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前瞻(第二期)

Vol.02

PROSPECT

前瞻

创新研发 / 企业资讯 / 行业简报

会展
前瞻

创新离不开积累
创新离不开借鉴
创新离不开落实
创新离不开坚持
……
走进本期创新研发部落
聆听会展说
……

国贸会展 · 创新研发

ITG MICE PROSPE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TG MICE PROSPECT 

06

数据石油,如何开采

14

万亿文旅大棋局,如何“落下”?

ITG MICE PROSPECT

24

ChatGPT来了,会展的一个新助手?

数字+文旅溅出了什么火花?

32

Table of Content

ITG MICE PROSPECT

40

厦门会展业奖补如何申请?
有何条件?

【政策解读】

ITG MICE PROSPECT

数据石油,如何开采?

■ 文/图:云上产研院

        果说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石油”,那开采好它们,就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
2022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1.57万亿元,同比增长18%,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从开采的进度看,数据在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中的作用至今仍处于低位。
实际上,党的十八大以后,大数据开发才逐渐成为政府关注的热点。2014年大数据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国务院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纳入生产要素范畴;2021年3月发布的“十四五”规划中,大数据标准体系的完善成为发展重点;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发布,系统搭建了数据基础制度体系。
进入 2023年,大数据开发明显升温。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更为重磅的,是两会上明确的即将组建的国家数据局,其将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
在笔者看来,科学、公平、规范地开发“数据石油”,它才能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一样,成为推动社会生产经营的真正生产要素。实际上,这也一直是全世界都面临的重要命题。

ITG MICE PROSPECT

01 开发主体:国家数据局和省级大数据局下一盘棋

中国是数据大国。根据国家网信办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2017年到2021年,我国数据产量从2.3ZB增长至6.6ZB,在2021年全球占比9.9%,位居世界第二。
这些数据掌握在谁的手里?在部门层面看,目前大概有15个政府部门拥有数据管理权限;从区域层面看,全国各省对数据的汇聚和共享程度不一,数据标准也不一致,可谓五花八门。
想要从全国层面统筹推进大数据开发,消除“数据孤岛”和“数据烟囱”,打通数据壁垒,全国下“一盘棋”显得很重要。
正因此,即将组建的国家数据局,将中央网信办承担的协调国家重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共享、推动信息资源跨行业跨部门互联互通等职责,以及国家发改委承担的组织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建设等职责划入国家数据局。

ITG MICE PROSPECT

通过组建国家级最高数据管理机构,数据制度、数据资源、数字规划将归为一个部门,这将会带来三大变化。一是有利于职能任务的集中化,真正建立起标准统一、上下协同、运行高效的政府数据治理组织管理体系;二是有利于数据开发的集约化,纵向打通数据采集、加工、传递、再利用、存储等各环节,横向形成首尾相连、循环通畅的数据价值链管理闭环;三是有利于资源配置的集聚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央层面设立专门的大数据管理机构之前,许多省区市已纷纷成立大数据管理局。据不完全统计,北京、重庆、广东、浙江、贵州、山东、福建等地在省级机构改革方案中设立了专责大数据管理的行政机构。
各省单独设立大数据局的初衷就是要解决大数据管理职责交叉分散问题,让这一机构在省政府机构序列中承担专项职能部门责任。客观地说,它们在省域内发挥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推进作用,在一定范围内解决了当前政府大数据治理政出多门、责任不明、推诿扯皮等问题。
虽然省级大数据局在国家大数据开发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但它们在运行中仍存在机构性质不明确、职能定位不清晰、职能配置不科学等挑战。如在职责分工方面,省级大数据局与网信办、工信部门在统筹信息化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共享、指导信息安全等方面职能划分不够明确。
国家数据局的组建,将从顶层设计上,为各省完善大数据局职能明确方向。优化省级大数据机构职能体系,亟需明确大数据行政管理职能的内涵外延,合理划分大数据局与相关部门职责分工,构建多元主体共建共享的数据开发体系。

ITG MICE PROSPECT

如果没有开发,数据只是算是一种“自然资源”,其经济价值的实现,不仅需要资源化,更需要资产化。
数据资源化,包含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形成可采、可见、互通、可信的高质量数据的质量提升过程,也包含数据与具体业务融合,在驱动决策优化和业务变革中实现数据价值的过程。
数据的资产化,则是指通过界定数据权属、评估数据价值、确定数据价格、促进数据交易流通以实现数据价值的过程。
目前,我国已在数据资源化阶段初步形成产业和应用体系,但仍面临可用数据不足、数据质量不高、应用能力不强等问题。真正开放、共享和使用的数据量很小。
数据显示,我国开放数据集规模仅约为美国的11%,企业生产经营数据中来自政府的仅占7%。此外,因为汇聚的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有些数据因多头采集有所重复,且各个数据平台建设标准不统一。当前政务数据平台所归集的数据中,内容完整的比例仅占16%,近85%的数据完整性不高。
统一标准、统一平台、集中汇聚,目的是在进行数据应用、治理与开发时能更有效率。
从数据资产化的角度来看。我国数据资产化的探索已经展开,但受制于数据权属制度、定价制度、分配制度等均不明确的原因,使得数据资产化的探索仍处在初级阶段。这也是全世界的共同难题。
在我国,八成左右政务数据都掌握在政府部门手里。开发这些公共数据资源,必然需要由政府部门来主导,并结合产业进行应用引导。
当前,我国已经提出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全面推进党政机关公共数据的高效共享,协同治理和决策支撑,并正加强顶层设计,统筹部署应用系统建设,推动互联互通和协同联动。各地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02 开发目标,将数据变为资源再变为资产

ITG MICE PROSPECT

如2016年出台的《福建省政务数据管理办法》规定,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由省、设区市数据管理机构按照统一标准,在省和设区市两级建设部署、分布运行,数据生产应用单位应当将本部门业务信息系统接入本地区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并按照采集目录、登记信息以及标准规范,在规定期限内向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汇聚数据。
目前,福建省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按照两级开发模式推进。一级开发主体由省政府设立相关机构承担,负责公共数据汇聚治理、安全管控、开放开发、服务管理等具体支撑工作;二级开发主体包括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基于具体应用场景获取经一级开发主体初步开发的公共数据资源。
福建出台的《福建省大数据发展条例》,明确公共数据资源实行分级开发模式。福建省成立的福建省大数据公司,定位为全省公共数据资源一级开发机构和省级电子政务建设运维单位。

如果没有开发,数据只是算是一种“自然资源”,其经济价值的实现,不仅需要资源化,更需要资产化。

ITG MICE PROSPECT

03 开发环境,优化数据生态才能助力招商引资

没有数据,发展数字经济就是“无米之炊”。

出于招商引资的考虑,政府部门对数据进行全面基础治理仍是必要的。数据资源与数据环境,正成为城市竞争力新指标,政府部门应花力气与经费进行跨部门协调,优化数据治理,改善营商环境。

尽管数据开发困难重重,但将数据变为资源再变为资产,各个环节我国各地已经做出不少探索与努力。
从各地都在“抢滩”数字交易这片新蓝海便能看出,已率先完成数据开发基础工作的地区,正在应用市场上探索优化环境,形成良性生态圈。
2023年以来,全国数据交易所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上海、北京、深圳、福建等地已经开始在数据资产化和流通交易方面先行先试,而且成绩亮眼。
以深圳数据交易所为例,其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31日,深圳数据交易所已完成登记备案的数据交易总计505笔,累计交易金额超过14亿元。数据提供方、数据商、数据需求方等参与主体共计605家,主要集中在深圳、北京、上海三地,交易登记备案集中涉及73类应用场景。跨境交易共14笔,累计交易金额1115万元。
成立短短8个月的福建大数据交易所。截至目前,数据交易累计金额突破2亿元,拉动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增长15亿元。
交易所对于降低数据使用成本、促进数据流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以福建为例,目前,福建已建立近7万个数据资源目录,汇聚近千亿条政务数据,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海量数据支撑。通过福建大数据交易所挂牌交易,数据资源变成了要素,赋能各行各业,持续为福建创新发展提供动力。
“数字福建”是数字中国建设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早在2000年,福建就着眼抢占信息化战略制高点,以跨世纪的战略视野作出建设“数字福建”的战略决策。“数字福建”顶层设计要坚持两项原则。一是确立一把手掌握信息化建设指挥权的领导机制,并把“数字福建”与全省经济社会信息化画等号,统筹全局、协调推进;二是确

ITG MICE PROSPECT

立“数字福建”建设的组织管理框架,即顶层设计和系统工程相结合,组织管理与技术管理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化专家的技术把关和咨询作用。
在两个原则的指引下,一张蓝图有共识、统筹协调有依据的“数字福建”,为我国区域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先导和示范。
从福建的经验来看,统一平台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应用,是优化数据生态环境的关键。福建数据资源价值化的显著特点。一是加强数据管理制度建设,二是深化政务数据汇聚共享,三是稳步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开发。

为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培育数据要素市场,2021年,福建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了《福建省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试点实施方案》,经过2年的试点,福建在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资源管理、技术支撑、长效机制、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公共数据资源分级开发模式、开发服务平台建设、试点示范项目验证等方面取得成效。
多年来,福建坚持应汇尽汇的原则,持续深入推进政务数据共享系统工程,建成省市两级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形成“统一汇聚、按需共享”的模式,为开展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奠定良好基础。

ITG MICE PROSPECT

数据基础制度建设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开发数据资源,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规模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对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构筑经济竞争新优势意义重大。 针对数字生产要素的特点,本文最后将对地方政府进行“数字石油开发”进行建议: 
一是强化治理。破解数据资源化中的基础难题,强化数据供给、数据标准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二是构建信任。针对数据资源多权利主体的特点,明确并保障不同主体的数据权利。
三是高效流通。着力构建数据流通规则体系,激活数据交易市场发展。
四是优化环境。调动更多市场社会主体积极性,避免一家包打天下。
优化省对部门和市县大数据工作的领导管理体制,由省级大数据局承担业务指导、绩效管理、督促检查等职能,构建省级大数据局与省直部门、市县之间的高效协同机制。建立集中统一的全省政务“一朵云”“一张网”“一平台”,统筹管理政务大数据资源。省直部门信息化运行建设项目原则上应进行集中建设管理,由政府直接投资建设转变为向符合条件的运营企业购买服务。■

总结和建议: 进一步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构筑经济竞争新优势

ITG MICE PROSPECT

万亿文旅大棋局,如何“落下”?

         全国主要旅游城市中,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足的厦门吸引着大量海内外游客,厦门假日旅游人气指数、入境游客接待人数、旅游创汇等指标长期位居前列。
2022年元旦假期,厦门市累计接待游客139.37万人次,同比增长8.35%;实现旅游收入12.60亿元,同比增长3.50%,民俗文化游、主题亲子游、乡村生态游、温泉度假游及金鸡影视游等产品业态突出,短途周边游、自助自驾游成为主流,全市旅游市场迎来“开门红”。 
据旅游平台数据显示,厦门位列今年元旦小长假最受欢迎的国内游目的地第6名,继续引领全省文旅市场。
❉ 全球:创新业态,寻找“新蓝海”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旅游文化的认知和需求不断提高,全球文旅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包括旅游、文化、体育、艺术等多个领域。 
1.全球旅游市场增长,疫情后复苏势头强劲
数据显示,全球文旅产业的市场规模及增长率都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疫情发生前,中国是全球最主要的出境旅游消费国之一。疫情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出境游客源国,2019年出境游人数约为1.5亿人次。
由于疫情的影响,旅游业在2020和2021年都受到了很大的打击。然而,随着疫苗的推广和疫情的逐步控制,旅游业在2022年已经开始出现了复苏的迹象。截至2022年10月,全球已有83%的国家实现入境免隔离,全球45%的国家完全解除因新冠病毒而设的旅行限制。
世界旅游组织的最新数据佐证了疫情防控政策对旅游业快速恢复产生的积极影响,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旅行人数超过9亿,相对2021年增长2倍,国际旅游业恢复至2019年的63%,特别是欧洲、中东地区旅游业恢复速度较快,而亚洲恢复速度较慢。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中央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的“二十条”措施优化疫情防控细则,逐步放宽对入境、跨省的隔离限制,推动出入境文商旅交流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 文/图:云上产研院

ITG MICE PROSPECT

2.全球文旅产业呈现多元化特点
在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和全球化背景下,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和跨文化传播的日益活跃,使得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更为可行和迫切,文化旅游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文旅产业的主题和形式也愈发多元化。旅游形式从传统的“景点旅游”渐渐转变为“体验式旅游”、“自驾游”、“主题旅游”等,涵盖了更加广泛的文化、自然、体育等领域。 
文化产业也从传统的展览、演出等扩展到数字文化、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同时,体育、艺术等领域的文旅产品和服务也不断增加,满足人们多元化的消费需求。目前国外文旅融合发展主要有文化遗产旅游、主题公园旅游、乡村文化旅游、影视文化旅游、节事会展旅游和体育文化旅游六种特色鲜明且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 
3.技术创新和数字化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文旅产业也在不断尝试和推广新技术,以提高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智慧旅游、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文旅产业的应用也日益增多。例如,依靠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展现文化场馆和景区的文化内涵、历史文化知识和互动体验。
据欧洲博物馆组织网络(NEMO)对来自48个国家的6000家博物馆的调查结果显示,93%的博物馆在大流行期间增加或启动了在线服务。大多数大型博物馆(81%)都增加了数字化能力。此外,疫情促进文化旅游行业进行技术创新,可以更好地支持文化旅游和游客管理、访问。

ITG MICE PROSPECT

例如,参观文化遗产地的文化游客可以通过在线教育工具提高对遗址及其历史的了解。例如在越南的下龙湾通过算法确定承载能力有助干监测游客人数。而新加坡的亚洲文明博物馆利用数字技术提供其藏品虚拟参观,从而使观众能够更多地了解亚洲文化和历史,疫情增强了对技术解决方案的需求,以更好地管理目的地的旅游流量并鼓励替代地区的旅游业发展。
4.文旅促经济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
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估计,文化旅游(以文化景点和产品为中心的旅游)是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之一,约占全球所有旅游业的40%。若按此比例,则2021年,全球文化旅游收入约为1.3万亿美元。 
文旅产业的增长虽然给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贡献,但也对环境、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为此,全球文旅产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开始更多地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推动绿色低碳、文化传承、社会公益等方面的工作。

5.全球文旅产业百花齐放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文旅融合作带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 
比如卡塔尔将文化旅游作为2030年国家愿景战略的一部分,并已着手开展一项发展计划,其中包括文化旅游,通过加强其文化产业,包括书法 手工艺品和活遗产实践。在阿联酋的阿布扎比市,文化旅游是该市经济多元化计划的一部分,旨在引导其国内议程远离以碳氢化合物为基础的经济。阿布扎比2030年计划包括在萨迪亚特岛上创建一个价值270亿美元的文化区,其中包括世界知名的博物馆群,以及由国际明星建筑师设计的文化和教育机构,以吸引旅游和人才到这座城市。 
总体来说,全球文旅产业发展前景良好,将继续推动经济、文化领域的繁荣发展。未来,随着新技术、新业态、新需求的不断涌现,这个行业也将更加多元化和创新化。 

ITG MICE PROSPECT

❉ 中国:推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探索文旅经济发展新路径
三年疫情对国内旅游业市场造成沉重打击。 
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及以前国内旅游行业总收入和总人数都保持相对稳定增长趋势。2019年国内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12%,旅游总人数同比增长8%。
疫情导致我国国内旅游市场折损过半。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国内旅游收入2.35万亿元、旅游人数27.79亿人次,分别较2019年降低了59%和54%。
文旅产业是文化和旅游行业的融合,属于国家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日益增长的大众化、多样化消费需求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国文旅产业也由此得以快速发展。 

疫情导致我国国内旅游市场折损过半。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国内旅游收入2.35万亿元、旅游人数27.79亿人次,分别较2019年降低了59%和54%。
文旅产业是文化和旅游行业的融合,属于国家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日益增长的大众化、多样化消费需求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国文旅产业也由此得以快速发展。 
党二十大报告全文共计58处提及文化领域相关内容,明确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战略重点和工作任务。另一方面,报告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与文化旅游未来发展紧密相连,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是否能满足14亿人口的多样化品质需求,撬动广阔而丰富的城乡区域各类资源将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
纵观中国中国文旅产业发展特点,不难看出,其发展一定程度上是基于中国日益增长的需求及庞大的市场规模。中国国内消费市场巨大,旅游、文化、娱乐等领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也在提升,对文旅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近年来,中国文旅产业积极适应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持续创新产品供给,逐步形成供需互促、动态平衡的文旅发展新机制。 

ITG MICE PROSPECT

1.“文旅+”的融合特性更加多元化
当前,“文旅+”的融合特性在技术赋能下正在向更宽领域、 更广范围促成文旅产业化和产业融合化。 
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从业者要深度把握当前的融合发展趋势,积极推动各行业主体间的跨界联动,强化不同门类间的共创、共生,激发两边甚至多边的多 元效益。与此同时,也要警惕盲目的跨界融合。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应始终秉持“宜融则融,能融则融”的理念,对适宜融合的产业,进行多元的跨界联动,对于那些不适宜融合的行业,则要强化其行业本身的差异化发展。 

2.“文旅”政策护航,行业政策与区域规划密集出台
文旅产业是国家重点关注的产业,国家不断发布政策,推进文旅产业的发展。 
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创新文化旅游产品,扩张旅游发展空间。之后的国家政策力度加大,《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全局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等一系列重量级、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出台。在政策春风利好下,我国文旅产业得以快速发展。 
3.“文旅”文化破圈,树立新时代文化自信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大国,在文化方面拥有丰富的底蕴。各地旅游景点和文化场馆能够让游客感受到深厚的文化氛围,满足其文化需求,这也促进了文旅产业的发展。 
2021年,“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文物出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与“三星堆”相关的话题仅登上微博热搜就多达二十余次;河南卫视的传统文化精品节目持续 “破圈”,从春晚的《唐宫夜宴》到《元宵奇妙夜》;从水下的《洛神水赋》,到地上的《龙门金刚》,河南卫视把传统文化通过全新的创意赢得社会广泛赞誉;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评分高达9.5分,首演前后媒体曝光量累计高达2.47亿,让大众充分感受到了“中国美学”的意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传承也不断创新,“非遗+电商” 模式迅速崛起。 
4.“文旅”+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的不断涌现,文旅产业也在不断更新换代。新型文化旅游产品、智慧旅游等成为了新的发展方向。越来越多的文旅企业开始重视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好的文旅服务。
文化产业方面,数字内容产业不断推陈出新。以演艺行业为例,5G、8K等超高清直播、传输技术的迭代升级以及AR、VR等数字技术的不断完善,为线上演出提供了更多可能。数据显示,2022年前3季度主要网络平台在线演出项目总计316个,演出场次2948场,总观看人次超10亿。在旅游业方面,智慧旅游进一步聚

ITG MICE PROSPECT

焦精准化、分众化。尤其是在数字技术支持下,智慧旅游产品的适老化相关工作持续推进,2022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发布了10个2022智慧旅游适老化示范案例。
❉ 福建:跨界融合,培育新动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对文旅工作作出了一系列的重大决策部署。福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文旅经济与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共同作为福建发展比较优势的“四大经济”之一。

“十三五”时期,福建省文化产业实现质的飞跃——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居全国第5位,成为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少数省区市之一。
2022上半年,福建省3472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275.8亿元,同比增长8.5%。文化产业日益成为福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对外传播新名片。
1.文化底蕴深厚,文旅融合的资源优势明显
福建省位于东南沿海,拥有海岸线长达3500多千米,拥有丰富的自然山水、海洋风光以及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传承,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深刻的内涵元素。如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闽南客家文化等。这些历史文化资源为福建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背景和基础。
作为我国首个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全序列的省份,福建省各级非遗项目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福建省获得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镇、

Cultural and tourism industry

ITG MICE PROSPECT

村等称号30余个,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共921处。省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革福建省委会专职副主委董良瀚建议,发挥非遗资源优势,以文创、节庆、研学、演艺等方式,构建旅游线路串联非遗项目的富有特色的文旅融合网络。
2019年中国金鸡电影节落户厦门,2021年第八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在福州举办,清新福建成为越来越多影视剧的取景地,也吸引了大批观众观光旅游。
2.政府支持力度大,旅融合的政策意识强烈 
国家颁布各大政策充分体现国家对文旅产业领域的支持力度。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省委、省政府依托优质的生态资源禀赋和丰富的山水人文资源,提出建设全域生态旅游省的战略目标。 
福建省政府印发《关于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加快旅游业发展。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旅产业发展,把文旅产业纳入“六四五”产业新体系,作为新兴主导产业加以培育。 

影视产业,为福建省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村等称号30余个,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共921处。省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革福建省委会专职副主委董良瀚建议,发挥非遗资源优势,以文创、节庆、研学、演艺等方式,构建旅游线路串联非遗项目的富有特色的文旅融合网络。
2019年中国金鸡电影节落户厦门,2021年第八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在福州举办,清新福建成为越来越多影视剧的取景地,也吸引了大批观众观光旅游。

3.产业链完整,文旅融合的产业表现丰富
厦门鼓浪屿遗产旅游的发展、福州“两山两塔两街区”的融合打造、泉州基于“海上丝绸之路”和“东亚文化之都”的旅游建设、莆田结合妈祖文化的旅游发展、武夷山茶文化旅游的发展等,是地方政府基于特色文化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表现。
福建省在文化旅游产品、文旅街区、文化实景演出、文创商品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形成了丰富的文旅融合业态和表现形式。 

ITG MICE PROSPECT

随着数字化经济发展,福建省加快推进“科技+文旅”深度融合,推动“元宇宙”等项目,加快建设数字文化馆、数字图书馆、数字非遗展示馆等智慧场馆典型应用,积极开发VR、AR、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新一代沉浸式文旅消费产品。
❉ 厦门:聚焦现代文旅,激发市场活力
2021年,厦门全市文化企业总数2.3万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560家、营收1614亿元,拥有9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22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2022年,厦门市文旅工作成效明显。 
歌仔戏《侨批》等四部作品获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厦门六中合唱团《我和我的祖国》等曲目斩获全国“群星大奖”,是近十年来全省最好成绩。厦门市还荣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示范区”,推进版权服务平台建设,每万人口版权登记数量居全省首位。 
2023年正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文旅产业强势复苏反弹之年。经过三年疫情因素的影响,旅游业的产业格局和消费需求都发生了变化。

1.“文旅”融合发展在顶层设计中强化
近年来,厦门市编制实施《厦门市全域旅游专项规划(2017-2035)》《厦门市“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为打造文旅经济高地画好“路线图”,并先后出台《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各类产业政策30余项,每年划拨1.8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文旅产业发展。 
2022年8项文旅纾困扶持政策去年出台,兑现补助8600余万元,文旅经济复苏。多次本土疫情叠加,厦门市旅游市场恢复指数仍居全省前列,全年限额以上住宿业实现营业额69.17亿元,同比增长7.5%。在疫情防控中,厦门市文旅业彰显担当,入境隔离、隔离场所管理、行业疫情防控三项任务圆满完成,承担了全省70%的入境隔离任务,累计服务50余万人次,助力厦门成为疫情防控“优等生”。

2023年2月21日,厦门市文旅局召开2023年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总结成效并部署今年文旅工作重点。会上提出,今后厦门市将全力以赴加快打造“文化中心、艺术之城、音乐之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旅游休闲城市,全方位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

ITG MICE PROSPECT

2.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打好文化惠民“组合拳”
厦门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足的厦门吸引着大量海内外游客,2019年接待国内外游客首次突破1亿人次,获评“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冬游名城”“夜经济20强城市”等荣誉称号。
厦门市聚焦文旅产业国际化、高端化、精品化、智慧化目标,大力推动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杆城市、新兴文化产业强市建设,全力构建“创新引领、要素协同、配套完善、结构合理、竞争力强”的现代文旅产业体系,全方位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十年来,厦门先后建成闽南大戏院等一大批重大公共文化设施,每万人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2000平方米。荣获全国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金鸡奖长期落户带动厦门影视产业长足发展,城市文化业态愈加多元。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送王船”非遗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全市文物保护、文化传承亮点突出。

XIAMEN INTERNATIONAL 
                  EXPO CENTER

ITG MICE PROSPECT

3.“会展+旅游”产业链的发展,产业融合发展潜力加倍
提及厦门不仅是受大家喜爱的旅游目的地更是“中国会展名城”。会展旅游是会展活动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组合,从会展产业和会展经济的角度看,会展旅游是会展活动的继续和延伸,是会展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从旅游业的角度看,会展旅游是旅游产业链接或嫁接会展活动的一种新兴旅游形式,是旅游产业的深度化发展,也是旅游产业延伸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2022年厦门会展在行业寒潮背景下加速攀登一座座新高峰。2022年全年共举办113场,同比增长8.65%;展览总面积134.4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46%;展览经济效益98.15亿元,同比增长6.46%,展览场次、面积及经济效益三大维度均逆势上涨。同时,2022年厦门共举办会议2056场,参会总人数达31.73万人,实现经济效益56.86亿元。

2022年底,《中外会展》发布2022年1-11月各地办展情况分析,数据显示,厦门办展数量全国第三,办展面积全国第七,该数据打破厦门会展历史纪录。

❉ 建议:立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寻求“文旅”发展新突破
立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厦门市文旅产业发展要取得新突破,我们应如何激发市场主体动能,拓宽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拓展延伸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1.坚持守正创新,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推动文物保护水平再提升、推进非遗传播推广体系建设。
2.突出项目带动,推动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 
稳固壮大产业链群、加快推进产业升级、推动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
3.加大宣传营销,增强厦门文旅传播力影响力
加强品牌建设、创新传播方式。
4.强化市场监管,推动文旅市场规范有序发展
创新监管机制、提升智慧监管效能、推进专项整治工作。

ITG MICE PROSPECT

ITG MICE PROSPECT

ChatGPT来了,
会展的一个新助手?

摘自《中国贸易报》

会展业一路走来,经历了互联网平台、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内容生产模式,经历了PGC(专家生产内容)、UGC(用户生产内容),现在到了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这一次,ChatGPT的核心技术应用对会展业意味着一场新风向的到来。

ITG MICE PROSPECT

        下,ChatGPT引发了全球性的科技应用狂欢。ChatGPT现象的出现,对会展业是一次数字工具的变革,也给一些行业带来失业的恐慌。这已经不是会展业第一次产生担忧。会展业第一次担心被替代,是互联网出现的时候。事实证明,互联网成为举办会展活动提升效率的工具。第二次是移动互联网的运用。在经历互联网之后,会展市场主体、会展活动项目主办方、承办方等,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建立社群以及私域运营等。现在,ChatGPT出现文字内容生成核心能力,能否为会展业赋能?

Chat GPT

ITG MICE PROSPECT

※ 观点一: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又一新的关键节点,意味着数字化生产工具的新革命。
可以预见,行业未来将拥有更高效的工具、更智能的助手,从而将人员从一些低效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将重心放在更多需要创造力的环节上。比如,人工智能将驱动数字广告投放、邀请观众更有效率。再如,展览项目多年沉淀下来的大量数据可由人工智能进行分析整合处理,对参展商精细化管理后,可以为其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供需匹配。可以说,数字化会展又向前进阶一步,未来可期。

ChatGPT来了,会展业面临哪些变革?

Q1

※ 观点二:赋能展会项目,精准匹配与智能化服务双向发展。
ChatGPT目前主要是文本内容的生成,如果加上目前流行的AIGC技术,那么,它给会展活动的主办方、参展商、专业观众带来的变化将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展前为主办方分析出更精准的目标受众、推荐营销通道,并生成符合目标受众需求的内容,如文本、图像、海报;二是经过输入训练后,可以为会展活动项目提供智能客服;三是为会展活动自动呼叫提供对话脚本;四是在展前帮助参展商、采购商推荐预约配对对象;五是生成会展活动总结报告以及展后营销文案。

※ 观点3:对于会展行业,ChatGPT短期不会出现实质性的影响。
ChatGPT火爆出圈,成为元宇宙背景下最热的话题,很多行业及从业人员因此产生危机感。不可否认,这其中不乏过度解读和自我匹配。一个新技术从出现到应用再到深度影响相关行业,有其时间性、偶然性,行业要从产业链端、受众需求、技术方向有持续地展开研究学习和提升,而非在某个新技术出现时激进。对于会展行业,ChatGPT短期不会出现实质性的影响。

※ 观点4:主要针对会展业专业性不强的方面有所作为。
ChatGPT对会展行业的自媒体、新媒体文字内容创作以及服务行业客服等带来一些影响。如一些专业性不强的内容、短视频脚本,可以交给ChatGPT生成。此外,经过训练后,ChatGPT可以替代人工完成会展活动的客服工作。

※ 观点一:会展是提供产业上下游连接的平台,是产业生态不可或缺的一环,并不是轻易就可以取代的。
会展“跨出去”比较容易。会展业站在新技术革命的风口,应该利用自身连接上下游产业链的优势,充分挖掘自有的数据资产价值,将自身打造为“行业生态连接器”,探求多元发展。
ChatGPT可以代替会展从业人员生成内容。对答如流的ChatGPT可以生成文案,如类似AI绘画可以自动生成创意图片和海报,再进一步,AI自动“拍出”一段视频恐怕也将很快实现。
然而,ChatGPT以及其他AI均不可能自动生成营销策略。AI通过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或者创造出新的表现方式,却无法创造出从未有过的新知识,也无法产生新智慧,而会展营销策略需要大量的新创意。因此,会展从业人员需要思考如何制定内容策略,对参展商、采购商、专业观众输出内容。这样,ChatGPT不仅不会替代会展从业人员,还将高效提升内容生产。

ITG MICE PROSPECT

ChatGPT现象能否引发会展业新一轮跨界?

Q2

Chat GPT

※ 观点二:从媒体、行业门户网站等内容积累丰富领域跨界到会展行业将更加容易,但要形成现象级还有待观察。
毕竟展览是一个线上线下联动的专业服务,单纯地把形式和营销内容做好,还不足以对会展业造成冲击。

ITG MICE PROSPECT

中级水平文案替代性可能超过 90% ,因为ChatGPT中的GPT是对话式,可以通过对话来调整文案的质量。我尝试通过ChatGPT做了一些回复,发现它还没有达到完全替代人的程度。但对于大部分只需要完成80分以上的SEO文案来说,ChatGPT目前生成的内容只要经过少许修改和编辑就可以使用。
比较遗憾的是,ChatGPT还无法完成具有洞见性和新见解的高水平文案。目前来看,ChatGPT生成的内容是已有知识的一种综合。

※ 观点三:数字会展或元宇宙会展都是因疫情冲击而被重视的。
在此阶段,更多的是人为的对新模式的探索,无论是内容还是体验、模式,都需要在探索中形成可操作性强的模板。在模板打通的情况下,ChatGPT可能会利用其优势进行更便捷的内容生成。

※ 观点四:ChatGPT应用有限,仅能取代部分会展业的服务功能。
会展业是一个传统的细分行业,体量不大,具有特殊性及一定的市场门槛。自2001年至2022年,二十多年发展中的历次技术升级均由传统会展人主导完成,ChatGPT的出现也一样,虽然底层技术支持的确需要外界大厂来完成,但上层应用搭建以及新产品的推广运营大概率还是由会展人来主导。
ChatGPT是基于互联网上大规模的数据,通过信息数据的拼接重组与修改,回答出令人惊奇的正确的“废话”。换句话说,ChatGPT解决了“语义理解”技术难题,或者说能理解人类意图,以用户喜欢的方式进行内容生成。
可以把ChatGPT理解为一个文字版的抖音。相比于抖音可以提供5G时代的视频流互动,ChatGPT提供的则是2G时代的文字信息互动。只不过,互联网上文字内容的沉淀数量远大于视频内容的沉淀数量,并且阅读文字比观看视频门槛高,因此,用户往往觉得ChatGPT比抖音专业。
需要指出的是,ChatGPT没有基本立场和价值判断,不能做有态度、专业性的工作。因此ChatGPT基本可以取代那些没有态度、专业性不强的文字内容生成,至少成为内容生成的工具,但对于专业或个性化内容创作来说,ChatGPT可能帮不上太多忙。

ChatGPT将成为会展业的一个新赛道?

Q3

※ 观点一:目前仍无法完全取代人为的“创意”。
会展活动帮助参展商、采购商提供供需匹配,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数字化将促使“供”和“需”更容易找到对方。比如,AI可以实现精细化管理参展商、专业观众,针对不同受众需求,由ChatGPT提供针对性文案。一个线上自动化的供需匹配或许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ChatGPT作为一种生成式AI,只能对已有知识进行学习和整合。因此,“创意”是需要更多人类智慧的产物,ChatGPT暂时还无法涉猎。这也提醒会展人,需要更有创造力的文案,通过数据分析提供的更好策略和创意为行业搭建供需平台,连接上下游产业。

※ 观点二:ChatGPT作为一套系统,和一个工具是有区别的。
ChatGPT在内容生成、智能客服和交易推荐方面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平台的运营方和开发者需要考虑如何将ChatGPT的能力嵌入到系统和平台上,并结合ChatGPT的技术开发更多适合会展活动的应用场景。

ITG MICE PROSPECT

※ 观点三:短期内信息抓取存在局限性。
ChatGPT在深度学习产业供需之后,是可以完成更精准的匹配的。海量的供需企业及市场信息的获取却是短时间内很难做到的。

※ 观点四:短期内信息抓取存在局限性。
在目前阶段,ChatGPT还不能完成平台搭建。然而,ChatGPT凭借背后庞大的数据库,可以为平台搭建提供海量案例、建议,可以辅助会展业完成这项工作。

在行业资深投资人士看来,AIGC产品一定迭代很快,ChatGPT是第一个出圈的产品,但不一定是商业上最成功的。
AIGC的大规模商用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基于技术积累而设计出超级模型,二是有足够的数据去支持训练,三是要有算力和流量充足的平台来落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ChatGPT是一次产品和市场上的突破,而不是AI基础理论的突破。”上述行业资深投资人士如是说。

ITG MICE PROSPECT

ITG MICE PROSPECT

数字+文旅溅出了什么火花?

■ 文/图:云上产研院

ITG MICE PROSPECT

        久前,“元宇宙第一岛”鼓浪屿传出令人振奋的消息:鼓浪屿元宇宙项目首期产品有望在6月上线。

这个项目搭建了鼓浪屿1.88平方公里映射物理时空场景,高清实时渲染比特景观,可以满足用户沉浸式的文旅元宇宙体验需求。
这代表着当今数字文旅的最前沿技术。届时,自主可控、自由探索、即时互动、实时在线的“元宇宙第一岛”,有望为构建厦门元宇宙文旅地标空间带来更多可能。
不必亲临其境,就能感受美景。如今,数字技术正打开文旅产业的想象空间。从图片、视频、3D技术,到如今VR、元宇宙的兴起,足不出户,便可领略跨越十万八千里的美景,且体验感越来越好。
从各地文旅局长的“卷”,就能一窥旅游业复苏的端倪。文旅行业从今年春节开始,就展现出强大的爆发力。各地文旅局长借助数字传播技术,他们纷纷上台亮相代言,使出浑身解数卖力吆喝。
面对此情此景,文旅经济如何拥抱数字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智慧化、人性化、虚实结合、共创共融的新奇体验,成为当下命题。

2023年,被业内人士称为“度假元年”。中国文旅产业已步入以数字文旅为主要特征的新时代。年轻的“Z世代”成为文旅消费主力。

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遭遇一场大火。修复巴黎圣母院,需要耗费数十年的时间,但一款游戏——《刺客信条:大革命》,却高度还原了二十世纪巴黎的街道和建筑,其中就包括巴黎圣母院。
《刺客信条:大革命》中对巴黎圣母院的高度还原却意外为大众提供了一个游览巴黎圣母院的独特机会,无意中将游戏与文旅进行了行业联动。
这便是打开数字文旅产业空间的一个典型案例。
数字文旅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来推广、展示和体验文化遗产、旅游景点和相关文化活动的旅游形式。数字文旅结合了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特点,利用互联网、移动设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大数据等技术,为用户创造丰富、互动和个性化的文旅体验。
由于资源无限、时空无界、数据驱动、身份多元,数字化可以叠加在文旅资源之上,这为文旅经济打开了新的空间与场景。
文化和旅游是数字文旅经济的重要应用场景,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也是党的十

ITG MICE PROSPECT

打开新空间
数字赋能文旅已成共识

ITG MICE PROSPECT

九届五中全会的重要部署。从产业增长逻辑看,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数字/数智化已成为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主动力,结构性贡献超过1/3: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数字文旅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39623亿元,比上年增长18.9%;两年平均增长20.5%,高于文化企业平均水平11.6个百分点;占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3.3%。
2023年,国内旅游产品进入激烈竞争新时期,中国文旅产业的基本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已步入以数字文旅为主要特征的新时代。年轻的消费主体成长在科技不断创新的环境中,乐于拥抱数字产品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目前,中国的数字文旅产业正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数字技术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应用不断增加。以下是中国数字文旅发展的一些情况:
虚拟旅游体验:中国的文化遗址、博物馆和旅游景点开始采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技术,提供虚拟旅游体验。通过虚拟现实设备,游客可以远程参观名胜古迹、博物馆展览,体验身临其境的感觉,解决了地理和时间限制带来的问题。
数字文化展示与传播:中国各地的文化机构和旅游景点利用数字媒体和互联网技术,推出数字化展览和文化产品,通过在线平台展示丰富的文化资源,如数字图书馆、数字艺术展、数字文化遗产保护等。这种数字化的方式使得文化资源更广泛地被传播和共享。
移动支付和智能导览:在旅游过程中,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中国游客的主要支付方式。通过扫码支付、手机APP等方式,游客可以方便地购买门票、租赁设备、订购导览服务等。此外,智能导览系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游客可以使用手机APP或导览设备获取相关景点的解说、路线规划等信息。
旅游大数据和智能推荐:中国旅游业开始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以了解游客需求、旅游趋势等。基于大数据的智能推荐系统也越来越普及,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旅游建议和推荐,提升旅游体验。
旅游与电商融合:电商平台的兴起为旅游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在线旅游平台不仅提供了便捷的旅游预订服务,还为文旅产品的销售和推广提供了新的渠道。
视频直播带动营销:随着短视频和直播平台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旅游机构和文化机构开始利用视频直播形式来进行推广和宣传。通过直播,他们能够实时展示旅游景点和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用户参与和关注。
未来,结合数字文旅的形式,其发展趋势也清晰可见。
跨界融合:数字文旅行业将进一步与其他行业进行融合,如数字娱乐、教育、健康等领域。通过与其他行业的合作,文旅行业可以提供更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个性化定制:随着用户对个性化体验的需求增加,数字文旅行业将越来越注重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文旅企业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和偏好,为其量身定制旅游线路和文化活动。

ITG MICE PROSPECT

ITG MICE PROSPECT

从频出的爆款
可窥探数字文旅活力

北京的数字故宫,西安的盛唐密盒,甘肃的云游敦煌,杭州数字十景,福建的鼓浪屿元宇宙、永定土楼“天涯明月刀”,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大地上数字文旅不断出现爆款,成为行业风向标。
实际上,随着数字技术发展,各种文化内涵丰富、技术含量高、新颖独特的体验形式、文化旅游新模式和新业态不断涌现。美国的沉浸式主题乐园、沉浸式娱乐,英国的沉浸式戏剧、沉浸式新媒体等发展迅速,并打造了完整的 IP 产业体系,占据了文化旅游消费产业价值链高端并形成很强的产业竞争力。
近十年来,虽受疫情影响,但沉浸式产业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沉浸体验项目数量高达八千多项覆盖了 258 类业态,产值超过 500 亿美元。
在中国,沉浸式产业进入了爆炸性增长阶段。“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发展沉浸式体验、虚拟展厅、高清直播等新型文旅服务; 2021 年 4月,文旅部印发《“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明确要在“十四五”期间完成“100 个沉浸式体验项目”的目标;2021 年 9 月,国内首个沉浸式文旅产业要素交易平台挂牌

成立,为数字文化产业及沉浸式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抓手。2022 年 10 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沉浸式文旅体验技术集成与场景创新”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国沉浸式产业的技术研发进入国家“十四五”科技计划。
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各地着力推进沉浸式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沉浸式演艺、沉浸式展览、沉浸式游览、沉浸式文旅元宇宙等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不断涌现,体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几个开发得比较成功的数字文旅案例,从中汲取灵感和经验。

数字敦煌

大唐不夜城

土楼“天涯明月刀”

纵深推进数字文旅
福建当如何发力?

数字文旅对福建意味着什么?
作为数字中国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近年来,数字福建一直走在全国数字化发展的前列,而文旅经济是数字化发展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2021年底,福建提出将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作为福建四大经济增长极。
当数字经济遇见文旅经济,会碰撞出什么火花?

ITG MICE PROSPECT

ITG MICE PROSPECT

在今年4月召开的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上,福建明确提出,要着眼科技含量,突出数字化,着力促进文旅产业智能化发展。坚持把数字文旅建设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工程,构建数字文旅综合服务平台,加快智慧景区建设,大力发展沉浸式数字文旅产品,增强新体验、乐享新服务。
5月12日,福建印发《新形势下促进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励措施》提出,支持数字文旅发展。强化全省文旅数据资源汇聚共享和开放开发,加快建设全省数字文旅综合服务平台。鼓励各地加快推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混合现实等现代科技在文旅领域应用,鼓励和引导景区逐步向数字化、智慧化转型。
不久的将来,福建将出台1份数字文旅政策指导、建设1个文旅数据资源中心、搭建全省政务管理和综合服务2个平台、培育多个数字文旅典型应用场景。福建还正谋划举办全省数字文旅工作推进会,凝聚全省数字文旅发展共识。
梳理福建数字文旅家底,在今年4月举办的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省文旅厅、省文物局主办了“数字赋能文旅 科技创新文博”专题展区。展区集中展示了福建数字文旅综合服务平台、“非遗+科技”跨界交互秀、咏春拳体感互动、云上博物馆、“一物一码”智能导览等数字化项目。
“畅游八闽”APP,是福建重点打造的数字文旅产品。它集成全省上千个景点介绍、交通信息等,查看福建旅游热点信息、好玩资讯,可实现一体化出行。其集成的问答机器人可提供拟人化服务,根据游客问题给出对应解答。

在智慧景区打造方面,福建制订了《福建省公共文化场馆智能导览建设导则(试行)》等文件,评选出一批高等级智慧景区和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导览典型案例以及数字文旅应用场景示范案例并给予正向激励,通过示范效应,带动引领数字文旅工作全面铺开。
武夷山,就是实现智慧景区管理的典型。通过景区智能化管理平台,管理人员可以实时地监测看到景区各景点的人流客流情况,并进行统筹调控,实现错峰入园。全面覆盖景区游览的智慧服务系统,让游客在出行之前,就可以通过景区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平台等方式了解到景点介绍、景区导览、武夷山文化等旅游指南,实现景区票务预订与网络分时预约。游中实现自助游览定位、自助导游讲解、旅游服务寻呼等,畅快游览景区。

Digital cultural tourism

总结及展望

提振文旅产业是稳增长的一道必答题……

一要把握产业发展新趋势、新需求,提升数字文旅产业供需匹配度。
二要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提升福建数字文旅的核心竞争力。
三要抓住数字文旅发展机遇,加大文旅基础设施投入。
形势已然明朗。福建要进一步发挥优势,进一步有效推进数字科技发展,赋能赋智文旅经济深度融合,着力实现高安全性、高适应性、高性价比和低碳化,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久前,厦门发布会展业最新扶持办法出台,
给予会展企业精准扶持单项最高奖补800万元

【政策解读】

厦门会展业奖补如何申请?
有何条件?

摘选:厦门会展公众号

ITG MICE PROSPECT

ITG MICE PROSPECT

申报条件和要求

🔘申报要求
申请会展专项资金的单位应具有国内独立法人资格,其中自办展项目奖补申报单位为项目主承办单位,引进展项目奖补和会议项目奖补申报单位为项目主承办或引进单位。
单个项目只能由一家项目主体提出申请,同一项目有多个符合条件的项目主体须协商推选一家提出申请,并提供推选证明材料;同一项目中同时包含会议和展览内容的,只能申请其中一种奖补(“以会带展项目”除外)。
申报材料均须加盖申报单位公章,原件审核后退还。如需补件,申报单位须在收到补件通知后10个工作日内补齐所需材料。
🔘展览项目奖补条件及要求
1. 展览项目均需报备,新展须提前一个月报备确认;
2. 展览项目实际展期不少于3天;
3. 展览项目如有多个主题,仅对该项目所属产业链相关的主题展位进行奖补;
4. 主承办单位基本相同、主题和内容基本相近、举办时间相同的展览项目视为同一项目;
5. 标准展位为9平方米,室内特装、室外展位及水上展区折算成标准展位计算;由主承办方自行设置的其他功能区域(包括茶歇区、公共服务区等)不列入奖补范围。
6. 场地租金的计算方式为每平方米租赁单价乘以租赁面积再乘以租赁天数。

ITG MICE PROSPECT

ITG MICE PROSPECT

🔘会议项目补助条件及要求
1. 对在我市举办的会期2天、参会人数200人、住宿四星级及以上酒店总间夜达800间的境内外经贸类、学术类会议(不含党政类、节庆、赛事、培训会、同学会、老乡会、战友会、夏令营、冬令营等类型),按类别给予补助。同一项目可就高申请,但不得重复申请(以会带展项目除外);
2. 饭店档次参考市旅游主管部门公布的饭店等级标准、以及会议型饭店同等级标准。
🔘产业会展重大项目奖补条件及要求
(一)项目主体
项目主承办单位须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 知名会展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全球展览业协会(UFI)、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国际奖励旅游精英协会(SITE)等国际会展组织认证的会员机构;或年度运营展览面积达30万平方米以上的机构;或曾引进至少三场以上(含)ICCA数据库中国际会议的专业会议主办方;
2. 国际性组织:包括但不限于世界贸易组织(WTO)、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世界投资促进机构协会(WAIPA)、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世界新闻学会(IPI)、国际通信卫星(INTELSAT)机构、国际广播电视组织(IRTO)等国际经济及学术组织(纳入《国际组织年鉴》中的国际性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组织);
3. 国家级行业协会/学会:在国务院民政管理部门登记备案,并接受年度检查的社会法人团体。

(二)高端嘉宾
高端嘉宾须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 项目实际出席嘉宾有境内外国家(地区)副部级以上现任政府官员;诺贝尔奖获得者、两院院士、长江学者;世界500强全球副总裁及以上人员;以上人员总人数须三位及以上;
2. 项目实际出席嘉宾有世界500强中国区(外省市、境外)副总裁及以上人员;世界大学排名前50大学(上一年度QS、TIMES排行榜)的教授(排名参考国际公认的三大世界大学最新排名: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研究发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uacquarelli Symonds发布的QS世界大学排名和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发布的THE世界大学排名);以上人员总人数须八位及以上。
🔘会展主体培育项目条件及要求
(一)承办机构奖励
对单个自然年度内新引进的、符合《厦门市关于促进会议展览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奖补条件的8个及以上展览、会议项目的承办机构给予奖补。
(二)会展场馆运营机构奖励
对新引进前3年/届内未在厦举办的经贸类展览项目的会展场馆按展览规模分档给予补助。
🔘会展人才项目条件及要求
对引进优秀高端国际会展人才,按照我市有关暂行办法等人才政策给予落户和补助。
对企业参加符合条件的会展业务培训费用给予补助。会展业务培训需提前一个月报市商务局(会展局)备案并认可。
🔘会展业宣传推广项目条件及要求
对参加市商务局(会展局)组织(商务局出具确认函)的境外营销推广活动的企业及机构按照境外国别和地区分档给予相应补助。

申报程序和审核

🔘申报程序
(一)网络申报
申报单位登陆“i厦门”统一政务服务平台(http://www.ixm.gov.cn/)注册账号。申报单位在“i厦门”注册成功后,在项目举办前5天登陆“厦门市会展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http://www.xmmice.cn/)填报。逾期不受理,申报系统自动关闭。
(二)书面材料报送
申报单位应确保网上填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须与书面材料主要内容保持一致,如因信息有误影响后期项目审核,视为无效申报,由申报单位自行承担责任。

ITG MICE PROSPECT

ITG MICE PROSPECT

(三)提交总结材料
申报单位须于会展项目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提供项目总结材料。
🔘项目审核
(一)现场核查
市商务局(会展局)和市会展促进中心组织人员于项目举办期间进行现场核查,并出具评审意见,或视情况可委托第三方开展。申报单位须在项目举办前3个工作日与市会议展览促进中心商定现场核查时间。
(二)材料审核
市会展促进中心组织人员进行初审,报市商务局(会展局)复审,按照财政资金管理规定和程序确定拨付计划并向社会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
(三)资金拨付
市商务局(会展局)根据财政下达年度资金预算控制对拨付进度、支持金额等进行统一调整,申报单位应无条件同意调整结果。
(四)项目管理
市商务局(会展局)可根据工作需要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协助开展项目咨询、评估、管理等相关工作。

PROSPECT

前瞻

厦门国贸会展集团有限公司

XIAMEN ITG MICE GROUP CO., LTD.

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泗水道669号国贸商务中心20层
电话:0592-5520005     传真:0592-5520005
官网:http://www.itgmicegroup.com.cn
邮编:361015

Copyright © 2025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