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华附实小电子期刊第五期

其他分类其他2024-06-27
96

CONTENTS
目录

CONTENTS
目录

专家赋能 学以致远

刘寒影

木麻黄礼赞——东山谷文昌纪念馆研学札记

张必浩

沉浸润心,循梦而行 

沈君娜

在矛盾中成长,做真实的老师

张必浩

悦纳孩子的缺憾 追寻教育的完美

林美女

遇见你我,遇见幸福——五段幸福办公室甜蜜剪影

张必浩

如何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思辨能力

李    悦

让教师成为亲子阅读共同体的催化剂——基于家庭阅读共同体的小学中年级教师助读策略浅谈

林清铃

“遇见·最好的一年级”——记2023级一年级新生入学仪式

王俊玲

 律动的气息——记一次管乐“磨练”

陈   曦

阅读为媒 构建校园文化圈——华附实小阅读文化建设典型案例

蔡键佳

书记进社区 教育零距离——邓玉秀书记进社区宣讲

德育科

4

6

8

9

12

15

16

19

21

22

23

26

华附实小期刊

04

05

华附实小期刊

        千盛夏忽已暮,浅秋正渐浓。凉意随风起,求学启新程。为了整合优化资源、提升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8月20日上午,华附教育集团与东师东孚教育集团联合举办了本次区级骨干教师培训。       
       莅临启动仪式的领导嘉宾有东师东孚教育集团魏胜雄书记、华附教育集团总校长林枝示、东孚中心小学授长谭智、洪塘学校张春生

专家赋能 学以致远

刘寒影

校长、华附实小校长何国强、锦里小学校长苏奇斌、海沧中心小学校长林明全、青礁小学校长彭定国、沧江科技小学校长董建亮、洪塘学校蔡继阳副校长和厦门大学林敏教授。
        启动仪式上,林枝示校长为我们解读了我区区级骨干教师对象文件、明确培训目的、课程安排,并希望老师们严于律己,加强自身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提升育人水平,言语中寄托着对各位学院的殷切希望。
        
        开班式后进行了首次培训,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林敏教授带来专题讲座——《认知与改变——认知行为治疗原理在生活和工作中的运用》。林教授为全体学员介绍了课程安排和认知行为治疗原理,并引导学员分组、相互认识。讲座结束之际,林教师细心地提醒老师们完成自己的个案咨询记录等,老师们纷纷表示期待下一次课程。        8月20日下午至8月21日,老师们在各位专家的引领下,展开了分学科培训。
语文专场
        8月20日下午,特级教师林园秀老师为老师们开展教材解读的讲座。林园秀老师从新课标入

手,结合教学能力岗位练兵的要求指导老师们如何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
       此外,林园秀老师还结合实例,从各个角度深入浅出地剖析在新课标背景下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理念、主要目的和基本原则,以及在设计中如何处理好单元与课时、知识与素养、教材与资源、落实与创新的关系。
数学专场
        8月20日下午,海沧区教师进修学校原小学数学教研员黄超美老师对骨干教师进行了单元备课指导,黄老师指出:备课时,应致力于关注学生,围绕核心问题,组织学生学习,以评促学,即单元整体设计明方向,搭建学习支架寻路径,精准评价促学提素养。
        8月21日,各位骨干老师围绕大单元设计的主题,分小组进行研讨设计,并由骨干教师代表各自小组分享汇报,各小组间进行点评互动。此次的培训将引领着骨干教师们遵循教学评一致的理念,一起走向更扎实、更专业的教学。

英语专场
        8月20日下午,在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高级教师、厦门市首批小学英语学科带头人齐建军老师的带领下,英语组的老师们展开了课堂观察与巡证的学习与实践。齐老师通过他自身的一节课堂观察报告案例、公开课课例和说课,指出教师们要学会整合不同版本教材资源,并从中提炼育人价值。
        8月21日,齐老师则结合前一天晚上各骨干教师完成的单元主题内容框架图,进行《小学英语单元整体备课理论与实践》的讲座,展示了指向深度学习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路径:提炼单元各语篇的意义确定单元主题确立单元教学目标制定课时目标设计学习活动开展持续性评价。
综合专场
        8月20日下午,在延奎实验小学副校长、专家型教师吴永发老师的带领下,综合组的老师们展开了综合学科专场的教学研讨活动。
综合学科专场由科学、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五种学科组成,虽有学科差异,但吴老

华附实小期刊

06

07

华附实小期刊

木麻黄礼赞——东山谷文昌纪念馆研学札记

张必浩

        暖暖的阳光唤醒了树枝的念想,星星点点的叶芽儿渐渐地舒展成一片绿荫,风的摇晃激荡起内心的欢快——春天,是真的来了!追寻春天的脚步,我们一行人来到了漳州市东山县谷文昌纪念馆,来缅怀这位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四有”干部——谷文昌。
        来到东山县,我被一种树所吸引住了,因为小时候在家乡中学的操场上曾经见过。这树十分高大,像松树,但长长的针叶却是一节一节长开。儿时,孩子们总喜欢扯下一缕针叶,从叶中的某个节点拉开,将针叶一分为二,再复原,让另一个伙伴猜是哪个节点断开的;或是两人一起各自捏住针叶的一端,用力一扯,那针叶自然就从某个节点一分为二,然后就可以比较谁手中的长。那小的时候没见识,见那一簇簇针叶像马儿的尾巴,便以为是人们口中的马尾松。这次来到东山谷文昌纪念馆,在谷公墓旁再见到这儿时的树,才知道它唤作“木麻黄”。
        木麻黄,据说是最好的防风固林树种,生长在海岸边,高大结实,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甚是常见。它生长迅速,萌芽力强,根系深广,具有耐干旱、抗风沙和耐盐碱的特性。在谷文昌纪念馆参观时,导游说:“看到木麻黄,就想起谷文昌。谷文昌在东山担任县委书记期间,勤政为公,奉献为民,东山人民亲切地将木麻黄称为‘谷树’。”
        原来,谷文昌初到东山时,看到东山的老百姓“春夏苦旱灾,秋冬风沙害”,心想:“作为他们的书记,却让老百姓过着这样艰苦的日子,

我愧对人民,愧对党员的称号!”他决心向风沙宣战。
一开始,谷文昌和县里的林业人员用老办法搬沙,在风口筑起拦沙堤、种草造林防沙……但是,狂风一起,立即将堤坝夷为平地。为了与风沙战斗,谷文昌用脚步丈量了整座海岛:夏天,他在地表温度60摄氏度以上的沙地行走;冬天,他顶着狂啸的寒风在海边跋涉。用手和身体感受飞沙的流向,从苏峰山到南门湾,谷文昌记录下了每个风口的风力、每座沙丘的位置。在三年内,他们先后八次和风沙搏斗,均以失败告终。但谷文昌没有放弃,继续艰难寻找着对抗风沙的办法。
1957年,谷文昌组建了荒沙调查队,并亲任队长。调查队搜集了大量资料,请教了许多专家,终于找到了记载着木麻黄这种热带植物能够在海滩生长的资料。同时,广东省电白县试种木麻黄获得成功。得此消息,谷文昌如获至宝,立刻组织人员带队到电白县参观,并带回了一捆木麻黄树苗。初春,谷文昌又动员全县干部群众,在海滩种下了1000多株木麻黄、黑松、相思树等幼苗。他对待这些幼苗,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般呵护备至……就这样,一株株木麻黄在东山扎下了根。乍看它们枝条干瘦枯黄,却绝想不到,它们的根紧紧地扎在了地底深处。沿着141公里海岸线种下的木麻黄筑起了一道道屏障,抵御着风沙的侵袭。
        木麻黄树还可用于建筑,家具,造纸等。它可以从树皮中提取鞣质,也可以用来生产染色的

渔网。木麻黄在高盐度土壤中生长速度快,能适应高盐度的土壤,并能在重金属污染下正常生长,是一种很好的修复土壤的方法。就像这木麻黄树一样,“只要是对百姓有利的事,哪怕排除万难也要做到”,谷文昌在东山期间,带领人民防抗风沙、治理旱情,他把群众的呼声、群众满意放在第一顺位,做群众的贴心人。
       十年、二十年……时间匆匆逝去,漫山遍野的木麻黄年复一年地守护东山岛,向后来人述说着谷文昌的故事,传递着这份一心为民的情怀和奉献精神。“我要和东山的人民、东山的大树永远在一起”,这是谷文昌临终留下的遗言。如今,他就长眠在赤山林场,千万株木麻黄守护在他的墓旁。谷公精神如同丰碑在东山人民心中永存。
        转眼六十几年过去了,现在的东山县,海湾辽阔,沙滩平缓,绿树成荫,胜景众多,已经是福建省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如今,木麻黄树不再是东山最为显眼的树木了,在返厦的路上,公路两旁奇花异卉,争相斗艳。然而,在偏僻的道路边、山坡上,木麻黄树依旧可见。我不禁想:我们的城市,一年更比一年美,但再美的城市也需要木麻黄这样能在瘦瘠的环境中生长,能防风护土的树木;我们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幸福,但在享受幸福时光的同时,我们不能忘却那些像谷文昌一样热爱人民的人,为民造福的人;我们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都应当尽职尽责,有担当,乐奉献。“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谷文昌

师就“如何成为一名骨干教师”,为我们统一指明了方向:首先要通读、精读、研读新课标,其次要理解透彻学科教材;最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课题。
       
        同时,吴老师通过一个个小任务,分学科组成临时小组,并上台汇报讨论结果。鼓励和创设小团队学习的氛围,引导我们在读书、学习、思考和研讨过程中,通过对话促进交流,取长补短,以达到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教师融创提升的目的。
        聚焦课标、解读教材、聚力合作、整合资源,老师们在此次培训中收获良多。相信各位骨干教师会坚持在学与思中继续前行,不断成长,在教育教学中学以致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更加专业的知识技能和更加科学的教学理念,引领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华附实小期刊

08

09

华附实小期刊

沉浸润心,循梦而行
——华附实小最美导师风采(一)

沈君娜

植树造林,给后人留下一片绿荫。做为一名小学教师,一名共产党员,我深知,为国育才,不是一日之功,更要以平常心、奉献心去教书育人,创造“潜绩”。        我愿做教育之林中的一棵木麻黄树!

       沈老师自海沧区推行全员导师制,通过校级导师制的培训启发到,可以发挥自己在书法的特长去感染带导的孩子。享受与千古文人密语,领悟笔画、结构之美,在享受端端正正写字中,领悟堂堂正正做人的道理。于是,沈老师对这些孩子们的书写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闲暇时,总是耐心地对孩子们的书写进行一个个指导,从握笔姿势开始,一笔一画地教孩子去写;写不好的字,沈老师经常先范写,再帮写,一个字一个字地带孩子过关。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的字越写越好,日常作业字迹都工整、美观。
       后来,沈老师还开始了软笔书法的教学,让孩子感悟书法线条的美,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沈老师常对孩子们说:练字的目的,不是成为书法家,而是练你的专心,练你的耐心,你如果能够坚持练字,那么你收获的不仅仅是一手漂亮的好字,还有做事坚持不懈的习惯,遇事沉稳不慌的态度。
 亦师亦友 赋能成长
        学习生活课余时间,沈老师也经常带孩子们到学校的中草药园里散步、参观、畅聊……在中草药园里,沈老师带领孩子们认识草药,观察草药的生长过程,从发芽,到开花、结果,记录下了中草药的生长过程。同时,中草药园也成了沈老师和孩子们交流的最佳场所,她经常在这里和孩子们敞开心扉,畅谈梦想;也在这里听孩子们诉说迷茫,为他们指点方向。
        沈老师还不忘结合语文老师的学科特点,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应当落于无声处,把人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特质召唤出来。沈君娜导师就是这样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她的孩子们。本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沈老师和孩子们的故事吧!        沈君娜,厦门海沧华附实验小学语文教师,一级教师。她心中有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中,满足孩子的个性发展,希望让每一个孩子“幸福一生”。
笔墨润心 书道育人

心。教育,是一场温柔与爱的坚持,让我们期待下期更精彩的导师故事......和快乐。在足球队中学到的价值观和品质将伴随孩子们的一生。

例如,沈老师经常与孩子们一起参加周末“阅读共同体”活动,让书香浸润孩子的心灵,身体力行的进行示范。沈老师在平常也鼓励孩子们开展阅读活动、打卡等,用导师的陪伴让孩子真正爱上阅读,并通过阅读去认识世界,认识自我。 有爱润心 播撒阳光在导师配对开始后,沈老师就对导师组的孩子开展了家访,通过和家长真诚的沟通,对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和个性特点了如指掌,对每个孩子的细微变化都能及时捕捉。有一次,沈老师发现班级里有个孩子情绪暴躁,容易发脾气,她并不是直接批评教育,而是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在了解情况后,沈老师了解到,这个孩子很聪明,思维敏捷,性格开朗,只是有些多动倾向,有时容易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沈老师做了三方面工作:对家长,保持沟通和了解,随时进行沟通,畅通家校沟通渠道,随时了解孩子在家动态;对其他同学,采取委婉的保护措施,利用主题班会和孩子们沟通如果其他人正在气头上要怎么进行沟通与交流才能顺利;对这个孩子,则以肯定鼓励为主,鼓励孩子向老师勇敢表达自己的情绪,进行随时疏导,同时肯定孩子的优秀表现,让孩子慢慢变得阳光、自信。这番改变,不仅孩子本身得到了进步,家长也表示孩子在家也有了变化,向学校反馈感谢沈老师对孩子的认可与付出。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导师团队里的孩子们越来越信任她,也越来越愿意与她分享生活中的事情。
师者如光,虽微致远。耿耿园丁意,拳拳育人

在矛盾中成长
做真实的老师

张必浩

        元旦三天,陪伴家人之余,批改一份试卷,编写一份试卷,阅读一本书。读什么书?读的是孙民云老师的《追寻对的教育方式》。第一遍翻阅读全书之后,我不禁想起了三十年前,在师范学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上,我的老师说“矛盾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社会形态的矛盾又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孙老师的这本《追寻对的教育方式》很真实地呈现出我们教育中存在的种种矛盾,而正是这种种矛盾在不断地促进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成长。
翻开《自序》,“教育很美好,但同时也可能充满风险。”孙老师第一句话就以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矛盾观揭示了他对当前教育的根本看法,对未来教育的无限展望,以及对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们的殷切期待。本书分成上、中、下三篇。上篇“读:追寻教育的精进之道”,有10篇文章,皆是孙老师的阅读收获与感悟;中篇“思:追寻对的教育方

华附实小期刊

10

11

华附实小期刊

式”,有26篇文章,是孙老师在多年教育实践中的教育评论、教学故事、成长反思,以及办学思路;下篇“行:追寻‘因我而改变’的价值”,有10篇文章,是孙老师给各学校的公开信,也是他心中理想的办学愿景。翻阅文章,你就会发现,孙老师是一个有理想信念、有爱和宽容、有平常心的教育者。理想信念和平常心看上去是矛盾的,但我认为真正要达成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就必须有一颗坦然面对当前至上而下的各种急功近利思想的平常心。坦白地说,做教师的确很累,但如果没有自己的理想信念,没有一颗为理想和信念而奋斗的平常心,会更累。平常心与急功近利原本就是一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解决得当,你就成长了。这就是我初读这本书的收获,也是我爱上这本书的理由。
        细读书中的一些篇章,思绪就被牵扯着飘向远方……
        感悟最深刻的莫过于书中《真正的幸福离不开优秀》和《甘守寂寞,潜心教育》这两篇文章。孙老师说“在我看来,教师是最需要淡泊名利的职业”,“教育需要责任和理想,有了责任和理想,才不会急功近利”,“教育需要远离功利和浮躁”……把沃土留给馥郁的芝兰,娇艳的牡丹,把赞誉留给凌云的苍松,傲雪的寒梅,我愿做一棵平凡的小草,默默地,扎根于贫瘠的土地,献给人间一抹淡绿。记得刚从师范毕业走上讲台时,我的理想就是“桃李满天下”,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学爱戴、家长认可的老师。有初心不易,不忘初心更难!我也曾迷茫过、迷失过,甚至偏离过

自己的方向。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曾经也遇到困境,也会有热情被冷水浇灭所产生的悲观情绪。“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正如孙老师在书中所说“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始终关注学生,关注教育本身的教师,而所谓的‘功成名就’,一定是实至名归,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的真正幸福离不开优秀,我觉得这个优秀就是在你默默付出之中而实现你最初理想的过程。细细品读《真正的幸福离不开优秀》和《甘守寂寞,潜心教育》这两篇文章,我想,我一会更加坚定自己的初心,淡泊名利,笃定教书育人之责,让自己的教学生涯充满幸福和快乐,如《心经》所云:“心无挂碍,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书中《教师应该确信的一些教育观念》这篇文章也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教学不等于教育”“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朵花开的时间都不一样”“犯错是孩子的权利”“好成绩是‘学’出来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基石”“家长是最重要的教育合作伙伴”,这些观念对于对于我来说,虽然是耳熟能详,但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执行起来却总有许多艰难,况且,时代不同,新的学生,新的家长,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得不让我对这些看似熟悉的教育观念赋予与时俱进的理解,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孙老师在“好成绩是‘学’出来的”一节中谈到“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其实‘授人以渔’也还不够,还要想方设法让人‘想吃鱼’,有了内生的学习动力,好成绩对多数孩子应该是必然的结果”。这一点我深有体

又何妨》这些文章中,我感受到了孙老师对教育的热爱和宽阔的胸襟。从文中,我深深体会到教育的难度与高度,其实也是对教师思想的高度、智慧的高度以及教师投入其中的心血的多少的衡量。要教育好一个孩子,必须付出应有的细致、耐心和苦心。因此,对于班里需要静待花开的孩子,“牵着蜗牛去散步”的心态是十分必要的。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我尽量不用严厉的字眼去批评那些孩子;当他们作业完成得不尽人意时,我有空时就把他们叫到身边,一题一题地单独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答案,看着他们一题一题地写完;在其他孩子面前,我不断地找他们的闪光点,热情地表扬和鼓励他们;即使在因为他们违反纪律不得不批评时,我也要找出另一些优点,来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一本好书,能带给我许多的有益的思想,有阅读就有收获,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读两遍有两遍的收获……或许,当我今后在教育教学中遇到困惑时,重温这本书,我还会有新的收获。俄国作家鲁巴金说:“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什么是对的教育方式?我想,如果我的教育方式,能够把学生的一切放在第一位,使他们健康,使他们快乐,使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这样的教育方式必定是正确的。
       《追寻对的教育方式》这本书中,孙老师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念时,并没有去隐藏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种种矛盾,而是针对这些矛盾,提出

会。前几年四年级“国考”“省检”之后,厦门的小学质检方向一下子来了个90度拐弯,多音字、形近字组词没了,生硬的句型训练没了,变态的修改病句没了,死记硬背的课内阅读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选择题和各种文体的课外阅读理解。如果我们的教学方式还是一成不变,学生如何能取得好的成绩?如何“授人以渔”?课前预习中,我以教材中的课文为文本,围绕字、词、句、段、篇的学习,以单元语文素养要求为重点,以质量检测的题型,辅之阅读批注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尽快适当语文学科的考察方式,至少可以让一部人“先富起来”。         课堂上,我力求精讲、巧练、多读、深思、乐表达,将课外的自主学习与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探究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讨论交流,互教互学,让课外自主学习中“先富起来”的学生,给学习困难的“贫困户”扶贫,教师适当地点评纠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又能给学困生在课堂上进行相当于“一对一”的辅导,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提升他们的学习信心……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再给学生搭个台子,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即使仍有小部分学生考试成绩不容乐观,但至少能够让他们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在短暂的课堂上有更多的表达交流的机会,有了初步的团队合作意识,这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况且“每朵花开的时间都不一样”呢。
       从《我们带给孩子的会是什么呢》、《惩戒当慎思》、《做湖泊,不做杯子》和《屈居第二

华附实小期刊

12

13

华附实小期刊

解决之道供读者商榷。做为一名教师,我必然要面对教育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因为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所以,我应当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更加坚定以生为本的教育初心,终生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以平常心化解矛盾,成长起来,做一个真实的老师。
       最后,我想引用书中《对自己人负责的姿态》一文中的一句话来勉励自己:“积极主动的人能够掌控自己的人生,不会怨天尤人,不会在无谓的抱怨和等待中消磨时光,不会给自己树立一个又一个假想敌,不会内心快惶急、意志消沉。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艰难坎坷,难免会遇到恶劣的环境,难免会遇到失意、失败,积极主动的人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能够拨开迷雾看到既定的人生目标,不受一时一事的影响,能够从内心寻找力量,坚定不移地行走在路上,将人生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句话戳中了我内心的脆弱之处,因而也坚定了我的人生理想和信念。感谢孙老师和他的《追寻对的教育方式》这本书,它就像一盏明光,照亮我教育生涯中余下的路程。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在身体和心理上是有缺憾的,或者一出生就不太完美,或者因后天而造成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对待先天或后天有缺憾的孩子,不仅影响到他们现阶段的学习成长,也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生活。林老师从事教育事业二十余载,她始终用充满爱心和耐心的教育方法,去悦纳、关爱这样特殊的孩子。她明白,追求教育的完美不仅仅是关注学生的优点和才华,更重要的是悦纳孩子的缺陷,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平等对待,并且不因为他们的特殊情况而对他们产生偏见。林老师说“我们做老师的,就是需要把爱与耐心更多的倾注于他们。让他们感觉不到自己的特殊,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是一样的。”林老师这么说,也这么做!
       林老师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许多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和赞赏。她所坚持的“悦纳孩子的缺陷,追求教育的完美”的理念,为学生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能够为每个孩子的未来铺平道路,让他们在人生的旅程中拥有更加光明的前景。
悦纳:我愿陪你慢慢走
       这个特殊的孩子与林老师结缘于那年开学。
       一天,校长突然找到她,手里牵着一个有明显特殊面容、表情呆滞、行动不变的孩子小艾(化名)。校长把小艾交到了林老师的手上,言语不多,但目光里充满了期待和信任。林老师没有拒绝,她知道这个孩子的加入将会改变她和班级孩子的生活。

班级小路队长,林老师让小艾慢慢融入到班级的每一项活动中。
       榜样的作用是无声的,她的所作所为班级的孩子也看在眼里,他们也学会了怎样关心和呵护小艾。课上,尽管小艾语言表达不清晰,大家都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但总是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课间会争着抢着带他去上厕所,并且和他形影不离,生怕出现意外。放学后,总是有几个同学主动去帮他收书包……大家从来没有怨言,也没有瞧不起他。
        渐渐的,小艾没有了以前的羞涩和害怕,他变得开朗和自信起来,慢慢融入到班集体中去。课上,他举手的次数变多了,尽管回答得不是很利索;作答的题数越来越多,也会跟其他同学一样安静认真地完成整份试卷,尽管错误率很高。他学着班长的样子督促同学们做好眼保健操;他勇敢地站在第一排,跟着大家完成广播操比赛;他也慢慢学会了爱班里的老师和每一个同学。
       他的每一次微笑,每一个进步都让林老师无法忘却,久久回味……林老师说:“面对这样特殊的孩子,不仅不能放弃,相反更需要我们给予他们多一份的关心,多一份的耐心,多一份的呵护。更需要我们放慢脚步,陪伴孩子慢慢地走好每一步。教育的真谛也许不是拔高,而是让孩子慢慢地发现自己生命的蜕变。”
携手:我们愿点亮那颗“星星”
2022年林老师担任了一年级的年段长一职,新学期伊始,林老师就指导年段班主任排查本班是

      为了让小艾迅速融入班级,感受到尊重与爱,林老师决定先做好班级学生的思想工作。“孩子们,你们开学这几天表现实在太棒了!连校长都夸你们是全校最有爱心、最懂事的孩子。这学期,有位“特别的新朋友”要来和你们一起学习,到时候大家要付出你们的爱心,多帮帮他,你们能做到吗?”“做得到!”林老师的话音刚落,孩子们异口同声地答道。小艾报道的那一天,班级学生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掌声此起彼伏。林老师知道:一颗小小的种子在他们心中发芽了。
        而林老师也在用她的身体力行呵护这颗幼苗的成长,每天上学,她总是一如既往地站在班级门口迎接小艾,冲着他甜甜地微笑。每天放学,她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班级带他出校门,亲手交给家长。由于小艾行动不便,每次上下楼梯去功能教室便成了一个障碍,林老师了解到情况后,便用她瘦弱的身子背起了一百多斤重的小艾,来回四楼往返,毫无怨言。
       小艾同学大小便都没办法自理,经常弄得全身都是,林老师也顾不上恶心和难受,经常帮他清洗干净,再帮他换好裤子,有时一天要换好几次。除了生活上的细心帮助,林老师觉得更重要的是唤起小艾的自信心,慢慢引导他适应学校生活,乃至适应社会。于是,在课堂上她提供更多发言机会,鼓励小艾勇敢开口说话;
        根据小艾的情况有针对性进为他设计个性化的评分标准;广播操比赛时让他和班长站在队伍最前面当领操员;放学时,让他拿着班牌尝试做

悦纳孩子的缺憾
追寻教育的完美

林美女

华附实小期刊

14

15

华附实小期刊

否有特殊学生。根据家长提供的材料,首先让班主任们联系孩子的家长,陪同班主任入户家访,向家长询问孩子的详细情况。
经过摸排,发现年段有几位“来自星星的孩子”,他们很少主动与他人对视,不爱与外界接触,他们是孤独症患儿。于是,林老师在孩子入校之前组织班主任会议,与班主任一起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设置不同的教学形式,并向班主任介绍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同时也以班会的形式向所有小朋友介绍什么是“星星的孩子”,生活中遇到这样的小朋友应该怎么与他们相处。
       对“小星星”来说,接纳一个陌生的新环境会需要更长的时间,如果一开始就给他过多明显的关注他会害怕地缩回去,因此林老师找到家长了解情况。有一位孩子,林老师在和家长沟通交流后,针对学生的情况为学生设计了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合理使用学生的强化物,引导学生关注课堂、参与课堂。在了解到他很喜欢糖果之后,林老师开始带着糖果上课,在课堂上用糖果来奖励他,逐渐开始跟他有了互动。林老师一边偷偷关注他,一边记录发现的新情况,再找到家长进行沟通。等他熟悉环境,再给他一些正向的引导和鼓励,让他感受到跟老师互动是安全的、愉悦的,减少紧张和害怕。
       一学期后这孩子对学校、老师和同学不再陌生,每天都能跟同学相处得很快乐,上课也非常积极回答问题,最喜欢上台分享他的想法,他说很喜欢数学课,喜欢林老师。他很聪明,数学口

算前几名总有他,算得又快有准;看书、写作业的时候总是无比的专注和认真。
       还有一位孩子,曾因身体原因休学了一年,其家长反馈孩子性格内向,和同学沟通不畅,导致比较孤僻,心理和生理均产生问题。面临转学、复学,对于家长、孩子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难关。来到华附实小,作为年段长的林老师,带领班主任、科任老师从关爱学生出发,及时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和心理需求。帮助他和其他同学建立良好友谊,孩子开心快乐成长的同时,家长也对老师的教学非常认可和支持,孩子妈妈主动担任家委,积极协助老师,服务所有同学。这是一场学校和学生、家长双向奔赴的教育。
       林老师虽不是特殊学校的老师,但她在实践中向孩子学,向书本学,向专家学,不断调整方法,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和严重程度进行选择和组合,她还主动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和支持,带领着年段的老师们携手关注这群特殊的孩子,让他们看到这美丽的“星星”的世界。
融合: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在过去的八年里,学校把每个学生的幸福都放在心上,一直在探索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随着2018年特殊资源教室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便正式踏上了融合教育之路,坚定地践行着“平等、尊重、接纳、支持”的融合教育理念。“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一个都不能少”成为全校教师育人的行动指南。为了保障每一位特殊学生的教育需求,学校尽力从组织管理、文化氛围和教育教学上探索着,让特需学生享受和其他学

       像繁花丛中归巢的蜜蜂,满载着一身的花香和甜蜜。在这温馨的办公室里,我们彼此相遇——于是,清晨,我们唤醒躲懒的太阳,采撷一缕金光,点亮操场的跑道,点亮教室的角落,点亮孩子们懵懂的心;入暮,我们擦亮蒙尘的月亮,掬捧一颗流星,点亮办公室的窗台,点亮校园的草木,点亮我们自己回家的路。从三年段到四年段,再到五年段,三年来,这同一间朴素而清新的办公室,这同一群朴素而清新的人,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大家庭。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你我的平安!你若安好,我便幸福。这三年,是新冠疫情肆虐的艰难的三年,老师们扎实细致地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做好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督导、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做好学生心理疏导……三年来,年段师生平平安安,幸福就是那么简单。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相互之间的理解与扶持!例如:年段里的老师因公、因病,需要请较长的假,他们都会用一张表格非常清楚的安排自己每一节课需要上什么课程及具体内容,其他老师即使工作再忙,也会主动地根据安排进行代课,及时地帮助他批改作业,因此,纵然那位老

生一样的教育。在组织管理上,学校每学期都将特殊资源教室的工作纳学校工作计划与工作总结中,并定期组织开展资源教室专题工作会议,落实资源教室工作,组建成立了以校领导牵头,包含学校各部门负责人、融合班级班主任、科任教师、心理教师及外聘专职资源教师在内的资源教室建设运行工作小组。在文化氛围上,学校坚持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不放弃任何一个梦想,在日常校园活动中,为每一个孩子创造体验的机会,抓住每一次教育的契机宣导融合教育理念,让校园成为孩子心中温馨、和谐、幸福、进步的乐园。在教育教学方面,学校开展多学科融合教育,各学科参与制定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通过科学评估,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除此之外,为进一步提升融合教育品质,学校坚持相信专业,每年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高校融合教育学院的专家团队资源,在帮助特殊学生发展、提升教师开展融合教育能力、提升家长融合教育参与意识等方面努力。
      不是所有的种子都能发芽,但只要播下去了,就会有发芽的可能;不是所有的花朵都会结果,但只要开花了,就会有结果的希望;在这个漫长的学习生活中,这些特殊的孩子不是成为我们的一种负担或累赘,而是成为我们“以爱育爱”的宝贵育人资源。

遇见你我,遇见幸福

张必浩

华附实小期刊

16

17

华附实小期刊

师请一周两周的假,但他的授课任务依然能够跟上其他班级的进度。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老师们踏踏实实的工作,孩子们扎扎实实地学生,各方面素养全面开花!我们的英语课堂热情奔放,科学课堂严谨细致,数学课堂逻辑清晰,语文课堂烂漫多姿……三年来,年段各学科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更是全面开花:我们的体育团队占到全段人数的近25%,涉及足球、田径、太极、跆拳道等各项运动;我们有许多孩子参加了学校合唱队;我们的管乐队员人数众多,每到周三下午,各班教室后面摆满的各种乐器;我们的许多孩子在邓玉秀书记和黄蕾老师的指导下,自创的绘本深受好评;我们的人工智能课初见成效,“六一”汇演中,无人机团队的表演让全校学生耳目一新;我们的劳动教育扎扎实实……学生快乐,家长满意,师生们体验到了付诸努力后收获硕果的幸福。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工作中有为,生活中有爱!工作中我们合作的非常愉快,在生活中我们不仅仅是同事,更是朋友。工作中,压力是难免的,为了缓释解压,我们经常相约一起吃饭,做为一群“吃货”,我们在饭桌上畅聊,发发牢骚,谈谈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经验教训。释放了精神上的压力,我们继续努力的工作。遇上假期,我们常常约上家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寻找诗与远方。在旅行中的交流和沟通,让家人理解我们工作中的艰辛,不仅人心凝聚了,各自的家庭也更和谐了……

       三年来,在我们年段的办公室里,大家建立了浓厚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赖的同事情谊。彼此相遇,彼此相惜,彼此相助,幸福就是如此简单!

响亮两颗星。在师生评价与生生评价的过程中,对故事情节查缺补漏,让孩子学会借助关键词语把故事讲清楚,同时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与认真倾听的能力。而之后“四人小组合作演故事”这一环节对于评价量表的使用可谓是恰到好处。小组四人选择故事中的一个角色进行表演,并且根据评价标准评星:声音响亮一颗星,语气恰当两颗星,表情丰富三颗星,动作到位四颗星。在让学生充分练习的基础上,邀请了孩子上台展示。小演员们不仅声音响亮、语气恰当,而且表情丰富,动作到位。有了评价量表作为参照标准,“小评委们”给予了专业的点评。我对学生评价进行再评价,提出了指导意见,引导学生内化评价标准,在评价中学会评价。学生点评这一设计,让学生感到自己具有话语权,不仅激发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在点评中学会了如何把故事讲得更加精彩,因此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以评价量表为依托,一步一步帮助孩子从讲故事到讲好故事再到最后演好故事,我想学习真正发生了。通过言语的分析来判断人物的情感,更好地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绪,帮助学生锻炼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升思辨能力。
        三、设置恰当问题,培养思辨能力。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针对第一学段孩子提出了要求:阅读有趣的短文,发现日常事物的奇妙之处,说出自己的想法;大胆提出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阅读、观察、请教、讨论等方式,积极思考、探究,乐于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说出一两

的教学方式培养小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拥有更优秀的思辨能力,以适应之后更复杂的学习内容及更高的学习强度。接下来我将从五个方面来谈如何提升低年级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巧设学习情境,激发思辨热情。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和心理,合理设置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涵。为提高学生素养,教师可以通过合理设置情境,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以情境化的方式,激活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习的动力。《小马过河》是一篇经典之作,一代又一代学子从故事中汲取了智慧的能量,一代又一代学子从中学会了动脑筋、敢尝试。那么,如何在落实语文要素的基础上,把“老”课文上出“新”花样呢?我一直在思考。所以课堂伊始,我便依据低年级孩子思维发展的特点,创设了学习情境——设置闯关关卡,以此激发孩子们的挑战欲和探索欲。关卡内容先是简单的开火车接龙读词语,到邀请孩子看插图讲故事,再到借助词语讲故事。随着关卡难度的不断增加,学生们的热情逐步被点燃,学生在闯关情境中不仅享受了学习的乐趣,而且在不自觉中进行了语言练习,激发了思辨热情。
        二、利用评价量表,指引思辨方向。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评价量表的使用能够使学生明晰思考的方向,清楚好坏的标准。在教学中有一个板块是按顺序用词语接龙讲故事。教师设置评价量表,告知评价标准:内容完整一颗星,声音

如何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思辨能力

张必浩

       思辨能力指的是通过对事物的综合判断,进行理智的思考,能够准确了解事物的发展方向和结果的能力。就学习的过程来说,思辨能力体现在学生具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思维能力的体现。作为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的重要阶段,小学阶段教师要通过科学合理

华附实小期刊

18

19

华附实小期刊

个理由。在教学时,教师设置有价值的问题启发孩子思考。例如,“面对同一条河为什么老牛觉得浅,松鼠觉得深呢?”这一问题难在如何在阅读文本后组织语言,并且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学生陈述观点之后,我引导学生回扣文本,关注文中的对话并且追问:“你知道了小马的身高特点,会给他什么建议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请教别人的时候,要动脑筋思考建议适不适合自己,给别人提建议的时候,也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你喜欢故事中的小马吗?说说你的理由。”则是我精心设计的第二个问题。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小马,但他们的理由各不相同。问题没有唯一的答案,孩子们积极思考,讲述有理有据,便是极好的。因此,设置精巧的问题,可谓是培养孩子乐于探索、勤于思考习惯,帮助孩子辩证思考问题的一大推手。
        四、借助课堂讨论,营造思辨氛围。课堂讨论这一教学方式对于调动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会起到很好的作用,有利于营造思辨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多次让孩子和同桌或者小组讨论,生生交流的过程中,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小组扮演角色演故事时,孩子们仿佛真的把自己当作故事中的小马,他的“吃惊”、他的“难为情”,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在针对问题讨论时,教师以一名讨论者的身份参与其中,适时引导孩子讨论的走向,带动孩子积极参与讨论的热情。毫无疑问,营造良好的思辨氛围也能帮助孩子活跃思维,以此提升思辨能力。

       五、设计课堂辩论,提升思辨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能力的高效培养,离不开有效课堂辩论的支持。通过设计合理的辩论活动,引导学生对存在争议的内容展开辩论,可以很好地活跃其辨析思维,进而让他们在对立的思考中、在搜集大量资料验证自身想法的过程中提升思辨能力。尤其是在辩论活动中,学生面对的思辨对象是与自身处于同一层次的同龄人,可以在放松的状态下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此,随着思考得更加大胆、辨析与表达得更加丰富,其思辨能力必然提升。例如,教师设置问题“‘什么事都要自己尝试,别人的话不可信。’你同意吗?结合故事或者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有孩子赞同观点,认为“实践出真知”。有孩子不同意,并结合生活实际举例:爸爸带我去游泳池游泳,爸爸是成年人,身高比我高,他让我不要去深水区游泳,我选择相信他而不是自己尝试,因为水深危险。这位孩子由故事中的“小马过河”联想到生活中的“孩童游泳”,同样都是身高的对比,她在辩证地思考问题之后,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辩驳对方的观点,令人信服。
       综上所述,教师想通过实际行为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在小学低年级这个基础阶段尤为重要。教师要抓住学生思维发展黄金阶段,结合现代教育目标,完善教育手段,创新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教育,加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教学中依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为学生设计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大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急。笔者具体从以下两个维度谈谈教师助读策略
一、统筹课内课外,推荐阅读书目,开展多元化助读活动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立足家庭阅读共同体,教师必须重视从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入手,统筹课内课外,推荐阅读书目,开展多元化助读活动,不断优化家长课外阅读指导方法,为家庭阅读共同体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助力。最佳的教师助读是多元化的思想碰撞与日积月累的渗透,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助读活动。
       首先,教师可以请家长进课堂进行观课,在观摩教师阅读课中,学习教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实践;也可以是教师作为指引者,邀请家长和孩子组队一起上亲子阅读课。其次,教师可以针对中年级学生和家长开展一系列阅读主题讲座,前期是阅读意义的认识,中后期可以是相关阅读理论和阅读策略方法的指导。第三,教师可以组织有经验的种子家长分享组织共读活动的经验,可以走进亲子共读小组中参与共读,指引活动有效进行。
      二、融合多元策略,发挥引领作用,共同促进亲子共读
     (一)创设亲子共读环境,营造阅读氛围,激发共读兴趣
       在阅读过程中,主观因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其学生的兴趣、学习状态等都是影响学生阅读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小学中年级亲子阅

      现将《基于家庭阅读共同体的小学中年级教师助读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成效汇报如下:
      小学阶段处于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有赖于学校的培养,也有赖于家庭的培养。朱永新教授说:“实际上很多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效果完全不一样,因为只有共同阅读才能拥有共同生活的话题。”
当前小学三、四年级学生阅读的范围比较窄,在重复阅读的情况下,学生无法切身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容易产生厌烦阅读的心理,从而限制阅读能力的提升。加之家长们工作繁忙、专业限制,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在亲子阅读活动中,不能有效地指导中年级孩子高效阅读,对于孩子的阅读能力的兴趣无法得到有效激发,亲子共读活动的质量也很难达到提升。
      为此,教师提供的一系列助读策略能够有效推进亲子共同体阅读活动的开展,让教师成为亲子阅读共同体的催化剂,解决家长们的燃眉之

让教师成为亲子阅读
共同体的催化剂
——基于家庭阅读共同体的小学中年级教师助读策略浅谈

林清铃

华附实小期刊

20

21

华附实小期刊

读共同体活动中,家长要给孩子们创设合适的阅读环境,调动孩子们的情感,给孩子们营造轻松的阅读气氛,尽量给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条件。
如何吸引中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如何让学生能够专注于阅读成为亲子共读活动中关注的重点。针对三四年级孩子的自我意识与规则意识冲突、易被影响、易情绪化等心理特点。家长们可以侧重选择主题式的阅读活动,选择以升华阅读体验、生活体验为的场所,如主题若定为“敬老爱幼,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供的阅读书目应与主题相对应,共读活动的场所可以选择在敬老院、传统文化公园、书院等,让孩子们置身于相应的情境中,让氛围激发孩子们内心的思想感受,从而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表达欲望,让亲子阅读共同体活动成为孩子喜欢的活动以及展示自己的舞台。
      (二)提供系列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提高共读质量
       任何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科学的指导策略。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思维的活跃时期,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天马行空的创造能力。所以对于学生合理的阅读方法指导就会帮助学生发挥更加充分的创造能力。
        在亲子阅读共同体活动中,教师要在孩子和家长每读一本书之前,在班级先上一次导读课,然后再指导种子家长们利用阅读计划表、阅读学习单、故事续编、读书心得或思维图示等阅读方法(如下图)组织小组亲子共读活动。这样,亲子共读活动才有质量。例如以共读《中国民间故

事》为例,教师在充分阅读完这本书之后,可以先给班内学生先上一节导读课。导读课主要围绕书的封面、目录、精彩故事、人物评析以及接下来的整本书阅读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导读课之后,教师制作整本书阅读学习单,以及阅读计划表,让组内每位孩子和家长利用每日半小时阅读时间读这本书。接着种子家长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小组开展共读活动,与孩子们一起分享交流。交流后孩子们可以用思维图示做一做读书记录,可以写一写读书心得,甚至可以自己续编故事,再将这些进行二次分享和交流。
像这样层层推进,逐步渗透阅读方法指导家长们开展任务驱动式亲子共读活动,就不会流于形式,流于表面,学生在这样长期的共读中,其阅读能力可以得到明显的提升。
     (三)采取多维评价方式,强化阅读思考,巩固共读效果
       评价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一种反映,也是亲子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小学语文中年级亲子阅读共同体活动中,需要重视亲子共读中的评价策略,采取多维评价方式,从教师角度以调查问卷、思维导图、问题记录、评价量表为支点,从家长角度以语言、动作、物质激励为辅助评价方式,从学生阅读量、参与度、兴趣点、阅读效果四个维度进行评价,力求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亲子共读活动效果,以充分发挥阅读能力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让亲子共读活动落地生根。

爱的“小海燕”加入了华师附大家庭。摸摸大苹果(平平安安)、摸摸葱和梨(“葱”明伶“梨”)、摸摸状元帽(学业有成)、敲敲大红鼓(一鸣惊人),最后,“小海燕”在进班级之前,在自己的班级树印上自己的指纹,领取大白兔奶糖。
       《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和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刻与其他时刻不同。”同样的仪式感,也给到了家长这边。在主持人郭晶晶热情洋溢的解说中,一年级新生家长见面会拉开了帷幕。其间,何国强校长做新生入学仪式动员讲话;何国强校长通过《幸福华附 共同缔造》介绍学校办学愿景“关注孩子的现在,让他们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关注孩子的未来,让他们有一个幸福的人生”。从三个方面“华附实小办学水平怎么样、华附实小跨越发展的秘密、华附实小家长的优秀品质”与家长们进行了第一次亲切互动,同时开启了新生家长学校的“第一课”。林琳段长做“一年级入学行为习惯养成”的经验分享。相信“小海燕”的家长们也收获多多。
       体育老师为学生进行队形队列训练:立正,一二;双脚,踩线上;双手,放两边;眼睛,看前方;小脑袋,一条线......着装整洁、站姿挺拔、集合有序,看!他们俨然已是一副资深小学

       综上所述,阅读是三、四年级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一环,阅读能力的提升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小学生而言万分重要。家庭阅读共同体活动效果的提升还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教师要尽可能给家长们在共读活动的起始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端正观念,以亲子阅读共同体的催化剂角色助力家庭阅读共同体活动,尽可能地帮助三、四年级小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遇见·最好的一年级”
——记2023级一年级新生入学仪式

德育科

       暑气渐消,金秋将至。厦门海沧华附实验小学的2023级一年级新生们,迎着朝阳,沐着清风,满脸期待地踏入了校园,从那刻起,他们成为了一名小学生。
       优良习惯,助益终生,为了帮助一年级新生们更好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8月27日,热情洋溢的老师们带领孩子们一起开展了一年级新生入学训练。
       一张张稚嫩的小脸、一双双好奇的眼睛,在爸爸妈妈的指引下迈步进入“入学之门”,由校领导何国强校长、邓玉秀书记、魏运明副校长、李萍副校长为孩子在左胸前贴上学校校标贴纸,可

华附实小期刊

22

23

华附实小期刊

生的模样,很快适应了学校的学习和生活。
        你听,班主任老师亲切的话语传来了,“小眼睛,看黑板;小耳朵,仔细听;小嘴巴,闭起来;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一二三,坐坐好,三二一,请安静……”班主任老师用亲切易懂的语言,一遍遍耐心地教孩子们如何坐端正、如何举手、如何放好书本、如何站队、如何洗手、如何接水、如何休息、如何进行垃圾分类……一个个行为习惯顺口溜牢记在孩子们的心里,指导着他们在今后学习生活中的一言一行。
       一年级是小学阶段的关键,标志着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的一个重要转变。为了让“小海燕”们“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尽快熟悉校园环境、适应小学生活,每班学生由课任老师与应急老师负责,带队有序参观校园,现场给学生进行情况讲解及安全注意事项。一年级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可爱的“家”。
        莫负韶华勤耕耘,似锦繁花恰自开。美好的入学仪式,就像一颗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相信每一个孩子,都将在厦门海沧华附实验小学这片沃土上携梦前行,成就未来!

阅读文化,更好的推广了校园阅读文化的发展。 
       每周三下午为我校的学生社团走班授课时间。阅读社团由热爱阅读的教师群体组织而成,根据教师的阅读专长制定不同的阅读方向,如:指向书面表达能力训练的,教师合作成立“梦幻观影”、“去远方”;指向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教师则成立“读绘本”;指向英语阅读兴趣培养的,教师则成立“英语绘本”经过多年的实践,老师们在个人阅读能力提升中不断优化筛选出有层级、有特色的阅读社团。2022-2023学年,我校已成立针对一至六年级约计15个阅读社团。每个阅读社团至少有成员三十人,面向低、中、高不同年级,家长线上自主报名形成:如针对一二年级的“读绘本”社团;有面向三至五年级的“翻页的艺术”、“去远方”、“梦幻观影”“英语绘本”等等。与此同时,我校依托省级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绘本课程建设”、市级课题“小学生家庭阅读共同体的行动研究”等课题研究,增设了阅读与美术、中医、英语等学科融合的社团,指导学生阅读与创作相结合。加入社团的学生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社团活动中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每学期的社团考核、社团展示为阅读社团提供教学质量的保障。学校根据阅读教师提供的每周活动计划、课件、成果,组织教师和学生同时评定,为社团的优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根据阅读的教学内容,教师从低年级就指导学生利用

阅读为媒 构建校园文化圈——华附实小阅读文化建设典型案例

蔡键佳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以社团为推手,宣传书香校园的文化理念,培养教师“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阅读意识,培育一批阅读能力卓越的学生群体,提升区域内学生的阅读生活质量和精神生活质量,构建校园阅读文化圈。
        一、以社团为抓手 让阅读融入学生活动
       学生社团是丰富多彩的学生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由来自不同班级、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阅读社团是以教师的阅读方向为核心,根据孩子的共同兴趣爱好凝聚而成。
      阅读社团是开展阅读推广活动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它以社团建设为推手,构建校园阅读文化,不仅丰富了活动形式,而且宣传力度大大加强。我校随着阅读社团活动的推进,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由最初面向语文学科的几个零星阅读社团,发展成为涵盖不同年级、融合不同学科的阅读社群。随着阅读社团的开展,学生对校园阅读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促进了校园阅读文化的发展。以学生阅读社团建设为推手,构建校园

律动的气息
               ——记一次管乐“磨练”

五年7班       陈曦

        我们的长大,也伴随着赛事越来越多,每次比赛,过程都令人难忘,收获满满,就像是成长的阶梯,我们经历磨练就不会有遗憾。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我参加上海管乐比赛的“磨练”。
        赛前准备时,我内心忐忑不已,格外刻苦地练习着长笛谱,铭记老师每一句教导,生怕上台吹错而影响了乐团,这不断学习“磨”的过程提升我的实力。走上舞台那一刻,我的心扑通乱跳,告诉自己要全力以赴,手拿着长笛,脑海里浮现平时练习的场面,明白一切努力将在此刻呈现。的气息随着音乐吹奏着,手指按着笛键律动,全心投入到乐团表演中,接受赛场严苛的检验。不仅“炼”吹奏能力,也“炼”临场心态,不论是否获奖归,这最收获满满的胜利,是我又一次挑战自己的经历。
    比赛虽不是目的,但功夫不负有心人,表演进行得很顺利,很惊喜,我们乐团获得了金奖!这离不开每位伙伴和老师认真和努力,成绩是对时光不负努力最好的肯定。往后我将继续加油,愿未来乘风破浪,一路精彩相伴!

华附实小期刊

24

25

华附实小期刊

简单的思维图示,从故事的情节、人物等进行故事的讲述和分享,形成了一系列阅读成果集;每年四月份一年一度的校园阅读文化节,学校结合不同主题,开辟出专门的阅读社团成果展示通道;随着社团活动的深入发展,学校开始打造和培养一批创作型阅读群体,包括教师结合地缘文化的红色绘本,以及师生结合中医文化合作独立创作中医药绘本读物。
这样的阅读社团,给与学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既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语言能力,合作能力,还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阅读社团在构建校园阅读文化过程中还起着桥梁作用。以社团入手可以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更多需求。在构建校园阅读文化的过程中,阅读社团起着主力军作用。
       二、以研修为阵地 用阅读加持教师素养
      (一)校本研训 辐射阅读影响力
     开展校本研修工作,是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群体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借助校本研训活动,提升全体教师的阅读意识,不仅有利于教师实现个人有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更有利于打造一支师德修养高尚、业务素质精良、教学技能全面、教学基本功过硬,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适应新课程改革需求的师资队伍。
       根据学校发展站位、教师学习需求,每学年安排近17课时进行公共学科的研修,学校通过聘请专家入校讲座指导、结合区域活动契机等方式,以研训的方式辐射阅读影响力。研训内容其

方式,营造“童年快乐 人生幸福”的书香味校园。
        三、以课堂为载体 让阅读走进校园课程
       统编版语文教材强化阅读,强调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其中《快乐读书吧》将课外阅读课程化,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实践。 学生阅读的过程不再自由散漫,而是贯穿教师的指导。学校调整课程实施计划,在现有课程中创设每周一节阅读课,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各类课外书籍,并保证学生每天 30 分钟读书时间。
       学校适时组织学生在晨诵课背诵古诗文,进行美文赏读活动等,书声琅琅的晨诵课、妙趣横生的阅读课,让课堂“亮”起来。 每周三为美文诵读时刻,利用校园舞台,为全校学生提供诵读展示的机会,师生用个性化的语言重现文字。每周三的诵读活动,成为与诗文对话的仪式感。学校还开发了校本课程《经典诵读》《我阿公》“红色绘本”系列图书等,利用阅读评价量表对课程内容的实施进行评价,促进教师在实施课程中做到教学评的一致性。同时,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开展各种阅读主题研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在阅读中收获知识、感受生活。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以阅读为媒介,构建校园阅读文化圈。我校广大师生爱上了读书,听、说、读、写等综合素养有了明显的提高。在“书香校园”的勤耕之路上,我校的教育将因阅读而魅力无穷,每个学生的生命都将因阅读而精彩绽放。

送阅读资源,为教师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使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获得支撑感。三是研写结合,指导教师把阅读与实践中的发现和困惑,以教学反思的形式记录下来,每学期开展一次集中研讨,真正让阅读落到实处。
      (三)种子萌芽 构筑校园书香气
       文化是一个学校底蕴的展现,是学校精神气质的体现。 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学校更应该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让学生时刻与书为伴、与书为友,绽放生命的精彩。借助亲近母语“海沧阅读师资”项目,我校出现了一批有辐射能力的阅读种子教师。为了充分挖掘本校课程资源,我校借助种子教师的专业指导,进行“童年快乐 人生幸福”阅读校本课程的开发、管理、实施工作。以语文教研组长、年级语文备课组长、年段长、种子教师为主力,全体语文教师为助力,充分发挥学校阅读种子教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以示范课、专题研讨课及课题研究带动阅读课程的实施。
       在亲近母语研究院研发的 “分级阅读书目”的基础上,将整书阅读分为图画书阅读(绘本阅读)及非图画类整本书阅读两类,结合统编版教材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学校自行整合一套1~6年级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采取线下阅读课程及线上微课程拓展两种方式相结合,逐步开展整书阅读。以教材为依托,推进1+X模式主题阅读。围绕学科核心素养,针对学生、班级、家庭等不同对象,从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和阅读效果三个方面对阅读校本课程的实施进行评价。用课程的

中包含师德修养、教师专业素养、校本专业培训不等;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学校每学期还设计41课时用于学科专门研修活动,将学科素养与专业阅读有机融合,让教师成为最强的阅读推广人。
      (二)学科沙龙 提升教师专业性
       教师阅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没有高质量的阅读,就难有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与发展。“微阅读”学科沙龙是一种新时期教师必备的阅读方式,表现形式是短、快,其内涵包罗万象,跟专业阅读的阅读理念相比,同样有深度。
      构建 “微阅读”多元网络体系,增强内驱力。一是构建 “专家组—阅读骨干—参与教师”的阅读研究网络体系,设立阅读核心组和专题研究组,制订 “微阅读”书目,梯度开展阅读,确保阅读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避免教师在无序阅读中产生挫折感。我校以各学科教研组为核心,结合学科专业需要,每学期至少共同阅读4本专业读本,其中涵盖学科专业的理论书籍,和教育学、心理学领域的公共书籍。二是开展线上线下阅读研讨活动。如创建阅读 QQ 群或利用阅读沙龙方式组织在线研讨,活动后进行精华发言整理,以微信公众号的形式发布,增强教师专业阅读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三是实施 “读写研”结合策略,提升内驱力:一是读写结合,要求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交两篇读后感,择优通过校园微信公众号发布。二是读研结合,即结合信息化教学背景下的智慧课堂建设,推

华附实小期刊

26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争先、争优、争效”主题教育。党群团妇、家校社村牵手,同心共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家教水平,进一步推进家庭教育向纵深发展,培养教练型父母,培育良好家风家训,共创向善向上的社会文明生态。华附实小、囷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依托亲子微光故事会展开新一轮的“家校社村互助 温暖行动”12月13日第八期亲子微光故事会在临港社区举行。
       讲座中,邓书记运用亲切温暖的语言,以绘本《彩虹色的花》为依托,深入浅出地向家长阐述阅读的重要性,从什么是亲子共读、亲子共读的重要性和意义、如何展开亲子共读、家庭读书角的建设、亲子共读活动开展方法以及真实案例分享等方面进行交流。王老师特别强调,“亲子共读”最重要的就是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参与,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促进良好正向的亲子关系发展。家长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书籍,通过互动和分享,建立联系,增进沟通,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的特点,也能与孩子共同感受阅读的美好。

        家长们在分享各自经验的同时,也不断地抛出在亲子阅读实践中遇到的困惑,邓书记一一耐心解答。
         整场讲座氛围十分融洽,也设置了家长们互动讨论的环节,让大家在轻松的气氛中思考与学习。

书记进社区
教育零距离

德育科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