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廉言警句”电子书刊——管理部门篇

其他分类其他2023-10-30
91

廉言警句

二〇二三年十月

风清气正 勤勉有为

风清气正   勤勉有为

【管理部门篇】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释义: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出处:《荀子•劝学》《劝学》是《荀子》的首篇。“劝学”乃鼓励学习。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荀子认为,学习可以增长知识才干,修养品德,全身远祸;正确的学习态度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要学习儒家经典,同时要善于向贤者求教,也要善于教人;学习要善始善终,切忌半途而废,以期达到完全而纯粹的精神境界。

推荐原因:“必先”与“而后”两相对比,把孰因孰果表达得一目了然,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就会“缺钙”、行动就会“软骨”,如何能抵御欲望洪流的惊涛拍岸?因此,补足精神“钙质”、加强党性修养、筑牢自律防线,才能锻造金刚不坏之体、百毒不侵之身。

个人感想:腐败问题的关键在于腐败者自身道德素养不高,自控能力差,容易受到诱惑。因此,要认真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自重、自省、自警,抵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否则,不思进取,疏于学习,政治意识淡化,价值观念错位,灵魂扭曲,最终会腐败堕落成为历史的罪人。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释义:天地之间的万物各有主,假若不是属于我所有的,即使一丝一毫也不去强取。

出处: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遭御史弹劾并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几经重辟,惨遭折磨,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赤壁赋》就诞生于他人生中最为穷困潦倒的时期,苏轼在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时,书写下“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虽然自己一度过着“向人乞米何曾得”的日子,但是依然克己奉公、廉洁自律,写下诗篇来警示世人为人要清廉,不贪不占,不义之财不可取。

推荐原因:北宋一代,人才辈出,苏轼以其高尚的人格魅力、非凡的文学成就及卓越的政治实践,彪炳史册,辉耀古今。纵观苏轼的一生,三起三落,颠沛流离,但他穷达如一,始终坚守清正廉洁、爱国爱民的政治操守,其胸怀天下、超然洒脱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国人。

管理部门第一党支部——郭鹏

管理部门第一党支部——郑舒心

个人感想: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从政杂谈》著作中也曾引用“苟非吾辈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这一古语,旨在强调为官之德在于清廉,领导干部干干净净干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和宗旨的内在要求。古往今来,凡是贪污腐败之人,皆难有善终。所谓“功废于贪,行成于廉”,也就是说一个人即使以前做了再多的好事,树立了再大功劳,但一旦贪污了,也就一切都归零了。贪欲、贪念、贪污足以毁掉一个人的功业,而廉洁可以成就一个人的德行和美名。
广大党员干部都应该借鉴苏轼的从政生涯,不论身处什么官位,都要坚守廉洁的情操,坚守为民的本心。牢记先贤廉政格言,懂得制欲戒贪,常思贪欲之害,面对利益输送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崇廉拒腐、尚俭戒奢,切莫因一时之贪而触犯法纪底线,以此断送自己和家人一生幸福。

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释义: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缝隙大了,墙就要倒掉。指危害的因素多了,就会招致严重的后果。

管理部门第一党支部——孙雪

出处:“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出自《商君书•修权》。蠹:蛀虫。意思 是:蛀虫太多了,树木就会折断;墙上的缝隙大了,墙就会倒塌。比喻国家有太多的贪官、政治上有大的漏洞就会灭亡。

个人感想:众所周知,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筑长城以拒外敌,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以至于有人曾测算过,中国后来任何一个朝代在军事实力上都没能超越秦王朝,但是如此强大的秦朝却在一群农民的木棒前坍塌、灭亡了。这警示我们为政之要,日公日清,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权,都必然要经历诞生、成长、繁荣与灭亡这几个时期,要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民族“万古长青”、政权“稳如泰山”,就务必注重防“小”,“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俗话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今天的一点小问题或许就会成为明日的大麻烦。小事不可小视,小节不可失节,必须不弃微末,防微杜渐,做到慎微、慎初、慎独,建立“防火墙”,设立“隔离带”,坚决把“小火苗”挡在门外。
结合自身的基层工作实际,“君子慎始而无后忧”,无论工作还是修身处世,把好第一关、守好第一次,才能为后面消除隐患。尤其作为年青同志,在踏入社会,开始工作之初便打好“预防针”、扣好“风纪扣”,不让“白袍着墨”,不让“新鞋溅泥”。

推荐原因:“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是在我国民间流行的一句谚语,习总书记曾在2013年4月的中央政治局第五次学习讲话中引用。话语本身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但是蕴含着极其深刻普遍的道理,也揭示了“量变导致质变”的哲学规律。

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释义:忠诚信义、廉洁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不是沽名钓誉的工具。

出处:“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出自宋代著名隐逸诗人林逋《省心录》。林逋,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个人感想:我支部作为设计院管理部门第二党支部,由院战略发展部、生产经营部、安全管理部、工程管理中心、新疆分院组成。支部所辖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战略规划、生产经营、安全管理、项目管理、新疆市场开发。战略规划与生产经营作为设计院的核心部门,主要职责是为全院的战略发展规划出谋划策,为全院生产经营激发活力,为设计院的可持续发展不断贡献力量。作为设计院的一份子,我们应当珍惜设计院为我们提供的平台,努力发掘自身的潜能和力量,忠于设计院,忠于中国共产党,树立忠诚廉洁的公私观、利益观和价值观。

推荐原因:忠信廉洁,是每一位党员应该始终恪守的原则,是立身之本,是无论在何种诱惑下都无法撼动的信念与操守。忠信廉洁是为人处世的根本,不是用来沽名钓誉的。忠诚廉洁,是我们终其一生都应该坚持的,应是发自内心的一种修养的外化,严格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入党誓词。

管理部门第二党支部——盖会林

慎 独

释义:慎独这个准则的意义在于我们需要在孤独的时候保持自律和责任感,在没有他人监督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仍然保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尽量避免任何对自己伤害的行为。

推荐原因:慎独是一种坚定的内心,是对自己负责、为自己负责的态度。

管理部门第二党支部——赵永祯

出处:慎独出自《礼记•大学》:"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中庸》中: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三国曹植也有相关的描述:"只畏神明,敬惟慎独。",在《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我们讲理学的人,最讲究的是慎独工夫,总要能够衾影无愧,屋漏不惭。"

廉洁自律绷紧弦,拒腐防变勿思贪

释义:就是要提高思想意识,拒绝腐败,防止走向犯罪的道路,不要有贪婪的思想。

个人感想:联系自己思想和工作实际,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 要正确认识、深刻领会党的群众路线。我们要始终清醒“我是谁”、“为了谁”。我们要将坚持群众路线作为党员干部工作的根本,依靠群众,善于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围绕单位的中心工作,服务群众,服务单位,认真履职尽责,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我们党员干部树立底线思维,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全面把握实情。对实际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把握各种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危机要有充分的准备,制定预案,防患于未然。
二是树立正确政绩观。摒弃为了出政绩、树形象而不顾一切后果,只有前瞻没有后顾的错误思维方式。从守住底线开始,量力而行,步步为营谋求发展。
三是树立风险意识。善于排查各种潜在风险,找出安全与风险、常态与危机的分水岭,守住各种风险的底线,如安全的底线,秩序的底线,绩效的底线,利益的底线等。
四是强化过程管理。关注矛盾转化的思维和决策过程,着眼于负面后果,建立防范体系,在防范的同时,更在于积极转化,着力做好矛盾的转化工作,力争把坏事变好事。

推荐原因:不接受他人馈赠的钱财礼物就是廉,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洁。该格言言简意赅,廉洁不是只有圣人、先贤才具备的品质,而是我们每个人,每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管理部门第二党支部——由伟锋

个人感想:我们应该用正确的方式看待感情、生活、工作和一切事务,并且保持克制和自律,在遇到压力和困难的时候,尤其是在遇到诱惑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不要让自己受到任何影响。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诱惑无处不在,慎独是面对美色的坐怀不乱,是面对金钱的克制与尊重。
做何事,致良知。

作为一名革命战士,就要像松柏一样,无论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在冰天雪飘的严冬,永不凋谢,永不变色;要像杨柳一样,栽在哪里活在哪里,根深叶茂,茁壮旺盛;要像泡桐那样,抓紧时间,迅速成长,尽快为人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出处:焦裕禄语录

推荐原因:2021年,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之际予以发布,其中包括焦裕禄精神。“焦裕禄精神”是一种向焦裕禄同志学习的精神,被习近平总书记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习近平同志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焦裕禄精神的本质所在。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我们党的立业之本、取胜之道、传家之宝,也是焦裕禄精神的精髓。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焦裕禄精神的灵魂。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品格,也是焦裕禄精神的重要内容。清正廉洁、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也是焦裕禄精神的鲜明特点。

个人感想:仰望星空,坚定信念。作为亲民爱民的典范,在焦裕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焦裕禄更是为之奋斗一生,成为时代楷模,精神丰碑。这与我院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为交通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一脉相承。我们要铭记入党誓言,不忘初心,以焦裕禄为榜样,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忠于党,忠于人民。无论身处高低、职位大小,以人民利益为重,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认可。

管理部门第二党支部——田甜

慎则祸之不及,贪则灾之所起

释义:处事谨慎,灾祸就近不了身。心生贪念,是引发灾祸的原因。

出处:唐代著名政治家姚崇,任紫微令时撰写了著名的《五诫》,包括《持秤诫》《弹琴诫》《执镜诫》《辞金诫》《冰壶诫》。本警句语出姚崇《辞金诫》。姚崇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为“开元盛世”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然而,即便在唐朝国力达到鼎盛、个人官位达到至极的开元时期,这位资历深厚的宰相,依然“耸廉勤之节,塞贪竞之门”,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姚崇治家严谨,颇负盛名。他举族聚居洛阳,四世同堂,长幼有序,彬彬有礼。他的子侄都深受他的教诲,忠君报国,有所作为。

推荐原因:姚崇《辞金诫》这篇文章对子孙的各个方面都做了要求和教育,告诫子孙不要妄图富贵。姚崇说:“德薄任重,而能寿考无咎者,未之有也。”妄求富贵容易引祸上身,德行浅薄却担任要职往往无法善终。他在《扑满赋》中还说,“多藏必害,常谨不忒”,“谦以自守,虚而能受”。所以,他告诫子孙:“与其浊富,宁比清贫。”姚崇的家规家训对姚氏后人影响深远。姚氏后人把姚崇的遗训作为传家宝,代代相传。在家族的传承中,逐渐形成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和生活方式,无论为官还是为人,都遵纪守法,清清白白,恪守本分,保持了中华民族廉洁自爱的传统美德。

个人感想:姚崇的警句教导我们,想清白一生,毫无悔吝,不仅要慎独、慎微、慎欲,还应慎平、慎众、慎染。
慎平,即谨慎于平常时。前进征程上,形势越好,道路越平,成绩越大,越应该兢慎。否则,“倾覆”“沉沦”之类的不测之患就可能发生。现实生活中,很多落马的贪官,往往都有干净奋进、荣光闪耀的“前半生”,但后来由于骄傲自满、自以为是,胆大妄为、不再谨慎,最终滑向深渊,成为前后不一的“两截人”。
慎众,即谨慎于人多处。很多人违规违纪,总是抱着侥幸心理,以为这是“惯例”、这是“风俗”、这是“很多人干的事”。于是,就随大流、“欣然往之”。殊不知,“引酵若酸,哪得甜酒”,侥幸必然带来不幸。因此,在任何时候都应像姚崇所说的,“翼翼小心,乾乾终日。慎乎在位,钦乃攸司,请谒者咸息,苞苴者必辞。”。
慎染,即谨慎于染缸里。《墨子•所染》一文写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毋庸讳言,社会是个大染缸,真善美、假恶丑同时存在。党员干部一定要慎染,始终保持一颗真心,既坚持廉洁操守、独善其身,又争做“护林员”“啄木鸟”、净化政治生态。否则,就可能被感染,乃至成为新的“污染源”。
谨慎能捕千秋蝉,小心驶得万年船。作为一名党员,应时刻坚守一个“慎”字,凡见利处,便思祸患,始终追求和保持清廉无悔的人生。

管理部门第三党支部——任宇杨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释义: 从最隐蔽、最细微的言行上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所以即使一个人独处、无人注意的时候,也要谨言慎行,不做有失道德的事。

出处: 《礼记•中庸》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宋代学者将《中庸》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

个人感想:我认为这个成语很有价值,因为它提醒我们:在我们平时工作中面临利益时,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不要被眼前的暂时利益所迷惑,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如果我们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和道义的约束,那么最终可能会付出更大的代价。因此,在做决策时,我们应该理性思考,充分权衡利弊,不仅要考虑个人更要考虑公司的整体利益。

推荐原因:慎独不仅是儒家修养的最高境界,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和修养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从不同的角度多次谈到慎独,并对慎独的内涵进行引申阐发,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修好慎独这门课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加强自身修养,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管理部门第三党支部——崔莹

爱饵衔钩,悔在鸾刀

释义:鱼贪图鱼饵才去咬钩,却在受到厨刀切割的时候后悔了。

出处:崔寔(实),东汉后期政论家、农学家,河北安平人。崔寔的《答饥》是东汉末期汉赋名篇,劝诫世人审时度势、量力而行,不要过分追求功名利禄从而使自己身败名裂。

个人感想: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反腐败斗争关系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是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要加强警示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真正敬法畏纪、遵规守矩。党员干部要经常“红红脸、出出汗”,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初心使命不动摇,行为规范不作秀。在基层工作中保持清正廉洁,坚守底线思维,认真钻研公路工程技术,致力于提高设计质量、坚持设计原则,不能因为利益诱惑而罔顾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标准、损坏公众利益。

推荐原因:世上没有后悔药,人生没有“从头再来”,鱼因抵制不了鱼饵的诱惑而丧命,一些领导干部失陷于“糖衣炮弹”。党员干部要时刻提醒自己和身边人,无论面对花言巧语、还是利益围猎,都要严格自律、守住底线,一失足,难回头。

管理部门第三党支部——崔志永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

释义:善于禁止别人的人,先禁止自己然后推及到别人;不善于禁止别人的人, 先禁止别人然后再禁止自己。荀悦这一观点继承了儒家“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思想。

出处:荀悦《申鉴•政体》。荀悦(148-209年),字仲豫,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史学家、政论家,思想家,建安十四年(209年)逝世,年六十二岁。

个人感想:作为一名党员,不碰触红线、守得住底线是我们应该遵守的原则,关键是强化自己的政治自觉和政治定力,重视宪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以身作则,秉公办事,严格执行制度,不违纪,自觉防范廉政风险。时刻牢记越过底线的严重后果,要以平常心对待名利,以进取心对待工作,以公仆心对待权力,做任何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推荐原因:在现实工作中,“正人先正己”,首先按禁令要求自己,然后才去要求别人,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荀悦以此告诫统治者正人先正己,方能令行禁止,才是“善禁”。领导干部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管理部门第四党支部——高彦军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释义: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出处:《诫子书》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个人感想: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在社会多元化及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我们多了很多改变生活现状甚至命运的机会,但也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我们正处于一个多动与多欲的社会,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很多,但似乎没有得到幸福。累、迷茫、空虚无聊是很多人的生活共鸣,人们在追求美好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我们的内心变得散乱而迷茫,几乎失去了寻找幸福的能力,对财富无休止的追求反而成了我们实现幸福的枷锁等等灵魂。不能让我们的精神过于荒芜,古人的智慧也许会给我们更多的人生启迪: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让我们的心静下来,去思考人生、思考未来、思考幸福,寻求一种精神与物质的平衡,确立自己的人生志向奋发图强,实现我们真正理想的生活,避免随着年龄增长慢慢老去并”悲守穷庐”的下场。《诫子书》的智慧在当今浮华的社会,其倡导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及勤学励志、奋发图强的精神将帮助我们更好的度过每一天,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推荐原因:《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这篇《诫子书》,还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

管理部门第四党支部——李凌宇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