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 北 环 保 产 业
2023年 第2期
协会内部期刊
『保护地球 人人有责』
河北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四届六次理事会议在石召开
卷首语
中国湿地保护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湿地面积达到5635万公顷,构建了保护制度体系,出台了《湿地保护法》。中国有很多城市像武汉一样,同湿地融为一体,生态宜居。中国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2022年11月5日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目录 contents
内部资料 免费交流
主办:河北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河北环保产业》编委会
主 任:杨晓龙 王 鲁
副主任:马 磊 宋艳彬
委 员:范 朝 苏德水 王 兵 贾建林
苏 辉 李 杰 金 奇 王 勇
田文凯 王阿婕 郭 军 刘艳东
王朝阳 王洪峰 赵镜联 苏清柱
主 编:宋艳彬
副主编:徐 东 张 洁 王梦璇
编 辑:兰亭遇 杨 洁 王 婧
刘 卉 及兆鑫
编辑出版:《河北环保产业》编辑部
地 址:石家庄市槐安西路88号卓达中苑A 座1214室
邮 编:050091
电 话:0311-83086767
传 真:0311-83086767
邮 箱:hbhbcy@126.com
准印证号:冀L1100322
印 刷:河北领秀数字印刷有限公司
印刷日期:2023年3月15日
印 数:100册
发送对象:河北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员及 相关单位
热点关注
42
协会活动
04
12 河北科技大学到先河环保考察调研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6 煜环:创新研发“轻装上阵”
18 再添荣誉!先河环保获评河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21 祝贺海鹰股份荣获“河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
23 喜报!雷格科技荣获“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称号
24 喜讯!河北赛默森环保荣获2022年河北省专精特新中
小企业
25 热烈祝贺河北赛默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成功中标河南 省- 省级及市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直管站运行维护项目
04 河北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四届六次理事会议在石召开
08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赴河北先河环 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考察交流
11 “疫”路同行,感谢有你——新石街道为我会疫情防控志 愿者颁发荣誉证书
会员风采
12
政策解读
28
28 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美丽河北建设行动方案 (2023-2027年)》
36 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美丽河北建设行动方案 (2023-2027年)》解读
46
产业链接
39 丁仲礼院士:碳中和的战略逻辑和技术需求
39
2023年2月28日,河北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召开了第四届六次理事会,全面总结2022年协会工作,部署协会2023年各项工作。河北省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赵根喜出席会议并致辞,部分市生态环境局代表、协会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部分会员单位、办事处、环保产业协会代表近70人参加会议。会议由王鲁常务副会长主持。
协会活动
XIEHUIHUODONG
河北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四届六次
理事会议在石召开
◎ 来源于协会秘书处
协会活动
XIEHUIHUODONG
会议审议了河北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2022度年工作报告及2023年度工作计划和部分议案。通报了2022年度河北省环境保护产业骨干企业名单、示范工程企业名单、优秀会员单位名单。表扬了2022年度河北省重点企业调查优秀工作者。
5
4
协会活动
XIEHUIHUODONG
协会活动
XIEHUIHUODONG
会议指出,过去两年,是环保行业诸多内外不利因素剧烈共振的一年,环保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财税、金融、投资等一系列稳增长、促发展政策逐步落地,生态环境领域投资将比2022年有较为明显的增长。刚刚闭幕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对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特别强调了要大力发展生态环保产业,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最后,杨晓龙常务副会长总结了协会近两年开展的亮点工作,肯定了在大环境整体不好的情况下,企业不等不靠,积极开展自救,取得的积极成果;向市生态环境局、环保产业协会代表对协会工作的支持和关心表示感谢。分析了我省环保产业发展形势,同时指出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以党建促会建,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部署,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继续从强化产业支撑、加强行业自律、创新理事会工作、提升服务能力等方面发力。号召各位参会代表更加紧密的与秘书处联系起来,把河北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办成企业信得过、政府靠得住、行业有威信的社团组织,为促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6
7
2023年2月22日,我会常务副会长王鲁、副会长兼秘书长宋艳彬一行陪同广西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付平、副秘书长何少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中心主任林毅,赴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参观和座谈交流,原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开发服务中心主任兰国谦一同前往。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荣强、副总裁范朝、总裁助理刘水东、总裁助理何谓参加了座谈交流会。
陈荣强总裁对广西环保产业协会、河北省环保产业协会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先河环保面向“十四五”,以前瞻性目光先发布局,创新推出“生态大脑”整体解决方案,以“蓝天云、碧水云、净土云、低碳云、自然云、健康云”为核心,搭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感知体系、生态环境与健康管理评价体系,尤其在碳达峰、碳中和、低碳经济发展、智慧生态转型、智慧城市等领域提供全流程技术支撑。重点介绍了大数据应用,在助力河北省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中发挥的作用。
协会活动
XIEHUIHUODONG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赴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考察交流
◎ 来源于协会秘书处
协会活动
XIEHUIHUODONG
8
9
2023年1月6日,为表彰河北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在疫情期间对街道办工作的支持,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为我会颁发锦旗及志愿者证书。
协会活动
XIEHUIHUODONG
“疫”路同行,感谢有你——新石街道为我会疫情防控志愿者颁发荣誉证书
◎ 来源于协会秘书处
协会活动
XIEHUIHUODONG
在全员核酸检测期间,我会积极响应街道办号召,选派志愿者参与核酸检测工作,为核酸检测群众进行信息采集,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贡献。
座谈会上,黄付平副会长兼秘书长介绍了广西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面向会员、行业、社会所开展的各项服务工作。他表示,广西环保产业协会期待与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碳达峰、碳中和、技术交流、展览会等方面进行合作。
王鲁常务副会长强调,先河环保在环保装备制造与生态环境大数据分析服务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尤其是“生态大脑”在助力,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精准治污,特别是在河北省城市大气环境质量“退后十”中所做的贡献。他表示,河北省环保产业协会始终代表会员利益、反映会员呼声,积极推动创新和产业技术进步,聚焦“双碳”战略,助力河北保护产业发展。
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137)成立于1996年,是集环境监测、大数据服务、综合治理为一体的集团化公司。公司于2010年11月成功登陆创业板,成为国内环境监测仪器仪表行业率先上市的企业。目前,公司总资产24亿元,员工突破2000人,下辖国内外15家子公司和北京、石家庄、成都、深圳、美国波特兰五个研发中心;业务涵盖生态环境智慧监测、运维服务、社会化检测、环境大数据分析及决策支持服务、双碳全产业链服务、VOCs治理、污水治理七大领域。
河北省环保产业协会培训部、办公室,广西先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英飞、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马江红等有关同志参加了座谈。
10
11
会员风采
HUIYUANFENGCAI
会员风采
HUIYUANFENGCAI
河北科技大学到先河环保考察调研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来源于先河环保
2月23日,河北科技大学李铁军校长一行到先河环保考察调研,公司总裁陈荣强、总裁助理刘水东、何谓等领导热情接待。
考察参观
李铁军校长一行参观了公司展厅、大数据应用中心,全面了解了先河环保的发展历程、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情况,以及先河在环境监测、管理咨询、环境治理领域的新成果、新模式、新案例。随后听取了先河环保双碳业务和河北先进环保产业创新中心整体情况介绍。李铁军校长对先河取得的研发成果和持续创新的精神给予充分肯定。
12
13
会员风采
HUIYUANFENGCAI
会员风采
HUIYUANFENGCAI
共话合作
河北科技大学以视频形式展示了学院风采,介绍了学科优势和技术创新实力。李铁军校长表示,协同创新是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的加速器,先河环保是科大组织的“百县千企万校友”第一站,双方在前期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希望在新一轮的创新实践中开展全面合作,搭建一个更有高度、更深层次的协同创新体系。
陈荣强总裁表示,“打开院墙办企业”一直是先河环保的传统。双方秉承开放合作的创新理念,共同开展了许多的项目、技术合作,河北科技大学也为公司持续输送了许多优秀人才。先河环保愿同河北科技大学开展各领域、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开启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崭新篇章。
签约仪式
河北科技大学王军院长与先河环保何谓总裁助理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随后,在双方领导共同见证下,河北科技大学与先河环保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遵照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业务领域优势,重点围绕大气环境监测技术、碳排放研究、双碳达标规划、高端学术会议、科研合作等方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河北科技大学张文俐副校长、林雪峰主任、崔建升院长、曹东方书记及周庞、曹磊、赵瑞红、段二红等专家教授;先河环保总裁助理刘水东、潘本锋、王立明,产创中心主任王春迎等领导一同出席了活动。
14
15
会员风采
HUIYUANFENGCAI
会员风采
HUIYUANFENGCAI
◎ 来源于煜环环境
煜环环境作为土壤和地下水修复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多年来始终坚持技术创新驱动发展,企业综合能力备受业内及有关部门认可。在河北省科技、工信、发改等部门的指导支持下,企业创新研发“轻装上阵”,高质量发展“含金量”更高。在位于石家庄的煜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科技特派团团长、来自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刘俐教授正在指导企业研发人员进行一项新材料的重复实验。
煜环:创新研发“轻装上阵”
煜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科创中心研发工程师 王磊:
在特派团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攻克了零价铁材料团聚不分散的技术难点,预计可以在三个月的中试后可投产后应用于有机污染场地修复工程,市场前景广阔。
科技特派团正是我省针对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推出的一项新举措。解决此前科技企业在面临核心技术攻关时无从下手、后劲不足的问题。省科技厅与省委组织部携手,按照专业特长和资源优势组建起266个科技特派团,深入沟通企业需求、开展技术对接。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教授 科技特派团团长 刘俐:
成立特派团的时候,特派团的成员都会签订各自在哪个专业的哪些技术是特长的,我要给它提供哪些技术,工作量是多少,我要跟科技厅签任务书的,也让我们觉得这是我们的任务,我们要把它做好。
部署得力、落实给力,让这项新模式产生了"化学反应"。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不仅只是解决技术攻关这一个难题,科技特派团的专家成员还在从项目申报、研发费用归类、前瞻技术储备等经营生产的各环节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撑。
煜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科创中心负责人 佟雪娇:
不仅在我们企业当前的发展(过程中)能够提供一些力量,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我们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上能够为我们未来抢占市场,增加我们的信心。
16
17
会员风采
HUIYUANFENGCAI
会员风采
HUIYUANFENGCAI
区县长论坛
再添荣誉!先河环保获评河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 来源于先河环保
近日,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公布第四批河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的通知》,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荣获河北省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荣誉称号,充分彰显了公司在环保装备制造领域的研发技术实力。
什么是制造业单项冠军?
制造业单项冠军,是制造业优质企业的典型代表,入选企业是指长期专注于制造业某项特定细分产品市场,生产技术或工艺领先,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的企业。
评选单项制造冠军企业标准之一: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强,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主导或参与制定相关业务领域技术标准。生产技术、工艺国内领先,产品质量精良,相关关键性能指标处于国内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平。
18
19
会员风采
HUIYUANFENGCAI
会员风采
HUIYUANFENGCAI
主题演讲
多年来,先河环保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助力支撑国家生态监测网络建设和促进国家生态文明战略落地。公司先后承担国家、省市40余项科技重大专项,研发了全参数、全系列、全配套的生态环境监测产品,可满足固定监测、移动监测、便携式执法和污染预警溯源等各类需求,在国内所有省份(除港澳台)及全球多个国家广泛应用。
同时,基于生态环境物联网技术,先河首创推出国际领先的“大气网格化精准监测与决策指挥系统”,辅以各驻市现场大数据咨询服务,为各地科学治霾、精准治污提供了有效支撑。目前该系统已在国内21个省183个市县(区)安装近2.5万个点位。
此次获评“河北省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是对先河环保科技创新实力及市场综合竞争力的高度认可和肯定,为公司未来在环保领域智能制造、产品市场拓展等方面全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下一步,先河环保将发挥单项冠军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锻长板、强筋骨、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为助力实现制造强省战略目标贡献先河力量!
12月9日,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拟认定2022年第二批河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及部分更名企业名单的公示。海鹰股份经企业申报、市级推荐、专家评审、核查审定等程序,凭借创新优势以及完善的管理体系上榜,成功通过了“河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这不仅是对公司在技术、创新、人才等方面的大力肯定,更彰显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祝贺海鹰股份荣获“河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
◎ 来源于海鹰股份有限公司
“专精特新”是指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四大优势的企业。
20
21
会员风采
HUIYUANFENGCAI
会员风采
HUIYUANFENGCAI
此次海鹰股份通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不仅是一项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我们将把此次认定作为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契机,不断提升公司形象,着力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坚持创新,向“专精特新”继续奋进前行,为国家高科技创新贡献海鹰的一份力量。
喜报!雷格科技荣获“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称号
◎ 来源于雷格科技
河北雷格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积极筹备河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选拔认定工作,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根据《关于组织 2022 年河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选拔认定工作的通知》(冀工信企业(2022)691号)的要求严格把关,认定河北雷格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河北赛默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 187 家企业为 2022 年河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大量的新技术和新商品、新服务、新的商业模式都源自于中小企业。雷格科技正式荣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充分体现了公司的专业能力及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力。
成立至今,雷格公司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开发为龙头,现为高新技术企业,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公司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多项产品取得国家级检测证书及相关认证证书,公司现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员单位,河北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员单位,公司注重产品研发,技术积累,拥有数十项产品专利,技术实力雄厚。
22
23
会员风采
HUIYUANFENGCAI
会员风采
HUIYUANFENGCAI
喜讯!河北赛默森环保荣获2022年河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公司通过河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不仅是对公司多年来努力和奋斗的肯定,更是对公司企业经营管理、核心知识产权、技术研发能力、创新研发能力及综合服务能力的肯定和鼓励。我司全体深受鼓舞,同时也更加坚定了继续坚持自主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决心和信心。标志着公司在企业创新发展方面迈入了一个新的台阶,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技术管理有着深远意义,对公司在行业影响力和品牌提升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来源于河北赛默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2023初战告捷,旗开得胜
河北赛默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成功中标!
1、河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2023年河南省省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直管站运行维护项目;
2、郑州市生态环境局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运维及管理服务项目;
“专精特新”是指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发展。
热烈祝贺河北赛默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成功中标河南省-省级及市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直管站运行维护项目
◎ 来源于河北赛默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其中河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2023年河南省省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直管站运行维护项目由我公司负责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等5个省辖市共47个省级空气站的运维服务及50个省级降尘点采样工作。该项目运维周期为一年,中标金额约597万元。
24
25
会员风采
HUIYUANFENGCAI
会员风采
HUIYUANFENGCAI
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公司始终秉持“融责任于血脉,以匠心为传承”的发展理念,将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作为公司的毕生追求。
此次招投标过程中,供应商数量众多,均具备较强实力,竞争异常激烈,整个投标过程,经过数次严格评审,从确定投标意向,到递交投标资料与报价,再到评审会竞争。赛默森从几十家竞标企业脱颖而出,凭借良好的信誉、丰富的行业经验、强大的技术实力以及优秀的服务方案、合理的报价获得评标专家组的一致认可,顺利中标!
在未来,公司将继续本着“天蓝、地绿、水清、生活更美好”的企业使命,以不断超越自我的经营理念,以高度的信誉、优良的品质、独特的产品开发视角,引领市场潮流,与时俱进,开创未来!
26
27
政策解读
ZHENGCEJIEDU
政策解读
ZHENGCEJIEDU
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美丽河北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
◎ 来源于河北省人民政府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
《美丽河北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3年2月4日
立,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新增4家以
上,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提升。碳资产价值核算方法学开发种类达到20个以上,碳资产价值实现机制初步形成。排污权有偿使用全面推行,排污权交易种类进一步拓展。
美丽河北建设行动方案
(2023-2027年)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届三次全会部署要求,围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结合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行动目标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标志性行动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
到2023年,全省优良天数比率、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持续改善,所有设区的市守住不退回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后十”的底线,25家钢铁企业以及其他重点行业35家重点企业完成环保绩效创A。地表水国省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0%,国省考断面消除Ⅴ类,京津水源上游流域优良水体比例保持100%,白洋淀水质巩固保持Ⅲ类。近岸海域国控点位水质优良比例保持全国领先。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管控措施实现全覆盖。“无废城市”建设全面展开。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深入开展,白洋淀鸟类栖息地管理监测机制初步建
到2025年,全省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7%以上,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稳定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35微克/立方米,以下同),所有设区的市空气质量稳定退出全国“后十”,全面完成钢铁、焦化、水泥、平板玻璃、建筑陶瓷、火电、垃圾发电7个重点行业265家重点企业环保绩效创A。地表水国省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2%,国省考断面全面消除Ⅴ类,京津水源上游流域优良水体比例保持100%,白洋淀水质稳定保持Ⅲ类。近岸海域国控点位水质优良比例持续保持全国领先。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管控措施覆盖率达到100%,拟开发利用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或风险管控目标达标率100%,暂不开发利用污染地块管控措施覆盖率100%,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区域考核点位Ⅴ类水比例控制在27.1%以下。石家庄、唐山、保定、衡水市和雄安新区“无废城市”建设不断深化,全省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明显提升。白洋淀全域鸟类栖息地管理监测体制持续完善,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引领作用进一步显现,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6.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73%以上,湿地保护率达到44%,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数保护率达到80%。碳资产价值实现机制基本建立,价值实现规模进一步扩大。配置科学、运转高效的排污权交易市场全面建成。
到2027年,生态环境治理达到新高度,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基本建成。全省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稳定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所有设区的市空气质量在稳定退出全国“后十”基础上巩固提升,城市环境洁净度和城市竞争力显著提高,7个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环保绩效创A全部完成,全省工业企业低碳转型、绿色发展实现新突破。地表水国省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力争达到85%,国省考断面全面消除Ⅴ类,基本消除城乡黑臭水体,京津水源上游流域优良水体比例保持100%。白洋淀水质保持Ⅲ类并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建成全国美丽河湖。近岸海域国控点位水质优良比例稳居全国前列,旅游旺季北戴河国考入海河流稳定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优良比例达
28
29
100%、主要浴场海水水质稳定保持一类,沿海区域分批次推进美丽海湾建设。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成效进一步巩固提升,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环境
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梯次发展的“无废城市”集群基本形成。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进一步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累计创建20家以上,全面完成36个自然保护区、144个县生物多样性调查,白洋淀、张承坝上地区、燕山—太行山等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显著改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碳排放资产化制度初步建立,碳排放、排污权交易市场更加成熟,生态环境要素配置作用进一步完善。
政策解读
ZHENGCEJIEDU
政策解读
ZHENGCEJIEDU
2024年44家钢铁企业完成创A。全面开展焦化、水泥、平板玻璃、建筑陶瓷、火电、垃圾发电等重点行业企业环保绩效创A,建立“一个行业一个创A标准、一套技术指南、一套政策支持体系、一张创A时间表,一个企业一个具体实施方案”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强力推进超低排放改造、无组织排放治理、清洁能源货车替代。强化政策激励,落实激励性绩效分级、绿色信贷、财税资金等支持措施。加强科技支撑,加大先进适用环保技术研发应用。(责任单位: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国资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行石家庄中心支行)
(四)实施地表水环境治理行动。围绕白洋淀流域、京津水源涵养区、环渤海、冀中南、大运河等区域分区施策、分类指导,推动水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强化工业、农业节水,合理建设再生水管网,推进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加强白洋淀、衡水湖、南大港等湿地保护,推进察汗淖尔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恢复水生植被生物,开展重要水体“水下森林”建设试点。深入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加快消除冀中南区域国省考Ⅴ类断面。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以重点排污口下游、河流入湖(海)口、支流入干流处等为节点推进人工湿地建设。全面完成市政合流制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同步实施雨污水管网混错接改造和破损修复。完善城镇公共污水处理设施,加快乡镇级污水处理厂建设。因地制宜开展水体内源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持续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责任单位: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林业和草原局)
(五)实施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行动。坚持“补水—治污—防洪”一体推进,着力打造清新、灵动、低碳、美丽白洋淀。全流域全面推行“六无”标准,加强汛期水污染应急管理,因地制宜建设河口生态湿地,提高水生态环境承载力。优化水资源配置,完善多水源补水机制,推动上游入淀河流生态容量稳步提升。选取唐河、孝义河、拒马河、大清河部分河段构建入淀“绿脉”,分类实施河流生态建设。强化淀区污染治理,科学实施生态清淤和百淀联通工程,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标改造和达标运行管理,开展城市庭院雨污分流改造,实施村落环境提升工程,严控面源污染。增强白洋淀区域生态绿心作用,构建绿地、湿地、河流、公园等多元有机生境。加强鸟类栖息地建设管理,强化水生生物保护。(责任单位:省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退后十”行动。加强重点城市污染治理和重点行业结构调整力度,着力解决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化石、交通运输结构偏公路等结构性污染问题,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推动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与环境容量相匹配。开展城市污染治理挖潜行动,推进重点行业深度治理。统筹推进城市建设、生产生活各领域协同增效,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强颗粒物(PM10)、一氧化碳、臭氧等重点污染物治理,强化区域联防联控联治。〔责任单位:省生态环境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以下均需各市(含定州、辛集市)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具体落实,不再列出〕
(二)实施细颗粒物(PM2.5)达标和重污染天气消除行动。统筹节能、减煤、控车、治企、增绿、抑尘,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治理,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实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城市污染治理挖潜攻坚。建立“三线一单”和污染物排放总量管控制度,推动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优化。严把生态环境准入关口,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加快煤炭减量步伐,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到2027年,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1900万千瓦。深入实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到2027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量的20%左右。加强柴油车治理监管,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管控。加强扬尘综合治理。抓好秸秆禁烧工作。(责任单位: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交通运输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三)实施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行动。深入推进钢铁企业环保绩效全面创A,到
30
31
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林业和草原局)
(六)实施海洋综合治理行动。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兼顾,推进入海河流和近岸海域水质提升专项行动。“一口一策”开展入海排污口分类整开展入海排污口分类整治,着力削减总氮排放,到2027年全面完成入海排污口整治任务。强化海水养殖
整治,着力削减总氮排放,到2027年全面完成入海排污口整治任务。强化海水养殖监管,促进海水养殖业绿色健康发展。加强港口、船舶污染防治。推进岸线管护与修复,实施秦皇岛七里海退养还海、金沙湾岸线修复以及唐山滦河口湿地、曹妃甸海草床、滦南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保障海洋生态安全。加强北戴河旅游旺季生态环境质量保障。(责任单位: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和草原局、省交通运输厅、河北海事局)
政策解读
ZHENGCEJIEDU
政策解读
ZHENGCEJIEDU
(九)实施“无废城市”建设行动。以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主线,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提升再生资源高效高值化利用水平,实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强化建筑垃圾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多点打造特色“无废”细胞工程。严格危险废物源头管控,优化利用处置结构布局,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升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健全完善制度、技术、市场、监管四大政策体系,实现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全链条监管。到2027年,全省各地“无废城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功能互补、共享共治、梯次发展的“无废城市”集群基本形成。(责任单位: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交通运输厅、省科技厅)
(十)实施碳资产价值实现机制和排污权交易改革行动。加快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复制推广价值的降碳产品方法学和碳排放基准值体系,加大降碳产品开发力度,实行以基准值为基础的碳排放抵消制度。健全完善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的碳减排项目开发机制,规范碳减排资产认定、登记和管理,运用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提升数据科学性、准确性和公允性。鼓励开发碳金融产品,加快推动碳资产化。深化排污权交易改革,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开展排污权跨区流转、租赁试点,丰富排污权交易品种,扩大政府储备和交易规模,强化金融赋能,激发市场主体减排内生动力。加快组建雄安绿色交易所,增强绿色发展动能。(责任单位: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和草原局、省财政厅、省税务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河北银保监局、人行石家庄中心支行、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省国资委)
(七)实施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行动。加强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实施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整治历史遗留废渣、尾砂、冶炼粉尘等固体废物。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防范工矿企业新增土壤污染,依法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严格管控暂不开发利用污染地块。到2027年,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成效进一步巩固提升。健全省级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加强地下水国控考核点位风险管控,持续推进“双源”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到2027年,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厕所改造,强化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加强种植业和养殖业污染防治。到2027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5%,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责任单位: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省地矿局)
(八)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加大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力度,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实施北方防沙带、太行山燕山绿化、雄安新区千年秀林、白洋淀上游规模化林场等重点工程,科学恢复林草植被。持续实施“三化”草原治理工程,科学推进荒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相结合,推行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优化大运河沿线生态空间格局,打造大运河绿色生态带。推进燕山—塞罕坝国家公园建设。加快滹沱河等重点河流湿地公园建设,高标准建设沿河生态走廊,打造“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多彩景象。在
32
燕山、太行山以及张承坝上地区等重点区域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加大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拯救力度。完成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开展塞罕坝、白洋淀、衡水湖等重要区域本底调查及监测。加强衡水湖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建设,加快打造国内示范自然保护区。建立外来入侵物种监测预警体系,防治外来物种侵害。(责任单位: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和草原局、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石家庄海关)
33
政策解读
ZHENGCEJIEDU
政策解读
ZHENGCEJIEDU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推动。成立美丽河北建设工作专班,由省政府分管领导任专班组长,有关部门相关负责同志为成员,专班办公室设在省生态环境厅,省生态环境厅主要负责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推进和协调工作。专班各成员单位、各相关地方要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组织调度,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责任单位: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和草原局、省财政厅)(二)强化政策支撑。推动制订推进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关的地方法规。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制度研究和建设。及时制修订重点流域、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技术规范。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在财政、税收、价格、金融等方面支持美丽河北建设。完善绿色发展市场机制建设。(责任单位: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省司法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市场监管局、省财政厅、省税务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河北银保监局、人行石家庄中心支行)
(三)强化项目引领。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美丽河北建设实践,认真谋划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工程,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河流湖库综合治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等重点项目,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美丽城市、蓝天、河湖、海湾、乡村、田园等创建行动,绘就美丽河北多彩画卷。(责任单位: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和草原局、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财政厅)
(四)强化监督执法。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建立健全督察整改长效机制,确保全面整改、彻底整改。深化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将美丽河北建设目标任务纳入督察范围,压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全面推行生态环境非现场监管执法,全面构建“日常不扰、无据不查、轻微不罚”的监管执法新模式。强化生态环境监测统一监督管理,严厉打击监测数据造假等违法犯罪行为。(责任单位:省生态环境厅、负有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责任的省有关部门)
34
(五)强化宣传引导。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整合优质宣传资源,创新宣传手段,提升宣传品质,推动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水平,广泛凝聚生态文明共识。积极组织开展六五环境日等主题社会宣传活动,讲好美丽河北故事。落实“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引导公众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责任单位:省生态环境厅)
35
政策解读
ZHENGCEJIEDU
政策解读
ZHENGCEJIEDU
36
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美丽河北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解读
◎ 来源于长城网
37
丁仲礼院士:碳中和的战略逻辑和技术需求
◎ 来源于时事报告
(接上期)
二是风、光资源将逐步成为主力发电和供能资源。其中西部风、光资源和沿海大陆架风力资源是主体,各地分散式(尤其是农村)光热资源是补充。
三是“稳定电源”将从目前的火电为主逐步转化为以核电、水电以及综合互补的非碳能源为主。 四是必须利用能量的存储、转化、调节等技术,弥补风、光资源波动性大的天然缺陷。 五是火电还得有,但主要作为应急电源和一部分调节电源之用。与此同时,火电应完成清洁、低碳化改造,有条件的情况下,用天然气代替煤炭,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六是在现有基础上,成倍扩大输电基础设施,把西部充沛的电力输送到中东部消纳区。与此同时,加强配电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分布式能源的消纳能力。
在这样的电力供应系统中,碳中和本身的目标要求未来电力的70%左右来自风、光发电,其他30%的稳定电源、调节电源和应急电源也要尽可能地减少火电的装机总量。正因为如此,未来需要促进发电技术、储能技术和输电技术这三方面的“革命性”进步。发电技术要为绿色低碳电力生产提供支撑。这里面需重点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要注重发展以下技术:(1)光伏发电技术虽已发展到可平价上网的程度,但这类技术在降成本、增效率上还有潜力可挖;(2)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对电网友好,既可保证稳定输出,也可用于调峰,但目前发电成本过高,未来应在材料、装置上寻求突破;(3)风力发电技术也基本具备平价上网的条件,未来要在大功率风机制造、更高空间风力的利用、更远的海上风电站建设上下功夫;(4)地热分布广、总量大,但能量密度太低,如要将地热用于发电,还得重点突破从干热岩中提取热能的技术;(5)生物质能也是可再生能源,目前生物质能发电技术是成熟的,但其在总的电力供应上的占比较为有限;(6)海洋能和潮汐能的总量不小,但其利用技术有待进步;(7)传统的水电我国开发程度已经较高,未来在雅鲁藏布江、金沙江上游开发上还有较大潜力。除以上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外,社会公众还得接受这样的现实:要达到碳中和,核电还得较大程度地发展,因为核电应作为“稳定电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
产业链接
CHANYELIANJIE
38
政策解读
ZHENGCEJIEDU
39
能源消费端的技术需求能源消费端的减碳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替代,二是重建。所谓替代就是用绿电、绿氢、地热等非碳能源替代传统的煤、油、气,而重建则强调在替代过程中,一系列工艺过程需要重新建立。对此,我们可分九个领域,对能源消费端的低碳化所需研发的技术或替代方式分别作出简单介绍:1、建筑部门应在三个方面发力。首先是对建筑本身作出节能化改造;其次是针对城市的建筑用能,包括取暖/制冷和家庭炊事等,均应以绿电和地热为主;农村的家庭用能,则可采用屋顶光伏+浅层地热+生活沼气+太阳能集热器+外来绿电的综合互补方式。2、交通部门可着眼于五个方面。未来私家车以纯电动车为主;重卡、长途客运可以氢燃料电池为主;铁路运输以电气化改造为主,特殊地形和路段可采用氢燃料电池,同时发展磁悬浮高速列车;船舶运输行业中的内河航运可用蓄电池,远航宜用氢燃料电池或以二氧化碳排放相对较少的液化天然气作为动力;航空则可用生物航空煤油达到低碳目标。3、钢铁行业碳排放主要来自炼焦和焦炭炼铁,它可分两阶段实现低碳化。第一阶段是对炼焦炉、高炉等的余热、余能作充分利用同时用钢化联产的方式把炼钢高炉中的副产品充分利用起来。第二阶段是逐步用新的低碳化工艺取代传统工艺,研发和完善富氧高炉炼钢工艺,炼钢过程中以绿氢作还原剂取代焦炭,对废钢重炼用短流程清洁炼钢技术等。4、我国建材行业的排放主要来自水泥、陶瓷、玻璃的生产,其中80%来自水泥。建材行业低碳化应从三方面研发技术,一是用电石渣、粉煤灰、钢渣、硅钙渣、各类矿渣代替石灰石作为煅烧水泥的
产业链接
CHANYELIANJIE
产业链接
CHANYELIANJIE
特点:(1)远距离的输电规模将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数倍,意味着要把西部的清洁电力输送到东部消纳区,输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巨大;(2)为了统筹、引导大空间尺度上的发电资源和用户需求,大电网应是基本形态;(3)贴近终端用户(如工业园区、小城镇等)的分布式微电网建设将受到重视,并将成为大电网的有效补充;(4)为解决波动性强的可再生能源占比高、电力电子装置比例高的特点,需要在电网的智能化控制技术上实现质的飞跃。从上面的介绍可知,建立一个新型电力系统,其实是逐步“挤出”火电的过程,或者严格地说,是一个把火电装机量占比减到最小的过程,留下的火电也得作“清洁化”改造。我国具有充足的风能、太阳能,从理论上讲,资源绝对足够。但能不能把这些分布广、能量密度低的风、光资源利用起来,并保证电价相对便宜,研发出先进的技术,尤其是储能技术是关键中的关键!
化学储能就是利用各类电池,大家熟知的有锂电池、钠电池、铅酸(碳)电池、液流电池、液态金属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燃料电池(氢、甲烷)等。不同的电池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它们在未来的电力供应系统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但今后会遇到电池回收、环保处理、资源供应等问题。电磁储能主要是超级电容器和超导材料储能,目前看,它的作用还有待观察。现有火电机组的灵活性改造是指使其“出工能力”具备灵活性,用电高峰时机组可以发挥100%发电能力,用电低谷时只“出工”20%或30%。这个技术一旦成熟,应该非常管用,尤其在实现“双碳”目标的早中期阶段,应将其作为主打技术。车网互动是指电动汽车与电网的互动。简单地说,今后大量的电动汽车整合起来就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储能系统,如果在电网电力有余时,它们中的一部分集中充电,而电力不足时,它们中的一部分向电网输电,这样就起到了平滑峰谷的作用。这个想法很美好,也有点“浪漫”,但如何将理论上的可能性转化为实践中的可行性,估计还得创新商业模式。电转燃料就是把多余电力转化为氢气、甲烷等燃料,电力不足时再把燃料用于发电。电转热储能则是用水、油、陶瓷、熔盐等储热材料把多余的电转化为热储存,需要时再为用户放热。新型电力供应系统的第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输电网络。从实现碳中和的逻辑分析,我国未来的电网将有以下几个突出
40
火电还得在“稳定电源”“应急电源”“调节电源”方面发挥作用,正因为如此,“无碳电力”在很长时期内是难以实现的,除非我们把火电站排放出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再予以封存或利用。储能技术在未来的电力供应系统中将占有突出的位置,这是因为风、光发电具有天然波动性,用户端也有波动性,这就需要用储能技术作出调节。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环保、可靠并相对廉价的储能技术,碳中和目标就会落空。储能是最重要的电力灵活性调节方式,包括物理储能、化学储能和电磁储能三大类,而灵活性调节还有火电机组的灵活性改造、车网互动、电转燃料、电转热等方式和技术。物理储能主要有四类:一是抽水蓄能电站,它是最成熟的技术,我国以东部山地为依托,已建、在建和规划中的抽水蓄能电站总量很大,但可再生能源丰富的西部如何建抽水蓄能电站还得探索。
二是压缩空气储能,主要是利用地下盐穴、矿井等空间,该类技术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 三是重力储能,简单地说是利用悬崖、斜坡等地形,电力有余时把重物提起来,需要电力时把重物放下用势能做功,这类技术我国尚处在试验阶段。 四是飞轮储能,这是成熟的技术,但其能量密度不高。
41
品的成本。所以说,替代和重建需要时间。
产业链接
CHANYELIANJIE
产业链接
CHANYELIANJIE
原料,从原料利用上减少碳排放的可能性;二是煅烧水泥时,尽可能用绿电、绿氢、生物质替代煤炭;三是用绿电作能源生产陶瓷和玻璃。5、化工排放来自两大方面,一是生产过程用煤、天然气作能源,二是用煤、油、气作原材料生产化工产品时的“减碳”,比如用煤生产乙烯,需要加氢减碳,其中加的氢如果不是绿氢,就会有碳排放,减的碳一般会作为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因此,化工行业的低碳化应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蒸馏、焙烧等工艺过程用绿电、绿氢;二是对余热、余能作充分的利用;三是适当控制煤化工规模,条件许可时尽量用天然气作原料;四是对二氧化碳作捕集—利用处理。6、有色工业中的碳排放主要来自选矿、冶炼两个过程,在整个冶金行业排放中,铝工业排放占比在80%以上,因为电解铝工艺用碳素作阳极,碳素在电解过程中会被氧化成二氧化碳排放。因此,冶金工业的低碳化一是在选矿、冶炼过程中尽可能用绿电;二是研发绿色材料取代电解槽中的碳素阳极;三是对电解槽本身作出节能化改造;四是对铝废金属作回收再生利用。7、在其他工业领域中,食品加工业、造纸业、纤维制造业、纺织行业、医药行业等也有一定量的碳排放,其排放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生产加工过程中用的煤、油、气,二是其废弃物产生的排放。这些行业的低碳化改造主要在于用绿电替代化石能源,同时做好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8、服务业是一个庞大的领域,但服务业以“间接排放”为主,即服务业用电一般被统计到电力系统碳排放中,运输过程中的用油一般被统计到交通排放中,建筑物中的用能(包括餐饮业的用气)则被统计到建筑排放中,似乎“直接排放”的量并不大。但这样说,并不是说服务业可以置身于低碳化之事外,恰恰相反,服务业亦有可以“主动作为”的地方,这一方面是大力做好节能工作,另一方面是尽可能用电能替代化石能源的使用。9、农业的碳排放主要来自农业机械的使用,与此同时,农业中的畜牧养殖业以及种植业是甲烷(CH4)、氧化亚氮(N2O)的主要排放源,而这二者的温室效应能力是同当量二氧化碳的数十倍至数百倍。从这样的前提出发,农业的低碳化一是农业机械用绿电、绿氢替代柴油作动力;二是从田间管理的角度,挖掘能减少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但不影响作物产量的技术;三是研发出减少畜牧业碳排放的技术;四是尽可能增加农业土壤的碳含量。根据这九方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在能源消费端用绿电、绿氢等替代煤、油、气,从理论上讲是不难做到的,但工艺和设备的再造重建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同时我们也可以想象,这样的替代和重建一定会增加最终消费
42
43
固碳端的技术需求
提起固碳,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自然过程,即通过海洋和陆地表面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固定。但这里必须指出,人类活动每年都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这其中的一部分可以被自然过程所吸收,余下部分如不通过人为手段予以固定,则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还会逐年增高。我们讲固碳,主要是指通过人为努力固定下的那部分,而地球自然固碳过程则属于“天帮忙”,很难归功于具体的国家或实体。“人努力”进行固碳一般可分两大途径,一是生态系统的保育与修复,二是把二氧化碳捕集起来后,或加工成工业产品,或封埋于地下或海底,这第二方面就是经常谈到的“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Carbon Capture and Utilization-Storage)。公众对生态系统固碳都比较熟悉,它是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所吸收的碳有一部分长久保存在植物本身之中(比如树干),也会有一部分凋落后(比如树叶)腐烂进入土壤中以有机碳的形式得到较为长期的保存,当然有机碳也会部分转化成无机碳并同地表系统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石灰石沉积。地表生态系统尽管类型多样,但真正起主要作用的还是森林生态系统,这是因为森林中的各种树木都有很长的生长期,在树木适龄期内,固碳作用可持续进行;当树木进入成熟期,固碳能力就会减弱,但人们可以通过砍伐—再造林的方式继续保持正向固碳作用,而砍伐的木材可以做成家具等产品,不至于把多年来固定的碳快速返还给大气。因此,生态系统固碳的重点在于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一在于保育,二在于扩大面积。我国有大量适宜森林生长的山地,这些地区过去生态受到过较大程度的破坏,最近几十年来,一直处在恢复之中,而这些人工次生林或乔/灌混杂林都很“年轻”,有进一步发育、固碳的潜力。同时,我国又有不少非农用地可作造林之用,包括近海的滩涂种植红树林,城市乡村的绿化用地种植树木。所以说,生态系统建设在我国实现碳中和过程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为固碳的另一条途径是CCUS,它包括碳捕集技术、捕集后的工业化利用技术(分为生物利用和化工利用两大类)、地质利用和封存技术。对这些技术,国内外尚处在研发阶段,真正大面积的应用尚未见到。碳捕集技术分三大类:一是化学吸收法,它用化学吸收剂同烟道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盐类,再加热或减压将二氧化碳释放并收集。二是吸附法,又细分为化学吸附法和物理吸附法。化学吸附法是
碳中和的路线图规划实现碳中和,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有一个指导全局性工作的规划,并根据形势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能形成不断完善规划的工作机制。我国的目标是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显然在目前的认知水平下,要做一个能覆盖近40年时间长度的规划是不太现实的,但有一点我们是必须一开始就要做到心中有数的,那就是我国到时候还可以排放多少二氧化碳,或者说从目前约100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减少到多少才可以宣布完成了碳中和目标。这个问题不易确切回答,但寻找答案的思路是具备的,那就是“排放量=海洋吸收量+生态系统固碳量+人为固碳量+其他地表过程固碳量”这个公式。对此,我们可以逐项做出分析。过去几十年,海洋对人为排放二氧化碳的吸收比例为23%,这个过程还是比较稳定的,尽管我们很难预测未来是否会产生重大改变,但假定海洋将保持这个吸收比例不变,应该是有依据的。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非常强。根据相关研究,2010—2020年间我国陆地生态系统每年的固碳量为10亿—13亿吨二氧化碳;一些专家根据这套数据并采用多种模型综合分析后,预测2060年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为10.72亿吨二氧化碳/年,如果增强生态系统管理,还可新增固碳量2.46亿吨二氧化碳/年,即2060年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潜力总量为13.18亿吨二氧化碳/年。此外,我国近海的生态系统固碳工程还没启动,这块儿也应该有较大潜力。至于把碳捕集后作工业化利用及封存的量有多大,这要取决于技术水平与经济效益,目前要对此作出估计是有难度的。但我们也可以作出这样的假定:如果届时实现碳中和有“缺口”,政府将对人为工业化固碳予以补贴,争取每年达到3亿—5亿吨二氧化碳的工业化固碳与地质封存。以中国的工业技术发展速度,这个假定还是相对“保守”的。其他地表过程固碳是指地下水系统把有机碳转化成石灰石沉淀、水土侵蚀作用把有机碳埋藏于河流—湖泊系统之中等地表过程,它一年能固定的碳总量目前没有系统研究数据,但粗略估计中位数在1亿吨二氧化碳左右。为此,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分析,假如我国2060年前后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在25亿吨左右,那么海洋可吸收25×23%=5.75亿吨二氧化碳,陆地和近海生态系统固碳14亿吨二氧化碳,工业化固碳和地质封存4亿吨二氧化碳左右,基本上可以做到“净零排放”。当然,要从100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到25亿吨,难度亦是非常之大的,这需要我们先有一个宏观的粗线条规划。根据我国五年规划的惯例,可考虑以两个五年规划为一个阶段,分四个阶段,四十年
产业链接
CHANYELIANJIE
产业链接
CHANYELIANJIE
用吸附材料同二氧化碳分子先作化学键合,再改变条件把二氧化碳分子解吸附并收集;物理吸附法是利用活性炭、天然沸石、分子筛、硅胶等对烟道气中的二氧化碳作选择性吸附后再解吸附回收。三是膜分离法,即利用膜对气体分子透过率的不同,达到分离、收集二氧化碳之目的。在具体操作上,碳捕集还可分为燃烧前捕集、燃烧后捕集、化学链燃烧捕集、生物质能碳捕集、从空气中直接捕集等技术。
44
45
碳捕集后的工业化生物利用技术目前主要有四大类:一是利用二氧化碳在反应器中生产微藻,这些微藻再用作生产燃料、肥料、饲料、化学品的原料。二是将捕集到的二氧化碳注入温室中,用以增加温室中作物的光合作用,这个过程又可称为二氧化碳施肥。三是把二氧化碳同微生物发酵过程相结合,生成有机酸。四是把二氧化碳用于合成人工淀粉。碳捕集后的工业化化工利用又分两大类技术途径,一大类是把二氧化碳中的四价态碳还原后加甲烷、氢气等气体,再整合成甲醇、烯烃、成品油等产品。另一大类为非还原技术,有二氧化碳加氨气后制成尿素、加苯酚后合成水杨酸、加甲醇后合成有机酸酯等技术,也有合成可降解聚合物材料、各类聚酯材料等技术。地质利用技术也有很多类型,这些技术有的已在工业化示范中,有的尚停留在实验室探索阶段。比如利用收集起来的二氧化碳驱油、驱煤层气、驱天然气、驱页岩气等,这属于油气开采领域的应用,这类技术的一个共性是通过生产性钻孔把超临界的二氧化碳压到地层中,利用它驱动孔隙、裂隙中的油、气流出开采性钻孔,达到油气增产或增加油气采收率的目的,与此同时,二氧化碳则滞留在孔隙、裂隙中得以长期封存。该类技术国内外已有工业应用示范。而另一些技术则在探索过程中,比如用于开采干热岩中的地热。干热岩埋深在数千米,其内部基本没有流体存在,温度在180℃以上,开采干热岩中的热能需要打生产井并用压裂手段使岩石增加裂隙,然后在生产井中注入工作介质,让其流动并采集热量,最后从开采井中收集热量。一些研究表明:用二氧化碳作为工作介质,既起到开采干热岩热量的作用,又可把部分二氧化碳封存于地下。地质封存技术则是把二氧化碳收集后直接通过钻孔注入地下深处或灌入深部海水中。这里要特别指出:深海对二氧化碳的溶解保存能力是巨大的。总之,固碳的技术有多种,但这些技术不可避免地需要额外能量加入,因此有可能把最终产品的成本提高一大块。至于地质封存,尽管理论和实践上可行,但它似有“空转”之嫌。从现阶段看,只有生态固态才可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时间实现碳中和目标:第一步为“控碳阶段”,争取到2030年把碳排放总量控制在100亿吨之内,即“十四五”期间可比目前增一点,“十五五”期间再减回来。在这第一个十年中,交通部门争取大幅度增加电动汽车和氢能运输占比,建筑部门的低碳化改造争取完成半数左右,工业部门利用煤+氢+电取代煤炭的工艺过程大部分完成研发和示范。这十年间电力需求的增长应尽量少用火电满足,而应以风、光为主,内陆核电完成应用示范,制氢和用氢的体系完成示范并有所推广。第二步为“减碳阶段”,争取到2040年把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在85亿吨之内。在这个阶段,争取基本完成交通部门和建筑部门的低碳化改造,工业部门全面推广用煤/石油/天然气+氢+电取代煤炭的工艺过程,并在技术成熟领域推广无碳新工艺。这十年火电装机总量争取淘汰15%落后产能,用风、光资源制氢和用氢的体系完备及大幅度扩大产能。第三步为“低碳阶段”,争取到2050年把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在60亿吨之内。在此阶段,建筑部门和交通部门达到近无碳化,工业部门的低碳化改造基本完成。这十年火电装机总量再削减25%,风、光发电及制氢作为能源主力,经济适用的储能技术基本成熟。据估计,我国对核废料的再生资源化利用技术在这个阶段将基本成熟,核电上网电价将有所下降,故用核电代替火电作为“稳定电源”的条件将基本具备。第四步为“中和阶段”,力争到2060年把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在25亿—30亿吨。在此阶段,智能化、低碳化的电力供应系统得以建立,火电装机只占目前总量的30%左右,并且一部分火电用天然气替代煤炭,火电排放二氧化碳力争控制在每年10亿吨,火电只作为应急电力和一部分地区的“基础负荷”,电力供应主力为光、风、核、水。除交通和建筑部门外,工业部门也全面实现低碳化。尚有15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空间主要分配给水泥生产、化工、某些原材料生产和工业过程、边远地区的生活用能等“不得不排放”领域。其余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空间机动分配。“四阶段”路线图只是一个粗略表述,由于技术的进步具有非线性,所谓十年一时期也只是为表达方便而定。
产业链接
CHANYELIANJIE
些欧美发达国家比,是资源性劣势。二是我国制造业的规模十分庞大。我们在前面的介绍中提到,我国接近70%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工业,这个占比高出欧美发达国家很多,这同我国制造业占比高、“世界工厂”的地位有关。三是我国经济社会还处于压缩式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等方面的需求空间巨大。四是我国的能源需求还在增长,意味着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无论是总量还是人均都会继续增长。五是我国2030年达峰后到2060年中和,其间只有30年时间,而美国、法国、英国从人均碳排放量考察,在20世纪70年代就达峰了,它们从达峰到2050年中和,中间有80年的调整时间。为了更加清晰地阐明碳中和对我国的挑战性,我们下面用几组碳排放有关的数据,以国际比较的方式,来做进一步说明。第一组数据是从1900年到2020年间,不同国家的累计二氧化碳排放量(以亿吨二氧化碳为单位),美国为4047,欧盟27国为2751,中国为2307,俄罗斯为1152,日本为655,英国为618,印度为545,墨西哥为201,巴西为156。这个累计排放量可大略表明一个国家长期以来积累起来的“家底”。上述统计没有考虑人口基数,因此我们需要第二组数据,1900年到2020年间的人均累计排放,这套数据以国家为单位,把每年的全国排放除以人口,获得逐年人均排放,再把这120年来的人均排放加和即可得出(数据以吨二氧化碳为单位),具体为:美国2025,加拿大1522,英国1209,俄罗斯848,欧盟27国713,日本575,墨西哥295,中国190,巴西107,印度58,全球人均累计为375,中国迄今为止只有全球人均的一半,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第三组数据是目前以国家为单位的排放量(以亿吨二氧化碳为单位),具体是:中国100,美国52,欧盟27国30,印度25,俄罗斯16,日本11。如果考虑人均,那么有第四组数据(2016年到2020年人均排放,以吨二氧化碳为单位),具体是:美国15.9,加拿大15.3,俄罗斯11.4,日本9,中国7.2,欧盟27国6.6,巴西2.3,印度1.9。从以上四组数据可知,我国最近几十年的发展具有压缩性特征,故目前的人均和国别排放数据比较高,这也是掌握话语权的西方媒体不断给我国戴上“最大排放国”,甚至是“最大污染国”帽子的所谓“理由”。但如果考察人均累计排放,我国对全球的“贡献”非常小。另外,我国的人均GDP已达全球平均水平,而人均累计排放只是全球的一半,这还是在我国能源以煤炭为主、每年净出口大量制造业产品的基础上达到的,由此说明我国绝不是如一些研究者所说的是“能源资源
产业链接
CHANYELIANJIE
46
47
碳中和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前面的介绍可知,实现碳中和,可以理解为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一场大变革,对当今世界的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场巨大的挑战。对我们来说,主要的挑战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我国的能源禀赋以煤为主。在煤、油、气这三种化石能源中,释放同样的热量,煤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大大高于天然气,也比石油高不少。我国的发电长期以煤为主,这同石油、天然气在火电中占比很高的那
河北省环保产业协会陪同广西环保产业协会赴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考察交流
48
消耗型”经济体。第五组数据很有意思,它是由国际能源署、世界银行等建立的居民人均消费碳排放,它考虑了国家间通过进出口而产生的“碳排放转移”。2018年到2019年间的数据如下(单位为吨二氧化碳):美国15.4,德国7.6,加拿大7.5,日本7.4,俄罗斯7.0,英国5.7,法国4.4,中国2.7,巴西1.5,印度1.1。这组数据说明,世界上一些国家只是“生存型碳排放”,而有的国家早已进入“奢侈型”或“浪费型”国家行列!前面我们谈了碳中和对中国的五方面挑战,下面再谈五点机遇:一是我国光伏发电技术在世界上已是“一骑绝尘”,风力发电技术处在国际第一方阵,核电技术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建水电站的水平更是无出其右者。二是我国西部有大量的风、光资源,尤其是西部的荒漠、戈壁地区,是建设光伏电站的理想场所,光伏电站建设还可带来生态效益;东部我们有大面积平缓的大陆架,可以为海上风电建设提供大量场所。三是我国的森林大都处在幼年期,还有不少可造林面积,加之草地、湿地、农田土壤的碳大都处在不饱和状态,因此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非常大。四是我们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也是环境污染物排放大大减少的过程,这意味着我们将彻底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其他污染物排放也将实质性降低。此外,碳中和也意味着我们将实现能源独立,国内自产的原油、天然气将能满足化工原料之需要,进口油气将大为减少,所谓的“马六甲困境”将不再是一个实质性威胁。能源独立从某种程度上还会为粮食安全提供助力。五是我国的举国体制优势将在碳中和历程中发挥重大作用,因为碳中和涉及大量的国家规划、产业政策、金融税收政策等内容,需要真正下好全国一盘棋。这点我们从我国推动光伏产业的历程中就可以看出,并且诸如此类的经验未来还会不断被总结、深化。我们甚至可以预计,即使是坚持自由市场经济的那些国家,它们如想真正实现碳中和,也将在国家产业政策设计上获得助力。
产业链接
CHANYELIANJIE
保护生态环境 共创绿色家园
河北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河北最专业的的环保行业门户网站
环保企业最不可或缺的网络营销工具
省内最强势的环保网络媒体
客户服务电话 0311-8308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