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人物杂志

电子杂志行业2023-05-08
420

中原人物

以人物记录时代

尝人间百态
品百味人生

2023年/04(月刊)

主编

李秋雨

图文

李秋雨

李秋雨

校对

新乡出版社

出版

电子邮箱

1119692143@qq.com

声明:

  • 本刊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本刊图片如有需要请与作者联系

  • 本刊图文仅代表个人见解

目录 DIRECTORY

第一节

01

阅读提示

第二节

02

第一次做“女儿”

第三节

03

成为更多人的“女儿”

第四节

04

“女儿”的队伍不断壮大

封面人物

于莉

于店村的“女儿”

——记新乡市于店村“孝道文化大餐”发起人于莉

【阅读提示】

    于莉,女,1978年出生,河南省新乡市朗公庙镇于店村人,1997年参加工作,成为新乡县朗公庙镇于店学校的一名小学教师。2015年8月在于店发起“孝道文化大餐”,2016年成为新乡市“孝道文化大餐遍乡村工程”负责人,2021年获得新乡市道德模范提名奖。尽管多项荣誉傍身,但在她看来不值一提,因为她有个更重要的身份。

01  FAMOUS FIGURES 人物风采

人们常说“养儿防老”,但对于孤寡老人来说,这成为了他们心头的隐痛。然而,在新乡封丘县于店村,孤寡老人们却没有这样的困扰,因为,他们有一个不是亲生却胜似亲生的“女儿”——于莉。
2014年8月6日上午,一间阴暗的屋子里走出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她拄着拐杖缓缓坐下,抬头望着晴朗明媚的天空,眼里充满了喜悦,这是老人卧病在床四年来第一次出门感受阳光。
这位老人名叫张克兰,是于莉照顾的第一位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也是于莉成为于店村“女儿”的开始。提起和张克兰的故事,于莉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认识张克兰是在2005年,那年她64岁,丈夫早逝,儿子下落不明,没有其他亲人,是村里的五保户,经常要写一些证明材料,又不识字,我们住得近,每次就来找我,一来二去,就跟我熟了。”
2011年,70岁的张克兰突发脑血栓住进了医院,当时33岁的于莉正在家为学生批改作业,接到了一通陌生人打来的电话,“喂,你是于莉嘛?张克兰被拉到医院了,躺在那儿动弹不得,谁说话都不听,就要找你,你来接她吧。”“当时挂上电话也没顾上多想,就赶紧去医院看张克兰了。”
匆忙赶到医院,推开病房的门,张克兰正孤零零地躺在床上,嘴里不停地喊着“让于莉来接我,让于莉来接我......”见到于莉过来,老人激动地说:“闺女,你可来了啊。”听到这句话,于莉鼻头一酸,快步走到病床前,握住老人的手,“以后让我来照顾您吧。”从那时起,于莉便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张克兰的。
“为什么会想到去照顾这位老人?”
“我在村里教书,学生课不多,除了上课时间还有很多时间。我的父母也很喜欢帮助别人,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他们的影响。”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说到她的母亲,于莉开始哽咽起来。“我年轻的时候一直忙着工作,孩子、家庭都是母亲在帮忙照料,但没来得及让母亲安享晚年,母亲就因病去世了。”这成了于莉一生最大的遗憾,也是她一直放不下的心结。
“如果能在母亲面前尽尽孝就好了。”于莉红着眼哽咽道。“当看到躺在病床上的张克兰和我母亲年龄差不多时,实在不忍心看她无依无靠的,那会儿我就想,要是我不管她,她咋办呢?”
张克兰生活不能自理,说话也不利落,生活起居全部依赖于莉。老人住的房子不大,不到10平方米的卧室里,却没有一丝异味,老人身上没有久卧病床最难防的“褥疮”。“气温高一点,我每天至少为他们擦5到6次身子。”张克兰感激地说:“给她添了不少麻烦,我心里都清楚,真是我前世修来的福分!”

于莉在教室上课

02  FAMOUS FIGURES 人物风采

第一次做“女儿”

2012年腊月初三夜里,于莉去给张克兰送饭,发现老人感染风寒,咳嗽不止,甚至发起高烧。于莉急忙喊来丈夫,两人冒着雨雪,连夜用担架将老人抬着,徒步赶往1.5公里外的卫生院诊治。卫生院的医护人员都以为于莉是张克兰的女儿,得知张克兰和于莉仅仅是邻居关系时,十分诧异,“她自己浑身都是雪,脸上都是汗水,非常着急,但是老人家身上竟然一点雪花都没有。”
2014年8月,在于莉无微不至的照料之下,张克兰终于能够拄拐下地走动了。面对于莉四年来的悉心照料,张克兰常常感动地热泪盈眶,“就是亲女儿,也不一定能做得这么好,我这辈子真是值了。”
这件事很快在村子里传开,村民感叹道,“没有于莉就没有张克兰的后半生,于莉真是个好人!”
如今张克兰能够下地走动了,但于莉并不觉得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了,相反,见过了老人无依无靠的一面后,她决定帮助村里更多老人。
如果说于莉和张克兰的故事只是被传为一段佳话,那么她和村里73位老人的故事堪称“传奇”。
自从2014年8月张克兰老人的事在村里传开后,越来越多的老人来找于莉帮忙,大部分老人都是来找她采购药品。
第一个找于莉帮忙买药的是周国庆老人,“我们年纪大了,跑大老远去买药不方便,孩子们又在外地,有个头疼脑热的就只好去找于莉,村里谁不知道于莉是个好人,找她办事,我们放心。”从这以后,找于莉帮忙买药的人越来越多,于莉就让老人提前告诉她要买什么,列个单子周末休息的时候一起去买了。
2015年春,周国庆老人身体不太舒服,自行服用了过量的感冒药,当他发现身体不适后,便急匆匆地找到于莉。“我赶紧让他大量喝水休息,过半个小时就询问一下周叔的身体状况,还好老人家身体够硬朗,没出大问题。”
“还是因为我太粗心了,应该多叮嘱老人的。”从那以后于莉除了帮老人采购药品,还会顺便配好药,跟他们说清楚要怎么吃。这件事也让她意识到这些独居老人真的需要身旁有人随时照料。于是没有课的时侯

张克兰老人坐在门口晒太阳

于莉为老人配药

03  FAMOUS FIGURES 人物风采

成为更多人的“女儿”

于莉给老人买新衣服

“还是因为我太粗心了,应该多叮嘱老人的。”从那以后于莉除了帮老人采购药品,还会顺便配好药,跟他们说清楚要怎么吃。这件事也让她意识到这些独居老人真的需要身旁有人随时照料。于是没有课的时候,于莉就会跟校长申请去照顾村里的老人。
“刚开始以为是于莉不想坐班找的借口,哪有人天天出去照顾老人的,每次请假我都很犹豫,直到后来许多老人的子女拿着感谢信找到学校,我就告诉于莉,以后没课的话想去就去吧,这是好事。”得到校长肯定,于莉有了更多的时间去照顾老人。
从2014年8月至今,于莉为村里73位老人提供过帮助,这十年来,除了给老人买药,于莉还会帮村里的老人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慢慢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暖。
“她就和我自己女儿一样,比我女儿还亲,我和村里的兄弟姐妹们都叫她‘小棉袄’嘞。”周国庆老人乐呵呵地说。
  
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想让村里的老人都过上幸福的生活仅靠自己这一个“女儿”是不够的,必须要带动越来越多的“女儿”参与进来。于莉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2015年下半年,于店村开办了道德讲堂,许多老人听了一上午课来不及回家做饭。“当时我就想着把家里的米面油盐、时鲜蔬菜拿过来,中午和大家一起动手‘搭伙做饭’,刚好让老人聚一聚。”结果老人们都吃得很开心,大家纷纷提议把这种形式延续下来,这一做法也得到了村委会的支持。
“我当时并没有“孝道文化大餐”的概念,只是觉得给老人做一顿饭,让他们一起聚个餐,开开心心地度过一天。”于莉感慨道,“没想到我们当时自发开展的小活动,竟会演变成现在的‘孝道文化大餐’,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并且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我们。”
经过几个月的摸索完善,2016年3月,于店村正式把每个月的第一个周六固定为该村的“孝道文化大餐”活动日,在村委会的大院里为村里65岁以上的老人做饭和表演戏曲节目。
组织起大家共同敬老、爱老,在于莉看来并不是一件难事。“年轻人上台给老人表演节目,帮忙包饺子,做志愿者服务,老人呢就静享清福,这样我们的‘孝道文化大餐’就变成了一个现场版的道德讲堂。”
“孝道文化大餐”不仅对本村老人开放,只要是65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来享受“孝心服务”。于店村是个只有800多口人的小村,全村65岁以上的老人73人,最多接待过老人110人,有40多位老人来自邻村甚至邻乡、邻县。
经过几个月的摸索完善,2016年3月,于店村正式把每个月的

志愿者为老人包饺子

04  FAMOUS FIGURES 人物风采

“女儿”的队伍不断壮大

经过几个月的摸索完善,2016年3月,于店村正式把每个月的第一个周六固定为该村的“孝道文化大餐”活动日,在村委会的大院里为村里65岁以上的老人做饭和表演戏曲节目。
组织起大家共同敬老、爱老,在于莉看来并不是一件难事。“年轻人上台给老人表演节目,帮忙包饺子,做志愿者服务,老人呢就静享清福,这样我们的‘孝道文化大餐’就变成了一个现场版的道德讲堂。”
“孝道文化大餐”不仅对本村老人开放,只要是65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来享受“孝心服务”。于店村是个只有800多口人的小村,全村65岁以上的老人73人,最多接待过老人110人,有40多位老人来自邻村甚至邻乡、邻县。
“再多来几十位老人,也不会给我们增加多大负担!参加活动的志愿者都是村里的党员和村民,没有任何人工成本。”志愿者于慧明说。整个活动的支出,主要在食用油、面粉、调料、素菜等方面,110位老人总共花费300元,平均到每位老人身上,也只有2元多钱的成本。人均不足3元钱,却让老人吃出了浓浓的幸福感。
“年龄大了,喜欢热闹,来到这里和老姐妹们一起坐一坐,听听年轻人唱一唱,再吃碗饺子,我就感到特别高兴!”91岁的戚秀华说,每次的“孝道文化大餐”她都来,因为这里的饺子格外“香”。
“饺子香,是因为我们做得用心,考虑到老人的口味和肠胃,全部用时令蔬菜做成素馅饺子,馅剁得更细,皮比平常更薄,煮的时候也要多“翻一滚”。”但对于于莉来说,她不仅希望饺子香,还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用心服务老人,让老人感受到更多的温暖,这样“香味儿”才会越来越浓、越飘越远。
村民张瑞芳欣慰地说:“以前没有参加这种活动,孩子们都觉得在家里,我们是小霸王,你们说啥我也不听。通过这些活动,对他们感受也很深,在家也会去给老人端饭,洗脚。”
于店村村委会副主任于新利表示:“这个活动,带动党员干部和村民,早上大早起,天不亮就来给老人包饺子,村里的风气越来越好。我们的‘孝道文化大餐’也被各个乡村推广学习,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目前,于店村所在的朗公庙镇29个村均已开展“孝道文化大餐”,活动累计举办392场次,培育好媳妇、文艺义演等优秀志愿服务团队7个,能够稳定参加活动的志愿者达300多人,尊老爱老已成为全镇群众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
“以前有啥事,我们只敢找于莉帮忙,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跟于莉一样,都愿意帮我们忙,把我们照顾得舒舒服服的,”82岁的赵爱梅老人笑着说,“我都想再多活500年嘞。”
当被问及未来的期盼时,于莉不假思索地回答:“希望老人们身体健康,希望自己也有一个好身体,健康地生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于莉带领学生为老人表演节目

05  FAMOUS FIGURES 人物风采

的时候也要多“翻一滚”。”但对于于莉来说,她不仅希望饺子香,还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用心服务老人,让老人感受到更多的温暖,这样“香味儿”才会越来越浓、越飘越远。
村民张瑞芳欣慰地说:“以前没有参加这种活动,孩子们都觉得在家里,我们是小霸王,你们说啥我也不听。通过这些活动,对他们感受也很深,在家也会去给老人端饭,洗脚。”
于店村村委会副主任于新利表示:“这个活动,带动党员干部和村民,早上大早起,天不亮就来给老人包饺子,村里的风气越来越好。我们的‘孝道文化大餐’也被各个乡村推广学习,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目前,于店村所在的朗公庙镇29个村均已开展“孝道文化大餐”,活动累计举办392场次,培育好媳妇、文艺义演等优秀志愿服务团队7个,能够稳定参加活动的志愿者达300多人,尊老爱老已成为全镇群众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
“以前有啥事,我们只敢找于莉帮忙,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跟于莉一样,都愿意帮我们忙,把我们照顾得舒舒服服的,”82岁的赵爱梅老人笑着说,“我都想再多活500年嘞。”
当被问及未来的期盼时,于莉不假思索地回答:“希望老人们身体健康,希望自己也有一个好身体,健康地生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老人大口吃饺子

饭后于莉给老人发放生活用品

06  FAMOUS FIGURES 人物风采

老人围桌而坐吃饺子

孝道文化大餐当天老人坐在一起看大戏

07  FAMOUS FIGURES 人物风采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