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菊芬芳
感怀·相思·悼念
林泉诗音
金菊芬芳傲霜雪
哀乐幽咽悼英灵
世间万物抵春愁,今向苍冥一哭休,山河呜咽齐下泪,天涯何处是蔺州……
——沉痛悼念和追思敬爱的周菊芬女士
周菊芬女士出身于革命家庭,年少参加革命。她对党和国家忠诚,勤勤恳恳的为人民服务;她热爱毛主席,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树立起革命的世界观。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艰苦创业的一生,是清白纯洁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
周菊芬女士逝世满一周年了,在此时刻,我和林旭编辑这个小册子,以纪念、追思我们这位亲人。这个小册子分三个部份:一是“周菊芬逝世的讣告等及追悼活动”, 包括单位和亲人的悼词、亲友发来的唁电、参加悼念、遗体告别仪式的亲友名单;二是“沉痛悼念和追思敬爱的周菊芬女士”,内容是我写的十六篇文章和诗词,其中的前十三篇是曾发表在天涯博客和天涯部落林泉诗音上的,是菊芬女士生前看到过的,其后三篇是她逝世后,为沉痛悼念和追思她写就的;三是为纪念菊芬女士逝世一周年发表的《周菊芬女士逝世一周年祭》文。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在菊芬女士逝世满一周年的时候,希望这个小册子能让亲朋好友们对她有更多的了解;让家人们和后来者继承她的遗志和未竟事业,学习她的高尚品德和家国情怀,年年岁岁追思和怀念她,永远保持革命家庭的本色,就是我们对她最好的纪念。这就是我和林旭编辑这个小册子的愿望!
林永清2024年10月于古蔺映月村写
前 言
1、讣告
2、生殁甲庚
3、家属给古蔺县烟草公司的报告
4、古蔺县烟草公司的悼词
5、林旭代表亲人的悼词
6、亲友发来的唁电
7、参加悼念、遗体告别仪式的亲友名单
8、家属给参加周菊芬追悼活动的单位和
亲友们的致谢信
一、周菊芬逝世的讣告等及追悼活动
1、成家立业在马蹄,革命之家志不移
2、难忘白沙河畔,杨柳岸晓风残月
3、革命的事业,终身奉献好
4、重阳咏菊,写给上山下乡的小菊同志
5、白沙行——寄菊
6、菊傲风霜坚意志,芬芳锦绣同舟航
7、唱响支农支边的赞歌——菊芬同志与古蔺老知青们重返北大荒之行
8、踏遍青山人未老,一身非我物同春——旅游爬山活动是减轻病痛的灵丹妙药
9、天涯部落征文:人间真情常在,一路风雨前行
10、祝愿林兮健康成长,励志成才——菊芬对小曾孙林兮的一片爱心
11、长期坚持与病痛抗争的人(上)
12、长期坚持与病痛抗争的人(中)
13、长期坚持与病痛抗争的人(下)
14、诉衷情——此情可待成追忆
二、沉痛悼念和追思敬爱的周菊芬女士
三、周菊芬女士逝世一周年祭
1、声声慢——清明时节梦祈亲密战友菊芬同志
2、清明节步德儒弟悼念菊芬诗意韵
3、青玉案——青山不老长安息
4、周菊芬女士逝世一周年祭
一、周菊芬逝世的讣告等及追悼活动
1、讣告
2、生殁甲庚
3、家属给古蔺县烟草公司的报告
4、古蔺县烟草公司的悼词
5、林旭代表亲人的悼词
6、亲友发来的唁电
7、参加悼念、遗体告别仪式的亲友名单
8、家属给参加周菊芬追悼活动的单位和
亲友们的致谢信
先母周菊芬,因患脑溢血,经抢救无效于公元2023年10月31日上午11点09分,在古蔺县中医院逝世享年84岁。
先母1939年10月10日生,四川古蔺人。她青少年时代起就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家乡人民,14岁起参加革命工作,长期在古蔺县供销系统和烟草公司系统工作。
先母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23年11月1日下午5点在古蔺县殡仪馆慈顔厅举行。
哀致此讣。
长子:林 放 媳:黄艳丽次子:林 旭 媳:祝仁华三子:林 郁 媳:李登惠2023年10月31日
讣 告
新故八十四岁上寿星显妣林母周菊芬老孺人,正性阳命生于公元一九三九年己卯岁冬月初十日吉时係在四川省古蔺县印合乡管下保甲一地名长坝子洪恩坝生长人氏。
大限亡于公元二零二三年癸卯岁九月十七日午时係在四川省古蔺中医院因老寿终。
孝男 林 放 媳黄艳丽
林 旭 祝仁华林 郁 李登惠
孙 林子夏 媳夏 立
林春晖
孙女 林秋月 婿顡吉虎曾孙女 林 兮
生殁甲庚
公司退休职工周菊芬同志因突发重病,于2023年10月18日送古蔺县中医院抢救,因病情严重恶化,于10月31日11 时零9分不幸逝世。特此报告。致以
敬礼!
报告人家属:林永清敬上家属子:林 放 媳:黄艳丽
林 旭 媳:祝仁华林 郁 媳:李登惠
报告时间:2023年10月31日1:31电话:153xxxxxxx72
153xxxxxxxx79
家属给古蔺县烟草公司的
报 告
古蔺县烟草公司
尊敬的领导同志:
今天我们怀着非常沉痛的心情,在这里举行追悼会,沉痛哀悼周菊芬老同志、老前辈,以寄托我们对她的哀思和怀念。
周菊芬老同志的一生,是辛勤俭朴,任劳任怨,忘我工作的一生。他生于1939年10月10日,于2023年10月31日11时零9分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85岁。
新中国成立之初,周菊芬老同志踊跃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投身新中国建设事业。1954年9月至1957年10月,在古蔺县马蹄区公所工作。1957年11月至1978年8月,分别在古蔺县马蹄
古蔺县烟草公司的
悼 词
各位来宾,各位亲朋:
供销社,白沙供销社,中城供销社工作。1978年9月至1983年10月在古蔺县烟叶复烤厂工作。1983年11月至1996年1月在古蔺县烟草公司工作。1996年2月退休。
周菊芬老同志,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工作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积极努力。她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是勤奋工作的一生。她一直坚持战斗在条件艰苦的工作战线上,她一心扑在工作和事业上,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敬业爱岗,默默奉献。
周菊芬同志永远离开了我们,我们为失去这样的一位老前辈、子女们为失去一位好母亲、亲朋们为失去一位亲人和朋友而悲痛。周菊芬老同志的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是我们永远学习的典范,我们将作为无限追求的动力,努力工作,再创佳绩,以慰周菊芬同志在天之灵。
周菊芬同志安息吧!
今天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悼念我母亲周菊芬,并向她的遗体做最后的告别。此刻各位带着思念和缅怀的心情前来参加我母亲的追悼会,为她老人家送行。在此我代表全家衷心的感谢各位不辞辛劳的来到这里,与我们共同分担这份悲伤。
母亲出生于古蔺印合山长坝子洪恩坝一个红色家庭,从小接受地下党父亲的革命思想教育,跟随父亲一起从事革命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母亲满怀建设国家的热情,投身于山区供销系统建设,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供销社售货员和会计员,书写下一段属于自己的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潮中,我母亲与我父亲相识相爱,共结连理并生下养育了我们三个儿子。那时候我父亲经常上山下乡走乡串镇,忙碌在古蔺乡下,而我母亲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担负起更多照顾弟兄姊妹和抚养三个儿子的重任。
我母亲是一位那么慈祥开朗,那么健康乐观的好母亲,无论是在古蔺的供销系统,还是后来转到烟草公司系统工作,从一名普通的售货员成长为一名助理会计师,到能够独当一面的单位中层部门的管理者,不管面对人生的任何变故,甚至委屈,我母亲都那么勤劳朴实,善良热诚,乐观豁达,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带给亲人和子女以无比的平和和温暖。
林旭代表亲人的
悼 词
各位领导、各位长辈、各位亲朋好友:
母亲她经常告诫我们,要诚实为人,认真做事,她的言传身教使我们从小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懂得了勤俭与努力,虽然这并不是什么大的道理,但确实是实实在在的做人准则。
几十年如一日,我们的母亲含辛茹苦,默默奉献,毫无怨言,直到让我们长大成人,各自去为生活打拼。身为人父的时候才深切地感受到,母亲把我们抚养成人,付出了多少心血,真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近一两年由于母亲年岁已高,身患多种基础疾病,各种身体机能已不复以往,母亲只能在家静养,母亲十分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尽管感到很衰弱,但仍然处处为他人着想,积极参加公益组织开展的扶贫活动,关心着山村贫困群众的冷暖,把征集来的一捆捆寒衣寒裤送到贫困户家庭。即使行动很困难了,哪怕挣扎着也要走到邻里乡亲中嘘寒问暖,送医送药,同他们畅谈国家发展的大好形势。
望着母亲那逐渐瘦弱的身体,我们做儿子的更加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爱,其实她是多么不甘心,就此告别她所挚爱的亲人和朋友,我们为拥有这样的母亲而感到幸福和自豪,更为母亲这么仓促,这么突然离开我们而肝肠寸断,万分悲痛。
亲爱的母亲,我们的爱将会永远的陪伴着你,只盼来生再续母子缘,亲爱的母亲,你一路走好,你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爱你的儿子
林放、林旭、林郁跪拜!2023年11月1日
10月31日下午16:31。 金忠秀:林三、登惠节哀,愿老母亲一路走好。
10月31日下午16:52。 陈 玲:林三、登惠节哀,愿老母亲一路走好。
10月31日 罗 强:很遗憾,不能来古蔺送老母亲……
10月31日下午15:12。周朝阳:天堂没有病痛,大嬢一路走好。
10月31日下午15:24。周 涛:天堂没有病痛,大嬢一路走好。
10月31日下午15:34。周浪波:天堂没有病痛,大嬢一路走好。
10月31日下午, 唐 琴:天堂没有病痛,大嬢一路走好。
10月31日下午, 赵小惠:一路走好,天堂没有病痛。
10月31日下午, 张顺蓉:天堂没有病痛,姐姐一路走好。
10月31日下午, 周 宇:天堂没有病痛,大嬢一路走好。
10月31日下午。 周 勇:天堂没有病痛,姐姐一路走好。
10月31日下午, 周 洁:天堂没有病痛,大嬢一路走好。
10月31日下午, 周 镭:天堂没有病痛,大嬢一路走好。
10月31日下午, 余 姐:天堂没有病痛,大嬢一路走好。
10月31日下午16:01。 周 周:天堂没有病痛,大嬢一路走好。
亲友发来的唁电
10月31日下午16:29。 (权证)周小波:大嬢,一路走好。
10月31日下午16:42 周老辈子:菊芬姐,一路走好,天堂没有病痛。
10月31日下午16:56。 周永芳:大姐,一路走好,天堂里没有痛苦。
10月31日下午, 张邦琴:没想到头次与姐姐见面,成了最后的诀别。因我现在还在成都中医附属医院住院治疗,不能见姐姐最后一面,实感遗憾,姐姐一路走好。
10月31日下午17:49。 余方才:大姐一路走好。
10月31日下午15:13, 陈雪莉:天堂没有病痛,大嬢一路走好。
10月31日晚18:26。 周 黎:天堂没有病痛,大嬢一路走好。
10月31日晚22:06。 王 川:大嬢一路走好。
11月1日上午09:19 周 欣:天堂没有病痛,大嬢一路走好。因为在南充出差,后天才回成都,不能送大嬢最后一程。
11月1日10:20。 杨桂英:伯爷节哀。愿伯娘一路走好,我和杨成今天下午赶过来。
11月1日12:41。 杨 平:愿大伯娘一路走好,大伯节哀,并保重身体。
11月1日 07:48。 张利星:惊闻噩耗,敬请节哀。
11月1日23:52. 张利星:请多保重!
11月5日13:51。 周永芳:不用谢,没能送大姐最后一程很遗憾,望林大哥保重,我能理解失去亲人的痛苦。
11月6日上午08:07。 周德儒:
秋风秋雨秋草黄,
谁念西风独自凉,
手足情长今秋别,
再无大姐诉衷肠。
周 普
周 莉
周 裕
周 维
张邦琴
周 黎
周 洁
周相儒
周伟儒
戴朝英
周德儒夫妇
周小波
周丽萍
周 强
周永芳
蒋大惠
周 斌
唐太琼
周朝阳
刘 东
周 涛
席永鹏
周英梅
余汝玉
周 勇
周 芸
周朝芳
向 东伉倆
向 阳
向 龙
林绿君
张贞德
张利星
杨桂英
杨 成
杨 平
许智华
许康华
施 勤
张 玲
张 明
邱永中
林 联
林芳容
金忠秀
陈光松
林 毅
张 伟
张堂国
张十庆
胡如伟
颜承一
张小义
王国强
胡定均
王建瑞
黄洪益
李蔺洪
李登烈
李登杰
姚弟刚
姚 鈺
骆 洪
周廷君
李先洪
江 洪
余汝强
牟 勇
宋丽琼
周 宇
周 镭
陈 飞
陈 浪
向 波
孙 杰
康 宁
蒋大友
柳青芬
向宗强
陈明强
张大杰余方才
余方文
王 熙
张龙秀
李 瑛
李蔺川
李东林
袁兴刚
袁兴德
穆 静
祝雪梅
江泽宣
林艳伟
祝仁惠
向 丽
向 蔺
周浪波
冷文英
冷文华
彭素华
廖其明
林晓英
周文端
夏传庆
夏 颖
胡平子
江泽芝
杨建平
孙建洪
赵 玉
郭世群
余建芬
李 林
牟叙蔺
卿夕勇
罗志强
熊小叶
彭云生
杨 春
周小龙
甘我鸿
甘我军
刘友琴
李云富
邓 旭
周显伟
范德富
周少奇
严仕兵
崔小平
王 辉
张文玉
简素华
姜 平
涂文玲
冯宗英
王永书
刘建海
黄宗燕
王玉强
黄选蔺
袁廷龙
赵立刚
付增强
刘永琴
楚泽群
许 剑
杨 伟
王复义
王从惠
李龙文
王俊忠
雷洪国
张光群
张光英
张光禄
张光蔺
林 勇
曾凡敏
杨显强
李代刚
骆跃进
罗老七
李蔺琴
余晓红
王 迅
蔡 毅
林显菊
蒲仁明
顔志平
阮 旭
闵蔺芳
参加悼念、遗体告别仪式的亲友名单
晋三妹
罗友妹
江永平
江永艳
江永学
江永玲
陈兴才
陈昭君
陈雪莉
陈雪刚
陈雪彬
胡 芳
梁立三
唐燕玲
张青松
黄 凯
郑余芳
刘 英
黄 杰
费吉玉
贾朝波
韓永平
陈晓东
刘文瑶
王春凤
朱云会
姜光芹
李再秀
王利平
陈卫红
何大友
廖肖娟
张 勇
孔祥红
徐四惠
陆 敏
胡艳玲
黄 敏
邱 玲
罗 力
王文强
黎 跃
刘世艳
李华忠
周怀平
王崇东
李孝端
陈 玉
龙汝桥
黄蔺秋
王 勇
王永平
张元华
朱厂林
王德洪
王国荣
黄 剑
刘定厚
周跃斌
唐忠琼
李 敏
薛二妹
樊 云
顔承阳
袁朝洪
陈佳艳
张永红
范红蔺
陈 钊
陈寿明
周亚群
顾 勤
杨仕萍
许德松
刘 铭
梅 蔺
黄 萍
何先蓉
赵蔺兰
高吉琼
黄艳红
黄 滨
谢永丽
李 华
罗 平
李登强
罗 强
肖金兰
林三姐
费二妹
黎 凯
成凤琴
王 艳
徐廷惠
徐玉平
李 洪
刘春元
张 伟
陈 勇
陈 凌
游钦峰
胡韵烨
胡光涛
赵 星
汤渊仲
杨 筱
张儒强
王 琴
代 鹏
王朝扬
李树强
朱华军
肖继雄
朱敏学
熊 利
崔向红
淡文静
税世萍
袁迪勇
罗于义
李晓庆
王善飞
任鸿伟
罗 锦
曾 惠
李雪蔺
刘开容
李 平
蹇 勇
范俊英
丁建平
罗 亮
华 捷
蓝 英
杨光仪
胡登才
刘 杰
邓 尉
杨 植
卢 瑜
余德惠
陈丽芳
冯 俊
严光印
吴朝梅
聂洪才
胡主利
王 丽
袁汝江
王小燕
李 娟
赵宗学
张喜庆
张 俊
成 林
何光晴
周茂举
刘 燕
李云梅
刘 超
陈 敏
藺正敏
王 微
云 燕
刘灵逸
容 伟
余其松
雷玲红
李定琴
龙永丽
林 玲
陈善江
王光佑
黄 静
王厂平
曾 玲
王泽刚
郭 枫
张晓燕
潘启珍
成凤文
马旭东
林 梅
胡祖国
邓春艳
周 定
袁 杰
郑华方
张 文
许 飞
黄 烨
屈中兴
刘长兵
刘海军
尊敬的古蔺县烟草公司、古蔺县蔺阳中学、古蔺县山地自行车协会及各位亲朋好友们:
衷心感谢古蔺县烟草公司在周菊芬逝世后,即亲临追悼会致悼词,高度评价逝者一生,让我们深受感动;衷心感谢古蔺县蔺阳中学、古蔺县山地自行车协会送花圈等悼念逝者;衷心感谢各位亲朋好友发来唁电、送花圈、花篮等各种方式悼念逝者和参加追悼活动及逝者遗体告别仪式。这样的人间大爱真情,令我们无比感动,并永志不忘!
最后我们再次表示向参加周菊芬逝世追悼活动的单位领导和亲朋好友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家属:林永清深情拜上。子:林 放 媳:黄艳丽子:林 旭 媳:祝仁华子:林 郁 媳:李登惠2023年11月3日 叩谢
家属给参加周菊芬
逝世追悼活动的单位和亲友们的
致谢信
二、沉痛悼念和追思
敬爱的周菊芬女士
1、成家立业在马蹄,革命之家志不移
2、难忘白沙河畔,杨柳岸晓风残月
3、革命的事业,终身奉献好
4、重阳咏菊,写给上山下乡的小菊同志
5、白沙行——寄菊
6、菊傲风霜坚意志,芬芳锦绣同舟航
7、唱响支农支边的赞歌——菊芬同志与古蔺老知青们重返北大荒之行
8、踏遍青山人未老,一身非我物同春——旅游爬山活动是减轻病痛的灵丹妙药
9、天涯部落征文:人间真情常在,一路风雨前行
10、祝愿林兮健康成长,励志成长——菊芬对小曾孙林兮的一片爱心
11、长期坚持与病痛抗争的人(上)
12、长期坚持与病痛抗争的人(中)
13、长期坚持与病痛抗争的人(下)
14、诉衷情——此情可待成追忆
15、声声慢——清明时节梦祈亲密战友菊芬同志
16、清明节步德儒北悼念菊芬诗意韵
1、成家立业在马蹄,革命之家志不移
2、难忘白沙河畔,杨柳岸晓风残月
3、革命的事业,终身奉献好
4、重阳咏菊,写给上山下乡的小菊同志
5、白沙行——寄菊
6、菊傲风霜坚意志,芬芳锦绣同舟航
7、唱响支农支边的赞歌——菊芬同志与古蔺老知青们重返北大荒之行
8、踏遍青山人未老,一身非我物同春——旅游爬山活动是减轻病痛的灵丹妙药
9、天涯部落征文:人间真情常在,一路风雨前行
10、祝愿林兮健康成长,励志成才——菊芬对小曾孙林兮的一片爱心
11、长期坚持与病痛抗争的人(上)
12、长期坚持与病痛抗争的人(中)
13、长期坚持与病痛抗争的人(下)
14、诉衷情——此情可待成追忆
15、声声慢——清明时节梦祈亲密战友菊芬同志
16、清明节步德儒弟悼念菊芬诗意韵
二、沉痛悼念和追思敬爱的周菊芬女士
一九五七年在马蹄滩上,我与菊如正式结婚了,当时职工结婚是要经过上级组织审查批准的,就是要看符不符合条件,对革命事业有无影响,实际就是一种严格的政治审查,不像现在这样随意哩!
当时结婚形式也很简单,提倡新事新办,不请客,不收礼,结婚叫“吃糖”,就是花几元钱买几斤糖果、葵花子,烧几瓶开水,开个座谈会,领导讲个话,双方介绍恋爱经过,然后文娱活动,唱唱“跑马溜溜的山上”,大家都高高兴兴,热热闹闹一下就行了。
那个时候我们双方都是地地道道的无产阶级,把两床旧被盖合在一起,就算成为眷属了,还真感到无限的幸福呢!
从此,六十年来我们相依相靠,相濡以沫,无论是阳光灿烂,还是狂风暴雨,都是携手前行,不离不弃。
文革中我们被挂牌同台遭批斗,在我含寃受屈时,她为我奔走申诉,真个是患难与共,相依为命哪!因此,这个马蹄滩是成就我们良缘,让我一生最最难以忘怀的地方呀!
为此,我情不自禁地写了这几首小诗志感:
六十年前到马蹄,青春岁月多欢娱。豪情恰似赤河水,滚滚东流不停息。成家立业在马蹄,革命之家志不移。坚定信心跟党走,同舟风雨不弃离。今日欣然回马蹄,无边光景展神奇。旧时风物成记忆,但见排排新民居。
(本文摘自川南经济网2017-08- 18 06:40。刊天涯博客《林泉诗音》2017年5月31日文章《人间正道,重回故地话沧桑》)
成家立业在马蹄,革命之家志不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白沙河是白沙人的母亲河,它用乳汁哺养了两岸一代又一代的白沙人。
当年我和菊如到白沙区工作,菊如将她的母亲接到白沙来,以便带我们的孩子,同时她的三个弟妹一起到白沙来读小学。当时单位领导对职工家属也很重视,将空余的铁器农具厂房筑上泥巴墙,简易装修成宿舍,安排职工家属住。
当时吃水就用水桶到白沙河里去挑,这白沙河两岸杨柳依依,河水清澈干净,全街居民都在这河里挑水吃。我家八九个人的用水,自然是我来担了,每一天凌晨早起就挑起水桶下河去挑几挑水,直到大水缸装满为止……
还有就是一家人的衣服,也就 是我和菊如负责洗了。当时单位领导对此也很重视,在办公楼
前空地上专门修了两个洗衣台,供职工和家属洗衣用,没有洗衣服时就架上网子打乒乓球。这洗衣服一般都是在下午下班后或星期天洗,刷洗后还要下河再清洗干净,那则必须是晚饭后或晚上才行,因为白天全街人要挑水食用呀!
因此,我们将一家人的衣服刷洗后,往往是晚上用水桶装上,还要带上捶衣棒,挑到河中间安好的石砧上捶洗。这晚上河中捶洗衣服的人还是不少的,特别是在这清风明月、夹岸杨柳的河中清洗衣服,却可算是一道风景呢!
当时白沙河两岸边还安装有不少竹筒水车,日夜不停地转动车水灌溉两岸农田,那不停地伊伊呀呀的欢唱声,伴随着人们在河中的捣衣声,形成十分美妙的交响曲,让人非常乐听!此情此
难忘白沙河畔,杨柳岸晓风残月
景,几十年来令我记忆犹新哩。这次重返白沙河,这情景自然又闪现在我眼前了!我记得曾经吟咏过:
清晨担水真愉悦,
到晚来捣衣砧声切。
难忘白沙河畔,
杨柳岸晓风残月!……
白沙河孕育的“十里长坝”,造就了河屯—白沙、万寿—白沙、龙升—白沙万亩油菜花海。这千百万年昼夜畅流不息的白沙河,还将双沙坝子喀斯特地貌孕育出了白马洞、狮子山十多处深溶洞群。每年这里举行菜花节文化旅游月时,都要在洞中举行“溶洞摇滚音乐会”,十分震撼可观,深受四面八方来此旅游观光的客人们称赏!
白沙原名旧锁城,平田十里水盈盈。白沙河畔每年3—4月都要举行“菜花节旅游文化月”(菊如参加过几届),在活动结束油菜子收割后,在小满前后就栽秧。我们这次重回白沙河时,这里已由满坝金黄变为满坝绿油油的新景象了!
菊如观赏这靓丽的生态农业长廊,显得真开心呢!在这些田坝里,当年我们曾来插过秧,割过稻,打过拌桶啊!
2017年6月1日于古蔺映月村写
(本文摘自天涯博客林泉诗音《人间正道,重回故地话沧桑》)
我们从(白沙)鹰登山观景台下来,经过画里乡村油榨房、老酒坊,就到了长征街。因红军长征两次经过白沙,街头住满了红军战士,虽然天气很寒冷,他们都在街头露宿,傅子安中医师和居民抢救红军病员就在这条街上,所以这条街被命名为长征街。
现在街口是幼儿园,幼儿们正在老师带领下唱歌跳舞,当年我有两个孩子都在白沙幼儿园成长的。在这街道当中有间一楼一底的门面,就是1958年白沙供销社的工业品门市部,菊如当时就和几位姑娘们在这里工作,除逢场天外,寒天就送货下乡,一边售货,一边收购农副产品,甚至收蛇取胆也不怕,被称为“巧姑娘店”,当时我写有“赞巧姑娘店”云:
巧姑娘,心灵巧,
互帮互学,进步不小,
购销调存,知识掌握好,
当好后勤兵,个个都荣耀。
巧姑娘,态度好,
服务热情,不欺老少,
百问不烦,百拿不厌,
为人民服务,革命风格高。
巧姑娘,志气豪,
三尺柜台,青春闪耀,
胸怀祖国,面向世界,
革命的事业,终身奉献好。
菊如来到店门前坐在石级上,久久不愿离开,在这店里工作是近六十年前的事了,多少往事涌上她的心头……
然后来到白沙供销社办公楼(兼职工宿舍,当时我和菊如住这宿舍里),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
革命的事业,终身奉献好
初的干打垒建筑,按当时解放后不几年的条件,只能是先生产后筑窝,这个窝也只能是土巴墙的办公楼和单身职工宿舍,而营业人员基本上就是在门市部睡柜台。后来职工有了家属子女,又将原来的铁器厂敞棚周围筑土墙,隔出开间作为家属宿舍。当时条件这样艰苦,但职工们都没有怨言,而且干劲还满足呢!
我们来到干打垒办公楼下一门前,房门关着,门上油漆斑驳,门上大红的忠字经过几十年已褪色,但尚能模糊辨认。伟如、希如两弟兄见了门上这个模糊的忠字,情不自禁地赶忙上前分站门两侧,好像侍卫一样保护这个忠字,因为他们是生长在毛泽东时代,心中还装着“三忠于、四无限”呀,这是任何人也难以从他们心中抹去得了的,我也赶忙将这情景留在了镜头里!
我们沿着干打垒继续前行,就到了我们近六十年前的故居,就是铁器厂敞棚改装的职工家属宿舍,土墙门窗完好无损,有一间就是我和菊如的家属们的住地,我们的孩子和菊如的母亲及兄妹们等七八个人就住在这里面。今日重回故地再见故居安然无恙,自是万分高兴,我们能说它简陋吗?它是我们一家人生活成长过的地方呀!大家离开几十年后又回到这门前,能不兴奋吗?于是大家高兴地在门前合影,以作永久的留念。正是:
记得当年干打垒,
先抓生产后筑窝。
继承艰苦好传统,
不计报酬争干活。
离别白沙五十春,
四方奔走不忘根。
今朝重返故居前,
姐弟开心合影存。
2017年6月1日于古蔺映月村写
(本文摘自天涯博客林泉诗音《人间正道,重回故地话沧桑》)
今天正是重阳节日,
东篱下的菊花开得一团金灿;
我对着你——青春的火花,
也把我满腔的热情向你倾谈。
你抬起头来看一看,
云淡天高,“燕子”正在飞翔;
你放眼远处瞧一瞧,
水绿山青,奔驰着“铁姑娘”。
“以农为荣,以农为乐”,
是共青团员最远大的理想;
“热爱劳动,不避艰险”,
我们应该大步的走上战场。
我愿意献出我的智慧和力量,
决心建设人间的伊甸园;
我愿意将我整个的生命,
为共产主义幸福的明天而奋战。
我记起了我们光辉的前辈,
那些老一代的革命志士、共产党员,
他们经历了艰难困苦、流血牺牲,
推倒了压在我们身上的三座大山。
那时他们都坚定地相信在不远的未来,
祖国一定会变成明媚的花园,
富裕将代替了贫穷,
我们民族完全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
乐园的兴建,先辈们多年的理想,
已经落到了我们的双肩,
我们必须把“穷”和“白”这两座大山搬掉,
重阳咏菊
——写给上山下乡的战友小菊同志
1960年11月10日于白沙河畔
把通往共产主义的道路开拓得更加宽广。
“菊”啊,你应该百倍的坚强,
不要让时光白白地流淌,
农村——锻炼革命意志的土壤,
正是你生根、发芽、开花的地方。
工作吗,就是顽强地向地球开战,
叫四十条纲要提前实现,
使三个差别越缩越短,
这才是毛泽东时代青年的自豪与荣光。
生活吗,在农村里最为香甜,
体力劳动是我们的水和阳光,
在广阔的天地里呼吸,
更能使我们健康、成长。
爱情吗,这颗种子的价值,
应该把它播种在田间,
我们知道只有在泥土里,
才能使鲜花灿烂的开放。
当然,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一样,
要面对艰险、困难、磨炼;
而且也不可避免地
要经受暴雨、烈日、严寒……
你如果是一个共青团员,
我想就不会有丝毫的畏缩不前,
应该紧紧地记住这么一句话:
困难最怕的是铁姑娘。
“菊”!你应当发扬革命的传统,
勇敢地把艰巨的任务承担,
把身上的骄气、娇气除净,
坚定意志、在农村中大干特干。
还应当记住党是雨露、是阳光,
是我们生存和向上成长的源泉,
谁要脱离了她,
就一定会枯萎和死亡。
只怪我笨拙和疏懒,
写不出什么丰富的诗篇,
就只有这么几句话,
作为你上山下乡的留念。
今天,正是重阳节日,
东篱下的菊花开得一团金灿;
你——青春的火花,
使我满腔的热情汹涌奔放。
后 记:
“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这首著名的歌词,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革命青年和革命职工的精神面貌,是最好的写照。当时为了加强农业这个基础,抗击严重的自然灾害,号召干部、职工上山下乡,参加三大革命运动,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小菊被批准到农村插队落户,当时年仅21岁,有两个小孩(1—2岁),有很大困难,不言而喻,两个幼儿也要经受极大地磨难。但在当时“捨小家为大家”的思想指导下,毅然走上第一线,这对现在的年青人来说,是完全不可理解的,也是不会接受的。但在当时却是活生生的事实,因为有执着的革命信念和对党的无限信任与坚强的组织观念。作为亲密战友和同志,我当时就写了这篇拙作鼓励她。弹指挥间已经半个世纪了,现在重读起来,当时情景仍历历在目,有如昨日一般,真令人无限感慨。
2009年7月1日于灯下(本文刊载于天涯博客林泉诗音)
书成寄出后,伊有何思呢?辗转床头,使人无限悠然神往也。
白沙行——寄菊
1964年3月1日于古蔺作
春到白沙,此行感余甚多,夜难成寐,乃披衣执笔书成如下感怀:
去秋分别急如星,锦城无时不思卿。
今夕又将重聚首,岂惧寒风与泥泞。
此时相见倍相倾,感卿对我情意真。
霜冻冰封全不顾,黄花傲放白水滨。
书生专志爱莺莺,久别重逢爱益深。
同舟患难不分手,举案齐眉敬如宾。
数日褓姆何云苦,怎及贤卿夜夜辛。
树人岂是旬日事,方识天下慈母心。
一夜江山白如银,围炉煮酒论前程。
七年往事能作鉴,莫让牢骚误青春。
行前小别话难尽,一分一秒值千金。
最是令人难忘处,深夜为余补破衿。
霜天雪地返蔺城,儿女依依惜别情。
只为建设需吾辈,天南地北且离分。
注:1、1963年5月,县里开展“一打三反”运动,我在单位负责查帐小组,昼夜加班加点,一直忙不过来,连菊如在白沙生孩子都没有去看一眼(单位怕影响查帐,没有告诉我)。随后通知我到省财贸干校学习,由于两地分居,到校报到时间紧迫,就急如星火般到成都去了。直到学习结束,才于1964年2月13日春节期间到白沙探亲。
2、古蔺是高寒山区,当时区乡不通公路,古蔺到白沙六十华里,山高坡陡,道路狭窄,崎岖不平,风雪交加,泥泞难走。
3、当时小儿子出生仅8个月,到了白沙,自然带了几天娃姓,故有“数日褓姆何云苦”之说。
4、“七年往事”,指我们结婚七年,分居就有五年多,一个人要带孩子还要上班,其间还下放农村落户劳动锻炼一年多,确实相当辛苦。
(本文载天涯博客林泉诗音)
一九九九年七月,菊芳同志右脸颊突发三叉神经痛,如刀割裂,疼痛难忍,这被称为“天下第一痛”。于是我陪她到泸州,住进了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治疗,每天输液打针吃药,以缓解剧烈疼痛。
可是,没有几天,林放从珠海打电话来说:黄艳丽要生孩子了。菊芬听到后,立刻不顾病痛,申请出院,医院主治医师都说,病痛才开始治疗不宜出院。但菊芬说,林放家里缺人手,对护理婴儿没有经验,必须出院即刻前往珠海,医院也无法挽留,只好同意:办理出院手续。
出院后,菊芬和我就带上周芸、林夏路、林秋月三个孩子,不分昼夜赶赴到珠海金鼎教师村林放的家里。不过两天,也就是我和菊芬的小孙子出生了,林放翻阅字典为其取名春珲。菊芬到珠海后尽管日夜受到三叉神经痛的煎熬,有时晚上剧烈疼痛难眠,但她仍然忍痛护理婴儿,无微不至的尽心尽责,不愧为新生小孙子的好祖母!而我每天则带周芸、夏路、秋月三个孩子去游玩,看珠海渔女、逛九洲城、游名亭公园、海滨公园到海滨浴场游泳,几个孩子玩得很开心!
到八月中旬,林放对我和菊芬说,来到珠海,中山故居和圆明新园应参赏,那是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我和菊芬在年幼读书时,老师向我们讲过中山先生在翠亨村的故事,讲过英法联军火烧园明园的罪行,一直记在心里。因此我们决定先到翠亨村,由菊芬率领周芸、夏路、秋月和
菊傲风霜坚意志,芬芳锦绣同舟航!
我一起,包了一个小四轮车,从小路到了中山市翠亨村,进中山故居参观学习,他的“天下为公”题词和录音讲话令我们深受教育。这次参观学习后,我们一行是踏着夜色返回金鼎的。
随后又由菊芬带领我们这一行参观圆明新园,这是仿照被英法联军火烧的北京圆明园的部分景点建造的,有远瀛观、海晏堂、平湖秋月、南海雄关、梦幻水城、西洋楼馆、花港观鱼等景点,三个孩子看的非常开心,菊芬的游兴也很浓,也忘却了病痛。在这个园里有一位民间艺术工作者,为游人画像和写条幅,菊芬高兴的请他写一个条幅,简单介绍情况和要求后,这位艺术工作者还真可称为民间高手呢,他在条幅上一挥而就,在条幅的上方写了一个大“福”字,紧接其下是“辛卯年夏书”一行小字,在下的宽阔空间主题是四句“嵌名诗”,民间称为“藏头诗”,其诗曰:
永固基业吉星照,
清心修得福禄长。
菊傲风霜坚意志,
芬芳锦绣同舟航。
这四句虽是嵌名诗,但从诗意来看,应都是对菊芬的肯定来说的,我认为这说得好,事实就是如此!因为我们这个家的基业,确确实实是菊芬一手操持建造的。特别是这上面写的“菊傲风霜坚意志,芬芳锦绣同舟航”这两句诗,确实是对她的坚强性格和高尚品德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她的极大鼓励和赞誉,这就使她对其所患的严重地病痛,鼓起了更大的勇气长期与之抗争,意志更加坚定,因而绝不颓废,绝不怨天尤人,坚持锻炼,耐心治疗,默默忍受不吭一声!而她对我和家人们,却是无比关爱和温馨,长期患难与共,相濡以沫,风雨相伴,不离不弃,真正做到了同舟共济!
菊芬同志勇傲风霜的坚定意志和同舟共济的高尚品德,值得我和家人们永远学习并传承下去!
1999年8月于珠海金鼎教师村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当年的一群古蔺知青积极响应党和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支农支边的号召,远到北大荒农场,参加开发边疆、垦荒种地,为将北大荒建成北大仓——中国最大的米粮仓,献出了最为壮丽的青春!时间整整过去30年了,他们人虽然回到了古蔺,但心仍然系着曾经生活战斗成长的地方。于是古蔺当年这群知青们就相约重返北大荒,看一看已经变成祖国最大粮仓的北大仓的新貌。
2012年6月29日,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之一的柳青芬女士,就邀约当年的下放干部菊芬同志与众一道同行。菊芬当时已是73岁的古稀之年,还有高血压和三叉神经痛的病痛,但是为了纪念毛主席关于知青上山下乡,支农支边的教导,支持古蔺老知青们重返北大荒的有意义活动,就欣然允诺,因此也就有了这次难忘的北国夏日之旅!
一行首先来到了哈尔滨,参访了当年经过的太阳岛,然后与当年落户此地的古蔺知青许华君会合,由她带领大家乘车前往当年参加支农支边的北大荒853农场,路程长达900多公里,有的人在车上就轻轻地哼起了《情系北大荒》电视剧的片尾曲等歌来,一路上全车人洋溢着欢乐,以及美好的记忆……
唱响支农支边的赞歌
——菊芬同志与古蔺老知青们重返北大荒之行
一行到了853农场小镇,受到了老连长林全喜和老战友的迎接。这里,也有一位当年留下的古蔺知青潘辅玉女士,现在已经是种粮大户了,这次也加入古蔺老知青们的参访活动。在老连长林全喜和老战友陪同下,大伙回到了当年的故地探望,当年的茅草住房只剩了残垣碎砖,但大家都情不自禁地相聚在这遗址前合影留念;当年的生猪饲养房还在,大家回忆起当年当饲养员,不顾天寒地冻讨猪草喂猪的情景,也情不自禁地在饲养房前相聚,留下了宝贵的影像;在机耕道边有一辆老拖拉机,正是当年古蔺知青们驾驶耕地的那辆,好像老朋友重逢一样,大家感到分外亲切,纷纷上前抚摩、寒喧、十分留恋,周围的这些土地,就是当年他们耕耘播种过的地方;不远处还有一间小房,是当年古蔺知者许华君担任水质化验员的化验房,许华君也情不自禁地站到小房前留影纪念!三十年后的今天再次踏上这故土,见到这些遗迹遗物和场景,使古蔺老知青们感到十分欣慰,因为这是他们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的体现,是人生永远值得怀念的时光呀!菊芬也为这样一些情景无比感动,用相机为他们留下了无比珍贵的瞬间,并写了如下志感:
往昔生活战斗的地方,
让人驻足留恋,
那片残垣碎砖的地面,
曾让我们进入甜蜜的梦乡;
那饲养场和化验房,
还有拖拉机和耕地一大片,
保留了我们当年劳动的场面,
使我们感到无比温暖!
在老连长林全喜陪同下,一行来到天鹅岛853农场第5分场场部(林全喜当年任连长在此负责),当即受到场部领导的欢迎,古蔺老知青们向分场敬献锦旗,上书“故土情深”四个大字,落款是“四川古蔺支边青年,2012年”。随后场领导设家宴接待这些回到第二故乡的老知青,体现了浓浓的故土情谊。菊芬同志留下了美好的感言:“853农场第五分场,在天鹅岛上展翅飞翔,它张开翅膀欢迎老知青们,回到美丽的第二故乡;新老领导和老知青们,欢聚一堂共话家常,一同举起了酒杯,祝福北大仓兴旺发达,地久天长!”
在老连长林全喜和853农场5分场干部陪同下,一行来到了饶河县南端乌苏里江畔,这是世界上仅有的未被工业污染的几条大河流之一,它向人们展示着一幅胜似江南的美丽画卷,拥有珍稀名贵的“三花五罗”(螯花、鳊花、鲫花、哲罗、法罗、雅罗、同罗、胡罗八种鱼的合称),大家高兴的到赫哲族渔村里欣赏了一席鱼宴。菊芬同志说,这里的鱼真是不错的佳肴,刺少肉厚,香脆宜人,味美可口。她随口赞道:
水天一色乌苏里,
三花五罗多珍稀。
赫哲族渔村好光景,
满船歌声满仓鱼。
乌苏里江畔有一个“百年首捷,一岛独胜”的石碑,江对面就是英雄的“珍宝岛”。在这里引起了菊芬和古蔺老知者们沉沉的遐思:沙俄在19世纪强迫清政府先后签订了《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强占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和乌苏里江以东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霍尔果斯河以西和北疆的斋桑淖尔地区等15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能不令每个炎黄子孙、中华儿女痛心疾首、义愤填膺吗!
在老连长林全喜和853农场5分场干部陪同下,菊芬和古蔺老知青们乘坐珍宝岛接待中心的船渡过江面,踏上了英雄的珍宝岛。老连长林全喜当年曾参加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他带领大家参观了“珍宝岛纪念馆”并作介绍,使大家对当年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有了更深刻具体的了解,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菊芬和古蔺老知青们通过一系列参观,在珍宝岛临乌苏里江外江边摆出了“百年首捷,一岛独胜”的胜利手势,并表示:
“百年首捷,一岛独胜”,
鼓舞了全国军民,
任何强大的敌人,
我们都有信心把它战胜!
美日菲越,侵略成性,
在东海、南海挑起纷争,
我们要发扬珍宝岛精神,
狠狠打击入侵敌人!
随后在老连长林全喜和853农场5分场干部陪同下,菊芬和古蔺老知青们参访了雁窝岛(这里是853农场第4分场所在地),还到853农场场部的将军山公园参观,这里建有一座小清河水库,彻底解决了853农场总部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水库非常宏伟壮观。水库连接着公园,菊芬和古蔺老知青们在公园“拓荒者”主题雕塑台下,在《雁乡铭志赋》碑文壁前,纷纷拍照留念,老下放干部菊芬同志和古蔺老知青柳青芬女士,在形象的雕塑和美丽碑文的激励鼓舞下,触景生情,不由自主的跳起了秧歌剧《兄妹开荒》、《军民大生产》,跟着又跳起《南泥湾》,这就带动了全
体老知青,也跟着跳了起来,场面非常热烈,跳的内容自然而然的增加了毛主席的语录歌《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接着是《革命知识青年之歌》、《天下知青是一家》、北大荒的《这是一片难忘的土地》,最后更是情不自禁地跳起了《敬爱的毛主席》的忠字舞,非常感人……在场的853老铁兵、老同志和老连长林全喜也受到极大感染,跳唱起他们的歌:“一颗红心交给党,英雄解甲重上战场,响应号召远征北大荒,用拿枪的手把起锄头,强迫土地交出食粮!”将军山公园一片欢腾。
“依依惜别,故土情深。”古蔺老知青们唱着《友谊之歌》,要离开第二故乡了,几天的参访和学习,在这曾经劳动、生活、成长的土地上,感受到了巨大的变化,得到了不少新的收获,作为老下放干部的菊芬同志,有着更深的体会:首先体会到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军队屯垦戍边,办国营现代化大农场的方针十分正确,这是亘古未有的千秋大业,其规模、其效果是前无古人的;其次看到了北大荒精神创造出的人间奇迹,我们屯垦戍边的解放军和广大的支边知识青年,就是发扬了革命加拼命的精神,通过几十年的流血流汗、艰苦奋斗,硬是把上千年的北大荒变成了如今的北大仓、中华大粮仓、塞北鱼米乡;其三在屯垦戍边、反对帝修反的经济封锁、捍卫国家主权方面,北大荒人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作为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即包括853农场在内的北大荒人,发起了支前的声势浩大运动,为捍卫神圣的领土主权,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其四北大荒用科技兴农,贯彻毛主席关于农业
增产的《八字宪法》,千里沃野上的庄稼成方成片,一望无边,用事实证明我们不需要美帝的转基因,我们要发展自己的社会主义大农业,把14亿人的粮袋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
北国风光,令人无限迷恋,这里山好、水好、生态好、人更好!一行在853车站受到853农场及第5分场的领导和老连长林全喜等老领导老战友的热情欢送,真是互有说不完的话语,互有道不尽的珍重,惜别相依依,故土情深难舍!汽车开动了,大家挥手告别。菊芬在车行中深情的按《南泥湾》的曲调自编自唱起来:
如今的北大荒变成了
北大仓,北呀大仓。
机器隆隆的响,
风吹稻花香,稻呀花香。
黑土地上金灿仙,
年年丰收好景象。
北大荒精神好,
红旗永飘扬!
本文摘自2012年8月天涯博客林泉诗音系列报道《难忘的北国夏日之旅》。
后记:菊芬同志当时已是73岁的古稀之年,还有高血压和三叉神经痛的病痛。但是为了纪念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支农支边的教导和支持古蔺老知青们重返北大荒这一有益活动,因而欣然允诺与众同行。通过这次活动,菊芬同志不但在政治思想上得到了极大地提高,而且融合在年轻人中间,焕发了青春,更投身在美丽的北国风光中,增强了身心健康,忘却了病痛的存在。她每回忆起这次活动,都无比开心,更坚定了在人生大道上奋进的信心。
毛主席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体操,打球类,跑跑步,爬山,游水,打太极拳及各种各色的体育活动。”毛主席的指示非常正确,不仅是增强人民体质,还是医治各种病痛的灵丹妙药。菊芬同志不幸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十四岁参加了马蹄供销社工作,当时工作条件虽然艰苦,但是单位却重视职工的身体健康,每天早晨坚持下晨操,做体操,还定期开展兰球、乒乓球、相棋、爬山等比赛活动。菊芬喜欢打篮球,锻炼身心;兼之古蔺是盆周大山区,当时不通公路,到城里或摩尼、赤水河场进货就得走路,送货下乡、走村串户也得靠两只脚,因为长期坚持走路,所以身体体质也得到了增强,菊芬在几十年工作期间,很少发生大的病痛和住医院。
1996年2月菊芬同志退休后,还接受古蔺山地自行车协会聘书,担任募集、保管、发放寒衣扶贫的工作。这个山地自行车协会实际是个支农扶贫的民间组织,因为古蔺是个盆周高寒山区,属乌蒙山体系,有400多个山
——旅游爬山活动是减轻病痛的灵丹妙药
踏遍青山人未老,一身非我物同春
头,大多数农民特别是少数民族是生活居住在这些山上的,虽然古蔺城乡都通了公路,但一些山头还没有公路,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有不少困难,因此民间组织了这个山地自行车协会便于上山下乡,一方面可以将农民需要的生产生活物资用自行车送到山上去,同时又能将山上农民的杂粮、土特产用自行车带回城里推销,因而便利了城乡交流。募集寒衣支农扶贫,就是这个组织的重要活动之一,因为高寒山区的农民和少数民族,还需要这方面的支援。菊芬同志退而不休,接受聘书后,不顾年迈,为募集各方捐赠的衣服,进行分类妥善保管和分发,十分尽心尽力,有时还跟着车队一起送寒衣到山村苗寨,受到山民的热烈欢迎,特别是苗族同胞更以隆重的芦笙舞迎接,尽情地表演,以感谢送温暖、献爱心的客人们,让菊芬同志深受教育,无比感动!确实:
退而不休显风格,为民服务心头热。寒衣募集以扶贫,歌舞芦笙同欢乐!
1999年7月,菊芬同志不幸突发三叉神经痛,这可是天下第一痛呀!可是她并不气馁,不是消极对待,而是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去学气功,学打太极拳,增强抗击病痛的体质。更有一项是她把旅游和爬山结合,坚持徒步走路锻炼,乐观向上,忘我忘忧以转移和减轻病痛的侵扰,还真有一定的作用。这些年来,古蔺的火星山、彰德的桃花山、枣林村的花果山、箭竹坪的哆啋苗岭、蝶飞宝佤的菊圃和玫瑰园、三道水的李花山、白沙的鹰登山、虎头山上的红龙湖、黄荆老林的飞瀑流泉等,则是她常年要走的地方;而远程的,他游历、爬过天下幽的青城山、天下秀的峨嵋山、天下险的华山,道家胜
地武当山,还有荣县的真如岩,乐山的凌云山、广安的华莹山,走访过北大荒,攀登过山海关长城和八达岭长城,等等,充分表现了她不为命运和病痛所屈服的坚强意志,“不到长城非好汉”,就是她爬山不止,增强体质锻炼,以抗击病痛的鼓舞力量!
2013年7月22日,我和菊芬、林放、黄艳丽、林春珲一行,到乐山登上凌云山拜谒乐山大佛。当时菊芬是74岁的古稀之年,她却和年轻人一样健步登顶,观看大佛头部的雕塑艺术。大佛头上的头发共有螺髻1051个。这时菊芬和林放几个年轻人一起用伸手的形象姿势,做出触摸大佛的发髻、眉毛、耳朵、鼻子、嘴巴等动作拍照,祝愿祈福,祛除病痛……
随后一行徒步攀爬峨嵋山,菊芬信心十足的走在前面。一路上为了鼓动,转移疲劳乏味,在爬上半坡小憇的时候,由林放当导演和摄影师,由我即兴作朗诵表演,菊芬手舞足蹈配合助兴,就这样大家爬过了一坡又一坡,把爬坡累变成了爬坡乐!我们一路往上到长寿桥这段路,两边崖上有不少的“寿”字,于是就引起了大家谈长寿的话题,认为峨嵋山的僧侣们大多长寿是与其素食有关。毛主席就曾说:“中国是东方国家,习惯上吃得素一些。本来在中国古代,佛教僧侣终生吃素食。据说梁武帝终生都吃素,影响较大。后来素食由寺庙传到宫廷又传到民间,不过我们并不是全素,吃得素一些对健康有好处。”因此,吃素说明是僧侣们长寿的原因。菊芬说:基本吃素,坚持走路,遇事不怒,劳逸适度,这几句话确实是养身长寿之道。
在爬罗汉坡时,我和林放又来了一次即兴朗诵表演以鼓劲,我挥起竹杖说:罗汉显神灵,罗汉坡有名,精神大抖擞,菊芬就紧接补充说:嬉笑往上行!在爬
上九十九倒拐和钻天坡并称艰险的阎王坡,上得半坡小憩时,我和林放又来了一折即兴表演,我朗诵说:一路前行一路歌,歌声唱上阎王坡。歌声笑语忘尘虑,敢笑阎王奈我何!菊芬仍然忘记疲劳,手舞足蹈的配合我的朗诵表演,这说明,人只要有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再难再累连病痛也不在话下了!
我们一行终于以徒步七天时间,一步一梯的爬上了峨嵋山金顶。黄艳丽和春珲是第三次上金顶,林放则是第四次登上金顶,菊芬则是第二次登上金顶,唯有我是第一次登上金顶,实现了我童年梦寐以求上峨嵋仙山的宿愿。我们冒着细雨到广场上瞻仰拜谒了巍峨的十方普贤铜像,然后我和菊芬、林放冒着霏霏细雨到了金顶观景台,从睹光台转到金顶岩、金刚嘴和摄身崖。我们就在雄伟险奇摄身崖的悬崖绝壁上来了一次尽情的表演。菊芬高兴地作太极五行气功的动作:接天纳地、捧气贯顶、光照四丹、雄鹰展翅、吐故纳新、童子拜佛、一招一式毫不含糊,十四招收功后,她余兴未减又来了两招棍舞,真是:
轻灵活泼求懂劲,刚柔相济无滞病。若得四两拨千斤,开合鼓荡主宰定。
这时的菊芬同志在险奇的摄身崖上高立云天,表现出无比豪迈的气概和飒爽英姿,什么病痛和疲劳,在她身上早已不见了踪影,古稀之年焕发了青春!在这崖上,林放来了个太极剑舞;我也在崖上凭栏翘首蓝天,抬望眼、仰天长啸,用壮怀激烈的《满江红》词朗诵动作表演,给菊芬同志助兴!下山后,我们一
行到成都,在林旭带领下游了宽窄巷子、参访了温江的陈氏宗祠、蜀州名胜罨画池、陆游祠、崇州文庙,菊芬同志极其舒心惬意!
2012年7月12日,菊芬参加古蔺老知青重回北大荒活动返程时,第一次攀登上了山海关长城。菊芬和大众一起参观了老龙头,爬上天下第一关箭楼,在城墙上毛主席题写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石碑前,大家纷纷留影纪念,菊芬高兴的吟起毛主席《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为到长城当上了“好汉”而无比高兴!随后在北京又登上了八达岭长城。时隔二年,在2014年7月27日,菊芬又第二次登上八达岭长城,这一次她更为兴奋,她和黄艳丽、李登惠、周朝阳、林秋月等年轻人一起,在长城上,边向上行进边跳起了长城舞来,其舞蹈动作和歌词就是《万里长城永不倒》,引得不少游客们跟着观看,兴致很高,林放的摄像机则不停地拍摄留下了难忘的珍贵镜头。舞蹈的高潮就是菊芬和大家一起,眼望长城最高点的烽火台,一致做出挥手上吧的动作,表现出不怕艰难险阻、不惧疲劳病痛、勇敢向上冲锋的决心,高唱:“冲开血路,挥手上吧,要致力国家中兴!”让观看的游人都为之感动,有的还跟着手舞足蹈的跳起来!作为75岁古稀之年的菊芬同志,完全忘掉了疲劳和病痛,再次焕发了青春!
在北京,菊芬和大家一起瞻仰了毛主席纪念堂,进行一系列参观游历后,2014年8月3日,菊芬和我、林放、黄艳丽、春珲返川再上峨嵋山,这次是菊芬三上峨嵋,黄艳丽、春珲是四上峨嵋,林放则是五上峨眉了。这次
经报国寺、伏虎寺、到万年寺住下。8月6日,菊芬和我、林放攀登十里大坡——即观心坡,上息心所。观心坡这一路,是当年朝山进香的古道,朝圣者们在这道上是一步一跪一念弥陀上金顶的,我们手拄竹杖攀登都难,可见当年的信士们,其信仰是何其的虔诚!在一路攀登上行时,菊芬信心满满的走在前面,口中还坚定地说:“不到长城非好汉”,用以鼓励自己,将爬坡作为开心的乐趣,正是:
仄仄平平石级多,坡坡坎坎不畏缩。弯弯拐拐回旋路,走走停停一路歌!
当下坡的游客们看到菊芬和我奋力攀爬上坡的情景,就问我们有多大的年纪?林放比出八字的手势时,游客们也感慨说:“真不简单!”上到息心所,菊芬高兴的在“息心所”三个大字的石碑前,转动乾坤阴阳镯,做出禅定静习的动作,完全忘却了十里大坡的爬坡累了。息心所门上有幅对联:“万籁无声心自息,一身非我物同春”,说明息心所就是禅定静习、清静无为、息心去欲,达到无我境界的修养之所,是全国高僧大德在此闭关修持的胜地。确实,远离尘嚣,到这 空灵清新的世界里,息心静习,与大自然万物融为一体,达到物我两忘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最佳境界,既能锻炼身心,增强体质,又能减轻和忘却烦恼与病痛。菊芬通过对息心所的参访,由此彻悟,增强了与病痛长期抗争的意志和信心。旅游爬山确是一剂灵丹妙药!
(本文摘自天涯博客林泉诗音2013年7月《暮夏川南漫游记》、2014年7月《港梅京峨四地行随笔》报道)
2017年8月,林旭的小孙女出生,因为属于林氏的顺字辈,林旭根据吴士宏女士在《逆风飞飏》一书里说的一段话:“实之华之兹乃兼求,逆风兮,顺风兮,无阻我飞飏。”将其取名为林顺兮,爱称为林兮。菊芬对这个小曾孙女非常喜爱,为能四世同堂而高兴,因此她称林兮为“灵犀”,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啊!体现了她作为曾祖母,无比亲切关爱之情。
2020年8月,在林兮满三周岁的时候,菊芬这位曾祖母就提出要为小林兮定做一塊金牌作为纪念,要我为其在牌上想一个题词,我说就用林旭为其取名的这句话:“逆风兮,顺风兮,无阻我飞扬”就很好。与此同时,我按菊芬的要求,将吴士宏女士这段话扩充编写成了下面这四段话,以作为我们老一辈对林兮的祝愿和希望与鼓励:
心领兮,神会兮,灵犀德智优;
春华兮,秋实兮,兹乃得兼求;
顺风兮,逆风兮,无阻我飞扬;
修远兮,求索兮,梦想志必酬。
菊芬看了认为很好,这也是我和她的祝愿和希望,鼓励林兮从小坚定意志,以吴士宏女士的奋斗精神为榜样,做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幸福健康成长,励志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菊芬对我们林氏有无比深厚的感情,她到河南林县参访了林氏宗祠,拜谒了比干老祖;她无比关爱她亲手缔建的这个家,无比关爱她的所有家人和下一代:她亲手制作了匾额“学海无涯”,鼓励我和家人们认真学习,不断进步;她制作的“家和万事兴”的匾额,醒目地挂在厅壁上,让家人们团结一心,互助友爱,永远携手前进!
祝愿林兮健康成长,励志成才
——菊芬对小曾孙林兮的一片爱心
我们一生相许,两手相携,相濡以沫,相敬如宾,于今五十七年了,回首往昔,令我无限感慨,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你出生在古蔺县印合乡长坝子的一个革命家庭,1935年初,毛主席率领工农红军长征渡过赤水河,就曾经过和住过长坝子这个地方,从此星星之火在这里点燃,成为革命的村庄。你的父亲成为地下共产党员,并当上了支部书记,你的三个叔叔和堂兄也成了地下党员,你的母亲常向你和小弟妹们教唱《干人歌》,这是你的舅舅、也是一个地下共产党员写的。就是这样一个家庭和你,接纳了我这个远方来的、孑然一身、一无所有的穷青年!
我们在思想上相互接近,有共同理想;在工作上互相帮助,有一致目标;在生活上互相关心,情同手足。就这样,两情相爱,结为连理。我们的婚礼,按解放后的规矩,新事新办,堪称最朴素、最简单、最节约、最幸福的一回喜事。我穿一件干净的中山装,你着一件解放服,烧几壶开水,买十来斤糖果,在单位领导支持下开一个座谈会,介绍一下相恋过程,唱一唱《康定情歌》等歌曲,这就是我们难忘的终身大事的庆典,然后两床旧被合拢来,成为眷属。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我们结合后,却一直是从苦难中走过来的,曾经是分多聚少,但总是心心相印,不离不弃。1960年初,你响应上山下乡,插队落户,大办农业,两个两岁以下的孩子留在家里,
人间真情常在,一路风雨前行
恋情深一一2015年情人节致菊如同志
天涯部落[让情书飞起来]征文:
一个还在哺乳期,全靠你的母亲一口汤一口饭加代食品拖带他们,我抱着他们瘦骨嶙峋的幼体,也不禁泪落在他们的小脸上,但终于渡过了这场灾荒,至今孩子们也不忘外婆的恩情!
文革中,我们分别被两个不同的单位,在颈子上挂起大牌子押起游街示众,同时在街头站在桌子上挨批斗,四岁的小儿子不懂事,钻到桌子下,攀住桌边回首仰望,迷茫地看着我们;你的父亲,一个地下党的老干部,解放后受到不公正待遇,文革中更遭迫害,我后来又不幸蒙冤。在这双重打击下,你挺起了脊梁,为我们奔走申诉,一些老地下党员、老干部、老同志也为我们向上反映,还有好检察官、好法官为我们秉持正义!当你收到中纪委称我为同志的回条后,无比兴奋,孩子们说,他们也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人间真情常在,何俱风雨泥泞。”1988年我在企业(郎酒厂)负责打假,当时假郎成群,厂里请求全国各级工商部门打击,并向省高院提起诉讼。这下我又捅了马蜂窝,被戴上“搞乱当地经济”的罪名,开动了广播喇叭,贴出了大量的大字报,对我进行声讨,还在省委常委会上汇报,请求处理我和法律顾问这两个“坏人”,好得有高法任建新院长的批示,有省法魏院长的坚持,才免于打击。艾丰同志为此派来两位记者采访,又是你首先接待和介绍情况。当你拿到中央两报(《人民日报》、《工人日报》)文章《郎酒的呐喊》,高高地举起告诉我,此情此景令我难忘,我又一次得到了解放!
这后一次更是艰难,就是因为国有大企被无偿送给干滚龙一案,上千工人抗议,老工人无数次到京和省市上访。当局又把这些加在我的头上,扣上“告中央首长的状”的罪名(指告周大老虎),又要借此打击,使你和孩子们担惊受怕,因为当时当局负
责人声称,谁也不得议论此事,否则“就要摘帽子换位子”。又好得中央有关负责人派来记者调查,写出了内参调查报告上报中央,这样,我和老工人们才得到了平安,你和家人们才不再提心吊胆。
“莫道桑榆晚,更喜夕阳红。”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患难与共,相依为命,一路风雨前行,不离不弃,令人难以忘情。说实在的,我们这个家,是你撑起来的,从当初我们的一无所有,到现在的儿孫满堂,全都事业有成,衣食住行无忧!在此,我更要衷心感谢哪些在我们危难时,给以帮助和伸出援手的各级领导、老党员、老干部、老同志和老朋友们,我诚恳地向他们鞠躬!向他们说一声:
谢谢了!
不久前,我们到北京,在毛主席纪念堂向毛主席座像献上了一枝洁白的菊花,行了三鞠躬礼,瞻仰了他老人家的遗容,感谢他八十年前四渡赤水,在我们山乡撒下革命的种子;感谢他对我们这代人的谆谆教诲!在攀登八达岭长城上,我听到小孙子称我为“老革命”,我很欣慰!自我评价来说,我不够资格,但我欣慰的是,至少在小孙子们的眼里,他们的爷爷、奶奶是好人!有了这一点我们也就该知足了,夫复再有何求!最后,我将今天填的一首小词《恋情深—2015情人节致菊如同志》,献给你,作为一个留念吧:
忆昔东篱多烂漫,
低吟相伴。
真情永远贵如金,胜知音。
死生相许共浮沉,
患难结同心。
作比翼、连枝伴,恋情深。
2015年2月12日于蔺州映月村书就(本文载天涯部落断桥村落,获部落征文一等奖,得奖励六千分。)
人有生老病死,这是自然规律。菊如不幸有原发性高血压病,致使几十年和这个慢性病相伴,备受痛苦和折磨。她的这个病既有遗传因素,又有高钠、低钾膳食因素。她的双亲和兄妹都有高血压病。另外,就是日常膳食盐巴过量的影响,古蔺有个说法,就是要吃盐巴才有力气,不然会脚趴手软的。世卫组织提出每人每天食盐量不超过6克,而古蔺人却大大超过,菊如家里炒的菜往往咸得叮口。
根据资料介绍:人群中,钠盐(氯化钠)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呈正相关,而钾盐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膳食钠钾比值与血压的相关性甚至更强。我国十四组人群研究表明,膳食钠盐摄入量平均每天增加2克,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增高2.0mmHg和1.2mmHg。高钠、低钾膳食是我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发病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我国大部分地区,人均每天盐摄入量12-15克以上。在盐与血压的国际协作研究(INIERMAP)中,反映膳食钠/钾量的24小时尿钠/钾比值,我国人群在6以上,而西方人群仅为2~3。
高血压病的心脏损害症状主要与血压持续升高有关,后者可加重左心室后负荷,导致心肌肥厚,继之引起心腔扩大和反复心衰发作。此外,高血压冠心病主要危险因子,常合并冠心病可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高血压脑部最主要并发症是脑出血
长期坚持与病痛抗争的人(上)
和脑梗死,脑出血一旦发生,患者常表现为突然晕倒,呕吐和出现意识障碍,根据出血部位不同可出现偏瘫、口角歪斜、中枢性发热,瞳孔大小不等,若血液破入蛛网膜下腔时可出现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象。高血压引起脑梗死多见于60岁以上伴有脑动脉硬化的老人,常在安静或睡眠时发生,部分病人脑梗死发生前可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1A),表现为—过性肢体麻木,无力,轻瘫和感觉障碍。
由于菊如有这个原发性高血压病,因此家里备有血压计和常用降压药,每天检查血压,坚持适量服用降压药,以保持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几十年如一日,不敢懈怠。为了减轻高血压对心脑血管的损害,林放还常常寄来脑安胶囊和丹参片等中成药配合治疗。根据资料介绍,降压目标:在患者能耐受逐步降压达标。一般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收缩压/舒张压)降至140/90mmHg以下;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收缩压应控制在150mmHg以下,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
可是,祸不单行,1999年7月初,菊如脸部右侧又突发三叉神经痛。这个三叉神经痛被称为天下第一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右侧多于左侧。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撕裂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的剧烈疼痛。当时到泸州医学院住院治疗未果,用西药主要是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对患者止痛
有一定效果,姪女许康华在瑞士有医院,常带一些卡马西平来,但其给患者有嗜睡、眩晕、消化道不适等副作用。开始每日2次,每日0.2~0.6g,分2~3次服用,每日极量1.2g。在治疗三叉神经痛过程中,还服用过石家庄三叉神经医院熬制的中药水剂和
膏药,后又到重庆第三军医大医院动手术。历经风风雨雨、疼疼痛痛,到2009年7月刚好十年,这三叉神经痛复发更加剧烈,不得已住进了省华西医院神经外科,这个外科医生说必须做开颅手术,有风险要家属签字。鉴于在第三军医大医院动手术到现在又发了,因此我们将菊如转到这个医院的疼痛科,采用阻滞疗法(即针灸)和局麻手术治疗,出院后又用沈阳军区政治部医院三叉神经痛专科的中药三联疗法(即涂喷服三种药物),有一定疗效。就这样服用中西药进行降压和治疗三叉神经痛,苦熬病痛漫长的日子……
毛主席1941年12月16日写给正在患病的王观澜同志的信中说:“既来之,则安之”,“自己完全不着急,让体内慢慢生长抵抗力和它斗争,直到最后战而胜之,这是对待慢性病的方法,就是急性病也只好让医生处治,自己也无所用其着急,因为急是急不好的。对于病要有坚强的斗争意志,但不要着急,这是我对于病的态度。”王观澜是我党著名的领导人之一,曾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他从40年代开始患严重的胃肠病,先后经历了七次大的危险,曾几度徘徊于死亡的边缘。但是他坚持按照主席所说的办法,精神乐观,意志坚强,积极配合治疗,终于战胜了死神的威胁,驱除了困扰自己12年之久的病魔,恢复了健康。
毛主席这段话后来成了许多同志正确对待疾病、战胜疾病的精神武器,也成了医院中病友互勉互励的箴言警句。一个人患一种慢性病都是很痛苦的,而菊如却患的是两种慢性病,且都是终身的长期的慢性病,一个病有致命的危险,一个病则剧烈疼痛难当,一般人是根本难以承受的。可菊如是一个坚强的女姓,在毛主席给王观澜的这段话支持下,几十年来坚持与病痛抗争,从不消极颓废,从不呻吟叫痛,从不
自暴自弃,从不丧失信心,而是不声不响,默默承受,笑对人生,自强不息。
菊如小学毕业14岁参加工作, 在岗位上自学成才,获得助理会计师职称,成为了国营企业骨干;她当家理财,孝敬双亲,带长弟妹,相夫教子,井井有条,卓有成效;她乐观向上,视严重的病痛为无物,学气功,打太极拳,打篮球,爬山,旅游,以七十五岁高龄登长城、爬峨嵋山十里大坡,直到今年春天还翻越三道水的荒山野林,豪迈宣称:不到长城非好汉!正是:
抱病终身亦坦然,无边疼痛忍熬煎。既来之也则安之,面对人生勇向前。长期疼痛志不残,自学成才苦钻研。坚忍不拔事竟成,生活工作照样甜。
2018年8月10日于古蔺映月村写(本文载于天涯博客林泉诗音)
屈指一算,菊如今年离2009年出华西医院,病痛又熬过了九年,这九年中每日自量血压,坚持服降压药和脑安胶囊等控制血压和保护心脑血管,坚持服卡马西平和中成药野木瓜等以减轻三叉神经痛,这成了九年来每日必不可少的功课!
开年以来,菊如仅管有病,对毛主席教导说的:“既来之,则安之”,“自己完全不着急,让体内慢慢生长抵抗力和它斗争,直到最后战而胜之,这是对待慢性病的方法。”坚持与病痛抗争,绝不屈服,乐天知命,照常坚持炼气功、打太极拳、爬山、旅游、修身养性,颐养天年。她喜欢曹操《龟虽寿》这首诗: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春天是大好时光,投身于大自然,物我两忘,怡情养性,也是减轻病痛的好方法。
我陪她走看彰德的桃花山,拜访箭竹的哆啋苗寨,参观园田农庄的动植物园,应邀参加三道水的春华秋实文艺开幕式,特别是为了从天弓桥攀爬上山看沙家坪铁索吊桥时,必须翻越一座荒山野林,这里根本没有路,脚下是乱石野草,差不多是我牵住她
长期坚持与病痛抗争的人(中)
一步步往上移动,但她毫不畏惧,坚决表示不到长城非好汉!随后还被应邀到广安上华莹山,与“双枪老太婆”合了个影。 菊如在华莹山期间,可能因受风寒影响,或饮食上没有注意,回到古蔺后就感到身体很大不适,对我说病发了,于5月23日住进县人民医院,检查为冠心病发作。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亦称缺血性心脏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狭窄或阻塞(即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或心肌坏死的心脏病。这个病自然是与高血压相关连的,高血压是冠心病主要危险因子。经过住院七天输液打通了阻塞,又过了一关。
这次医疗费用4407元,国家报销3485元。
由于这次风寒和冠心病情,增加了三叉神经痛的阵痛程度和频率,于是我每天陪她到医院进行理疗。理疗主要是电疗,以物理因素通过对局部的直接作用,和神经、体液的间接作用引起人体反应,调节血液循环,改善营养代谢,提高免疫功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促进组织修复,因而消除致病因素,改善病理过程,达到治病目的。这个理疗费用为300元作12次(12天),属自费不能报销,为了缓解疼痛也必须坚持做,在成都的亲戚为她在华西医院办好了入院手续,为了减少医疗费用,忍痛没有去。
事物是不断变化的,慢性病经过时日也会变成急性病。6月15日,菊如感到身体更加不适,头部昏眩,恶心干呕,四肢乏力,到了晚上两点左右病情加重,特别恶心干呕不断,我意识到这可能是高血压又引起了脑血管病,最怕的是脑血管堵塞引起血管破裂,那就相当危险了!我赶忙把登惠叫起来,坐上出租车赶往县医院住院部紧急检查,好得有年轻人,一系列检查缴费拿药办入院手续,都是登惠办理,菊如非
常坚强自行行走,配合CT、X光检查,结果是除了原发性高血压病、高血压心脏病外,新增加了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脑萎缩,吓出了我一身冷汗!
当晚即住进28床附加的担架床进行输液抢治,并要我签了防止病人坠床跌倒的保证书,说明了病情之严重。连续三个全天吃药打针输液,这期间菊如完全不能动弹下床了,也吃不下饮食了,要从担架床转到正规床上,咫尺之间都是由医院找了一个大力士来,将她平抬过去,日常一切生活由我和林郁、登惠给予料理。在这极端严重和困难的时候,我在她耳边轻声说:
要坚强,要顶住,我们一生是向善的,要相信好人自会平安!我们要一起回家,要去看大寨的菊花展(她在住院前的一个愿望),我说今年你陪我到彰德,但错失了上桃花山看桃花的机会,明年我们还要携手上桃花山,踏遍芳丛,畅赏更加美好艳丽的桃花呀!
我此前在《再访桃岭今年花胜去年红》的一文中就说了:明年这个时候,我还得来此看望这些孤苦无依的桃李仙子们!我来到彰德好邻居超市门前,对菊如说:这山上正是桃花盛开的时候,遗憾你没有跟我一起上去观光欣赏,待到明年花更好,仍与你一同再来拜访!于是,我们结伴,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返程,并吟诗一首:“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怜香惜玉得承诺,明岁寻芳早安排。”我坚信这个设想完全能够实现!
这期间,林放每天都从珠海打电话来慰问母亲,讲解病理病因,如何对待病情,如何放宽心态,给老人以极大地安慰;温江的祝仁华也电话询问病情,孫辈夏路夏立从成都专程回蔺到医院探视,见到老祖母病得如此,不禁抱头痛哭,情景十分感人;北
京的刘东也打电话慰问周妈妈,深圳的余方才也打电话关心慰问;在城里和她老家的亲戚朋友,更是不时来关心和陪护;更有我们天涯网上的朋友们也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祝愿,真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人间有大爱啊!我衷心地感谢所有的这些人们!
这是心的呼唤,
这是爱的奉献,
这是人间的春风,
这是生命的源泉,
再没有心的沙漠,
再没有爱的荒原,
死神也望而却步,
幸福之花处处开遍。
《爱的奉献》,这是菊如平时最喜欢唱的一首歌。在医生的精心治理下,在亲朋好友的关心下,在家人的认真护理下,在她自己与病痛顽强的抗争和配合治疗下,病魔也真望而却步了。病情就开始好转,6月18日,医院为她安上生命检测仪进行检测,经过两天两夜检测说明,神志清楚,精神饮食恢复,可自觉症状明显好转,生命体征平稳,双肺呼吸音清晰,心浊音界正常,心率70/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不大,双下肢无水肿。这说明脑梗塞基本打通了,血液循环正常了,四肢开始有力了,慢慢地能下床被掺扶在病室内走动了,经过再观察两天,证明脑梗塞没有反复,问题基本解决了,菊如又闯过了一道大关,6月21日终于出院回家了。这次医疗费用3879元,国家报销2896元。正是:
慢性能成急性病,
综合治疗抓在前。
一经发觉有征兆,
紧急送医莫迟延。
无疆大爱暖心田,
妙手仁心济世贤。
病魔望之而却步,
幸福康乐满人间。
2018年8月10日于古蔺映月村写(发表于天涯博客林泉诗音)
长期坚持与病痛抗争的人(下)
在古蔺人民医院住院部,最后再观察两天,证明脑梗塞没有反复,问题基本解决了,又闯过了一道大关,6月21日终于出院回家了。可是,虽然致命的心脑血管病得到了基本解决,但天下第一痛的三叉神经痛却加重了,在县医院是无法治理的,医生们只告诉每天吃半颗卡马西平,然而这半颗卡马西平也难以缓解这剧烈的疼痛了,菊如于是决定到成都华西医院治疗。
6月25日,由我和林郁护送菊如到成都,这个车不顺趟,因空调坏了,找了几个地方都未修好,一番折腾耽搁了不少时间,只好将就冒着车内高温上路,历经七个半小时到了成都,然后在城里的大街小巷七弯八拐穿行,到了无名巷侄子李洪的大骨面馆前,此时天已黑了,林旭和祝仁华早已等候在此,这样,大家就一起在面馆里用晚餐。用餐完毕,让菊如坐上轮椅,由林旭推着向华西医院急诊科走去。原来这无名巷到华西医院急诊科并不远,当林旭知道菊如要到华西医院,就早早来到无名巷李洪的大骨面店,并从华西医院急诊科借来了轮椅,并将我们的车直接引导到这里,减少了周转,节省了时间。
由林旭推着轮椅,不多时就很顺趟的到了华西医院急诊科,嗬!偌大的厅堂挤满了挂号候诊的人,于是有关挂号、缴费、送诊、照片、直至在一个角落将病人安置到临时活动病床上,进行打针输液,足足花了大半夜时间,而且这些全靠林旭、林郁、
陈雪莉三个年轻人来办理,让我办跳断腿都办不到。这个急诊科的病房不但住满了病员,就是病房外的所有空间和过道,都安满了活动病床,住满了病人,真是拥挤不堪!
见此情景,我不禁对陈雪莉说:这样的医疗状况真是不好,有急病到此真要急死人!陈雪莉说:就是因为这个医院太好了,所以才有这样多人来此就医哪!我想,如果国家财政每年用于全民医疗的钱达到总支出的5%,加强市县乡村的医疗机构建设、医疗器械设备配置和医护人才的培养,这样大多数病包括一些急重病,就可以就地就医了,减少一些病人到省医院来,就不至于弄得省医院像现在如此的不堪重负,急重病人如此长时间被等待拖延啊。这晚,在急诊科提请的CT检测说明,有颅内多发缺血梗塞灶,部份伴软化灶形成,脑萎缩外,又增加了一个“白质脱髓鞘改变”的问题,这说明省医院要比县医院高一着。
这个脱髓鞘病可不是一般,这让我想起了2003年10月,林放因病到中山市医院检查,突然休克倒地,医院检查也找不到原因,黄艳丽赶忙将他送回珠海中山大学第五医院进行抢救,经核磁共振检测,查明是脱髓鞘损伤多年致形成脑脓肿,休克昏迷了十余个昼夜,在医院的精心治疗和黄艳丽的耐心护理下,死神终于望而却步。后来我才知道,林放幼时喜欢游泳,一次在古蔺观音塘跳水,头部触及石头,使脑部受到严重损伤,但回家后怕告诉我们父母,也从未治疗致造成脑损伤后遗症,痛苦多年。这次重症叫“脱髓鞘”病变爆发出血,恐与前脑损伤后遗症发展有关,我作为家长这样粗心疏忽,深感愧疚。菊如检测到“白质脱髓鞘改变”的问题,恐与曾经脑部受过撞击有关。
医生们推着电脑,向一间一间病床的病员和家属陪护,讲解病情,治疗注意事项等等,满辛苦的呢!菊如就在这个狭窄过道的临时病床上,接受打针吃药输液。一夜无眠,第二天,接着打 针吃药输液,给予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对症处理。好在这里离无名巷李洪的大骨面店近,我们几人的一日三餐就由面店包送了,我和林郁也可以轮流到李洪家里休息,大大减少了病人和我们陪护人员在生活上的困难,这算是很幸运了!
通过急诊科一天一夜的治疗和观察,脑部病状进一步解决了,6月26日下午,由急诊科和疼痛科对菊如的三叉神经痛进行会诊,结果确定转入疼痛科住院治疗。由于没有空余病床,得等待通知有空余病床再入住疼痛科。于是菊如和我、林郁只好到温江林旭的家里小住,等候疼痛科的通知。由于时间不待要晚了,我们就慌忙收拾行李背包,急诊科的临时病床由林旭推送回急诊科库房,然后一起打车到温江林旭家里等候通知。
在林旭家里第二天(6月27日),菊如发现手机不见了,因为昨日从急诊科到温江慌忙火气走的,谁也没有注意这个小东西。当时连菊如自己都没有发觉手机不在身上,其他人更不知道了。菊如很着急,说手机里储存得有信息、养老金帐号等等,于是大家都很着急,林旭、林郁都掏出手机拨这个丢失手机的号码,拨了多次都无回音,于是只好将我的手机给菊如使用,我从来是不使用手机的,最多就是看一下时间而已。深夜菊如不遂心,就用我的手机再次上拨她丢失手机的号码,这次奇迹发生了,对方回话称是华西医院急诊科,是在我们所退的病床上发现了这个手机,现保存在收费处,于是一颗悬吊吊的心才终于放下
了!
林放从珠海打电话来说,为了治他妈妈三叉神经痛的病,他准备到武汉医院排队挂号,用伽马刀动手术。我对他说稳倒不要动,曾经在重庆第三军医大医院做过三叉神经切断手术,但不久病痛复发更加疼痛,还是2009年7月到华西医院疼痛科治疗才得以缓解,这华西医院在全国还是名列前茅的呢,要相信华西医院疼痛科医治疼痛主要方法是神经阻滞疗法(即针灸),2009年7月23日下午我曾以《悬壶济世医德高》,赞华西医院疼痛科神经阻滞疗法云:
神经阻滞疗法好,缓解疼痛有奇效;医学科技在进步,悬壶济世医德高。神疗医术真是妙,疑难百病可缓消;妙手回春解倒悬,苍生幸福乐逍遥。
6月28日,华西医院疼痛科通知有病床去住院,于是由我和林旭、林郁陪送菊如到疼痛科,凑巧也是住28号病床,手机也从急诊科收费处拿回。住下后医师临床讲了病情,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案仍是剧麻手术和神经阻滞疗法。这里规定老年人不能当陪护,第二天我只好回温江陪灵犀(小曾孫)了,医院就由林旭、林郁两弟兄轮流当陪护。
6月29日,心电图:窦性心律,不齐。进行数字化X光胸部正侧位摄影:双 肺纹理增多,双肺下页结节影,炎性?或其它,心影未见明显增大,主动脉迂曲钙化。6月30日,用核磁共振对颅神经水成像普通扫描:双侧小脑前下动脉紧邻双侧面神经、听神经及前庭神经脑池段走行,左侧三叉神经脑池段旁见紧邻共走行的小血管影,但未见明显血管推压神经移位征象,双侧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丘脑、桥脑散在缺血、腔
梗塞、脑萎缩、脑白质脱髓鞘。排除手术禁忌,于7月3日行CT引导下经圆孔右侧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镇痛液注射术,术后患者右侧面颊部疼痛明显缓解,右侧耳颞部仍有触诱发痛,遂于7月4—6日行右侧耳颞神经阻滞,患者疼痛明显缓解,遂安排患者于7月7日出院。这次华西医院医疗费用共计为10252元,社保报销2979元。出院诊断:高血压III级很高危,多发腔隙脑梗死,右侧三叉神经痛。因此,致命的心脑血管病存在高危,三叉神经痛只是缓解减轻一些,难以根治。生活要继续,还得坚持与病痛作抗争,抱病负痛前行,命运就是如此,只能坦然面对。菊如是一位性格坚强的人,仅管如此,仍然乐观自信,回到林旭所住小区,每日拄着拐杖慢慢地走路锻炼,还坚持在运动器械上做康复活动,生命就是这样顽强的啊!……
正是:
救死扶伤为大众,国家投入应加重。
医疗机构要广设,就地就医解病痛。
人的一生伴病痛,命途多舛亦从容。
放宽心态不着急,锻炼治疗不放松。
2018年8月10日于古蔺映月村写
(本篇载于天涯博客林泉诗音)
周菊芬同志,于1939年农历冬月初十日在古蔺县印合乡长坝子出生,原名周菊如,菊芬这个名字是她在读书时取的,其后就一直使用这个名字。这个长坝子在古蔺是很著名的,1935年1月29日,工农红军长征入川第一夜就住在长坝子,菊芬的大伯周尚林率领乡亲们迎接红军的到来。当晚举行欢迎红军的联欢会,周尚林在会上致欢迎词,并牵家里的羊子犒劳红军。
从此,红军在长坝子播下了革命种子,菊芬这一家就有五人参加了中共地下党(周铠、周钾、周武、周普、周泽如),是一个名符其实的革命之家。菊芬的父亲周钾,是长坝子中共地下党支部书记,母亲向祖君是古蔺县永乐乡中共地下党员向华春的妹妹,她对向华春编写的《干人歌》牢记不忘,就常用这首歌唱给童年的菊芬听。
菊芬就是在这样的革命家庭里的革命熏陶下成长起来的,稍长就为家里分担劳务,揹着弟弟希如讨猪草喂猪,自幼就养成了劳动的习惯。我曾到长坝子走访,那陈旧的老房子还在,当年菊芬讨猪草喂猪的猪槽还在,几十年的沧桑,留下了童年小菊的身影……
一九五一年七月,我刚满十七岁,考上了荣县地方工作人员训练班,通过内江专区复试后,分配到川南贸易干部训练班培训学习,十二月参加川南土改工作团到古蔺县第八区水潦乡岔河村、白沙村搞土改。1952年5月留古蔺工作,分配在古蔺县合作社
诉衷情——此情可待成追忆
沉痛悼念亲密战友周菊芬同志
联合社供应股任记帐员;1952年10月到川南合作干部训练班学习;1953年初到古蔺县马蹄滩即第七区供销社工作。不久,菊芬到了马蹄滩,随后到了供销社工作,当时他只有十四岁,是一个非常活泼的小姑娘。我和她一见如故,是前世结下的缘份吧,因而今生我们两地虽曾相隔千里,却也能相遇走到一起。每逢星期天,我们和团员们一起趟过马蹄河,在河边沙滩上过团日,学习毛主席的著作,一起谈心、交心,互相促进,讨论如何争当好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員,为建设社会主义贡献一份力量;红五月里,我们和职工们一起下乡支农,在田里插秧,开展劳动竞赛,你追我赶争上游,当标兵;寒场天,我们一起揹上盐布百货针头麻线送货下乡,走村串户,争当新时代的新货郎。因此,我们在思想上相通,在工作上相帮,在心灵上相知相恋,最终成为了伴侣。
菊芬同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坚持为人民服务,当好人民的勤务员;她热爱党,热爱毛主席,努力学习毛主席的著作,勇敢捍卫毛泽东思想;她把三尺柜台当作切身的事业,在白沙供销社获得“巧姑娘店”的称号;她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扎根农村,在小水公社庆民大队参加劳动,为恢复和建设受三年自然灾害的农业生产奉献了力量;她坚持社会主义,反对搞资本主义,积极参加农村社教运动,在隆昌县黄家镇和南溪县李庄搞“四清”,立场坚定,工作认真,受到好评;在文革中她坚决拥护毛主席,拥护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在县里主持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组织干部群众学习毛主席著作,受到肯定和支持;她勤于钻研,勇于实践,
仅通过在县供销社的短期会计知识培训,就先后担任过白沙供销社、中城供销社、县烟叶复烤厂和县烟草公司的会计工作,并评为助理会计师,受到各级表彰。
菊芬同志一生简朴,善于勤俭持家。1957年初我们在马蹄滩结婚时,没有婚纱,没有鲜花,就是穿一身布衣服,买一点糖果,烧几瓶开水,开个座谈会,就成就这段姻缘。当时我们的家当就是一个小木箱装了几件衣服和几本书。从马蹄滩、白沙到古蔺,就凭我们两人六十多元的工资养活了九个人,当时三个孩子穿的都是包装布做的衣服(就是工厂用来打捆包布疋的包皮布)。由于生活紧,孩子们的童年十分苦,三个孩子从来没有得到过我的零用钱,他们为找几个钱花,就去捡废品、就在马路上锤石子,甚至结伴到小水粮站揹粮到中城粮站(不通公路,转运粮靠人揹),揹一天也不过得几毛钱,看着他们被压弯腰的身子,真让人心疼。而这些年菊芬操持家务,不仅将三个弟妹扶长成人,成就学业走上工作岗位,也使三个孩子健康成长,读上大专院校,并一手操持,让他们都成了家立了业,其所费心血绝非一般!
而我却是一个不称职的丈夫和孩子们的父亲。1958年初大孩在马蹄滩出生时,我在菊芬身边守候外,二孩、三孩出生时我都没有在她身边。1959年9月二孩在叙永出生时,我被区里抽去搞征购不准假,1963年5月生三孩时,县里开展一打三反运动,我在县百货公司负责查账组,单位知道没有告诉我。对这两个孩子的出生我没有尽到责任,我一直无比内疚,深感对不起菊芬同志。再一个就是1960年我揭发白沙供销社领导大搞浮夸风,造成大量资金损失的问题,作为我的顶头上司就恼羞成怒,百般对我进行打击报复,让我无法继续在白沙供销社工作了,万分不得已只好申
请调动工作,1961年初被安排到古蔺县商业局驻叙永购销处工作,而我的家包括孩子却只能留在白沙,好在1961年菊芬调回白沙供销社工作,这个家就由她一个人承担起重担,其艰苦度日可想而知,而且一别是五年,直到1965年5月菊芬调进古蔺中城供销社工作,才把这个家带到了古蔺与我团聚(当时我在古蔺县百货公司工作),对此,我更加内疚,深感对不起这个家,对不起无比艰辛的菊芬同志。
文革中,我们被挂上大牌子押起游街示众,在街头被站在桌子上同台挨批斗,在我蒙受不白之冤深陷蚂蝗田之时,菊芬更是挺起脊梁,四处奔走,为我申诉;老地下党员罗昭、李国富、黄思明等为我仗义直言;办案的检察官胡在西、法官龙汉昭坚持正义,顶住压力,还我公道,等等,终于使我沉冤得雪。
1988年我在郎酒厂负责打假时,竟被戴上“搞乱当地经济”的罪名,有关在省委常委会上专题汇报,要求处理我和法律顾问,好得有中央书记、最高法院长任建新作出假郎“是全国的知名大案”等几个批示,我才得以免受打击;随后艾丰同志派《人民日报》罗茂成、《工人日报》范玉章两位记者到古蔺采访此案时,是菊芬同志首先接待反映情况,后来当她拿到这两位记者在两报发表的《郎酒的呐喊》,她高高举起给我看时,让我无比感动。这后一次是对周永康、徐波利用职权掩盖郎酒贪腐大案,竟将价值百亿的国营郎酒厂让私人无偿侵吞,我和厂长云宗倜坚持向中央揭露此问题,菊芬同志十分担忧我为此再受打击,果不其然,我又被戴上“告中央首长的‘状’”的罪名,又好得中央书记杜青林关注此案,由《民主与法制》社对此案进行调查,该社负责人率队到我家里对我进行了采访,其后又经长时间调查,最后向中央写出内参报告此案调查结果,而我也才得以安然无恙,菊芬和家人们才得以安心放心……。
这一系列事实说明,我和菊芬同志就是这样一生相依相伴,相濡以沫,相依为命,不离不弃,一路在风雨中前行,她不愧是我最亲密的战友和同志啊!
我是1993年11月退休的,菊芬是1996年2月退休的,原本我们想从此可以安度晚年,静享家庭之乐趣的。菊芬虽患有原发性高血压这个慢性病,但一直服药保持着血压平稳。可是在1999年7月她的右脸部突发三叉神经痛,这可是天下第一痛啊!这样,菊芬就一直受到这两种慢性病的纠缠和困扰,一个是无声的杀手,影响着人的生命和健康;一个是明显的阵痛,而且是撕裂式的疼痛,让人痛不欲生,备爱折磨和痛苦,我看到这样的情况,真恨不能为其分担一些痛苦,感到无比心疼。由于三叉神经痛的影响使其进食困难,大多时候菊芬是用塑料吸管吸食“浆浆”(就是将饭菜加开水粉碎成浆浆来吞食。)在治疗方面,先后在古蔺县人民医院、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住过院,服过石家庄三叉神经医院的中药,在重庆第三军医大进行过手术,应用过沈阳军区政治部医院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三联疗法”,最终还是在成都华西医院疼痛科采取神经阻滞疗法,每次术后可以缓解疼痛一段时间,就这样想方设法、断断续续治疗三叉神经痛,走过了这艰难而又痛苦的二十多年!
可是在这二十余年菊芬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同时,那原发性高血压病却在不声不响地侵害着她的肌体和生命。2018年6月就因冠心病和脑梗死住进县人民医院,昏迷了两天两夜,经医院全力抢救,得以过了一道大关。紧接着到成都华西医院检查治疗,其出院诊断结果是:高血压III级很高危,多发腔隙脑梗死,右侧三叉神经痛。这三项中的前两项则随时威胁着生命,令人无比担心。2019年林放接她到珠海疗养,在中山大学第五医院治疗,使病情稳定了一段时间;但在2021年又意外发现菊芬得了肠道疾病,赶
往省人民医院治疗,真是雪上加霜;2022年因三病交加(高血压、三叉神痛、肠道病),使健康严重受损,全年大部分时间都在住医院,而且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只能喝“浆浆”,身体变得无比瘦弱;进入2023年,菊芬已然感觉四股麻木乏力,行动不便,完全要靠人搀扶(林放3月份从珠海来专门服侍了4个多月),这说明高危的高血压“健康杀手”在不断逼近。
对此,我多次劝她到成都华西医院检查治疗,并要林旭随时准备向华西医院预约挂号,可是她都不同意去,为什么不愿到成都华西医院检查治疗,她没有说原因。
到今年10月份病情起了变化,连续几天大小便失禁,多时一个晚上失禁五次,我在开始为她换洗衣服被单时,她的拐杖报警器就一次又一次地向我发出求助信号,这一声声一次次的求助信号,使我不得不一次次放下手中被洗的衣物,忙不迭地几次为其更换衣服、被单,擦拭身体。可没料到这高危的无声隐形杀手却突然袭击,在10月18日中午,菊芬却突感不适昏迷了。
可她是一个坚强的人,在这几天前她还翻出《毛泽东文集》第八卷,称要好好学习,让人不觉得她会有问题;就是在18日中午她开始昏迷时,她还用最后的一点遗力,被牵引走了几十小步到了床头上,随即呼吸紧骤,口冒白沫,千呼万唤她也再不能应声和醒来,我即感到是她的心脑血管出问题了,是脑溢血突发的表现,林郁、李登惠当即赶来急送古蔺中医院进行抢救。
在这医院抢救的日日夜夜里,我和儿孙们都衣不解带的守护在菊芬的病床前,多么希望能出现奇迹让她醒过来,我悄悄地在她耳旁说:“要坚强、要挺住,你一定会好的,我们一起回家。”可是天不假年,菊芬这次没有战胜病魔,于2023年10月31日11时零9分与世长辞,享年八十四岁。
敬爱的菊芬同志,你从此告别了这个世界,告别了你亲手建立和操持的这个家与家人,告别了你辛勤扶养和关怀备至的儿孙们,告别了互相关心,互帮互助的亲朋好友们!而我则失去了六十六载相依为命、相濡以沫、一路风雨前行的亲密战友和同志,家人们失去了你这个撑起家的主心骨,儿孙们失去了你这位慈祥的母亲、祖母和曾祖母,亲朋们则失去你这位可敬的同事、知己和益友!我泪流满面,满怀悲痛向菊芬同志的遗体三鞠躬,并写出《诉衷情·此情可待成追忆》以寄托我无比的哀思,海枯石烂,永志不忘,以告慰亲密的战友菊芬同志!
一
出生在革命家庭,金菊芬芳名。
“干人歌”中成长,真善美心灵。
傲霜雪,抗强横,捍公平。
爱国跟党,服务人民,无比深情!
二
投身革命献青春,年少最忠贞。
学习增长才干,天道本酬勤。
担使命,践初心,立功勋。
四十三载,踔厉风发,金菊芬馨!
三
病魔肆虐竟缠身,坚决与拼争。
疼痛有如刀割,绝不吭一声。
治病疾,未稍停,到高龄。
溘然长逝,哀乐幽咽,痛悼英灵!
四
此情追忆泪成痕,难忘菊如恩。
六十六载相伴,连理感情深。
经患难,紧相跟,不离分。
相依为命,风雨前行,永结同心!
五
人生最痛永离分,何况至亲人。
金菊芬馨摇落,林泉失诗音。
唯愿望,驻英魂,等余身。
三生石上,携手来生,再共良辰!
你的亲密战友和同志林永清(正泉)泣血写就2023年11月19日于古蔺县映月村
声声慢
——清明时节梦祈亲密战友菊芬同志
梧桐落叶,
草木凋零,
黄花满地萎谢。
可叹卿三十载,
病魔磨折。
罹天下第一痛,
右脸颊、如刀割裂。
更突发,
很高危、致命的脑出血。
自古人生伤别,
何况是、同林的双飞雀。
患难相依,
不弃不离亲切。
六十六年伴侣,
梦中逢、泪眼哽咽。
紧握手,
祈祷在天享怡悦!
2024、4、1于古蔺映月村
载《今日头条・林泉诗音》
清明节步德儒弟悼念菊芬诗意韵
一、德儒弟悼念菊芬诗
秋风秋雨秋草黄,
谁念西风独自凉。
手足情长今秋别,
再无大姐诉衷肠。
2023年11月6日
二、步德儒弟诗意韵
年年共赏菜花黄,
今岁孤单独凄凉。
唯有寄情声声慢,
千迴百转痛断肠!
2024年4月4日于古映月村
载《今日头条:林泉诗音》
乘车岀自东门路。
恰正是、时当午。
金菊芬芳今作古,
青山不老,
翠岡长驻,
落叶归根处。
百身莫赎情何苦,
顿首相思断肠赋,
百转千廻难尽诉。
望中烟草,
松柏常绿,
万代根基固!
2024、10、5于古蔺映月村
青玉案——青山不老长安息
甲辰年九月三日,林郁、登惠、秋月带我去看了亲人菊芬女士安息之处,为此特题:
印合山,长坝子,乌蒙磅礴走泥丸;毛主席,率红军,四渡赤水播火种。菊芬女士,出身在革命家庭;幼受薰陶,在《干人歌》声中长成。从小热爱动,照顾弟妹,减轻父母负担;不顾严寒酷暑,讨草喂猪,为家庭增加收入。她支持父辈的地下党活动,为其掩护、传递消息;她志存高远,要像老一代人那样作一番事业。
她年少参加革命,踏上工作岗位;她牢记初心使命,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她忠诚于党和国家的事业,勤恳为人民服务;她热爱毛主席,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不断改造世界观。她历经坎坷、折磨打击,但一颗红心不变;她与亲人风雨同行,患难与共,同舟共济。她孝敬双亲,扶长弟妹,不愧孝悌忠信古训;她持家創业,相夫教子,堪称贤妻良母典范。
火星山,火星闪烁;落鸿河,秋风萧瑟。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生老病死。菊芬女士逝世已满一周年,亲朋好友无比惋惜,家人们无比悲痛。继承她的遗志,学习她的高尚品德和家国情怀,就是对她最好的纪念;祝福她在天堂安息,畅享愉悦,幸福安康,是我们最大的愿望!为此,致祭词曰:
金菊芬芳,勇傲风霜,患难相依,同舟共航。
爱党爱国,紧跟教员,坚定意志,大同是望。
勤学苦练,知识增长,勇挑重担,国企骨干。
为民服务,无私奉献,扶贫济困,侠肝义胆。
白手兴家,勤劳节俭,孝悌忠信,教子有方。
抗拒病魔,勇敢坚强,战地黄花,分外芳香。
躯壳虽隳,灵则万古,精神长存,五德绵延。
呜呼战友,离别周年,今朝家祭,告慰英贤。
尚飨!
致祭人 林永清鞠躬敬奠并率
子 林 放 媳 黄艳丽
子 林 旭 媳 祝仁华
子 林 郁 媳 李登惠
孙 林子夏 孙媳 夏 立
孙 林春珲
孙女林秋月 孙婿颜吉虎
曾孙女林 兮
2024年10月于古蔺映月村祭拜
三、周菊芬女士逝世一周年祭
林永清字正泉,1934年7月2日(甲戌年农历5月21日) 出生于四川省荣县章佳乡黄桷树幺店子,在杨柳冲农村度过童年;
1940年7月—1949年12月,其间40年7月至47年6月在荣县章佳小学、荣县县立小学、荣县中学读书;47年7月至49年12月在家自修、站柜台、负责邮政代办所;
1950年1月—1951年6月,在荣县城西镇河街任居民小组长、街道委员会委员;其间50年冬参加荣县税务局会计班一期学习;
1951年7月—1952年4月,其间51年7月考取荣县地方工作人员训练班,8月转川南贸易干部训练班学习;51年12月至52年4月参加川南土改队到古蔺县第八区水潦乡岔河村、白沙村搞土改,任工作组副组长;
1952年5月—1952年12月,其间5月至9月在古蔺县合作社联合社供应股任会计员;10月至12月在川南合作干部训练班学习会计专业,任学习小组长,获学习模范称号,评定职务为主办会计;12月23日参加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3年1月—1962年10月,先后在古蔺县马蹄区供销社、白沙区供销社、古蔺县商业局驻叙永购销处工作,任主办会计;其间曾任共青团马蹄区财经支部书记、白沙区级机关团支部委员、白沙区供销社团支部书记;
1962年11月—1986年6月,在古蔺县百货公司工作,任主办会计,其间63年7月至12月在四川省财政贸易干部学校会计专业学习,任学习组长;76年10月向中共中央华国锋主席写信,揭发古蔺一伙人持枪抢劫国家巨额财产问题,遭受严重打击迫害,被污陷蒙冤受屈;85年被国家商业部主办的《商业会计》杂志聘为通讯员,获得“通讯积极分子”称号;
作 者 简 历
1986年7月—1993年10月,在四川省古蔺郎酒厂工作,先后任财会科副科长、内审科科长、厂长办公室主任、打击假冒案件负责人;88年9月评定技术职称为经济师,89年1月被聘任为郎酒厂经济师,89年8月被《四川税务报》聘为通讯员,90年10月被泸州市商业局聘为政务信息员;
1993年11月退休至今,在天涯社区天涯博客、天涯部落、天涯论坛以林泉诗音发表文章诗词等三千余篇(首),被授予“天涯名博”、 “纵横江湖”称号;在《今日头条》开设有林泉诗音专栏。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母亲与世长辞后,父亲不分昼夜赶写下一篇篇文字,希望汇编成册。
这件事当然由我来做。家里只有我是干过“编辑”的,报刊杂志广播电视都捣鼓过,正式职称就叫“编辑”。
好吧,那就开始吧,上手才知道今时不同往日,首先许多编辑手段和载体都没见过,所以爪手爪脚的;再就是毕竟是老父的文字,里面的内容说是泣血之作一点不为过,要怎样表达出来是需要功力的。第三就是手头资料和图片储备不多,这就有点让人没啥抓拿了。
不管怎么说,把册子编出来再说吧,先以电子杂志的方式挂着,用点时间来沉淀,再逐步补充完善,相信会有更好的方式来呈现。
这本册子起源于共同的悲伤,承载着彼此的温暖,只为留存下家的模样,母亲的光亮照耀着它,这个家就永远是我们心灵的归宿。
编 后 记
林 旭
2024年7月20日
来日并不方长,一别再无归期,只有心中无尽的思念……
山山妖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