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2022
美术名作赏析
卷首语
2
教科研直通车
3
教研组动态
慧心育人
好书推荐
艺苑风景线
大咖聊美育
4
教师作品欣赏
目 录
1
5
6
7
8
9
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美术馆是全国唯一一所具有“教育属性”的“青少年美术馆”,也是北京市唯一用于青少年儿童作品展览的公益性展馆,是广大青少年儿童艺术教育的“殿堂”,专业成长的“阶梯”。凭借自身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丰厚的书画艺术底蕴和师资力量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广受学生家长和社区居民喜爱的活动。全国优秀美术小组、北京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基地、北京市校外美术教师培训基地、北京市校外美术教育联盟(办公室)、北京金帆书画院西城分院(秘书处)、宣武少年书法协会、“田冬梅”名师工作室等在此挂牌,同时,西城区社区家长学校、大栅栏和椿树地区社区教育学校也设立于此。
西城区青少年美术馆的全体教师始终秉承“传承 创新 发展”的精神,热心投入于青少年儿童美术教育,以严谨的教学态度、丰富的活动内容、新颖的培训形式,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认可,所辅导的上千名学生在国际、全国、市区等学生绘画展演中获奖,并有众多学生考入高等美术院校。
一直以来,西城区青少年美术馆立足自身独特的属性和任务,树立远大目标,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和示范引领作用,助力校内外美术教育发展。从满足广大中小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入手,着力丰富校外活动供给内容,积极创新校外教育供给形式,认真展示校外教育活动项目改革成果,促进首都校外教育机构“供给侧”改革。
封面作品:《波谱吧,北京!》
作。 者:倪安迅
指导教师:张陶
作品简介:
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美术馆简介
学生作品欣赏
时光不语,花落花开。西美教科研月刊是我们西美人一起耕耘的热土,让我们心怀对教育的热爱与初心、执着与坚韧,在这里共同学习、分享、成长!
北京教科院耿申老师曾说:“凡是优秀的教师,没有不搞研究的,凡是研究有成的教师无一不是优秀的;从不研究教育教学问题的教师到头来只能是个教书匠!纵观业内,凡有所建树的教师亦无一不是善于研究的人,在平时的工作里他们除了做好备课、上课等必须的‘常规动作’外,每天都在积极地进行着教育研究,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持之以恒地坚持着。”强化学校教育科研、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对教师而言,既是工作目标,亦是常规要求。所以想要切实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就必须要勤于研究,让研究成为我们工作中的一种常态。
首先,要加强理论研究,准确把握提高教育质量的时代要求。要紧紧围绕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把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具体化,明确搞清楚真正的、高端的质量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用心浇灌 静待花开
——西美教科研12月刊卷首语
其次,要有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任何研究都是从问题的发现开始的,教师要想做好研究,就要主动学做一个“有问题”的教师:学会尝试在自己常见教育教学行为前面加几个“为什么”,从自己熟悉的教育生活、教学场景中找寻、扑捉那些真实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对相关问题和现象进行剖析、探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形成习惯、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再次,要加强实践创新,研教结合。教育教学工作才是教师的立身之本,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及时将自己对教育的思考、研究,融通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在课堂进行实践、检验。要让研究为教育教学服务,要让“研”与“教”有效地融于一体。只有这样,我们的研究才会真正有所作为,才会有效促进自身能力提高,才会真正充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教师要带着“研究”去教学,让研究成为自己工作中的一种常态,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小花,需要我们用心浇灌,静待花开。
西城区青少年美术馆馆长
王燕彤
“重温红色记忆 行摄金秋美景”
国家植物园研学活动
为了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丰富教师眼界,拓展知识层面,西城区青少年美术馆教科研室在馆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全体教师在2022年10月19日来到了美丽的国家植物园开展活动。此次活动是依据西城教育研修学院组织的教师综合素养继续教育学习中的第一讲“国家植物园的来龙去脉”而做的一次线下研学。在活动中老师们主要参观了北园最大的温室万生苑,带着明确的学习任务开始了国家植物园的探索之旅。进入温室仿佛走进了珍惜植物的王国,有很多从来没有见过的植物,让老师们感到特别震撼的是那些巨大的仙人掌植物,有的仙人掌比人都高,仙人球比篮球都大。
不过最有意思的是老师们一起见证了巨魔芋的结实。2022年7月,国家植物园实现了首次巨魔芋群体开花,两个多月后工作人员对巨魔芋果实进行了解剖观察,惊喜地发现种子已成形,实现了国内首次巨魔芋结实。此项成果体现了国家植物园先进的栽培养护水平,对珍稀濒危植物巨魔芋的生态保育意义重大。通过此次研学,老师们感受到国家植物园不仅植物的种类丰富,对植物的研究也非常地专业和扎实,研学活动带给了老师们很大的启示和帮助,大家纷纷表示希望还能继续参加这样既有趣又有收获的活动。
文/吴锐
北京市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立项课题
北京市“十四五”课外、校外教育科研立项课题
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美术馆联合开题会
顺利召开
2022年10月28日由西城区青少年美术馆教科研室组织召开了北京市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北京市“十四五”课外、校外教育科研立项课题联合开题会。本次会议采取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全体教职工在会议室参会,专家组在线上进行指导。
参加本次开题会的专家领导有:西城区教育学会秘书长,西城区教科院教育学会办公室主任杜志勇,西城区教科院原副院长林春藤,国家开放大学教授王海平,西城区青少年美术馆党支部书记张洁,西城区青少年美术馆馆长王燕彤。
会议首先由西城区青少年美术馆教学科研部主任成雅飞对本单位“十四五”课题开题工作情况进行介绍。之后由已立项的课题组负责人进行了课题研究情况概述。在点评环节中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本次立项的课题在了解新课标的基础上与课后服务工作相结合的切入点比较准确,可以凸显西城区青少年美术馆校外美育教学的特点。今后需加强对原有研究基础进行深入挖掘,将关注点聚焦美术作品的创作中,将课题做实做精。林春藤院长最后代表专家组发言:同意本次展示的四项课题开题。随后西城区青少年美术馆馆长王燕彤同志在总结发言中提到:要扎实有效的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注重研究过程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希望全体老师秉承以研促教的理念,以科研的理念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完成好党的二十大对于发展高质量教育工作的要求,突出美术馆的办学特色。
图文/ 曹蕊 吴锐
聊聊我的“白石学院”
白石学院是我的一个国画班的名字。在这个班教学中我引入齐白石的花鸟画学习作为教学内容。我认为齐白石的画之所以可以被孩子们接受,因为他虽然饱经世事沧桑,但是他的画里有种老小孩一样的纯真;齐白石老人是个宝藏,他的花鸟画笔墨的成就,以及书画同源等诸多国画艺术的理论建树,为从事艺术教育和中国画实践,是不可多得的经典教材。
教学中引入齐白石的花鸟画教学,符合党的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传承优秀创图文化等精神。在新课标中也找到了理论做支
文/ 许 静
慧心育人
在教学实践中,对于那些古代以梅兰竹菊取材的画家而言,齐白石的画更显得具有生活气息,积极向上,适合学生们学习。齐白石老人的作品充满了童真,他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这也正是我们培养学生们通过绘画所要表达的精神。白石老人概括简练的画法,非常适合儿童学习,我感觉学生画的特别好,因为他们没有传统理念以及各种绘画技法的干扰,他们的想法是很单纯的,因此他们花鸟画技法和国画创作水平不断提高,对于中国画的学习非常有兴趣。
我以白石老人的 “真有天然之趣”画稿启发学生:在白石学院,学习的主要目的并不只是会画草虫、螃蟹、虾、荷花等等,而是希望学生理解什么是中国画、他们美在哪里、怎么去欣赏中国画……,从而做一个有修养、质朴、强健、纯真、诙谐,做一个有趣的人,受益终身。
撑。所以我在国画班开设了白石学院,教学中希望一步一个脚印引领学生学习花鸟画。我根据学生特点,制定了齐白石花鸟画学习目标、重难点,通过部分学生的画面,可以看出齐白石的作品非常适合学生连贯起来学习的作品非常适合学生连贯起来学习,整体跨度不大、容易衔接。
许静老师做经验分享
“白石学院”学生作品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书法教研组的十一月,是丰富多彩的!书法教研组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主导思想开展活动,使教师们教育教学与专业技能水平共同提高。
书法学科具有独特性,单纯的书写研习与专业的理论学习形式过于单一,教研过程难免会感到乏味。为丰富教研内容,创新教研形式,组内教师共同探讨,利用书法学科的特点结合实际生活,将书法教研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在实践活动中,书写“书法小纸条”和“书法小挂件”,教师们边探讨书写技法边完成书写实践,创作出可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新鲜作品”,书法小条可以装饰手机、小挂件可以当作钥匙扣,为教师们的生活增添了温暖。教师们纷纷表示乐于参加这样既有丰富内容又能提升技能,同时丰富生活的教研活动!
内容丰富有趣、形式新颖多样的教研活动,激发了教师们积极参与的兴趣,提升了专业能力,收获满满。“有效教研”必是我们不断挑战、不断追求的前行目标。
综合材料绘敦煌
教研组动态
图文/ 美术教研组
书写幸运小纸条
敦煌是古代中国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敦煌洞窟开凿始于公元4世纪,历经一千余年的修建,成为了博大精深的艺术宝库。其中敦煌壁画以丰富的形象、和谐的色彩、高超的画技成为敦煌艺术宝库重要的组成部分。
2022年11月美术组以“综合材料绘敦煌”为主题,开展了临画敦煌壁画的小组活动。为了更真实的表现壁画的质感,组长冀彦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画布、黄土、细沙、颜料等材料。庞巍和吴锐老师将黄土、细沙用乳胶搅拌成画面底料,涂抹在画布上,制作出洞窟墙壁的效果。
活动中老师们被这样独特的材料所吸引,都非常投入的进行壁画的临摹绘制,最后呈现的效果特别生动,感觉可以触摸到敦煌石窟的墙壁一样。
图文/ 书法教研组
继上学期国画组教师通过临摹《富春山居图》这一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来提高教师自身对古代山水画的认识,感知、理解长卷山水之美,并能够通过授之以渔发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如何欣赏和笔墨表现古代山水画。
老师们分别对《富春山居图》进行了认真的临摹。在临摹过程中得出了珍贵的感悟: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皴法变化是非常多的,我们浅尝辄止,来了解了通过临摹体会皴法的演变,再就是体会皴线的节奏。
临摹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仅仅是一个好的开始。老师们深刻感受到对山水画的临习及创作,要踏实稳步地汲取古人,多读古画,不能有急于求成的心理。在临摹不同风格的经典画作后,尤其对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喜爱有加、感悟颇深,并深受启发找到了教学中可以用到的策略。
教研组动态
2022年11月4日下午,活动及社团教研小组的老师们共同就“主题教育活动如何在课后服务中形成系列”这一议题开展了一次讨论。
活动中,老师们表示因个人的兴趣点不同,所擅长的专业也有所区别,所以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中的选题方向上往往会有较大差别。想要将活动做成系列的形式最重要的是先找到活动主线。主线是建立自身活动体系和脉络的灵魂,活动有了主线可以便于老师们更好地补充和完善活动内容框架,帮助大家更有效地梳理和建立起活动之间的联系。同时,大家还表示如果教研组中的每一位老师都围绕着一个活动主线去设计和开展活动,那么我们整体的活动内容就会非常充实和丰富,也便于我们之后形成一整套教学成果。
活动后,老师们纷纷决定在即将开展的线上主题教育活动中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来开展系列活动。这种尝试无疑为我们今后开展课后服务的选题方向上积累了经验,也对老师们的课题研究和“三个一”项目开展都做了很好的铺垫。
图文/ 活动及社团教研组
图文/ 国画教研组
临摹《富春山居图》
新课标中六个关键词对教师的挑战
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最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后,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研读。我们要看到新课标变化的六个关键词背后对教师水平能力的挑战,下面做一简单梳理。
关键词一 思想性——对教师政治素养的挑战
我国中小学课程的思想性从来都是首要特征。新课标从不同角度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反复强调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论述。所有科目课程标准的内容,也都无一例外地把课程方案的思想性、方向性的要求,统一编排在最前面,进一步引导广大教师要把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教育目标落实落细。因此,面对如此挑战,教师唯有加快提升自身政治素养与理论修养,才能在践行新时代课程改革和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关键词二 跨学科——对教师综合素养和能力的检验
如今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更是对此提出明确要求,所有课程在主题教学过程中,都应根据各自性质和育人价值,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课程创新实践要求,跨学科体现的是课程综合化的新要求。广大教师唯有博览群书,加快丰富自己的背景性知识,提升综合素养和能力,才能在对新时代教师综合素质要求日益提高的情况下立于不败之地。
选自中国教师报
关键词三 学段衔接——对教师精准教学能力的检验
各科目新课程标准均要求教师必须做好课程学段衔接,即幼小衔接要求教师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教学,要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小升初衔接要求教师高度关注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注重把握课程的深度与广度。老师们唯有抛弃“经验”中应该淘汰的固化思维,加快提升综合素养和能力,才能适应新课标引领下的新教学。
关键词四 核心素养——对教师终身学习能力的挑战
各科目课程标准均首次将课程核心素养非常精准具体地描述为56个核心素养点,并称之为课程核心素养内涵而非学科核心素养。因为课程虽然包括学科,但并非只是单纯学科概念。如科学、艺术、体育与健康、信息科技、劳动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不是哪个具体学科能够表述清楚的。教师唯有主动升级自己的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自觉提升自身核心素养,锤炼自己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才能扛起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重任与使命。
关键词五
实践应用——对教师知识整合能力的挑战
如果说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提出了“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实际相结合”,那么,新课程标准则将“两个结合”具体落地为“加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课程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充分发挥实践的独特育人功能”,鼓励“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优化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法与路径,推进工程与技术实践”等可操作性要求。特别是各科目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纲呈现课程目标,以主题、项目或活动组织课程内容,都在强化课程实践和跨学科实践、驱动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深层变革。教师必须抓紧时间补上自身知识整合与迁移及创新实践应用能力的不足,才能更快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时代的需要。
既强调日常考试评价的育人功能,也要求评价与“双减”要求紧密结合,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有效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并强调将结果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优化试题结构,增强试题的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提高试题信度与效度。新教学、新评价对教师“如何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来说是一种全方位的检验和挑战。教师只有加快深研细学、吃透吃准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提升素质与本领,以强大的课程领悟力和践行力,迎接新时代深化课程改革和课程育人新局面的到来。
关键词六
教评一致——对教师准确施教能力的挑战
长期以来,“唯分数”成为左右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魔咒,使课程标准要求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得不到落实。对此,新课程标准明确将教师教、学生学与考试评紧密结合起来,强化三者的一致性,要求教师注意将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结果评价等结合起来。
图文/王进华
艺苑风景线
我的“水墨梵高”课程
本节课的主题是《水墨梵高》在此之前学生已完成水墨梵高系列教学的线描部分,在本节课中要进行水墨部分的改造。水墨改造部分由教师引领学生将中国画的水墨特点充分表现出来,即:墨的干湿浓淡与中侧锋用笔的手法,完成线的各种最基本变化。让学生在课上能感受中西方不同绘画风格的形式美感,并在绘画表现中体会中国画的笔墨乐趣。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笔墨技法中水的运用。在本课中还要比较梵高素描技法与中国画技法的异同:工具与材料比较——技法比较,包括线条的轻重(与水的调和)。它们的相同点是点、线、面、空白运用、要注重画者的自我感受。本课尤其注重改造过程中墨法的运用——浓淡干湿和改造中笔法的运用——中侧锋——线与面的处理。
本节课课程分三步。第一步:构图打稿(横中线与竖中线、铅笔)。第二步:笔墨勾线,墨加水后线条的粗细——中锋与侧缝,兼顾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耐心、仔细。第三部:着水色,绘画中,教师带领学生分析,铅笔速写与国画线描的区别与共同,学生领会到中国画以水墨表现轻重的特点。课上,师生还进行了作品的评价: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等。本节课的亮点是达到了文化互融、创新了国画的表现形式,学生的作品在形式上和内容山都有所突破。
王进华老师,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系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再传弟子擅长画兰、竹、梅、菊兼画山水,攻书法。王进华老师从事美术教育近三十载,为全国校外教育书画名师、西城区教育系统学科带头人。辅导的数千名学生在国内外,市区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在教学和艺术创作上,他一直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将传统技法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将国画中的基本知识技法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将传统的笔墨运用与造型训练相结合,将传统书法与绘画相结合。
王进华老师简介
王进华老师,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系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再传弟子擅长画兰、竹、梅、菊兼画山水,攻书法。现为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理事、中华文促会会员、中国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北京五味风林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北京金帆书画院宣武分院秘书长、北京市西城区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儿童美术教育研究会理事。
王进华老师简介
王进华老师从事美术教育近三十载,为全国校外教育书画名师、西城区教育系统学科带头人。辅导的数千名学生在国内外,市区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在教学和艺术创作上,他一直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将传统技法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将国画中的基本知识技法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将传统的笔墨运用与造型训练相结合,将传统书法与绘画相结合。
艺苑风景线
王进华老师,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系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再传弟子擅长画兰、竹、梅、菊兼画山水,攻书法。现为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理事、中华文促会会员、中国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北京五味风林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北京金帆书画院宣武分院秘书长、北京市西城区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儿童美术教育研究会理事。
王进华老师简介
王进华老师从事美术教育近三十载,为全国校外教育书画名师、西城区教育系统学科带头人。辅导的数千名学生在国内外,市区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在教学和艺术创作上,他一直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将传统技法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将国画中的基本知识技法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将传统的笔墨运用与造型训练相结合,将传统书法与绘画相结合。
艺苑风景线
画笔下的金秋
《自然 音乐No.9》
徐群老师
《铁道桥写生》
吴锐老师
《山村写生》
吴锐老师
《霜重色愈浓》
王进华老师
《蒸蒸日上》
王进华老师
文/ 吴锐
教师作品欣赏
艺苑风景线
教师作品欣赏
艺苑风景线
画家沈尧伊从1975年至今,5次独自走访长征路线,创作了大型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与大型油画《遵义会议》等经典作品,长征题材始终占据他艺术生涯中的核心位置。把握历史题材,刻画革命领袖,这是沈尧伊在大半生绘画生涯中孜孜追求的。连环画巨著《地球的红飘带》在全国性美展多次获得金奖。
油画《遵义会议》
油画《遵义会议》被称为第一幅全面、真实、深刻地表现遵义会议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大型革命历史画,收藏进了中国革命博物馆。
沈尧伊和他的长征主题绘画
文/ 吴锐
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局部)
《艺术的故事》
作者:贡布里希
《艺术的故事》概括的叙述里从早期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梅一件作品在这历史只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
作者:杨景芝
本书具体介绍了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对学生近视素质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经验,以及通过长期探索而建立的儿童美术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作者在书中根据自己切身经历和进行的教育实验研究,以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观念,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论述了她对儿童美术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和孩子聊艺术》
作者:西班牙拉鲁斯出版社
这本书的特点是把美术史上的名作以孩子们喜爱的插图形式,用简练的线条和色彩进行概括呈现,使孩子们一目了然地识记大量的艺术名作。这些名作不仅有绘画,还有雕塑、建筑,还有对艺术家、画派、博物馆与画廊的介绍等。
《美的历程》
作者:李泽厚
《美的历程》从宏观角度鸟瞰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并作了描述概括和整体美学把握。其中提出了诸如原始远古艺术的“龙飞凤舞”和殷周青铜艺术的“狞厉的美:等重要观念,多发前人之未发。
主 编: 曹 蕊
责任编辑: 吴 锐
封面文字: 何建东
审 核: 成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