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中国火花》27期

其他分类其他2024-09-16
69

广州火柴厂与36年前的奥运火柴盒贴画出海故事

烟标火花精品展“八一”开幕!

“海鸥”火花的演变见证广西平乐行政区划变迁

促人回忆的猴年双花封

韩美林绘制并设计的熊猫火花

热爱与执着——专访山西火花收藏大家钱辉

共赏火花之美 共襄文化之盛-火花文化节纪实

火花上的卍字

奥运火炬境外传

喜得杭州火柴厂两徽章

京内资准字 2022 - L0119 号

27

2024.09

卷   首   语

中国日用化工协会火花收藏家工作委员会创会会长  夏志诚

交友感悟

世间上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所谓朋友,是指彼此有交情,志同道合。
一、有友如花——有的朋友像花一样,当你盛开的时候,他把你供人欣赏;假如你凋谢了,就把你丢弃。也就是说,当你拥有权势的时候,他把你捧得高高的,凡事奉承你、随顺你,一旦你功名没有了,失去了利用的价值,他就背弃你,离开你。
二、有友如秤——有的朋友像秤一样,如果你比他重,他就低头;如果你比他轻,他就高起来,也就是说,当你有功名权力时,他就卑躬屈膝、阿谀谄媚向你低头;等到你功名权力没有了,他就昂起头来,看不起你了。
三、有友如山—— 有的朋友像高山一样,山能广植森林,豢养一切飞禽走兽,任凭动物聚集在里面,自由自在的生活。所以好朋友像山,有着广阔的心胸,就像孟尝君一样,有食客三千。
四、有友如地——有一种朋友如大地,大地能普载万物,我们在大地上建高楼,修道路,植树栽花,乃至人、车行走其上,大地都毫无怨尤的承受着。所以,像大地的朋友,可以普载我们,替我们担当,替我们服务。
吾毕生交友近万,多为收藏界、书画界、文学界的朋友。我们收藏火花的初心:增长知识,传播文化,陶冶情操,修心养性。为了传承火花文化,搭建火花交流平台,自1985年起,我先后策划成立南京市职工火花协会、亚洲火花学会、江苏火花学会和全国火花收藏家协会。秉承“为普及火花知识,传承火花文化,开拓火花市场,促进火花交流,提高会员修养而服务”的宗旨。先后在南京、上海、广州、扬州、杭州、天津、西安、武汉、滁州、新疆建立十个全国火花活动中心;在安阳、徐州、昆山、常州等地创建八个火花创意设计、培训教育及红色文化示范基地;在南京、徐州、泰州等三个城市创建火花文化艺术展览馆;在南京、上海、泰州、扬州、安阳、杭州、武汉等七个城市举办十届全国火花文化节博览会;并推荐评选200多位新中国火花收藏名家;编辑发行《中国火花》26期,均受到社会各界朋友及广大会员的关注与支持。从黄金兰、徐湖平、邱正选、沈正华、迟雩、王斌、徐晓燕、阚宁、王建军、韦小明、芦中学、沈永坚、胡午寅、赵长新、田向农、程有田、钟青林、吴润霖、姚永胜、华东、胡有国、王泓博等朋友对协会活动经费的逐年资助,到天津花友杜少泉的家庭一次捐款(人民币)10万……如今,武汉胡裕泰先生又向花友捐赠个人收藏的火花数万枚、沈阳王诗宏先生向协会捐赠亲手制作的“火花荟萃”集41册。充分反映了这些朋友崇高的思想境界,他们的友情如“山”、如“地”,精神可佳,功德无量。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最好的朋友给你正能量,相互坦城,相互信任,相互支撑,时刻让你感受到人间的温暖与幸福。《中国火花》是集花爱好者学习、交流的园地,在诸位朋友的亲切呵护下,27期已由上海青年火花收藏家王浩同志担任主编。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呼?让我们带上你的火花,点亮生活,追逐梦想,与王浩同志携手并肩,薪火传承!

共赏火花之美  共襄文化之盛

夏建柏

中国日用化工协会火柴火花第四届第三次会议、第十届全国火花文化节博览会暨全国花协成立十二周年庆典大会于2024年5月18-20日在武汉召开。此次火花文化节博览会旨在推动火柴行业的转型与发展,弘扬火花文化,薪火相传,推动火花文化产业的交流与合作。
大会由中国日用化工协会、湖北省收藏家协会主办,中国日用化工协会火柴火花分会、中国日用化工协会火花收藏家工作委员会、中国日用化工协会火花收藏家工作委员会武汉活动中心承办,同时得到了武汉博物馆、江苏省收藏家协会、湖北省收藏家协会、南京市职工文化体育协会、江苏金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金汉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环宇艺术馆、安阳方舟礼品火柴厂、泊头明光火柴厂、景德镇瓷都火柴厂、杭州火柴厂及众多花友的大力支持。
5月18日全天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嘉宾、会员陆续来到武汉江城大酒店大厅报到处报到,并领取会议材料及纪念品;同时在江城大酒店6楼成都厅,全国各地的火花收藏爱好者们进行了火花文化交流并参观武汉花友黄德宝《火花上的雷锋同志》专题火花收藏展览。在成都厅最吸引花友眼球的是安阳方舟礼品火柴厂荣誉出品的2根超大型火柴:一款大型火柴(长度100厘米,梗宽4.5厘米),火柴梗一面,印有“第十届全国火花文化节博览会暨全国花协成立十二周年庆典”文字,

中国日用化工协会火柴火花第四届第三次会议暨第十届全国火花文化节博览会纪实

目录

 >>>

共赏火花之美 共襄文化之盛—火花节纪实 / 夏建柏
汇聚火花之光 照亮收藏之路—文化节发言 / 夏志诚
脚踏实地开展活动 龙年献瑞再创佳绩 / 夏志诚
烟标火花精品展“八一”开幕!/ 金鼎云
火花百年 薪火相传 / 杭州档案公众号
《中国火花》电子版 1、2 期内容辑录

03
08
10
12
16
18

Te Bie Bao Dao

促人回忆的猴年双花封 / 程俊
热爱与执著—专访山西火花收藏家钱辉 / 魏永轩

21
22

集花心语

Ji Hua Xin Yu

卷首语  /

夏志诚

爆竹声声迎神龙 / 李润
火花上的卍字 / 喻豪
一组百年洋行“蝴蝶”商标 / 李园田
奥运火炬境外传 / 李润
日本火花上的中国料理——聘珍楼 / 张嵩
见钱眼开系列 连载 之华北(上) / 李好勇

24
27
30
32
34
36

火花赏析

Huo Hua Shang Xi

喜得杭州火柴厂两徽章 / 王浩
广州火柴厂与36年前的奥运火柴盒贴画出海故事/李伟钦
韩美林绘制并设计的熊猫火花 / 赵征宇
“海鸥”火花的演变见证广西平乐行政区划变迁/龚建森
《情系延边火柴》连载九 / 刘佰全
西安火柴工业与西安火柴厂的兴盛和谢幕(下) / 刘诗斌

45
48
52
54
56
60

火柴史话

Huo Chai Shi Hua

特别报道

 2   / 

/   3

言恭达  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第六届副主席

封面题字:

《            》编委会

顾  问:
总  编:
主  编:
副主编:
编  委:

主  办:
协  办:
编  印:
印  刷:
投稿微信:

中国日用化工协会火花收藏家工作委员会
中国日用化工协会火柴分会
江苏省收藏家协会
江苏金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北京金汉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徐州市火花学校
蚌埠虎头火柴有限责任公司
泊头市明光火柴厂
河南安阳方舟礼品火柴厂
杭州火柴厂
昆山博立雅彩印制品有限公司
北京承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联合互通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王  浩  wh739591628
  赵  铮  cesar6007
  龚建森  wxid_wi2nggiq0clm22

【内部交流】

        王万绪  徐  茹  赵旸宇  徐湖平
高以俭  黄金兰  蔡敬堂  吴润霖  姚永胜
邱正选  杜开林  迟  雩  刘  宇  刘  鉴
韦  清  夏富仁  陈治君  姜西海  朱  敏
        夏志诚  徐晓燕
        王  浩
        芦中学  韦小明  沈永坚  赵  铮
        龚建森
        夏建柏  刘诗斌  李  民  陆身强            吴国强  曹官文

火柴梗另一面,印有“百年火柴,薪火相传”文字;另一款巨型火柴(长度2024毫米,梗宽70毫米)火柴梗一面和另一面,分别印有与第一款火柴梗相同文字。两款超大型火柴限量定向生产,已被花友认购完毕,现场许多火花收藏爱好者们,纷纷手握巨型火柴照像留念,巨型火柴给这次火花文化节博览会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5月19日上午9时30分,第十届全国火花文化节博览会暨全国花协成立十二周年庆典大会在武汉博物馆多功能报告厅盛大开幕。中国日用化工协会理事长王万绪;中国日用化工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日化协会火柴火花分会理事长徐茹;原南京博物院院长徐湖平;南京市工人文化宫基层科科长陈文斌;中国日化协会火花工作委员会创会会长夏志诚;中国日用化工协会火柴火花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日化协会火花收藏家工作委员会会长徐晓燕;中国日用化工协会火柴火花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田向农、中国日化协会火花工作委员会名誉会长姚永胜、邱正选;湖北省收藏家协会执行主席王运明;湖北省收藏家协会驻会副主席俞良玉;中国日化协会火花工作委员会诸多副会长及全国各地火花收藏爱好者和特邀嘉宾参加了庆典大会。

此次大会由中国日化协会火柴火花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日化协会火花收藏家工作委员会会长徐晓燕主持;中国日化协会火柴火花分会理事长徐茹致开幕辞;中国日化协会火花收藏家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武汉活动中心主任胡芒致欢迎词;中国日化协会火花收藏家工作委员会创会会长夏志诚作工作报告,期间夏志诚创会会长向湖北省收藏家协会捐赠《共和国的足迹》、《天佑中华 大爱无疆》等精品火柴火花,湖北省收藏家协会秘书长刘桂萍代表接受精品火柴火花;中国日化协会火柴火花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田向农作分会工作报告及 2024 工作计划;中国日化协会火花收藏家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芦中学宣读全国花协“关于向胡裕泰先生授予薪火传承终身成就奖”批文,创会会长夏志诚、会长徐晓燕向胡裕泰先生颁发“薪火传承终身成就奖”荣誉证书和奖杯,同时胡裕泰先生分别向泊头火柴厂、上海活动中心、浙江活动中心、常州武进红色文化示范基地捐赠其火花;中国日化协会火花收藏家工作委员会学术顾问、武汉活动中心名誉主任刘仁举介绍其收藏经历;湖北省收藏家协会执行主席王运明致贺词;中国日化协会

中国日用化工协会理事长王万绪同志讲话

中国日化协会火柴火花分会理事长徐茹致开幕辞

中国日化协会火柴火花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田向农作分会工作报告及 2024 工作计划

中国日化协会火花收藏家工作委员会名誉会长、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创会会长、原南京博物院院长徐湖平发表讲话

湖北省收藏家协会执行主席王运明致贺词

中国日用化工协会火柴火花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日化协会火花收藏家工作委员会会长徐晓燕主持大会

中国日化协会火花收藏家工作委员会创会会长夏志诚作工作报告

南京市工人文化宫基层科科长陈文斌发表讲话

中国日化协会火花收藏家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武汉活动中心主任胡芒致欢迎词

中国日化协会火花收藏家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芦中学

火花收藏家工作委员会名誉会长、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创会会长、原南京博物院院长徐湖平发表讲话;南京市工人文化宫基层科科长陈文斌发表讲话;最后中国日用化工协会理事长王万绪做总结讲话。
会议现场中国日化协会火花收藏家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李涌金代表安阳方舟礼品火柴厂公布大型火柴、巨型火柴首发仪式并向大会献礼。回望中国民族火柴工业诞

生,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40年前,中国火柴工业协会(中国日用化工协会火柴火花分会的前身)在武汉成立。为纪念中国民族火柴工业的百年发展历程,为2024年武汉庆典活动添彩,安阳方舟礼品火柴厂荣誉

出品两款超大型火柴。第一款大型火柴,长度100厘米,象征中国民族火柴工业100多年历史。火柴梗一面,套红丝网印刷武汉庆典活动主题;火柴梗另一面,套红丝网印刷“百年火柴,薪火相传”。限量发行100支。第二款巨型火柴,长度2024毫米,意喻2024年举办武汉庆典活动。火柴梗一面,套红丝网印刷武

 4   / 

/   5

5月19日下午,湖北广播电视台记者来到了第十届全国火花文化节博览会现场,分别采访了中国日化协会火柴火花分会领导徐茹、徐晓燕、李涌金及协会学术顾问胡裕泰、徐国祥,拍摄了火花文化交流展示盛况,并在湖北电视台《长江新闻》节目中以《小“火花”承载大文化》为题进行了报道。
火柴火花文化节博览会招待晚宴于5月19日晚上6时在武汉市江城大酒店宴会厅举行,创会会长夏志诚、会长徐晓燕、常务副会长阚宁、副会长韦小明向60、70、80岁会员以及5月份会员生日代表赠送蛋糕及“福寿康宁”书画作品,寿星代表李文新在大家生日祝福歌声中许下美好心愿;武汉市级非遗项目“鲁班锁”传人李遵酉向中国日化火花收藏家工作委员会名誉会长徐湖平、姚永胜、创会会长夏志诚赠送“鲁班锁”;期间武汉市业余表演者向大家进行了文艺节目演出,获得了大家阵阵掌声;中国日化协会副理事长、火柴火花分会秘书长、全国花协名誉会长、高级顾问、会长、副会长分别依次抽奖并向大家公布中奖号码,向获奖嘉宾和会员颁发火柴火花纪念礼品,把晚宴活动推向高潮。
会议期间部分协会领导看望了德高望重的武汉火花收藏家胡裕泰夫妇。5月20日部分到会代表参观武汉博物馆、游览武汉名胜古迹,此次大会获得圆满成功。在

汉庆典活动主题;火柴梗另一面,套红丝网印刷“百年火柴,薪火相传”。限量定向发行。方舟礼品火柴厂出品的2024武汉庆典巨型火柴,严格采用火柴工艺和火柴比例制作,各项数据创全球火柴之最,日后拟申报世界吉尼斯之最。百年火柴,薪火相传,文明之火,永驻人间,现场向南京汤山中广华夏火花展览馆、武汉活动中心赠捐大型、巨型火柴;中国日化协会火花收藏家工作委员会副会长陈春荣、滁州活动中心副主任胡学军向大会赠送书法作品。

2.南京陈颂斌赠南京“京剧人物”火花200套。
3.武汉刘仁举赠大会用酒2箱,火花、门券1000枚。另负责大会摄影并自费出资加印大会集体照每人一张。
4.武汉黄德宝赠大会用酒2箱。
5.武汉熊怡赠“黄鹤楼折扇”105把。

6.武汉吴积煌赠抗疫卡花100套。
7.南京阚宁赠西藏火柴厂贴标5枚100套、宁波厂83年出品“花鸟”火花100套。
8.扬州童林赠麻城厂“十二钗”、“风景”火花各120套。
9.著名鲁班锁大师李遵酉捐三套赠送李克强转送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同款鲁班锁。
10.武汉胡裕泰赠武汉厂火花100套及将所藏数万枚火花捐火花基层中心。
11.上海阎志刚赠十只手表另加250套“世博熊猫”火花。
12.扬州朱世云赠24种宾馆卡标各100组。
13.陕西铜川刘学平赠秦艾艾条500根。
14.杭州蒋向钢捐款500元。
15.杭州沈永坚捐赠纸品20套。
16.甘肃李桂生捐款360元。
17.北京沈传忠捐款360元。
18.泰州王泓博捐款3000元。
19.上海胡有国捐款1000元。
20.重庆陈治君赠云南“大理丽江风景”火花300套。
21.南京夏志诚赠“世纪伟人”、“毛泽东经典语录”等火花600套。
22.南京关施政赠红酒2箱。
23.上海王浩捐赠十本《烟雨耀扬》。
24.杭州胡午寅捐款1000元。
25.株洲蒋盛武捐赠连云港双喜贴标4+1共100套。
26.扬州龚建森捐赠十本《早期成套火花上的风景名胜》。
27.全国花协西安活动中心赠送崔文川撰阿愚书贺联一幅。
28.泊头明光火柴厂田向农捐款1000元。
29.江西景德镇火柴厂程有田捐款1000元。
30.西安刘诗斌捐赠西安火柴厂“儿童舞剑”卷标火花100套。
感谢武汉程俊与黄小兵一起于5月19日下午前往武汉市邮政局汉口火车站集邮门市部,将第十届全国火花文化节博览会纪念封150枚加盖(武汉市博物馆2024.05.19.17.湖北武汉2)纪念邮戳分送到会人员。

创会会长夏志诚、会长徐晓燕代表全国花协向胡裕泰颁发“薪火传承终身成就奖”荣誉证书及奖杯

此非常感谢为此次会议捐款捐物人员(排名不分先后):
1.安阳方舟礼品火柴厂赵长新厂长赠“武汉十景”纪念火柴300套、火花500套,巨型火柴2套。

 6   / 

/   7

汇聚火花之光 照亮收藏之路

——创会会长夏志诚在第十届全国火花文化节博览会
暨全国花协成立十二周年庆典大会上的发言(2024.5.19)

尊敬的王万绪理事长、任晓飞馆长、王运明主席、徐湖平院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代表:上午好!
今天,适逢全国花协成立十二周年纪念日,红色五月,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来自全国二十多个城市,八十多位新老朋友,不亦乐乎欢聚在武汉博物馆,见证第十届全国火花文化节博览会暨全国花协成立十二周年庆典,我谨代表全国花协理事会向诸位的光临表示热烈欢迎,并致以诚挚问候!
火花,是火柴商标的雅称。早在三十四年前,由武汉博物馆、中国火柴工业协会、南京火柴厂、武汉火柴厂等单位在武汉毛泽东同志旧居联合主办“首届中国火花展评”,至今令人神往,回味无穷。火花与邮票一样,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科学、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面貌,具有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和纪念性,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传承。
1999年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中国日用化工协会火柴分会特邀北京、天津、广州、杭州、徐州、蚌埠、泊头、安阳等三十二家火柴厂,共同监制一套《共和国的足迹》精品火花与火柴。其主图遴选《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开国大典”“抗美援朝”“中共八大”“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人造卫星”“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等50项大事,既反映了1949年至1999年新中国成立

五十年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又歌颂了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艰苦创业,把一穷二白的中国建设成繁荣富强的中国。中华民族从未像今天这样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英姿,赢得国际社会的尊敬和掌声。
2020年,武汉突发疫情,为了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本会动员全体火花收藏爱好者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及时设计发行“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天佑中华 大爱无疆”2套全国统一编号火花,采取附捐认购办法,收到来自全国45个城市,138位花友捐款12000多元。并通过江苏省慈善总会将此款交到武汉。今天,我以全国花协的名义,将《共和国的足迹》《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天佑中华 大爱无疆》火柴、火花分别赠给武汉博物馆和湖北省收藏家协会珍藏。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武汉精神,谱写火柴文化,展

示火花风采,是本届全国火花文化节博览会暨全国花协成立十二周年庆典活动的宗旨。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武汉精神,敢为人先、追求卓越,会前我们特聘安阳方舟礼品火柴厂精心设计一款“武汉十景”火柴、火花以志纪念。
武汉,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春秋战国以来,武汉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明清时期被誉为“楚中第一繁盛处”和“天下四聚”之一。武汉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武汉收藏文化盛况空前。这次我们在武汉举办第十届全国火花文化节博览会。不仅得到了武汉博物馆和湖北省收藏家协会鼎力支持,也受到了湖北省收藏家协会工艺品分会、茶文化分会、玉器分会、陶瓷分会、钱币分会、书画分会、文献分会、连环画分会、酒文化分会等单位的友情关注与支持,值此,表示衷心感谢!
为了谱写火柴精神,展示火花风采,在安阳方舟礼品火柴厂总经理赵长新亲自指挥下,严格采用火柴工艺,精雕细刻,限量推出1米和2.024米巨型火柴110根,寓意十分深刻。各项数据堪称世界火柴之最。

在今天庆典大会上,我们要为薪火传承人武汉火花收藏家胡裕泰先生授予“终身成就奖”。胡裕泰先生收藏火花四十多年,如今迈入米寿(88岁),他决定将毕生收藏的8万多枚火花无偿捐给全国各地火花活动中心交流展示,这种热爱火花、热爱协会、热爱社会的无私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发扬光大。让我们敢于善为,敢于创新,充分发掘火花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用火花创造担当,赋予火花的政治生命,赋予火花新时代的火种。
火种在哪里,谁拥有火种,是谁将火种撒向人间?我坚信回答:我们全国花协!我们集花人!
谢谢!

火柴,光明的使者!它把光和热留在人间。今天赵长新总经理决定先将二根2.024米巨型火柴赠给全国花协武汉活动中心和全国花协中广华夏火花展览馆。必然促使人们对火文化再认识、再思考,对火的作用的理解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汇聚火花之光,照亮收藏之路。如今全国花协在中国日用化工协会领导下,有了“火花收藏家工作委员会”的合法身份;有了《中国火花》杂志内资出版准字号;有了南京、上海、天津、浙江、新疆、广州、武汉、西安、扬州、滁州十个活动中心,有了泊头明光、安阳方舟、景德镇瓷都三大火柴生产基地;有了徐州火花学校青少年活动基地;有了安阳火花文化创意设计中心;有了杭州火柴文化研究中心,有了南京汤山中广华夏火花展览馆;有了南京诗书画创作基地;有了南京中国火花休闲基地;有了常州武进红色文化示范基地;有了100多名学术顾问和艺术顾问;有了200多名薪火传承人。

收藏家胡裕泰先生(右)

 8   / 

/   9

脚踏实地开展活动 龙年献瑞再创佳绩

——夏志诚会长在南京市职工火花协会成立三十九周年
暨中广华夏火花展览馆开馆庆典大会上的致辞(2024.1.20)

尊敬的蔡敬堂会长
尊敬的沈正华名誉会长及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代表:上午好!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今天适逢南京市职工火花协会成立三十九周年暨中广华夏火花展览馆开馆庆典,请允许我代表南京市职工火花协会(以下简称:南京花协)、江苏省收藏家协会烟标火花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日用化工协会火花收藏家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花协)表示热烈祝贺!并向诸位领导、嘉宾和会员代表光临表示衷心感谢!

南京花协于1985年1月20日成立,在南京市工人文化宫的领导下,为了推动火花收藏,传播火花文化,展示火花风采,先后发展会员(含外埠通讯会员)400多名;配合南京火柴厂策划发行全国统一编号火花400多套;举办各类火花交流会、展览会和火花学术研讨会700多场次。將火花展览走进学校、走进社区、走进企事业单位,走进博物馆、展览中心和旅游景点,成为点亮城市,点燃生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如今,南京花协已被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和全国花协列入团体会员单位,成为中坚力量,并多次受到表彰。值此,感恩中国日用化工协会、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南京市工人文化

宫、江苏金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中广华夏科技有公司、昆山博立雅彩印制品有限公司、南京腊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和南京市锁金村街道等单位领导的关心与支持。全国花协自2012年成立以来,先后在中广华夏科技有限公司召开三次领导班子例会,不言而喻,中广华夏已是全国花协牵线搭桥、凝力聚力的摇蓝。今天我们有幸在这里见证中国日用化工协会火花收藏家工作委员会中广华夏火花展览馆开馆,并将泊头明光、安阳方舟、景德镇瓷都、浙江杭州及南京、上海、北京、天津、重庆、广州、武汉、西安等火柴厂出品的火柴、火花率先展出。可以说展厅设施一应俱全,火花藏品琳琅满目,特别是“电影海报火花”与“电影设备文献”相映成趣,实属“无中生有”,屈指可数。这正是沈正华名誉会长和邱正选馆长鼎力支持和无私奉献的结晶,让我们用掌声表示诚挚的致谢!
2024甲辰龙年即将到来。龙是至尊神秘的王者,中国是龙的故乡,龙代表中国。在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发展过程中,“龙”逐渐成为一种民族象征,它在人们心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可沽量的创造力,中华民族是

创会会长夏志诚与会长徐晓燕向邱正选颁发批文及聘书

龙的传人。恰巧名誉会长沈正华属龙,值此,我们特邀朱寿宪、范玉华、邓显义、陈华镒四位艺术顾问,每人
创作一幅“神龙”书画佳作,赠给沈正华名誉会长,请他们代表全国花协举行赠送仪式(掌声)。
龙是伟大的,因为它得到了所有炎黄子孙的尊敬;龙是神圣的,因为它是一种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与中国文化的象征。我提议:南京花友在甲辰龙年,要与全国花友肩并肩,心连心,发挥龙腾虎跃精神,为脚踏实地推动火花收藏,传播火花文化,勇挑重担,再创佳绩。
最后预祝南京市职工火花协会成立三十九周年暨中国日用化工协会中广华夏火花展览馆开馆庆典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会员代表龙年大吉,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谢谢!

创会会长夏志诚在开馆庆典大会上致辞

中广华夏火花展览馆邱正选馆长发表感言

南京市武术协会会长蔡敬堂特向邱馆长赠送珍藏多年的“尚方宝剑”以示祝贺并增强二会合作

此次展示的︽火花中的电影海报︾受到来宾一致好评

10   / 

/   11

烟标火花精品展“八一”开幕!

金鼎云艺术编辑报道

南京市职工“收藏之路烟标火花精品展”由中国日用化工协会火花收藏家工作委员会会长徐晓燕主持。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为了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7周年,歌颂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军队,我们在建军节这一天,特别举办南京市职工“收藏之路烟标火花精品展”,展出了《回顾伟大的抗美援朝》,《钢铁长城》等火花烟标收藏品,以此形式让我们一起向那些为国家和人民默默奉献的军人致以崇高的敬意。让我们铭记他们的英勇事迹,感激他们的无私奉献。让我们共同为和平而努力,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今天又适逢江苏省收藏家协会成立30周年之际,我们努力传播烟标火花文化,展示民间收藏风采。此次

展览由南京市职工文化体育协会、江苏省收藏家协会主办,中国日用化工协会火花收藏家工作委员会、江苏省收藏家协会烟标火花专业委员会承办,常州市职工烟标火花收藏协会、扬州市收藏协会火花专业委员会、江苏金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金汉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协办的南京市职工“收藏之路烟标火花精品展”,在南京市工人文化宫职工文化艺术展览馆正式开幕!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嘉宾

南京市职工文化体育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蔡敬堂,南京市工人文化宫基层科科长陈文斌,南京博物院原院长、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创会会长、全国花协名誉会长徐湖平,江苏省收藏家协会顾问、全国花协名誉会长姚永胜,江苏省烟草专卖局原副局长、江苏省收藏家协会顾问、烟标火花专委会名誉主任王安珠,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陈绍林,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全国花协副会长、环宇艺术馆馆长王泓博,江苏省收藏家协会顾问、全国花协创会会长、南京市职工火花协会会长夏志诚,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办公室主任邱玥,全国花协常务副会长、南京市职工火花协会名誉会长阚宁,全国花协副会长、常州市烟标火花收藏协会会长韦小明,全国花协副会长、扬州市收藏协会火花专业委员会主任童林,全国花协副会长、《中国火花》编委会主编王浩,全国花协副会长、红色文化示范基地主任沈锡忠,全国花协副会长夏建柏、朱世云、陈颂斌,副秘书长陈红、钱亚鸿、刘曦玲,全国花协高级顾问、江苏电视台荔枝网主任虞根网、组长朱子孝,全国花协高级顾问洪鹤年、万家海,全国花协学术顾问李学林、雷文甫、王明元,常州市职工烟标火花收藏协会副秘书长兼武进区分会会长虞亮,常州市职工烟标火花收藏协会理事庄文新、萧革武,南京市职工烟标协会会长秦国祥,全国花协理事杨基华。

南京市职工文化体育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蔡敬堂先生致词

南京市工人文化宫基层科科长
陈文斌致词

南京博物院原院长 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创会会长 全国花协名誉会长
徐湖平先生致词

王安珠《回顾伟大的抗美援朝》烟标及文献 荣获:特等奖 徐湖平会长向王安珠颁发“特等奖”荣誉证书

开幕式致辞

夏志诚会长代表协会向王安珠赠送
《共和国的足迹》纪念火花及火柴实物

江苏省烟草专卖局原副局
王安珠 发表获奖感言

12   / 

/   13

媒体采访

观展交流

徐湖平会长向中国日用化工协会火花收藏家工作委员会会长徐晓燕颁发“火柴实物优秀奖”荣誉证书

夏志诚创会会长、姚永胜名誉会长向获奖人颁发“优秀奖”荣誉证书:阚宁《祖国万岁》火花,钱亚鸿《龙的中国 龙的传人》火花,王明元《向雷锋同志学习》火花,秦国祥《红色足迹》烟标,唐孝云《中烟.语录》烟标

虞亮代表获奖者发言

左图:徐晓燕会长接受江苏电视台荔枝网采访

嘉宾朱芊晔现场演奏古筝《高山流水》

右图:江苏电视台荔枝网采访参展者

蔡敬堂会长向获奖人颁发“优秀奖”荣誉证书:童林《红楼文化》火花,朱世云《火镰》《火柴匣》,王泓博《民族团结》火花,夏志诚《火花词典》,杨基华《老年颂》

陈文斌科长向获奖人颁发“优秀奖”荣誉证书:韦小明《钢铁长城》,沈锡忠《烟标上的农业强国》,庄文新《烟标上的龙文化》,萧革武《数字烟标上的历史印记》,虞亮《烟标上的国庆》《烟标上的鱼文化》

领导向嘉宾朱芊晔赠送《南京风光》火花

艺术顾问法光喜演奏萨克斯《十送红军》

左图:艺术顾问万家海现场激情朗诵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献给“八一”建军节

右图:徐晓燕向南京博物院原院长、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创会会长徐湖平先生赠送金鼎文创折扇

14   / 

15

火花百年 薪火相传

——采访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杭州火柴厂厂长胡午寅
                   工业记忆见证杭州腾飞岁月系列  杭州档案公众号

杭州火柴厂:
见证民族火柴工业发展变迁

你有多久没见到火柴了?在杭州,一簇百年星火仍在闪闪发光!
上面这枚精致的金属火柴盒来自杭州火柴厂。可千万别小看了,它是2022年杭州火柴厂为纪念其“火柴制作技艺”荣获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殊荣而匠心制造的。
此作品灵感源于杭州光华火柴厂(杭州火柴厂前身)于1915年推出的“爱国货”火柴封标,采用全手工机械雕刻工艺,拥有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证书,全球仅限量发售200套,拍卖价格高达1888元!
小小的火柴,究竟拥有怎样的魅力?又如何在当下擦出新的火花?6月17日,我们在杭州景芳六区的火柴展示厅见到了杭州火柴厂胡午寅厂长,听他讲述杭州火柴厂,这一中国火柴工业中目前唯一存在的百年民族企业背后的故事。

着过硬的火柴生产质量,曾荣获浙江省优质产品、原国家轻工部优质产品。1990年,火柴厂年产达到50万件。
杭州火柴厂是浙江火柴行业的龙头企业,经济效益在全国130家国有大中型火柴厂中居第四位,今年已是它走过的第115个年头了。
所幸的是,杭州火柴厂在历史中走过的每一步都在杭州市档案馆留有详细的档案记录。作为浙江民族工业最早的基础之一,杭州火柴厂的百年历史见证了中国工业的发展和变迁。
从最初的私营企业到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转变,再到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它不仅是一个生产火柴的企业,更是中国工业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尽显民族企业的爱国情怀和传承民族精神的责任感。

胡午寅厂长:
用杭州情怀打造杭州品牌

火柴工业是我国工业史上最早的民族工业之一。在近代,我国的火柴都是从国外进口的,称作“洋火”。为了振兴国货,1909年,杭州火柴厂的前身杭州光华火柴厂在上城区海月桥畔创立,名字蕴含光复华夏之意。
1955年,光华火柴厂正式改名为杭州火柴厂,凭

杭州火柴厂曾经风光无限。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厂职工有1400人以上,年销售火柴超过80万件,买火柴要凭票甚至开后门才能买到。但随着打火机普及、人力成本增加、城镇化进程加快,火柴的市场需求量明显下降,火柴行业开始走下坡路。
胡午寅家和杭州火柴厂有着上百年的渊源。从奶奶辈开始,一家三代人都在火柴厂工作过。2003年,他接手了转型发展中的杭州火柴厂,从2006年起一直担任厂长至今。可以说他亲历了杭州火柴厂的高光时期,并在它的低谷时期躬身入局。
为应对外地品牌的“价格战”,坚守住好几代人拼搏而来的本土品牌,刚上任不久的胡午寅提出了“百年品牌,杭州火柴”的口号,希望以百年传承的历史为企业打造口碑。他带领杭州火柴厂在2006年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火柴销量达到每年25万件,成为全国一

“燃烧自己、点亮别人”是杭州火柴厂一百多年薪火相传的企业精神,“脚踏实地、与时俱进”是胡午寅厂长在奋斗路上始终坚守的人生信条。
胡午寅进入杭州火柴厂后,勤奋钻研火柴技术,坚持每天深入基层,不断改良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在坚守传统火柴制作工艺基础上,大胆进行设备更新,不仅提升工作效率,更加注重绿色环保,每年都能够节省大量的木材资源,使产品质量迈向新台阶,带领杭州火柴厂从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逐渐发展为一个颇具影响力的百年文化品牌。
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专属于那个时代的辉煌和执着。
一根小小的火柴,曾点亮万千灯火,继往开来,它并未消逝于时间的舞台,反而绽放出文化与艺术之耀眼光芒,续写下一个百年的崭新传奇。
“不论是企业还是人,都必须学会开放包容和多元化发展。”胡午寅厂长说:“只要我们共同努力,路就在我们脚下,火柴不会消失,火焰也不会熄灭。”他希望自己的坚守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火柴文化,共同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流的火柴企业,杭州火柴厂的品牌受到了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
2008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火柴销量断崖式下降,火柴厂的大量火柴面临严重滞销。为了应对危机,胡午寅面临必须关停一个工厂的抉择:一边是拥有低价优势的安徽祁门厂,另一边是拥有杭州地域优势的千岛湖文昌镇厂。
到底是追求经济效益还是保留杭州情怀?胡午寅日思夜想,最终决定保留千岛湖厂区,因为那里承载着几代杭州人共同的回忆,也是杭州火柴厂梦开始的地方。
随着火柴制作技艺项目申遗成功,几代人的梦想得以实现,胡午寅希望通过文化创意把“杭州火柴厂”这一老品牌留下来。在展厅中,胡老自豪地向我们展示了极具杭州特色底蕴的礼品火柴,有描绘《西湖三杰》《西湖印象》《梁祝》《白蛇传》等历史故事的,也有展示西湖博览会、G20杭州峰会、杭州亚运会等重大历史事件的火柴纪念礼盒。
这些制作精美的礼盒大大提高了火柴的产品附加

厂长寄语:
脚踏实地,与时俱进

值,也深受海内外文化爱好者和收藏家的喜爱与欢迎。当传统火柴制作工艺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火柴实现了由实用性向艺术性与收藏性的转变,成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金名片”。

16   / 

/   17

《中国火花》电子版第 1 期内容辑录

为配合中国日用化工协会火花收藏家工作委员会及时地将各类工作、信息等情况报道给广大会员,拉近组织与会员间的距离,推动各项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国火花》杂志编辑部在协会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于今年7月13日在网络推出电子版副刊。当日也是正值《中国火花》杂志原主编李涌金老师去世一月纪念日,为感恩他为协会所作出的贡献,这期电子版《纪念特刊》,由火花收藏家工作委员会领导、上海市收藏协会领导、生前同事好友、收藏同好撰写了多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深表怀念,并报道了各地火花协会代表来沪吊唁的具体情况。

创会会长夏志诚撰写《献给李涌金的悼词》

秋逸撰写《良师益友李涌金老师》

上海市收藏协会公众号,创会会长吴少华撰写《一位追火者远行了》

济民说沪语公众号,冯济民撰写《哭涌金好友》

吴国强报道了《各地火花协会代表来沪吊唁情况》

第一期第一版

浙江活动中心简报——浙江活动中心
6月29日下午,中国日用化工协会火花收藏家工作委员会浙江活动中心和浙江省收藏协会火花烟标委员会组织的收藏文化交流活动在凤起路333号举行。

精彩纷呈的成都“百年火花展”——火花收藏与摄影 赵征宇
6月21日至6月23日,由成都市集邮协会传统集邮研究会跨界承办的“百年火花展”,在成都琴台路诗婢家美术馆举办。

2024年“傅雷文化节”——史国庆
7月6日,2024年浦东新区航头镇傅雷文化节开幕,为开馆5周年庆生。上海市收藏协会火花文化专委会应邀参加文化节活动。

上海长风商标海报收藏馆——上海活动中心
上海长风商标海报收藏馆位于普陀区金沙江路1325号,不仅是各地花友打卡的热门地之一,现也是火花收藏家工作委员会上海活动中心、上海市收藏协会火花文化专业委员会活动基地。

18   / 

/   19

《中国火花》电子版第 2 期内容辑录

第二期第一版

趣味生肖双花纪念封,分别采用牛、虎、兔、龙、蛇等生肖邮票,及其生肖纪念封,再把生肖火花粘贴在生肖邮票旁边。经过当地邮政局在趣味生肖双花纪念封上的生肖邮票和生肖火花上加盖当年1月5日邮政局邮戳,形成了趣味生肖双花纪念封。
我国邮电部、邮政总公司早在1980年开始印刷、发行十二生肖邮票,每年1月5日向中外集邮爱好者发行。至今为止,先后印刷发行了3轮共计45种生肖邮票,极大地满足了一代又一代集邮爱好者的需求。

创会会长夏志诚既是一名火花收藏爱好者,也是一名集邮爱好者。30年来,夏会长喜欢收藏十二生肖趣味双花纪念封,涵盖全国各地每年1月5日实寄的生肖趣味双花纪念封。
2004年,农历甲申年,也就是12生肖中的猴年。“猴年”火花+邮票,趣味双花封18枚,于2004年1月5日分别从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南京、武汉、广州、杭州、沈阳、合肥、无锡、南宁、九江等地,寄往南京夏志诚会长处。

2023年1月份,夏会长将他多年来收藏的各种各样的十二生肖趣味双花封在南京博物院进行了公开展览,深受参观人员一致赞赏。
我在这么多年,每年1月5日这一天,都会在武汉市邮政局为夏会长实寄一枚趣味生肖双花纪念封。
二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但每次看到这些双花封,都令人再次勾起回忆!

促人回忆的猴年双花封

程  俊

20   / 

/   21

点燃一根熏香火柴——杭州火柴厂
作者:叶菁菁(中国美术学院学子)、邵迪迪(中央美术学院学子),与杭州火柴厂联名制作新款礼品火柴。NTS 的火柴香共推出五款香味。

《繁花——火柴盒贴上的锦绣中华》--山西晋中博物馆原创火花展喜获成功——魏永轩
5月18日至8月18日,山西晋中火花爱好者魏永轩在晋中博物馆成功举办了“繁花——火柴盒贴上的锦绣中华”专题展,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刘观勤老师火花专题讲座在津举办——刘红新
8月17日上午,应天津文博收藏委员会的邀请,天津火花协会副会长刘观勤老师在鼓楼博物馆,作《天津火柴商标的研究与收藏》专题讲座。

新加坡探访黄汉森会长之旅——赵铮
8月初,怀揣敬仰之心,第三次踏上了新加坡,探访了备受尊敬的亚洲火花学会和亚洲钱币学会会长黄汉森先生。

烟标火花精品展在南京举办——梁羽
此次的展品是由南京、扬州、常州、泰州等地的收藏家提供,展出的烟标火花精品约50框、3000余枚,精品烟具10余种、200多个。

“南京市职工收藏之路烟标火花精品展”在南京市工人文化宫举行——江苏电视台荔枝网朱子孝虞子越
8月1日,“南京市职工收藏之路烟标火花精品展”在工人文化宫举行,江苏电视台荔枝网对展览进行了跟踪报道。

百年奥运的广东印迹——南都、N视频专题报道 李伟钦提供
1988年第二十四届奥运会在汉城举行。广州火柴厂从韩国奥委会购得使用权,发行了一套三色贴标纪念火花,远销海外,至今仍是经典藏品。

贵在坚持 走进崔文川的火花世界活动——刘诗斌
8月8日下午,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园C座3楼330室举办“贵在持续 走进崔文川的火花世界”品鉴专题活动。

走进钱辉的家里,简单、朴素、整洁。因为有此前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繁花——火柴盒贴上的锦绣中华》开展时的接触,我们直奔主题。钱辉带大家走进兼做书房的卧室,先是拿出精心存放在一个大锦盒里的30盒火柴,都是清末民初的精品,“卧牛牌”“钟楼”“毓华公司”“玉手火柴”等,每一个火柴盒的背后都有一段儿民族火柴工业的历史。随后,钱辉拿出镇宅之宝《三晋火花图录》,并如数家珍地为我们介绍每一帧插页及每一枚火花所蕴涵的山西各个火柴厂的收藏往事。以“双福牌”为例,贴页上时代背景、办厂过程、商标式样、使用年代、标准分类、规格尺寸、颜色、含磷情况等均有精细释文,由此可见钱辉对“三晋火花”的考证之严、用心之苦、专业之精、用情之深。对我们特别感兴趣的平遥火花,钱辉对《儿童武术》《提高警惕 保卫祖国》《文化革命语录》《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抓革命 促生产》《丹顶鹤》《安全火柴》《九龙壁龙》等各个时期平遥火花的纸质、字体格式变化、使用次数等都有详细解读。

热爱与执著

山西  魏永轩

——专访山西火花收藏家钱辉

2024年7月6日,山西晋中“十二花神”火花收藏爱好者团队魏永轩、赵贵富、武艳国驱车百里,前往忻州忻府区拜访山西火花收藏家钱辉。

说起钱辉,来自“惠城藏苑”微信视频号,转发了2003年山西卫视的一则新闻午报,对钱辉的火花收藏进行了播报。当时,他通过十几年向山西各地火柴厂求购、花友之间交换和古玩市场淘宝等方式,收集了2万余枚山西火花以及火柴相关实物,其中不乏十分少见的“双福”火柴——这种山西近现代早期火花的实物;上世纪30年代的《船牌》《潜水艇》、60年代的《丰收》《技术革命》《毛主席语录》《样板戏》、平遥火柴厂

的《百花齐放》《三晋文物》《仙鹤》、长治火柴厂的《上党门风景》、阳城火柴厂的《象棋》、晋城火柴厂的《十二生肖》等火花都充满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小小火花,见证了山西近现代各个时期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涵盖了山西社会、生活的历史变迁。

谈起漫漫集花路,钱辉深情回顾了自己从上世纪80年代少儿时期拍火柴皮、攒火柴、粘火柴盒贴画,到90年代青年时期写信求购、南京邮购,并且通过火花知识类书籍,了解更多火花知识。1997年,受著名火花收藏家崔文川先生的影响,并且通过苏州郭建国先生的《火花天地》开始与全国各地花友交往。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偶然的机会,钱辉坐车180多里,500多元背回一编织袋火柴,收获了一批珍贵的火柴。看到别人在《火花天地》上发表文章,钱辉跃跃欲试,一趟趟地去忻州图书馆查阅资料,甚至还跑了一趟省图书馆,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写出了《山西早期火柴的一点记述》《谈谈新绛红光火柴公司》《汾阳昆仑火柴公司》《船牌火柴》《山西火柴厂概述》《浅谈“增产节约”火柴》《金马驹牌箱封》《陕甘宁边区火柴厂》等数篇研究性文章,并且因此获得了当时全国有名的“周晓洁火花奖”。这对钱辉无疑是莫大的鼓励。

高平县裕晋火柴厂、临汾光华火柴厂、沁源县郭道公社火柴厂、平遥火柴厂各个时期、甚至日占时期、解放区等。面对火柴、火花实物,一一详加考证,与火柴工业相关的金井火柴公司创办记碑拓、新绛毓华火柴有限公司股票1×1、新绛毓华股票背图、新绛毓华火柴有限公司股票分红单1×1等被钱辉纳入收藏。钱辉山西火花收藏的门类之全、规模之大、藏品之精,全国首屈一指。上海的火花收藏家王浩说:“钱辉对山西火花的研究很透彻,我们现在介绍山西火花,不少地方都得借鉴他的书和资料。”
但是,正像大多数收藏爱好者一样,钱辉微薄的工资收入难以支撑火花收藏。为了火花收藏,2003年起,钱辉开始收些旧书、纸品,慢慢地买卖,起早搭黑去赚钱。即使这样,儿子大了,成家立业,结婚买房,钱辉无计可施。当我们小心翼翼的问他,听上海方面说,前几年,你想20万把山西火花卖了,是否真有其事?!钱辉坦率地说:“有”。好在,为儿子买房的问题,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有了其他的解决渠道。钱辉说:“不会再有卖火花的念头了”。是啊?!我们共同说:“这些山西火花,不能流出山西”。钱辉表示:“我希望大家帮我,有关山西火柴、山西火柴厂史提供给我,让我把《三晋火花图录》完成,为了这个我义无反顾,我愿付出毕生的精力,无怨无悔。”
见面的两、三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我们为钱辉对火花收藏的热爱与执着所感动。此行,我们达成共识,为了山西的火花收藏事业,搭起手来,共同推动《山西暨平遥火柴火花特展》项目,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山西火柴工业110余年的辉煌历史以及产业更迭带给我们的文化启示。
                                             2024年8月18日

2001年,面对漫漫花海,人究其一生也不可能穷尽其有。看到钱辉为此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妻子开导钱辉,与其漫无边际的寻觅,不如集中在一个方面形成优势。于是,钱辉开始专注于山西火花的收藏,研究关于山西火柴厂的资料,并决心出一本《山西火花图录》,留给社会一本信史,也让花友们少走一些弯路。就这样,钱辉一干就是20多年,双福火柴公司、西北火柴公司、太原火柴厂、新绛荣昌公司、平遥金井火柴公司、新绛毓华火柴公司、晋绥火柴厂、汾阳崑崙火柴公司、大宁县西北火柴厂、蒙疆火柴厂、大同火柴厂、

23

22   / 

爆竹声声迎神龙

李  润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伴随着此起彼伏的爆竹声,我们迎来了本世纪第二个龙年——2024农历甲辰年。
作为中华民族远古的图腾,在天则腾云驾雾、下海则追波逐浪、在人间则呼风唤雨的神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或许源于这个原因,承载着浓厚民族情感的神龙,便不无不以其见首不见尾的气势,腾云驾雾于火花方寸之间。

龙何时现身火花,不得而知。不过早在上世纪30、40年代,龙就在火花这个巴掌大的平台,不时显露出神龙家族的神秘色彩。如贵州惠川火柴厂出品的“龙”火花(图一),腾飞着一条三爪游龙;中南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白金龙”火花(图二),是一条四爪游龙;广东省城花地出品的龙凤火花(图三),采用龙凤舞动回环的艳丽色彩,表达了国人一贯追求龙凤合鸣、龙凤呈祥的美好愿景;而吴源兴行监制的“龙马”火花(图四),则以红马与彩龙追逐嬉戏的画面,暗喻了炎黄子孙具有旺盛的龙马精神。
及至1988农历戊辰龙年,神龙的形象除了在十二生肖套花中亮相外,也不时出没于喜迎龙年的主题火花,向国人送上新春祝福。如中国济宁火柴厂出品的十枚套“龙”火花(图五),除一枚“龙”字外,其它数枚拼在一起的话,突出表现了九条各具情态的神龙在碧波上尽情嬉戏舞动的画面。长沙火柴厂出品的十二枚套“龙”火花,其中六枚黑底“龙的传人”(图六),主版分别突出了六条造型不同的金龙形象和六个不同书体的“龙”字书法手迹,副版分别展示了源自东汉西峡颂、东晋王羲之

(图一)

(图四)

图五

(图二)

(图三)

兴福寺断碑、北魏中岳灵庙碑、隋董美人墓志、唐颜真卿裴将军诗、唐怀素秋兴八首诗或碑中的“龙”字书法手迹黑底龙,在这些书法手迹的左下角则印有一方不规则的篆书“戊辰”印文印章。另外六枚题为“龙的中国”(图七),以我国古色古香的红色十行信笺样式为底图的火花,主版分别是甲骨文、篆书、隶书、章草、楷书、草书“龙”字,副版则分别源自唐张旭草书古诗四帖、宋米芾三希堂法帖、元杨维桢、明王铎、清何绍基、当代周昭怡等著名书法家笔下的“龙”字书法手迹。徐州火柴厂出品的“龙”火花,从远古时的红山文化“龙”,以至夏、商、周、汉等历代龙的形象演变为主题,充分展示了龙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地位和形象。南海火柴厂出品的“辰龙”火花(图八),副版凸显精神抖擞,神采飞扬的腾龙吐出吉祥“辰龙”龙珠,在其画面左侧,则印有“祝君龙马精神”,意即让国人拿出旺盛的龙马精神,在未竟的

上世纪最后一个龙年期间,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神龙再次现身火花。如中国长沙火柴厂出品于1999年的“2000年庚辰年”火花(图十),主版于月历上方,分别印有雄伟的长城以及12块龙图瓦当,副版则分别是12条千禧腾龙,以及来自唐怀素、元赵孟頫等著名书法家笔下的“龙”字书法手迹。广州火柴一厂出品于1999年的“千禧同庆贰零零零”火花(图十一),主版于龙飞凤舞、二龙戏珠、双龙出海、龙腾虎跃六幅气势撼人的国画两边,分别印有2000年月历各一个月,副版为两条腾龙相向嬉戏着一个源自说文、隶辨以及元代杨维桢等著名书法家书写的“龙”字。
说到龙,就不能不说民俗文化活动“舞龙”。 起源于我国传统舞蹈,以及对古人对龙图腾崇拜的舞龙俗称“舞龙灯”,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会舞龙,从春节开始

(图六、图七)

事业上继续奋斗。而遵义火柴厂出品的十枚套“龙年春联”火花(图九),1至5枚火花上的龙形图案龙头向右,6至10枚火花上的龙头朝左,同时每枚火花的副版均于上书两个红底黑色行草书字体左右,分别用白底红色小字印有完整的对联。全套火花拼在一起,呈现出一副“玉兔飙故国千山添异彩;祥龙舞黔地万象显奇观”贺年春联。

(图八)

(图九)

24   / 

/   25

舞龙,然后二月“龙抬头”、端午节时也舞龙。舞龙时,龙跟着绣球做各种动作,穿插,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之后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一种国民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活动。现在遍及世界各地华人集中的地区,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标志。舞龙灯的“龙”,通常都安置在当地的龙王庙中,舞龙之日,将龙身从庙中请出来,接上龙头龙尾,

举行点睛仪式。龙身用竹条扎成圆龙状,节节相连,外面覆罩画有龙鳞的巨幅红布,每隔五六尺有一人掌竿,首尾相距约莫有十数来丈长。龙前由一人持竿领前,竿顶竖一巨球,作为引导。舞时在锣鼓的乐曲伴奏声中,巨龙追捕着红色的宝珠腾飞跳跃,一阵子龙头高耸似冲云端,一会儿又腾空飞舞,好似蛟龙狂舞,忽而低下,像入海破浪,这样高低错落,蜿蜒盘旋的精湛表演,使观者陶醉。舞龙人和耍龙人一般都是头扎彩布,身着绸缎彩衣服饰,脚穿薄底武生快靴。我国最早的“舞龙”火

(图十、图十一)

花,莫过于广东佛山巧明厂出品于19世纪末期的“太和舞龙牌”火花(图十二),是三个孩童高举龙灯,在前面孩童高举的彩珠引导下,欢快起舞。该图案还曾被广州上芳村太和厂,广东澳门昌明厂、彩虹桥文明厂、三水西南厂,以及贵阳协昌兴记厂等众多火柴厂运用采用,只不过在文字上略有不同而已。云南昆明火柴厂出品于1988年的六枚套“舞(火花上采用二简字“午”)龙”火花(图十三),六枚火花拼接在一起则呈现出一幅完美的儿童舞龙图案。北京市火柴厂出品的六枚套“1988戊辰龙年”火花(图十四),副版上六幅装饰性画面拼起来,也是一幅喜庆的舞龙图。

(图十二)

(图十三、图十四)

火花上的卍字

喻 豪

图一火花有一个共同点,底纹都是卍字纹,在早期火花中卍字纹属于常见纹饰。大多数人对于卍字纹的印象,都来自佛教(图二),事实上佛教不过是东汉时期传入中国以后,借用了卍字纹而已。
早在新石器时代,远古人夜观天象,发现了北斗七星与北极七星的秘密——北斗七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每天旋转一度,每月旋转三十度,每季旋转九十度,每年旋转三百六十度,周而复始(图三)。北斗七星的斗柄,四季正好指向四方,即春季指向东、夏季指向南、秋季指向西,冬季指向北(图四)。于是,将四季北斗合而为一,就得到了图五与图六,卍字纹由此而来。
从出土文物可以得知,中国早在九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彭头山文化,就已经出现了卍字纹。河姆渡文化、马家窑文化、小河沿文化等,也都有出现(图七)。此后,万字纹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图八)。
唐代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卍字纹被纳入汉字体系,读作“万”,有天地共荣阴阳融合,风调雨顺吉祥如意的寓意。此后,卍字纹出现了各种变形图案,甚至延伸四端,形成绵长不断,寓意万福万寿的中国传统经典图案(图九),在丝绸、建筑、器物上被广泛使用。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六                    图七

图八                    图九

中国“卍”字的起源

图一

26   / 

/   27

民国时期很多火花都会以万字为底纹,但是有意思的是有的左旋,有的右旋。比如图十中间两枚“三民五权”封标底纹万字右旋,下面两枚封标则相反,是左旋。图十一也是左面的寿桃封标底纹万字左旋,右面老虎封标底纹万字右旋。那么站在佛家角度,哪个是正确的呢?先说结论,图十二万喜火花是对的,应该是右旋。
“卍”读音为“万”,佛三十二相之一,梵名靺利蹉洛刹那,汉译为“吉祥海云相”。唐译《八十华严》卷八,音译处有卍字之形,附图说明“室利靺蹉”(即字之形)及“难提迦物多”Nandikavarta(意即右旋),并有“室利靺蹉,此云吉祥海云。” 《华严经》所有万字皆用右旋之卍字,并且在校勘记中说明,此经中原为右旋之字,到元、明二朝版本中,才出现了左旋之卐字。无独有偶,高丽大藏经也全用右旋之卍字。由此可见,古时佛经只有右旋之卍字,近人却擅改为左旋之卐字。西藏密宗远比汉传佛教显宗严谨,派别虽多,但全部都用右旋之卍字。其实这很好理解,因为佛教以右代表正道、正行、正果,以别于世间之旁门左道。佛眉间白毫是右旋宛转,佛胸前的吉祥海云相之卍字符号也是右旋。佛教的礼仪,像绕佛、绕塔、经行等等,都是右绕。所以右旋才是吉祥的符号,旋回是表示佛力无边,向四方无限地延伸,无有休止地救济利益十方无量的众生。

“卍”鸠摩罗什、玄奘等法师译为“德”字,菩提流支则译为“万”字,表功德圆满,万德具足之意。武则天在长寿二年(693年)制定此字读为“万”,取“吉祥万德之所集”之意。“卍”是右旋(胸前十字向右手旋转),“卐”为左旋(胸前十字向左手旋转),网上很多资料搞反了左旋右旋,是以自身角度来看造成的,好比照镜子,颠倒了。还有的资料说纳粹曾经以“卐”字作为标志,所以好多人因为厌恶纳粹而采用与之反向的万字,这更是胡编乱造。纳粹的标志是其党全称两个缩写S字母的交叉,中间相交部分为“×”形,整体倾斜45度,呈菱形。佛教万字中间相交部分则为“+”形,整体端正,呈正方形(图十三)。纳粹标志倾斜而左旋,佛教标志端正而右旋(图十四),一个屠戮世间,一个普度众生,是巧合,还是天意?

“卍”字左旋右旋之谜

图十四

图十

图十一

图十三

图十二

世界之“卍”字的左旋与右旋

图十五两枚“万喜为记”火花,上面的右旋,下面的左旋,截然相反的两个文字符号居然都读作“万”,可以通用。“万字纹”作为清末民初常见纹饰经常出现在火花上,图十六至图十八这些火花均以万字纹为底纹,但是,有的右旋,有的左旋。前面谈了“卍”与北斗绕极,又谈了佛教“卍”与法西斯标志,现在再来聊聊右旋与左旋。
“卍”这个符号,很奇怪的出现在世界各地各个古文明遗留的文物里,因此不同文明对其的解读也不一样。佛教里其实一直以右旋为尊,只有右旋的“卍”,左旋的“卐”是后人不明就里弄出来的。古代佛经只有右旋之“卍”字,《华严经》、高丽珍藏的《大藏经》、西藏密宗全部都用右旋之卍字。佛教以右代表正道、正行、正果,以别于世间之旁门左道。佛眉间白毫右旋宛转,胸前吉祥海云相之卍字符号也是右旋。佛教的礼仪,像绕佛、绕塔、经行等等,都是右绕。

印度教中,左旋象征着宇宙向外的演化,而右旋则代表向内的冥想。这个符号还被视为指向四方,象征着安稳和通达,最初是作为太阳符号出现在印度教太阳神苏利耶身上。在日本,“卍”字象征佛法、宇宙和谐、两极平衡,同时也是地图上寺院的标志。左旋代表爱与仁慈,右旋代表智慧与力量。“卍”还被用作家族纹章,据《宽政重修诸家谱》记载,江户幕府家臣中约有60家采用“卍”为家纹,可见颇受欢迎。总而言之,只要不涉及佛教,无论是左旋还是右旋,都代表美好的祈愿与祝福,所以清末民初火花上两种都出现,也在情理之中。

图十五(上)          图十六(下)

图十七

图十八

28   / 

/   29

一组百年洋行“蝴蝶”商标

李园田

大概爱美的人都会喜爱蝴蝶,蝴蝶人们称“会飞的花朵”,它翩翩的舞姿、斑斓的色彩和闲雅的风度,常给人以丰富的畅想,被人们附以美好的理想象征,作为一种意象,它的意义已经超越了作为一种有生命的昆虫的含义。在中国的传统中,它所具有的浪漫、美丽、自由和哀愁的象征深深浸入中国厚重的文化之中。蝴蝶也把火花装饰的五彩缤纷,让收藏爱好者倍加青睐。
火花爱好者公认的“无敌王者蝴蝶”火花,是扬州蝴蝶火花大箱标,它曾以1.5万被被一位资深的火花收藏家收藏。该花曾为著名火花收藏家季之光收藏过,花图画面是一只展翅蝴蝶,上书有“精制无敌牌火柴”,四角有“请用国货”四字,下有“耀扬昌记公司”。背面上书“振兴实业,挽回利权”,中书有“耀扬昌记公司”,底下书有“厂设扬州宝塔湾”。季之光说,耀扬火柴是扬州最早的火柴厂。这枚火花验证了扬州的火柴历史,存世较少。

当然早期“蝴蝶”火柴商标还有不少,但它们多来自洋行,即我国初见最早的蝴蝶“洋火”。今天我找出我收藏的一组一只蝴蝶做花图的洋行标欣赏。其中有1870年的“咪吔洋行·蚨蝶唛火柴”,这枚火花的顶部有总公司在东方贸易公司的名字,火花两侧是印有汉字的圆柱,汉字为“咪吔洋行”,底部印有“蚨蝶唛火柴”字样,花图为硕大展翅的蝴蝶,左右各有一盆鲜花,这枚火花存世量少。它属于BERNARDFURTH公司制作,该公司1868年创办,之后它的合伙人SCHEINOST先生又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是独资工厂的前身,由香港咪吔公司和上海咪吔公司共同经营。我有幸收到咪吔洋行“蚨蝶唛火柴”和与其同图的几种标。

味,蝴蝶则也象征了一些成功后的形象。蝴蝶是诗意的,像一个个浪漫的精灵,驱动着的优美的舞姿,也在我们心灵中飞舞。我对着这些灵动而精美的蝴蝶火花,更是喜之有加,爱不释手。
我将这组火花制成贴片,并即兴在贴片上题写诗句:“桃红柳绿沧桑间,异彩缤纷蝴蝶翩。随心美花梦相通,悦曲梁祝入管弦。笔底翰风暖春色,诗翁收蕴庄生缘。玉蕊痴恋舞丽影,相亲情俦追罗衫。”

我还收到与该花同期同图的“朝盛洋行”、“ 公益洋行”、“贞益洋行”、“隆记洋行”、“利兴洋行”“朝盛社”等多种标。洋行旧指跟外国商人做买卖的商行。后多指外国资本家在中国开设的商行。资料显示19世纪30年代,广州洋行最多时达150家左右。除经营一般贸易外,大都从事获利最多的鸦片贸易。鸦片战争后,洋行扩张至上海等通商口岸。1852年仅在上海经营贸易的洋行就有40余家,至1855年各口岸约有洋行200家。到1911年就有2863家 ,洋行赚走中国大量白银。这些古花已成为历史的见证物。
花间的蝴蝶穿越历史,将中华曾经历的的疼痛揭开。泪水烙下印迹,一只可怜的蝴蝶,经历轮回。祖国如今变得强盛,收藏的火花也将历史娓娓道来,蝴蝶仍飞舞在画面之中,让我们感动。蝴蝶象征自由、美丽,破茧而出后变作蝴蝶,便有由丑到美的一种升华的意

30   / 

/   31

奥运火炬境外传

李  润

作为奥运会的前奏,连接古代奥运会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奥运火炬接力传递,是仅次于奥运会本身的最重要的传播工具。而在点燃人们对奥运会激情,传播奥林匹克精神的奥运火炬传递活动中,距离最长、时间最久、范围最广、火炬手最多、传得最高、观众最多的莫过于北京奥运火炬接力传递了。
2008年3月24日,北京奥运圣火在希腊奥林匹亚采集成功,罗雪娟从希腊跆拳道运动员亚历山大手中接过奥运火炬,成为北京奥运火炬接力传递的第一位中国火炬手。3月29日,奥运圣火雅典顺利交接,北京接过奥运火种。3月3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欢迎圣火进入中国仪式,胡锦涛将火炬交与刘翔,圣火传递启动。4月2日,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阿拉木图市接过奥运火炬境外第一棒,奥运火炬就此踏上前往五大洲四大洋的境外传递之旅。
为纪念这次“点燃激情 传递梦想”的境外传递“和谐之旅”,广东梅州卷烟厂为此出品了一套22枚“2008奥运火炬境外传递”纪念火花。其中20枚的主版图案分别是身着各自国家国旗图案运动服的火炬手,精神抖擞地在其所在国名胜古迹的映衬下,高擎“祥云”,以各自优美,静中有动的姿势,行进于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图①)、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图②)、俄罗斯圣彼得堡、英国伦敦、法国巴黎、美国旧金山、阿根廷布宜诺

斯艾利斯、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图③)、阿曼马斯喀特、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印度马哈拉士特邦拉邦首府孟买市、印度新德里、泰国曼谷、马来西亚吉隆坡、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澳大利亚堪培拉、日本长野、韩国首尔、朝鲜平壤、越南胡志明市(图④)等城市传递奥运圣火的途中。不知何故这套火花多出一枚表现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孟买市的火花。还有两枚的中国奥运火炬选手高擎奥运火炬,分别在圆明园遗址、故宫,以及鸟巢、天坛(图⑤)等背景图案衬托下传递圣火的形象。自4月2日开始至4月29日在越南胡志明市结束,奥运圣火在境外五大洲四大洋19个国家20个城市传递,参与其中的2000多名火炬手累计行程97000多公里。

(图一)

(图二)

(图三)

尤为有趣的是,这套浓缩北京奥运圣火境外传递盛况的火花,副版上的局部地图可以按照火花序号拼成一幅完整的图案。于是笔者这个PS门外汉耗费将近一个小时,把火花副版拼成了(图⑥)这幅完整的境外圣火传递路线图。
跨越五大洲四大洋,盛况空前的北京奥运火炬境外传递“和谐之旅”,无疑是当年地球上最壮观的一条红飘带。正是这条盛满中国人民“和平、友谊、团结、进步”的奥林匹克精神的红

(图四)

(图五)

︵图六︶

飘带,将国人热爱和平、友谊、自信的美好祝福带给全世界。尽管国人充满自信,不过这次活动也好比一块“试金石”,从中获悉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次活动也是一块“曝光台”,境外各种反华势力借此平台,纷纷粉墨登台极尽反华表演;这次活动也是一面“照妖镜”,从中照出西方部分媒体的不实报道。

32   / 

/   33

日本火花上的中国料理——聘珍楼

张  嵩

1859年,横滨开放港口,许多中国人来到这里,中华街快速发展起来。聘珍楼于1884年应运而生。初创者是一位张姓的粤籍华侨,后由华侨张茂元继承。当时,这只是个普普通通的两层楼小饭馆,一楼为一家售卖香烟的小店,关东大地震时(1923年)店铺倒塌,后由华侨鲍庄昭、鲍金钜父子接手再兴。聘珍楼在当时日本横滨是排在山下町135番地的会芳楼和远芳楼之后的第三大中国料理店,最盛期其营业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可以同时招待200-300名客人。发展到1934年,聘珍楼已拥有十多个厅房,还有一个每次可容纳两三千人就餐的宴会厅。1934年7月23日的《横滨贸易新报》称“聘珍楼创业五十年誉满全国,乃是东邦最老的横滨名店中华菜馆”。聘珍楼烧制粤菜,是大众点评横滨中餐好评榜第一名。由于悠久的历史和高质量的菜品,日本顾客称聘珍楼为“中华街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化作一片焦土,战后重建的聘珍楼只剩下100多平米,卖粤式叉烧香肠,鲍氏父子失去了信心,餐馆经营每况愈下。当时在中华街经营中国菜馆万珍楼(建于1892年)取得成功的华侨庞柱琛(又名林达雄),不忍看着这家有着几十年基业的老铺

从此消失,因此在1960年左右把店铺和土地买了下来,将衰落的聘珍楼变成了经营自己独创的生码面条和单品小菜的小型中国菜馆店。林达雄19岁来日,经营万珍楼取得成功。林达雄对中华街的建设也做出很大贡献,曾积极主导建立横滨中华街牌楼等工程。为了表彰他对社区做出的贡献,1969年2月,他荣获天皇颁发的勋五等瑞宝章。
28岁的林达雄之子林康弘在1975年成为了聘珍楼的经营者。当时聘珍楼的店面已扩展至260多平米,相较于哥哥林兼正接手的万珍楼,它只有五分之一大小,生意也门可罗雀。次年,林达雄去世。为了找到重振聘珍楼的办法,林康弘来到中国。他走街串巷吃遍当地热门美食,研究人气背后的奥秘。在经济起飞之后的日本,消费观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菜肴的要求,也渐渐开始从需求与温饱型向高级与豪华型转换,林康弘顺势完成了从小型店向豪华中国菜馆的转换。1980年,横滨中华街的30多位老板组团一起到香港品尝满汉料理。100道菜中有98道出自于一位叫谢华显的主厨。谢华显13岁入行学厨,23岁就成为了香港知名酒店的料理长。1978年,谢华显第一次来日,先在新宿京王广场饭店研修,后赴静冈的中国料理店和东京伊势丹等处工作,一年后回到香港,在知名的弥敦酒店做料理长。他的手艺让林康弘感到眼前一亮,力邀他来日本一同经

营餐厅,次年担任日比谷分店料理长,一干就是十年。他坚持烹饪不用味精,也拒绝使用食用色素,只靠食材本味来制作高级料理。一时间大受欢迎。后来,聘珍楼从日本开到香港,谢华显在香港市场主导连开三家分店。聘珍楼日本店的总料理长周富德在1990年离职,谢华显被招回日本,任命为聘珍楼总料理长。聘珍楼在日本全国最多时有16家店,各店的料理长几乎都是谢华显一手带教出来的学生。在聘珍楼掌勺30年,谢华显发明制作的菜谱超过1000种,在华人厨师中声名大噪。高端广东菜让聘珍楼的发展如日中天。以日比谷店为例,在日本泡沫经济的顶峰时期,预约定位需提前一周,180平米的营业面积一天可创造500多万日元的营业额。2009年,谢华显退休。18岁就在其手下学厨的西崎英行成为了接班人,这是聘珍楼成立以来第一位日

(图五)

本人总料理长。2009年11月13日,首届“中国粤菜峰会”在中国广州举行,林康弘荣获“推动粤菜全球发展功勋人物”称号,成为这次盛会唯一一名海外侨界的代表。聘珍楼成为中国粤菜的世界品牌。
2007年,其年销售额曾达到108亿日元,2016年,由于高昂的间接成本和经济衰退的影响,销售额下降到65亿日元。2022年5月15日,堪称日本最古老的中餐馆“聘珍楼”横滨总店正式闭店,长达138年的传奇老铺在横滨中华街暂告一段落。除新冠疫情对日本传统中华料理产生了较大影响外,近期在日本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与发展的正宗中餐厅,也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34   / 

/   35

见钱眼开系列 连载 之华北(上)

李好勇

火花是收藏圈对火柴商标的习惯称呼,因职业关系,喜欢收藏银行、钱币题材火花(以下简称“火花”)。银行题材火花范围比较清晰,而钱币题材火花我只限于有过相应实物的钱币图案,那些吉祥题材的钱币图案火花未在收藏范围内。银行及相关企业定制的火花如果有火柴厂标识的归入到各地的火花中,无火柴厂标识的定制火花、晚清及民国时期洋行火花、外国火花作为附录单独归类,其中定制火花与外国火花不在我的主要收藏范围,并未刻意收罗。数年下来零零总总也收藏了不少,接下来将大致按地域分布来说说这些火花。

(一)储蓄土卡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迫切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银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储蓄宣传热潮,该组土卡应该是在这个时期发行的,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于1984年1月1日,发行时间不会早于这个时间点。火花的内容比较简单,正标为储蓄徽和发行单位“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火柴厂“北京”商标,背标为口号,印刷质量不高,但稍好于同时期发行的北京厂其他土卡,事实上,这种材质的土卡也无法印制比较复杂的图文。
我在网上购得一组已被撕开仅有正标和背标的土卡剪片后,循此线索在一位花友那里找到另一枚土卡,但现在不知道被我放到哪里了。由于土卡发行资料缺乏,这一组是否还会有新的土卡品种出现亦未可知。
(二)定制火花
标注北京火柴厂的定制火柴比较多,目前我搜集到的有3种:
1.西兴楼饭庄
就目前所见,共有6枚,不排除花友手头还有其他品种,正标为酒楼标志,背标为古钱币,图案采自古钱币套卡。

2.中苑宾馆、中银大酒楼
为宾馆花,因两者均出现了中国银行的行徽,当为中国银行下属企业,故纳入。
中苑宾馆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为北京海淀区高梁桥斜街18号,股东为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占股52.67%)和中银投资有限公司(占股47.33%),1984年11月26日成立,1990年开业,2002年重新装修,为四星级宾馆,拥有415间客房,有780平米的会议室,有游泳池、网球(室外)、KTV单间、DISC舞厅等娱乐设施,有淮扬、潮粤等风味菜系。
中银大酒楼位于丰台区,目前网上已找不到该企业的信息,有一些名称相似的信息,不知是否与该企业有关,估计已消失在历史的尘烟里了。

一、北京

工行北京市分行储蓄(土卡)2×1

饭庄位于玉泉路地铁站,从地图上看此地离八宝山颇近,现在网上已搜不到这家饭庄的任何信息。北京还有一家饭庄叫东兴楼,是北京著名的八大楼之一,大概这个西兴楼有点碰瓷的味道在。

西兴楼饭庄·古币6×1

(三)古钱币
该组套卡有两种版式,第一种版式分为3组,为大卡,但刷磷面的宽度明显偏窄,尺寸类似于宾馆花,应该是50枝装的,这种版式比较常见;第二种版式为小卡,为普通的火柴规格,目前仅见两组,与大卡前两组钱币图案相同,未见与大卡第3组同图案的,似依同一设计稿制版,见有实用标、拆卡标,未见全新标,似该组火花为实用火柴所使用,相对比较少见,我曾在网上搜罗到一些散标,最后是天津刘观勤老师慷慨赠与才得成全套。
这组火花设计者应该不谙钱币知识,背标说明文字多有错讹,仍按原貌录于此不予修改。各组卡标图案涉及的古钱币分别为:
1.第一组、第四组
该组为布币系列,只不过第10、11、12等3枚图案为“扁方鼻钮权”,当为衡器系列,相当于后来的秤砣、砝码,或许是古代也作为钱币吧,虽然我没找到这个记载。
布币是流通于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带的青铜铸币,其形状源于青铜农具镈。按布币形状划分,可分为空首布、平首布两大类,其中平首布按形状分可分为平足、尖足、圆足、杂形4类。布币于西周末始铸,春秋晚期以后盛行,公元前221年被秦始皇废止。
12-1平首尖足布钱
背标介绍文字为:耸肩,方裆,尖足,钱面铸有阳文“武平”。
平首尖足布多在晋北出土,主要是战国早期赵国所铸,形制特点是平首、耸肩、尖足、方裆(有少数平肩,圆裆或尖裆),首部均见两道竖纹,有大小两种,大布通长8cm,小布通长5cm,重量为大布的一半。平首尖足布是从空首尖足布演化而来,应是平首布中最先出现的。
国博馆藏的“武平”尖足布,高5.5cm,足宽2.9cm,肩宽2.65cm,重6.2g,属小布。武平在今河北文安北,战国时属燕国。战国中期燕、赵易土,此地一度属于赵国,当为赵国与燕易土时所铸之币。
12-2平首尖足布钱
背标介绍文字为:耸肩,方裆,尖足,钱面铸有阳

文“匋阳”。
此为燕国铸币,旧释“匋阳”,近释“阳安”,今辽宁建平境内。方足的较多见,尖足的少见。从形制上分析,燕国钱币为方足布币,尖足的匋阳币属于赵国货币还是属于燕国尚难界定,从当时燕赵两国密切的经济交往来看,燕国按赵币的形制铸造以便于在赵国流通,亦有可能。
12-3平首方足布钱
背标介绍文字为:体型较小,平肩,方裆,无郭,钱面铸有阳文“丘贝”,背铸有“左”“右”字。
平首方足布是战国中晚期广泛流通于三晋地区的赵、魏、韩等国的铸币,北方燕国后期亦铸有窄小布币。方足币特点为平首、平肩、方足、方裆,首部仅有一道直纹,除少数较重约在12g上下外,一般钱体轻小,平均重量在5.5g上下。面文多为地名,已释读的有100余种,品种繁多,是先秦钱币中最大的家庭。
“丘贝”是魏国钱币,为方足小布。
12-4平首方足布钱
背标介绍文字为:体型较小,平肩,裆方,无郭,钱面铸有阳文“安阳”,背铸有“左”“右”字。
战国时期魏国钱币,这批钱币是1992年在安阳市西郊15公里,距殷墟8公里处的洹河中出土,出土时成捆,无流通痕迹,品相极好,约有四五千枚之多。“安阳”之地名在战国时几乎各国都有。在当时,山之南、水之北都可以称之谓“阳”;“安”则是吉祥语,有平安、安定、安宁之意,所以新攻占或者新收复一座城邑经常称之谓“安阳”,或者把它更名为“安阳”。
12-5平首方足布钱(圆肩)
背标介绍文字为:体型较大,裆圆,圆肩,有郭,钱面铸有阳文“安邑二釿”,背铸“安”字。
安邑二釿桥裆布体形较大,平首、平肩或圆肩、圆裆、方足,或有郭或无郭。因足间跨裆呈拱桥状,所以又称为桥足布。钱文多为魏国城邑,大多出于当时的魏国辖区内,铸行时间约在战国早中期。“釿”字最初作农具解,泛指由农具演化而来的布币,后“釿”逐渐变成了一种重量单位。
这种平首釿布早期一般都是表明币值,基本上分为二釿、一釿、半釿三等制。以“安邑”釿布为例,最大者

36   / 

/   37

为“安邑二釿”布币,通长6.5cm,足宽4cm,重25g;最小者为“安邑半釿”,通长4.4cm,足宽3.1cm,重约7g左右。
12-6平首方足布钱
背标介绍文字为:体型较小,裆圆,平肩,有郭,钱面铸有阳文“蔺”,背铸有“左”“右”字。
“蔺”字方足币为赵国钱币,蔺在今离石县西,也称蔺阳邑,是战国时赵国的属地。
12-7空首尖足布钱
背标介绍文字为:耸肩,尖足,长銎,多无文字,俗称“无文大布”。
耸肩尖足空首布是最早出现的流通布币,出现于春秋晚期晋地,是在原始空首大布基础上形成的,保留有中空的銎腔,这就是空首布名称的由来,有特大、大、中及小型4种。特大布无文字,通长能达近15cm,足距6cm。大型布也长约13.5cm。小型布约9cm,可能为辅币。
国博藏有一枚原始空首大布,通长16.4cm、足宽6cm,平行三道筋(钱面上铸有隆起的直线,意在增加强度),无文字,这时的大布还保留了铲的原始形态,农具的铲上有銎(安柄的孔道)以安木柄,大小接近原始农具,是流通布币的雏形。
12-8空首弧足布钱
背标介绍文字为:平肩,足内凹呈弧形,钱体近正方型,钱面铸有阳文“安藏”,多为城名。

垂肩弧足空首布是春秋战国间(约公元前6~4世纪)周王畿及晋、郑两国所铸。长銎,弧足,两肩下垂,足布稍张,旧称“削肩”或“斜肩”布。“安臧”二字是地名,具体地理位置目前不确定,有认为是在今河北正定,东周、西周时为国名,战国时属赵。
12-9空首弧足布钱
背标介绍文字为:平肩,足内凹呈弧形,钱体近正方型,钱面铸有阳文“留”(屯留),城名。
属于晋国钱币。屯留为现山西长治屯留区,夏代属冀州,商、周时代为黎侯领地,屯留之名起源于春秋时期赤狄的支属留吁,为潞子国领地。公元前593年始归晋国版图,改称“纯留”。“纯”在当时有“大”“善美”等含义,战国时期初改称“屯留”。
12-10扁方鼻纽权
背标介绍文字为:有鼻纽,上有穿,一身兼有砝码和称砣两种职能,钱面铸有阴文“梁”。
应该说,“权”属于衡器,进入战国时代后,各地的货币兑换,尤其是黄金作为货币使用后,势必要用到衡器,自然少不了“权”,但这并不代表“权”就属于钱币。
这类“权”尚未查到资料,推测其上的铭文应为地名。从图片来看,与秦制的权还是有点差距的,可能是更早一些。据《墨子》载,战国时期就有秤出现,应该伴随出现“权”,不过,至今未发现那时秤的实物。
12-11扁方鼻纽权
背标介绍文字为:有鼻纽,上有穿,形似平首平足

中国古币(第一组) 12×1  1989年

布,钱面铸有阳文“邵文”。
同上,不再赘述。
12-12扁方鼻纽权
背标介绍文字为:底边平直,有鼻纽,上有穿。钱面铸有阳文“八铢”。一身兼有砝码和称砣两种职能。
推测其上的铭文应为该权之重量。
2.第二组、第五组
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时期,齐、燕、赵等国以及戎狄地区都通用刀币,应是从实用的刀削演化而来,主要种类有齐国的齐刀,燕国的明刀、尖首刀,赵国的赵刀等。
12-1“安阳之法化”刀币
背标介绍文字为:“安阳之法化”五个字平均排满刀体,正面刀背之凸缘均中断于刀柄相接处。
齐刀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中铸体最大、币文最精美货币。春秋战国期间(约前7~4世纪)齐国安阳所铸刀币,安阳即莒之五阳之安阳,齐宣公四十四年(前412年)齐灭莒收安阳为齐地,铸此刀,故地在今山东曹县境,属早期齐大刀。刀刃边廓平坦,背廓隆起,断缘,背面上部有三道横线及星号。刀身通长约18cm,重46g左右,大小稍有差异。除光背者,背文常见的有:一、二、八、九、化、上、日、工,以及昌日等十余种。安阳刀较三字刀少,然比六字刀为多。其刀铭文“安阳”为城邑地名,“法化”即“法定的标准通行宝货”。
12-2“节墨之法化”刀币

背标介绍文字为:“节墨之法化”五个字整齐而且饱满,平均排满刀体。刀柄较粗。
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年~221年)齐邑节墨所铸刀币。节墨即今即墨,齐灵公十五年(前567年)齐灭莱,收即墨为齐地,始铸此币,为即墨城邑名。通长18.5cm,重达60g上下;齐大刀无有在节墨刀之上者。背面三道横纹下常见一星号,状为“▲”或“Φ”形,星下铭文一字、二字均有,如;化、日、工、甘、吉、上、行、司,以及辟封、安邦、十化、大行、法昌等近20种。
12-3“齐之法化”刀币
背标介绍文字为:“齐之法化”刀身宽大,方折处呈直角,刀首较尖。
齐之法化,简称四字刀,为田齐早期货币,长约17cm,宽2.8cm,面文瘦劲有力,朴拙秀雅。背文接近刀首部有“≡”,下标“|”、“†”,再往下还有日、上、夻、甘、化及数字等。“齐”指齐都城临淄。公元前379年,田氏据齐城,灭姜氏宗室,同时发行新钱“齐之法化”,以一抵十,铸造工艺与用铜质量非常精良,使用石范铸造,形制十分规整,为田氏奠定了谋国霸业。
12-4“齐法化”刀币
背标介绍文字为:“齐法化”三个字为刀体正面阳文。刀背面也铸有阳文“吉”字等。
齐法化旧释“齐圜化”,简称三字刀,战国中期齐威王、齐宣王(公元前378年~324年)为统一币制而铸

中国古币(第二组) 12×1  1989年

38   / 

/   39

行的大型刀币,铸行最久、流通极广,齐境山东各地均有大量出土,传世甚丰。
“齐法化”可“合六面成规”,即六枚刀币首尾依次衔接,能构成规则的大圆环,铸造工艺非常考究。刀身通
长18cm左右,重约46—48g,刀环直径与刀首长度为1∶7.5,是成年人的头部与身高之比,显得协调和谐。从铸造材料来看,大多采用优质铜,形体厚重,庄严与和谐美相结合。背面上部有三道水平横纹,下铭一字(光背、二字者少),常见的有:刀、化、金、工、吉、安、行、日、牛、十化、田化、一金等数十种,以及符号如↑、○等。
齐国铸币范由石范发展到金属范,表现出齐国制造货币工艺的精湛和水平,出土有两件齐“三字刀”铜范母,在使用金属范式制造货币时有两片规格相同的配套范式一起使用,将泥片夹在中间,然后压出范式,其背部具有相同的刀型,相较于传统的陶范,其厚度更小,更易成型,效率也更高,有利于刀币的标准化和统一铸造,“齐法化”更多采用叠铸的工艺铸造而成。
“齐法化刀币”作为齐国标准货币,没有面值,也不分大小,仅以个数作为计量单位,在当时具有很高的购买力,据研究,大约一个刀币能买到近60kg粟,或者5kg盐。
“法化”面文和“齐法化”大量铸行,说明齐国有着统一的铸币权和较早形成统一货币的思想和举措,货币制度成熟,尤其叠铸技术运用于“齐法化”,代表了中国铸币工艺的重大进步。
12-5“明”字刀币
背标介绍文字为:“明”字刀,刀首部较平。面文为“明”字,刀背有阳文“左”字等。
明刀多在燕国故地出土,为燕国官铸货币无疑。使用范围甚广,在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等地均有发现。主要流通于春秋中晚期到战国时期。明刀按其形制可分为弧背刀和折背刀两种。弧背刀刀身圆折,弧背,凹刃,身较宽,柄略短。折背刀刀身方折,刀身坡度小,刀身上下基本相等,与弧背刀相比折背刀铜质较差,含铅量明显增多,锈蚀严重。明刀刀币上的铭文曾被释为“明”,故常被称为“明刀”,近年有学者将此字释为“匽”。

12-6“○”字刀币
背标介绍文字为:“○”字体较长,占刀身二分之一,一园位于字的中部,园中且有一点。
“齐明刀”,出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境内,“○”应释为“明”字,书写细长、方折明显,刀背圆折,通长14cm、宽1.6cm、重11.9g~19.2g。虽在齐地铸造,但有燕明刀特征与面文,故称“齐明刀”。根据出土的齐明刀和陶范考证,齐明刀是战国时期乐毅伐齐时,在齐国境内仿照燕明刀铸造和使用的一种货币,是燕人“留循齐五年”之产物。今所见之齐明刀铸造比较粗糙,工艺水平较低,含铜量略低,含铅量稍高,充分表明它是一种临时性铸币。齐明刀正面与燕国铸造的刀币面文一致,推测其在燕地可以等值流通。
12-7“鬼脸”钱
背标介绍文字为:“鬼脸”钱,是战国时期楚国铸型的铜贝化,币形象一个丑恶的面孔而得名。
青铜贝币是仿照磨去背面的海贝铸成的,商和西周时期已经有无文青铜贝币,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仍继续铸造。鬼脸钱是战国中晚期(约公元前4~3世纪)楚国铸造的铜贝,钱面铭文象一张吓人的鬼脸。故俗称“鬼脸钱”,一般长1.6cm,重3g左右。钱文旧释作“贝”“”或“贝化”合文,今多释作“巽”。鬼脸钱今在长江中下游多地有大量出土,并多地有铸钱铜范发现,是战国中晚期楚地主要流通的钱币之一。
12-8“蚁鼻”钱
背标介绍文字为:“蚁鼻”钱,上狭下宽,面凸起,背平素。面上模铸阴文“紊”即斋字。
蚁鼻钱是战国早期(约公元前5世纪)楚国铸造的一种铜贝,大者长1.8cm、重4g左右,小者长不足1cm、重1g~2g,钱面上尖下圆,面凸背平,尖端常有小孔,钱面多见阴文“紊”字,看去似一蚂蚁歇于鼻尖,也有释其钱小而喻为蚁鼻钱者。“紊”字,有人将其解释为“圣桼”(降率),也有人认为是“五朱”、“各六朱”等的合体字,尚无定论。目前发现的币文近10种,有   “    ”、“朱”等。
12-9“蚁鼻”钱
背标介绍文字为:“蚁鼻”钱,是战国时期楚国铸型的铜贝化,上狭下宽,面凸起,面上模铸阴文“匋”字。

一,发现总数仅在七八枚,存世稀少。面文“共屯赤金”,大篆,旋读。“共”为地名,今河南辉县西;“屯”通“纯”;“赤金”即“铜”,据《汉书·食货志》:“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
12-12“明化”圆钱
背标介绍文字为:“明化”圆钱,面无内外郭,方孔,背平素,钱面铸有阳文“明化”二字。
明化又称“燕化”,战国末年燕国所铸小环钱,时在燕亡于秦(前222年)前后。旧释有“召刀”、“明刀”、“莒刀”及“日月钱”等。穿孔为变方,无廓,背平,其值相当于一刀,径约2.6cm,重2.5g~4.5g左右,形制、称量与秦汉方孔小圆钱近似,我国沿用了2000多年的方孔圆钱就起源于燕国的“明化”钱。
3.第三组
12-1秦半两钱
背标介绍文字为:秦半两钱大小不一。钱文“半两”突起而狭长,略见弧形,无内外郭,背平素。
秦始皇兼并六国后,为巩固封建统治和发展封建经济,统一了钱币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外圆内方的半两钱,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全国性的币制改革,制定了适应需要的重量和形制,避免了以往钱币复杂难辨,大小各异,轻重不一,币值不明等弊病。半两钱作为我

仿贝铜币(陶/匡)长1.65cm,重1.55g,形如贝。此类青铜贝币主要见于安徽肥西和河南固始两地,在战国时代都在楚国境内。面文旧释“安”、“陶”,均于战国文字无征。近来有释其为“匡”,战国以“匡”为地名者,一是匡山即安徽庐山,一是匡地在今河南长垣,尚待进一步研究。
12-10“安藏”园钱
背标介绍文字为:“安藏”圆钱面有外郭,圆孔,背平素。钱面铸有阳文“安藏”二字。
安藏环钱形制不整,圆孔,无内外廓,背漫。直径38毫米,穿孔0.8cm左右,材质为青铜,泥范不磨边,钱文右列,书法粗壮,古朴淳厚,“安藏”二字斜直书于穿石,古朴奇特,传世绝少。
安藏(臧)二字是地名,不知确切所在,其流通时间在东周初年至春秋中期,流通地域可能在河南、山西接近黄河的地区。四川省巴中市曾出土数枚安藏环钱。
12-11“共纯赤金”圆钱
背标介绍文字为:“共纯赤金”圆钱是魏币。面无郭,背平素。面上模铸阳文“共纯赤金”四字。
“共屯赤金”铜圜钱是战国中晚期魏国铸造,直径4.3cm,重10.2g,主要流通于三晋地区,圆孔,面无廓,背平,为早期圆孔圜钱,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

中国古币(第三组) 12×1  1989年

40   / 

/   41

(北京市火柴厂的中国古币套卡有大卡和普卡两种,大卡共发行三组,前两组为春秋战国时期古币,第三组为秦朝至清朝古币。普卡虽搜寻多时,仅见有与大卡春秋战国时期的两组相同图案,未见与第三组大卡相同的。大卡的中缝略窄,应为50支装的小盒火柴。普卡多见实物,为实用装火柴。)

型,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货布”是中国钱币的形象大使。
12-5太货六铢钱
背标介绍文字为:南朝陈宣帝太建十一年,铸太货六铢钱。钱文太货六铢顺读,面背有内外郭,铸造工整。
太货六铢是南朝陈宣帝太建十一年(公元579年)所铸,直径2.5cm,重约3g,面、背内外廓精整挺拔,制作精良。钱文玉筋篆,书体精美,为六朝钱中精品,极为少见。发行之初,一枚当五铢十枚,与陈五铢并行流通,后改成当一钱。此钱铜质优良,轮廓整齐,钱文瑰丽匀称,铸造精妙绝伦,居南朝之冠。
太货六铢尽管铸造精美,在当时却并不受欢迎。因其大小和旧五铢相仿,而朝廷规定新钱一枚要抵十枚五铢旧钱,这种货币贬值,是对人民的一种剥削,于是引起人民不满,纷纷抵制,讹言其有不利于皇帝的征兆,由于钱文上“六”字看上去如一人站立,头和手足齐全,两脚八字叉开,双臂环置腰间,于是民间传出了“太货六铢钱,叉腰哭天子”的民谣,遂废止。
12-6开元通宝钱
背标介绍文字为:唐高祖始铸,开元钱之文,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时称其士。其字含八分及隶体。
开元通宝于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币制混乱,效仿西汉五铢规范而开铸,直径2.2cm~2.6cm,重1.7g~5g,通常重4g,于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停铸,钱文由书法家欧阳询书写,字体为隶书,间有篆书成分,自此中国钱币开始始有“通宝”之名。
开元为开辟新纪元的意思,并非为年号。初唐开元通宝光背无文,中唐起钱背开始有星、月及其他纹饰,晚唐会昌开元则在钱背面加上钱局所在地名。经过三百余年铸造,版别复杂。唐代以后仍有冶铸,但样式大多与唐有别。在规格上,开元通宝基本是小平钱,但唐代也铸有少量“开元通宝”折十大钱,属开炉纪念性质。
12-7大宋通宝钱
背标介绍文字为:大宋通宝(折十钱)铸于南宋宝庆年间。钱文面为大宋通宝,背文为当拾。
大宋通宝有小平钱和当十大钱两种,小平钱只有铁

国钱币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这种外圆内方的钱币在形制上从此固定下来,并为历代沿袭,直至清末,民国曾有地方发行过民国通宝。
12-2数字铜钱
背标介绍文字为:西汉时的数字铜钱。“弟一”、“弟七·重四两”铜钱,圆形,方孔,有郭,背平素。
数字铜钱1975年于临淄齐故城南商王庄出土,均为方孔圆形,内外有郭,背面平。面文右为“第”,左为数,从“第一”依次排列至“第二十三”,中间缺第十、第十六。径一般为3.4cm~3.5cm,方孔正面内郭1.2cm,背面方孔不规正。重量一般在11g~13g,最轻者8.1g,最重者13g。此钱之用途迄今未有统一定论。
12-3错刀钱
背标介绍文字为:王莽居摄二年,下令更造错刀。错刀,其环如大钱,身形如刀。环部有“一刀”两字,刀身模铸阳文“平五千”三字。
错刀钱是王莽篡汉后更铸的货币,又称“金错刀”。“一刀平五千”刀币分为环柄和刀身两部分,环柄为一方孔圆钱,环文上曰“一”,下曰“刀”,字为阴刻,字陷处填以黄金并且加以打磨,使字面与钱面平齐,为错金工艺。刀身铸有阳文“平五千”三字,其中“平”是“值”的意思,即表示一枚刀币价值等于五千。这枚刀币的造型独具韵味,丝毫未拘泥于春秋战国时代刀币形制,古拙稳重,并透露出秀美气息。
12-4货布钱
背标介绍文字为:王莽地皇元年,罢大小钱,另铸货布和贷泉。货布有内外郭,钱面铸有阳文“货布”两字。
货布是王莽天凤元年(公元14年)第四次货币改制时铸,止于新莽灭亡(公元23年),铸行9年。其制作厚实工整,面背及穿孔有廓,中竖线止于穿下,“货布”二字作垂针篆列于两侧,书体潇洒俊逸。通长5.6cm左右,平均重约16.5g。
货布造型古朴,被称为悬针体的篆书“货布”二字充满币面,在长达30mm的笔划中,笔线仅宽0.36mm,工艺精良,故至少到明代就已将货布这枚钱列为象征财运的吉祥钱。当今许多金融机构都用“货布”图案作为行业标记,在我国人民币水印底纹中也能看到此种币的造

质,当十大钱为南宋理宗宝庆元年(公元1225年)七月后铸于西川地区,直径5.2cm,铜质,背“当拾”,重
30g至35g不等。钱文楷书直读,书法秀丽,“当拾”按钱文字形又分为瘦书小字及笔划粗壮的大字两种,据云出自宋代大书法家蔡京手笔。
当十大钱位列古泉五十名珍之列,为宋钱中之大名誉品。
12-8大安宝钱(西夏文)
背标介绍文字为:西夏钱。铸于西夏景宗天授礼法延祚年间至神宗光定年间。大安钱用西夏文。
西夏文大安宝钱铸于夏惠宗大安年间(公元1074年~1084年),铜质,钱径2.3cm,中间有穿,有西夏文钱“大安宝钱”形制有小样、大样,文字有大字、小字、行楷、行草,背文有星文、月文等版别。
12-9正隆元宝钱

背标介绍文字为:金代钱。铸于世宗大定年间,铸工精良。面文正隆元宝,背文有酉,申等字纪年。
正隆元宝是金代最早的金属铸币,铸于金代海陵王正隆二年(公元1157年),为金建国四十二年发行的第一钱,仿北宋大观平钱制作,质地精良,文字俊秀,楷书钱文旋读,边廓整肃,光背无文。径2.5cm,重3.4g左右。正隆钱文端庄统一,甚少差异,唯以“正”字末笔是否出头分为两式。传世以左竖连下横作“﹂”者为众,末笔出头者稀有。
12-10至正通宝钱
背标介绍文字为:至正通宝均并用汉文,蒙文。至正钱背穿上模铸蒙文地支,背文是蒙文“辰”字。
至正通宝是元朝顺帝至正年间铸行的钱币,是元朝最后一种铸币,内外都有郭,外郭宽平,内郭略细,“至正通宝”四汉文为直读,笔划粗壮厚实。所记为至正十至十四年。每一记年均有小平、折二、折三3等。俗称五年三等十五品。小平于折五径2.5cm~4cm,重3.6g~21g。至正通宝种类较多,有部分背穿上分别铸有寅、卯、辰、巳、午五种八思巴文地支纪年;有的背穿上、下分别为八思巴文和汉文纪值数字;另有蒙文穿上记值为折三、折五、折十等3种,部分钱币背面铸有八思巴文。元代以纸钞作为主要货币,铸币不多,除八思巴文货币外,其它汉文铸币量有限。有些年号仅有寺观钱传世,这种寺观小钱当时不作货币流通,只作信徒对寺观的香火钱,故亦称“供养钱”。
12-9正隆元宝钱
背标介绍文字为:金代钱。铸于世宗大定年间,铸工精良。面文正隆元宝,背文有酉,申等字纪年。
正隆元宝是金代最早的金属铸币,铸于金代海陵王正隆二年(公元1157年),为金建国四十二年发行的第一钱,仿北宋大观平钱制作,质地精良,文字俊秀,楷书钱文旋读,边廓整肃,光背无文。径2.5cm,重3.4g左右。正隆钱文端庄统一,甚少差异,唯以“正”字末笔是否出头分为两式。传世以左竖连下横作“﹂”者为众,末笔出头者稀有。
12-10至正通宝钱
背标介绍文字为:至正通宝均并用汉文,蒙文。至正钱背穿上模铸蒙文地支,背文是蒙文“辰”字。

中国古币(第四组) 12×1  1989年

42   / 

/   43

功铸于日本。永历通宝钱(篆书)郑成功铸于台湾。
永历通宝是南明桂王朱由榔1647年在广东肇庆称帝后所铸,铸行量大,铸行时间长,开创了一派自己的风格——“滇派”,钱文多出自匠人之手,字体古拙朴素;内郭、外郭都较其他钱币为宽,钱好打磨不甚精整;用材单一,多为铜币;铸工较粗糙,但钱体分量十足。这种风格对后世吴三桂的“利用”“昭武”及其孙吴世璠的“洪化”诸钱都有较为明显影响。直到清朝咸丰、同治朝,滇黔两省所铸大钱亦隐约可见其踪影。
永历帝虽在位16年,台湾永历钱甚至流通时间达37年之久。永历通宝可以分为五大类:
一是小平钱背定、背国,这种钱币主要出在广州地区。
二是小平钱,包括光背和背工、背户、背都、背留、背月、背抚、背明等等,多出自于广西。
三是背上、工、户、御,多出自湖南的永州。
四是折银的大钱,常见的永利五厘一分或者是背下工,这种和兴朝通宝的折银钱非常的类似。
五是折二的永利钱,包括有篆书、行书、楷书、草书等等,这种钱币主要是永历纪年以后,也就是永历帝被绞杀以后郑成功父子在日本所铸造的钱币,主要流通在台湾和福建地区。
12-12阿克苏钱
背标介绍文字为:阿克苏钱。乾隆二十元年参赞大臣舒赫德奏请开铸,左满文,右回文。
普尔钱是清代新疆、西藏地区通行的钱币,“普尔”为维吾尔语,意即为“钱”。准噶尔蒙古统治时期,在新疆天山南部通用的
铜币,史称旧普尔钱。清政府统一新疆后,设置钱局,铸造新钱,史称新普尔钱,因系用红铜所铸,亦称红钱。
阿克苏钱局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五月正式成立并开始铸钱。正面书“乾隆通宝”,背面标“阿克苏”,左满文,右维吾尔文,重二钱,每钱五十文。乾隆三十年时,阿克苏钱局迁到乌什,立乌什局,几年后又迁回阿克苏(今温宿)。嘉庆、道光、咸丰、光绪等年不定期铸有“乾隆通宝”红钱,但统称为后铸“乾隆通宝”红钱。

至正通宝是元朝顺帝至正年间铸行的钱币,是元朝最后一种铸币,内外都有郭,外郭宽平,内郭略细,“至正通宝”四汉文为直读,笔划粗壮厚实。所记为至正十至十四年。每一记年均有小平、折二、折三3等。俗称五年三等十五品。小平于折五径2.5cm~4cm,重3.6g~21g。至正通宝种类较多,有部分背穿上分别铸有寅、卯、辰、巳、午五种八思巴文地支纪年;有的背穿上、下分别为八思巴文和汉文纪值数字;另有蒙文穿上记值为折三、折五、折十等3种,部分钱币背面铸有八思巴文。元代以纸钞作为主要货币,铸币不多,除八思巴文货币外,其它汉文铸币量有限。有些年号仅有寺观钱传世,这种寺观小钱当时不作货币流通,只作信徒对寺观的香火钱,故亦称“供养钱”。
12-11永历通宝钱
背标介绍文字为:明朝时永历通宝钱(行书)郑成

中国古币(第五组) 12×1  1989年

喜得杭州火柴厂两徽章

火花收藏鉴赏公众号  王 浩

相传光绪15年(1889年)2月,即有宁波商人在慈溪开办慈溪火柴制造厂,雇佣日本工匠制造火柴,手工操作,产量很低,后经不起洋火的冲击,只惨淡经营了两三年就关闭了,此为浙江火柴工业之始。
除去“相传”,浙江的火柴工业起步于清光绪末年。1907年宁波正大火柴厂创立,不过最初是由法国教会设立,直到1913年前后才由慈溪人徐蕙生接办。另一家就是杭州的光华火柴厂,1909年开始筹建,第二年3月正式开工生产。作为一家跨越清朝、民国和新中国,延续百年的老字号,一生所使用过的职员、工人所佩证章,其品种应该为数不少。但由于岁月流逝,其中有些品种被淹没在时光的长河里,有待了解这段历史的我们去挖掘。如今我们能够见到的,虽不过寥寥数种,但较之他厂已经算是很丰富了。

光华厂在职工福利方面,开办有特约小学一所,职工子女入学免收学费;医疗上指定附近中西医为职工医病,工厂解决部分费用,病假期间虽不发放工资,但予以适当生活补贴;住宿上建有工人宿舍,低价收取租金;其他方面还开办有浴室、老虎灶,女工生育时有一个月的生育假等等。这些待遇,在当时算是比较开明的。
《杭州文史》第14辑记载,大中华火柴公司合并光华后,又进一步改善各类待遇,陆续增设职工俱乐部(活动室)、成立托儿所、食堂、大礼堂。关于以上这枚“婴儿入厂证”,是此时设立,还是合并前光华厂就有类似的托儿所,便于职工上班时安置随带婴儿,尚待考证,我倾向于是合并之前就已使用。一是《杭州百货老字号》记载为20年代使用,二来毕竟合并之后,徽章常规上应该在厂名之前挂上公司的名号,这在大中华其他下属厂的徽章上都有明确的体现。
女工、男工出入证,徽章画面图案完全一致。区别有两处,一是徽章正面的“光”字笔划,从图片上辨别,中间嵌入的珐琅分别为蓝色、红色,二是徽章背面钢印有确切标注。另外男女工出入证与婴儿入厂证,从所用的“厂”字判断,一为广字头一为厂字头,必定在年代上存在先后使用之别。

现在一般都将杭州火柴厂的前身,追溯到1909年(清光绪宣统元年)创办于杭州市海月桥畔的杭州光华火柴公司。该业由赵志诚、冯畅亭、汤寿潜、王芗泉等筹资五万银元起家,取名“光华”,乃光复华夏之意。现在见到最早的光华厂徽章,据《杭州百货老字号》一书记载为20世纪20年代出现并开始使用,见有三种。分别为“光华厂婴儿入厂证”、“光华火柴厂女工出入证”、“光华火柴厂男工出入证”。图片两枚取自此书,一枚来自网络。

44   / 

/   45

光华火柴厂的全盛时期,一直从1927年持续到了1931年。盛极一时的光华,在1932年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全国人民掀起抗日风暴的时候,偏偏在此时出了次品。客户纷纷把“日月牌”火柴退货,影响所及,连其他优质火柴的销路也跟着一落千丈。这也给了觊觎光华已久的大中华火柴公司一个趁机兼并的良机。洽谈商议后,1934年7月大中华派代表来杭,审核光华账目与固定资产。光华加盟后的大中华,资本总额由原来的300万元增加到365万元。

这枚“公私合营杭州火柴厂”长方形徽章,或为此时开始使用,或为此前1954年变更登记为此名的原建华厂使用,但无疑一直用到了杭州火柴厂公私合营的结束。我更倾向于后一种情况,即1954年即已由杭州上兴忠巷23号的“公私合营杭州火柴厂”开始使用。毕竟光华厂与建华厂合并,再到定名杭州火柴厂,只有短短的三个月。这两枚解放初期的横章,也是在朋友的帮助下,于今年7月上旬先后从网上购得。一周之内连续收获两枚此前未曾见过的“杭州火柴厂”徽章品种,欣喜之中透露着一些意外。

抗战时期,光华厂为日寇侵占,杭州沦陷前部分及时抢救出的机器设备与原料,装运至诸暨岳驻设立临时工场,而杭州本厂此后一直处于日寇的管控之下。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结合徽章上文字从右读习惯改为左读的变化,长方形火柴盒式样光华徽章的使用时间应该是从1952年下半年至1955年中期。1955年光华厂从大中华火柴公司剥离,划归地方。7月,经杭州市工业局批准,光华厂与先已合营的杭州厂(原名杭州建华厂)合并,仍名公私合营杭州火柴厂。

日占时期联营社杭州支社主任张协龢、
光华厂查核员菅谷明隆的印鉴及签名

当时光华火柴厂最大的经销商正和烟栈、大丸洋行的印鉴

1955年10月1日,经过公私合营和社会主义改造,工厂正式易名为“杭州火柴厂”,徽章形制也出现了变化。三枚圆章在时间上区分,生产合作社的相对在前,杭州火柴厂的在后。“通”字章,在用途上应该与出入证略有区别。扇形出入证为铝质,与之前的铜质镀锌材质不同,铝质徽章大致流行在文革时期的70年代以及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这枚从风格看,加上杭州火柴厂厂长胡午寅和浙江活动中心主任沈永坚帮忙询问原杭州厂老职工后,基本能确定使用于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火柴工业,也在这一阶段进入了最后一波的繁荣后,步入整个行业的萧条期。铝制火柴徽章,也成为了最后一代实用的火柴厂徽章。

如今的杭州火柴厂厂房早已拆迁,原址只留有一个火柴枝形状组成的雕塑。但这个百年老字号却在现厂长胡午寅的带领下保留、传承和延续了下来,并在他多年的坚持和努力下,于去年5月16日申遗成功,荣获杭州市上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我们也期待杭州火柴厂在胡午寅厂长的率领下,出品更多品牌特色火柴品种,开创出一个崭新的局面。

下图:杭州火柴厂海月桥厂房拆迁时留下的标志

右图:杭州火柴厂厂长胡午寅站在老厂门口的留影

46   / 

/   47

时光的火花
广州火柴厂与36年前的奥运火柴盒贴画出海故事

南方都市报  李伟钦专访

奥运会纪念火花

随着打火机在中国逐渐普及,曾经家家户户必备的火柴在上世纪90年代后逐渐销声匿迹。
深红的火柴头顺着侧面涂抹的红磷一擦,“嗤”的一声,小小的火苗腾升而起,这记忆也许依旧鲜明,但少有人会注意到,火柴盒上各式各样、被称为“火花”的贴画。
南都记者在查阅资料时,留意到一张来自1988年广州火柴厂劳动服务公司的火花目录,其上标注着当年售卖的包括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广东建筑、宫灯等主题的火花款式、单价等。
广东省收藏家协会第八届名誉主席、火花票证委员会主任李伟钦告诉南都记者,其中还有一个未被注明的款式——“第二十四届奥运会”贴标火花。“这套纪念火花印在火柴盒上后很是畅销,没有火花库存了。因此销售目录中不再有该火花。”

盛夏七月,南都记者与李伟钦在广州一家茶楼见面。如今年已76岁的他身形偏瘦,手中拖着一个颇重的黑色行李袋,这是他专门为随身携带火花收藏购置的。
他向南都记者展示了他珍藏的“第二十四届奥运会”三色火花,黄、粉、绿三色形制、图案相同,标注着“广州火柴厂”字样,各有24枚,分别对应24项奥运比赛项目,由被称为“Hodori”的老虎吉祥物演绎。

1988年,第二十四届奥运会在韩国汉城举行。韩国人选择了较具东方色彩的小老虎作为奥运会吉祥物,取名为“Hodori”。中国第一家火柴厂——广州火柴厂从韩国奥委会购得使用权,发行了一套三色贴标纪念火花,印有Hodori举重、击剑等形象,颇为可爱,大受欢迎。
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打火机的普及,火柴逐渐被取代,广州火柴厂也淡出历史舞台,但广州火柴厂和汉城奥运会纪念火花的故事,多年后依旧能勾起包括肖月娟、赵咏红等许多老员工的青春回忆。
广东省收藏家协会第八届名誉主席、火花票证委员会主任李伟钦向南都、N视频记者展示了这套纪念火花,从中忆及36年前的奥运往事,讲述自己的体育火花收藏史。“‘第二十四届奥运会’火花印在火柴盒上后很是畅销。透过这些火花,我们能回顾我国体育发展历程。”

李伟钦  南都记者 肖玥 摄

记者解释道,“我们自己的设计如果与奥委会的有矛盾,可能会影响出口量,因此当时出口的火花少有厂家自己设计的。这是当时国家轻工业部下达的指令。最终这套火花在亚洲销量不错,在国内也产生了很大的效应。”
1996年,“第二十四届奥运会”火花作为中国奥运藏品之一,在国际奥委会于瑞士洛桑举办的“纪念奥林匹克运动会100周年藏品展”上展出。

1999年,广州火柴厂美工赵咏红(右)
到访李伟钦的火花收藏馆

第二十四届奥运会,即是1988年在韩国举行的汉城奥运会。韩国奥委会选择了颇具东方色彩的小老虎作为吉祥物,代表了该国人热情好客的传统。据2024年巴黎奥运会官网介绍,“Hodori”的名字,是从2295个公众提议中精心挑选而出,“Ho”来自韩语的“虎”,而“Dori”则是韩国人对小男孩的一种爱称。
老虎在韩国民间艺术和传说中经常出现,其形象积极向上,常常与幽默、勇敢和高尚联系在一起。Hodori的脖上挂有奥运五环,头戴韩国传统帽子,帽上的丝带呈S形,代表“Seoul”(汉城,即现首尔)。
在广州火柴厂制作的“第二十四届奥运会”火花上,这条丝带随着Hodori的不同姿态而各有变化。
据李伟钦介绍,这套奥运火花图案取自韩国奥委会设计的奥运周边产品,其画稿由韩国奥委会提供,国内相关部门购得使用权,将其移植到火花上。“设计师是时任广州火柴厂美工赵咏红,她将奥委会审定的吉祥物和会徽移动搬入贴标火花上,等于是‘再运作’。”
“广州火柴厂当时做火柴的设备也是比较先进的,它需要打进国际市场,将火花送到韩国去销售,使用奥委会定稿的作品能够促进火花的畅销。”李伟钦向南都

广州火柴厂往事

推出这套“第二十四届奥运会”火花的,是在上世纪50年代兼并众多小厂、原名“巧明火柴厂”的广州火柴厂。
巧明火柴厂是有史可查的中国第一家火柴厂,其最初的发展史在《广州老字号》《华侨志》等书籍中都有简要记载。

48   / 

/   49

1879年,原籍广东肇庆的旅日华侨卫省轩,在佛山文昌沙创办了巧明火柴厂。工厂开办初期规模很小,全靠手工操作,每天产量只有十多笠(每竹笠1200小盒),以“舞龙”牌为火柴商标。
据祖上曾在巧明火柴厂工作过的火花收藏爱好者回忆,巧明火柴厂工人多是水上居民,所以其在佛山的厂址都设在河边。
另据资料记载,卫省轩很能体谅工人的疾苦,他允许工人携带年幼的子女入厂开工。该厂后来使用的商标有舞龙、舞狮、鲤鱼、发财、妹鹿、肥佛、猴鹿、光明、巧明、国货巧明等多种。

进入21世纪,由于人和一带要建设机场,火柴厂只好再次搬迁到从化。肖月娟说,火柴是夕阳产业,需求量小,并且普遍认为存在安全隐患,故逐渐落寞。南都记者曾专程探访位于广州芳村广安里的巧明火柴厂旧址。当时,这里还居住着许多原火柴厂老工人,
对于昔日的火柴厂,老人们仍保留记忆:“原来这就属于巧明火柴厂。这一条巷的老人都为火柴厂打过工!”

亚等国家和地区,先后被评为市优、省优、省旅游产品一等奖,原国家轻工业部优质产品。
广州火柴厂的老员工肖月娟曾告诉南都记者,上世纪90年代初期,出于安全考虑,也为了带动郊区发展,火柴厂迁址人和,并改名“广州火柴一厂”。她称,这一举措当时确实解决了一些就业问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其产品也主要做商业用途。

后因难以维持,巧明火柴厂于1908年转售于商人黄寿铭,改名为“巧明光记火柴厂”。走过一段短暂的业务发达期后,至1922年黄氏各项生意失败,日本人便以黄氏的股份盈余作抵偿,同时将巧明厂改组,并增加资本20万元,复名“巧明火柴厂”。
1930年至1931年间,抵制日货风潮汹涌,日股被迫退出,再改名为“巧明光记火柴厂”。1946年,位于芳村的巧明厂失火,大部分被烧毁,于是借大光火柴厂款项重建。因当时巧明厂资金周转已成问题,遂与芳村支厂合并,1949年又与大光火柴厂联营,再改名为“巧大联合火柴厂”。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民生日用品的火柴,销路极广,火柴工业快速发展。早已迁址广州的巧明火柴厂经公私合营改组为广州火柴厂,引进了日本广告火柴和圆牙签生产设备和技术,成为国内生产优质广告火柴和小包装圆牙签的最大厂家,产品销往美国、加拿大、东南

2007年,广州芳村广安里,巧明火柴厂旧址

奥运周边乘东风

奥运会不仅为包括火花在内的诸多广东制造,赋予了独特意义,也记录了各行各业的历史变迁。
如今,火柴厂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藏家们对过去的奥运历史依旧痴迷。
谈起年幼时省下早餐钱,用2分钱购买火柴盒的故事,李伟钦依旧眉飞色舞:“这些奥运火花是让世界了解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一扇窗口,透过它们,可以回顾我国体育发展历程。”

火花和邮票、烟标、酒标、纸币同属世界五大平面收藏,是反映社会变革、风土人情的重要窗口之一。
在李伟钦看来,“第二十四届奥运会”火花作为奥运宣传品之一,其意义不只是一个商品。“它随着火柴盒进入千家万户,让许多人无形中接触到奥运相关的内容。这也是当时轻工业部的要求,各家火柴厂都要有自己的美工队伍。出口亚洲的许多产品,上面还印刷着英文。”
李伟钦收藏火花已60余年,共收集有近80万枚火花,分别储藏于家中与郊区的仓库里。在他向南都记者展示的诸多藏品中,多有印刷“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Kwangchow(广州旧用英文名)”等。
有趣的是,在上世纪80年代,乘着奥运东风、走向国际的广东制造远不止火花,还有老牌国货“健力宝”。

1984年6月,在深圳被加班加点赶制出的200箱健力宝,出现在亚足联的广州会议上。凭借着设计时尚、高档易拉罐的包装,这批产品当即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不久后,健力宝成为第二十三届洛杉矶奥运会中国代表团首选饮料,并伴随体育健儿出征。
这届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半决赛上,中国女排击败了有“东洋魔女”之称的日本女排,引起了日本媒体的极大关注。随后,日本《东京新闻》刊登了一篇标题格外特别的报道:《用“魔法之水”快速出击?——为纪念而开发,中国运动饮料的革命》。
报道中,日本记者将包括广东生产的“健力宝”等5种中国奥运选手饮料称为“魔法之水”,惊叹“中国代表团,在其快速出击的背后有‘魔法之水’,吮吸一口就能生龙活虎”。
经过洛杉矶奥运会的曝光,健力宝在国内声名鹊起,订单也如雪片般飞来。在此后的十几年里,健力宝依托赞助各类体育赛事而迅速崛起,一度被称为“民族饮料第一品牌”。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女排手拿健力宝

李伟钦的体育火花藏品  南都记者 肖玥 摄

谈起“巧明”,老人们都显得十分自豪。他们纷纷表示,当时广州的工业不多,除了三五家机器厂,遍地都是火柴厂,但“没有一家规模比得上巧明的”。
“巧明厂当时很巴闭的(了不起)!”原火柴厂员工刘婆婆那时比划着对南都记者说,“厂子是从佛山迁过来的,当时的规模很大,从现在的珠江钢琴厂到广安里和周围的一圈,约有40多亩地”。
随着火柴工业发展的几起几落,巧明火柴厂历经多次易主、更名、迁址,最终以其中国火柴自造先驱的身份和百年经营历程,载入我国火柴工业发展史册。

50   / 

/   51

韩美林绘制并设计的熊猫火花

《火花收藏与摄影》公众号  赵征宇

韩美林,1936年4月7日出生于山东济南,中国当代艺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当代造型艺术家,“2008申奥会徽”、“2008北京奥运吉祥物福娃”设计者。
1955年,韩美林考入中央美术学院。1956年,随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入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60年—1963年,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助教。1963年—1964年,调任至安徽省轻工业厅轻工业研究所工艺美术研究室。2018年—2020年,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在安徽省轻工业厅工作期间,韩美林为安徽芜湖敦煌火柴厂(芜湖火柴厂)绘制并设计了一套熊猫火花,主图6枚双熊猫加4枚单熊猫,点缀绿色翠竹图案惟妙惟肖。全套分浅蓝、浅绿、粉红、土黄四种装饰色,共10×4枚。在2023年9月初的一次网络拍卖中单套10枚的熊猫火花都拍到了900多元。可见这套熊猫火花的珍贵,也是对韩美林早期艺术成就的肯定。60年代成都

韩美林绘制并设计的熊猫火花

安徽省轻工业研究所编写的《火柴盒贴》收录了韩美林绘制并设计的熊猫火花

火花收藏家游开国曾经给安徽省轻工业厅去信,想获得这套火花也未能如愿。
1964年—1978年,韩美林在“四清运动”中被下放至淮南陶瓷厂劳动。后来,安徽芜湖火柴厂的火花设计师唐尚明用韩美林绘制的熊猫主图又设计了一批熊猫火花(T10×5×3、1972、五色三边框;T8×6×3、1973、六色三边框),图案和芜湖敦煌火柴厂的熊猫图案一样,只是边框、颜色和厂名不同(厂名为芜湖火柴厂)。由于后期的火花书籍把这类熊猫火花的设计人只署名是唐尚明,所以很多人误认为这些熊猫火花都是唐尚明绘制的。1980年,韩美林的《百鸡图》画集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85年云南大理火柴厂用《百鸡图》发行了一套《美术鸡》火花全套24枚。

1979年—1985年,韩美林任安徽画院(现安徽省书画院)副院长。1981年韩美林为安徽安庆火柴厂设计了一套《变形花卉》火花卡标12×1+1,外盒就印有“美林”的印章。
火花设计一直是我近年研究的课题,今天把韩美林老师参与火花设计的一些事情写出来,感谢韩老师为火花设计做出的贡献,也为后人留些东西。

唐尚明用韩美林绘制的熊猫主图设计的熊猫火花(T10X6X3、1973、六色三边框)

韩美林1981年为安徽安庆火柴厂设计了一套《变形花卉》火花卡标12X1+1,外盒就有“美林”的印章。

(此文部分火花图片由叶品飞、
赵向阳、陈兴友、汪黎明提供)

52   / 

/   53

“海鸥”火花的演变见证广西平乐行政区划变迁

龚建森

近期,在7788网络收藏平台上出现了一枚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广西僮族自治区贺县火柴厂“海鸥”牌火花封标(图一),由于图案与另一种发行于五十年代,比较常见的“广西省平乐专区八步火柴厂”“海鸥”牌火花封标相同,加之品相也非完美,故未引起花友的注意。结果该火花以近400元的“低价”被浙江花友果断拿下,待该花友在微信群中将2种

和“安全火柴”间的距离也有差异,而且这枚封标四周有裁切点和打孔的痕迹,这些信息暗示可能是一枚打样火花(在收到火花后发现,其主体色调也有差别)!
于是笔者经过9轮角逐,果断以600元的低价将其收入囊中!
没想到,第三枚“海鸥封标”又出现了,其版本和第2次出现的基本一致,只是背景色调为亮黄色(图四),但多位藏友应该也发现了与普通版本的差异,导致该火花经历了19次加价,最终被笔者幸运地以超千元的高价斩获!相信事不过三,短期内应该不会再出现第四枚封标了吧。

厂名的火花组合晒图后(图二),一众藏友才恍然大悟,遗憾失去一次补强的机会!
笔者原本也属于大意失荆州的一员,但很快平台上又出现一枚平乐专区的“海鸥封标”,吸取了之前的教训,虽然和自己原本收藏的那枚大路货在文字、图案和色彩方面几乎一致,但还是强迫自己重新比对一番,结果还真发现了版本的差异(图三)。在海鸥椭圆形的图案周边,这枚新拍的火花明显多了一个白圈,“海鸥牌”

除去欣赏这四枚不同版本的海鸥封标火花,还可以看出解放初期广西地区行政区划的变迁痕迹!较早出现的广西省(1957年广西省撤销,改设为广西僮族自治区)平乐专区八步火柴厂,地处现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县)州市八步镇。而后来的广西僮族自治区贺县火柴厂则是上世纪50年代平乐专区撤销后,八步火柴厂重新更名的。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广西地处华南,在历史上称为“八桂”之地,“八桂”其实就是指广西在明清时期形成的八个州府(桂林府、‌柳州府、‌平乐府、‌梧州府、‌浔州府、‌南宁府、‌庆远府、‌思恩府),这些州府之中有一些州府至今仍然辉煌依旧,如桂林和柳州。而一些原本著名的州府却逐渐衰落直至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如浔州、平乐。其中落差最大的就是位于桂林南部和梧州北部的平乐府了,其最辉煌的时候曾经管辖过广西的一个州和七个县,甚至今天广东省的怀集县都在其管辖范围之内。可以说曾经是广西人口众多、经济富庶的一个地方,然而曾经辉煌无比的平乐府最后却被降格成一个县城。

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了众多移民和商人。‌民国时期,‌八步镇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的变更。‌1926年,‌民国政府废除了道制,‌1930年代,‌八步镇先后属于不同的民团区和行政监督区。‌1949年,‌随着解放战争的进展,‌八步镇迎来了新的历史阶段。解放后,‌八步镇成为了广西贺县的一部分,‌随着行政区划的进一步调整,‌1997年,‌贺县被撤销,‌设立了贺州市(‌县级市)‌,‌八步镇成为了贺州市的驻地。‌
八步镇不仅因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而闻名,‌还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了广西乃至全国的重要城镇。‌随着时间的推移,‌八步镇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融合了多种文化和经济活动的现代化城镇,‌成为了广西东部的重要经济和文化中心。

本文提及的平乐专区设立于1949年12月,初治贺县,政府行政机关驻今贺州市八步区八步镇。1952年,因贺县矿业的发展,经济中心开始转移到今八步区西约街一带,贺县治所从贺街镇迁至八步区西约街,逐渐形成了今天的贺州市城区。1958年7月,平乐专区撤销,原平乐专区的县分别划归桂林专区、梧州专区和柳州专区,贺州市境域设贺县、昭平县、富钟县三个县。
而八步火柴厂所在的贺县八步镇则拥有悠久的历史,‌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1年,‌当时汉武帝在这里建立了四大古城之一。这一地区自汉以来,‌一直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中心。‌随着历史的演变,‌八步镇不仅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的调整,‌还见证了多次重要的历史事件。‌
古代八步镇作为临贺县县治,‌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位于湘粤桂三省区的交界处,‌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

广西贺州八步河东老街

广西贺州八步灵峰广场

54   / 

/   55

《情系延边火柴》连载九

刘佰全

中国在一九七八年改革开放,进入八十年代,市场经济的起源替代了计划经济模式,使得企业产销也发生了变化,产品不再由百货部门批发,而是企业自产自销。大石头火柴厂进入八十年代后,企业有进一步的发展,此时已有五台连续机和12台装盒机,其他设备相应配套增加,产量也在逐步提高。八十年代也是我国火柴行业发展鼎盛时期,到八十年代末达到顶峰。
随着设备增加,产量的提高,相对个别矛盾凸显出来,厂内唯一的一口深井,出水量有限,出水量满足不了当前生产用水和厂周围职工家属的生活用水。厂部决定再打一口深水井,最后选在厂北门150米处距国道40米的位置,由长春给排水设计院钻探队进行施工,在20米深左右出水,出水量较多,但是水质含铁量超标,经采取锰砂工艺处理后,达到标准,水源得到解决。一九八二年给厂周围职工安装了自来水管道,解决了生产和职工生活用水,解决了建厂以来缺水的难题。

十三、设备搬迁

在只有厂内的一口深井时,不定期出现故障,每次去排除故障,由机修车间吴主任、菅学生、张奎三人轮流完成。有一次在5月份,水泵抽不上水,吴主任下井维修,用绳子拴住人的腰部和两腿间,头戴煤矿工人用

的头顶灯,通过人力绞盘架把人送到井下,外加用防水线吊下一个200瓦的电灯。此时你扒在井沿往下看,人只有一尺多高,电灯泡像鸡蛋黄那么大一个亮点,一个人下去,身背着工具,维修十分不方便。约有一个小时才修好,把吴主任拉上来时,他的内衣都湿了,满脸汗水。当吴主任从洗浴室回到车间约有20分钟左右,电话响起,又抽不上水了,已是上午十一点了,吴主任第二次下到井下,修完已是十二点多了。原来是水泵密封垫老化,被螺丝紧压破裂造成漏气。没想到下午四点多钟,又抽不上水了,吴主任第三次下井维修,修完后,他喊着开机试抽,井下有人是不允许开机试抽的,谁敢去开机试抽?只好把曹厂长找来,曹厂长和吴主任对话了解情况,吴主任说我穿着胶靴和防水胶衣,站在安装井边的木架上,应该是没问题的,试抽一下我看看什么问题抽不上水来?曹厂长考虑还是不妥,叫人把值班电工找来,详细询问有关情况。电工说,电机坏了,立刻停下。水泵坏了抽不上水,只要防水电线和接电机及水泵的电线不漏电,是没有问题的,叫吴主任检查了一下接电机等设备的电线没有漏电现象,电工又把吊灯防水线拉上来检查也没有破皮漏电现象,应该没有问题,试抽终于成功了。当我们把吴主任拉上来时,发现他脸色蜡黄色,流着汗,大家赶紧把他送到卫生所。我们把绞盘架整理好后,去卫生所看吴主任,他正在输液,笑着对大家说,第二次维修时,虽然换了新的密封垫,我怕密封垫压破裂,螺丝紧的不够紧,结果漏气。吴主任从小学钳工,爱钻研技术,车工、电焊工、水暖活都是他的拿手活,他工作吃苦耐劳,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几次评为优秀党员。这次一天三次下井维修,财务科安学敏科长说笑话,中国古代有刘备、关羽、张飞“三顾茅庐”,七十年大石头火柴厂有吴主任“三下水井”。传为佳话。
一九八一年七月份,新厂房全部竣工,二、三车间设备开始往新厂房搬迁。连续机每台重 21吨,装盒机每台重2.6吨,对连续机的搬运是整台运还是拆开运,

有关人员进行了讨论,决定两套方案:一是整体搬运,如果运不了,就实行二套方案,拆开运。但拆开运时间要长,大家同意先整体运一台,把药盘、吹风机拆下来,这样只有18吨了。工人们还是有办法的,用槽钢搭起两台“斤不捞”架子,把机头吊起一点空隙,根据空隙高度垫上铁棒,然后再往上吊,再用铁棒垫到固定机架底盘中间处,直吊到有10cm多一点的空隙时,垫上直径10cm粗的圆铁棒,把拖拉铁板放在续机头前面,用拖拉机牵引到铁板上,边拉边垫铁棒,直到把机器全部拉到拖板上。然后在拖板底下,再垫2米长,15cm粗的圆铁棒,边拉边垫,拖板底下大约垫了十根铁棒,铁板后部漏出来的,再拿到前面路面垫上,以此类推,终于拉到了新厂房门口,大家总算松了一口气。可是又出现了新的矛盾,新厂房门口朝东,拉过来的机器机头朝南,需要来个90°大转弯才能拉进车间。如何调转方向,现场七嘴八舌,计献献策,最后还是铺铁板,用圆铁棒滚动的方法调整方向,调来机关男职工十多人,搬运队工人七、八人,用大绳拴在机尾处,用人力拉,近20人还是拉不动。最后还是用拖拉机在人机合力下,调转了方向,拉进了车间。机器12米长,车间宽度20.5米,因安装机头朝南,拉进车间的机头朝西,还需调转方向,20.5 米的宽度,调不了方向。只好在机头与机箱连接处拆开,先把机箱移到北面,后把机头朝南连接起来。利用两天时间终于把第一台设备搬到了新厂房。以后那四台从机头、机箱连接处拆开分别搬迁。新的方案出现,决定把人员分三个小组,第一组由二车间

修理工负责拆机,第二组由二车间修理工和搬运队工人、机关干部负责搬运,第三组由二车间修理工和机修车间钳工负责安装到位的设备。
同时三车间的装盒机也在搬迁,和搬连续机串插进行,由于装盒机每台只有2.6吨,用撬棍把机器撬起,垫上滚棒,直接拖到拖板上,拖拉机直接从西门拉入车间,由三车间修理工安装。在搬运设备期间没有全部停产,没有搬的设备,仍然在生产,直到连续机搬第四台时,全厂停产。二车间五台设备搬了12天,三车间设备用了7天,全厂停产4天,本月只完成生产计划三分之一。在搬运第三台连续机时,二车间修理工杨纯在移动滚棒时,把左脚大拇指压骨折,这位老工人只休息一周,还是一拐一拐的走到车间坐着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他和一名工人把五台机的20个油毡滚全部缝好。领导让他回家养伤,他说坐着干点小活,不影响养伤,在家闲不住,他始终坚持上班,直到病愈。两个车间的设备全部安装完,调整试机两天,只有第五号机地脚螺丝因水泥养生时间短松动,其他全部投入生产。
在这次设备搬迁工作中,二、三车间修理工、机修车间部分人员、搬运队工人、设备科、基建队工人发挥

56   / 

/   57

石宝华厂长在一九八一年退休。一九七八年延边珲春县武装部政委李东浩转业分配到大石头火柴厂,任党委副书记,于石厂长退休后任厂长。一九八二年六月份敦化县委调敦化县玻璃厂厂长高祥军任大石头火柴厂厂长,李东浩任书记。一九八三年五月全国火柴会议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厂部决定由生产副厂长和我参加会议,机修主任菅学生同去,会后到有关厂考察,取代烤梗大炉,用蒸汽烘梗机技改项目。
在沈阳去济南的火车上,碰上了李书记和生产科调度商万红去青岛火柴厂联系二厂互助业务。青岛火柴厂派二名维修刷磷、包封机师傅来我厂帮助维修机器并传授技术,我厂给青岛火柴厂购买100立方米建筑木材。到了济南车站,李书记也下车,说他也要参加会议,我们不知道怎么回事,谁也没再说啥。会议代表名额限两人,第一天开幕式我们五人可以全部参加,听取了轻工业部高副部长和日化处陈淑兰处长讲话,济南火柴厂,山东省劳动模范董厂长致欢迎词。会议主持人宣布会议议程和分组讨论,指派各组组长名单,下午分组讨论。李书记和副厂长参加分组讨论,讨论期间要填写三份调查表,内容有1980年-1982年财务成本完成情况、经济效益、产品质量、原材料消耗、技改项目完成情况。原

定我这个会议代表变成了会外代表,汇报填表材料全部在我这里,结果在讨论期间没有汇报材料,三张调查表也填不了,场面闹得挺尴尬。副厂长回旅店说,会议闭幕允许各厂所有人员参加,陈淑兰处长作会议总结讲话。他说这次会议开得很好,各厂之间交流了经验,明确今后的工作要点,听取了济南、泊头等厂的先进经验,对照本厂情况要以高副部长讲话精神为重点,抓好生产,落实技改项目,提高产品质量,努力降低生产原材料,降低成本为中心,加强设备管理,多生产优质火柴做贡献。
会议期间济南火柴厂给予大力支持和生活照顾表示感谢……,最后再讲几点意见:
一、各厂回去要做好汇报,按会议要求,继续做好技改工作,向济南厂学习,试制连续机与装盒连接工序的技改精神,结合本厂实际情况而定技改项目。
二、要在研究技改项目的基础上,抓好设备维修,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在降低成本上下功夫。从各厂的调查报表看,个别厂的质量存在一定问题,消耗比较高,特别是木材消耗较高,望各厂采取措施抓好。
三、一九八零年轻工业部在济宁火柴厂办了第一期工艺技术培训班,今年已是第三年了,希望各厂也要办起来,培养职工的技术素质,机械学习班也要开始了。据了解办学习班的厂不多,要办起来培养一批技术人才,发展火柴事业。
四、火柴业有一个好传统,“相互帮助,互相支援”搞得好。今后希望能继续发扬下去,特别对边远地区火柴厂技术力量差,技术力量强的厂多给他们支持和帮助。最后希望全国火柴企业发挥中国工人阶级主力军的作用,为建设一个强大祖国而努力奋斗。

十四、参加全国火柴会议
调研技改项目

了工人阶级多做贡献的优秀品德,使得设备搬迁工作得以圆满完成。
在搬迁总结会议上,厂长热情地讲到,今年二、三车间设备搬迁是厂子的一件大事,将永远记录在我厂的厂史册上。表扬了二、三车间主任,二、三车间修理工及搬运队、设备科、机关干部、机修车间参与搬迁的所有人员。
在年末全厂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二车间修理工杨纯、李永进、丛庆芝,三车间修理工董绍忠、姜茂义、韩峰,机修车间钳工张连才等参加设备搬迁的大部分人员都评为先进生产者、先进工作者、先进单位、先进班组,受到了表彰。

会后我们三人按计划去陕西咸阳机械厂,考察蒸汽烤梗机。该厂制造时间不长,只制造了几台,西安、福州火柴厂已采用。我们又到西安火柴厂,周宏泰厂长介绍说,蒸汽烘梗机烘干的梗子白,无弯梗和碎头梗,但是产量较低,按我厂年产35万件,需用三台机,价格比较高,每台26万元,我们只买一台试用。该厂还生产高档火柴,其中无硫火柴使我很感兴趣,还有防风火柴、焊接火柴,参观全厂生产后受益不浅。
在西安去广州的特快火车上,五月往南下,天气真的很热,我们三人轮换坐靠车窗顶风方向作为乘风凉快,坐了一天一夜到达广州。第二天上午8点左右,菅主任说他有点发烧,我们赶紧找到旅馆最近的中山医院,经检查患了急性大叶性肺炎,大夫说不用担心,急性的及时治疗好的快,住院治疗两天退烧。当时副厂长说把菅送回去,不去福州了。菅主任说,项目还没考察,病情好转,不回去。第三天菅执意要走,经大夫诊断后同意出院,但是在路途中还需治疗,我们说坐船去福州,大夫说船上有医生,我开药,请船上医生给你输液。大夫在出院证上详细写明病情,请船上大夫医治。

中山医院那位大夫真是负责任,医德高尚啊!我找到船上医生说明情况,顺利得到治疗。我们再三向船上大夫感谢。到达福州正好是六月一日,大约上午七、八点钟下船,天气那个热啊,一点风都没有,闷热难受极了。我当时就产生了“快回家”的念头。在福州火柴厂参观学习蒸汽烘梗机,该厂技术科长介绍的情况与西安厂差不多,用气压需3个半小时左右才能干,用气量较大。福州厂生产中高档火柴占总产量的四分之一,看来在八十年代火柴业鼎盛时期,档次提高是潮流了,回厂后要向厂长汇报我们的想法,多生产点中高档火柴。
福州厂生产科长带我们坐车约走了一个多小时,去了福州一座风景山上,参观一座寺庙。寺内有一口井,有传奇典故。只能是和尚去打水,井水泡茶。典故我忘记了其中的故事,山中鸟语花香,风景美丽,南方山上各种树木突现美姿,有一种叫什么藤的树我忘记了,像鸡蛋粗细一根一根垂直吊下,有的缠绕在一起,特别好看。高高的松柏树矗立足有二十米高,山上凉快多了。

58   / 

/   59

西安火柴工业与西安火柴厂的兴盛和谢幕(下)

刘诗斌

我们在上、中两篇文章中回顾了西安早期民族工业火柴厂的创立和艰难的发展历史,也共同探讨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安火柴厂的生产状况,前后共经历62年(1904年—1966年)。
本期反映的是西安火柴厂从兴盛到谢幕的28年风风雨雨……

1966年底,中南火柴厂由公私合营企业改为地方国营企业,更名为西安火柴厂。1967年改为人民火柴厂,但不足一年又改名为国营西安火柴厂并一直沿用至1994停产。
  (1)人民火柴厂
  人民火柴厂也许是受文化大革命中更改许多街名、厂名的影响而起用了这个名称,虽只有几个月,但生产仍在继续,当时只出了一套火花:
1967年人民火柴厂出品的“西安四大建筑”卷标火花,薄纸4×1(图一),厚纸4×4。

国营西安火柴厂时期(1966—1994)

(2)西安火柴厂
人民火柴厂厂名使用几个月后,又更名为国营西安火柴厂(西安火柴厂)。1967年继续出品“西安四大建筑”卷标火花,四枚一套,分三色印制。
1967年出品的“节约用电”卷标火花,4枚一套,分二色印制。(图二)
从1966年5月—1976年10月,在文化大革命中,全国所有火柴厂顺应形势都出品了反映文革的火柴和火花,西安火柴厂也同样如此。
1968年出品的“革命委员会好”卷标火花,全套12枚。
1968年出品的“英雄人物”卷标火花,全套8枚。
1969年出品的“毛主席语录”卷标火花,16枚一套(图示为部分实物火柴,正标为画面,背标为毛主席语录)。
1969年出品的“中国共产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卷标火花,全套16枚。
1970年出品的“宣传学习口号”卷标火花,5枚一套。(图三)
1970年出品的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卷标火花,4枚一套,分二色印制。
1970年出品的“宣传学习”卷标火花,5枚一套。
1970年出品的“样板戏”卷标火花,全套9枚,分四色印制。

(图一)上

(图二)下

(图三)

1979年出品的“西安风景”大卡标火花,每套10枚。1982年再次印制。
1980年出品的“动物头谱”卷标火花,12枚一套,分二色印制。
1981年出品的“昭陵六骏”窄贴标,每套6枚,分六色印制。
1980年—1981年出品的“兵马俑”卡标火花,5枚一套。(图五)
1981年出品的“秦俑”卡标火花,每套10枚。
1983年出品的“牡丹”卡标火花,5枚一套。
1983年出品的“风景”普通卡标火花,毎套5枚。
1983年出品的“风景”火花,每套5枚,分为卡标和卷标印制。
1983年出品的“华山”卡标火花,5枚一套。
1983年出品的“盆景”卡标火花,每套5枚。
1984年出品初“唐诗.画意”卡标火花,每套10枚。
1984年出品的“23届奥运会中国15块金牌”火花,分为卡标和卷标印制。
1985年出品的“华山揽胜”火花,10枚一套,分为卡标和卷标印制。
1985年出品的“秦腔红楼梦人物”火花,16枚一套,分为卡标和卷标,按三色印制。
1985年出品的“仿唐仕女”火花,10枚一套,分为卷标和卡标。
1985年出品的“碑林”卡标火花,10枚一套,分绿、灰两色印制。
1985年出品“陕西体育宾馆”卡标火花,10枚一套。

1970年出品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卷标火花,3枚一套。
1971年出品的“学习王国福”卷标火花,一套4枚。
1972年出品的“付品”卷标火花,红、白二色为一套。
1972年出品的“儿童体育”卷标火花,4枚一套。
1972年出品的“梅花”卷标火花,每套3枚。
1972年出品的“熊猫”卷标火花,3枚一套。
1972年出品的“延安风景”普贴火花,每套2枚。
1973年出品的“蝴蝶.风景”卷标火花,每套4枚,分四色印制。
1973年出品的“儿童舞剑”卷标火花,4枚一套,分四色印制。1980年再次出品时,颜色略有改动。
1973年—1974年出品的“五项球类运动”卷标火花,每套五枚,分五色印制。
1973年出品的第一套小卡标火花“锦绣河山”,每套4枚。(图四)
1974年出品的“西安”大贴火花,每套一枚。
1975年出品的风景“鼓楼”普通卡标,2枚一套。

文化大革命于1976年10月结来,1978年中国迎来了我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祖国大地。
西安火柴厂乘着改革开放东风逐渐发展成为西安地区为数不多的著名现代化企业。火柴产量不断增多和质量不断攀升,生产出了套装火柴、陕西名胜、兵马俑火柴、宾馆火柴、旅游火柴、礼品火柴……。其产品行销西北各省,火柴已成为千千万万家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在陕西国民经济生活占有一定的地位,更成为西安几代人美好的记忆。

(图四)

(图五)

60   / 

/   61

1990年出品的“唐.馬球”盒装旅游大卡标火花,分A.B两组各5枚,共计10枚。
1986年出品的盒装“秦始皇陵铜馬車”旅游卡标火花,6枚一套。
1986年出品的盒装“秦始皇陵兵马俑”旅游卡标火柴,6枚一套。
1986年出品的“兵马俑”旅游纪念卡标火柴,一套10枚。
1986年出品的“汉象画石动物”软大卡标火花,10枚一套。
1986年出品的“西安风景”卡标火花,分A、B两组各4枚,共8枚一套。

1986年,西安火柴厂与西安医疗界科研人员采用“灯火爆淬法”联合试制成功灸药用火柴——“燎灸药火柴”,将火柴用火和医病结合起来,扩大了火柴使用领域,创新了火柴的医药功能,也创新了火柴新产品的应用渠道。此种火柴通过陕西省卫生厅、轻工业厅鉴定。通过对西安与宝鸡市五家医院近400例临床观察,在主治胃脘痛、漏肩风、头疼等虚寒痛症上,疗效达95%。它的发明是医学界与火柴工业共同完成的一项有疗效、有益人民健康的科研成果,是火柴进入医疗领域的创举。
盒装“燎灸药火柴”,主标图案为华佗、扁鹊、李时珍、孙思邈、张机等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头像,背标为此种火柴的功效和用法。一套5盒。(图六、七)
西安火柴厂1988年为“西安红安公司针灸医院”定制出品的“代灸火柴”卡标火花,1枚一套。
从1987年开始到1994年被兼并之前西安火柴厂开始生产各类宾馆火柴、酒店火柴、广告火柴、定制火柴……

(图六、七)

20世纪90年代初,GB393—88《日用安全火柴》国家标准强制实施,以提高火柴质量、靠拢国际先进标准,减少木柴损耗等有重要意义。1990年出品了“秦兵马俑”、“秦铜车马”、和“西安”等三套新标准火花。
“兵马俑”为5枚一套。(图八)
1992年出品的“铜车马”普卡火柴,分三色印刷。
1990年~1991年出品的“火柴枝”与“西安”普卡火柴。
1991年出品的“羊”土卡火柴,一套1枚。

(图八)

“西安”牌火柴是西安火柴厂使用三十余年,也是产量最大的火柴品种。该商标从1956开始注册使用,后又在1964年再次注册为现用图案,“西安安全火柴”土卡,分三色印印制。
1992年出品的“钟楼”土卡火柴,分两色印刷。(图九)
1993年出品的“蝶”、“热带魚”、“小鳥”土卡火柴和“鸡年”大卡火柴。
九十年代初出品的“陕西古塔”卡标,一套10枚。
九十年代初出品的“唐代石刻画乐舞”卡标火花,一套5枚,分两色印制。
80年代末至90年初,西安火柴厂出品了多种广告火柴。
西安火柴厂1994年被兼并以后,厂劳动服务公司以“宾馆火柴、火花、广告业务部”名义继续对外营业到人员被安置后停业,同时厂高档火柴生产车间也继续生

产原接单任务和出品了一些火柴到被西安复兴火柴有限责任公司接管其业务后停产。(图十)示为这个时期出品的部分广告火柴、礼品火柴和旅游火柴及火花等。
历史前进的车轮永不停止,因现代化的进程日新月异和加速发展,社会的竞争以及打火机、电子打火灶等现代社会用火方式和设施的急速改变,使得经历了90年风雨历程的西安火柴工业和半个多世纪的西安火柴厂最终伴随着时代发展洪流壮大而壮大,衰落而衰落,最终为新的行业所取代,1994年西安火柴厂被西安市热力总公司兼并,火柴厂停产而謝幕。
西安市热力总公司兼并西安火柴厂后的公司临街办公楼和热力总公司业务电子屏幕、厂房等。(图十一,照片摄于2021年5月)。
位于原西安火柴厂房后东边的西安火柴厂家属院(之一)现还在原址,已列为西安市碑林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图十二,照片摄于2021年5月)

(图九)上

(图十)下

西安火柴厂后传:最后一批追火人——西安复兴火柴有限责任公司

(图十一)上

(图十二)下

1996年9月15日,以原西安火柴厂骨干技术人员为班底,以及许多舍不得火柴这个行业的职工为解决就业问题,就接手了厂里的设备和业务,在西安市未央区庙张村成立了西安复兴火柴有限责任公司(称为西厂),

62   / 

/   63

几年后又搬迁到灞挢区上桥梓口村(称为东厂),生产面积18600平方米。他们的初心就是在火柴与新型替代品同时并存的市场里,生产、使用和延续火柴,复兴火柴工业。
经过数年艰辛不懈的努力和在广大用户的支持下,产量不断提升,复兴火柴厂又从北京等地火柴厂添进一批二手设备,不断扩大生产,职工最多时达500余名,已发展成为一家产品质量高,企业信誉好,客户遍布省内外的民营企业。“复兴”火柴被轻工部评为优秀推荐产品。产品包括研制出新配方后生产的环保安全的酒店专用火柴、节日婚庆专用火柴、广告宣传火柴、礼品收藏火柴、壁炉火柴、雪茄专用火柴……,从普通火柴到生产中高档火柴,产品销售遍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川、河南、山西、西藏、新疆、内蒙、贵州等15个省市自治区,还有部分火柴产品出口多个国家。
坚守数年的复兴火柴厂将西安火柴工业的生命又延续了10年之久,最终在2006年10月停产。从此,西安火柴企业正式落下了帏幕,远离了人们视野,只留下了那浓浓的回忆。
2005年7月21日西安《华商报》记者王警以“最后的火柴厂”采访和报导了西安复兴火柴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和销售情况。此篇报导为获奖作品。

本文参考资料:
1.《西安火柴工业》
2.《西安火柴厂火花图鉴》
3.本篇图片得以西安姜西海老师、王健宏老师、赵建国老师、浙江湖州朱毅涛老师、上海汪黎明老师、内蒙古王强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谢意。

刘诗斌,生于1949年4月,祖籍河南,西安成长,中专文化,中共党员,航天工业部第四研究院退休干部。现为陝西省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日用化工协会火花收藏家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全国花协西安活动中心主任,《中国火花》杂志编委、西安《薪火堂》火花收藏馆馆主,网名“老黄牛”。从1983年开始收藏火花8万余枚和近3年收藏火柴3000余盒。2019年8日8日创建陕西首家火花家庭藏馆,2020年8月8日升级为全国花协西安活动中心。
《中国航天报》《陝西工人报》《军工报》《西安日报》《西安晚报》《中国火花》《西安档案》、西安电视台等报刊及媒体报道过其收藏事迹和展览盛况,在各类报刊及线上公众号发表有关火花收藏文章百余篇次。
2022年8月被全国火花收藏家协会评选为花坛名人。

复兴火柴公司简介与火柴产品(右各图)

64   /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