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西美教科研月刊2022.11

11

2022

目录

4

新课标对教师的挑战

1

初心

2

教科研直通车

3

教研组动态

5

艺苑风景线

9

美术作品欣赏

6

学生作品欣赏

7

教师作品欣赏

8

荐书台

10

书法名帖欣赏

封面文字:何建东封面作品:李思葳
作品名称:《多彩的世界》
指导教师:许静
  主       编: 王进华  责任编辑: 康慨俐  审       核: 成雅飞

                   合力打开教科研之窗
        
        长期以来,部分教师认为教科研活动只不过是完成常规工作的一项任务而已。但其实,教研并不是那么简单,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把它提升到“每日三省吾身”的高度,学会如何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进行自我反思,自我修正。
        教研活动是解决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想教育教学之所想,急教育教学之所急。“青浦实验”的开创者顾泠沅说过:“教师远离身边教学改革与发展实践的‘研究’恐怕会‘高原缺氧’”。一个教师如果缺乏教研活动能力,就意味着缺少创新精神和工作潜力。
        原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如果有五个能力较弱的教师团结在一个集体里,受着一种思想、一种原则、一种作风的鼓舞,能齐心一致工作的话,那就比十个各随己愿地单独行动的优良教师要好得多。”
        教研活动正是让教师凝聚到一起,通过思想交流,观点碰撞,达成共识,相互促进,合力打开教科研之窗,共同提高。
教师需要树立“问题就是课题”的意识,把一个又一个实际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转化为教研活动的课题,再通过攻克,来解决这一个又一个问题,以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力,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这才是教研活动的实际意义。

    ——西城区青少年美术馆书记    张洁

2022

初心

“重温红色记忆  行摄金秋美景” 
 国家植物园研学活动 

为了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丰富教师眼界,拓展知识层面,西城区青少年美术馆教科研室在馆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全体教师在2022年10月19日来到了美丽的国家植物园开展活动。此次活动是依据西城教育研修学院组织的教师综合素养继续教育学习中的第一讲“国家植物园的来龙去脉”而做的一次线下研学。在活动中老师们主要参观了北园最大的温室万生苑,带着明确的学习任务开始了国家植物园的探索之旅。进入温室仿佛走进了珍惜植物的王国,有很多从来没有见过的植物,让老师们感到特别震撼的是那些巨大的仙人掌植物,有的仙人掌比人都高,仙人球比篮球都大。

不过最有意思的是老师们一起见证了巨魔芋的结实。2022年7月,国家植物园实现了首次巨魔芋群体开花,两个多月后工作人员对巨魔芋果实进行了解剖观察,惊喜地发现种子已成形,实现了国内首次巨魔芋结实。此项成果体现了国家植物园先进的栽培养护水平,对珍稀濒危植物巨魔芋的生态保育意义重大。       通过此次研学,老师们感受到国家植物园不仅植物的种类丰富,对植物的研究也非常地专业和扎实,研学活动带给了老师们很大的启示和帮助,大家纷纷表示希望还能继续参加这样既有趣又有收获的活动。      
                                           文/吴锐 曹蕊

会议首先由西城区青少年美术馆教学科研部主任成雅飞对本单位“十四五”课题开题工作情况进行介绍。之后由已立项的课题组负责人进行了课题研究情况概述。在点评环节中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本次立项的课题在了解新课标的基础上与课后服务工作相结合的切入点比较准确,可以凸显西城区青少年美术馆校外美育教学的特点。今后需加强对原有研究基础进行深入挖掘,将关注点聚焦美术作品的创作中,将课题做实做精。林春藤院长最后代表专家组发言:同意本次展示的四项课题开题。随后西城区青少年美术馆馆长王燕彤同志在总结发言中提到:要扎实有效的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注重研究过程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希望全体老师秉承以研促教的理念,以科研的理念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完成好党的二十大对于发展高质量教育工作的要求,突出美术馆的办学特色。

 北京市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立项课题
北京市“十四五”课外、校外教育科研立项课题
    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美术馆联合开题会
                                顺利召开

        2022年10月28日由西城区青少年美术馆教科研室组织召开了北京市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北京市“十四五”课外、校外教育科研立项课题联合开题会。本次会议采取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全体教职工在会议室参会,专家组在线上进行指导。
        参加本次开题会的专家领导有:西城区教育学会秘书长,西城区教科院教育学会办公室主任杜志勇,西城区教科院原副院长林春藤,国家开放大学教授王海平,西城区青少年美术馆党支部书记张洁,西城区青少年美术馆馆长王燕彤。

图文/ 吴锐  成雅飞

教科研动态

          
2022年10月20,以“启思悟道,慧心育人”为主题的教师教育教学智慧分享活动在西美全体教师会上拉开了序幕。此项活动主题由王燕彤馆长亲自拟定,何建东老师题字书写。活动由教学科研部牵头组织,四位教研组长领衔全体教师参加。
教学科研部主任成雅飞进行了简要介绍:“本次活动意在让西美教师们将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梳理,将好的教学方法与心得体会分享给全体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取长补短,在交流中汲取教育教学智慧,立德树人,以美育人,以美化人。”
                                            
                                               

启思悟道  慧心育人

美术组组长冀彦老师以“十五年 一节课”为主题进行了分享。冀老师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以《人物动态》课程为主线,为老师们讲述了自己十五年来教育理念的转变——从初入课堂的懵懂,到后来的困惑迷茫,直到身为骨干教师的反思和再次踏上求索之路。

        在全体教师的掌声中,冀彦老师结束了发言。从分享中可以感受她深沉的教育情怀,对于学生的关爱和对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不断求索,这充分体现出了西美中生代教师的责任与担当。相信在后续不断地交流与分享中,教师们可以进一步增强彼此之间理念、教法、技法的了解,充分发挥西美学科人才优势,形成美育教育合力,在均衡、优质发展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文/ 康慨俐

教科研动态

                 国画组故宫观展活动介绍
10月21日下午,国画组的教师们去故宫午门看了 “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展览,据说这是筹划两年的书房展,去之前老师们还特意“做了功课”,了解宋代至清代与这次展览相关的一些书画作品,听了故宫线上专家的讲解与分享。看展时,老师们有侧重点地现场看了郭熙《窠石平远图》、宋友仁《潇湘奇观图》和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
老师们的感受是:亲眼目睹从故宫藏品中精选出的珍贵文物,还看到了一些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这很难得。通过古今对话,启发“当代如何走进传统 传统如何启迪当代”的思考。对我们以教促研、加强书画练习是很大的激励!
                                            
                                               图文/国画教研组

国画教研组

学期伊始,美术教研组开展了“学期教研计划碰头会”会中根据文件精神及馆领导要求,结合本教研组工作与实际状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及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 “双减背景下高质量课后服务教学大纲的设计思路研讨会”中,教师们积极参与活动,仔细做好记录。汇总了两年的课后服务计划,教师们进行了相互学习。在研讨中,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卓有成效的见解。

美术教研组

       老师们商讨在低年级课后服务中,如何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美术馆特色课后服务计划并根据计划确定下一步教研活动的细化内容。金秋十月的北京,处处都被秋意沁满,小组教师以《秋景》为主题组织外出采风写生活动”教师们或现场写生或拍照记录,用画笔记录秋天的美好。 随后的教研工作,我们将继续以规范的教学活动,丰富的教研形式,提高美术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水平,做实做好高质量课后服务的教学大纲建设工作。
                                                                图文/美术教研组

教科研动态

书法教研组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倡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懂得运用知识、发现自我、了解生活和认识世界,能够拥有幸福生活的知识、技能、素质和能力。
        2022年10月21日,活动教研小组的全体教师参加了由西城区校外群众活动教研组举办的关于《PBL项目课程方案设计的方法与策略》的线上培训。通过学习老师们体会到项目式学习与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高度一致。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选择项目主题、制订项目计划、实施分层教学、落实项目活动,可以有效达到各学科融合的目的,提高教学实效,让评价贯穿始终,最终达到项目式学习的目标。讲座结束后老师们纷纷将活动学习感受进行交流分享,形成了以研促教的良好氛围。

活动教研组

图文/活动教研组

       书法教研的目的是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将理念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开学之际,书法教研组老师们对本学期教研活动内容进行了整体的设计与问题提出,组内共同研讨,认真记录,将本学期的教研内容设置为在课后服务教学活动中坚持“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相互促进,思考如何结合校内学生学习特点,优化内容设置,力求精巧易懂,学生学而有获。综合各位教师之经验,梳理活动内容,编写教学大纲。

        研讨中,老师们将教学计划进行了分享,进一步落实本学期课后服务的教学进度和内容。与此同时,老师们还参加了区书法教研的活动。老师们共同参观了徐悲鸿纪念馆,以“书画同源”为主题赏析徐悲鸿书法,了解书法创作理念。在参观之后,老师们又开展了从经典碑帖中提炼创作元素,探索魏碑笔法、间架结构的教研活动,共同提高鉴赏魏碑书法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展示教研习作,制作PPT每人进行了10分钟的主题发言,提升了创意构思意识。教研的路上,是紧张、忙碌的,但也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有收获成功的喜悦,但也带给我们许多的思考。在新形势的要求下,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索,大胆创新,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加强书法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研究,在平凡岗位上贡献我们每个人的一份力量,再上新台阶!
                                        图文/书法教研组

                  美术名家作品欣赏

       吴冠中的水墨画特点中和了中西两方面的特点,他善于运用点、线、面交织来构成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更能够让读者深刻体会到画中的意境以及作品中的诗情画意,最经典的作品主要有《周庄》、《松魂》、《江南小城》。  吴冠中作品中有很多体现了气韵美,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松魂》。       当时他登上泰山去寻五大夫松,大幅纸当场立马写生,也努力寻找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写生综合, 从作品中可以看出那灰色的宁静的直线对于墨线的曲折奔腾有着强烈的衬托,这是一个鲜明的对比,同时它们之间的碰撞搏斗激起了满山的斑斑彩点,那是洪荒时使画面呈现出一 种动人的诗情画意, 让看的人身临其境, 整幅作品既展现了两千年松魂的精神,也传达出作者对自然对生命的敬畏之感。

新课标中六个关键词对教师的挑战

        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最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后,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研读。我们要看到新课标变化的六个关键词背后对教师水平能力的挑战,下面做一简单梳理。
关键词一   思想性——对教师政治素养的挑战
       我国中小学课程的思想性从来都是首要特征。新课标从不同角度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反复强调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论述。所有科目课程标准的内容,也都无一例外地把课程方案的思想性、方向性的要求,统一编排在最前面,进一步引导广大教师要把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教育目标落实落细。因此,面对如此挑战,教师唯有加快提升自身政治素养与理论修养,才能在践行新时代课程改革和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关键词二   跨学科——对教师综合素养和能力的检验
       如今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更是对此提出明确要求,所有课程在主题教学过程中,都应根据各自性质和育人价值,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课程创新实践要求,跨学科体现的是课程综合化的新要求。广大教师唯有博览群书,加快丰富自己的背景性知识,提升综合素养和能力,才能在对新时代教师综合素质要求日益提高的情况下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三  学段衔接——对教师精准教学能力的检验
      各科目新课程标准均要求教师必须做好课程学段衔接,即幼小衔接要求教师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教学,要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小升初衔接要求教师高度关注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注重把握课程的深度与广度。老师们唯有抛弃“经验”中应该淘汰的固化思维,加快提升综合素养和能力,才能适应新课标引领下的新教学。 
关键词四   核心素养——对教师终身学习能力的挑战
       各科目课程标准均首次将课程核心素养非常精准具体地描述为56个核心素养点,并称之为课程核心素养内涵而非学科核心素养。因为课程虽然包括学科,但并非只是单纯学科概念。如科学、艺术、体育与健康、信息科技、劳动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不是哪个具体学科能够表述清楚的。教师唯有主动升级自己的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自觉提升自身核心素养,锤炼自己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才能扛起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重任与使命。 

选自中国教师报    作者:王越群 安松波

关键词五
实践应用——对教师知识整合能力的挑战
     如果说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提出了“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实际相结合”,那么,新课程标准则将“两个结合”具体落地为“加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课程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既强调日常考试评价的育人功能,也要求评价与“双减”要求紧密结合,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有效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并强调将结果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优化试题结构,增强试题的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提高试题信度与效度。新教学、新评价对教师“如何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来说是一种全方位的检验和挑战。教师只有加快深研细学、吃透吃准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提升素质与本领,以强大的课程领悟力和践行力,迎接新时代深化课程改革和课程育人新局面的到来。

关键词六
教评一致——对教师准确施教能力的挑战
     长期以来,“唯分数”成为左右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魔咒,使课程标准要求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得不到落实。对此,新课程标准明确将教师教、学生学与考试评紧密结合起来,强化三者的一致性,要求教师注意将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结果评价等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实践的独特育人功能”,鼓励“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优化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法与路径,推进工程与技术实践”等可操作性要求。特别是各科目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纲呈现课程目标,以主题、项目或活动组织课程内容,都在强化课程实践和跨学科实践、驱动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深层变革。教师必须抓紧时间补上自身知识整合与迁移及创新实践应用能力的不足,才能更快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时代的需要。

课程介绍

虎,在中国文化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在壬寅虎年到来之际,带领学生写生布老虎,感受布老虎的色彩美,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用色特点,感受我国民间艺术的文化底蕴。布老虎的颜色以红、黄、蓝为主,通过运用笔墨将布老虎进行描绘,并将冬日梅花恰当地组织于同一画面上,提高画面的组织能力。传统的水墨画学习题材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因而寻找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表现题材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水墨画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引导学生大胆地运用色彩融入他们水墨画的创作中,一方面,拓宽了学生表现的题材,更容易激发他们表现生活的兴趣;另一方面,画面表现力和效果的强化,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水墨画的信息和兴趣。

陈雪濛老师个人简介

陈雪濛,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国画专业,获硕士学位,师从董仲恂老师。西城美术家协会会员。自幼学习美术,研习书法。在这几年的教学中,尽量保护孩子们的创造力,珍惜每一个孩子的好奇心,也给她们足够的时间和发挥的空间,注重对学生个性与创造力的培养。儿童大多数是凭直觉创作的,也正是这些直觉带来许多的不可思议,所以说他们的创造力是与生俱来的。但这并不代表教师的不作为,作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不同的方式来增加他们对美术的兴趣,以达到能力提升的目的。力求课程能够基于核心素养目标要求,为学生进行美育素养的提升,设计更多、更好的美术课程。

文/陈雪濛

图/康慨俐

                 学生作品欣赏

指导教师:陈雪濛

课程介绍

儿童创意水墨《美味汉堡》

张陶老师,毕业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广告系、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进修研究生,受到陈浩波、乐丽君等教授指导,在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上有了丰富的收获。现任西城区青少年美术馆美术教师。西城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五味枫林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辅导的学生作品及个人书画作品多次在全国、市区级比赛获奖,北京市校外教师基本功展演市、区级一等奖。张老师编写的活动案例被多家教育杂志刊登、发表。张陶老师指导、改编的儿童绘本剧《兔爷回来了》在央视网《七巧板》栏目播出。其编写的《小王子的奇幻艺术之旅》一书被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推广。张老师积极参与国际孔子文化学院交流,个人作品参加学院联展并被收藏。
                            

张陶老师个人简介

“笔墨是中国画的核心”,本课是儿童创意水墨单元中的一课,在此单元课程中,学生尝试了用不同的水墨技法表现画面和有趣味的主题。用笔墨的语言表现生活点滴。 在这节课上,不但要用笔墨的形式创作一个汉堡,还要把它DIY成健康又美味的自制汉堡。课程中,通过展示各种汉堡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总结,找出造型中的“小秘密”。用基本型概括的方法表现不同层的汉堡食材,然后再进行细节的添加与着色。为了丰富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添加上健康而具有中国文化的元素。通过作品展示和学生讲解,作品里出现了更多的蔬菜和粗粮,甚至还有颇具中国风的豆腐汉堡。原本汉堡搭配的可乐也变成了更加健康的“中国茶”和“果蔬汁”。在短短的一节课中,学生快乐且认真地完成了自己的创作。每个人都获得了新的体验,提升了笔墨技法,开阔了思路,加强了合作与分享,得到了自信和成长。

             图文/张陶

                 张陶老师作品欣赏

【作者简介】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教育实践家与教育理论家,“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理论”的创立者与实践者,被誉为“教育思想泰斗”。苏霍姆林斯基在日常工作中,他经常接到同行的信件或面谈访问的邀请,咨询教育教学的相关实践问题。为了分享经验,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苏霍姆林斯基于1965—1967年年间撰写了《给教师的建议》。
【作品简介】
      《给教师的建议》分为上、下两篇,作者在书中采用提建议的形式,对学校教师提出了100条建议,其中前50条建议为上篇,主要论述教师怎样对学生进行教育;后50条建议为下篇,主要论述教师如何协调各种教育力量,以保证学生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

《给教师的建议》

荐书台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智慧格言》

       《汉译世界教育经典丛书: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智慧格言》从苏霍姆林斯基的大量著作中仔细挑选了大量名言警句,并按照一定逻辑分类整理成册,对读者来说汉译世界教育经典丛书:《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智慧格言》是一本篇幅浓缩的、以苏霍姆林斯基的精炼语句表达深刻教育含义的格言读本。

        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和20世纪综合性的文化巨人。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将陶行知一生的活动和事迹划分为生活世界、精神世界、创造世界和接受世界,采用历史分析法、心理分析法、接受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力图全面、系统地论述和阐发陶行知的生平、事业与思想。本书既是一部有深度的学术专著,也是一部有新意的人物评传。

《陶行知大传》

1

书法欣赏

      曹全碑(国宝级文物)汉中平二年(公元185)高272厘米,宽95厘米。明万历初合阳县莘里村出土,1956年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东汉中平二年(185年)十月立,明万历初年在陕西省郃县旧城萃里村出土,现在西安碑林。内容为王敞记述曹全生平。此碑是汉碑代表作品之一,是秀美一派的典型。其结体,笔法都已达到十分完美的境地。清万经评此碑:“秀美生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张迁碑》,碑石原在山东东平州(今山东东平县),今置泰安岱庙炳灵门内。汉中平三年(公元186年)二月刻。明初出土。碑主张迁,字公方,陈留己吾(今河南宁陵境内)人。曾任谷城(今河南洛阳市西北)长,迂荡阴(今河南汤阴县)令。碑文系故吏韦萌等为追念其功德而立。碑文书法多别体,未署书者姓名,刻石人为孙兴,所以有人怀疑是摹刻品,但就端直朴茂之点而言,非汉人不能。

书法名帖欣赏

   《曹全碑》

《张迁碑》

      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                
                              —— 蔡元培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