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近海为邻,爱在滨海

其他分类其他2020-08-28
463

近海为邻
       爱在

思/明/区/滨/海/街/道/办/事/处

思明

书香滨海

滨海

目录

Contents

·01·

·02·

营造学习党章党规、系列讲话氛围,
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做合格党员。

宅家抗疫,
这些厦门老人竟然用剪刀……

惠邻演武

01

还能教多久?“小车不倒尽管推”

惠邻演武

02

白城社区,
多方联动紧急救护八旬老人。

敬邻白城

03

红五月,读红书,
听,《习近平在厦门》我们这样读

慧邻演武

04

《这就是大爱!厦大副教授
陈大冰兄妹一生未婚、相依为命!
生前这个决定让人泪目……》

敬邻白城

05

《他们家的厨房里,
竟然藏了这么多感动......》

悦邻上李

06

 《我的夏天  阳光少年用爱温暖暑假》

悦邻上李

07

 《一见钟情  从此相濡以沫》

惠邻演武

08

·03·

·04·

2020年3月,#惠邻演武#,演武社区组织剪纸班所有学员通过剪纸,表达对抗疫在一线的社区工作人员、远方的医生护士的关心。《厦门晚报》报道。

当你宅家睡觉、刷剧、葛优躺时
厦门这群平均65岁的老人
拿起心爱的剪刀和纸
记录疫情期间的点滴生活
表达信念和感激

宅家抗疫,这些厦门老人竟然用剪刀……

来源:厦门晚报    一赞厦门

我们在做的也是国家当前最重要的事

01

『惠邻演武』

扫码查看原文

钟南山、医护工作者、社区工作者……这些在疫情期间大家耳熟能详的形象,跃然于老人们的剪纸图上,配上“中国加油”、 “戴口罩、勤洗手”等字样,白底红线刻画的手作振奋人心,也提醒身边人保持抗疫好习惯。

这是演武社区·启福社工乐学堂剪纸班的师生们,疫情期间没有停过的事。“这也是宅在家最好的解压方式之一。” 78岁的陈如铭老人,是厦门大学的退休教师,也是剪纸班的老师,他发起了这件有趣有益的事,呼吁学员们在家制作正能量的作品,致敬为疫情做出贡献的普通人。“我们在做的,也是国家当前最重要的事情。”

                               传统的剪纸方式,是就着现成的底图修剪刻画。平日里,趣玩剪纸班通过社区从网络下载底图,再打印出来照着剪。疫情期间,无法去到社区打印,学员们于是突发奇想,就着媒体上的新闻图片、身边的人和事,还原一个真实的抗疫场景。

“表现‘钟南山’的作品是最多的,还有很多‘白衣天使’。” 学员宋屿梅说,“如今大家都在上网课,我们群里也在‘云教学’!”学员们把作品发到群里,大家除了鼓励,还给出很多改进建议。在班长谢应潮的倡议下,学员宋素梅精选部分作品,汇集成电子相册,便于翻阅和传播。

·05·

·06·

用一点余光余热,为国分忧

随着演武社区里的“随迁长者”增多,社区为这些高素质的老人,创办了很多兴趣班。得知陈如铭的剪纸特长,社区特别设立了趣玩剪纸班,至今已有三年。

“他是个生物系的理工男,很有钻研精神,想出了不少窍门与创新技巧,让大家容易上手,增加兴趣。”陈如铭认真严谨又诙谐幽默,学生们都特别喜欢和他交流,三十多人的剪纸班氛围融洽。疫情期间的频繁交流,更让老人们多了一个情绪流动的平台,班级更有凝聚力。

平时,趣玩剪纸班还经常参加公益活动,去到军营、学校团建,创作剪纸参与义卖,疫情期间甚至还为养老院捐赠了物资。“我们没有力气上前线,但也不给社会添麻烦,用一点余光余热,为国分忧。”陈如铭说。

"孙经理"是我们的唯一剪纸能增添生活乐趣

大郑是演武社区的社工,有一天她看到剪纸班群上传了一副工作场景图,看着像自己,这才发现老人们把自己的工作照片制作成了剪纸作品。

“剪得特别像,我一眼就看出是自己。”身边人的肯定,激发了老人们的创作热情,先后制作了“守岗测温”、“上门送药”等源于真实工作场景的剪纸图,也大大地鼓舞了社工。“原来我们做的一些普通事,老人们都记在心上。”

当大伙儿宅家无聊时,剪纸班群特别活跃。66岁的宋屿梅,手机软件玩得特别溜。疫情期间,她坚持每天制作一张早安图,把剪纸作品与日期、天气,以及疫情进展制作在一起,记录每天的生活和心情。

“过去,注射器是我的武器,如今,剪刀成了我的新武器。”退休前在厦门中医院担任护士的宋屿梅说,平日里在家都得当“孙经理(带孙子孙女)”,剪纸增添了生活乐趣,虽然费眼费颈椎,但低下头时心情就平静下来。

“我不是科班出身,剪纸只是我的兴趣爱好。”风趣的陈如铭老人笑言自己一开始是“儿童剪纸水平”。2003年,为了陪孙女在家消磨时光,他买来两本趣味剪纸书琢磨,而后一发不可收拾,难度不断进阶,剪纸水平也步步提高。

·07·

·08·

2020年3月29厦门晚报老年周报《战疫感人瞬间跃然“纸”上》

2020年4月26日,厦门晚报《还能教多久?“小车不倒尽管推”》79岁的孙大成风雨无阻坚持公益钢琴教学,助学员老友所学老有所乐!

      “带着快乐的心情来弹琴,通过钢琴获得更大的快乐,从而真正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这是我教老人弹琴的初衷。”
                                     ——孙达成

02

『慧邻演武』

·09·

·10·

01

2020年5月,#敬邻白城#,白城社区,多方联动紧急救护八旬老人。

"

"

爱心厦门- 公众号

《爱心扶老 | 社工、养老护理员聚焦特殊困难群体,提供紧急救护服务》

福建民政- 公众号

《厦门:社工、养老护理员多方联动,紧急救护八旬老媪》

03

『敬邻白城』

·11·

·12·

04

『慧邻演武』

厦门社工- 公众号

《厦门:社工、养老护理员多方联动,紧急救护八旬老媪》

厦门民政- 公众号

《爱心厦门 | 社工、养老护理员多方联动,紧急救护八旬老媪》

2020.5.26,厦门电视台,厦视二套

2020年5月,#慧邻演武#,红五月,读红书,听,《习近平在厦门》我们这样读。演武理论讲堂示范点,邀请党校老师、机关干部、小区支部党员等一起悦读,一起分享,一起成长。

05

『敬邻白城』

        2020年8月,#敬邻白城#,白城社区+启福社工+益城义工+厦大保安120+......多方联动,帮助厦大退休副教授,临终孤老,完成心愿。

厦大副教授陈大冰带着爱走了……

这就是大爱!

老人善举背后藏着更多的大爱

来源:厦门日报社/海西晨报  8月3日

在海西晨报、厦门日报社、厦门大学官微、今日头条等多个媒体报道。

“李书记,大冰老师的120万元捐款已拨到我们院了……”昨日下午,在电话里听到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办公室陈老师的回复,滨海街道白城社区党委书记李晓勤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大冰老师兄妹的遗愿总算圆满完成了!”

李晓勤口中的这对兄妹是厦门大学退休教师、南洋研究所(现为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副教授陈大冰和他的妹妹。

▲助老员蔡婕婷居家照护陈大冰(左)。(社区供图)

兄妹俩都终身未婚,相依为命
妹妹于去年10月去世,享年80岁
哥哥今年5月去世,享年89岁

让李晓勤感动的是 
妹妹过世后
大冰做了一个重要决定—— 
专门进行遗嘱公证
将兄妹俩一辈子省吃俭用的百万元遗产
捐赠给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
用于资助贫困学子

这就是大爱!厦大副教授陈大冰兄妹一生未婚、
相依为命!生前这个决定让人泪目……

扫码阅读原文

·13·

·14·

·15·

·16·

“为确保老人的遗产能按照老人意愿进行处置,在老人授权下,今年3月底,社区居委会、启福社工、益城义工以及老人的挚友蒋细定组成陈大冰资产管理小组,全权负责老人的资产清点和遗嘱执行。”李晓勤介绍,这些业务凭证就是他们对老人资产进行清点时银行开具的凭据,“里面有六七家银行,每家银行存一点,再加上家里的现金,最后资产清点出来约有300万元”。

这是老人兄妹俩一辈子省吃俭用的全部积蓄。

这么节省的两位老人,却决定在过世后将百万遗产捐赠给学校,帮助那些贫困学子完成求学之路。“真的没想到,没想到老人会做这样的决定。真是让人很敬佩!”郑世彩感叹。

而这样的决定,陈大冰老人生前曾多次提起,几乎已经成了他的执念。

“我们兄妹俩没有子女,受到很多人的关心和照顾,感受到满满的爱。”

陈大冰生前曾反复提及
他和妹妹生在厦门,长在厦门
希望把遗产捐献出去
把爱传递出去,把爱留在厦门

如今
他们的愿望终于圆满实现
在厦门这座充满爱的城市
继续将爱传递下去

兄妹一生未婚
省吃俭用决定捐出遗产

“两位老人过得非常节俭。”跟踪服务老人的社区助老员蔡婕婷回忆,老人的生活水平完全不像退休副教授该有的水准。

“家里的家具非常旧,像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人最经常吃的是地瓜稀饭,煮一次豆腐,加一点肉末煮酱油水可以吃两三天。陈奶奶生病了都舍不得上医院看病,怕花钱!”说起两位老人的“悭钱”,经常上门关心老人的启福社工郑世彩也印象深刻。

陈大冰于1931年8月出生于厦门鼓浪屿,家中有四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二。
1954年,自幼品学兼优的陈大冰考入厦门大学经济系。毕业后,他先后在林业部、福建林学院等单位工作,1979年到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从事东南亚经济研究。在学术上,他颇有造诣,曾与汪慕恒教授合作翻译《台湾经济发展的成就与问题: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的典例分析》,并参与多本专著的编写,发表数十篇论文和译文。

老人一生未婚,与同样终身未婚的小妹妹在厦大海滨校区一住多年。兄妹俩都没有子女。陈大冰的大哥和三弟早年过世,兄妹俩唯一的亲人就是漳州的侄子侄女。这么多年来,兄妹俩相互照顾,和许多高龄空巢老人一样,过着平淡的生活。

兄妹相依为命
在厦感受到满满的爱心

▲资产管理小组在复核陈大冰遗嘱相关材料

“你看,这厚厚一叠都是有关老人遗产的材料。”在白城社区居委会,李晓勤向记者展示了陈大冰老人遗产执行的部分材料。记者细细翻阅,有鹭江公证处出具的公证书、老人亲笔手写的遗嘱、授权书等,其中各家银行的业务凭证就有十几张。

作为白城社区党委书记,李晓勤全程参与了老人的资产清点和遗嘱执行。

·17·

·18·

2019年10月2日,妹妹因病去世。妹妹80岁寿终正寝已然算是喜丧,陈大冰老人却无法接受。坐在轮椅上的他,根本无力操持妹妹的丧礼。

在老人最为无助的时候,社区工作者、邻居好友、社工等第一时间聚在一起,来到老人身边,举行告别仪式,事无巨细地帮助他操办妹妹的丧礼。

妹妹走后,陈大冰的身体和精神每况愈下,想将遗产捐赠给学校作为助学金的念头却日益强烈。“我们兄妹俩生在厦门,长在厦门,这么多年来受到社会、社区、学校、老同事的关照、爱护,总要回馈点什么才能走得安心。”老人多次向蒋细定、李晓勤、小蔡和大郑等人表达这样的心意,这也是他妹妹生前的一个心愿。

多方倾情相助
圆满完成老人“爱的遗愿”

▲陈大冰突发重疾,白城社区党委书记李晓勤(左)等人帮忙送医。(社区供图)

今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来袭。老人突发重疾。尽管社区疫情防控工作非常忙碌,启福社工与白城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上门,马上联系厦大保安120担架队把老人紧急送到厦大附属第一医院。主治医生告知社工与社区工作人员,老人的病是因为器官老化引起,已无治愈的可能。

尽管大家都尽可能地瞒着老人,但老人似乎已感觉到自己时日无多。他再一次提出走后将遗产捐赠的心愿。

为了不让老人留下遗憾,李晓勤马上联系社区法律援助律师。律师告诉她,像陈大冰这种情况的社区长者,要想遗产分配按照老人的意愿实现,必须对遗嘱进行公证。为此,3月底,在社区牵头下成立了陈大冰资产管理小组。

在完成资产清点后,老人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将遗产的40%,也就是120万元作为助学金捐赠给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剩余60%由其侄子侄女等三位亲友共同继承。为确保遗嘱的合法性,社区联系鹭江公证处到病房为老人做了遗嘱公证。

做完这一切
老人似乎放下了心中的大石
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
老人平静而安详

5月28日,李晓勤来到老人家中看望老人。此时老人已经进入昏睡状态。李晓勤走到床头,轻声呼唤老人,老人睁开眼睛,吃力地向她伸出双手,嘴里含含糊糊地说着什么。
李晓勤紧紧握住老人枯瘦的手。“您这一生过得很有意义,对社会和学校做了很大的贡献,在生命的最后您还想着帮助别人,我们都尊敬您。”听着李晓勤动情的话,老人的眼角慢慢地溢出了泪水。见此情景,在场的大郑、小蔡、老蒋等都湿了眼眶……当天,老人在家中安详而有尊严地离开了。
在大家的操持下,老人的葬礼办得很顺利。一切从简。6月3日,根据老人的遗嘱,资产管理小组在白城居委会做资产处置工作。

////////////////////////

记者
手记

 一生未婚的陈大冰老人,带着爱走了。
 
想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可以不带任何遗憾去见自己的妹妹了。因为他在社区党委书记、社工、好友的陪伴下,实现了“像弟弟妹妹一样在自己的床上走”的心愿,更在他们的帮助下完成了和妹妹的约定,捐出两人一生共同的积蓄,帮助贫困学子。
在两位老人的一生中,他们没有享受到儿女绕膝的天伦之乐,许多时候难免孤独寂寥。但他们却也不缺乏爱,因为在充满爱心的厦门,在他们的身边,始终有一群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用善意的心给予老人温暖和关爱。 
     
每一份温暖,每一份爱,都被老人深深镌刻在心里,化作他们心中的柔情。在生命的尽头,他们别无所求,只惦记着用自己的爱去回报,将爱传递、传播。 
这样的爱,让我们心生温暖,深受感动。     在爱心厦门,这不正是大爱的模样?!

这就是大爱的模样

葬礼是老人想要的样子,遗嘱执行也充分按照他的意愿。只是兄妹俩已无法感知,众人因他们的离去而悲伤,也因他们的爱心而感动。

·19·

·20·

2020年8月3日,海西晨报- 公众号《厦大副教授带着爱走了!他们兄妹二人一生未婚、省吃俭用,却将百万遗产捐了出去…》

2020年8月3,海西晨报- 公众号《厦大副教授带着爱走了!他们兄妹二人一生未婚、省吃俭用,却将百万遗产捐了出去…》

·21·

·22·

2020.8.5,海西晨报,《老人善举背后藏着更多的大爱》

06

『悦邻上李』

        2020年8月,#悦邻上李#,爱心移动厨房,对口帮扶,爱心家庭,帮助疫情期间用餐困难的孤寡老人。厦门电视台,特区新闻广场报道,文明论坛报道;厦门民政报道。

爱心
移动厨房

·23·

·24·

2020年8月5日,特区新闻广场《他们家的厨房里,竟然藏了这么多感动......》

2020年8月9日,厦门电视台- 电视 《精准帮扶暖人心 文明论坛 (时间点 2’40-4’30 之间报导)》

07

『悦邻上李』

·13·

·14·

阳光少年用爱温暖暑假

阳光少年  林梓晨

2020-08-23 22:10:14 特区新闻广场

这位阳光少年叫林梓晨,是科技中学的一名初中生。2002年,梓晨的爸妈从漳州的小县城来到厦门打工。为了养家糊口,夫妻俩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开了这间小店,做起了小本生意。从那之后,每到寒暑假,梓晨忙前忙后的身影就常常出现在店里。
林梓晨妈妈 郭桂云:他倒是挺乖的,这边没什么事他就自己帮忙看店,现在基本上每天吃完饭都是他洗碗。比较轻一点的(货物),他也会帮忙(送货)。
林梓晨:(之前)给一个厦大老师送过货。他还说这么厉害,这么小就会帮家里,还送我一块像挂件一样的(物品),很漂亮,就是很有成就感。 作为“新厦门人”,一家三口虽然在厦门安家的时间不算长,但“亲戚”却不少。梓晨的妈妈说,像这样的社区小店,平时都是街坊邻里在关照生意,日子虽然不算富裕,但却充满了人情味儿。
三年前,带着这份人情味儿,梓晨妈妈成为了滨海街道睦邻中心的一名志愿者。去年,在妈妈的影响下,梓晨也加入到了志愿队伍中。临近中午,他又从店里赶到了社区的睦邻长者互助食堂,给社区的老人们准备午饭。
现场:下面那个碟子给我一下,在哪里,这边,那个小的,好。蒜要剥吗?
虽然梓晨的义工马甲不太合身,但手里的活却干得有模有样。洗菜、剥蒜、切菜,样样都很娴熟,今天他还做了自己的拿手菜——番茄炒蛋。
滨海街道启福社工 蔡婕婷:很熟悉了,认识很久了,因为他妈妈经常带他过来参加我们的义工服务,我觉得这孩子挺阳光,热心的,很有积极的态度。
林梓晨妈妈 郭桂云:这边是大家在一起,长者食堂就是面对老人的,让他从小有比较有爱心。
从2018年开始,滨海街道的睦邻长者互助食堂就开始为社区里的独居老人提供餐食服务。从最初的3位志愿者发展到今天的52位志愿者,社区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服务老人,邻里互助的志愿活动中。而作为团队里的一名小志愿者,梓晨也在这里认识了更多的邻里亲朋。
林梓晨:这里的阿姨姐姐都很热情,然后就是有点喜欢这里。会觉得有点心疼那些老人,自己外婆也是身体不好,然后看其他老人也会觉得比较心疼。因为他们都老了,那我们还是年轻,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现场:奶奶好,你给奶奶打餐哈,好,餐盒。太好了,你们辛苦了。小朋友辛苦了,不会不会,为老人服务啊,好乖啊。
社区老人:感觉到很高兴,谢谢他们,这是真正的尊老爱幼。 在大部分人的儿时回忆中,与邻里伙伴们一起嬉戏玩闹可能是暑期里最快乐的时光。但在今天的城市生活中,我们和邻居住得更近了,但是心却离得有些远了,但是在孩子们身上,好像没有这样的距离感。如今在滨海街道,跟着爸爸妈妈们一起加入互助食堂的小志愿者就有12名。他们跟梓晨一样,在这样的忙碌中感受着快乐,也在互助中收获着温暖。
林梓晨:(你能用一个形容词来形容你的夏天吗?)很充实很温暖。充实是因为这个行程,然后温暖,就是跟老人、或者说跟阿姨姐姐哥哥这些互动,感觉很温暖。

        现在让您回想自己的暑假,不知道第一个浮现在您脑海里的是什么?是写不完的暑假作业、各种各样的暑期培训班,还是跟小伙伴们一起渡过的快乐时光?今天(23日)我们就去认识一位即将读初二的中学生,这个暑假,用他的话来说,过得“充实而且温暖”,究竟是什么样的暑假生活,能让他有这样的感慨呢?

08

『慧邻演武』

·13·

·14·

执子之手

厦大一对夫妻恩爱半世纪,
一人罹患重病,
在社区帮助下拍婚纱照,
圆多年心愿

不离不弃

2020年8月26日,海西晨报 《一见钟情  从此相濡以沫》厦大金婚老人等来了迟到半世纪的婚纱照

思明书香滨海

营造学习党章党规、
系列讲话氛围,
宣传党的政策、方针,
做合格党员。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