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廉洁清风过端午

其他分类其他2020-08-31
1295

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午节。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
  对于端午节的由来,各本其源,有屈原说、伍子胥说、曹娥说、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其中,在民间影响最大、范围最广的看法,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投汨罗江而死的忠臣屈原。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食粽  
  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某些地区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
    悬艾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  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1-

     “廉洁”一词最早出现于屈原的作品《卜居》和《招魂》。屈原所言“廉洁”,实则与“廉政”词近义同。屈原的廉政思想包括修身励志,廉洁清明;推行美政、忠贞爱国;修明法度、德政惠民;刚正不阿、敢于斗争。具体表现在“忠诚事君”“圣哲茂行”“察夫民心”“上下求索”“名不虚作”“闭心自慎”“置以为像”“时不可淹”“抑心自强”“举贤授能”“秉德无私”等方面。充分挖掘和利用屈原廉政文化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当代或今后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和深厚的历史意义。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称誉:“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屈原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他的崇高人格和廉洁品质在中国文明史上已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民族精神。
    “廉洁”一词最早出现于屈原的作品。《卜居》云:“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招魂》云:“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沬。”汉代王逸《楚辞章句》注此曰:“不求曰清,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屈原所言“廉洁”,实则与“廉政”词近义同。如何理解“廉政”的含义呢?廉,即廉洁、高洁、清白、清正、节俭,与“贪污”相对。政,不仅指人们熟知的政权、职责、政令及政事等,还包涵正直、公正之意。汉代许慎《说文·攴部》曰:“政,正也。”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宰相管仲《管子·法法》云:“政者,正也。正也者,所以正定万物之命也。”自古至今,“廉”与“政”紧密相连,“廉”成为“政”的客观要求。明代汪天赐《官箴集要》云:“为政者以正为本,以廉为先。”孔子也曾对执政之人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能不正。”由此可见,“廉”是针对品质、德性、行为而言,“政”不仅是针对事体而言,还含指意识形态。

-2-

屈原的廉政思想

      屈原极力推行的“美政”思想,即包涵了廉政的观念。屈原的“宁廉洁正直以自清”,实则言“廉政”。因此,屈原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廉政倡导者。

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午节。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
  对于端午节的由来,各本其源,有屈原说、伍子胥说、曹娥说、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其中,在民间影响最大、范围最广的看法,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投汨罗江而死的忠臣屈原。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食粽  
  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某些地区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
    悬艾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  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1-

     “廉洁”一词最早出现于屈原的作品《卜居》和《招魂》。屈原所言“廉洁”,实则与“廉政”词近义同。屈原的廉政思想包括修身励志,廉洁清明;推行美政、忠贞爱国;修明法度、德政惠民;刚正不阿、敢于斗争。具体表现在“忠诚事君”“圣哲茂行”“察夫民心”“上下求索”“名不虚作”“闭心自慎”“置以为像”“时不可淹”“抑心自强”“举贤授能”“秉德无私”等方面。充分挖掘和利用屈原廉政文化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当代或今后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和深厚的历史意义。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称誉:“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屈原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他的崇高人格和廉洁品质在中国文明史上已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民族精神。
    “廉洁”一词最早出现于屈原的作品。《卜居》云:“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招魂》云:“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沬。”汉代王逸《楚辞章句》注此曰:“不求曰清,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屈原所言“廉洁”,实则与“廉政”词近义同。如何理解“廉政”的含义呢?廉,即廉洁、高洁、清白、清正、节俭,与“贪污”相对。政,不仅指人们熟知的政权、职责、政令及政事等,还包涵正直、公正之意。汉代许慎《说文·攴部》曰:“政,正也。”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宰相管仲《管子·法法》云:“政者,正也。正也者,所以正定万物之命也。”自古至今,“廉”与“政”紧密相连,“廉”成为“政”的客观要求。明代汪天赐《官箴集要》云:“为政者以正为本,以廉为先。”孔子也曾对执政之人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能不正。”由此可见,“廉”是针对品质、德性、行为而言,“政”不仅是针对事体而言,还含指意识形态。

-2-

屈原的廉政思想

      屈原极力推行的“美政”思想,即包涵了廉政的观念。屈原的“宁廉洁正直以自清”,实则言“廉政”。因此,屈原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廉政倡导者。

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午节。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
  对于端午节的由来,各本其源,有屈原说、伍子胥说、曹娥说、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其中,在民间影响最大、范围最广的看法,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投汨罗江而死的忠臣屈原。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食粽  
  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某些地区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
    悬艾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  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1-

     “廉洁”一词最早出现于屈原的作品《卜居》和《招魂》。屈原所言“廉洁”,实则与“廉政”词近义同。屈原的廉政思想包括修身励志,廉洁清明;推行美政、忠贞爱国;修明法度、德政惠民;刚正不阿、敢于斗争。具体表现在“忠诚事君”“圣哲茂行”“察夫民心”“上下求索”“名不虚作”“闭心自慎”“置以为像”“时不可淹”“抑心自强”“举贤授能”“秉德无私”等方面。充分挖掘和利用屈原廉政文化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当代或今后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和深厚的历史意义。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称誉:“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屈原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他的崇高人格和廉洁品质在中国文明史上已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民族精神。
    “廉洁”一词最早出现于屈原的作品。《卜居》云:“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招魂》云:“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沬。”汉代王逸《楚辞章句》注此曰:“不求曰清,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屈原所言“廉洁”,实则与“廉政”词近义同。如何理解“廉政”的含义呢?廉,即廉洁、高洁、清白、清正、节俭,与“贪污”相对。政,不仅指人们熟知的政权、职责、政令及政事等,还包涵正直、公正之意。汉代许慎《说文·攴部》曰:“政,正也。”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宰相管仲《管子·法法》云:“政者,正也。正也者,所以正定万物之命也。”自古至今,“廉”与“政”紧密相连,“廉”成为“政”的客观要求。明代汪天赐《官箴集要》云:“为政者以正为本,以廉为先。”孔子也曾对执政之人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能不正。”由此可见,“廉”是针对品质、德性、行为而言,“政”不仅是针对事体而言,还含指意识形态。

-2-

屈原的廉政思想

      屈原极力推行的“美政”思想,即包涵了廉政的观念。屈原的“宁廉洁正直以自清”,实则言“廉政”。因此,屈原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廉政倡导者。

-3-

-4-

端午诗话(一)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  (唐 李隆基)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端午即事 (南宋·文天祥)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浣溪沙·端午(北宋·苏轼)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端午诗话(二)

渔家傲  (北宋 欧阳修)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乙卯重五诗 (南宋·陆游)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竞渡诗(唐·卢肇)

-5-

-6-

党员干部 端午假期,这些事情做不得!

节日来临,警惕四风隐形变异反弹回潮——透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的295起享乐奢靡典型案例

       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曝光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据统计,截至6月24日,今年上半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共通报曝光355起“四风”典型案例,其中涉及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295起。这295起案例有哪些特点?对下一步纠正“四风”有哪些启示?
  老问题改头换面
  从通报的295起典型案例看,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发生在党的十九大之后的占68.9%,这说明一些干部特权思想尚未根除,高压之下依然顶风违纪。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党员干部甚至在疫情防控期间仍违规公款吃喝被严肃查处。通报案例表明,违规吃喝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严查享乐奢靡之风、整治违规吃喝问题丝毫不能松懈。
  为了逃避监督,一些老问题改头换面、花样翻新。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强调,要防范和查处收送电子红包、私车公养等隐形变异问题。以违规配备和使用公车为例,党的十九大后,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中,违规配备和使用公车问题从2017年的9087起,下降到2019年的7666起,“车轮歪风”得到有力遏制,但隐形变异和改头换面问题日渐凸显。从通报的案例看,涉及违规配备和使用公车的36例中21例是私车公养。有的私车加公家油,有的私票公家报,有的私车租给公家。
  抓重点靶向治疗
  从违纪类型看,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布的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汇总情况,今年1至4月,违规收送名贵特产和礼品礼金、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违规吃喝三类问题,分别占查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总数的27.7%、25.2%、18.6%。
  通报案例也印证了这一点,这三类问题仍是重点关注和整治的突出问题。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研判分析,从具体人、具体事着手,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集中整治什么问题,对症下药,靶向治疗。
  以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为例,看似大家参与、人人得利,但做出决定的,一般是相关单位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这就要求紧盯“关键少数”、压实主体责任。
  端午假期,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易发多发,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扭住不放、寸步不让,坚守重要节点,紧盯薄弱环节,不断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效。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