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知耕月刊

知耕月刊

zhigeng yuekan 

12

2024年3月

主办单位:浙江省台州市农资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部门:行政部

目 录

catalogue

种苗世界
肥药行情
农业设施
综合消息

01
05
07
09

免责声明
《知耕期刊》主要用于公司员工内部阅读、学习、交流。期刊内容信息皆为非原创,来源于网络及各大信息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联系电话:17857524663。
                                                            声明单位:浙江省台州市农资股份有限公司
                  日期:2023年4月19日

前言

no

“知农事,耕未来”,《知耕期刊》创立初衷旨在为公司员工提供最新农业资讯,方便其了解最新行业信息,增加专业知识储备,紧跟农事,与时俱进、知行合一,提升专业技能,提高为农服务水平。本刊由各部门专业人员提供部分有参考价值的、专业性的行业新闻资讯,行政部统一整理发布。
本刊一月一期,定期在云之家0A系统“知识中心”模块进行更新发布。本刊内容皆转自各大新闻平台,共设《种苗世界》《肥药行情》《农业设施》《综合消息》四大板块,后续将根据需要另行调整。此外,期刊发布时会明确标注供稿人与新闻来源。
为更好地让大家了解有价值的信息,本刊随时欢迎广大员工供稿或提出更好的意见与建议。

"

"

01

  1月31日,《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2023—2030年)》发布。
  不少育种家备受鼓舞,直呼“育种工作更有干劲了”。从事南繁相关的工作人员也表示,“期待良久,非常激动!”“要全力以赴将‘规划图’变为‘实景图’”。
新动能——超常规的力度与举措
  《规划》发布,立足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重点,对南繁硅谷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四大定位、两阶段目标、两方面布局、六项重大任务、七项保障措施”加持,努力把南繁硅谷建成国家级种业创新基地、种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种业科技国际合作大平台和种业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
  久久为功。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谢焱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到2025年,国家南繁硅谷初步建成国家级种业创新基地。到2030年,全面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
  蹄疾步稳建设南繁硅谷。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育红表示,《规划》从提升科研育种创新能力、高标准建设育制种基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南繁管理服务能力、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优化资源准入通道等六方面推动南繁种业发展。“我们也将用好《规划》,全力建成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马育红说。
  据了解,2023年,海南已经出台并高标准实施了一揽子政策。《海南自由贸易港促进种业发展若干规定》,是全国首部支持种业发展的地方法规;《海南省支持种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配套文件,从资源保存、品种选育、成果转化、企业培育方面予以扶持,最高可奖励1000万元;《关于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实施意见》,为推进种业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新气象——描绘“实景图”底气十足
 聚焦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重大战略需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顺势崛起。中国科学院院士、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主任李家洋指出,从当前重大迫切需求和抢占未来制高点两个方面出发,崖州湾实验室肩负着三大目标使命,一是生物育种前沿理论和关键技术突破,二是核心种源创制及大规模鉴定,三是重大品种精准设计与培育。

观察 | 奋进中的南繁硅谷

种苗世界

no

供稿人:王哉

02

  创制革命性新品种是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合作交流部负责人夏勉介绍,未来,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将会以打造“大突破、大品种、大公司”为目标,共同构建完整种业科技创新链。“种子实验室广招群雄,发布‘揭榜挂帅’项目。”据了解,2023年,实验室与中国种子集团(下称“中种集团”)联合“揭榜挂帅”项目已经启动,共同开展重大科技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合作。
 筑巢引凤。中种集团、国投种业、隆平生物等,崖州湾科技城已吸引2800多家涉农企业入驻。同时,便民利企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更加完善。
  吕继洲介绍,科技城致力于培育形成全国服务体系最全、服务技术最先进、服务氛围最活跃、服务保障最规范的种业CRO业态,在海南实现一流育种技术共享和育种全过程知识产权保护。“全力推进知识产权‘五合一’综合管理体制改革,为南繁产业秩序发展提供高效保障。”
新共识——种业+时代来临 
  “去年,南繁共享用地平台试运行,专家们可以通过线上VR‘一站式’看地、选地、租地,完成全部手续只需一周。”南繁服务站(坡田洋)相关负责人透露,平台已上线6100亩南繁共享用地信息,其中三亚3300亩、陵水2800亩。线上不仅可以选择用地服务,还可以选择农机、飞防、仓储、实验室、劳务等服务,让育种机构和企业没有后顾之忧。
  据统计,2023—2024年南繁季入驻生物育种专区的单位有60家,围绕玉米、大豆、水稻、棉花等作物育种开展试验工作。“专区已建成科研实验楼、综合服务中心、秸秆碳化车间和各项田间工程设施,为入驻的科研单位和企业提供科研用地管理、农事农艺托管、品种测试等全方位一体化专业南繁服务,为生物育种产业化发展应用提供支撑。”海南省南繁管理局科研管理和产业发展处何俊燕介绍。
  这里有搭载着激光雷达、高光谱相机、深度相机等10余种监测仪器的“高通量植物表型平台”,是我国目前最专业、技术含量最高的作物表型鉴定重大科学设施,能够提供肉眼无法识别出的抗倒伏、抗旱、抗病等多种性状的详细数据。“我们建设了一个规模化、精准化、智能化的国际一流作物表型鉴定重大科学设施。”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院长彭军说。
  “南繁硅谷的建设,离不开几代人不懈的努力,南繁硅谷崛起之时,就是中国种业振兴之日。”中国种子协会会长张延秋说。摘自《农财网种业宝典》(2024.3.15)

熟悉农民 跟踪科技 结伴而行

03

熟悉农民 跟踪科技 结伴而行

“2023年中国种业十件大事”发布

1.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种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2023年4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调研时强调,种业是现代农业、渔业发展的基础,要把这项工作做精做好。10月12日,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提高种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为深入推进种业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
2.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202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分别对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作出部署安排。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对完成种质资源普查、全面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等提出明确要求。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这体现了推进种业振兴行动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之一。
3.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种子法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
  2023年5月至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种子法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执法检查报告显示,我国种业整体上是安全的,种子法的贯彻实施有力促进了种业振兴,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报告还对进一步贯彻实施种子法提出了意见建议。
4.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完成。
  2023年底,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各项任务如期完成、圆满收官。普查覆盖了全国2323个农业县、62.5万个行政村、92万余家水产养殖场户,通过全方位摸排、拉网式普查,新收集农业种质资源53万余份,新发现畜禽遗传资源51个,同步对濒危种质资源开展抢救性收集保护,发布了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农作物、畜禽、水产优异种质资源80个,全面摸清了资源种类、数量、分布、特征特性等家底,做到了应查尽查、应收尽收、应保尽保,打牢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育种创新的资源基础。
5.我国首批51个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通过审定。
  2023年底,我国首批51个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通过审定,在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上迈出了关键一步。此次审定的品种均表现出良好的抗虫、耐除草剂特性,可有效减少虫害产量损失、降低种植成本。随着我国转基因玉米大豆审定品种的陆续推广应用,将为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提供有力支撑,
更好服务于粮食稳定安全供给、农业强国

04

熟悉农民 跟踪科技 结伴而行

“2023年中国种业十件大事”发布

建设。
6.《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2023—2030年)》印发。
  2023年12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自然资源部、海关总署印发《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2023—2030年)》。规划的印发,为国家南繁硅谷建设划定了“路线图”,有利于推动形成南繁种业发展新格局,为促进种业科研创新要素聚集,加速重大优良品种培育,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提供强有力的引擎。
7.我国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华西牛品种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2023年,国产白羽肉鸡品种市场占有率提升到25.1%,自主培育品种产业化推广势头良好,对进一步提振行业信心、促进畜禽种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8.启动实施农作物种子认证制度。
  2023年8月31日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开展农作物种子认证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认证目录、规划和配套技术规范,这标志着国家统一推行的农作物种子认证制度正式启动,有利于发挥质量认证对提升种子质量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加快推动农作物种业高质量发展。
9.种业监管执法深入推进。
  2023年,农业农村部联合公检法等有关方面持续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等违法行为,扎实开展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和知识产权保护、“仿种子”清理、品种审定试验等专项整治。修订国家级大豆品种审定标准,对查实的16个绿色通道、50个联合体进行清退和限期整改;撤销向日葵、甜瓜、黄瓜等登记品种912个,基本完成向日葵“仿种子”清理任务;联合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等挂牌督办一批种子违法案件。
10.种业振兴企业骨干力量加快培育。
  2023年,全国种业企业发展工作呈现“一优化三提升”的良好局面,种业振兴骨干力量加快培育。发展格局不断优化。国家种业企业阵型初步构建,支持政策向阵型企业集聚,企业投资并购步伐加快。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企业科研投入持续增长,农作物种业企业国家审定品种占比超7成,申请新品种权占比近6成。供种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优势农作物企业积极参与县企共建,商品种子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5%以上;畜禽核心育种场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先正达、隆平高科稳居全球种业前十强,北京峪口禽业稳居世界蛋鸡育种前三强。摘自《农民日报》(2024.3.17)

05

肥药行情

打破世界难题!攻克柑橘黄龙病

no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教授何裕建团队在《欧洲植物病理学报》在线发表了柑橘黄龙病防治研究论文,证明基于土壤修复改良与生物防冶,柑橘黄龙病不仅可防可控也可治,且成本低、效果好、生态环保、标本兼治。这打破了世界难题——柑橘黄龙病可防可控不可治的“魔咒”,为近百年来深受“三板斧”之苦的柑橘果农带来了希望。
  柑橘,包括柑、桔、橙、柚等品种,是全世界产量最大的水果,但却深受黄龙病的危害。柑橘黄龙病是柑橘韧皮部的革兰氏阴性厌氧菌引起的毁灭性病害,至今在国际上没有行之有效的治愈方法,被认为是柑橘癌症,每年给全球柑橘果农造成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该病只能防控但不可治,成为行业难题。
  多年来,国内外学术界投入了巨大的研究成本,仍收效甚微,没有跳出“三板斧”的死环:第一板斧,选健康苗种柑橘;第二板斧,以农药外用杀灭或用虫网物理阻断黄龙病的传播媒介木虱;第三板斧,一旦柑橘树被黄龙病感染,便以砍树来防止进一步扩散。
  何裕建团队自2013年开始关注柑橘黄龙病,经过基础研究和田间试验,近年来关于柑橘黄龙病的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1、除木虱外,发现蚜虫也是潜在的黄龙病病菌的传播媒介。
2、柑橘黄化和黄龙病不能等同对待。何裕建团队通过大量DNA分析发现,柑橘黄龙病只是引起柑橘黄化的主因之一,仅约占50%,而营养不良、根腐病和根结线虫或多病共存并发等则是引起另外50%柑橘黄化的主因。因此,不做DNA分析,仅根据柑橘外表黄化即当成黄龙病树砍树,会有约50%的误砍。
3、证明了多年来因过量施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及有机肥施用不足而造成的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指标的严重破坏是柑橘黄化和黄龙病泛滥和复发难以防治的主因,并找到了对应的防治方法,使无论黄龙病菌还是其他原因引起的柑橘黄化都不用砍树,且增产提质和恢复了原有风味。
  基于全国各地柑橘的调研,何裕建团队提出土壤修复改良与生物防治相结合的黄龙病综合防治思路。此技术的基本原理为:除了阳光、空气和水等,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指标正常的健康土壤和植物根部是植物的生存之本。
  该技术全方位修复和改良被农药、

供稿人:吴昊

熟悉农民 跟踪科技 结伴而行

新发现一种杨梅病毒病的研究论文中文首发及防控新突破

化肥和除草剂严重损坏多年的土壤,采用的产品和具体操作包括:筛选微生物降解土壤中的农药残留,恢复土壤正常的pH,降低盐渍化,提升有机质,均衡中微量元素含量,筛选、使用土壤益生菌特别是分泌物可敏感对黄龙病病原菌、根腐病病原菌等进行生物拮抗的组合菌,同时对柑橘的常见地下与地上病害(如根结线虫、炭疽病、溃疡病、红蜘蛛、蚜虫、木虱等)进行全方位立体的处理,等等。采用的相关产品和具体操作不产生次生污染、生态环保,且简单易行、成本较低。
  田间试验明确证明:基于土壤修复改良与生物防治的土壤生态重构技术,可有效为农产品增产提质和恢复风味,保障食品包括中草药的安全。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政府的支持。摘自《中国农药工业协会》(2024.3.01)

06

no

高效氯氟氰菊酯在我国扩作至苦瓜

日前,山东联合利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23%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产品获批扩作登记。
新增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苦瓜(保护地)瓜实蝇,建议在苦瓜幼果期、瓜实蝇成虫发生初期,以4~5.5毫升/亩剂量,兑水50千克左右,均匀喷雾施药1次,每季最多使用1次,安全间隔期5天。这是高效氯氟氰菊酯首次在我国苦瓜上登记,也是在我国苦瓜上登记的首个菊酯类农药产品。该产品原有的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棉花地老虎。
此前,在我国苦瓜上登记用于防治瓜实蝇的农药产品共有2个,分别为湖北谷瑞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0.1%阿维菌素浓饵剂和佛山市盈辉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的5%阿维菌素·多杀霉素悬浮剂,前者使用方法为诱杀,后者使用方法为喷雾。
GB 2763—2021规定氯氟氰菊酯、阿维菌素在我国苦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分别为0.2 mg/kg、0.05 mg/kg,规定多杀霉素在我国瓜类蔬菜(含苦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为0.2 mg/kg(临时限量)。摘自《农药市场信息新媒界》(2024.3.08)

07

一、行业分析
(1)行业概况。泥炭行业是指开采、加工和销售泥炭产品的产业链。泥炭是一种由植物残体在缺氧条件下不完全分解形成的有机沉积物,广泛用于种苗培育、无土栽培、土壤改良等领域。
(2)市场规模。全球泥炭总储量约为5500亿吨,主要分布在北温带和热带地区。目前全球泥炭产量为8000万立方米,中国泥炭进口量增长迅速,预计未来10年将达到3000万立方米。
(3)盈利状况。泥炭行业的盈利状况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原材料成本、运输费用、市场需求等。由于中国泥炭资源有限,主要依赖进口,因此成本较高,但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为行业盈利提供了保障。
(4)增长态势。随着中国对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绿色环保意识的提升,泥炭在种苗培育、无土栽培和土壤改良等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扩大,行业增长态势良好。
二、产品分析
(1)宏观分析。泥炭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在农业领域。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环保要求的提高,泥炭产品的质量和功能性将不断提升。
(2)微观分析。泥炭产品的质量、成分和腐植酸含量等因素直接影响其在下游应用中的效果。俄罗斯泥炭因高腐植酸含量而成为优质原料。
(3)关系分析。泥炭产品与农业生产、园艺种植和土壤健康修复密切相关,市场需求与这些行业的发展状况成正比。
三、用户分析
(1)用户群体定位及特质分析。泥炭的主要用户群体为农业企业、家庭园艺和立体绿化企业,他们对产品质量和环保性能有较高要求。
(2)用户需求分析。用户需求主要集中在产品结构功能、产品质量、绿色健康使用便捷性上。
(3)场景痛点分析。用户在使用泥炭产品时可能会遇到质量不稳定、运输成本高和缺乏技术支持等问题。
(4)现有解决方案缺陷。目前市场上的泥炭产品在质量控制和服务体系上仍有提升空间。
(5)方案改进措施分析。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提高物流效率,增加技术服务

农业设施

泥炭行业分析报告

no

供稿人:方美青

08

熟悉农民 跟踪科技 结伴而行

泥炭行业分析报告

支持,以满足用户需求。
 四、行业自身分析
 (1)公司自身分析。作为泥炭行业的参与者,公司需评估自身的资源获取能力、加工技术和市场渠道建设情况。
 (2)自有产品分析。公司的产品应在质量、成本和服务上具有竞争力,以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压力。
  五、机遇与风险分析
 (1)机遇分析;中国对泥炭产品的需求增长为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同时技术进步也为产品质量和服务的提升提供了可能。
(2)风险分析。泥炭资源的过度开采可能导致环境问题,国际市场波动也可能影响原材料成本和供应稳定性。
  结论:中国泥炭产业发展前景广阔,需采取正确的发展路径,包括合理利用资源、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市场开拓和风险管理,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摘自《中国泥炭》(2024.3)

no

我国泥炭进口来源

我国泥炭产业的主要业务是境外泥炭原料和产品引进、加工和推广应用。目前我国泥炭的主要供应商来自拉脱维亚、爱莎尼亚、芬兰和丹麦。泥炭具有重要商业价值,是人类果蔬生产和生活品质改善不可缺少的基础生产资料。
北欧泥炭主要分布在芬兰、瑞典、爱沙尼亚、爱尔兰、英国、爱尔兰、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德国等。开采量最大的前三个国家是芬兰、爱尔兰和拉脱维亚。但爱尔兰已经从2020年开始停止开采了。芬兰泥炭年开采量1109.7万立方米,拉脱维亚年开采量为498.8万立方米。拉脱维亚泥炭的98%用于出口,其中欧洲基质中30%原料来自拉脱维亚。拉脱维亚泥炭对中国出口保持每年年35%的增长速度,2022年中国从拉脱维亚进口泥炭141.81万立方米,接近中国进口泥炭总量的一半,在所有泥炭进口国中位居第一。
已知1立方米泥炭可以培育6000株树苗,满足3公顷土地的植树造林的需要,1公顷森林可以在50年内固定370吨大气二氧化碳。1立方米泥炭可以培育蔬菜种苗7000株,生产16吨黄瓜,32吨西红柿。摘自《中国泥炭》(2024.3.06)

综合消息

no

钱前院士:育种4.0时代要加快种质资源数字化

1月22日,第二届“一带一路”粮食安全论坛暨2024年热带农业科技合作国际学术交流会在海南三亚开幕。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作《从水稻育种成就看种子的力量》报告,回顾中国水稻育种发展并展望未来。
他指出,在育种4.0时代要加快智能设计育种的种质资源数字化,要尽快实现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BT+IT”融合,将种质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育种创新优势。还要利用基因编辑等分子技术改良恢复系,对品种进行定向改良。探索推动水稻工厂化生产……
据了解,数字化技术有助于将种质资源优势转化成基因资源优势,能帮助育种工作者从经验选择转向精准选择,进而创制出更好的品种。此前,腾讯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作物种质库共建“数字种质库”,建设和完善数据集成与分析系统,提升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能力条件,为全国育种机构和科研人员提供数字化支持。摘自《农业行业观察》(2024.3.07)

09

拜耳推出氟吡菌酰胺新产品

2024年1月25日,拜耳江苏“好事达”上市会在扬州成功召开。拜耳东区市场经理戚凯介绍,氟吡菌酰胺是拜耳公司开发的SDHI(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杀线虫剂,中国SDHI类杀菌剂已经成长为第二大高等真菌杀菌剂类型,在大宗果树及大田市场潜力巨大。氟吡菌酰胺与其他SDHI类杀菌剂无交互抗性;有着出色的内吸传导性、安全性,杀菌谱广,保护作物健康;防治多种类型病害,杀菌彻底同时减少采后病害发生。
“好事达”有效防治多种病害,杀菌谱广,对谷物类白粉病、锈病、叶斑类病害及蔬菜白粉病等防效优异;具有高内吸传导性,其有效成分在植物体内快速移动,可充分发挥药效;均衡的亲脂性和亲水性,平衡保护与治疗作用;持效期长,省时高效;同时“好事达”具有促进植物健康,延缓植物早衰的作用。摘自《农药资讯网》(2024.3.05)

近日,农业农村部组织实施“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
发生形势:水稻重大病虫害。预计水稻“三虫两病”发生10.7亿亩次。稻飞虱在华南、江南、西南北部和东部、长江中下游偏重发生。稻纵卷叶螟在华南东部、西南东部、江南中西部及沿江沿河稻区偏重发生。二化螟在江南、长江中游单双季稻混栽区大发生,长江下游、西南北部稻区偏重发生。纹枯病在华南中西部、西南北部、江南、长江中下游偏重发生。稻瘟病在东北冷凉稻区、南方丘陵山区和沿江沿淮稻区存在中度以上流行风险。
技术路线: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水稻“两迁”害虫实施联防联控、分区治理、统防统治,华南、西南等境外虫源迁入主降区早稻防治指标从严,减轻当地危害,减少北迁虫源;江南、长江中游强化早、中稻穗期防控,减少虫源迁出与当地辗转危害;长江中下游、江淮稻区稻飞虱重点“压前控后”、严防穗期突发成灾。稻纵卷叶螟坚持“前宽后严达标防治”,重点保护“上三叶”(功能叶)。二化螟大力推广深水灭蛹、灯诱性诱杀灭成虫,压低发生基数、降低田间落卵量,常发重发区抓住卵孵盛期至低龄幼虫期科学用药,减少蛀茎危害。稻瘟病在药剂拌种、带药移栽等综合措施严控苗瘟、叶瘟流行基础上,常发重发区突出抓好破口抽穗期预防。纹枯病突出抓好水稻分蘖期和拔节期防控,遏制病害水平扩展增加病株、垂直扩展加重危害。摘自《农药市场信息新媒界》(2024.3.15)

10

no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年“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

熟悉农民 跟踪科技 结伴而行

一、提升服务质量,打造良好购物体验。专业咨询:农资店应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帮助农户解决种植问题;贴心服务:提供送货上门、安装调试等贴心服务;售后保障: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二、优化产品组合,满足多样化需求。精选品牌:农资店应选择与知名品牌合作,确保所售农资产品的质量和效果;合理定价:根据市场需求和成本情况,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组合套餐:针对农户的不同需求,设计不同组合的农资套餐。三、强化品牌形象,提升知名度与美誉度。店面形象:保持店面整洁、有序,营造舒适、专业的购物环境;宣传推广:利用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等渠道,进行品牌宣传和推广。四、开展会员制度,培养忠诚客户群体,设立会员制度,建立积分管理制度,针对会员提供个性化服务。五、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市场覆盖率。线上销售:利用电商平台、自建网站等渠道开展线上销售;线下合作:与农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合作,开展线下销售和推广活动;跨界合作:寻求与其他行业的跨界合作机会。摘自《农药市场信息新媒界》(2024.3.16)

卖农资,如何让回头客越来越多?

综合消息

07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聚祥路339号

tznzbgs@tznz.net

0576-88828019

本期《知耕期刊》编委会

审核:
编辑:
供稿人:

李其明
秦王爱
王哉

吴昊

方美青

往期作品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