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红色诚信故事

其他分类其他2023-05-18
641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基本规范和行为准则。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与人交往在于言而有信,国与国相处讲究诚信为本。”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诚信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按照总行文明办关于“两项重点工作”的部署要求,南京分行党委宣传部(团委)在辖内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活动,充分挖掘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四个历史时期红色信用故事进行宣传,着力引导干部职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守信传统,共建诚信央行。现整理编发百年党史中的“红色诚信故事”,供大家学习。

contents

目录

P06-08

02

P09-11

03

诚  信

P04-05

01

毛泽东
连续十年春节“还债”

红四军大柏地借粮

写在墙上的留款信

1920年,毛泽东为筹备党的成立、湖南革命运动以及一部分同志去欧洲勤工俭学,急需一笔数量较大的钱款,只得向老乡章士钊告急。章士钊当即在上海工商界名流中筹集了两万银元,全部交给了毛泽东。毛泽东将此笔巨款一部分给了赴法勤工俭学的同志们,一部分带到湖南开展革命活动。此后,毛泽东和章士钊一直没有中断联系。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前往重庆谈判,

故事来源:求是网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毛泽东连续十年春节“还债”

红色诚信故事

又一次与章士钊见面,还特意就章士钊帮助解决留法勤工俭学学生旅费一事再次向其表示感谢。

1963年初,毛泽东对他的“英语教师”章含之(章士钊之女)说:“我还欠了你父亲一笔债没还呢。”并要章含之转告她父亲:“从今年春节开始,要还这笔欠了近50年的债。一年还2000元,10年还完。”章含之回到家里把这事说了一遍,章士钊听了哈哈大笑,说:“确有此事,主席竟还记得。”可是,他们父女并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从1963年春节起,毛泽东每逢春节初二这天,总是派秘书给章士钊送去2000元,直到1972年送满两万元。
1973年春节过后不久,毛泽东又认真地向章含之提出:“从今年开始还利息,50年的利息我也算不清应该多少。就这样还下去,行老只要健在,这个利息是要还下去的。”

毛泽东与章士钊合影

红色诚信故事

几天之后,毛泽东果然派秘书送来了2000元,并表示今后每年春节都会还上2000元。对此,章士钊嘱咐章含之说:“告诉主席,不能收此厚赠。当时的银元是募集来的,自己也拿不出这笔巨款。”
章含之将父亲说的话转告给毛泽东。毛泽东笑着说:“你也不懂,我这是用我的稿费给行老(章士钊,字行严)一点生活补助啊。他给我们共产党的帮助,哪里是我能用人民币偿还得了的呢?我要是说明给他补助,他这位老先生的脾气我知道,是不会收的,所以我说是还债。你告诉他,我毛泽东说的,欠的账无论如何要还的。这个钱是从稿费中抽的。”

1929年2月9日,从井冈山下来的红四军来到瑞金大柏地宿营。此时在队伍身后,驻赣国民党军第十五旅刘士毅部穷追不舍。第三十一团第三营党代表罗荣桓和营长陈明代表全营前往军部请战。
鉴于大柏地两边是高山,中间是一条长达十华里的羊肠小道,是一个打伏击的极好战场。毛泽东、朱德立即召开前委紧急军事会议,决定顺应军心,利用大柏地的有利地形,狠狠打击尾随之敌。要打好此战,必须让战士们吃饱饭,养足精神,可此时红军已经没有经费了。前委秘书长江华提出建议:“能不能让部队先借用村中群众的食物,但一定要算清价钱,留下欠条,待以后如数归还。”毛泽东听后,思索片刻回答说:“你去通知部队吧,只好如此了。”非常时刻,毛泽东网开一面,同意向群众借粮救急。

红四军大柏地借粮

红色诚信故事

故事来源:赣南日报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红色诚信故事

当天正是除夕,大柏地群众家家户户都储备好过年用的油盐米面,稍富裕一些的群众家还备好了过年的鸡鸭鱼肉和米酒。因当地的群众听信了国民党造谣污蔑说红军杀人放火,全都离家躲到山上去了。红军找不到群众,不能当面说明情况。只好先借用当地群众的粮油食物做了一餐年夜饭,让战士们吃饱、吃好,养足精神打仗。
就连一向严格要求红军的党代表毛泽东也对朱德说:“总不能叫大家饿着肚子打刘士毅吧。”朱德点头:“是呀,要打仗,不吃饱饭怎么行?”
红军各连队得到批准后,就借用当地群众的粮油米面,饱餐了一顿,养足了精神,在大柏地战斗中一举歼敌两个团,俘敌800人,缴枪800支,取得了大柏地战斗的重大胜利。战斗结束后,红军按原计划离开大柏地,向宁都县城进发。
红军走后,大柏地群众回到家中一看,辛辛苦苦准备过年的食物都被吃光了,顿时怒火中烧,骂声不断。可是,家家户户掀开锅盖、米缸盖一看,只见都留着纸条,上面说明红军不得已吃了什么食物,价值多少,但因红军经费紧缺,一时付不了钱,以后一定如数归还,嘱咐房主人要妥善保管好纸条,当作以后还钱凭据。

人们难以置信:世上哪里还有这样的军队呀?可留下的纸条又说得明明白白,大家只好将信将疑。
50多天后,红四军由宁都县城向闽西进军,重返大柏地。毛泽东没有忘记红军对群众许下的诺言。他亲自召集大柏地群众开大会,向大家说明当时红军被迫向群众借粮借菜的情况,表示衷心的感谢。部队当场向群众兑现所欠的款项。有的老俵原来不相信红军的承诺,把欠条撕毁或丢弃了,只要说个数目,红军照数付款,分文不少。这一次,红军共发出3500块大洋。红军维护群众利益的举动,赢得了当地群众的支持。
大柏地全村立刻欢腾起来,群众说:“红军说话算数,丁是丁,卯是卯,我们信得过。”

红色诚信故事

“老板:你不在家,你的米我买了廿六斤,大洋二元,大洋在观泗老板手礼(里)。红军”。在福建省漳平市杨美村传统民厝荣福堂内的墙壁上,一幅高0.55米、宽0.35米的留款信十分引人注目。

写在墙上的留款信

红色诚信故事

故事来源:河北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号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进军。其间经过杨美村,当地群众对红军不甚了解,不清楚这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而当地的土豪劣绅散布流言,污蔑造谣红军在县城里杀人放火,全村人心惶惶。为了避免遭受兵祸之乱的痛苦,杨美村群众扶老携幼、带着财物,纷纷离家躲进深山老林。
   当时,杨美村上埔山有个腿脚不便的老人叫苏观泗,他曾经听过红军三打龙岩城的传奇故事,对土豪劣绅造谣抱有怀疑,很想看看红军到底是什么样子,因此,全村只有他一人留了下来。

1929年8月,国民党调集闽、粤、赣三省的兵力“会剿”闽西革命根据地。为了保卫闽西土地革命的胜利果实,粉碎敌人的三省“会剿”,扩大红色区域,红四军决定由军长朱德率领二、三纵队向闽中

红色诚信故事

朱德率部到达杨美村时,正值中午,部队没米下锅,为了购买粮食,红四军战士跑遍全村,在一间小杂货店里找到了苏观泗老人。战士们耐心地向老人解释了红军的宗旨、任务以及纪律,同时请他帮忙购买粮食以解决军中急需。在他的带领下,红军战士来到了苏观泗堂弟苏和的家中,苏和不在家,米缸中却盛满了大米。在苏观泗的应允下,红军战士为主人留下充足的口粮后,以高于市价的价格买下了26斤大米,并请苏观泗老人转交米款二元大洋给苏和。考虑到当时复杂的环境,为了便于提供主人查核,临行前红军返回苏和家中,在他家的墙壁上写下了这封红军留款信。

红色诚信故事

红军走后,杨美村村民陆陆续续回到了村里,他们发现家里并未丢失一针一线。苏观泗老人向回村的乡亲们讲述了红军题壁留款的经过,并将二元大洋交给苏和。村民对这支秋毫无犯的军队赞不绝口:“这才是咱们穷苦人民的子弟兵!”
1929年8月28日,红四军回师再次经过杨美村时,乡亲们不但没有躲避,还拿出家中最好的食物热情招待红四军,积极协助红四军侦察敌情,自告奋勇当向导。在村民的大力配合下,红四军在杨美村附近打了一仗,歼灭国民党一个团的兵力。
新中国成立后,在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努力下,这封红军留款信得到了修缮和保护。如今,它的复制件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和古田会议纪念馆中,成为红军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珍贵物证。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