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党建工作案例汇编

其他分类其他2022-10-08
1767

某某市党建工作委员会2022年党建工作案例汇编

中共某某市党建工作委员会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logo

XXXX:坚持“五抓五促”加强脱贫一线核心力量

P04

7

XXXX:坚持“五抓五促”加强脱贫一线核心力量

P04

8

XXXX:坚持“五抓五促”加强脱贫一线核心力量

P04

9

XXXX:坚持“五抓五促”加强脱贫一线核心力量

P04

10

目录/contents

XXXX:坚持“五抓五促”加强脱贫一线核心力量

P04

1

XXXX:坚持“五抓五促”加强脱贫一线核心力量

P04

2

XXXX:坚持“五抓五促”加强脱贫一线核心力量

P04

3

XXXX:坚持“五抓五促”加强脱贫一线核心力量

P04

4

XXXX:坚持“五抓五促”加强脱贫一线核心力量

P04

5

XXXX:坚持“五抓五促”加强脱贫一线核心力量

P04

6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党建工作案例

讲群众身边的脱贫致富典型,让群众搞清楚谁来扶、扶什么、怎么扶,切实改变“等靠要”等落后思想,增强内生动力。
2.抓组织功能提升,促脱贫攻坚有活力。要想脱贫致富,必须有个好支部。坚持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相统一,突出补齐短板,精准发力,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组建好一批产业支部,强化村党组织对各种新型经营主体的领导,采取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委(党总支)设在中心村、党员示范岗建在致富项目中,探索推行“支部+企业(合作社)、支部+基地、支部+电商”等模式,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建立党支部425个,在中心村建立党委(党总支)67个,辐射带动3万多农民脱贫致富。搭建好一个服务平台,各级党费和财政配套2600多万元,推动241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改造升级。按照“一镇一中心、一村一站点”布局,分别建立乡镇、村便民服务中心(站、点)112个、2135个,推进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鼓励支持500多名党员和返乡创业高校毕业生在活动场所开设各类便民服务平台,把场所打造成电子商务、便民超市、村民议事、代办服务、小额金融等阵地。落实好一套监管制度,出台《关于切实解决村干部“走读”问题的意见》,通过健全村干部在岗记实、岗位目标等7项制度,在全市504个村实行坐班、1631个村实行值班,让群众随时找得到人、办得了事。制定村务民主监管规范性文件,把扶贫项目、资金等安排使用情况纳入村级组织目标管理和党员设岗定责的重要内容,进行责任分解、公开承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做到任务有人领、责任有人扛、工作有人干。
3.抓骨干队伍建设,促脱贫攻坚有力量。富不富看支部,强不强看头羊。始终把选好配强带头人作为抓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关键抓手。建强乡镇扶贫工作骨干力量,有针对性地选配熟悉“三农”工作、做群众工作能力强的干部担任乡镇党政正职,领导班子成员中80%以上具有2年以上乡镇工作经历。统筹县乡专业技术力量,每个乡镇组建2-3支符合当地产业特点的专业技术服务队,深入服务群众脱贫。建好村级扶贫带头人队伍,大力加强“双薄弱”村党组织建设,采取从经济能人中“引”、退休干部中“召”、返乡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中“培”、在岗大学生村官中“推”、现任优秀村干部中“留”、机关优秀干部中“派”等办法,促进村主干中经济能人占比提高到63%,在此基础上把

坚持“五抓五促”加强脱贫一线核心力量

福建省宁德市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

[背景]

习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为闽东“加快发展、摆脱贫困”倾注了大量心血和精力,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闽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提出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四下基层”“行动至上”“把心贴近人民”“密切联系群众”“加强扶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等一系列扶贫开发思想、理论、观点和方法。宁德历届党委、政府坚持把习总书记留下的优良传统和思想理论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继承中汲取智慧,在实践中探索创新,在推进中健全完善,走出了一条符合宁德实际、具有宁德特色的扶贫开发工作新路子。2015年12月,国务院扶贫办在宁德召开东部地区扶贫工作座谈会,汪洋副总理指出,扶贫开发“宁德模式”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成功实践,也成为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一个典范。宁德市在扶贫工作中始终注重加强脱贫一线核心力量,抓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已然成为“宁德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做法]

1.抓扶贫先扶志,促脱贫攻坚有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中指出:“扶贫先要扶志。”宁德干部群众在30年的扶贫历程中深切感受到,摆脱“思想贫困”,激发内生动力,始终是扶贫攻坚的首要任务。在学习研讨中弘扬传统,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市委常委带头深入挂点村讲党课、过党日,组织全市党员干部学习《摆脱贫困》,开展“弘扬优良传统,推动脱贫攻坚”专题讨论,大力传承弘扬“一棒接着一棒干”“功成不必在我”等好思想好作风,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加强培训中提高能力,实施“千名贫困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市县每年分别举办2期贫困村主干轮训班、4期贫困村党员就业创业培训班,选派452名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异地挂职锻炼,增强致富带富能力。在广泛宣讲中解疑释惑,以开展“四下基层”活动为契机,全市各级组建宣讲团62个,深入宣讲习总书记在宁德抓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的优良传统,宣讲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宣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党建工作案例

305名返乡创业大学生和大学生村官补充进村级组织班子。着力发挥能人党员帮带作用,建立“扶持党员创业、带动群众就业”等机制,支持4000多名党员创办领办致富带富项目5000多个,帮助和带领1万多户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户均增收超过1.5万元。开展“党员1对1结对助困”行动,组织有帮带能力的党员,每人至少结对帮扶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致富脱贫。
4.抓工作重心下移,促脱贫攻坚有合力。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始终把农村作为扶贫脱贫的“主战场”,突出工作重心下移,坚持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资源往基层倾斜,凝聚各方合力扶真贫、真扶贫。“四下基层”解难题,健全“664”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六到户、六到村”帮扶举措,“四到县”对口扶贫办法),市县领导分别挂钩联系1-2个贫困村、2-3户贫困户。县乡党委书记结合每年领办的2个基层党建项目,把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项目紧密结合起来,扎实推进263个书记办实事项目,市县千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基层办实事好事1.2万件。驻村蹲点抓扶贫,建立“六项百分百责任机制”(百分百落实市领导包县、县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下派第一书记包重点村、社会力量包重点户的挂钩帮扶制度),选派280名党员干部驻村任第一书记、1640名干部驻村蹲点,安排1755名干部包户扶贫,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第四批驻村第一书记共筹措帮扶资金6.55亿元,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6229元提高至9473元。结对共建促发展,市县机关企事业单位与村党组织结对共建1300多对,实行“双向承诺制”,采取结对帮扶、就业培训、建设惠民金融服务站、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2016年以来解决共建村生产发展、脱贫致富中的难题6400多件。
5.抓保障激励机制,促脱贫攻坚有干劲。着力在加大扶持力度、落实政策待遇、树立基层导向上下功夫,把基层干部推动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市委出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意见和三年规划,从保障发展用地、整合资金项目、加强金融支持等方面明确配套政策,市县财政每年安排8000万元用于村集体增强“造血”功能。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采取资源开发、资产盘活、物业经营、服务创收、资本运作、入股分红、招商引资等多种办法,不断拓宽集体经济发展路子。

[成效]

一是基层党组织引领脱贫攻坚的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把实施基层党组织政治属性和服务功能“双提升计划”纳入基层党建工作重要内容,找准脱贫攻坚的重点难点问题,着力在“组建好一批产业支部、建好一个服务平台、整顿好一批后进党组织”等方面下功夫,着力在优化党组织设置、强化示范带动上下功夫,着力在规范“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生活上面下功夫,切实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脱贫优势。2016年,全市3.9万人、24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脱贫,分别占比53%、54%。
二是农村带头人队伍致富带富能力进一步提升。大力实施“带头人素质能力提升工程”,组织开展“县委书记讲党课、乡镇党委书记作辅导、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传经验”活动,请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身边人,2015年以来市县乡三级累计培训乡村干部8200多人次,不断提升脱贫攻坚骨干队伍素质。为进一步集聚优秀创业创新人才,优化农村的人口结构,提升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大力实施“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工程,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全市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达1600多人,创业项目1200多个。比如,福鼎市柏洋村从一个窘困小渔村迈向“全国小康建设明星村”,村党组织从一个落后的基层组织一跃成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关键是有一个好的带头人。

三是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进一步激发。结合党员就业创业培训班,实行创业“红色信贷”帮扶项目,解决党员创业启动资金难的问题。建立“扶持党员创业、带动群众就业”等机制,支持4000多名党员创办领办致富带富项目,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创业基地、“一帮一”结对子等实践活动,建立党员创业基地600多个,帮助和带领1万多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等项目。探索开展“党员脱贫示范户”“干部致富带富标兵”、等评选活动,激发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中国扶贫第一村”—福鼎市赤溪村党组织30年来始终把摆脱贫困作为己任,通过党组织“四强四引领”作用,全村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家庭近150户,走出了一条“百姓富、生态美”的致富小康路。
四是农村脱贫致富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始终把推动脱贫致富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落脚点,始终坚持加强脱贫第一线核心力量建设,村干部领着党员干,党员带着村民干,探索出一条具有宁德特色的扶贫开发新路子。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超过万元,脱贫率达到96%。闽东最偏远的乡镇—寿宁县下党乡党委始终铭记习近平总书记“三进下党”时的殷切嘱托,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带头引领作用,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做强做大茶叶、脐橙、锥栗等主导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近万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党建工作案例

[启示探讨]

一是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始终坚持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注重把抓党建作为统揽脱贫全局的重要抓手。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引领,充分认识党建脱贫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增强脱贫攻坚的使命感紧迫感。始终坚持把“抓基层党建”与“促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同步推进,把党建工作重心聚焦到脱贫攻坚上,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考评党建工作的主要依据,找准党建与扶贫的结合点,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把党建工作变为脱贫攻坚中的生产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形成“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的鲜明导向,把党建与经济社会“两张皮”拧成“一股绳”。
二是必须盯紧目标弘扬好传承好优良传统。始终坚持在传承和弘扬优良传统中培育精神力量,在全省扶贫脱贫大局中找准宁德定位,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展现宁德作为。各级党组织注重学习好传承好实践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持“久久为功”,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突出“核心力量”,强化农村扶贫一线战斗堡垒作用;着力“山海协作”,实现沿海、山区县市对口帮扶。引导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切实增强农民增收致富的内在活力、内生动力,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三是必须立足实际创新工作思路方法。党建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宁德市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坚持问题导向,继承创新,精准施策。创新提出“六到户、六到村、四到县”的“664”工作机制,建立“六项百分百责任制”,落实“红色信贷”党员创业基金,开展党员、人才结对助困行动等,帮助贫困村、贫困户找准发展路子、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实现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增收”,有效提高了党建脱贫的精准度和实效性,走出了一条与本地实际相契合的扶贫开发道路,形成了独具闽东特色的扶贫脱贫“宁德模式”。
四是必须着眼长远找准发力点。抓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的要义在于能否聚焦党建核心,超前谋划,找准脱贫攻坚发力点。宁德市委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重大机遇,用好用足中央、省赋予宁德市的各项先行先试政策和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众多扶持利好,突出谋远固本,及时出台《抓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在加强乡镇班子、建强村级组织、发挥党员作用、推动力量下沉、完善要素保障、健全长效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实现各类政策资源、项目资金、干部人才力量在基层精准投放,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坚持“五抓五促”加强脱贫一线核心力量

福建省宁德市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

[背景]

习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为闽东“加快发展、摆脱贫困”倾注了大量心血和精力,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闽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提出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四下基层”“行动至上”“把心贴近人民”“密切联系群众”“加强扶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等一系列扶贫开发思想、理论、观点和方法。宁德历届党委、政府坚持把习总书记留下的优良传统和思想理论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继承中汲取智慧,在实践中探索创新,在推进中健全完善,走出了一条符合宁德实际、具有宁德特色的扶贫开发工作新路子。2015年12月,国务院扶贫办在宁德召开东部地区扶贫工作座谈会,汪洋副总理指出,扶贫开发“宁德模式”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成功实践,也成为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一个典范。宁德市在扶贫工作中始终注重加强脱贫一线核心力量,抓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已然成为“宁德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做法]

1.抓扶贫先扶志,促脱贫攻坚有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中指出:“扶贫先要扶志。”宁德干部群众在30年的扶贫历程中深切感受到,摆脱“思想贫困”,激发内生动力,始终是扶贫攻坚的首要任务。在学习研讨中弘扬传统,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市委常委带头深入挂点村讲党课、过党日,组织全市党员干部学习《摆脱贫困》,开展“弘扬优良传统,推动脱贫攻坚”专题讨论,大力传承弘扬“一棒接着一棒干”“功成不必在我”等好思想好作风,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加强培训中提高能力,实施“千名贫困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市县每年分别举办2期贫困村主干轮训班、4期贫困村党员就业创业培训班,选派452名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异地挂职锻炼,增强致富带富能力。在广泛宣讲中解疑释惑,以开展“四下基层”活动为契机,全市各级组建宣讲团62个,深入宣讲习总书记在宁德抓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的优良传统,宣讲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宣讲群众身边的脱贫致富典型,让群众搞清楚谁来扶、扶什么、怎么扶,切实改变“等靠要”等落后思想,增强内生动力。
2.抓组织功能提升,促脱贫攻坚有活力。要想脱贫致富,必须有个好支部。坚持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相统一,突出补齐短板,精准发力,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组建好一批产业支部,强化村党组织对各种新型经营主体的领导,采取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委(党总支)设在中心村、党员示范岗建在致富项目中,探索推行“支部+企业(合作社)、支部+基地、支部+电商”等模式,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建立党支部425个,在中心村建立党委(党总支)67个,辐射带动3万多农民脱贫致富。搭建好一个服务平台,各级党费和财政配套2600多万元,推动241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改造升级。按照“一镇一中心、一村一站点”布局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党建工作案例

分别建立乡镇、村便民服务中心(站、点)112个、2135个,推进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鼓励支持500多名党员和返乡创业高校毕业生在活动场所开设各类便民服务平台,把场所打造成电子商务、便民超市、村民议事、代办服务、小额金融等阵地。落实好一套监管制度,出台《关于切实解决村干部“走读”问题的意见》,通过健全村干部在岗记实、岗位目标等7项制度,在全市504个村实行坐班、1631个村实行值班,让群众随时找得到人、办得了事。制定村务民主监管规范性文件,把扶贫项目、资金等安排使用情况纳入村级组织目标管理和党员设岗定责的重要内容,进行责任分解、公开承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做到任务有人领、责任有人扛、工作有人干。
3.抓骨干队伍建设,促脱贫攻坚有力量。富不富看支部,强不强看头羊。始终把选好配强带头人作为抓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关键抓手。建强乡镇扶贫工作骨干力量,有针对性地选配熟悉“三农”工作、做群众工作能力强的干部担任乡镇党政正职,领导班子成员中80%以上具有2年以上乡镇工作经历。统筹县乡专业技术力量,每个乡镇组建2-3支符合当地产业特点的专业技术服务队,深入服务群众脱贫。建好村级扶贫带头人队伍,大力加强“双薄弱”村党组织建设,采取从经济能人中“引”、退休干部中“召”、返乡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中“培”、在岗大学生村官中“推”、现任优秀村干部中“留”、机关优秀干部中“派”等办法,促进村主干中经济能人占比提高到63%,在此基础上把305名返乡创业大学生和大学生村官补充进村级组织班子。着力发挥能人党员帮带作用,建立“扶持党员创业、带动群众就业”等机制,支持4000多名党员创办领办致富带富项目5000多个,帮助和带领1万多户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户均增收超过1.5万元。开展“党员1对1结对助困”行动,组织有帮带能力的党员,每人至少结对帮扶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致富脱贫。
4.抓工作重心下移,促脱贫攻坚有合力。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始终把农村作为扶贫脱贫的“主战场”,突出工作重心下移,坚持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资源往基层倾斜,凝聚各方合力扶真贫、真扶贫。“四下基层”解难题,健全“664”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六到户、六到村”帮扶举措,“四到县”对口扶贫办法),市县领导分别挂钩联系1-2个贫困村、2-3户贫困户。县乡党委书记结合每年领办的2个基

层党建项目,把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项目紧密结合起来,扎实推进263个书记办实事项目,市县千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基层办实事好事1.2万件。驻村蹲点抓扶贫,建立“六项百分百责任机制”(百分百落实市领导包县、县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下派第一书记包重点村、社会力量包重点户的挂钩帮扶制度),选派280名党员干部驻村任第一书记、1640名干部驻村蹲点,安排1755名干部包户扶贫,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第四批驻村第一书记共筹措帮扶资金6.55亿元,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6229元提高至9473元。结对共建促发展,市县机关企事业单位与村党组织结对共建1300多对,实行“双向承诺制”,采取结对帮扶、就业培训、建设惠民金融服务站、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2016年以来解决共建村生产发展、脱贫致富中的难题6400多件。
5.抓保障激励机制,促脱贫攻坚有干劲。着力在加大扶持力度、落实政策待遇、树立基层导向上下功夫,把基层干部推动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市委出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意见和三年规划,从保障发展用地、整合资金项目、加强金融支持等方面明确配套政策,市县财政每年安排8000万元用于村集体增强“造血”功能。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采取资源开发、资产盘活、物业经营、服务创收、资本运作、入股分红、招商引资等多种办法,不断拓宽集体经济发展路子。经过两年多的攻坚,全市有经营性收益的村提高到了76%,收益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了24%,均比2014年翻一番多。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市县财政每年新增近3000万元用于提高村干部基本报酬,全部达到中央提出的标准。全面建立村主干社会养老保险和离任保障办法,给予每人每月150至400元的生活补助,着力解决“无力做事”问题。提升基层干部精气神,坚持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采取表扬一批、使用一批、储备一批、培训一批、教育一批的“五个一批”举措,推动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着力解决“无心干事”“干不好”等问题。全面建立村干部绩效奖励制度,对年度“双述双评双考”优秀的村干部,按照不低于年基本报酬10%的比例进行绩效奖励,变“要我干”为“我要干”。

[成效]

一是基层党组织引领脱贫攻坚的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把实施基层党组织政治属性和服务功能“双提升计划”纳入基层党建工作重要内容,找准脱贫攻坚的重点难点问题,着力在“组建好一批产业支部、建好一个服务平台、整顿好一批后进党组织”等方面下功夫,着力在优化党组织设置、强化示范带动上下功夫,着力在规范“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生活上面下功夫,切实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脱贫优势。2016年,全市3.9万人、24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脱贫,分别占比53%、54%。
二是农村带头人队伍致富带富能力进一步提升。大力实施“带头人素质能力提升工程”,组织开展“县委书记讲党课、乡镇党委书记作辅导、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传经验”活动,请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身边人,2015年以来市县乡三级累计培训乡村干部8200多人次,不断提升脱贫攻坚骨干队伍素质。为进一步集聚优秀创业创新人才,优化农村的人口结构,提升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大力实施“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工程,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全市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达1600多人,创业项目1200多个。比如,福鼎市柏洋村从一个窘困小渔村迈向“全国小康建设明星村”,村党组织从一个落后的基层组织一跃成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关键是有一个好的带头人。
三是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进一步激发。结合党员就业创业培训班,实行创业“红色信贷”帮扶项目,解决党员创业启动资金难的问题。建立“扶持党员创业、带动群众就业”等机制,支持4000多名党员创办领办致富带富项目,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创业基地、“一帮一”结对子等实践活动,建立党员创业基地600多个,帮助和带领1万多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等项目。探索开展“党员脱贫示范户”“干部致富带富标兵”、等评选活动,激发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中国扶贫第一村”—福鼎市赤溪村党组织30年来始终把摆脱贫困作为己任,通过党组织“四强四引领”作用,全村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家庭近150户,走出了一条“百姓富、生态美”的致富小康路。

四是农村脱贫致富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始终把推动脱贫致富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落脚点,始终坚持加强脱贫第一线核心力量建设,村干部领着党员干,党员带着村民干,探索出一条具有宁德特色的扶贫开发新路子。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超过万元,脱贫率达到96%。闽东最偏远的乡镇—寿宁县下党乡党委始终铭记习近平总书记“三进下党”时的殷切嘱托,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带头引领作用,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做强做大茶叶、脐橙、锥栗等主导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近万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党建工作案例

坚持“五抓五促”加强脱贫一线核心力量

福建省宁德市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

[背景]

习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为闽东“加快发展、摆脱贫困”倾注了大量心血和精力,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闽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提出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四下基层”“行动至上”“把心贴近人民”“密切联系群众”“加强扶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等一系列扶贫开发思想、理论、观点和方法。宁德历届党委、政府坚持把习总书记留下的优良传统和思想理论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继承中汲取智慧,在实践中探索创新,在推进中健全完善,走出了一条符合宁德实际、具有宁德特色的扶贫开发工作新路子。

[做法]

抓扶贫先扶志,促脱贫攻坚有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中指出:“扶贫先要扶志。”宁德干部群众在30年的扶贫历程中深切感受到,摆脱“思想贫困”,激发内生动力,始终是扶贫攻坚的首要任务。在学习研讨中弘扬传统,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市委常委带头深入挂点村讲党课、过党日,组织全市党员干部学习《摆脱贫困》,开展“弘扬优良传统,推动脱贫攻坚”专题讨论,大力传承弘扬“一棒接着一棒干”“功成不必在我”等好思想好作风,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加强培训中提高能力,实施“千名贫困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市县每年分别举办2期贫困村主干轮训班、4期贫困村党员就业创业培训班,选派452名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异地挂职锻炼,增强致富带富能力。

[成效]

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进一步激发。结合党员就业创业培训班,实行创业“红色信贷”帮扶项目,解决党员创业启动资金难的问题。建立“扶持党员创业、带动群众就业”等机制,支持4000多名党员创办领办致富带富项目,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创业基地、“一帮一”结对子等实践活动,建立党员创业基地600多个,帮助和带领1万多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等项目。探索开展“党员脱贫示范户”“干部致富带富标兵”、等评选活动,激发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中国扶贫第一村”—福鼎市赤溪村党组织30年来始终把摆脱贫困作为己任,通过党组织“四强四引领”作用,全村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家庭近150户,走出了一条“百姓富、生态美”的致富小康路。

[启示探讨]

必须着眼长远找准发力点。抓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的要义在于能否聚焦党建核心,超前谋划,找准脱贫攻坚发力点。宁德市委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重大机遇,用好用足中央、省赋予宁德市的各项先行先试政策和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众多扶持利好,突出谋远固本,及时出台《抓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在加强乡镇班子、建强村级组织、发挥党员作用、推动力量下沉、完善要素保障、健全长效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实现各类政策资源、项目资金、干部人才力量在基层精准投放,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党建工作案例

坚持“五抓五促”加强脱贫一线核心力量

福建省宁德市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

[背景]

习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为闽东“加快发展、摆脱贫困”倾注了大量心血和精力,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闽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提出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四下基层”“行动至上”“把心贴近人民”“密切联系群众”“加强扶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等一系列扶贫开发思想、理论、观点和方法。宁德历届党委、政府坚持把习总书记留下的优良传统和思想理论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继承中汲取智慧,在实践中探索创新,在推进中健全完善,走出了一条符合宁德实际、具有宁德特色的扶贫开发工作新路子。2015年12月,国务院扶贫办在宁德召开东部地区扶贫工作座谈会,汪洋副总理指出,扶贫开发“宁德模式”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成功实践,也成为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一个典范。宁德市在扶贫工作中始终注重加强脱贫一线核心力量,抓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已然成为“宁德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做法]

抓扶贫先扶志,促脱贫攻坚有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中指出:“扶贫先要扶志。”宁德干部群众在30年的扶贫历程中深切感受到,摆脱“思想贫困”,激发内生动力,始终是扶贫攻坚的首要任务。在学习研讨中弘扬传统,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市委常委带头深入挂点村讲党课、过党日,组织全市党员干部学习《摆脱贫困》,开展“弘扬优良传统,推动脱贫攻坚”专题讨论,大力传承弘扬“一棒接着一棒干”“功成不必在我”等好思想好作风,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加强培训中提高能力,实施“千名贫困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市县每年分别举办2期贫困村主干轮训班、4期贫困村党员就业创业培训班,选派452名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异地挂职锻炼,增强致富带富能力。在广泛宣讲中解疑释惑,以开展“四下基层”活动为契机,全市各级组建宣讲团62个,深入宣讲习总书记在宁德抓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的优良传统,宣讲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宣讲群众身边的脱贫致富典型,让群众搞清楚谁来扶、扶什么、怎么扶,切实改变“等靠要”等落后思想,增强内生动力。
抓组织功能提升,促脱贫攻坚有活力。要想脱贫致富,必须有个好支部。坚持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相统一,突出补齐短板,精准发力,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组建好一批产业支部,强化村党组织对各种新型经营主体的领导,采取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委(党总支)设在中心村、党员示范岗建在致富项目中,探索推行“支部+企业(合作社)、支部+基地、支部+电商”等模式,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建立党支部425个,在中心村建立党委(党总支)67个,辐射带动3万多农民脱贫致富。搭建好一个服务平台,各级党费和财政配套2600多万元,推动241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改造升级。

[成效]

一是基层党组织引领脱贫攻坚的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把实施基层党组织政治属性和服务功能“双提升计划”纳入基层党建工作重要内容,找准脱贫攻坚的重点难点问题,着力在“组建好一批产业支部、建好一个服务平台、整顿好一批后进党组织”等方面下功夫,着力在优化党组织设置、强化示范带动上下功夫,着力在规范“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生活上面下功夫,切实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脱贫优势。2016年,全市3.9万人、24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脱贫,分别占比53%、54%。
二是农村带头人队伍致富带富能力进一步提升。大力实施“带头人素质能力提升工程”,组织开展“县委书记讲党课、乡镇党委书记作辅导、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传经验”活动,请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身边人,2015年以来市县乡三级累计培训乡村干部8200多人次,不断提升脱贫攻坚骨干队伍素质。为进一步集聚优秀创业创新人才,优化农村的人口结构,提升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大力实施“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工程,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全市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达1600多人,创业项目1200多个。比如,福鼎市柏洋村从一个窘困小渔村迈向“全国小康建设明星村”,村党组织从一个落后的基层组织一跃成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关键是有一个好的带头人。

[启示探讨]

一是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始终坚持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注重把抓党建作为统揽脱贫全局的重要抓手。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引领,充分认识党建脱贫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增强脱贫攻坚的使命感紧迫感。始终坚持把“抓基层党建”与“促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同步推进,把党建工作重心聚焦到脱贫攻坚上,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考评党建工作的主要依据,找准党建与扶贫的结合点,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把党建工作变为脱贫攻坚中的生产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形成“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的鲜明导向,把党建与经济社会“两张皮”拧成“一股绳”。
二是必须盯紧目标弘扬好传承好优良传统。始终坚持在传承和弘扬优良传统中培育精神力量,在全省扶贫脱贫大局中找准宁德定位,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展现宁德作为。各级党组织注重学习好传承好实践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持“久久为功”,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突出“核心力量”,强化农村扶贫一线战斗堡垒作用;着力“山海协作”,实现沿海、山区县市对口帮扶。引导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切实增强农民增收致富的内在活力、内生动力,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党建工作案例

坚持“五抓五促”加强脱贫一线核心力量

福建省宁德市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

[背景]

习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为闽东“加快发展、摆脱贫困”倾注了大量心血和精力,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闽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提出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四下基层”“行动至上”“把心贴近人民”“密切联系群众”“加强扶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等一系列扶贫开发思想、理论、观点和方法。宁德历届党委、政府坚持把习总书记留下的优良传统和思想理论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继承中汲取智慧,在实践中探索创新,在推进中健全完善,走出了一条符合宁德实际、具有宁德特色的扶贫开发工作新路子。2015年12月,国务院扶贫办在宁德召开东部地区扶贫工作座谈会,汪洋副总理指出,扶贫开发“宁德模式”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成功实践,也成为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一个典范。宁德市在扶贫工作中始终注重加强脱贫一线核心力量,抓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已然成为“宁德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做法]

抓扶贫先扶志,促脱贫攻坚有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中指出:“扶贫先要扶志。”宁德干部群众在30年的扶贫历程中深切感受到,摆脱“思想贫困”,激发内生动力,始终是扶贫攻坚的首要任务。在学习研讨中弘扬传统,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市委常委带头深入挂点村讲党课、过党日,组织全市党员干部学习《摆脱贫困》,开展“弘扬优良传统,推动脱贫攻坚”专题讨论,大力传承弘扬“一棒接着一棒干”“功成不必在我”等好思想好作风,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加强培训中提高能力,实施“千名贫困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市县每年分别举办2期贫困村主干轮训班、4期贫困村党员就业创业培训班,选派452名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异地挂职锻炼,增强致富带富能力。在广泛宣讲中解疑释惑,以开展“四下基层”活动为契机,全市各级组建宣讲团62个,深入宣讲习总书记在宁德抓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的优良传统,宣讲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

[成效]

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进一步激发。结合党员就业创业培训班,实行创业“红色信贷”帮扶项目,解决党员创业启动资金难的问题。建立“扶持党员创业、带动群众就业”等机制,支持4000多名党员创办领办致富带富项目,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创业基地、“一帮一”结对子等实践活动,建立党员创业基地600多个,帮助和带领1万多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等项目。探索开展“党员脱贫示范户”“干部致富带富标兵”、等评选活动,激发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中国扶贫第一村”—福鼎市赤溪村党组织30年来始终把摆脱贫困作为己任,通过党组织“四强四引领”作用,全村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家庭近150户,走出了一条“百姓富、生态美”的致富小康路。

[启示探讨]

必须盯紧目标弘扬好传承好优良传统。始终坚持在传承和弘扬优良传统中培育精神力量,在全省扶贫脱贫大局中找准宁德定位,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展现宁德作为。各级党组织注重学习好传承好实践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持“久久为功”,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突出“核心力量”,强化农村扶贫一线战斗堡垒作用;着力“山海协作”,实现沿海、山区县市对口帮扶。引导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切实增强农民增收致富的内在活力、内生动力,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往期作品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