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长征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
2022年7月第19期
contents
目录
《和声》编委会
马万成
王 晶
窦丽娜
徐 威
丁国强
王振军
崔 艳
王 梅
常 娜
党 琦
赵志敏
康琳娜
傅若乔
关 越
于 昊
李 艳
李 琳
郑钟跃
李 敏
时利娜
孙志敏
于佼月
宋 曼
党旗飘飘
04 习近平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特别关注
12 打造全景、全员、全科的民小美育(马万成)
22 同溯艺术之源 共塑和谐之美(傅若乔)
25 校园,就是我们的美育课堂(丁彦民)
26 给孩子们一个真实生动的美育课堂(冯静)
27 美育无声的渗透在每个民小人心中(王颖)
28 让美育更贴近孩子,更贴近生活(韩旭)
29 充满生命力的美术课堂(李琦)
30 全景美育点亮美好心灵(杨乐亭)
31 潜移默化 润物无声(盛夏)
32 全面美育观润物于无声(郑鈡跃)
34 创建高效美育课堂(任梅)
36 美育渗透 学科整合(汪红)
43 例谈“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作业设计(孙志敏)
47 小作业 大思考(时利娜)
04
05
与书为伴
60 《教育协作》
60 《今天怎样做教师》
61 《有效课堂提问22条策略》
61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
61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的心灵》
思辨之音
50 借助课堂提问 发展思维品质
不负韶华
57 “小家”紧系“大家” 感悟习近平的家国情怀(推荐人:马万成)
教师学堂
37 美育渗透 学科整合(孟佳琪)
38 让孩子在舞动中感受身边的“美”(卞一贺)
40 美美与共 和谐共生(李倩茹)
41 大美不言 大爱无声(孙诗幔)
总编辑
主编
编委
执行编辑
STUDY ON
党旗飘飘
习近平
同胞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举行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
首先,我向全体香港居民,致以诚挚的问候!向新就任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李家超先生,向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主要官员、行政会议成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支持“一国两制”事业、支持香港繁荣稳定的海内外同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记载着华夏先民在岭南这片土地上的辛勤耕作。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近代史,记载着香港被迫割让的屈辱,更记载着中华儿女救亡图存的抗争。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史,记载着香港同胞作出的独特而重要的贡献。有史以来,香港同胞始终同祖国风雨同舟、血脉相连。
香港回归祖国,开启了香港历史新纪元。25年来,在祖国全力支持下,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
——回归祖国后,香港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壮阔洪流中,敢为天下先,敢做弄潮儿,发挥连接祖国内地同世界各地的重要桥梁和窗口作用,为祖国创造经济长期平稳快速发展的奇迹
(2022年7月1日)
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香港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对接国家发展战略,继续保持高度自由开放、同国际规则顺畅衔接的优势,在构建我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发挥着重要功能。香港同内地交流合作领域全面拓展、机制不断完善,香港同胞创业建功的舞台越来越宽广。
——回归祖国后,香港战胜各种风雨挑战,稳步前行。无论是国际金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还是一些剧烈的社会动荡,都没有阻挡住香港行进的脚步。25年来,香港经济蓬勃发展,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稳固,创新科技产业迅速兴起,自由开放雄冠全球,营商环境世界一流,包括普通法在内的原有法律得到保持和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大局总体稳定。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的勃勃生机令世界为之赞叹。
——回归祖国后,香港同胞实现当家作主,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香港真正的民主由此开启。25年来,以宪法和基本法为基础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稳健运行,中央全面管治权得到落实,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正确行使。制定香港国安法,建立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制度规范,修改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确保了“爱国者治港”原则得到落实。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民主制度符合“一国两制”方针,符合香港宪制地位,有利于维护香港居民民主权利,有利于保持香港繁荣稳定,展现出光明的前景。
同胞们、朋友们!
“一国两制”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一国两制”的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中央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好,为了香港、澳门好,为了港澳同胞好。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上,我曾经讲过,中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两点,一是坚定不移,确保不会变、不动摇;二是全面准确,确保不走样、不变形。今天,我要再次强调,“一国两制”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了的,符合国家、民族根本利益,符合香港、澳门根本利益,得到14亿多祖国人民鼎力支持,得到香港、澳门居民一致拥护,也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同。这样的好制度,没有任何理由改变,必须长期坚持!
同胞们、朋友们!
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
STUDY ON
党旗飘飘
温故知新,鉴往知来。“一国两制”在香港的丰富实践给我们留下很多宝贵经验,也留下不少深刻启示。25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一国两制”的实践规律,才能确保“一国两制”事业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行稳致远。
第一,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一国两制”方针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最高原则,在这个前提下,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享有高度自治权。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特别行政区所有居民应该自觉尊重和维护国家的根本制度。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将为香港、澳门创造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一国”原则愈坚固,“两制”优势愈彰显。
第二,必须坚持中央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相统一。香港回归祖国,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建立起以“一国两制”方针为根本遵循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中央政府对特别行政区拥有全面管治权,这是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的源头,同时中央充分尊重和坚定维护特别行政区依法享有的高度自治权。落实中央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是统一衔接的,也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够把特别行政区治理好。特别行政区坚持实行行政主导体制,行政、立法、司法机关依照基本法和相关法律履行职责,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既互相制衡又互相配合,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
第三,必须落实“爱国者治港”。政权必须掌握在爱国者手中,这是世界通行的政治法则。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人民会允许不爱国甚至卖国、叛国的势力和人物掌握政权。把香港特别行政区管治权牢牢掌握在爱国者手中,这是保证香港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守护好管治权,就是守护香港繁荣稳定,守护七百多万香港居民的切身利益。
第四,必须保持香港的独特地位和优势。中央处理香港事务,从来都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加以考量,从来都以国家和香港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香港的根本利益同国家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中央政府的心同香港同胞的心也是完全连通的。背靠祖国、联通世界,这是香港得天独厚的显著优势,香港居民很珍视,中央同样很珍视。中央政府完全支持香港长期保持独特地位和优势,巩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维护自由开放规范的营商环境,保持普通法制度,拓展畅通便捷的国际联系。中央相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香港必将作出重大贡献。
同胞们、朋友们!
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香港同胞从未缺席。当前,香港正处在从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未来5年是香港开创新局面、实现新飞跃的关键期。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中央政府和香港社会各界人士对新一届特别行政区政府寄予厚望,全国各族人民对香港满怀祝福。在这里,我提出4点希望。
第一,着力提高治理水平。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增强治理效能,是把香港特别行政区建设好、发展好的迫切需要。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是香港的当家人,也是治理香港的第一责任人。要忠实履行誓言,以实际行动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维护基本法权威,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竭诚奉献。要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选贤任能,广泛吸纳爱国爱港立场坚定、管治能力突出、热心服务公众的优秀人才进入政府。要提升国家观念和国际视野,从大局和长远需要出发积极谋划香港发展。要转变治理理念,把握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把有为政府同高效市场更好结合起来。要加强政府管理,改进政府作风,树立敢于担当、善作善成新风尚,展现良政善治新气象。
STUDY ON
党旗飘飘
第二,不断增强发展动能。香港地位特殊,条件优良,发展空间十分广阔。中央全力支持香港抓住国家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主动对接“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中央全力支持香港同世界各地展开更广泛、更紧密的交流合作,吸引满怀梦想的创业者来此施展抱负。中央全力支持香港积极稳妥推进改革,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充分释放香港社会蕴藏的巨大创造力和发展活力。
第三,切实排解民生忧难。“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我说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前,香港最大的民心,就是盼望生活变得更好,盼望房子住得更宽敞一些、创业的机会更多一些、孩子的教育更好一些、年纪大了得到的照顾更好一些。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新一届特别行政区政府要务实有为、不负人民,把全社会特别是普通市民的期盼作为施政的最大追求,拿出更果敢的魄力、更有效的举措破难而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让每位市民都坚信,只要辛勤工作,就完全能够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第四,共同维护和谐稳定。香港是全体居民的共同家园,家和万事兴。经历了风风雨雨,大家痛感香港不能乱也乱不起,更深感香港发展不能再耽搁,要排除一切干扰聚精会神谋发展。香港居民,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信奉什么理念,只要真心拥护“一国两制”方针,只
要热爱香港这个家园,只要遵守基本法和特别行政区法律,都是建设香港的积极力量,都可以出一份力、作一份贡献。希望全体香港同胞大力弘扬以爱国爱港为核心、同“一国两制”方针相适应的主流价值观,继续发扬包容共济、求同存异、自强不息、善拼敢赢的优良传统,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我们还要特别关心关爱青年人。青年兴,则香港兴;青年发展,则香港发展;青年有未来,则香港有未来。要引领青少年深刻认识国家和世界发展大势,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要帮助广大青年解决学业、就业、创业、置业面临的实际困难,为他们成长成才创造更多机会。我们殷切希望,每一个香港青年都投身到建设美好香港的行列中来,用火热的青春书写精彩的人生。
同胞们、朋友们!
“愿将黄鹤翅,一借飞云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推进“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是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坚信,有伟大祖国的坚定支持,有“一国两制”方针的坚实保障,在实现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香港一定能够创造更大辉煌,一定能够同祖国人民一道共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荣光!
在基础教育阶段,为了将美的文化、美的情感传达给学生,学校构建了全学科融合的美育体系,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美育格局。校园里、生活中,处处都是学生们的美育大课堂。本刊特别报道,将会带着大家跟随校长的主题文章,一起去听听艺术学科的老师们是如何思考与践行学校美育理念的。
FOCUS ON
特别关注
数学学科组
北京海淀区民族小学(以下简称“民族小学”)始建于1890年,是一所拥有130多年发展历史的学校,它坐落在马甸后黑寺古建群之上。学校几经更名,“马甸回民义学”、“广育小学”“回民学院一附小”“马甸小学”都曾是它的民资。2004年12月2日,更名为大众熟知的“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近20年来的变革创新,让这所百年老校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来到民族小学,你会禁不住称赞校园的美丽与灵动,同时也能对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感同身受。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民族小学,讲的是如何在少年儿童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总书记提出的“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通俗易懂,孩子们能听懂、能理解,更为学校指明了方向。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更是强调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美育全过程。
立足“四有课堂”
让研究性学习真实发生
02
一、全景美育——校园就是我们最好的美育作品
美育要从自然中去实现。小时候,我家在圆明园背面,上学在清华附中。那是每天要穿过圆明园四趟,因此给我留下很深刻的意向,对我个人的审美影响也很大。从圆明园的东门往里走,南边有几棵桦树,晚上放学时在余晖照耀下的婆娑树影和那种光影氛围让我非常难忘。当时有人在那里写生,那样的景色在列宾的画作里也能看到。所以我认为自然是最好的美育启蒙。自然不仅蕴含着生命的发展规律,还具有精微的线条、色彩和结构等美学表现。了解自然、亲近自然,才能深入体会到更真实、更美的东西。
我们的校园不大,约3000平方米,有一个小动物园,还种了100多种植物,包含18种果树,各类植物按照时节,依次登场。我们的校园本身就是一个美术课本、一个美育课堂,这里的东西比美术书上的更灵动、鲜活,更值得孩子们去欣赏、去品味、去用画笔画下来。明德堂内桌子玻璃盖板下就展示着学生们的水墨校园景色作品,他们用自己的双眼捕捉校园里的美景。
我们建议教师可以把课堂放在校园里,让学生们从生动、鲜活的大自然中获得感受、探索奥秘,进而形成认知,把书本上的知识与身边真实的事物结合起来,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当然,每个人的审美是不一样的。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又高于生活和实践,如何让孩子们在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习得知识与技能,是需要我们下功夫来实现的。比如画一个杯子,如果看到的是书上的杯子,孩子们可能会按照树上的视角、构图和色调去画。但如果观察的是一个真实的水杯呢?那它在每个人的眼中都是不一样的,在心中的含义也是不同的。这样的教学才是灵动、多元的。
民族小学的大门、雕梁画栋的楼舍和姿态万千的植物相映成趣。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民族小学,他一进校园便赞叹道,没想到在海淀还有这样一所古香古色、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校。校园就是民族小学最好的美育作品,包括整体的规划、风格、气韵,都蕴含着民族小学全体师生对美的追求。不同时期我们对美有不同的认识,这个是不断变化的,但对美的追求是始终不变的。
二、全员美育——我们的一种群体意识
学校的全员美育意味着全学段、全学科、全体教育者的参与,这甚至成为大家的一种群体意识。学校主张人人都是美育教师、人人都是美育对象、处处都有美育的身影。
在我们举办的所有活动中,甚至是在所有学科的学习过程中,都能找到艺术的身影。学生愿意用艺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学校也会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展示平台,为学生个人举办书画展,还邀请家长和专家们共同参与进来。有的亲友会为了参加孩子的书画展专程从国外飞回来,他们觉得能在这么小的年级举办个人展览非常了不起,很有纪念意义,同时也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在这个领域的深入学习和发展。我们不在乎形式高不高端,关键在于通过美育这个环节,让学生有意识地去感受、去欣赏,并获得积极的回应。
书法是我们学校全体师生的三大必修课之一,是美育的重要载体,而且我们非常强调书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校园中的很多提示牌都是学生用毛笔写的,一是将书法这种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应用在现实生活中,二是通过这个过程让文明的意识内化于心。我们强调的学校要具有的五种味道之一是“中国的味道”。书法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既有实用功能又有美学精神,把它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便形成了艺术特色。
FOCUS ON
特别关注
教师学堂
随着“双减”的大力推进和深入贯彻实施,作业——这个伴随教学发展的老话题,如今再次被大家所关注,通过探讨它的“增”与“减”,思考提质增效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如何巧妙设计,从而使其真正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与价值。学校各学科的老师们通过探讨大单元的作业设计,积累了很多的实践与研究,本期将继续刊登老师们的研究成果。
思辨之音
作业设计之我见( 三)
摘 要: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巩固,是学科知识的应用和迁移。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我们面临的现状是学习内容不变,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要减少,负担要减轻,这就要求教师精准设计作业,优化作业效能。在确定了单元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还要结合学生学情,制定单元作业目标。作业内容要依据作业目标进行设计,使作业成为学生学习活动,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一部分。优化作业效能,要立足单元整体让作业的整体规划更系统;关注学生差异,具有一定挑战性、长周期的作业任务,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知识、查阅资料、评价反思等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单元作业 设计策略 作业效能 差异
四年级 王 梅
“双减”背景下语文单元作业的设计策略研究
一、缘起:“双减”背景下,呼唤作业效能的优化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提出“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作业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包括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时间管理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学业成绩等等。然而作业现状不容乐观,普遍存在缺乏目标意识,随意性大;作业形式单一,机械重复性作业过多;缺乏整体规划,作业零散等问题。如果说,“教学”从某种角度上着重体现了教师“教”的艺术,那么作业则充分体现了学生了“学”的需求,尤其是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往往只关注作业对学生学业成绩的作用,忽视过重的作业负担给学生带来严重的课业负担。
“双减”政策下,学习内容不变,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要减少,学生负担要减轻,这就对作业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精准设计作业,发挥课外作业效能,“减负增效”刻不容缓。
——以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四单元为例
教师学堂
思辨之音
(五)作业难度
过易的作业计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而过难的作业设计会让学生在不断经受挫折后,失去对作业的兴趣,甚至产生恐惧。因此,如何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确定符合学生认知情况的作业难度,就成为作业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六)作业量
当下学生的作业量偏大,完成作业的时间偏长,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对作业效果影响最为明显的因素主要包括:作业目标、作业科学性、作业时间、作业类型、作业难度、作业差异性等关键因素。并且这些因素不是单独对作业设计产生影响的,而是协同起来产生影响的。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系统地思考作业的各个相关因素,从作业目标、作业难度、作业时间、作业差异性等方面全方位思考作业设计,实现作业效能的优化。
结合影响作业效果的关键因素的分析,作业设计与实施需要关注以下七个方面的基本策略(见图二)。
某市教委在作业调研中,发现作业设计中一些关键因素对作业效果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不同的因素对作业兴趣、作业负担、学业成绩的影响略有差异(见图一)。
分析上述研究结果,影响作业效果的因素主要涉及差异性、与学习内容的联系程度、表述通俗易懂、作业类型、作业难度、作业量等因素。
(一) 差异性
研究表明,学业成绩靠后的学生认为有些作业没有必要,主要是因为老师没有为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作业设计。同样,对于学业成绩靠前的学生,一些简单重复的作业会让他们觉得枯燥乏味、毫无成就感从而没兴趣。可见,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选择性,有助于增加学生对作业必要性的认可度。
(二) 与学习内容的联系程度
当学生感到作业与学习内容相联系就会感觉更有意义,从而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完成。但现实学校教育中,作业与教学相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作业内容是否与学习内容紧密关联,与作业目标的设计有关。
(三)表述通俗易懂
在设计作业时,要尽量使用学生易懂的语言,并且指向明确,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题意与要求,避免给学生制造额外的障碍。作业的可理解性还和作业所使用的语言是否贴近儿童的认知特点有关。
(四)作业类型
丰富的作业类型,可以减少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的乏味感,从面轻学生的负担。调查结果中发现,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期望减少抄写等机械训练作业,增加更有挑战性的其他类型的作业。所以,相比较低难度的机械枯燥的作业,学生更愿意接受具有适当挑战性的作业。
作业设计与实施策略反映了作业各关键要素,各个策略之间也是紧密相关的。比如,以单元为基本单位进行设计是前提;科学的作业目标,才有可能保证作业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作业结果才可以反思和完善作业目标、作业内容等;另外,关注作业的差异性,体现了对学生差异的关注。因此,作业设计的基本策略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体现了一个自我循环改进、相互关联的系统。
教师学堂
思辨之音
二、探寻:立足单元整体,作业目标的制定与落实
好的作业绝不是盲目随意的,它一定有明确的目标。作业目标应基于教材,立足单元整体学习目标而定。作业目标与学习目标不是一种简单的从属关系,而应是更加强调相互促进和补充的关系。作业目标需要适当考虑如何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要立足单元整体去思考作业目标的整体性和导向性。
(一)梳理教材,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以“神话故事”组织单元,编排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三篇精读课文和《女娲补天》一篇略读课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是本单元语文要素。习作“我和_____过一天”与本单元的主题紧密联系,旨在调动学生的阅读积累,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而“快乐读书吧”则是“神话故事”阅读的拓展和延伸。基于教材分析,对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从“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表达与交流”三个板块进行整理(见表一)。
进行对照分析,可以判断哪些目标的达成需要课后作业加以巩固、弥补或者延伸。梳理分类如下:
知识记忆。目标1—4,即“积累与运用”部分,主要涉及本单元字音字形的掌握、词语的积累运用、课文的背诵,这些基础知识是需要课后通过记忆加以巩固的。
语言实践。目标5,“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述故事”。课堂上,基本能达成此目标的,所以作为课堂练习。
课外阅读。目标7,“能掌握阅读神话的方法,阅读中外神话,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既是“快乐读书吧”的阅读目标,也是贯穿于整个单元的学习目标。但是,课外阅读不可能在课上完成,需要学生课外自主进行。
综合探究。目标6和8,“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交流对神话的认识。”“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是基于一定的综合性探究才可能达成的,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显然无法实现,需要课内、外贯通完成。
(二)结合学情,制定单元作业目标
作业目标与学习目标相一致,有助于保证作业内容的可理解性,避免因为作业内容的陌生,导致作业难度加大,从而加重学生的负担。反过来讲,作业与学习内容的一致性,也有助于促进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单元作业目标应有助于学习内容的巩固和优化,呈现一定的结构性。一要考虑基础性作业目标,如抄默词语。二要考虑单元的语文要素,以确保单元重点学习内容能有效落实。()单元作业目标分解,落实到课时作业目标中,通过每一课时作业的实施,使单元作业目标得以最终达成。
由于班级授课制的背景,学生的掌握情况是有差异的,作业作为学习活动的重要关键环节,要成为弥补个性要求的重要载体。所以在单元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还要结合学生学情,确定单元作业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关注教学效果,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掌握情况来进行整体设计。因此,作业目标的设计不仅仅根据学习目标,还要结合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设计(见表2)。
教师学堂
思辨之音
其中目标1-3是常规作业目标,重在巩固基础知识。目标4、6是核心能力提升目标,旨在笃实本单元语文要素,每天都需要做和积累。目标5、7定位于个性表达和拓展,意在培养综合能力。
这样的单元作业目标,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单元作业目标指向明确,数量合理。
2.单元作业目标结构清楚,注重内在的逻辑性。
3.单元作业目标与单元学习目标相一致。
4.单元作业目标凸显重点,注重了学生差异。
5.单元作业目标体现综合性、实践性、长周期性。
三、践行:减负增效,单元作业的规划与设计
单元目标确定好后,就可以将其分配到课时作业目标中,这个过程并不是简单机械的,有些单元目标可以分配到几个课时中,这也说明了有些目标的达成是需要不断强化和巩固的。分配好课时作业目标后,要依据课时目标设计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依据作业目标进行设计,使作业成为学生学习活动,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一部分。目前的作业设计中,
作业内容呼应机械记忆的作业目标多,而对高阶思维的目标和综合性、实践性的目标呼应较少。这也和老师过度关注知识技能巩固,强调书面作业的传统观念相关。所以,“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应更关注课堂教学中不容易实现的实践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要在作业内容的设计上关注阅读类、实践类、跨学科的作业,有助于作业目标的实现。
(一)精准设计,优化作业效能
“减负增效”,既要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机械性作业,又要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这就需要教师精准设计作业,提高作业质量,优化作业的效能。在制定作业目标后,可以从“作业内容”“作业类型”“作业时间安排”“作业分层”四个角度对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四单元的作业进行整体设计(见表3)。
教师学堂
思辨之音
(二)立足单元整体,作业的整体规划更系统
统编版教材的特点是双线组元,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主线的引领下展开教学。在四年级上册四单元的学习中,“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两个语文要素贯穿整个“神话故事”单元的学习。为了实现课内得法,课外用法,基于此设计了以下两项作业:
作业二:神话人物寻访。本单元的“快乐读书吧”内容就是阅读神话故事,《中国神话故事》《世界经典神话与传说故事》两本书的阅读至少需要安排2个星期以上。将这项作业安排在单元课文学习之前布置,并贯穿于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并行,让学生在阅读中加深对神话的认识,同时将课内学到的方法运用的阅读实践,实现课内得法,课外用法,系统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可见,立足单元整体,对单元作业进行设计,避免了零散、重复的现象,让作业的规划更系统。而这两项作业也如一条线贯穿整个单元,让语文要素的落实有层次、有梯度。
(三)关注差异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差异性作业是实现作业个性化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作业的不同难度或者数量来体现差异;也可以通过不同作业类型来体现学生学习兴趣或能力的差异。比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设计一些具有长周期和挑战性的作业,通过提供充分的表现空间,让具有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有充分展示的可能。传统意义上的作业以知识记忆类为主,学生读一读、抄一抄、背一背、默一默就能完成。相比较而言,具有一定挑战性、长周期的作业任务,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知识、查阅资料、评价反思等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内容。在单元作业设计中,课外阅读和综合探究类作业设计为选做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做,这就体现了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自主性和选择性,给每个层次的学生展示自我的不同平台。
作业一:神话城堡探秘。在学习每篇课文时,学生讲故事给伙伴听,该作业虽然是同一主题,但是具体到每篇课文中有细微差别,由讲述文中的故事片段到自己创编故事片段,要求逐步提升,充分体现了作业设计的系统性。另外。这项作业在课堂上进行,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教师学堂
思辨之音
“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感受神话的神奇力量。”这一目标的达成是需要在比较、探究中才能领悟到的。阅读记录卡往往能起到很好效果。在读完《中国神话故事》和《世界经典神话与传说故事》这两本书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自主选择同主题的故事进行比较,体会中外神话故事在表现方式和价值取向上的异同。这样的探究作业既能让课外阅读向深层次推进,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真正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四)作业类型丰富,富有趣味
作业类型会影响学生的作业兴趣,从而影响学生作业的负担感和作业效果。目前,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促进作用已经得到大家的共识。老师们经常会布置课外阅读的作业,并且在课外阅读中常会布置学生在积累本上摘抄好词好句的作业,这样的作业有必要,但是太过单一,趣味性不够,也缺乏思维含量。综合实践类作业,具有实践性、活动性的特
征,可以是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能力、思维方式解决某些问题,也可以是综合运用同一学科的多种学习方式来完成某些任务。呈现形式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非书面的。在本单元中,“神话人物探访”作业,集听故事、读故事、观影片于一体,还可以自定任务。该作业跨越了语文、美术、音乐等不同学科,既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差异,同时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们通过“神话故事会”,落实“能产生阅读神话的兴趣,阅读中外神话,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这一学习目标。学生阅读神话故事,把自己最受触动的情节或故事介绍给大家,并为学生提供多种展示形式:用思维导图绘制故事情节、绘制故事连环画、制作人物名片、讲故事等等,这样的作业既落实了单元阅读目标,又富有趣味,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五)评价单促进自我评价和改进
课外作业中经常会有一些口头语言实践类的内容,如朗读课文、口语交际等,这样的作业很难检测学生完成情况。课外阅读类作业,很多老师也会布置,但是可能只是作简单要求,如“阅读课外书30分钟”,学生到底有没有读?读了什么?效果如何?都不得而知。显然,这样的作业流于形式。本单元中课外阅读不仅要求学生阅读,而且提供了记录卡进行评价,让阅读有痕迹。这样的课外阅读作业有一定的挑战,但是学生潜心阅读可以完成。在语言实践类作业,我们可以设计 “评价单”,一方面有效反馈学生的作业情况,另一方面提供评价标准,让评价者评有依据。
精准设计作业,减去不必要的重复性书面作业,增加综合性、实践性作业,丰富作业类型,弹性作业要求。作业更精简,但也更灵活,既守住了底线,又尊重了学生能力差异,为有能力的学生提供开放的生长空间,真正实现减负增效。
参考文献:
[1]王月芬.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科学教育出版社. 2021年6月
[2]上海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小学语文 单元教学设计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年7月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五年级组 李雪
摘 要:“双减”文件下发后,全国推进学校落实“双减”工作的水平,并把“双减”工作成效纳入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基于此,本文以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业设计为例,研究如何聚焦学生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探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推崇的适应学生发展规律的学习模式。通过实践证明,通过单元整体教学下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减轻学生过多的课业负担的有效途径,而且能够落实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双减”;单元整体教学;“日格一物”博览会
“双减”文件下发后,全国学校系统部署、积极作为,取得了明显成效,作业管理制度已基本建立,课后服务已基本实现全覆盖,课堂教学改革逐步深化。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提出,要全面推进学校落实“双减”工作的水平,并把“双减”工作成效纳入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接下来的“五个重点工作”中两项就是:一是作业管理再强化。要在压总量、控时间基本到位的基础上,注重调结构、提质量。二是课堂教学再提质,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在这样的背景下,聚焦学生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探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推崇的适应学生发展规律的学习模式。通过实践教学,通过单元整体教学下的作业设计可以减轻学生过多的课业负担的有效途径,更加能够落实提高课堂效率。
一、落实“双减”,要从单元整体入手设计课堂教学和作业
格式塔心理学认识的“整体”是单元整体教学整合教学内容的心理学基础。按照此理论,我们可以把单元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来学习。其明确了单元内各篇课文、各项训练的关系,从而可以让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各种关系,重新建构。单元整体教学更重视单元的整体结构,重视每篇课文在单元中的位置。让学生通过学习对这种结构进行认识,并通过自己的经验对结构进行重组,获取学习经验,形成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本着“用课文教语文”的宗旨,力图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学习习惯。整合每篇课文的内容,打通课文与课文字行间的阻隔,让课文实现其原有功能。由此,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带着特定的功能的存在,而不是故事的存在。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从注重整体的格式塔心理出发,以统整式语文学习观点为依托,落实到对学生“附属”“解释”“重整”“伸展”“评鉴”“创意”六个层次语文能力的培养。
单元整体教学因为年龄段不同表现形式也不同,精读指导重点也不同。一二年级以“识字”为整合点,指导重点在比较词句中的理解与朗读。单元整体识字,有益于把更多的字集中在一起,使低年级的学生不但能够认识更多的字,而且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了解汉字构字规律,对汉字的特点有更深的体会。三四年级,以单元主题为纲,整合课本内容,指导学生预习,指导重点在句段推敲中理解内容、体会情感、领悟表达效果。五六年级,以单元主题为发散点,整合课内外内容,以学生自学为基础,指导重点在于通过句、段、篇、章的对比,体会情感、领悟表达。
作业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不可替代的基本功能与价值。教师应把作业放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系统中优化设计,“备课也要备作业,不能管种不管收” 。要把作业设计作为教研组的重要工作内容,将作业与教学进行一体化设计,在教学设计中明确作业设计及内容。注重提高作业质量,消除低效作业,杜绝有负面影响的作业,丰富作业类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成“减负提质”的目标。
单元整体作业强调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强调基于不同学生的情况,运用“目标—设计—实施—诊断—改进”的科学研究范式,强调四大基本理念:一是关注学生差异,二是注重作业与教学协同,三是系统设计作业,四是注重反思改进。
落实“双减” 聚焦素养 优化作业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业设计为例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下面,以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整体教学为例,设计单元整体作业,尝试寻找落实“双减”、聚焦学生素养之有效路径。
二、整体观照,聚焦习作单元读写融合设计课堂教学
统编版教材以单元整组形式编排教学内容,对习作训练要素进行了集中安排,把读写训练有机结合了起来。下面谈谈如何带着整体的观念,立足习作单元整体,在研制单元核心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整合单元板块,提升学生的习作素养。
1.重组教材,读写融合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学写说明文。教材按照习作单元体例的思路编排,整体系统设计了五个板块:两篇精读课文《太阳》和《松鼠》、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两篇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和习作《介绍一种事物》,引导学生先“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再在习作中运用“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
习作单元中导语、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这六个部分相互衔接、紧紧关联、有机整合、互为一体,指向于习作成果的呈现和习作能力的培养,如图1所示。
学写简单的说明文既是本单元学习的最终目标,也是构建整个单元所围绕的核心,还是单元教与学活动组织的线索。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需要遵循“向读学写”“读写融通”的习作单元编排逻辑与理念,突出习作教学相对独立的课程地位,设计有趣、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沉浸其中,使得写作知识在学生的言语结构中逐渐内化,在言语实践中慢慢活化,最终固化为学生的语言素养。
2.创设情境,任务驱动,在丰富的活动中提升能力
基于单元学习要素、单元文本特点和学生生活背景,我们创设了“举办‘日格一物’博览会”这一情境,对本单元进行了大单元、大任务、大情境的教学设计,如图2所示。
图1 第五单元教学思路编排
图2 “日格一物”博览会教学设计
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文生活情境中学习,帮助学生在说明事物与生活实践之间建立联系,循序渐进、系统整体地丰富关于说明文写作的知识,提升说明文写作能力,在大情境大任务中,努力达到叶圣陶先生指出的说明文写作的最终目的: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开设“日格一物”读书角,学生通过搜集自己感兴趣事物的资料,提高学习兴趣;学习逻辑性很强的说明文《太阳》与语言风格幽默有趣的《松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能运用多种方法将事物的特点说明白,感知不同风格的说明文,如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的不同。
开设“日格一物”直播间,让学生自评、互评、小组展示、全班分享,以过程性评价的形式,帮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我诊断、自我调整,加深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
在“日格一物”博览会活动中,学生自由地选择了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事物,搜集资料,进行说明。学生的选材与说明角度都各不相同,在推荐与欣赏中,学生对说明方法进行了综合运用,把某一种事物介绍得非常清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把事物说明白,而且掌握了“说明白”的方法。
建构主义理论主张,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而内的转移,而是学生通过新经验和原始知识的相互作用,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的每一次学习,都能向自己的目标前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获得感,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实现建构性学习。在搜集资料、完成习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丰富自身知识储备的广度与深度,体会世间万物的巧妙与精彩。本单元的学习需要让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以此触发真正的、可见的学习。
三、单元整体教学下整体设计优化作业
1.与生活经验链接,开展长线习作活动
在扎实的单元阅读教学和高频次、有层级的习作片段训练基础上,我们再来开展单元大习作的活动设计。单元大习作应该是一个多种方式、多次实践、多篇习作组合的长线教学活动。仔细阅读单元习作的提示,将教材呈现如表1。
单元习作的主题是“介绍一种事物”,这里“事物”包括了多样性的理解:动物、植物、物品、美食、其他感兴趣的内容。“介绍”也包括多种风格:语言平实类,如“恐龙”;语言活泼类,如“袋鼠的自述”;图文结合类,如“我的美食地图”;操作说明类,如“怎样泡酸菜”……如此丰富的“事物”,如此多样的“介绍”种类,一方面拓展了学生习作的视野,给予学生更多习作内容的选择,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导致学生无所适从。说明不同类型的“事物”,有着不同类型的行文结构、语言风格,在教学时应该对习作内容进行梳理,引导学生有层次地开展单元习作长线学习活动。
为科学落实“双减”政策,减量增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优化作业设计。根据本单元的最终目标“把事物特点介绍清楚”,组织单元主题活动“举办‘日格一物’博览会”,将本单元的作业内容分为三方面:搜集整理资料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写清楚事物特点、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介绍给家人或同学。这三方面作业贯穿整个单元,随着学习一步步完善,并兼顾参观实践、书面、表达、拓展等不同形式,把单元作业的目标分散到每一课并分阶段逐步落实,最终以“举办‘日格一物’博览会”的形式展示学生作业,以任务驱动促进学生作业兴趣,在真实的活动中锻炼学生综合能力,并通过这样的单元作业设计指导学生养成做作业的正确流程和行为习惯,如作业前整理完善课堂笔记,完成作业后依据作业评价表进行检查自评等,如图3所示。
2.让课时作业分层递进、前后连续地有效落实单元实践活动
下面4课时作业设计为例具体呈现单元任务的落实。
(1)作业1:建立资料包(分为资料库、词库和工具库),认识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①设计说明:本课时作业目标指向单元目标1、2和8,以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必会字词,达到不断积累的目的。同时,检查学生对课堂笔记的完善整理,以及根据需要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观察、多积累。该项作业属于中等难度的实践作业,预计完成为30分钟。选作拓展作业为周末进行社会实践,预估完成时间1小时。
②内容描述:同学们,当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生活中涌现了很多新鲜有意思的事物。我们在第五单元的学习中,要举办“日格一物”博览会。为此,需要同学们在“日格一物”读书角中,成为一只小小“好奇喵”,按照以下要求搜集资料、整理信息,建立自己的资料包,了解认识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为活动做好充足准备,争取在博览会中成为一名优秀的讲解员。
表1 第五单元习作内容汇总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A.建立资料库:你可以从不同领域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搜集、整理相关信息进行了解认识,如与动物有关、与植物有关、与物品有关、与美食有关,或其他感兴趣的内容。可以介绍一种事物,也可以介绍其制作方法及过程等。
B.建立词库:积累课文中的必会词语,在词库中正确、规范、美观的书写。
C.建立工具库:完善课堂笔记,利用思维导图梳理自己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特点。
D.拓展选作:周末去一次博物馆或生活超市、展销会等进行参观,通过观察、拍照等搜集、整理信息,了解认识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图3)。
图3 第五单元作业设计
A.建立资料库:你可以从不同领域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搜集、整理相关信息进行了解认识,如与动物有关、与植物有关、与物品有关、与美食有关,或其他感兴趣的内容。可以介绍一种事物,也可以介绍其制作方法及过程等。
B.建立词库:积累课文中的必会词语,在词库中正确、规范、美观的书写。
C.建立工具库:完善课堂笔记,利用思维导图梳理自己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特点。
D.拓展选作:周末去一次博物馆或生活超市、展销会等进行参观,通过观察、拍照等搜集、整理信息,了解认识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图3)。
图3 作业1要求
本课时评价标准如表2。
表2 作业1评价标准
作业1的目标是锻炼提升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按不同方面搜集资料的能力,并随着信息的收集整理,积累好词,属于综合实践类作业及基础作业。以学生自主实践、上网查找搜集的实践操作为主,学生搜集信息、分类整理信息,认识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建立资料库。在搜集整理的信息中筛选信息,积累好词进行摘抄,建立自己的词语库。并根据《太阳》课上学习的按不同方面介绍事物的方法,制作自己介绍事物的思维导图,建立自己的工具库。为本单元的作业开一个好头,为后面长线分步完成作业做好准备。
(2)作业2:完善资料包,梳理思维导图。
①设计说明:本次作业目标为锻炼学生根据自己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筛选、整理资料,并根据课堂学习体会说明方法好处继续完善工具库思维导图, 巩固学生对课文中运用说明方法的理解。中等难度,基础性作业,预计完成为15分钟。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②内容描述: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资料包。
A.筛选、整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完善资料库。
B.根据自己介绍事物的特点,摘抄积累好词,完善词库。
C.根据课堂上的学习收获,利用思维导图进一步梳理自己介绍事物的说明方法,完善工具库(图4)。
选做:试着向家人介绍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本课时作业的评价标准如表3。
课前,通过老师的下水作文,学生在“初试身手”中尝试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事物特点写片段。教师发现学生的写作难点在于如何根据自己的需要筛选出适当的资料,运用说明方法转化资料来介绍。课堂中对此进行了重点指导,课下作业让学生在课上的练笔中进一步修改。让学生有方法可依,并在单元主题活动的任务驱动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完善资料包整合不同类型作业,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达成“减负提质”的目标。
教师下水练笔如图6。
图4 作业2要求
(3)作业3:初试身手,尝试介绍事物的一个方面特征。
①设计说明:本次作业目标是锻炼学生利用自己搜集、筛选、整理的资料运用在《太阳》一课学习中,学会并掌握多种说明方法把事物特点介绍明白的方法,通过拓展练习,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的其中一方面特点介绍明白。属于拓展延伸类作业,较高难度,预计完成为15分钟。
②内容描述:同学们,课堂上你们已经尝试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请你们继续借助课文中发现的“锦囊妙计”,评改自己介绍的片段,将修改后的片段誊抄在“日格一物”资料卡上,书写做到正确、规范、美观(图5)。
图5 作业3“日格一物”活动“解囊妙计”卡及资料卡
(4)作业4:作业展示——“日格一物”博览会。
①设计说明:本作业属于拓展延伸类作业,教师根据本单元所学习的习作方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完成书面的习作作业,素材来源于生活,根据单元学习内容,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际需求拓展延伸,较高难度,预计完成为40分钟。
②内容描述:同学们,我们在第五单元的学习中,要举办“日格一物”博览会。为此,同学们已经在“日格一物”读书角中,成为一只小小“好奇喵”,搜集了很多资料,去了解了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并且,你们还懂得使用介绍事物的锦囊妙计,如果能在我们的主题活动“日格一物”博览会中介绍自己兴趣的事物的时候能像作者一样,锦囊中的每一条说明标准都能做到,那你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小讲解员。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下面请同学们任选一种形式来展示自己的成果:
(以下内容任选一项参加)
A.我是小小讲解员: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资料卡”,在班级的“日格一物”博览会展厅里展示讲解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让别人能够过看资料卡、听讲解,清楚了解事物的特点。
2.我是小小评论员:通过参观班级“日格一物”博览会的直播间、展会厅等,分别对直播和展览的内容进行评价。为本次“日格一物”博览会活动提出有价值的建设性建议(图7)。
动接受者向主动探究者转变。“我是‘好奇喵’”“我是小主播”“我是讲解员”“我是评论员”等多维生活资源体验的综合融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自发写作、自我展示的学习内驱力。学生不仅能够进一步内化文本知识,更能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沟通能力、创造能力、领导能力、决策能力等,走向了自觉的高阶学习与自我建构。
2.活动中体验了说明文语言风格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是科学严谨,在严谨表达的基础上,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表达风格。《松鼠》这篇文章的语言生动有趣,在介绍活动中,学生化身为“松鼠”角色,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进行直播自述,富有情趣,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学生以自己感兴趣的表达风格,对文本进行重整,体验了小主播的角色。
3.实践中学会了把事物说明白
学生在“日格一物”博览会活动中,在情境实践里尝试恰当地运用所习得的说明方法来介绍事物。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已经基本达成了“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这一单元要素,自读例文,学习方法这一任务学生完成度很好。接着以小组为单位,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一项事物的制作方法,并分享交流。在好物推荐活动中,学生自由地选择了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事物,搜集资料,进行说明。学生的选材与说明角度都各不相同,在推荐与欣赏中,学生对说明方法进行了综合运用,把某一种事物介绍得非常清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把事物说明白,而且掌握了“说明白”的方法。
五、循序渐进,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实践中螺旋上升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实现的。在“日格一物”博览会进行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1.情境中提升了语言表达力
“日格一物”博览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同学们根据自己所选展览区与所准备的资料卡,梳理所介绍的内容,将内容进行整合,形成解说稿。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文本基础上,初步尝试形成说明性文稿,体会说明文严谨、科学的表达特点,并在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2.支架中提升了语言沟通力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共同交流碰撞总结学习方法,并把习得的方法学以致用,成为自己习作的锦囊妙计。通过有依据的自我评价、生生互评等学习过程,能帮助学生在评价中
本课时作业的评价说明如表4。
重视学生作业的展示与研讨。学生完成习作后,通过举办“日格一物”博览会,给学生展示的平台,让学生的作业成为班级的最靓丽的风景线,并通过学生之间的点评献策,不断促进学生之间的分享交流、思考。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自信心。
四、层层推进,让学生的实践活动在情境中梯次进行
1.情境中激发了学生活动兴趣
真实情境下的实践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枯燥的阅读文本任务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动力。本单元介绍事物特点需要学生查阅资料、搜集资料。根据学生搜集的资料,给学生创设“举办班级‘日格一物’博览会”的活动,这样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主动性。纵观整个学习过程,活动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生活中的资源,让学生体验多种不同的角色,身份的转换除了给学生带来新鲜外,引导学生从被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探索习作的好方法,更好的结合资料运用说明方法介绍事物特点。将教、学、评融为一体,使评价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成为本课帮助学生掌握语文要素的学习支架。在活动中,学生在为自己喜欢的小主播点赞。在此,学生之间展开了互动:有的学生认为某主播的介绍运用的说明方法恰当,已经把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介绍清楚了;有的学生认为某主播介绍的事物的特点不够鲜明……这样的互动点赞活动就给学生的语言发展搭建了良好的支架。一方面学生充分表达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彰显了自己的语言个性,另一方面学生在互动中加强了沟通,倾听他人的观点,与自己的理解相结合,形成新的见解,提升了语言沟通能力。
4.读写中提升了语言思维力
习作时,学生为了能够把自己选的好物更好地推荐给他人,看得更全面,写得也更全面。例如某学生推荐洗碗机时,不仅介绍了洗碗机的外形和功效,还介绍了它的内部装置和工作原理。这样表达使得语言更为缜密、精准,学生的语言的思维力在读写中提升了许多。
六、激发兴趣,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测评驱动下显著提高
通过“阅读、合作、情境体验、展示分享”等学习活动,学生认识了说明文,掌握了基本的说明方法,学会了读懂说明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在真实的情境中落地扎根,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了解说明文、学习语文,真正理解“说明白了就成功”。
本单元的练习与测评注重学生能力的逐步培养,学生通过基础题型的练习,巩固对于说明方法的了解与运用,从而更好地阅读说明性文章,为进一步的阅读积累学习方法。在综合测评中,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深入探究,培养沟通合作能力,锻炼学生在互联网搜集信息、梳理与整合信息的能力,以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丰富学生的综合体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方位提升。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给学生的作业如何留将成为一门大学问。因此,我们应该将关注点落在单元整体教学,探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推崇的适应学生发展规律的学习模式。通过实践教学,我们发现通过单元整体教学下的作业设计可以减轻学生过多的课业负担,而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乐趣,能够落实提高课堂效率。诚如我们举办“日格一物”博览会的宗旨——“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一物,豁然贯通,终知天理”。
参考文献:
[1]冷玲琳,2021. 在真实情境中学会“说明白”——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实践效果与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7-8):137-138.
[2]李怀源,2009.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构建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3]王月芬,2021.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4]新华网:《吕玉刚:巩固成果 全面提高学校落实“双减”工作的水平》,https://k.sina.com.cn/article_7517400647_1c0126e4705901w687.html
[5]白雪微:《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优化作业十条建议发布》,https://item.btime.com/45f6j6jb1da97qphge9gc5u7p40?page=1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2021年7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指出:“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同时要“提高作业设计质量,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1]双减并非一减了之,也不是一味的做减法,减负增效才是最终目的。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标准分为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维度。在作业中如何实现课程标准的五个维度,“教师需要从关注或偏重知识训练的‘育分’,走向从五个维度共同构建的‘育人’”,[2]需要在作业中将知识运用与实践活动有效的结合,凸显出学科的核心素养。由此可见,只有“减负增效”的作业才能真正达成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效果,才能成为关系学生课业效果和未来成长的重要载体,才能让作业实现育人价值。
“双减”政策下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策略探究
五年级组 党春玲
摘 要:作业是日常教学中最为常见的学习任务,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和拓展,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在“双减”政策下,作业成为“减负增效”的焦点之一。如何做到作业“减负”不“减质”,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重新审视和思考作业设计和作业优化的策略。研究表明,从学生视角出发布置的少而精、精而有效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也能让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积极的互动关系。本文以“双减”政策为背景,阐释小学英语作业如何改变传统作业内容单调、形式单一和育人功能发挥不足的现状,探究优化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激发学生完成作业任务的热情,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双减 小学英语 作业设计 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和英语课程标准为英语教师在英语作业设计和布置方面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清晰的思路。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仅应该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而且要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全面考虑作业的难度、数量、形式、类型、评价等多方面、全方位的设计。因此,作业应该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过程,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完成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巩固课堂学习成果和延伸课堂学习内容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教师需要思考如何设计‘量少’而‘高效’的作业,帮助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掌握语言知识、提升语言能力,促使他们将作业情境中所习得的经验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能够学以致用。
一、 小学生英语作业设计问题分析
长期以来,小学英语作业的形式主要是以读写或做习题为主,学生通过完成大量语言知识的练习以期达到考试考高分的目的。教师由于缺少对作业时间的考量,时常出现作业总量较大的情况,大部分作业学生还得回家完成。除此之外,在小学英语作业方面仍然存在着其他诸多的问题,造成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教师缺乏作业设计的意识
从以往的作业布置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缺乏“减负增效”的教育观念,布置的作业内容较多,作业量较大,并且主要以提升学习成绩为导向,从而忽视了对学生全方面发展的培养。有些教师对作业的本质、目的认识不清或认识混乱,在布置作业时常会信手拈来,较为随意,很少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达成等方面考虑作业的布置。还有些教师认为,只要多投入写作业的时间就能有好的学习效果,而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和作业的科学性。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以上问题由于部分教师缺乏作业设计的意识,没有从学情出发,缺少对作业完成的时间和作业量的考量,导致学生因为繁重的作业疲惫不堪,甚至产生厌学的念头,老师也常常因需要投入大量批阅作业时间而身心疲惫,在布置作业与完成作业之间形成两难境地。
(二)教师布置的作业形式单一
传统的小学英语作业分为口头作业和书面作业。口头作业一般是指听录音跟读课文或背诵课文。书面作业主要以完成同步练习册或反复多次地抄写单词和课文为主要任务。这些作业是为了巩固学生当天所学知识,并对考试中易考的知识点进行练习。
如此形式单一的作业是因为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不同,只是沿用传统作业模式,对于那些学习层次较高的学生而言,这样的作业简单且缺少挑战,必然会降低他们对作业的关注度。对于一些学习层次较低的学生,单一的作业形式难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尤其是听音跟读的作业往往因为缺少检测手段,容易让学生产生惰性,作业形同虚设。同时,传统的作业资源拘泥于课本内容,鲜有将知识迁移到生活中的思考,导致学生的学只停留在机械识记层面,缺少知识与生活实践的关联性,没有达成语用价值。
(三)作业功能重成绩,轻德育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提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本质是育人,承载着基于时代要求的育人使命”,[3]立德树人是英语学科的根本任务。而传统的教育观念导致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更侧重于题海战术和考试知识要点练习的方面,考试成绩成为检验作业完成好坏的唯一标准,忽视了作业设计的德育教育功能。
英语课程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双重性质,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责任,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开阔视野,形成一定的跨文化意识,以及能够形成良好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终身学习做铺垫。
二、“减负增效”在小学英语作业设计中的重要性
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作业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减负增效”在小学英语作业中不但能够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而且在少而精,精而有效的作业中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和拓宽视野,促进学习的内驱力。
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合理设计和布置小学英语作业,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律的学习态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4]优化后的作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使作业不仅成为学习延伸和学习成果的检测手段,更成为后续学习的动力。教师也可以从繁重的批改作业的工作中抽离出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研读教材,探究优化作业设计的策略等方面。
三、“减负增效”背景下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新的作业观:“在作业功能上,应强调形成性和发展性;在作业内容上,应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在作业形式上,应体现新颖性和多样性;在作业容量上,应考虑量力性和差异性。”[5]作业既是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知识的载体,也是反馈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更是承载着育人的功能。笔者尝试从作业的内容设计、作业形式的转变和作业育人功能三方面来阐释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一)优化作业内容,设计可选择、生活化的分层作业
《海淀区义务教育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方面都应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6]英语课程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英语作业的设计也需要考虑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充分兼顾学生的共性和个性,让作业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发展需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有选择地完成作业,并通过作业的练习获得能力的提高,将语言“在用中学,在学中用”。
1、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体现作业的选择性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认知、知识储备、心理特点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学习能力发展也存在不均衡性。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尽量从不同维度出发,设计可供不同学习层次学生选择的作业,兼顾基础与拓展作业的内容;建立多层次的弹性作业结构,让能力强的学生“吃得饱”,让能力弱的学生“够的着”,让全体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水平有所收获和提升。
笔者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一年级起点)》三年级上册 Unit 4 Animals为例,学生在学习完对话课后,笔者布置了三个层次的作业:Level 1: Copy the sentences.选择这一层次的学生是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群体,他们需要通过抄写的形式,对所学句型What does your rabbit look like? It’s….It has….进行巩固和复习,最终达成识记和理解的目的;Level 2: Make new sentences or new dialogues.选择完成这一层次作业的学生属于中等水平,他们需要在简单询问动物外形特征的问答句的基础上,通过选择并替换单词来完成新句子,或根据动物外形特征的问答句基础上做句型拓展,实现一个完整的话轮练习,较之于第一层的次难度略有增加;Level 3: Make stories.选择这个层次的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喜欢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他们根据不同动物的特征创编有关动物主题的小故事对话,这一层次的作业不仅需要语言支撑,还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在作业展示环节,能力较强的学生把自己创编的小故事写成小剧本,邀请同伴一起表演,这一层次的作业既有挑战又有趣味。
2.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凸显作业的生活化、实践性、趣味性
作业往往被学生当作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千篇一律的重复性练习难免鼓噪乏味。而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更有趣味的作业形式,喜欢在“玩中做”。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尽量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以游戏为载体的,具有趣味性、情感性和形式丰富的作业,从而激发学生写作业的兴趣,把作业当成一件有意思、有意义的事情去做。
笔者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一年级起点)》三年级下册Unit 6 My Home为例。将“玩”渗透到作业中,借助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自己玩、与同伴玩、与家人玩。在玩的过程中,学生复习和巩固了语言知识,并灵活运用语言。例如,学生在结束房间名称的词汇课学习后,笔者布置了这样的两项作业:根据自己家的房屋布局特点,制作房间名称的词汇卡,并贴在不同房间的门上;根据自己家的房屋布局特点,制作立体房间模型或画出房间布局图。两项作业可以任选其一。
选择制作卡片作业的学生,在制作房间名称词卡的同时对所学词汇进行了复习,学生将房间名称词汇卡贴在不同房间,创造了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学生认为这种制作词卡的作业形式比重复抄写有趣的多。甚至有些学生将这一作业进行了拓展,玩起了与家人进行房间名称问答的游戏:“Where is your mother? She is in the kitchen.”,学生在家中与家人玩问答游戏,学习语言的同时增进了亲子关系,让语言学习更有意思。选择制作立体房间模型或画出房间布局图的学生,在第二节课上将自己的作品带到课堂,用英语介绍自己的房屋布局图和房间模型,并时不时抛出问题:“What can you see in my bedroom? Do you like my bedroom?”介绍中还有互动,不仅调动了同伴的学习热情,而且拓展了语言学习,丰富了语言输入。
这样的作业帮助每一个学生在体验生活情境的同时,正确理解和运用词汇。动手的过程就是学习词汇的过程,在做种学,在学中用,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有趣的作业内容能够达成寓学于乐,以玩促学的作用。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二)创新作业类型方式,设计自主、探究、合作类作业
作业是学生理解、巩固和检测课堂所学知识的一种重要形式,是让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素养的一种可评价、可检测的活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认真领会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精神,遵循学生发展规律,改变传统的英语作业模式,设计作业任务时要多角度、多形式考量,兼顾作业的多用性,合理控制作业量。英语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作业的能力,创新作业的类型方式。把形式单一,缺少趣味性的作业转变成有意思、有体验、有探索、有合作的个性化作业。
1.设计探究性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探索者
探究性作业是指“学校布置的让儿童在探索过程中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的作业。”[5]有效的探究性作业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将探究理念融入到作业中,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设计一些让学生从真实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主动探索、操作与合作的探究性作业,使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笔者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一年级起点)》四年级上册Unit 1 Sport and games第二课为例。笔者设计了一个调查作业,让学生调查或采访同学、朋友或家人经常做(often …)和擅长做(be good at …)的体育运动。通过调查了解身边的人所喜欢的体育运动类型,做成记录卡,课上以汇报的形式分享调查结果。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根据调查结果进一步总结梳理出喜欢中国和国外运动项目的人群比例。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在真实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习得语言,通过谈论擅长的体育运动,巩固对话内容。学生通过完成调查任务的同时也锻炼了人际交往能力;了解自己家人、同学的体育运动爱好的同时,增进了亲朋间的沟通了解,加强了学生间的友情互动。
2.设计表达类作业,让学生展示多元自我
表达类作业是从学生自主发展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等活动中用语言或非语言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作业实践中发现自我、展示自我、完善自我,帮助他们在自己最好的方面做最好的自己。
笔者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一年级起点)》五年级上册Unit 3 Animals为例。本单元学习结束后,笔者布置了一项“介绍自己或家人最喜欢的动物”的复习作业,建议学生通过写作、绘画、表演、唱歌等多种形式完成作业展示。喜欢画画的学生去校园里“鸡兔同笼”区域,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画下来,用英语向同伴或家人介绍;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创编了“鸡兔同笼”讲解词,自荐当校园景点讲解员,为前来参观学校的嘉宾介绍;喜欢配音的同学选择了《疯狂动物城》电影,进行片段配音;善于表演的学生选择了与动物主题相关的“龟兔赛跑”、“狐假虎威”等中国成语故事创编剧本,进行表演;还有一些对动物主题特别痴迷的学生,笔者鼓励他们在班级组建动物研究学习小组,将动物主题聚焦在某一领域深入研究,其中一组的学生制作了保护濒危动物的宣传海报,号召大家要保护动物。学生通过探究、思考、合作等形式展示出一个个独一无二的自己,最好的自己,他们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体验了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乐趣。
3.设计合作类作业,让学生学会合作
合作类的作业不同于独立完成的作业,它需要与他人合作才能完成。在合作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会对某些问题有不同意见,会产生分歧,这就需要组内成员学会相互倾听、学会沟通、学会接纳和包容。教师在设计合作类作业时需要考虑合理的分组、科学的安排作业任务,并考虑任务的难度。
笔者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一年级起点)》五年级上册Unit 5 TV shows为例。笔者为学生推荐了五部中国经典动画片,小组合作完成其中一部动画片的介绍。全班分为10个组,四人为一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学习能力强的和一个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每个组的人员安排都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情等情况,成立合适的小组。每个学生在组内都有任务,都要为完成小组任务做出贡献。有的小组是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完成一部中国动画片的内容梳理;有的小组是以学习单的形式完成汇报;还有的小组是以海报的形式与同伴们分享;甚至有的小组将动画片做成了剧本,为全班同学表演。每个小组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学习完Jobs主题课后,笔者布置了对家人和同学父母职业的调查问卷,学生通过了解他人从事的不同职业,意识到每一个职业都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职业不分贵贱,凡是能够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职业都是有价值的职业,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五年级Teachers这一课学习之后,笔者结合本校一年一度的“明星教师“评选活动,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同学最喜欢的老师,表达对教师的敬意和喜爱之情。四年级Sports and games这堂课中,笔者看到文本内容中以国外的运动项目居多,于是增加了中国国球乒乓球和武术的内容,并让学生根据语言框架补充更多有关这两种运动的内容,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四、总结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坚持以生为本,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双减”政策的落地,为学生减负的同时对所有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应该采取减负增效策略,作业的设计要从学生视角和学生兴趣出发,改进作业设计模式,优化作业内容,实现作业育人功能等创新形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http://www.ahyx.gov.cn/d/file/p/2021/07/0c2da0c58bdbbe62cce463765ccd03aa.jpg.
[2] 朱浦.《小学英语教学关键问题指导》.10.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 梅德明 王蔷.《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30.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4] 李思毅.《快乐英语游戏设计与课堂教学技巧(第二版)》.13.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5] 马燕婷 胡靓瑛.《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设计》.2-138.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21.
[6] 李静 左小玉.《海淀区义务教育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2.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7] 闫赤兵.《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英语学科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14.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0.
呈现的形式多样,但学生在合作完成作业的过程学会了交流,在交流中开阔了认知视野和发散思维,学生在互相帮助的和谐氛围完成了作业,每个学生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友情。
(三)把握作业育人功能,设计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的作业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要培养“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标志着以知识为中心的学科教学将转向以素养发展为核心的综合育人。”【7】 为实现育人目标,教师在作业设计上要从学生视角出发,基于单元主题意义布置作业,采用多种形式,跳出语言学科本身,更多地关注学科的育人价值。笔者认为,情感体验式作业渗透育人理念,学生通过制作购物海报、翻翻书、为家人或同学制作生日卡、为家人制作早餐、帮助妈妈分担家务等学习形式,学生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提高,在制作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动手能力,而且可以在体验中感受生活,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懂得感恩的情怀。
三年级的Food主题一课,学生在学习三明治制作的拓展课后,笔者布置了一项“为家人制作简易早餐或午饭”的作业,学生在做饭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学会对父母表达谢意和感恩之情。学生用英语向家人介绍自己制作食物的过程,并亲手向父母递上饭菜并用英语说出“Thank you. I love you”的时候,许多家长流下了欣慰的泪水。四年级学生在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以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话题“有趣的动物”为例,首先本次口语交际话题以文字的形式列举了三种动物的特点,其次书中的小贴士和导语对学生的表达、倾听、态度与习惯三个方面提出了要求,针对表达提出“先想好要讲的内容,再讲述给同学听”;针对倾听提出“对他人发言可以提问或补充”;针对态度提出“有礼貌地提问”。在说动物的“有趣”特点时,可以从动物的外形、习性和本领作为出发点。对于第一学段学生来讲,不应该过分关注学生讲述的内容是否有趣、独特,而要把重点集中于“说清楚”和“听明白”。针对话题“有趣的动物”确定以下口语交际评价目标:
表达能力:抓住动物特点,说清动物的有趣之处。
倾听能力:对他人的发言可以提问、补充。
态度与习惯:倾听时不打断同学说话;积极思考,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吐字清楚,声音适中。
2、交往协商类评价目标的确定
以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话题“商量”为例,本次口语交际话题和一年级下册的“请你帮个忙”有着相似之处,它们都借助贴近学生生活的交际场景引出话题,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课文中的小贴士和导语在一年级“学用礼貌用语”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用商量的语气”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见不同时不勉强他人。这也说明商量的过程听话人要把握主要内容,听懂对方表达的意思,才能向对方做出回应。针对话题“商量”确定以下评价目标:
表达能力:能把要商量的事件说清楚。
倾听能力:听懂对方所表达的意思。
态度与习惯:商量时用合适的语气和“我想、行吗”等礼貌用语;被拒绝时,可以理解他人。
3、听、讲故事类评价目标的确定
以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话题“看图讲故事”为例,此次话题是学生喜爱的漫画作品《父与子》中的一则。漫画的内容是妈妈让爸爸去叫儿子吃饭,叫回了看书的儿子,爸爸却不见了,妈妈只好再让儿子去叫爸爸。前五幅图片,讲述了整个故事的发展变化,最后一幅图片画面留白,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相比于前两篇口语交际,此篇话题中的小贴士和导语
摘 要:口语交际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都不同于传统的学习,传统的纸笔测验应用在语文口语交际学习中会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那该如何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表现性评价在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就弥补了传统评价方式的众多不足,适应了口语交际的特殊需求。本文基于表现性评价理论,从确定评价目标、设计表现性任务、制定评分规则三个方面针对第一学段口语交际话题进行研究设计。再次,在教学实践中展开案例研究,不断反思、调整,并获得实施结果。最后,依据表现性评价的设计实施路径,验证了在第一学段语文口语交际中实施表现性评价是有效可行的。
关键词:口语交际评价;表现性评价;第一学段
一、表现性评价在口语交际中的设计
(一)口语交际评价目标的确定
目标通常被称为内容标准或者学习结果,它明确说明了在一个学习活动中学生应该知道什么以及能做什么。目标的制定为表现性任务的设计提供建议,也是评分规则制定的所需的证据。[ ]评价目标的确定对更好的开展教学和评估具有直接且实际的意义,要注意不同类型的目标需要不同的评估方式。下文呈现的是小学第一学段三类口语交际话题评价目标的确定过程。
1、表达想法类评价目标的确定
三年级 郝家玉
表现性评价在第一学段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应用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以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话题“有趣的动物”为例,首先本次口语交际话题以文字的形式列举了三种动物的特点,其次书中的小贴士和导语对学生的表达、倾听、态度与习惯三个方面提出了要求,针对表达提出“先想好要讲的内容,再讲述给同学听”;针对倾听提出“对他人发言可以提问或补充”;针对态度提出“有礼貌地提问”。在说动物的“有趣”特点时,可以从动物的外形、习性和本领作为出发点。对于第一学段学生来讲,不应该过分关注学生讲述的内容是否有趣、独特,而要把重点集中于“说清楚”和“听明白”。针对话题“有趣的动物”确定以下口语交际评价目标:
表达能力:抓住动物特点,说清动物的有趣之处。
倾听能力:对他人的发言可以提问、补充。
态度与习惯:倾听时不打断同学说话;积极思考,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吐字清楚,声音适中。
2、交往协商类评价目标的确定
以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话题“商量”为例,本次口语交际话题和一年级下册的“请你帮个忙”有着相似之处,它们都借助贴近学生生活的交际场景引出话题,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课文中的小贴士和导语在一年级“学用礼貌用语”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用商量的语气”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见不同时不勉强他人。这也说明商量的过
对学生口语交际中的倾听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还要按顺序讲清图意,并根据故事情节续编故事。低年级学生喜爱表达,但表达习惯不好,所以要关注学生习惯的养成。针对话题“看图讲故事”确定以下评价目标:
表达能力:学生能按照漫画顺序把故事讲清楚、讲完整,并能体现漫画故事的诙谐。
态度与习惯:发音准确,吐字清晰,语速适中;和听众有充分的目光接触,手势等肢体动作自然。
(二)口语交际表现性任务的设计
实施表现性评价的第二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即设计恰当的表现性任务。表现性任务的设计要求学生在真实或拟真的情境中迎接挑战。落实到口语交际中,可以要求学生扮演一个身份确定的角色(真实的或拟真的),面对真实的对象、在一个情境中,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而不是书上的练习题,从而将口语的学习与真实生活自然链接。[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这样的任务还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清晰的任务指导语来完成。下文呈现的是三类表现性任务及指导语的设计。
1、表达想法类表现性任务的设计
以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话题“有趣的动物”为例,以评价目标作为指向,针对“表达能力:抓住动物特点,说清动物的有趣之处。倾听能力:对他人的发言可以提问、补充。态度与习惯:倾听时不打断同学说话;积极思考,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吐字清楚,声音适中。”的评价目标设计了充当小导游和招聘小导游两项任务。
任务指导语一:我们都知道著名的长隆野生动物园有着世界上最多的野生动物,那里有中国大熊猫、非洲雄狮、澳大利亚考拉等等。今天你就是这所野生动物园的小导游,请你介绍你认为有趣的动物给同伴听,并且清楚地描述出动物的外貌、动作等特点,也请倾听的同学礼貌回应。
任务指导语二:现在长隆野生动物园刚好要招聘动物园小导游,它公布了以下几个小导游的岗位职责:a.负责游客在景区内部的全程导游及讲解工作。b.普通话标准,善于表达。c.有耐心,可以解答游客的问询,善于和各种游客沟通交流。d.要有礼貌、文明用语,维护本公司良好的形象和声誉。愿意参与选拔的同学举手上台进行面试,其他同学就担任本次招聘会的面试官,为符合要求的选手举手投票。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2、交往协商类评分规则的制定
以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话题“商量”为例,选择分项评分规则中的核查表,依据教学内容和口语交际评价指标设计评分规则如下,为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时提供参考。
程听话人要把握主要内容,听懂对方表达的意思,才能向对方做出回应。针对话题“商量”确定以下评价目标:
表达能力:能把要商量的事件说清楚。
倾听能力:听懂对方所表达的意思。
态度与习惯:商量时用合适的语气和“我想、行吗”等礼貌用语;被拒绝时能理解他人。
3、听、讲故事类评价目标的确定
以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话题“看图讲故事”为例,此次话题是学生喜爱的漫画作品《父与子》中的一则。漫画的内容是妈妈让爸爸去叫儿子吃饭,叫回了看书的儿子,爸爸却不见了,妈妈只好再让儿子去叫爸爸。前五幅图片,讲述了整个故事的发展变化,最后一幅图片画面留白,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相比于前两篇口语交际,此篇话题中的小贴士和导语默。假设今天你是鞠萍姐姐,你要怎么给小朋友讲这个故事呢?(出示讲故事优秀标准)——能按照漫画顺序,把故事讲清楚、讲完整,并能体现漫画故事的诙谐;发音准确,吐字清晰,语速适中;和听众有充分的目光接触,肢体动作自然。尝试给同桌讲一讲。
听、讲故事类话题是以故事为主线的交际内容,符合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这一类话题要重点关注学生讲故事的逻辑性。以学生熟悉的社会人物为标准,引发学生对自己讲述故事的思考。
(三)口语交际评分规则的制定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易被教师忽视的环节就是评价。通常情况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般是在学生表达之后进行的,且多是凭经验进行简单的断定。持续的评估是表现性评价的重要特征。它不仅希望看到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应对挑战时的结果表现,也希望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及情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制定具体的评价工具来判断和区分学生的表现。表现评价的另一个特征是评价先行,评价工具或评价规则是与表现性任务一同“抛锚”在单元或课程中,是以“透明”的方式存在的。[ ]这样评价就不再是“对学习的评价”,而成为“为了学习的评价”。下文将就表现性评价中评价规则的制定过程加以阐述。
1、表达想法类评分规则的制定
以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话题“有趣的动物”为例,选择分项评分规则中的等级量表,依据教学内容和口语交际评价指标设计评分规则如下,为学生进行小组评价时提供参考。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二、表现性评价在第一学段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实施
(一)实施对象
本人选择了北京市某二年级S班作为研究对象,S班共有43名学生,包括22名男生、21名女生,学生年龄集中在7岁到8岁之间。虽然学生年龄较小,但在一年的学习中已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半年的交流与磨合,本人对S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程度已有一定的了解。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学生喜爱表达,有表达的自信心。第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欠缺,逻辑混乱,无法清楚表达要说明的意思。第三,学生倾听能力较弱,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第四,一些学生不善于与他人沟通,班级中有时会出现打架、吵架的现象。
3、听、讲故事类评分规则的制定
以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话题“看图讲故事”为例,选择整体评分规则中的评价量规,依据教学内容和口语交际评价指标设计评分规则如下,为学生进行小组任务和教师评价时提供参考。
(二)实施过程
1、表达想法类——以话题“有趣的动物”为例
(1)教学过程
环节1:观看视频,发现熊猫有趣之处
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围绕动物的长相、生活习性、动作等方面发现动物的有趣之处,使学生知道自己要讲的动物特点是什么。
环节2:小组内介绍有趣的动物
本环节教师首先公布了任务指导语1,并对等级量表进行讲解。旨在激发学生表达欲望,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学会分工合作,能参考口语交际评价标准为小组成员打分,学会倾听与观察他人交际的动态,规范自己的行为。
环节3:举办班级“小导游”招聘会
在前面表达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创设与社会规则有关的情境。公布任务指导语2,让学生参考社会导游招聘规则进行表达,进一步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环节4:点评、颁奖
总结学生表现,加深学生对评价标准的理解。
(2)教学反思
经过第一次课堂实施后,本人对学生态度和量表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如下:第一,学生对情境下的任务都很感兴趣,90%的学生都乐于与同伴合作,愿意担任打分小老师还有面试官的角色。第二,在使用评价量表时,班级中一半的学生能针对评价标准,给出相应的分数,但有一半的学生评价较为主观,凭借对他人印象来进行打分,极个别学生不愿意使用评价量表。第三,进行任务的气氛过于活跃,小组活动过后很多学生还沉浸在介绍小动物的激动中,不能收心回到课堂,造成课堂秩序混乱。
从所获得的评价结果来看,S班有75%的学生能达到优秀水平,20%的学生都达到普通水平,5%的学生属于较差水平,由此得出大部分学生是可以按照评分规则进行口语交际活动,小部分学生分数较低,主要有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参与性低,不善于与他人沟通;二是学生在活动中比较懒散,没有认真倾听。不同水平表现如表4: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2、交往协商类——以话题“商量”为例
(1)教学过程
环节1:提出话题,学习商量
本环节意在让学生明白商量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寻找到会商量的方式。
环节2:结合生活,模拟多个交际场景
教师首先公布任务指导语1,并就核查表进行讲解。旨在学生在熟悉的交际场景下引发共鸣,并对自己进行评价,从而让学会监控自己的学习动态,规范自己的交际行为。
环节3:举办商量达人赛
在会交际的基础上,学习会评价。公布任务指导语2,学生参考评价标准对同学表现做出判断,加深对“会商量”方式的理解。
环节4:点评
总结学生表现,鼓励学生将这种商量的方式用在现实生活中。
(2)教学反思
第二次课堂实施中,学生的参与更加有序,对学生态度和量表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以下观点:第一,学生依旧对完成任务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可以在小组中积极分享自己对“会商量”的观点和看法,提出“商量”应该有的标准。第二,基于量表的使用,表演者更加注意监控自己表达与习惯,基本上都能达到商量的标准。第三,学生急于求成,在没有小组成员的监督下,60%学生在模拟一个交际任务之后就急于完成自己的评价单。
从评价结果来看,70%的学生认为自己完全可以做到“会商量”,30%的学生认为自己可以做到部分。总体来看让低年级学生自己总结可实现的标准,会让学生印象更深,实践时也可以实现自我的监控,但是部分学生依然不能换位思考,站在对方角度想问题。不同表现水平如表5:
3、听、讲故事类——以话题“看图讲故事”为例
(1)教学过程
环节1:读懂故事内容
本环节意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了解每幅漫画的内容,为后面讲述故事作准备。
环节2:看图讲故事
公布任务指导语,对评价量规进行讲解。在角色的转换下,引领学生学会讲故事。对于低年级来说,整体评价量规更适合老师使用,为学生提供表达行为的参考。
环节3:想象故事结尾,展示有趣想法
发散学生思维,分享代表性的故事结尾,体会丰富多样的故事结局。
环节4:总结,布置作业
让家长参与评价,使学生获得多元化的评价结果。
(2)教学反思
最后一次口语交际课,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学生态度和量表使用情况分析可得:第一,学生参与讲故事活动的积极性高,课后学生可以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给爸爸妈妈讲故事,并且获得家长的反馈。第二,基于量表的使用,80%学生在进行表现性任务的小组交流中,能发现自己表达的不足,并及时纠正。第三,在想象故事结尾的环节,因为评分规则没有给出详细的标准,所以学生难以判断什么是有趣的想法。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相比于前两次课堂当中所使用的等级量表与核查表,整体评价量规根据学生特点划分了不同水平,能明确知道学生的欠缺。从评价结果来看,一共有6名小组代表,其中4名优秀,1名良好,1名差,无极差。这说明班级中大部分学生可以达到优秀水平,极少数是良和差,主要问题是学生在讲述过程中有紧张感。
三、评价结果的解释与反思
谈到实验效果,就不能避开效度。效度是指我们所采用的证据能够准确测出所需要意义的程度。[ ]在本研究中,将设计好的表现性任务和评价量表应用于第一学段语文口语交际课堂,为了验证这三次课堂实施的效度,和对预期目标的达成。本人通过课堂观察和访谈两种方式探究表现性评价在口语交际应用的价值和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结果分析
1、课堂观察分析
以口语交际评价指标(表达能力、倾听能力、态度与习惯)作为观察维度,对S班学生分别进行教学实施前与教学实施后的3节课堂观察,观察班级中43名学生回答问题的流畅性和准确性,以及进行小组合作的态度。对比分析如下:
(1)表达能力
实施前:3节课中共有28名学生回答了问题,其中67%(19名)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只言片语,不能具体、完整地描述自己的观点,需要教师引导,才能将自己的想法正确表达出来。3节课中有12名学生朗诵课文,在无教师指引下,66%(8名)的学生朗诵课文没有赋予感情色彩,没有学生可以配合使用非语言因素(动作、表情)。
实施后:3节课中共有23名学生回答了问题,65%(15名)的学生可独立完成表达,抓住重点,说清主要内容,仅有35%(8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才可完整表述自己的想法。3节课中14名学生朗诵课文,86%(12名)的学生的朗诵生动、富有感情,偶尔可以配合使用肢体动作。
(2)倾听能力
实施前:语文教师大约每8分钟就需要维持一次课堂秩序,提醒学生认真倾听。回答问题的28名学生中有30%(8名)的学生在被点到回答时,出现听不清问题内容或答案与问题偏离的现象。
2、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本人在第三次口语交际课后随机选取了3名得分较高的学生、1名得分一般的学生和1名得分较低的学生,在课下的时候做了简单的访谈并全程记录。访谈大纲围绕三个方面进行: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还有学习效果。(S代表受访学生)访谈内容如下:
(1)提高学生兴趣,明确学习方向
问题一:你喜欢在口语交际的课堂中做任务并使用评价量表吗?为什么?
S1:我喜欢在课上使用评价量表,这个表(核查表)能让我知道自己哪个地方做的不好,哪个地方做的好。
S2: 我挺喜欢的,做任务感觉很开心,在比赛中我特别想赢。这个表可以让组员为我评价,我会知道自己的缺点是什么。
S3: 喜欢,我觉得这个表很清楚,让我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而且感觉做任务的方式很有意思。
S4: 不太喜欢,有点麻烦,有的同学不和我合作。
S5: 还可以,但我更喜欢做任务,和同学一起合作特别开心。
从五名学生的回答中看出,一名学生不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主要是因为与同伴的合作产生了问题。三名学生表示喜欢完成表现性任务,他们认为这样的学习方式更有意思。首先,口语交际的中的情景任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直接提高了学生探索的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其次,有三名学生表示喜欢在课上使用评价量表,因为量表中呈现了详细的目标和标准,它能明确学生的努力方向,应该去做什么,并且知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2)锻炼社交技能,增强学生自信
问题二:在口语交际课上做任务、使用量表对你是否有帮助?体现在哪些方面?
S1:有帮助,我回家之后就可以给爸爸妈妈讲故事了,他们都说我进步大。
S2:有帮助,我跟其他同学的交流多了,了解其他人的想法,而且我愿意举手发言。
S3:有帮助。(没有回答出是哪方面)
S4:应该会有帮助,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改正。
S5:我感觉量表对我帮助不大,因为和我关系好的同学才愿意给我打高分。
五名学生中一名认为帮助不大,其主要原因就是评价存在主观性,四名学生表示对他们有帮助。首先在口语交际中完成表现性任务可以增加自己与同学的交流,了解别人的观点和看法,本人也认为在交流的过程中这也是对学生社交技能的一种锻炼。其次为了快速得到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它会促使学生表现自己,发现不足时,还可以及时改正,增强学生自信心。在课堂实施过程中一直沉默寡言的学生,竟能主动举手发言参与到课堂,虽然还是会紧张,但是愿意发言的勇气让同学们都感到非常意外,这说明表现性评价在口语交际中对学生自信心具有极大的提升作用。
(3)指导小组活动,融洽同学关系
问题三:你与小组同学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S1:我和同学的关系更好了,像是一个大家庭。
S2:和同学变亲密了,我们做任务的时候很团结。
S3:变好了,我们都能互相倾听、互相理解。
S4: 我觉得没有什么变化。
S5: 关系变好了,现在我更愿意加入小组讨论。
第三个问题这三位学生都一致表示在小组当中与同学关系变亲密了,评价的过程有了更多的了解,本人在课上也发现有小组代表参赛时,他们会共同为代表出谋划策,出色的完成表现性任务。在组内进行活动时,因为有评价量表作为参考标准,学生也能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耐心倾听,积极参与讨论,促使小组成员达成有效合作,总体来看表现性评价的使用融洽了同学关系,提升学生合作能力。
(二)评价结果反思
1、评价范围小
一方面行动研究的范围过小,本人仅仅在北京市某一所小学开展表现性评价的实施,应该在不同地区的多所学校进行实施,这样的研究会更具有说服力;另一方面,案例选择范围小,本人研究的是第一学段学生口语交际,但是仅在二年级开展教学,忽略了一年级与二年级口语交际的差异性,如果能在一年级同样应用表现性评价,则更能体现本人的研究价值。
2、评价存在主观性
传统的评价方式只有对错分明,分数就可以直观的判断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在表现性评价的实施中,本人选择了三种不同的评分工具,有小组合作共同评价使用的等级量表,有学生自我评价的核查清单,还有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参考的整体评价量规,都是人工评分,然而评价结果往往会受评价者感情亲疏、个人偏见、刻板效应等因素影响,尤其对第一学段学生来说影响更大,因为他们年龄过小,缺乏一定的判断力。这就使得评价结果具有主观倾向,导致评价结果的信度较低。
参考文献:
[1] Wiggins,G.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 Wiggins,G.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 Wiggins,G.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4] Wiggins,G.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203.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摘 要:本研究意在帮助教师寻找教学设计的不足,提高教师课堂捕捉并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在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利用错误的过程中完善知识结构,学会分析、思考的方法,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首先,本研究针对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典型错例进行了收集和分类整理,从把“错误”视为资源的角度,总结了四个方面的错因。包括审题能力影响理解题意,旧知识的漏洞影响新知的学习,不同的表达方式引起认识上的混淆以及对运算意义不理解影响运算方法的选择。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个具体策略:变“文字”为“图形”、辅助理解题意;变“单向”为“双向”,指导自检自查;变“独立”为“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与代数 错误资源 有效利用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新课程改革要求从生命成长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教学过程本是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说错话、做错事是正常的。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这个资源的重要提供者,特别要关注并捕捉课堂上有探究价值的“错误资源”,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教学。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有些老师对"错误"唯恐避之不及,课堂教学追求“对答如流”的完美,认为学生出现差错,就是自己教学的不成功。受其影响的学生也认为“差错”意味着失败和耻辱,他们担心出错,甚至会产生恐惧感。因此导致大量的、有价值的错误资源未作处理,这既是学生学习时间的无效流失,也使部分孩子的错误屡犯不止,影响教学质量。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都对错误资源开展了很多研究。国外学者多从错误产生的原因,师生对错误的反应及产生的影响入手,分别从心理、文化等方面进行研究。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把错误看作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韩华球(2005)认为: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错误是一笔重要的教学资源,应着力挖掘其教育价值。北京特级教师华应龙也作了较多的研究,他主张“课堂因差错而精彩”,让学生从“误”到“悟”,在理念和具体的教学案例方面给我们很多启示。学生错误的合理性逐渐得到一线数学教师的认可。
学习中的“错误”是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教师应善于课前预设错误资源,课中捕捉随机生成的错误资源,课后反思错误资源,将学生的学习错误当作一种教育契机,让错误变成宝贵的课堂教学资源。
本研究将针对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分析“课堂教学中的错误”利用的现状,分析“错误”原因,并挖掘其价值。在此基础上,探索有效利用“错误”资源提升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学习的策略。希望能通过本研究,提高教师有效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能力,转变教师教学观。学生通过对不同错误资源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设计
(一)概念界定
《辞海》中对“错误”的定义是“不正确的”,与客观实际不符合。教育教学中的“错误”指的是师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也指合理性错误。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在各方面,出现违反教学结论或方法的现象。
“错题资源”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学生自己在平时的作业及形成性练习中经常出现一些典型性错误或易错题目,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源;二是指课堂中学生在多维互动中凭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某一知识作出浅层的、有失偏颇的错误判断而生成的教学资源。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在集体“识错”、“思错”和“纠错”过程中生成的课程资源。
(二)研究目标和研究假设
1.研究目标
针对学生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不同错误,研究各种错误作为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的效果,以达到以下目标:
二年级 毛海岩
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错误资源”有效利用的实践研究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1)初步构建“捕捉错误资源-巧用错误资源”的新型课堂,推进学校整体新课程体系的建设,探索并提炼出有效利用“错误资源”的方法策略。
(2)提升教师整体业务能力,改进教育教学行为,形成浓厚教研氛围,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形成一支能够合理应用课堂错误资源的教师队伍。
(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全面而具有个性的学生,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学会审视自己的思维,完善认知。使学生形成自我预防错误、自我剖析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2.研究假设
“错误”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在各方面,出现违反教学结论或方法的现象。认知心理学派认为:“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表达形式往往和成人截然不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十分正常的。
课堂“错误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指课堂学习错误向教学资源转换的动态演变过程,即在一定观念支配下,课堂学习“错误”成为支持课堂教学开展、有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因素,便是达到了资源化。教师用资源的眼光看待“错误”,通过细致的剖析、提炼,将学生的“错误”变为教师难得的教学资源和学生宝贵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发展思维,实现创新。
(三)研究内容
1.研究“错误资源”对教学的影响及其地位。
2.研究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及转化“错误资源”的现状。
3.研究学生产生“错误资源”的原因、分析“错误”的类型。
4.有效利用“错误资源”的策略研究。
5.“错误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艺术研究。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相结合的研究策略,一边研究、一边实验、一边积累,具体方法主要有:
1.文献法:课题组成员学习已有的关于错误资源的研究成果,加深对本课题的理论认识。
2.观察法:核心组教师针对常态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错误、师生的反应、处理等情况,采取利用研究者自己的感官,并借助于摄像、照片等手段,观察课题研究的现象,对具体表现和过程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探寻课题研究的本质的方法。
3.行动研究法:核心组教师共同参与研究和实践,在课堂中寻找学生出现的各种错误资源,并加以充分的利用。针对错题类型,制定纠错计划,实施纠错策略,分析纠错效果。
4.经验总结法:核心组教师要对错误资源的生成、解决、总结三步做好总结,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札记、教学论文、汇编《典型错误分析》案例集,结集形成提炼撰写《学生“错误资源”有效利用的实践研究报告》。
5.个案研究法:重视对典型学生学习状况的跟踪分析,从中寻找课题研究进展的突破口。通过对班级学生的个案研究,掌握不同学生学习错误原因和内容差异性,并根据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做到有效运用教学中的错误资源。通过对班级学生的个案研究,掌握学习错误的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做到有效运用教学中的错误资源。
三、研究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过程大致分为几个阶段:收集错误资源和分析错因的准备阶段,探索解决策略并有效利用“错误”资源的实施阶段,反思评价阶段。
(一)收集错误资源和分析错因的准备阶段
1. 初试收集错例
本课题主要对学生错误资源进行研究。课题组的老师们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经过搜集错题、整理归类、个别访谈等过程,完成并填写《典型错例分析》。
在第一次汇总《典型错题分析表》中,课题组的老师们共收集低年级学生错例45例。错例来源主要是课堂练习题及单元练习题。但是学生错题涉及各个领域,收集上的错题也比较分散。不同领域的错例的原因也各不相同。这给后面的研究引起了很多的麻烦。
经课题组讨论,本课题把学生错例聚焦到“数与代数”领域。先集中解决本领域中学生的问题,分析错例产生原因,尝试解决策略并有效利用。把其他几个领域的问题作为后续研究的重点。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在老师第一次记录的《典型错题分析表》中有一项内容是“解决策略”。针对老师们提出的解决策略进行分析,统计如下表:
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共收集低年级学生错例132例,包含第一次收集的“数与代数”领域的28例错例。其中有21例属于“数的认识”部分,有111例属于“数的运算”部分,没有收集常见的量的错题。由此看出,“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领域中最重要的部分。该部分知识比重大,单元多。
分析学生呈现的各种错例,原因如下:
(1)审题能力影响理解题意
低年级数学书上呈现的数学题,大多图文并茂。情境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题目的意思,但也要求学生关注更多的信息,以及不同信息之间的联系。这就要求学生在审题中要关注到不同表达方式中的关键信息,要想得更周全。如下题:
由上表可以看出,第1.3.4.7种策略是被大家认同的,也是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老师们在备课中非常重视的内容。第2条策略在内容上包含了第3.4条策略的内容,但又不是全部。所以作为一项策略单独提出的人次较少。第5.6条策略站位较高。第8.9条策略属于学习方法的范畴,不仅适用于数学学科,而且适用于所有学科。
除此之外,在描述“解决策略”的语言方面有的比较空洞,也有的与“错因”混淆。根据老师填写的实际情况及课题研究需要,对《典型错例分析表》进行了调整。把“解决策略”调整为“学生访谈”。意在通过访谈内容,更准确地把握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以便后续更准确的提出“解决策略”,并有效利用。
可以看出,提出有针对性的、有时效性的“解决策略”对老师而言难度较高。所以,把此项任务后置,经集中讨论再制定切实有效的解决策略。
2. 错例聚焦,分析错因
“数与代数”是数学学习中最重要,最基础的板块,也是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重中之重。所以本课题后续研究聚焦到“数与代数”领域开展研究活动。
整理低年级段4册数学书共17个单元的内容涉及数与代数领域。按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对这17个单元进行归类整理。如下图:
这道题本意是考察学生的数感和量感,是否能根据题中给出的800米的长度,估计出300米和400米在图中的长度,并结合方向在图中画出来。实际上,这道题学生错误最多的原因是第二个半句中忽略了标准位置,也就是在谁的西面四百米。学生找不到“标准”是谁吗?不是的,因为在山洞东面三百米几乎没有人错。而再画第二个位置的时候,就惯性认为也是在“山洞”西面了。
由此看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没有问题;对“标准”的意义还要再强化;对快速提取文字中的重要信息的能力还需再提高。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如上题:淘气和笑笑数数,笑笑数的三个数就用文字的方式进行表达。淘气要想接着数,他要经过几次思考:首先,把这几个数转化成阿拉伯数字的表达方式,或者转化成声音读出来;其次,分析这几个数的变化规律,越来越小,每次少10;最后,才能接着数。
(2)旧知识的漏洞影响新知的学习
学生认识数的过程,绕不开读数和写数。一般情况,这部分知识很少有学生错误。但是在二年级学习多位数的写法时,却有同学出现了问题。
试想:如果笑笑数的数直接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学生填写的正确率可能会更高。如果这是一个游戏活动,学生可能凭语感就接着数下去了。所以,表达方式的不同,会给部分同学造成不同的影响,引起混淆。
(4)对运算意义不理解影响运算方法的选择
理解不同运算方法的含义是正确选择运算方法的基础。一至二年级的四个学期,学生学习完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不同意义。因为学习时间相对集中,每一类的习题情境丰富,学生在大量练习后,很容易在不同的习题中发现一些规律。比如:带有“一共”的问题大都是把两部分合起来;而“还剩”都是求部分。如果对加减法的理解,只是靠问题中的关键词来选择运算方法,就会在下题中出现问题。
例如上题的答案学生在写数时,就不写0,而是写成“8 52”和“15 3”。从数的组成和位值制来看,学生是理解多位数的意义的。在计数表中看学生写的数也可以说是对的。但是脱离计数表就一定错了。对这名同学进行访谈,小张同学回答:“我在计数器中表示这两个数时,它们的百位、十位上都没有珠子,所以我就没有写出‘0’。”可以看出,这名同学对位值制的理解并不完全准确,尤其“0”在数中所起的作用不清晰。该生对数的认识还没有脱离计数器等学具,明显呈现出具体形象思维的认识特征。
但是,这部分知识是在认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而在100以内数的认识过程中就出现过“80”、“100”这样的数,数位空时用“0”占位。回想一年前,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是居家网络学习,缺少实时互动、及时反馈等。掌握知识点出现漏洞是非常正常的。由此看出,数学的学习具有连贯性的特点,一环扣一环,每一次学习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所以,扎扎实实的学习是为后续学习搭桥铺路。
(3)不同的表达方式引起认识上的混淆
认识数的过程离不开数数,数数的过程就有各种各样的数法。正着数,倒着数;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在各种数数中发现规律,在各种数数中感悟结构,在各种数数中培养数感。
写在书面上的数数和口头上数数又不一样,因为听不到声音,感受不到节奏,只能再现声音,或者分析结构,发现规律,接着数。而书面上学生常见的数是阿拉伯数字,也有的汉字表达的形式。
这道题的问题是“两天一共吃了多少个苹果?”,学生出现“16+7=23(个)”的错例。从问题入手分析,只要把两天吃的数量合起来就能解决问题。但是题目中并没有给出两天分别吃了多少,怎么办呢?反正看见“一共”加就对了,于是就出现上面的错例。仔细分析数量关系,题目中给了总量和吃剩下的部分,所以问题中的关键词不是“一共”而是“吃了”,对应的是“整体-部分=部分”的数量关系。
由此可以看出,理解数量关系是正确选择运算方法的关键。仅仅靠捕捉关键词语并不能准确把握运算的含义,反而会造成不同运算方法之间的混淆,也会成为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的障碍。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以上分析的错因是基于搜集到的学生的典型错例,可能还有一些不典型错因,本课题此轮研究没有涉及,可以作为后续研究内容。
(二)探索解决策略并有效利用“错误”资源的实施阶段
针对学生在“数与代数”领域出现错题的错因分析,及低年级学生的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学习特点,制定以下解决策略,并在课堂中实施。
1. 变“文字”为“图形”,辅助理解题意
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形象思维为主。学生容易忽略掉文字叙述题中的重要信息。如果能逐字读题,且把文字转化成图的形式,更有助于理解题意。如下面排队问题:
上课时,老师隐去数位顺序表,直接让学生把作品抄写在黑板上,再自己读读数。学生自己就发现问题,并且指出:“数位没有数的要用0占位,否则就不确定前面的数到底在哪个数位上了。”给出“读法”会“写数”,写出数来也要再读一读。这样由单方向完成任务,变成“双向”的自检自查。在自检自查的过程中加深了位值制的理解。
学生检查作业的习惯也需要指导。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及时“回头看”,把“单向”的思维方式,变成“双向”的理解问题,就是指导学生具体的检查方法。
3. 变“独立”为“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遇到的一个个问题,看似独立,却又相互关联。把相似的、相关的问题,联系在一起,整体理解和把握,就是把学生在头脑中独立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知识体系。
(1)对比辨析,丰富认识概念
从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到龙一鸣右边的人是6人,不包括他自己。从课上反馈来看,只要学生看到这样的图,就会情不自禁的“噢~”,也就不用老师再多讲一句话了。
画图的方法能帮助学生解决很多在学习数学中遇到的问题,既能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也能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只要学生把图画出来,问题解决一半了。
2. 变“单向”为“双向”,指导自检自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者解题过程多是“单方向”,即从问题出发,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或结果即可。很少有学生会再“反向”验证一下是否正确。
就像刚才学生在多位数写数时把下面的数写成“8 52”和“15 3”。
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建立是逐步丰富和完善的,如学生学习“减法的意义”就分两次学习,先学习“整体和部分”数量关系中的减法,再学习“比较意义”下的减法。相同的图,在不同的问题下,就会写出不一样的减法算式。如图:
学生很容易忽略了“龙一鸣”本人,认为从整体中去掉左边的就是右边的。课上,老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信息画图解决问题。学生根据题意画出下面的图:
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列式为:15-4=11(只)。很明显,这是“整体和部分”关系下的式子,即把蝴蝶和蜻蜓的总量看作整体。但是这道题的问题是“蝴蝶比蜻蜓多几只?”在问题引导下,就只能列式为11-4=7(只),蝴蝶和蜻蜓分别作为不同的整体进行比较。
在上课时,当学生出现错例后,老师不急于评判,而是又给出一道相似的题目。如下图: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在相似题目的对比中,学生很容易发现异同。不同点也是重点要理解和分析的要点。通过对比辨析,学生自己总结出,减法有两种不同的含义。
(2)题组练习,形成知识体系
排队问题一直是困扰学生的重难点问题,有时候“+1”,有时候“-1”,还有时候不加也不减。画图只能解决某一个问题,却不能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老师把相似题型设计成题组练习。
如下:
①小朋友们排队,小红前面有5人,后面有6人。这队小朋友一共有几人?
②小朋友们排队,从前面数小红排第5,从后面数排第6。这队小朋友一共有几人?
③小朋友们排队,小红前面有5人,从后面数排第6。这队小朋友一共有几人?
④小朋友们排队,从前面数小红排第5,小红后面还有6人。这队小朋友一共有几人?
上课时,老师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逐个解决问题,在解题之后再对比发现规律。通过把这一组题联系起来分析,就很容易发现前后都不包括标准人物,就要+1,加的1就是这个人,别把他忘记了;如果标准人物算了两次,就要-1;如果只包含一次,或前或后都行,就正好了,不加也不减。
教师通过创设相似情境或者题组,让学生在对比中建立联系,在联系中辨析异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头脑中知识点相互勾连,形成体系的过程。在知识体系中理解记忆的知识点,更快速地提取,更灵活地运用。
(三)反思评价阶段
根据课堂观察,学生对于自己产生的错例兴趣特别浓厚。来自于学生的错例更生动、丰富,更贴近学生。课堂上只需要老师给学生一个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展露自己的想法。生生之间交流讨论,甚至争执辩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知识有了更深刻地理解,同时学习对话、交流、有条理的思考等。
教师要选择合适的策略运用于课堂,不同策略的选择会对课堂效率产生不同的影响。教师备课时,就应该针对学生的典型错例,选择合适的策略开展教学活动,既能提高教学效率,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等。
课堂是灵动的课堂,学生的“错误”随时发生。即兴选择何种策略和学生的错例类型有关,也和教师的教学技艺水平,以及把握课堂的能力有关。
四、研究结论与反思
(一)研究结论
1. 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有利于化“错”为宝。
“错误”是学生学习的必然产物,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表达形式各有不同且与成人更有不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师用资源的眼光看待“错误”,通过细致的剖析、提炼,将学生的“错误”变为教师难得的教学资源和学生宝贵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发展思维,实现创新。
2. 引导学生自我评析“错误”资源,有利于完善认知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参照正确方法重新审视自己的思维,有利于完善认知。重视“错误”的目的在于形成学生自我预防错误、自我剖析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思辨之音
不负韶华
3. 教师重视学生“错误”资源,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转换视角,将学生“错误”视为“资源”;在收集、整理、分析典型错例时,深刻理解产生错误的原因,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思维方式;教师主动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进行课堂教学尝试的过程,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的实践过程。
(二)研究反思
本研究分析了一些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梳理总结了一些把“错误”转化成“资源”的教学策略,并在课堂上进行了实践研究。但是,由于时间的限制、经验的欠缺,本研究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和研究中继续探索和改进。
1. 本次研究梳理出如何利用“错误”并解决问题的三条具体策略,但是这些策略还缺少创新性。在今后的教学与研究中,要继续阅读文献资料,进行更多的课堂探索,在实践中探索更高效的策略。
2. 由于研究经验不足,研究方法不精,本次研究中学生“错误”资源的分析缺少专业性和系统性。比如从不同维度对错例进行分析,课堂观察记录没有能够系统地梳理和分析,这都需要进一步学习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韩华球.错误:一笔重要的教学资源[J].课程.教材.教法,2005(03):26-30.
[2] 梁荣.动态生成资源视角下学生学习错误的有效利用[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8(08):24-27.
[3] 华应龙.课堂因差错而精彩——数学课堂“差错资源化”的思考与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2008(20):4-7.
[4] 冯蓉兰. 小学数学课堂生成资源应用的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
[5] 方光惠. 基于反思能力培养的小学生数学错题订正策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9.
遇事最好的处理方式——
言迟则贵 面缓则圆 心静则明
《教父》里有句台词:“遇事第一秒内的反应,决定这个人能够达到的高度。”一个人的处事态度,是学识与修养最直观的体现。而最顶级的处理方式不过六个字:言迟,面缓,心静。
01 言迟则贵
古人常说,智者思其所言,愚者言其所思。聪明人会反复思索要讲的话,愚蠢的人则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正如苏格拉底曾说:“思维先于言语,能解决90%的难题,和100%的误会。”越是有水平的人,越懂得谨言慢语。遇事先思考,有话慢慢说,是智慧,也是情商。
02 面缓则圆
2016年,俄罗斯科学院的学者,针对不同情绪对大脑的影响,做了一项试验。他们发现,当人们处于愤怒的情绪状态时,大脑的杏仁核活跃指数直线下降。这一指数,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沟通与思考能力。换言之,生气解决不了问题,只会削弱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人生诸多烦恼,只是源自内心的焦躁。当你用更缓和的方式处理事情,一些看似不可收拾的局面,都能得到圆满解决。作家狄更斯曾说:“懂得克制愤怒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很多时候,问题会带来情绪,情绪却不能解决问题。一个人由稚嫩到成熟的蜕变,无非就是从意气用事,到淡然处之的过程。
03 心静则明
生活中许多事情,本身并不严重,只是我们的慌乱将事态不断扩大。
只要静下心来,多数棘手的局面,自有其应急方案。在这世上,阻碍我们前进的,往往不是困难,而是心态。诚如《昭德新编》里的一句话:“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用清净心,看眼前事,心态变得平静,事态也会明晰起来。
遇事管得住嘴巴,守得住脾气,稳得住心态。不急,不怒,不乱。便是高人。
推荐人:马万成
与书为伴
读书正当时莫负好时光
READING
在终身学习的时代,如何有效学习与坚持学习一样重要。我们自己所习得的学习技巧,可能都不再适应当下的处境,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时间极度碎片化的时代,如何系统化学习,成为每个人必须解决的问题。
《有效学习》是一项出色的研究成果,美国*智库高级研究员伯泽尔将向你展示国际上关于“如何学习”这一学科的新成果,以及相应的简单技巧。这些观点和技巧都采用具有启发性的故事和语言进行讲解,它们将会颠覆你之前所接受的学习方式,把学习改造成一个人人可以掌握的过程。
学生又在做小动作,学生又在交头接耳,教室的一角嗡嗡之声又起,面对这种情景,你该怎么办?这本书教你“略施小计”,灵活地把课堂管理6步法应用到你的课堂:
★关键的开始:了解和使用学生的名字 ;★避免匿名的和悬空的问题;★明智地选择和使用课堂用语;★避免给出让学生迷惑不解的指导语;★用提醒和暗示促进学生的文明行为;★增进课堂的互动;你的课堂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学生都会爱听你讲,你担心的课堂情景也会迅速减少,直至不再发生。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