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学习强网(第一期)

ontents

c

目录

【开脑洞】

04
06
12

2019中国互联网趋势报告:205页PPT解读16大机会
2018媒体新技术发展综述
谢国明:创新是媒体的鲜明主题和强劲动力

【练硬功】

18

一个老记的制胜法宝

【学榜样】

22

脱不花:我的前半生,三盏明灯

【涨姿势】

42
48

@所有人:划重点,中国今年要干这80件大事
高级黑低级红的十种表现及防范应对策略

【他山石】

64

做主战场上的主力军——山东省新媒体大平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敲黑板】

68

不要等领导来安排你的工作!

【荐好书】

70

《弱传播》:所有新媒体从业者必读的底层逻辑书

【刊首语】

       万物复苏在春天,学习和奋斗的最佳季节也在春天!2019年的春天,河北新闻网内部学习电子杂志《学习强网》破土而出!她的诞生,饱含着网站领导的殷殷关切,传达了新闻网人渴求奋进的心声,同时也为做强河北新闻网提供创新灵感以及精神动力。
      《学习强网》是河北新闻网员工内部传阅的电子杂志,以提升员工学习能力和业务能力为宗旨,以做大做强河北新闻网为目标。每月一期,每一期由网站不同部门策划制作,每一期的栏目都不固定,内容也别具一格。有互联网前沿动态,有媒体大咖的真知灼见,有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有提升业务能力的妙招良策,有最火的知识点普及,有可借鉴的行业内成功经验,更有很多你想不到,却又很需要的种种内容……在这个春天,《学习强网》给你追梦的无限动力!她已来敲你的门,期待小伙伴儿们敞开心扉,用心读她,定会让你看到不同的天地!

2019中国互联网趋势报告:
                   205页PPT解读16大机会

有些事情向上,有些事情向下。
有些事情正在饱和,有些事情正在生长。
2019年到2020年,当我们期望于科技和互联网时,我们该期望些什么?
如果“饱和”,已经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压力,那么,中国互联网的“未饱和”部分,到底在哪里?

2019-2020互联网中国互联网十六个趋势:
1、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红利正在向新板块迁移;在一二线城市,18-40岁的核心用户中,互联网红利日益稀少; 
2、老年网民的增长比我们想象的更快,不论规模还是消费能力,他们都有可能成为未来红利中最大的一块; 
3、在低年龄段上,红利从年轻流向低幼,更多10岁以下儿童及其父母,在互联网上消费内容、购买服务; 
4、庞大的初中及以下学历网民,对手机很依赖。互联网不仅为他们提供娱乐,还影响着他们的消费和认知; 
5、五线及以下城市,包括农村,是互联网新热土。那里的年轻人同样习惯了熬夜,拥有更多需要填满的时间; 
6、中国互联网未来族群化将进一步加速。包括亚文化带来的圈层消费,追星带来的偶像经济; 
7、宏观经济的走势,将影响网民在互联网上的消费选择(升级或降级),和消费密度(进一步网络化); 
8、母亲身份网民群体扩大和消费导向转移(从个人到孩子),会给互联网母婴、教育等消费带来更大利好; 
9、随着新网民进入,移动互联网消费将从“碎片化”转向“板块化”,超长和超短内容收缩,中型内容崛起; 
10、新技术普遍成熟,将在基础层给互联网创新提供更高效率,但在前端,模式创新的关键还是抓住新网民; 
11、移动支付将全面普及,把线下零售高效接入互联网体系,整个市场将开启线上线下一体化阶段; 
12、绕过中间渠道,直接与消费者兑换获客成本的模式会更流行,新网民更分散,更依赖收益驱动的社交触达; 
13、轻度娱乐,包括休闲类游戏和低门槛视频,在低幼、银发等新网民中更易落地,在接下来有更大机会; 
14、智能手机对新网民(低幼、银发等)还是复杂,更简单交互,提供特定内容的智能硬件,将迎来机会;
15、互联网将孤岛连成大陆,但信息冗余日益严重。未来,服务关系链的“群岛式”产品,有机会崛起;
16、视频对图片/文字的侵蚀还将持续并极有可能加速,在新网民中,视频可能是他们触网的第一介质。

2019年1月,腾讯·企鹅智库正式发布长达205页的《2019-2020中国互联网趋势报告》。这是一份聚焦于未来两年,市场和用户变迁的最新数据和研究。
当经济增长面临更多的复杂性,行业红利和人口红利已经告别野蛮生长时,我们也许,比中国互联网历程中的任何时刻,都更需要了解我们的用户,特别是那些远方的用户。
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他们。
因为我们从未真正认识,那个完整意义上的“他们”。

腾讯新闻 腾讯科技 1月28日

报告核心发现

点击查看PPT原文

2018媒体新技术发展综述

2018年,媒体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拓展:5G试用,畅想空间无限;AI技术正在渗入媒体生产传播各个领域;4K入场,超高清频道开播;区块链技术开始与媒体结缘;主流媒体开始重视自主品牌平台建设;新技术正与新媒体传播监管结合……

2018年,媒体新技术继续沿着移动化、视频化、数据化、智能化、平台化的方向发展。新技术正在成为国内外新媒体内容监管的重要手段,自主品牌平台的搭建开始成为大型主流媒体的战略选择。

刘 扬 新闻战线 1月26日

5G出发,开辟无限畅想空间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虽然尚未正式商用,但已经通过各种试验进入现实空间。
媒体成为5G的首批试用用户。2018年两大体育赛事转播都试用了5G技术。平昌冬季奥运会期间,韩国移动运营商KT推出5G试用服务,主要提供同步观看、交互时间片段、360度虚拟现实直播、全方位视觉和5G连接巴士等功能。其中,交互时间片段将多角度拍摄的短道速滑比赛视频传送给用户,借助VR等设备,用户可以选择任意角度在家观看,临场效果甚佳。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当地最大的电信运营商MegaFon在11个比赛场地都部署了5G试验区,既满足了赛场内观众瞬时集中对外发送信息的需求,又方便媒体将360度高清摄像头拍摄的画面传输到特定虚拟现实终端上,带给用户4K高清的沉浸式体验。
5G不仅给媒体内容展示和信号传输带来更广阔的空间,也给三网融合、广电拓展创造了新机遇。7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授权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与中国移动展开合作,重点之一是5G技术研发。12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相关领导表示:工信部已经同意广电网参与5G建设,国网公司正在申请移动通信资质和5G牌照。
5G时代,视频将是主要传播形式。为顺应该趋势,各厂商在未来移动终端的设计上开始重点考虑视频观看和拍摄效果提升。为了优化拍摄效果,在5G手机的设计上,多摄像头已成为标配,三星计划在即将发布的5G手机Galaxy S10上,配备6个摄像头——2个前置摄像头和4个后置摄像头,令图像更加清晰。

AI技术,全面渗入媒体生产领域

人工智能仍是媒体新技术应用的热点,展示层应用在2018年全国两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等报道中被广泛采用。同时,智能技术在媒体生产领域的应用则不断深入。1月,《创新中国》登陆央视纪录频道。该片利用智能语音合成技术,模仿已故配音师李易的声音进行解说,成为世界首部利用人工智能模拟人声完成配音的大型纪录片。

刘 扬 新闻战线 1月26日

高清电视频道。同月16日,广东广播电视台综艺频道4K超高清开播,成为全国首个省级电视4K超高清频道。陕西等地也建立了4K内容创制中心。
       国外4K超高清电视节目制播也取得实质进展。12月1日,日本正式启动了16个4K频道和1个8K频道,成为世界上铺开4K卫星电视频道最多的国家和第一个开通8K免费卫视的国家。日本电信运营商NTT DOCOMO开发出世界上首个基于5G的8K虚拟现实直播系统,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8K直播积极进行准备。在我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也表示,将在2021年开展国内的8K超高清技术试验。

阿里巴巴推出了Aliwood和鹿班两款应用。Aliwood根据给定的商品详情页面中的图文内容,可自动生成一段带有音乐、文字和图像的短视频;鹿班则可根据商品相关图文材料,自动生成海报或横幅广告。
人工智能还给用户带来更多交互体验。腾讯手机QQ和抖音分别推出了“高能舞室”和 “尬舞机”,借助人体关键点检测技术,用户根据屏幕示范动作进行模仿,应用会根据模仿与示范动作的相似度进行打分并生成一段视频。而脸谱(Facebook)利用类似技术实时将人体从背景中分割出来,实现在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的环境下全身替换与跟踪。
通过人工智能在媒体领域的应用,科技公司与媒体间的合作不断加强。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央视体育频道与阿里巴巴展开合作,利用后者研发的“快影”技术解决方案,在每场比赛结束后3~5分钟之内生成10分钟的全场比赛视频集锦,只用了传统人工剪辑1/10的时间。光明日报与科大讯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利用智能语音技术协同研发国内第一张“智能化有声报纸”,让光明日报不仅能被阅读,而且还“能听会说”。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新华社与搜狗公司联合发布人工智能合成虚拟主播,通过人脸关键点检测、人脸特征提取、人脸重构、唇语识别、情感迁移等技术,结合语音、图像等多模态信息进行联合建模训练,机器自动生成形象和动作极为逼真的虚拟主播,理论上可以24小时乘7天不间断播报。目前,“新华社”新闻客户端每天推出6~9个合成虚拟主播播报的新闻短片。

VR/AR技术,推陈出新的视觉盛宴

《纽约时报》在平昌冬奥会期间进行了首次增强现实功能报道,用户不仅可以回看花样滑冰、单板滑雪、短道速滑等慢镜头回放,还可以看到利用增强现实功能在视频画面上添加的动画与文字说明。在俄罗斯世界杯比赛转播中,CCTV-5与“晓数聚”进行合作,后者不仅为直播统筹提供了常规数据分析、高阶数据分析以及基于虚拟包装、AR植入、大屏包装、在线包装等多种形态的数据可视化呈现,还为直播统筹设计搭建了虚拟+AR演播室,使《豪门盛宴》等栏目呈现出令人惊叹的视觉特效。
在深圳文博会上,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推出了“增强现实报纸”,用户用增强现实扫描功能扫一扫当天报纸上的广告后,通过视频叠加,就能看到广告图片动起来。新华社新闻客户端推出增强现实新闻2.0“天地工程”,用户可将一艘火箭发射的动画与现实中的任意平面结合在一起,并能够为火箭选择“改革号”等各种名称,按下发射钮,目睹整个火箭发射过程,互动感和视觉效果良好。

4K入场,超高清频道开播

2018年,4K频道取得快速发展。1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文针对4K技术、节目制播、节目传输、终端接收等给出了政策、规划和标准;9月,国家广电总局规范了电视台4K超高清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系统。在地方层面,作为先行试点,广东部署全省广电系统推进4K产业发展重点工作,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省4K电视用户达到2000万户。
2月,歌华有线在“央视专区”内首次提供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和平昌冬奥会的4K超高清点播服务。还在俄罗斯世界杯比赛期间提供4K超高清视频服务。10月1日,CCTV4K超高清频道开播,成为国内首个上星超高清电视频道。同月16日,广东广播电视台综艺频道4K超高清开播,成为全国首个省级电视4K超高清频道。陕西等地也建立了4K内容创制中心。

刘 扬 新闻战线 1月26日

区块链技术,开始与媒体结缘

新闻媒体也加强对区块链技术的关注,考虑相关业务布局。2018年,人民网旗下人民创投增设区块链频道,分为资讯、观点、深度、活动四个板块,密切跟踪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民创投还发起成立区块链研究院,召开了三届区块链论坛。封面传媒与百度展开技术合作,开始在区块链媒体方面布局,并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一道,三方共同建设区块链媒体实验室。7月,在香港举行的2018全球媒体区块链峰会上,与会各媒体针对区块链发展前景、行业走向等议题进行探讨,宣布成立全球媒体区块链联盟。

自主平台搭建,主流媒体拓展服务空间

在与商业平台的合作与互动中,主流媒体越发意识到平台搭建的重要性,持续发力平台的建设、创新与拓展。人民日报在推出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之后,于2018年6月推出全国移动新媒体聚合平台“人民号”,为媒体、党政机关和自媒体提供移动端内容生产和分发全流程服务,并嵌入人工智能技术。
新华社的“MAGIC”智能生产平台具有自动采集生成、语音转写到自动分发、内容监测等功能,为媒体机构提供线索发现、素材采集、编辑生产、分发传播、反馈监测等服务。在报道俄罗斯世界杯的31天里,MAGIC智能生产平台机器自动生产的短视频新闻达到37581条,其中最快一条仅耗时6秒钟。新华社还发布了“现场云”新闻在线生产系统的3.0版本,为入驻媒体免费提供基于移动端的全媒体采编发功能,在平台上实现即采即拍即传、即收即审即发,强化直播功能,为网民营造更加直观的现场感。

内容监管,全球新媒体加大技术投入

2018年第一季度,脸谱利用智能识别技术,发现并停用了5.83亿个假账户,其中大部分在注册几分钟后就被封锁了。5月至7月间,推特也利用智能系统自动识别虚假账号,暂停了7000万个账号。因为YouTube视频未经过滤,出现了一些不恰当的内容,引发广告商和网民投诉,谷歌被迫调用1万名员工并辅以人工智能软件来识别、清除不合适的视频内容。脸谱、谷歌、推特还与其他科技公司联合签署协议,承诺投入资金,在欧洲采用新技术打击网络假新闻。
8月,我国上线了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该平台具备大数据精准识谣、联盟权威辟谣、多终端立体传播、指尖即时查证、关口前移防范等功能。此外,今日头条还与密歇根大学联合成立AI反谣言研究联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让平台更加智能地识别谣言,编制人工智能谣言识别标准,提升反虚假信息的能力。

谢国明——
创新是媒体的鲜明主题和强劲动力

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传媒业转型与创新的40年。技术创新是传播形态创新的逻辑起点,业态创新呼唤媒体人传播观念和能力的创新。面对传播新业态,要树立用户至上观念、平台观念、动态观念、技术观念。传媒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补齐“技术短板”是当务之急。

谢国明 新闻战线 2月14日

上个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随着视频传播技术的进步和制造成本的大幅度下降,彩色高清晰度电视迅速普及,电视媒体崛起。《焦点访谈》、电视政论片霸屏,电视连续剧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央视黄金时段的广告居然可以成就或者摧毁企业。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10年以后,互联网彻底颠覆了媒体生态,网络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渠道、舆论引导的主阵地、意识形态的主战场。
随着人工智能的日益成熟,智媒开始崭露头角。智能机器人写新闻、写小说、写诗歌甚至谱曲演奏已不新鲜。智能机器的阅读理解能力已经非常接近人类水平,差距仅为3个百分点左右。2018年初,新华社上线媒体大脑(媒体人工智能平台)。到了年底,新华社再度实现技术突破,在全球推出首个“AI合成主播”,引发了传统播音员的职业危机感。未来,智媒蓝海很有可能主导传播江湖。
技术创新是传播形态创新的逻辑起点。演化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史上的每一次重大变迁,都是由包括信息传播技术在内的全新技术体系导致的。媒介系统的演化更是如此。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媒介,根据媒介补偿理论,后起的媒介始终是对既有媒介功能的补偿,这就决定了媒介系统的自我更新永远不会止步。回顾传媒业的“进化之路”,不难发现,从口头传播、结绳记事、岩画描绘、文字记载、纸媒、广播、电视到互联网,媒介一直在创新,传播功能在不断补偿。
苹果公司正是依靠一次次“技术对赌”的成功,不断掌握终端和系统的“创新秘钥”。网络媒体的异军突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互联网的“技术红利”。H5、闪卡、VR直播等热门传播形态和大量涌现的现象级传播产品,无不依赖于技术支持。比如,类似于“军装照”的沉浸式传播,必须依托“人脸融合”图像处理技术、腾讯云动态扩容技术,才能生成精准的互动产品,应对海量的用户请求。而技术创新又反过来激发媒体创意,不少产品策划的“金点子”都源于对传播技术的敏锐嗅觉。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重大传播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就是传媒生产力的重要标志。互联网技术不仅仅是工具,而且与石器、青铜器、铁器、蒸汽机、电气一样,是社会进步的阶段性标识和基础性动力。新兴媒介技术正日益成为主流媒体融合创新的基础设施,站在技术风口上,就意味着占领了创新高地。

创新,是改革开放最大的动力,是媒体最鲜明的主题。
改革开放,就是对既有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传统习惯的突破。突破就是创新。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回顾改革开放40年,我们能够取得伟大的成就,能够持续不断地进步,一以贯之的就是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传媒业转型与创新的40年。与时代同行的媒体,40年来最鲜明的主题和最强大的动力,同样是创新。
改革开放之初,上个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动员社会、影响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媒体主要是纸媒。无论是对“两个凡是”的反对,对“大包干”的肯定,真理标准的讨论,对“文革”的彻底否定,对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报道,纸媒无不走在前列,率先发声,独领风骚。经济类报纸、行业类报纸、都市类报纸,风起云涌,各展其能,风头延续了20来年。

谢国明 新闻战线 2月14日

业态创新呼唤媒体人传播观念和能力的创新。媒体融合讲究“形神兼备”,如果说传播技术、形态、业态勾勒了融合之“形”的不同层次,观念和能力创新则是融合之“神”的重要内涵。传播技术和手段的“野蛮生长”,导致传播人才与传播业态的鸿沟空前拉大。借力传播业态革新倒逼传播理念和实践能力创新,提高媒体人的创新能力,是媒体创新的本质要求。
媒体人是媒体创新的主体。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生产力有三个要素,人——劳动力是第一要素,也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在人人都是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和消费者的网络时代,在人工智能可以生产信息、传播信息甚至消费信息的未来,专业媒体和专业媒体人必须具备远远超过一般人,包括超过人工智能的过硬能力和水平,这是专业媒体人的立身之本。全知全能的“全才”可遇而不可求,但是,一专多能的“通才”可以培养。只有一技之长的“专才”,未来的发展空间将受到限制。从当下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可以看出,媒体人一专多能是基本要求。这几年许多融媒体爆款作品,都是传统媒体人策划和制作的。这就是紧跟技术步伐,工具加持、一专多能的效果显现。新技术都是人创造的。媒体人不仅应当拥有能够把世界上既有的技术和表现形式做到最优的能力水平,而且应当拥有能够创造世界上没有的技术和表现形式的能力和水平。创新的能力需要以能力创新作为基石。
面对传播新业态,媒体人首先要树立用户至上的观念。传统媒体高高在上,以灌输为使命,以引导为职责,把受众当作教育对象。互联网时代,用户集信息生产、传播和消费于一体,亦“予”亦“受”。职业媒体人就不能再高高在上,一心想着如何灌输引导,而是要把用户放在心中,知用户之所欲知,言用户之所欲言,让用户了解真相、获得真知,激发共鸣、达成共识。其实,用户至上就是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发展新要求。

当传播技术和形态创新积累到一定阶段,必然引发传播业态的重塑。业态是一个综合概念,涉及整个行业生态,包括生产和消费方式、盈利和管理模式、产业间的跨界和组合形式等。由新兴媒体技术引爆的“哥白尼式革命”,深度改写了传统媒体的行业规则和组织架构,重新定义了内容生产模式和信息消费习惯。因此,“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就成为当下的重要时代命题。传播业态是文化业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媒体创新的核心环节。
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传播业态创新的关键词是平台化。即媒体从传统的信息传播载体向内容集聚和分发平台转型。国内最大的信息传播者“今日头条”,自称“不是信息的生产者,只是信息的搬运工”。“今日头条”就是一个信息传播的平台。同样,微信、抖音也是平台,脸谱、推特等社交媒体都是平台。在互联网时代,得平台者得天下。信息传播如此,其他领域也是如此。购物的淘宝、京东、拼多多、亚马逊都是平台,维基百科、互动百科等也是平台。平台化让资源共享,变互相竞争为合作共赢,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去中心化,利用群体的力量,相信群体比个体更聪明。
媒体的传播对象,经历了读者至上、受众本位、用户中心三个阶段。传统媒体时代,报纸主要服务对象是读者,广播服务听众,电视服务观众。后来,读者、听众、观众三者统称为受众。平台的服务对象,是“三位一体”的信息生产者、传播者和消费者,也就是用户,这一称谓具有典型的互联网时代印记,具有鲜明的主体意识。网络时代,在信息平台上,我们每一个人,既是信息的消费者,同时也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很多人以为自己只是浏览信息,没有生产和传播。其实,浏览就是生产和传播信息,因为你的浏览标注和传播了信息的关注量,更不用说点赞和转发这些用户由习惯养成的几乎是下意识的动作。至于那些身在重大突发事件现场的人,手机一拍,一条信息就生产出来了;键盘一按,一条信息就传播出去了。信息生产者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信息通过平台传播,没有人把关,没有人取舍。原生态生成信息、与事件进展同步化传播信息,对我们的信息观提出了新要求。平台融合是未来媒体融合发展的基石。适应平台化这一信息传播新业态,将成为一个阶段内媒体创新的主流方向。

谢国明 新闻战线 2月14日

第四要树立技术观念,媒体行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补齐“技术短板”是当务之急。传统媒体人的“本领恐慌”很大程度上源于“技术恐慌”。媒体创新,要把新技术,包括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作为基础性创新。顺应技术进步,站上新技术应用的风口,把新技术作为构建新型媒体的基础和骨架,才能在互联网这个舆论斗争的主战场上顶得住、打得赢。值得期待的是,技术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低门槛化,将极大增强传媒人的“技术自信”。随着计算机运算和处理技术的提升,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的应用,传统意义上被专业计算机工程师所垄断的技术渠道将日益为非技术专业人士所掌握,每个人都可以在智能助手的帮助下生产自己的程序作品。也就是说,未来,人们不仅可以自主生产内容,更可以自主生产渠道,甚至自主研发技术。可以预见,一旦突破技术的“天花板”,媒体人的创新活力将几何级数释放,传播领域的创新成果必将竞相迸发。
《文心雕龙》专有《通变》一节,“文律运周,日新其业。变则其久,通则不乏。趋时必果,乘机无怯。”讲的就是为文之创新要义。今天,传播领域的历史性飞跃,使图、文、音、影皆可作为信息传播,以“日日新”为追求的媒体,恰逢前所未有的创新际遇。唯有趋改革之时,乘创新之机,才能彰显新时代的媒体气质。

其次要树立平台观念,从信息优先获得、渠道有效把控转向致力于平台的创建和开放。现阶段,不少媒体人对此还不太熟悉,不太认同,或者说认识还不太到位。许多传统媒体上了网,最初是利用网络转发传统媒体的内容,后来网站、客户端开始独立发稿,但是还在强调原创、首发等传统媒体的概念。而不是利用网络特长,打造共建共享共赢的平台,为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和消费者提供一个可以自由创新自由分享的场域。也就是说,还停留在信息载体观念上,没有确立平台观念。平台思维以开放、共享、聚合、交互为特征,要善于激发用户创造热情,把用户视为内容形态创新项目的“合伙人”,不断打造信息流淌不息的“内容池”。
第三要树立动态观念,信息的发布不是传播的终点,是传播的新起点,而且是更重要的起点。正如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告诫全党的那样,“夺取全国的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尤其是舆情引导也是如此。多少舆情,发生在传播之后。新闻的戏剧性反转更成为信息发布后的舆情“重灾区”。次生舆情造成的影响,往往大于原生舆情。信息一上网,传播无边界。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地方的事件,可能引来全国甚至全球各方人士的评说。媒体,无论是作为信息的传播者、舆情的引导者,还是平台的开放者,稍不留意,就有可能为汹涌的舆情所淹没,前期生产传播信息的努力不仅可能化为乌有,甚至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

一个老记的制胜法宝

一根针之所以能非常容易地穿透物体,是因为所有的力量都集中于针尖上。新闻的形成就是寻找“针尖”的过程。选择什么样的素材,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这就是选择“针尖”的学问。好的新闻稿件,是寻找、选择好“针”,“扎”对地方的结果。

我写的3篇稿件,《老蒜农成了“医保通”》《老陈家的镢头生锈了》《乡愁难却“三棵树”》,分别获得2015年度、2016年度和2017年度山东新闻奖一等奖。从标题上可以看出,3篇稿子都是写村子里小人物的小事情,事情普普通通,语言简简单单。
这样的稿件能获得山东新闻界的最高奖,难免有人不服气:“你就是运气太好。如果我在采访中能碰到一对生大病经常住院的老蒜农夫妇,如果我到老陈家也看到门厅墙上挂了一把镢头,如果我在旧村拆迁现场也能看到孤伶伶的三棵树,我也能写出山东新闻奖来。”
或许会吧,有时我这样想。但转念一想,如果没有强大的新闻思维做支撑,就算是一件件新闻事实摆在你的眼前,也会像过眼云烟一样,你视而不见,更不会心动。

一、不在低标准上徘徊

不蜻蜓点水、莫浅尝辄止,这是记者的底线。任何时代,采写新闻都不能虚构,不能天马行空,只能基于事实。这看似束缚了新闻的精彩,实则打开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早年的一篇山东新闻奖作品《咱富了,不能忘了工人老大哥》就是这样来的。1997年11月的一天,我参加了一个济南西市场服装城开业活动。这是一次集体采访,因为开业,服装城请来了众多媒体记者。这本是一次拿了通稿和纪念品回报社交差的活。但活动结束以后,我独自走进市场,发现了一个明显的反差:这个由农民建的服装城里,摊位上多是城里的下岗职工。随着采访的深入,我结识了1年多前下岗,现在在服装城里喜滋滋地上了岗的工人崔建中。原本,这个市场里不可能有他的一席之地,大批南方投资者找上门来,一口气就要租10年,跟这样的大户相比,像他这样只能按月交租的散户当然没有优势可言。然而,服装城的创办者——一群匡山村农民,当一个长期稳定的巨大经济利益摆在面前时,选择的是放弃,给1100多名像崔建中一样的下岗工人开辟了一条生路。时值国有企业改革起步之时,先行的政策让农民通过创业富了起来,而全国却有一大批工人下岗。“咱富了,不能忘了工人老大哥!”不正是在这个社会发展正处在各种可能性的交织与孕育时,给焦灼不安的人心打的一剂暖心针吗?正是紧扣住了时代的脉搏,才有了这个一等奖。但是事后想一想,如果像其他记者一样打个晃就回去交差,不就与这次一等奖失之交臂了吗!

于向阳 新闻战线 1月13日

三、二次转化找到“针尖”

二、新闻采写“三段论”

20年的新闻工作经历,我对新闻采写的理解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寻找新闻。如何发现新闻价值,这方面,我的老师孙巍给我的教益最大。孙老师的新闻敏感之高在大众日报是被公认的。那年,孙老师带我全省跑。聊天时,他对一件事耿耿于怀:潍坊建了一个神仙宫,游客屈指可数,河北建了封神榜宫,也落得同样的命运。他说,这股“建宫热”还在持续,但这种项目建设多的是主观盲目,少的是客观冷静,最后受伤的是自己。他说,济南有没有这种情况,我们采访分析分析。果真让孙老师说着了,在济南动物园还真有一个建成的西游记宫,正是一哄而上、头脑发热的产物。稿子《稀里糊涂建宫 负债累累收场》见报后,还引来了《焦点访谈》的记者。
第二个阶段,“讲好新闻故事”。新闻价值还必须依托一个好的表达方式,故事化的表达就是最佳的方式。我讲课时曾经说过,新闻就是讲故事。很多人不服气,说我要写综述之类的大稿子,和讲故事有什么关系。我回答是,第一,如果你没有具备说新闻故事的能力,就一定写不好大稿子;第二,好的新闻综述稿,同样是在讲故事,只是这个故事在稿件里要起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作用。
以稿件《莱芜:放大的学问》为例,这篇稿子要反映的是当时莱芜市各方面的工作,要体现市委主要领导的执政思路,工程可谓浩大,别说两千字了,平铺直叙地去讲,1万字怕也收不住。而《放大的学问》,紧紧抓住了3个典型的故事,即把雪野湖当成一枚影响全局的棋子,轴承出厂坐飞机的典型事例以及20万元撬动1.3亿元的典型做法,通过故事,集中反映出“小有小的优势,把优势放大,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的道理。2009年,这篇稿件在大众日报一版头条刊登后,得到了市委书记的肯定,宣传部长指示让莱芜所有宣传干部认真学习。在莱芜记者站的这些年,每当写大众日报一版头条的稿件,我都是采取这样的架构。像《莱芜悟农》《20人“点餐”即可以开班》《一壶热茶没喝完企业问题有了答案》《书记成了“首席执行官”》等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由年轻记者变成了老记者。年轻记者来讨经验,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怎样让他们不跑偏,真正能尽快适应岗位写好稿子?

这就到了第三个阶段,制定好新闻采写的可操作规范。近几年,我带的年轻记者团队成了得奖大户。有人称我们是获奖新闻编辑部,我却把它叫做获奖新闻生产车间。我自任车间主任,制定了一套新闻生产流程。新闻是一项创意产业,我们却给这个产业建立起工艺标准,就算一件看似不起眼的事实,只要能进入生产车间,经过一道道工序后,也会变成一件好作品。
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即所有稿件都要求有扎实的采访。没有扎实的采访,记者不可能得到生动的素材,更可怕的是,没有扎实的采访,真相会被假相遮蔽。

真正来到车间内,我们有两道工序。其一,是把对方的工作转化成我们的新闻;其二,是把我们的新闻转化成生动的新闻故事。
很多人只做到第一次转化就认为完成任务了,可以交稿了,其实不然。第一次转化是要把对方的工作亮点转化成我们的新闻亮点。
在新闻采访实践中,我们经常面临的情况是,突发性事件少,常规工作多,日常工作式报道占到90%以上。对记者来说,研究如何从日常工作中挖掘新闻就显得格外重要。通常来说,工作与新闻是一对矛盾体。工作非一夕之功,而新闻要求最好是一事一报,尽快见报;分管某项工作的领导机关关注的是过程,是经验和做法,而记者关注的是新闻,是有趣的故事;工作强调共性,而新闻强调个性;工作指导要求全面系统,而新闻最怕面面俱到。
我们采取的办法是,“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把工作当中最闪光的地方抓取出来,形成我们的新闻亮点。在实践中,我总结出一套办法,称之为“针尖理论”。
一根针之所以能非常容易地穿透白纸,是因为它有锋利的针尖,所有的力量都集中于针尖上。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必须把你的力量汇集到具体的一件事上。这就是“针尖理论”。
新闻的形成就是寻找“针尖”的过程。选择什么样的素材,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这就是选择“针尖”的学问。好的新闻稿件,都是寻找、选择好“针”,“扎”对地方的结果。

于向阳 新闻战线 1月13日

脱不花:我的前半生,三盏明灯。深度好文!值得反复研读!

脱不花,你可能很熟悉。但你熟悉的,都是作为罗辑思维CEO 的那个闪耀的脱不花。我常说,一个人的来路,决定了他的去处,我们了解一个人,学习一个人,要看他的现在,更要看他的过去。了解一个人是如何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比盯着他现在的成就,更能给你启示。
实际上,罗辑思维前的脱不花同样闪耀,你可能在一些报道中看到过一些零碎的片段,这篇脱不花的自述,完整的讲述了她职业生涯中早期的心路历程,让你一层一层的了解她是如何蜕变到今天的。
这篇自述,1.5万字,但真正好的稿子,你唯一担心的就是把它读完了。一气呵成,意犹未尽,值得反复研读,必须分享给你。

脱不花 HR私董会 2018-09-13

>

壹  第一盏灯:扑来的导师

我第一次做别人的老师时,18岁。
记得阶梯会议室里有一位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姑娘站起来提问:“如果你觉得四周一片黑暗,怎么办?”
那时候,我实在太年轻了,根本没有理解这个问题里所蕴含的智慧,但作为一个初涉江湖、轻狂自大的小镇姑娘,我尚有回答这个问题的机巧:“如果你的四周一片黑暗,那说明你自己就不是一盏明灯!”
整整十年之后,我觉得四周一片黑暗时,遇到了我的皈依师,第一次见面,他题写了这样一句话:
于暗夜中为作光明。
我一直以为,这是一个命运的隐喻。

我正式的职业生涯,是从三里屯开始的。
1997年,我刚刚和我的祖母、我的父亲以及除了母亲以外的所有亲人长辈,吵翻了脸。
因为我17岁被从家乡送到北京,是来突击提高英语,准备去美国读书、光宗耀祖的。但是在北京晃悠了一年,我心野了,鬼迷心窍地认为花着父母的血汗钱去读书这件事,太不酷了。
于是我瞒着家人,给自己找了份儿办公室小妹的工作,一个月挣380块钱,给自己武装了一支10块钱的“奇士美”口红和一个50块钱的坤包,在打字接线买盒饭管仓库的伟大事业中,蹦着高儿的要“证明自己”。
那是一间小小的广告代理公司,在中央电视台附近的写字楼里租了一间40平米的办公室。
我每天要往西穿过公主坟环岛的树林、路过那个后来据说是还珠格格原型的公主墓地去买盒饭,或者往东走半站地,去央视广告部给领导送材料——在那里,我常常见到开了广告公司的名女人杜宪和陈晓旭带着客户去那里办事。
1997年,距离中央电视台开始举办黄金时段广告招标会没有两三年,央视招标会的拍卖额,往往是当年经济的风向标,每年的“标王”则是绝对的头条新闻。

脱不花 HR私董会 2018-09-13

呃,不知道呀!
我把湛祥国先生的名片翻出来,放在我的桌子上,瞪着上面印制精美的奥美LOGO 发呆。大概发呆了很久吧:因为在之后长达五六年的时间里我都随口背得出奥美北京的总机号码。
最终,我咬牙忍着紧张,给湛祥国先生拨了一个电话。
是他的秘书接的,说他在开会。
我不知道该怎么说,索性用最简单的方式留言:请转告湛先生,我是在广告人沙龙上听过他讲课的一名学生,我有些问题想要请教他,能否请他给我回个电话?
没想到,过了一会儿,湛先生亲自把电话回过来了。于是,我就讲了这辈子最傻最二的一个电话:湛先生湛先生,我是一个小朋友,一个月前我听过您讲“如何做提案”,现在我们有机会做提案了,可是我不知道怎么做,请问您能帮帮我吗?
也许是我太不敏感或者太紧张,反正我没有在电话里听出对方一丝一毫的讪笑或者不耐烦,湛先生以他一贯的“温良恭俭让”的语气说:“那我可以请教一下您是哪位吗?”
“我我我,我叫李天田。”
“好,天田,”湛先生想了一下,说:“我不记得有过您的名片,对不对?”
我不好意思说我没有名片,又惊讶于他的记忆力,只好说:“是的,我没来得及给您留名片。”
“真是非常抱歉,我暂时想不起来您是谁,但是这次沙龙确实小朋友比较多,也许当时我们没有机会聊天。您如果在提案方面有什么问题,我很荣幸可以帮到您,但是,因为这是您公司的事务,所以我不可以在办公室来讲这件事,您看是否方便见面谈?”
我又惊又喜:“当然当然当然!在哪里呢?”
“听起来您比较着急哦,这样子好了,我午餐的时间可以离开,我们一起吃点东西,然后看看怎么可以帮到您!”
于是,就这样,我火急火燎的抱着我们尚未准备好的材料,从西三环跑到湛祥国先生告诉我的“接头地点”:一家开在三里屯酒吧街上的三明治小店。
那也是我第一次去三里屯,初冬白天的三里屯萧瑟、冷清、古旧,大部分的酒吧都不开门,丝毫看不出灯红酒绿。我倒是很容易就找到了那家夹在两个卖廉价水粉画的画廊之间的小店。
那是一家主要面向使馆区的工作人员外卖三明治的店,铺面极小,除了点餐的柜台,就只有两张矮茶几和几个小板凳散落着,大概很少有人在店里吃东西。

那还是一个“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的时代,做广告,跟现在做互联网差不多,年轻人多、幺蛾子多、野蛮生长的机会也很多。
现在回想起来,真应该感谢那个“不专业”的年代——业余得让一名高中肄业生也有机会混迹其中。
当时北京广告圈最有名的,是现在“快书包”的老板徐智明开的“龙之媒广告人书店”,和一个骑跨斗摩托的台湾广告界老帅哥开在中华民族园西门的“广告人沙龙”。
前者大量引进台湾、香港的专业广告杂志和书籍,后者是一家酒吧,每到周末晚上,会有广告圈的名人来做免费讲座。
作为一名认得几个字,没有几个钱而又什么都不懂的高中生,这两处自然成了我的天堂。而现在,广告业已经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行业,大概不会再有奥美、电通、李奥贝纳的大老板们找个晚上去和小朋友们喝杯饮料、讲讲技巧的免费沙龙了吧!
某一个深秋的周末,我听到了时任北京奥美总经理的湛祥国先生的授课,当天讲课的主题是“如何做提案”。
对我来说,“提案”,是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词儿,是国际级的广告公司才做的事,我等本土小公司是不懂得用这个词的,我们管那叫“汇报”。那天是我这辈子第一次听说有个叫做 PPT 的东西。
要知道,那时候无论是我们,还是我们的客户,都还在使用DOS系统打字,一间办公室才有一台电脑,没人用过电子邮件,对胶片投影机还感到非常新鲜呢!
湛先生是个典型的台湾广告人,颇具谦谦君子之风,在那之前,我没听过人们用那么平和、温良的方式讲话。在他讲课结束后被听众团团围住的暂时小混乱里,我鼓足勇气浑水摸鱼取得了一张他的名片。
而那时候,我自己还没有资格拥有名片。
过了大约一个多月,我们公司接到了来自一家当时已经明显处于上升期的企业客户的邀请,将要就一个具体的项目进行合作伙伴的选择。他们前期谈了一些公司,可能没有太满意的方案,结果广撒英雄帖,在即将结束的最后几天里邀请了我们公司去“交流”。
这对当时的我们来说,实在是个太重要太重要的机遇,全公司上下顿时动员起来,不眠不休地研究客户、准备材料。我也兴奋地团团转,只是扎煞着手在外围帮不上忙。
看着看着,内心不安分的小魔鬼蹦出来了:咦,为什么跟我在讲座上听湛祥国老师讲的不大一样呢?
也幸亏是个小公司,因此当我提出这个问题时,大家虽不耐烦但是非常友好的反问了我一个问题:你说咋搞?

脱不花 HR私董会 2018-09-13

轮到我的时候,因为腿抖得实在太厉害,只能极为缓慢的走上台去,紧紧贴着面前的桌子站着,这也是湛先生在讲课时教的技巧——实在紧张,可以用桌子抵住发软的双腿。往台下一看,喉头干裂,从喉咙往下的心肝脾肺肾全都瞬间消失,只剩下空茫茫的一片。
我脑子里唯一盘旋不去的是湛先生讲话时的神态和语气。像是什么附体似的,我机械的开始复述前一晚在火车上听其他师兄师姐演练的“台词”。
以至于在过了很久之后,一位师兄告诉我,那一次的提案会上,他们分明听到了我在用完全不同的口音和语调在说话。我想,大概是复刻版的台湾国语吧!
结束我们的介绍之后,客户方的主持人召集与会者提问题。因为这个项目已经是一个即将进入操作阶段的事情,所以大家提的问题都很具体务实,当然,要筛选出合作者,必然也很尖锐。
从我自己身上,我深深地体会到,所有的自大都是源于自卑,而那些最自卑的人身上往往会产生最强的攻击性。
那一天,对于所有的提问,我都像一只斗鸡一样高度紧张,把所有的问题都理解成了“挑衅”。往往发问者话音一落,我就用最快最强势的方式回答,雄辩、强势、滔滔不绝,根本不给别人机会。用客户后来的话说,就是“一梭子、一梭子”的回答问题。
等到整场会议结束的时候,我站在会议室门口送别与会者,每个人经过我面前的时候都会和我握握手,然后笑着对我老板说一句:“哎呀,这个年轻人口才真好!”
在那一瞬间,一个念头突然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完了!”
一点都不夸张,我感觉自己飘荡到了半空中俯视着这个会场,很自然的在用另外一种毫不相关的眼光检视着我的所作所为。
若干年后,我听到柳传志先生在谈话中提到“退出画面看画”这一说法,脑海中浮现的就是这个场景。那大概是我第一次体会到“换位思考”的感觉,我不断在问自己:
对方真实的感受是什么?当对方在表扬你“口才好”时,他们的潜台词是什么?如果湛先生在,他会怎么处理刚才的一切?
作为一个骄纵、任性、自大的独生女,我在自己前十八年的成长历程中,一直经历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关系模式。

湛祥国先生居然已经先到了,正在等我。
我知道至少该由我来买吃的,但是说实话,关于快餐我只知道肯德基和麦当劳,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在这样洋气的店里点一份三明治。湛先生看出我在柜台那儿磨蹭,轻轻走过来,非常自然的接管了点餐这件事。之后,就是我俩一人举着一个火鸡三明治,蹲坐在门口的小板凳上开始看材料。
湛先生是个实在的老师,翻了一遍材料,得知我们当天晚上就要出发前往客户所在的城市,他立即说:“思路大抵上是对的,但现在告诉您在内容上怎么修改已经来不及了。我的建议是在形式上下点功夫,不要仅仅递交一份文字资料,而是要制作成胶片,用投影机来辅助呈现,这样可以让客户把要点看的更加清楚,你们可以利用沟通互动来临时补足内容上的缺失。”
之后我们在小板凳上的谈话堪称奇葩。
身为北京奥美总经理的湛先生居然详细的向我介绍了怎么用这个叫做 PPT 的软件、到哪里买投影胶片、怎么制作和保管胶片、标题应该用几号的黑体字、哪些要点应该呈现到胶片上,甚至告诉我用什么样的文件夹来装胶片比较美观,以及提案过程中怎么做好胶片和讲话之间的衔接,要诀在哪里等等。
与湛先生分开,我飞奔去买胶片、飞奔回到办公室,开始用最原始的方式制作一套提案文件,经历了打印机和复印机的各种卡纸事故,我们一直工作到必须去赶火车的最后时刻。
期间湛先生还给我打来一个电话,提醒我们要提前通知客户准备投影机。语气十分恳切而不好意思,仿佛是他给我添了多大的麻烦似的。
在最后一分钟,老板突然一指我的鼻子——你,一起去!
好在,那个时候的我,出门不需要行李。
整整一个晚上的火车旅行,我们一直在把“卧铺之间的小桌子”当做投影机,模拟放胶片、换胶片以及准备各种台词儿。
天快亮的时候,老板又一指我的鼻子——你,讲后半部分!我连拒绝都不知道怎么说,也不懂得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像抱着一个炸药包似的一脸决绝的跟着下车了。
可能这家企业在之前也没有搞过这种形式的活动,总之,在客户巨大的会议室里,除了牵头部门,还有客户的大老板,以及二十多位来旁听的人。大老板的意思是:多叫点人来听,大家一起提意见!

脱不花 HR私董会 2018-09-13

我因此也进入了一个“扑”老师的阶段。
说“扑”,是因为在别人看来这个娃实在太生猛。反正我什么都不会,也没啥不好意思的,而且心里老有碗烈酒垫底——“湛祥国先生都没拒我”。
因为工作需要,我扑过当时还算传销的安利中国的总经理郑李锦芬、扑过点子大王何阳、扑过台湾成功学大师尚致胜白崇贤、扑过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界名人温元凯、扑过易学专家张其成、扑过当时的样板公司顶新雀巢可口可乐的经理们……
没有任何人的背书和介绍,也没支付过任何的费用,他们都是在某个机缘巧合之下被我拦住,也都曾经花专门的时间解答过我的问题,辅导或者帮助过我完成各种不靠谱的工作任务。
后来看电影《卧虎藏龙》,玉娇龙对她的师父说:
是你给我了一个江湖梦……
我当时就想,这些做过我的老师的人,他们的指导像拼图一样,给我这个高中肄业生拼接起了一个神奇的商业江湖。
其实,混在北京,一个年轻人是有很大概率成为一个跑江湖的人的。真正的转折点,是发生在大约1998年的时候。 
有一天我路过一个酒店的会议室,发现里面正在开一场培训会。会场管理的不太严格,我就溜进去坐在最后面旁听了一会儿。讲课的老师语气十分淡定,内容十二分的吸引人,讲的是“惠普之道”。
那时候最红的本土企业是秦池、长虹什么的,点子大王、十大策划人、成功学大师都还纵横江湖,因此这位老师所讲的战略管理、4P均衡发展等等,在我听来即使不是闻所未闻,也是从未有过的系统认识。
会间休息,我冲上去与这位老师交流,只想问什么时候他再讲课,我想认真完整的来学习。可是他说其实从不在公司以外讲课,这次是给朋友帮忙,所以才第一次讲公开课。
实在太想听这堂课了,我立即问:“那么如果我们也举办公开课,可不可以请您来讲课呢?”他愣了一下,说:“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试试。”
话已出口,其实我也不知道咋干。
一扭头,发现一位穿着酒店制服的工作人员也站在会场后面旁听,我立即过去问他是不是酒店方面的负责人。他说自己是负责销售的,于是我就问他租这么一个会场要多少钱——我是真没概念。

而在那一天,湛先生的指导给我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第一次看到自己以外的那张人际关系大地图,看到自己的前后左右,看到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心态和不同的利益,并且第一次有意识地去定位自己应有的位置。
这个故事一点都不像心灵鸡汤——那天的提案并没有成功地为我们争取到那个项目,因为一个经验那么少的小公司和进攻性那么强的提案者,不太可能得到广泛的支持。
不过,我们还是很兴奋。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知道“提案原来是这么玩儿的”。回到北京之后,我给湛先生打了一个电话,唧唧呱呱的向他描述了这次提案中所发生的一切,湛先生在电话里非常高兴,问了我更多被我忽略的细节,非常委婉的指出了其中的问题。
听得出,他由衷地为我高兴,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觉得“很有趣”。我请求他给我一个机会请他吃饭,他说好好好,最近比较忙,之后找时间联络。
之后,等了很久,听说湛先生调到上海工作了。
再之后,直到今天,我再也没有见过他。他只教过我那一次。
这次失败的提案产生了两个深远的影响:
第一,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这家客户没有再经过招标对比,直接把一个比较小的项目交给了我们公司,因为大老板觉得“这家公司虽然小,但是精气神不错”,之后两家公司一共持续开展了七个合作项目,这家客户成为我们第一个拿得出手的重要案例;
其次,到了第二年,公司除了广告代理之外开始寻找一些新的业务,其中有一个与公益组织和用人企业合作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帮助他们做商场促销员的项目,因为见过我在众人面前的表现,大手又一次指到我的鼻子上——我成为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和下岗职工的……培训师。
我自己所负责的第一个客户、组建的第一个团队、合作的第一个媒体、写的第一篇文章、培训的第一个学员、赚的第一笔奖金、买的第一部手机,都来源于此。
而且,我有自己的名片了。
当然,这对我个人的影响更大。事后回想起来,最重要的影响是激发了我的“求师之心”。
因为湛先生对我这个陌生人的善意和帮助,在那之后,使我不再恐惧“被拒绝”,建立了一种“社交自信”。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什么人我都敢上去打招呼、多高级的办公室门我都敢敲。

脱不花 HR私董会 2018-09-13

高老师是一个绝不煽情的讲师,就是老老实实的讲干货,所以,为了避免冷场,也怕人们不认真听课,我又是担任主持人、又是设计抽奖、又是评选优秀学员,忙了一溜够。配合高老师经典的课程,那次的培训会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评价。
其中,有一位特别认真听课的学员,被评选为优秀学员,获得第二次免费听课的奖励。他对我们的服务大加赞赏,留下了一句我抄在小本本上的评价:
“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不是有权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
会后,身为公司副总裁的他动员公司董事长带着十几位高管来参加了我们的第二次培训会,又把高建华老师请到企业去做指导,成为了我们重要的客户。
又过了三年,他自己创业成功,专门来到了我们办公室回忆和感谢那次培训会给他的启发,同时给了一个重要的邀请,希望我们能够成为他的公司的咨询顾问。
这是我独立负责的第一个咨询客户,这位优秀学员,就是牛根生。
这家客户,迄今我已经服务了整整十年。至今我还欠他一次培训课。 
高建华先生受过极好的工科教育,除了当过几年广院的老师,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就在惠普和苹果公司工作,是中国大陆最早的一批外企职业经理,是真正的“名门正派”。
他最出名的,是“绝不应酬”:在课堂上侃侃而谈,在饭桌上十分沉默。据我观察,这并不是他性格高傲或者孤寒,而是他真的不善于做非正式的沟通,更别提应酬了。 
他的出现,让我看到,一个人,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专业力量来立足,不需要搞关系、不需要跑江湖,更能够取得他人的尊重。
务外非君子,守中是丈夫。
年轻时的我是个随波逐流极易受别人影响的人,又急于在社会上立足,难免羡慕那些左右逢源快速上位的江湖高手。
高老师的及时出现,帮助我彻底消除了“江湖化”的风险,养成了职业精神和对专业主义的追求,给我的职业生涯一个坚定有力的定向,让我从稀里糊涂做些广告公司的边缘化业务,进入到培训业,又从培训业,进入到管理咨询业。
时隔多年,读宗萨蒋杨钦哲仁波切的著作,其中他提到,学佛之人,与其拜菩萨,不妨就直接观想“自己就是菩萨”,观想菩萨在这种环境中会怎么做,这是修行的一种方便法门。

当时,我们给下岗职工讲课的场地是借的基督教女青年会唱诗班的排练场,就在王府井教堂后面的胡同里,虽然冬天得自己烧炉子,但是免费。那时候为了省钱,我连盒饭都不给学员买,而是与同事轮流在宿舍做饭,用三轮车推着给送到教室。
但眼瞅着这位老师很高端,断不能去那儿啊!
这位酒店的销售经理也很有意思,告诉我一个价格之后,看出我吓了一跟头,反问我:“你能接受多少钱?”
我也愣了,没见过这么做生意的啊。我咬着牙报了一个五分之一的价格,他想了想说:“可以,但是你要给我换五个听课的名额!”
这时候的我已经比认识湛祥国先生时懂点事了。场地有了,我反过去问老师的讲课费。老师也愣了,因为他之前从来没收过讲课费,知识分子也不好意思直接谈钱。
我们两人合计了半天,互相推说让对方定,最终商量定了一个今天看来低得令人发指的讲课费。
就这么着,我稀里糊涂地进入了培训业。
这位老师,就是高建华先生,在之后的几年间先后担任中国惠普公司助理总裁、首席知识官(CKO)、公司决策委员会成员,市场总监,战略总监等职务,也是中国第一个CKO(首席知识官)。
我们整整合作了四年,我负责举办培训会、接洽客户的需求,高建华老师倾囊相授,将他在中国惠普所接受的职业训练、工作方法、战略管理技术、市场营销方法等等毫无保留地教授给了一批中国本土正在成长中的民营企业。
我又进入了一个“说话很像高建华”的时期。
老师有了、场地有了,没有学员。回家翻了一遍名片夹,发现里面的人还是太少,想了想,我见过企业家最密集的地方,是央视广告部。立即抬腿去了央视西门,找到因为替老板跑腿儿而熟悉的广告部行政秘书,叽叽咕咕跟她说了半天。
她笑着翻出了广告部主任的名片夹,扔给我,让我去隔壁复印一套。于是,我就有了一大本企业名人的通讯录。
啥都不知道,摁着通讯录一个个打电话、发传真,忙活了好久,到了实在不能不开班的时候,才卖出了十几个座位,这时候真要感谢换给酒店的那几个名额,保证我的会场里坐了二十多个人,不算太难看。
学员少,服务凑。

脱不花 HR私董会 2018-09-13

谁都有不如意,没人过着十全大补的人生。只要心安,就是坦途。
你还没到三十岁呢,已经比别人走快了很多步了,至少于我而言,在我是你这个年纪的时候,还在一家出版社混吃喝。
人总是看见自己没有的部分,把它们看得更珍贵。
我很喜欢黄庭坚的一首词,其中说:"风前横笛斜吹柳,醉里簪花倒著冠。"人生还远远没有到秋凉之时,即便到了,也可以像他说的那么可爱。他最后给的建议特别实在:"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我就借山谷的词当个迟到的生日礼物吧。
——方希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保留着写信的习惯,哪怕是通过电子邮件。这是出版人方希在我因为奔三生日而感到抓狂时,写给我的一封信。
虽然现在看来“亲爱的天田”这个称呼是多么的不符合我们之间简单粗暴的沟通习惯,但我一直存着这封信,急躁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 
这样的信我还存下来很多。我相信,如果方希知道我把她归类到“导师”一栏里,多半会冲着我骂句脏话,觉得我特别矫情。
但是,事实的确如此,虽然我们之间的年龄接近,日常相处完全是平辈朋友,不过她实际上的角色真的更像是导师。
在认识方希之前,由于扑导师的成功系数越来越高,我有点像是被注入了好几股真气的令狐冲,习得了上乘的招数,但是却没有内力,撑不了太长时间,体内真气就会打架。说白了,我只是一个投机取巧的模仿者而已,善于复制,无能运化。
与方希亦师亦友的关系,像是令狐冲无意间得到了少林绝学《易筋经》,开始调和体内的真气,慢慢减少冲突,逐渐理顺。能消化的就吸收了,也有一些习气就排异了。
正如令狐冲得到的也是一个伪装后的“易筋经”一样,方希对我的改造过程,是以引导我试着写东西开始的。
她本人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作家和出版人,在她的世界里,有意义、有意思的文字表达没有任何的障碍。但是,对我来说,写作是一座大山,沉甸甸的横在我面前,因此总是为了写而写,也因此而想了很多避重就轻的招数。
对此,她写了封信给我,邮件标题叫做《写一本天衣无缝的书》,其中谈到:
写作是件麻烦事,不过反正都很麻烦,干嘛不做点有难度的呢?有难度是有价值的前提,那些难度不大的事留给平庸的人做吧,费这个劲干什么。

>

  第二盏灯:易筋经

我恍然大悟。觉得自己实在是一个运气极好的人,因为什么都不懂,也就不太在乎这个所谓的“自我”,误打误撞找到了一个最取巧的学习方式:做一名精巧的复制者和模仿者,代入导师的角色,观想他们的行为和思维。
幸运如我,从只有一招之缘的湛祥国先生开始,到合作四年的高建华先生,他们都是有极强的职业精神和自律能力的人。在他们身边,哪怕是极为短暂的学习,我也仿佛把他们的精气神悄悄复制了一份打包带走。
在我门槛低低的职业生涯中,他们帮助我建立起一道高高的防火墙:因为有对职业和专业的审美能力,就有自我要求的底线。
再后来几年,逐渐有了收入,开始去大学里参加各种野鸡班,也读了EMBA啥的,但是学习却不像早期那么有效,我想,是因为生了“分别心”——太执着于做判断。而最有效的学习,是在你没有判断能力的时候根本就不要去做判断,全然接受,逐渐消化。实在吸收不来的,自然就排异了。
那些年,这些人,也许只有一期一会的机缘。但是,我总觉得,他们仿佛像是上天在我人生道路上安放的路灯,此地早已经过,那光却始终照亮。

亲爱的天田:
我感受到巨大的恐慌是在28岁生日那天,当时我还有三个月要从北大毕业,那天晚上我在未名湖边坐了一晚上,来回来去地想,对过去感觉到无比的恐慌。
我确实对未来没有设想太多,我为过去28年浪费的时间难受,客观地说,我真正把自己当个人看,在28年中也就只有短短的四年而已。
可能因为焦虑提前爆发,所以30岁那年过得比较平淡,从心理上说如此。那年心态很好,去了之前那家公司,然后就玩命干,结果把心态又搞糟糕了。
到34岁那年,基本上是糟得不能再糟了。不过我发现我们这代人的好处,或者不能说这代人,只能说我自己,我可能没有这个资格代表哪一代人——我因为从小饱受打击,所以虽然心态很糟,但是基本上还没落下什么心理疾病,厚着脸皮过了一年又一年,直到慢慢康复。

脱不花 HR私董会 2018-09-13

这是我喜欢会读书人的人的理由。我不知道其他人是否也和我有同样的感受,但是我知道一个视真相和更好的世界为价值方向的人,一定带有某种令人心神向往的气质,能压制戾气,护养慧根。
贯通,正是我长久以来所不能达到的境界,恰恰相反,体内真气冲撞、内心缺乏自信,使我成为一个拧巴纠结的人。与方希的交往,既有一起开会、一起构思选题、一起交流管理心得的一面,也有一起逛街、一起旅行、一起骂人、一起胡吃海塞的一面,这对于我来说,是完全新鲜的、全面的“生活课”。
连我合作最久的合伙人都说:“你这七八年以来,做的最有价值的事情就是结交了方希这么一个朋友。”
我们常常交流管理公司的感受,彼此对对方的公司都甚为熟悉,以至于在我们的年会上为她颁发了一个奖杯,上面刻着一行字:“精神合伙人”。
有一年,她担任我们公司年会的演讲嘉宾,对着几十位咨询顾问,她讲的主题是:手艺人的世界。
手艺是具备一定宏观视野的一种技术、能力。
进入一个行业:
首先要问:这个行业里最牛逼的人是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能成为牛人?
其次,作为一个手艺人,要知道你的手艺在哪儿,行当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第三,不要去强调你的工具有多了不起,而是要去证明你能用工具创造怎样的奇迹。
一个人,要把羞耻心放在手艺上。专业能力差的人就是行业的掘墓人,因为他模糊了行业的价值体系,让全社会对这个行业失敬。作为一个手艺人,必须时刻反省、勇猛的验证自己的手艺过时了没有,如果没有这种勇气,好手艺也会烂在手里。
手艺能帮助你形成一套方法论,来面对世界上的陌生事物,这样的人对世界不会有偏见。
手艺,是自己与世界呼吸吐纳的接口。
之后,在我们这样一个迷恋工具、偏好概念的行业里,我们的团队迅速的形成了共识,做最接地气最务实求真的团队,几年过去,我们在行内成为一个以手艺人精神著称的队伍。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以这样的名声,我的每一个团队成员在离开这个公司时,都可以直接的感受到自身市场价值的极大增值。
新年,她群发了一封邮件给我们公司的合伙人:

要写一本内容和形式天衣无缝的书,我的建议就这么几条儿:
第一:一定是自己说话的德性,既不是S的,也不是B的,更不是SB的,只是自己的;
第二:想想自己在干的事和价值目标,要全面匹配;
第三:想想目标读者,他们都在你笔记本的对面,对着他们说话,掏心窝,捞干货,亮绝活。
在这三条写书秘笈的指导下,我开始用“写”来试着打通商业观察的任督二脉,用“写”来整合我的职业活动。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我居然逐渐成为一名商业杂志的专栏作者,也出版了几本在细分市场里有点正反馈的图书。
长期的、规律性的写作活动,使我克服了惰性,推进了我对商业活动的思考深度。也因为专栏的影响,我开始受邀在电台做一档小小的商业观察节目,这个节目的播出,帮助我在更大范围内收获了业内人士的认同和友谊。
我找到了自己一个全新的社会身份,而这个身份,最主要的影响,是让我的父母终于可以一平我“辍学从商”的怨懣之气。
以前,我并不为中止学业而后悔,因为我给自己打的鸡血处方叫做“终生学习”。但是,逐渐的,我开始为此感到遗憾:遗憾的不是没有得到一个学位,而是由于缺失了严谨正规的高等教育,使得我始终没有建立起一种系统的治学方法。
而在这一点上,身为语言学名师弟子的方希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自从我第一次去过她的书房以后,我连读书的方式都是重新学习的。她是我见过的最博闻强记的人,但只有去过她的书房,才会知道她其实是一个用多么“笨”的方法来读书的“聪明人”。
她选书的标准很“硬”而口味很“重”,对任何一个她感兴趣的学科都是从读史入手、精选经典,然后博览前沿。她是一个认真用笔和纸来抄读书笔记的人。
她写信给我聊过她心目中“会读书的人”:
贯通的人往往如一缕清风,不管他是柔软的还是坚硬的,都无碍,不贯通的人磕磕绊绊,自己还找到了仿佛高级的理由,这是自寻烦恼和自找麻烦。
有看书习惯,而且会看书的人是了不起的,因为看书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它需要你既虔诚又挑剔,既信任又怀疑,而且它要求你像一摊水一样,一旦有新的水滴,马上就自然融入,仿佛从来没有这颗水滴一样。

脱不花 HR私董会 2018-09-13

我记得非常确切,第一次拜见大和尚,是在2007年3月11日下午。
28岁的我已经成了别人口中少年得志的典型,有公司有恒产,客户名单里一大堆《赢在中国》的名人,朋友圈里说不上谈笑有鸿儒,至少算往来无白丁。
经过十年毫不松懈的狂奔,物质生活上已经颇为自在,但事实上,不示弱的好强性格,让我能够忍受创业的孤独,却不能消解与全世界对抗的压力。
跑了十年的我,在心理上已经上气不接下气:自己缺少大平台的历练和积累,专业发展遇到瓶颈,想放弃主控权请高人来合作,但是导致老班底纷纷离散、从05年到07年之间遇到各种合作上的问题,在个人感情生活方面也遇到颇多不顺。
实在是撞的一头包,苦不堪言。
本来并没有决定要皈依,见面之后我卖弄小聪明:“我过去常常会在内心执著于别人对我的不好或不公,现在突然明白,这一切都是在若干时间以前存下的某种因果,若我记恨或报复,这业报还将在未来继续;若我忍耐或接受,这关系将会得到停止和平息。想通这点,内心十分欢喜。”
想不到大和尚微微点头道:“我理解你的感觉……”
说实话,当时我内心十分酸楚,好像有一种隐隐的情绪被触动了,但是,他接着又开示道:“不要把人概念化,其实没有好与不好之分,一开始判断就错了,修行者要识别善恶,但更要超越善恶。”
铛!棒喝!
说完这段话,我就请求他能够当天为我授皈依。因为在他身上我隐约看到了一种自己所向往的通透温润的风范,而他以真实之身证明了这种风范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着的,是可修炼、可学习的。
在小小的皈依仪式上,他提笔为我写下了我的法名,用了一个“庸”字。夕阳照进方丈室的书桌,我泪如泉涌。
之后,他送了一本他批注过的书给我,书名《狂喜之后》,扉页上题写着:
“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病苦者为作良医,于贫穷者令得伏藏。”
在大和尚给我上的第一课里,修行不是为了躲一个清净,修行的基础是精进与担当。做事也是修行,商业也是修行。
隔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明海大和尚有一次看似无意地说道:“与人交往,要做好两个前提准备:一是要坚信对方是好人,二是要明了对方是凡人。是好人,就必然有向善、行善的需求,是凡人,他的情绪和意识就必然有善变、不稳定的一面。在这两个前提下与人交往,就必然会超脱和豁达,也会更具备与人方便的能力。”

>

  第三盏灯:和尚何大

“你们公司的氛围,合伙人之间的坦诚、信任、互助、亲爱,是极为罕见的,就算将之归于虚无缥缈的缘分,也需要有坚实的品质做底,如果说缘分像利息的话,人品就是存款额,你们存的定期还超级长,你们存的银行,也丝毫不受金融环境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像是人间单独辟出的天堂银行。正念之所以可贵,不是因为我们经过漫长黢黑的隧道,终有一天会拿它换到光明和财富,正念本身就是光明财富,持有正念,我们就已经身处福中,获得足够的勇气和报偿。真正的新年将至,祝诸位精神合伙人永持正念,在阳光下呼吸吐纳,承瑞含英。”

说来真不好意思,我是快到皈依时才搞明白,“大和尚”原来不是说和尚长得有多高大胖大,而是对寺院住持的一种尊称。
而我此生结识的第一位大和尚,就是我的皈依师——河北柏林禅寺住持明海大和尚。
这位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学生,二十年前挥别了北大才子的世俗世界,悄然来到当时还一片废墟的千年古道场,追随净慧和尚复兴柏林禅寺。
我常常想象这样的情景:一位年轻的僧人,在北风呼啸中,悄悄来到寺院的大厨房里,把一米多高的日记付之一炬,燃起一丛三昧真火。
初见明海大和尚,觉得他一点儿也不“大”,因为有的人身材大,但明海师很清秀,有的人派头大,但明海师极内敛。
如果非要“着相”的形容一下,明海大和尚可担得两个字:静和净。这是我第一眼看到他的印象,直到今天也仍然保持着这种印象。
明海大和尚的静,不是简单的安静,而是蕴含着从容、淡定、波澜不惊的沉静,静的有故事、静的有张力,不知不觉间把别人也都吸纳到了一泓水中去似的。即使他讲法时、走路时、泡茶时、写字时……你所能感受到的都是这种让人微微战栗的静。
我也注意到,不论是任何人,来到大和尚面前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变得安详和斯文起来。

脱不花 HR私董会 2018-09-13

因此,他给自己定了一个“政策”:尽可能减少社会活动,把更多的时间奉献给寺院。
他把这称之为:守土。
我很不恭敬的说:“将军才守土,你是和尚,守土干什么?”没想到,他反驳道:“和尚也是将军啊!要跟烦恼作战!”
在大和尚为我授皈依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皈依、学佛之后会是对自己生命资源的一次重组。随着学佛的日子渐渐长了,我越来越能够体会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因为在一套新的价值体系之下,自己对外界人、事、物的看法都有一些新的观察视角。
有一次,我因为和一位朋友由于基督教的问题起了争执,大和尚严厉地批评了我的二元对抗的攻击性。
他说:宗教情操,不要着急。你自己可以一直探索思考。不要认为他比你进步了,或者你比他落后了。如果立足于中国文化生态的角度来讲,信仰这个问题,我认为大家都要去面对,都需要思考探索。
“那么,通过对信仰的探索过程,最后你成了什么‘徒’呢?我是开放的,你成为一个佛教徒很好,但你要是成为一个偏执的佛教徒不一定就好。偏执也是正常的,大家都有这么一个过程,包括我在内,都要慢慢从偏到正。如果你没有成为一个什么‘徒’,但在中国文化的生态中,你把佛教讲的那些生命的问题:终级关怀、精神支柱、生活意义等真实地解决了,那我肯定不会硬去拉你来变成佛教徒。”
有时候,我也会与大和尚探讨管理问题,因为他作为寺院的住持,事务性的工作也是很繁忙的,一忙得厉害了,他就自嘲自己像个总经理。
有一次喝茶时我随口说了一句企业管理中讲究管理的闭环,大和尚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很认真地问我,这是什么意思?
我就大概的说了一下PDCA的管理循环,没想到,他马上说:“嗯,有点意思。其实我们出家人也要讲闭环,是心的闭环:管理者讲任务,出家人讲发心,那就要在做事之后回归本心,回到自己的初发心,实现心性的闭环,这样做事就不再以好坏、成败来作为唯一标准了。其实人时时刻刻都可以在做工夫、在修行,关键是心念系在什么地方。”
“你们管理学讲人力资源,我们修行者要讲心力资源,把信力、愿力等等心的力量当做资源来管理。归根结底,人力资源就是心力资源。管理就是要把人们从心力交瘁变成心力充沛。”

明海大和尚是非常看重“方便”这两个字的,我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听到他开示“方便”的内涵:何谓“方便”?佛学里所讲的“方便”就是慈悲和智慧结合的力量,慈就是给人快乐幸福,悲就是解除人的痛苦,修行者不仅要发出慈悲的心愿,更重要的,还要有大智慧来实现。
说到“方便”,就不得不说一下我曾经对明海大和尚有过的“腹诽”。
刚结识时,我发现大和尚的手机短信特别多。无论如何,一位会发短信的“时髦”大和尚,与我心目中青灯古佛的修行者的印象还是有差别的呀!
因此,我当时暗自嘀咕,大和尚的短信比我还多呢!
直到后来,我自己师从大和尚学佛,我才明白,大和尚的短信是一种什么样的善巧方便!因为,几乎每一位认识大和尚的人,无论弟子还是朋友,当心灵上遇到困难和瓶颈时,第一时间都会想到:问问大和尚!
但是很多话也许难以启齿,又怕打扰大和尚的日常活动,因此就不约而同都采取了一个形式——发短信!而大和尚呢,几乎是有信必回,因为他深深理解,每一个短信的那一头可能都守着一个焦虑而迷惘的灵魂。
因此,短信传法就成了大和尚的每日功课了!作为短信大军的一员,我的手机里保存着大和尚曾经发给我的所有短信,即使换了手机,老手机也一直随身带在身上。
明海大和尚给人留下的另一个深刻印象就是,极其纯净。
那是一种让凡夫俗子如我者生出惭愧心的纯净。大和尚并不像很多人想象中那样严肃刻板,而是每天都自自在在的、清清朗朗,他的状态是缘到哪里、心到哪里,不外求、不强求。
有一个大夏天,大和尚来北京,我和几位师兄到寺院在北京的驻地化成精舍去看望他,到得早了一点,大和尚还没有到。
过了一会儿,门铃响了,我赶过去开门,发现大和尚居然手里摇着一副水晶墨镜站在门外,一脸轻松,身后跟着一大群侍者、弟子。
进门之后才知道,大和尚头一天在城西看望几位护法,时间晚了就下榻在那边,但是为了不让城东的弟子们奔波,他自己顶着大日头一早从西边赶到东边来见大家。
大和尚最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美德,是他似乎时时刻刻都在内省,一念不停的处在自我省查的状态之中。他操办了很多社会公益活动,可是在社会各界的赞叹中,他却公开反省说:身边的众生比远处的众生重要,内心的众生比外部的众生重要,如何服务众生、帮助众生,怎样过得更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脱不花 HR私董会 2018-09-13

大和尚的传灯之缘,令我有机会用信仰调伏自己。从争强好胜到持中守庸,在世俗生活之外,大和尚的这一盏灯,为我开启了一个纯粹的精神世界,让我可以从中觉察有限、窥见无限。让我可以从熟悉、嘈杂的商业活动中,经常升起出离心,伸头到另外一个世界里呼吸几口纯净的新鲜空气。
我的世界,因此而完整丰满。
现在我的签名是“时时可死,步步求生,纵横四海,心无挂碍”。因为此生我已经了无遗憾。
我曾经为自己写过墓志铭:“这里横躺着的,是一个因为好运气而横行了一辈子的人。”
我常常想,如果我错过了任何一位传灯者,那么,我会是谁?

说到决策,大和尚有一次说:“你一定要把所学运用到做事中去,要把所学和做事联系起来。而做事的话,经验、体验很重要,在决定之前一定要跨出自己的圈子多听听意见,同时一定要知道,世界上没有百分百的圆,也没有百分百的直线,都是有偏差的,因此要预见、包容、适应这种情况。”
而他听说我的公司正在改制成为合伙人制时,对我说了一句话,让我慢慢体会至今:
合作,最重要的一关是——学会放弃。
输赢、对错、是非,如果能够超越这些、容纳这些,人就会圆融起来。学佛4年后,我为自己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与自己和解,对世界示好。”我的确重整了我的生命资源,特别是人际关系资源,与身边的众生相处更加柔和圆通。
在对“放弃”的修习中,逐渐体会到“舍得”二字的真意。这种变化,令我完成了对公司机制的改造,作为一个当年独立出资的创始人,我终于把自己降为一个不控股的股东,与另外四个更优秀的人一起,将这家公司打造成一个合伙制的公司。
而我们的合伙人关系,在企业界也是极稳定、最美好的传说之一。
不只一位企业家告诉我说:我之所以选择与你们合作,就是因为,我太羡慕你的团队了,我想,如果与你们合作的话,有这样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团队在我面前,可以让我对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更加乐观。
三年前,大和尚突然宣布闭关,一想到很长时间见不到他,我急得哭了。他给我留下的重要修行法门是:
“你的功夫最浅之处在定。修定力,每天要有一个时间留给自己独处,跟自己在一起。所谓的独处就是说,真正的让你的思想、感情独立,不依赖于什么东西。总之,我们现在是越来越复杂——教育越来越复杂,生活越来越复杂,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互相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复杂,因此专注也需要训练。可以在生活中训练,也可以在事业中。比如,你选择一个事业不要总是换,做一个就一直做下去,总会让你走出一条路来。”
整整分别了三年,2013年春天,我们师徒在北京重逢。他沉默地观察我良久,为我开示:只有把“二元对抗”的机制从根本上打破,才能得到解脱。
心性如野马,是需要调伏的,调伏我们的因缘有很多,但不同的人、不同的因缘,所达到的调伏深度是不同的。

如果你是认真读到这里,恭喜你。
如果这稿子,你只读一遍,亏了。

@所有人:
划重点,中国今年要干这80件大事

  3月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近2万字的报告透露出不少信息: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在全国实行“携号转网”,办好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今年要干的这80件大事,与你密切有关!

人民日报公众号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新华社记者庞兴雷摄

1. 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
2. 抓好年初出台的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政策落实。
3. 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地可降至16%。
4. 今年务必使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社保缴费负担有实质性下降。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
5. 继续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比例、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
6. 中央财政要开源节流,增加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一般性支出压减5%以上、“三公”经费再压减3%左右,长期沉淀资金一律收回。
7. 加大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力度,释放的资金全部用于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
8. 今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

减税降费

9. 对招用农村贫困人口、城镇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的各类企业,三年内给予定额税费减免。
10. 坚决防止和纠正就业中的性别和身份歧视。
11. 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
12. 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高职院校,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

稳定和扩大就业

人民日报公众号

13. 要进一步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14. 今年,要对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证照分离”改革。
15. 持续开展“减证便民”改革行动,不能让繁琐证明来回折腾企业和群众。
16. 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服务绩效由企业和群众来评判。
17. 清理电价附加收费,降低制造业用电成本,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再降低10%。
18. 取消或降低一批铁路、港口收费。两年内基本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
19. 加快收费清单“一张网”建设,让收费公开透明,让乱收费无处藏身。

营商环境

20. 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21. 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政策扩大至全部制造业领域。
22. 持续推动网络提速降费。开展城市千兆宽带入户示范,改造提升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推动移动网络基站扩容升级。
23. 今年中小企业宽带平均资费再降低15%,移动网络流量平均资费再降低20%以上。
24. 在全国实行“携号转网”,规范套餐设置。
25. 强化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26. 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
27. 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项目间接经费占比,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不设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团队自主决定使用。
28. 加强科研伦理和学风建设,惩戒学术不端,力戒浮躁之风。
29. 落实好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3万元提高到10万元等税收优惠政策。
30.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鼓励发行双创金融债券,支持发展创业投资。

创新发展

31. 要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
32. 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服务机构。
33. 继续执行新能源汽车购置优惠政策。
34. 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支持电商和快递发展。
35. 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
36. 加快川藏铁路规划建设。
37. 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38. 政府对拖欠企业的款项年底前要清偿一半以上。

国内市场

39. 开展贫困地区控辍保学专项行动。
40. 继续增加重点高校专项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人数。
41. 新增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以上。
42. 要根治农民工欠薪问题,抓紧制定专门行政法规。
43. 今明两年要解决好饮水困难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44. 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
45. 推进“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建设美丽乡村。
46. 推广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成果。

乡村振兴

47. 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促进规则衔接,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人员往来便利化。
48. 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编制实施发展规划纲要。
49. 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落实城市主体责任,改革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50. 城镇老旧小区要大力进行改造提升,更新水电路气等配套设施。

协调发展

人民日报公众号

51. 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
52. 今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下降2%。
53. 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城市垃圾分类处置。
54. 深化国家公园体制改革。

绿色发展

66. 抓紧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
67. 持续抓好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落实。
68. 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贴标准增加3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险。
69. 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
70. 把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
71. 抓紧落实和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
72. 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73. 落实退役军人待遇保障,完善退役士兵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接续政策。
74. 打击非法集资、传销等经济犯罪,整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突出问题。

社会民生

75. 压减和规范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实施“互联网+督查”。
76. 减少开会和发文数量,今年国务院及其部门要带头大幅精简会议、坚决把文件压减三分之一以上。
77. 提高实战化军事训练水平,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78. 支持港澳抓住共建“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
79. 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持续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
80. 积极为妥善应对全球性挑战和解决地区热点问题提供更多中国建设性方案。

其他重要事项

55. 推进国有资产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
56. 深化电力、油气、铁路等领域改革,自然垄断行业要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将竞争性业务全面推向市场。
57. 健全地方税体系,稳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
58. 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化解处置。

市场机制

59. 改革完善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扶持政策。
60. 优化进口结构,积极扩大进口。办好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61. 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允许更多领域实行外资独资经营。
62. 落实金融等行业改革开放举措,完善债券市场开放政策。
63. 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创新自主权,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推进海南自贸试验区建设、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64. 办好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65. 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日韩自贸区、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继续推动中美经贸磋商。

对外开放

高级黑低级红的十种表现及防范应对策略

这种高级黑低级红思维,不仅误导了公众,更在很多时候成为一种搅屎棍,添乱,抹黑,撕裂,扭曲,树敌,用正面形式制造负面议题,没事找事,找存在感,用力过猛,授人以柄,在舆论场上制造舆情翻车的车祸现场。结合近年来相关热点新闻和舆情,盘点一下高级黑低级红的十种坑爹框架,我们应该怎么防范这些坑爹货。

博士宝宝宝宝 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 2月28日

中央在重要文件中提出“不得搞任何形式的‘低级红’‘高级黑’”,让这两个词又火了起来。想起以前我写过好几篇评论这种现象的文章,把相关内容梳理了一下,供朋友们参考,加强防范。千万不要低估了高级黑低级红思维对舆论导向和公共价值观的伤害,因为穿着“高级”和“红”的政治正确迷彩衣,绑架“政治大词”当护身符,用正义的动机掩盖逻辑、方法和手段的不正义,在价值观上有一定的欺骗性和迷惑性,“黑”和“低级”常常被遮掩。
这种高级黑低级红思维,不仅误导了公众,更在很多时候成为一种搅屎棍,添乱,抹黑,撕裂,扭曲,树敌,用正面形式制造负面议题,没事找事,找存在感,用力过猛,授人以柄,在舆论场上制造舆情翻车的车祸现场。结合近年来相关热点新闻和舆情,盘点一下高级黑低级红的十种坑爹框架。

稳定和扩大就业

博士宝宝宝宝 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 2月28日

稳定和扩大就业

高级黑低级红一种典型的表现是,反常识和反人情。常识思维应该是,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应该是脚的舒适为判断标准。——而高级黑的判断标准则是,这只鞋代表着真理和正义,你只能穿这只鞋,不管你脚大还是脚小,脚大了就削脚,脚小了就凑合着穿,不穿这鞋,就是不爱国,就是不讲纪律和规矩。
苏州马拉松递国旗这事儿,不正是这种逻辑吗?无论你在干嘛,无论你是谁,无论什么场合,无论条件允不允许,递给你国旗你必须接,必须披上,必须供上,否则,就扣你个“侮辱国旗”的大帽子。特么,你以教科书方式黑了国旗,你知道吗?《国旗法》对什么情况下用国旗有具体的规定,你这样是违规使用国旗好不好。运动员在比赛中不得用任何方式去干扰,你这是破坏运动场秩序干扰运动员好不好。爱国旗不是一种僵化、绝对、拜物教式的形式主义,不是把国旗这种形式凌驾于一切人、一切场合、一切价值之上。
国旗值得我们爱,首先因为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国家爱国民,国家保护每个国民,国旗也爱每个国民,给每个看到她的人以安全感和凝聚力。国旗爱人,她绝对不允许这种情况下去干扰运动员,被人当成打人的棍子,被凌驾于人情和常识之上。爱国旗,就是爱人,爱国民,而不是用国旗去渲染对抗和撕裂社会。
高级黑低级黑,眼中只有一种抽象的理念,而没有人,没有人性。抵抗这货那货的街头暴力中,以“爱国”名义砸这个砸那个,生日本人的气,砸中国人的车,砸中国人的头,这些二货蠢货不也是如此思维?每一声爱国的口号喊得都冠冕堂皇正义凛然,可每一个暴力行为都在伤害着“爱国”这个词,更伤害着自己的同胞,伤害着国家形象国家利益。削足适履,把抽象的观念凌驾于活生生的人之上,低级得要命,黑得很惨。

一 削足适履式高级黑

俞敏洪一段时间很火,推他进舆论火坑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高级黑黑了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可能未来数年未必能填上的坑。
新东方的用户多是女性,俞敏洪本来可能是想夸女性的,吹捧一下自己的用户,谈女性对男人的影响力,能引领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女性强则男人强,则国家强。女性素质高,母亲素质高,就能够教育出高素质的孩子。但是这个蠢人,为了追求现场的娱乐效果,举了一个负面的案例,说,如果女生挑选男生的标准都是赚钱很多的男人,那么男人都会拼命去赚钱,如果女性堕落,就会导致整个国家的堕落。
这也是高级黑低级红的一种常见表现,举例不当,本想夸人结果反黑了别人,缺乏论证能力,本应该用正向论证“妇女强则国家强”的,结果不恰当地用了反向论证,把逻辑推向了反面,妇女堕落则国家堕落,使论点效果走向了反面。一句话差不多得罪了所有人,得罪了女性,得罪了国家,谁说国家堕落了?还得罪了男性,凭什么说男性就是被女性引领的。这也是一个逻辑错误,男性与女性谈恋爱,是互相选择的结果,不是单向线性的关系,而是双向的、非线性的关系,男人的择偶标准,也影响着女性,女为悦已者容嘛。很多人的逻辑都是这种单向的、线性的。
我还想起另外一件事,也是论据不当,结果论点被人揪住,结果走向反面,变成高级黑。移动总被批评,流量套餐凭什么月底就清零啊,我买的套餐,不是属于我的吗。移动的一个老总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就说:流量清零是国际惯例啊。然后,他举了一个例子,流量套餐就和肯德基套餐一样,套餐一定是比单买要便宜。不能说到肯德基买个套,薯条吃完了,把鸡腿还回去吧?
你看,这个例子这样引申,就非常不妥,就得罪了肯德基。――肯德基想,好事儿拿我比喻可以,但这破事儿凭什么拿我当比喻啊?当晚肯德基就发了一条微博狠狠的打了移动的脸,肯德基说:肯德基的鸡腿肯定不会清零。吃不完可以打包、外带、与他人分享,还可以回家炖汤、烧菜,总之是你的,想咋用咋用!——一下子就让移动一脸蒙逼,满地找牙鸭。

二 反向论证式高级黑

博士宝宝宝宝 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 2月28日

三 推向极端式高级黑

举例不当,论证就会走向反面,红变成黑,夸变成贬,正面走向负面。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好的比喻才提升一个论证,而一个坏的案例坏的比喻,则会毁掉一个论证。其实,肯德基套餐这个案例是可以用的,关键看你怎么去说,比如可以这么去说:流量清零是国际惯例啊,流量套餐就跟肯德基套餐一样,套餐一定是比单买要便宜的。享受了套餐的低价,一定要受到一些约束,比如很多套餐就是有时间限制的,中餐才供应,非高峰时段才供应。——你看,这么去用这个案例,就是很强有力的论证了。
多数高级黑低级红都不是坏,而是蠢,逻辑是硬伤,缺乏论证能力。

就是喜欢把某种观念或某种行为推向极端,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这种极端,成为某个制度或规定的高级黑。比如前段时间,安徽全椒一个基层的扶贫干部张伟,仅仅因为晚上洗澡时,在4分钟内没接巡视组的电话,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这个处分上扣了一大堆帽子,四个意识不够啊,工作不严不实啊,人浮于事作风飘浮啊,厌战松劲情绪啊。大帽子一套一套的,你洗澡时带着手机啊,你没有日常私生活啊,你工作没有喘息几分钟的时候啊?
媒体曝光过好几个地方这种偏激的执纪行为,办公室放零食被处理,教师在教师节当天自费聚餐被处分,公务员工作时被直接查手机是不是在网购。总有一些人,习惯把一些做法推到违反常识常理的极端,好像越极端就越革命。他们知道,这样做虽然过了,即使引起反感,但起码能在上级面前树立一种“坚决执行规定”的存在感――我是在雷厉风行地执行啊,只不过是有点“过”了。千万不能纵容这种“越极端越革命”的过头取向,远离了制度初衷和常识,危害性甚至比“不执行”还强。这种严重走过头的执纪者,折腾干部,折腾做事的人,实际上也是在损害纪委执纪的群众基础,黑了纪委黑了反腐。
没有制度边界,没有时度效的把握,只会沦为高级黑。

四 公私混淆式高级黑

五 恶捧领导式高级黑

这种高级黑,特别容易出现在典型塑造中,把一个人的私人生活与公职行为混淆起来,或把两者对立起来,或者把公职凌驾于私生活私人情感之上,结果都黑了政策和人性。
比如我看过一则报道,说某地某个警察“放弃婚礼而去参加比武,让新娘一个人拜堂”——通讯员自己写稿时可能写得泪流满面,可后面的跟评却是一片骂声。比武谁不可以替你去,可结婚是一辈子的事啊。为什么非要把两者对立起来?医生为了给病人做手术,不顾隔壁做手术的父亲;法官一心扑在工作上,不顾生病的父母。医生加班过劳猝死,当地卫计委发文让全市医生向他学习,都属于高级黑。
去年上半年网媒转载媒体的一则报道,题为《湖北扶贫干部与女贫困户结婚:一来二去便熟悉起来》,讲了一个扶贫干部和女贫困户的爱情故事,在扶贫工作中,两人一来一去便熟悉起来,有了感情,最近领了结婚证。按理说,这是好事,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应该祝福他们。――可为什么这篇报道读来那么让人感觉别扭呢?就是公私混淆在一起了,结婚是私人的事,扶贫是公事,写扶贫干部,应该写他的扶贫成绩,让多少百姓脱贫了,写私人“脱单”就偏离扶贫主题且容易引发负面联想。

领导工作做出了政绩,当然要夸,要赞扬好干部,可有些事不能夸,特别是那种“本来就应该做的事”“本来就应该做好的事”“过去应做而没做好的事”,用力过猛地夸,就是高级黑。

博士宝宝宝宝 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 2月28日

六 完美塑造式高级黑

某家媒体宣传八项规定带来的变化,规定之前,公款吃喝很严重,规定之后,这种风气得到了很大的遏制,他们就举了一个案例:我们省有这样一个厅级干部,快了中秋了,回乡下老家看望老人,就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回去了,自己掏钱给老人买的月饼,自己花钱请老人在酒店吃了一顿钣。那篇文章的标题叫:父亲说,自己掏钱买月饼,这就对了。结果网友奔走相告说,某报刊文称,副厅长开私家车自掏腰包吃饭。这不就把领导给黑了吗?
后来我忍不住写了一篇评论批判这种“高级黑”,题目叫:像这种“生活终能自理”的进步,还是悠着点儿夸。相比之下,白岩松举的案例就很有论证的力量,他在评论八项规定时举例说:我爱人是江苏人,前年中秋前去回家看老人,请老人在外面吃饭,第一次敢在外面的海鲜酒店点螃蟹。你看,这个案例就很有力量,以前公款吃喝抬高了海鲜螃蟹价格,但八项规定之后,没有公款吃喝,价格就降下来了。相比之下,一个“领导现在自己掏钱吃饭了”,一个“敢在外面的海鲜酒店点螃蟹”,论证的力量天壤之别啊。
还有的赞美,过于低级,不过脑子,比如一个好人,基于人性做了一件好事,被赞扬,当然可以,但有媒体评论就无限拔高,动不动就上升到某种精神,某种高度,甚至说“她的义举跟政府的正确引导、优良环境的熏陶密不可分”,没逻辑地吹捧,恶捧,生拉硬扯,就是低级红了。

也就是把人写得特别完美,没有任何瑕疵,不食人间烟火,没有人情味儿,这也是高级黑。比如《人民的名义》中,观众最喜欢的不是那个完美的检察官,而恰恰是有缺点的达康宝宝、赵东来。相比完美,网友更喜欢真实,你塑造得那么完美,稍微有一点问题,偶像的光环立刻会坍塌,成为吐槽和解构对象。

七 坏事好评式高级黑

网络传播就是这样,哪怕99.99%都是好的,但被发现有0.01%的问题,也容易被放大。——除非你自己主动面对那0.01%,而不是掩饰和美化。比如领导做秀,其实做秀也不是什么坏事,有时就得秀一下,比如市长为体现对环卫工人的关心,凌晨5点到马路上跟环卫工一起扫马路,体验辛苦。――这事儿挺好,网友不会吐槽,但为什么新闻上网后跟帖一片骂声呢,就因为多加了两个字:偶遇。记者偶遇市长如何如何,这就是高级黑了,让人感觉太假。
某地创建全国卫生城市,领导高度重视,都上街扫地,一张照片摆拍,一群领导在扫地。——这样塑造领导形象,看看后面的网评:领导都在扫什么?扫的是寂寞吗?地上本来没有东西,扫着扫着就有东西了。你看,黑得好惨,其实不是网民黑的,而是那种“摆拍照”把领导给高级黑的。

一件事儿,本来就是坏事,政府做错了,错了就承认,有问题就改,但有些部门有些地方,非得想扭转过来,想把坏事变成好事,非得想把黑的说成白的,硬去美颜,结果就是高级黑。比如去年北方一些城市搞煤改气,但到了冬天出现气荒,百姓挨冻了,有关部门紧急叫停煤改气。
可百姓挨冻怎么办呢?于是就出现了一篇评论说:虽然暖气暂时供应不上,但国家的政策是温暖的。——百姓在挨冻,是不好的事,你偏说“政策是温暖的”,强调好的一面,这就是高级黑。食品安全有问题,公众在质疑,你偏说,我们检测检查表明,99%是安全的,没问题。――可那1%呢?谁能保证自己吃的就不是那有问题的1%?正面问题,才是最好的回应,与其他黑,不如自黑,否则就成为高级黑。

博士宝宝宝宝 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 2月28日

十一 傻白甜式通讯员

怎么防范这些高级黑和低级红呢?一定要提高传播把关意识,新闻传播一定要有专业的人把关。新闻舆论工作有个特点,就是:当你做对了,没人会记得;但当你做错了,没人会忘记。——你平时做得都是对的,没有存在感,这会麻痹你的神经,让你在把关中放松警惕,高级黑低级红往往这时乘虚而入,突然暴雷,一下子就“出名”上舆情头条了。贵单位的公号推文第一次上10万+,就是丢人现眼的时候,成为别人的10万+猎物。
当然,防止高级黑和低级红,最重要的还是专业和逻辑,高级黑和低级红之所以“低级”和“黑”,硬伤多出在专业和逻辑上。“黑”在没有逻辑,低级在缺乏专业素养。本文主要讲专业逻辑,懂了这些逻辑,才能远离那些坑爹的高级黑。

很多系统的新闻宣传工作都是由一些通讯员在做,这些通讯员一般都是本系统“会写文章”的人,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擅长写材料,散文和小说写得不错,领导喜欢把这些“文章写得不错的人”安排到新闻宣传岗位。这些通讯员确实会写文章,文采挺好,但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不少人过去多是文学创作,缺乏新闻采写经验,不懂新闻价值和规律。会写文章,但不会写新闻,没有新闻素养。第二,这些通讯员虽然比较了解本系统工作,但专业知识不是太擅长,比如,检察系统的,对基层工作很了解,但法律专业知识有欠缺,有诗性思维却无专业思维。
举个案例,“鲁山县检察院”那个著名的高级黑新闻,可能就是这种傻白甜式通讯员炮制出来的:平顶山鲁山县人民检察院发表了一篇题为《鲁山一初中生一时冲动犯错 检察官介入下双方冰释前嫌》的文章,一名16岁少年涉嫌强奸一名17岁少女,后检察官将双方父母叫到一起,联系当地调委会和解,小赵家属赔偿小花家8万元,后小赵被取保候审。该文一经发布就引发舆论争议,后来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对该案进行了通报称,嫌疑人小赵已被检方提起公诉。显然,那篇宣传稿缺乏基本的专业常识,违反法律规定。通讯员也许只想抓住“检察院努力下双方冰释前嫌”这个宣传点,自己感动得热泪盈眶,却因为违反法律专业而遭舆论吊打。

八 傻白甜式高级黑

所谓傻白甜,就是缺乏网络传播素养,缺乏舆情意识和媒介情商,很多不适合大张旗鼓传播的事,却当成好事去表扬,结果把表扬宣传稿写成高级举报信。本来不算事儿,那么一夸张,一宣扬,一强调,一凸显,反而引发公众误解。

九 自我美颜式高级黑

九 自我美颜式高级黑

长期封闭在一个系统内,活在朋友圈的互相点赞中,看不到外行人、外部人、圈外人的视角,无法换位思考。本想宣扬工作不容易,工作环境很艰苦,爱岗敬业,却被吐槽“连自行车去不了的地方竟然还去收税”。本想传播“条件这么艰苦我们仍然坚持救灾”的形象,却因为用力过猛,把条件描述得太艰苦,被质疑“为什么救灾保障这么差?说好的现代化的救灾保障呢?”本想强调采访很投入,第一时间抢时间深入灾区,但一句“打着双闪一路狂奔,把其余的救灾车辆甩在了身后”的刻画,让人看到的却是对救灾资源的挤占。

也就是把赞美建立在伪造证据的基础上,动不动谁谁吓尿了,动不动就谁谁吓跪了,动不动造出一些让自己热血沸腾的“正能量谣言”,我们多强大,敌人多弱智。我们的强大,有很多信息可支撑,不需要虚构假新闻。这个信息开放的时代,造假的成本越来越高了,很容易就被人挑出毛病,谎言很容易就戳穿了,被打脸后一地鸡毛,这不是高级黑是什么?

博士宝宝宝宝 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 2月28日

十三 卖萌耍宝式新媒体编辑

朋友圈会给人营造一种“岁月静好”的幻觉和错觉,因为这里是封闭的,都是你的同事和下级,你发什么信息,自拍美颜,岁月静好,别人都是点赞,互相吹捧互相欺骗,看不到真实的世界,听不到真实的声音。而微博、论坛、留言区不一样,那里更真实。从开放的空间中,你能看到一个事件从火星发酵成热点的过程,而在封闭的朋友圈中,你常常是等出事后才一脸蒙逼。朋友圈只会推送给你“你期待看的信息”,你被“你想看的信息”所喂养,媒介智商就被拉低了。
领导爱朋友圈,因为朋友圈让人舒服和温暖。但那是一种迎合惰性的假舒服假温暖,是掩耳盗铃式温暖自慰。我经常建议一些领导,一定要亲自上网,看看微博后面那些评论,看到其他的高级黑翻车的车祸现场,车祸现场看多了,你才能成为一个老司机。教训看多了,才会变得专业和谨慎起来。醒醒了,从朋友圈那些“假刷屏”中醒过来,看看圈外的世界,看看真实的网络。经常看微博评论,像“扶贫干部与女贫困户结婚:一来二去便熟悉起来”“鲁山一初中生一时冲动犯错 检察官介入下双方冰释前嫌”这种黑稿就不会从自己手上放出来了。

政务新媒体越来越活跃了,常常能玩出一些新花样,大吸眼球。但问题也常常出在这里,一些政务新媒体的小编活跃有余,而专业不足,只会卖萌耍宝,让人感觉缺乏专业性,甚至让人觉得不务正业。微博、公号、各种号里都是一些不务正业的信息,主责主业反而荒废了,让人看不出是一个法院系统的新媒体,而是娱乐机构的营销号。
比如,前段时间有人批评,有些基层法院系统的新媒体做得太花哨,让法官和其他法院工作人员去法院门口摆造型、耍快板、跳广场舞,这种普法和宣传方式,真让人大跌眼镜,严重影响了法律和法院的专业形象。法院的传播重点,公众最重点的,难道不是专业的判决吗?

傻白甜式通讯员有个特点,写稿热情高,热衷于找典型,故事写得绘声绘色,但越热情,越绘声绘色,越容易“添乱”。湖北某地那篇《扶贫干部与女贫困户结婚:一来二去便熟悉起来》显然也是这么热情洋溢地生产出来的。某些通讯员的思维可能还停留于上世纪末那些“典型宣传稿”中,把过去那些典型宣传稿当成写作模板,没有意识到今天受众的变化。不懂新闻,不懂受众,在地方和系统的封闭空间中,宣传任务的压力下,按传统模板和“故事会套路”去编“宣传事迹”,于是那种“给贫困户找媳妇”“只要前11排座位的旅客——为政府执行要务护航”之类的高级黑报道就横空出世了。
我遇到基层很多优秀的通讯员,他们身上有个共同点,爱学习,学习新知识,网络知识,新闻知识,专业知识,他们写出来的新闻跟专业记者没什么差别。那种不爱学习,思维封闭,停留于上世纪“典型报道”套路模板中的通讯员,随时会引爆舆情。

十二 朋友圈化生存的领导

当然,高级黑最关键的问题不是出在通讯员,而是出在一些不上网不懂网的领导身上。毕竟,新闻传播最后的把关者是相关领导,领导如果缺乏把关能力,问题稿件很容易就暴雷了。或者说,通讯员的稿件很多时候都在揣磨把关领导的偏好,有什么样的把关领导,就会有什么样的通讯员思维。领导热衷玩朋友圈,通讯员就容易傻白甜。
现在有个不好的现象,不少领导不爱上微博了,甚至仇视微博和论坛,因为那里杂音太多,他们喜欢沉浸在自己温暖的朋友圈中不能自拔。我常常跟一些公务员朋友说,千万不要沉浸在朋友圈中,不要把朋友圈状态当成网络。这是一个自闭的、封闭的、死循环的社交空间,不能反映真实的网络生态。长期沉浸在朋友圈中,不去那些开放的网络空间,看不到真实、多元、混杂的世界,你的媒介情商和智商肯定会不断被拉低。整天玩朋友圈而不上网看新闻跟帖和网友评论的领导,媒介素养一定高不到哪里去。

博士宝宝宝宝 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 2月28日

十四 “温暖阳光大爱”的生硬对冲思维

所谓对冲思维,就是发生负面新闻时用“温暖阳光大爱”去生硬地冲淡负面。公众其实是很反感这种方法的,对冲意图太直白,不仅冲不掉负面,还经常成为高级黑。比如某系统发生一件引发全国媒体关注的负面后,该系统急于找本系统的好人好事,饥不择食地“推送典型人物”,没想到报道的过程中又出问题了,急于宣传,却忽略了新闻细节中很多经不住推敲的东西,引发二次舆情,带来次生灾害。要坦诚面对暴露出来的问题,避免那种“把坏事变成好事”的功利冲动。要顺着舆论的潮水方向去处理,不要想改变潮水的方向。
比如当年深圳处理滑坡事故,就很克制,舍得放弃一些正面题材,对一些不合时宜,特别是与悲伤气氛不协调、容易引发炒作质疑的正面题材建议不做报道。如,对消防队员救援现场火线入党、省市领导驻扎一线指挥救援等,均不安排媒体宣传。克制宣传救援,只作适度报道:首名幸存者获救、深圳各界捐款捐物献爱心等也只作适度报道。死伤那么多人,如果官媒还大张旗鼓地宣传省市领导废寝忘食靠前指挥,浓墨重彩地报道消防战士面对艰险火线入党,没有时度效意识,只会招致反感。
新华网对唯一幸存者田泽明与其父亲会面的报道,朴实却触动人心。该文标题和导语开头均引用田泽明父亲田祖龙发自内心的一句大实话:“真的是命大,真的是感谢大家!”主要描述田泽明命悬一线、奋力求生的坚强意志,赞扬救援队伍迎难而上、通力合作的拼搏精神。没有突出领导看望获救者、没有刻意去表现获救者面对领导时如何地感激涕零。——这时候如果刻意去突出领导,就等于是“黑”领导了。
比如前段时间某地一起重大案件后,当地检察机关那篇宣传通稿引发了舆情,几百字的通稿,一大半都在叙述领导是多么高度重视,不惹事才怪。缺乏新闻素养的小编和通讯员不懂,有一句“新闻结构”叫倒金字塔,遇到这种灾难事故的信息发布,应该尊重“倒金字塔”,即把公众最关心的信息放在前面,死伤多少人,初步调查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善后措施,最后提一下“领导高度重视”未尝不可。可公众最关心信息都没有,全部是领导如何领导如何,等于把领导架在舆论烤架上炙烤。

不少部门的典型塑造都让人感觉“严重失焦”了。宣传警察,应该让人看到警察办案素养,用专业能力办了多少疑难案子,但宣传稿千篇一律都是“五加二白加黑加班”。宣传法官,应该是谈他的判案素养,在个案中让民众感受到公平正义,但宣传稿都是“法官加班过劳家人生重病都不去陪”。宣传医生,关键应该是医术,妙手回春,但仍然是“加班过劳家人生病都不理妻子生孩子自己仍在陪病人”。――专业呢?这些自我催泪、自我感动的报道,让人感觉看到的都是假警察、假法官、假医生。
娱乐过度而专业不足,制造不了笑果,只会让自己成为别人的笑料。有一次气象局预报要下大雪暴雪,可最后雪渣都没下,公众期待气象局解释一下,结果气象局在微博发了一个老段子:重要通知:原约定于今天来的暴雪,因半路气温过于热情,把“白茫茫”变成了“湿漉漉”!这场雪如果下大了肯定不小,如果下小了也肯定不会大,请市民原谅!老天爷不容易,气象台就更难了!具体情况等下完后气象台会向市民汇报。气象台温馨提醒:今天下午如果不下雪,明天不下雪的话,这两天就没有雪了。气象台郑重劝告美女们最近几天不要穿裙子,容易被撩, 雪是好雪,但风不正经!——这条微博之所以引发争议,关键就在缺乏专业,没有专业的解释,纯粹抖这种不正经的机灵,油腔滑调,没加分,反而失了不少分。
药监部门,发天气预报不是你的主业,你的主业应该是发公众密切关心的药监工作。检察系统,就不会发那些养生鸡汤了,这不是你的专业,说不定就发了什么伪科学营销文,反而砸了自身的形象和透支了公信力。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人,传播专业的信息,这才是政务新媒体应该做的事。不要玩跨界,最容易成为高级黑的,多是跨界发言跨界评论,典型如俞敏洪上次闹出的风波。
我常给一个朋友提建议,新媒体岗位绝不只是会卖萌耍宝就行的,关键是专业,要对自己的行业非常了解,又懂新闻和传播规律。卖萌,是能吸粉,能抖机灵,能开脑洞,但关键的时候,会出卖了自己的不专业,坑领导坑部门。

博士宝宝宝宝 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 2月28日

十五 舆情洁癖下的用力过猛

很多地方领导身上都有一种舆情洁癖,就是看不了“某个政策引发争议”、“某个规定受到批评”、“某种行为引发讨论”,一有争议一见批评,他们就觉得这是个“有待灭掉的舆情”。有的地方,甚至要致力于打造“零负面城市”。——下面办事的,为了实现“零负面”,不得不焦头烂额疲于奔命,整天神经高度紧张地盯着网络,稍有争议就赶紧用力去平息,这种“零负面”的舆情洁癖反而给当地招来此起彼伏的大舆情。
有些地方和企业缺乏起码的争议耐受力,一看到什么政策或产品引发争议,就赶紧去干预和引导。其实,如果了解网络舆情的话就会明白,不要一看到争议和批评就当成舆情,很多争议只是“伪舆情”。比如,出台某个政策,有人点赞有人不满――这不很正常吗?不同利益群体有不同视角,这也太正常了,哪能指望一个政策能人人叫好?政府出台政策时就应该有“被争议”的心理准备,正常争议不叫舆情,反常的才是舆情。再比如,正常的事情引发争议,比如教师暑期旅游发个朋友圈,有人看不惯乱喷“有地方发生洪灾教师竟然在游山玩水”,这种喷子处处都有,有必要把这种“见什么都喷”的喷子声音当舆情吗?当然没必要。
舆论的客观理性,不是单向的,而是与官方和企业互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官方越轻松看待舆论批评,舆论反而越客观;越是防着舆论和媒体,越是对批评有洁癖,稍微有一点负面就那么介意,就去灭火,就去干预,舆论反而越朝着批评官方和企业的方向去传播。就像两个缺乏信任和交流的人,一方过度的动作,会引发那一方更强烈的反应。
舆情监测机构太多,舆情不够用了!治病的人太多,病不够用,很多正常现象就成为需要治的病。现在很多舆情监测有一种泛舆情化的倾向,不加选择地把什么声音都当成舆情。就像现在过度的保健和养生理念,身体稍有不适或“与平常不同”就当成病情,然后就吃药——怕生病而乱吃药,恰恰是一种病,破坏了身体的免疫功能。如果有一定的批评和争议耐受力,让人说说话,批评几句,就过去了,社会的自免疫功能会平息这些声音。把正常批评和争议当成舆情去“应对”,过度反应,过度干预,很容易在用力过猛中激发出问题。这种舆情洁癖,既让基层干部疲于奔命,又成为地方形象的高级黑。

做主战场上的主力军——山东省新媒体大平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主阵地、最前沿,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积极构建移动端新闻舆论工作的主阵地,打造移动端主阵地上的主力军,并依托主力军打好主动仗,才能有效应对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

林忠礼 新闻战线 2月17日

今年1月25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的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2017年,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组建山东省新媒体大平台,作为拟定的平台建设主体,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以下简称网媒集团)始终围绕“主阵地”“主力军”“主动仗”做文章,推进内容创新、技术创新、经营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公司治理创新,为新媒体大平台建设蓄势。2018年12月12日,作为新媒体大平台的移动端出入口——“海报新闻”客户端正式上线,迈出了大平台建设的实质性一步。

一、构建移动端新闻舆论工作主阵地

适应媒体形态的变化,集团加快推进以山东手机报为主体的主流移动传播阵地的固建,开通包括省直、地市、县市区报、行业报在内的182份专刊,在全省70余个县(市、区)建起新闻中心和手机报编辑部。这些新闻中心因为已经聚合了网媒集团的内容和技术,经过升级改造后,完全可以承载县级融媒体建设。
新媒体大平台以山东手机报为主体,整合集团旗下的“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山东手机报”客户端、“大众论坛”客户端等移动端平台,融合大众报业集团旗下“新锐大众”“齐鲁壹点”等新媒体资源,联通山东广播电视台“闪电新闻”客户端,建设“海报新闻”客户端,以“有速度、有深度、有温度”为目标,以国家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努力在内容的生产和输出上下大气力,在移动端主阵地建设上发挥大作为。
同时,整合集团旗下大众网本部和17个地市地方频道资源和力量,借助商业平台搭建内容自主、可管可控的微博、微信、微视频矩阵,聚合主流媒体用户和数据。同时,打通移动端与PC端的连接,实现一键分发、多平台推送,逐步把PC端的流量和用户向移动端引流,把优势兵力和优质资源向移动端集聚。

二、打造移动端主阵地上的主力军

网媒集团主阵地建设的领域不断扩大,对优秀员工的需求也更加旺盛。如何让这些员工迅速融入团队,适应岗位需求的系列培训必不可少。通过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巩固采编人员的党性意识,提高政治敏感度和政治把关能力;通过职业素养培训,不断提高适应移动互联要求的新闻采写、编辑聚合、平台呈现和渠道推广能力;通过企业文化教育,不断强化采编团队的职业尊崇,在商业媒体各种诱惑下,保持执业定力和团队的稳定。
在具体的内容建设过程中,集团力求在内容生产、呈现方式、传播渠道、平台建设中不断推陈出新:一是厚植内容优势,加强采编力量,增加原创内容数量,以高质量的内容构建传播力和影响力;二是技术链接大众报业集团“中央厨房”,吸收融合大众报业集团旗下众多媒体优质内容资源;三是聚合包括山东省广播电视台在内的体制内和社会化媒体资源。与全国大多数媒体(包括商业资讯平台)签订版权互换和平台推送协议,不断聚合有价值的符合媒体定位的新闻信息;四是通过开放大众论坛、“海报新闻”客户端等内容上传通道,吸引广大网民上传内容(UGC),并尝试机器人写稿(MGC),进一步丰富内容资源。

林忠礼 新闻战线 2月17日

网媒集团以“直播+短视频”等可视化呈现,精准推送海量的高质量内容。同时,依托社会化资讯平台“借船出海”,通过技术引流、流量回流等,提高传播率、点击率和点赞率。自主研发的山东手机报采编发统一管理平台和用户数据分析系统,确保了山东手机报3700多万用户每天内容发布的安全、及时、可控,通过用户数据的分析,为进一步精准化推送打下基础;自主承担“海报新闻”客户端基于用户画像、精准推送、用户行为分析的迭代升级,并为全省各级各类媒体的接入预留端口,为媒体界的技术融合做好开放源代码的准备;通过与一点资讯、凡闻科技、海量等展开项目合作,与新华社、华为、浪潮等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等,引入他们在云服务、媒体大脑、AR/VR场景新闻等方面的顶尖技术,为新媒体大平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018年4月20日,在全国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网上正面宣传,旗帜鲜明坚持正确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团结、凝聚亿万网民。
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和2018年12月31日就大众日报创刊80周年作出的重要批示,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新闻舆论工作,做好新闻宣传、舆论引导、舆情管控和便民服务,是建设山东省新媒体大平台的核心目的,也是打好主动仗的关键。规划中的新媒体大平台要实现六大功能:
一是新闻资讯传播及移动端服务平台。打造全省“新闻资讯中央厨房”,实现集合交叉式矩阵传播,成为向全国乃至世界精准、迅速、广泛传达党委政府声音的主阵地、主渠道。
二是政务服务平台。与全省政务云平台深度融合,助力政务信息公开和政务信息化建设;与政务服务深度嫁接,提供网上便民服务,实现融合、共享、便民、安全。
三是大数据分析应用及舆情管理平台。搭建舆情分析和协同处置中心,实现全域动态监控、快速专业研判、统一应对处置;推动党政机关、政府部门更好感知社会态势、科学决策和精准治理。

三、依托主力军打好主动仗

四、激发内生动力,为打好主动仗提供有力保障

四是内容资源共享交易平台。实现各级各类媒体在新闻线索采集、图文音视频制作、网端微多平台发布、用户互动及内容成品上的开放共享;实现各媒体间的版权交易、广告代理、流量分成等方面的利益分享。
五是技术服务支撑平台。集成涉及软硬件服务、智慧云、物联网等领域的技术服务,实现用户行为分析、智能推荐、新闻传播效果监测、智慧化调度决策等功能,供平台用户共享。
六是资本、技术、人才、产业聚合平台。广泛吸纳人才,引进高端技术,借助资本力量,推进媒体融合创意孵化和项目产品化,源源不断地输出新产品、新模式。
六大功能定位,核心是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构建,这需要主力军依托主阵地,打好主动仗,而主动仗必须始终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展开,构建政府与网民的桥梁和纽带:创新表达,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叙事方式,以易于接受、便于吸纳的形式,将严肃的命题传播好、诠释好、引导好;主动设置议题,通过典型人物和事件的挖掘,引导舆论走向,凝结向上向善的力量;充分集纳信息,通过精到的数据分析,给党委政府提供舆情监控和舆情处置的科学化建议,正面疏导舆情;通过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全人工审核和技术防火墙,筑牢信息传播的安全网,封堵查删有害信息,不为错误思想提供传播平台;盯死反动言论、盯住噪音杂音,敢于亮剑,敢于发声。

网媒集团始终围绕基于影响力的媒体运营、“互联网+”市场开拓和资本运作三个方面开展经营工作。以区域、行业电商平台建设为主的电子商务迅速布局,围绕新旧动能转换的知识赋能系统亦在搭建中。
体制机制方面,重点实施去中心化、去层级化、去行政化,持续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激发集团内生动力。一方面, 通过成立集团融创中心,以项目制、小组制推进扁平化管理,以灵活高效的方式推动技术创新,已有4个项目入选,正在进行产品孵化;另一方面,优化组织架构和资源配置,成立众播视频部,组建移动新闻中心和海报新闻编辑部。2018年6月,将技术开发部所辖人员和业务全部并入子公司——大众信息产业公司,充分释放其产能和效益,为新媒体大平台技术蓄能;鼓励技术人员自主研发并申请技术专利,享受专利、版权激励;探索信产公司混改,实行管理层、骨干员工持股,真正将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挂钩。
制度管理方面,创新“融入”和“嵌入”党建模式;成立编辑政策委员会、经营管理委员会和技术委员会,统领三大板块工作;创新干部人事管理,大胆启用年轻人才。大批优秀的“85后”快速成长为集团中坚力量,也必将在未来的山东省新媒体大平台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不要等领导来安排你的工作!

等老板安排工作的人,永远得不到重用!

公司里总有一些人经常闲着无事可干,领导走过去询问原因,他就说:“您安排的事情做完了,没事啦。”这样的人每个公司都存在,他们认为,做完老板安排的事情就很不错了。然而,在企业里,虽然听命行事相当重要,但是个人主动进取的精神更重要。
在新经济时代,昔日那种“听命行事”的员工已经失去竞争优势了,今天企业欣赏的是那种不必老板交代,就自动自发去工作的人。
闻名世界的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说:“有两种人注定一事无成,一种是除非别人要他去做,否则绝不会主动做事的人;另外一种人则是即使别人要他做,他也做不好事情的人。那些不需要别人催促,就会主动去做应该做的事,而且不会半途而废的人必定成功,这种人懂得要求自己多努力一点多付出一点,而且比别人预期的还要多。”
著名职业经理人卫哲刚进入职场时,曾有一段佳话。1992年,当卫哲还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就读的时候,他曾到万国证券勤工俭学。他翻译的一份年报得到了万国总裁管金生的肯定,管金生表示一定要见见这个年轻人。就是这次见面,让卫哲成为了“中国证券之父”管金生的秘书。

与一般秘书不同的是,卫哲工作时非常主动积极,想老板之所想,急老板之所急。刚开始管金生只是让卫哲翻译年报,剪剪报纸,这些事情对于一般人来说是小事,但是卫哲却把它当成大事,做足了工夫。卫哲十分留心在那么多的剪报中哪些是老板看过的,然后进行引导。这些事情,老板没有要求他这么做。到后来,管金生不看剪报中午就吃不下饭。
作为秘书,卫哲要做给老板端茶倒水这样的小事,他也琢磨出很多技巧。比如开会时,什么时候去倒茶水,才不会打断老板讲话的激情;什么时候光倒水不加茶叶,什么时候该带着茶叶进去;老板有抽烟的习惯,什么时候打火机里的油没了该换个打火机,卫哲都把握得很有分寸。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管金生认识到,如果再让卫哲做复印、倒水、剪报等事情,就是屈才。于是,24岁的卫哲出任上海万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总部的副总经理,成为当时国内证券界最年轻的副总。
千万不要认为只要准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就是尽职尽责了,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去领工资了。工作需要的是一种自动自发的精神,自动自发工作的员工,将获得工作所给予的更多的奖赏。
微软企业文化的一个精髓是员工要自己找事做。每一个员工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既要有很强的责任感,同时也要有激情。简单地说,微软的工作方式就是“给你一个抽象的任务,要你具体地完成”。对于这一点,微软中国研发中心的桌面应用部经理毛永刚深有体会。1997年他刚被招进微软时负责做word,当时他只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没有人告诉他该怎么做,该用什么工具。他和美国总部沟通,得到的答复是一切都要靠自己去做。这样,员工才能发挥最大的主动性,设计出最令人满意的产品。最后,毛永刚通过自己的努力,出色地完成了公司交给他的任务。
然而,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积极进取呢?坦率地说,现在许多年轻人,大多数情况下是茫然的。其实,“工作”是一个包含诸如智慧、热情、信仰、想象和创造力的词汇。没有人会告诉你需要做的事,这都要靠你主动思考。在自动自发工作的背后,需要你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智慧、热情、责任。当你清楚地了解了企业的发展规划和你的工作职责,你就能预知该做些什么,然后马上行动,不需要老板吩咐。
我们应该明白,那些每天早出晚归的人不一定是认真工作的人,那些每天忙忙碌碌的人不一定是优秀地完成了工作的人,那些每天按时打卡、准时上下班的人不一定是尽职尽责的人。对他们来说,工作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交易,对每一家企业和每一个老板而言,他们需要的绝不是那种仅仅循规蹈矩,却缺乏热情和责任感,不能够积极主动、自动自发工作的员工。
当你明白这样的道理以后,请主动去做你要做的事情吧!不要等你的老板和上司来安排你的工作,自己的生命自己做主,当你全力以赴地做好你的工作的时候,你将得到最高的回报。

办公室主任 2月21日

《弱传播》:所有新媒体从业者必读的底层逻辑书

最近读到一本书《弱传播》。
这是一本神书,在舆论这个话题上,给了我很多新启发。
我们经常看到各种社会热点。这些热点背后,有什么规律和现象,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甚至2018年,我还专门组织了一次关于传播学主题阅读。但是传播归传播,舆论归舆论,二者还是有所不同。
舆论是重要的传播行为,人类用竞争性传播构建的世界,就是舆论的世界。也就是说,人们利用传播工具,为了实现不同的目的,而涌现出的社会现象,而这个现象往往会为了某个目的服务。这个论述非常像《战争论》里论述战争的方式,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为了实现政治的手段。
在舆论的世界中,最根本的一条认知就是:
现实生活中的强者,在舆论上其实是弱者。而在现实生活中,看上去微弱无力的角色,却能在舆论上掀起惊涛骇浪。
要理解这一点,首先要知道,到底什么是舆论。
舆论,其实是一种对“任一对象”的关注,但是光有一个人关注不行,舆论需要有许许多多的人的关注的“集合”。这些关注,其实并不是默默地看,关注的时候,也会有表达,而人们正是因为表达,才能强化关注,才能让大家知道都在关注。所以舆论,从宏观来说,就是一种“关注的表达与聚集”。

一个人关注,和一亿人关注,产生的效果,完全不一样。而关注要能聚集起来,就必须要借助到传播。传播需要借助媒介,媒介就像介质一样,有了介质,待传播的对象,才能扩散出去。以前的舆论,通过报纸生成,通过广播和电视生成,现在的舆论,通过移动互联网生成,通过微信公众号生成,通过社交媒体生成。当一个“对象”传播开来,就会变成一个舆论现象。舆论现象产生以后,就像有了生命一样,会发酵、会激化、分化、会消亡,甚至还会复活。
在这个舆论的世界中,有很多特性与现实的世界,是相反的。而最重要的一条属性是:弱者为王,弱者生存。
怎么理解这句话?最核心的意思就是,当我们要传播的时候,你认为是重的方便传播,还是轻的方便传播?你认为是深度的方便传播?还是表浅的方便传播?如果你不好理解,就换一种理解,当你要到处出差的时候,你是更倾向于带重的行李,还是喜欢带轻的行李?
当我们流动的时候,我们都喜欢轻的事情。
在财务上,流动资产比固定资产更容易变现,因为流动性高的资产,更容易传播。
在自然界,植物借助花粉,随着动物或者风的媒介作用传播,才能播洒种子,延续生命。
在科技上,当互联网从有线变成无线,变成移动互联网,更方便移动传播,才产生了商业浪潮。
当我们要传播的时候,总是喜欢轻的、便捷的。花粉移动,传播代表生命,而大树移动,连根拔起,传播的就是灾害了。
所以在传播上,永远是那些轻的、弱的更有优势。起风的时候,塑料袋、羽毛、粉尘、柳絮漫天飞舞,但是砖头、石子、大卡车不会在空中翻滚,否则就要命了。
这就是为什么,你看到的所有爆款的文章,都会有一个共同的因素,就是诉诸情感。情感也像羽毛一样,是属于轻的、弱的,很容易被带动。在传播上,为了调动人们的情绪,往往需要通过故事。人们就像一辆不能选择方向的火车,只能沿着故事情节的轨道,一直往前,最终要么到达他人设计的终点,要么走投无路,最终脱轨翻车。
情绪其实是轻的、弱的,因为情绪非常容易被唤醒。一个人受到环境的刺激,最容易激发的就是情绪了。人们通过情绪,反应周转环境的变化。这种习性嵌入到我们每个人的大脑里,如此深刻,以至于不管在哪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如此。
所以当我们要传播的时候,我们需要的就是唤起适当的情绪。而未必是强调事实或者道理。在舆论场,事实和道理,有时候是没有任何能量的武器。这就像你心爱的女人,如果你每天和她讲道理。姑娘知道所有的道理,都非常有道理,但是姑娘会听么?在两性关系中,其实也是人际的传播,而人际传播中,情绪的传递,要比事实的传递更有效。

赞赏Scalers 持续力 1月3日

(2)既然如此,那我们只要反其道而行之,找到具有深度的内容。而这些有深度的内容,就像大树一样,不会随随便便移动,需要我们去寻找。这也就意味着,那些满大街都有的,其实未必就是最好的,只能说明,这是最容易传播的,因为这是最轻的。
所以各位读者朋友,你需要思考的是,你愿意做一片很容易传播出去的羽毛,还是要做一棵扎根深处的大树。
但是新媒体人总是在想,我要传播,要阅读量,但是在传播之外呢,你构建的其实是舆论场。而你需要做的就是在舆论的高度看你的作品,并且选择你的方向。例如,我走的一条道路就不是做容易传播的毛,而是做有深度的树,这样一来,我就知道我能吸引什么样的人,也会知道,我会过什么样的生活。
关于舆论,我认为大多数人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即使是名人也如此,所以真要认真学习。
上个月在某个知识付费大会上,有位大佬雄心勃勃地说,知识付费在五年内产值会超过电影行业。我认为这句话看上去是在向同行表决心,但是其实是在卖同行。现在国家在严厉整顿影视行业的收入混乱问题。竟然有一个行业大佬主动跳出来说,自己未来可以比肩影视行业,这无异于在舆论战上引火烧身。“收拾完电影,那就拿积极主动的知识付费开刀。”知识付费兴起这两三年,很少有公司能做到在税务上完全合规的,因为本来规也不完善。更不要说那些动不动自曝月入十万的网红,有多少所得,进行了纳税申报。此举相当于大佬主动请缨,通过舆论向全社会发布,我们是除了影视行业以外,最值得注意的新兴产业。大佬为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也真是煞费苦心,让我等晚辈叹服。
以前我看不到这个层面的问题,看完《弱传播》,结合之前传播学的功底,很多问题,就清晰了然了。

在传播当中,既然情绪优先,那我们应该传递什么样的情绪呢?作者提出了重要的一点,就是传递“在乎”。在乎会非常有力地穿透传播的阻尼,迅速在舆论的战场上,获得压倒性优势。
注意,我们前面说过,在现实生活中,非常强势的机构与权力,在舆论场上,往往会被打得遍体鳞伤。比如滴滴顺风车事件,滴滴的数次回应,不但没有起到平息争端的效果,反而进一步加重了舆论的不利导向。最核心的原因在于,滴滴在其公关声明中,并没有体现出“在乎”。这种在乎,并不是口头上表达出,我们很在乎,而是真正做出一件事情,并且让公众感受到。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能充分地给你的女人传递出,“我在乎你”的信号,那你们的关系,也会非常亲密与牢固。
但是大部分传统的机构,在网络舆论战场上,表现其实是非常失败的。因为大众舆论,其实是弱者为王的思维,这又有点像柔弱胜刚强,也像女性的思维。女性会讲道理,但是不屑于和你讲道理。女性更讲感情,讲情绪。
所以,对新媒体写作而言,如果要获得大量的传播,其实要做的并不是什么写作技巧的优化,而是在舆论的认知和理解上,下足功夫。找到那个弱的点,推动传播起来。
从这个角度,目前市面上教人爆款写作的课程,其实并没有从舆论的角度打通认知,只是在写作和文案的技巧上精进,我们很容易遇到瓶颈。
这就是为什么我建议广大新媒体从业者认真研读邹振东老师的作品。这本书用了四年时间完成,其思想含量之丰富,论证案例之翔实,值得我们反复阅读和实践。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意识到我验证了以前的判断:
(1)鉴于大部分爆款文都要情绪驱动,就必须足够表浅,才能传播。所以你不太可能从长期阅读这样的文章中,获得真正深度的提升,除非你打算写这样的文章卖钱。因为深度的内容根本没法传播开,就像我一直以来的文章一样。

赞赏Scalers 持续力 1月3日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