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红色诚信故事②

其他分类其他2023-05-30
314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基本规范和行为准则。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与人交往在于言而有信,国与国相处讲究诚信为本。”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诚信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按照总行文明办关于“两项重点工作”的部署要求,南京分行党委宣传部(团委)在辖内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活动,充分挖掘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四个历史时期红色信用故事进行宣传,着力引导干部职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守信传统,共建诚信央行。现整理编发百年党史中的“红色诚信故事”,供大家学习。

01

守信的人民币

P04

02

钱学森的学术诚信

P07

03

李苦禅烧画

P10

contents

目录

红色诚信故事

1955年春节刚过,上海街头商铺里,各种呢绒、毛线、床单生意以及黄金交易都突然活跃起来,中国人民银行每天卖出的黄金量是平日里的三倍之多。北京、天津、广州、西安等地,类似的现象也在频频发生,异常的气氛在全国四处弥漫。
原来,这年正月的最后一天,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上都刊登了一条新闻:新的人民币即将发行了,按照国务院的命令,旧币将统一按照一万比一的比例兑换为新币。曾经饱受纸币贬值之苦的中国民众,内心深处对纸币的恐惧再次被唤醒:人民币是不是要贬值了?物价会不会上涨

守信的人民币

故事来源:央视网纪录片《人民币》
图片来源:纪录片《人民币》

红色诚信故事

第二套人民币的发行本意是想消除建国前后通货膨胀的阴影,在国内和国际上重塑人民币的信用,不料却触动了中国老百姓不安的神经。大家交头接耳、夜不能寐,既害怕这次货币改革参考几年前“苏联老大哥”的举措——当时苏联将民众的现金全部以十比一的比例兑换新钞,银行存款则采取差别兑换的方式,超出规定限额的部分贬值兑换,存款越多贬值越厉害;又害怕几年前国民党政府推行的那种金圆券改革重演,致使人民在新旧币兑换中蒙受巨大损失。
当时主持中央财经工作的陈云认为,人民抛弃国民党政权,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国民党失信于民,通过货币发行来掠夺人民财富。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绝对不能走那条路。最终,当第二套人民币面世时,人民看到的不仅是人民币票面上庄严的国徽和天安门,还有中共中央的郑重承诺:货币、物价和债务同时去掉了四个零。虽然人民持有的货币看似变少,但实际财务却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红色诚信故事

人民政府是讲信用的,人民的财务拥有权还是归属于人民。第二套人民币在短短100天内通过全国七万多个兑换点,飞进寻常百姓家。整个过程,物价平稳,人民币重塑了信用,中国的货币制度焕然一新。
信用是无价的。贝壳被赋予信用,就可以神奇地用来交换万物;一张纸通过强有力的信用保证,就可以让千千万万人民接受。取信于民是货币的根本,也是执政的基石,这样的认识始终贯穿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红色诚信故事

1964年3月,一位默默无闻,远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学院的年轻教师郝天护给钱学森写了一封信,指出钱老新近发表的一篇力学论文中有两处错误,并提出了自己纠正的意见。信发出后,郝天护一直忐忑不安,不知这位世界力学权威会有什么想法。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不长时间收到了钱学森的亲笔回信,钱老认为一处不是错的,另外一处的确是错了,并且说:“我很感谢您指出我的错误!也可见您是很能钻研的一位青年,这使我很高兴。科学文章中的错误必须及时阐明,以免后来的工作者误用不正确的东西而耽误事。所以我认为,您应该把您的意见写成一篇几百字的短文,投《力学学报》刊登,帮助大家。您以为怎样?”

故事来源:中国网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钱学森的学术诚信

红色诚信故事

在钱老的积极鼓励下,郝天护将自己的观点写成文章:“关于土动力学基本方程的一个问题”,由钱老推荐,发表在1966年3月第9卷第1期《力学学报》上。钱老的鼓励给郝天护以极大的动力,他说改变了自己的一生,后来投身力学事业,成为东华大学教授。

红色诚信故事

钱老在长期的科研工作中,坚守科学道德的底线,严格对己,平等诚信对人。他在科研工作中,特别强调尊重原创。“引用了别人的东西不注明,这不好。你有责任要注明你引用的什么概念,哪个结果是谁的,而且注的越清楚表示你的水平越高,并不是表示你用了人家的东西你就差劲了,不是,你越说得清楚表示你的学问大,知道行情,知道什么是什么人的……作为科技工作者,要用这一条约束自己,实事求是嘛!更不要说不同意见的争论,你要是觉得你错了,干脆公开承认。”
鉴于钱学森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找他约稿的特别多,但他从不一稿多投,如果哪篇文章另有杂志要发表,他特别强调此文已发表,再发表必须注明是转载。他经常和别人讨论学术问题,但从不在别人论文上署虚名。他从不参加成果鉴定会,也从不担任荣誉职务。一切都需实事求是。

红色诚信故事

画家李苦禅年轻时师从国画大师齐白石,不仅画艺精湛,且待人诚挚,尤重信义。
有一次,李苦禅在家中正忙着作画,一位相交多年的老友突然来访,他赶紧放下画笔,请老友入座,俩人天南海北地聊起了故人旧事,甚是欢娱。末了,老友将要起身告辞,才不好意思地说:“不瞒你说,今天我是来求画的,不过我看你作画辛苦,想是相求的人太多,实在难以启齿……”不待老友说完,李苦禅爽朗地笑了起来,“老兄何必这样客气呢?凭你我交情,一幅画算得了什么?不日即可奉上,还请老兄多多指教!”老友高兴得连声道谢,揖手而别。

李苦禅烧画

故事来源:沂蒙党史史志微信公众号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红色诚信故事

可随着李苦禅名气越来越大,应酬也越来越多,因事务缠身,老友所求之事也一拖再拖。有一天,老友的儿子突然登门,臂戴黑纱,泪流满面地告之其父已病故的噩耗。李苦禅惊得跌坐在椅中,想起老友所托之事尚未如愿,悲伤之中又禁不住满怀愧疚。夜深人静之时,李苦禅在书房里神情凝重,他缓缓地铺展开一张洁白的宣纸,细细地研好墨,然后挥毫作画,整整画了一百枝卓尔不俗的莲花。画罢,他又郑重地题上了老友慧鉴的跋款,并盖上了平时自己最喜爱的印章。之后,李苦禅携画来到后院中,满上两杯水酒,点燃一支高香,洒一杯酒在地,双手举画。对天遥祭道:“吾友见谅,苦禅疏懒,未得一了心愿却惊闻老兄仙去,追悔莫及。今作《百莲图》,焚之以追偿所愿,老兄在天有知,苦禅岂敢无信?”拜完后,划着火柴,将精心制作的画作,化作了一团鲜红的火焰。

红色诚信故事

李苦禅的奇怪举止惊动了他的儿子,便问父亲发生何事,李苦禅叹了口气,详述了事情的经过。儿子听后有些不解地问:“您这又何必呢?又不是故意不给他画。再说,您的朋友已然亡故,你画了画给他,他也无从知晓啊?”李苦禅正色道:“过去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应人之事,岂可食言?老友无知,而我心有知。”
事后,李苦禅一再嘱咐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
在苦禅大师看来,“诚信”二字,之所以要在“信”字前加一“诚”字,就是强调对信的遵守关键在于自己的内心。诚信,不仅仅是有信于人,也要有信于己。这种诚信能够超越时空与生死的界限,应之于心,遵之于心,不是做给别人看,而是追求自己内心的释然。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