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2022清明特刊

其他分类其他2022-04-15
898

第一章 |

How Ancestors Are Mourned in Germany
在德国如何祭奠亡灵
温暖的手
人间四月的祈祷 —— 不一样的清明时节
别样清明
疫情下的清明节
清明节在沈阳
清明节习俗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  第一章  /

"Though he brings grief, he will show compassion, so great is his unfailing love."

—— Lamentations 3:32 

In Germany, we actually are – according to the religious orientation – memorizing and honoring our ancestors in 2 different days:
The catholics are celebrating the so-called “Allerheiligen (All-Saints‘ Day)”, also known as “All Hallows” or “Hallowmas” every 1st of November. The first evidence for this date of celebration and of the broadening of the festival to include all saints as well as all martyrs occured during the reign of Pope Gregory III (731 -741).
The liturgical celebration begins on the evening of the 31st of October, All Hallows‘ Eve (“All-Saints‘ Eve” or “Halloween”) and ends at the close of 1st of November. It is thus the day before All Souls‘ Day, which commemorates the faithful departed. In many traditions, All Saints‘ Day is part of the season of “Allhallowtide“, which includes the three days from 31st of October to 2nd of November inclusive.
In Germany, All-Saints‘ Day is observed as a public holiday – in federal states with a catholic majority population, cemetery and grave rituals such as offering of flowers, candles and prayers or blessings for the graves of loved ones often take place on All Saints‘ Day. 
In the federal states of Germany with a mainly protestant/evangelic population, they celebrate “Toten-Sonntag“ (“Sunday of the Death”) or “Ewigkeits-Sonntag” (“Sunday of Eternity“). Normally, it is the last Sunday before the Christmas Season starts, so either the last or 2nd last Sunday in November. In smaller church communities, the passed-aways of the last year are honored by reading their names loudly, during church service. In many communities, the bereaved and direct dependents of the passed-aways are invited to the grave yards to celebrate church service together on the grave yard.
So, as in China, we are also memorizing and honoring our ancestors. But, as usual, it’s a bit more complicated. Typical German. 😊

How Ancestors Are 
Mourned in Germany 

在德国如何祭奠亡魂 

在德国,我们实际上是根据教派的不同,有两种祭奠祖先的方式:
天主教徒在每年11月1日庆祝 “诸圣节”,那天也被称之为 “圣徒日”或“万圣节”。教皇格里高利三世在其统治期间(731-741)将11月1日定为万圣节, 以此纪念所有圣人和殉道者。
礼拜仪式从10月31日晚,即万圣节前夕开始,到11月1号结束时才落幕。而紧接着的11月2日为纪念已故信徒的万灵节。在很多传统中,万圣节(All Saint’s Day)是整个万圣节日(Allhallowtide)的一部分, 后者指的是10月31日到11月2日这三天。在德国,万圣节为公共假期---在主要人口是天主教的联邦州,人们经常会在万圣节那天到亲人墓前供奉鲜花、蜡烛,献上祈祷和祝福。

commemorates the faithful departed. In many traditions, All Saints‘ Day is part of the season of “Allhallowtide“, which includes the three days from 31st of October to 2nd of November inclusive.
In Germany, All-Saints‘ Day is observed as a public holiday – in federal states with a catholic majority population, cemetery and grave rituals such as offering of flowers, candles and prayers or blessings for the graves of loved ones often take place on All Saints‘ Day. 
In the federal states of Germany with a mainly protestant/evangelic population, they celebrate “Toten-Sonntag“ (“Sunday of the Death”) or “Ewigkeits-Sonntag” (“Sunday of Eternity“). Normally, it is the last Sunday before the Christmas Season starts, so either the last or 2nd last Sunday in November. In smaller church communities, the passed-aways of the last year are honored by reading their names loudly, during church service. In many communities, the bereaved and direct dependents of the passed-aways are invited to the grave yards to celebrate church service together on the grave yard.
So, as in China, we are also memorizing and honoring our ancestors. But, as usual, it’s a bit more complicated. Typical German. 😊

而以新教徒为主的那些联邦州,他们过的是“Toten-Sonntag“(亡灵星期日)或者叫“Ewigkeits-Sonntag”(永恒星期天)。通常,它是圣诞季开始前的最后一个周日(译者注:即圣诞节前倒数的第五个星期日),所以总是在11月最后一个周日或倒数第二个周日。那天,在较小的教会社区做礼拜时,过去一年的逝者之名会被高声念诵以示纪念。在许多社区,逝者的亲人家属会被邀请到墓地一起进行教会的悼念活动。
所以,和在中国一样,我们也祭奠我们的祖先。只是,像很多事儿那样,这其中又透着点复杂。这就很德国了。

by Peter Legner 

Peter Legner 文
薛轶 译

/  第二章  /

大河东去 河面上挤满了人和事
它拐了个弯 多少今世就变成了前世

作者:杜鸿亮

初寒乍暖,大地复苏
北国春寒料峭,江南绿树上新芽
送走春分,迎来清明
碌碌于工作、家庭之中,偶得清闲
沏一壶茶,燃一支烟
暖暖的阳光让人渐生困意
恍惚间有双熟悉而又温暖的大手抚摸着我的脸庞
叫着我的乳名
对我说着乡音
我这是回老家了吗?
那个让我魂牵梦绕的老家,
那个“犬吠惊三疆”的边陲重镇
清明的拂晓,
大地还在沉睡
袅袅炊烟升起
当我睡眼朦胧地坐到餐桌旁,
依如往昔一样
两个热乎乎的鸡蛋立刻摆到了眼前
哦,又是一年清明到来
白煮蛋是必须要吃的
不管我想与不想
对了,千万别忘记把昨晚折的小白花装进书包
一会儿我要与同学们一起把它挂到树上
烈士陵园的松树枝
承载了同学们的缅怀与志向

《温暖的手》

我猛然坐了起来
被一阵电话声扰了心房
我努力睁开双眼
却发现泪早已湿了脸庞
洗一把脸
才发现镜中人已双鬓生白霜
再也没有清明节的鸡蛋
更加闻不到想念的饭菜香
我努力闭上双眼
满怀期待再次进入梦乡
可就算我拼劲力气
却再也抓不住那双手
那双记忆中轻抚我的温暖大手

终于
我再一次摸索到了它
还未来得及喜悦
却发现它布满了针眼与淤青
我想努力帮它擦净
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慢慢枯萎
直到再也感受不到往昔的温度
我不甘心
不停地寻找
哪里才是属于我的杏花村
也许
在那里
我才能再次梦回故人旁
享受着那双温暖的大手掠过我脸庞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  第三章  /

人间四月的祈祷

—— 不一样的清明时节

又是一年清明节,往年这个时候,上海是很美的。桃红柳绿,樱花绽放,春和景明,惠风和畅。人们纷纷出门踏青郊游,扫墓祭祀,缅怀祖先。
然而今年的清明节,我们的城市生病了。看着新闻上每天确诊与新增的数字,我想每一个生活在上海的人都感到难过与揪心。

战争,空难,疫情。这些都在告诫和提醒我们活着的人学会珍惜。珍惜今天照常升起的太阳,珍惜孩子们还可以待在舒适的家里上网课,珍惜每一个时刻看到的家人的笑脸。
原来,真正的告别没有桃花潭水,没有长亭古道。只是在一个太阳照常升起的清晨,有人留在了昨天。
这个清明节,就让我们将祭祀祖先默默的放在心里,保护好自己,保护好家人,心安心定,守望相助,为了清明节要怀念的已经离开的亲人,为了在天空中走失的同胞,为了我们正在生病的城市,还有在和疫情作斗争的所有人。
人间有爱,就可以战胜一切。相信有那么一群善良,敬业,专业,高素质的白衣天使,有那么多爱着这个城市的人一起努力,我们终将会打败病毒,迎来上海美丽诗意的春天。

三月底四月初的上海,还是有点冷。在这乍暖还寒的时节,不眠不休的医护人员,社区一线的志愿者,人民警察,小区保安,每个力所能及的人,他们都拼尽全力地奋战在自己的岗位。测核酸,量体温,给封控区的居民送菜,送各种生活用品。没有人抱怨,没有人喊累,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我们的城市快点好起来。
这个清明节,我们不能出去踏青,不能尽情地去和大自然亲密接触,但我们不怕。我相信,寒冬过后,必将迎来最绚烂的春天。属于上海独有的最美丽,最诗意的春天。
三月下旬,发生了一起空难。国外还有战争,而我们正在和疫情做斗争。现在的天空是悲伤的,充满了阴霾。

作者:沈珺

别样清明

作者:王宝平

说起清明节,对于一个在上海工作的外地吃货来说,往年这个时候必须吃的美食就是青团和辣炒螺蛳。记得第一次吃青团的时候,就被它软糯香甜的味道吸引住了。从那以后,青团便成为我家清明节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

上海,一个拥有2487万常住人口的国际化大都市,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引领城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窗口和城市标杆!它时尚而又繁华,小资而又精致。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原有的生活节奏。
往年这个时候在广播上听到最多的是开通清明扫墓定点班车和轨交延时运营的消息,而今年所有媒体的热点只有一个——新冠疫情!3月27日,“上海发布”官方宣布,全市各区按批次实施封控,开展核酸筛查,浦东、浦西分批封控,城市内部的物资流通、人员往来已经大范围阻断,更加把该条词条推向高潮。同事在第一批封控区域,在得知消息后马上跑到超市抢购生活物资,但超市里已经挤的水泄不通。在结束31日的工作后,同事们相约清明节后见!

疫情期间必备
的抢菜app

今年这些都变成了一种奢侈,毕竟此时此刻蔬菜才是微博和朋友圈的头牌,如果能吃顿火锅那就是帝王待遇啦。各大奢侈品牌也急忙推出了当季限定,放在橱窗里的奢侈品普通人只能隔着玻璃看看,务实的阿姨已经俯身小区各个绿化带,在那里寻找大自然的馈赠。

对于年轻人来说,手机等电子产品才是他们的主战场,在超市混战折戟后,满屏的抢菜软件为他们取得最终的胜利带来了希望。当零点的钟声响起,他们登陆到各大买菜软件,为了明天能吃到“新鲜”蔬菜拼命厮杀,每天都能过双十一,想想就兴奋!!!刚刚特地百度了一下开心网,发现它还活着。
十年前大家在开心网偷菜,十年后在手机
App上抢菜。十年沧海桑田,唯一不变的
是大家对菜的钟情!
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
主题,但今年的清明意义独特。由于物资
匮乏,大家对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珍惜现在的人,物和时间。只要对未来充
满希望,当下的困难和挫折只是小插曲和
调味剂,我们最终一定会获得胜利!

疫情期间,超市里一位单身狗壮烈的背影

疫情下的清明节

作者:钱家骏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缅怀先烈,拜祭祖先,寄托哀思。
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今年特别是上海的清明节注定与寻常不同。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将与上海和全国各地赶来的援助一起咬紧牙关全力和病毒赛跑,形成更强大的战“疫”合力。
作为普通市民的我们可能还会迎来不知多少次的核酸检测、缺少食物的焦虑。但是奋斗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他们也是父母,也是子女。工作中饿了不能吃,渴了不能喝,累了不能歇!他们家里也有缺人照顾的孩子,也有需要他们关爱的父母。他们何尝不愿意被封控在家中陪在亲人身边,何尝不愿意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我们想出而出不去的门,却是他们想回却回不了的家。

古人言: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节的意义,除了珍惜当下,还有勿忘。
这次疫情爆发之前的平静而自由的时光,也是许多一线抗击疫情的工作者牺牲生命换来的,我们只是被留在家里,他们的生命却定格在2020年的春天。两年前的4月4日清明是全国性新冠疫情遇难者全国哀悼日。我们从未曾忘记他们,铭记这段可歌可泣的抗击疫情的历程,缅怀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青草青青,花开依旧。斯人已去,但这个时代永远会铭记,铭记他们的牺牲,铭记他们的奉献。每年山花烂漫时,向英雄致敬。

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理解爱护我们的志愿者。积极配合社区工作,防疫从“我”做起!这就是我们对抗疫工作的最大贡献!这也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应尽的本分和义务!

/  第四章  /

路转堤斜,
直到城头总是花

清明在沈阳

作者:霍宏伟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说起清明,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你知道它的来历么?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万物生长之时,清净明洁故名叫清明。它既是一个节气,它还是一个节日。提到清明节,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扫墓祭祀。但其实在古代扫墓祭祀的日子是在寒食节,清明节只是踏青游玩的节日。由于两个日子相近,所以到了唐朝就将两个节日合二为一了。就有了我们现在祭祀先人的清明节。
在古代,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因此除了祭祀的肃穆,清明节也是个热闹的节日。在沈阳清明节的活动也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放风筝等一系列文体活动。
提起踏青,很多沈阳人首先会想到熟悉的棋盘山。目前棋盘山秀湖已开湖,碧波荡漾,风景秀丽,山上很多树枝已经冒出绿芽,还有破土的新草和野菜。这里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既可以踏青,感受春回大地的勃勃生机;还可以在西湖广场放风筝,享受春天的乐趣。

提起踏青,很多沈阳人首先会想到熟悉的棋盘山。目前棋盘山秀湖已开湖,碧波荡漾,风景秀丽,山上很多树枝已经冒出绿芽,还有破土的新草和野菜。这里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既可以踏青,感受春回大地的勃勃生机;还可以在西湖广场放风筝,享受春天的乐趣。
如果你想感受皇家祭祀的场面,那么北陵公园和东陵公园你千万不要错过。在东陵公园、北陵公园每年都会在在清明节期间推出大型清朝皇帝东巡祭祀礼仪表演,以再现康熙帝东巡祭祖的历史性画面。这是全国唯一的一个再现清代皇室祭祖场面的祭祀礼仪表演。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沈阳人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沈阳是清王朝的发祥地,自然也受到满族文化的影响,过清明节,沈阳人还有一些“妈妈令”。比如说:“清明不吃蛋,穷得乱战战”、“清明不吃豆,穷得乱抖抖”等。清明节这天要吃鸡蛋、吃豆腐,特别是必须吃春饼。因为手擀的春饼像荷花叶,又名“荷叶饼”。此饼是将两片薄薄的面饼合在一起擀,擀得很薄,才能称为正宗春饼。当年有钱的人家吃春饼,要将肉丝炒绿豆芽、葱丝蘸面酱卷在春饼内,吃起来又香又软乎。而贫困人家则会用鸡蛋炒豆芽加粉条卷春饼,或是将从地里挖出来的小根菜,加上鸡蛋丝、粉条烙煎饼盒子吃。今天,春饼、煎饼盒子都已成为东北地区家喻户晓的著名食品了。
春日暖阳,桃红柳绿,莺飞草长……清明小长假将至,抓住春天、感受自然!

盒子都已成为东北地区家喻户晓的著名食品了。
春日暖阳,桃红柳绿,莺飞草长……清明小长假将至,抓住春天、感受自然!

清明节习俗

作者:谷元凤

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全国各地节日活动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在祖先祭祀仪式中慎终追远,在踏青郊游中享受春天乐趣,文化传承与身心调适是清明礼俗文化的重要功能。老家东北农村亦然,只因地域不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

清明踏青

因地理气候原因,在东北,清明更蕴涵春天到来的意义,因而这一天既有祭坟扫墓的悲酸泪,也是东北人民春游踏青之日。小时候每到这一时节,学校就会组织春游找宝的活动,事先在目的地的一些草木枝杈、石头缝隙等不易察觉处藏好写有奖品名称的纸条,奖品都是些铅笔橡皮本子之类的学习用品,然后同学们四处寻找,拾获者兴高采烈去领奖,未捡到者也在活动中得到乐趣。而今,人们感叹于越来越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向往自然。当清明被定为法定假日,人们既可以在清明扫墓,同时亦可在此过程中亲近自然,密切同大自然的和谐关系。

清明扫墓

在东北的上坟扫墓祭祖讲究“早清明,晚十一(农历鬼节)”。在清明给故人扫墓祭拜,一般是先割草培土修整坟墓,之后将水果糕点摆放在坟前,必不可少的还有酒水,然后给故人烧纸钱,是为给故人寄钱之意,之后再向故人敬酒跪拜以示哀悼。在老家农村,还有清明当日忌使针,夜晚妇女忌行路的习俗,老话认为这一天动针头目会不清明。清明当日天黑以前,要在大门前用灶坑灰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

Schenck Newsletter is a publication for internal use. This is the property of Schenck China, and can’t be used in any form without express prior authorization from Schenck China editorial department.
申克中国内部刊物,仅供内部使用

Schenck Newsletter is a publication for internal use. This is the property of Schenck China, and can’t be used in any form without express prior authorization from Schenck China editorial department.
申克中国内部刊物,仅供内部使用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