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驱动力

其他分类其他2022-03-08
299

Vol 5.0

寄语

起⻛的⽇⼦学会依⻛起舞,
下⾬的时候学会为⾃⼰撑起⼀把伞。
⽣活有望穿秋⽔的期待,
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欣喜。
新的三⽉,
新的开始,
早安。

目录

CONTENTS

「一线」监控员工离职动态,这套系统让打工人瑟瑟发抖!

「数说」美国劳工部揭露中国女人大数据,看完彻底傻眼了

「准绳」网站能给个人信息“打标签”并公开吗?

监控员工离职动态,
这套系统让打工人瑟瑟发抖!

文章转自公众号:浪尖聊大数据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zaBAauU4NtTlYzj6hXchA

驱动力

2022

一线

驱动力

2022

一线

一位网友最近就爆出了这样一段真实经历,而且还称被领导教育了一通:
| 别以为你上班干啥我都不知道,你啥时候想走我都一清二楚!

前脚投简历,后脚就被精准裁员。

随之引发热议的,便是背后的一个神奇服务—— 离职倾向分析。

这位网友怀疑,他所在的公司便采用了来自深信服的这项服务。
简单来说,就是员工在公司用了哪个软件、打开了多少次、是否投过简历等等,都会被看得一清二楚。
于是乎,一石激起千层浪,网友们纷纷抛出质疑:这真的不会侵犯个人隐私?
截至目前,深信服与之相关的项目页面已经显示为404。

据“每日经济新闻”的描述,深信服方面目前也做出了相应回应:
| 客观上来说,可以把我们理解成是“卖刀”的,并且是有许可证的,这个刀是谁买了,用去做什么,我们没办法干预。

驱动力

2022

一线

驱动力

2022

一线

更具体而言,可以给使用这个服务的公司,提供以下内容:
潜在风险列表:分析存在离职风险的人员列表,以及风险等级。
风险分析:给出离职风险的判定依据。
而从红星资本局获取的系统页面图来看,员工的行为对管理者而言可谓是一览无余:
| 谁、哪个部门、访问了哪些招聘网站、看了多长时间、累计访问次数等等。

# 这是一个什么系统?
那么这次成为话题焦点的“深信服”和“离职倾向分析”,到底是个什么来头?
公开数据显示,深信服成立于2000年,而且已于2018年上市,目前总市值达到了607亿元。
其CEO何朝曦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在创办深信服之前,曾在华为从事研发相关工作。
而这次舆论所指向的“离职倾向分析”,正是深信服所推出的一项服务。
这项服务的内容,也正如其名:
| 提前发现潜在离职风险的员工,便于组织及时安抚或妥当处置。

然而,若是细看深信服官网的产品介绍页,不难发现,这个所谓的“离职倾向分析”,仅仅是一个小功能而已。
它隶属于一个名为“感知系统BA” (Behavior Awareness System)的系统。
官网中对它的介绍是这样的:
| 基于上网行为管理的海量上网日志,对用户行为特征进行深度建模分析,不断推出不同场景的行为感知应用,持续挖掘数据价值……

驱动力

2022

一线

驱动力

2022

一线

以“事件感知”为例,这项功能的描述是这样的:
| 分析热门事件或敏感事件在组织内部的传播状况,避免发生难以控制的负面影响。

那么在所谓的“建模”、“行为感知”、“挖掘数据”之后,管理者就可以用这个系统做非常多的事情了。
例如全网上网态势分析、办公网上网态势、事件感知、泄密追溯分析、工作效率分析、沉迷网络分析等等。

还有针对员工摸鱼的“工作效率分析”:
| 分析组织的员工怠工情况,及时发现消极怠工的部门和人员,找到影响工作效率的因素。

并且在产品页面的“成功案例”中,像光大银行、新浪、华东师范大学这样的名企名校赫然在列。
而在事件被热议起来之后,目前深信服的产品页面已经处于“404”状态了。
# 网友:这是公开的秘密了
这件事情之所以引发热议,主要聚焦于这种方式是否侵犯到个人隐私。
事实上,这种行为早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

从公司层面来看,知乎网友@小风嗖嗖的认为,这些都是公司的网络数据,自然是深信服销售所说的“完全合法”。
| 从实现上来讲,这个系统比较简单,没有比较复杂的逻辑。但是从需求上正如深信服的销售所说“很多公司都在用”,这种Network Traffic Analyzer需求量很大,各个方面的都有。

驱动力

2022

一线

驱动力

2022

一线

据南方都市报援引律师表示,员工工作期间,因为工作产生的互联网数据,公司有权查看。
但如果是个人事务的相关数据,属于个人信息或者隐私,没有员工的授权,公司无权查看。
换句话说,涉及工作的上网行为公司有权查看;但涉及个人的上网行为,关键就在于授权二字。
不过具体实践来看,就达不到这种程度了。
知乎网友@弗兰克扬根据自己的经历表示:
| 依我个人有限的工作经验来看,扯这些其实是没太大意义的。因为在针对性的法律出台前,保护个人隐私,还真的只能靠公司老板的自觉。

# 并不是孤例
事实上,正如网友所说“这是公开的秘密”一样,监控员工上网行为并不是孤例。
有的是用摸鱼流量。
最典型就是去年11月份国美的一份处罚通报,企业按照摸鱼流量处罚员工。
更可怕的,还有其他企业用上了鼠标点击次数。
此前有网友曾爆料,一家设计院以“鼠标点击次数和键盘敲击次数”监控设计师,并以此为依据开除这位员工。

当然最普遍的,还是属简历数据、聊天记录等这些行为监控了。
早前就有“小鱼HR助手”,利用爬虫技术抓取员工数据。
一旦员工投递简历,公司就能收到人才流失预警服务,包括姓名、职务、学历,及简历更新时间等信息。没过多久,该程序因涉嫌侵犯个人隐私被下线。
类似的平台还有巧达数据、助手小猎等,不过现在也没有见到其踪影了。
另一家网安公司奇安信,也提供上网行为管理系统服务,据官网介绍,可对企业内部员工的上网行为进行全方位有效管理。
大致有这些相关功能。

而对于我们这些打工人来说,又该如何避免呢?
网友大致总结了这些方法:
最简单直接的,就是改用手机浏览招聘网站、投递简历;或者手机给电脑开热点;
在简历投递中使用副号,隐去姓名;
搭建个vps再浏览。
除此之外,有网友也给公司提了提建议。
知乎网友@路视界表示,与其花钱买服务来监控员工日常行为,还不如将人工和预算投入到改善员工福利待遇和提升公司人文关怀上。
| 这种监视员工离职风险的软件纯属智商税。

驱动力

2022

一线

驱动力

2022

一线

当然更垂直一些,有像直接提供“监控”服务的公司,比如超级眼、超时代等。
嗯,光服务就分了好几类。
有基础版、录像版、防泄密版以及高阶的服务器版。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或摸鱼小技巧吗?也欢迎与我们分享。
参考链接:
[1]https://weibo.com/3939426052/Lf6FbsGv6?filter=hot&root_comment_id=0&type=comment#_rnd1644805515766
[2]https://www.qcc.com/firm/50ced674161b6c4596397774ade275a5.html
[3]https://www.sangfor.com.cn/product-and-solution/sangfor-security/27
[4]https://mp.weixin.qq.com/s/kycYeEPwNOEOeqO0gPK56g
知乎回答
[1]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6146069/answer/2345234757
[2]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6146069/answer/2345580123
[3]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6146069/answer/2345695441

其中关于“聊天记录监控”,业内人士爆料,主要是以截图形式保存下来,而像微信、QQ也有文字记录。
不过这种通过系统安装进行监控的技术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有了。
| 早年网吧监控就可以看到所有qq聊天记录,路由器端增加信息过滤也可以实现,感觉像是镜像了一份数据。
此外,我们还问了问超级眼的客服。
他们称,系统只能用在电脑端,而且必须是Win系统,Mac的就不行。
至于这一系统“员工会不会发现”这个问题,客服表示,员工在电脑硬盘、开始菜单、任务管理器上都不会有任何痕迹。
换句话说,软件的隐蔽性很好。

驱动力

2022

数说

01 中国劳动力世界第一
一份由美国劳工部统计报告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在公众号后台回复美国劳工部可获取完整版报告下载链接)。这一份关于世界各国劳动参与率的数据报告,在这份报告中,世界各国的劳动资源和劳动参与率一目了然,不出意外,中国赫然位列世界第一:

驱动力

2022

数说

美国劳工部揭露中国女人大数据,
看完彻底傻眼了

文章转自公众号大数据DT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6GDdnTwXSH_9FqpCz1-kxQ

导读:“中国人的勤奋,令世界惊叹和汗颜,甚至有一点恐惧。”
——科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那么中国人的“勤奋”能否用数据来量化一下呢?答案是可以的。另外,如果以性别来区分,究竟是中国男性更勤奋,还是女性的贡献更多呢?
答案是中国女性!

劳动总量第一,劳动参与率世界第一。
看到这里,一些小伙伴一定对这两个名词心存疑惑,所谓劳动总量,就是所有工作人员工作时间总和。比如爸爸工作了10小时,妈妈工作了10小时,那么两人的劳动总量就是20小时。
而劳动参与率就是参加工作的人占全体人口的百分比,譬如一家三口,只有爸爸妈妈在上班,那么这家人的劳动参与率就是67%。
让我们通过图表更直观地感受一下中国劳动人民的激情:

驱动力

2022

数说

在中国年轻人的圈子里,一句鸡汤甚是流行,“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你还有什么资格不努力。”貌似我们一向生来以努力鞭策自己,好强、坚毅的性格支持着我们勇往直前。
所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在《变革中国》中感叹道:
“中国人的勤奋,令世界惊叹和汗颜,甚至有一点恐惧。”
这么勤奋的结果就是,中国人在劳动力资源上,完全碾压全世界,尤其是人口数和中国差不多的印度。我们再来看一组劳动力资源的数据:

驱动力

2022

数说

上图显示了部分参与调查的各国劳动参与率,圆形的面积代表着国家劳动总量,图表的x轴(横轴)代表着劳动参与率,y轴(竖轴)则代表女性参与劳动比率。
从图表中不难看出,中国的劳动总量稳居世界第一,甚至甩了位居世界第二的印度一整圈!
而澳大利亚……

中国位于该图表的最右侧端,可见中国的劳动参与率也稳居世界第一。
据统计,中国的劳动参与率达到了惊人的76%,只有24%的人没有参与工作,而这24%的人中,包括了老人、孩子和学生。而中国光是老年人口比例就已经达到了13.32%,也就是说,几乎所有处于合法工作年龄、有工作能力的人,全都在工作!
相比之下,美国的劳动参与率仅有65%,日本只有58%,唯独可以和中国平分秋色的是巴西的70%,而看似劳动大国的印度劳动参与率却只有55%。
环顾四周,似乎真的是这样,身边在真正彻底休息的中国朋友屈指可数,基本都在日夜拼搏。
他们以努力为座右铭,不屑于坐吃山空。再看看身边一些妈妈级的人物,即便退休后也积极寻求返聘的机会,她们总认为,人总得劳动,不然就显得没用了。

上图是世界劳动力资源排行,中国稳稳居于世界之首。

驱动力

2022

数说

上图所反映的便是世界各国男女劳动参与率对比,深色方块代表男性,灰色圆形代表女性。
从表中不难看出,中国的男性劳动参与率处在世界前端,达到了90%,同样高达90%以上的,还有巴西、菲律宾、印度等国家。
但是!
请大家看好!
中国的女性劳动参与率达到了70%!
一骑绝尘,世界第一!
中国男性勤奋度空前绝后,养家糊口鸭梨山大,劳动率90%实属正常范围。但是看看中国女人啊朋友们!接近70%的劳动参与率,这是什么概念?
要知道在法国,男性的劳动参与率才仅仅62%!中国女人比法国男人还要能干!
相较之前,印度的男性养家糊口的重任不亚于中国男性,劳动参与率也达到了90%。
但是,再看看印度女性,劳动参与率只有28%!让中国甩下印度雄霸亚洲的人是谁?是中国女人啊!
当中国男人和巴西男人实力相当时,让中国甩下巴西雄霸发展中国家老大的人又是谁?还是中国女人啊!
没错,中国的男性确实以90%的极高劳动参与率领先世界,但在与其它国家男性劳动参与率僵持不下的情况下,是中国女人的强悍让中国的发展速度碾压他国!
那么,既然是女人撑起了中国的半边天,那么在什么年龄段的女人最“凶猛”呢?

驱动力

2022

数说

同样作为人口大国的印度明显虚了很多,在人口与中国相差不多的情况,中国的劳动力是印度的1.6倍。同样用人口做参照,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2倍,而劳动力却是美国的5倍。这就是印度经济常年被中国吊打的原因之一,在人口爆棚的情况下,人口优势无法转变成劳动力优势。人口本是一种资源,在印度却往往成了累赘。
在中国家庭中,常见的现象,是一家人齐齐上阵,分头劳动赚钱,共图富裕,齐奔小康。有了这样勤奋的国民,经济增长毫无疑问奋勇向前。那么,在这样一个劳动参与率高达76%劳动力大国中,究竟是男性更勤奋,还是女性的贡献更多呢?

02 中国女性撑起半边天
下图便可以说明一切:

03 家庭主妇才是中坚力量
从年龄层上我们能明显看出,作为祖国发展中流砥柱的其实不是中国男人,而是年龄介于25-55岁之间的,当老婆、当妈、当媳妇、当儿媳妇的中国女人!
她们凭借十八般武艺,厮杀在世界之间!不好意思又要放统计图了,各位忍耐一下:

驱动力

2022

数说

在《北平无战事》中,梁经伦教授这样感慨:
“中国女人苦啊!”
虽然中国男性也在被事业、家庭、领导、思想报告压得抬不起头,但是中国女性和其它国家女性相比,简直个个都是女汉子!
据统计,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女性劳动参与率才60%,法国女人的劳动参与率才50%,美国女人的劳动参与率才58%!
与此同时她们享受着发达国家的高福利,生了孩子,奶粉钱政府出,学费生活费政府出,尤其是澳大利亚加拿大,连孩子的保姆费,课外辅导费一并政府出了,家庭基本上不需要承担额外的教育费用。
更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是,西方国家个人意识很强,公公婆婆基本不干预儿子儿媳妇的家事,年轻女性在家具有掌控力,自己常常处于独立状态。
但是在中国,很多家庭女性一直处于被束缚的状态,丧失了个体自由,被绑在了带孩子、洗衣做饭等事情上。

驱动力

2022

数说

从图中可以看到,世界各国各年龄层的劳动参与率,中国达到惊人的90%,位列世界第一!
在表格的最右端,那个黑色的圆点,无论在任何国家都是冲在最前面,是的,这就是25-55岁之间的最优质劳动力!
年轻、有活力、有野心、有想法,这个年龄段,中国人的劳动参与率再次高达90%,又是世界第一!
在中国,25-55岁之间的,是一批怎样的女性?她们不仅仅是职场人士,不仅仅要挣钱养家,不仅仅要和同事、老板、下属、客户等等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斗争,还要养孩子,教育孩子。

驱动力

2022

数说

这样的强大野心,让中国女性无论出于什么阶层,都站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上!
那么,又是什么支持着中国女性变得如此优秀呢?
05 优秀且勤奋的中国女性
中国媒体《环球时报》曾在全球范围内做过调查,由此得出了中国女性之所以强大的原因:
1. 由于家庭的束缚,中国女性对独立有着强烈渴望
目前,中国女性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而经济独立则是一切独立的基础。所以,绝大部分女性都愿意拥有自己的职业,拥有自己的收入,甚至很多女性野心很大,在很多领域超越男性。
2. 中国女性普遍高情商
职场女性、妈妈、妻子、媳妇,要和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斗得过小三,打得过流氓。
在中国这种家庭本位的社群中,中国女人其实是两代人之间最关键的一环,她们必须训练处这样的高情商,才足以应付这个世界。
3. 中国女性受教育程度高
对比印度、巴西的女性,中国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偏高。尤其在今天的社会中,基本上中国女性都接受过系统教育,众多中国的女性还接受了大学高等教育。
更重要的是,中国女性不但在受教育程度上有优势,而且,她们还勤奋……
难怪中国女性这么优秀!
勤奋的中国人让世界刮目相看,在这一群起早贪黑的人中,女性也贡献着自己举足轻重的力量。
所以,男人们,对你老婆好一点,对你女儿好一点,对你母亲好一点,她们远比其它任何一个国家的女性,都要自强,要独立、要勤奋,要有奋斗心!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数据来自于美国劳工部的统计报告及维基百科。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取得联系!
在公众号后台回复美国劳工部可获取完整版报告下载链接。

驱动力

2022

数说

强悍的中国女人在承担生儿育女重任的同时,早出晚归,摸爬滚打,在工厂、在学校、在企业、甚至是在工地,在任何有男人出现的地方,承担丝毫不逊于男人的责任。
在家中,她们又将大部分精力和金钱花在了孩子身上,她们同中国的男性肩并肩,成就了世界都为之震惊的中国崛起。
04 胡润女性榜64%是中国女人
在2017年的时候,世界胡润富豪榜发布了一份全球各国白手起家女富豪排行榜,12个国家,88名女富豪上榜,你知道其中有多少是中国女性吗?
56位,活生生占据了64%的座位啊!
其中在2021年,全球Top10白手起家女富豪有9位是中国女性,她们也承包了前三名的位置。
财经作家吴晓波曾经说过,一位女白领,在上海工作,月入3w,还是焦虑,还是没有安全感。她表示:
“我想要更好的,我想给我家人更好的。”
在此之前,Centre for Work Life Policy(纽约工作生活政策中心)做过一项研究,该研究表明,中国女性是全球最具野心的女性。
研究数据显示,约有76%的中国女性渴望最高职位,这个数字在美国只有52%。

驱动力

2022

准绳

驱动力

2022

准绳

网站能给
个人信息
“打标签”
并公开吗?

近日,广州互联网法院对一起个人信息未经同意被网站打码公布并抹黑的案件进行了判决。广州互联网法院判定,该网站所发布的案涉信息属于个人信息,构成个人信息权益及名誉权的侵害。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已于11月1日施行。广州互联网法院法官李朋表示,个人信息的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征得被处理信息主体的同意,且该同意应当由个人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自愿、明确作出。网络平台应当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守门人”,主动承担平台义务。
基本案情
——个人信息被收集并抹黑公布
据广州互联网法院消息,2020年6月开始,张某发现通过电商平台下单购买商品时,不少商家拒绝向其发货。经查,张某发现其姓名、联系方式、收货地址、电商平台注册账号等个人信息经部分加星“*”处理后,被公布在“反恶”公司运营的“反恶”网站上,并被打上“打假师、欺诈师、恶人、恶意欺诈”等标签。
据了解,该网站系为电商商家提供曝光职业打假人的平台,商家在该网站注册账号并支付会员费后可以看到其他商家分享的买家信息。
对此,张某认为“反恶”公司作为网站运营者公布其个人信息,对其冠以上述称号,侵害了张某的个人信息权益及名誉权,故将“反恶”公司诉至法院,要求删除侵权信息、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失,并披露发布其个人信息及侵害其名誉权的网络用户姓名、联系方式、网络地址等信息。

争议焦点
“反恶”公司所发布的案涉信息是否属于个人信息;
裁判结果
法院认为,虽然张某的信息已经过处理,但仍可通过间接方式识别,属于个人信息。而根据《民法典》,“反恶”公司未经张某同意,非法获取并发布上述信息,构成对张某个人信息权益的侵害。同时,“反恶”公司故意使用上述具有侮辱等性质的负面评价词汇描述张某,客观上降低了张某的社会评价,构成对张某名誉权的侵害。
此外,根据《民法典》规定,人格权益受到侵害的,权利人有权要求侵权人赔礼道歉。张某要求“反恶”公司赔礼道歉于法有据,法院予以支持。
最终,法院判定“反恶”公司于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三日内删除“反恶”网站所有涉及张某的个人信息,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内在“反恶”网站首页连续30日置顶发布道歉声明。
裁判理由:
——信息可识别性是判定个人信息的要点
在上述案件中,“反恶”公司所发布的涉案信息是否属于个人信息、行为是否构成对张某个人信息权益的侵害,成为案件的审理要点。
根据《民法典》规定,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
本案中,虽然“反恶”公司所发布的信息均进行了加星“*”处理,未直接明确地指向张某,但根据张某提交的公证书显示,在“反恶”网站以张某和张某的手机号为关键词搜索后,结果显示的收件人信息与张某的个人信息相互重合。因此,法院认定“反恶”公司公布的涉案信息可识别为张某的个人信息。

文章转自数据法盟公众号
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e6OkuXVJsTEGNmYjLo0aeg

驱动力

2022

准绳

驱动力

2022

准绳

此外,本案中“反恶”公司收集及发布的张某个人信息来自于注册用户,是张某为购买商品授权平台商家在履行信息网络买卖合同范围内使用的,因此“反恶”公司并未获得张某的同意。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反恶”公司构成了对张某个人信息权益的侵害。
法官说法:
——个人信息侵权的审理框架
广州互联网法院法官李朋认为,网络平台应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对个人信息实行分类管理,采取相应的加密、去标识化等安全技术措施,确保个人信息处理活动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以及个人信息泄露、篡改、丢失。
一、个人信息的构成要件:
首先是具有可识别性。所谓识别就是通过该信息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将某一自然人“认出来”。识别包括直接识别和间接识别:
直接识别是指通过该信息可以直接确认某一自然人的身份,无须其他信息的辅助,例如某人的身份证号、基因信息等;
间接识别是指通过该信息虽不能直接确定某人的身份,但可以借助其他信息确定某人的身份。
其次是要有载体,这是形式要件。个人信息必须是要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下来。
最后,个人信息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不是个人信息的主体。
二、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征得同意,且该同意应当充分知情的前提下自愿、明确作出。

《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网络平台在取得个人的同意的情况下方可处理个人信息,且该同意应当由个人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自愿、明确作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取得个人单独同意或者书面同意的,从其规定。

数据部出品

sj@yeepay.com

驱动力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