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都江堰市委党校·成都村政学院
不出校门
畅游古堰
臿是农耕先民使用的掘土工具。《韩非子·五蠹》记载:“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大禹出生于古汶山郡,其地在今岷江都江堰水利工程上游河谷及两岸山区。《禹贡》载,“岷山导江,东别为沱”是大禹的首功。大禹时期的“耒”和“臿”,是两种常用的农业劳作工具。“耒”是古代的一种形状像木叉、用作翻土的农具,演变到后来即为犁,“耒”又称犁上的木把,也代指犁。后来“耒”即指犁,而犁尖金属部分称为“铧”。
“臿”,据《汉书·沟洫志》记载:“举臿为云,決渠为雨。”是既能筑墙又能开渠引水的工具。最早是以全木制成的,随着时间推移,“臿”字后写作“插”。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插入土的部分用青铜制成,因入土的刃口薄而坚韧,极大地提升了劳动效率,操作部分仍用木制手柄,“臿”即写作“锸”。可见,“耒”和“臿”这两种农具的制作方式和字型也在与时俱进。
春秋末期,当冶铁技术逐渐成熟后,比青铜强度更高、更耐用的铁被用到治水工具中,铁制臿头代替青铜。今天我们看到的大禹塑像多为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中握臿,可见臿早在大禹时期就是治水先民必备的工具。
臿发展到现代,就是治水堰工手中最为常用的铁锹。
古堰小知识
大禹挥臿岷江奔流
钢钎、锤子和十字铁锹,是古人开山凿岩必备的工具,它们的制作离不开金属。
学术界对都江堰开凿宝瓶口有一个共识,认为李冰在修都江堰时,是以火烧岩石,将之烧得红热发烫后再用水浇,使岩石爆裂开来,再一层又一层地凿去后形成的。开凿离堆这样的山体就离不开钢钎、锤子和十字锹,火烧水浇后的岩石会产生裂隙,使山体表层松动,但不会使山体自动分离变为碎石。钢钎以其尖硬的钎头,在铁锤的反复打击下嵌入岩石缝隙使之裂开。十字铁锹的锹头一头尖一头平,可以挖开坚硬的土石层和相对较软的岩石。钢钎、锤子和十字铁锹这三样工具的配合使用,能将岩石变为碎石,将整块坚硬板结的土石层击碎,是古人攻坚克难的好帮手。
开凿宝瓶口,限制内江水流量的设想,也许早在大禹和开明时期就成为治水先贤的理想,无奈受制于当时生产力水平,难以实现。只有铁制工具的出现,有了坚硬耐用的钢钎、锤子和十字铁锹这样的开山工具,才能凿开由砾石构成的玉垒山,开出了一个人工引水口。
陕西宝鸡秦公大墓出土的文物表明,早在秦景公(公元前577年至537年)时期,秦人就开始使用铁制农具了。公元前316年,秦并巴蜀之后,为蜀地带来了先进的冶铁技术,开凿由砾岩组成的宝瓶口成为现实和可能。李冰带领都江堰先民利用最先进的铁制工具,开创了流芳万代的工程建设——开凿宝瓶口。
古堰小知识
离堆坚硬,难敌铁锹
神器图片
铁锤开山。四月天摄
握臿的大禹像。王克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