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森大家
77/78
2024年7月-12月合刊总第77/78期
内部资料 免费交流
主办: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总编:
执行主编:管联
责任主编:王彦方
平面设计:黄依雯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滨海之窗办公楼六层
邮编:518054
电话:0755-86126888
电邮:sz@huasen.com.cm
传真:0755-86126777
网址:www.huasen.com.cn
目录
TABLE OF CONTYENT
专稿
增强设计科技文化核心功能 当好城乡建设领域“国家队”
垂直城市、绿色上楼——翠园华府项目设计探讨
深圳书城中心城
案例
“凝心聚力、再创新章”2024年华森职工文艺汇演暨AIGC产品发布会
凝心聚力 促发展
成长路上 一路同行
共谱辉煌篇章
华彩画卷,颂歌祖国
科技与人文交织的精彩记忆
十年华森情 永恒华森梦
我的未来式
森呼吸
建筑师“过冬“手记
华森绿
岭南风范·“碳”索未来:山水交融的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深汕校区
广州华森打造“链长制”优秀示范企业
文艺汇演
演讲
建设中国式现代化 我为中国建科代言:集团青年演讲比赛华森员工摘桂
AI赋能·设计未来
2
7
13
21
24
27
51
53
55
57
61
63
65
67
69
75
73
筑梦新型工业建筑: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上的华森力量
近日,新华网刊发中国建科党委书记、董事长孙英署名文章《增强设计科技文化核心功能 当好城乡建设领域“国家队”》。全文如下:
作为大型骨干科技型中央企业和城乡建设领域的“国家队”,中国建科秉承“传承中华文化、打造中国设计、促进科技进步、引领行业发展”的企业使命,着力增强“设计、科技、文化”三大核心功能,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增强设计科技文化核心功能 当好城乡建设领域“国家队”
文/孙英
专稿
坚守主责主业,强化使命担当
充分发挥建筑设计行业领先优势
为打造中国设计、促进建筑科技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HSA-PAGE / 2
传承中华文化
为夯筑文化自信贡献央企智慧
中国建科坚持把传承中华文化作为重要使命,坚守一颗寻找中华民族自尊自信底色的初心,始终致力于赓续民族基因,夯筑文化自信,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深入研究中国建筑历史,建筑界“北梁南刘”——梁思成、刘敦桢,创立建筑历史研究所,第一次使中国建筑走向科学、走向世界。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编纂出版《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等建筑史类著作70余部,为中国建筑历史文化研究作出突出贡献。为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编制完成全套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文本,并创新提出完全不同于西方的史前文明判断标准,助力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揭示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交流史的突出贡献,实现中、哈、吉三国联合项目“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历史依据和现实途径。2004年至今,先后主持8项文化遗产申遗成功,占我国近年新增文化遗产数的60%。承担国家重大遗产保护规划,编制的《“十一五”国家100处重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纲要》,为国家大遗址保护事业作出了开创性贡献。编制完成故宫、长城、敦煌莫高窟等150余项文化遗产保护总体规划,支撑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积极开拓革命文物、工业遗产保护展示等新领域,在国内工业遗产保护领域走在前列。
HSA-PAGE / 3
打造中国设计
让中国建筑长一张“中国脸”
中国建科率先提出并戮力践行“本土设计”理念,引领行业把设计扎根于中国大地,打造中国设计。扎根本土,凸显地域文化特色。聚焦历史文化在现代城市的传承发展,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转译方法。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设计从园艺主题联系到中国的农耕文明,以层层叠叠的梯田体现传统农耕智慧。地下一层的水院空间,让流水从瓦屋面跌落,形成中国传统民居“四水归堂”的奇妙景致。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设计从莫高窟精美绝伦的壮丽壁画、造像艺术和雅丹地貌中获取灵感,以巨大的尺度和体量将沙漠地景建筑的特征表达得淋漓尽致,并通过形态和材料的合理运用,让建筑具有了独特的敦煌特色。智慧低碳,诠释绿色建筑新美学。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在设计中调控使用需求与用能空间,鼓励可再生能源与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装饰浪费的同时,利用绿色性能化模拟和BIM进行反馈与管控。雄安站所配置的4.2万平方米分布式光伏发电组件平均年发电量可达583万千瓦时,每年可减少碳排放4500吨,是现运行客站建筑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先行者。中国南极秦岭站采用数据化、自动化、无人化、远程化运营系统和智慧火眼消防系统,集成了自动化、信息化、互动化的微网监控及能量管理平台等先进技术,是微电网跨技术领域、多系统协调集成的南极考察站综合应用示范项目。舒适耐久,突出人性化长寿化设计理念。通过设计便捷高效的活动路径、使用人性化设施等,改善空间环境质量与体感舒适度,并引导健康的行为模式。同时,提升建筑的适应性、耐久性和集成化程度。海口市民游客中心的木瓦屋面提供内街及屋顶平台遮阳,带动局部气流循环流动,创造宜人的微环境。同时木结构可以有效抵御沿海高湿度高盐分的空气的腐蚀,保证建筑耐久性。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实验小学设计团队努力打造安全舒适的运动空间、激发潜能的学习空间、开放共享的交流空间、灵活自主的多样性空间,让孩子们在这里愉快学习,健康成长。
HSA-PAGE / 4
促进科技进步
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
中国建科立足科技型中央企业职责使命,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努力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科技创新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在北京冬奥会3大赛区成功打造76项规划设计项目,形成了以“科技冬奥”国家重点专项《复杂山地条件下冬奥雪上场馆设计建造运维关键技术》研究为主的35项发明专利和7项实用新型专利,有力支撑了新建场馆最多、建设周期最短、难度最大、标准最高的冬奥会延庆赛区建设。其中,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创新研发了超长三维异型曲面赛道高精度生成与一体化成型、赛道地形气候保护系统等国际领先技术。以科技创新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BIM基础软件“马良XCUBE”实现了工程建设行业基础软件从0到1的突破,为保障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底层数据安全和自主可控奠定了基础,为建筑设计与制造业相连接提供了可能。八仙XBOAT数字化协同交付平台通过工作组织、协同交付、数据管理、开放式场景应用,可实现二三维协同设计、数字化成果集成交付、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等,最大限度发挥数据的价值,累积核心数据资产,进而支撑智能化运营模式的构建。以科技创新引领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牵头组建我国“双碳”领域首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建筑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中心,坚持以突破建筑绿色低碳产业链共性、基础性和前沿引领性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为核心使命,积极推动碳排放基础研究,开展世界首个建筑领域碳排放因子数据库建设,同时积极布局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关键技术研发,开展建筑全面电气化技术体系研究、竹木结构建筑关键技术研究等,并大力推动成果转化。
HSA-PAGE / 5
引领行业发展
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照进现实
中国建科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承载者”为战略定位,紧紧围绕人民生活幸福这个“国之大者”,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助力城市更新,积极践行“城市生命体”理念,以城市体检为切入点,依托CIM基础平台自主研发城市体检应用系统,打造“一图一库N场景”体系,创新构建“1618”技术框架,以保定、哈密、荆门等城市为试点开展城市体检并进行城市病诊治。广泛开展城市更新项目实践,杨梅竹斜街环境更新项目为老旧街区建立与当代城市生活兼容的接口,入选联合国亚太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优秀项目库。合肥园博园规划设计盘活存量土地,改造、活化原有可利用建筑并植入新功能,带动了城市片区的活力重现,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新突破环卫及固废处理多项技术,全面解决我国县域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重大难题,研发的小型垃圾焚烧技术装备已在20多个县推广应用。牵头创立多项我国城镇污水处理成套技术体系,牵头“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为全国县市2000多个黑臭水体治理提供共性技术支撑,以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升城市品质,打造水清岸绿、生态宜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大力推动“好房子”建设,在国内率先构建好房子“四化”(即建筑长寿化、建设产业化、品质优良化、绿色低碳化)技术体系,为“好房子”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率先研发并突破既有住宅28天快速改造装配式内装技术,建成国内最先进的装配式内装实验室,研发出低噪音破拆技术、数字模拟控醛技术、室内隔音解决方案、卫生间漏水解决方案等核心技术及产品,努力让人民住有所居,更“住有宜居”。
HSA-PAGE / 6
垂直城市、绿色上楼
——翠园华府项目设计探讨
在城市化进程飞速推进的当下,深圳,这座曾经的小渔村已然崛起为一座现代化的超高密度都市。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与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容积率高达7.0、8.0以上的住区随处可见,高层建筑如林,人口高度密集,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已然成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领域的核心难题。
近年全程参与的翠园华府项目,正是这样一个高容积率、功能复杂,且用地条件特殊的项目,我们在其设计过程中不断进行思考,与业主、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博弈,探讨一系列绿色设计策略,以有效应对超高密度社区的各类难题,全力营造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文/曾耀松
华森绿
HSA-PAGE / 7
首先是在用地的利用方面,与业主一起跟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多次沟通与协调,从规划的层面取得一些有利条件,以应对原用地的限制:
(1)对被包围的文体设施用地进行空间产权分割,正负零以上为政府产权,布置泳池、羽毛球场等体育活动场地,地面以下可作为公共车库与项目合建,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用地,避免了空间的浪费与消防等设施设备的重复建设。
由于项目本身的特殊性与多使用方的特点,我们在设计之初定立的目标就是综合平衡城市、政府、开发商、业主、邻里、公众等多方关系,营造利益共赢的和谐氛围。在对项目基本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与业主充分沟通后,我们将项目定位为:打造成为布心地区高品质、高品位的商住综合体和社区体育公园。既是一个高效化和集约化利用的综合体,又是一个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城市更新标杆。(图2)
项目坐落于深圳市罗湖区东晓片区,其用地原为产业用地,经城市更新后转变为住宅商业混合用地。该项目用地面积10757㎡,总计容面积达87520㎡。功能较为复杂,包含住宅61110㎡(其中有保障性住房11000㎡),商业办公128670平方米,公寓5500㎡,公共配套8050平方米(含社区体育馆、文化活动室、社区服务中心、社区警务室、邮政所和小型垃圾收集点等)。容积率高达8.14,此外,用地形态较为特殊,呈“]”型,对西侧的文体设施用地呈半包围态势,致使项目用地狭窄,尤其是中间部分极为狭窄,退线后建筑布局受到极大限制。(图1)
HSA-PAGE / 8
虽然已经从规划层面争取了尽量有利的条件,但是如此高的容积率仍然难以避免紧张、拥挤的空间感受,我们在水平和高度方向都拉开一些透气的空隙,打造多层次的公共空间与绿色景观,缓解空间压力与提升生活质量:
(3)将办公、公寓、社区体育馆、其他配套设施等集中布置在一栋高层里,综合楼的集约布置提升了交通设施的使用效率,同时为住宅留出更宽松的布置条件。(图3)
塔楼部分形态最终布置为:一栋100米综合楼,一栋独立的100米保障性住房,两栋共3座150米商品住宅,楼栋间楼距较大,日照和通风条件优良,充分保证了居住的舒适性。(图4)
HSA-PAGE / 9
(1)首层沿体育活动场地的架空部分形成公共开放空间,并通过与城市空间连接的宽阔通廊实现联系,城市空间、体育活动场地与架空公共空间相互渗透,结合周边的商业、配套设施打造出真正的社区体育公园。(图5、图6、图7)
(2)充分利用裙房屋顶打造住区空中花园,形成地面以外的居民户外活动场地,塔楼底层架空,充分利用核增面积打造舒适的半室外活动区与共享功能空间,促进居民交流互动。(图8、图9)
(3)住宅塔楼为超高层,结合避难空间布置架空的绿化休闲空间,方便靠近楼层的居民使用。综合楼不同功能间设置架空空中花园,满足办公、公寓人群的使用。
HSA-PAGE / 10
基于居民较多,为免停车位紧张,业主决定在原规划950个停车位的基础上,把停车数量增加至1050个,如此多的停车位如果全在地下解决将会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因此我们在停车空间的布置上充分考虑使用需求与建设成本的平衡:
(1)充分利用原地形高差,设置一层半地下停车场,减少开挖同时在此布置非机动车停车库,满足绿色出行的要求。
(2)除布置了四层地下车库以外,还在综合楼布置了一个6层的空中架空停车库,减少了地下室的开挖,该部分车位采用电梯运输的形式,最大程度地节约建筑空间,不仅方便智能,而且振动小、噪音低,对城市周边干扰最小化。
绿色立面, 深圳首创高层垂直绿化建筑,为城市增添一份绿意:
罗湖区的整体城市空间相对紧凑压抑,本项目更是高容积率的代表。基于对城市形象的优化,我们设计绿色上楼,让绿色空间从地面延伸到高区,不仅活跃了项目内的空间感受,还对城市空间带来全新的“绿色体验”,打造“石屎森林”中的一株绿树。我们在综合楼上结合不同的功能布置了形式各异的垂直绿化种植,改善室内外空气质量,减少光污染,对相邻建筑呈现友好姿态。为企业带来独特的外观形象和绿色品牌价值。(图10)
HSA-PAGE / 11
在高层布置垂直绿化会面临施工、维护等因素的影响,很幸运的是这个想法得到甲方的大力支持,并亲自参与到研究当中,在建设的时候进行了各种试验,包括植物的选种、滴灌系统的比较,还有对抗台风天的实验,以保证安全和好的种植效果。(图11)
以上种种措施,将翠园华府项目打造为一个垂直城市与绿色上楼的典范:在如此之高的容积率条件下与拥挤的城市环境中最大程度的提高了居住舒适度,通过合理布局建筑、增加公共空间、优化采光通风等措施,减少空间拥挤感,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缓解了基础设施压力,有效解决交通拥堵、停车困难、公共设施紧张等问题,提高社区的运行效率;为居民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的同时提升了居民对社区生活的参与度;打造出瞩目的城市绿色新地标。(图12)
HSA-PAGE / 12
岭南风范·“碳”索未来:山水交融的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深汕校区
项 目 名 称: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深汕校区
项 目 选 址:深山特别合作区赤石镇
项目使用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大学
项目建设单位:深圳市建筑工务署
项目设计单位: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深职大深汕校区建设项目位于深汕特别合作区赤石镇大水口村,四面环山,赤石河和碗窑洞河在此交汇,山水资源丰富。校区规划办学规模为1.5万人。整个校园秉承低影响开发、原生态保护的理念,依托基地内外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本底,以岭南建筑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设计理念,以被动优先、主动优化为设计原则,力图打造一所具有岭南风范的绿色低碳校园。
项目已获批“第二批深圳市近零碳排放校区试点”,项目整体按照不低于绿色建筑(公共建筑)国家二星级评价标准实施,校园中心“绿芯”中的学生会堂和多功能活动中心以绿建三星级标准实施。同时,多功能活动中心还将作为近零碳示范和光储直柔示范进行重点打造。
1.项目概况
HSA-PAGE / 13
校园设计根植岭南文化和地域特色,通过组团、建筑、景观等多维度系统性构建岭南新中式语境下的职业院校,强调校园与自然环境、建筑与园林景观、建筑内外空间的渗透交互,营建多元立体、开放共享的校园学习生活场景。
园区设计在秉承原生态保护、低影响开发原则下,保留部分原始生态区域景观。同时,以校园“绿芯”为中心,结合场地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打通串联起周边山水的“绿带”,最大限度的避让场地原有生物活动的路径,形成连续的“生态通廊”。
同时,兼顾昼夜更替变化,通过对校园内整体特别是生态通廊范围内的夜景灯光的强度控制,减少夜晚的光污染,形成24小时的生态通廊。在保护区域动物夜间生态的同时,也为师生提供了更好的睡眠环境,更有利于在校园内仰望朗朗星空,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校园环境。
2.岭南风范
HSA-PAGE / 14
岭南地区气候常年日晒,湿热多雨,校园整体布局顺应地势和风向,充分利用院落和立体冷巷营造宜人的微环境。规划设计在师生主要活动路线上通过架空设计、风雨连廊、树荫遮蔽等来形成连续的、能遮阳避雨的宜人空间,营造舒适节能的校园环境。
HSA-PAGE / 15
3.“碳”索未来
规划设计通过风廊、庭院、天井、架空、敞廊、挑檐、骑楼、屋顶花园等岭南特色的设计手法整合在一起,形成节能降碳的“绿色组团”, 在这些由校园“绿廊”串联起来的“绿色组团”中,建筑通过天井和内庭增加自然通风和采光等被动式降碳设计,减少设备运行能耗。建筑外立面遮阳设计还兼顾建筑美学及自身朝向等条件,选取自遮阳、水平遮阳、竖向遮阳、挑檐遮阳等不同的遮阳形式,并调整立面窗墙比,有效提高维护结构热工性能,降低使用能耗。
校园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结合校园第六立面设计,建筑屋面做到能铺尽铺,方案阶段可铺设光伏面达到16222.49m²,装机容量可达3569.62kWp,预计年发电量372.84万kWh,全年减碳量1679.1吨。
HSA-PAGE / 16
校园将搭建智慧能源监测和碳排放管理系统,实现校园建筑运行能源和碳排放量的动态统计、计算、分析,展示和优化等管理目标。
校区设计也充分考虑了低碳示范和教学,在“绿芯”打造零碳及光储直柔示范的多功能活动中心,在新能源学院附近布置微型风机,在东北侧入口设置光储超充设施。
HSA-PAGE / 17
4、山水交融
本项目现状为自然生态林地,生态本底优秀,河道穿过东西两个校区,海绵城市方案充分利用优渥的天然条件结合河道设置海绵设施,打造生态驳岸及绿芯中心调蓄湖,整个校区划分为 13 个海绵汇水分区,通过多种措施构建海绵城市生态雨洪管理体系。
一是构建三级海绵系统,形成绿、灰、蓝结合的“大海绵”雨水系统。
通过设置屋顶绿化、透水铺装、下沉绿地、雨水花园、渗透型植草沟、植被缓冲带+溢流雨水管网+河湖体系(人工调蓄水塘、排洪渠、赤石河、碗窑洞河)构建三级海绵城市排水系统。
“截山水”:周边地势比降较大,山洪水量大、流速快,通过山洪截排措施,确保山水不入校区,清洁雨水直接入河。
“畅通道”:截洪沟顺应地势径流路径和流量设置旱溪,结合水闸管理,小雨引入湖,部分山水通达汇水的人工湖,实现对雨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绿岸坡”:校区沿原有河道自然形态和宽度,保留河道弯曲形态,沿河道两侧规划岸线打造生态滨水空间,建设生态驳岸。
HSA-PAGE / 18
三是景观海绵融入一体化,体验互动式海绵,最大限度还原生态本体。
雨洪管理及景观海绵融入一体化,实现绿色生态校园。让海绵看得见,摸得着,处处皆海绵,打破传统海绵措施基本无体验互动,同时分散、点缀式分布海绵设施,达到良好的收水效果。
结合景观铺装设置环形透水慢跑道及河道健身慢行道,舒适的绿色屋顶融入校园生活,提高师生生活质量。
同时,进行校园科普教育设计,打造生态典范项目,让海绵城市进校园,实现科普基地在身边,让更多人了解海绵城市与水资源节约关系,起到校园科普教育示范作用。
二是构建四级立体化海绵,探索立体雨水径流控制模式,实现源头减排的“小海绵” 。
以人工调蓄水塘做为削减峰值径流的主要海绵设施,植被缓冲带、渗透式植草沟、下凹绿地、雨水花园、绿色屋顶、透水铺装等绿色生态海绵设施为辅,削减雨水峰值径流。屋面雨水断接、海绵溢流排水、砾石盲管网格体系等联通雨水径流。
利用湖体调蓄空间,连接水系,中小雨尽量收集利用,大雨错峰排放,减少下游城市排涝防洪系统压力,在雨水排口末端设置监测系统,检测雨水水质,形成完整的水安全系统。
HSA-PAGE / 19
整体方案结合竖向,合理划分汇水分区,因地制宜地布置海绵设施,应用多层次、丰富多元的海绵措施,多体量多维度削减雨水峰值径流,雨水实现就近收集利用、联合对暴雨具有天然调蓄能力的生态湖体及河道调蓄,总体年径流总控制率大于 73% ,整体设计既妥善应对山体洪水风险,也实现对雨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实现整体校区海绵城市生态雨洪管理。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深汕校区项目将以岭南建筑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设计理念,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展现校园的开放和活力,着力实现环境、建筑、人文三者和谐统一。同时,在设计中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点,致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质的“校园IP”形象,建设彰显“国际一流、中国气派、岭南特色”的绿色低碳校园。
通过对现场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将数据传输至云平台数据中心,实现在线监测水位,中心景观湖雨水回用,水质要求达到四类杂用用水标准以上,用于校区绿化浇洒及道路冲洗,实现雨水管控与水资源利用最大化。
HSA-PAGE / 20
深圳书城中心城
申报单位: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项目区位:深圳市福田中心区北中轴
项目规模:81064.8m2
总投资额:2.13亿元
资金来源:深圳市政府拨款、企业自有资金
投资单位:深圳市政府、深圳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总协调)、深圳市杰恩创意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广田建筑装饰设计研究院、汉都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深圳顺心空间艺术设计有限公司
组织实施单位:深圳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深圳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市建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竣 工 时 间:2021年2月
更新前容积率:1.23
更新后容积率:1.23
更新前土地性质:复合绿地
更新后土地性质:复合绿地
更新前建筑用途:公共建筑
更新后建筑用途:公共建筑
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北中轴上,北临莲花山,南接市民中心大平台,东西方向有市政路福中一路穿过。深圳书城由华森设计与黑川纪章事务所合作设计,于2006年建成试营业,经过十二年的运营使用,从最初落成时国内外领先的行业标杆,渐渐走入了新书业模式兴起、考验客户体验感的新时代,由此产生了改造提升、重新激活的需求。
案例
HSA-PAGE / 21
2.空间立体化
文化峡谷:在B区195米长的纵轴两侧,利用阶梯形式打造出多层平台的“书海梯田”,打破了原本平坦单调的书业大卖场空间。以中轴为对称形成书山与峡谷的自然意境,区分出高速运转的图书卖场与慢调的阅读平台,大大增加了书店的趣味性与场景感。
光之塔与艺术殿堂:在书城北区视觉中心搭建“光之塔”,成为书店核心区域的双层空间,在汇聚全场视线焦点的同时提供最佳观景点。在书城南区的视觉中心搭建“艺术殿堂”,可为未来经营提供VIP接待区并举办小型艺术沙龙的场所。
更新亮点
1.建筑绿色化
生态屋面:屋顶平台大面积的绿化设置,有效改善建筑微生态环境,极大降低传递到室内的热量,减少建筑能耗。
四个绿化公园:在书城的东西两侧,设计四个以“诗、书、礼、乐”为主题的绿色文化公园,以概念性的生态公共空间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将书城纳入森林。
阅读区增设绿墙氧吧。在书业卖场的文学和教育阅读区两侧,布置两片两层通高的绿色书墙,将绿色理念引入人流密集的阅读区。这两片“绿肺”在大幅提升室内含氧量,调控室内温度与湿度的同时,也带来了绿色活力的视觉冲击,营造宜人的阅读氛围。本次更新在阅读体验、空间营造和舒适性上进行了全面的提升,自2017年起持续了四年,更新面积为4.88万m2,更新期间不停业。新书城以“城市客厅、文化公园”为主题,在阅读体验、空间营造和舒适性上进行了全面提升,打造了一条城市中轴线上的文化峡谷,创造市民文化共享空间。
HSA-PAGE / 22
3.读者体验人性化
增设座席:书城旧有的座席有限,本次更新中,在卖场的各个角落,新增了各种形式的座席,例如“星空”下中庭栏杆四周、光之塔脚下、艺术殿堂一层等处。
优化大台阶:南北大台阶作为市民文化活动及阅读休闲的共享空间,属不定期举办各类活动的开放场所。针对原有活动期间噪声过大的弊病,进行围合隔音处理,并在台阶座位下以分散点位的方式设置音源,实现“外面声音进不来,内部声音听得见”的隔音、收音功能。
激活商业街:为充分挖掘商业步行街浓厚的商业氛围,在空间的夹层搭建了“回”形步道,将室内大卖场与步行街夹层进行动线串联,增强室内外人流联系性。步行街还进行了室内风格重塑,传统与现代、人与空间环境得以自然地融合与关照。
4.设备优化设计
电气系统提升:通过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如节能灯具、高效变压器等;提升智能化控制,利用传感器、自动控制系统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对建筑内部设备、照明、空调等系统的智能监控,提升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质量。
被动式的生态通风系统:结合天窗等因素组织自然的室内气流,在达到通风、降温等效果的前提下,保证室内空气的质量和环境舒适度。
HSA-PAGE / 23
一、提升发展效能,推动数字化转型
一是开发数字化协同服务平台。结合多年建筑信息模型(BIM)实践经验与成熟的二维协同技术,创新研发“华智三二维协同设计平台”,推广至众多设计机构应用,平台入选住建部第一批“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创新服务典型案例”,获广东省勘察设计行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在行业内率先搭建在线移动安全设计的云服务平台,探索人工智能、通用数据资源库等前沿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场景应用,为行业创造更高价值。二是提升BIM和数字设计核心技术。持续提升BIM正向设计能力和项目实践,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南海文化中心等7个项目获选广州市建筑信息模型(BIM)正向设计示范工程。在数字孪生方面,利用设计BIM模型进行智慧校园数字孪生平台搭建与应用,从BIM设计模型直接延伸至运维阶段。三是以“数字技术+建筑科技”实现转型升级。以数字驱动协同设计工具开发及绿色低碳相关应用为目标,开展构件资源库研究与应用、基于BIM 的建筑碳排放计算软件开发、设计数据人工智能模型底座研发3项重点科研项目,探索建筑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业务升级路径,打造建筑科技领域新质生产力。
广州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华森)是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属三级全资子企业,广州华森大力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推动企业绿色化和数字化转型,为企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赋能。近年来,广州华森获部、省、市级优秀设计奖60多项,拥有知识产权40项,在绿色建筑、数字设计等方面形成了独特优势和核心竞争力。2023年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入选广州市建筑业(勘察设计行业)“链长制”工作示范企业。
聚力数字设计 推进绿色发展
广州华森打造“链长制”优秀示范企业
HSA-PAGE / 24
二、践行国家“双碳”目标,赋能建造方式升级
一是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发挥设计在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建造和运营管理的先导作用,稳步推行绿色建造,打造企业绿色品牌,目前已完成绿色建筑设计项目近40个,部分建成项目已获得运营标识和国际性绿色建筑LEED认证。广州华森与贝氏建筑事务所联合设计的“佛山南海文化中心”项目,获中国建筑节能协会颁发“超低能耗建筑”测评认证证书。经过专业机构测评,该项目实现建筑综合节能率51.76%。在建筑能效值中,建筑本体节能率达46.23%,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5.32%。二是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以装配式建筑为抓手,结合华智三二维协同设计平台,联动装配率计算样板文件,提高项目计算准确率与效率,快速满足设计计算要求。近两年开展的全钢结构+减震技术、全钢结构+轻质隔墙板体系等装配式建筑陆续建成,获行业主管部门及业主单位好评。三是参与行业标准编制。制定适用于广东省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与评价,以及民用建筑设计全过程的碳排放计算指南,切实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为行业主管部门探索新型建筑工业化提供技术支撑,参与编制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游泳馆暖通空调设计与安装》、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游泳馆建筑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标准》等。
HSA-PAGE / 25
三、做好“链长制”工作示范,助力行业融通发展
一是做好产业示范合作。秉承“集聚发展、开放共享”理念,协助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建筑智能标准化设计与集成模块,搭建集成上下游产业链数据的标准化部品部件设计库,以云端共享数据中台供行业服务,实现产业链上数字化协同,促进BIM 正向设计的普及推广和在建筑产业链中的数据应用。与西安科技大学共建华南地区绿色低碳建筑技术研发中心,共同开展“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与应用”等绿色低碳建筑技术研究。二是持续扩链、强链。通过海外引才,优化方案主创团队,引进BIM专业负责人并完善数字化团队搭建。2023年有8位高层次专家入库省、市绿色建筑、建筑节能、超高层超限等专家库。三是拓展国际合作。通过“走出去”对接一带一路沿线项目,目前正在积极对接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等地项目。通过“引进来”与境外或外资企业合作设计多个项目,或组成联合体参与建筑方案设计国际竞赛投标,拓展企业设计团队的国际化视野,提升设计水平和出品品质,也为区域内建筑设计企业提供高水准的精品设计经验,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HSA-PAGE / 26
华森资讯 公司举办“凝心聚力·再创新章”职工文艺汇演暨AIGC产品发布会
凝心聚力,再创新章。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11月8日,公司在深圳市南山文化馆——由“华森出品”全段设计的项目,举办2024年职工文艺汇演暨AIGC产品发布会,同时正式上线华森自主研发的AIGC产品——HS Smart Mate。本次活动不仅展示了华森人的团结与奋斗精神,也彰显了我们的创新与活力。活动当天,公司员工及嘉宾约五百人齐聚一堂,共享视听盛宴。演出精彩纷呈、亮点频出,完美呈现了华森人创意激情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HSA-PAGE / 27
中国建科副总裁张扬、南方区域总监李晓梅,深圳市建设工会主席郭峰,深圳市土木建筑学会秘书长刘福义、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秘书长蔡洁等行业领导,以及公司原总经理张大明、原副总经理方援朝、张海生等退休员工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动。
汇演开始,首先播放了中国建科党委书记、董事长孙英的祝福视频。中国建科副总裁张扬,深圳市建设工会主席郭峰,华森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与会领导充分肯定了华森公司成立44年来,为深圳特区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的重要贡献,肯定了华森公司在行业转型形势下科学识变、积极应变、创新求变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及成绩,并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寄予期望。
HSA-PAGE / 28
随后,一系列精彩纷呈的节目轮番上演,包括歌曲、舞蹈、小品等,充分展现了华森职工们出色的才艺与创造力。
HSA-PAGE / 29
汇演高潮时刻,公司隆重发布了我们自主研发的AIGC产品——HS Smart Mate。这一里程碑式的发布标志着华森公司在人工智能辅助方案设计、动画及效果图制作领域实现了重大飞跃,HS Smart Mate能够有效提升设计效率与质量。
HSA-PAGE / 30
精彩演出
序曲 ︽龙腾盛世︾
主持人(从左到右):张丛麟、袁安妮、李文、吴鹏九
出演单位:广州公司
出演人员:陈栩骁、万家银、刘业鑫、李嘉毫、黄新元
潘世盛、闫璐、彭迪、谭家怡、朱昕、华彦、王嫣然
HSA-PAGE / 31
第一篇章 礼赞:锦绣中华
01 《中国红》
在诗与舞的交融中,感受炽热的爱国情怀。
出演单位:建筑部门
出演人员:赵强、文亮、江依林、文尚丰、李晨奇、张明珠、张燕、石倩楠、刘学、宋蓓、杨小凡、周睿辰、赵恒佳、周慧、梁金夏、宋步凡、陈钰
HSA-PAGE / 32
02 《如愿》
从歌曲中感受华森人对祖国的深情与祝福, 对生活的热爱, 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
出演单位:华森咨询+深圳本部(方案、结构等部门)
出演人员:陈德堂、宁伟文、翁嘉骏、张锐波、刘灵相、杨天元 、李锦韬、王辉、张杰、祁晓薇、李紫涵、何德威、马沁琳、于睿
HSA-PAGE / 33
03 《中国有我》
用合唱的方式歌出为祖国的繁荣与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
出演单位:南京分公司
出演人员:柳佳君、李婷、王香、吴瑶、钱辰、汤炜翔、张同寅、陈纪扬、杨永建
HSA-PAGE / 34
04 《梦舞瓷韵》
以古风舞蹈为笔,以那醉人青瓷为墨,绘就一幅幅艺筑交融的绝美画卷,加之深情旁白为引,将古代工匠的智慧与现代艺术的创新巧妙结合,展现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无限可能。
出演单位:广州公司
出演人员:陈洁、闫璐、彭迪、黎洁雯、罗碧华、管轩漫、魏慧
HSA-PAGE / 35
05 《我爱你中国》
由乐队与歌手联袂呈现,在悠扬的旋律中,一起感受那份对祖国的深深眷恋,用歌声,共同祝愿祖国明天更加美好。
出演人员:文亮、唐瑶、袁安妮、王彦方
HSA-PAGE / 36
出演单位:方案、建筑专业所属部门+职能部门
第二篇章 奋斗:艺筑交融
篇章引导人:李涟
06 《蓝图与梦想》
以影子舞的方式展现来自上海分公司的创意,它如同夜幕中的神秘星光,用光影的魔法来讲述一个个鲜活的梦想如何在华森人的的笔下绽放,在我们的心中萌芽。
HSA-PAGE / 37
出演单位:上海分公司
出演人员:朱锦标、杨浩然、杨舒蕊、唐天阳
07 《芳华》
用优美的舞姿讲述着属于华森女设计师的青春故事,展示那份属于她们的“芳华”。
HSA-PAGE / 38
出演人员:肖蓝、董玉、吕菲菲、贾媛媛、马朝晖、资晓琦、毛嘉慧、王瑛
08 《如此设计》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很多企业都在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尝试新的“赛道”,用小品来呈现建筑设计那些事儿。
HSA-PAGE / 39
出演单位:深圳本部(总部领导)+咨询公司
出演单位:重庆分公司
出演人员:刘仲臣、伍习梅、刘宇
09 《稻香》
在歌曲的旋律中,重温那些简单而真挚的感动。
HSA-PAGE / 40
10 《康康变奏曲》
在动感十足的旋律中、在整齐划一的动作和默契无间的配合中,生动展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感受对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的追求。
出演单位:总监部门
出演人员:路嘉、钟彩霞、苏晓燕、张丛麟、闫飞、胡晨晨、韩菁菁、刘英淇、李文、刘怡祯、李涟涟、唐志辉、黄嘉、张悦、姜冬冬
HSA-PAGE / 41
11 《贵在坚持》
小品以幽默方式讽刺招待违规和作风问题,强调要坚守本心,提升图纸质量与服务意识,让我们在欢笑中反思,保障风清气正的氛围,推动事业健康发展。
HSA-PAGE / 42
出演单位:杭州分公司
出演人员:张洁、陆嘉怡、刘晓琴、徐嘉迟、周子文、柴思捷、郭沛、屠珈诚
出演人员:杨嘉明、高圣、周琪、马沁琳、胡晨晨、姜冬冬
第三篇章 追梦:谱写新章
篇章引导人:游健
HSA-PAGE / 43
出演单位:深圳本部(纪检工作部+项目总监部门+建筑专业所属部门)+咨询公司
12 《华森AIGC产品发布会》
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林、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丰涛上台共同启动,宣布产品正式上线。
数字中心技术总监林臻哲主持并详细介绍了HS Smart Mate的功能和市场前景。
HSA-PAGE / 44
13 《关键词的世界》
以小品的表演构建一个再也不用画图、只要稍加思考,提供精准的关键词,就有AI机器人自动生成设计的世界。
出演单位:方案部门
出演人员:罗晓珊、唐瑶、杨荷美、骆肖、温俊嘉、余霖、陈创滨、蔡阳、周强
HSA-PAGE / 45
14 《我的未来式》
用歌声与舞蹈,展示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坚强信念。
出演单位:机电部门
出演人员:张嘉玮、王妍兰、冼可乐、左顺涛、蔡伟敬、肖敬中、李泽昊、陈可可、卢思怡、周云飞
HSA-PAGE / 46
15 《阳光灿烂的另一天》
以复古风舞蹈呈现出一种乐观向上、乐观追求,永不言弃的心态,相信未来一定会更美好。
出演人员:刘怡祯、蔡晓洁、郭丹阳、何嘉颖、李涟涟、刘星钰
HSA-PAGE / 47
出演单位:深圳本部(项目总监部门+建筑专业所属部门+绿建所属部门+职能部门)
16 《一路生花》
以乐队深情演唱,表达出关于追梦与绽放的美丽故事,激励大家在追寻梦想的过程中,面对风雨和挑战,依然保持坚定信念。
出演人员:周强、连梓鸿、王彦方、袁安妮
HSA-PAGE / 48
出演单位:深圳本部(方案专业所属部门+职能部门)+咨询公司
17 《雀语》
以民族舞的形式,像孔雀一样,在追梦的过程中展现出最绚丽的光彩。
出演单位:昆明分公司、成都分公司
出演人员:李姝颖、李雨峡、黄石吟、王玉辉、罗慧、杨凤呈、黄艳萍、金洼软、张姝婧
HSA-PAGE / 49
尾声 《我和我的祖国》
出演单位:深圳本部领导、职能部门全体员工
HSA-PAGE / 50
最后,用大合唱来倾诉华森人心中对祖国的热爱和依恋、敬仰和祝福。
此次文艺汇演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华森公司的全体员工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互动的舞台,也向行业和社会展示了华森公司积极向上、活力十足、奋发有为的企业形象。同时,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员工的潜能,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取得新的成绩,塑造新的辉煌。
凝心聚力 促发展
文 / 张翔
中国建筑学会年会月前在绍兴圆满举行,会上大咖云集,会议以“营造可持续的未来”为主题,200余位嘉宾进行学术演讲,其中既有院士、大师、知名专家学者,也有锋芒初显的青年才俊。房地产行业下行时期,本次大会引起各界人士广泛关注。二十年高速发展后,大家对过去的反思和前景的展望,无疑给现阶段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指引。其中,城市更新、工业化建造、装配式装修、历史文化保护、乡村营造、高密度环境下城市发展、智能设计与机器建造、无障碍适老化、智能控制、一带一路扩展海外市场等等,无疑给行业发展从不同方向给出专业指引。
“设计的价值”在哪?按照“第一性原理”,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为工作和生活解忧。创意找不到方向?AI智能快速多角度提供思路。图片修复工作繁琐?一键自动调整。华森自主研发的AIGC产品——HS Smart Mate发布,为方案创作提高生产效率。当下设计市场饱和,制造新工具、简化工作流程、智能建造……HS Smart Mate发布做出了大胆尝试。
我国南北气候和地理环境差别大,东西经济和人口环境差别大,多样性、复杂性既是我们的挑战也是我们的机遇。在如此复杂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下,怎样化繁为简,从传统中吸取营养? “样式雷”无疑是工业化建造的鼻祖,榫卯结构,大到桥梁、房屋建设,小到家具制作为我们提供启发,可拆卸、可替换部件,装配式装修在后续设计、材料、建造还有很大发展空间。竹编、夯土,就地取材,乡村营造,绿色发展。从传统空间着手,既符合绿色发展理念,又能实现历史文化保护、保留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建设美丽乡村。契合国家战略,顺应时代需要。
HSA-PAGE / 51
即使行业下行,但是市场不会消失。生活的痛点、难点、堵点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练内功,发现问题,找到解决办法,提供新的需求,才能开拓新的市场。人类发展史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历史。以蒸汽机到内燃机的更新迭代过程对标当下的设计行业,当一个事物越来越复杂,体量越来越大,但是效率提升不明显的时候,化繁为简、就是那个能快速占领市场的东西。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重读古人对建筑的经典描述,从理论中寻找解决之道。把不断学习实践、充实提高作为人生常态。在发挥强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使自己的知识体系、专业能力与形势发展相适应、与岗位要求相匹配。把实践当作最好的老师,带着问题学习,从学习中发现市场机遇。
最好的时代就在当下,练内功,促发展。以“长期主义”的思维看行业,这既是战略,也是设计的理性回归。
HSA-PAGE / 52
成长路上,一路同行
今年,恰逢祖国75周年,华森也走过了44个年头。能在这样的年份里为公司、为祖国写下点什么,确实挺有意义的。一直以来,华森伴随着中国设计行业的起伏成长,从深圳到粤港澳大湾区,我们不仅见证了城市的崛起,也亲身参与了其中。写这篇稿子时,脑海中浮现出的是我和同事们一起奋斗的画面,或许正是这些日常点滴,汇聚成了我们今天的成绩。
文 / 刁坚彬
在华森工作久了,身边的许多项目其实就是这座城市发展的缩影。记得有一次出差去外地调研,我看着那里的建筑风格,忽然意识到,华森的作品早已超越了深圳,遍布全国。这样的成就让我觉得特别自豪,每一个项目不仅是一个建筑,更像是城市发展的一部分。过去的几年里,华森在各个领域不断创新,尤其是在绿色建筑和智能设计方面,走在了行业的前沿。对我来说,能亲眼见证公司和祖国一同成长,真的很幸运。
HSA-PAGE / 53
今年,公司为了庆祝这个特别的年份,还特意安排了职工文艺汇演。说实话,平时大家都忙着各自的项目,难得有机会聚在一起表演、分享。这次文艺汇演,不仅是展示才艺,更像是一个让彼此走近的机会。我们有的同事会唱歌、有的会跳舞,有的则用小品和相声调侃日常工作中的趣事。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我看到了大家真实的一面,也感受到了华森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其实,华森的成长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我还记得刚入职时,前辈们带着我一起加班赶项目、讨论设计方案。每个小小的决定,甚至是每一笔修改,都是对我们专业的打磨。这些经历一点点塑造了今天的我,让我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工作中的这些点滴,和公司的发展轨迹相互交织着,构成了属于华森的故事,而我,很荣幸地成为了其中的一部分。
每次站在自己参与设计的建筑前,看着它从无到有,我都会感到一种满足感。但我知道,建筑设计的世界瞬息万变,技术更新飞快,我们不能停留在已有的成就中。未来,我希望自己能在设计创新方面多做出一些探索,把一些前沿的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到项目中去。我也希望华森继续引领行业,不断推出更有意义、更符合时代需求的作品。
无论未来面临怎样的挑战,我相信只要我们这些华森人继续凝心聚力、携手前行,就一定能在新的篇章中留下更精彩的印记!
HSA-PAGE / 54
共谱辉煌篇章
很幸运能够参与到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而精心筹备的华森 “凝心聚力・再创新章” 职工文艺汇演暨 AIGC 产品发布会。作为一名华森人,首次参加大型文艺汇演活动,深深地感受到了企业凝聚力。
在活动现场,机缘巧合地参与到后台视频投放工作中,第一次从幕后视角见证一次演出需要付出的准备和努力,尽管彩排中发生了一些小插曲,正式表演时几乎接近零失误,我见证了很多同事散发光芒的时刻,他们用自己的才艺和热情点燃了整个现场。
与此同时,华森自主研发的 AIGC 产品 ——HS Smart Mate 正式上线。它是华森在人工智能领域深度探索的结晶,为公司在人工智能辅助方案设计、动画及效果图制作方面开辟了新的天地,意味着公司实现了重大的突破与飞跃。
文/李颜哲
HSA-PAGE / 55
在那些充满诗意与舞蹈交融的表演中,我们感受到了如烈火般炽热的爱国情怀。每一句歌词、每一个动作,都像是对祖国深情的倾诉,表达着华森人对祖国最诚挚的祝福。从歌曲中,我们还能体会到华森人对生活的热爱,传递出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力量,合唱则像是华森人共同发出的呐喊,展现出为祖国繁荣发展贡献力量的坚定决心。古风舞蹈像一幅灵动的画卷,舞者们以优美的姿态为笔,以醉人的青瓷元素为墨,深情的旁白则像一条丝线,演绎着中华文化那博大精深的魅力,这不仅是一场舞蹈,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让我们沉浸其中,领略千年文化的韵味。上海分公司带来的影子舞充满了奇幻色彩。运用神奇的光影,讲述着华森人的故事,每一个光影的变化,都像是梦想的翅膀在扇动,带着我们进入一个充满想象的世界。还有那些展现华森女设计师青春故事的舞蹈,舞者们用优美的舞姿诠释着她们的 “芳华”,那是青春的活力与梦想的交织,是奋斗路上最美的风景。小品则像是一面镜子,反映出当下的社会现实。通过幽默的方式呈现建筑设计领域的种种情况,有的讽刺招待违规和作风问题,还有的小品构建了一个充满科幻色彩的世界,在那里,似乎只要提供精准的关键词,AI就能自动生成设计,让我们对未来设计行业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
这次文艺汇演活动的成功举办,意义非凡。它为华森全体员工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互动的广阔舞台,每一个员工都能在这里释放自己的才华。同时,它向行业和社会展示了华森积极向上、活力十足、奋发有为的优秀企业形象。
HSA-PAGE / 56
华彩画卷,颂歌祖国
在历史的长河中,75年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从1949年那个金秋十月,新中国如同一轮喷薄而出的红日,照亮了世界的东方。作为华森设计的一名职能员工,我有幸在这个建筑行业的舞台上,以独特的视角见证着祖国75年来的辉煌成就,心中满是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
当我翻开历史的画卷,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景象仿佛浮现在眼前。那时的祖国,百废待兴,建筑行业也处于起步阶段。简陋的房屋、破旧的街道,基础设施极度匮乏。然而,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建设征程。
文/袁彩媚
随着时间的推移,祖国的建筑事业蓬勃发展。从低矮的平房到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从简陋的校舍到现代化的校园,从狭窄的街道到宽阔的马路和高架桥,每一处变化都凝聚着建筑人的智慧和汗水。我们华森设计作为建筑行业的一份子,也在祖国的建设浪潮中逐渐成长,见证了祖国建筑事业的蓬勃发展。
在过去的75年里,祖国的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现代化的商业区、住宅区、办公区鳞次栉比。走在城市的街头,车水马龙,繁华似锦。我们华森设计参与设计的众多项目,也成为了城市的亮丽风景线。
HSA-PAGE / 57
祖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样令人瞩目。高速公路、铁路、桥梁等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让天堑变通途。那些横跨江河的大桥,如巨龙般雄伟壮观,连接着祖国的南北东西。设计院也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参与设计的桥梁、隧道等项目,不仅注重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更追求设计的美观性和创新性。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坚实基石。祖国在教育设施建设方面也投入了巨大的力量。现代化的学校、图书馆、科技馆等教育场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培养祖国的未来栋梁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华森设计院也积极参与教育设施的设计,我们致力于打造舒适、安全、富有创意的学习空间,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茁壮成长。
在祖国75年的辉煌历程中,科技创新始终是推动建筑行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让建筑更加节能环保、安全可靠。数字化设计、智能建造等先进技术的出现,提高了设计和施工的效率与质量。在华森设计,我们也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和应用新的技术和理念。通过引入先进的设计软件和管理系统,我们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客户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
记得初入公司不久,一位同事分享了他刚入行时参与了一个位于深圳南山区的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从项目前期调研到设计阶段的创作,再到最后的施工配合的监督,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他无数的心血和汗水,也让
他深刻感受到了建筑设计的魅力和责任。看着那宏伟的建筑蓝图逐渐变成现实,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个商业综合体不仅为南山区增添了崭新的活力,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HSA-PAGE / 58
身为一名华森员工,我的工作虽不像设计师们那样直接参与建筑设计,但我亦如一颗默默奉献的螺丝钉,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公司的发展与祖国的建设贡献着绵薄之力。我肩负着部门的行政事务、项目管理等工作,为设计师们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持。在日常工作中,我见证了同事们如蜜蜂般辛勤劳作的身影和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也感受到了我们华森设计对祖国建设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它如同一座明亮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我们华森设计秉承“建筑美好,设计生活”的核心价值观,坚持“努力创新、艰苦付出、挑战自我、不断超越”的企业精神,如勇士般勇往直前,以及“优质出品、顾客满意、持续改进、争创一流”的质量方针,如工匠般精雕细琢。我们不仅关注建筑的设计和质量,更注重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公司聚焦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方向,精心设立了“广东省智慧建筑与数字孪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独具匠心地独创“华森绿色设计标识100条”,郑重发布了华森绿色低碳设计白皮书,大力推广绿色低碳项目设计策划,持之以恒地打造以“华森绿”为品牌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这些举措不仅体现了公司对环境保护的庄严承诺,也彰显了我们对祖国未来勇于担当、负责到底的坚定态度。
HSA-PAGE / 59
回顾祖国75年来的辉煌历程,我的内心涌动着无比的骄傲与深情。从一穷二白到如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昔日的农业社会到现代化的工业强国,祖国的每一步飞跃都凝聚着无数中华儿女的智慧和汗水。作为华森设计的一员,深知我们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我们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素养,为祖国的建筑事业贡献力量,为国家的繁荣发展添砖加瓦。
在这意义非凡的特殊时刻,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愿我们的祖国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书写更加辉煌的不朽篇章。华森设计也始终如一地投身于祖国的建设大业之中,用我们的画笔绘就更加绚烂美好的未来。
我相信,在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奋进的征程中,祖国的明天必将如诗如画,美不胜收。无论是城市的高楼大厦,还是乡村的田园风光,都将化作我们心中永不褪色的最美画卷。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HSA-PAGE / 60
科技与人文交织的精彩记忆
文/温俊嘉
很荣幸,作为华森公司的一员参与了公司 “凝心聚力・再创新章” 职工文艺汇演暨 AIGC 产品发布会中《关键词的世界》小品的演出。这是我首次参加公司如此大型的文艺汇演活动,无论是台上表演时的紧张与兴奋,还是台下筹备过程中的忙碌与付出,都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之中,成为我珍贵的经历。
此次汇演同时迎来了华森自主研发的 AIGC 产品 ——HS Smart Mate 的上线。这一产品的发布堪称里程碑,它意味着华森公司在人工智能辅助方案设计、动画及效果图制作领域迈出了重大的一步。HS Smart Mate 的出现,能极大地提升设计效率和质量,为建筑设计行业带来了全新的活力。而我们小品的灵感正是源于思考 AIGC 产品对建筑行业产生的影响,在这个 AI 快速发展的时代,建筑设计师们需要积极拥抱 AI、熟练运用 AI,同时更要深入思考在这变革浪潮中,如何坚守自身不变的价值。
HSA-PAGE / 61
在《关键词的世界》小品中,我们设定了一个极具想象力的背景。在这个世界里,设计师只能通过关键词来完成设计。每一位设计师都需要考取 AI 设计操作执业证书才能获得真正的设计师身份,而且每人都拥有至少一个 AI 机器人。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向 AI 机器人输入关键词或者参考图片,以此来获取自己期望的设计作品,而在这个世界中,亲自绘图居然是违法行为,一旦被发现,轻者面临罚款,重者甚至会被监禁。
我所饰演的 AI 建筑设计师拥有三个 AI 建筑设计型机器人,整个故事围绕着我在操作这些机器人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展开。这些问题其实也反映了现实工作中设计师运用 AI 时可能面临的难题,比如AI 对建筑师输入的关键词理解可能存在偏差,建筑师在脑海中有一个完整的设计愿景,但 AI 可能只是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关键词;建筑设计需要严格遵守各种建筑规范和安全标准。AI 天马行空的想法无法完全准确地将这些规范融入设计中。在小品的最后,我们以梦境作为解释,并传达出一个重要的观点:AI 无法完全替代设计师。
人类所拥有的独特能力,如设计师的个人创意、艺术感知、个人情感、人文关怀、社会道德以及社会责任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随着小品的结束,我的演出也画上了句号,但在过去一个月里,这个节目从构思到成型、从排练到登台的点点滴滴,就像电影画面般在我的脑海中不断浮现,许多台词至今仍萦绕在我的耳边。
这次活动意义非凡,它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汇演和产品发布。它充分展示了华森人的团结与奋斗精神,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从节目的精心编排到舞台的完美呈现,无不彰显着大家的齐心协力。同时,这次活动也展现出了华森人的创新与活力。演出过程精彩纷呈,亮点不断,将华森人充满创意激情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
HSA-PAGE / 62
我的未来式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不知所措。转眼间,便迎来了祖国母亲的75年华诞。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重新站起来了。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的75周年,也是华森设计的44周年。在这个充满收获与感恩的11月,我们公司举办了一场隆重的职工文艺汇演,来展示华森人的朝气与蓬勃,同时也表达了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对公司的喜爱与感恩。
作为华森的一份子,我一直觉得很自豪。华森作为中国建科在华南区域的支点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华森的未来也就是我的未来。从毕业至今,我一直在华森默默地耕耘,经过近十年的打磨,我的业务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此,我对公司的栽培也无比的感恩。
文/李春
同时,也非常庆幸自己生活在强大的华夏之地。在祖国的庇护下,我们可以安居乐业,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为了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祝福,对公司的热爱以及对自己未来的向往,通过我们组员商量最终决定选择以串烧的形式演绎了《我的未来式》这首歌,对于没有表演基础的我们来说要把这个节目演好并不容易,但是大家都不厌其烦、不怕辛苦,一次又一次的重來,最终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肯定。
HSA-PAGE / 63
华森的职工文艺汇演精彩纷呈,令人难忘。在这个星光璀璨的舞台上,我们共同见证了华森的成长历程。整场汇演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艺术与激情的碰撞,展示了华森人团结一心,追求梦想的坚定信念。汇演以一曲激昂奋进的序曲《龙腾盛世》拉开序幕,瞬间点燃了我们的爱国热情。接着是各位领导的精彩致辞,情真意切,感动人心,言语之中为我们传递了满满的力量,这是我们前进的最好动力。紧接着,各类精彩的节目轮番上演,既有激动人心的歌唱表演,也有欢快的舞蹈展示,让人目不暇接、心潮澎湃。优秀的华森人自编自演的节目,诠释了华森设计理念的深刻内涵。这些节目不仅展示了华森人的才艺和创造力,更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也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
我们作为华森的一员,应当清楚自身的责任和担当。公司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员工的辛勤付出,我们要时刻保持敬业精神,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学会感恩,珍惜公司给予我们的工作机会和待遇,用实际行动回报公司的信任和关爱。
我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大家携手共进,勇往直前。让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迎接挑战,共创辉煌。让我们为华森的美好未来而共同努力,为实现公司的目标和愿景而不懈奋斗。
最后,热烈祝贺新中国成立75周年,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国泰民安!
HSA-PAGE / 64
十年华森情 永恒华森梦
文/麦嘉伟
华森的企业文化“建筑美好,设计生活”,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通过努力奋斗充实自己,建设美好的日子,规划理想的生活。这也正是每一位华森人淳朴的向往。
对于职工文艺汇演活动,我有着深刻的感悟。作为华森大家庭的一员,第二次参与见证到公司的大型文艺活动顺利展出,我倍感荣幸。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更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文艺汇演的舞台上,我们展现了自己的才艺和风采,也感受到了来自同事们的鼓励和支持。这种积极向上的氛围,让我们在工作中更加充满激情和动力。
同时,职工文艺汇演也是企业文化自信的一种体现。通过这些活动,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公司的文化,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在公司中的角色和责任。这种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对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和员工的个人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44年!华森公司已经成立了44年,这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创新与变革的壮丽篇章。从最初的小型初创团队,到如今拥有千百人才的强大品牌的知名企业,华森的发展历程不仅见证了企业自身的成长,也反映了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社会变迁。
2014年入职的我,在华森度过了饱满充实的十年。我深刻感受到了华森给予我的成长平台和支持。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更学会了如何面对挑战、如何团队合作、如何不断创新。
HSA-PAGE / 65
文艺汇演中,我们还首次推出华森自研的AI工具-Smart Mate,让我们紧跟时代的步伐,走在行业的最前端,再一次的展示出我们华森文化自信。在这个数字化时代,建筑师与AI的深度结合,可以创造出无限的可能性。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无边界的拓展了我们的创意。无论是华森这个企业,还是我们华森人,只有不断的突破自己,充实自己才能走在行业前沿。
回顾华森44年来的发展历程,我深感自豪和荣幸。作为华森的一员,我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继续参与更多有意义的职工活动,与同事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共筑华森人美好梦想。
HSA-PAGE / 66
演
建设中国式现代化 我为中国建科代言:集团青年演讲比赛华森员工摘桂
文/曾珏琳
HSA-PAGE / 67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集团“三新两转”五大改革举措落实落地,切实激发中国建科广大青年的学习热情和改革创新精神,12月6日-12月10日,集团团委举办了主题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 我为中国建科代言”青年演讲比赛。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孙英,集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张相红出席活动并担任比赛评委。
讲
华森公司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选派的两名青年参赛选手以稳定优异的表现冲出初赛的激烈角逐,在12月10日的决赛中全部挺进前六名。其中方案设计一部袁安妮排名第一,荣获“一等奖”;广州公司科创中心陈思铭荣获“三等奖”,华森公司荣获“优秀组织奖”。
方案设计一部袁安妮以《筑梦新型工业建筑: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上的华森力量》为题,结合公司业务和自身感受,用纯英文演讲,深情讲述了华森公司在钻研高密度工业建筑、绿色设计和智能技术结合点以及推动新型工业建筑做出的努力和成绩。
广州公司科创中心陈思铭以《AI赋能,设计未来》为题,结合部门核心业务以及自身丰富的数字化研发知识,讲述了广州公司推动“设计创意+前沿科技”融合的背景与历程以及自主研发打造面向建筑行业的垂直大模型平台——HS Smart Mate的全过程。
HSA-PAGE / 68
她强调,要强化思想淬炼,持续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贯彻,传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讲活、讲好中国建科的奋斗故事,引导青年扎根在基层一线、创新在科技前沿、奋战在海外边疆,担重任、挑大梁,为服务集团改革发展贡献力量;要强化政治历练,鼓励青年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和中国建科发展史,充分理解集团的创业过程和战略使命,进一步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强化实践锻炼,组织开展“强国有为 兴企有我”主题宣讲,走进基层,唱响好声音、传递正能量,展现青年的朝气锐气;要强化专业训练,善于分析把握当前行业发展形势和企业改革任务,积极投身集团“三新两转”生动实践,当好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和生力军。
孙英书记在讲话中指出,青年是中国建科的未来,是集团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力量,希望集团广大青年将对中国建科深情热爱的强企之志,转化为担当作为的奋进之力,积极投身集团改革发展,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
HSA-PAGE / 69
筑梦新型工业建筑: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上的华森力量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Distinguished leaders and colleagues,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能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华森设计在新型工业建筑领域的努力和成就。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工业建筑不仅仅是生产的场所,更成为了创新、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重要载体。3年前我有幸加入了华森,在华森工作的这几年始终秉承这一理念,积极应对挑战,为行业转型贡献力量。
Good day! It’s a privilege to stand here today and share Huasen Design’s journey and achievements in new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In the ongoing modernization of China, industrial buildings are no longer just spaces for production—they now play a key-role in innovation, sustainabi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I was fortunate to join Huasen 3 years ago, with the team, we embrace this vision, takes on challenges, and strive to drive positive changes to the industry.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工业建筑需要不断升级,以满足新的需求。如今,它们不仅要支持先进技术和智能系统,还要兼顾绿色发展的理念。这些建筑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工厂,而是产业协作、创新和可持续增长的平台。华森深刻理解这些变化,通过设计创新,努力实现工业需求、土地效率和环境责任的平衡。
In this new era, industrial buildings need to evolve. They must support advanced technologies, integrate intelligent systems, and embrace green development. They are no longer just factories—they are platforms for collaboration,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 furthermore, we as designers also need to balance industrial needs, land efficiency, and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through design innovation.
文/袁安妮
HSA-PAGE / 70
在拉普拉斯高端光伏生产基地项目中,我们设计了垂直分层的高层厂房,充分利用了有限的土地资源。这种设计不仅节约了空间,还提供了灵活的功能布局,能够适应不同的生产需求和未来产业升级升级。这些创新帮助高附加值产业提高了效率,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支持。
For instance, in the Laplace High-End Photovoltaic Production Base project, we designed vertical high-rise factory building that maximizes the use of limited land resources. This approach not only saves valuable land but also creates flexible spaces that can adapt to different production needs and future upgrades.
在华大基因中心项目中,我们集成了太阳能系统、雨水回收装置和智能能源管理系统,这些技术将建筑的能耗和碳排放减少了30%以上。此外,我们优化了自然采光和通风设计,为员工提供了更加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这些努力展现了绿色技术如何与工业建筑完美融合。.
In the BGI Center project, we integrated solar power systems, rainwater collection systems, and intelligent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s into Architectural design. These features reduced the building’s energy use and carbon footprint by over 30%. We also optimized natural lighting and ventilation to create a healthier and more comfortable working environment. These efforts demonstrate how green technology can be seamlessly integrated into industrial buildings
在广业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中,我们将厂房、研发办公和配套设施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高效协同的整体设计。建筑高度达到100米,真正形成了一个现代摩天工厂,这种模式解决了目前高密度城市土地紧缺的问题,并且提升了土地的利用效率,为未来工业建筑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In the Guangye Biomedical Industrial Park, we took a different approach. We combined factories, R&D offices, and support facilities into one cohesive, efficient design. The building reaches 100 meters in height, truly forming a modern “skyscraper factory.” This approach addresses the current land scarcity in urban areas, and provides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future skyscraper industrial designs.
在华森,我们认为,工业建筑不仅要服务生产,还要推动区域发展、技术创新和绿色转型。近几年我们一直聚焦产业导向的高密度新型工业建筑的研究和设计。
We believe industrial buildings have a bigger role to play.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we have been focusing on designing high-density, innovative industrial buildings that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industries.
HSA-PAGE / 71
AI赋能, 设计未来
各位尊敬的领导, 亲爱的同事们,大家下午好!
我是陈思铭,来自华森公司的科创中心,主要负责数字化研发的技术落地与管理。
在来之前, 其实我写了很多版稿子, 但都觉得不能表达出我们科创中心研发AIGC产品的心路历程. 于是, 我决定寻求AI的帮助, 共同完成以下的演讲内容:
AI赋能,设计未来。
早在2008年,华森公司就敏锐洞察到,建筑设计的核心在于“设计创意+前沿科技”,为此,兼具技术创新洞察力、研发力和业务融合能力的科创中心, 成立了。
十多年来,我们在集团的支持下,在华森公司的引领下, 始终保持行业先进。 从BIM正向设计到数字化设计协同平台,再到最近的数字孪生与人工智能,每一波技术浪潮, 都是我们研发创新的契机。
两年前,我们敏锐地捕捉到生成式AI的崛起,尤其在快速生成效果图和激发灵感创意方面,确实能够为建筑设计带来无限的可能。 因此, 我们马上投入到AI相关产品的研发。
起初,我们尝试将国外开源模型直接应用于项目中,但很快就发现,以英文语料作为训练基础的国外模型,缺乏对国内建筑行业中文术语的理解,导致生成的效果图与描述不符; 也不符合国内的审美要求,设计师使用起来效率不高,体验也不好。
陈思铭, 男, 1987年10月出生, 群众, 汉族, 广州大学毕业,现任广州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科创中心研发组组长。
文/陈思铭
HSA-PAGE / 73
今年我们加大了工业建筑的绿色研究。通过对标国际上的绿色建筑标准,形成具有华森特色的绿色工业建筑设计十大要点,并用设计师易懂的图示的方式进行表达,形成了设计师在工业建筑绿色设计时的设计工具。将科研与实际工作进行良好的结合,也一直是我们正在践行的方向。
This year, we’ve taken green industrial design to the next level. By benchmarking international green building standards, we’ve developed a set of ten key design principles to Huasen’s unique approach. These principles are presented through designer-friendly visual guides, serving as practical tools for Designers. Combining research with practical application remains one of our core commitments.
展望未来,华森将继续推动创新,不断突破自我。我们将专注于高密度工业建筑、绿色设计和智能技术的结合点,推动新型工业建筑迈向更高的水平。我们相信,每一个项目不仅是设计上的成就,更是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积极回应。
Looking ahead, we will continue to innovate and push boundaries. We believe every project we complete is more than just a design—it’s a step forward in China’s modernization journey.
Building the dream of new industrial buildings is both our mission and our promise to the future. Together, let’s work to create better, more sustainable industrial landscape, and a brighter future for all.
谢谢大家!
Thank You
筑梦新型工业建筑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对未来的承诺。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建设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我为华森代言!我为中国建科代言!
HSA-PAGE / 72
这种做法让我们意识到, 我们需要的并不是生搬硬套脱离实际需求的前沿技术,而是训练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建筑设计垂直领域模型!
于是, 我们开始溯源生成式AI相关的技术,对公开的论文和开源代码进行深入分析, 得出结论: AI时代,数据为王!
相信在座的专家也知道, 训练模型的难度和整理数据集的工作量是浩瀚的。于是, 我们动员华森全体同事, 共同参与到训练计划当中. 由科创中心负责创新训练方法,利用数据增强等技术,大幅提升模型训练的质量。同时, 全体设计师负责把华森历史优秀设计项目整理成高质量数据集,为模型训练打下坚实基础。
经过团队的不断试错与和不懈努力,具备中国特色的高质量建筑设计垂直领域模型平台——HS Smart Mate成功问世!
这款为建筑设计打造的AIGC平台,利用多阶生成、精准渲染和风格迁移等创新技术,为设计师提供灵感支持、沟通辅助和高效渲染。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使华森公司在行业里更具竞争力, 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在全面贯彻集团“三新两转”五大改革措施的大背景下,科创中心将继续秉承科技创新精神,拥抱前沿技术,以AI赋能,助力集团数字化转型,设计高质量发展的未来。
新时代! 新征程!
HSA-PAGE / 74
森呼吸
建筑师“过冬”手记
文/杨舒
建筑设计二部 杨舒
一份工作,到了什么程度,可以被称为:艰难?
忙+高薪✓ 这是合理的;
清闲+普通薪资✓这也是合理的;
忙+低薪✗这就叫艰难。
一个职场工作者,不应该在没钱的情况下还没有时间吧?我们建筑师就是这个现状。
去年的年末,我们都在问:建筑业寒冬过去了吗?到今年才发现:凛冬正high。
我们加班、开会、出差,忙到四脚朝天,按理说付出总有回报,可每月的薪资会告诉你:这个定律不存在。再看看其他公司,有情况更糟糕的,也有稍微好一些但也好不到哪里去的。于是圈内早就喊起能跑就跑的口号,喊归喊,成功案例没听说几个,依旧迷惘。
我们在迷惘中认真地做工程,本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原则,就这样走到了2024年底。
撇开薪资低和劳累加班不谈,建筑师本身是一份好工作吗?是。建筑师是好工作,有创意有技术,设计院人员素质普遍偏高,打交道的人群素质也不至于太低,算是一份值得从事的体面职业……然而现在讨论建筑师算不算好职业已经没有意义了,回归本篇的标题:建筑师如何“过冬“,谈一谈现在还留(困)在建筑业的人们,该如何让自己过得舒服一点吧。
HSA-PAGE / 75
首先是心态。
这一两年,大家可以说是忧思甚繁。我的策略是:反其道而行之,彻底清空思虑。
既然想也想不出结论,就不要想了,还大脑一片清净。我有一条人生原则:可控范围以外的通通不需要操心。没有方向的时候,就原地不动,不折腾,养精蓄锐,闭目养神,等到有方向了才是需要我行动的时候。
其次是练兵。
专业技能不放松,继续在工作中认真负责,积累经验。行业红火的时候有求知欲,行业衰败了,依然有求知欲。求知欲和责任心这种东西,是个人专属品质,有就有,没有就没有,跟行业盛衰无关。因我前文写过:撇开某些因素不谈,建筑学本身依然是一门好的学科和职业。对于本身就适合从事这份职业的人来说,一旦进入专业问题的探讨,就还是会出成果,依然能够体会到成就感。
建筑学本身,并没有错。
第三,我们要不要考虑未来?
我想:今天是从昨天一路走来的,未来是从今天一步一步走过去的。我需要培养自己应对问题的能力和韧性,而不是任由自己浸泡在忧思和晦暗中沉沦。越是艰难就越应该抬头看,无论前方有什么在等着我,我都相信那是我需要面对的课题,面对、解决,然后继续往前走,因为那是我必将迎来的收获。
人生的旅途有多种形式,往往并不是人们在心中为自己设定的那一种。希望经过某些时间以后,当我们走出寒冬迎来初春的第一缕阳光,回望来路,能够收获各自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岁月。
HSA-PAGE / 76
更多资讯
关注微信
封面摄影:袁小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