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普博荟萃电子期刊

其他分类其他2023-11-03
305

中国传统 节日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
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

二十四节气

第四期

1951年5月《沈家门解放一周年军民联欢会》

1

2

沈家门解放

        这张《沈家门解放一周年军民联欢会》老照片由沈家门退休教师周德南提供,拍摄地点在沈家门王万泰晒场(即现在的海滨影剧院位置)。从画面上看,黑压压的军民站在一起,听部队首长讲话……
        舟山市国土资源局普陀分局退休干部潘国钧,亲眼目睹了国民党军队撤退和解放军上岸的情景。当年,17岁的潘国钧在沈家门滨港路同泰米店当学徒,米店距沈家门渔港新码头只有20米距离。
        据潘国钧回忆,1950年4月27日至28日,蒋介石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到定海,自感舟山难守,回到台湾即着手制定舟山撤军方案。5月11日,蒋介石下达“撤回舟山群岛全部驻军”的手令。

        根据手令,舟山防卫司令石觉和驻守沈家门的87军军长朱致一立即安排撤退。5月11日—12日,沈家门滨港路气氛异常紧张,港面上除渔船外,兵舰和大型商船明显增多。
        5月11日上午九、十点钟,滨港路由远及近响起马蹄声,几匹马拖着一门又一门大炮,从西向东,然后停在滨港路新码头进口处。卸掉马匹后,几十名士兵艰难地把“庞然大物”通过木板引桥拖到码头,再拉进登陆艇。紧接着,从西边方向又运来三车炮弹,卸至码头边的滨港路。这些炮弹是拆开分别装在木箱内运来的,一车炮弹壳,一车炮弹头,另一车是炮弹火药,火药用绸布包成一小包一小包,放在木箱中。
        因为大炮挡道,这些炮弹无法当天装到大军船上,只好放到三四户百姓家中过夜,其中一户就是潘国钧当学徒的米店。潘国钧悄悄对师兄郭廷云说:“看样子,国民党要败了。”
       翌日上午,几名士兵运走了存放在百姓家中的炮弹。接着又有汽车装来不知什么武器,有用木箱包装的,也有散装的……全部都运到一艘艘大军船上。
        5月13日—14日,运来的是军需物资,都用麻袋装着。由于物资多,搬运慢,所以码头旁两百来米的街路,成了临时物资堆放场。在荷枪实弹的士兵看管下,几十名民工肩背、担挑,把物资运到大军船上。由于木质码头浮桥较窄,搬运进度缓慢。
        物资运完后运兵。5月15日一早,陆陆续续运来一大批国民党士兵,前面几车是伤兵。接着再是建制兵,最后是被抓来的壮丁和民夫。
        突然间,从滨港路西边传来阵阵女人的嚎哭声,夹杂着求饶声,原来是国民党在抲壮丁。此时滨港路一片混乱。为逃命,沿街店门早关了。潘国钧和师兄从楼上窗口观望外面动静。

沈家门解放

        忽然,楼下传来紧急敲门声。细听是在敲隔壁“长利栈”的门,接着“劈劈啪啪”几声,门被敲破了。管店的账房先生老郑是个活络人,毫不犹豫拿出一枚金戒指,递给一名年长的士兵说:“给老乡买包香烟吃吃。”接过戒指,士兵二话不说扭头就走。
眼见挨家挨户抲壮丁,潘国钧急得说不出话来,心想:账房先生有金戒指可救命,他没有。与其等死,还不如逃命要紧。潘国钧和师兄一起爬上后屋窗边,双手一搭,躲藏在两屋屋檐相交的凹陷处。
“上司有令,每保要出20名青壮年去码头抬米。”滨港路一带抲壮丁风声鹤唳,在沈家门王万泰操场内外早已哭声连天——那里聚集着从各地抲来的千余名壮丁,他们将被带往台湾,补充兵员。闻讯赶来的母亲、妻子号啕大哭,却被国民党士兵拦在篱笆外……
天慢慢黑下来,大小军船、商船开始启航。潘国钧和师兄一直冻饿到下半夜。直至机器声、路旁嘈杂声没了,港面上灯光也少了,他俩才蹑手蹑脚地从屋顶爬到屋内,也不敢点灯,摸黑坐到天亮。
5月17日,是潘国钧最难忘的一天。黎明前,沈家门全城静寂无声,港面也空荡荡、静悄悄的。老百姓虽还是六神无主,但空气明显新鲜了,人们开始到渔港堤岸上张望,等待消息。
喜讯果然来了!上午九、十点左右,中国人民解放军驾着木帆船驶进沈家门港。头条船上有十多名穿黄军装的解放军,老远就向岸上招手:“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毛主席领导的军队!”一名领队则站在船头喊:“老乡,你们别怕。”岸上有人喊了声:“这是解放军!我在上海看见过。”
人们一下子心花怒放。站在渔港堤岸张望的人全都跑到码头上。解放军战士们向大家招手致意,老百姓拍手欢迎。“解放军来了!”更有百姓奔走相告。码头、岸边人越聚越多,形成夹道欢迎态势,将解放军迎上了岸。
上岸的解放军先在街上列队,再分三路:一路往东横塘、荷叶湾方向,一路往西横塘、白虎山咀方向,另一路往中大街市中心。
“大家快看,红旗插上青龙山啦!“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定海测候所(风雨标)即现在的气象站迎风招展。

3

4

“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毛主席领导的军队!”一名领队则站在船头喊:“老乡,你们别怕。”岸上有人喊了声:“这是解放军!我在上海看见过。”
         人们一下子心花怒放。站在渔港堤岸张望的人全都跑到码头上。解放军战士们向大家招手致意,老百姓拍手欢迎。“解放军来了!”更有百姓奔走相告。码头、岸边人越聚越多,形成夹道欢迎态势,将解放军迎上了岸。
         上岸的解放军先在街上列队,再分三路:一路往东横塘、荷叶湾方向,一路往西横塘、白虎山咀方向,另一路往中大街市中心。
          “大家快看,红旗插上青龙山啦!“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定海测候所(风雨标)即现在的气象站迎风招展。

眼见挨家挨户抲壮丁,潘国钧急得说不出话来,心想:账房先生有金戒指可救命,他没有。与其等死,还不如逃命要紧。潘国钧和师兄一起爬上后屋窗边,双手一搭,躲藏在两屋屋檐相交的凹陷处。
“上司有令,每保要出20名青壮年去码头抬米。”滨港路一带抲壮丁风声鹤唳,在沈家门王万泰操场内外早已哭声连天——那里聚集着从各地抲来的千余名壮丁,他们将被带往台湾,补充兵员。闻讯赶来的母亲、妻子号啕大哭,却被国民党士兵拦在篱笆外……
天慢慢黑下来,大小军船、商船开始启航。潘国钧和师兄一直冻饿到下半夜。直至机器声、路旁嘈杂声没了,港面上灯光也少了,他俩才蹑手蹑脚地从屋顶爬到屋内,也不敢点灯,摸黑坐到天亮。
5月17日,是潘国钧最难忘的一天。黎明前,沈家门全城静寂无声,港面也空荡荡、静悄悄的。老百姓虽还是六神无主,但空气明显新鲜了,人们开始到渔港堤岸上张望,等待消息。
喜讯果然来了!上午九、十点左右,中国人民解放军驾着木帆船驶进沈家门港。头条船上有十多名穿黄军装的解放军,老远就向岸上招手:

沈家门解放

沈家门解放

解放军向舟山进军

注: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

6

金秋送爽,万里河山披锦绣,
月桂飘香,一轮明月寄相思,
阖家欢乐与国泰民安撞个满怀。
在这个温暖的节日里,
沈院以一场充满文化气息的“雅集”,
为市民游客带来了双节的别样体验。
悠然自得,着汉服闲逛普陀沈院;
十步一景,于此偷得浮生半日闲;
精彩舞台,古乐歌曲好戏演不停;
文化雅集,开放笑迎四方之来客。

聚拢是烟火,摊开是人间。
走进风雅的“沈院雅集”,
不同于常规集市的拘谨氛围,
这30个摊位清新又充满特色,
营造满满的“烟火气”,
吸引着前来的人一一驻足。

又见普陀 海丝拾遗 | 中秋·沈院雅集

01 文化雅集 笑迎四方客

网红小吃、甜点饮料、趣味互动、
手作文创、潮玩花艺、古风衣饰等,
摊位上的各种产品琳琅满目,
让广大市民和游客眼花缭乱。

“烟火气”抚慰“凡人心”,
现场熙来攘往的人群,
穿梭于集市各个摊位之间,
或觅食或淘物或游戏,
直到被这些事物的美好治愈。

5

中秋·沈院雅集活动

7

8

蓝天为幕、草坪为台。
美妙绝伦的草坪音乐会,
在沈院户外拉开序幕。
有民乐演奏,有流行专场,
一大波耳熟能详的歌曲,
多变的曲风、丰富的音乐元素,
引来市民游客的驻足倾听。
秋天的风碰撞跳动的音符,
于沈院草坪感受自然的芬芳,
当美妙的音乐奏响的那一刻,
市民游客一起沉醉在音乐的海洋。

02 草地音乐 享视听盛宴

03 汉服游园 拍国风大片

秋风微凉,秋阳不燥,秋光正好,一家人一起,袭一身汉服,
在沈院浓郁的中式风情中,亭台、水榭、楼阁、廊桥馆轩,
游园赏景,拍一组古风写真,定格秋日沈院诗情画意的美好。

中秋·沈院雅集

中秋·沈院雅集

9

10

穿过廊桥、临水而坐,
一边吹着河风,一边看河水潋滟,
闲聊家常,畅想美好未来,
像神仙一样的惬意悠闲。
听一场淳朴而温暖的音乐会,
逛一逛充满文化气息的“雅集”
……
沉浸式体验秋日沈院的美好!
这个假期,约上家人、好友,
徜徉于沈院的诗情画意中吧!

“迎国庆•颂中华”小学生优秀书法作品展

书法是民族文化的象征,他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演进的,早期的甲骨文到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等,它以汉字为载体,与文学、历史美学等艺术相结合。
『临池积久,必自有德』,古人以笔墨入情。书写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一种传承不朽的文化信仰。书法墨香,是一种难以言表的美。它不仅存在于纸上,更存在于心中。它是一种情感的流露,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文化的传承。它如同一首歌,只有用心去聆听,才能感受到它的韵律。只有用心去品味,才能领略到它的美丽。

中秋·沈院雅集

11

12

        书法之美,在于其简单中蕴含的丰富,直白中透露的深邃。一行墨色,一句诗词,便能勾勒出一个世界。而那墨香,如同一股涓涓细流,滋润着每一个渴望艺术的心灵。

优秀书法作品展

优秀书法作品展

13

14

优秀书法作品展

优秀书法作品展

15

16

优秀书法作品展

优秀书法作品展

为更好推动文博知识的传播,我们将利用知识问答的形式,每期推出20道左右的文博知识问答,以增加普博期刊的竞技性和趣味性,加深大家对文博知识的记忆,趣味盎然,寓教于乐。

以笔为媒,以墨为介,一点一画见证绵延千年的文脉,一字一句涵养清风正气、光辉思想光华,一品一相,在笔墨和文字中交相辉映,构成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热爱。
普陀区博物馆举办“迎国庆•颂中华”小学生优秀书法作品展,所展书法作品书风醇正,书体不一;作品风格各异,或飘逸灵秀,或遒劲挺拔,或清新雅致,或浓墨重彩。孩子们用饱蘸热情的笔墨,尽显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对书法之路的追寻。此展旨在体现书法艺术的意蕴美和传统诗词的文化美,希望孩子们从书法内涵中培植家国情怀,从中体会轻舟已过万重山,前路慢慢亦灿灿的未来可期。

17

18

优秀书法作品展

封面/普陀博物馆
主办单位:舟山市普陀区博物馆

感谢您的阅读!限于编者的学识水平,本刊难免存在疏漏和错误,欢迎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联系电话: 0580-3817788

扫码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5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