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九月,愿一切美好不期而遇!壹点号9月电子月刊《清泉录》请查阅

 壹点号原创优质内容选读 

2021年5月刊

诗歌:

开篇

给秋风起个名字

壹点号 壹点漫笔

秋风来得从容
每一丝都很纯净
在蓝天下扬起长长的鞭
在高山前回旋
水袖轻舒在江岸
傍晚
在竹影下
给秋风起个名字
月亮
山水
人间

目录

01

02

03

人文时光馆

优秀征文展

影像纪录片

1

人文时光馆

聆听文字的力量

  面对世界排名第五的比利时女篮,中国女篮用自己的强势表现拿下一场26分的大胜,在锁定小组第二的同时,也为淘汰赛再进一步奠定了基础。在笔者看来:中国女篮强势表现打脸两大名嘴:没有归化,中国人也能打好篮球。

壹点号 诗华视点

中国女篮强势表现打脸两大名嘴:
没有归化,中国人也能打好篮球

#爆款#

2022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不久前,针对中国男篮在世预赛和亚洲杯的不佳表现,业内外出现了各种声音,其中以苏群和杨毅为代表的名嘴,重点强调以中国男篮现有的人员储备,前景黯淡,必须在归化球员上下功夫。当然,不排除这种观点确实是合理的,更不能排除苏群和杨毅除了解说嘉宾身份之外,还有经纪人的另一个身份,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名嘴也得吃饭。
  但很显然的是,中国女篮姑娘们用自己的表现足以证明:中国人也能打好篮球,至少亚洲一流、世界前列的目标是可以达到的。中国男篮在2008年之前也曾经证明:在没有归化球员的情况下,中国人仍然可以打好篮球。为什么到现在就不行了呢?
  其实说到底还是我们的中国篮球人才培训环境问题,包括教练员,不建议俱乐部主帅主任国家队主帅,否则任人唯亲的问题很难说清。具体到球员层面,别的不说,就单单是中国女篮姑娘们在场上的配合默契度以及罚球命中率,就足以让中国男篮搬好凳子好好上课了,这和归化球员,根本就没什么关系。

点击查看全文

#怀念#

2022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任溶溶何许人也?我国著名的出版家、作家和翻译家,一位影响了几代孩子的老人。9月22日,任溶溶在上海辞世,享年100岁。

我们应该向任溶溶学习什么

壹点号 林萧文苑

  任溶溶,原名任根鎏,广东江门鹤山人,出生于上海。关于“任溶溶”这个笔名的由来,他曾在《我叫任溶溶,我又不叫任溶溶》一文中进行了详细介绍。他刚开始写作时有几个笔名,任溶溶则是他女儿的名字。因为深爱当时刚刚出生的女儿,他也就爱屋及乌,每每写出得意之作,便用“任溶溶”这个笔名发表,后来一发不可收拾,直到自己成为人们熟知的任溶溶。
  任溶溶从事儿童文学创作70年,发表了广受读者欢迎的《没头脑和不高兴》《一个天才的杂技演员》等大量作品,被称为“没头脑”和“不高兴”之父。他从事文学翻译80年,把《安徒生童话全集》《木偶奇遇记》《夏洛的网》等世界儿童文学经典带到了中国读者手中,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孩子的精神成长。90岁时,任溶溶的最大兴趣居然是学习韩语,这样的坚持与努力,让许多人既敬佩又汗颜。直到生命的最后几年,任溶溶因身体原因与吸氧面罩须臾不可分,但读者们仍然时不时从报刊读到他的“豆腐块”。对于任溶溶来说,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耄耋之年才是他人生的新起点,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来形容可谓恰如其分,这也正是值得人们学习与反思之处。

#观点#

壹点号 孙葆元墨寓

  一位女诗人因为申请加入中国作协引起一场轩然大波。不管是文学界还是其他业界,空前地加入了这场对诗的讨论,冷清的诗坛一下子热闹爆棚。人们冷风热潮,懂诗的大加挞伐,不懂诗的也顺口流出俏皮的顺口溜,诗坛一片哄笑。

2022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新诗的愤怒与彷惶

  我们需要冷静,冷静下来,我想,群情愤怒不是对着一位女士,而是对着一批所谓的“诗人”,对着当下的诗坛,愤怒他们对新诗的亵渎,用无良的糟改替代诗的精华,以及一些“诗评家”指鹿为马,指鱼目为珠玑,把新诗创作引向了邪路。
  五四时期旧体诗词被打破,在此后的百年间新诗体逐渐构建。我们构建了一个什么样的新诗?似乎是茫然的。每一个现代诗人都努力着,标新立异地造出了奇形怪状的诗体,在这些奇形怪状的诗体中又填充了形形色色的思想,无病呻吟有之,自我呓语有之……但我们的新诗到底是进步了,还是堕落了?
  诗人的关注点发生了漂移,当代诗人已经不像以往的诗人关注社会,他们写不出《黄河颂》,也写不出《雷锋之歌》。现代诗人整体沦为自我呻吟,他们的诗,在形式上像西风敝树,疏落地散在风中,在内容上像黄叶萎顿,缺少了生命的蓬勃。唤不起时代的共鸣,也没有人瞩目,连孤芳自赏也没有,只剩被人唾弃!
  新诗应该反思,反思它的方向,反思它为什么被冷落,反思它被什么理论误导。新诗发展与完善还需要时间。从《诗经》走向唐诗用了千年,唐诗走向新诗又用了千年,诗的形式是变化的,诗的变化是诗人的创作实践促成的,而不是评论家论述出来的。

羊了个羊

#热点#

壹点号 运河桨声

  有人叫我玩个游戏,叫“羊了个羊”,我发现不用下载App,只是微信里的小程序,不占用手机空间,就玩了一把。
  羊了个羊,我初听着像骂人的话,因为我老家方言中有句“羊你个羊”,是吵架吵不赢的情况下说的一句口头禅。

2022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羊了个羊之所以火,是因为它的通过概率太低,第一关闭着眼睛可以过,第二关睁大眼睛过不了,每每觉得胜利在望,却在最后一刻功亏一篑。游戏开发商说,这是一个过关率小于千分之一的游戏。一开始,真的没人信这个邪。很多人以失败告终,但大家愈挫愈勇,总觉得下一次没准就行了,于是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开局,永远寄望在下一局,永远过不了关,又永远充满了斗志。
  这款游戏是免费的,但是广告收入是丰厚的。因为游戏过不了关时,可以通过转发微信群或者看广告的方式寻求救助机会,一遍遍过关失败,一遍遍看广告寻求复活机会。有人说,最近一周看的广告,比最近三年看得还多。我一个北京的朋友就是开发游戏软件的,他说,花钱买游戏是最初的模式,现在的模式是广告时间让游戏公司挣得腰包鼓鼓,就好比短视频和电视就是靠广告收入。
  羊了个羊,就是挂着羊头挣了你的时间价值。我们玩游戏耽误了睡觉、学英语、考会计证,人家游戏运营一天赚我们两辈子的钱?
  最后一把羊了个羊,过关了,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只有羊是无辜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渴望成为那只羊,而许多人却得不到那只羊。
  羊了个羊,你被撸羊毛了吗?

尘烟,尘埃
——《隐入尘烟》观后感

  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也没有强行煽情的故事,只有那平淡如水的生活,却触动了人们心中最柔弱的地方。或许全片没有听到他们说一个“爱”字,但在他们一天天相处的日子里,我深切地体会到了一种纯真的爱情,一生所重,不过是饱餐与被爱,一生所爱,不过是陪伴与良人。

#观影#

壹点号 汝颖风

2022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在有铁的身上,我看到了善良、朴素、信守承诺的品质,中国的农民身上或多或少都有这么一些品质,而有铁便是千千万万农民的一个缩影。有铁做的是虽然都是些小事,可是于细小处却能体现出大感动。有铁还完鸡蛋后走了几步后又转身的回眸让我的眼眶确实绷不住,有铁的眼中充斥着多种感情,或许有对这个世界的眷恋,也有对村民们的失望,他心中最大的不解可能是这个世界为什么不能善待苦命人吧,如果不是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念,谁又不想好好地活着呢?有铁的一生,足以用这几个字概括“我欠世界的,我还上了;世界欠我的,我不要了。”有铁作为一个本分的农民,生活的苦难一直不曾离他远去,每当生活变好的时候,总会出现一些变故去攻破他的心防。短短的两个多小时,眼眶早已不知湿润了多少次,上天给了世人怜悯之心,却没有给人改变的能力。
  这个世界少了谁都没有什么影响,小人物的逝去没有引起任何波澜。有时细想起来,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一缕尘烟,不知从何处而来,最终也不知飘往何处,或是远方?或归于虚无?我们又何尝不是这茫茫人海中的一粒尘埃?虽不起眼,却也在顽强地生活……

#爆款#

壹点号 玫瑰文萃

  历经八百多年风雨剥蚀的你,屹然不动地架在永定河上,连通宛平城,成为永定河上重要交通枢纽。在你建成之后745年,也就是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在此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军队奋起抵抗,英勇不屈的中国军民在此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你成为历史的见证,成为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抗日的纪念地。

2022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卢沟桥上的凝望

  桥下的河水静静地流过,仿佛讲述着当年那段屈辱的岁月。我慢慢地挪动着脚步,不敢惊醒沉睡的你。我站在一根根望柱前,仔细端详着柱头上的石狮子。这些石刻的狮子,各具情态,栩栩如生。有的怒目圆睁,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形单影只,有的成双成对。有的仿佛独自沉思,有的在和小狮嬉戏。
  就在我和这些石狮子凝望时,不远处的铁路桥上一列火车徐徐驶过,历史和现实就这样交错相映,将我的思绪从遥远的过去拉回到现实。我看到就在你的身边不远处的码头上,音响里正播放着悠扬的乐曲,那是游船正在招徕生意。码头对面的河堤上,几个长者正在垂钓,不时有咬钩的鱼儿被甩上岸。桥上,三三两两的游人从我身边走过,不时地将桥边望柱上的石狮子和永定河的美景收进手机的镜头。
  85年前,那些英勇抗击日军的战士,浴血奋战,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敌人的枪口下,倒在你的身边。今天,是烈士纪念日,为了今天的和平与安宁,有无数的革命先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些,祖国怎能忘记,历史怎能忘记?在永定河边,我凝望着你,也凝望着历史。我在心里暗暗提醒自己,有些东西,是永远也不能忘记的。是的,我永远不会忘记你。

Y·O· U·X· I · U· S· H ·  E· N·  G· H · U· O·G· U ·A·N

2

优秀征文展

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壹点号 钟福生摄影

壹点号 驿运隋唐相淮山居

#开学季#

从乡下到省城:
那年大哥送我上大学

  次日一早,楼下的街道上红旗招展,人声鼎沸。我和大哥顺着人流,寻找报到地点。我瞪大眼睛,找了半天也没看到我的专业。大哥指了指不远处的经济学院红旗,告诉我先找学院,再找专业。挤过人群,到跟前一问,果不其然。

2022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后来才知道,我那个时髦帅气、听上去高大上的“投资经济”只在招生简章上生存两年,跟97级和98级开了个小玩笑;前后级都叫“经济学”,再往前追溯,还有个名字是“政治经济学”。
  报了到,就得交钱。一年的培养费、住宿费,四年的书本费、学杂费,还有被褥、军训、生活用品,加上其他乱七八糟的费用,大哥交了将近一万元。现在看,钱是不多,但在1997年就是笔巨款了。1995年高考改革,试行双轨制,1997年全面并轨。通俗来说,就是所有高考录取的学生,上大学都得交费,没有免费一说了。
  身居热门的投资经济,我们的培养费是每年2500元,更热门时髦的计算机系3000元,中文和历史倒便宜,每年1200元,其他专业则在中间徘徊,基地班的好像是800元。8人一间宿舍,上下床,全校统一,每人每年500元。后来,我与温涛师兄在微信上闲聊,得知他比我早入学几年,每年固定学费是1500元,写家书基本上就是要钱。我表示羡慕,说他上学时花钱不是很多。半晌后,他回了句“那时候也是很多钱了”。
  报完到,时间还宽裕。既然来了趟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泉城,不能不去大明湖、趵突泉看看,领略下老舍笔下济南的风土人情。大哥带着我,先去大明湖。买了票,兄弟俩在湖边徜徉。周边人流涌动,热闹异常。

点击查看全文

壹点号 空瞳视界

#开学季#

假若能穿越回学生时代

  假如能穿越回学生时代,踏进小学校门的第一天,我仍然会掏出手帕给他——我人生里第一个能以兄弟相称的人,擦去“过了河”的鼻涕;在坏小子们说他是“大傻子”欺负他时,奋不顾身挡在他身前……
  我的兄弟叫大明,是那个年代被称为“潮巴”的孩子,无论语文还是数学课大明都听不懂,无论生字还是十以内加减法,大明都学不会。甚至连话他都说得结结巴巴、含含糊糊;鼻涕流到嘴里,他也不知道擦……今天,我们管这叫“认知障碍”。

2022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那个年代,大明却是被嘲笑、被欺负的二傻子,尽管班主任三番五次告诫“谁再欺负大明就请家长”,尽管大明从不惹事,被欺负也默默忍着,可人嫌狗不待见年龄段的熊孩子们,又怎会放过大明这样“有趣”的目标?大明最喜欢在演草本上画画:画汽车、火车、轮船,画《七色花》里的花仙子,作为一年级小屁孩的我被大明的画震撼了——这样的画,大人恐怕也画不出来啊!
  当大明的演草本被那几个坏小子,你抛我接地扔来扔去时,我便冲上去帮大明抢回来,即便被他们打几拳也在所不惜。我把皱巴巴的演草本还给大明时,大明居然含含糊糊地说:我们是好兄弟……
  好多年后,在逛一个书画店时,又听到了那个不再稚气,语调却未改变的声音:兄弟!阔别三十年,大明竟一眼认出了我,在挂满他的工笔、山水作品的画廊,我和我人生的第一个兄弟紧紧拥抱!
  假如能穿越回学生时代,我一定不会在李老师的最后一堂课上捣乱。
  李老师是我初一时的数学老师,来自聊城农村。三十多岁,矮矮壮壮,不怎么修边幅,穿戴也潦草土气,在济南待了多年,茌平口音也始终“乡音无改”,若在街头遇到,你会以为他是个进城务工人员。但,作为老师,他却是一丝不苟,甚至有点严厉的。

点击查看全文

#开学季#

你准备好了吗

  平邑四中坐落于郑城北二里路,松林村东侧,学校瓦房成排,绿树成荫,比我想象的气派多了,教工宿舍和办公室之间有一个阔大的操场,操场东西两侧各立着一个标准的篮球架,一到体育课,这儿就成了我们撒欢的地方。
  课程一下子多了,我感觉新鲜,又有点手忙脚乱。语文老师姓范,年近五十,黑而且瘦,讲课看上去慢条斯理,对我们要求却极是严格;教地理的朱老师带我们班主任,个子高高大大的,脑门秃着,第一次给我们上课,拿起粉笔,随手一画,一个完美的圆就呈现在黑板上,我们屏息凝神,心里生了万分敬仰。

2022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其他老师上课也各有特色,我一下子沉浸其中了。
  学校最吸引我的,还是热闹的球场,吃过晚饭,我们就跑到球场上,当起了啦啦队,老师们分成了两组,差不多天天这个时间比赛。韩仲文老师和林化成老师,两个人一高一矮,跑起来像一阵风,投起球来又准又稳。林化成老师教我们数学,第一次考试,我数学就考了满分;韩仲文老师初三时带我们班主任兼化学老师,初三竞赛,我拿到了化学全校第一,后来师范期间理化生竞赛,全校统一试卷,我又拿了全校第一。“亲其师,信其道”,我能学好这两门课,与这两位老师在我心目中的高大形象不无关系。
  学校有个图书室,是我期盼的另一个地方,学生凭借书证每星期借阅一次图书,对于一个读书不多又极其渴望读书的孩子来说,这是多么宝贵的机会啊,我恨不得天天去借。
  校门外是个空旷的去处,一条路,半坡农田,几百米外一条大河,河边巨石嶙峋,坐其上,看云卷云舒,心胸舒展到说不出的大;听脚下水声哗哗,脑海中涌上惊涛拍岸的场景。三五个同学,漫无边际地扯着些闲话,有时聊聊家庭,有时谈谈学习,有时拉拉同学间鸡毛蒜皮的事。日子就像这流水,不知不觉间溜走了。现在想来,那该是我最自由快乐的一段时光。

点击查看全文

壹点号 程学军

#开学季#

那年开学

壹点号 东夷昊

  作为一个在农村长大的曾经少年,我当时在农村算是一个“异类”,因为父母是双职工,实际上在我这一辈已经脱离了土地。所以,父亲经常用“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来指责我,我也曾试图分清五谷,可实际上,当时的鲁南农村,除了小麦,已经很少大面积种植黍谷粟稷等作物了。学校原来有过几分地的“校产”,种过黄麻,就在学校大门对过。后来有一年收割后被村里给分给了农户。这片麻地没有为学校创造过多大的效益,因为我想着教室的门窗总有残破的玻璃没能及时修补,绿色的油漆斑斑驳驳也是经年没有油过。墙面上被煤油灯熏黑的部位不断增加,甚至屋檐下住上了燕子麻雀以及一窝马蜂。

2022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除了校产的收益,那时时兴“勤工俭学”,大约是因为公办学校由各村补助经常入不敷出的缘故,学校里会动员学生们利用空闲时间或者假期去挖草药、撸草种,农村学校一般有专门用来让教师和学生回家忙秋收的秋假,秋假开学的第一件事就是“勤工俭学”,学生们按照年级排着队,每个人挎着一个葛条编成的筐子,筐子里装着地瓜、花生。按照要求,“勤工俭学”必须是“收秋”的成果,也就是必须在收获完成的地里捡到的或者挖掘到的,不能用现成的。
  小孩子们憨厚,说不让划拉现成的就不划拉,而是早早地起床约好友一起,到事先瞄好的空地里去发愤图强,可干着干着就会事与愿违,结果忘了出来是要干什么,像课本里的那只小猫“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捉蜻蜓”快活去哉。其实倒也不是真的热爱劳动,而是就喜欢在这野田野地里野来野去,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像是天上的云、像是垄沟里的野兔,像是牵牛花上的蜗牛、像是清澈的河底下摇头摆尾的小鱼。这样上沟下崖蹿了一天,秋没收多少,瞅瞅天黑的时候篮子里还是空空的这才着了急,潜伏到自家场里偷偷往篮子里抓上几把,然后互相约好这是打死也不能说的秘密,于是从此就有了过命的交情。

点击查看全文

#中秋念师恩#

念我的初中李老师

壹点号 木木橙玉

  又是一年教师节,忍不住提笔,忆我的初中,念起我的班主任——李广宏老师。李老师身材稍肥、眼睛不大却有亮得很。大部分时间里,几乎是没有学生敢与他直视的,单是那双犀利的极具有穿透力的眼神,足已让我们不敢违反他定下的任何一条金科玉律,还有那贴在墙上的校纪校规。

  李老师教代数和几何两门学科,是我极为佩服的一位老师。教学方面自是不必说,李老师所带的我们班成绩次次考第一,年年考第一。我确信,所有这些,都源于李老师的勤于钻研——对几乎是每一道几何、代数题,如不逼自己、逼学生想出第二种、第三种甚至更多的解题思路,他是绝不善罢甘休的。
  不仅如此,对学校的任何活动,大大小小的,他也绝不含糊。印象最深的是在1999年,我们刚上初一的时候,正赶上祖国五十周岁的生日,我们庆祝的方式是全校进行广播体操比赛。
  早早地,他就让我们准备好了白手套、白球鞋,洗干净了天蓝色的校服。接着就是紧锣密鼓地训练了。但凡逮住了空,哪怕牺牲了自己的数学课,他也毫不心疼,一声令下,就把我们拉到操场上的树荫下。那时的操场上全是土,他就用一根树枝在地上画出条条直线,然后站在高高的主席台上,用个小喇叭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指挥,到伸左腿了,要求我们的脚尖必须落在地面画的那条线上。他必须看到所有学生的脚尖都落在所站队形的那条线上了,才开始下一个动作,而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伸着胳膊或者举着手臂一动不动,像木头人一样,但可以偷偷舔个嘴唇或者眨个眼。

点击查看全文

  今天写这封信,是想要告诉你,我在你之后,遇到了第二个能跟她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人。看到这,你一定会为我开心的吧,你一定觉得,你果然没看错我。
  她就是我大学写作课的张老师,后来她对我说,第一次对我有印象,还是因为我在讲台上讲诗。大学的学生太多了,老师不可能每个人都记住,正因为这次讲课,她第一次记住了我。

壹点号 而月光衣我以华裳

#中秋念师恩#

最好的时光

2022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点击查看全文

  因为我在讲课中讲到了你,以及你是怎么一步步让我爱上诗歌,以及后来我习惯用诗歌指导写作的。好像关于你,认识我的人,都会知道你的存在。甚至有时候我说到宋老师,她们都会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我们都快把你和宋老师的事背过了。在讲课的最后,我分享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故事。
  后来因为我喜欢写作,常常找她辅导的缘故,她从我的作文中看出了我的性格,也了解了我。她知道我的写作中主观性太强,她知道我的个性太张扬……在学期末,她在我最后一次作业中写到“你悟性很高而且有韧性,建议多试试藏在笔后”“此学期之幸,就是遇见你,你是这一学期唯一一个坚持到最后完成写作作业的学生,并且是一个如此热爱写作的学生”还在一篇作业后写了“此篇条理性甚好”,因为她知道我写作时总是天马行空,条理性是硬伤。说到这,就想起了你在我毕业留言册上写的“我随口一说的翻译古文,只有你一个人翻译了。”“每次交上的阅读理解,你总是写得满满的。”……也许正是这些看似点滴的积累和坚持,才让我这么幸运,遇到了你们。

壹点号 蒙山樵夫

#中秋念师恩#

恩师是我心中的光亮

  那年,老家通火车了,是村庄的大新闻。可是,村里的姑娘没有“香雪”那般幸运,我们没有“台儿沟”那样的车站,车站在县城北边,离我们村十几里地。火车就在家门口冒着黑烟、鸣着响亮的汽笛呼啸而过,我天天望着家门口飞驰而过的火车,多次痴想坐火车远行。晚间,火车一束强光,穿透了我们村庄的东岭和南岭,那灯光扫遍了村庄,觉得这火车的灯太亮了,能照亮无边的黑暗和无边的远方。

2022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点击查看全文

  等有一天,即使是晚上,借着这么一束光亮,我坐着这火车出趟门,到很远很远的远方,该多好啊!考上大学,我也没坐成火车。父亲骑着自行车把我送到县城的汽车站,我坐上汽车,颠颠簸簸,逢站必停,走走停停,半天的时间,才到了200里以外的临沂。 这是我的第一个远方。 
  大学是一个陌生的所在,除了高中同班的几个同学,其他人都不认识,更不认识我们的老师。入校没几天,学校组织征文比赛,我没有任何犹豫就投稿了。结果中文系我是第一名,其他系的同学水平远在中文系之下。开课不久,就认识了我们的老师。感觉大学的老师真博学啊!一门课三节连堂,老师滔滔不绝地讲,我们就埋头记笔记。那时,没有PPT没有投影,老师把教案放在讲台上,老师的教案厚厚的,像一部书稿。也不看一眼,就开讲了。姚先生讲课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唾沫星子乱溅,虽说是讲授《文学概论》,可是讲作品的人物活灵活现。同时,教授《文学概论》的贾锦福先生与姚先生迥然不同。姚先生操着沂水方言,典型的沂蒙山人的豪爽,嗓门大,底气足,课堂生动。而贾先生瘦小老头,说话语速舒缓,南方口音,学究气很浓。听姚先生的课就像进了说书场子,大家跟着先生一块开心一块大笑。贾先生不是这样的风格,他嗓门小,唯恐同学们听不清他的南方口音,每吐一个音节一字一顿的。

壹点号 青莽

#中秋念师恩#

开遍大地的野花
——那些被遗忘的乡村教师

  乡村教师,一个淹没在时代洪流里的名词,一朵曾经盛开在祖国大地无数山乡的美丽野花,我又看了一遍倪萍主演的《美丽的大脚》,想起自己小时候遇到的老师们。我的整个小学都是在村里读的,直到升初中,才去了镇上,那时候,岐山镇还没有并入仲村,作为一个以煤炭为经济支柱的老牌乡镇,两千年底并入仲村以前,每个村都有学校,村里的孩子可以从学前班读到五年级。

2022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点击查看全文

  我们村小学在村子东边,与村子隔了一条河,从小河往两边斜升上去,形成一个“V”字形的地势,一半是村庄,一半是学校以及周边的农田。学校里有四排砖瓦房教室,每一排有两个教室,从学前班到五年级占了六间,剩下两间一个作为老师们的办公室,一个作为老师休息与存放杂物的地方。
  教室前头是一排空地,一半种花一半种菜,中间留了一块升国旗的空地。菜园花园与教室形成坤卦一般的布局,学校门口朝东,出了校门,整面东墙外是一块极大的空地,那是操场,每天早晨全校师生在上面跑步做操,隔段时间就组织各个班级去拔草,要不然很快就被野草覆盖。
  村里人管学前班叫作“育红班”,不知道这称呼的由来,但觉得挺有意思,比学前班更有人味。未满七岁的孩子都收在育红班里,但基本也是五岁六岁居多,再小一些的孩子还在村里撒尿和泥,学校不想收,村民也不想送。育红班并不以学习知识为主,它的存在更像是让孩子适应学校这个环境,最多就是张老师在黑板上用画画的形式教一些数字,更多的时间都趴在桌子上睡觉了,一群孩子跟着老师喊“小鸡睡了小鸭睡了我们大家都睡了”,随后就趴桌子上装睡,装着装着就真睡着了,等老师唱“小鸡醒了小鸭醒了我们大家都醒了”的时候,反而没有多少附和声,于是张老师挨个桌子去把人叫醒,这就排队跟着老师放学回家。

3

影像纪录片

划破庞杂世界的影像现场

Y·I· N· G · X· I· A·  N· G·  J· I · L· U·P· I ·A·N

壹点号 林之云游齐鲁

没想到青州这个古城藏了这么多惊喜,关键还是免费的5A级景区

金秋,观泰山日出东方

壹点号 行者说

封底大片

家乡的红高粱

壹点号 
心梦文学·老顽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出品

文案/ 周静 秦娟  监制/曹竹青

2022年9月刊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