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心谈
第十三期
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清洁能源团青内刊
封面人物——双碳素养大赛参赛人员:李志昊、邹添宇、郑龙龙
(从左到右)
目录 contents
主任
副主任
主编
编辑
美工
校对
顾问
投稿邮箱
联系电话
刘滨
武文玉
刘世龙
李志昊
周 楠
欧露星
岳远鹏
liushl40
25808569
编辑部
清洁能源公司团委主办
青心谈
2024·
12
总第13期
二、青·学习
青年有我——李志昊
海油发展渤海地区青年夜校,青春火花擦亮“夜空”——李志昊
饮马瀚海
封狼居胥
三、青·风采
为水下复杂油气生产设施“防寒服”烙上中国印——张祥
清洁能源公司2024年杰青成长计划之青苗班顺利结业——吴琼
未来能源、蔚蓝梦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途径——刘世龙
清洁能源海南分公司获海油发展 (海南区域)消防应急技能比赛三等奖——何天时
一、青·文学
04
06
12
50
机电“戚小护”+数字化生产线=机电维修“老中医”——刘世龙
冷能利用——零下162度的绿色能源
活动剪影之惊鸿一瞬
——张宇翔
04
青年有我
——李志昊
05
青年,
就要有“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豪气,
青年,
就要有“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的志气,
青年,
就要有“一往无前虎山行,拨开云雾见光明”的勇气,
青年,
就要有“剑气纵横三万里,一剑光寒十九洲”的底气,
青年,
就要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傲气,
青年丹心向碧海,
有我!
青春矢志献能源,
报国!
海油发展渤海地区青年夜校,青春火花擦亮“夜空”
——李志昊
06
07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青年大学习”行动和“我为青年做件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进一步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青年精神素养和综合素质,为青年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海油发展团委联合各所属单位团委开展了“青年夜校”活动,旨在为青年员工构筑一个集学习提升、思想碰撞、职业发展于一体的多元化平台,以丰富青年员工的业余精神世界,加速青年人才成长的发展之路。
清洁能源公司团委通过“内部在线调研”的形式,广泛收集了员工业余时间的学习需求与兴趣课程反馈。聚焦于员工的热情所在与个人愿望,深入分析了课程的实用性、员工的参与热情,并综合考量了公司乐队的资源配置,力求每一门课程都能激发员工兴趣、带来实质性的技能提升,最终确定了首期课程——“吉他基础教学”。
以学会友
参加该课程的学员有的是有一定基础,有的则是满怀热忱却未参与过相关学习。为了让各位学员放下包袱,更深层次的认识彼此,也让老师对学生的吉他水平有了基础了解,各位学员纷纷上台献唱。
吉他基础知识讲解
为了帮助学员快速入门,老师对于吉他基础知识进行了讲解,让大家对于吉他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对吉他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老师根据大家的学习水平,发放了简单歌曲的吉他弹奏乐谱。
在练习弹奏期间,老师为每一位学员纠正存在的问题,指导学员现场演练操作,学员拨弦的指法愈发熟练,教室里洋溢着融洽与欢快,营造出积极互动、共同成长的夜校学习氛围。
本期青年夜校课程规划为每周一次,共持续三周时间,期间将实时监控教学进展,并实行课程反馈机制。根据青年学员的意见与需求,不断调整优化,力求让青年夜校更加贴近青年心声,更符合青年期待。
吉他试弹
为水下复杂油气生产设施“防寒服”烙上中国印
波涛汹涌,潮起潮落,蔚蓝的大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在海洋油气资源开采过程中,水下低温环境是油气集输过程中面临的难题,如若不采取保温措施,任由水下结构在海水中“裸泳”,高温油气就会遇冷凝结结蜡或形成水合物,造成流动障碍,甚至堵塞管道,为阻隔寒意侵袭,就需要为水下生产设施穿上一件“防寒服”。
2014年6月14日,经过近两个月的紧张施工,清洁能源公司水下保温作业团队完成了锦州25-1西水下管汇主体湿式保温涂敷施工,该项目是国内首次将湿式保温技术应用于水下管汇,本次涂敷施工范围涵盖直管、弯管、法兰、球阀、流量计等多种结构,累计浇注保温材料近10吨,其工作量和施工难度均达到公司湿式保温施工的最高水平,也是国内首次将湿式保温技术应用于水下管汇,证明了海油发展清洁能源公司成功掌握了水下复杂油气生产设施湿式保温成套技术,更标志着我国在水下管汇湿式保温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张祥
08
而此前,全球所有水下油气生产设施湿式保温业务,从涂层设计、材料供应到涂敷施工,均由国外公司垄断,工期长、风险大、费用高。清洁能源公司珠海管道公司新产业孵化中心经理张祥表示,我们作业节奏不能完全跟着外企走,端牢能源饭碗靠的是敢闯无人区的勇气,关键核心技术必须我们自己“攻出来”。
自主研发之路总是布满荆棘,项目一开始就面临着“做面包没有面粉”问题,由于相关产业链长期被国外垄断,国内海洋工程湿式保温专用料的生产还处于零基础状态,湿式保温专用料要求在服役寿命内(一般25年以上)性能保持稳定,尤其是耐海水降解、力学性能、导热系数等指标要求很高,这也导致材料生产难度极高。
研发团队查阅文献资料、对标分析国外进口原材料及制品性能、联合国内高校及厂家研讨开发方案、系统性开展测试评价,经过十余年的持续技术攻关,终于开发出满足要求的国产海洋工程湿式保温专用料,实现国产化后,施工工期较国外进口缩短3个月以上,节约费用达20%。
核心能力建设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具备了自主开展湿式保温基本条件后,研发团队成员从最简单的水下保温开始攻关,逐步完成了从简单的海底管道防护到复杂的水下生产设施防护、从浅水到深水、从部分国产化到全部实现国产化替代的蜕变。
目前,海油发展清洁能源公司已逐步攻克了材料适配、复杂结构模具设计、现场工艺优化控制、施工能力建设提升等多个关键问题,获得授权专利4件,编制标准化技术文件5份,形成了一整套的水下生产设施湿式保温技术体系。
和管道保温生产的“千管一律”不同,水下油气生产设施用“千姿百态”仍旧不足形容其结构复杂,水下管汇更是设计紧凑,管线排布密集,同时水下管汇巨大的体积也决定不能够在厂房内进行施工,复杂多变的室外环境条件也同样给保温作业施工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为了保证保温效果,作业团队将整个水下管汇保温作业划分为多个区域,根据每一部分不同的结构特点对浇注模具进行“私人定制”,整个水下管汇保温制作了10种类型共计40余套模具,根据每套模具的体积形状来调整浇注时间、工序间隔、排气控制等工艺参数,可以说是为了每一个不同的结构“量体裁衣”。
“十年磨一剑,我们虽充满信心但压力不小,为了保障施工效果,现场工程师都变成了“细节控”,恨不得用“克”来算浇筑量,用“秒”来控制作业时间”,项目现场工程师李志昊一遍轻轻的触摸着平整的保温层一边感叹道。
作为中国海油唯一从事海底管道涂敷加工及技术服务的专业工程服务公司,海油发展清洁能源公司将着力推动核心技术和装备国产化,加快形成“产品+服务”为核心的海管与水下设施一体化服务能力,为我国海上油气开发贡献更大专业价值。
09
喜
迎
国
庆
清洁能源公司2024年杰青成长计划之青苗班顺利结业
5月15日,清洁能源公司2024年杰青成长计划之青苗班在天津航天协作中心顺利结业,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主持工作)张建勇出席活动并作专题授课,39名来自公司本部及各所属单位的青年员工参加本次培训。
同时,张建勇为参训团员青年讲述了公司以“初心红”引领“洁能绿”党建品牌的丰富内涵,阐明了公司未来产业发展战略格局,并号召广大团员青年将理论学习的成果融入到岗位工作当中,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进程中贡献青春价值。
随后,培训工作组为参训团员青年提供了内容丰富的研学课程,课程内容围绕三个方面进行设置,其一是加强理论研修,在主题团课的基础上,课程设置了《长征精神传承》专题授课、《长征鏖战》沙盘模拟与青年理论小组研学环节,积极探索沉浸式、案例式、研讨式学习,持续做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的深化、内化和转化。其二是突出实践考察,以实践赋能、拓宽思路为目标,组织参训团员青年前往空客总装厂与天津钢铁集团进行实地参观研学,引导团员青年深刻认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技术+产品+服务”的核心竞争力打造过程。其三是做优训后跟踪,培训工作组采取问卷调查、谈心谈话、成果汇报等方式,深入了解学员对教育培训的满意度及学习成效,持续推动青年教育培训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发展。参训团员青年纷纷表示,本次培训不仅提升了理论素养,更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实际业务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有效帮助。
清洁能源公司始终将青年人才培养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一环,坚持实施双导师、轮岗交流、杰青成长计划等青年人才培养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后续,清洁能源公司将继续做好青年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工作,形成“培养一批、储备一批、任用一批”的青年人才培育格局,进一步加速青年人才的成长与成才,促进青年人才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活动伊始,张建勇以《重温觉醒年代 回首建党伟业》为题为参训团员青年讲授专题团课,以革命历史年代剧《觉醒年代》的精彩片段为引,带领参训团员青年回溯了中国共产党的起源和孕育过程,生动再现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大变局,深刻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以及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创造新的历史的光辉历程,引导团员青年深刻领悟伟大的建党精神。
——吴琼
未来能源、蔚蓝梦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途径
拼风电机组、装太阳能船、观海上巨轮......在第十六个世界海洋日到来之际,为落实习近平生态环保思想,提升社会公众“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海洋意识,海油发展渤海地区管理中心团委组织海油发展清洁能源公司、采油公司及采办共享中心与海河海事局、新港街道共同举办“蓝海逐梦 绿动未来”世界海洋日主题活动,青年志愿者们关于海上清洁能源利用、海上LNG运输的知识带上了宣讲台,为天津市实验小学滨海学校的孩子们带来一场知识与欢乐的盛宴。
“这个风机模型的机械原理和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是一样的,海风推动风力发电机叶片转动将风能转换为机械功,再由机械功带动转子旋转,最终输出交流电,不同的是海上风电机组更加巨大,以“海油观澜号”为例,它的整体高度超200米,也就是约70层楼高,一年的发电量可达到2500万千瓦时,相当于超过1000万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量”在海河海事局的志愿者讲授完水上安全第一课后,海油发展清洁能源公司的风电工程师为现场的孩子们带来了海上风电的知识讲解,志愿者们亲手拼成的风机模型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舞动的扇叶和绚丽的灯光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海上风电知识的浓厚兴趣。
12
“这个船,靠阳光驱动!”在孩子兴奋的欢呼中,一场手工拼装太阳能轮船的比赛开始了,在志愿者们的帮助下,孩子们如数家珍一般将所有零件铺展开来,用螺丝刀和胶带将船体、马达和太阳能发电板连接起来,拼装完成后再拿到太阳下面展示自己的成果。“这个就是阳光中蕴含的能量,太阳辐射地球表面的能量相当于1070亿兆瓦的电力,约相当于1千万个三峡电站的发电能力,而海洋占陆地表面积的70%”,在轮船螺旋桨的转动中,清洁能源公司技术工程师刘海龙的话为孩子们解答了心中的疑问,随后工程师为孩子们展示了LNG船舶模型并讲解了LNG的环保价值。”本年度海洋日的主题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恰恰是源头解决海洋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有效措施。开发海洋中所蕴藏的可再生的自然能源,如以海水为能量载体的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盐差能,还包括海上风能、浮式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这些能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为沿海地区能源结构调整提供补充,助力能源改革发展,还可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升级提供新动能,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今天我们以“蓝海逐梦 绿动未来”为主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也是想把我们对蔚蓝大海的热爱和对绿色能源向往传承给孩子们“,清洁能源公司志愿者代表官峰说。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域面积十分辽阔。一定要向海洋进军,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深厚的“海洋情怀”。中国海油大力实施绿色发展跨越工程,争当海洋环境保护“生力军”,我国首个“双百”(水深过百米、离岸距离超百公里)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并网投产、首个百万吨级海上碳封存示范工程正式投用、我国最大规模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建造项目——中海油液化天然气运输船项目首制船“绿能瀛”号在上海市长兴岛成功交付,中国海油正在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发展理念。我们始终坚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国家必然能够更加坚定地走向海洋,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3
——刘世龙
清洁能源海南分公司获海油发展 (海南区域)消防应急技能比赛三等奖
7月4日,由海油发展海南地区管理服务中心组织,中海油安全技术服务海南分公司承办的“2024年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区域)消防应急技能比赛”在海油发展深水钻采澄迈基地成功完赛,清洁能源海南分公司获本次赛事三等奖。
此次比赛是海油发展海南地区管理服务中心为强化员工消防安全责任意识、进一步普及消防知识,以“安全生产月”为契机开展的应急消防技能比赛。清洁能源海南分公司积极响应海南地区管理服务中心号召,组成“洁能队”参与此次比赛。比赛中四位队员通过团队配合完成抛接消防水龙带并向环形靶射水技能比赛、穿戴消防战斗服+干粉灭火器扑灭油桶大火实操比赛以及心肺复苏术操作技能比赛。在比赛中四位队员表现出了高度的消防安全应急能力,以及丰富的消防安全储备知识,经现场专业裁判评分,“洁能队”最终在十支参赛队伍中积分排名第四,获三等奖。
本次比赛提高了员工对操作消防设施的熟练程度,提升了员工的消防安全素质水平。后续,清洁能源海南分公司将积极宣传应急消防安全知识,配合参与相关消防安全技能比赛,真正做到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使“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在清洁能源海南分公司中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
——何天时
冷能利用——零下162度的绿色能源
——张宇翔
寒冷是一种怎样的能量?
提起能量,似乎很容易和高温产生联系,核能、化学能甚至太阳能的利用很容易让人想到一个词,那就是“热”,换言之也就是温差,而液化天然气在储罐中的温度则达到了零下162度,与环境温度有200度左右的温差,如何利用其中蕴藏能量,海油发展清洁能源冷能技术中心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十几年前,液化天然气还需要通过海水的“热敷”变成气态后再进入国家管网外输,低温的海水造成了“冷污染”也影响了近海海洋生物的生存,渔民投诉时有发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时任冷能利用专项研究小组负责人的江克忠同志下定决心,要将冷能利用起来。他说:“在LNG气化的过程中,也会耗费大量的能量,我们一定可以将这部分能量重新利用起来。”
怎样利用冷能就成了最开始的难题。有的同志说“日本、韩国的冷能利用方式都是发电,有成熟的技术,我们也应该使用这种方式。”可是经过持续数月的多轮的调查、设计和论证,发现我国LNG接收站有着调峰作用显著、管输压力高的特点,冷能发电并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一次讨论会中,气氛非常压抑。“这段时间我们对国外的冷能发电工艺进行了研究,也进行了工艺模拟和稳定性的模拟,结论是冷能发电很难适配目前我国LNG接收站的实际情况。”与会人员陷入了沉默,会议室变得落针可闻。
技术团队随后针对空分装置进行了研究,空分装置为富氧区,而LNG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对换热的要求尤其高,如果没有切实可靠的换热技术,一旦发生泄漏,就相当于引爆了一颗炸弹,不仅危害空分厂的安全,也对近在咫尺的LNG接收站有极大的威胁。如何实现高效、安全的换热,保障空分厂和旁边的LNG接收站的安全,这又是一个难题。“同志们,时不我待,机不可失,我们努力先把项目做成,在项目落地后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化。国内外空气分离领域早已有多家知名企业,他们虽然对如何利用冷能并不了解,但是有成熟的安全的空分技术和换热技术。”技术团队成员积极寻求外界合作,最终与美国AP、四川空分等企业共同解决了冷能空分的技术难题,选择了使用氮作为换热中间介质的方案,形成了国内首个利用LNG冷能进行空气分离的工艺方案。
2010年,中国第一个冷能利用项目:中国海油福建LNG冷能空分项目正式投产。空分厂接收LNG,将LNG气化外输,并且生产高纯的液态氧氮氩,不仅替代了传统的LNG海水气化方式,还相比使用传统膨胀工艺的空分厂节约了50%的电力消耗,99%的水消耗,成本降低了一半,每天能产300吨高纯氧气,300吨高纯氮气,20吨高纯氩气,一年的产值达到一亿多元。之后,技术团队根据福建空分的项目经验,开发出国际首个利用LNG冷能进行空气分离方法学的项目,开发出核心技术4项,获得相关领域自主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在这些技术的应用下,宁波空分,珠海空分相继投产,海油发展冷能空分的产能扩大了3倍。时至今日,冷能空分工业气体产品产业已经成为海油发展“海龙”品牌下的关键产品。
站在宁波空分的门前,看到整洁的厂房,络绎不绝的罐车带着一罐罐的工业气体输送而出,远山如黛、碧海如洗,清新的空气让人精神抖擞,鸟飞鱼跃之中,处处展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冷能空分项目的成功投产展现了中国海油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转型方面的决心,阐释了爱国、担当、奋斗、创新的海油精神。未来,清洁能源公司将继续进行冷能利用研究,通过利用冷能冷却大数据中心、利用冷能养殖、利用冷能冷却冷库,利用冷能进行冻干食品生产等方式,将这个零下162度的宝库完全开发出来,让冷能为人们的生活再添缤纷色彩。在这条追寻绿色能源的道路上,清洁能源必将贡献自己的力量。
机电“戚小护”+数字化生产线=机电维修“老中医”
戚鲁华,海油发展清洁能源分公司维修电工特级技师、集团公司技能专家、技师创新工作室带头人,曾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大国工匠”、中海油“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在维修电工赛道长跑22年,累计完成技术攻关革新42项、解决生产难题78项,获得国家专利10项,累计实现降本增效达5800余万元,因为他过硬的技术素质和幽默风趣的风格,戚鲁华被广大工友趣称为机电设备问诊“戚小护”。
2022年,清洁能源公司数字化、智能化海管混凝土配重生产线正式投用,依托海管配重喷涂数学模型,成功实现了海管配重涂敷生产线的自动化闭环生产控制,戚鲁华多年的现场经验也充分融入到这套模型之中,各类传感器仿佛将戚鲁华变成了“千里眼和顺风耳”,能够实时的做好整个生产线的状态检测,强大的控制中心更像是强化版的“戚鲁化超级大脑”,能够基于以往的维修经验迅速得出故障诊断的结论,甚至能够像老中医“治未病”一样,做到对生产线设备的“预防性维修”,在整套系统的加持下,管道涂敷配重生产自动化率提升至80%,控制精度提升23.35%,操作用工减少40.91%,相较于目前国内管道涂敷行业半机械化的生产作业模式,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
——刘世龙
活动剪影之惊鸿一瞬
青心谈
少年有奇志,一语定乾坤
《青心谈》是清洁能源公司共青团与青年工作的内部刊物,是企业团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重要载体。致力于全面记录公司团员青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展示团员青年蓬勃的朝气和高昂的斗志,发挥上传下达和常态化推优选贤的重要作用。
封底人物——首批心理咨询师取证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