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2023年长治学院高考报考指南

长治学院简介中文系
汉语言文学专业
新闻学专业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
历史学专业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文化遗产专业

05
09

13

19

目录

法律与经济学系
法学专业经济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

33

音乐舞蹈系
音乐专业舞蹈专业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

51

目录

外语系
英语专业
翻译专业
商务英语专业
日语专业
教育系
学前教育专业
小学教育专业

39

46

体育系
体育教育专业体能训练专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56

62

美术系
美术学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化学系
化学专业化学生物学专业药物化学专业
生命科学系
生物科学专业
生物技术专业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
计算机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网络工程专业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数学系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统计学专业
物理系
物理学专业科学教育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65
73

78
87
97

目录

基本简介:
      长治学院创建于1958年,前身是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教育部批准升格为综合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19年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近14000人,生源遍及全国20个省(自治区);有教职工947人,含专任教师704人,教授46人,副教授194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61人,博士172人,在读博士57人,硕士531人;有全国优秀教师、“三晋英才”、省级青年拔尖人才、模范教师、教学名师等50余人,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70余人受聘担任兼职教授、客座教授。
       学校设有14个教学院系,41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艺术学、管理学、医学等十个学科门类;设有太行文化生态研究院、赵树理研究所、彩塑壁画研究所、合唱艺术研究所、丝路文明研究中心等18个科研机构。
     学校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课程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2个、省

级重点扶持学科5个,“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1个、省级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2个、省级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省级一流课程36门,“1331工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31工程”青年创新团队项目、“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培育)、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培育项目各1个。2016年以来,学校教师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艺术基金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5项;省级项目280余项;横向课题842项。 
       学校现有教学实验、实训室201个,多媒体教室119个,舞蹈排练厅6个,专业琴房118个。校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资料127.5万册,电子图书154万余册,中外文电子数据库十余个。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办学,与日本作阳大学、澳大利亚教育联盟、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施坦尼劳斯分校等21所国外高校签署了合作交流协议。
      目前,学校正在实施“1136”战略,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为全面建成有区域代表性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而奋斗。

1.系部简介
       长治学院中文系成立于1958年,是学院办学时间最长的教学系部之一。前身为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学校升为本科院校,中文系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迅速完成了从专科层次向本科层次的跨越,较好地适应了本科层次的办学要求。现有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三个本科专业。在校生1300余名,25个教学班。
       中文系一贯坚持教学科研并重的原则,形成了教学引导科研、科研促进教学的良性机制。汉语言文学为山西省一流重点建设专业,2021年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二级),并成为山西省首批师范专业认证通过的单位;新闻学专业列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 近年来,中文系教师科研成绩硕果累累: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主持和参与省级教研、科研课题50余项,指导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0项,发表学术论文290篇。
       中文系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育,在各类学生活动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    
       在新的发展阶段,中文系将根据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工作思路,提升内涵,强化特色,以实干立系,靠改革发展,致力建设层次合理、敬业爱岗的师资队伍,潜心营造笃学善思、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2.专业介绍
  • 汉语言文学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知识面宽、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和创新能力强,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或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编辑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核心课程主要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三字一话等。

  • 新闻学
      本专业根据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新闻传播学及其相关应用技能的基本理论,具备从事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的技能,具有思辨与创新意识,能够在新闻、广告与其它组织传播部门,以及文化创意、影视制作、互联网企业等单位从事记者、编辑、制作人与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核心课程主要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国新闻传播史、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新闻评论、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新闻职业伦理与法规、广播电视概论、广告学、媒介经营与管理等。
  • 网络与新媒体
      本专业立足晋东南地区,面向山西全省,辐射全国,培养适应时代发展与社会需求,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热爱新闻传媒事业,具备扎实的新闻传播学专业素养、较强的网络与新媒体基本理论与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能够在网络与新媒体机构,包括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的新媒体部门和融媒体新闻传媒机构,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宣传的新媒体部门,从事新媒体信息采编、新闻报道、新媒体设计与制作、新媒体运营与推广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核心课程主要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融合新闻学、网络舆论监测与研判、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新媒体产品设计与项目管理、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概论、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广播电视概论等。

3.系部特色
       中文系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创新实践教学等模式,强化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315实践教学模式”,显著地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315实践教学模式”指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三个专业在本科学习期间必须完成的实践项目。
       “3”指三个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三项技能: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要掌握普通话、三笔字、中学语文教学技能;新闻学专业要掌握采、编、写等专业核心技能;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要掌握对新闻信息的编、制、融等专业核心技能。
“1”指三个专业学生要背诵100篇经典文本。
“5”指三个专业学生要撰写5万字的各类文章,包括记叙文、应用文、读书报告、小论文等。

教师教学技能实践

教师口语书写技能

经典诗文朗诵会

实践教学汇报

专业实习基地

专业实践团队

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

专题节目录制

摄影课基层采风

4.校友风采
       中文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出的大批优秀毕业生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系部介绍

       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任务,坚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自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先后被列为山西省“三八红旗单位”、山西省首批“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建设单位,获得山西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长治学院“优秀基层党总支”荣誉称号。
       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教职工40人,专任教师35人,专任教师中副高职称以上14人,博士9人,博士后1人,有出国留学经历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西省教科文卫系统“五一劳动奖章”1人,山西文化宣传系统第

2.专业介绍

五批“四个一批”人才1名,第六批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1人,省级学术带头人1人,山西省担当作为干部1人。
        经过20多年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条件不断完善,现有实验实训室四个:政策分析与社会调查实验室、模拟会议实验室、地方治理协同创新工作室、微格教室,除此之外,为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开阔国际视野、契合职业需求和提升专业素质,还分别成立了“学生科研能力提升小组”“模拟联合国协会”“未来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小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会”。现有教育实习基地20个,与地方单位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24个。

  •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我校最早设立的本科专业之一,2001年开始招生。现在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534人。2015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被评为山西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18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成为山西省高等学校优势
 特色专业建设点,同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依托学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被评为学校“1331工程”重点攀升学科。2019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被列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020入选山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10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认证专家组进校考察,成为全省首批通过二级认证的专业之一。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有2个专业课教研室: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和哲学教研室,按规定开设有教育部规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伦理学》《社会学》等课程。为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体现师范性,我院设置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教师职业技能培训》《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等课程;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加强实践性,我院开设了《教学案例分析》《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大学语文》《普通话》《三笔字》等课程。

3.系部特色

        立足黄文秀精神引领:马克思主义学院培养了一大批志向远大、情怀高尚、服务国家、扎根基层的优秀毕业生,包括大中小学教师、特岗教师,公务员等,其中就包括“时代楷模”“七一勋章”获得者黄文秀。黄文秀为2012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习近平总书记对其先进事迹做出重要指示批示,认为她把生命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谱写了新时代青春之歌。黄文秀是革命老区太行精神的杰出继承者,是长治学院优良学风的优秀传承者,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专业育人成果的最好体现者。
    

        我院明确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突出黄文秀的思政品牌建设,深化太行精神相关研究,立足晋东南、面向全山西,辐射全中国,坚持培养中学政治骨干教师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思路上,以黄文秀精神品格和太行精神为动力,坚持突出师范教育、彰显红色文化、体悟实践教学、培养科研素养,最终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目标,五年来,共计发展学生党员273人。
    

        强化教师职业技能培训 打破过去思想政治教育纯理论灌输模式,在加强基本理论教育的同时,加大对学生从事教师职业所需的技能培训,一个环节紧扣一个环节,从说课、讲课、评课,到教案、PPT制作、多媒体教学,从每学期的个人见习,到有组织的见习、实习,从仪表仪态到教学方法都要做到手把手教,人对人评;组织未来教师基本技能竞赛,三笔字(毛笔、粉笔、钢笔)、普通话训练,并保证学生普通话通过率,使学生毕业后即能实现与就业的无缝衔接。
      

        五年来,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收获颇丰,其中第三届全国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设计大赛中获二等奖4人,优秀奖6人;在第六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中获三等奖1人;在第八届、第九届 “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设计(政治)大赛中获二等奖12人,三等奖4人;在山西省高校教师教育联盟第四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获政治组一等奖1人,文科组最佳模拟上课奖1人。
创新实践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进行了持续探索,科研能力提升小组采取项目化运作的模式,将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科研创新相结合,提炼有价值的课题项目,指导学生完成课题研究,提升学生科研能力素养。

       长治学院模拟联合国协会自成立以来,每年承办一场大会,规模数百人,面向全国招募大学生及高中生代表,以严谨的学术标准、较高的会务水平享誉模联圈内,为山西较具影响力的模联大会之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会以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为骨干力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群体之间的合作学习、信息沟通与交流共享开展活动,发挥学生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在学生群体中的榜样性与引导性,进一步加强青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长效性。

1.系部简介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现有历史学、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文化遗产4个本科专业,其中,历史学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国史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以我系为依托,建有太行文化生态研究院(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山西省乡村文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上党文化研究所、丝路文明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现有教职工4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0人,博士14人,硕士27人,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缘结构合理、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教学和科研团队。从华中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外聘3名高层次人才为学术院长,为学科发展提供指导与帮助。我系代管学校藏有三千多件文物的博物馆,在校学生1100余人。
       我系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为系训,多年来,一直坚持“以太行精神为引领,以提高学生素养为目标,以教学改革为重点,以科研项目为依托,以服务地方为导向,加快团队建设,全面提升我系综合实力”的办学指导思想,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1331”工程建设,切实强调“加强实训,提高技能”“重视学术,强化专业”的指导思想,秉承“教做人、教方法、教知识”的办系理念,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养成“学习上学会自学、纪律上养成自觉、生活上学会自理”的良好习惯,努力培养学生的“感恩心、宽容心、进取心、敬业心”。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本科意识”“质量意识”“人本意识”为基本内容的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促进了教风和学风的转变

2.专业介绍
  • 历史学专业 
        是长治学院办学历史较长的专业之一,起源于晋东南师专时期的政史专业,具有40余年师范专业办学历史。2003年改为历史学专业,2007年第一届本科生毕业,并被确立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2008年,历史学专业被确立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8年,中国史学科被确立为校级重点攀升学科;2020年,历史学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重点扶持学科。依托历史学专业,建设有长治学院博物馆和案例研讨室(微格教室)等历史学专业学生的校内实训场所,并建有太行文化生态研究院、上党文化研究所、丝路文明研究中心等学术研究机构。在校外建有18个实习实践基地,能够满足学生实习实践需要。学生多次在全国大赛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 旅游管理专业 
        2001年招收专科,2006年起招收本科,现为长治市“旅游行业培训基地”。2020年成为校级一流专业和长治市“太行高技能人才文化旅游产业分盟主任单位”。专业现有教师12人,多名教师为校级骨干或优秀教师,主持完成多项省级教、科研项目。近年来,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先后完成长治市多家A级景区的暗访复核与指导建设工作,2020-2021年为长治市和长子县编制完成《“十四五”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为省级“旅游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设6个实训室,拥有多款专业教学软件,在省内外建了稳定的实习基地。专业学生多次在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山西省“兴晋挑战杯”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 酒店管理专业
       2016年获批,2017年正式招生。本专业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力求特色发展,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专业现有多个实训室,在上海、北京、海南等省市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构建起完整的校企合作体系,能够充分满足学生实践需要。专业坚持“以赛促改”“以改促学”“以学促教”的办学思路,近年来,在“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和多次荣获一等奖、二等奖;连续参加六届“尖烽时刻”酒店管理模拟全国大赛并获一等奖,二等奖;连续参加三届“长治市技能大赛”并获一等奖、二等奖、“太行技能状元”“五一劳动奖章”荣誉和称号,实践教学成绩突出、效果明显。
  • 文化遗产专业
       是在我校推进“1331”工程建设、实施专业调整的思路下,根据国家和地方对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人才需求而新设的专业,2020年开始招生。该专业拥有校博物馆、“双创基地”、文物保护修复实训室、文物检测分析室等校内实训场所和长治市博物馆等8家校外实践基地。主要办学思路是以实践型、应用型为主,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师资力量较强,现有专任教师20名,外聘教师3人,柔性引进教师1人,副高以上职称人数达50%。专业教师共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3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获得省级及以上项目14项,其中包括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项。本专业依托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太行文化生态研究院”,旨在挖掘山西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培养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专门人才,为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3.就业考研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各专业高度重视毕业生考研教育与培养,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助力学生考研,历年考研升学取得重大突破。考取了众多名校如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西大学等院校,不少学生还进一步深造攻读博士学位。
我系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坚持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相结合。根据学校推动学生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要求,我系积极配合,认真落实。通过多次召开就业、创业主题班会,举办就业相关讲座,不断强调就业的意义。系领导访企拓岗行动,多方位开启就业渠道,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近三年来,我系的就业率稳中提升。

4.系部风采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学生参加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导游服务)荣获一等奖

(1)学生参加竞赛获奖情况(部分)

学生参加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饭店服务)荣获本科组第一名

我系学生参加第三届酒店管理模拟全国大赛荣获二等奖

学生参加各类大赛取得佳绩

(2)实验实训条件

长治学院博物馆

碑刻传拓体验

文物保护修复实训室

长治学院博物馆展厅

(3)系部活动

粉笔字比赛

参加校企协同育人大会

游学夏令营研学活动

考察见习

酒店管理专业综合业态见习

企业高管进课堂现场授课

5.校友风采

       张国春,山西高平人,1987年担任晋东南师专政史系副教授、系主任,先后受聘担任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管理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政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客座教授,2018年担任财政部资产管理司一级巡视员。

       张孝德,山西长治人,现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态文明、生态经济、乡村文明发展研究。张孝德教授是国内最早研究生态文明和乡村文明的学者之一,跟踪研究生态文明与生态经济研究20多年。出版专著5部,发布文章200多篇。主持完成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委托的课题30多项。

       韩建新,山西泽州人,1991年毕业于晋东南师专政治系89政乙班,曾任长治学院(晋东南师专)教师、政法系副主任,2006年9月至今任北京城市学院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

5.校友风采

       赵爱玲,山西黎城人,现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周成,男,山西忻州人,1989年生,中共党员,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现为山西财经大学文化旅游学院副教授。旅游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贾垚焱,女,山西长治人,1992年生,中共党员。华中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研究生,现就职于山西财经大学文化旅游管理学院。

       王紫燕,女,山西阳泉人,1986年生,中共党员。现为阳泉市郊区团区委书记。

      邓位,男,贵州毕节人,1989年生,中共党员。现为中共毕节市委办公室三科科长。

    李晓松,男,山西平定人,1987年生。现任东庆童话(长沙)总经理 。

      韩德官,男,山西平遥,1988年生。现任平遥县自然资源局 高级工程师。

       王鹏举,2002年9月——2005年7月就读于长治学院政史教育系3班,2021年3月至今任中共武乡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党建办主任

       姬广慧,2003年9月——2007年7月就读于长治学院社科系1 班,2020.5至今在高平市政府办公室工作。

6.教师风采

卫崇文,男,1965年生,山西运城人,历史学博士,长治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中国文化史的教学和研究。主持、完成省级项目6项,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著作《先秦时期应对灾异方式中的非理性因素研究》1部。获山西省“师德标兵”荣誉称号。

段建宏,男,1974年生,山西阳城人,历史学博士,历史与旅游管理系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中国社会史的教学和研究。主持山西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2项,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出版《戏台与社会:明清山西戏台研究》、《明清晋东南基层社会组织与社会控制》、《浊漳河流域民间信仰的生成路径及其泛众化研究》等专著。曾获山西省转型跨越五四青年奖章、山西省普通高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山西省“131领军人才•学术带头人”等荣誉。

赵艳霞,山西长治人,历史与旅游管理系副主任,毕业院校山西大学,副教授,硕士。主持并完成省级以上项目四4项,参与国家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17篇,出版专著1部,编撰资料集1部。

5.校友风采

齐小艳,1980年,山西兴县人,长治学院教务部副主任,副教授,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美国纽约大学古代世界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后在站。主持并完成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1项和省级教学科研项目4项,现主持国家社科项目省级1项。曾荣获山西省“三晋英才·青年优秀人才”等称号。

朱文广,男,河北沧州人,南开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副教授,先后主持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山西省统战理论政策研究立项课题,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10余篇。论文先后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观点摘编,《历史与社会(文摘)》全文转载。

张彦伟,副教授,山西定襄人,世界史博士,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3篇cssci,学术专著1部。

教师风采

周晓丽,女,山西黎城人,1983年生。毕业于南开大学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副教授,曾获长治学院优秀教师、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SCI论文1篇,出版专著1部。

张碧星,男,山西平顺人,1982年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长治学院骨干教师,中级旅游经济师。2007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主持省级以上项目2项。参与完成横向课题,发表学术论文若干,出版专著1部。多次参与指导学生参加“省级互联网+”和“中国旅游协会教育分会”等有关专业竞赛活动获奖,现为长治市3A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员。

郭白晋,男,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史博士,主持省级项目2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

王翠平,女,2008年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副教授,主持省级项目1项,发表旅游相关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CSSCI2篇,中文核心期刊1篇。

曹燚,男,1981年生,山西太原人,管理学博士,在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学习3年。发表论文10余篇,有深厚的企业管理经验,尤其擅长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邓星亮,1969年7月出生,男,汉族,湖北广水人。中共党员,四川大学文学博士,长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四川省杜甫学会会员、韩国东亚人文学会会员。研究方向为宗教文献、古代壁画。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般项目“中国佛教石窟刻经研究”1项、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大同北魏墓葬壁画研究”1项、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云冈石窟学术史的整理与研究”1项,出版著作《鉴诫录校注》、《四川安岳卧佛院石窟刻经研究》两部,在《宗教学研究》、《中国宗教》、《求索》、《云冈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一、系部简介

        法律与经济学系是年轻且富有朝气的系部,目前设有法学、经济学、财务管理三个本科专业,在校生1114名。现有专任教师4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3人,博士8人,硕士生导师5人,具有律师从业资格证、注册会计师资格证等证书20人。建有山西师范大学MPA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系部坚持教学型、应用型办学定位,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法治、经济、金融、财会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法学为校级重点扶持建设专业和校级一流专业,应用经济学为校级重点学科,经济学为校级一流专业,发挥经济学和法学专业交叉优势设立的财务管理专业应用性强、社会需求大。

     
        近年来,系部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全方位搭建有利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内外实践实训平台。在校内建有模拟法庭、物证技术实验室和综合实验实训平台(包括法学综合实验室、金融综合实验室、财务管理综合实验室、创新创业综合实验室、模拟谈判室等)。在政府机关、法院、检察院、税务局、银行、证券公司、大中型企业、律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建有校外专业实习基地,可充分满足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等实践教学需求。
       系秉持“尚法经邦”的系训,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接时代需求和国家发展战略,为政府机关、公检法部门、经济金融类企事业单位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2.专业介绍

  •     法学专业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法治人才的需求及地方经济社会行业的需要,发挥地方性应用型大学的地缘优势,强化校地协同育人和实践育人理念,培养具有厚实基础、适应法律岗位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法学专门人才。主要开设有习近平法治想概论、法理学、宪法、中国法律史、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经济法、商法、知识产权法、法律职业伦理、法律思维方法、模拟法庭等课程。

  •    经济学专业
        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引领,在注重培养学生具备宽厚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际融入课程体系,切实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发挥系部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坚持校地协同育人和实践育人的办学理念,培养基础知识厚、技术技能实、创新意识强的应用型人才。主要开设有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财政学、国际经济学、当代中国经济、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课程。
  •     财务管理专业
        坚持“通专结合、财会兼通、注重培养实践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办学理念,培养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有管理、经济、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主要开设有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统计学、投资学、税法、审计学、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管理会计等课程。

3.系部特色

1.发挥党建引领,铸魂育人
        法律与经济学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突出党建引领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以全国样板学生党支部建设为契机,建立“党建+”铸魂育人新模式。通过“党建+团建”培养学生爱党、爱国和爱社会主义的家国情怀。通过“党建+社团”带动学生参加模拟法庭、互联网+创新创业等学科竞赛,提升学生的

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近几年来荣获“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金奖1项;挑战杯大赛省级金奖1项;模拟法庭大赛个人单项省级一等奖等。通过“党建+志愿服务”鼓励学生参加禁毒防艾、法治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增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随着“党建+”育人体系向纵深推进,学生为人、为学、为事的能力持续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取得扎实的成效。

2.主动对标“四金”,潜心育人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决定力量,教材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剧本,要从根本上建好金专,上好金课,锻造金师,写好金教材。建好“四金”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共识。法律与经济学系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对标“四金”,潜心育人。在做好专业整体建设的同时,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建立专业方向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专业方向。2023年在法学专业增设纪检监察方向。推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全面实施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推进一流课程建设。《税法》课程现为省级一流培育课程。教师专注教学科研,连续多年在校级教师教学创新竞赛中表现卓越,多名教师荣获太行学者、骨干教师、优

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教科研成果丰富。系双师型教师占比较高,利用双师身份主动开展社会服务,教师实务应用能力大幅提升,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在做好主干课程教材建设的同时,鼓励教师围绕专业方向和特色编写校本应用型教材。通过锚定“四金”目标,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日渐鲜明,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近三年取得的省级以上教学项目

近几年取得的代表性应用型科研项目

近几年起草和论证的条例法规

3.整合社会资源,协同育人
        法律与经济学系秉持“突破围墙办大学”的理念,整合社会资源,搭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积极探索“双主体”育人机制,在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优化、专业见习实习等人才培养环节引入社会资源,形成培养过程多环节、多要素协同育人。持续拓展校外专业实践基地数量和质量,满足学生专业见习实习、职业技能训练等实践教学需求。在法学专业中推行实习法官(检察官)助理项目,积极探索“3+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行业企业实务专家进课堂”活动,促进教学内容的前沿化和实务化。系目前设有山西省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方研究咨询基地、长治学院法治研究与交流中心等省、市、校级研究机构三个。以研究机构为依托,不断凝练学科建设方向,以学科建设方向为主线,不断深化与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卓有成效的服务,在地方法规起草、政府法治建设、政府决策咨询等领域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对人才培养的反哺作用日益凸显,协同育人机制日渐成型。

1.系部简介
        长治学院外语系成立于1978年,是我校建系最早的教学系部之一。200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下设英语、翻译,商务英语和日语四个专业。现有在校学生933人,24个教学班;教职工6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9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8人,柔性引进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1人,外聘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毕业博士1人,学术带头人3人,中青年骨干教师16人,具有国外留学经历13人,许渊冲翻译与文化研究院研究员1人,山西省高校"师德楷模"1人,省委统战部建言献策专家1人;拥有语言实验室14个,被评为省级示范实验中心。
        外语系秉承“厚德励学、并蓄中西”的系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2021年,英语专业被评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2年,英语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是山西省高校首个通过师范二级认证的专业。
        外语系教师凝心聚力,钻研教学,硕果累累:获得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8门、省级精品共享课程3门;获得首届全国高校外语课程思政大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并荣获优秀组织奖;获得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获得省级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
     

  • 英语专业(一流专业、师范根基)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晋东南地区、面向山西省、辐射全国,培养适应地方教育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英语语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较熟练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比较宽广的文化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能够在中学从事英语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合格教师。
       主要课程:综合英语、英语阅读、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语语音、研究方法与学术写作、翻译概论、英语演讲、英语辩论、中学英语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心理学、教育学、中学英语教材分析、英语教学案例分析等。
       专业特色:本专业是山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已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拥有多个语言实验室,与20余所中学签订教育实践基地协议。以课程体系为依托,以教科研为动力,以高校中学合作为平台,逐步形成了“三通”专业特色,即课程体系内部融通、教科研与课程联通、高校与中学互通。培养了一大批中小学教师、特岗教师、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志愿者等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优秀学子。

2.专业介绍

        外语系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定期举办"外研社·国才杯"英语演讲赛、阅读赛、写作赛、辩论赛、全国口译大赛、全国商务英语实践大赛、山西省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配音比赛等学科竞赛,学生获得了优异成绩。同时,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办学,陆续派出交换生到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美国伯米吉州立大学等高校进行交换学习;与多家企业、中学签署合作协议,拥有教育实习基地20余个,实习公司遍及深圳、上海、福州、太原等地。

  • 翻译专业(注重实践、竞赛优异)
       培养目标:本专业适应国家高等教育改革要求,立足山西、服务于地方,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合格的政治觉悟、扎

实的英汉双语语言与文化知识、较强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与口笔译能力,具有较高的翻译综合素质,具备英语应用能力、翻译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能胜任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中一般或中等难度的口译、笔译或其他跨文化交流工作的应用型翻译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说、应用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中国典籍英译、翻译概论、中国文化概要、上党文化概览、基础口译、翻译技术、联络口译、交替传译、旅游翻译、商务翻译、英汉/汉英笔译等。
       专业特色:本专业2017年投资148万元筹建数字口译、笔译实训室;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办学,不仅与多家翻译公司建立起合作关系,而且鼓励学生出国学习,如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开创"翻译生态分析法”与“任务作坊教学模式”,实现从“知识授受”向“问题解决”、"实践探究”转变;学生先后获得全国口译大赛山西内蒙古赛区一等奖、二等奖、北部赛区优胜奖。

  •  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前景广阔)
       培养目标:本专业适应国家高等教育改革要求,立足山西、服务于地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较强的英语语言技能、较高的综合文化素养,掌握国际商务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在国际贸易、跨境电商等涉外活动中从事商务写作、商务翻译、商务谈判、商务管理、进出口业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商务人才。
       主要课程:综合英语、商务英语视听说、商务口译、商务笔译、国际商法导论、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写作、商务礼仪、跨境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实务、商务秘书实务、国际商务谈判、外贸单证、公共关系、商务分析、国际结算、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导论等。

       专业特色:本专业2019年投资129万元,筹建了商务英语综合实训室,实训室内配有先进的电子信息教学设施及跨境电商综合实训平台、SimTrade国际贸易综合实训平台、商务英语视听说实训平台、商务英语函电实训平台、外贸单证实训平台等7个实训平台;与多家企业签署实习基地协议,并与深圳九叶灵芝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协商合作,共同组建跨境电商创业团队;学生就业以深圳、浙江、北京等发达地区为主。

  • 日语专业(新建专业、前景可期)
       培养目标:本专业适应国家高等教育改革要求,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扎实的日语语言文学基础知识、较强的日语语言运用能力和较高的人文科学素养,能较熟练运用日语从事外事、文秘、经贸、文化、教育、传媒、翻译出版等领域工作,适应我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日语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日语、日语视听说、日语会话、日语阅读、日语基础写作、高级日语、日语语法、日汉语言对比研究、日本概况、日本影视动漫文学、中日关系史、日本经济等。
       专业特色:本专业为新建专业,前景可期,多名教师具有日本留学经历;已与日本教育集团建立合作关系,可开展学生赴日留学、赴日实习实训等活动。

郭广远,1986年毕业于英语教育专业,现任长治市幼儿师范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书记;
曹江波,1987年毕业于英语教育专业,现为长治学院附属太行中学党委书记;
卫跃宁,1987年毕业于英语教育专业,现为中国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剑,1992年毕业于英语教育专业,现任北京怀柔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任北京市怀柔区融媒体中心党组书记、主任;
姚保根,1993年毕业于英语教育专业,现为陵川一中校长;
郭先清,1993年毕业于英语教育专业,现任晋城爱物学校副校长;
张登科,2004年毕业于英语教育专业,长治市委外事办公室主任;
付添爵,2007年毕业于英语专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江西省社科、江西省高校人文、江西省教育规划等课题十余项,现任教于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
史子玉,2016年毕业于英语专业,现任共青团侯马市委副书记。
张针鸿,1997年毕业于英语教育专业,现任长治十三中校长;

3.校友风采

1.系部简介
       长治学院教育系成立于2014年6月,现有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两个专业。教育系设有教育研究所、教育理论教研室、学前教育教研室和学前教育实训中心。学前教育教研室曾获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奖。
       教育系现有专任教师22人,高级职称教师10人,占总人数的45.4%。通过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办法,教育系形成了一支以青年教师为主、学缘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发展后劲足的教学科研团队,他们中既有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又有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天津音乐学院等名牌大学的优秀博、硕士研究生。目前,教育系拥有省级精品共享资源课1门,省级一流课程(建设)1门,校级一流课程4门;省级教科研项目24项,校级教科研项目24项;发表核心及省级以上期刊9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5部。

  • 学前教育专业
      根据社会发展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和学校的办学定位,学前教育专业立足山西,面向全国,着力培养师德优良、乐于从教、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保教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保教实践能力、善于反思和创新,能够在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从事保教、管理、服务工作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教育学原理、普通心理学、学前儿童保育学、学前儿童发展科学、学前教育学、声乐、舞蹈、美术、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幼儿园课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游戏、感觉统合训练等。
  • 小学教育专业
       本专业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面向地方小学,培养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良好思想道德修养和身心素质、较高的文化品质和科学素养,掌握小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具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能力,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能力,能胜任小学语文,数学等多门课程教学的高素质、专业化、全科型的"留得下、用得上、可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教育学原理、普通心理学、小学生认知与学习、教育心理学、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特殊教育概论、小学学科教学设计、外国小学教育史、教学案例分析等。

2.专业介绍

        教育系本着“准确定位、注重内涵、突出优势、强化特色”的办学原则,积极探索与实践“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历经“专业初建、合格建设、凝练特色”三个发展阶段,形成了完善并行之有效的“全实践”理念下的“多维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完整的实践教学机制,专业优势愈发明显,育人成效显著。“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获得山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2022年学前教育专业顺利通过了山西省首批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

3.系部特色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实践条件完善,拥有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的学前教育实训中心。主要包括幼儿园模拟活动室、感觉统合实训室、蒙台梭利理论实训室、儿童健康保健实训室、科学活动探索室、沙盘游戏室、亲子活动室、玩教具制作室等实训室22个;同时,拥有覆盖长治、晋城、北京、深圳和太原的优质实践基地50余所,充分满足了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实践需求。其中,在北京空后蓝天幼儿园实习的学生,不仅能加强理论联系实践,提升专业实践能力,还能参与中央电视台节目录映,增长见识,还为学生后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工作机缘。
        近年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全国”华文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能力测试、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大学生艺术展演等比赛中表现优异,屡获佳绩,国家级获奖10余项、省级获奖40余项、校级获奖200余项。

        2018年以来,毕业生就业率近90%以上,就业质量稳中有升。其中,部分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先后进入了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延边大学、山西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学习;部分毕业生通过选调生、公务员考试、西部计划、援疆支教等渠道选择就业;大部分毕业生进入学前教育机构或有学前教育专业的中高职院校,整体去向不仅覆盖山西省,更是遍布全国,教育系成为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学前教育领域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毕业生的整体素质较高,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积淀,也有能较好适应学前教育实践需求的专业能力与素质,获得较高的社会赞誉。

1.系部简介
       长治学院音乐舞蹈系成立于2001年。设有音乐学(国家级试点单位)、舞蹈学(省级特色专业)、航空服务与艺术管理三个本科专业。拥有太行舞蹈团、太行合唱团、太行管乐团、太行民乐团四个实践团体。在册专任教师43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6人,讲师15人,博士3人,博导1名;在校生1373人。
        音乐舞蹈系师资队伍在学历结构与职称结构方面不断优化,已经发展成一支“以硕士生为主体、以博士生为导向、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中坚”的结构合理、勇于创新、师德高尚、治学严谨的教师队伍。学科学术梯队及骨干教师队伍结构形成良好发展态势。多年来,音乐舞蹈系在教学改革与艺术实践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学生多次在国家、省各级比赛中荣获奖项,并享有盛誉。爱乐合唱团在2014年文化部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声乐比赛中获得第二名;2015年吕亚超和2018年宋志力两位同学参加教育部主办的全国高等院校音乐学(教师教育)学生专业基本功比赛中均获得个人器乐单项奖,2021年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刘婷婷老师的案例《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自觉的传承之路——“特色课堂”的改革与实践》获得一等奖,曹玮、张帆、周正指导的《巧拙视觉行走》项目获得三等奖,近五年获得省级专业比赛一等奖三十余项等。2022年立项省级一流课程2项。通过各种举措不断巩固和加强立德树人的核心地位,夯实有区域代表性的较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根基。

2.专业介绍

  • 音乐学专业
       长治学院音乐舞蹈系成立于2001年。现有音乐学专业在校生527人。音乐学专业专任教师31人,其中:教授职称6人,副教授职称13人,讲师职称12人,高级职称占比61.3%;具有硕士学位31人,占专任教师的100%。专业技能课教师涵盖声乐、钢琴、铜管、单簧管、长笛、小提琴、手风琴、二胡、竹笛、扬琴、琵琶、唢呐、古筝、打击乐等专业。
        装备有电子钢琴教室、民乐排练厅、合唱排练厅、专业教室以及134间琴房,教学钢琴101架。随着实验剧场、听韵楼、大型音乐厅的建成,我系教学设施及设备得到进一步提升。
       多年来,我们以地方经济社会(行业)音乐人才需求为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应用型音乐人才为目标,践行师范专业认证理念。形成“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和办学特色。2022年11月音乐学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

  • 舞蹈学专业
       
       长治学院音乐舞蹈系于2002年开设舞蹈教育专业,2006年开设舞蹈学本科专业,2013年被山西省教育厅评为省级舞蹈学特色专业。舞蹈学专任教师14人,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3人,助教2人。目前,舞蹈学专业师资队伍均为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博士1人,在读博士2人。教学设备精良,现有舞蹈排练厅6个,实验剧场1座。本专业立足服务地方、植根太行山传统生态文化、体现特色课堂教学成果,突出师范教育,确立太行山地方传统生态文化研究、舞台艺术创作及研究两个学科研究方向。
       本专业十分注重科学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创作及艺术实践。先后承担和参与了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校级优秀课程5门。构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办学特色,积极为学生搭建教育实习与艺术实践平台。舞蹈学学生2019年在天安门广场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等活动。

  •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
        本专业成立于2021年,现有在校生265人,培养适应民航强国建设需求、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熟练掌握所学专业技能和国内外航空服务业务的高素质民航空中乘务员、安全员和空港机场地面管理人才。
       本专业拥有“双师型”的专业教师队伍,专业核心课任课教师全部持有国际民航组织认证的乘务教员资格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实训经验。建有航空实训中心,为空乘专业课程提供实践项目,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强化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模拟相关岗位技能的训练,使得学生在实践中逐渐掌握空乘服务、地勤服务等相关技能,可以更好的为民航企业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的技能型人才。

3.系部风采

1.系部简介
    
   长治学院体育系成立于2001年,现设有体育教育、体能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三个专业。长期以来,坚持遵循“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的办学理念,坚持教师与学生互促共进、专业与素养并重发展、理论与术科并举推进、科研与服务互动共赢,坚持面向国家基础教育改革,适应地方发展需要,建设具有区域性较高办学水平、在省内同类院校中有较强影响力的体育专业。
        体育系现有专任教师4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2人,博士10人,硕士30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7人,国家级裁判4人。现有在校本科生近700人。

  • 体能训练专业
       主要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训练学、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体能测量与评价、青少年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训练、特殊人群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大众健康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运动处方理论与实践、健身指导理论与实践、运动伤害防护与急救、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运动营养学、健康教育学、健身指导。
  •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主要课程:体育概论、 运动解剖学、 运动生理学、 体育心理学、 健康教育学、 体育社会学、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民族传统体育概论、 套路、 散打、 太极拳、 中国武术导论、 中国传统养生理论、 运动伤害与急救、跆拳道、 传统体育养生与功法、 中国武术史、 舞龙舞狮、体操、 田径、 乒乓球、 羽毛球、网球、 足球、 篮球、 排球、 健美操、 体能训练。

2.专业介绍

  • 体育教育专业 
 主要课程:体育概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社会学、健康教育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田径、体操、武术、学校体育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体能训练、体操、健美操、体育舞蹈、健身健美、健身指导、武术、散打、跆拳道、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课程。

4.名师及教学团队

       曹景川,体能训练专业学科带头人,教授,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长治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山西省“1331”提质增效建设计划青年创新团队建设项目负责人。曾获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青年学术带头人”、山西省“131”领军人才工程优秀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山西省国务院津贴后备推荐人选等称号。
       主要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山西省“1331工程”标志性成果奖、山西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山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百部(篇)工程”一等奖、山西省第七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山西省第八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山西省软科学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山西省教学改革项目、山西省体育局等项目20余项。主编教材1部,出版著作3部。
       
     

3.系部特色

        体育系坚持以师资拓优势,形成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近年来,体育系教师主持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山西省“1331”提质增效建设计划青年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山西省软科学项目、山西省哲学社科基金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20余篇,专著10余部,研究成果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山西省“1331工程”标志性成果奖、山西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山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百部(篇)工程”一等奖、校级优秀成果奖等奖项。2021年,体育伦理研究创新团队被遴选为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培育团队,健美操课程获批山西省一流线下培育课程,羽毛球课程获批山西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体育系下设体育理论教研室、运动技能类教研室等五个教研室,现有五个实验实训室和一个综合体育教学训练馆。体育系竞技训练团队科学训练,在全国及山西省大学生运动会中多次获得好成绩。被授予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基地、国家二级裁判员培训基地。
       体育系立足山西,服务地方,毕业生可到各类学校从事学校体育工作及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也可根据社会需求到企事业单位从事群众体育指导工作、体育运动训练工作和体育科学研究工作。 

5.其他

        体育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培养和输送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核心任务,引导学生到基层、西部就业任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深化校地企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就业工作水平,得到了广大毕业生、社会以及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近年来,体育系毕业生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历届校友成为服务地方体育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
        体育系历届学生研究生录取率为10%左右,多数学生考取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等国内高水平体育院校。

       刘生杰,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带头人,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现任体育系学术院长,兼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生物力学分会理事,体育教育训练学分会理事,山西省学生体育协会副主席,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山西分联盟秘书长。 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30多项,出版专著3部,参编国家规划教材3部,获山西省教学成果奖2次,获山西省精品课程1项。
        体能训练专业团队简介:体能训练专业团队共有教师12名,包含教授2人,副教授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8人,国家级裁判6人,田径国际级裁判3人(均为中国田径协会认证裁判员培训讲师)。团队在学科带头人曹景川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带领下,致力于培养体能专业领域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体育教育专业团队简介:体育教育专业成立于2001年,现有教师42名,包含教授3人,副教授1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11人,硕士学位30人。体育教育专业团队围绕学校体育事业改革发展与社会需求开展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以及社会服务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以刘生杰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山西分联盟秘书长)领衔的教学团队,在论文发表、科学研究、教学训练、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最新突破。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团队简介: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团队团队专注于传 统武术的教学和研究。致力于传播和推广各种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团队成员具有多年教学训练经验,教学内容涵盖了多种武术门派和流派,包括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南拳、北拳等。注重武术的哲学和道德价值的传授,帮助学生培养品德和内在修养。

       长治学院美术系依托太行山优秀传统、地域文化资源,秉承”立足太行、凝练特色、创新创业、服务地方”的发展理念。承担着为社会培养美术高等专门人才和美术师资的重任。现有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两个专业。设有基础教研室、中国画教研室、油画教研室、综合绘画教研室四个教研室。拥有书画艺术研究所,彩塑壁画研究所两个科研机构。美术系拥有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山西省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基地等多个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场所。同时,为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成立了美术系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发展需求。

1.系部简介

2.专业介绍

  •      美术学专业:
       美术学专业从2000年始建,2006年9月始招收第一批本科生,是学校重点建设学科。目前,美术学专业专任教师24人,其中副教授5人,讲师19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88%,形成老中青师资梯队。师生数百次在全国和省级专业展赛中摘得殊荣。
       课程设置:绘画基础1(素描)、绘画基础2(色彩)、绘画基础3(创作思维训练)、绘画基础4(素描人体)、设计基础(平面、 立体)、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
  •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从2004年始建设,2007年9月始招收第一批本科生、2020年招收第一批视觉传达设计(专升本)专业学生,是学校重点建设学科。目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专任教师19人,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17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100%,形成老中青师资梯队。近年来,教学经费投入不断增加,教学基础设施完善,教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课程设置:理论Ⅲ世界现代设计史、设计基础Ⅲ(设计思维训练)、字体设计与编排 、设计创意(招贴设计)、建筑空间构成  

3.系部特色

        美术系下设书画研究所和彩塑壁画研究所两个科研机构,近年来科研成绩显著,教师作品参加各类国家级、省级美术作品展并获奖,近三年国家级获奖13项,省级获奖61项。弘扬太行精神,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在艺术创作、文创、非遗传承与转化等方面融合发展领域发力,进一步争取标志性成果。2021年和2023年分别获得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立项。
        美术系高度重视毕业生考研教育与培养,考研率逐年升高。考取了四川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工程大学、云南艺术学院、陕西科技大学等知名院校。在学生就业创业方面,根据学校推动学生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要求,我系积极配合,认真落实,坚持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相结合。通过多次召开就业、创业主题班会,举办就业相关讲座,不断强调就业的意义。近三年,我系的就业率稳中提升。
       美术系还与长治市彩塑研究院、山西优逸客科技有限公司、太行陶瓷研究所、八义窑、等单位签订了实习基地合作协议,可为在校生开展课题研究提供条件。在安徽的西递村、南屏村、碧山村,太行山地区的神龙湾、石板岩等传统村落设有写生基地,是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重要基地。

1.系部简介

       长治学院数学系成立于1958年,是我校建立较早的系部之一,至今已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
       数学系现有专任教师4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4人;现有博士9人,硕士34人(含在读博士1人)。
       数学系下设1个办公室,5个教研室;建有60座的数学实验室3个;校级精品课程3门(可以网上浏览、学习);图书期刊100余种。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统计学2个本科专业,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数学系始终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带教学,取得良好成绩。近年来,我系教师主持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6项,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14项,主持省级教科研项目24项,出版专著、教材26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29篇;同时,教学方面也成绩显著,我系教师参加各项教学能力竞赛,获全国高校数学微课教学设计大赛华北赛区一等奖2项、山西赛区二等奖2项,山西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1项,省级个人二等功1项,校级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获奖34项,取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优秀指导教师若干。

        数学系现有本科生862人,共17个行政班级。近年来,我系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了思想品德优良,专业知识牢固,实践能力突出的人才,先后有三百余人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等大型专业赛事中获奖,许多毕业生成为中小学学校的骨干教师,还有部分毕业生成为高等学府的研究型人才。
       近年来,数学系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致,真抓实干,多次获得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增强全体教职工的服务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素养,为把数学学科建设成为一流学科而奋斗!

2.专业介绍

  •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
专业基本信息
学科门类:理学(07)
专业大类:数学(0701)
专业代码:(070101)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数学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扎实的数学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在数学教师岗位从事基础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 应用统计学专业(本科)
专业基本信息
学科门类:理学
专业大类:统计学
专业代码:071202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经济、金融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统计计算能力,具备熟练地使用数学与统计软件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能够在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政府机关等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计算、统计分析以及其他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的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受到数学建模、计算机和数学软件方面的基本训练,在数学理论和它在的应用两方面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具备科学研究、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及软件开发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和较强的更新知识的能力。

3.系部介绍

        长治学院地处太行山区,根据我院“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内涵丰富、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较高水平的教学型综合类本科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针对数学系的具体情况,我系办学宗旨应该为地方的教育发展、经济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我系的人才培养瞄准山西省,重点服务于山西省,适当的向其他省发展。为此,我系在办学特色上总体工作思路是:做强师

范专业,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发挥学科优势服务地方教育和经济,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促进我系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进一步发展。 

一、积极组织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协作意识
       近年来我系一直坚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山西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等,其目的就是给学生们提供尽可能多的锻炼机会,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
     

       1997年以来,在院领导的支持下,数学建模竞赛活动得到了学校各部门的重视,在教学立项、实验室设备、课程建设、青年教师培养、经费划拨等方面给予了很大力度的支持。我系重视进行数学知识、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教学和竞赛两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促进了我系数学教学         1、系领导高度重视数学建模工作,每次竞赛系领导都亲自挂帅成立数学建模领导小组,由教研室的中青年教师担任教练。为做好数学建模工作和上好数学实验课程,我们选派中青年教师多人次参加国内的学术活动和课程培训,请校外专家学者来做讲座,锻炼了一批教师,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有了新的理念,有意识的进行教学改革。每年在校内开展数学建模竞赛,由此选拔出来的优秀学生组建成每3人一组,由教练带队,暑假用半个月的时间进行集中训练。
      

        2、进行“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的课程建设。加强了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实施了新的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用计算机软件Matlab)并重的教学计划。让学生学习数学建模的思想理论和方法,教会学生Matlab软件,在课程中使学生能够解决一两个有一定难度的实际问题并进行数值计算。给学生用数学的机会,培养数学应用的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优秀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这些学生都经过了一学期的课程的学习,参加过校内竞赛和半月的集中培训,数学应用和计算机计算论文写作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近几年我系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国家二等奖9项、省级一等奖40余项、二等奖60余项,三等奖100余项。 

二、重视知识拓展, 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办学以来,我系一直十分重视学生知识的应用,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以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为根本目标,结合专业特点,整合校内外各种有效资源,构建以教师专业化、考研、考公务员、科研、创业为基本框架的人才分流与培养机制,不断开创学生第二课堂新局面。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系的第二课堂活动办的如火如荼、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突出,培养了一大批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影响广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1、与校外协会联系,促进教学。为了促进学科发展,提高老师科研水平,促进教学质量,我系教师积极与长治市经济数学会联系,加入协会,采用“走出去,

请进来”的方法,请专家、教授来我院讲学,给师生以启迪,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我院还请长治市的名校长到系里讲授当前教学改革方面的课题,使师生对当前的中学教学状况有所了解,特别是对将来的就业有所准备,可以迎接未来教学的挑战。
      2、成立高年级学生“学业帮带团”。根据数学专业的学习特征,成立“学业帮带团”,组织成绩优异的高年级学长对低年级学生在专业上进行针对性辅导,帮助低年级学生巩固课程知识、解答疑难问题,做好专业知识的巩固与提升。“学业帮带团”的建立,对于减少低年级学生专业入门焦虑、加快低年级学生学业过渡,以及巩固高年级学生专业能力与素质方面具有双赢的效果。

      康同生,男,汉族,1959年9月出生,山西沁源人,1978级数学系学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副教授,1981年10月参加工作。曾任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山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先后被山西省机电厅授予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被山西省直工委授予个人三等功等荣誉。

茹刚,男,汉族,1962年5月生,山西阳城人,1978级数学系学生, 1981年10月参加工作。曾任晋城市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

张太原,男,1961年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1983届数学系毕业生。1976年10月参加工作,1983年0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任中共楚雄彝族自治州委委员、常委、书记。曾任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现任云南省委常委、政法委员会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省法学会会长。

王仁强,数学系1980级学生,现任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李海增,数学系1984届毕业生,1985年6月入党,1986年8月参加工作,曾任晋东南师专数学系副主任、长治学院数学系党总支书记、长治学院纪委委员、数学系主任,现任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4.校友风采

张鲁威,数学系93数甲班学生,中小学高级教师,现任潞城一中校长,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入选山西省中小学名校长培养对象高级研修班。

朱会驰,1989级数学甲班学生,现任长治学院附属太行中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山西省模范教师,长治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五篇。从事中学教育二十五年来,所代班级学生高考成绩优异,培养多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以及全国名牌大学。

岳梦华,1991级数学乙班学生,山西省第12届第13届人大代表,山西省模范教师,长治市第二届最美教师。曾获得长治市城区名牌教师、师德标兵,市模范教师、百佳班主任、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石宝峰,1984年生人,数学系2002级毕业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展改革处副处长。入选陕西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2020),中国青年农业经济学家论坛年度学者(2019),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018),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年英才培育计划(2017)。兼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用大数据应用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业经济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赵巨涛,1971年7月生,山西襄汾人,曾任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数学系副主任,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数学系主任,长治学院数学系主任,长治学院教务处处长,长治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现任长治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1.系部简介

        物理系成立于1958年,有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科学教育4个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教职工56人,其中高级职称20人、硕导5人,博士20人,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优秀人才2名、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创新拔尖才1名、山西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1名、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山西省第十一届“育人杯”先进集体。物理学实验室是山西省本科高校基础课教学示范实验中心。物理电子科普中心为山西省科普基地、山西省科普教育基地。
        我系承担国家自然基金、省部级教科研课题多项,发表了大量的高水平论文,其中仅Nature和Nature子刊就发表了3篇。并获得省科学技术奖、省教学成果奖,《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为省“精品课程”和“资源共享课”。并有教师长期担任国际高级别学术杂志审稿人。
        物理系专业课程体系科学合理、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学术讲座多而精。近三年,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师范生技能大赛等国家级奖项27项、省级奖项116项。近年来有286人考取研究生,其中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南开大学等双一流院校。

2.专业介绍

  • 物理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总体目标。立足晋东南、面向山西、辐射全国,培养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情怀、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和学科素养、较强创新意识,具备较强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教学研究与自主发展能力,能够在中学高中阶段从事物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学制四年,所授学位 理学学士。
       主干课程: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普通物理实验、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近代物理实验等。

  • 科学教育专业
       培养目标:科学教育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养和人文科学素养,开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术,能对数字化教学环境和资源进行设计与开发,胜任小学“科学”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与研究工作。
       主干课程:基础物理学、基础化学、普通生物学、地球概论、教育心理学、环境科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科学教学设计、科技制作、科普与科学教育、信息技术、科学实验研究等。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培养爱国进取,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和电子信息专业知识,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在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制、通信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服务和项目管理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学制四年,所授学位 理学学士。
       主干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数字逻辑、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通信原理、高频电子线路、电磁场与电磁波、单片机原理等。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新兴光电及信息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立足晋东南地区光伏、LED和光电信息等高新技术领域发展需求,掌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践应用技能,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良好的外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运用光电信息科学理论和技术分析解决工程和技术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光学技术、光伏技术、光电技术、光电信息技术等领域从事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开发与服务、计量检测和运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学制四年,所授学位 理学学士。
       主干课程:工程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光学计算与仿真、光电子技术、光电检测原理与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光电系统设计、光电材料与器件等。

3.就业考研

       物理系非常注重学生学历提升,2019-2023年共有286名学生考取研究生,其中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南开大学等双一流院校;
       物理系加大对西部计划、三支一扶、选调生、特岗教师、自主创业、征兵入伍等国家就业项目的政策解读和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到基层去、到西部去。积极拓展省内外就业市场,主动联系企业进校园举办专场招聘会,例如在2022年太原芯愿景、浙江舜禹等多家企业都举办了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近三年来,物理系就业质量逐年提高。

1.系部简介

       长治学院(原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成立于1958年,现有化学、化学生物学和药物化学三个本科专业。化学实验室为山西省示范实验室,占地3000 m2,拥有价值2800余万元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化学为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化学生物学为校级“1331工程”重点学科。
       目前有专任教师45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4人;硕士生导师8人;博士31人(含博士后2人),硕士13人(含在读博士2人);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1人,三晋英才3人,山西省教学名师1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山西省模范教师1人,山西省“131”领军人才2人,山西省担当作为干部1人。化学系教师党支部为“全国党建样板支部”。
       拥有山西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山西省“1331工程”创新团队1个,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平台1个;教师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级科研项目50余项,授权专利30余项;获山西省自然科学二、三等奖各1项、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山西省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
       化学系充分利用专业人才优势、仪器设备和科研平台资源,积极服务地方企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专业介绍

  • 化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长治,面向山西,辐射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科学文化素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具备扎实的化学专业知识、实验技能和先进的教育理念,能适应现代化学学科和化学教育发展,具有自主学习、协同合作、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能够胜任中等学校化学教学教研工作的化学教师。
       专业课程介绍: 化学专业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具体支撑,以“一践行三学会”的素质能力为落脚点,构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创新创业与实践课程”四位一体深度融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同频共振、学生成长的基础需求和个性化发展同频共振的“四融合双共振”课程体系(图1)。

图1 化学专业课程体系

  • 化学生物学专业
    
       培养目标:立足长治,面向山西,辐射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化学、生物学以及较广泛的化学生物学交叉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科学研究和实践能力,且兼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开阔的国际化视野,毕业后能在化学、生命科学、药学等化学生物学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开发以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较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
       专业课程介绍:长治学院化学生物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基于产出导向的OBE理念(图2)下开展,即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以学生能力形成为产出导向,通过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过程干预,考核评价监督多重支撑保障,培养极具竞争力的专业复合型人才!
  

图2 化学生物学专业OBE建设理念

       化学生物学专业在课程体系建设以“强化基础,细分专业方向”为核心,形成了前五学期强化基础,后三个学期培养专业化人才的育人理念(图3)。

图3 化学生物学专业课程体系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注重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课程内容涵盖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高分子化学和化工基础等基础学科,以适应中学化学(科学)教育的基本内容;此外,课程设置注重教学素养的提升,在教师教育课程模块和科学素养提升课程模块中开 设了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等必修课程,以及中学化学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分析和化学新课标解读等选修课程。通过专业课程的系统性学习,从化学教学理论、课堂教学技能到化学教学研究等方面实现学生学科知识与教育理论的渗透和结合,培养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
       实行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教育研习三位一体的教育实践模式,推动师范生的专业发展,提高师范生的培养质量。素质拓展模块主要由第二课堂支撑,包括寒暑假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课外活动、社会工作与技能培训、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学科竞赛和科教融合等。积极探索第二课堂的课程化,按照学分制和课程改革理念,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高第二课堂在促进学生知识增长、能力提高和素质养成方面的作用。

图4 药物化学专业专识教育课程平台

       本专业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专识教育、实践创新三大课程平台组成。其中,通识教育包含人文社科类通识教育课程和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公共基础课程,学分总数为58,占比38%。专识教育平台(图4)由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组成,学分总数为64,占比42%。专业基础课主要是由专业引导性课程(药物化学专业导论)、四大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相关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

  • 药物化学专业
     
       培养目标:立足长治,面向山西,辐射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药物化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在医药领域从事新药研究与开发、药物分子设计、先导化合物发现和优化、化学药物合成和生产工艺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课程介绍:药物化学专业是在我系化学、化学生物学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专业,涉及化学、生物学、医学和药学等各个学科的内容。该专业于2019年6月通过教育部审批,同年9月开始招收本科生,是山西省唯一的一个本科药物化学专业。教师队伍博士化程度高,专业背景深厚,科研能力强,现已承担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学成果初显,药物化学课程被评为山西省一流课程、校级优秀课程、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此外,在探索人才培养改革之路上,本专业教师与中国药科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教师合作,编写出版了专业性强、启发性强、教学内容前沿、层次分明的专业教材

       首先,强化基础。在总学分有限的情况下,优先巩固和保证化学、生命科学和医学三个方向的十大门基础课学时。在前五个学期重点巩固四大基础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四大专业核心课(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化学生物学)以及医药方向的药物化学和药物合成化学,为更好的考研升学以及高阶的专业方向课程学习夯实基础。
        其次,形成和凝聚了生物医药与大健康、能源环境以及生物合成三个方向的专业选修课体系。在三个方向框架内,都包含相应的支撑就业的微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免疫学、结构化学、配位化学、化学生物学前沿等理论课程以及对应的实习实训课程。
       化学生物学专业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即三年理论学习加一年专业实习,专业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和第八学期进行。
      

《药物化学》和《药物化学实验》2部教材,并纳入学生培养教材体系。
       为了更好地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不断进行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完善课程结构体系。在培训学生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基础上,注重学生技能实践培养,赴对化学技能要求较高的相关药企的岗位进一步深造。

图5 化学系实验室平台教学科研大型精密仪器

        人才培养硕果累累(1)注重高层次人才培养,化学系历年考研率都高居全校榜首,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类院校中也名列前茅,最低达30%以上(图6)。

图6 2022届化学系部分考研学生风采

(2)重视学生的第二课堂和素质拓展,突出学生专业素养、实践动手能力、教育教学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多批次多人次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高校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山西省化学实验技能竞赛、山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获得各种奖项50余人次(图7)。

3.系部特色

         化学系党委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曾多次被授予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山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018年教师党支部被评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教学科研成果丰硕。近五年来,化学系借助各类实验室平台优势,创新创知氛围浓郁,在高水平成果突破、平台建设、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现已获批2个省级科研平台,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校级研究团队以及2个校企合作实验室。化学系教师共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级科研项目5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30余项、获得总资助经费达900余万元;在国内外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有80余篇论文在
国内外SC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主编和参编教材10余部、专著4部,授权专利30余项;其中在校本科生参与发表的论文40余篇,授权专利10余项。《物理化学》、《药物化学》等多门课程入选山西省一流课程。
        实验室建设别具特色。化学实验室设备先进(图5),教学条件好,包括26个基础教学实验室和多个博士工作实验室。开设有从基础型、综合型、开放型到研究创新型实验等多层次的实验课程,为学生能力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课程组成;专业主干课程按照国家标准制定,包含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反应、药物分析、药理学、药剂学、药事管理与GMP法规、天然药物化学、药物设计导论、新药研究与开发等药学相关课程组成;专业选修课程包括现代分离化学、文献信息检索、药物化学专业英语、有机波谱分析、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药物知识产权保护等药物化学专业的进阶课程。实践创新平台包括专业见习、专业实习、药物合成实训、药物分析实训、药物化学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课程,学分总数为30,占比20%。此外,药物化学专业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即三年理论学习加一年专业实习,专业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和第八学期进行,总时长为1年。
       除了既定课程,药物化学专业的教师鼓励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项目中,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走进科研实验室自主解决科研难题,实验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幅提升。

(3)注重强化实验实训教学,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近年来,学生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5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20余项;参与发表教科研论文40余篇。
(4)加强就业指导,着力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应变能力,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向好,连续多年就业率名列前茅。

        服务地方成效明显。化学系充分利用专业人才优势、仪器设备和科研平台资源,充分发挥专家教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积极主动联系长治市化工和制药类企业,开发新工艺和新产品,解决技术性难题、为企业员工开展短期培训等,为长治及周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贡献(图8)。

图8 化学系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生命科学系办学始于1958年的生物化学专业。现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环境生态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科学专业为教育部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山西省高等学校优势专业、山西省一流专业。生态学是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和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生物学为校级“1331工程”建设重点学科。拥有1个山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1个山西省“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1个山西省“1331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
        生命科学系现有教职工4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6人,教授8人,副教授15人。其中,“三晋英才”5人,“山西省教学名师”3人,山西省“131”领军人才3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山西省模范教师”1人,“山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硕士生导师8人。近五年来,生命科学系共承担科研项目130余项,包括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争取科研经费共3000余万元。
       生命科学系办学实力和专业建设整体水平处于山西省同类院校前列,是山西省生物学教学、科研和服务晋东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1.系部简介

图7 化学系第二课堂和素质拓展风采

2.专业介绍

  • 生物科学专业
        生物科学专业是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学制4年。开设了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生物化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中学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等20门专业主干课和教师教育专业技能课,满足学生将来从事中学生物学教学研究、生物学相关的职业以及继续深造等的需求。
  • 生物技术专业
       生物技术专业为四年制本科工科专业,课程设置分为专业基础课,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及相应实验等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生物信息学、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围绕生命大健康开设了中药资源、食用菌栽培技术、食品营养与健康等多门相关专业选修课程,供学生结合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进行选修。
  •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是普通高等学校—工程类本科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学制4年。专业开设了污染控制生态学、生态监测与评价、环境工程学、环境生态工程设计、环境土壤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等专业核心课程;另外提供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植物修复技术、环境生态工程概预算等多门专业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通过专业核心课和选修课的衔接组合,为学生今后在环境生态保护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程设计、咨询和管理等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系部特色

        生命科学系建有功能先进的实验室。现有教学实验室18个、研究室15个、标本馆3个(动物、植物、昆虫)、虚拟仿真实验室1个,使用面积3000余平方米,实验室拥有各类仪器设备8000余台(件),总价值3900余万元。其中动物标本馆为山西省科普基地,每年定期向社会开放,接待群众1万人次以上。另外,建有山西霍州、河南林州、山西陵川、青岛海滨、振东制药、山西潞酒、潞城污水处理厂和长治地区30余所中小学等实习实践基地。这些教学、科研和实践平台保证了学生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生命科学系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以学促训、以训促赛、以赛促能”的培养过程,使学生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且成效显著。每年均有多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华文杯”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控水务杯”大赛等大型赛事中获得优异成绩。同时,特别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从新生入学、学术科技、素质拓展、文娱体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面大力开展学生活动,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参加野外调查、爱护环境、关爱老人、科普宣讲等社会实践活动。生命科学系学生党支部被评为“山西省高校党建样板支部”。近五年,我系毕业生就业率均在88%以上,共350名学生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平均考研率42.85%,标志着我系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正在不断提高。目前,已培养硕士生22人。在读本科生713人、硕士生9人,生源遍及全国22个省(自治区)。
        生命科学系全系教职员工正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全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4.系部风采

迎新晚会 

运动会

赴右玉学习实践

生物艺术节活动

学雷锋献爱心志愿服务活动

暑期社会实践

(1)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2)考取硕士研究生情况(部分)

2022届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情况(部分)

(3)教学成果及特色活动

白海艳等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全系教学研讨活动

青年教师技能竞赛 

未来教师技能大赛

第六届生物实验技能大赛

第七届生物实验技能大赛

(4)实习实训

动物学野外实习

植物学高山实习

动物标本馆

学生实验

陈耀等获互联网+金奖

崔晓盈获第十一届“华文杯“一等奖

任雄飞等获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一等奖

窦旭峰等获全国青年科普大赛二等奖

山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孙永琪等获互联网+银奖

(5)学生参加竞赛获奖情况(部分)

(6)服务地方

中药材秋冬季管理技术培训

药茶产业发展技术培训

中药材栽培技术培训 

中药材种植技术服务

动物标本馆——“科普宣讲进校园”

动物标本馆——“爱鸟周活动”

八一路小学学生到动物标本馆参观

科普活动走进襄垣县二中

动物标本馆VR二维码

1.系部简介

       长治学院计算机系创建于1995年,现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三个本科专业。现有专任教师48人,实验教师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为省级示范实验中心,设有18个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和红芯书院及1个创新创业工作室。实验室专业设施齐全,教学设施较先进,能满足计算机系所有教师教学、科研和学生学习、实训的需求。
       计算机系以计算机及应用领域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培养为目标,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与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华三云学院,将企业网络课程体系和认证培训体系纳入到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长治市高新区管委会、太原理工大学合作创办了信创人才培养基地——红芯书院,推行新书院制学习模式,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坚持以赛促学,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近三年,学生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学生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设计大赛等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280余项。在学生文化生活方面,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以志愿服务、寒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极大丰富了广大学生的课余生活。

2.专业介绍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自2002年与山西师范大学合作办学开始招收第一届师范类本科生,2004年3月经省教育厅批准教育部备案并于当年开始独立招收我校第一届师范类本科生,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各相关行业和领域从事计算机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部署、维护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 网络工程专业:
       网络工程专业于2013年评为省级特色专业,2021年评为省级一流专业,培养具有良好人文与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掌握计算机学科的基础理论,及网络工程专业知识和基本方法,具有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部署、运行、维护及网络应用开发等方面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信息技术企业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的相关部门从事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网络应用系统研发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于2018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教育部备案并于当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计算机学科的基础理论,及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知识和基本方法,具有大量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分析以及展示等各方面的工程实践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团队合作及文献阅读能力,能够在金融、人工智能及互联网公司、科研部门、高等院校、各类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等部门从事大数据分析管理、开发和设计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系部特色

1. 立足“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结合专业特点发挥专业基础优势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依托学校的红色文化,通过举办信创特色的课外活动、开展以龙芯CPU为主要技术路线的课外项目实践、改革硬件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探索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等将太行精神、信创担当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了以“传承红色文化,弘扬太行精神,肩负信创使命”为价值引领的专业育人体系。2020年,在高新区管委会的支持下,我校与龙芯中科(太原)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信创人才实训基地——红芯书院。书院聚焦信创人才培养和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企业的优质资源,建立基于梦想驱动的学习共同体,通过导师引领,针对学生成长不同阶段提供循序渐进的梯度培育,推行朋辈导学、社群互助、项目实战、以文化人、使命铸魂为抓手的教育方法,打造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高地和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高地。

红芯书院活动

2. 坚持成果导向,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坚持学以致用、成果导向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适合专业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形式,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开展实践创新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本年度,计算机系先后与北京简游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佳旭创新创业工作室”,与四川省城乡融合人才培育研究基金会联合成立“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实训室”,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创新环境;出台了《计算机系课外研学学分认定工作方案(试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计算机系培养出了焦永瑞、张佳旭、韩孟、王占军等一大批优秀创业者;近三年,计算机系学生在各种创新大赛中省级以上获奖468项。

机器人作品展示

佳旭创新创业工作室揭牌

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实训室

第十三届运功会

第一届校长杯冠军

3. 坚持学生为本,打造高水平就业目标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把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教育教学的第一目标,把学生的就业水平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唯一标准,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优化教学模式,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打造高水平就业目标。近年来,计算机系各专业学生就业领域覆盖到国家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银行和各类IT企业,学生年底就业率维持在85%以上,协议就业率(不含考研升学)维持在20%以上。学生就业分布情况下图所示。2022级部分就业信息如下表所示。

近三年学生就业分布图

部分获奖证书

2022届部分毕业生就业去向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