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蒙古学学院 文学馆展厅画册

The gallery album

展厅画册

Innovation projects

创新项目

14

The quotes

习近平金句

08

Professor team

教授队伍

10

Preface

前言(汉)

04

Talent project

人才工程

12

College writer

学院作家

22

Preface

前言(蒙)

06

Major key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重大重点科研项目

18

Successive leadership

历任领导

09

First class majors and first class courses

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

20

A writer in residence

驻校作家

30

Research bases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基地

16

directory

目录

前   言

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学学院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初创建的蒙文科。2001年整合蒙古语言文学系、蒙古语言文学研究所、蒙古史研究所成立了蒙古学学院。在党和国家的关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蒙几代先贤自强不息,栉风沐雨,历经70年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学创作的艰难历程,当下已成为一个师资力量雄厚、学科建制和育人体系完整、社会服务宽广的教学研究型学院。在这个过程中,几代学人勤勉于语言、历史、文学、文献、民俗、人文、教学、创作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国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传承和社会文化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70年以来,蒙古学学院共培养本科生3000余名、研究生600余名、函授生1690余名、留学生600余名。经过70年积累与发展,在学科建设上开创了文艺学与现当代文学研究、语言学与语文教学研究、古典文献与中古蒙古语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与翻译文学研究、民间文学与民俗研究五大领域。在文学创作方面,注重文学写作和作家培养是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蒙古学学院的优良传统。历史上名家辈出,享誉中外的文学巨匠在这里教书育人,笔墨耕耘。文脉赓续,创作薪火相传,成长出一批驰名文坛的中青年诗人作家。学院作家曾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全国蒙古语网络文学奖、“朵日纳”文学奖、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等多种高端文学创作奖项,为蒙古族文学创作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70年来,几代人以心育人,以研促教,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全院教师共刊发学术论文超过2000篇,其中《中国蒙古学》《内蒙古社会科学》《内蒙古大学学报》《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等蒙古文核心期刊论文565篇、CSSCI来源期刊论文19篇,以及斯拉夫文、俄文、日文、韩文、英文等外文期刊论文71篇。刊发其他各种期刊论文14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92部、合著28部、编著52部、译著11部。编写出版各级教材60套。主持不同级别科研项目236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1项、年度项目60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重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52项,厅级项目115项,国际合作项目6项,科研项目受资助经费2856.35万元。相关成果获国家级学术奖6次,省部级奖100余次。
 赖历任领导筆路蓝缕,励精图治,数届师生众志成城,发愤图强,作为国家教育和学术体系的组成部分,蒙古语言文学事业实现了从诞生到完善、从高原到顶峰的传奇。
 风雨70年,沧桑砥砺,薪火相传,欣然铸造今日之辉煌。70载求索,励志弥坚,70载耕耘,满园芬芳。

历任领导

教授队伍

巴雅尔
研究方向:文献学

哈斯额尔敦
研究方向:语言学及文献学

纳·赛西雅拉图
研究方向:蒙古族文学

哈·丹碧扎拉桑
研究方向:民俗学

乌·苏古拉
研究方向:蒙古族现当代文学

哈日夫
研究方向:文艺学

杭爱
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及文献研究

宝力高
研究方向: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特木尔巴根
研究方向:文献学

嘎日迪
研究方向:中古蒙古语及语言文献

吉尔嘎拉
研究方向:文艺学

毕力贡
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哈斯巴根
研究方向:中古蒙古语及语言文献

满都拉
研究方向:学科教学

瓦·斯钦
研究方向:语言学

青格乐图
研究方向:语言学

斯楞
研究方向:文艺学

朝鲁门
研究方向:蒙古族现当代文学

包金刚
研究方向:民间文学

宝音巴特尔
研究方向:文献学

佟额尔敦仓
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初一
研究方向:比较文学

聚宝
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马银亮
研究方向:语言学

金峰
研究方向:历史文献

乌·那仁巴图
研究方向:语言学及文化研究

色音巴雅尔
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满昌
研究方向:蒙古族古代文学及历史

纳·官其格苏荣
研究方向:语言学

李凤鸣
研究方向:蒙古族哲学及社会思 想史

纳日苏
研究方向:民间文学

胡日查
研究方向:历史学

曹都那木
研究方向:文艺学

金巴
研究方向:蒙古族古近代文学

呼和巴日斯
研究方向:语言学

孟和宝音
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

满全
研究方向:文艺学

青山
研究方向:外国文学

莫·巴特尔
研究方向:语言学

哈斯巴特尔
研究方向:民间文学

哈申高娃
研究方向:蒙古族近代文学

额勒森其其格
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

额尔敦高娃
研究方向:民间文学

包乌云
研究方向:文献学

包海清
研究方向:民间文学

人才工程

我院多年来注重教师梯队建设与教师人才培养机制,将人才队伍建设放在学科建设重要位置,累计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14人次,省部级36人次,拥有一批年龄结构合理,学术业绩突出的学术带头人和青年骨干。

满全 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012年)、“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4年)、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4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6年)、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人选(2018年)、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工程人选(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111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2001年)、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2004、2006、2008、2010、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等院校“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计划领军人才人选(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人选(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2015、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获得者(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先进工作者(2020年)。

嘎日迪 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999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2001年)、内蒙古自治区优秀青年知识分子(1996年)、内蒙古自治区“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998年)、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2002、2004、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4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等院校名师奖”获得者(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2016)获得者。

青格乐图 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获得者(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111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2001年)、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2002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人选(2015年)。

包海青 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青年拔尖人才人选(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等院校“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计划青年骨干人选(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人选(2019年)。

元成 副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青年拔尖人才人选(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等院校“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计划青年骨干人选(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创新创业人才二层次人选(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教师(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特殊培养对象(2021年)。

包敏娜 副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项目获得者(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创新创业人才二层次人选(2017年)。

聚宝 教授,内蒙古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特殊培养对象(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等院校“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计划领军人才人选(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人选(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2021年)。

包乌云 教授,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等院校“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计划领军人才人选(2017年)。

额尔敦陶格套 副教授,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2年)。

包晓荣 副教授,首届“内蒙古自治区青年创新人才”奖获得者(2020年)。

钦德木尼 讲师,内蒙古自治区高等院校“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计划青年骨干人选(2020年)。

梅花 讲师,内蒙古自治区高等院校“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计划”青年骨干人选(2018年)。

彩云 讲师,河北省教育厅青年拔尖人才项目人选(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优秀人才政策支持项目人选(2021年)。

创新团队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产业创新人才团队

团队名称:蒙古文学学科史研究
                 创新人才团队
入选时间:2017年 
 带头人: 满全教授

核心成员

预期目标

一、建立清晰的学科体系、学科范式和学科规训。 
二、建立学科资源共享平台,促使学科信息流通, 促进学科知识         再生产。 
三、培养一批年轻学者,推动蒙古文学学科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入选团队

团队名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创                       新团队
入选时间:2016年
带头人:满全教授

本创新团队的研究方向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系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属下的二级学科。 我校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始创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逐渐形成了以学科史研究、本子故事研究、民间文学研究、书面文学研究和文学文献研究为中心的特色研究,并取得突破性进展。

民间文学

书面文学

文学文献、运动、思潮、现象

研究对象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蒙古文学学科史研究
                 创新人才团队
入选时间:2017年 
 带头人: 青格乐图教授

课程建设

科学研究

队伍建设

该团队担任全校本科生、全日制硕士生、博士生的《现代蒙古语》教学任务,开设《现代蒙古语》《语言学概论》《蒙古语方言学》《西里尔蒙古文》《蒙古语修辞学》《教师口语》《现代语言学理论选讲》等课程,并编写了《现代蒙古语》《语言学概论》《现代语言学理论选讲》《教师口语》《蒙古语方言学》《西里尔蒙古文》等全国蒙文统编教材。              

该团队出版了《面向信息处理的蒙古语固定词组研究》《蒙古语复合词研究》(系列专著5部)《现代蒙古语固定短语语法信息词 典详解》《蒙古语词汇学》《语言学名词术语》《现代蒙古语格范畴研究》《蒙古语方言学概论》《现代蒙古语语法百题》《学生英蒙汉多功能词典》《蒙古语方言地图》(巴音淖尔部分)等专著。先后承担的教学研究项目有: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世行贷款项目1项、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6项、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语言文字教学研究项目3项、校厅级教学研究项目若干项。本教学团队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政府一等奖1项、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2项、内蒙古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该课程通过哈斯额尔敦、乌∙那仁巴图、嘎日迪、青格乐图等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建设,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材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现代蒙古语教学团队由13人组成,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11人。内蒙古自治区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2人次、二等奖获得者1人次。目前,该教学团队已形成一支学历层次较高、年龄及学缘结构合理的队伍。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基地

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2019年改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基地,2021年被认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基地负责人:满全教授
学术委员会主任:叶尔达教授

研究方向

研究队伍

建设目标

1. 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学交流史研究 
2. 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学多语种资料整理与研究 
3. 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学学科史研究

坚持“突出特色、协调创新、资源整合、发挥优势”的方针和“立足本土、着眼全球”的战略,将基地打造成区内领先、国内知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精神家园。

教授14人、副教授12人、讲师10人,学术顾问3人,驻校作家3人。

重大重点科研项目

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

 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

本专业始建于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最早设立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之一。1958年由专科升为本科。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资格,1986年被评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学科。2005年被评定为内蒙古自治区品牌专业。2018年获得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资格,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现有21名教师,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8人,讲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8人,占 85.71%;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5人。目前,在校生共有705名,其中本科生494名,硕士研究生197名,博士研究生14名。 
70年来,本专业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宗旨,以“志存高远、明德笃行”为目标,突显教师教育与蒙古语言文学研究特色,建立了“国内3年+国外1年”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构建“本、硕、博”多层次一体化育人体系,积极发挥“宽知识、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特色,形成了“教学、科研与文学创作”三位一体的专业传统。

内蒙古自治区首批一流课程:蒙古族现代文学

蒙古族现代文学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文学)专业支柱课程。本课程创建于1952年。曾经纳∙赛西拉图、陶格图木、哈∙丹碧扎拉桑、乌·苏古拉、林色等一代著名学者主持建设该课程,积累了丰富资源和经验。1963年,陶格图木、纳∙赛西拉图编写该课程全国首部教材;1992年乌·苏古拉编著的该课程教材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从1981年开始该课程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建设,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材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该课程一直占居国内外领先地位。进入新时代以来,课程团队遵循“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提升教学”“教学出题、科研答题”原则,取得系统性、突破性进展。目前,该课程团队有6人,均为博士,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

课程负责人:满全教授
课程团队成员:朝鲁门、宝荣、玛瑙花
认定时间:2020年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类型:专业课(线下)
面向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学院作家

注重文学教育、研究和创作是我院历来的教学特色。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纳·赛西雅拉图、哈∙丹碧扎拉桑、曹都纳木、林色等老师进行文学创作,推出了诸多脍灸人口的作品。其中纳·赛西雅拉图的《青年运动员》、曹都纳木的《在阳光下》、哈∙丹碧扎拉桑的《神圣草原的儿子》等作品影响了几代人。之后那·乌力吉德力格尔、策·朝鲁门、满全、席·哈斯巴特尔、宝荣等新一代学院作家脱颖而出,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学院作家的风采,创作出诸多优秀作品。其中满全的《春夜,谁在呼唤》诗集荣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那·乌力吉德力格尔的《取悦央金‘如’字长歌》长诗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文学创作“索龙嘎”奖,策·朝鲁门《骏马》短诗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八届文学创作“索龙嘎”奖,宝荣的《得失人间》中篇小说获首届“朵日纳”文学新锐奖。

著有《珍贵的礼物》《第一个早晨》《纳·赛西雅拉图诗选》《儿童文学作品选》《纳·赛西雅拉图新诗选》等诗集。 
作品入选蒙古国《亚非诗选》以及中小学课本。《天安门抒情》《心中的天鹅》《巴彦罕山》等诗歌被译成汉文。 
 诗歌《老伴的皱纹》1993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届文学创作“索龙嘎”奖。

著有《英雄的摇篮》《哈∙丹碧扎拉桑诗选》《儿童文学作品选》,蒙古民间故事集《骑牤牛的狼》等。
 诗歌《神圣草原的儿子》1980年获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一等奖。《孤儿镇魔记》1983年获全国优秀民间文学一等奖。《乌赫勒贵灭魔记》1984年获内蒙古自治区首届文学创作“索龙嘎”二等奖。

学院作家

著有散文集《在阳光下》《钝刀的杂文》,生态小说《沙漠的故事》、意识流小说《溢满草原的爱》、寓言小说《封圣的山羊》等。
 小说《在阳光下》1984年获内蒙古自治区首届文学创作“索龙嘎”一等奖。

著有《温馨时光》《飞鸟集:一段天边的浪漫故事》《遥远的雨季》《春夜,谁在呼唤》《今夜,大海在北边》等诗集。
 诗歌《远方的豆田与父亲的祖国》1999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文学创作“索龙嘎”奖。诗集《飞鸟集:一段天边的浪漫故事》2017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工程”奖。2018年获蒙古国作家协会“文学贡献”奖。诗集《春夜,谁在呼唤》2020年荣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学院作家

著有《在成吉思汗的故乡》《东方之韵》《108尊女神像》等。
 长诗《取悦央金‘如’字长歌》2014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文学创作“索龙嘎”奖。诗歌《蒙古语》被收入高中蒙语文教材。

短诗《骏马》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八届文学创作“索龙嘎”奖。2006年获第26届世界诗歌大会《人类文化突出贡献者》奖。2006年获“国际蒙古文诗歌大赛”三等奖。2012年获《民族文学》杂志年度翻译奖。策·朝鲁门作词的歌曲“故乡和母亲”2012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策·朝鲁门作词的歌曲“和谐祖国”2017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学院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路》以及《医生》《得失人间》《抉择》等十多部中、短篇小说。 
 中篇小说《得失人间》2011年获首届“朵日纳”文学新锐奖。短篇小说《抉择》2012年获“改革开放30周年有奖征文”活动三等奖。

发表散文有《永恒的回忆》《爱的世界师大附中》,诗歌有《风一般的女人》《请珍爱女人》《阿妈该已入睡》《有感》《为何》《我的幸运》《梦美》《起床歌》《晚秋雨》《忧伤》《如何为好》《记得》等二十余篇。

著有《柳絮》《男人》《魔鬼的眼睛》《佛祖的失算》《骄傲的青年》《猪獾沟》等诗歌、小说五十多篇。
 2018年《猪獾沟》获首届“巴图孟和”杯全国蒙古文短篇小说大赛一等奖。

发表作品有《嘎查里的乌力吉吐学校》《蔚蓝的风》《生活宛如一碗烈酒》《我的禅心》《吹蜡烛》《心语绵绵》《大海》《补丁》《花之歌》等。

驻校作家

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书香校园、人文校园、文明校园,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院实施了驻校作家制度。驻校作家制度,兴盛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许多知名高校融合文学与教育、推动原有教育理念的变革、推动教育要素的结构性变化的新方法。知名作家均为社会名流和文化名流,拥有诸多读者群。他们的加盟必将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校园精神气度和书香气息。 
本期聘任内蒙古自治区本土作家,第九届、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获得者特•官布扎布先生、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肖亦农先生、第三届、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获得者布仁巴雅尔先生。

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人,著名作家,内蒙古师范大学驻校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内蒙古文联名誉主席、内蒙古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著有《放牛娃》《二十一世纪的钟声》《蒙古密码》《蒙古背影》《蒙古秘史》(现代汉语版)《人类笔记》等。曾多次荣获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全国“朵日纳”文学奖、中国图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河北省保定人,著名作家,内蒙古师范大学驻校作家,现任内蒙古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内蒙古作家协会小说创作委员会主任、鄂尔多斯市作家协会主席。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知青小说享誉当代文坛,是中国知青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共创作各类文学作品六百余万字,现结集出版的有《肖亦农文集》(八卷本)等。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红橄榄》、长篇小说《穹庐》《黑界地》、电视文学剧本《爱在冰雪纷飞时》《我的鄂尔多斯》、长篇报告文学《毛乌素绿色传奇》等。曾获《十月》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2010年获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颁发的文艺创作突出贡献奖,并获金质奖章。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人,国家一级作家,内蒙古师范大学驻校作家,曾任内蒙古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七届、八届全国委会委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理事、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内蒙古作家协会报告文学专委会主任。著有《良心》《牧歌草原日出早》《一路走来的额尔敦》《玛拉沁艾力之路》《创业史诗》《我敬佩的阿古拉》《解读阿云嘎》《品读阿尔泰》《打开天窗的人们》等作品,出版《布仁巴雅尔文集》(十卷本)。曾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全区改革题材文学评奖一等奖、全区报告文学评奖一等奖、全国散文报告文学评奖一等奖。

蒙古学学院
http://mxy.imnu.edu.cn/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