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疆青年理论学院》第一期

北疆

青年理论学院

学理论    悟原理    强本领    显担当

中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团委

01

2020年9月

第一期

总第1期

从这里起航!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为进一步强化自治区人民银行系统青年理论武装工作,筑牢青年思想根基,一以贯之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头脑,指导青年实践,中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团委创建“北疆青年理论学院”电子书刊供青年参阅学习,交流借鉴。希望广大青年牢记理论修养是基、理想信念是魂、初心使命是源、修炼自我是途、担当作为是则,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切实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更加自觉地为党的历史使命而不懈奋斗。
中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团委
2020年9月

刊首语

刊首语

C

目录

ontents

1

理论先行

P04

习近平: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05
自我革命,得到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伟大征程上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10                                                                                         

2

青年宣讲

P12

《习近平用典》--“为政篇”“天下篇”“辩证篇”
 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团委书记 侯伟...........................................................16
《习近平用典》--“修身篇”“笃行篇”“劝学篇”
 包头市中心支行团委书记 陆敏..............................................................24
《习近平用典》--“立德篇”“信念篇”“创新篇”
 呼伦贝尔市中心支行团委书记 鲁萍........................................................38

3

学习纪实

P15

寻访英雄足迹,传承红色精神——通辽市中支团委组织青年开展理论线下研
学活动.............................................................................................45
青年讲堂学“四史”,凝聚力量显担当——呼伦贝尔中支组织开展青年“四
史”学习..........................................................................................46
青年大学习—巴彦淖尔市中心支行团委组织开展“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
学习活动..........................................................................................47

4

吾师授课

P44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全面提升基层央行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肖龙沧...............................................13

5

青年先锋

P48

不忘央行初心 争当青年楷模 乌海市中心支行 贾宇....................................49

. 先行

—4—

—5—

理论

: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今天,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学习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安排这次学习,目的是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和理解。之前,我们已经安排学习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方面的题目。这次,我们要通过重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深化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提高领导我国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
下面,我讲几点体会。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马克思、恩格斯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批判继承历史上经济学特别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通过对人类经济活动的深入研究,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恩格斯说,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理论来自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列宁把政治经济学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现在,各种经济学理论五花八门,但我们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只能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而不能是别的什么经济理论。
有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了,《资本论》过时了。这个论断是武断的,也是错误的。远的不说,就从国际金融危机来看,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持续低迷、失业问题严重、两极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加深。事实说明,资本主义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但表现形式、存在特点有所不同。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不少西方学者也在重新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资本论》,借以反思资本主义的弊端。去年,法国学者托马斯·皮凯蒂撰写的《21世纪资本论》,在国际学术界引发了广泛讨论。他用翔实的数据证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不平等程度已经达到或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认为不加制约的资本主义加剧了财富不平等现象,而且将继续恶化下去。他的分析主要是从分配领域进行的,没有过多涉及更根本的所有制问题,但得出的结论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党历来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研究、运用。毛泽东同志先后4次集中研读《资本论》,多次主持专题研讨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强调“研究政治经济学问题,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对发展我国经济提出了独创性的观点,如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提出统筹兼顾、注意综合平衡,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农轻重协调发展等重要观点。这些都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发展。

文章来源:《求是》

. 先行

—4—

—7—

理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通过后,邓小平同志评价说:“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初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30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们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重要理论成果,比如,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关于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理论,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理论,关于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的理论,关于农民承包的土地具有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属性的理论,关于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理论,关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等等。这些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讲过,改革开放前我们也没有这方面的实践和认识,是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政治经济学,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现在,在风云变幻的世界经济大潮中,能不能驾驭好我国经济这艘大船,是对我们党的重大考验。面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面对纷繁多样的经济现象,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有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认识经济运动过程,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更好回答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020年7月31日上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并参观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展览展示。 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了更好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既要坚持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要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
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为了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在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点,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
第二,坚持新的发展理念。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方面发生的新变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树立和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入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观点是相通的。比如,马克思、恩格斯设想在未来社会“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同时,这五大发展理念也是对我们在推动经济发展中获得的感性认识的升华,是对我们推动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总结。我们要坚持用新的发展理念来引领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断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2020年7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吉林省考察。这是7月23日下午,习近平考察长春新区规划展览馆,了解新区规划建设情况。 新华社记者 王晔/摄

. 先行

—8—

—9—

理论

第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强调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明确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各种所有制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同时,我们也要十分明确,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这是保证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

2020年6月8日至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宁夏考察。这是6月9日下午,习近平在银川市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了解宁夏现代农业发展和特色农产品情况。 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第五,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大前提下发展市场经济,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社会主义”这个定语。之所以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坚持我们的制度优越性,有效防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端。我们要坚持辩证法、两点论,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把两方面优势都发挥好,既要“有效的市场”,也要“有为的政府”,努力在实践中破解这道经济学上的世界性难题。
第六,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人类社会最终将从各民族的历史走向世界历史。现在,我国同世界的联系空前紧密,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世界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都是前所未有的。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我们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要善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同时,我们要坚决维护我国发展利益,积极防范各种风险,确保国家经济安全。这其中有很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总之,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并不排斥国外经济理论的合理成分。西方经济学关于金融、价格、货币、市场、竞争、贸易、汇率、产业、企业、增长、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有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一面,要注意借鉴。同时,对国外特别是西方经济学,我们要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对其中反映资本主义制度属性、价值观念的内容,对其中具有西方意识形态色彩的内容,不能照抄照搬。经济学虽然是研究经济问题,但不可能脱离社会政治,纯而又纯。在我们的经济学教学中,不能食洋不化,还是要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大讲特讲,不能被边缘化。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有生命力,就必须与时俱进。实践是理论的源泉。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我国经济发展进程波澜壮阔、成就举世瞩目,蕴藏着理论创造的巨大动力、活力、潜力。当前,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都面临许多新的重大课题,需要作出科学的理论回答。我们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们的发展实践,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1月23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第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分配决定于生产,又反作用于生产,“而最能促进生产的是能使一切社会成员尽可能全面地发展、保持和施展自己能力的那种分配方式”。从我国实际出发,我们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践证明,这一制度安排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实现效率和公平有机统一。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收入分配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是收入差距拉大、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较低、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努力推动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和具体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缩小收入差距。

. 先行

—10—

—11—

理论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之所以成功、之所以充满奋进力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拒绝自满、永不停滞,保持了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
中国人民的利益和期待,正是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坚决向腐败宣战的根本动力。
最近,美国一家知名公关公司发布信任度调查显示,中国民众对本国政府信任度达95%,在所有受访国家中高居第一。这一数据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得到14亿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正引领民族复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现实是一面镜子,映照着政党能力与执政绩效,而过去、现在与未来一脉相承。回溯这个百年大党的苦难辉煌史,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50多名党员发展到9100多万名党员,其内在活力和旺盛生机令世人惊叹——善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具有极强的纠错和修复机能。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才能不负初心使命,不畏艰难困苦,不惧风雨洗礼,始终赢得人民的信任支持。
历史长河滚滚向前,大浪淘沙,始见真金。早在1940年,出于对国民党升官发财、酒色逸乐作风侵蚀的警惕,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我们要养成一种新的作风——延安作风”。相比“党部成了衙门,党员成了官僚”“精神堕落,只知道做官”的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以良好的党风带动政风、军风、民风,被外国观察家评价为“中国的希望”。近百年来,从大革命失败紧急召开八七会议,到延安整风巩固全党团结统一,从新中国成立之初果断处理腐败分子刘青山、张子善,到拨乱反正、以极大政治勇气纠正“文革”错误,从推进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到新时代作出全面从严治党重大战略部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之所以成功、之所以充满奋进力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拒绝自满、永不停滞,保持了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
自我革命,犹如拿起手术刀给自己动手术,是刀刃向内、刮骨疗毒,这无疑是痛苦的、艰难的,因此格外需要思想上的高度自省、行动上的高度自觉。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之所以有自我革命的勇气,是因为我们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正所谓“无私者无畏”,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凡是影响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问题都要全力克服,凡是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病症都要彻底医治,凡是滋生在党的健康肌体上的毒瘤都要坚决祛除”,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信念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所在。

得到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伟大征程上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一个强大的政党,是在自我革命中锻造出来的。世界上的政党林林总总,秉持“勇于自我革命”理念的并不多见。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查处高官巨贪打“老虎”,到惩治基层腐败拍“苍蝇”,从“天网”“猎狐”推进反腐国际追逃,到加强巡视、审计利剑高悬……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斗争一步一步取得“压倒性胜利”。翻开中国历史,没有哪个时代,反腐败的力度如此强大;遍览世界各国,没有哪个政党,反腐败的决心如此坚定。“不是没有掂量过。但我们认准了党的宗旨使命,认准了人民的期待”“不得罪腐败分子,就必然会辜负党、得罪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振聋发聩。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腐败现象冰炭不能同器、水火不能相容;中国人民的利益和期待,正是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坚决向腐败宣战的根本动力。
有外媒评论,中国共产党的反腐败成绩,是“足以同在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解决温饱问题、极大消除贫困相提并论的一个巨大贡献”。事实胜于雄辩: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有中国这样的反腐力度和成效,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像中国这样,在强力肃贪反腐的同时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向好。这一切,如果没有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是完全不能够想象的。始终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掩饰缺点、不回避问题、不文过饰非,主动地进行自我革命,这正是我们党赢得时势人心、创造人间奇迹的关键所在。
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同黄炎培先生有过著名的“窑洞对”,毛泽东同志曾坚定地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中国共产党确实能够打破这样的定律。这正是因为,一方面,我们党以信仰、价值铸魂,始终与人民血肉相连,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另一方面,我们党有制度保障、有民主监督、有自我革命,这样就能够做到有缺点克服缺点、有问题解决问题、有错误承认并纠正错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们还会遭遇各种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但只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永远保持自我革命的勇气和行动,就能让我们的党永远风华正茂。
1945年春,党的七大在延安杨家岭的中央大礼堂召开,会场墙壁的旗座上写着八个字:“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勇于自我革命。在新时代,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我们党就能始终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

文章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12—

—13—

吾师

授课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全面提升基层央行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开篇语: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提升全区人民银行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6月22日至24日,呼和浩特中心支行举办全区人民银行系统副处级以上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班。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肖龙沧作题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全面提升基层央行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主题开班党课。

——肖龙沧同志在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班开班式上的专题党课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去年11月以来,呼和浩特中心支行按照总行党委的统一部署,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全面深入开展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活动。全区各级党组织坚持把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集中学习、交流研讨、检视整改和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取得了初步效果。

. 授课

吾师

—14—

—15—

. 授课

吾师

二、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提升基层央行履职效能

如何提升全区人民银行系统的治理效能,我想应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二)完善保落实制度体系。
(三)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四)持续推进依法行政。
(五)全面提升干部履职能力。

同志们,新时代召唤新使命,新征程要有新作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关键之年,也是落实授权分省管理、持续推进全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攻坚之年。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上级行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全年各项任务上来,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动全区人民银行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为全区人民同步实现小康、开启未来美好生活不懈努力奋斗。

一、准确把握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一)深刻理解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历史传承和发展历程。
(二)深刻理解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理论根源和实践根基。
(三)深刻理解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特征和显著优势。
(四)深刻理解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前进方向和目标指向。
(五)深刻理解把握党的领导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统领地位和深刻内涵。

青年

宣讲

. 宣讲

青年

—16—

—17—

领学人: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团委书记 侯伟

为政篇

为政篇

一、

. 宣讲

青年

这句话取自于《周易·系辞下》,《周易》是中国源头性的文化经典之一,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系辞》的作者相传是孔子,它概括和阐发了《周易》的基本思想,是阐述先秦儒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作品。其相对完整的上下文是: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大概意思是:陷于危险的人往往是过去贪图安逸的,灭亡的政权往往是过去自认为能够保全的,动乱的国家往往是曾经治理还算适宜的。所以君子即使处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也从来不忘记危机的存在,国家安然无恙的时候也警惕着灭亡的可能,社会安定也不会掉以轻心,这样就能够保全自身,保全国家。“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体现出了《周易》中所包含的深切的忧患意识。实际上,《周易》中的“《易》之兴也,其有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也是已知“忧患”一词最早出现的地方。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这句名言,是2014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讲话中引用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新形势下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增多,特别是各种威胁和挑战联动效应明显。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强化底线思维,有效防范、管理、处理国家安全风险,有力应对、处置、化解社会安定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经济工作、新疆工作时,也引用过这句名言,警示大家要保持忧患意识,看到那些还没有出现但是可能出现的问题。
“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的“底线思维”,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治国理政重要方略。在谈到经济工作、新疆工作时,他数次引用《周易》中这句名言,警示大家要保持忧患意识,看到那些尚未出现而即将出现的问题,防患未然,从容应对。“底线思维”,往往体现为一种决策智慧、领导方法。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风险社会”,各种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日益增多。既有地方债问题、价值观问题这样的宏观问题,又有食品安全管理等这样的微观政策,矛盾交织下每一个问题都可能成为敏感的社会风险点,稍有疏忽差池,就可能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带来预想不到的系统风险。在社会治理中增强预见性,保持底线思维,才能做到喜不忘忧、未雨绸缪,临难有静气,遇事有定力。

青年理论讲师领学之

读一篇经典

《习近平用典》

各位书记大家好,美好的一天从学习经典着作开始,按照安排,今天,将由我同大家一道学习《习近平用典》中的部分经典篇目。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 宣讲

—18—

—19—

青年

中华民族向来是一个具有忧患意识的民族,中国向来是一个具有忧患意识的国家。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源于天道,也源于人事。上古时期,洪水、野兽、瘟疫随时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忧患意识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出来。那些上古的神话,比如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等,都表现出了深切的忧患意识。进入文明社会之后,人们所要忧患的东西就更多了。中国自古就是大国,疆域辽阔,而辽阔的疆域也就意味着发生自然灾害的几率会显著增加。这是“天道”。而从“人事”来讲,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这片土地上上演过太多兴衰存亡的故事,这些事件无不激起后世对于自身命运的反思。

正因为如此,忧患意识便在中国文化中更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居安思危已经成为我们祖先生存的法宝。先秦时期,忧患意识在中国文化中有了更加丰富的表达。《左传·昭公四年》说:“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说的是多难兴邦的道理。灾难是任何人、任何国家都不愿意遇到的事情,但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灾难的磨砺下,意志常常会更加顽强,步伐常常会更加坚定。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忧患实际上是问题的外显,它提示我们,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彻头彻尾的安逸是不存在的,而“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既然已经知道忧患意识对于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那就必须作出努力,主动走出安乐的小圈子,不断提高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先秦之后的士大夫、知识分子乃至广大劳动人民,更是把忧患意识发展成更深更广的文化性格。唐太宗李世民目睹隋朝灭亡时候的乱象,在心中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忧患意识,他“每每以隋相警惕,不敢骄纵荒佚,而成治世”。陈子昂一生坎坷,他的忧思却超出自身苦难的范围,“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目光所到之处尽是芸芸众生。安史之乱后,盛极一时的唐朝走向动乱和衰颓,诗人们目睹时事,满心忧患。面对满地的难民和伤兵,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而范仲淹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把传统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写到了极致。

历史也一再用生动的例子,反复告诉我们“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所以,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安而忘危,存而忘亡,治而忘乱,都是取祸之道。要想保护自身的安全,要想维持政权的平稳运行,就必须时刻保持忧患意识。
时代发展到今天,忧患意识对现实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这是根据现实情况提出的务实新要求。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国内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清醒的头脑和底线意识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必须时刻保持的红线。问题不会因为你看不到它或者不去想它就不存在,如果被一时成就或者表面现象所迷惑,沉溺于暂时的安逸中,逐渐丢掉最基本的底线,那么后果将无法想象。
对于国家来说是这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也是这样。古人讲:“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就是在警示我们,平时就要多做准备以应对不时之需,不要沉迷于一时享乐,否则一旦出现问题,就会手忙脚乱,无所适从。

送朴山人归新罗
唐代   尚颜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云山过海半,乡树入舟中。
波定遥天出,沙平远岸穷。
离心寄何处,目击曙霞东。

2013年10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演讲《深化改革开放 共创美好亚太》中是这样说的:“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亚太是我们共同发展的空间,我们都是亚太这片大海中前行的风帆。亚太未来发展攸关亚太经合组织每个成员的利益。
这句诗文是取自唐代诗人尚颜《送朴山人归新罗》中的第一句,整体诗文是这样写的: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 宣讲

—20—

—21—

青年

朴(piao)山人:朝鲜国旅华隐士,生平事迹不详。山人为隐士的别称。新罗为朝鲜的古称,本为朝鲜半岛一个古国,公元7世纪中统一半岛大部,达到鼎盛。后习惯以新罗代称全朝鲜。《送朴山人归新罗》是唐末湖北荆门僧人尚颜所写的一首赠别诗。尚颜,唐末湖北荆门的僧人。生卒年不详,是著名的诗僧。字茂圣,俗姓薛,汾州人(在今天的山西省汾阳县)。出身于书香官宦之家,能诗善文,诗以五言为主。
这首诗描绘了海上历程风光,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首联“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是作者预想的一幅气势恢宏的海景画卷。意思是,广阔无垠的大海没有尽头,扬起风帆向着目的地御风而行。这里的风是顺风、好风、利风,承载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接下来,诗人想象着在一路好风的相送下,友人千里航程一路景。最后一句“离心寄何处,目击曙霞东”,写诗人离别后的怀想之情。当友人归去,天各一方,只有向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指友人的故乡)遥望祝福。以景结情,借眼前之景寄万里不尽之情。
这是一句格局宏大的诗,正适合表达在亚太这片广阔的水域中,各个国家奋力扬帆前行的壮阔局面。亚太地区,可说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这一地区未来的发展,关系到每个成员的利益,因此更需要各个国家共同努力。从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到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来自中国的这些构想和倡议,得到众多国家积极响应,地区经济融合呈现出“多路推进,两翼齐飞”的进取阵形,一幅更富活力、繁荣互利的周边外交图景正徐徐展开。这句诗背后充满希望的亚太发展图景,也深深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外交方面的一些基本原则: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推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这让中国外交内涵更加丰富,格局更加宽广。

泾溪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泾溪》是唐代诗人杜荀鹤所写的一首哲理诗,收录于《全唐诗》中。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音代)(今安徽石台)人,擅长为宫廷生活琐事作诗,诗体自成一家。官至翰学士知制造(唐代官名: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令的官员)。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
 泾(jīng)溪:一作泾川,又名赏溪。在今安徽泾县。在安徽省东南部。源出旌德县南,北流至泾县与赏溪汇合,西北向流入芜湖。泾县至芜湖的河段,今名青弋(音一)江,多暗礁险滩,水流湍急。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二句,关键在"兢慎"两字。泾溪急流险滩,礁石密布,航道险恶,船只往来之际,稍有不慎,是很容易触礁倾覆,船毁人亡的。一般情况下,在险恶的水路上发生船只"倾覆"的事故,也算是"正常"现象。然而,由于客观环境的恶劣,引起主观上的高度重视,人们深谙泾溪航行的危险性,所以,总是抱着十分谨慎的态度,全神贯注地绕过险滩,小心翼翼地避开礁石,得以平安地通过这一段险象环生的水路。这样,由于过往的人"兢慎"的结果,本是很容易发生毁船事故的地方,"终岁"竟然听不到有关"倾覆"的不幸消息。相反地,"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在波平浪静,缓缓流淌的水域,没有阻碍航程通畅的礁石,也没有急流险滩漩涡,正常情况下,在这样的水面上行船,应该说是十分安全的。可是,一种反常现象偏偏出现了:从平稳的航道上,时时传来船只沉沦、乘客灭顶的噩耗。之所以有此反常事故频频发生,关键就在于,客观条件的好转使行船的人松了一口气,滋生了麻痹大意思想,丧失了警惕性,由谨小慎微变得满不在乎,船倾人溺也就在所难免。这首诗前二句和后两句构成鲜明对比:由于"不慎",安全的"平流"上却常见船只沉沦。不同的客观环境,决定了不同的主观态度,不同的主观态度带来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
《泾溪》也是久为人们所遗忘的一首哲理小诗。2006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举行记者招待会时说:"形势稍好,尤须兢慎。"其中,"兢慎"二字即出自《泾溪》。正是从这种实地考察中,诗人悟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杜荀鹤《泾溪》诗的真正价值、寓含的哲理:告诫人们要居安思危,处盈虑亏,枕戈待旦。

. 宣讲

—22—

—23—

青年

“天下之理,有张必有翕(音细),有强必有弱,有兴必有废,有与必有取”,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即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思考人生价值、把握社会脉动、寻求永恒真理,学哲学、用哲学,是干事创业的基本功。只有一分为二看问题、多个角度想事情,才能避免“盲人摸象”,读懂复杂中国,把握改革大势。

从哲学角度来思考,这首诗包含着事物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关系。翻开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安”与“危”、“福”与“祸”这样的字眼,频频出现于各类文学作品,用来说明世事变幻无常、矛盾相互对立转化。道家学派对这一思想的阐述最为全面、也最为深刻,老子和庄子先后提出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等论述;《淮南子》中记载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更是形象地阐述了“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的道理。当然,矛盾相互转化关系不仅出现在古代哲人的笔墨之中,也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气象万千的变化之中,“暴风雨前的宁静”就是对这样一种哲思的最好印证。
我们学习这一哲学智慧,实质上是为了警醒自己,从而达到“避危于无形”的目的,这也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于安思危,于治忧乱”所要传达的现实意义,即我们现在常说的忧患意识。在中华民族悠远绵长的历史河流中,沉淀着太多金科玉律,告诉人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就像我们在为政篇中学习的“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这句话开门见山地指出居安思危的治世理念,和“于安思危,于治忧乱”相互呼应、异曲同工;《左传》中讲道“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是运用层层递进的方式,深入剖析了居安思危能够避免祸患的原因;《新五代史》中说道“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是从正反两面进行比较,告诫世人要常怀忧患之心;而《晁错论》中的“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则一语道破了要居安思危的原因,即最难以解决的祸患通常表现为表面平安无事但实际暗藏隐患。因此,我们一定要未雨绸缪,这样才能做到“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犹成。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同时,我们也应时刻自警自省、防微杜渐,才能避免“堤溃蚁穴,气泄针芒”的危险。

探寻历史发展的轨迹,众多的典故也都在讲述“于安思危,于治忧乱”的道理。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在国力鼎盛时,忽视了国家的根本忧患,纵情于安逸享乐的生活,沉湎于北上称霸的虚功,最终被勾践以三千越甲吞并吴国。而历史上封建王朝大都逃不过“历史周期率”这一怪圈,其本质原因正是统治者在执政的后期,逐渐忘记了前辈创业的初衷、忽视了繁华背后潜藏的危机,才导致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现象发生。而另一方面,秦始皇修筑长城抵御匈奴、文景时期无为而治以德化民、唐太宗虚心纳谏从善如流,这些都是古人在国家稳定的情况下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告诉我们“安不忘危,盛必虑衰”的重要性。
我们党善于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总结经验,无论是革命事业遭遇艰难险阻还是取得重大进展,共产党人都能够不忘初心使命,保持清醒理智,怀揣忧患意识,在前进的路上不断化解风险挑战。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面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的大好形势,毛泽东同志却在报告中告诫同志们要“准备吃亏”,并一连列举了我们党可能遭遇的“17条困难”。毛泽东后来为之解释:“如果我们不准备不设想到这样的困难,那困难一来就不能对付,而有这种准备就好办事。”同样,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前夕,毛泽东把入驻北平喻为“赶考”,认为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可以说,正是具备了这种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我们党才能从嘉兴南湖的红船出发,一路劈波斩浪、扬帆远航,接连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等伟大胜利,带领中华民族走上繁荣发展的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科学决策,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我们在看到发展前景的同时,也要看到前方道路的曲折,“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取得更多新的伟大成就,才能继续蹄疾步稳、坚强有力地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奋勇前进。

. 宣讲

—24—

—25—

青年

二、

领学人:包头市中心支行团委书记 陆敏

修身篇

修身篇

中华民族是一个特别重视修身的民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居首;“三严三实”中,严以修身也是首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教诲党员干部要严以修身,要“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习近平用典》修身篇,从总书记使用过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再到“君子义以为质”等典故出发,集中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修齐治平”的成长之道,以及“栋莫若德”的治国之道,为我们崇德修身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体系给出了生动标注。下面,我从“什么是修身”、“为什么修身”、“怎么来修身”三个方面,与大家分享。

请点击收听

请点击收听

“什么是修身”
古代讲的修身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理想信念、党性修养。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人要不断锤炼党性修养,且要严以修身。并明确了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向有贤德的人看齐,向有贤德的人去学习。

导读

经典故释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出自《论语》的一句话,讲的是道德修养的问题。有一个古代的故事。明嘉靖五年,曾经在汝宁府,汝宁就是河南省汝南县。这个地方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是一个交通要道。当时汝宁县由吏部选了一个官员,叫王汝学,去担任汝宁府的知府。所以这个任命一发出,人们都非常高兴,说这吏部选对人了,选了一个真正能办事的人去当知府了。但是也有人担心啊,他说我们这一朝,有一个规定,干得好的上,干得不好的下。那么王汝学这么能干,他在汝宁府干不了几年他就走了,他要走了怎么办?另外有一个文人叫何瑭,他就为此写了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中间他就提到,不用发愁,既然人人都是见贤思齐,我们怎么能够预判未来接替这个新任的汝宁知府的人不如王汝学呢?所以不用担心了,我们尽管享受我们的新领导来这儿主政期间给百姓带来的福祉。这个故事说明这个见贤思齐的观念已经是深入人心了。

思想解读

严以修身是建设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的必要条件,是我们全面从严治党的必修课。十八大以来,我们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有了一系列的新理念、新方法、新举措。比如说,“老虎”、“苍蝇”一起打;比如说,零容忍、全覆盖、无死角、巡视组、回头看。而要做到这些,首先就是从修身做起。因此,修身不仅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修课,而且是必须修好的第一门课。同时,严以修身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聚社会共识,来引领社会风尚。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修身是什么?修的则是心,修的是价值观,修的是良知,修的是信念,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修的就是党性。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宣讲

—26—

—27—

青年

“为什么修身”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就是告诫我们要时刻用党章、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要有“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的精神,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阐释了党员干部严以律己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无愧于人民。

导读

经典故释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这两句话出自《尚书》。意思就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个故事出自《宋史·吕蒙正传》。吕蒙正是一个高官,在宋代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官员,他做了什么官呢?参知政事。宋代的参知政事是什么官呢?副宰相啊。第一天上朝的时候,就听见有一个官员在那儿大声地说,这小子是参政?吕蒙正听得清清楚楚。结果吕蒙正听见了权当没听见,照样若无其事地向前走。然后他同行的人很气愤,说这个人怎么能这样说话呢?就跟吕蒙正说,问问他,叫什么名字。吕蒙正说千万别问,你要问了,你就永远忘不掉这个名字了。你要不问,这件事到此结束了。吕蒙正没有问,他也不知道这个人是谁,这件事就过去了。但是这件事传得很广,很多人都惊叹吕蒙正这个人的心胸真宽广啊。
吕蒙正还是一个严以律己的人,他做了参知政事以后,是副宰相,权力很大。当时有一个官员呢,想取悦于他,怎么办呢?就拿了一个铜镜,给这个吕蒙正说,说这个铜镜是个宝镜,这个镜子可以看见二百里方圆的东西,他说我想把这个东西送给您。吕蒙正说,他说我这个脸啊,比较宽,就是我这么大的脸顶多有盘子那么大,我何必要一个能看见二百里地的镜子呢?我不需要这么大的镜子,谢绝了。
两件事,一件事是宽以待人,一件事是严以律己。看似很不起眼的事,但是都被写入到《宋史·吕蒙正传》。可见,这个“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在修身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标准。一个人如果能做到这两条,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应当说是修身的很高的一个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如何以身作则、严以律己?总书记有两张伙食费的收据。这两张收据分别是2014年和2015年。2014年是在河南兰考,2015年是在陕西延川,是习近平总书记及其随行人员所付的这个伙食费。里面的付款人、项目、明细、款数,写得是清清楚楚,一目了然。这就是总书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一个具体的、真实的写照。严以律己,它的关键是要立德树人。修身是做人的前提,立德是树人的前提,也就是我们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干部素质的首要条件。

思想解读

“怎么来修身”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从善如登,从恶如崩”,阐释了党员干部如何做到修身,告诫我们要克己修身,自我修养,把践行“三严三实”贯穿于全部工作生活中,养成一种习惯、化为一种境界,要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

导读

经典故释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出自《国语》,强调的是作善很难,作恶很容易,向上很难,向下很容易。举一个历史故事。《晋书》上记载了一个人叫周处。有一次,周处就问他的老乡,说咱们这个家乡啊,连年丰收,为什么你们还愁眉苦脸的呢?他同乡就告诫他,别看我们这儿连年丰收,但是我们这儿有三害啊!山里头有老虎,水里边有蛟龙,人间还有你周处。这三害不除,天下就不会得安宁。周处一听说,好吧,我去把三害全除了。然后周处先到山里射杀了老虎,把猛虎杀了,然后再跳入水中,跟蛟龙搏斗,顺水游了几十里地,在水中整整搏斗了三天三夜,游到人们都看不见了。所以当地的人都认为周处死了,听说周处死了,敲锣打鼓放炮,高兴得不得了。三天三夜以后,周处回来了,一看到老乡们是敲锣打鼓放鞭炮,就问为什么?人家说听说你死了,所以大家高兴得敲锣打鼓放炮了。周处这才知道自己真正是三害之一。老虎我杀了,蛟龙我杀了,那么我周处也要改恶从善了。他就到西晋的都城洛阳去,见西晋最有名的两个名士,陆机、陆云。陆机、陆云是东吴人,周处的老乡,结果陆机不在家,他找到陆云。向陆云说了,他说我这老大不小了,我还能改好吗?这陆云说,你没听古人讲过吗?朝闻夕死啊。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 宣讲

—28—

—29—

青年

“朝闻道,夕死可矣”。如果说你早晨听说了至理名言,晚上你就改了,那你不就弃恶从善了吗?周处从此改过自新,弃恶从善,最终成为一个忠勇可嘉的勇士。
周处这个事情讲明一个道理,从善确实像登山一样比较难,那么从恶像山崩一样很容易,但是如果说你真有决心去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错误的话,那么还是能够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的。
这个例子非常恰当地说明了“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但是还告诫我们,善恶,这个登跟崩也还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

思想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在新时期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人要做到严以修身?那是因为在新时期,我们党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时代挑战,而我们正在向我们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断地迈进。越是在这个时候,每一个共产党人越需要严格地要求自己,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要做到慎独慎微。古代讲的修身,它主要是从克己修身,自我修养这个说起的。但在今天,我们要把修身和全面从严治党结合起来。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我们个人的道德修养也是永无止境,我们一定要有一个高标准、严要求,来严以修身,来立德树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实干是最响亮的语言,是赢取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习近平用典》笃行篇,集中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实践观,选取了习近平总书记常用的“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在上者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言必有用,术必有典,名必有实,事必有功”等典故,深入浅出地讲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笃行的论述是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的精神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告诫青年“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下面,我从“尚行”、“敏行”、“力行”三个层面,与大家分享。

请点击收听

笃行篇

笃行篇

尚行——行胜于言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强调了笃行的重要性。行就是实践,笃行就是坚持不懈地、扎扎实实地去完成,去进行。没有努力,没有坚持不懈是不能够取得成功的。

导读

经典故释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出自《尚书·周书》。《尚书》是中国儒家经典的重要著作,它是记载古代历史的一部书。其中,它讲道:“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这句话的背景是,古代有夏商周朝代,周取代了商,灭了淮夷,回到王都丰邑,(周)成王告诫他的各级官员,他说到这样一段话,“凡我有官君子,钦乃攸司”,什么意思?要“钦乃攸司”,一定要谨慎对待你的职业和所管的事情。同时,他说“戒尔卿士,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告诉你们大家,要想建立大的功业,一定要立大的志向。要想成就大的事业,一定要下功夫,一定要勤奋,要勤勉。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绩,在于志向远大;完成伟大的事业,在于工作勤奋。志与勤,志是方向,勤是路径。所以,志不能够仅仅是轻描淡写,它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而且要笃行。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 宣讲

—30—

—31—

青年

思想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既是有实干精神的战略家,也是一位有战略意志的实干家,所以他在很多论述当中都在强调“笃行”、“实干”。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实践,强调实践是理论之源,且非常强调调查研究。他说:“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就是在他调研扶贫工作的路上提出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黄土高坡到雪域高原,走遍了全国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详细了解贫困户家庭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情况。在这个过程当中,他提出了精准扶贫。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的检验。一个干部的执政能力要靠实践来体现,执政水平要靠实践来检验。早在习近平同志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对这个问题就有非常深刻的论述。他在谈到后备干部培养的时候说,我们不能把后备干部放到温室中去精心地培育,而要把他们放到艰苦的岗位,复杂的环境中去锻炼、去成长、去鉴别。在梁家河,青年习近平什么活都干,挑粪、种地、打坝等等。在乡亲们的眼中,习近平就是一个吃苦耐劳的好后生。虽然吃了很多苦,习近平总书记后来回忆说:“那段经历让我受益匪浅。”从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和曾经的经历,说明了总书记是特别崇尚行动,崇尚实践的。知识、认识它是从干中,从实践中获得的。所以,本领只能在“干”中,在实践中提高。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敏行——明辨善行
认识到了行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成功的实践,成功的行呢?行动不是盲行,实践不是盲目的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告诫我们成功的实践不会一蹴而就,需要付出辛劳,也需要付出智慧。

导读

经典故释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出自老子的《老子·第六十四章》,意思是说,合抱的大树由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由一筐一筐的泥土堆成,千里远的行程须从脚下开始。形象地论证了大事都是由小事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道理。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过山西右玉县治沙的故事来说明这点。山西省右玉县地处毛乌素沙漠的天然风口地带,是一片不毛之地。新中国成立以后,从第一任县委书记就开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治沙。后来,就是按照这一个目标,按照这个蓝图干下去,最终将不毛之地变成了塞上绿洲。

思想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用故事告诉我们,要有一种功成不必在我的这种境界。一个好的蓝图只要是科学的、合理的、符合实际的、符合老百姓愿望的,就要像接力赛一样一棒接着一棒地干下去。一个成功的实践就是一个坚持到底的实践。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除了要有只争朝夕的干劲,还要这种久久为功的韧劲。同时也告诫我们,干好还要勤奋劳动,正所谓“业精于勤,荒于嬉”。无论做什么事情,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才能实现目标,成就事业。

“在上者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言必有用,术必有典,名必有实,事必有功。”

. 宣讲

—22—

—33—

青年

力行——身体力行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在上者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言必有用,术必有典,名必有实,事必有功”,阐释了谋事要实的道理。

导读

经典故释

“在上者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言必有用,术必有典,名必有实,事必有功。”出自东汉荀悦的《申鉴》。“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是对“在上者即统治者的劝告。意思是,不接受虚妄的言论,不信从虚浮的技艺,不采用华而不实的名称,不兴作伪诈的事业。作者以简洁明确的语言,将四个否定副词和动词联合使用,组成了整齐的排比句式,说明统治者应采取的正确立场,态度坚定,毫不含糊。荀悦进而提出人君治理国家应当“言必有用,术必有典,名必有实,事必有功”,认为说话必须产生实际效果,方法必须要有标准和法则,名声必须与事实相符,做事必须有结果来证实。以此杜绝“虚言”“浮术”“华名”和“伪事”。纵观世界发展史,一些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政治家,他们的重要的成果往往是产生于他们的青年时期。在《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候,马克思不过才三十岁,恩格斯二十八岁,牛顿、莱布尼茨发明微积分的时候,分别才是二十二岁、二十八岁。习近平总书记用这样一些例子就是要告诉我们的年轻人,要下定奋斗的决心,要做这个新时代的开创者、奋进者、奉献者,而不要做这个新时代的彷徨者、旁观者。

思想解读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没有“干”,一切都是空谈,一切都变成乌托邦。任何时代都不需要那些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在新时代,我们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力行,习近平总书记用“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等掷地有声的话语,告诫我们幸福不会从天降,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不是等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需要无数的实干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要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

“为何学”
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的“学如弓弩,才如箭镞。”阐释了学习是人生成长之梯。并从“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四个维度,为我们提供了为什么要学习、掌握学习的意义。

导读

经典故释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这句话出自于清朝的文学家袁枚写的《续诗品·尚识》。完整地表达是“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意思是说学问就像弓一样,是发力的,才华像什么呢?才华像箭头一样,是刺穿的。有了这个弓,再有了箭,是不是就能射中靶子啊?还不行,还必须有方向。方向是什么呢?方向就是见识,有了见识做引领,再有弓发力,然后再有箭去穿刺,这样才能够一举中的,射中目标。所以用一句话表达的话,那就是见识做引领,学识做底蕴,才气做锋芒。

劝学篇

劝学篇

学习是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成的“金钥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倡导并身体力行的重要习惯。习总书记指出:“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习近平用典》劝学篇,从总书记使用过的“学如弓弩,才如箭镞”,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再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等典故出发,集中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劝学”的思想和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学习的原因,言简意赅、鞭辟入里,值得我们深入学习、细细体味。下面,我从“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三个方面,与大家分享。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

请点击收听

. 宣讲

—34—

—35—

青年

思想解读

我们中国古人讲,“人非生而知之者”,这世界上根本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天才。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主要是引用了前半句,就是讲才和学的关系。才和学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缺一不可。我们年轻人是很容易看重才气的,而且有可能就养成轻狂的才子气了,坐不住冷板凳,不喜欢踏踏实实地积累。但是光有才气是成不了大事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就应该努力学习、终身学习,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讲的那样,把学习作为责任,把学习作为生活态度,把学习作为精神追求。这样,我们壮丽的人生才能够有深厚的学养来保驾护航。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到过现代人才学中的一个理论,叫“蓄电池理论”,意思就是说,现代的人才当中,一辈子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必须要做一块高效能的蓄电池,不间断地、持续地充电,才能够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

举个例子,王安石写的名篇《伤仲永》。仲永五岁成诗,那绝对是有才华的,可以说就是一个小天才。但是,他爸爸太迷信天才了,不肯让他念书,不肯让他学习,不能追加他的学养,那最后仲永的天才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才华渐渐萎缩,长大之后,只能“泯然众人矣”。相反的例子,李白。李白号称“谪仙人”,更是天才。但李白可是念过书的。他自己讲,“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在念书的基础上,再辅之以纵横的天才,那才能做到“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个就是才和学完美的结合。
而文学家袁枚的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才华是箭镞,箭镞很尖锐、很锋芒,大家很容易重视到它的力量。但是一个箭究竟能够射多远,不仅仅取决于箭头的锐度,更要取决于弓的强度。只有挽得一张强弓,这个箭才能够越射越远。

“学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阐释了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各种知识书籍和优秀传统文化书籍”。

导读

经典故释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个出自于《礼记·学记》。意思就是独学就是一个人学习,没有朋友跟你一起切磋琢磨,那会有什么后果呢?两个后果:第一个,孤陋,就是见识浅薄;第二个,寡闻,就是见识不广。
一个人既学识浅薄又见识不广,就很容易成为井底之蛙,就会固步自封,就会夜郎自大,然后就很难再进步了。怎么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就是广交朋友,集思广益。但是我们所谓广交朋友,并不是滥交朋友,而是要像孔子所说的那样,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就是和正直的人交朋友,和诚信的人交朋友,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这样我们的眼界、心胸才能放开,我们才能进步。
从2013年12月31日至今,习近平同志以国家主席的身份连续五年发表了新年贺词,我们也通过媒体看到了总书记发表新年贺词之时身后那偌大的书架。据媒体梳理统计,他身后的书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学、历史、科学素养等等门类。我们能看到的书目有,《诗经》、《宋词选》、《鲁迅全集》、《老舍全集》、《李比希文选》、《21世纪资本论》、《抗日战争》等等。所以其实我们从这个书架上的书目就可以看得出来,总书记正是在不断地汲取着古今中外的很多民族的智慧,把它转变成治国理政的远见卓识。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 宣讲

—36—

—37—

青年

思想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读书学习,给过三个参考方向: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二是做好工作所需要的各种知识书籍;三是古今中外,特别是我们国家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总结为三句话:把牢定盘星;锤炼金刚钻;守护传家宝。定盘星指的是理想信念,要目标坚定,要心思如一,要心无旁骛。总书记曾经反复、多次地强调过我们要好好地学习、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的理论著作。因为从人类思想史上看,就其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和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理论能够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任何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世界。锤炼金刚钻。我们常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但是如果要揽瓷器活,或者说不得不从事瓷器活,那就得拥有金刚钻。我们说书到用时方恨少,那何不用到之时赶紧读呢?守护传家宝。传家宝就是要读经典、读原典,读那些被反复证明了的有价值的书籍。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为什么要读经典?因为经典是历史的选择,是时间的积淀,是大众的典范。经典往往已经变成我们社会生活和文化的一部分,是解读、理解社会万象的一把钥匙。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怎么学”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告诫我们用“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个层次来治学。阐释了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

导读

经典故释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于《礼记·中庸》。《中庸》相传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作品,讲的是儒家的人性修养功夫。博学,就是广泛地学习;审问,就是仔细地询问;慎思,就是努力地思考、谨慎地思考;明辨,就是清楚地分辨;笃行,就是忠诚地践行。这五个短句子是学习的五个阶段,也是五个层次,彼此之间是相互递进的关系。“笃行”它是问学的最高阶段,也是一切学问真正的出路。只有从实践上下功夫,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笃行上下功夫,我们的人生,我们的学问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概括起来说,就是八个字,叫“学用结合,知行合一”。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一位科学家,她就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而她就是一位学用结合的身边典范。
1967年,为了支援第三世界国家,也为了消除我国南方存在的疟疾疫情,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指示,以军工项目的名义紧急成立小组,研发抗疟的新药。1969年,39岁的屠呦呦参加到项目中来。在1971年底,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提取物对疟原虫实现了100%的抑制。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在中国开会,高度评价了青蒿素对世界的贡献。当时有一位法国记者问屠呦呦,说开始研究是因为战争,现在青蒿素主要用来救命,你自己有什么感想?屠呦呦是这么回答的:“我很高兴,作为一名医药科技人员,我们就是要为人类健康服务”。屠呦呦的目标很简单,学是为了用,用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这就是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就是要向学、善学、会学,就是要学会学习、聚焦学习、享受学习,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

思想解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学习来说,我们要寻找到的这个“器”就是学习方法,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这五个学习方法不仅是问学的妙道,它也是人生的妙道。我们每个人面对这个纷纷扰扰的、复杂多变的世界,其实都需要有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的智慧,那才能发现真理。发现真理之后,又要有投身生活的热情,有践行理念的热情,这样才能够实践真理,才能够改造社会。这个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期望,也是对时代的期望。

. 宣讲

—38—

—39—

青年

三、

领学人:呼伦贝尔市中心支行团委书记 鲁萍

“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

原典

五行,天所以命万物者也,故“初一曰五行”。五事,人所以继天道而成性者也,故“次二曰敬用五事”。五事,人君所以修其心、治其身者也,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故“次三曰农用八政”。
——﹝北宋﹞王安石《洪范传》

立德篇

立德篇

释义

《洪范传》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重要哲学著作。王安石通过为《尚书·洪范》作传注的形式,阐述了天人不相干、灾异不足畏的思想。关于治国理政之道,王安石主张“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意思是,君主要先修心治身,充实德行,而后才能理政治国平天下。

解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修齐治平”既是进行道德教育和践履的理论体系,也是提高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和根本目的。这在《礼记·大学》中有非常完整的论述。由内及外,从个体到家庭再到国家、天下,个体道德在外化过程中不断完善、充实,达到化成天下的境界。换言之,先有修心治身的道德,后有经世治国的政德。

请点击收听

“重莫如国,栋莫如德”。对于一个党来说,要让人民群众心悦诚服地拥护你、跟你走,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同样,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说,如果不立德、不修德、不践德,就不可能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就不可能做到风清气正。正因如此,习近平同志历来强调党员干部要注重修身养德,自觉陶冶道德情操,把“做官”与“做人”统一起来,把“立言”与“立行”统一起来。唯其如此,做人做事才会有强大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感召力。
修身,之于他人是坦荡,之于自己,则是心安。
人无品不立,无德难行,中华民族是一个高度重视克己修身的民族。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次讲话中强调:“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良好的道德修养,不仅是做人的支点、做事的起点,还是用权律己的基础,谋事创业的前提,是全体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因而干部要做到修身自律,达到“慎独”的境界。
“反听谓之聪”,干部修身要注重听取意见。古语有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警示领导者要广开言路,从谏如流,多听取百姓的呼声。当下,许多干部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甚至有的领导干部征求意见搞层层陪同,导致群众不敢讲、不便讲、不想讲,这不仅不利于工作开展,更是疏远了干群关系。干部只有敞开心扉和群众聊一聊,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不断拉近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从群众的智慧中汲取营养来修身,从群众的善良中获得感动来修身,不断砥砺自己的品格。
“内视谓之明”,干部修身要重视自我审查。《论语》有云:“吾日三省吾身。”“省”是一种自律,以律己之心不断加强自我审查、自我约束的意识和能力,及时清除非分之想、不善之念,及时反思不轨之举、伤人之言。在我们党90多年的历程中,也犯过错误、走过弯路,但正是因为有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觉,才有了强大的“自我纠错”能力。对于个人也一样,只有经常自省,不断提高修养,才能经得起时间考验,受得住环境磨炼,才能使胸怀更宽广,境界更高远,精神更开阔。修身要持久用功,要“时时勤拂拭”,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注重小节,不留空白。
“自胜谓之强”,干部修身要坚守道德底线。做人要行得正、坐得稳,作为党员干部更应该正直为人、清白为官,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然而,真正做到“自胜”二字却实属不易。从“小苍蝇”到“大老虎”;从学生干部官僚主义盛行到90后贪腐案例见诸报端……古今中外,社会从不缺少诱惑,美色金钱,稍有不慎,它们就会侵入肌体,腐蚀心灵。如何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主义的“围猎”下守身如玉,这是干部的“必修课”,只有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才能守住内心的坦然与平和,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中的这句话给予我们很深的启示。修身,之于他人是坦荡,之于自己,则是心安。只有做到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表里如一,才能切实担负起人民赋予的责任,才会不迷失、不迷路,在逐梦的路上书写更绚烂的人生。

. 宣讲

—40—

—41—

青年

原典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郑燮《竹石》

释义

《竹石》是郑板桥的一首题画诗,也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诗人表面上写竹,实则借竹喻人,表现其正直倔强的品格,以及决不向邪恶势力低头的铮铮铁骨。

解读

这首七言绝句以“咬”字开篇,突兀奇峭,入手不凡。竹子扎根于岩石的缝隙,经受风霜雨雪的击打,但始终“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的顽强,把岩竹拟人化了。后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经过无数次磨难,岩竹变得愈发坚韧不拔,任凭狂风肆虐也毫不动摇。一个“任”字,写出了竹子的无所畏惧、俊逸潇洒、积极乐观。
诗如其人,郑板桥在为人、为官、为事方面无不彰显了“岩竹”坚忍执着的品格。也许正是具备了“岩竹”的品格,诗人才产生了“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悯民情怀,保持着“写取一枝清瘦竹”“乌纱掷去不为官”的人格气节,修炼出“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劲风骨。
习近平总书记很喜欢这首诗,早在当年他在梁家河插队的时候,对这首诗就有深刻的印象,也有深刻的体会。后来他在一篇文章当中,曾经把这首诗的前两句做了一点小小的改动,“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借此来表达扎根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志向和信念。

信念篇

信念篇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请点击收听

第二,信念又是从实践中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我们站了起来,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结合起来,我们富了起来,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的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我们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证明了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都相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们都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一个强国梦,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第一,我们的信念从理论中来。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彷徨中的中国人发现,原来我们不能靠帝王将相,我们不能靠军阀财团,只有人民才是最可以依靠的力量。正像大家所知道的一样,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这个早就在马克思的《神圣家族》中萌芽的理论,和中国的现实完美地结合到了一起。

咱们都知道,郑板桥是“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所以一生有好多很怪的地方。比方说他自己讲,说我一生只画兰、竹、石三样。为什么呢?他说这不是一般的兰、竹、石,这是“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以及什么呀?以及他这个“千秋不变之人”。那一听这四句话,大家就知道了,这个不是欧洲那种写生而是具有中国气派的写意了。换句话说,他写的也好,画的也好,不仅仅是竹子,更是竹子背后的精神。
什么精神呢?其实最核心的就是顽强而潇洒。顽强在哪里?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咬”字上。这个竹子根基好不好啊?根基一点都不好,它不是生活在肥沃的泥土上,它是扎根在裸露破碎的山石之上,从石头缝里钻出来了。但是,它紧紧地咬住青山,绝不松口,一定要在这山石上生存下去,挺立起来,这是何等的坚韧而顽强啊!
再看第二个特点,潇洒。潇洒在哪里呢?在“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任”字上。大家都知道,生活在山石上的竹子是没有人精心呵护的,风来了,它得挺着。雨来了,它还得挺着。可是正因为风里雨里,千磨万击,它就养成了一种笑傲江湖的气性了,也有了笑傲江湖的资本了。怎么样笑傲江湖啊?那就是“任尔东西南北风”。无论你怎样八方风雨,我自然挺立不动,这就是潇洒呀!这才是我们中国人的气派,独立而坚强!
其实,竹品就像人品,只有深深地扎根青山之上,岩石之中,才能够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雨和打磨,依然保持坚劲挺直。人也是一样,只有坚定信念,坚定信仰,我们才能够“虽九死其犹未悔”、“历百折而仍向东”。那么有一个问题,我们的信念从何而来?答案是从理论中来,也是从实践中来。

. 宣讲

—42—

—43—

青年

原典

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
——﹝北宋﹞程颢、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卷第二十五》

释义

解读

创新篇

创新篇

“不日新者必日退。”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今天,宣传思想工作的社会条件已大不一样了,我们有些做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不日新者必日退。”“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
“不日新者必日退”出自《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卷第二十五》,全句为,“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这句话是说,如果不能每天获取新知识、取得新进步,就必然是在一天天退步,一个不进步的人没有不退步的,强调了积极进取的重要性。

《二程集》的“二程”,即程颢、程颐兄弟。二程兄弟长期在洛阳讲学,开创“洛学”一派,是宋代理学思想的奠基者之一。《二程集》是程颢、程颐全部著作的汇集,其中“遗书”是弟子们记下的二程语录,后由朱熹加以综合编定。《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卷第二十五》载程颐语道:“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为程颐之语。他认为,君子学习一定要做到日新,日新就是每一天都要有进步。清人张伯行释曰:“君子之为学也,必刻励其功,濯旧见以来新机,使其所得有日新之益。……若不日新,便是心有间断,私欲相乘,非昏则倦,日退必矣。未有半上落下,能站得住,不进而不退者。”这与《增广贤文》中的“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样,都阐述了进取的重要性。

请点击收听

何以不学习便退步?关键在于私欲的掺入,导致学习的中断。清人张伯行释道:“若不日新,便是心有间断,私欲相乘,非昏则倦,日退必矣。未有半上落下,能站得住,不进而不退者。”这里,揭示了“不日新者必日退”的深层含义:即学习者的求学初心和用心程度,决定其进步抑或落后,创新抑或保守。在这里,“不日新者必日退”包含两层含义。
其一,用心思进,无我无私,“惟精惟一”。《大学》言天下大道学问与用心求道的关系,“明德”“亲民”“至善”是大道学问,须以“正心诚意”“致知格物”的初心和用心程度去做学用实践。朱熹曰:“实其心之所发,欲其一于善而无自欺也。”。这里,正心诚意是做天下大道学问的立场和出发点。做天下大道学问是做“无我”之学,不以私心私利求学问道、谋个人利益。陆九渊道:“人须是闲时大纲思量:宇宙之间,如此广阔,吾身立于其中,须大做一个人。”这里把一个个体的“我”和私心去掉,立身于国家、社会、宇宙当中,以无我无私之心,谋求天下大道。这个大道,是真正的为民为天下的学问大道,也是为民、为天下的用心、立场和态度。求学立本、用心、无我无私,以此立意做学问修养,才可能日省和日新,才可能真正在道德学问上下功夫,成就为民、为天下的事业。
其二,从心出发,学用一体,知行合一。程子道:“子曰:学者有所闻,而不著乎心,不见乎行,则其所闻固自他人之言耳,于己何与焉?”程子又道:“凡学之道,正其心,养其性而已。中正而诚,则圣矣。君子之学,必先明诸心,知所养,然后力行以求至,所谓由明而诚也。”这里反映了儒家“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的学问要义:无我无私,做利民利天下的学用实践。王阳明道:“圣人教人知行,正是要复那本体。……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这里阳明先生强调,要以“知行合一”恢复儒家思想的本体要义;其知行合一的内在之源,便是利民利天下的初心、用心程度和立场。站到这个立场上,从此心出发,知与行便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彼此互为本体,共为一体,由认识上的创新外化成实践上的创新。
儒家认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以为民为天下的大义初心关心天下社会、关心民生,思虑现实,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是真正的学问之道,也是创新的源泉,才是实现“不日新者必日退”的真正路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只有心怀天下、心怀国家和人民,才能站到大局立场上,无私忘我,发现客观真理,并依据客观环境和客观条件,做出从实际出发的客观判断和正确决断,从而不断创新,把事业推向前进。
古人尚且如此,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处于瞬息万变之中,要跟上时代节拍,更须积极进取、奋发前行、与时俱进。

—44—

—45—

. 纪实

学习

学习

纪实

. 纪实

学习

——通辽市中支团委组织青年开展理论线下研学活动

为持续加强和引导青年体悟政治理论真谛、感悟民族精神,近日,通辽中支团委组织青年职工开展了以“寻访英雄足迹,传承红色精神”为主题的青年理论学习线下研学活动。

此次线下研学活动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为青年宣讲党史、国史以和英雄先烈的先进事迹。青年们身着八路军装,在麦新红色文化广场举行了庄严的升旗仪式,通过实地参观党建文化长廊、麦新旧居、麦新烈士陵园等,青年们追古抚今,深入学习北疆楷模任明德、蒋青春等先进人物事迹,品读细微生活中的革命精神。随后,在全长5.3公里的“行军”过程中,青年们陆续参与了誓师大会、冲破封锁线、地道战、综合补给、抢渡铁索桥等实践体验项目,身临其境感受老一辈革命先驱百折不挠、精忠报国的伟大理想和爱国情怀。

本次研学活动通过讲解、体验、互动的方式,使青年切身感悟革命英雄人物忠诚于党和人民的革命精神、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进一步拓展了青年理论学习方式途径,提升了学习实效,为青年职工攻坚克难、履职尽责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47—

. 纪实

学习

青年讲堂学

“四史”

凝聚力量显担当

——呼伦贝尔中支组织开展青年“四史”学习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四史”的重要论述,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8月4日,呼伦贝尔市中支举办了“青年讲堂”--“四史”专题讲座,引导辖区广大团员青年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进一步坚定团员青年不忘初心、不负青春的理想使命。
本次青年讲堂邀请呼伦贝尔市委党校教授为全体青年职工现场授课。重点讲授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讲座内容丰富、史料详实,入脑入心。通过讲座学习,团员青年深刻认识到“四史”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进一步坚定了青年践行初心使命的信念与决心,并纷纷表示要以此次“四史”学习为契机,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持之以恒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呼伦贝尔市中支团委将持续把“四史”学习教育作为提升青年理论学习活动中的必须内容,学深悟透,融汇贯通。切实帮助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矢志奋斗拼搏,通过学史明志中激励青年干部在推动深化金融改革主战场奋勇担当,书写华彩人生。

—46—

巴彦淖尔市中心支行团委组织开展“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学习活动

2020年8月20日上午,巴彦淖尔市中心支行团委组织中支团干部、团员青年召开“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学习会,引导青年紧跟党的步伐,深刻领悟团中央精神。
学习会上,与会团干和青年观看了中共中央党校公开课第三讲——《与祖国共成长》,并邀请老党员通过亲身经历、鲜活事例,与青年交流分享了入党故事、工作经历、人生感悟等方面内容,深情告诫年轻人,要清白做人、踏实工作,以勤奋实干书写精彩人生。

最后,中支团委书记就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提出理论学习是树立牢固理想信念过程中的关键一环,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引领作用。希望团员青年结合学习内容和本职岗位工作,在学习思考中勇于实践,砥砺奋进,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在实践创新中总结提高,为基层央行的发展建设贡献力量。
巴彦淖尔市中支团委将持续推进“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学习活动走向深入,使每一名青年更好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做一名合格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更加自觉地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学习、实践和工作。

. 先锋

—48—

—49—

青年

青年

先锋

贾宇同志,中共党员,现任乌海市中支支付结算科副科长,兼任团委组织委员,曾获天津分行优秀共青团干部、乌海市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热爱团青工作,疫情期间,以挺在一线的担当和高效履职的作为,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团员冲锋在前,表现突出。

用理想信念引领青年

在担任团委组织委员的三年多时间里,旗帜鲜明按照党交给团的政治责任和根本任务,组织开展了多项富有成效的青年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其中“学深悟透新思想,躬身笃行献央行”六位一体学习活动被评为2019年度总行级“我与央行共奋进”精品活动。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创新建立线上“云讲堂”,保障青年理论学习不间断。

以志愿精神感染青年

他组织建设乌海市中支志愿服务站,通过定期开展“爱我家园”“社区帮扶”“关爱自闭儿童”“无偿献血”“公益捐赠”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团员青年奉献社会的服务意识,展现央行青年的良好风貌。为响应“双创”工作,他多次带头深入社区,打扫垃圾,倡导居民积极主动做创建文明、卫生城市的践行者,赢得群众广泛赞誉。

用身体力行带动青年

疫情持续期间,他主动申办特殊出入证,坚持不轮岗、不休息,每日往返于社区、单位和家中。同时,他还向全行发出征集电子测温仪的倡议书,参与制作了多期新媒体宣传期刊,传递正能量,鼓舞大家的干劲。对于团青工作,传承、创新是他前进的目标,热爱是他投身团青工作的最好诠释!

不忘央行初心

,争当

青年

责任编辑:陆敏、王世龙    包头市中支
校         核:刘宜婧   鄂尔多斯市中支
终         审:马艳昕、杨猛   呼和浩特中支

2020年9月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