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集团1和2

其他分类其他2022-12-31
234

与泰国公司员工代表的一次友好沟通

总部投资管理部投资项目专业总监 安正文

      伴随着伊利国际化、多元化发展步伐的加快,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外籍员工和国内有着不同企业文化背景的优秀人才走入伊利大家庭,这就需要我们要有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和拥抱多元化的开放心态,换位思考,团结协作,一起成就伊利的事业。说到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我在泰国工作期间亲自参与的跨文化融合案例,谈谈我对“尊重”这一核心价值观的切身感受。
      2020年10月底的一天,伊利泰国公司的总经理跟我沟通,希望让我代表公司与泰国员工代表进行一次沟通,原因是公司人力资源与行政部的泰国经理带领公司律师与员工代表已经进行了多轮沟通,但是因为员工希望统一涨薪、提升待遇,而公司希望尽快导入绩效管理体系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双方意见无法趋同,导致沟通陷入僵局。
      面对这一任务,我第一时间带领泰方经理前往当地劳动保障厅拜访咨询,避免公司政策与当地法规产生冲突,其次在沟通策略和方式我也作了一系列精心地准备。正式沟通于当天早上8:30在五楼会议室开始,当我走进会议室,只见双方代表对立而坐,气氛很沉重。于是,我把提前准备的奶茶和饼干端到大家面前,并笑着对大家说:“考虑到大家刚下夜班肯定没吃早餐,我给大家准备了从家乡带来的伊利奶茶和咱们泰国的饼干,咱们边吃边聊如何?”员工代表们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缓解了尴尬的局面。

      我们的对话就从一餐泰中合璧的早茶开始,在我的引导下,邀请员工代表们谈谈伊利来到泰国CHOMTHANA公司一年多时间他们感受到的变化有哪些?大家从食堂的脏乱差改善谈到了员工休息区的改造,从四面佛的迁移谈到了空调大巴车的更换,从员工厂区安全防护谈到了花园工厂的建设,从员工安全演练劳保配发谈到了疫情防控无微不至的关怀。“然而,你们所说的这一系列改善,都是由公司本着“尊重彼此”的原则,主动投资实施的改善,这些改善体现了伊利对泰缅员工的全方位尊重”。

泰国公司员工代表合影

      双方代表通过一上午暖心而又坦诚地交流,换位分享和友好协商了彼此关切的诉求,最终达成了共识。最后,员工代表们一致同意公司于2021年1月开始导入绩效管理体系及关联考核机制。沟通结束后,大家一起携手做共赢式合影。

      伊利泰国公司企业文化在三周年之际也完成了新版升级,“尊重”这一维度也被引入到了核心价值观里,相信在新版企业文化的引领下,泰中缅员工必将更加团结一心,泰国子公司的业绩也将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成为跨文化融合的典范之一。

泰国公司员工拼图

带伤坚守,一切以公司利益为先

     2021年是集团大力推动全国工厂实验室通过CNAS认可的关键一年,段建华作为该领域的内部专家,肩负着全国工厂辅导、赋能的重要任务,然而意外也发生在了这一年。
     2021年6月11日段建华意外摔伤,导致双手多处擦伤、挫伤,双膝深囊积液、半月板二级损伤、髌骨软骨和软组织及5条韧带损伤。医生叮嘱:“你要基本保持静止六周、治疗三个周期,基本恢复需要半年以上;不能负重、不能上下楼梯、不能做旋转和跳跃动作,不能.......”。她已经听不清大夫在说什么了,什么都不能做,恢复期又那么久,内心绝望极了,这不就如同残废了吗?更让她焦虑的是,恢复期横跨两个季度,重点工作还没完成怎么办,工厂实验室认可过不了怎么办?内心的焦急和伤痛的双重煎熬,她简直要崩溃了。

总部质量管理部检验质量控制主任工程师 段建华

段建华受伤情况

      领导和同事们看到她受了这么重的伤,一头惦记工作,一头受伤病折磨,亲人也都远在家乡不能照顾,更担心她不能安心好好治疗影响后半生的生活,都安慰她、开导她,“小段,你受这么重的伤,应该抓住最佳治疗时间安心治疗,工作有我们大家来帮你,你把伤病治好是最重要的。”听了领导和同事们真诚关爱和心疼自己的眼神,让她感受到如亲人一样鼓励和关爱,她心里暖暖的,感觉到一股无形的力量支撑着她,给她注入了坚定的力量,她不能辜负大家的期望。
      自从来到伊利大家庭,就没有被任何困难吓倒过,遇到困难气馁颓废不是伊利人的态度。她鼓励自己:“我要勇敢面对,要以战胜困难为目标!”她内心的信念被领导和同事们“点燃”,伊利人刻在骨子里的精神指引着她,这点伤算什么,我一定能赢。有了这种使命必达的信念以后,个人的伤痛就是小事,即使疾病在身,也会忘了疼痛。
 

      她挺过来了!在病假治疗期间,她每天坚持多项治疗,只要工厂需要,无论是在去医院的路上,还是康复治疗室的病床上,她随时随地都坚持开展线上远程辅导工作。不但如此,7月27日-8月1日、10月18日-22日,为了确保梅州和合肥工厂实验室顺利通过国家CNAS现场审核,在事业部提出辅导需求时,在关键治疗和恢复期的段建华,没有犹豫,毅然决定克服个人行动受限的困难,带伤坐轮椅奔赴梅州工厂和合肥工厂进行现场辅导。因个人受伤不能屈膝下蹲和上下楼梯,每上一个台阶都要靠臂力将身体拉上去,所以她步行上下一次楼梯,会因大量体力耗费和膝盖疼痛导致她汗流浃背。为了不浪费时间、减少去洗手间的次数,段建华在工厂实验室尽可能的不喝水,回答和解释问题讲到口干咽痛时才小小的抿一口,每天只有中午去一次卫生间。每天回到宾馆时,已夜幕降临、满天星光,她的双腿也肿到发光。为了确保第二天能够继续高效辅导,每天晚上睡觉都要用枕头将双腿垫高促进消肿。
      段建华全身心带领工厂人员开展实验室迎审准备工作,从迎审方案及任务分配、迎审流程修正与模拟演练等,对工厂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迎审辅导,大到与国家审核组的对接,小到审核场所办公用品的准备,都安排的面面俱到。
      在评审现场,看到工厂实验室人员井然有序顺利迎审时,她觉得自己付出的一切努力都非常值得。最终梅州工厂和合肥工厂都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CNAS专家组的现场评审,以最好的状态向CNAS专家组展示了伊利工厂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技术实力,她也展现了一名伊利人的坚强毅力和勇于担当的主人翁精神。

段建华坐轮椅奔赴工厂

孤勇者—记金融中心抗疫先锋队

      一、“疫”声号角
      呼和浩特的这波疫情,来得异常突然和猛烈。疫情如何发展,对业务影响多大,我们如何应对,所有人都茫然失措。
      10月1日,金融中心管理层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各条线、各部门梳理疫情恶化下,我们怎么看、怎么办。经过梳理,大家认为,呼和浩特有疫情,但全国没有,产业链上全国的4000多家经销商的融资支持不能停,合作牧场青贮正处于扫尾阶段,融资需求嗷嗷待哺。作为集团唯一的资金收付通道,业务不能断。节后马上有350亿的发债、有跨境外汇业务需要处理……。虽然大部分业务都可以线上办理,但也有部分盖章、系统开机、业务专线需要线下处理,这么紧急而重要的业务摆在这里,怎么办?
      10月2日上午,管理团队再次召开会议,有的人认为不可能全城静默,到了8号自然可以上班,至少部分人可以到岗。有的人认为需要考虑全城静默、全员无法到岗。最后集体决定: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充分的准备。马上组织骨干力量,驻扎公司,应对上班后全城静默对业务的影响。
      10月2日下午,金融中心总经理在工作群发出“抗疫召集令”,召集令发出后,工作群里此起彼伏的声音连成一片:我去、我去、我能、我能……,几分钟的时间,已经有十几人报名,有男生、有女生,有单身、有已婚。最后综合

考虑性别、家庭情况、工作技能等因素,从自愿报名的人员中,筛选出沈宏、任力新、魏星、朱乐四名员工,组成金融中心“抗疫先锋队”,沈宏为队长,马上收拾行李,当天赶赴集团驻守,做全城静默下的业务尖兵,做保开门、保运营的后盾。
      二、“疫”无反顾
      “抗疫先锋队”的队员,他们是不清楚疫情的严重吗?他们知道,各自的小区已开始逐步封闭管控,出门都需要疏通保安。他们没有牵挂吗?他们有。在与家人商量时,家人都表现出了极大的担心,别人全部居家防疫,而你们还要逆行前往公司,防护怎么办、生活怎么办,何况还是国庆假期。疫情就是战争,征集令就是集结号,顾不了许多,收拾行装、奔赴工作一线。

金融中心同事自愿报名

      按照防疫要求,统一扫码登记后,入驻集团已是傍晚。来到办公楼的会议室,映入眼帘的是单薄的被褥和简易的上下铺。先锋队成员的心情也如屋外骤降的气温,从激情似火瞬间拉回了现实,情绪也变得比较低落。但面对公司赋予的使命和责任,他们还是“疫”无反顾地承担起重任,就像“孤勇者”的歌词:“去吗,去啊;战吗,战啊......!”
      10月5日,呼市进入全城静默,所有人居家隔离禁止外出,集团总部也切断了与外界进行了物理隔离。金融中心对疫情趋势的判断完全正确,“抗疫先锋队”也从此时开始正式履行使命,真正的成了一队奋战在孤岛的“孤勇者”。由于先锋队成员只了解信贷业务,不熟悉外汇、资金、监管等工作内容,因此,队长沈宏组织先锋队成员,利用国庆假期最后几天,开展对各部门协同工作的清单制梳理、全面备战。

“抗疫先锋队员”整理床铺

      三、“疫”不容辞
      10月8日,长假后的首个工作日,业务如期而至。先锋队成员面对各部门如潮水般涌来的协同需求,一时间忙的不可开交。一方面,虽然假期提前熟悉了各项工作,但实际操作起来毕竟还是有较大差异;另一方面,各部门国庆假期7天积攒的工作同时铺开,让这个仅有4人的小分队承受着巨大考验。文件盖章、填写单据、传送资料、录入数据、扫描材料、远程辅助……,一桩桩,一件件的协同业务不仅填满了先锋队的全部身心,也让他们感觉到“孤勇者”的背后站着的是金融中心居家办公、奋斗在各个战场的全体成员,我们彼此协同,相互守望,共同打赢这场战“疫”!
      抗疫先锋队每天往返于一期行政楼与二期办公楼之间,奔波于金融中心一、二楼上下,白天拼尽全力完成全部协同工作,晚上集中精力开展事后业务复盘。在疫情静默期间,既保障了青贮季全国各合作牧场青贮融资款项的顺利发放,同时产业链上的近4000家经销商也没有因疫情原因而耽误放款;还确保了集团各业务主体的外汇及跨境资金交易的正常开展;10月13日,克服万难,协助居家同事如期发行了集团本轮共计350亿元的超短期融资债券,城市静默,资金收益不能静默。
      抗疫先锋队不仅承担着金融中心内部的协同工作,10月14日,还收到了财务共享中心、液奶财务部的求助,承接起帮助财务部门开具急需发票的工作。10月16日,更是积极响应集团党群综合部号召,在每天临近下班前抽出2小时,帮助集团食堂进行餐盒打包工作,真正体展现了“疫”不容辞的担当和共赢精神!

“抗疫先锋队员”协助工作

      四、“疫”益生辉
     10月18日,是抗疫先锋队入驻集团的第15天,伴随着每天忙碌的协同工作,先锋队成员已由之前单一的业务尖兵蜕变成为掌握全能业务的特种兵。疫情期间,在金融中心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集团全球范围的资金交易、全国范围的产业链金融服务、全部的支付结算业务均保持正常、稳定、有序的开展。
      越是艰险时刻,越是考验一个组织的能力。短短几天内,收到了多家合作金融机构的惊叹和点赞:他们惊叹于伊利集团的金融业务能够不受疫情影响,按计划如期发行全部350亿元的债券;惊叹于银行自身在静默状态下,涉及现场办公的业务已经全部停摆,必须依托远在北京或上海的总行进行远程业务处理,而伊利集团反而能够在疫情发展初期精准预判,提前派驻人员封闭管理,保证各项业务正常的开展......

      疫情仍在持续,抗疫先锋队将始终肩负集团现场办公协同、保障、赋能的职责,在这满是荆棘的道路上与金融中心全体成员共同“疫”勇前行!
      “战吗,战啊!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抗疫先锋队”合影

逆行泸定,彰显责任与担当 

泸定地震雅安灾区红会物资库房2022年9月7日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企业事务部苏玉峰。我給大家分享9.5泸定地震逆行抗震一线,彰显责任与担当的故事。
      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突发6.8级大地震,泸定和石棉两地为受灾区,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国家地震应急响应级别升级到二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总书记第一时间做出重要指示;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更牵动着伊利人的心。
      主动请缨,深入救灾一线
      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在集团领导的亲自部署

下,伊利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成立现场应急工作小组,我担任小组长并主动请缨从北京赶往救灾一线,发挥主人翁精神快速推进将伊利牛奶、奶粉等救援物资安全、顺利送到灾区群众手中,践行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声誉、履行社会责任。
      然而此时,四川正面临新冠疫情爆发期,成都市处于全城静默封控状态,前往成都的航班熔断,只能转机到其它地方,然后换乘汽车到雅安、泸定的受灾地区。
      
      争分夺秒,打通关键通道
      抵达宜宾机场后,在前往雅安的4个多小时车程里,每一分钟都是那么的宝贵,灾区情况不明,需要提前进行工作部署,一路上电话就没有断过,晚上12点多到达目的地见到了坚守工作岗位、参与抗震救灾的同事们,他们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让我的内心无比的感动和震撼,这就是我们伊利人的责任和担当!
      一夜难眠,一大早组织小组人员对灾区受灾情况做了分析研判,并对牛奶、奶粉救援物资物料准备情况进行部署;此刻有一个摆在面前的严峻问题——就是如何将物资运输出去。在黄金救援72小时期间,一切以救助生命为主,又面临道路受损、疫情防控、专属救援通道等等压力,社会车辆及人员都无法进入到救灾区域,但是想到灾区群众需要牛奶,灾区的宝宝需要婴幼儿奶粉的物资支援,我们就想要尽一切办法突破困难,将物资第一时间送到受灾群众的手里。没有渠道那就打通渠道,没有资源那就建立资源,经过多次与省、市、州、县、乡镇、红十字会等抗震救灾部门积极沟通

企业事务部 苏玉峰

协调下,当天就给伊利办了黄金救援时期的一张《救援车辆通行证》,打通了抗震救灾的“营养运输线”。
      
      克服险阻,挺进灾区震中
      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积极联系红十字会的救援人员,并一起赶到了就近的石棉县物资接收点,所有救援物资从这里统一配送。我当时就想:“我们得把产品往受灾群众手里送,不能将牛奶放在接收站。”经过了解:现场有很多帐篷、棉被、挖掘工具、食物等救灾物资因运输车辆不够,不能快速转运到灾区;了解到这个信息后我们积极协同想办法,最后争取到一个重要运输任务,帮助政府把50顶保温帐篷运送到灾区救灾安置点,同时也同意我们将伊利的救援物资和帐篷一起装车运输,这个突破小组同事都非常高兴,马上安排抓紧备车、装车准备出发。
      车上拉着伊利牛奶、奶粉和50顶帐篷等一批救援物资,我带队即刻向受灾区域挺进,前往灾区的山路车道很窄,右侧是不见顶的大山左侧是湍急的河沟,地面开裂房倒屋塌的景象让我们触目惊心,心情不由得也沉重起来,然而尽快到达一线的决心和信心却更加坚定,在行进过程中乘车人员要时刻提醒司机路况,还要注意路基两侧的情况,因为山上不时的有坠落物;当我们车辆走到一半路程的时候,车内突然听到一声闷响,紧接着从右侧山上掉落下尘土,接着是小碎石,我下意识向司机喊了一声:“别停,赶紧往前开”,当车子开到空地后,我们回头看刚才路过的车道已经有大大小小数十颗落石,最大的有西瓜那么大,这仅仅是遇到的一次余震。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艰难路程,晚上5点钟多终于抵达目的地石棉县蟹螺乡西油房村,我们和当地村民一起把救援物资卸下车,因为村里的大部分房子倒塌,为了避免余震和下雨天冷,今晚就得让群众住进搭建保温帐篷里,让群众喝上牛奶更要解决宝宝的奶粉口粮,于是我们开始分头行动搭帐篷、送牛奶,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其中一户村民正在一个坝子上吃饭——主食仅有烤土豆,趴在妈妈身上的婴儿还没有喝到奶粉,这时我们说“我们是伊利公司的,给大家送营养来了”,村民都围过来,抓紧把拉运到的纯牛奶、婴幼儿奶粉送在村民的手中,孩子们喝着安慕希和纯牛奶开心的笑了,喝了奶粉的宝宝趴在妈妈的背上安心的睡了,村民们把烤土豆分享给我们,感谢我们来救援,此刻我们觉得这一路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追求卓越,力争做到更好
      从5日-12日,发生2700多次的余震;然而在此期间,伊利为灾区建立起了第一个“石棉金领冠母婴服务站”、第一个“石棉伊利营养服务站”、第一个“泸定伊利营养服务站”,为灾区的群众提供了牛奶的营养支持。这是伊利人用坚定的信念、执着的精神、卓越的追求及超强的执行力达到的成果;借此机会,特别感谢集团给予的大力支持,感谢一线销售同事们通力合作,在灾难面前,是他们坚持在一线,不畏艰难,努力坚守岗位,向他们致敬!
      而我,也是尽到了自己应尽的一份责任,展现企业文化价值。始终如一追求卓越!相信明天会越来越好!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