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干部企业文化践行指南

文档/电子书行业2023-03-15
1601

亿联干部企业文化实践指南

|客观公正|以身作则|爱惜人才|

Contents

目录

1

管理场景-角色意识

2

管理场景-目标管理

4

管理场景-绩效评价

5

管理场景-绩效反馈

6

管理场景-团队管理

3

管理场景-过程管理

企业文化框架

第一章:角色意识

 不仅关注业务,也关注团队
不仅关注事,也关注人
从个人贡献者向团队管理者转变
言行不一,遇事有抱怨,推卸责任
只关注自己模块的工作,未关注整体的效率

公司干部的三个角色:业绩驱动者、能力建设者、文化凝聚者。干部对于企业文化,不仅需要践行,还需要传承,积极思考理解企业文化,主动践行,并可以影响他人。

角色意识

第一章:角色意识

主管积极引导新上任TL角色转换

刚晋级为TL的快乐张涛
        张涛是刚晋级的TL,团队的主要职责是Y产品的业务开发和技术演进,带了6位助工新人,1位工程师赵阳。晋级为TL,张涛的内心还是喜悦的,认为自己得到了公司的认可。
任职TL一段时间的惆怅张涛
        任职了一段时间,他发现TL并非这么“好当”:人员上,新人对业务不熟悉;工程师赵阳“不服管”;业务上,因新人多,Y产品迭代频繁,张涛主要承担了重要模块业务开发、疑难BUG修改,对于项目的进度、质量、交付把控不足。一个季度过去了,团队成员未有成长,项目交付质量未达到预期。
经主管指导后的张涛
       虽然张涛已经晋级为TL,但角色意识转变不够,还是以工程师的思维在处理任务。主管李强引导张涛角色意识转变:不仅要关注业务,也要关注团队;例如,引导在接到BUG的时候,需先对BUG要有分析判断,安排合适的人员承担。新人能力不足,可以通过任务引导的方式帮助成长。李强也与赵阳沟通,引导他发挥对业务熟悉的优势,帮助自己、他人成长。张涛与赵阳通过集体带教、技术分享、输出最佳实践方案等方式帮助新人熟悉业务,半年过后,团队能力提升,文档有积累,张涛也逐渐胜任了TL的岗位。

角色意识

第一章:角色意识

       刘超原本是一位开发工程师,最近两年绩效好,技术能力强,提拔为TL。刚开始刘超觉得不错,觉得自己受到认可,几个月下来,感觉有点后悔了,经HR绩效面谈回访主要如下:
       1、要处理的事情多且烦杂;
       2、团队成员能力不够,感觉没人可用;
       3、上游部门接口想改就改,对下游部门的影响评估不够;
       4、技术研究上投入的时间减少,长期下来,担心自己的影响力;
       经诊断分析,刘超还未从“工程师”向“TL”的转变,以关注自身为主,未关注团队整体交付结果,经策划,主管李强与刘超引导如下:
       升级TL,说明你成长了。组织肯定你过去的成绩,不仅可以创造个人的绩效,还可以带领团队突破。针对以上问题是否试着这样做?
       1、团队的规划,我们一起梳理下任务的优先级?
       2、通过任务引导的方式帮助员工成长?
       3、与上游部门一起梳理API接口规则?
       4、工程师的影响力不仅来源于个人的技术水平,更来源于是否可以带领一个团队交付有价值的业务,并且你的团队持续在成长。
      经主管的引导,加上参加干部培训,绩效反馈及回访,这位新TL也逐渐走出了刚任职时焦头烂额的状态。
    
      
      
      

新晋级TL刘超的“修炼”之路

角色意识

第一章:角色意识

      升级TL,说明你成长了。组织肯定你过去的成绩,不仅可以创造个人的绩效,还可以带领团队突破。       升级之后,发现一切变得困难了,这是为什么呢?       1、角色变了:过去是业务骨干,现在是管理者,不能独善其身,而要兼济团队,不仅要自己强大,还要让团队成长起来。       2、认知变了:过去站在业务层面解问题,现在要从团队、管理角度看;想问题、提方案、做决策要基于团队。       3、问题变了:过去的问题单一,主要在业务本身,现在要多维度,看整个团队的问题。
       升级之前我是工程师,升级之后我是谁?        正如开篇所说的,公司的干部是:         1、业绩驱动者:驱动团队完成业绩,如何驱动是干部的使命;         2、能力建设者:把自己优秀经验复制到团队,团队成长起来,可以承担更多,你可以承担更有挑战的任务;         3、文化凝聚者:我们不仅要践行,还要传承,积极思考理解企业文化,并影响团队伙伴。就是我们常提到的以身作则。
         
        
        

角色意识

团队管理对于原本专注业务而言,是一门新技能,需要学习、探索、实践才能改变认知与思维,从而站在更大的格局看问题,也给自己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②
②出自《高管面对面问答汇总》
           

第二章:目标管理

对标业内领先,目标兼具价值和挑战性
对业务关键点有识别,明确自身及团队成员发力点
积极有效地预研策划,确保解决方案可落地性、有效性
未有长期目标牵引,过于关注短期KPI及结果
目标拆解不到位,制定依据/支撑性不足

高目标才能激发团队和个人的快速成长,干部在思考团队目标时,不仅仅基于当下,更要基于长期业务发展需要,以终为始,制定有价值、有挑战的目标,牵引团队成员成长。

目标管理

第二章:目标管理

敢于对标行业最高要求,
积极思考策略,促进结果达成

目标管理

疫情爆发之前的V3项目
        在V3版本的项目阶段,李强,颇花精力,对团队达成目标信心满满。
疫情爆发之后的V3项目
       V3版本上线时,恰逢全球疫情爆发,客户量增加,线上各种问题接踵而至。李强不得不每天面对监控大盘,和团队成员一起处理......
面对问题,不善罢甘休的李强
    李强并没有给自己找借口,把问题归因外部。周一至周五,李强和团队的小伙伴一样水深火热的处理着线上问题;周六、周日李强聚焦在友商Z的技术实现方案研究,对信令、媒体业务等深入研究。经过4个月努力,李强重新设定团队目标:对标行业标杆Z启动V4项目。同时,他也拆解了一系列有挑战的目标,例如重新调整技术架构,构建基础服务平台、phone与meeting的拆分融合、敏捷规则建立......一年下来,成功培养了3名2B人员,4名2A人员,同时在年底被评为优秀团队,目前V4项目正常上线运行,解决了V3的大部分稳定性问题。

第二章:目标管理

       刘超是U项目的开发负责人,虽参加了OKR、KPI等目标管理培训,但在落地时,总觉得困难重重:需求紧急、多项目并行,能正常交付项目,不成为瓶颈就已经费劲周折了,更别提有挑战目标了。一年下来,团队离职率30%+,离职原因以任务缺乏挑战;能力未提升;疲于应付项目;看不到价值。上级李强、HR与刘超一起复盘,刘超觉得原因如下:      1、 总有紧急需求临时插入,还有线上问题要处理,我这也很头疼;      2、 安排了挑战性任务,但项目任务那么紧,根本就没有时间完成;      3、 即使安排了挑战性任务,这个Q做了,没有下文了,也是白做;      4、 KPI未完成,评价不好,影响绩效、年终奖,还影响股权分配;     李强不以为然,他判断刘超在目标制定上还需要加强引导,决定带着刘超“逆袭”,李强引导刘超了解了下属能力、项目情况,并引导做如下安排:带领团队梳理线上问题,分析根因、梳理策略;与产品、测试讨论U产品的市场定位并达成共识。U产品目标是商业成功,研发的发力点是解决稳定性的问题,定了如下目标:      1、 团队目标:解决U产品稳定性问题,实现商业化目标;      2、 工程师:分析线上问题、业界技术方案,解决稳定性问题;      3、 助工:熟悉业务逻辑,稳住现有版本线上问题;     半年之后,U4版本上线,线上问题相比U3少了很多,团队成员通过熟悉业务,提升了问题解决能力;通过研究技术方案,提升了方案设计能力。

相同团队,相同产品,不同的目标管理,不同的结局

目标管理

第三章:过程管理

制定清晰的任务计划,并采用有效的措施促进达成
针对业务风险及问题,能并敢于做出业务判断
质量第一,言行一致,说到做到、重视对外的承诺
项目瓶颈时,能整合部门资源,带头攻坚
无视承诺,推卸责任,将工作往下丢

过程管理

成功的要素三分靠战略,七分靠执行,可见过程管理的重要性。公司期望干部在过程管理中秉承“高目标、做深做透、抓重点/有业务判断、总结提升”的工作理念。

第三章:过程管理

正面案例

敢于做业务判断、积极引导下属有判断的李强

        V4项目原计划10月30日上线,但从10月20日到11月10日,整整20天,每天1-2场UAT,还未上线。因此,项目专员召集项目经理小李、模块负责人、测试、产品、运维等人员一起复盘分析,讨论上线风险,确定上线方案与计划。从会中得知,A、B模块为主要瓶颈,迟迟无法判断是否具备上线条件,模块负责人小赵还希望测试部可以继续压力测试一周。为此,项目经理小李引导小张需要做如下判断:
        1、 UAT的目的是要抓住重点,解决批量性问题,需集中资源尽快上线;
        2、 体验性及功能性问题优先级靠后,单点问题持续迭代完善;
        3、 罗列出需要测试部压测的场景
        会后,小赵在小李的指导下重新梳理有风险的场景,测试部集中资源压测,从压测报告显示,具备上线条件,小李及时做出上线的决策。

过程管理

第三章:过程管理

正面案例

李强的复盘

       12月上旬,李强在部门核心人员群中发布消息,预计在12月20号左右进行全年工作复盘,需所有部门骨干提前准备下资料,不知道如何复盘的可以去找下TL。复盘当天,李强准备了一些水果,并开始进行复盘引导工作。参与人员方面,当复盘某块业务时,李强会叫上该业务块第二梯队人员一起旁听。
     1、目标复盘阶段李强关注的内容有:这个项目最初设想的目标是什么?(如员工说年初目标为产品上市时,李强会明确指出,产品人员是需要让销售业绩来牵引自己的产品成功,这样才会有比较强的目标感,会主动推动产品开发各个环节问题的解决)定目标是的业务判断有哪些?
     2、过程复盘阶段李强关注的内容有:当时哪个决策做的比较准确?哪个决策是思考或讨论不够的?(如产品对国产化的追求)并且当该阶段出现问题归因到外部时,能快速拉回主题,并引导内部归因,可以做什么去避免问题重复发生。(如员工抱怨研发资源不够给力时,引导员工考虑是否我们自己对研发预研新技术的推动不够,对新技术预研有没有立项等)
     3、复盘结束后总结部门出现的共性问题,并提出工作要求(如时刻关注产品成本的意识、一定要参与芯片选型等)

过程管理

第三章:过程管理

“不明所以”的TL

        

过程管理

       刘超是一个非常拔尖的工程师,被公司选拔培养成为TL,在他接收团队半年后,目前团队共6人,除了自己是2B之外,还有1个2A,2个1B和2个1A。
       今年Q1,团队接手了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项目,当接到这个项目的时候,借助于自己的专业判断,刘超很快速的分析了项目中的重点难点,第一时间组织了小组会议,在会议中,刘超逐一安排了任务,由自己和另外一位2A成员赵阳分别负责两块重要的业务。但并未明确过程评审点,过程中刘超主要通过例会了解每个成员的任务进展情况。日常成员大多数都各自忙各自的,很少主动反馈,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刘超也没有去深究原因是什么,只想着赶紧把问题解决了好不影响接下来的进展。
       随着时间推移,刘超却渐渐发现项目delay较多,赵阳负责的项目,有1A的陈俊协助一起做。赵阳说:从工作量来说,陈俊刚刚开始参与,写的代码质量不高,虽然每天基本都可以达到100行以上,但是返工率非常高。我自己每天都在忙着做项目设计,还要带陈俊和另外一个1A新人做代码走读和学习。新项目的开发,我们效率低是没错,外部需求也在变。我当然知道延迟不好,可这也没办法。
     

负面案例

第三章:过程管理

“不明所以”的TL

        

过程管理

        虽然在自己的极力推动下,项目总体进度在可控范围,但完成质量平平,这距离刘超的预期差距不小,绩效评价也很艰难,结果看上去明明都不是很好,但成员对自己的评价都还挺高的,他纠结着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绩效评价又该如何评?于是他找到了上级李强,李强说到:
       这是因为你还没有意识到要做好过程管理,明确关键点(评审点)。过程跟进评审,收集并反馈重要评审意见,有助于任务落地。虽然你每周都通过例会了解进展,但并没有深究问题,看似在关注进度,但并没有抓到关键点上。只看数量,不看质量,所以并没有在过程中有效帮助团队达成目标,最终评价时也很难客观评价。

负面案例

第三章:过程管理

只压任务,没有引导

过程管理

       陈俊刚转正后刚好碰到制定Q4目标,在与TL刘超讨论完目标后,Q4要完成的事情包括项目一、项目二、项目三、项目四、项目五,陈俊当时未提出异议,隔天找刘超沟通,觉得目标安排的有点多,有点杂。
       沟通对话如下:

负面案例

怎么了,目标太难么?

        陈俊没有再说什么。
        后续有新人入职,但李强给新人安排了其他的工作内容,项目三、四、五依旧放在了陈俊身上,一个半月后陈俊提了离职,原因为觉得项目三、四、五的工作没有啥价值,对自己的能力也没啥提升,且目前看会需要一直承担,就看了下外面的机会,找到了个更合适的岗位。

主管,Q4的目标有点不是很理解。

倒不是太难,就是觉得有点多,有点杂,而且和之前入职说的核心工作内容有点不一样。

这不是赵阳离职了么,他手头的事情现在也没有人接,你原先的工作内容并不是很饱和,所以就放在你这里了。

这个不好说,要看人员招聘情况。不过,部门的事情会比较多,大家都会接一些杂的事情,不会说只做一块的事情,你先做吧,我这边让招聘尽快招人。

那这个工作是暂时还是长久的呢?

第四章:绩效考评

对团队成员传递目标标准、关键评审点、评价规则及逻辑
基于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客观公正评价绩效且有数据支撑

   季度评价围绕KPI核心目标/关键点达成情况进行考评
   半年度/年度围绕工作贡献/价值度情况进行考评
   以员工投入度、对外配合等非关键因素作为主要评价标准

绩效考评

干部在绩效评价环节需要推崇简单、透明、高效的组织管理原则;秉承“让做成事的人有回报”的人才管理原则;同时以“客观公正、爱惜人才”的原则要求自己。

第四章:绩效考评

正面案例

坚持对员工客观公正评价,有数据支撑

        张涛定目标时,对目标的标准、关键评审点、评审的标准、考评逻辑在目标沟通环节与下属讨论传递,并使用下属复述方式确保对目标、评价逻辑的理解是一致的。
        在过程管理中,张涛严格评审了关键绩效点,例如:框架设计、代码编写,并书面反馈了做好的、探讨待提升之处。Q3结束后,张涛在自评环节一一沟通下属完成情况,下属的自评与张涛要反馈的基本一致。通过有效的沟通、评审,与下属对齐标准的方式,几年下来,下属对评价结果非常认可,也觉得张涛给自己的评价有数据支撑,做到客观公正。

绩效考评

第四章:绩效考评

负面案例

季度考评未围绕目标完成的质量、进度进行评价

        2021年Q1,员工陈俊相比2020年Q4有比较大的进步,且外部门反馈配合度不错,但关键绩效指标未达成。作为Leader张涛为了鼓励陈俊的进步,Q1季度评价给予C+的评价。
         陈俊Q2的关键绩效目标依然未达成。张涛认为陈俊Q2虽然相比Q1还有进步,但进步程度不及Q1明显,基于以上考虑,张涛给陈俊Q2 “C”的绩效评价。结果公布之后,陈俊对自己的绩效结果比较纳闷,认为自己Q1和Q2目标达成的效果差不多,且两个Q都有持续进步,为什么考核结果不一致?于是,反馈给到HR,要求TL绩效面谈。

绩效考评

第五章:绩效反馈

传递评价规则,践行并传递企业文化
及时绩效反馈面谈,提供建设性意见,帮助员工成长
根据不同员工策划反馈方案,倾听、理解员工的想法
只反馈问题,未有原因及建设性意见

在绩效反馈过程,公司推崇“简单、透明、高效”的组织管理原则;同时以用“客观公正、爱惜人才”干部原则要求自己。

绩效反馈

第五章:绩效反馈

        李强团队Q3的其中之一的目标是Y项目上线交付,分别由张涛和赵阳负责,张涛作为Y项目的负责人。赵阳因个人原因在8月份提出了离职,张涛接手了赵阳的工作,工作量及难度都提升了。为了保障任务完成,张涛加班加点努力。Q3结束了,由于张涛对赵阳那部分工作不够熟悉,最终延迟较多,未达到交付的要求。为此,张涛的绩效为C+,他认为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了,赵阳那边交接过来的工作虽有延迟,但毕竟是中途交接,且自己已经尽心尽力了,应该得B,李强打算在绩效结果公布之前与张涛进行绩效反馈。

正面案例1:引导员工客观公正评价逻辑,持续进步

绩效反馈

作为负责人,Q3你确实投入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在项目上,特别是项目的把控能力上有提升。公司季度考评主要根据目标完成结果来定,半年度、年度考评主要是根据贡献来定,通过集体决策、客观透明,保证评价的公平公正,不让老实人吃亏①。

我之前负责目标,正常交付了,也对标友商做了深入的分析,8月份接手赵阳的任务,工作量较大,我也尽心尽力了,因此给自己评B。

       
① 出自《高管面对面问答汇总》

张涛,Q3结束了,今天我们一起对齐一次Q3的绩效,说说你的情况?

        Q3的绩效结果已经公布2周了,李强虽然安排了3位需要绩效反馈的人员,但因为项目较忙,迟迟未有面谈,但李强事先给3位绩效反馈人员一一发了邮件,约明天下午在会议室沟通,通知包含面谈的流程,事先需要的准备材料。李强罗列出了3名员工的各自的特点,Q3完成情况的数据支撑。其中,员工赵阳绩效一般,亮点不足,通过有效引导可以帮助提升的,于是他事先思考面谈的策略,面谈如下:

正面案例2

引导员工做深做透,总结复盘

第五章:绩效反馈

绩效反馈

对标Q3的目标:达到Y项目的交付,还是有些欠缺,主要是进度上延迟了较多,因此,此次绩效评价结果C+,当然,H2的评价会围绕着贡献评定,只要持续对项目产生贡献,可以获得好的评价。

进度上确实延迟了,延迟了2周+,我作为项目负责人,还是需要对最终交付结果负责。

当期的 KPI 和绩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关注是否持续在进步。

第五章:绩效反馈

绩效反馈

用户反馈在日程模块,会议预约的时候,逻辑比较复杂, 不如之前版本快捷方便,过程中我们也反馈了。

赵阳,今天找你主要主题还是Q3的绩效,说说你的看法?

以用户为中心,充分考虑用户核心使用场景,提升体验感。

如果,这个项目再次让你承担,你还会怎么做呢?

照你刚才的设想来做,结果会有什么不同呢?

赵阳,对自己的工作有思考总结、复盘反思,这很不错。我们常常提到的对结果负责,这个结果不仅仅是KPI的结果,更是整体的交付结果,最终做到用户良好体验,坚持只做最好的产品。

除了反馈部分设计不太合理之外,就照着实现了…..

让我想想….,我可能会做以下两点

首先,去分析下友商在日程这块是怎么设计的,它满足哪些客户场景的需求,找产品了解下用户体验如何。

其次,在代码写完验证阶段时候,可以把我体验的反馈给项目和产品,进而提出更改的建议,有必要的话可以再次评审。

用户体验逻辑比较复杂的问题应该可以解决

赵阳,记得我们在学习设计时,学到的设计的本质么?

是的,围绕设计的本质,我们在日程模块做了哪些尝试呢?

第五章:绩效反馈

负面案例

只反馈问题,没有原因分析及建设性方案

       Q3的绩效结果已经公布2周了,主管李强虽然安排了3位需要绩效反馈的人员,但因为项目上线演练,迟迟未有面谈。在HR跟进下,李强与张涛进行一次面谈,以下是他们的面谈记录。
      
                
                             
               
       

绩效反馈

  还行吧,最近在上线演练中,我负责的模块
  基本没有问题,可以正常上线了。

小张,最近工作感觉怎样?

Q3你这边的工作,总体来说还行,正常支撑,但亮点不足。7月份的设计评审有反复,9月份自测不足,导致后期BUG较多。

这个设计反复不能全怪我吧,毕竟产品给的需求有变动,导致了开发的设计方案不得不调整。另外,因为需求调整了,方案反复了,留给开发写代码的时间不长,自测时间也不充分了

我认为,这些不是关键的问题,主要还是你业务判断不足,另外责任心不够

李工,这个问题,总的来说,我是一定责任,但毕竟需求如此啊。

小张,这个项目,你还是要多总结下自身的原因,这样也有利于自身进步,是吧

第六章:团队管理

团队/人员管理是一门艺术,公司在团队管理中推崇“简单、透明、高效”的组织管理原则;秉承“想做事的人有机会、能做事的人有平台、做成事的人有回报”的人才管理原则;公司需要“客观公正、以身作则、爱惜人才”的管理干部。

团队管理

第六章:团队管理

只重视和培养听话的人,而不是有能力的人
只关注工作完成情况,不关注团队成员的成长和发展
团队内部一言堂,听不进不同意见
只想用人,不培养人
只批评、不指导

团队管理

包容有能力但有个性的员工,重视做事方式不同、敢直言不同意见的优秀人才
识别人才、因材施教,创造机会培养人才
关注员工工作困难,及时提供反馈、指导和支持
尊重员工,建立信任

第六章:团队管理

正面案例

关注员工工作困难,及时提供反馈、指导和支持

        V4项目在进行性能压测时出现问题,导致部分接口性能不达标,将影响用户的体验。项目负责人张涛,发现问题后积极排查,但努力排查之后,仍无法有效定位问题,张涛向李强反馈了问题。李强了解到问题的背景及影响范围,立即组织了团队内几名业务熟练的工程师,召开专题讨论会,共同分析、讨论、推演,并得出解决方案。在团队的帮助下,张涛最终定位到问题点,及时解决,保证了项目交付。据进一步了解,李强在工作中非常鼓励团队成员遇到疑难问题集体探讨解决的工作氛围,例如在例会/工作群内上引导团队成员在问题分析1~2天未有结论时,及时反馈,
集体解决,并在会上/工作
群内多次表扬及时反馈问
题,促成问题解决保证项
目交付的行为。

团队管理

第六章:团队管理

正面案例

李强对人员的关注

        陈俊是今年提前转正的应届生,任职资格在转正时定级为应届生良好水平。但陈俊误解了校招宣讲的任职资格标准信息,以为获得的任职资格定级比较差,加上之前内推奖金的事情公司并没有兑现,导致该应届对公司产生了一些不信任的情况,并对自己的能力和试用期努力产生怀疑。工作状态稍微有点下降。
       李强敏锐的感觉到了该员工的工作状态,在一次工作讨论会议后,询问陈俊是否碰到了工作上的疑问。陈俊将自己的困惑告知了李强,李强马上叫来了BP,让其对公司的任职资格规则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对应届生对于提前转正的事情进行了正确的引导:提前转正并不意味着任职资格等级会比其他人高,而是你比其他人员提前到达了相应的任职资格标准,也意味着你大概会比其他人更快的晋级2A甚至2B。
       经过李强的沟通后,陈俊跨过了提前转正的
这个“牛角尖”。

团队管理

第六章:团队管理

包容个性的TL,及时关注员工状态,建立信任

        李强是研发主管,近期接手新项目,对V项目关注减少。张涛是V项目研发TL,平时不苟言笑,敢于直言不同意见,对下属要求严格,下属反馈虽严格,但能提升自身能力,也能适应。赵阳、陈俊是V项目去年毕业应届生,绩效优秀,导师都是张涛。
       李强从陈俊处了解到:昨天需求评审会上,张涛安排了较多任务给赵阳,赵阳有点情绪。于是,李强找赵阳了解近期的工作状态。果然,他的状态不佳,源于以下因素:
        1、 近期的工作以业务开发为主,工作有重复,不能让自己进步;
        2、 近期提交的代码、设计方案,张涛反馈的不及时,再加上前段时间代码审查时,一个小问题也给打回,赵阳觉得张涛可能对自己不满意?
        针对以上情况,李强耐心引导了赵阳,回顾了入职至今,取得的进步:提前转正;从小白到独立负责一个模块开发;入职以来始终绩优。引导赵阳发现业务上的重复,说明自己持续进步,对业务有思考,是好事;Q4逐步安排了任务转换;引导了成长过程中,作为TL兼导师张涛做出的努力,进而消除了赵阳的猜忌。
        在时候的1~2周,李强内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向张涛反馈了赵阳的任务安排及用人情况。同时也策划了一次团建活动,主要回顾了团队从10人到50人的历程;一起探讨了团队从10人到50人各种变化(规则、业务、管理);通过讨论,团队成员明白了团队管理规则、业务规则、及时反馈、不同视角看待问题、增强同理心,建立信任关系。

团队管理

第六章:团队管理

正面案例:用好“牛人”

       为了提升音视频的竞争力,研发团队协同招聘团队从外地地区招聘了一名音视频领域的“牛人”陈俊,导师为李强。从面试到谈判OFFER,最终报到,李强深知人才难求,对人才倍感珍惜。陈俊入职后,李强与他一起探讨了项目的背景、演进方向、音视频行业趋势,梳理了音视频质量的问题根因。并与陈俊制定了有挑战且有价值的目标:解决音视频质量、弱网问题,提升产品竞争力。并专门成立音视频专项组织,由开发、测试等人员组成,由陈俊担任负责人。带教过程中,李强给予陈俊充分的授权,例如在沟通问题解决方案时,李强给出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对于问题的判断和解决方案提供,李强积极询问陈俊的想法。因音视频问题的处理,需要跨多部门协作,李强关注在协作中陈俊遇到的问题,积极扫除障碍。陈俊从外地到厦门履职,李强也关心陈俊融入情况,周末会带着陈俊一起去厦门走走。半年下来,陈俊很好的适应了工作和生活,也带领了团队解决一部分业务问题,目前负责了一整团队管理,团队技术氛围,专业水平也在稳步提升。李强也总结复盘了带教“牛人”的小技巧:
                                                                     
      

团队管理

1、定出有价值、有挑战的目标;
2、多听“牛人”想法,少给“牛人”方法;
3、带人、带项目,充分授权;
4、关心“牛人”融入,排除障碍;
5、空杯心态,带教“牛人”也是自我提升

第六章:团队管理

正面案例

敢于并用好“强人”

       虽然小张让小林主导处理技术难题,但在工作初期小张会常常关注小林的情况。由于小林过往经历里把当下难题解决就OK了,没有往做深做透的方向去思考、复盘的习惯,小张意识到这点后有意加强引导,比如处理A客户的问题完以后,引导小林思考这样的问题在B、C客户处会不会出现,要寻找共性问题,站在整个项目的角度上思考如何预防问题再次发生;比如技术侧问题都闭环后如何推进项目,而不是停留在处理单个问题的思维上等。同时,小张每天都会抽时间和小林了解工作上、生活上的问题,了解小林对于工作的想法,及时反馈、鼓励、帮助解决问题。后来小林因为工作投入度和认可度高、工作输出质量高,转正评价也很不错。
       主管李强说到,小张之所以能用好这个“强人”,一方面,是因为他自己紧抓工作要求的传递,将执行工作充分授权高能力员工完成,并尊重和肯定员工;另一方面,小张有意识跟进高能力员工存在的心理和过往习惯问题,及时排除障碍。

团队管理

干部企业文化践行指南

人力资源部
2021/11/26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