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说
二零一八年四月刊
馨家苑社区服务中心
Contents
目录
1
咱们天天见,你怎么不知道我是谁?
2
志愿者=无私奉献?
3
从《一个购物狂的自白》谈小组工作的运用
4
勿以善小而不为
5
充满活力的连翘花
社会工作
咱们天天见,你怎么不知道我是谁?
在社会工作发展的当下,宣传应该成为社会工作的重点。社会对社会工作认知、辨识度低,是社工行业从业者普遍的共识,一线社工实物工作的开始,往往是尴尬地面对一脸茫然的社区居民介绍何为“社会工作”、什么是“社工师”……这不仅体现在各服务对象群体,同时政府层面的认知度同样不高。由此可见,向社会宣传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在各行各业高度重视宣传、各种营销手段层出不穷的当下,社会工作宣传鲜少能见,例如外部墙体、手机信息、电媒与纸媒等。笔者认为这不仅是宣传投入过少和策划不当的原因,也有社会环境和社工行业本身的局限。
1. 社会工作是舶来品,且有较高的专业性。舶来品本身意味着陌生,而社会工作自身所具有的专业性,又为宣传带来很大难度。现实生活的语境中所说的社会工作没有专业社会工作的元素,例如“助人自助”、“利他主义”、“非评判”等。所以,如果不能将专业知识和实务有机结合,在实际的宣传过程中,还容易误导大众对社会工作以及社会工作者的认知。
2. 社会工作本土化程度不足,同时社会工作属性范围定义不明确。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存在大量的事业性单位或岗位,列如医疗、卫生、司
法、工会等,它们创建时就已经赋予它们的社会、公益属性,服务、帮助于困难和弱势群体等。所以,不同制度和文化背景的情况下,很难精准的去宣传社会工作。
3. 当下社会工作的发展过度依赖政府购买,其资源的依附性使社工机构在策略合作中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把媒体宣传作为项目考核的重要指标,要求社工机构在宣传中,突出政府的形象和内容,而一事多宣又不符合规定,这对社会工作、社工机构自身的宣传非常不利。
4. 社会工作不同于传统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缺乏相关激励和支持措施,抑制了社工内在的宣传意识、不愿增加工作量进行宣传。社工机构即便重视宣传,也大多强调价值观与文化建设,淡化现实问题,导致社会工作者自身对社会工作缺乏认同感,不愿宣传自身工作,美其名曰“做好事不留名”;或者以专业需要、保护服务对象隐私为由,搪塞过去。长此以往社工和机构只是闷头工作,对社会工作的发展很难起到推动作用。
面对这些问题,笔者有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1. 加速社会工作本土化进程,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工作理论体系,研发本土化的实务工作方法,使社会工作宣传有明确的范围和内容,以区别行政性社会工作、本土的半专业版行政工作。
2. 宣传应该遵从社会文化,社会工作是立足各国国情开展的,社会工作价
值观要服务于本国、本地区的文化需求暨符合我国的核心价值观,同时融入本地区的文化内涵,使社会工作宣传融入居民生活语境。
3. 政府应该推出相关政策支持社会工作的宣传。把社会工作宣传纳入公益宣传范畴,产出一系列电影、歌曲等,让跟多人了解社会工作。同时在热播影视剧中加入社会工作元素,宣传社会工作在扶危助困、化解矛盾的作用。
4. 社会工作要换位宣传,创新宣传形式和内容。社会工作可以在对外宣传中,着重于在政府支持下,社会工作者在介入社区治理的过程中所开展的专业化服务。其次,社会工作机构在自主宣传渠道(公众号、自媒体、微信交流群等)方面要积极创新,如编辑自己的画报(漫画),拍摄微电影,以日常生活为背景制作话剧等。
5. 宣传可以适当引领社工机构运营工作。宣传有利益于社工机构传播自己的使命、宗旨、愿景、塑造自己的品牌、寻找“合伙人”、扩大自身行业影响力等作用,这些在社会工作发展不成熟的当下,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机构也不应吝惜对宣传工作的激励,调动一线社工对宣传工作的热情,激发他们的宣传活力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除了缺少资金、宣传内容的贫乏与雷同,社会工作宣传面临的是复杂性和系统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政府支持,也需要社工自身和机构挖掘自身潜力,持续发力,连接外部资源,进行多方合作。 文/李江涛
社会工作
志愿者=无私奉献?
我志愿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履行承诺、无私奉献,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发扬志愿者精神,传播社会正能量,关爱帮扶弱势群体;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和谐社区贡献力量。这段誓词可能是每个志愿者都熟记于心的,是我们在每次给别人宣传介绍志愿者的时候都会说的,然而在我们的实际行动中,我们是否真的这样去做了呢?
犹记得刚刚接触社会工作这一工作时,我经常会骄傲的向身边的朋友炫耀我们工作的伟大、光荣、自豪感油然而生,而且最让我骄傲的是我们身边有一群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他们有的是退休的老师、有的是退休工人、还有一些学校的大学生或是上班族,他们都充分发挥着自己的爱心,去温暖更多的人,他们有的说这是他们的第二个职业,生命小车不倒将一直走下去;他们有的每天奔波在路上,比上班还辛苦,只为为更多的人送去帮助;他们有的是残障人士,但他们希望用自己的事迹去鼓励更多的人。他们都让我们感动,都曾是我们努力效仿和学习的榜样,也正是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们感觉到我们的工作需要更多的志愿者来扶持,我们的生活需要更多的志愿者来点缀,然而也正是这用想法,让我们的有些志愿者队伍已不再那么纯粹!
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我们的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人知
道志愿者,了解志愿者,并愿意加入志愿者,我们也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我们而沾沾自喜,然而就最近的接连遇到的事情,让我有不少反思。
事件一:某社会组织拟举办志愿者踏青团建活动,旨在促进志愿者之间的情感联络,同时丰富辖区志愿者的精神文化生活,个别志愿者表示,“我们只去收费的景点,不收费的我们自己就可以去!”
事件二:在开展入户帮扶活动时,工作人员预将爱心人士捐赠的蔬菜送至贫困居民家中,几个志愿者纷纷表示:“现在哪还有真的贫困,天气那么热,不如我们几个分了拿回家算了,省的来回奔波了!”于是不由分说的几个人将蔬菜瓜分完毕。
类似的事情还有许多,在与志愿者聊天时就发现,他们个别人存在一个误区:我加入志愿者就有权比别人优先得到照顾,什么利益都要从我先开始,毕竟我们和社区、社工师的关系更进一步。这也让我们工作人员不得不反思:
一、在志愿者招募时,我们容易陷入量大为主的误区,单纯的认为只要能将居民引进志愿者队伍,志愿者队伍人数越多,就表示志愿者工作做得越出色,往往将志愿者队伍素质培养忽略。
二、在日常志愿者工作中,我们需要培养志愿者骨干,而经常容易使用“糖衣炮弹”攻略,一旦有什么好处,我们很有可能想到分给我们比较喜欢的志愿者一份,没有把握好尺寸,导致有些居民认为,加入志愿者队伍,就和权益“攀上了亲戚”。
三、在日常管理中,疏于对志愿者队伍的培训,忽略了志愿者集体融入感、使命感的培养,导致志愿者队伍个人主义占主导地位。
针对以上几点,在日后的工作中将严加防范,优化志愿者队伍,使志愿者真正的做到为人民服务,为社区建设贡献力量! 文/王元元
从《一个购物狂的自白》谈小组工作的运用
上学期间,老师给我们分享过一部影片——《一个购物狂的自白》。电影讲述女主人公丽贝卡,因为购物成瘾的缘故,虽然大学毕业后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却一分钱都没有攒下,反而因为疯狂购物而债台高筑。
像绝大多数女人一样,丽贝卡对购物充满了无比的热情,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购物欲,工作了几年的丽贝卡不仅是个月光族,而且还欠下了一屁股债。本着“只要喜欢,不买可惜”的信条,她冲动之下为自己根本不需要的东西花了大笔大笔的钱。为了应付财政危机,丽贝卡在简历上撒了谎,误打误撞成为财经杂志的专栏记者,还与杂志主编之间萌发出了爱情的火花。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也为了保护美好的爱情,丽贝卡千方百计隐瞒自己日益严重的债务问题,可是不改变自己购物成瘾的毛病,事情总会暴露。
丽贝卡在试图戒掉“剁手瘾”的时候,参加过一个社会工作治疗小组。社工定期把有购物欲望的人们聚集在一起,讨论自己之前如何疯狂地购物,现在又是如何因为这个习惯惩罚自己。影片的基调是轻松欢快的,颜色亮丽,但情节发展到此处,色彩转而变得阴郁,影片的节奏也变的紧张压抑起来。而影片中的小组社工以错误的治疗方式强行让服务对象戒除购物瘾,结果显而易见是失败的。丽贝卡只是表达自己在购物时得到的心理满足,就迅速勾起了小组成员被强行压抑的购物冲动。
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下,通过小组成员之间有目的的互动互助,使参加小组的个人获得行为的改变、
社会功能的恢复和发展的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是以团体或小组作为对象,并通过小组或团体的活动,为其成员提供社会服务的方法。其目的是促进团体或小组及其成员的发展,使个人能够借助集体生活加快自身的社会化,协调和发展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和团体与团体之间的社会关系,发挥团体或组织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健康发展。
小组工作具有八个方面的功能和目标:
1. 康复:针对有问题的组员,帮助其在情绪、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回复到原来状态的过程。
2. 能力建立:组员在小组中成长和发展的过程,是一种透过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意识状态的过程。
3. 矫正:协助违反社会秩序、道德规范或侵犯他人利益的“问题”组员,在小组工作中改变的过程。
4. 社会化:协助组员学习社会规范和人际关系技巧的过程。
5. 预防:预防是对可能发生的困难做预测,并提供人们所需要的环境支持。
6. 社会运动:通过鼓励组员参加社会运动,使个人学会领导、服从、参与、决策等方法,并承担社会责任。
7. 解决问题:协助组员做出决定并解决问题。
8. 社会价值:鼓励组员实现其社会价值。
影片中的社工以一种近乎强迫的方式要求组员们放弃购物这一行为,且不说该小组在目标设立环节就出现偏差,社工在方法选取上也
问题,没有合理关照到作为“人”本身的需求,一味地以目标为导向只会让整个服务过程变成为目标服务的工具,而忽视了服务对象个人能力的提升和环境对人的塑造,对于服务对象回归社会是不利的,而且非常容易造成偏差行为的反复发作。
在服务中心工作的过程,其实就是与数个不同特点、不同需求的小组相处的过程,老年群体和青少年群体的需求不同,开展工作时的策略和技巧也不同,单纯依靠理论只能造成思维定势,于大于小都是不利的。 文/段晶纬
TRAVEL
在这里,遇见更好的自己
心灵驿站
勿以善小而不为
每一次搀扶都是一次公益,真诚亦不会因为它的渺小而被忽略;每一声关怀都是一次慈善,善意不会因为它的普通而被遮掩。郑庵镇福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组织成立帮扶小组,对特殊群体进行结对帮扶,参与帮扶活动的组员说“我很累,但是我很快乐”。是的,助人是一种快乐,不求回报,只需将正能量传递开来。
九十多岁的空巢老人,虽然有时精神不是很好,但家里的卫生收拾的干干净净,她需要的不是你能给她多少钱,而是一种关爱和陪伴。
杨叔叔夫妇均是盲人,以拉弦说唱为生。由于失明的原因,导致杨叔叔他们不爱说话,很少与人交流,社工运用情感关怀方式介入其中,现在去杨叔叔家,杨叔叔会开心地说:“我的弦正在修,等修好了也去社区乐呵乐呵。”
常阿姨是一位重症残疾人士,生活总是不如人意。还记得第一次去的情景,阿姨爬在地上,自己吃力地向床挪动。志愿者上前搀扶阿姨上床,整个过程没有言语,无声胜有声。之后的每一次去,都是一种默契,无论是打扫卫生,还是打水端茶,无不诠释着它的普通中的伟大。
志愿者每到一户家庭都耐心详细询问家里的情况并做好记录,为以后每次更好的服务做准备。
前有董卿“跪地”采访,后有社工“蹲下”慰问,我自认不敢与董卿相提并论,但学会蹲下,绝不是仅仅是一种姿态,而是一种切实的关怀,是一种生命对生命的尊重。
总是有许多人让我们感动,总是有许多事让我们开心,总是有许多日子是需要你我一起努力,让我们更多的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人好事,让我们更多的时候去感受乡村变迁浮华背后的一份真实,让我们把爱心坚持到底,继承和弘扬关心弱势群体的传统美德和雷锋奉献社会,做好为人民服务的一切准备。 文/陈允广
充满活力的连翘花
清明节的时候回了趟老家,在深山脚下的一个国营锻造厂生活区内,吃过早饭后和家人一起开车上山,看到了满山的连翘,一簇簇,一树树、一丛丛,高的矮的,肥的瘦的,都齐心协力彰显着生命的活力。
很多人把连翘当成迎春花,其实连翘的花朵并不大,味道是隐隐的暗香,满枝金黄,带有几分娇艳,在这人间四月天里尽情渲染,令人精神一振。
远望半山腰上那些竖立着的石碑,每座石碑旁或多或少的都放着一些连翘花,抱着花朵走在山路上的人们停下脚步彼此打着招呼,他们说这些充满生机的花朵,能把我们的思念带到世界的另一边,让我们已故的亲人能记住这世间的美景。
逝者再次见到这大美春光尚需借助亲人的祭拜,生者不更应该怀着一腔热情来面对这个美丽的世界,自己未知的人生吗?想起了3月26日的微博新闻,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陶崇园清晨7点半从宿舍楼顶纵身跃下,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一个鲜活的生命就在这个时间点终止了,死者的姐姐发了长篇微博,讲述了事情的始末:长期受到导师的精神压迫,导致死者心里崩溃,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据说死者生前对其母亲在电话内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妈妈,我受不了了,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摆脱王攀老师”。 死者姐姐在收集整理资料时发现,在死者生前,王攀要求死者几乎每晚八点都要去其家中,除非急事请假,并频繁让他带饭送到家里。
心灵驿站
王攀称死者为儿子,更是让死者称呼其为爸爸,并表示“要永远爱他”,死者为了早日摆脱王攀,本来找好了工作,打算研究生毕业后就离开校园,此事被王攀知道后,在上百人的足球微信群里,说死者不知感恩,忘恩负义,这些话让死者感到了很大的压力。
作为围观群众,这段时间对此事件的持续关注和在网络键盘侠手中看到的各种留言,不禁让人深思,一件事的背后,透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没有强有力的高校监督机构制约。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开放,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也逐步提高,高等学校教师的教风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风,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培养质量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关系到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因此,教风建设是高校教学工作的核心。
加强教风建设,首先教师要切身加强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和个人素质,用正确的理论教育学生;其次要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地位和作用,遇到问题要及时向上反馈,身为教师,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行为;最后,要深入开展人文类,普法类的校外活动,提高自身的全方位知识储备能力,正确的树立各方面观念,才能更好的帮助、培养学生。
爱因斯坦说过,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教师的作用固然重要,然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出了校门后,周边社会的环境也会对人也有着不小的影响。
场馆内有一名志愿者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他刚从学校毕业,在移动公司工作,打听了好几个人后才辗转来到场馆,他说,我平时没时间参加活动,就是想成为咱们社区的志愿者,我在学校的时候就参加了志愿者协会,我喜欢公益,毕业了也不能把公益忘记。
这番话让当时在场的社工师们感慨了好久,在人生最绚丽的年华与公益相遇,常做公益带来的乐观向上早已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这种正能量面对生活的心态,又岂是悲观之事能轻易摧毁的。
我们要像连翘花一样,拿出足够的生机去挥洒,虽然会遇到坎坷,但我们宣泄着来自内心的抑郁,有些事说着说着就明白了,有些路走着走着也就清晰了。 文/赵卓
视界之窗
一方的风土人情,孕育了一方土地,使她与众不同。
用相机记录着她的美好,只为了心中那片久违了的宁静 ······
一 等 奖:郦都
二 等 奖:西大街
三 等 奖:东风路
4 月 份 宣 传 评 比
期待下一次的相遇
THE END
- 致最好的时光 -
Looking forward to the next tr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