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顺德社康项目杏坛站点2023年专业案例集

其他分类其他2023-05-28
27

顺德社康项目
专业案例集

中山市向日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2023

近年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毒品形势严峻,社会危害凸显,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为贯彻落实2008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切实推行佛山市顺德区社区戒毒和康复工作,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并更好地帮助戒毒人员顺利度过生理脱毒、身心康复和重返社会三个阶段。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对顺德区三个镇街(勒流街道、杏坛镇、均安镇)吸毒人员管控服务通过政府采购的公开招标形式向社工类社会组织进行招标采购34个禁毒社工服务岗位。通过社区戒毒、康复整合家庭、社区、公安、司法等力量和资源,帮助吸毒人员在其日常生活的社区里实现生理脱毒、身心康复,同时帮助强制戒毒期满的吸毒人员巩固已有戒毒成果,恢复身心健康,为重返社会做好准备。

项目简介

目录

党建引领共治 基层拓宽回归之路
    ——“五社联动”助力戒毒康复人员成功创业服务案例

出所后的重获新生
    ——戒毒康复人员的社会回归与情感维护

春风送暖,希望新生
    ——TTM视角下看社会工作者成功帮扶服务案例

改变之轮,助力戒毒康复人员重新出发
    ——改变之轮理论在戒毒康复人员个案中运用

生命满希望,携手回归路
    ——五社联动视角下高风险戒毒康复个案的介入

从人本视角与戒毒康复学员专业关系的建立

重启人生,用爱燃点希望
    ——戒毒学员康复治疗个案分享

“我愿意吸”——“我愿意改”
    ——“改变轮”视角下青年戒毒康复人员服务介入案例

程序逻辑模式在禁毒社工项目策划中的应用

走出毒霾,向阳而生
    ——系统理论下社区康复人员个案中的探索应用

“扫清阴霾,重建自信”

张楚民/04

胡志秋/16

欧阳翠兰/23

郑秀君 卢泽伦/29

胡颜威 吴文欣 区宝华/36

连艳徽、林惠镱/44

梁桂珠/56

陈碧丽/71

林兆恒/79

陈文辉/95

冼爱玲/87

04

党建引领共治 基层拓宽回归之路

——“五社联动”助力戒毒康复人员成功创业服务案例

张楚民

摘要:
          2023年是我国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高质量抓好基层治理工作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关键之举,创新实施党建引领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是我国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有效举措。禁毒工作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领域,在复杂的毒情形势下,需要不断创新工作形式。“五社联动”作为一个基层多主体联动的治理机制,可以在禁毒工作中发挥有效的联动作用,实现禁毒工作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提升禁毒帮教工作效率。本案例以一名戒毒康复人员的辅助性创业服务为例,展示了社会工作者如何以党建引领“五社联动”机制为指导,通过辅助性就业帮扶、帮助服务对象增强戒毒意识、构建社会支持网络等专业手法,促进服务对象成功回归社会。

一、案例背景

(一)基本资料

姓名 何某 性别
年龄 53 教育程度 初中
婚姻状况 已婚 滥用药物 海洛因、冰毒

(二)个案背景资料

1、接案背景
          案主自2001年初次接触毒品被处理后,前后2次进出强制隔离戒毒所,期间也曾因毒品问题被行政拘留,是公安机关的“常客”。在最近一次戒毒期满出所后,社会工作者与他进行了无缝对接,双方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访谈,共同探讨出所后的康复目标和计划。

05

2、家庭结构状况
          案主的父母早已去世,自小与哥哥互相照应,兄弟俩感情和睦。案主目前与妻子同共居住在私人自建房,妻子在一家幼儿园当保育员,收入不高但稳定,夫妻感情融洽,女儿虽出嫁但与父母感情很好。得知案主吸毒后,哥哥、妻女虽心痛,但痛定思痛后并没有嫌弃或放弃案主,这让案主心里感到甚为温暖。由此可见,案主的家庭结构稳定,家庭支持网络较为完善。案主家庭结构状况如图1所示。

图1 家庭结构状况图

3、社会支持状况
          通过对案主的社会生态系统(图2所示)分析,社会工作者了解到案主与社区、社会工作者有较好的关系,案主到社区寻求指引,社区工作人员支持及积极引导;案主家人均支持案主戒毒,并乐意接送案主到社工站接受尿检和发检;案主性格外向,脾气较暴躁,不愿意与陌生人接触,但对熟识的朋友却很热情,属慢热型。自述因吸毒被邻居多次嘲讽,导致邻里关系不融洽,也不喜欢在封闭的环境工作。

06

图2 社会生态系统图

4、服务对象既往吸毒史
          如图3所示,案主在1994年结婚生女后,生活美满。在2001年受不良损友诱惑,且当时缺乏识毒、防毒、拒毒技巧,首次吸食了毒品海洛因。案主长期工作不稳定,只能靠打散工维持生计,复吸风险系数高,于2007年因非法持有毒品被拘留。自述期间曾尝试远离毒品,最长一次保持操守时间是两年,但最终因犯心瘾,以及戒毒意识薄弱,在2009年复吸被强制隔离戒毒,出所后仍不知悔改,于2016年再次复吸再次被执行强制隔离戒毒。

图3 既往吸毒史图

07

二、问题分析

(一)问题主诉
            1、与社会工作者面谈过程中,案主透露出不想再回到那些频繁进出强制隔离戒毒所的日子,很想回归社会但不知道如何迈出第一步。
            2、案主出所后,社会工作者多次为案主提供就业帮扶,但依然频繁换岗,工作状态长期处于不稳定。
            3、“无业游民”期间,失去了经济能力和精神寄托,案主的心理压力增大,复吸风险系数也随之增加。

(二)需求分析
            1、心理社会需求评估
            1.案主虽然多次被执行强制隔离戒毒,但戒毒期满出所后仍然愿意参加工作,可见案主再社会化需求非常强烈,但出于对有吸毒前科的愧疚,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不良情绪需要得到有效宣泄。
            2.案主有主动戒断毒瘾的意愿,但频繁换岗,再就业压力大、社会竞争力薄弱和缺乏有效的戒毒康复计划,一直处于戒毒---待业---复吸---戒毒---待业的恶性循环,社会工作者需要深入挖掘案主内心的真实想法。
            3.案主多次因毒品问题成为公安机关的“常客”,根本在于对毒品的理解是“吸食后感觉是开心的、兴奋的”,然而毒品对自身、家庭以及社会的致命危害却缺乏认知,社会工作者要对案主建立完善的戒毒康复计划,帮助案主重新建立毒品防御系统。
            2、帮扶救助需求评估
            1.案主工作状态长期不稳定,收入少,生活压力增大,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需要社会工作者帮助舒缓紧张情绪,释放压力。
            2.案主朋友不多,害怕与他人接触,更害怕遇上往日损友,受不住毒品诱惑,只好采取回避。自述经常遭到歧视,多与人发生肢体冲突,由此可见案主戒毒意识不够强烈,对社会存在偏见,需要增强戒毒信心,保持戒毒操守,重新接受社会。
            3.案主一旦失业便到社工站提出申请就业帮扶,造成其存在依赖性,社会工作者要促进案主从“被动求助”过渡到“主动参与”的角色。

08

         4.社会工作者拟依托基层社工站枢纽平台的优势,运用“五社联动”模式,为案主重新构建社会支持网络,保障其再就业的权利。

       
         (一)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相信人的同理性,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以人性、人的有限性和人的利益为主题,实现了“人的发现”,人的价值(包括尊严、才能和自由)得到了承认。案主前期频繁换岗,不断到社工站申请就业帮扶,但社会工作者仍然本着诚实和真诚,温暖、尊重和接纳、同理(同感)的专业价值理念,坚持做到“积极聆听”“准确同理”“真诚服务”的原则,为案主营造一种安全、温暖的帮扶氛围,也让案主感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被重视的感觉。
           2.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个人在发展过程中,受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系统的相互作用,它们对服务对象的个人系统都具有重大影响。个人系统(微观)在社会环境中正是依靠与多种系统(中观和宏观系统)相互作用而发挥其功能的。社会工作者要运用专业知识和技巧,挖掘服务对象所应有的社交资源,以便提高其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遵循“人在情景中”,引导案主与周围环境之间形成互性适应,通过“五社联动”的恰当运用来协调案主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能力,重新投入社会,是一个重要及长远的目标。

三、服务计划

        (二)服务目标
         1.总目标
           社会工作者以党建引领“五社联动”机制为指导,帮助案主维持戒毒操守的同时,鼓励案主发掘自身优势,链接和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恢复社会功能,促进案主稳定就业,重新回归社会。
          

09

          2.分目标
        (1)社会工作者通过多次的走访和家访,运用同理心、情绪反应、总结法等访谈技巧,拉近与案主的距离,增加信任感,让案主从根本上接受社会工作者,愿意与社会工作者分享内心世界,找出频繁换岗的真正原因。
        (2)增强案主的戒毒信念,在维持戒毒操守的前提下,社会工作者对个案进行SWOT分析,发掘个案能力,引导案主看到自身优势并加以利用。
        (3)启动“五社联动”机制,为案主挖掘和链接有效的社会资源,重构社会网络,降低案主的社会孤独感和疏离感,重新回归社会。

         (三)计划策略
           社会工作者通过询问、咨询、家访、使用已有资料等方式掌握了案主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介入策略。
          1.社会工作者与案主约定每周面谈或电访一次,了解近况,确保案主有定时尿检和发检,跟踪其戒毒康复情况。
          2.通过家访发现,案主热衷且精通种/养殖技术,于是社会工作者向优势视角出发,从多角度多层面协助案主分析目前的自身优势,以及可链接的有效社会资源。
          3.发挥基层社工站枢纽平台作用,指引基层社区、联动和培育社会组织与社区党员志愿者/禁毒志愿者、引入社会慈善资源,重构案主的社会支持网络。

  
          1.第一阶段: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的服务关系,协助案主维持戒毒操守,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尿检以及毛发检测。
           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建立服务关系后,日常不断通过鼓励、肯定的方式增强案主的戒毒信心,继续坚持保持戒毒操守。以就业帮扶为切入点,通过每周的面谈、电话及微信等方式与案主保持联系,鼓励案主不要放弃再就业的决心。
          2.第二阶段:社会工作者对个案进行SWOT分析(图4所示),发掘优势和能力,引导案主看到自身优势,获得案主的信任。

     四、服务过程

10

图4 SWOT分析图

          社会工作者从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环境因素分析,积极引导案主看到自身优势。
          1、第一部分为SW(优势和劣势),即分析内部条件:(S)家庭层面:家庭结构完善,家人均支持案主配合戒毒服务工作,在情感上给予案主充分的安全感和家庭幸福感。个人层面:案主精通种/养殖技术,三鸟及果蔬长势良好;动手能力强,能把自家的后园搭建成小农场,心/口算速度快。这些优点和特长案主之前是从来没有察觉到,社会工作者的职业敏感度得到了案主的肯定。(W)个人习惯与性格:不懂得团队合作的工作模式,不适应封闭的工作环境。
          2、第二部分为OT(机遇和挑战),即分析外部条件:(O)政策层面:国家提出党建引领“五社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戒毒帮扶政策;基层积极推进“平安关爱”行动,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友好的回归环境。社会工作者发挥倡导者的角色,积极推动国家政策落到实处。社会层面:基层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党员志愿者/禁毒志愿者以及社会慈善机构均能对案主提供有效的资源帮助,社会工作者发挥资源链接者的角色,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之间的联动作用。(T)社会关系:案主自我感觉被“标签化”,不愿意与外界接触,社会工作者要致力帮助案主“去标签”。

11

          综合以上内外因素考虑,案主完全可以凭借内在和外在优势资源戒断毒瘾,重启人生。通过对这些优势的分析,社会工作者调整了原来的就业帮扶计划,发挥优势视角鼓励案主专心培育农作物,待收成后带到农贸市场销售,实行自主创业,尝试从“打工族”转变为“个体户”。案主起初半信半疑,但看到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分析后,最终选择相信社会工作者。

          3.第三阶段:正式启动“五社联动”机制(图5所示),整合社会力量,平衡社会资源,应势而动协助案主实现自主创业。

图5 “五社联动”机制图

          社会工作者一方面运用支持性技巧、引领性技巧及影响性技巧为案主提供增权赋能。肯定案主的劳动成果以及积极投入生活的信心,访谈中透过社工站的芒果树长势,巧妙地向其请教种殖技巧,进一步激发案主的劳动热情,提升其改变现状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正式启动“五社联动”机制,为案主构建新的社会支持网络。社会工作者属于案主的正式支持网络,可作为增强社会支持网络的力量之一。

12

          在社区方面,社区工作人员指引案主可参加由社区主导开办的种/养殖技术培训课程。课程内容包括有农作物专家讲授的专业指导课、禽畜类的疾病预防及喂养技巧、防害虫、除四害等课程,可以很大程度地帮助案主更好地培育农作物。案主得知后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课程,社会工作者从案主的100%签到率来看,案主的学习积极性非常强烈。参加课程后,案主兴奋地表示自己的种/养殖技术更加专业,能节约成本的同时,农作物产量比以往增产了不止一倍。
          在社会组织方面,社会工作者积极链接佛山市禁毒协会、顺德区禁毒协会以及均安镇禁毒协会等社会组织的捐助和专业服务,对案主进行节日慰问,送上慰问金及爱心物资,及时了解案主生活和工作近况,肯定案主在戒毒康复路上付出的努力的同时更寄望案主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让案主真实感受到社会关爱,更加坚定戒毒的信心。
          在社区志愿服务方面,社会工作者多次带领社区的党员志愿者/禁毒志愿者上门慰问案主,到案主的小农场帮忙浇水施肥、除虫除草,待有收成时更帮忙收割、协助案主搬到市场去销售。在社会工作者的建议和带动下,案主参与了广东双百工程开展的“菜篮子计划”,在志愿者的陪伴下,案主把部分的农作物收成送到村里的困难户及独居老人手中,让案主体会由受助者化为助人者的转变,激发其社会责任,达到满足自我实现和增强自信心的目的。
          在社会慈善资源方面,社会工作者对接均安慈善会,爱心超市等公益团队和爱心商企为案主捐赠除虫剂、化肥、饲料等物资,缓解案主资金周转的困难。此外,均安慈善会更通过“圆梦计划”,为案主送上平板三轮车,帮助更好地搬运农作物。

        一、评估方法
         社会工作者通过对案主介入前、介入中和介入后的变化,并以此判断介入目标达成的程度。从案主恢复现状,结合个案服务计划执行情况来看,服务目的达到了预期效果。

五、评估

13

          二、过程评估
         (1)观察法
          案主能坚持履行社区康复的协议,保持良好的戒毒操守,没有出现违返协议的规定。转型创业后,案主培育的农作物很受村民的欢迎,销量越来越好,订单也越来越多,案主的自我效能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每天过得充实又开心。
        (2)深入访谈法
           社会工作者通过每周一次的电访、微信方式或家访慰问等,多次深入地与案主及其家人进行交谈,包括案主是否存在复吸情况,以及对社会工作者实施服务效果是否满意等。
        (3)成效评估
          1.停止复吸。
          社会工作者密切跟进案主的戒毒康复进展情况,为案主开展了相应的防复吸小组活动、抗逆力训练等。如今案主积极主动配合戒毒康复工作,戒毒信心越来越强烈,戒毒康复情况良好,没有再出现复吸行为。
          2.心理压力及不良情绪得到有效释放。
          社会工作者让案主积极与周围环境产生联结,致力为案主营造了一种安全、平安关爱的社会氛围,让案主感受到社会工作者及他人的关注、理解和尊重,真实地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更加积极主动配合戒毒工作。
           3.党建引领“五社联动”机制发挥积极作用,逐步完善案主的社会支持网络。
          社会工作者积极为案主链接社会资源,联合多部门的沟通合作、区镇领导的协调跟进、社会工作者的不离不弃,为案主搭建了较好的支持网络和回归平台,助力案主成功回归社会、融入社会。
          4.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社会工作者秉承助人自助原则,鼓励案主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现在案主主动参加每期的“菜篮子计划”,助他行为令案主感到前所未有的开怀和激动,从起点上实现了自我价值和体现,激发其社会责任与担当。

14

六、专业反思

         (一)专业技巧分享
          1.在本次个案服务中,案主前期频繁换岗,不断要求社会工作者提供就业帮扶。但社会工作者仍然本着接纳、尊重、不批判的专业价值理念,为案主营造一种安全、温暖的帮扶氛围,也让案主感受到了充分的尊重。在深入了解案主的真实想法后,社会工作者及时调整帮扶计划,通过精准定位需求,促成案主从“被动求助”过渡到“主动参与”,且成效显著。案主如今把兴趣爱好变为职业,而且订单稳定增长,再没有出现换岗的情况。
          2.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从优势视角出发,立足于发现、寻求、探索、注重案主自身优势和潜能的挖掘和利用,提高案主的参与度。作为使能者、陪伴者、教育者、倡导者和资源链接者等多角色转换,坚持助人自助原则,让案主在实践中学会自强、自立。
         (二)服务心得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这对基层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五社联动”机制作为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系统治理联动机制,可以在禁毒社会工作服务中有效地搭建社区禁毒服务平台,发挥禁毒社会工作者专业支撑作用,培育社区禁毒服务组织载体,组织社会禁毒志愿者力量,动员社会慈善资源,实现禁毒工作的协同治理和全民参与,构建禁毒社会工作的共建共治格局,推进禁毒工作的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充分彰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作用。
          结合本案例,笔者认为,基层社工站具有统筹联动辖区社会服务力量的优势,能够发挥资源整合平台、专业枢纽平台和禁毒宣传平台等功能。在社工站平台上开展“五社联动”,能将“五社联动”的主体进一步壮大,更能调动各类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促成戒毒康复人员的改变,进一步拓宽他们的戒毒康复回归之路。

15

社工姓名:张楚民、性别:女、目前所服务的机构:中山市向日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学历背景:大专、职业背景:现任职佛山市顺德区均安镇启明星驿站副站长、擅长领域:禁毒社会工作

参考文献:
1.齐芳、《“五社联动”视角下的禁毒社会工作服务策略》、《中国禁毒报》、2022提3月4日、社工版5。
2.刘静林、《禁毒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中国社会出版社、2016年、2016年12月第1版、006页。
3.钱香 欧阳晓琳、《“五社联动”搭建护童社会支持网络个案》、《中国社会工作》、2022/6/5、6月上、10-11页。

【作者单位:中山市向日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均安镇启明星驿站】

七、作者简介

16

出所后的重获新生

——戒毒康复人员的社会回归与情感维护

胡志秋

一、案例背景

        (一)基本资料
          个人信息:案主梁某,男,51岁,初中文化,离异。 身体状况良好,案主梁某体型正常,没有其他病痛。
          (二)个案背景资料
          1.个案来源
          案主梁某还在强戒所中,社工定时在强戒所内了解案主的情况。出所后,均安镇启明星驿站报到,表示在家中无所事事,朋友不多,家人对案主不关心,感到不适应所外的环境,希望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社工可以协助案主寻找工作,改善与家人的关系,得到家人关心。
          案主梁某从强戒所出所不久,定时到均安镇启明星驿站报到,表示现时一个人在家住,与妻子离婚,女儿已出嫁,和不同住,在家中无所事事,朋友不多,感到不适应所外的环境,希望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社工可以协助案主寻找工作,改善与家人的关系。
          2.求助原因
          案主梁某被朋友引诱吸食海洛因而进入顺德区强戒所进行强戒,于2021年5月15日在顺德区强戒所出所,目前案主的管控状态为社区康复,需要按照社区康复协议规定,定期尿检,定期帮扶。案主哥哥在案主在所强戒过程中,在均安经营某塑料厂,由于吸毒,与家人的关系一直不好。在案主出所前,2021年5月11日,社工与案主家人联系,案主家人表示希望社工在案主出所后在社区中好好教育案主,不要再吸食毒品,但说话的态度较冷淡。
          社工表示尽自身能力协助案主回顾社会,帮扶其就业。出所后的案主梁某表示不再复吸,改善与家人的关系,希望找到一份工作,稳定自己的生活来源,让生活走回正轨。

17

          3.基本情况
          精神状况:日常面谈接触仪案主梁某容仪表整洁,有正常面部表情,眼神接触正常,对社工工作较为配合。
          思想状况:案主梁某表示希望自己可以努力工作,为家庭着想。
          家庭状况:案主梁某在家中排行第三,案主父亲78岁,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案主于1994年结婚,1995年大女儿出生,2004年小女儿出生,与其妻于2013年离婚。
          社会关系:案主梁某表示其与滥药朋友关系一般,与没有滥药的朋友关系一般。

二、需求分析

        (一)问题成因情感和归属需求
          1.长期与社会、家庭脱节下,对情感和归属的需求
          案主梁某从强戒所出所不久,对外界的社会有点不适应,对不熟悉的人有一定警戒心,在与社工所外首次面谈中,案主表现得较为有警惕心,害怕社工会对其不利,以为社工与警察同为一道日后会找他抓回强戒所。对此,案主需要重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保持警惕心之余,需要学会信任他人,社工日后工作中需要与案主多沟通,对讲一些近段时间社会的事件给案主梁某认识,与案主梁某建立良好的关系,让案主梁某回归社会,同时,案主多次复吸,家人对案主失去信心,需要促进案主与家人的关系。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其基本内容是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案主梁某需要情感和归属,希望得到相互的关系和照顾,慢慢与家人人沟通交流,在过程中得到家人的关爱和关爱家人,满足情感上的需要,逐渐回顾正常的社会生活,建立彼此的信任。
          2.支持网络薄弱下,对帮扶和缓解困境的需求
          案主与家人不同住,离异,小女儿跟妻子,大女儿嫁到其他镇,而案主出所后,日常生活支出较大大,在与案主面谈时,案主表示能够找到一份稳定、收入尚可的工作对自身家庭是十分重要。对此,社工表示案主需要进行就业帮扶,为案主梁某找一个合适的工作是案主急切的需求。

18

         根据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人无法自绝于社会而存在。人类生存需要与他人共同合作,以及仰赖他人协助。社会支持网络为外在资源之一种,可分为有形与无形两类。案主现时家庭收入不高,经济压力大,案主需要一份合适的工作帮扶其自身家庭,对于案主的就业帮扶,需要社工链接社会资源,寻找合适的工作为案主进行链接。
        3.再社会化过程中,对支持网络完善的需求
        案主梁某出所不久,产生对社会有一定陌生感,对他人表现得不信任,这是因为在思想还处于强戒所中,在所中,案主生活简单循环,缺乏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家人甚少对案主关爱,关心。出所后,社工可以增加对案主的沟通,关心案主的日常生活,表现出对案主的关心,鼓励与案主女儿沟通,在生活多些赞扬和关爱,逐渐建立案主对社会的信心,促进与家人的关系。此外,案主现时收入不高,经济压力大,案主需要一份合适的工作维持日常生活的开支,对此,社工需要链接社会资源,给予案主的就业援助。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1、增加案主与家人的交流,让案主感受到家人之间的关爱,社工定期与案主交流沟通,关注案主与家人的关系。
          2、链接就业信息的社会资源,为案主制定就业规划,社工定期进行就业帮扶。
         (二)理论依据
          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其基本内容是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案主需要沟通慢慢与更多的人沟通交流,特别是与家人的交流,在过程中得到家人的关爱和关爱家人,满足情感上的需要,逐渐回顾正常的社会生活,建立彼此的信任。
          2、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人,无法自绝于社会而存在。人类生存需要与他人共同合作,以及仰赖他人协助。 社会支持网络为外在资源之一种,可分为有形与无形两类。对于案主的就业帮扶,需要社工链接社会资源,寻找合适的工作为案主进行链接。

19

         (三)服务策略
           1、社工需要保持与案主良好沟通和关心案主生活,定期了解案主日常的生活情况,了解案主对社会的适应程度,让案主感受到社工对案主的关心,逐渐与案主建立良好的关系,促进个案的顺利开展,引导案主与家人联系,尤其是与女儿联系,现时与妻子离异一段时间,修复婚姻关系的阻力较大,而女儿失踪都是案主的女儿,通过不断联系,表示加大拒毒和回归正常生活的决心,加深彼此信任,让案主得到情感和归属的需求。
           2、良好关系的建立,可以更顺利地了解案主的身体状况、个人的职业偏好和个人能力,制定职业规划。由于案主过去在案主哥哥的厂有工作经验,尝试联系案主哥哥,与其沟通,链接到熟悉而合适的工作。若案主哥哥拒绝和不接受,可通过互联网的就业招聘的资源、驻站民警的资源网络,为案主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
         (四)行动计划
           1、2021年5月上旬,案主出所前,与案主家人联系,了解案主梁某的基本情况,从案主的昔日档案和与案主梁某接触过的同事、民警中,了解案主的基本情况和过去经历。
           2、2021年5月中旬,案主出所,与案主梁某面谈,了解的案主基本情况和在所的经历,发掘案主需求,签写相关社区康复协议,进行尿检。
           3、2021年5月下旬,根据案主的增加家人互动、促进家人关系、寻找合适工作需求,保持与案主的沟通,逐渐建立良好的关系,了解案主就业意向。
           4、2021年6月上旬,鼓励和引导案主与女儿联系,让案主母亲多些鼓励案主,关心案主,社工鼓励案主多些参与社会活动和家庭聚会,多些与家人沟通交流,同时提醒案主增强拒毒意识。社工通过案主哥哥的工厂、互联网的就业招聘的资源、驻站民警的资源网络,为案主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
           5、2021年7月,了解案主与家人互动的情况,与社会朋友的交流密度。社工为案主介绍相关工作招聘资源,案主选择合适工作进行面试,社工协助案主应聘。
           6、2021年8月-2021年9月,案主寻找到合适工作,社工了解案主的上岗情况。定期了解案主与家人的关系,协助案主定期尿检。

20

四、实施过程

        (一)第一阶段:担忧与期待
          5月14日,社工与案主梁某女儿电话联系,社工告知案主女儿明天案主要出所,案主女儿对案主现时出所后能够自律拒毒存疑,希望社工能够教育好案主。社工表示尽量协助案主坚定拒毒意识。可见,女儿对案主戒毒决心存疑,觉得案主出所还会复吸。问及案主女儿对案主的日常生活的看法,案主女儿表示未想好,需要观察案主的表现,希望其可以“从新做人”,再去考虑案主帮助。对此,社工希望案主女儿需要多些关心案主近况,多些帮助回归正常生活,多些与案主联系沟通,从家庭中给予案主支持。案主女儿尽量会帮助案主回归正常生活。在与案主女儿交谈过程中,案主母亲表现得比较冷淡,了解到案主是多次入所,案主女儿尤其担心案主以后还会复吸,希望社工好好教育好案主,案主日后能够重新做人,社工表示尽力协助案主回归社会。
        (二)第二阶段:抹去迷雾,非自愿性案主的资源努力之转变
          5月15日,社工、民警一同到顺德区强戒所办理关于案主梁某的出所手续,把案主女儿讲述的话语告知给案主,并把案主女儿的“重新做人”意思告知案主,鼓励案主。案主表示以后在外会好好加油。随后在均安镇派出所报到,案主签写好相关社区康复协议,社工告知相关协议的规定,望案主配合相关工作,案主表示知悉。在与案主的交谈过程中,案主对说话表现得较为谨慎,感觉与民警相关的人员都对自己的不利,在强戒所生活简单枯燥,没有人关心有吸毒经历的案主这类人,社工表示社工将会在日后的时间协助案主回归正常社会,在日常生活遇到麻烦可以与社工联系,寻找工作可以咨询社工,社工都很乐意协助案主。在社工多次关心,案主与社工的谈话的话题也变多,并建议案主多些与家人接触交流,参与家庭聚会。
(三)第三阶段:浪子回归
         社工与案主保持微信和电话联系,了解到案主现时需要一份合适工作,社工表示能够为案主提供就业帮扶和协助案主促进家人的关系,让其感受家人间彼此的关心。交谈过程中了解到案主过去在案主哥哥塑料厂有工作经验,做过消防主任,自身有消防证。社工建议案主自己一定要够“厚脸皮”,与其到别的厂里找工作,首先尝试在案主哥哥的厂里工作,承诺不再复吸,以自己的过去在塑料厂工作经验,可以看看哥哥的厂里是否招工,觉得合适自己去做的,大胆去面试案主哥哥厂里的岗位。

21

           这样既可以获得一份工作,也可以在家人面前逐步取得信任,从而让自己的表现给自己的女儿更容易看到。社工教给案主与家人沟通的话语,在与家人沟通时需要表现的自己戒毒的决心和自身积极进取的态度。5月下旬6月初,案主在社工引导下,自动联系案主哥哥了解厂里的招工情况,承诺不再复吸,想找份工作维持生活。原来案主哥哥工作的厂里确实打算招募保安之类的工作,最终面试通过并进入案主该塑料厂里工作,并表示在厂里好好表现,在厂里结识到朋友,不时会闲聊聚会,获得他人的关心关爱。
         (四)第四阶段:重构家庭沟通桥梁,共享和美转变
           6月—7月,前往社工站定期尿检并进行面谈,尿检结果阴性;面谈过程中了解到案主现时能够在现岗位工作,并适应工作岗位,与单位同事相处融洽,与案主哥哥相处良好,能够尽忠职守,并彼此相互关心。案主在社工指引下,主动与家人联系,能够定时打电话给女儿,了解女儿最近生活,并告知案主最近的生活情况和工作情况,当案主女儿的小孩遇到照顾问题,能够主动到女儿家中协助照顾孩子,不怕吃亏,而女儿也久而久之接受案主,关心案主,有时候会回案主家中看望。可以看出案主的社交需求、爱与归属感需求得到满足,由在强戒所中没有人关心——出所后社工和家人的关心——在工作中有同事关心,体现出案主逐步回归社会;
           案主与家人的关系有所改善,得到家人的关爱;而案主能够顺利就业,获得收入,维持日常生活。服务目标基本完成,后续对案主的家庭关系和工作情况保持跟进。

五、评估

         (一)评估方法:成效评估
          1、案主在强戒所期间得不到他人关心,生活简单枯燥;出所后案主得到社工的关心,日常良好沟通交流;案主获得工作,与同事彼此关心,多次主动与女儿联系,并关心女儿,女儿观察到案主的改变,也关心案主。可见案主与社会的接触有所增加,案主感受到社会和家人对其的关爱,案主逐步回归社会,目标初步达成,本次个案服务取得一定成效。
           2、案主出所后在社工的协助下,自身的努力和家人帮助下,获得一份合适工作,并顺利上岗,案主对工作满意,目标达成,本次个案取得一定成效。

22

六、总结及反思

        (一)服务总结
           1、本次个案服务中,社工作为资源链接者、服务提供者、治疗者、支持者等角色,给予案主梁某工作信息资源和建议,与案主保持联系,鼓励案主重新生活、关心案主,让案主更好地融入社会。
          2、在与案主交谈中,利用同理、鼓励、提议、倾听等技巧,与案主建立良好的关系,使个案服务更好的开展。
        (二)服务反思
           本次个案服务中,社工可以跟随案主变化的步伐逐步改变服务,在案主出所前——出所后——在社会中定期跟进案主,在整个个案服务中能够有效顺利开展,在细节上,利用社会工作的面谈技巧,在与案主交谈过程中,取得案主信任,建立良好关系,为个案服务垫下基础。

作者:胡志秋、性别:男、年龄:32岁、单位:中山市向日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均安镇启明星驿站、学历:本科、职业背景:从事社会工作7年多,从事过家综类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和禁毒社会工作,其中禁毒社会工作3.5年。

八、作者简介

【作者单位:中山市向日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均安镇启明星驿站】

23

一、案例背景

春风送暖,希望新生

——TTM视角下看社会工作者成功帮扶服务案例

          摘要:
          服务对象是一名有着多次吸毒史的吸毒人员,曾被强制隔离戒毒3次,于2019年2月出所后,经社工的帮扶,积极寻求社会资源链接,并时时关注其状态,帮助其承包鱼塘做养殖户,并拒绝了他人的诱导,从此走向正道,并且保持操守至今,未再进行复吸。

欧阳翠兰

       (一)接案背景
         2018年1月23日,机构与强制隔离戒毒所达成合作协议,社会工作者通过进所对服务对象进行所内干预并与之建立关系。在2019年2月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进行无缝对接,由此,服务对象定期到社工站报到。
       (二)服务对象
         服务对象:李某,男,50岁,未婚,初中文化,社区康复人员。2001年接触海洛因,由于对毒品的危害性认识不够,又想融入所谓的“朋友圈子”,在他人的诱导下染上毒瘾。
         身体方面:服务对象自2019年从强制隔离戒毒所出所后,身体状况保持良好,每年定期做体检,也更加注重身体健康,并一直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
         情绪方面:服务对象衣着整洁,说话语速正常,有正常的面部表情,眼神接触自然,言语具有连连贯性。帮扶初期,服务对象情绪有些抗拒,但随着与社工的深入交流和沟通,渐渐由抗拒转变为接受,至今为止,服务对象以饱满的精神、清晰地思维,与社会工作者很好地进行沟通交流,并且对社会工作者的态度是合作的、友善的、开放的以及投入的。

24

         情绪方面:服务对象衣着整洁,说话语速正常,有正常的面部表情,眼神接触自然,言语具有连连贯性。帮扶初期,服务对象情绪有些抗拒,但随着与社工的深入交流和沟通,渐渐由抗拒转变为接受,至今为止,服务对象以饱满的精神、清晰地思维,与社会工作者很好地进行沟通交流,并且对社会工作者的态度是合作的、友善的、开放的以及投入的。
         家庭情况:服务对象父亲已故,母亲健在,家中有三个兄妹,自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服务对象在强制隔离戒毒期间,由其哥哥照顾母亲以及家人。自2月19日出所以后,由其本人照顾母亲起居饮食,每个月带母亲到卫生站定期检查和取药(高血压药),其哥哥已成家立业,出嫁的妹妹对其并未嫌弃,时常回家探望,与家人关系良好,且相处极为融洽。
         工作方面:服务对象在社会工作者的资源链接以及全心全意的帮扶下,出所以来在村里承包鱼塘做养殖工作,实现了生活与工作的自给自足。
经济状况:服务对象目前经济状况可实现自给自足及赡养母亲,无太大压力。加之哥哥与妹妹的时常探望,服务对象与母亲的生活可以实现相对自由的管理。
         社会关系:服务对象虽于2001年接触毒品,但当时属于好奇心同时为了在所谓朋友面前挣足“面子”,故而进行吸食,社会关系相对简单且均为正常的社会人员。
         滥用毒品情况:服务对象滥用毒品情况已有十几年的时间,从2001年开始接触,到2019年最后一次出所,这期间共有3次被捉获记录。最开始由于自身定力不足,且受到周围瘾君子的诱导而复吸。此次出所后,服务对象充分认识到毒品的危害几乎毁了自己原本幸福的家庭生活,加之家人的不离不弃,致使其此次的戒毒意愿特别强烈,希望走上正轨,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二、需求分析

         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进行了深入且坦诚的沟通,倾听其心声和,并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了有效的心理疏导。在所内访谈期间,谈到出所后的生活规划。服务对象也真诚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焦虑的事情:

25

          1、服务对象在初次吸毒后,没有听取本村兄弟的教育,在别人的诱导下,继续复吸,出所(2月19日)后担心没有本村养殖户兄弟接纳,没有手艺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来源,只依靠母亲过生活,给母亲造成巨大的生活负担。
          2、服务对象没有做过一线工作,出所后不打算进入工厂工作,但因为其平时社交是与养殖朋友进行来往,计划出所后继续承包鱼塘做养殖户,但资金不足,没有打算向家人借钱投资,所以向社会工作者吐露心声并寻求帮助。

三、介入计划

        (一)介入目标
社会工作者在其出所后,结合资源链接,以及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整体的帮扶,最终要让服务对象的家庭生活、经济压力最大限度的降低,并且能够在社会中立足,有不错的改变提升,能真正的融入社会,融入家庭。
        (二)理论支持
          TTM跨理论模式(Transtheoretical Model)
          TTM跨理论模式描述了早期人们如何成功地在他们生活上做改变的样貌。该理论认为在所有形式的环境中,所有形式的成功改变有许多共同特性,即改变发生在五个不同改变阶段的时间上,即懵懂期、沉思期、准备期、行动期、维持期。
本个案从服务对象接触毒品到复吸的过程中,及至到最后一次出所,跟进帮扶的全过程,使服务对象由最初对于毒品的懵懂,到对毒品造成危害的沉思,以及出所后对未来的计划、规划、执行,过程中的帮扶引导,直到现在维持住正常的生活状态。所有这些历程都是在不同阶段的重要展现,帮助服务对象“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并长期保持。
        (三)服务策略
        (1)拟定目标
          1.长期目标
          增强服务对象的康复意识,拒绝诱导,杜绝复吸风险。
          2.短期目标
改善服务对象的家庭经济条件,增加收入,维系家庭支出;帮扶服务对象量身定制改善计划,使服务对象重新建立稳定的工作方式及生活环境。

26

(2)前期准备
  1.向服务对象所在的村治保会主任了解情况;
  2.与服务对象的家人联动,制定相应措施及方案;

       (四)行动计划
       (1)服务对象系统(内部系统)
         1.重新构建正面的戒毒认知:帮扶引领服务对象在同村有过吸毒史但已经改过自新的兄弟的鱼塘进行工作,踏实稳定,并逐渐走上正轨;
         2.社会工作者将与之匹配的资源链接进行整合:协助服务对象申请与其切身相关的社会福利,如医疗、保险等帮助;
         3.合理规划工作与生活时间:与服务对象充分讨论并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形成健康的生活模式。
       (2)外部系统
         1.重构服务对象对对社区资源的认识
引导并建议服务对象以社区资源为依托和后盾,解决其在出所后面临的戒毒康复问题和家庭经济来源的实际问题
         2.资源链接与整合匹配
         在戒毒康复阶段,主动陪同服务对象按计划约定的时间进行尿检,逐步改善其与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关联;协助服务对象与村委会之间的正向沟通,使其合理要求与诉求得到妥善安置。

四、实施过程

          阶段一:
          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及本人意愿,制定了出所后的发展计划,并与其建立起专业的服务关系。执行时限:1个月;
          阶段二:
          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进行疏导情绪,引导其正向看待个人的历史吸毒经历,并与其时时保持密切联系,在走出阴影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正能量,并一直持续下去。执行时限:3个月;

27

          阶段三:
          社会工作者充分发挥自身的业务优势,并为其链接就业资源,解决就业问题,争取在其出所后的有所改变;执行时限:1个月;
          阶段四:
          协助服务对象保持良好戒毒操守,社区康复期间不出现复吸行为,执行时限:36个月;
          阶段五:
          社会工作者按社区康复跟进要求定期通知服务对象前来社工站报到及访谈,防止其脱管和失联,鼓励其继续保持良好戒毒操守。执行时限:36个月;
          阶段六:
          服务对象即将戒断三年,社会工作者做好结案的准备,回顾服务过程,总结服务成效、肯定服务对象改变、处理离别情绪。执行时限:1个月。

五、成效评估

        (一)评估方法
          服务对象的检测记录、社会工作者的实时跟进观察记录。
        (二)评估结果
          服务对象三年来踏实肯干,出所三年以来在本村兄弟的鱼塘工作,主要负责维护鱼塘日常的工作,如喂料、清洁鱼塘等。目前为止,服务对象的工作、生活已经步入正轨,且有能力照顾自己的母亲。
        (三)目标达成情况
          服务对象三年来有了自己的积蓄,变成了一位养殖户,也由员工变成了老板。现在服务对象一边帮本村兄弟打理鱼塘,一边打理自己的鱼塘。
          服务对象已成功戒掉毒瘾,并且回归到正常生活当中,帮扶目的已达成。
        (四)存在的问题
          在帮扶过程中,服务对象的思想和情绪有出现过波动,并且受到了以前“毒友”的再次诱导,通过找到社会工作者进行倾诉,经过其开导,耐心的讲解,不论什么时

28

候,都一定要坚决的拒绝,不要再次受到诱惑,要多想想自己的家人、朋友,要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对家人负责,不能半途而废,再次葬送自己的人生!

六、总结及反思

        (一)总结
         一是关注服务对象的情绪变化和思想波动,社会工作者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与服务对象进行平等而真诚的沟通,建立起互相信任的桥梁,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引导其出所后在翔实的规划下,走出阴霾,迈向正轨;
         二是要充分与服务对象的家庭建立密切联系,共同为服务对象的戒毒而努力,并且要时时保持关注,防止其复吸而再次葬送努力;
         三是充分链接资源,在服务对象出所后为其提供合适的、符合其心理接受的就业方向及模式,使其能够在充实的工作及生活中早日回到家人及朋友身边。
       (二)反思
         在与服务对象接触过程中,有时候需要专业的分析能力与建议能力,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要不断地去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要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能够达到最好的工作状态,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作者单位:中山市向日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均安镇启明星驿站】

29

改变之轮,助力戒毒康复人员重新出发

——改变之轮理论在戒毒康复人员个案中运用

郑秀君   卢泽伦

        摘要:
        改变之轮理论显示一个人在行为范式改变的时候会经历五到六个阶段,同时改变之轮是一个圆圈,这表明成瘾者有可能进入下一个阶段也有可能倒退回前一个阶段。社会工作者需要准确评估成瘾者所处的阶段并根据不同阶段设计应对策略。

一、背景介绍

(一)基本资料

姓名:Z某 性别:男
年龄:44岁 婚姻状况:初中文化
教育程度:未婚 就业情况:普工(打包装)
滥用药物:海洛因 管控状态:戒断三年未复吸

        (二)背景资料
         1、接案背景
         初步建立关系时,社会工作者于2016年到顺德强制戒毒所内与服务对象进行面谈建档。2018年服务对象出所时由于未收到看守所通知,社会工作者无法对服务对象无缝对接,社会工作者通过联系警务室查找服务对象联系方式,但警务室表示无法查找到服务对象,在民警协助下找到服务对象联系方式,社会工作者致电邀请服务对象到社工站面谈,经过面谈以及多方面了解服务对象,与其建立专业服务关系。

30

         2、个人情况
         服务对象身型偏瘦,身体状况由于长期吸食毒品导致患有肺结核、糖尿病等严重疾病,长期服药治疗。服务对象未婚独自居住,情况状态稳定,服务对象家人均知道服务对象吸毒的情况,且入所前服务对象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父亲或者弟弟。
         3、服务对象吸毒史

         由图1所示,服务对象曾对次吸毒、盗窃、贩毒进出监狱。服务对象自述于1995年开始吸食海洛因,每天分量约100元/天。服务对象自述共有3强制戒毒的经历。第一次吸毒时服务对象16岁,正值叛逆的青春期,追求个性另类的服务对象在与朋友一起出去玩的时候,因为好奇心加上朋友的引诱而吸食。第一次吸食的时候感觉不太好,想吐,后面吸食多了便感觉很舒服。上瘾后服务对象基本保持着每天100元/天的吸食分量。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09年服务对象被执行强戒。然而一年多的强戒生活并没有帮助服务对象戒断毒品。出所后服务对象没有生活经济来源,也不愿意去工作,家里人为此与服务对象吵了好几次架。服务对象在每次跟家人吵架之后心情烦躁的时候脑子里想到的就是海洛因,因为海洛因会给服务对象带来短暂的轻松与愉悦。就这样服务对象陷入了强戒—复吸—强戒—复吸的循环圈中。导致服务对象陷入循环圈的还有服务对象的身体状况。在这20多年的吸毒经历中,服务对象的身体机能在逐渐的下降,患上了肺结核和糖尿病,也因为这两种疾病强戒所不会收监,只能进行所外就医及在社区里进行戒毒康复。如此以来服务对象便进入了一个空档期,即公安查获处置后转移到强戒所没多久便放回到社区。直到2016年,当时区禁毒办已经购买了

31

社会工作者禁毒服务项目,专门针对本地户籍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开展帮扶工作。
          通过对其吸毒生涯的梳理及分析,了解到服务对象的吸毒原因主要好奇心强、个人情绪认知、对毒品的认识程度低、同辈圈子的负向影响,而保持操良好的期间,服务对象与家庭稳定及工作等因素有关。
         4、家庭结构状况及社会支持状况
          如图2服务对象母亲已去世,父亲尚在,共两兄弟,服务对象排行第一。多年来,家庭经济主要依靠父亲。
          通过对服务对象社会生态系统分析,了解到服务对象与警务室关系不好,服务对象向社会工作者倾诉由于曾经被警务室要求做不想做的事情威胁,服务对象向社会工作者表示不想被警务室找到。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者、禁毒办、民警有较好关系,服务对象经常向社工咨询事情,社会工作者积极引导。服务对象与道友关系亲密;从来没有工作过,主要经济来源依靠父亲及弟弟,有喝烟饮酒行为,由于无工作经常与家庭吵架产生矛盾引发情绪危机会影响操守。 

32

       
        (一)服务对象需求评估
          1、戒毒动机强化需求:
          通过在社会面吸毒人员管控系统查询和服务对象自述,服务对象1995年开始吸食海洛因,有20年的吸毒史,吸毒时间较长,至今有三次被强制隔离戒毒经历,保持操守最长的时间时长约一年。
          通过服务对象自述,服务对象复吸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复吸的原因主要是与家里人吵架,内心得不到释放,需要海洛因来进行宣泄;另外一个原因则是朋友引诱,服务对象未婚独居,常有一些“道友”去他家吸食,当“道友”们吸食的时候服务对象很难不和他们一起吸食。尽管服务对象表示自己是了解毒品危害的,但是就是忍不住,加之身边都是吸毒的道友,也没有人监督自己,索性就放任自己。
           综上所述,服务对象吸毒时间较长,心瘾较大,家庭监督力度不强,社交圈有较多的吸毒人员,需要进一步强化戒毒动机。
          2、就业需求:
          服务对象历次强戒出所后都没去找工作,据服务对象自述,出所后自己确实想去找一份工作,重新生活。但是一方面觉得自己有吸毒史,公司企业不会招像自己这样的吸毒人员当员工,另一方面服务对象觉得自己也没有掌握一些本领技能,没有一技之长很难找到工作。出所后一段时间服务对象的信心被消磨,又开始找毒品消磨沉沦自我,周而复始。

二、需求分析

三、理论介绍

          1、改变之轮理论:心理学家James·Prochaska及Carlo·DiClemente(1982)提出一个有关行为改变的范式,即改变之轮(Wheel of Change)。他们认为每个人在改变的路程上步伐不一样,但通常都会经历如下五或六个阶段:
          懵懂期(尚未想到要戒瘾)
          沉思期(想戒,开始思索是否要做些小改变)
          决定期(有戒瘾的决定)
          行动期(有明显行径实践戒瘾的计划)

33

维系期(停止成瘾行为)
复发期(再次出现成瘾行为)

           改变之轮是一个圆圈,这表明成瘾者有可能进入下一个阶段也有可能倒退回前一个阶段。社会工作者需要准确评估成瘾者所处的阶段并根据不同阶段设计应对策略。本案例的服务对象末次出所一个月后主动来到了社会工作者站寻求社会工作者的帮助,在访谈的过程中,服务对象向社会工作者表达了自己强烈的戒毒决心,充分意识到自己需要做出改变,拥有强烈的改变意识。社会工作者评估此时的服务对象处于改变之轮的决定期阶段,此阶段服务对象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做出改变决定和制定行为计划。
          2、动机晤谈法:美国心理学及精神医学教授William·Miller和英国心理学家Stephen·Rollnick以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开发了动机晤谈法(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MI)。MI的核心理念是:个体具有改变自己的内部资源与动力。也即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转动「改变之轮」的力量。对于处于决定期的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评估服务对象的决心和承诺的强度,通过关键问题提问来评估服务对象的决心,同时协助服务对象制定行动计划。

四、介入计划

        (一)短期目标
          1、对服务对象进行就业面试应聘培训,提高服务对象面试能力,从而促进服务对象成功就业,稳定收入。
          2、为服务对象提供陪伴支持和情绪疏导,缓解服务对象焦虑情绪,为其提供情感支持。
        (二)长期目标
         1、强化服务对象戒毒动机,预防复吸。
          2、强化服务对象的支持网络,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服务策略
          1、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服务关系,了解服务对象基本资料,评估服务对象状态。
          2、了解服务对象就业需求,根据服务对象需求制定相关的就业技能培训及寻找合适的岗位。

34

五、实施过程

        (一)初步了解,建立关系,评估服务对象进入决定期。
          2016年12月28日,社会工作者在所内与服务对象首次进行面谈,服务对象第一次接触社会工作者职业,对社会工作者不是很了解,认为社会工作者与所内的辅导员一样,因此与社会工作者交谈过程中话比较少,基本是社会工作者问什么答什么,与社会工作者保持距离感。交谈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首先改变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者的认知,通过运用同理心、倾听等访谈的技巧,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初步信任关系。在服务对象最后一次出所时,社会工作者第一时间进行家访及告知服务对象如有什么问题或者需求随时可以来社会工作者站找社会工作者帮忙。
        (二)就业帮扶,解决就业,进入行动期。
          服务对象在出所后一个月向社会工作者主动寻求帮助,自己找工作很难,希望通过社会工作者看能不能找到工作。在收到服务对象的求助后社会工作者问及服务对象对工作的需求,在了解过后社会工作者开始收集手头上的招聘信息并筛选适合服务对象的工作。通过一系列的整理之后社会工作者将适合服务对象条件的工作招聘发给服务对象并进行跟进。面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服务对象应聘几份工作失败后开始出现心情烦躁的心理,社会工作者一方面抚慰服务对象心情,鼓励服务对象重拾信心;另一方面传授服务对象应聘及面试的技巧。经过几次失败之后,服务对象终于面试成功,在顺丰公司从事快递工作。社会工作者向服务对象表示恭喜之余并告诉服务对象要好好珍惜工作机会,努力工作挣钱。
          在工作几个月后服务对象离职,社会工作者知道后向服务对象了解离职具体原因。服务对象称工作量太大,自己承受不来,加上自己身体健康原因所以辞职了。对于服务对象的辞职社会工作者表示理解,问及服务对象是否还有工作的意愿,服务对象回应有,但是需要一份工作量少一点的工作。社会工作者结合服务对象各方面的情况重新为服务对象找工作。最后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找到了美的公司的工作,目前服务对象在美的公司从事包装工作。
        (三)强化戒断动机,树立信心回归社会,进入维系期。
自末次出所后,服务对象没有中断与“道友”的联系,但社会工作者通过日常谈话中发现服务对象与另外一个学员陈某关系较好,陈某也是社会工作者跟进的学员之一,操守

35

保持较好。社会工作者有意将陈某发展成为服务对象的同伴辅导员,充当正当行为的典范,影响服务对象,通过陈某与服务对象的持续接触强化对服务对象的影响。同时,社会工作者通过优势视角发掘服务对象自身的优点,帮助服务对象认识自己内在优势。服务对象是一个健谈的人,在与社会工作者熟悉后经常会分享一些自己的生活经历。因此社会工作者鼓励服务对象走出以前的朋友圈,去认识新的朋友。

六、成效评估

          根据个案服务的计划执行情况,服务计划中订立的服务目标基本已经达标。
          1、在社会工作者的帮助下,服务对象目前在一家空调公司从事包装工作,收入稳定。
           2、在社会工作者的坚持不懈为服务对象提供情绪疏导下,缓解了服务对象焦虑的情绪,现在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者能放开心扉,畅所欲言。
          3、自出所后案主一直保持操守,历次尿检结果呈阴性。目前已办理解除社区康复状态,当前管控状态为戒断三年,正常生活。

七、总结及反思

          本案例运用改变之轮理论来对服务对象进行评估,同时根据评估的结果在日常访谈过程中运用动机晤谈法不断激发服务对象的戒毒动机及就业动机,从而促进服务对象保持操守及完成就业。
          其实服务对象能一直保持操守起到关键作用是服务对象本身拥有强烈的戒毒动机,处于改变之轮的决定期。社会工作者需要做的便是评估服务对象决心及促使服务对象进入下一阶段。

         郑秀君,女,目前就职于中山向日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佛山市顺德区勒流启明星驿站,从事禁毒社工领域3年。
         卢泽伦,男,目前就职于中山向日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佛山市顺德区勒流启明星驿站,从事禁毒社工领域半年。

八、作者简介

36

生命满希望,携手回归路

 ——五社联动视角下高风险戒毒康复个案的介入

胡颜威 吴文欣 区宝华

一、案例背景

        (一)基本资料:服务对象,男,50岁,初中文化,失业、离异。1998年开始吸食海洛因,曾有过3次强制隔离戒毒的记录。2017年8月初至2017年8月21日期间,案主因吸食毒品海洛因被重新责令接受社区戒毒,时间自2017年8月23日至2020年8月22日。目前,案主已成功戒断三年,管控状态为戒断三年未复吸。
        (二)精神状态:2011年,服务对象被诊断患有双向情感障碍(躁狂抑郁性精神病);2017年至2018年期间,因为病情加重,曾先后三次入院接受治疗;目前需要药物维持治疗。受精神药物和长期吸食毒品的影响,服务对象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较差。
        (三)家庭状况:服务对象有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均由前妻照顾。服务对象患有精神疾病,因应政策要求,需要一名监护人同住,目前是其母亲与服务对象共同生活。服务对象有两个哥哥,其父亲是跟二哥一家生活在一起。服务对象人际圈比较小,生活较为单一,一般是与家人有些许联系,联系较多的算是服务对象的大哥和母亲,但在服务对象复吸之后,其大哥跟他的联系就变少了。

37

       (一)治疗康复需求
          服务对象患有双向情感障碍,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服药,一旦停药就有可能病情发作。服务对象曾因没钱治病吃药导致病情发作,拿着刀在村里游荡、放火烧自己的家,对社区居民造成较大的影响。
       (二)就业需求
因为服务对象曾有过吸毒史,加上有精神病史,找到的每一份工作都是做的不长时间就被辞退。服务对象本身社交圈就比较窄,工作是其与社会连接的一个圈子,对其戒毒康复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再者,加上疾病康复治疗期间,服务对象也需要一份工资收入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开支。
       (三)戒毒动机需求
          服务对象戒毒决心不坚定,一直存有偷吸情况,但因其患有精神疾病,只能责令其社区戒毒。一方面,服务对象自制力不够,在无事可做,心情不好的时候,容易受引诱以毒品打发时间,宣泄自己的情绪;另一方面,服务对象对驻村民警频繁上门对其进行尿检工作,产生抵抗、厌恶情绪,加上由于服务对象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送往强戒所,因此服务对象对偷吸行为更是“肆无忌惮”。

二、需求分析

三、理论依据

          “五社联动”是以社区为平台、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的新型社区治理机制。“五社联动”将基层社会当中具有各种专业知识与技能、拥有充裕时间与精力的志愿者,以及广泛的社会慈善资源吸纳其中,拓展基层社会治理的社会力量参与渠道,弥补了“三社联动”在资源配置方面的被动性与滞后性。
         本案例中,与服务对象联系较多的,就是照顾其生活起居的母亲和需要定期走访的村居驻村民警。再者,服务对象处于失业状态,无事可做,妻子和孩子已经和他中断关系,不再来往;朋辈群体中,有交往的也只是村内同样曾有过吸毒史的一两位毒友,其中有一位在前年因癌症去世了;因其曾病发在村内拿着刀游荡、放火烧自己的房子等行为的发生,街坊邻居不愿意与他有交集,服务对象与其他人的交流也甚少。

38

可见,服务对象非正式支持网络薄弱,正式支持网络缺乏。因此,社会工作者需要利用“五社联动”补充与扩展其支持网络。

四、介入计划

        (一)服务目的
          服务的总体目标是强化服务对象戒毒动机,通过五社联动机制扩展其社会支持网络,协助服务对象顺利回归正常生活轨道。
服务的具体目标:
          1、是通过面谈、走访等了解服务对象情况,逐步取得服务对象信任,与之建立专业服务关系,奠定服务基础。
          2、是先从容易解决的问题入手,先帮助服务对象辨别、调整自身非理性认知,学习情绪调节方式;接着引导服务对象采取行动改善其与家人之间的关系,增强自信心并重新就业;最后通过持续监督服务对象学习禁毒知识、保持操守。
          3、是在服务开展过程中帮助服务对象梳理自身及周边资源,注重调动服务对象能动性,促进服务对象更好发展。
          链接相关资源,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就业问题;二是联动服务对象身边可用的非正式和正式支持网络如服务对象家人、村委会、妇联组织等,共同督促服务对象远离毒品,坚持操守。三是个案服务期,定期联系服务对象,提供陪伴服务,了解其生活及需求,积极引导服务对象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
        (二)服务策略
          1、通过定期尿检面谈,在与服务对象面谈沟通过程中,努力创造轻松、开放的环境氛围,让服务对象感受到在这一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2、积极联系服务对象的家人、亲戚朋友等非正式支持资源,以及村委会、妇联、残联等相关其他资源,充分联动服务对象可用的资源,鼓励服务对象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扩大其社会支持网络。
          3、与服务对象一起探讨其疾病康复和戒毒康复问题,鼓励其坚持操守,并定期跟进,密切留意服务对象的生活动态。

39

五、实施过程

          介入前期:建立关系,收集资料,评估需求。
          2016年12月28日,社会工作者第一次与服务对象在社工站见面。第一次见面时,服务对象明显表现出对社会工作者的抗拒,在与其面谈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问一句则回答一句,但多数时候是沉默的,直言表示想快点结束。在服务初期,服务对象跟社会工作者的交流,更多的是在每个月定期不定时尿检的事情上。很多时候服务对象过来尿检后,二话不说就直接走了,有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的邀请坐下来谈谈话,但很多时候还是比较沉默的,只会选择性地回答一些问题。
          之后,经过社会工作者积极进行上门走访,与服务对象频繁的接触,服务对象逐渐放下戒备心,开始愿意向社会工作者倾述自己的事情。同时,社会工作者也积极通过服务对象家人以及村居警务室多方了解服务对象的家庭、与家人的互动关系、身体康复等情况。
          服务对象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躁狂抑郁性精神病),需要定期服药,如果停药的话,可能会导致病发。在这一阶段,服务对象曾因没有服药导致病发,拿着刀在村内晃荡,迫于无奈,驻村民警和其家属只能将其送到精神病院接受治疗。在出院后的一段时间,服务对象家属担心服务对象病情不稳定,严格禁止服务对象外出,只让他在自己居住的房子内活动。也正因为服务对象的病情,加上吸毒史经历,服务对象的妻子带着孩子回到娘家,断绝与服务对象的联系,也不愿意服务对象与其孩子联系。在病情有所稳定后,服务对象曾尝试去找过工作,但是因为精神病史的缘故,每份工作做的时间都不长就被劝退,目前是处于待业状态的。服务对象表示自己很想找一份工作,一是自己要定期吃药,需要经济来源;二是想找个事情做一下,打发时间。
         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运用个案工作中的尊重、倾听、晤谈等技巧,了解服务对象的现状,评估其需求,给予服务对象共情和支持,建立相互信任的专业关系。

40

非自愿性案主建立关系图

         介入中期:资源链接,陪伴支持。
         1、首要任务:加强信任关系
         社会工作者通过微信、电话、上门走访等多种方式定期联系服务对象,关注服务对象生活动态,鼓励服务对象坚持操守,进一步加深与服务对象的信任关系。

41

         2、目标过程:启用五社联动机制
         社会工作者积极联系村委会,咨询相关救助政策资讯,了解到村委会对于服务对象这一特殊情况,可以为其办理低保申请。但因服务对象曾有复吸的情况,为了激励服务对象能够坚持操守,远离毒品,村委治保主任与社会工作者讨论附加一个条件,要求服务对象每个月需要定期到社工站或者警务室尿检报道一次,如发现复吸情况则会取消其低保。社会工作者将这一信息及要求告知服务对象,在与其协商讨论,征得服务对象的同意下,协助服务对象申请低保。服务对象在哥哥的帮助下找到一份工作,但是因工作需要长时间集中精力,对服务对象挑战较大,服务对象只好辞掉工作回家调养身体。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社会工作者积极跟进,对服务对象的抉择表示理解,并叮咛服务对象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同时,积极关注社区其他资源。最终,通过村居妇女主任的协助,社会工作者成功为服务对象找到一份在慈善会爱心打印店的工作,工作内容和强度相对服务对象来说,都是比较简单和轻松的,工资收入也基本能满足服务对象的日常开销。
         3、协助服务对象建立和谐的家庭系统:
         社会工作者也积极与服务对象的大哥取得联系,将服务对象近期的戒毒康复情况和戒毒信心告知,积极争取服务对象大哥能够给予服务对象支持。最终,服务对象大哥同意,只要服务对象不再吸毒,会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量帮助他,每个月会出一部分钱给服务对象买药,也帮服务对象在他自己工作的厂内介绍了一份工作。  

          介入后期:巩固成效,持续跟进。
          服务对象曾有十几年的吸毒史,心瘾较重,自身抵抗诱惑能力又比较差,很容易受诱惑而复吸。在服务初期,服务对象曾因朋友诱惑而复吸。加上,服务对象患有精神疾病,难以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很多时候都是无事可做,朋辈群体中认识的人又较少,妻子和孩子因其吸毒和患有精神疾病已与其断绝关系,原生家庭的家人也因其复吸而与其疏远,服务对象与外界的联系较少,支持网络薄弱。
         经过持续的跟进,社会工作者运用个案会谈技巧、资源链接等方法来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就业、强化戒毒动机等问题。服务对象目前已经保持操守超过三年,管控状态也已经变更为戒断三年未复吸;通过资源链接,服务对象成功就业,有一份稳定的工

42

作,日常正常上下班,生活较为充实;此外,也成功申请下低保,在看病买药上,可以享受到相应的优惠,一定程度上缓解服务对象经济压力,也有利于服务对象康复治疗。目前,通过定期药物维持治疗,服务对象的病情也较为稳定。
          虽然说,本个案服务当初设定的目标基本实现,服务对象已成功戒断三年未复吸,生活情况也趋于稳定,但因服务对象有精神病史,依旧需要药物维持治疗,且有着较长时间的吸毒史,仍然属于重点关注的高风险学员。为此,社会工作者后续仍要保持与服务对象的联系,关注服务对象的动态,了解服务对象的实时需求和康复情况。

六、成效评估

          服务对象目前已经保持操守超过三年,管控状态已经变更为戒断三年未复吸,病情也较为稳定,能够按时服药接受治疗。在就业方面,服务对象现在慈善会爱心打印店工作,每周上五个半天,每月有1000多的工作收入,工作较为稳定。同时,服务对象也成功申请下低保,每月有额外的1000多元的低保金补贴。此外,服务对象目前与家人的联系也较之前多了一些,在其有困难的时候,家人能够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街道禁毒办、村委会和警务室对于服务对象的情况也比较了解,在其有需要的时候,也会尽力提供帮助。
          在个案服务中,社会工作运用尊重、倾听、鼓励、同理心等个案工作方法,给予服务对象心理上和情感上的支持;定期联系、关心服务对象的生活情况,提供陪伴服务,帮助服务对象舒缓情绪压力;链接资源,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就业、低保申请等问题;同时,积极协助服务对象缓解其与家人的关系,利用五社联动机制扩展服务对象与家人、村委会、警务室等多方的社会支持网络的连接。通过这些,帮助服务对象重新走回正常的生活轨道,树立正确的生活观,远离毒品。
          在这一过程中,服务对象从开始的排斥、抗拒社会工作者的接触,到信任、主动与社会工作者联系,十分配合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并主动分享自己的生活情况,遇到有人引诱吸毒时,也能第一时间跟社会工作者坦诚。

43

七、总结及反思

          本个案中的服务对象有着多年吸毒史且患有精神疾病,社会支持网络单一且薄弱,个人与社会环境不协调,应对生活困境能力较弱。面对类似这样的服务对象,在服务过程中,尤其是在服务初期,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者态度多数是抗拒和不信任的,觉得社会工作者压根帮不了他的忙,且很有可能会有复吸的情况发生。此时,如果社会工作者也退缩害怕,担心自己解决不了服务对象的问题,就会影响与服务对象专业关系的建立,服务对象就更难以信任社会工作者。反之,社会工作者应以真诚、接纳的心态面对服务对象,给予服务对象同理、共情的情绪支持,请求与服务对象一同解决他所面临的问题,让服务对象感受到主体性。
          但随着专业关系的建立,社会工作者也要妥善处理好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者的移情和过度依赖的问题。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薄弱,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则会成为其社会支持网路中强关系的一种,这可能会导致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者产生依赖心理,一有什么问题就找社会工作者。为此,这要求社会工作者要有能够整合资源,链接资源的能力,懂得如何联动服务对象身边可用的资源,扩展服务对象可用的支持网络。

八、作者简介

          胡颜威,男,目前就职于中山向日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佛山市顺德区勒流启明星驿站,从事禁毒社工领域3个月。
          吴文欣,女,目前就职于中山向日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佛山市顺德区勒流启明星驿站,从事禁毒社工领域半年。
          区宝华,女,目前就职于中山向日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佛山市顺德区勒流启明星驿站,从事禁毒社工领域接近两年。

44

重启人生,用爱燃点希望

——戒毒学员康复治疗个案分享

连艳徽   林惠镱

一、案例背景

        (一)基本信息
          服务对象,女,2001年出生,处于未婚状态,育有一个女儿,女儿于2019年出生,服务对象男朋友在女儿出生1个月就到外省工作,2020年1月辞职回到顺德,目前服务对象和男朋友、女儿一家三口在勒流街道XX村委租房居住。
        (二)个案背景资料
         1.服务对象来源
服务对象是户籍戒毒康复人员,因吸食毒品被公安机关处以社区戒毒,社会工作者通过上门控访,主动接触服务对象,经过初步评估服务对象问题后,确定接案。
        (三)服务对象基本情况
         1.吸毒经历
          服务对象自述于2016年开始吸食冰毒,平均每次1-2口。曾经因吸毒4次被公安机关拘捕被判行政拘留,但由于服务对象被拘捕时仍是未成年人,按规定公安机关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服务对象自述第一次吸食冰毒是为了融入朋友的圈子,因为当时服务对象与朋友一起出去玩,服务对象认为如果不一起吸食,朋友就不会跟服务对象一起玩。之后几次吸食都是跟同一群朋友一起吸食冰毒。
         2.工作经历
         服务对象自述初中毕业后曾经去过勒流某茶餐厅和某书店做服务员,后来均觉得工作太累所以辞职。后来经人介绍,服务对象到了某夜总会担任公关经理,经济收入大概15000左右,后来因服务对象怀孕和生子,所以辞职在家。现在服务对象主要在家用手机兼职,收入不稳定。
         2.家庭情况
服务对象6岁时父母离婚,服务对象跟随母亲,服务对象姐姐跟随父亲,但现在父母各自在外面再婚成家,服务对象自述曾经受到家属的暴力对待,所以姐妹俩现在已经很少与父母联系。由于目前服务对象一家三口在勒流街道XX村委租房居住,所以服务对象与男朋友家人的关系也并不密切。

45

二、需求分析

        (一)问题呈现
          1、有多次的吸毒强戒经历;
          2、因为过往吸毒有四次被抓的经历,服务对象非常担心男朋友家人知道服务对象的过往经历(吸毒,在娱乐场所工作)会影响服务对象与男朋友家人的关系,导致服务对象与男朋友的婚事有变数;
          3、怕女儿长大后知道服务对象曾经吸过毒,影响服务对象在女儿心目中的形象。
         (二)服务对象评估
          1.生态系统评估
        (1)保护因子
           有改变的意愿,想有稳定工作收入,想获得男朋友与其父母的认可,树立一个好妈妈的形象,不想女儿知道其吸毒史。
        (2)风险因子
          ①职业:无业;
          ②稳定收入:没有稳定收入,经济全来自男朋友
          ③既往史:服务对象不时会与以前吸毒的朋友有联系,存在复吸风险

46

        (1)个人层面:
          ①服务对象对于毒品的危害认识不足,因此社工应该多加引导,让服务对象更加深入地了解吸毒对于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
          ②服务对象目前到了结婚生子的阶段,服务对象后悔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害怕自己的经历会被家人知道,影响以后的生活。服务对象的不合理的信念,导致服务对象觉得曾经吸毒的经历会影响日后的家庭生活。社工应该引导服务对象以正向的信念去肯定自己的戒断成效,正视过往的经历,正向面对以后的生活。
          ③ 服务对象感觉自己生完孩子后生活变得灰暗,完全没有之前期待的“美好”;且服务对象自述与家人的关系并不密切,没有家人情感的支持,使得服务对象情绪容易波动。社工可帮助服务对象建立支持系统,提高服务对象对生活的信心。
          ④服务对象作为新手妈妈感觉育儿方面经验不足,导致服务对象感觉没有照顾好女儿,亏欠了女儿。社工可转发相关育儿知识给服务对象,帮服务对象链接育儿资源(如早教班等),帮助服务对象提升育儿技能。
        (2)社会层面:
          ①目前服务对象自述有就业的需求,社工可协助服务对象寻找工作。如服务对象成功找到工作,有利于服务对象积极面对生活。
          ②服务对象的技能提升,服务对象向社工透露有考取驾驶证的需求,社工可以帮忙链接驾校资源,鼓励服务对象报考驾驶证,提升个人技能,有助于服务对象重新融入社会。

        (三)问题分析
          社工除了将该服务对象的问题从个人、心理几个层面来分析之外,还应予SWOT分析,从服务对象自身内部的优势、劣势;以及从外部机会和威胁等几方面分析。

47

Strengths(优势)  Weaknesses(劣势)
1、服务对象作为母亲的责任感(找工作,改变自己,增加育儿技能、戒断成效)。 亲姐姐可以给予服务对象情感的支持。 1、服务对象的意志力薄弱,容易受不良交际圈、朋辈的影响。 2、生完孩子后,服务对象对于生活的积极性以及自信有所下降。 服务对象受原生家庭影响,爱与被爱的需求没有被满足,对家庭生活充满期待,却没有得到服务对象预期的效果。
Opportunities(机会) Threats(威胁)
1、禁毒社工的帮助,如帮助服务对象链接资源,保持戒断操守等。 2、服务对象准备报考驾驶证。 服务对象有就业意向。 1、服务对象不时会与以前的朋友有联系,存在复吸风险。

        (1)服务对象的内部优势(S)
          ①服务对象作为母亲的责任感(找工作,改变自己,增加育儿技能):
服务对象作为一位母亲,想为女儿树立一个好榜样,服务对象曾在访谈中自述:“女儿是自己的全部,为了女儿,服务对象可以付出自己的一切,同时也要引导好自己的女儿,不让女儿踏上跟自己一样的路。”从服务对象的自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服务对象的作为母亲的责任感,且态度是积极的,正向的。因此女儿可以成为服务对象维持戒断动机的动力。
          ②亲姐姐可以给予服务对象情感的支持:
          服务对象有一名亲姐姐,自小跟服务对象相依为命。之前服务对象到社工站报到时,服务对象姐姐也陪同服务对象一起到社工站。服务对象自述有时候自己的姐姐也会帮忙照顾女儿。有亲姐姐的帮忙,有助于到服务对象到社会寻求工作机会,减轻服务对象的育儿压力。

48

       (2)服务对象的内部劣势(W)
         ① 服务对象的意志力薄弱,容易受不良交际圈、朋辈的影响。服务对象吸毒毒品的原因就是因为想融入朋友的圈子,加上无知、愚昧。但在现在又后悔不已,服务对象非常担心男朋友家人知道服务对象的过往经历(吸毒,在娱乐场所工作)会影响服务对象与男朋友家人的关系,导致服务对象与男朋友的婚事有变数;服务对象也怕女儿长大后知道服务对象曾经吸过毒,影响服务对象在女儿心目中的形象。
         ②服务对象生完孩子后,服务对象对于生活的积极性以及自信有所下降,服务对象自述与家人(父母、男朋友家人)的关系并不密切,没有家人情感的支持,使得服务对象情绪容易波动。
         ③服务对象受原生家庭影响,爱与被爱的需求没有被满足,对家庭生活充满期待,却没有得到服务对象预期的效果。
       (3)服务对象外部的机会(O):
         ①禁毒社工的帮助:
         禁毒社工有监督、跟踪、了解、关怀、帮扶服务对象的职责,从服务对象的操守、家庭、工作、人际等方面进行帮扶,让服务对象更好保持操守、回归社会、报效社会。
         ②服务对象有就业意向:
         服务对象自述有就业的需求,社工可协助服务对象寻找工作。如果服务对象成功找到工作,有利于服务对象积极面对生活。
         ③服务对象准备报考驾驶证:
         服务对象向社工透露有考取驾驶证的需求,社工可以帮忙链接驾校资源,鼓励服务对象报考驾驶证,提升个人技能,有助于服务对象重新融入社会。
       (4)服务对象的外部威胁(T):
         ①服务对象不时会与以前的朋友有联系,存在复吸风险:
          服务对象曾经向社工透露自己有与以前的朋友联系,但关系并不密切。由于服务对象的朋友部分有滥药前科,对服务对象保持戒断操守可能存在为威胁。

49

三、介入计划

        (一)理论依据
        (1)“ABC”理性情绪治疗 :
          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就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运用该理论社工一般的工作过程是:(1)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2)鉴别理性情绪治疗的理念与原则 (3)确定服务对象的问题(服务对象经历了哪些事情以及其情绪的困扰与行为后果,并指出服务对象哪些情绪是适当的,哪些情绪是不适当的) (4)引导服务对象与非理性信念辩论 (5)以理性信念取代非理性信念。
        (2)SWOT分析法
          SWOT分析,即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其中S (strengths)是优势、W (weaknesses)是劣势,O (opportunities)是机会、T (threats)是威胁。SWOT分析是将“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
        (二)服务目标
        (1)近期目标:
          ①协助服务对象定期到社工站不定时尿检。
          ②在未来三个月内,减少服务对象与“毒友”的接触,协助服务对象保持良好操守。
          ③协助服务对象了解报考驾驶证的相关政策及资料,链接驾校资源。

50

        (2)中期目标:
          ①为服务对象普及毒品危害的知识,引导服务对象正确、充分地认识到吸毒对于其个人、家庭、生活的危害。
          ②为服务对象链接育儿技能资源,如母婴公众号信息转发,链接婴儿早教班等。
          ③以ABC理论为理论基础,引导服务对象与自身非理性信念辩论,引导服务对象以正向、积极的态度看待未来的生活。
          ④了解服务对象的就业意向,为服务对象转发就业信息,链接工作资源,协助服务对象寻找工作。
          ⑤协助服务对象建立人际支持系统,提高服务对象对生活的信心。
       (3)远期目标:
          ①两年内服务对象保持操守,没有复吸行为。
          ②增强服务对象自信心,引导服务对象以正向的信念去肯定自己的戒断成效,正视过往的经历,正向面对以后的生活。
       (三)计划策略
       (1)微观系统
          ①协助服务对象了解育儿知识,为服务对象链接育儿技能资源,如母婴公众号信息转发,链接婴儿早教班等。
          ②协助服务对象留意勒流本地的招工信息,了解服务对象的就业意向,为服务对象转发就业信息,链接工作资源,协助服务对象寻找工作。
          ③日常以微信、电话的方式不定时与服务对象联系,了解服务对象的情况与需求。
          ④不定时通知服务对象到社工站报到尿检。
          ⑤在会谈时向服务对象透露毒品的危害,吸毒对于其个人、家庭、社交、工作、生活各方面的危害。
          ⑥在面谈过程中,引导服务对象与自己不合理情绪辩论,让服务对象了解自己的不合理情绪,协助服务对象转变对事情的看法,引导服务对象以正向、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51

        (2)中观系统
          ①引导服务对象远离不良交际圈,坚持戒毒成效。
          ②寻找机会到服务对象家进行家访,与服务对象家人沟通,引导服务对象家人多关心服务对象,让服务对象家人与社工一起引导服务对象以正向、积极的态度看待未来的生活。
        (3)宏观系统
          ①与民警、附警沟通合作,让其协助监管、帮助服务对象坚持操守。
        (四)进度计划
          第1次—第5次接触(面谈)
          ①与服务对象初步建立专业、信任的关系。
          ②了解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及需求,在面谈的过程中透露毒品的危害,吸毒对于其个人、家庭、社交、工作、生活各方面的危害。
          ③协助服务对象了解育儿知识,为服务对象链接育儿技能资源,如母婴公众号信息转发,链接婴儿早教班等,减轻服务对象的焦虑。
          ④了解服务对象不合理情绪产生的原因
          第6次—第8次接触(面谈)
          ①引导服务对象与自己发现不合理情绪,引导服务对象与自己不合理情绪辩论,让服务对象了解自己的不合理情绪,协助服务对象转变对事情的看法。
          ②引导服务对象远离不良交际圈,坚持服务对象的戒毒成效。
          ③协助服务对象留意勒流本地的招工信息,了解服务对象的就业意向,为服务对象转发就业信息,链接工作资源,协助服务对象寻找工作。
          ④尝试提出到服务对象家中进行家访。
          第8次—第12次接触(家访、面谈)
          ①到服务对象家进行家访,尝试接触服务对象男朋友,了解服务对象男朋友对于服务对象吸毒事情的态度以及看法,引导服务对象男友了解服务对象目前的状态,与其男朋友讨论如何能更有效地帮助服务对象巩固戒毒的成果,与服务对象及其男朋友一起构建服务对象的支持系统。
          ②引导服务对象与自己不合理情绪辩论,以正向、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52

          第12次以上接触(面谈、家访):
         ①引导服务对象男朋友多关心服务对象,让其男朋友明白家人的关心、支持和照顾对于服务对象坚持操守,正向生活的重要性,以及让其男朋友协助引导其以正向的心态面对生活。

四、实施过程

       (一) 第一阶段
       (1)初步了解、建立关系:
         服务对象首次与社工面谈是在社工站个案访谈室中,社工作为新接手社工与服务对象进行初次访谈。服务对象第一次看到社工的态度是热情地,但对于自己之前过过往还是不太愿意透露。在面谈过程中,社工努力营造一个轻松的环境,同时运用尊重、关注、接纳和同理等技巧对服务对象进行了访谈,了解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
了解完基本情况后,社工了解到服务对象还有一个月就到预产期了,服务对象为此感到非常紧张。在倾听完服务对象的问题后,社工与服务对象一起将服务对象即将面临的问题进行对焦,协助服务对象理清服务对象生产前各项准备工作的先后顺序。缓解服务对象的焦虑情绪。
       (2)转发相关生育小知识给服务对象,加深社工与服务对象的关系:
          第一次面谈时,社工了解到服务对象因为初次生育而导致情绪焦虑,故面谈结束后,社工也专门到普及母婴知识的公众好查了一些生产前的注意事项,并转发给服务对象,同时也鼓励服务对象要用一个愉快的心情去迎接小生命的诞生。服务对象感谢社工的帮助。在服务对象生产后,社工也在微信关心服务对象产后的情况,及时了解服务对象的情况。
       (二)第二阶段
       (1)巩固信任专业关系,缓解服务对象作为新手妈妈的焦虑。
          社工询问服务对象产后的康复情况。服务对象首先感谢社工对自己关心,并告知社工自己产后康复情况良好,女儿也很健康。但是作为新手妈妈自己还是比较焦虑的。服务对象总觉得自己不会照顾小孩,没有给到很好的照顾女儿,让服务对象觉得自己很对不起女儿。针对服务对象的问题,社工与服务对象一起关注了几个比较热门的育儿公众号,同时也向有育儿经验的同工请教新生儿照顾常识,通过整理后通过微信发送给服务对象,以缓解服务对象的育儿焦虑情绪。

53

       (2)引导服务对象发现自身不合理情绪产生的原因
         在之前两次面谈的过程中,服务对象情绪并不高涨。社工询问服务对象原因。服务对象自述男朋友突然转到外省工作让服务对象不适。服务对象女儿日常起居只能靠服务对象一人去承担。服务对象觉得有点吃力。服务对象没有固定工作,母女日常开销只能靠其男朋友的薪水支撑。社工同理服务对象的心情。询问服务对象为什么不请求家人的帮助。服务对象表示自小父母离婚,虽然服务对象跟随母亲,但很少与母亲联系,父母已经各自再婚。现在已经很少与父母联系。有时候只能找服务对象姐姐帮忙,但是服务对象姐姐有工作,并不能经常照顾服务对象母女。社工询问服务对象是否有打算找其男朋友家人帮忙。服务对象表示服务对象与其男朋友年纪太小,男朋友家人本来就不太赞成服务对象与其男朋友将孩子生下来。所以也没有找他们。社工询问服务对象与其男朋友到合法结婚年龄后是否有计划登记结婚。服务对象表示有打算结婚但是不打算举办婚礼。服务对象害怕被人认出,其男朋友父母知道了服务对象吸毒和在夜总会上班的经历会影响服务对象的婚事,影响服务对象日后的生活。服务对象也害怕自己吸毒的经历被女儿知道,影响服务对象在女儿心中的形象。社工以聆听、同理心、尊重等手法与服务对象沟通。从服务对象自述中,社工发现服务对象会对过往的经历产生不合理情绪。在下阶段工作,社工着重引导服务对象发现其自身的不合理情绪,引导服务对象与自己不合理情绪辩论,让服务对象了解自己的不合理情绪,协助服务对象转变对事情的看法。       
       (三)第三阶段
       (1)构建家庭支持网络,巩固戒毒成果。
         在最近两次面谈中,社工尝试接触服务对象男朋友、服务对象姐姐,并了解到服务对象在育儿方面开始熟练,没有之前这么焦虑了,姐姐也经常帮忙带孩子。男朋友知道服务对象的吸毒史,表示支持服务对象继续保持操守,远离之前的滥药朋友。社工引导服务对象男朋友与服务对象姐姐,多关心服务对象、帮助服务对象,让其以正向、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家庭的支持对坚持戒毒操守起重要作用。

54

五、成效评估

        (一)评估方法
          1、定期与服务对象沟通,了解服务对象情况,同时也可请服务对象对社工服务做出反馈,社工需要针对服务对象现实情况修改服务计划。
          2、把个案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评估的重要依据。
          3、以服务对象的改变情况作为评估的重要依据。
        (二)过程评估
          1、在个案开展的过程中,社工与服务对象进行访谈,通过服务对象的反馈,社工可了解自身的不足,并针对之后的服务做出调整。
          2、通过日常专业督导,让社工了解在跟进此个案过程中,运用的专业手法,相关理论是否适合服务对象目前的状况,如不合适,社工须根据实际及时改变,以免影响服务成效。
        (三)成效评估
          1、以回访的方式了解服务对象的改变情况。

六、总结及反思

        (一)专业技巧分享
          个案主要专业理论:
          1、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它把研究对象的内部紧密联系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经过实地调查,将各个因素系统列出来,再用矩形阵的形式排列出来,然后对各种因素加以全面系统的分析,最终得出一系类相应的结论。运用此分析法分析服务对象的问题,即能从个案服务对象的内部的优势、劣势进行分析,又能从个案服务对象的外部环境的机会、威胁进行分析,即全面,又能从各个方面比较,做出一个较好的个案策略。
          2、“ABC”理性情绪治疗 :
          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就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

55

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运用该理论社工一般的工作过程是:(1)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2)鉴别理性情绪治疗的理念与原则 (3)确定服务对象的问题(服务对象经历了哪些事情以及其情绪的困扰与行为后果,并指出服务对象哪些情绪是适当的,哪些情绪是不适当的)(4)引导服务对象与非理性信念辩论(5)以理性信念取代非理性信念。
        (二)服务心得或心路历程分享
          在本次个案服务中,社工作为新入职社工跟进社工站原有学员。在刚开始见面时,服务对象第一次看到社工的态度是热情地,但对于自己之前过过往还是不太愿意透露。所以社工只能从服务对象当时的需求出发,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在访谈中,社工了解到服务对象的产前焦虑。在倾听完服务对象的问题后,社工与服务对象一起将服务对象即将面临的问题进行对焦,协助服务对象理清服务对象生产前各项准备工作的先后顺序。缓解服务对象的焦虑情绪。在访谈结束后,由于社工也求助有生育经验的同事,同事也专门到普及母婴知识的公众好查了一些生产前的注意事项,并转发给服务对象,同时也鼓励服务对象要用一个愉快的心情去迎接小生命的诞生。进一步加深社工与服务对象的关系。
          在之后几次访谈,社工也是围绕服务对象需求出发,巩固社工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循序渐进,当一段时间的接触和评估后,社工可开始与服务对象一起回顾服务对象以前的经历,从中出发,协助服务对象正视过往的经历,正向面对以后的生活。

七、作者简介

          林惠镱,女,目前就职于中山向日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佛山市顺德区勒流启明星驿站,从事禁毒社工领域接近两年。
         连艳徽,女,目前就职于中山向日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佛山市顺德区勒流启明星驿站,从事禁毒社工领域半年。

56

“我愿意吸”——“我愿意改”

——“改变轮”视角下青年戒毒康复人员服务介入案例

梁桂珠

          摘要:
          对于初出茅庐的青年,心理、生理发展已经成熟并呈现出稳定的状态,同时也面临阶段性的问题。本案例在“改变轮”的指导下,社会工作者判断服务对象身处懵懂期,甄别到与妻子婚姻关系、母亲身体状况及养育女儿可作为其改变的动机。结合动机晤谈法,社会工作者首先充当引导者和协调者的角色,使服务对象意识到毒品给自身和家人带来的影响,推动服务对象从沉思期走向决定期;社会工作再以陪伴着和支持者的角色促进服务对象更深入地认识吸毒的利弊和改变的重要意义,从决定期走向行动期;最后,社会工作与服务对象共同解决就业问题,让服务对象再社会化,促成服务对象从行动期走向维持期。
          关键词:婚姻危机、改变轮、动机晤谈法

一、案例背景

(一)基本情况
(1)基本资料

姓名:P先生 性别:男
年龄:40岁 婚姻状况:已婚
教育程度:初中 就业情况:已就业(农民)
滥用药物:海洛因(烫吸、针筒静脉注射) 管控状态:戒断三年未复吸

(二)背景资料
  1.接案背景
(1)接案时间:2017年5月17日
(2)地点:杏坛启明星驿站

57

        (3)来源:服务对象是本地户籍吸毒人员,根据当地派出所下发名单,确认接案。通过与服务对象电话访谈多次,建立专业服务关系并确认建档时间。自建档到目前止,共持续跟进17次,其中面谈有17次,家访7次,电话访谈30余次,目前服务对象情况稳定,成功就业,顺利回归社会,与家人和睦相处,婚姻美满、家庭关系稳定,生活一切正常。
         2.个人状况
       (1)身体状况:服务对象自述身体健康,没有重大疾病,社工观察服务对象口唇紫色,后来在社工的询问下了解到服务对象因长期吸毒,导致有乙型肝炎,现在根据主治医生指导用药。
       (2)精神状况:身型标准,有正常的面部表情,眼神接触自然,言语具有连贯性,对社工的态度是合作的。看起来精神饱满,思维清晰,表达能力较强。
       (3)思想状况:服务对象告知社工,初吸毒品的原因是满足好奇心,现在意识到吸毒对自己社交及身体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更重要是会对自己的两名女儿前途有严重的影响,现在甚是后悔,再者考取驾驶证也遇到一定的困难。
       (4)朋辈及生态系统支持的社会状况:服务对象自述自己性格一直比较内向,害羞,说话不够洪亮,在初中读书时候就开始被人起了外号叫“女人”,一直服务对象社交圈比较狭窄,好友不多。一次机缘巧合外出的机会得到朋辈好友的支持下同时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就走上了吸食毒品的路上。服务对象自述自己其实很在意被人怎么看自己的,很希望得到朋辈好友的认同。现在服务对象与没有滥药朋友的关系良好,与滥药的朋友已经没有联系。社会工作者评估服务对象的朋辈关系与其生活有较大的影响力,良好的朋辈支持能让其保持操守。
       (5)居家环境情况:服务对象目前与母亲、妻子及两名女儿一起居住,居住环境卫生良好,房内灯光欠佳,比较阴暗。
         3.吸毒既往史及人生发展史状况
         如图一所见,服务对象于1999年初中毕业开启生产工生涯,收入微薄大概2000-2500左右一个月,2005年父亲逝世,2006年服务对象经历人生2大喜悦事件,结婚、第一个女儿出生;由于上一年亲人逝世,悲痛事件创伤、新婚生娃家庭开销压力大,使服务对象思想不稳定,在朋辈好友的支持下同时满足好奇心,当年开始吸食海洛

58

因,当时用量约50-100元每次,一日三次;23岁第一次吸食毒品被强制隔离戒毒6个月;26岁第二次被捉,被强制隔离戒毒1年,29岁第三次被捉,被强制隔离戒毒1年8个月;强戒后由于交友圈狭窄,不断徘徊在道友圈里,并伴有不合理情绪,常常自责自己,觉得自己真的很没有用,觉得自己是“拖油瓶”,连理家人被别人看不起,更影响女儿的前途,导致不断偷偷复吸,34岁时婚姻出现危机,妻子有着离婚的念头,母亲担忧成疾,35岁时母亲身体欠佳,死里逃生;面临妻离子散、母亲生命受到威胁的危机,服务对象在社工帮助及支持下洗心革面做好人,37岁迎来第二个女儿出生。

     图1   个人生命历程图

         4.家庭结构状况
         由图2和图3所示,服务对象共有3兄弟姐妹,在家中排行老三,由于是家中最年幼而且是唯一一名男丁,深收母亲宠爱,服务对象就是母亲的命根,母亲因服务对象吸毒被强戒几次曾被气晕,有好几次几天几夜不吃不喝被送进医院;服务对象与妻子关系一开始是互相尊重、相互支持的经过第三节强戒后,妻子就对服务对象失去信心,几次想要离婚,但是看着女儿楚楚可怜的样子于心不忍,服务对象与大姐姐夫妻关系较为紧张,因为从小父母比较宠爱他,在两名姐姐心中父母就是比较偏心,再者服务对象走上吸毒这条路,大姐姐夫妻也觉得有个吸毒的弟弟是非常羞耻的,服务对

59

象与二姐姐关系也一般般,二姐姐觉得自己的工作是在政府单位,觉得被人知道自己的弟弟是吸毒的也会有损害自己的名声,与二姐夫关系较好,二姐夫是一名知青,二姐夫会给予服务对象支持、帮助及信任。

(图2 家庭生态系统图)

(图3 生态系统图)

60

二、案例分析

        (一)问题主诉
           社会工作者根据BPS(生理-心理-社会)分析模型,结合服务对象的主诉情况,对其身体、心理、社交、家庭、就业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和呈现:

图4 服务对象阻抗因子和推力因子

       1.身体:因长期吸毒,身体偏瘦,且患有乙型肝炎,现已根据主治医生指导用药,需要服药6个周期。
       2.心理:因姐姐们长期的苛责与不认可,加上妻子失望指责,服务对象不断自责因自己吸毒令家人蒙羞,感到愧疚,再者服务对象觉得自己没有一技之长,收入微薄,更是觉得自己严重令家人蒙羞。
       3.社交:性格内向,害羞,朋友圈狭窄,社交网络匮乏,身边多是“道友”关系互动为主。
        4.家庭:服务对象与妻女、母亲同住,母亲态度是恨铁不成钢,服务对象与妻子关系一开始是互相尊重、相互支持的经过第三节强戒后,妻子就对服务对象失去信心,几次想要离婚,但是看着女儿楚楚可怜的样子于心不忍,服务对象与大姐姐夫妻关系较为紧张,大姐姐夫妻也觉得有个吸毒的弟弟是非常羞耻的,服务对象与二姐姐

61

关系也一般般,二姐姐觉得自己的工作是在政府单位,觉得被人知道自己的弟弟是吸毒的也会有损害自己的名声,与二姐夫关系较好,二姐夫是一名知青,二姐夫会给予服务对象支持、帮助及信任。
         5.就业:出所后无业状态,没有一技之长,还依靠母亲给予零花钱,家庭一切开销由妻子承担,偶尔由姐姐姐夫帮扶一下,维持生计。

(二)需求分析

需求  具体分析
化解婚姻危机、家庭及亲属关系修复 服务对象有多次的吸毒记录,母亲经常会哭,好几次被气晕,还会用绝食来惩罚自己,最后一次强戒处所后,还有偷吸情况,妻子已经心如死灰,多次要求离婚,姐姐们更是各种嫌弃与厌恶。服务对象因为多次进出强戒所,未能尽到家庭角色、责任。为了避免因婚姻危机影响其个人行为、情绪,因此需要介入服务对象的家庭,引导其思考并激发家庭责任和角色意识,行动并改善家庭关系,同时需要对服务对象家人进行负面情绪疏导,重建家庭支持网络。
不合理认知情绪调节及重组社交网络 服务对象对家人亲属的各种抱怨、嫌弃与厌恶深感内疚、自责、羞愧,导致更加的内向,沉默。再者服务对象本来性格就是比较内向,交际圈狭窄,身边的朋友都是道友。因此为了预防服务对象遇到困难时可能再次利用毒品来缓解压力,需要引导服务对象进行情绪疏导及认知调整和重新建立正常的社交网络,提高自身拒毒防毒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就业帮扶  服务对象学历低、无一技之长,多次进出强戒导致长期未就业并与社会脱节,存在找工作困难情况,再者母亲没有社保,没有工作能力,妻子要家中照顾一老一少,家庭生活开销、孩子的生活、教育开销只能依赖服务对象,因此,需要分析服务对象就业能力,增强服务对象的就业动机,帮助服务对象找到一份稳定并且适合他的工作。

62

        (三)预估诊断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分析
          1.微观:服务对象自述亲人知道他走上吸毒这条路后,对他是责备,嫌弃。母亲经常会哭,好几次被气晕,还会用绝食来惩罚自己,妻子已经是心如死灰,好几次想着离婚。服务对象深感内疚、自责、羞愧,觉得姐姐们的各种嫌弃与厌恶是活该的。
通过微观层面,社会工作者准确评估“家人亲属”及婚姻是服务对象戒毒积极因子,是其维持操守的动机。
          2.中观:服务对象的吸毒行为与其个人成长经历及朋辈好友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从小服务对象由于是家中唯一一名男丁,父母有着重男轻女的旧观念,因此父母溺爱,在走上吸毒路上前未曾遇到人生重大挫折,初中毕业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到普通工厂做生产工,刚结婚且新生孩子的到来,日常开支吃不消,经济压力大,且服务对象刚好转入新的人生角色,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及认知,再者服务对象相对害羞,不善于表达,与家人缺乏沟通,在社区中,当时服务对象的朋辈群体都是道友,得到朋辈好友的支持认可下,服务对象初次吸食海洛因。从2006年至2012年,服务对象一直重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和重新执行强制隔离戒毒的过程。谈及服务对象以前的道友时,服务对象表示已经没有跟他们联系,也没有他们的任何联系方式,偶尔有机会见面都如同陌生人,头也不回。
          通过中观层面可见,服务对象初中开始由于性格比较内敛,害羞,朋友圈狭窄,其实服务对象内心是渴望交际,学习其他良朋好友的技能,因此,社会工作评估服务对象的良好的朋辈关系且工作技能提升对其生活有较大的影响力,良好的朋辈支持能令其维持操守,远离毒品。
          3.宏观:服务对象于2017年被派出所通知要到启明星驿站进行报到,并且要定期尿检、面谈等工作,服务对象刚开始是十分抗拒的,社工通过与服务对象多次电话沟通,向其说明政策的需求,他的权利与义务,社工可以提供的就业帮扶、慰问救助得工作,服务对象希望通过自身努力,尽快就业,实现个人的价值,更好地融入社区及社会,再者努力做好儿子角色,用心地陪伴和赡养母亲;扮演好丈夫及父亲的角色,努力与妻子构建和睦的家庭,培养女儿成才。
          通过宏观层面可见五社联动提供有效的就业帮扶、工作技能提升,让服务对象积极参与社区活动,融入社区,服务对象成功再社会化是能令其保持操守重要因素。

63

三、介入计划

        (一)长期目标
           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工作手法,通过五社联动、资源链接搭建社会支持网络。帮助服务对象进行情感疏导,走出情绪低落困境,鼓励服务对象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增强就业动机,提升就业技能,解决生活来源问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远离吸毒社交群体,顺利回归社会,再社会化。重拾家人亲属信任。
        (二)短期目标
          1.通过对服务对象开展5次情感疏导,使服务对象能走出情绪低落的困境。资源整合,链接第三方支持如禁毒协会村居委会等,能帮助服务对象解决3个月的实际困难,为服务对象提供物质帮助。
          2.鼓励服务对象至少2星期与家人聚餐一次,每月和女儿妻子外出一次,提升家庭沟通技巧,促进家庭和婚姻关系修复从而实现家庭重组。
          3.引导服务对象建立正向的交友观念,每月最少参加1次社区活动提升人际交往能力,重新建立社交网络。
          4.开展3次就业技能培训活动,协助服务对象参加工作面试3次或以上,增强服务对象就业动机,鼓励服务对象重新就业,解决生活来源问题。

        (三)介入理论
          1.改变轮理论
          心理学家JamesProchaska及CarloDiClemente(1982)提出一个有关行为改变的范式,即改变之轮(WheelofChange),他们认为每个人在改变的路程上步伐不一样但通常都会经历如下几个阶段:懵懂期、沉思期、决定期、行动期、维系期和复发期。每个人在达到稳定改变状态之前,往往在这六个阶段往返,每一次的往返,成瘾者从中吸取到不同的教训,从而得到正面的经验,进而建立起新的行为模式。该模式提醒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需要准确评估成瘾者身处哪个阶段,然后根据其所处改变阶段来设计与调整治疗策略。
          于本案例而言,服务对象初期并未识到毒品给他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成瘾后也不能及时戒断且后期有偷吸行为,这为将来的生活埋下隐患,直到母亲被气病后,

64

才持续保持戒断12个月,说明戒断的动机和可能性都曾经出现过,只是由于后期经济压力等干扰又先后复吸2次,以此社会工作者可以判断服务对象又重新回到沉思期摇摆,通过介入促使其从沉思期进入决定期、行动期,最终达到戒断的效果。
         2.动机晤谈法
         动机晤谈法是通过帮助服务对象找寻并挖掘改变自身行为的内在愿望,通过愿望与现实的对比,探索和解决服务对象的矛盾心理,从内心激发其自身的改变潜能,增强改变动机,达到改变的目的。动机晤谈法对改变感到犹豫不决的人最为有用,它能协助其认识到现有的或潜在的问题,并着手加以处理,协助其消除困惑和矛盾。于本案例而言服务对象有多次复吸的情况,社会工作者要做的是运用动机晤谈法的面谈原则和谈话技巧,提升服务对象的改变动机,结合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以缓解家庭关系及女儿前途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其思考吸毒所到来的负面影响,进而激发其改变动机和行动。
         (四)服务策略

懵懂期  未意识到吸毒所带来的影响,未有改变的意愿 1.邀约面谈,了解服务对象情况,共同制定服务目标; 2.调节家庭关系:①进行家访;对妻子和母亲进行情绪辅导;③建立信息交流桥梁,信息互通。
沉思期  开始意识到吸毒的负面效果,考虑是否要做出改变 进行情绪辅导:①为服务对象提供情绪宣泄的渠道;②鼓励服务对象寻找情感支持;③协助服务对象学会识别负面情绪和找到情绪改善的技巧。
决定期  意识到需要做出改变,改变的动机不断增强 激发戒断动机:①与服务对象讨论吸毒的利与弊;②以儿女儿养育、母亲身体健康及家庭关系为切入点,引导服务对象思考吸毒对家庭的影响;③以个人为切入点,引导其思考吸毒对身体和就业的影响,强化戒断动机。
行动期 开始制定改变的计划,并付之于行动 就业帮扶:就业技能培训活动,协助服务对象参加工作面试,增强服务对象就业动机

65

维持期  能在较长的时间内维持已做出的改变,逐步适应新的生活 预防复吸训练:①学会识别高危情境;②角色扮演演练如何拒绝诱惑;③引导服务对象远离“道友圈”建立正向的交友观念
复发期  在维持已做出的改变中遭受挫折,从而引致重新吸毒 协助反省和评估改变的过程,注入希望,重新帮助继续订立改变的目标和计划

四、实施过程

          服务计划的实施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在“改变轮”的指引下,同一问题可能会出现在不同阶段,以下是个案的几个介入阶段:
          阶段一:建立专业服务关系,了解服务对象基本情况并发掘服务需求
          2017年社工根据当地派出所下发名单,需要与服务对象建档,社工经过与服务对象多次电话访谈,最后服务对象于5月17日来到杏坛启明星驿站建档,初次与服务对象面谈,社会工作者主要介绍自己的身份以及服务内容,通过面谈收集服务对象的基本资料,了解其吸毒史、成长经历、戒毒意愿等信息;评估了解服务对象的看法和需求,一起分析服务对象面临的问题,以及问题带来的困扰。社会工作者运用倾听、情感支持、同感、鼓励等谈话技巧与服务对象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服务过程中,服务对象不断地向社会工作者表示:自己现在真是一个废人,好像过街老鼠一样,觉得自己真的很没有用,愧对家人的爱;通过服务对象的情绪认知可得服务对象已身处懵懂期到“沉思期”过渡阶段;接着表示从女儿出生后开始自己不断进进出出强戒所,没有参与到女儿成长的每个阶段,现在不知道怎样面对女儿,感觉亏欠了女儿很多。社工通过多次家访面谈发现服务对象每一次都会积极配合,坦诚自己的想法,表示希望能真正的改正,远离道友、有一技之长,回归社会融入家庭,根据面谈可得,服务对象已经开始意识到吸毒的负面效果,因此服务对象已身处“沉思期”。
         阶段二:重构家庭沟通模式,修复家庭关系裂痕,重建家庭支持网络
         回应的目标是:提升家庭沟通技巧,促进家庭和婚姻关系修复从而实现家庭重组。

66

社会工作者识别到改善家庭关系可作为服务对象改变的动机,社会工作者有计划地走访服务对象家庭,通过分别面谈进一步了解到家人对服务对象的看法和双方日常的相处情况。因此分别联系服务对象和及其家人,共同约定时间进行家访,与服务对象母亲、姐姐、妻子、女儿进行深层次的交流。服务对象的家人对社会工作者说:“我们真的对他这么多年的所作所为失望透顶了”一次有一次的帮助他,给他机会,第一次出所后,已经耐心地跟他沟通,希望他明白,这样子不但对他自己身体有严重的影响,而且对家人也有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女儿以后的前途,为了能帮助他远离道友圈,还特意介绍他到姐夫的公司上班,服务对象借着自己不懂等等借口上班了一天就没有上班了,接着整天沉浸在道友圈里,导致第二次的入所。社会工作者及时疏导服务对象亲人的负面情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向服务对象亲人分享服务对象建档时说的心里话和近期的转变,能按照与社工的约定到社工站报道,并以此鼓励服务对象家属在日常生活互动中检验社会工作者所述的情况,尝试慢慢用正面的眼光看待服务对象,平时多关心服务对象,鼓励和支持其保持操守,在社会工作者协助下,服务对象与家人进行深入沟通,促进其家人了解服务对象复吸的原因、以及过往为戒毒所作出的努力,重新恢复对服务对象的期望,让家人感受到家庭支持对服务对象戒断的重要性。社会工作者还引导服务对象主动和女儿谈心,找共同话题改善父女关系,强化服务对象的家庭责任感,以此进一步激发服务对象的戒毒动机。
          服务对象家人对服务对象保持着关心,社会工作者以此激励服务对象坚持戒断,做出改变和成效,向家人证明自己戒断毒品决心,也叮嘱服务对象不要半途而废,辜负亲人关心和信任。最后,社会工作者协助服务对象订立至少每2个星期主动邀约姐姐和姐夫们一起回家聚餐一次、每月和女儿妻子外出一次,鼓励服务对象将时间利用在陪伴家人上,参与到家庭工作中,肩负起为人子为人父的责任。
服务对象的戒毒动机大大提升,根据行为改变历程评估,服务对象已经进入行为改变的“决定期”,接下来将引导服务对象进入行为改变的“行动期”,协助其坚持保持操守,提供支持。
          阶段三:资源整合解决实际需求,提供情绪辅导和支持,重拾自信心
          回应目标是:情感疏导,使服务对象走出情绪低落的困境。资源整合,为服务对象提供物质帮助。

67

         社会工作者在了解到服务对象现实需要后,通过与多方沟通在禁毒协会的帮助支持下,为服务对象购置了米、油、面条等等生活物资,解决了服务对象实际的生活需求。服务对象在感受协会的关怀下,性格变得开朗了,自信心得到提升。在调节服务对象家庭关系的同时,社会工作者也积极关注服务对象的情绪状况,帮助其找到负面情绪产生的根源。首先,与服务对象共同回顾复吸前所发生的事件以及因事情产生的情绪,逐一与服务对象清晰说明对事件情绪的认识。其次,引导服务对象思考因相关的情绪反应对自身造成的影响。最后协助服务对象识别负面情绪的产生,以及如何应对这些负面情绪。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协商保持一个良好的情绪状态,不让自己沉溺于不合理的情绪当中,当问题产生,先坦然地分析,列出自己可能面对的最坏结果,并针对结果出发思考自己能做哪些可行的方法以改变它。同时也鼓励服务对象多与家人朋友进行沟通信诉,学会寻找情感支持(如关系要好的二姐夫)。在后期的服务当中,每次都能感受到服务对象阳光积极的心态,还常常跟社工开玩笑。
         阶段四:拓宽人际交往网络,充实丰富日常生活
         回应目标是:建立正向的交友观念,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提升人际交往能力,重新建立社交网络。
         社会工作者以鼓励、肯定的方式态度,支持服务对象保持操守;鼓励服务对象多尝试新鲜事物、参加室外活动,引导其加入志愿者队伍,结交新的、正向的朋友,鼓励其断绝与吸毒环境的接触,远离“道友圈”,如更换手机号码,不参与道友聚会;服务对象主动提出以志愿者身份参与到社区禁毒宣传活动中,社会工作者利用3月禁种铲毒法制宣传月,邀请服务对象一起参与“禁种铲毒,共护净土”的社区禁毒宣
活动,在志愿者队伍的温暖和关怀下,服务对象主动担起“铲毒”并主动结合资料及个人经历进行毒品危害分享,服务对象融入社区活动,有效地拓宽了服务对象正向人际交往网络,为服务对象进入“行动期”提供了支持。
         阶段五:链接就业资源,帮扶安置就业
         回应目标是:增强服务对象就业动机,鼓励服务对象重新就业,解决生活来源问题
          社工通过与服务对象共同分析就业能力、职业兴趣及就业形势,整合社会资源帮助其寻找合适的工作,以此摆脱经济依赖并融入社会,增强责任感,强化戒断动

68

机。首先,社工从协助服务对象增强自我认知方面入手,引导服务对象思考“我能做么工作”、“我适合做什么工作”。在明确就业方向后,社会工作者收集相关招聘信息引导服务对象多利用身边的资源,以此拓宽就业渠道。其次,为协助服务对象提前适应面试环境和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突发情况,社会工作者对其进行模拟面试,提醒其做好心理准备,不要因为一次的失败而失落。通过服务对象自身努力及社工陪同下,服务对象成功就业。在2020年时服务对象再次喜添千金一名,在经济压力的推动下,姐夫的支持下,服务对象步入农业生产事业,如今已是拥有3个鱼塘的大耕户。年收入在 20-30万之间,极大地缓解了经济压力,摆脱了家庭关系。从服务对象的个人行动改变,评估服务对象实现了从决定期走向行动期的目标。
          阶段六:预防复习训练,识别高危情景,提高应对能力
          通过戒毒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服务对象置身可能发生吸毒行为的情境中,协助服务对象识别高危情景,分享科学戒毒方法,协助服务对象学习拒绝毒品诱惑的技巧方法,并与服务对象反复练习,以此增强其能力,巩固保持戒断的决心。
服务期间组织服务对象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在活动中以现身说法积极展现自我,在服务对象的每次活动中观察服务对象的变化,评估服务对象走上维持期。
          阶段七:结案及后期跟进
          通过社会工作者密切持续的支持、陪伴,服务对象的生活已经步入正轨,顺利回归家庭,能承担起作为儿子和父亲的角色和责任,如今稳定的就业和正向的交友圈,大大增强了服务对象的保持操守的信心和决心。服务对象也会保持与社工电话联系,平常也会找社工聊天关于鱼塘养殖问题,2023年1月服务对象和家人为了感恩社工的陪伴及帮助,送上写有“点滴关怀暖人心,真情帮扶送温暖”的锦旗一面。接下来协助服务对象实现自助。

五、成效评估

        (一)评估方法
          运用观察法和访谈法,通过服务对象的家人、社区居民反馈,结合社会工作者在日常服务中的观察,从介入前后结果对比回顾整个个案服务的目标达成情况分析目标基本均已达成。

69

        (二)过程评估
          整个服务的介入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从服务对象需求出发,运用聆听、同感、尊重和接纳等方法,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倾听、同理心等技巧以及不定时的上门走访关怀取得了服务对象家人的信任,通过多方联动,解决服务对象实际生活需求,链接相关就业资源,协助服务对象进行再就业,最终实现整个服务目标。
        (三)成效评估

服务成效 具体分析
修复家庭关系,重建家庭支持网络 通过重建家庭支持系统,服务对象在生活、心理上重新感受到家人的支持、理解。同时,亲属态度的转变也让服务对象坚定戒毒信心,让服务对象有家的温暖,现在会主动与家人沟通,担当起为人子、父、夫的责任
树立正确认知,重拾自信,坚定戒毒信念 服务对象已经深刻地明白毒品的危害,正视自己吸毒成瘾问题。在参加禁毒宣传活动的同时也能学习到一些法制知识,辨别是非能力、法律意识、自我控制力和戒断毒品的信心与决心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建立正向的交友观念,重新建立社交网络 服务对象已经自觉远离“道友圈”,不仅换了手机号码,也把道友的微信全都删除。在工作环境和参加禁毒宣传活动的过程中,增加了社会参与度,服务对象也渐渐认识了一些可以帮助他、关心他的朋友
链接就业资源,实现就业  通过服务对象自身努力及社工陪同下,服务对象成功就业。2020年服务对象步入农业生产事业,如今已是拥有3个鱼塘的大耕户。年收入在 20-30万之间,极大地缓解了经济压力,摆脱了家庭关系。

70

六、总结及反思

         在开展此个案工作时,社会工作者运用系统理论对服务对象身处的系统作了详细的预估,全面地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挖掘和整合各种资源,从而努力促使服务对象保持戒毒操守。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密切关注服务对象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系统相互间的联系和改变,及时地评估服务对象的需求,以服务对象修复家庭关系,重建家庭支持网络为切入点,服务对象的戒毒动机大大提升,根据行为改变历程评估,服务对象已经进入行为改变的“决定期”,再者社工资源整合解决实际需求,提供情绪辅导和支持,使服务对象重拾自信心,服务对象融入社区活动,有效地拓宽了服务对象正向人际交往网络,为服务对象进入“行动期”提供了支持。
         此案例中还有一个促进回归的重要点--合理就业,优势视角是尊重人类潜能的社会工作理论与模式,社会工作者综合评估服务对象就业能力,聚焦服务对象细心耐心的优势,引导其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顺利的工作让服务对象感受到自己是有价值感、有担当的。同时,工作的新环境避免了服务对象身边的道友圈,为其重新建立社交网络,更能让服务对象增强自信,坚定改变的决心。

七、作者简介

         社工姓名:梁桂珠、性别:女、目前所服务的机构:中山市向日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学历背景:大专、职业背景:现任职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镇启明星驿站一线社工、擅长领域:禁毒社会工作、行业内突出贡献:2021年顺德区禁毒社会工作“平安关爱”优秀案例优秀奖、2022年度顺德优秀社工;

71

走出毒霾,向阳而生

——系统理论下社区康复人员个案中的探索应用

陈碧丽

一、案例背景

       (一)接案背景
          基本资料:初步建立服务关系时,社会工作者到顺德强制戒毒所与服务对象进行面谈建档,并于2019年8月进行无缝对接,现正接受为期三年的社区康复,社会工作者拟通过三年的跟进帮扶,以协助服务对象保持戒毒操守,促进服务对象顺利融入社会。
       (二)个案背景资料
          M先生,男,出生于1967年5月,小学文化,已婚,身体健康情况一般,患有腰椎间盘突出。服务对象父母已去世,在家排行第六,有一个哥哥和四个姐姐,服务对象育有一儿一女,妻子同属吸毒人员,现正接受社区戒毒。服务对象与妻子关系一般,与排行第二的姐姐关系密切,二姐能定期给予服务对象精神和经济上的支持,与其他兄弟姐姐关系疏离,甚少交往。
          服务对象出于好奇心和交友不慎,于1992年开始吸食海洛因,有长达20余年的吸毒史。期间,共有四次强制隔离戒毒的经历,自述曾在顺德区伍仲佩医院进行自愿戒毒,后多次复吸皆因再遇毒圈朋友。
          服务对象曾从事水电维修工作,自出所后,一直从事零散工作,工作不稳定,依靠其二姐提供经济支持,以维持日常生活开销。

二、预估

        (一)生态系统评估解析
           社会工作者将生态系统预估解析分为服务对象系统、家庭系统及其他外部系统三部分:

72

          1.服务对象系统
          服务对象曾于2000年在顺德区伍仲佩医院进行自愿戒毒治疗,可见服务对象对毒品危害有比较清晰的认知,且有戒除毒瘾的意愿,并曾将其付诸行动。服务对象对未来生活有一定的规划,对自己掌握的职业技能充满信心,希望从事相关水电维修的工作,实现自给自足。
          服务对象在家中排行最小,少年时期父母溺爱,成家之后,也经常获得兄姐的扶持,因而在经济上遇到困难,也多向兄姐伸手获取援助,继而有不劳而获的思想。服务对象因意志力薄弱,经受不住毒友的诱惑而多次走上复吸的道路,除此之外,服务对象多以酒肉朋友聚餐酗酒排解生活压力,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导致服务对象复吸的重要成因。
          对服务对象系统的预估,主要包含下列几点:
        (1)对于强戒所内生活抱以得过且过、消极应对的态度,向往所外自由的生活,有较强戒除毒瘾的信心。
        (2)建立良好的社交圈子对于服务对象戒除毒瘾有积极的影响。
        (3)服务对象在面对家庭、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压力时,消极情绪的自我调适能力弱。
          2.家庭系统
          针对服务对象家庭的预估,社工工作者主要从服务对象的夫妻系统、姐弟系统进行分析。
        (1)夫妻系统
          服务对象与妻子于1986年登记结婚,婚后育有一儿一女,夫妻关系融洽。自1992年服务对象因吸食海洛因被公安机关抓获处强制隔离戒毒后,并且服务对象母亲认为妻子是报案揭发人,妻子认为自己承受着“冤屈”,所以服务对象与妻子关系开始出现裂痕。直至服务对象多次进出强戒所,而在期间,妻子承受着养育一双儿女的经济压力,并多次劝说服务对象戒除毒瘾无果,服务对象和妻子关系发展为疏离淡薄,而妻子在服务对象最近一次强制戒毒期间也因“误吸”毒品,被处以社区戒毒三年。
        (2)姐弟系统
          二姐与服务对象关系较为密切。在服务对象多次进出强戒所,二姐曾给在强戒所内的服务对象转账2000元改善其所内生活;二姐经常叮嘱服务对象在所内好好改

73

造,出所后远离毒友,承担起一名父亲的责任,维系好家庭关系。服务对象表示愿意听取二姐的意见,接受社会工作者的跟踪帮扶服务,彻底戒除毒瘾,好好过上正常的生活。出所后二姐为服务对象介绍零散工作,维持服务对象基本生活开支,二姐的监督、鼓励和支持对服务对象保持操守有积极的影响。
           服务对象与其他兄姐关系疏离,在与社会工作的多次访谈中甚少提及其他兄弟姐妹。
         (3)其他外部系统
           服务对象与曾有药物滥用史的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有交往,社交圈子单一,其中来往较多的一位药物滥用史朋友已经积极保持操守五年以上,现工作稳定,家庭关系融洽,社会工作发现服务对象对过上正常的生活抱有强烈的意愿。服务对象所在的社区均知道其药物滥用史情况,并且对此类人员表现出排斥情绪,服务对象缺乏社区环境的接纳和支持,综上,外部系统对服务对象的支持薄弱。
         (二)需求分析
           1.巩固戒毒动机,保持戒毒操守的需求
           2.修复家庭关系的需求
           3.稳定就业的需求

三、服务计划

           (一)长期目标
           (1)强化服务对象戒毒动机,协助服务对象保持戒毒操守。(服务对象系统)
           (2)帮助服务对象修复家庭支持,构建正向社会支持网络。(家庭系统及外部系统)
           (二)短期目标
           (1)找准“突破口”,建立信任的服务关系。
           (2)协助服务对象修复家庭关系,承担应有的家庭职责。每月服务对象与
           (3)帮助服务对象建立健康、良好的生活模式。
           (4)整合社会资源,促使服务对象稳定就业。

74

        (三)介入理论
          1.系统理论
          人类的社会环境使错综复杂,每一种环境因素都在人的生活中发挥着或大或小的作用。系统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和面对环境与人的关系的视角。
          系统理论是指个人所面对并能够认知的外在环境,包括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微观环境是指个人日常生活于其中,可以直接与其互动,并对个人的行为模式产生重要影响的社会和物质环境。中观环境是指居于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之间的,一般包括工作全体、其他社会群体等。宏观环境是指一个人生长于其中的整个文化系统,诸如文化习俗、法律规章制度。从系统理论的观点来看,人生活在系统之中,但是一个人能否与其所生活的系统形成积极的互动关系,则直接决定一个人的生活状态。
          在系统理论看来,服务对象的问题来自于所在的系统,而不是单纯的个人问题。个人所面对的问题来自于环境支持的薄弱、社会分配不均,乃至社会环境与社会制度的限制。而且问题本身以及各层次的系统都是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工作者需要将服务对象的问题和提供的服务放在动态的系统之中进行考察。
          2.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社会支持网络指的是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服务对象面对自身情绪问题及家庭成员的沟通问题,都需要有人支持和关注,社会工作者致力于给他们以必要的帮助,帮助他们扩大社会网络资源,提高其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
          3.动机晤谈法
          动机晤谈法,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帮助服务对象寻找并且挖掘改变自身行为的内在愿望,通过愿望和现实的对比,使服务对象从内心的愿望出发,从而达到改变自身行为的目的。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不采取强迫以及评价服务对象的方式,在安全与支持的气氛下,使服务对象自在地探索个人经验和为自己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法。

75

四、服务过程

        (一)第一阶段:初步建立服务关系
          介入重点:收集资料,找准“突破口”,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的服务关系。
          过程及内容:社会工作者与在服务对象进行初次面谈的时候,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者持冷漠、敷衍的态度,但碍于强戒所的高压管理,服务对象只好配合完成建档工作。社工工作者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察觉服务对象多次强调提出希望社工联系所外的二姐,并提出需要转账2000元到所内账号改善所内生活质量的需求,社会工作者对此予以关注,并通过三次致电服务对象二姐,希望二姐给予服务对象信任与支持,二姐最终答应到所内探望服务对象并回应需求。社会工作者入所开展小组活动与服务对象进行第二次面谈,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态度有明显的改善,主动透露基本家庭情况,并明确表示接受社会工作者的服务。社会工作者通过积极的关注、真诚、尊重、接纳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的服务关系。
          服务对象在所期间,社会工作者持续进所与服务对象保持联系。出所当天,由驻站民警、社会工作者接服务对象出强戒所,回到启明星驿站签订社区康复决定书,服务对象也表示愿意配合相关检测工作。
        (二)第二阶段:重构家庭支持网络,促进家庭关系改善修复。
          介入重点:协助服务对象掌握良性沟通技巧,引导服务对象承担应有的家庭职责,促进服务对象家人给予服务对象接纳与关怀。
          过程及内容:社会工作者有计划地走访服务对象家庭,通过分别面谈进一步了解到家人对服务对象的看法和双方日常的相处方式。服务对象妻子对于服务对象多次复吸进出强戒抱有失望的态度,并经常为服务对象不承担家庭开销而有所争执。服务对象的妻子认为服务对象应对家中经济开支和家务劳动应该有所承担,社会工作者引导服务对象妻子宣泄其低落的情绪。
          同时社会工作者通过探索服务对象对家庭的定义,引导服务对象承担家庭角色和家庭责任感,结合情绪治疗模式,让服务对象识别自身非理性信念,如,服务对象认为自己刚出所,工作收入低,家里有积蓄可以维持生活开支;还有家务劳动妻子负责,自己不用贡献力量。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互换的形式,服务对象加深了这一非理性信念的认知,且愿意尝试做出努力,将每月工作收入减去个人合理开支后,交给妻子用于家庭生活开支。

76

          第三阶段:强化戒毒动机,保持戒毒操守
          介入重点:建立健康良好的生活模式,融入良好的社交圈子,掌握应对高危情景的技巧。
          服务过程及内容:社会工作者在日常访谈中,发现服务对象每当话题涉及到其女儿,总有一些神情上的变化,眼神中有自豪也有愧疚,当家中有重大决定的时候,服务对象也会重视女儿的意见,并且服务对象也会在其女儿有重大决定,如购买小车,给予经济支持,满足其需求。服务对象自己清晰认知到吸毒这种行为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害,社会对吸毒人员歧视、不接纳也是可以理解,但是女儿如今长大了,在外结交朋友,甚至以后结婚生子,如果知道她有一个经常进出强戒所的父亲,肯定没脸面。社会工作者引导服务对象在应对高危情景,如有滥药朋友引诱的情况下,多想想复吸行为会为女儿带来的负面影响,加强服务对象戒断的信念。
          同时,服务对象遇到生活压力,情绪低落的时候,会到治安复杂场所聚餐酗酒方式排解,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掌握识别高危险场所、高危情景的方法,服务对象回顾以往自己复吸的场景,社会工作者建议服务对象调整排解生活压力的方式,可以多向家人倾诉,培养一些健康的业余爱好,如爬山,钓鱼,公园散步等。在后期的跟踪服务中,通过与服务对象及其家人面访可知,服务对象已经大大降低了酗酒的次数,并且退出了不良损友圈,饭后休闲时间会陪同妻子一起到公园散步,做运动,在节假日也与新结识的社区好友一起去爬山,或者来个短途旅游。
          第四阶段:整合社会资源,促使服务对象稳定就业
          介入重点:提高服务对象就业动机,引导服务对象利用自身优势稳定就业。
          过程及内容:在日常与服务对象的访谈中得知,服务对象出所后以零散就业为主,工作经常变动,遇到工作不顺心就索性辞职不干。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共同探讨就业方向,服务对象清晰地表达了想从事工作时间灵活并且收入稳定的工作。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有要求想法给予肯定,并进一步提问服务对象:“你认为哪些工作是工作时间灵活的,收入稳定的?”,引导服务对象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同时运用SWOT分析法引导服务对象进行分析,让服务对象清晰认识到自身面临的就业优势及问题。从分析中看出,服务对象再就业中优势是对环境熟悉、本地人、有水电维修的工作经验;劣势是学历低、年纪大、学习能力较弱且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服务对象认为自己水电维修的工作经验,对于从事装修行业有优势。

77

社会工作者先从服务对象的支持网络着手,同为药物滥用者的同村兄弟S先生是装修行业的个体户,服务对象与S先生也相互认识日常也有来往,社会工作者邀请S先生与服务对象一同面谈,最后促使服务对象就业。

五、成效评估

        (一)评估方法
          观察法。从介入前后结果对比,观察服务对象的态度转变、行为正向改变情况分析目标基本均已达成。
         访谈法。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服务对象、服务对象家人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在服务对象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变化。
        (二)过程评估
          回顾整个个案服务过程,服务对象从开始时的不信任,期间,社会工作者通过积极倾听,家庭介入、就业帮扶。
        (三)成效评估

服务成效 具体分析
家庭关系修复 通过社会工作者发挥协调者的角色,服务对象对家庭角色具备清晰的认知,并逐渐承担家庭责任,与家人沟通状况得到改善,目前与妻子关系融洽,作为彼此戒毒路上的同行者,相互支持,保持操守
稳定就业 服务对象利用自身优势,整合多方资源,找到一份与之匹配度较高的工作,平均每月收入4500元,至今已稳定在岗2年
操守保持良好 服务对象出所至今操守保持已超过三年,目前已经撤销管控,融入社会

78

六、专业反思

           在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通过找到对服务对象有影响作用的“重要他人”。通过这些“重要他人”影响服务对象,督促服务对象坚定地落实目标。

七、作者简介

         陈碧丽,女,现年36岁,现就职于中山市向日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杏坛镇启明星驿站,擅长戒毒康复领域,有6年戒毒康复项目管理经验。

79

“扫清阴霾,重建自信”

林兆恒

一、案例背景

       (一)个案基本资料
          姓名:周某
          性别:男
          学历:小学
          户籍:广东省
          年龄:55岁
          婚姻情况:已婚
          管控状态:社会面有吸毒史
          就业情况:未就业
          服务对象来源:服务对象主动上门求助
       (二)个案背景资料
         1、家庭情况
         服务对象与母亲关系较为亲密,在其母离逝前与其居住。现今父母双亡。在原生家庭中排行第一,在其弟成婚后较少往来。和妻子关系不和,育有一女儿。现独身居住。
          2、健康情况
          服务对象自述身体很健康,没有传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社工在面谈中注意到服务对象有眼疾,需要经常眨眼。调查记录发现,服务对象曾因醉驾发生过重大车祸。据服务对象描述,自己算是死里逃生。那次车祸导致服务对象前排牙齿掉落、手腕骨折以及大片的淤伤。服务对象情绪紊乱,时而焦虑,时而暴虐但大多数时候都会怨天尤人。多次向社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不满,抱怨政府、社会、社工没有实质地帮助到自己,失去生活的希望。
       

80

          3、毒品滥用情况
          服务对象有曾吸毒史,自述吸食过一次冰毒,2018年当时正处于和妻子关系不和时。为解决烦闷情绪,服务对象借酒消愁。受朋辈引诱吸食了冰毒。因酒驾被查出吸食冰毒。
          4、朋辈及生态系统支持情况
          服务对象于2018年相识一群朋友,家庭生活失意时经常去酒吧借酒消愁,一来二去被酒吧的朋友引诱吸毒。服务对象自述与朋友不相熟,只有一面之缘。被处罚后已没有与朋友相见。
          5、改变动机的预估
          社工观察到服务对象的情绪失衡,因此社会工作者准确评估“情绪”是服务对象戒毒和寻求美好新生活的积极因子,是改变现状的动机。

二、理论支持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①第一层次:生理需求
          像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这些生理需要,如果这些需要(除性以外)任何一项得不到满足,人类个人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换而言之,人类的生命就会因此受到威胁。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衣食住行等当面的要求。案主家庭因妻子疾病需要治疗,欠下债务,因家庭经济的问题影响到案主一家人的正常的生活。
          ②第二层次:安全需求
          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案主因妻子患有重大疾病,虽得到了治疗,但仍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在经济能力出现问题,如不进行康复治疗将会有复发的可能性,严重案主妻子的人身安全及健康的保障。

81

         ③第三层次:情感和归属的需要
         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系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案主向社工反应自己目前的家庭情况,主要想得到社工的帮助,及精神上与经济上的支持。
         ④第四层次:尊重的需要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价值。社工应尊重案主的决定,让案主自决,提高案主的自信心。
         ⑤第五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对案主进行资源的链接,让案主自己解决问题,提升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信。
          从马斯洛需求参差理论分析中,案主的情况需要社工介入,需要帮案主链接社会资源,缓解案主的经济压力,重新建立案主的自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案主的戒毒的动力,预防复吸。
       (二)优势视角理论
          “优势视角”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意味着应当把人们及其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作为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所关注的焦点,而非关注其问题和病理。优势视角基于这样一种信念即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及其内部资源允许他们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82

          “优势视角”是社会工作学领域的一个基本范畴、基本原理,是指“社会工作者所应该做的一切,在某种程度上要立足于发现、寻求、探索及利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他们的梦想,并面对他们生命中的挫折和不幸,抗拒社会主流的控制。这一视角强调人类精神的内在智慧,强调即便是最可怜的、被社会所遗弃的人都具有内在的转变能力”。概括地说,“优势视角”就是着眼于个人的优势,以利用和开发人的潜能为出发点,协助其从挫折和不幸的逆境中挣脱出来,最终达到其目标、实现其理想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优势视角超越了社会工作的传统理论模式,其关注点在于个案的优势、潜能和成绩,这一突破在社工领域具有“范式革命”的意义。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反对将服务对象问题化,认为问题的标签对服务对象“具有蚕食效应,重复的次数多了之后,就改变了案主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和周围人对他们的看法。长远来看,这些变化融入了个人对他们的自我认同(越来越没有自信心)”。
     塞勒伯明确提出:“优势视角是对传统社会工作实践的一次戏剧性飞跃。优势视角取向的实践意味着:作为社工所应该做的一切,在某种程度上要立足于发现和寻求、探索和利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他们的梦想,并面对他们生命中的挫折和不幸、抗拒社会主流的控制。”塞勒伯认为,在一段时间内,我们在发挥案主的优势方面做得不够。“优势视角的实践要求我们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案主、他们的环境和他们的现状,不再是鼓励地或专注地集中于问题,而把眼光投向可能性。在创伤、痛苦和苦难的荆棘之中,你能看到希望和转变的种子。其实这个公式很简单:动员案主的力量(天才、知识、能力和资源)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标和愿望,这样案主将会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三、需求分析

        (一)缓解困难,即协助服务对象解决迫在眉睫的生存问题的需求
          社会工作者先前就以开展就业帮扶,并成功帮助服务对象就业。但几个月后服务对象自动离职,后担任送货司机又因无证驾驶丢失工作。在家待业期间,母亲生病,高昂的医疗费用迫使服务对象的生活压力大大增加。服务对象的生存受到威胁,急需外界的介入帮助。

83

        (二)迫切赋权和剔除病态视角,即挖掘并扩大服务对象能力和优势的强调,建立自信心的需求
           服务对象在经历与妻子分居,母亲离逝的一系列事情后,家庭给予服务对象的帮助甚微。服务对象心态急转直下,焦虑、灰心、失望、羞愧的情绪充满内心,社会工作者评估服务对象的情绪是服务对象坚守戒毒的保护因子,让服务对象的情绪由阴转晴是其保持操守,重建美好生活的动机。
        (三)寻求归属与爱,协助寻找新友好关系的需求
          服务对象与妻子分居,长期独自居住。少于朋友往来,情绪难以排解。易成为重新接触毒品的巨大诱因,成为坚持戒毒的巨大阻力。协助服务对象提高自身辨别朋友的能力及协助服务对象寻找新的友好关系。
        (四)提升对社会资源的了解,助力重建美好生活的需求
           社会工作者了解到服务对象,对扶贫、招工等政府帮助项目一无所知。应提高服务对象对社会资源的充分了解,掌握最新招工渠道。

四、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1)短期目标
          缓解服务对象的困难,解决生存困难问题,链接政府资源(油、盐、米、面等)为服务对象提供慰问,让其感受到来自社会、政府、社会工作者的帮助。
          逐步赋权,剔除病态视角中的标签,发掘服务对象的能力和优势。缓解服务对象焦虑,失望等负面情绪。
          提高服务对象对社会资源的接收能力,陪同服务对象参加政府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增强服务对象的职业技能,并陪同服务对象面试。并成功争取工作岗位,解决长期生存问题。
       (2)长期目标
         通过工作,服务对象有稳定的收入,解决生活困难问题。社会工作者鼓励服务对象积极与工友联系,建立新的友好关系。踢走孤独的生活状态和焦虑等负面情绪,更好地回归正常社会生活。积极为自己的美好未来而奋斗。

84

        (二)服务策略
          针对短期目标,社会工作者应该链接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并且社会工作者应该在服务中充当聆听者、支持者、鼓励者等,在服务对象宣泄途中,要给予服务对象一定的支持与鼓励,发掘服务对象的优势和能力。不单单只有负面情绪的宣泄。社会工作者应该尊重但不纵容服务对象,发现服务对象有不对的问题,应该劝导其改正,社会工作者应多鼓励,陪同服务对象聊天,保持5天一联系,30天内一见面。以建立信任、专业的关系。
          针对长期目标,社会工作者在服务对象成功就业后,应该及时回访。及时关心服务对象心态是否存在改变,了解情况后应给予服务对象支持与鼓励。为其重新回归正常社会生活提供助力。

五、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一)建立良好关系,确定需求
          按照执行机关的要求,服务对象于杏坛启明星驿站建立档案,尿检和报到。在面谈中,社会工作者明确“社会面有吸毒史”措施的要求。
          在谈及吸毒史,服务对象表示自己就曾吸食过一次冰毒,且当时没有被警察查处,在后来酒驾车祸时才被警察发现自己曾吸食毒品。
          谈及家庭,一开始服务对象避而不谈。担心社会工作者会打扰其家人,态度十分恶劣。后来社会工作者明确表示自己是来提供帮助,而不是骚扰。据了解服务对象于2018年于妻子分居,而女儿现以成婚,育有一女。母亲生病离逝。
           在面谈中收集服务对象的信息后,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一起分析其面临的问题,并确定服务对象的需求。与其一起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
        (二)链接社会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援助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服务对象现阶段最需要解决生理需求的问题,生存受到压迫是极为重大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向服务对象提供了政府关于吸毒人员的慰问帮助,在慰问中了解服务对象的近况并提供了一些物资(油、盐、米、面)等,与一定程度上缓解服务对象的生活压力及焦虑情绪。

85

        (三)逐步赋权,看清病态视角,剔除标签
          社会工作者采取5天一联系,30天一见面的方法,巩固良好服务关系。向服务对象阐明“社会面有吸毒史”措施,缓解服务对象焦虑。多次的家庭访谈,电话访谈,让服务对象打开内心。直视内心的情绪问题,社会工作者多支持、多鼓励。社工通过优势视角,例举了案主目前的优势。社会工作者发现服务对象身体硬朗,体力尚佳。并给予鼓励,可以去尝试一下建筑行业。虽然比较疲惫,但收入不菲。
        (四)链接企业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就业机会,结识新朋友
          社会工作者链接企业资源,找到了一份位于高赞的电器厂的搬运工。并陪同服务对象前去面试。并且成功就业,为服务对象提供稳定的收入。社工鼓励案主积极存款,留一部分流动资金在银行当中,以便发生什么事情都可以应急使用。并且社会工作者鼓励服务对象积极与工友结识,建立新人际关系。下班可以相约一起吃饭,周末一起游玩。

六、成效评估

        (一)社会工作者了解服务对象近况和过去,深挖其心理问题,运用了真诚、同理心的手法,服务对象有效地与社会工作者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服务对象对社工的态度发生转变,从恶言相向到和蔼可亲。也对社会工作者表示理解,对自己需要执行的操守理解并主动执行。
        (二)社会工作者第二阶段中社工积极链接社会资源,争取到政府慰问。于一定程度上缓解服务对象的生活困难和焦虑心理,服务对象感受到来自社会、政府、社会工作者的帮助,重建希望。树立积极生活姿态,初步扑灭服务对象内心的绝望。
        (三)社会工作者前期充当聆听者、支持者、鼓励者。通过多次的电话走访,以及家庭访谈。让服务对象打开内心,直视自己的内心问题。引导服务对象对自己内心负面情绪的宣泄,积极鼓励。服务对象在后期主动联系社会工作者分享近况,做到不易脱失,更好了解最近心理状况,社会工作者也通过了解服务对象的能力,发掘其内心的能力和优势。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促进其重新就业。更好地回归正常社会生活。
        (四)为服务对象提供就业机会,并且成功就业。给服务对象提供稳定的长期收入,让服务对象成功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摆脱孤独心态,重新回归正常社会生活的人际往来。

86

七、总结与反思

        (一)精准寻找引导因子,坚定禁毒操守
           在跟进本案中,社会工作者发现情绪是引诱服务对象吸毒的最大原因,社会工作者精准寻找服务对象内心心态。利用赋权、鼓励、支持等手法,寻找情绪转换点,引导服务对象重新建立积极心态,剔除服务对象病态视角的标签。推进服务对象坚定禁毒操守。
        (二)积极链接社会资源,为服务对象回归正常生活提供助力
           在本个案例中,服务对象的生存受到威胁。对生活的焦虑、妻子对自己的不信任、女儿的冷漠等都令服务对象心灰意冷,磨灭其生存意志,社会工作者积极链接社会资源。让服务对象感受到社会、政府、和社会工作者的关心与帮助。社会工作者链接企业资源,帮助服务对象成功就业,为其提供长期的稳定收入。解决了短期目标,促进了长期目标的达成。

八、作者简介

        林兆恒,于2021年10月入职杏坛镇启明星驿站,于2022年12月加入向日葵社工服务中心。入职一年内,考取助理社会工作师证书。服务对象个案跟进达100多次,一个平凡而又普通的社会工作者。

87

从人本视角与戒毒康复学员
专业关系的建立

          摘要:
          人本主义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提倡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发展服务对象潜能和价值为目标。与戒毒康复学员的专业关系贯穿戒毒康复学员戒瘾、康复、回归和预防四个环节的服务,是服务的基础。然而,实际工作中禁毒一线社工普遍反映与戒毒康复学员难建立关系,本课程主要从人本视角讲授与戒毒康复学员建立专业关系的三个法宝,帮助禁毒一线社工能更好与他们建立专业关系。

冼爱玲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帮助禁毒一线社工了解自己与非自愿戒毒康复学员建立关系的盲点及原因;
         2、禁毒一线社工掌握人本视角建立专业关系的三个法宝;
      (二)能力目标
        禁毒一线社工掌握和运用人本视角建立关系三个法宝与戒毒康复人员建立良好信任专业关系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禁毒一线社工树立坦诚、自然、令人信任的态度;
        2、禁毒一线社工培养灵活应变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二、课型课时

(一)课时:3课时
(二)教学流程

88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对象分析
         1、教学对象:从事禁毒社会工作服务0.5年-2年以下的一线社工
         2、学情分析:经过前期督导培训需求调查、访谈等形式发现,禁毒一线社工15人,其中2名是社工专业毕业,均在禁毒服务领域半年以上,有接触戒毒康复人员的服务经验,对戒毒康复人员的行为、认知和心理特点有了一定的认知,均表示和戒毒康复人员难建立关系,具体表现在不接受戒毒康复人员待见、被戒毒康复人员骂走或感走或吃闭门羹等。均希望能以开放式、体验式学习形式。
       (二)教学重点
         1、禁毒一线社工掌握人本疗法的理论知识。
         2、禁毒一线社工具备运用人本疗法和戒毒康复人员建立良好信任专业关系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将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用于实务。

四、教学方法

       (一)教学设计
         将参加的禁毒一线社工15人,分为4个组,每组3-4人,充分发挥小组互动和动力作用,综合运用小组讨论、小组分享和情景练习等形式参与课程,课程组织方面要求禁毒一线社工在社工、服务对象和观察者三个角色间互换,结合机构/项目主管考核,评估他们学习和吸收水平,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他们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89

        (二)教学理念
          践行“以参加者为主”“开放性“的教学理念,采用“理论学习+实操训练”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下,按照教学目标和课程重难点开展项目式教学,达成培养禁毒一线社工联系实际的意识,锻炼运用人本疗法开展实务实操能力,以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际运用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点出各个学习重点,并提示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2、个案分享:将不同类型的案例分享给禁毒一线社工,讲解及分享运用人本疗法的情况;
          3、小组情景练习:引导禁毒一线社工角色扮演并开展小组讨论,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情景中的新问题;
          4、视频教学:透过观看视频,学习如何运用人本疗法与戒毒康复学员建立关系。
        (四)教学手段与资源
          1、ppt课件:组织引导课堂教学活动,使教学内容可视化;
          2、现场督导:开展实操训练,现场示范或进行现场督导;
          3、小组讨论和分享:通过情景提问-小组讨论的方式,不断提炼和回顾思维导图,系统掌握知识;
          4、布置作业和考核:检视课程开展效果。

90

五、教学过程

91

92

93

六、教学总结/反思

         导师主要扮演学员合作者、激励者、教育者等角色,能通过PPT展示视频欣赏、情景剧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分享、现场示范等多种教学形式,积极营造宽松、民主、平等、互助的学习环境,提高培训课程趣味性,并能采用启发式的形式,以探究、创新、答辩等学习方式引导学员参与学习;学员能积极投入、善于合作;勇于发现、敢于表达。透过统计《培训满意度调查表》发现:95%学员认为互动形式能更好学习课堂知识;89%学员认为所学的内容对工作开展有帮助;62%学员认为课程时间比较紧,没能有更多角色扮演和互动交流时间。

七、参考文献目录

        1、图书:许莉娅主编 《个案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2月第13次印刷
        2、图书:郑钢等译 《 罗杰斯心理治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年9月第一版

九、附件

附件1:培训考核表

八、作者简介

冼爱玲,女,所在单位:中山市向日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职务:副总干事

94

95

程序逻辑模式
在禁毒社工项目策划中的应用

陈文辉

        摘要:
        本次课程采用了原理性教学与技术性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为禁毒社工讲授程序逻辑模式在禁毒社工项目设计中的应用,解决他们在项目和活动策划或者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逻辑框架不清晰、处境分析缺失、推行时缺乏监测等问题,帮助大家在项目和活动策划时就掌握了项目策划的程序逻辑,减少评估时的“临时抱佛脚”的现象,提高禁毒社工的项目和活动策划的专业性和自信心。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程序逻辑模式的主要慨念和内容;
2.认识和掌握程序逻辑模式在禁毒社工项目策划中的应用;
3.对项目策划、活动策划等方面有更强的专业性和更大的信心。

二、课型课时

课程形式为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本次课题为1课时。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让禁毒社工通过互动体验认识到项目程序逻辑的重要性,以及运用程序逻辑模式策划禁毒社工项目。教学难点是如何才能让禁毒社工熟练掌握程序逻辑模式。

四、教学方法

          本次课程主要采用了原理性教学与技术性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程前半部分主要是通过故事和互动让社工能够对项目的程序逻辑方面有所启发和发现,课程后半部分主要是讲授程序逻辑模式的概念和应用并通过训练达到掌握程度。

96

五、教学过程

       (一)吸引眼球,激发动机(10min)
         1.课程讲授前,通过“逆向思维”的课前互动小游戏,将社工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并且让社工在学习前拥有一种轻松的心态。
讲师:(介绍“逆向思维”的规则)我们先玩个热身小游戏,我会发出一个指令,接着每位禁毒社工都要按照指令做出相反的动作。若发现出错者,他将成为下一位发出指令的人,直到出现下一位出错者,共进行3-5个回合。最后所有参与发指令的社工都可以得到讲师的一份小惊喜。
         2.通过“挑战与收获”,让社工思考自身在项目策划或者活动设计中遇到最大的挑战以及记录自己想在本次课程中得到何种收获,让他们带着问题和动机进入学习,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讲师:给每位社工派发2张3M贴纸,然后大家分别在2张纸上写出在项目策划或者活动设计中遇到最大的挑战和自己向在本次课程中得到何种收获。
邀请2-3社工进行分享,分享完毕后,全部社工把贴纸贴到事先准备好的白板上。
       (二)介绍目的,共同学习(3min)
         1.介绍本次课程的目标:
         (1)认识程序逻辑模式的主要慨念和内容;
         (2)认识和掌握程序逻辑模式在禁毒社工项目策划中的应用;
         (3)对项目策划、活动策划等方面有更强的专业性和更大的信心。
         2.与社工建立本次课程的学习共识:
         (1)我们一起学习;
         (2)我们都对结果负有责任;
         (3)其中包含很多的讨论和互动。
       (三)引入故事,启发分享(10min)
         引入社工小故事:陈主管对项目管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他发现吸毒人员存在比较多的失业情况......团队成员感到挫败,虽然尽心尽责地做,但觉得只是自己一厢情愿而已。
         讲师:每位社工花2分钟看完小故事。
         讲师:大家看完了吧,看完之后我们先简单分一下小组。

97

        【分组中】
          讲师:大家对于陈主管的项目策划有没有什么建议和想法?每个小组先花3分钟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分享。
        【小组讨论中】
讲师:我们讨论完了,看一下哪个小组先派代表上来分享一下的?
        【小组分享中】
        【讲师小结】
       (四)指出痛点,引出方法(2min)
          讲师:根据前面的分享,我们在平时也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项目策划时,逻辑框架不清晰,给后续的评估带来很大的困难;项目策划欠缺仔细的处境分析,也没有澄清项目背后的理论假设,导致服务推行依据不足;对项目资源投放估计不足,推行时缺乏监管,未能及早改善,导致服务延缓;评估时发现问题为时已晚,浪费了所投入的人力物力。
          讲师:但是上述问题都可以避免的,我们可以运用程序逻辑模式,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程序逻辑模式。
        (五)认识概念,讲授内容(35min)
          1.介绍程序逻辑模式的背景和概念:
          程序逻辑模式(Program Logic Model,简称PLM),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威斯康辛州大学,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一片资源问责声的前提下,美国威斯康辛州大学开始实践程序逻辑模式协助活动推行者作服务计划及检讨,其重点是倡导活动及其成效的逻辑关系,让资源用得其所、成效达之有理。
程序逻辑模式是一种协助活动推行者以逻辑分析其活动资源投放及成效要求是否平衡的模式。它不仅全面度量活动成效(目标),还顾及成效与活动的服务量以及资源投放(系统)的逻辑关系,让评估的范畴更全面,让工作人员有更充足的依据确定活动成效的达成。从策划角度来看,PLM能让工作人员能更系统地制定服务计划,从而确定活动能达到其成效。
          加深理解:什么是程序?什么是逻辑?
所谓程序是指项目运行的流程和环节。所谓逻辑是指这些流程和环节之间的关系。项目的发展必然依据一定的程序,程序之间的联系必然具有逻辑性,不依据程序或不具有逻

98

辑性说明项目存在问题。
          2.讲解程序逻辑模式的应用范围:
程序逻辑模式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有活动层面(program level)、服务层面(services level)、单位层面(unit level)及机构层面(agency level)或更大的计划,如城市规划等。无论计划有多大,逻辑联系(logic link)是不同环节的核心关系,这些逻辑关系可以是横向的及纵向的,环环紧扣,相互配合。随着理论的发展,程序逻辑模式作为一个被项目管理者和评估者使用的工具,不仅广泛应用于社会服务的评估,还由于他简单易行、重逻辑等特点,被广泛用于社会服务的策划。它适用于项目发展进程中每一个阶段,是项目评估和策划中一个重要和常用的工具。
          3.讲解程序逻辑模式的主要内容:
          程序逻辑模式主要包括处境分析、假设/理论基础、资源投放、活动和服务(产出)、服务成效(影响)、外在环境因素和各部分的逻辑关系七个方面。
          重点通过关系图的形式呈现程序逻辑模式7个方面的内容,强调项目策划方向和项目评估方向。
          处境分析(situations)是指活动和服务推行时的状况或背因素......PLM十分重视各部分的检讨,活动一开始就已需要检讨不同部分是否达标,这也是这一概念的特色。
          4.课程体验:程序逻辑拼拼
          讲解规则:每个小组都有一份程序逻辑7个方面的内容,内容是杂乱的,各个小组在最快的时间内按照程序逻辑从中找出一份完整的禁毒项目策划书,用时最少的小组,每位成员可以获得一份小礼物。
        【小组讨论中】
          讲师:我们讨论完了,看一下哪个小组先派代表上来分享一下的?
        【小组分享中】
        【讲师小结】
          讲师:刚才最快的小组,每人有一份小礼物。
        【中间休息10min】
        (六)方法应用,实践操作(50min)
          1.讲师以戒毒康复人员社会融入项目讲解程序逻辑模式在项目策划中的应用

99

处境分析(问题/需求) :现阶段毒品滥用形式依然严峻,复吸率居高不下。2020年,社工针对120名因复吸再次被强戒的学员进行了访谈,以分析复吸原因。得出两方面的原因:1.基本生活难以为继;2.人生无规划,迷茫彷徨。
          假设/理论基础 :若戒毒康复人员能学习一些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就业技巧行为,就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经济压力可以得到缓解和家庭关系可以变得更和谐。同时则戒毒康复人员的复吸率也会下降。
          影响(最终目标):将复吸率从40%降低到10%。
          成效(具体目标): 要将复吸率从40%降低到10%,便需要:1.90%以上学员进一步了解自己,自己的优势、资源,自己的需求,能够做好出所后的生涯规划。2.80%学员出所后生活适应能力、亲子沟通能力得到提高,实现家庭回归、社会融入。
          产出 :要达成以上成效,便需要:
          1.为60名学员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培训班,每班3小时。
          2.为60名学员开展社会适应性小组6节,每节1小时。
          3.为60名学员开展沟通技巧提升小组6节,每节1小时。
          活动:到达到这些产出,便需要:
          1.提供3期的培训班,分3节进行,每节1小时,每班20人参加。
          2.开展4个社会适应性小组,每组15人参加。
          3.开展4个沟通技巧提升小组,每组15人参加。
          投入:要完成这些活动,便需要:
          1.2名全职社工;
          2.1间20人的活动室;
          3.各种办公物资和服务材料;
          4.经费x元。
          外部影响因素:开展戒毒康复人员社会融入服务,要考虑许多外在环境,如政策环境、场地环境、社会舆论环境等。任何环境的变化都会对服务的成效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在领导比较支持的戒毒所开展服务,相对顺利且会给与项目团队较丰富的资源支持。在领导不够支持的戒毒所开展服务就相对困难,沟通协调的成本会相对提高。

100

          2.小组讨论
          讲师:接下来每个小组根据禁毒工作应帮尽帮的要求,选择一个问题或者需求,按照程序逻辑模式写一份项目策划书,时间20min。
        【小组讨论中】
          讲师:我们讨论完了,看一下哪个小组先派代表上来分享一下的?
        【小组分享中】
        【讲师小结】
          讲师最后强调:运用在服务策划时,需要遵循“成效体现——服务制定——资源投入”逻辑方向;运用在服务评估时,需要运用“资源投入——服务制定——成效体现”逻辑方向。程序逻辑模式不仅要重在程序,更要注重各程序之间的逻辑,程序是骨架,逻辑是灵魂。
          讲师:我们课程一开始的时候让大家写了挑战和收获,我们来看一下,今天的学习是否能够达到我们的预期,接下来我们结合自己课前写的挑战和收获一起来分享一下。
        【课程分享】
        【课程总结】
          课程结束。

六、教学总结/反思

          本次课程能够从一开始的轻松互动和带着问题进入学习,能够充分的让大家进入学习状态,为后面的概念和理论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课程中将小组讨论作为学习互动的主要形式,较好地利用了朋辈群体的作用,让大家在学习中彼此之间有更多的思维交流。本次课程主要讲的是一个项目策划的方法,后半部分重点运用实践训练,能够更好地达到学习的效果。
          本次课程主要是掌握项目的程序逻辑框架,但是具体问题分析、目标策略还未涉及,这些还需要进一步根据实际情况来做教学安排,后续可以根据程序逻辑模式中每个部分出现的痛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培训,对于每为禁毒社工而言将会更加系统清晰有效。

101

七、参考文献目录

         1.图书:项目臭皮匠、《项目百子柜》、中国社会出版社、2016.12、2017年1月第1版、页码P19-32。 
         2.网页:赵玉茹、《程序逻辑模式在戒毒康复人员社会融入中的应用》、微信公众号《广东禁毒社工》、2019.12.30。
         3.网页:吉龙龙、《“一图在手,服务无忧”——程序逻辑模式运用》、微信公众号《金水社工》、2019.12.25。

八、作者简介

     陈文辉,男,社会工作师,所在单位:中山市向日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职务:战略发展部副总干事。

精诚 • 进取 • 感恩

因为有你 心存感激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