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不出校门,畅游古堰_岁修

其他分类其他2021-04-25
736

中共都江堰市委党校·成都村政学院

不出校门
 畅游古堰

       都江堰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工程,它能够持续两千年并仍然发挥作用的背后是巨大的维护成本。这,就是每年的“岁修”。
  汉灵帝时设置“都水椽”和“都水长”负责维护堰首工程;蜀汉时,诸葛亮设堰官,并“征丁千二百人主护”(《水经注·江水》)。此后各朝,以堰首所在地的县令为主管。到宋朝时,制定了施行至今的岁修制度。
  古代竹笼结构的堰体在岷江急流冲击之下并不稳固,而且内江河道尽管有排沙机制但仍不能避免淤积。因此需要定期对都江堰进行整修,以使其有效运作。
  2000多年来,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维护保养已形成了岁修、大修、特修和抢修的机制,其中以岁修最为重要。岁修工程主要以“深淘滩、低作堰”六字诀为修复原则。“淘滩”,指淘挖淤积于内江、外江进水口河床的沙砾卵石。“深淘”指必须淘挖到规定的深度,为准确掌握这一深度,据传李冰曾在凤栖窝处河底埋有“石马”作标记,明、清又在凤栖窝崖下堰底放置“卧铁”为标记。现存三根一丈长的卧铁,位于宝瓶口的左岸边,分别铸造于明万历年间、清同治年间和1927年。“作堰”,是指修复包裹鱼嘴的金刚堤、飞沙堰,以及后来修建的人字堤等堰堤。

古堰小知识

岁修

      岁修等于是每年岁末利用枯水期对整个水利工程进行“体检”和治疗。大修则是隔上几年时间,对整个工程“全面体检”,并对长期水冲击形成的水平面下看不见的破损进行修理抢修。如果水渠或者相关工程出现毁损了,则进行抢修。
  如今,昔日负责岁修的堰官已不再设立,由竹笼搭建的鱼嘴改为了钢筋混凝土,“一年一修”的岁修也变成了十多年修一次。
  岁修中的古法截流,是都江堰的特色。古法截流主要优势是安全和环保,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形成了适合都江堰的“道法自然”的完善系统。它所使用的竹木、卵石等都是天然材料,不会改变河床的走势和河流的流态。
  古法截流所需的木材、竹子等原材料,都经过严格挑选。制作杩槎的木材要坚固耐用、不易朽坏,制作纤藤和竹席的竹子,必须是两年生以上,否则达不到要求的强度。
  古法截流的具体过程是,首先在船上绑好杩槎,然后运送到河中安放,并用纤藤、木板将杩槎紧紧连结在一起。杩槎下好之后,用装上鹅卵石的竹笼、座兜、碗兜进行加重、加固。接着在杩槎围堰的迎水面铺设竹席,撒上杂木,并覆盖厚重的黄泥。290多米长、6米多高的杩槎围堰屹立在岷江中,气势非凡。其中25孔正杩槎组成截流堤,从漂木小槽尾部延伸至鱼嘴前缘,阻止岷江水流进入内江,另外3孔支杩槎伸入外江中缓冲水流。杩槎的背水面,只有几股涓涓细流缓缓渗出,丝毫不影响内江中各项岁修工程。

古堰小知识

岁修图片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