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
2021年10月 (教师版)
本期关注:
如何站在儿童的视角呈现学习轨迹
网络园刊
编辑:杨蓉
审核:申淑溢
目 录
大地纪事:
专项调研 助推课程游戏化建设
本期关注:
如何站在儿童的视角呈现学习轨迹
国家政策: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
课程故事:
你好啊,孔雀!
经验分享:
幼师如何观察记录幼儿的游戏活动
• 01 •
• 02 •
10月14日,无锡市新吴区教师发展中心幼教教研员王云洁老师率区内各园业务骨干一行七人对无锡市新吴区联心大地幼儿园进行了课程游戏化专项调研。
本次调研分为三个环节:首先,调研组成员分别对幼儿园的一日课程设计与实施、一日作息时间弹性管理、幼儿园室内室外空间管理、幼儿园学习资源管理、生活环节的教育价值、儿童行为的观察分析、园本教研等七个版块进行了资料审阅;
接着,在园长李朝霞的带领下实地查看了幼儿园的环境及幼儿户内外游戏现场;
最后,调研组成员们就各自负责的版块及现场观摩的实际情况向园部进行了细致的反馈,对联心大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推进的扎实性和丰富多彩的活动现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为联心大地进一步有效推进课程游戏化建设明确了方向和思路。
• 03 •
• 04 •
大地纪事
专项调研 助推课程游戏化建设
无锡市新吴区联心大地幼儿园
孩子成长的记忆中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扶着你学走路;一次次帮你擦拭泪花;一次次把好吃的东西留给你;一次次把闯祸的你护在身后;在他们眼中,你是独一无二的“小可爱”,他们就是我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最美是重阳,美在一份思念,美在一份景致,美在一份孝心,在重阳节来临之际,阳光大地幼儿园大班组开展了“愿时光不老,爱常伴左右”重阳节主题教育活动,让尊老、敬老的中华美德在孩子们心中传承!
一、主题活动
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大家都会做些什么?在重阳节来临之际,宝贝们带着疑问与期待,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视频、绘本故事、绘画等形式,进一步了解关于重阳节的来历及习俗,老师向孩子们介绍了重阳节的来历以及相关故事,孩子们知道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坚信——“孝心”是人生幸福的一颗种子,它一定会在孩子的心里发扬光大。
行动是表达与传递情感最有效的方式。宝贝们的一个软软的拥抱、一杯温暖的茶水、一句柔柔的问候、一声甜甜的呼唤都能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倍感温暖。宝贝们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捶捶背、敲敲腿……用行动表达对他们的爱。
二、愿时光不老,爱常伴左右---重阳节打卡活动
行动是表达与传递情感最有效的方式。宝贝们的一个软软的拥抱、一杯温暖的茶水、一句柔柔的问候、一声甜甜的呼唤都能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倍感温暖。宝贝们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捶捶背、敲敲腿……
大班组的小朋友们开展了,愿时光不老,爱常伴左右为主题的重阳节打卡活动,用行动表达他们对长辈的爱。
生命之春,如春草般蓬勃。生命之夏,如夏花般灿烂。生命之秋,如秋枫般静美。九九重阳,时值霜天季节,您却格外神采奕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祝所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节日快乐,健康长寿!
• 05 •
• 06 •
大地纪事
重阳节活动报道
阳光大地幼儿园 提供
研究心得如下:
一、了解学习轨迹的意义是什么?
“学习轨迹”顾名思义是学习途径、轨道和过程。反映的是幼儿自身学习经验的“印记”,这个印记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幼儿、教师、家长共同构建课程活动的轨迹。便于幼儿间进行各种信息的交流、分享,并可以提供对话的条件。学习轨迹的呈现,让我们更能透过环境想问题:幼儿玩了什么?做了什么?对什么事情或什么活动感兴趣?发现和解决了什么问题?呈现了幼儿的所思、所想和所知。展示出幼儿最真实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
二、儿童的视角,学习轨迹的呈现
1.针对班级的游戏环境、游戏内容、游戏的推进和实施,讨论学习轨迹的呈现内容、呈现方式进行探讨研究。例:玫瑰班开展的项目活动《好玩的纸》。
(1)环境设计:规则制定幼儿看得懂或者大班幼儿一起创设,体现不同幼儿年龄特点。美工区;科学区;语言区;角色区;生活区、建构区等各区域的游戏规则都让幼儿讨论,由每一组组长和组员共同讨论绘画制定而成,针对大班的幼儿来开展游戏活动。每个区域的学习轨迹也同样围绕《好玩的纸》展开不同的游戏活动,适合幼儿操作,版面设计要美观,图文并茂。
(2)幼儿的计划:幼儿游戏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计划,这样能更好地更有序地进行游戏。游戏前,幼儿进行计划自己进入哪一个区域,要玩些什么?怎么玩?并作相应的书面计划。
(3)呈现的内容:找到板块中幼儿感兴趣的部分,重点突出的利用手工制作、绘画、记录单等学习素材,体现幼儿成长。美工区(纸因有你);科学区(纸与你玩);户外游戏(纸尖艺术);语言区(纸与你说);角色区(纸艺机器);生活区(节约用纸)等内容。并在过程中教师认真观察做好记录幼儿提出的问题和想法,并以谈话、绘画、照片、作品、亲子任务、评价等形式呈现出不同的内容。
(4)幼儿的参与度和互动程度:从夸赞入手,多多鼓励更多的幼儿参与,通过顺序性和递进性来逐渐促进幼儿发展水平。呈现幼儿的“哇时刻”和学习过程痕迹;幼儿自己动手感兴趣的;教师只做“装裱者”。让矮墙、主题墙、区角墙面会说话会分享,真真正正的以幼儿为主体展示出幼儿的特色。
彼时潜心等待,此刻邂逅花开。让我们一起期待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习轨迹的呈现闪耀光芒,真正的做到课程游戏化,获得游戏更有意义的价值。
本期关注:
如何站在儿童的视角呈现游戏轨迹?
上品幼儿园 提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在我们的课程游戏化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专题研究,在学习的轨迹的呈现上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 07 •
• 08 •
国家政策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
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
////////////////////////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
(二)基本原则
坚持儿童为本。关注儿童发展的连续性,尊重儿童的原有经验和发展差异;关注儿童发展的整体性,帮助儿童做好身心全面准备和适应;关注 儿童发展的可持续性,培养有益于儿童终身发展的习惯与能力。
坚持双向衔接。强化衔接意识,幼儿园与小学协同合作,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促进儿童顺利过渡。
坚持系统推进。整合多方教育资源,行政、教科研、幼儿园和小学统筹联动,家园校共育,形成合力。
坚持规范管理。建立动态监管机制,加大治理力度,纠正和扭转校外培训机构、幼儿园和小学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和行为。
(三)主要目标
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及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明显转变,幼小协同的有效机制基本建立,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基本形成。
二、重点任务
(一)改变衔接意识薄弱,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分离的状况,建立幼小协同合作机制,为儿童搭建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的阶梯,推动双向衔接。
(二)改变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超标教学、超前学习的状况,规范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的教育教学行为,合理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做好科学衔接。
(三)改变衔接机制不健全的状况,建立行政推动、教科研支持、教育机构和家长共同参与的机制,整合多方资源,实现有效衔接。
三、主要举措
(一)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教育。幼儿园要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入学做好基本素质准备,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要进一步引导教师树立科学衔接的理念,大班下学期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建立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期待和向往。要防止和纠正把小学的环境、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简单搬到幼儿园的错误做法。
• 09 •
• 10 •
教基〔2021〕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有效衔接,现提出如下指导意 见。
(二)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小学要强化衔接意识,将入学适应教育作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纳入一年级教育教学计划,教育教学方式与幼儿园教育相衔接。国家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调整一年级课程安排,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减缓教学进度。小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重点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用于组织开展入学适应活动,确保课时安排。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国家课程主要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要切实改变忽视儿童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现象,坚决纠正超标教学、盲目追赶进度的错误做法。
(三)建立联合教研制度。各级教研部门要把幼小衔接作为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教研计划,推动建立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的联合教研制度。教研人员要深入幼儿园和小学,根据实践需要确定研究专题,指导区域教研和园(校)本教研活动,总结推广好做法好经验。鼓励学区内小学和幼儿园建立学习共同体,加强教师在儿童发展、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交流,及时解决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实践中的突出问题。
(四)完善家园校共育机制。幼儿园和小学要把家长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建立有效的家园校协同沟通机制,引导家长与幼儿园和小学积极配合,共同做好衔接工作。要及时了解家长在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方面的困惑问题及意见建议,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要求,宣传展示幼小双向衔接的科学理念和做法,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缓解家长的压力和焦虑,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积极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做好衔接。
(五)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各级教育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小学、幼儿园违反教育规律行为的治理力度,开展专项治理。落实国家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前儿童违规进行培训。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坚持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幼儿园满足需要的地方,小学不得举办学前班。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不得布置读写算家庭作业,不得设学前班,幼儿园出现大班幼儿流失的情况,应及时了解原因和去向,并向当地教育部门报告。教育部门应根据有关线索,对接收学前儿童违规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肃查处并列入黑名单,将黑名单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按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对办学行为严重违规的幼儿园和小学,追究校长、园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
3-6岁是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的重要阶段,也是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的关键阶段。帮助幼儿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园应深入贯彻落实《3一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充分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实施科学的保育教育,同时将入学准备教育有机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帮助幼儿做好身心各方面准备,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以下简称《幼儿园指导要点》)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准备为目标,围绕幼儿入学所需的关键素质,提出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个方面的内容,每个内容由发展目标、具体表现和教育建议三部分组成。发展目标部分明确了与幼儿入学准备关系最密切的关键方面;具体表现部分提出了对幼儿实现入学准备的合理期望;教育建议部分明确了发展目标的价值,列举了有效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的一些教育途径和方法。实施《幼儿园指导要点》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准备。幼儿入学准备教育要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注重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几方面的有机融合和渗透,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准备,更不应用小学知识技能的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替代全面准备。
2.把握重点。入学准备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园应从小班开始逐步培养幼儿健康的体魄、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等身心基本素质。同时,应根据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的特殊需要,围绕社会交往、自我调控、规则意识、专注坚持等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提出科学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实施有针对性的入学准备教育。
3.尊重规律。幼儿园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学习方式和特点,把入学准备教育目标和内容要求融入幼儿园游戏活动和一日生活,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等方式积累经验,逐步做好身心各方面的准备。
• 11 •
• 12 •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
附:
观察什么
经验 ● 分享
—— 幼师如何观察记录幼儿的游戏活动
阳光大地幼儿园 提供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且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教师对幼儿的观察伴随着幼儿园一日生活随时随地发生着。观察的种类很多,观察的内容也很繁杂。经常听教师们说:“我们每天也在看呀,怎么没看到什么呢?”是的,观察不等于简单地看看,要想改变现阶段教师对于幼儿游戏的“视而不见”“弱视”“近视”等现象,需要教师从很多方面下功夫。
幼儿在室内和户外开展的游戏的种类不同、内容不同,教师观察的目标也不一样,所以观察的内容不能一概而论。一般来说,观察游戏,主要是观察游戏中的幼儿,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游戏主题、游戏角色、对材料的选择和运用、游戏情节的发展、游戏中的语言和交往、游戏的持续时间与游戏兴趣、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和遵守。
游戏主题。即:幼儿游戏的主题是什么?是怎么确定的?主题与生活,与主题教育教学有何关系?主题的稳定性如何,是怎么转移的?等等。
游戏角色。即:幼儿游戏中有角色分配吗?是怎么分配的?角色分配过程中是否有冲突?是怎么解决的?幼儿的角色意识如何?角色扮演的水平如何?等等。
对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即:游戏过程中喜欢选择和使用哪些材料?是怎样使用的?使用材料时是否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是否有更多的以物代物的假想性游戏行为?是否能灵活地处理材料不足的问题?等等。
游戏情节的发展。即:幼儿游戏过程中有哪些情节变化?每次情节变化的诱因是什么?游戏内容是否丰富?等等。
游戏中的语言和交往。即: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表达和交流如何?同伴关系如何?游戏中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遇到矛盾冲突时有什么表现?是否能采用协商、轮流、适当妥协等方式化解矛盾?等等。
游戏的持续时间与游戏兴趣。即:幼儿的游戏时间持续的长短如何?持续多久后开始转移的?游戏过程中表现出的投入程度如何?等等。
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和遵守。即: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是否能控制自己,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若因为缺乏规则导致发生冲突,幼儿是否能通过协商来确定游戏规则?幼儿能否坚持遵守规则?等等。
(1)扫描观察法,是指在固定的时间段里对幼儿依次进行轮流观察。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教师粗线条地了解全班幼儿的游戏状况。使用这种方法时,教师应保证所有的幼儿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一般先设计好表格,教师每隔一段时间(如10分钟),在表格内做记号即可。
(2)定点观察法,是指选择某个区域进行一段时间系统、细致的观察,观察对象包括此区域内的所有幼儿或部分幼儿。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教师想要了解某个区域幼儿游戏的全过程,以便把握幼儿游戏的兴趣、水平、特点和个体差异等。
(3)追踪观察法,即定人观察法,是指明确某个幼儿作为观察对象之后,幼儿走到哪儿,教师就跟踪到哪儿,并进行系统、细致的观察。这种方法有助于教师了解个别幼儿的游戏状态,是进行个案研究最好的方法。
观察方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以及利用幼儿园环境、幼儿同伴群体、教师、家庭、自然与社区资源、偶发事件等支持幼儿学习的建议。幼儿园自身及其所处环境的一切有形、无形的元素和条件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而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经验,促进幼儿更好的成长。
2017年,我们幼儿园添置了两只孔雀,公母各一只。两只孔雀的到来,给幼儿园增添了活力,也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多话题,“孔雀喜欢吃什么?”“孔雀为什么会开屏?”“孔雀的尾巴(羽毛)怎么没有了?”
基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我们引导幼儿去感知、去探索、去发现……
• 13 •
• 14 •
一、课程来源与思考
你好啊,孔雀
课程故事
文 / 江景丽
无锡市新吴区联心大地幼儿园
二、课程活动实录
探索一:孔雀喜欢吃什么
孔雀的到来引起孩子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孔雀吃什么呢?因为对孔雀的未知,我只能无奈地把问题抛给孩子,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想办法寻找答案。
辰蔚的答案:昨天我们看孔雀的时候,看见保安爷爷拿青菜喂孔雀,孔雀可能喜欢吃青菜。
球球的答案:保安爷爷告诉我,孔雀也喜欢吃燕麦片。
诚诚的答案是从网上搜集过来的:孔雀的饲料有:蛋白质饲料:大豆、花生饼之类的。能量饲料有玉米、小麦、大麦等。青绿饲料:有青菜、野菜等。
当然也有一些孩子猜测,孔雀可能也喜欢吃萝卜、水果等食物。
经过班级幼儿的讨论与分享,孩子们决定带蔬菜、大米、玉米、水果等食材去喂孔雀,孩子们每天都去关注孔雀今天吃了什么,吃了多少,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孔雀的用食情况。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比较、记录,最后得出结论:发现孔雀不仅喜欢吃五谷杂粮,也喜欢吃各种叶菜,不喜欢吃萝卜、水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互动、参与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孩子们在与环境、老师、家长的多维互动中获得了“孔雀吃什么”的资料。再通过参与喂养,验证的过程中获得了对孔雀新的认知和经验。
在一次午后散步,孩子们又来给孔雀喂食,突然彤彤发现公孔雀长出了新的羽毛!
彤彤:“你们看,那只孔雀上长出了一些新的羽毛。
哇,那孔雀的尾巴是不是很快就会长大,就可以开屏了。
我很想看孔雀开屏,可漂亮了。芸芸说。
我建议道:我们可以经常来看看孔雀尾屏有没有长大、长丰满。
孩子的记录:
9月15日发现孔雀漂亮的尾巴没有了。
10月16日发现孔雀长出了新的羽毛,但很小。
11月3日发现孔雀的尾巴长长了一些,尾巴里有绿色的、黄色的小羽毛。
11月20日发现孔雀的尾巴长出了很多,像母鸡尾巴那么长!
12月2日孔雀的尾巴像公鸡的尾巴那么长了!
12月25日最近孔雀的尾巴长的快了,长了很长,羽毛也多了。
1月8日,发现孔雀的尾屏已经长大了,长出了很多“蓝色眼睛”,观察时孔雀正好拍开翅膀,像把扇子很漂亮。
1月15日,哇孔雀的尾屏长的和以前一样了,好漂亮。
• 15 •
• 16 •
过了一个暑假,孩子们回到幼儿园发现公孔雀的大尾巴不见(丰厚的羽毛没有了)。孔雀的羽毛为什么会掉呢?孩子有了这种猜测“秋天,树叶会落,所以孔雀的羽毛也会掉。”听到孩子这样讲,我也并未说什么,而是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通过家长和网络资源得知,原来成年孔雀六月份以后,会掉毛,然后再长出新的羽毛。
探索二:孔雀尾巴哪里去了?
通过孩子们连续的观察与记录,得出结论:孔雀要经过长达四个月的周期长全尾屏。持续观察孔雀尾巴的生长过程,从抽象到具体,加深了幼儿的直接经验,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增强了幼儿探索的兴趣,也培养了幼儿仔细观察的能力。
今年4月26日上午,荔枝班保育员阿姨在打扫包干区的时候发现了“孔雀之家”的地上有个蛋。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孩子时,孩子们兴奋不已,纷纷讨论:孔雀蛋长什么样?
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孔雀蛋,我将孔雀蛋带回了班级的科学区,还和孩子们一起收集了生活中常见的蛋,鹅蛋、鸭蛋、鸡蛋等。通过观察对比,孩子们发现孔雀蛋表面上看上去是肉粉色的,椭圆体的,比鸡蛋、鸭蛋都大,和鹅蛋差不多大,摸上去没有鸡蛋光滑,蛋上有小点点,闻着香香的,有一股特别的味道!”孩子们觉得是一种香味。
还可以怎样孵出小孔雀呢?孩子们经过多方调查了解,获得了孵化孔雀的间接经验:需要在温度为37.2-37.8,湿度为55%-75%的空间环境里,可以用孵蛋器孵蛋,需要28天。
按这些要求,我们准备并调整好孵蛋器,孵蛋“工作”开始啦!
孩子们每天到科学区观察孵蛋器工作情况,湿度温度是否正常,需不需要加水等,时间一天天过去,等到第28天,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打开孵蛋器,却发现蛋没有任何动静,孩子们猜测是不是没有到时间,再等两天看看吧,可两天后还是没有动静,保育员阿姨拿起孔雀蛋,摇晃了一下,说孔雀蛋应该坏了。
• 17 •
• 18 •
”
接连几天孔雀生了好几个蛋,孩子们每天都会看今天孔雀有没有生蛋。最让孩子们好奇的还是孔雀蛋里有没有小孔雀?
瑶瑶说:老师,孔雀蛋里有没有小孔雀啊?
我建议把蛋壳敲碎,看看有没有小孔雀。但孩子表现出的是舍不得,不忍心。看到孩子们舍不得的样子,我提议到我们一起查询“百度”,查询小孔雀是不是在孔雀蛋里面。从百度上得到的答案,小孔雀是要孵出来的,就像小鸡是鸡妈妈孵得一样。
辰蔚说:那太好了!可以让孔雀妈妈孵蛋呀!
经过孩子们几天的观察,发现母孔雀根本不孵蛋。这可怎么办呢?保健医生来支招,保健医生用干稻草和纸箱为母孔雀做了个窝,让母孔雀有个孵蛋专属空间,可是孩子们发现母孔雀对这个家只是稍作停留,根本不去孵蛋。方法一失败了。
• 19 •
• 20 •
我的感悟
幼儿的学习不是一种封闭在书本上或禁锢在教室里的机械识记的过程。只有在多姿多彩的实践中发掘学习资源,学习才是生动的;只有在绚丽多彩的实践中体验感受,学习才是深刻的。在《孔雀,你好啊》微课程活动中,主要以幼儿的兴趣为线索,以环境资源为依托,探索了孔雀的外形和特征,在与孔雀的互动中,逐步建构了自己的认知和经验。我们也发现身边熟悉的资源就是最好的课程内容,更容易被儿童接纳,更有利于儿童的主动、有效、有意义地参与并建构知识和经验。作为老师的我,需要不断转变观念,将幼儿感兴趣的环境资源利用起来,纳入到日常活动中,带给幼儿更深刻、更持久的学习。
虽然孵小孔雀失败,但这样的一种失败何尝不也是一种收获呢?
方法二用孵蛋器进行孵小孔雀,也失败了,孩子们有点失落。后来因孔雀没有再生蛋我们孵蛋工作也没有再继续。
大·地·物·语
给孩子一缕阳光,孩子会给你一个太阳!
用心,用爱,努力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