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语文)
广西民族师范农学院附属第三小学教科处
二、主题(单元)设计
(一)主题(单元)名称: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纸的发明》为例
1.主题(单元)学习活动学时:共10学时
2.主题(单元)涉及学科:
语文:以《我认识的节日》为主题,结合语文核心素养,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讲清楚”,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在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过程,利用所学方法,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美术:节日贺卡、传统节日绘画、诗配画、手工艺制作、传统节日材料展示与分享
科学:针对现代科技发达情况下,关于纸张浪费情况严重,大多学生对于节约用纸意识不强问题,融入科学课堂知识,在学习了解纸的制作过程后,利用科学实验制作再生纸,让学生得知纸张来之不易。
书法:借助传统节日写春联、制作手抄报等形式,以有趣的形式由课内联接课外实践。
3.主题(单元)设计说明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参学科知识发现向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1)构建大单元情境主题、开展多种主题实践活动
本单元整体构建了以 “探寻悠久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单元大情境,利用边境地区文化资源,结合语文教材内容及相关传统节日,开展多种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既连接了学生的真实心境,又连接了传统的文化,展现出文化传承的时代意义。
2)以边境传统文化和语文学科要素为抽线,构建“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
通过主题统领,整体构建“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以边境传统文化和语文学科要素抽线,将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生活实践关联,实现跨学科学习整体打通:结合书法、美术、科学学科特点,横向打通学科壁垒,形成整合,多学科联动。学生的学习主题明确、内容关联、连费融通,展开真实、自主、开放的学习活动。
4.主题(单元)学习活动目标
核心素养视域下,单元目标最为关键的是如何与素养对接,如何在学生的思维发展、文化传承和情感太度等方面发挥导向作用。在本单元中,通过古诗文的学习,学生感知到的是传统文化符号,体会到的是经典的文学形式,脑海中形成的是美好的国面,这是文化的传承同时也体现了审美的诉求。在介绍古代文化成就的课文学习中,学生一是依据文本逐渐了解历史、了解文化,并获得了自豪感;二是在阅读中学习表达策略,在比较阅读中建构言语图式,在表达中巩固言语图式,这既是语言的建构和运用,也指向思维能力的发展。此外,伴随着整个单元而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更体现了对学生探究精神、合作能力的激发和培养。整个单元的学习既是学生语言学习的过程,又是文化传承与滋养的过程。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单元内容:
5.主题(单元)学习评价设计
基于课程标准、结合学情、目标设计,关注过程性评价,设计表现性评价指标。语文大单元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素养的提升是通过任务的完成来实现的,而任务的载体就是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按照这个思路,本单元使用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方式,来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1)过程性评价量表
2)终结性评价
以学业水平测试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利用单元检测和任务过程性评价二者相结合的方式。
6.主题(单元)学习活动环境
物理环境
桌椅摆放:为了方便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我们将教室的桌椅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由4—5位成员组成,方便学生讨论和交流。
多媒体设备:教室配备投影仪、一体机、黑板等多媒体设备,方便教师展示教学内容和资料。
器材设备:借助科学实验室中的制作再生纸的实验设备(仪器杯,小棒、过滤网等)带领学生进行小组实验。
虚拟环境
钉钉软件:方便场外互动。
数字资源: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视频、教学课件,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深入探究。
7.主题(单元)学习活动/任务设计
单元主题情境:探寻悠久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
任务1:穿越时空——游民俗文化
在教学《古诗三首》时,结合正月初一、清明节和重阳节节日习俗,以书法 、绘画等形式开展“笔尖上的中国年”“诗配画”等实践课程。以节日活动为载体,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文化自信的同时加深对诗意的了解。
任务2:学造纸——玩古代发明
针对现代科技发达情况下,关于纸张浪费情况严重,大多学生对于节约用纸意识不强问题,融入科学课堂知识,在学习了解纸的制作过程后,利用科学实验制作再生纸,让学生得知纸张来之不易。
任务3:假如国宝会说话——品建筑传奇
在学习课文了解赵州桥的坚固和美关之上,通过观看有趣的栏目《假如国宝会说话》,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
任务4:“画”里有话——悟经典之作
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结合课文进行分享,向别人介绍这幅画。培养语言运用能力,落实核心素养。
7.主题(单元)学习活动/任务设计
单元主题情境:探寻悠久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
任务1:穿越时空——游民俗文化
在教学《古诗三首》时,结合正月初一、清明节和重阳节节日习俗,以书法 、绘画等形式开展“笔尖上的中国年”“诗配画”等实践课程。以节日活动为载体,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文化自信的同时加深对诗意的了解。
任务2:学造纸——玩古代发明
针对现代科技发达情况下,关于纸张浪费情况严重,大多学生对于节约用纸意识不强问题,融入科学课堂知识,在学习了解纸的制作过程后,利用科学实验制作再生纸,让学生得知纸张来之不易。
任务3:假如国宝会说话——品建筑传奇
在学习课文了解赵州桥的坚固和美关之上,通过观看有趣的栏目《假如国宝会说话》,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
任务4:“画”里有话——悟经典之作
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结合课文进行分享,向别人介绍这幅画。培养语言运用能力,落实核心素养。
8.主题(单元)作业设计
作业一:传统节日我知道。收集传统节日有关的故事或诗歌,并进行朗读或表演。
7.主题(单元)学习活动/任务设计
单元主题情境:探寻悠久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
任务1:穿越时空——游民俗文化
在教学《古诗三首》时,结合正月初一、清明节和重阳节节日习俗,以书法 、绘画等形式开展“笔尖上的中国年”“诗配画”等实践课程。以节日活动为载体,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文化自信的同时加深对诗意的了解。
任务2:学造纸——玩古代发明
针对现代科技发达情况下,关于纸张浪费情况严重,大多学生对于节约用纸意识不强问题,融入科学课堂知识,在学习了解纸的制作过程后,利用科学实验制作再生纸,让学生得知纸张来之不易。
任务3:假如国宝会说话——品建筑传奇
在学习课文了解赵州桥的坚固和美关之上,通过观看有趣的栏目《假如国宝会说话》,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
任务4:“画”里有话——悟经典之作
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结合课文进行分享,向别人介绍这幅画。培养语言运用能力,落实核心素养。
8.主题(单元)作业设计
作业一:传统节日我知道。收集传统节日有关的故事或诗歌,并进行朗读或表演。
作业五:我是小小书法家。(结合本单元诗歌、节日,展书写风采)
10.主题(单元)教学结构图
三、学时设计
1.第4学时
2.标题:“学造纸”——玩古代发明《纸的发明》
3.教学内容分析
《纸的发明》是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科普知识短文。这篇课文为我们揭开了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并从中感受到造纸术对人类的巨大影响。本单元从学习表达的角度提出了:“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这一语文要素。知道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一段话的具体方法,不仅能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而且也为学生进行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习作实践提供方法指导。
4.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思维活跃,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己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阅读分析能力较弱,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文章大意的能力。教学生用默读、略读、指明读等方式展开教学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
的思想感情,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学习目标
学生将知道(K):
1)使用连续的动词可以把事情的过程说得更具体、更清楚的方法;
2)蔡伦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
3)造纸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价值。
学生将理解(U):
1)如何通过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写作方法;
2)造纸术的艰辛,体会古人的智慧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生将能够(D):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运用“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和“连续使用动作词把过程写清楚”的写作方法;
2)在跨学科实践探究中加强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拓展思维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6.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通过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写作方法;了解造纸术的艰辛,体会古人的智慧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难点: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运用“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和“连续使用动作词把过程写清楚”的写作方法;在跨学科实践探究中加强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拓展思维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10.作业设计
亲爱的小朋友们:
我是一名来自朝鲜的小朋友,我叫小小。自从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历史之后,我就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感兴趣。我认为中国是一个有着很深很深的文化底蕴的国家。现在,我想了解看看在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想知道人们在过节日的时候会有哪些活动?你们可以把你们了解到的分享给我吗?期待你们的回信。
作业要求:以小组的形式课后探究中华传统节日,给小朋友回信。
11.教学反思和改进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指出:强化学科实践。注重“做中学”,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因此,在上课前,我便对上节课所布置的小组任务“学校中存在哪些浪费纸的现象”让学生进行成果汇报,联结学生课内外知识。落实《课程方案》要求。
语文新课标在第二学段对阅读有着明确的要求:“能围绕一个意思用总分(概括与具体)的方法写段。”因此,在第一环节中,我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通过对段落三个句子的概括与解读,引导学生学习本段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写作手法。同时通过对作者用连续的动词写清楚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的学习,了解使用动词可以把事情的过程说得更清楚的写作方法。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强调通过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来凸显语文学习和运用的“实践性”。语文学习情境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因此,我设置了中秋节制作贺卡这一学生生活中常常出现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把教小朋友制作贺卡的过程,用课文中连续使用动作词把过程写清楚的方法,让学生们在创设的真实的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跨学科学习是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及学习评价的有机融合。本环节通过“制作再生纸”跨学科主题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们小组合作制作再生纸的过程。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先人的智慧与魅力,体会劳动之艰辛、成功之喜悦。这一过程中涉及了与科学学科内容的碰撞与融合,学生通过跨学科学习的方式,实现对学科核心知识的建构与迁移。
成功之处:在上这节课我最大的成功是:
1.注重方法指导。
使学生在“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通过把教小朋友制作贺卡的过程,用课文中连续使用动作词把过程写清楚的方法,让学生们在创设的真实的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自主学习,强化合作探究
采用跨学科学习方式,通过“制作再生纸”跨学科主题合作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制作再生纸的过程。让学生在科学学科的课堂实践活动中。通过跨学科学习的方式,实现对学科核心知识的建构与迁移。
不足之处:
从整体来看,这节语文课教学目标已经达成,教学重难点也都有所突破,但我始终忘不了总结升华中孩子们那种牵强的眼神,在我心中,那是对同伴、对老师、甚至是对知识的一种怀疑。我一直鼓励孩子们在语文学习中细读课文,可能还是我对这堂课所涉猎的我国深远的传统文化准备不够充分,在解决课堂突发问题这方面缺少教学智慧。课堂是预设和生成的辨证统一,是动态生成的过程,而“节外生枝”的生成,更需要教师高超的教学智慧,所以,作为与教师,我将继续前行在探索优化语文教学策略的路上。
四、专家点评
黄媚娟老师带领学生在语文课穿越千年时光。在“读—听—说—写—演—悟—括”七位一体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尝试。本课中亮点的地方是基于学生真实问题和需求的教学目标,板块分明、层层深入的教学过程。课堂活动与课堂情境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使得学生收获颇佳。
同时,在这节课中,老师们再次感受到了跨学科学习的重要作用。为更好地拓展学生的视野,打通学生学习的思维,在“双减”政策下,要以育人为导向,推进各学科融合,打破学科本位,作业设计类型要多样化,不仅要“新”,更要用“心”。要在减量、保质、增效的基础上,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来源: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第三小学教科处
图文编辑:黄媚娟
审核:陈留
责任编辑:黄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