校领导一边建议裴老师以自己的身体为重,一边积极寻找代课老师。就在学校领导因临时找不到合适的语文老师急得团团转的时候,第二天早上,裴老师拖着打了石膏的腿正常来到了学校。当她出现在办公室的那一瞬间,她的周围似乎被镀上了一层金光,光芒四射。教室在三楼,裴老师实在不便爬上去,于是她在一楼找了一间有投影有电脑的房间,临时搭建了一间教室,孩子们感动于裴老师每天拖着骨折的脚给他们上课,每到上语文课时,他们就会很自觉地带上学习用具到一楼教室。虽然是临时搭建的教室,条件有限,他们却听得格外认真,一双双求知若渴的大眼睛紧紧地盯着裴老师,生怕错过了什么重要的知识点。日复一日,裴老师和孩子们在这所临时搭建的教室度过了将近一个月,裴老师没有落下一节课,没有请过一天假。
屋漏偏逢连夜雨,2022年4月,裴老师因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甲状腺癌,必须立马动手术。老公腿脚不便,自理都成问题,女儿在外地求学,再加上当时严峻的疫情形势, 回家也不现实。经历着巨大的打击,裴老师身边连一个陪护的人都没有。此时,裴老师还担任着三年级一个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那些日子她一个人默默地往返于医院与学校之间。后来又一个人默默去做了手术。手术刚刚拆线不久,裴老师放心不下班上的孩子们,刚能开始说话她就主动向学校申请回到了工作岗位。大家都被她这种难能可贵的敬业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提到她,大家的眼里总是忍不住噙着泪水。那段时间,大家默契地养成了主动为杨老师打饭的习惯,到了饭点,一碗热腾腾的饭菜就已经摆在了杨老师面前。谁看到杨老师需要搀扶,就立马跑了过去。大家心里对这对夫妻的敬意也是从此刻开始。
然而,生活似乎并没有丝毫眷顾这个不容易的家庭。2023年4月,裴老师在上课时,又意外踩空从讲台上摔了下来,导致右脚趾
如此,他却一直坚持准时上下班,没有旷过一次工,没有请过一天假。作为学校的后勤工作人员,他工作兢兢业业。每到中午就餐时间,裴老师总是贴心地为杨老师打好饭菜;上下学时,她会亲自搀扶着杨老师上下车。尽管生活对他们这个家庭不太友好,裴老师却是一个乐观向上,活得精致的女人,每天都将自己收拾得漂漂亮亮,努力地生活,认真地工作。
61
62
追忆峥嵘岁月,见证矿山十年变迁,十三年前带着稚嫩和憧憬的余鹏程踏入宜化矿业大家庭,时至今日,从小小一名维修工到机电管理负责人,见证了手工到机械化的转变,感受到矿山翻天覆地的变化。
初入矿山,一眼望去像一片不毛之地、了无生机,站在矿井口,漆黑的深巷,充满了神秘的气息,让他忍不住一探究竟,深夜班途中冰冷的夜风,吹过他疲惫的身躯,感叹矿山生活不易。简陋的宿舍内摆放着上下铺,多人共住一室,井下没有热水,想喝口热水便自己背着一个大保温壶,下雨一身泥,天晴一身灰便是如此,十年前的矿区还并非今日之面貌。
现如今,矿区环境优美舒适,生活区内绿化面积达到100%种植了不同种类的树苗与植被,放眼望去绿油油的一片。简陋的平房也变成职工公寓,300多套房间包括一室一厅、两室一厅、三室一厅多种户型,供员工免费“拎包入住”,职工下班后不再是单调的两点一线生活,篮球场、羽毛球场、台球室、乒乓球室一应俱全。千米
风雨兼程十三载 细数矿山新变化
裴老师和杨老师这对平凡的夫妻,这些年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却足以让人肃然起敬。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们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在追梦路上,指引着我们一路前行,激励我们风雨兼程、乘风破浪、奋进拼搏!
动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我们:爱学生是教育之本,有爱真正的教育才会发生。用心经营教育,用爱温暖童心,教育才会有灵魂。
宜化矿业公司 马俊
63
64
此,不断迎接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未来,他将鼓足信心和勇气,拼搏奋进,以青春之十三年的追逐,致矿山行业发展。
初入矿山,手工作业带来的各种不便,千米巷道需徒步入井,老式电扒回收矿房,电机车运矿出井,手工打炮、人工溜井破碎费时费力,工班工效低,安全风险大,容易发生机械伤害。绞车运输时常脱轨,手工撬毛、支护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作为初入矿山的“毛头小子”,面对各种复杂的环境,凭借自己的毅力撑过十三个年月。
现如今,工人入井已不再需徒步几个小时方可达到作业面,人车、架空乘人装置替代了“11”路步行上下班,铲运车、皮带运输系统解决矿石运输问题,机械支护、机械撬毛装置替代人工,保证职工安全作业,自动化水泵房、风机房、压风站实现了无人值守,远程破碎实现“白领式”工作环境。从手工到机械,从机械逐步远程智能化,用多年经验见证了矿山时代的变迁。
深深的矿井内,从印象中的“危机四伏”,变为现在的本质安全。随着智能化建设的持续推进,一大批机械装备投入使用,井下人员越来越少,工作时间越来越短,劳动强度越来越轻,安全保障越来越好,收入越来越高,这些原来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全部成为现实,职工脸上笑开花、心里美滋滋。
时光易老,韶华易逝,新时代的变迁日新月异,余鹏程知道,他的路程不仅有“绿色矿山”,还有“智能矿山”,未来的矿山不止于
巷道内不再是漆黑一片,硐室内增加了开水器、微波炉不再为热水而愁。
65
66
宜都市陆城第一小学 杨大芹
岁月静好,念你如初
的一份工作,我的大哥不知为我多少次地在风雨中奔波……“有人帮你,是你的幸运,无人帮你,是公正的命运。”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深刻的人生哲理让我似醍醐灌顶,一语惊醒梦中人。从此,我记下了这段话,也记住了这本启迪人生智慧,诠释人生哲理的好杂志——《读者》。
二十六年前,我被分配到离县城很远的一个乡镇工作。那时的工作非常清闲,只不过是在办公室里守着一部电话抑或打扫一下清洁什么的。一日午后,百无聊赖之际,便翻了翻床头一个跟随自己多年的皮箱。里面有大学时期的许多记忆——一本大学毕业纪念册,一本同学相册,还有些信件以及杂碎的东西。而箱底沉睡着一沓早已泛黄的旧书旧杂志。随手拿起,轻轻地翻阅。一段让我至今烂熟于心的文字映入眼帘:在孤独漫长的生命旅途中,谁都渴望能获得帮助,谁都盼望被人温暖,谁都会希望有人能让自己逃避严厉的风雨---而且,也确实会有一两次这样短暂的时刻,但是有谁会长久地站在你的身边呢?除了自己你别无他物。有人帮你,是你的幸运,无人帮你,是公正的命运。没有人该为你去做什么,因为生命是你自己的,你得为自己负责。
当时的我被分配到这“穷山恶水”的穷乡僻壤,心中不免黯然神伤,甚至有些自暴自弃。而当时年轻轻狂的我,却不知即使是这样
其实与《读者》的相识早已缘于我的中学时代。那时,因为家中有位从事语文教学的大哥,我总是会在学习之余偷偷地从大哥的书柜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书囫囵吞枣地一饱眼福。也就是在那时,我便知道了这本优秀读物---那时它的书名是《读者文摘》。
如今,我早已与我大哥一样,成了一名人民教师。在我办公桌的抽屉里抑或是家中的写字台上或是书柜中,总是能看到一本本或整整齐齐排列在一起的或是好像刚刚打开,还散发着浓郁的墨香的《读者》。《读者》陪伴着我一路风风雨雨地走过了几十个春夏秋冬,它见证着我几十年来的心路历程……
当工作失意,心情低落时,独处一隅。那《最佳状态》一文中鲁国木匠梓庆的故事便会在脑中闪现。于是乎,前方那浓浓弥漫着的雾中便似有一座灯塔,它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让我懂得做任何事情,我们或许也应该用心地去“斋戒”,以求“静心”。
当与恋人相恋多年,却最终不能“执子之手”,几欲心碎,对生活心灰意冷时,《爱情是一只没有勺子的咖啡杯》告诉我:如果将两个人放进爱情的杯子要靠缘分的话,那能够让两个人融合到一起
67
68
志。在我的人生中,有时它似一位智慧的老人,当我迷茫时,总会耐心地给我指点迷津;有时它又像一位稳重的中年人,志存高远,肩负重任,让我常常在掩卷之后扪心自问:我为孩子们为社会做了些什么?有时它又似一位幸福安详的母亲,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诠释着爱情、婚姻、生活的真谛……有时它又如一位循循善诱的师者,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让我看到生活中的真、善、美……
当面对顽劣的学生不知所措时,《诚实的原则》一文启发我如何用智慧灵活应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而梁晓声老师的《花儿与少年》更是让我明白了教育是一门艺术,而与学生的心灵交流是多么的重要!稍不留神,或许我们就扼杀了一朵正欲绽放的花蕾。尽管我不可能成为马卡连柯,但我要向千千万万个马卡连柯学习,这样才无愧于教师这一称号。
拥有《读者》的岁月里,我已将《读者》这本杂志变成了个人的一种收藏爱好。这种爱好让我有时竟近乎偏执。记得有一次,因为邮局工作人员的疏忽,我的一期《读者》没能如期而至。我竟毫不客气、三番五次地找邮政所长的“茬”,一定要她还我的这本杂志。在几番交涉未果之后,我不得不言称,要继续找他们的上一级领导讨个说法。电话中我甚至不忘上升到精神高度,说这不是一本杂志而已,它是一份精神食粮。的确,在二十多年前,座机电话都还很少的偏远乡镇,书是唯一让我们与外界连接的纽带。最终,邮政所长禁不住我的“胡搅蛮缠”和“恐吓威胁”,最后通过杂志社,终于给我邮寄了那期杂志,且进行了诚恳的道歉。可见当年作为读者的我,该是多么地狂热与执拗啊。
后来,不管读了多少书,订了多少报刊杂志,但《读者》始终是我的最爱。至今,我还珍藏着这些年来订阅的每一本《读者》杂
的水,原来叫“宽容”。是《读者》让我懂得我们的生命中还有一种美——缺憾之美。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曾在某书中看到的这样一句话:读《读者》,是不会变坏的。是呵,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而真善美是不会老的,它们永远是我们生命中的真理。我想,千千万万个阅读者也是不会老的,老的只是岁月……
岁月静美,念你如初。永远。
69
70
(二)
(一)
当阳市东门小学 杨福梅
行吟故里,拾读华章
天气晴好,可天象无穷。“遂古之初,谁传道之?......夜光何德,死则又育?”一连串诘问,或感慨,或自吟,或求解,意味也无穷。确乎有一个着华服的人影,从江畔缓缓上岸,他“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边行边吟,身后拖着长长的影子,在天地间投下一个巨大的问号。
我,也成了这问号的一部分,暴晒在阳光下。走进屈原祠的门楼,每一座大殿,每一根枋檩,每一级石阶似乎都有它落下的答案,包括尘埃。
长鞭,它直指苍穹,划过横空出世的惊雷,留下了千古余响。这样想着,仿佛自上古游溯而来的传说,只在身边稍作停顿,又涌向天际去了。
想认识一个人,就到他的家乡走走。
屈原故里,位于湖北宜昌秭归县,与三峡大坝默默相对。峡江地面文物集中搬迁至此后,它们挨得很近,可以整日促膝长谈。
眼前旖旎的风光,迷醉得让人挪不开脚。高峡出平湖,山水,已不再是两千多年前的山水。可天空,依然是两千多年前的天空。
我从未这样久久凝视过它。亘古不变的昼夜交替,一双日月如棋盘上对弈的黑白棋子,搅动着诡谲的风云。你在接受屈子的拷问吗?你对那一百七十多个问题是否悉数作了回答?
它无边无际,如空洞的磁场,深渊般吸纳了我的意识。而屈子的目光一定抵达过它的深远和辽阔,云层之外的茫茫宇宙。他究竟击中了什么?
“颂《天问》《离骚》,扬屈子精神”,前方几个大字熠熠生辉,让人心头一热。如果说《天问》是长篇奇文,倒不如说是一道
天空之下,是清澈的江水。它濯洗着我的思绪,将屈原祠托举得高大而肃穆。
滚滚长江在此过境,至此而夷,彰显着容纳百川的胸怀和气度,似乎也在讲述屈灵均流离的一生。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这匆匆流逝的岁月,有一段定是屈子的水样年华。他生于一个叫沱的地方,半生漂泊。他的诗歌,是在流放途中开出的花朵,带着形式和精神上的浪漫,让你不得不采撷。
71
72
游客的到来,并不能淹没它的沉寂。越是接近端午,追思的气息就越浓烈,甚至浸染上一砖一石,一草一木。
无数香草美人,走出山川河泊,聚在一起,共同为屈子赶制奇服。她们迈进绣房,素手弄机杼。她们织出华美的锦匹,也送来美妙的歌声:“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也许,只有她们,才能辨识出屈子的魂魄。它正落在其间的哪一株或是哪一朵上。这是一个民族的魂魄,在历史幽邃的暗夜发光。现在,它魂归故里,安息在节日里。
想到这里,我踩在草石间的双脚竟不知如何安放,只好轻了再轻。觉得这水中的江离,僻处的芷草都在等一穗秋兰,商量着设计配饰的大事。
行吟山水间,若真遇上采灵芝的山鬼,听她曼妙的山歌已是极好。听,“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声音宛若天籁,盘旋于心,久久不绝。到湘水之畔,若遇见湘夫人,听她描述用石苇装饰新宅的样子,或是远远望见在水洲采摘杜若的湘君,更是一种莫大的造化。
不虚此行,大约说的就是如此吧。唯有香草,才配得上屈子。莫说木兰宿莽,芳芷留夷,就连艾蒿菖蒲都在他的诗中长得郁郁葱葱,散发奇香。他留下的,是一座诗歌艺术的神殿,已深入世界文化的云端。
(三)
睹水思人,水就重了。眼前的江水变得迟缓。这江边伫立的屈原祠,像一面招魂的幡,站得太久。它站成一首古老的绝唱,在风中,见证着春秋轮回。 游于江潭,行吟泽畔,以“沧浪之水”表心明志的屈子是否已经启程,一路可还安好?是否正止步于一股飞泻的流水,吟咏出“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一次次抚慰着肩头的沉淀?或许,他手执“众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长剑,一心想斩断浊世与清水,决然走向生命的尽头,丝毫不顾及汨罗江的悲怆与呜咽。
我蓦然觉得,只有水,才能理解屈原。他化身为水,以水的方式回来了。这是他魂牵梦萦的家乡,映入碧波的,有绵绵青山,有天光云影,还有袅袅炊烟和滚烫的落日。
他站起来,与天比高,依然风采照人。他和我们同行,踏上漫漫求索路,不再孤独。此刻,天地清朗,到处都有与他对话的庙堂。
因为它是奇葩,苦难和真理并蒂而开,成为炎黄文化的发源,浸润出李白,司马迁,鲁迅,以及昨天和今天的我们。
初夏季节,山色葳蕤,草木已是一片葱茏。屈原祠也不例外,
掩映在绿树翠柏间,准备一场祭礼。
73
74
女儿安然在丹江口电厂的基层锻炼即将结束,11月的最后一个周末,我和妻子决定到丹江口去看看。
丹江口于我并不陌生,1983年我曾经去过。临行前,我特意翻找出当年的日记,日记中我是这样写的:
“1983年11月2日,到丹江口大坝游览。乘车到大坝之下,抬头望去,大坝巍然矗立,坝上坝下,高架林立,电线纵横。在大坝正中,一股巨大的水流如琼浆喷涌,向上斜抛,阳光下洁白而晶亮,似一道飞动的玉虹。在贴近江面的远处,玉虹化为轻纱,笼罩江面,旋转,升腾,消散。
爬上大坝,则是另一番景象。放眼望去,江面平静,碧绿的湖水嵌在那四周的山峦中,犹如一面巨大的宝镜,倒映着蓝天白云。偶有微风吹过,湖面皱起涟漪,粼光闪动,如一汪深情的眼神,令人陶醉,令人神往。远处的几个小山丘,浮在水面,几只渔船点缀其间。”
刘贞平
四十年后再相逢
放眼满山秀色,“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到此,也只能是终极的领悟了。
75
76
“善治国者必先治水”。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使汉江真正实现了由水患向水利的根本转变,功能依次为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养殖,周恩来总理称其为“五利俱全”。
“走,上坝去。”安然的一声招呼,把我从图片所展示的岁月中唤回。她是去年到汉江集团的,今年安排到丹江口电厂锻炼,我们游览大坝的导游顺理成章由她担任。
安然带领我们来到大坝景区游客中心。门口伫立一块白色的标牌,上有“丹江口大坝景区”几个蓝色大字。标牌旁边横卧一块巨石,上面雕刻着“国家水利风景区”。
我们购票进入景区,第一站先到坝下左岸的一个观鱼台。观鱼台是全玻璃的,我们站在观鱼台下望,波浪翻滚的江中不时现出鱼儿们的身影,大的差不多有一米左右。他们先是摇头摆尾,悠闲自在,可一旦发现我们,一个猛子扎向深处,瞬间无影无踪。
从观鱼台转身向着大坝走过公路,坝体上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站在图前,女儿给我们做了简要的介绍——
丹江口水库是中线调水源头。调水工程主要是加高丹江水库大坝,让水流到河南、河北、北京、天津。2002年12月引水渠开工,2005年9月26日,丹江口大坝加高开工。2013年8月28日,大坝加高工程通过蓄水前的技术性初步验收,坝高由原来的162米升至176.6米,水库正常蓄水位由157米提高到170米,总库容可达319.5
式投产发电;1974年4月,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全面竣工。
整整四十年了!四十年后丹江口大坝是个什么样子,我心中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11月24日,我们四人一车,从长阳出发,上沪渝,过沪蓉,经呼北,穿邓保,看不尽的山川景色,阅不完的田园风光。当一个隧道洞口上方的“均州”两个红色大字蹦入眼帘的时候,我知道丹江口到了。
车行驶在宽阔的太和大道上,初冬的银杏,在车窗外闪耀着一片金色。在银杏金黄的衬托下,还有一幅幅巨大的红色标语:“守水护水是天大的事!”“守水护水是丹江口市人民的共同使命!”……这些一闪而过的红色文字,彰显了丹江口不同凡响的历史使命。
我们下榻汉江集团的龙山宾馆。宾馆走道上的一幅幅震撼人心的黑白照片及其文字,把我带回到20世纪那段难忘的岁月。
1953年8月,毛泽东主席视察长江,将南水北调控制工程位置定在丹江口。1958年9月1日,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举行开工仪式,时任湖北省长张体学宣布工程开工。于是,中国大地上开始了一场改造山河的壮举。肩负着“根治汉江水患、向北方供水、为三峡练兵”的伟大历史使命,十多万中国人自带粮食、被子、工具和碗筷,住着草棚,甚至是风餐露宿,每日三班倒,日夜不停,用体力和意志,克服重重困难,书写了新中国“大禹治水”的历史壮举——1959年12月大江截流;1968年10月,丹江电厂第一台机组正
77
78
想想也是的。汉江是长江的第一大支流,丹江口水库又是重要的水源地,被称为“亚洲天池”,禁渔是理所当然的。只是在我的印象中,丹江水库是盛产鱼的。1983年,我在坝下集贸市场只见满地是鱼,大的有几十斤,三、四毛钱一斤,几乎颠覆了我这个山里人对鱼的认知。后来有新闻报道说,丹江口水库曾经年产鱼1.2亿斤,还捕捞过长超2米、重达300斤的超级大青鱼。由此看来,为了长江大保护,库区人民是作出了巨大牺牲的!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从大坝内侧移步外侧,举目远望,清澈的汉江犹如舞动的玉带,正向远方飘去。
听完安然的介绍,我想起了毛主席1952年视察黄河时曾经说过的那句话:“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经过几代人的持续奋斗,现在,丹江口水库的一库清水送往北方。从图纸最初的简单符号,到跨越千里的水利壮举,南水北调,这一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调水工程,用事实书写了中国治水历史、治水思想的新篇章。毛主席他老人家也可九泉含笑了!
我们跟着安然继续前行,去穿越大坝走廊。这个走廊是加高大坝时,在新建坝体与旧有坝体之间留下的供监测大坝用的人行通道,后开辟一段供游人参观。走廊仅容单人通过,安然边走边讲,有些水利工程的专用术语,我们也听得似懂非懂。
出了大坝走廊,乘坐电瓶车直达坝顶。站在观景台举目四望,四周景色的轮廓,还是和四十年前差不多,只是山更青了,水更绿了,坝下城区的楼房更高、更漂亮了。库区一片静寂,一汪碧绿向远处铺展而去,给人一种临海远眺的错觉。湖面之上有鸟迂回盘旋,时而斜飞空中,时而贴近水面,在这辽阔的空间点缀几个跳动的音符。
我的视线之内,不见了四十年前的渔船。我问安然,她一脸惊奇看着我,说:“你想什么呢?长江禁渔十年,清江都禁了,丹江能不禁?从2014年开始就全面拆除网箱了。”
亿立方米。整个输水干线总长1432千米,年调水量可达到95亿立方米。
79
80
刚上车便听到公交师傅的吆喝声,“那位乘客请刷卡”“在支付宝点出行栏扫码付费”“行车不稳,老人尽量坐后面”……公交师傅看着50来岁,穿上蓝下黑一身标准的公交制服,一边熟练地操控着方向盘和换挡,一边提醒和指导着乘客有序上车。看着手、脚、嘴并用的公交师傅,我心里感叹,“真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三十六路,行行出状元!”细想来,他们实在是一群可敬又可爱的人。印象里我似乎从未见过公交停运,即便是节假日他们也坚守在岗位上为市民带来便利。我们大多时候都习以为常,以至于忽略了他们的奉献。
耳边便传来的机器轰鸣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是“宝业沁园”楼盘项目正在施工。远远望见头戴不同颜色安全帽的建筑工人们正在工地上穿梭忙碌,他们有的在搭建脚手架、有的在砌砖、有的在浇筑混凝土、有的在操控起重机……,动作娴熟,忙中有序,彼此充满默契。我倏而想起江边如画般的滨江公园和处处拔地而起的高楼,不也正是这些平凡的建筑工人用汗水和专注建造出来的吗?
短暂的停靠后车子继续前行,路边的绿意便“撞”进了我的视线,沿路银杏、香樟、石楠“映带左右”,容易造型、金果常在的金弹子,萌发力强、花期集中的红继木,叶形奇特、红果满枝的枸骨,四季常青、独特稀有的中华蚊母,生长迅速、适应性强的孔雀草“竞相亮相”,看得出园林工作者在这些景观布局上下足了“绣花”功夫。
城市园林工作者不仅精心“呵护”这些花草树木,也为它们“闯
宜昌,一座诗情画意的城市,一座迅速崛起的“小城”。不知不觉我已在宜昌这座城市走过了十来个年头,曾经无数次地穿行在宜昌的街巷。而我却并未认真仔细地“看”过这个城市。
拿定主意,找了个属于自己的周末,便有了这次2路公交之旅。
于我所知,省内以五一劳动节命名的场所并不多见,宜昌五一广场恰是其中之一。听说20世纪80年代,这座广场由众多劳动者出钱出力修建,因此才以劳动者的节日为其命名。
微风骄阳下,漫步于五一广场,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高耸的“三峡之门”雕塑和三片体中间的明珠球。环绕雕塑的外围草坪上均匀摆布着四块岩板石,分别刻着“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一如五一广场的主题,与远处鲜红的“中国梦·劳动美”交相辉映!
顺着夷陵大道向东行200米便是李家湖路公交站,由此我便坐上了今天的“2号游览车”出发了。
点军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 梁晨
2路公交随景
81
82
思绪随2路公交前行而向四方飘散。城市日新月异,每天都能高速运转,源动力何止我们看到的那些劳动者,人民教师、剧院表演者、水文观察员、工程抢修队、外卖小哥、售货员、的士、船员、保安……,那是无数行业无数劳动者在各自领域尽责拼搏,或默默无闻或奋勇向前,尽展光华,一点点汇聚成河,才激活了城市奔行的马车。
一股热流涌上心头,随着人群,我下了车。抬头便见一群小学生笑着、热烈地讨论着什么迎面而来,才知已经到了市外国语实验小学了。看着他们稚气未脱的脸上洋溢出来的朝气,我感慨万千,这些年轻的生命多么幸福!他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捧在手心呵护的人儿。今天祖国守护他们,明天他们也将守护祖国,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的劳动者!
恍然间又想起十多年前,初识宜昌,只觉山水如泼墨,是人间难得的美景;今天再看宜昌,是一幅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美好盛景。在这片土地上,千千万万的劳动者同行,昨天的劳动者犹在,今天的劳动者正当时,明天的劳动者尤可期,劳动本有的荣光、质
口,烈日下站岗的交通警察一身蓝色制服早已浸湿整个后背,却依旧顶着烈日一丝不苟地做着标准动作指挥交通。记得有人做过一个比较,杭州、香港这些大城市财力雄厚,都是通过智能设备保障交通畅通;宜昌的交通一样顺畅,但却是无数交通警察“5+2”“白+黑”“越是放假越上岗”辛苦值守换来的。
临近港窑路4号院,远远瞥见一所红瓦青墙的大型公厕,几位老大爷在公厕旁的树荫下摆开棋盘,正你来我往,“杀得不亦乐乎”,虽“久居鲍室之侧”却丝毫“不闻其臭”。看到一位身着橘黄色保洁服的老大姐正在低头认真擦拭公厕入口处的墙面,我突然明悟,不是“不闻其臭”,而是公厕“本无臭”。城市管理“一人守一厕”,让公厕不仅“讲干净”更讲“美观”,而这背后正是因为有着像老大姐那样众多的保洁员不怕脏、不怕累、坚守“阵地”的辛勤付出。
行至中心医院前,看着医院大楼上红花白十字标识,我记起了2020年疫情封城期间一位共同值守的老大哥的牢骚,“真服了我媳妇,医院都说了怀孕不用上班,她还非要去不可,她说别人都战斗在一线,她不能找理由躲在家里”。老大哥的媳妇就是中心医院的护士。现在想来,在面对疫情生死之际,白衣天使们总是冲在最前方,有舍小家为大家的,有因体力不支晕倒又爬起来接着干的,他们都尽力克服自身的不便,为每一位病人送去安心!
车至沿江大道与云集路交汇处,这是一个交通繁忙的“丁”字路
祸”善后。6月11日晚狂风暴雨来袭,12级大风不仅把“夷陵区平湖路飞哥土鸭馆”送上了抖音,也吹倒了900多株树木。为保障第二日交通畅通,800多名园林工作者整夜鏖战清理残枝败叶。当12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落下时,原本凌乱无法通行的路面已经变得通畅。在灾害来临时,不仅园林工作者如此,还有很多行业工作者同样为着城市的正常运行默默守护着,他们是城市背后无声的英雄!
83
84
宜昌市建筑市场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叶文超
种房子的老农
37度的温度刚刚好,刚刚好
把所有的理想都烤焦
有一群人在建造
建造属于别人的美好
他们是孩子,是父亲,也是老公
还是别人口中的农民工
从前,在黑土地里种麦子
如今,在城市的霓虹里种房子
缓缓升起的施工电梯
一群美丽而微小的蚂蚁,总是小心翼翼
甚至在三十三层的高楼,都能听到他们粗重的喘息
像是春天里提心吊胆的稗子
感和社会价值,在一代代人更替接续的奋斗进程中,不断转化为时代进步的物质文明与精神财富,绽放在宜昌这片土地之上,熠熠生辉!
85
86
有人在打桩,乒乒乓乓
有人在搭架子,叮叮咚咚
有人在浇混凝土,轰轰隆隆
像是老树下纳凉时萦绕在耳旁挥之不去的小虫,嗡嗡嗡嗡
黝黑的皮肤仿佛随时被黑夜掩埋
钢筋般的躯体再也承受不了更多一块砖
几块钱的香烟年复一年熏黄了离家的孤单
一口一口,沉默着吃下了所有的苦难
一包咸菜,两个馒头
囫囵着三餐
一通远方的电话夹杂着鲜红的成绩单
把所有的漂泊都变成了温柔的靠岸
87
88
金湖守护 王俊摄
五彩致富路 姜元芹
凝聚文学力量 弘扬工匠精神
ningjuWENXUEliliang hongyangzhigongwenhua
文中所用图片,部分相关人员提供,部分源自网络,如有争议,请联系编辑删除。
敬请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