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奏响科创强音系列报道

奏响科创强音

10.28—11.03

2022年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探寻创新路

《镇江日报》系列报道(1-4)

大型新闻行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创新发展是过去镇江取得成就的成功路径,也必将为未来镇江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镇报集团10月28日起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探寻创新路”新闻行动,通过深入一线、聚焦报道全市各领域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的生动实践和持续探索,进一步营造“创新创业福地”创新驱动发展的浓厚氛围,明晰“强富美高”新镇江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发展之路。
10月28日起,《镇江日报》率先推出一组“奏响科创强音”系列报道。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探寻创新路

preface/前言

大型新闻行动

“镇江力量”助推C919翱翔蓝天

奏响科创强音
系列报道

徐红军
吴修飞
柳昌焰
袁刚
张辉
俞佳融
包建华

总策划:
报道组:

目录/contents

系列报道之二

恒宝股份:“智造”中国人的“新钱包”

系列报道之一

对接C919国家重大专项

服务数字货币国家战略

聚焦眼镜全产业链国产替代

镇江土壤育出蔬菜“种子选手”

系列报道之三

系列报道之四

“眼镜之都”:全产业链自主拓展新“镜界”

致力蔬菜种业自主安全

目录/contents

系列报道之一

 series report

“镇江力量”助推C919翱翔蓝天

对接国家重大专项,提供C919总装所需约10%的零部件、50%的铝材和50%的复合材料结构件——

航天海鹰(镇江)特种材料有限公司作为C919九大机体结构供应商之一,为C919机身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作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
2011年,海鹰特材正式成为C919供应商,一场持续11年的攻坚战就此开启:

——奏响科创强音系列报道之一

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所作报告中,将“大飞机制造”列入十年来“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重大成果之一。国产大飞机C919,在9月29日取得型号合格证,向正式“上岗”、投入商用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大步。
镇江企业,创新攻坚,为C919这一国家重大专项取得重大进展,注入了不可或缺的“镇江力量”:C919总装所需约10%的零部件、50%的铝材和50%的复合材料结构件,均是“镇江制造”。
王礼恒、吴光辉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谈到国产大飞机与镇江的关联时,都不约而同地肯定:C919翱翔蓝天,镇江功不可没。

持续11年的攻坚战

2022年10月28日

系列报道之一

 series report

镇江航空航天产业园

海鹰特材办公楼

2012年,海鹰特材完成资质能力建设以及特种工艺认定;
2013年和2014年,海鹰特材交付C919副翼铁鸟试验件和首架机后机身后段,顺利保障C919首架机总装下线;
2015年和2016年,海鹰特材新增C919后机身前段和垂尾壁板复合材料零件研制任务;
2018年和2019年,海鹰特材参与要求极高的C919试飞取证的检验工作,日前,对于海鹰特材为C919取证成功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中国商飞特地发来感谢信。
“公司圆满完成两万余个零部件的力学性能检验。”说到参与C919试飞取证的检验工作,海鹰特材董事长高志强充满自豪。
检验采用“金字塔式”测试方法,越接近“塔尖”越为复杂,要对结构件的各项力学指标进行不断优化,以达到交付和批量生产时的最佳“成熟度”。“我们优化改进软模成型工艺,集中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成功解决了热压罐成型过程中的压力传递难题,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高志强说。
“十年磨一剑”。海鹰特材已获授权专利46项,其中有关C919的专利,涉及飞机复合材料、机体结构件装配和先进检测技术等,破解了一系列“卡脖子”难题。

2022年10月28日

两项占比50%的贡献额

多次来镇江考察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科学家吴光辉,曾不止一次提到中国商飞公司与镇江涉航企业携手合作的原因:镇江的企业,技术能够填补国内空白,产品完全符合C919的使用要求。

C919身上,由镇江企业提供的50%的复合材料结构件和50%的铝材,就是吴光辉院士大加肯定的镇江产品。

“高性能复合材料使用得越多,工业产品的先进性就越高”,这是国际业界共识。C919复合材料的应用范围,主要包括机翼前后缘、活动翼面、后机身、尾翼等部件,用量达机体结构重量的11.5%。而且,在民用飞机的主承力结构、高温区、增压区等部位使用复合材料,C919属于国内首次。
因为在高性能复合材料零件结构设计和复合材料强度、成型等方面拥有全过程制造能力,海鹰特材成功跻身C919复合材料结构件的主要供应商之列,并揽下了C919副翼、后机身前段、后机身后后段、垂直尾翼等4大工作包。在C919复合材料结构件中,海鹰特材交付的产品占比近50%。
无独有偶,C919大飞机50%的航空铝材也出自镇江。
作为中国地区第一家航空铝板加工厂,位于京口区的诺贝丽斯铝业(镇江)有限公司轧制设备先进、熔铸加工工艺成熟,是亚洲铝压延加工企业中全面通过欧洲空客、美国波音、中国商飞等飞机制造商适航认证的“独一份”。

吴光辉院士在镇江

C919飞机模型

系列报道之一

 series report

“镇江航空产业,几乎可以说是中国航空产业快速发展的缩影。”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王礼恒曾对镇江作出这样的评价。
具体到C919大飞机上,缩影历历“可视”——
位于京口区的江苏锐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为航空领域提供专业软硬件产品及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他们,是C919空地宽带无线传输关键技术研究与验证项目的唯一供应商;
位于丹阳的江苏美龙航空部件有限公司,是C919的“装修公司”,C919客舱、货舱内90%的饰件都来自于该公司。
“镇江共有11家企业成为C919协作配套供应商,承担了很多研制任务,其中有菲舍尔航空部件(镇江)有限公司承担的大飞机客舱内饰系统集成项目、江苏三明航空电器有限公司承担的机翼标识灯与探冰灯等系列照明产品……”镇江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促进会理事、副秘书长杨春潮如数家珍。

“在高强度、高性能航空铝合金的7000系和2000系方面,我们的工艺水准成熟可靠,市场竞争力强,C919上采用的这两个系列铝合金,大量由我们企业供应。”公司负责人刘清说。言谈中透着自信和骄傲的刘清还特别提到,C919的机翼板、机身框和机身肋等高性能航空铝合金产品也是他们生产加工的。
镇江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促进会理事长、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浦黄忠介绍,镇江企业在C919的研制中可谓是自立自强、勇挑大梁,总共提供了C919总装所需约10%的零部件。

集聚11家企业的产业链

2022年10月28日

全力对接国家重大专项,不仅“催生”了一个为大飞机协作配套的“C919产业链”,更使得镇江整个航空航天产业异军突起。杨春潮说:“全市航空航天产业链中,有200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填补国内空白,涌现全国‘唯一、第一’产品达41个,在航空复合材料结构件、航空高性能合金结构件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伴随着创新脚步,镇江已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航空航天拳头产品、知名品牌、领军企业。目前,镇江市在航空航天领域省首台套重大装备项目累计已经达到7个,其中江苏塞孚航空科技有限公司高性能飞机地面空调机组,入选省首台套重大装备示范应用项目;江苏恒神股份公司自主研发的20米翼展超长航时太阳能无人机超轻机翼结构,成功交付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这让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促进会理事长浦黄忠倍感振奋。浦黄忠充满憧憬,认为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在镇江人的奋发作为下,镇江航空航天产业必将振翅高飞,成为镇江最为亮丽的产业名片。

系列报道之一

 series report

恒宝股份:“智造”中国人的“新钱包”

服务国家战略,率先启动关键技术攻关,率先入选央行数字货币战略合作企业,率先推出面向公众的应用产品——

日前,位于镇江的恒宝股份有限公司收到了来自中国银行的感谢信。信中感谢企业作为主要合作伙伴,“为冬奥主题数字人民币‘硬钱包’的正式面客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恒宝股份主动服务数字人民币研发与应用的国家战略,率先启动关键技术攻关,率先入选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的战略合作科技企业,率先推出面向公众的相关应用产品,打造了省内非试点城市中唯一综合性数字人民币试点示范园区,为“智造”中国人的“新钱包”、实现数字人民币技术自主可控作出了“镇江贡献”。

——奏响科创强音系列报道之二

率先面向公众 镇江“智造”亮相北京冬奥

数字货币的研发与应用,是近年来诸多国家从国家战略层面高度重视的新一代核心科技。北京冬奥会,数字人民币“硬钱包”首次面向公众使用,迎来了数字人民币实际应用元年。“冰芯”与“雪环”两款数字人民币“硬钱包”是恒宝股份联合中国银行推出的我国首个面向公众的应用产品,在北京冬奥会上惊艳亮相,广泛应用于交通、餐饮、购物、医疗、通信服务、票务娱乐等七大场景。
“硬钱包”硬件要求极高。“‘冰芯’硬钱包的基调色系为纯白,这是冬奥会的重要元素之一。”恒宝股份副总裁徐霄凌回忆,“纯白色系对我们的挑战很大,生产过程要在极其严格、专业的环境下进行,才能完美呈现毫无瑕疵的产品。”

2022年10月28日

系列报道之二

 series report

2022年10月31日

“硬钱包”软件要求苛刻。对产品面市前的攻坚阶段,徐霄凌记忆犹新。她说:“赛事开始前,我们与合作方进入紧锣密鼓的联调期,为了解决‘硬钱包’的支付安全性、生态场景的多样性和支付架构的流畅性等问题,项目组所有工作人员加班加点,保障了数字人民币冬奥场景试点圆满成功。”
徐霄凌介绍,北京冬奥会期间的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包括卡式、手环两种形态,可匿名获取、使用,既安全便捷,又充分保护个人隐私,满足用户小额、匿名支付等方面的需求。

对很多人来说,数字人民币似乎距离很远,但它又以我们想象不到的节奏大踏步地走进现实生活。2020年4月央行宣布数字人民币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以来,试点城市一路扩容,今年已扩大至15个省(市)的23个地区。
目前镇江尚未成为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但早在2020年,恒宝股份就入选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战略合作的首批科技企业,将其位于丹阳的生产园区打造成全省非试点城市中仅有的一家数字人民币试点示范园区。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1年北京服贸会数字人民币展区,恒宝股份作为全国唯一厂商集中展示了各类支付钱包、收款终端和系统平台。
在试点示范园区,记者体验了数字人民币“硬钱包”的便捷——将一枚精致小挂件(异形“硬钱包”)“碰一碰”自动售卖机,点击图标,一杯6元的咖啡便购买成功。整个过程只需“碰一碰”,没有网络参与。

系列报道之二

 series report

首批入选单位 镇江企业创下全国唯一

“无需网络,得益于我们的‘双离线技术’,有了它,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更为广泛。”徐霄凌说。
恒宝股份,正在见证数字人民币生态应用场景越来越具象化的进程。
今年北京服贸会,恒宝股份与中国银行、美团联合制作,推出首款面向大众流通的数字人民币“硬钱包”产品——数字人民币低碳卡“硬钱包”,不用打开App、无需绑定银行卡,“碰一碰”就能支付,能广泛应用于线上线下“衣食住行”各类消费场景。
今年中国(北京)数字金融论坛上,恒宝股份联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发布“丽泽数币一卡通”,在业内首创多项行业应用叠加,实现闸机通行、电梯搭乘、办公签到、食堂用餐等环节“一卡通行、一卡通付”……

2022年10月31日

从一般印刷到数字科技,恒宝股份经历了从“制”到“智”的过程。1992年以来,恒宝股份已在支付安全、金融科技等领域深耕30年。如今,在数字人民币领域,恒宝股份更是拥有“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数字人民币软件开发工具包”等多项专利,掌握了“双离线”等关键技术,站在行业领先位置,在某些支付场景中实现了“零延时”的重大突破。
2014年,我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提上日程。恒宝股份以高度的敏锐性,率先开启数字人民币相关关键技术的攻关,主动对接与服务国家战略。
在国家层面,核心技术的掌握,事关数字人民币的自主可控,事关国家金融安全。于企业层面,关键技术的掌握,是业内领先的前提,更是服务国家战略的担当。
“伴随金融业的变革,公司从储单、存折再到各类芯片卡一路演进,如今又处在数字人民币的风口,新一代‘钱包’正向我们迎面走来。”恒宝股份董事长钱京表示,“法定数字货币的发展,中国处在全球领先的位置,我们要争取的不仅是全国领先,还要给国外同行做样板、树标杆。”
10月28日,记者从人民银行镇江市中心支行获悉,江苏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近期有望从苏州一地扩围至全省。对此,钱京表示,恒宝股份将进一步强化相关技术攻关,让“新钱包”和场景服务满足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为数字人民币相关的软硬件研发、应用与推广贡献“镇江智慧”。

关键技术攻关 “镇江智慧”助力国家战略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品种的蔬菜种子相当程度上依赖进口的情况引发热议,蔬菜种子安全备受关注,加快实现蔬菜种业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呼声强烈。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蔬菜种子安全,事关我们的“菜篮子”能否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近年来,镇江种子种苗企业致力于蔬菜种业自主,涌现出一批令人瞩目的“种子选手”:镇江土壤,既孕育出单品类蔬菜种子繁育登记数量上的“单打冠军”,也培养出打破国外垄断进而实现产品出口发达国家的“逆袭尖兵”。
10月29日,一本沉甸甸的“镇江市十佳农民”荣誉证书,颁发到镇江镇研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国强手中。这,是对卢国强及其企业为镇江种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高度肯定。
卢国强,从事育种工作20余年。他说,镇研种业一路走来,从大田(稻、麦、油)种子到小田(蔬、果、花卉)种子,从小田种子到蔬菜种子,最后将蔬菜育种的主要目标瞄准在国人“味蕾主料”、家庭菜品“常客”、市场空间广阔的辣椒上。
聚焦辣椒新品种选育,瞄准“专精特新”,使得镇研种业实现了“华丽转身”:在辣椒新品种选育技术上,镇研种业领先同行;在辣椒繁育登记品种数量上,镇研种业是全国获准登记最多的育种企业,成为全国“单打冠军”。

系列报道之三

 series report

致力蔬菜种业自主,镇江企业纷创佳绩:有国内辣椒繁育登记品种数量方面的“单打冠军”,有打破国外垄断并实现产品出口的“逆袭尖兵”——

镇江土壤育出蔬菜“种子选手”

——奏响科创强音系列报道之三

辣椒育种的“单打冠军”

2022年10月31日

系列报道之三

 series report

2022年10月31日

创新不易,攻关艰辛。回忆起早年那段“脱粒取籽”纯靠人工的日子,卢国强有些“恐辣”:“忙了一天,回家后手被辣得像火烧、像针刺。又累又困,却睡不着,只好放一盆水在床头,把手浸在水里。”
除了“辣不过”,还有“辣不停”:为了品验各品种的辣度、味感,育种人不停地“即摘即尝”,最后舌头的感觉只剩下“不知所味”的麻木。
付出总有回报:2017年,农业农村部开始施行部分农作物品种登记制度,镇研种业当年获准登记33个辣椒新品种,并连续3年成为辣椒领域年登记数量最多的企业;截至目前,镇研种业收集、改良辣椒优质资源2182份,育成新品种128个,获得农业农村部登记品种108个,获得农作物新品种保护权19个,摘得全国辣椒登记品种总量最多企业的桂冠。
今年,镇研种业更是成功摘下“中国驰名商标”这一金字招牌,“镇研”成为我国蔬菜种子品类中为数极少的两件驰名商标之一。

邹学校院士和卢国强

如今,镇研种业的辣椒种子销往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全国累计推广种植1200万亩,走在国内前列,而且部分品种还出口到了东南亚地区。镇研种业,为我国辣椒种源的自主、蔬菜种业的自强刻下了深深的“镇江印迹”。

西蓝花种的“逆袭之旅”

西蓝花,在很多国家是大品类蔬菜,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也逐渐成为我国家庭餐桌上的宠儿。目前,我国西蓝花种植面积高达150万亩,位居世界前列,然而其种源长期被国外企业所垄断。
“国内种子论斤卖,国外种子论粒卖。”前些年西蓝花菜农一度有这样的慨叹。镇江鑫源达园艺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潘耀平算了这样一笔账:前些年市场上1千克进口西蓝花种子价格高达2.6万元,折算下来,仅是种子成本一项,菜农的每亩收益就“刨”去了六分之一;2017年,进口西蓝花种子价格更是从一粒0.06元炒到0.2元,严重影响了菜农的收益。
好在,包括鑫源达园艺在内的国内育种团队直面挑战,“国产替代”逐渐走进现实;其中,鑫源达园艺不仅打破西蓝花国外种子的一统天下,而且走出国门与国外企业争抢市场。
2016年,鑫源达园艺在句容种植基地种下了第一颗西蓝花,瞄准市面上亟需耐寒、耐热、高产品种的需求展开攻关;2019年,鑫源达园艺成功收获了第一批西蓝花种子。国产“鑫源达种子”一经推出,备受好评,并迅速得到市场认可。

系列报道之三

 series report

截至目前,鑫源达园艺的“鑫绿”牌西蓝花种子多达10个系列。“鑫绿方阵”开疆扩土,从长江流域到黄河流域,从云贵高原到黄土高坡,“鑫绿”一路“绿灯”。对鑫源达园艺为我国蔬菜种业自立自主作出的贡献,潘耀平很是自豪:“我们一下子把种子平均成本从15%上下,降低到3%左右。光是种子成本的降低,菜农每亩就能增收约200元。”目前,约20%的国产西蓝花种子来自镇江。
值得一提的是,制种成功当年,鑫源达园艺就开启了西蓝花种子的“逆袭之旅”:“鑫绿”突破层层贸易壁垒,首次出口到了日本!
这几天,潘耀平正忙着往海关报送一批发往荷兰的种子资料。而不久前,鑫源达园艺有2批共计505千克蔬菜种子发往海外。

2022年10月31日

蔬菜种业的“崛起密码”

市种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戎全虎介绍,除了镇研种业、鑫源达园艺这样的蔬菜“种子选手”,如今镇江蔬菜种业已形成了一支在省内有地位、在全国有影响的“镇江军团”。目前,全市蔬菜繁种面积达6000余亩,甘蓝、西蓝花、花椰菜、白菜、豇豆等诸多蔬菜种子中的镇江品牌,在全国可谓是声名远“播”。
关注种业安全的江苏大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宋金修认为,“在地化”研发,是镇江蔬菜种业崛起的关键。宋金修介绍,我国疆域辽阔、气候多样、需求多样,“在地化”研发是国内育种企业的先天之利。
“在地化”研发,让鑫源达园艺培育的“鑫绿”耐寒、耐热、高产,更适合我国部分地区种植,更能满足菜农需求。“鑫绿”甫一问世,就敲破了国外垄断的“坚冰”。

系列报道之三

 series report

而镇研种业,更是针对不同地域、不同气候、不同种植需求、不同消费习惯,研发不同的产品,走“定制化”路线。“在地化”研发,让“镇研”品牌,在江苏、陕西、四川、重庆等地,一路攻城拔寨。“在地化”研发,成就了镇研种业这一中国蔬菜种业的骨干企业。
人才是镇江蔬菜种业崛起的支撑。镇研种业董事长卢国强身上既有干事创业的拼劲,也有求贤若渴的韧劲。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镇研种业聚集了一批农业领域中的顶尖专家:与中国工程院“辣椒院士”邹学校合作,成立了江苏省首个“辣椒院士工作站”;通过金山英才项目,引进江苏省农科院研究员王述彬为技术副总经理;与江苏大学教授王云合作,进行分子育种研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强调人才是长远发展大计。卢国强说,下一步,镇研种业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更加重视人才对企业的支撑作用,让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让镇研种业的辣椒育种事业更加红火。

系列报道之四

 series report

聚焦地方支柱产业,丹阳企业突破国外垄断,使得该市眼镜制造业完成了从镜片生产材料、精密加工机床到镜片镀膜设备的国产替代,实现了眼镜制造业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

“眼镜之都”:
全产业链自主拓展新“镜界”

——奏响科创强音系列报道之四

“戴丹阳眼镜,看天下文章”。世界眼镜镜片的80%出自中国,中国镜片的80%来自丹阳,丹阳因此号称中国“眼镜之都”。
丹阳企业锐意攻坚,使得丹阳支柱产业之一的眼镜产业完成了从大到强的蝶变:突破国外企业的垄断,实现了从镜片生产材料、精密加工机床到镜片镀膜设备的国产替代,将镜片生产加工三大环节的关键材料、关键设备、关键技术牢牢掌握在丹阳企业自己手中。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让丹阳眼镜制造业赢得了发展的主动权,迎来了发展的新“镜界”:2021年,丹阳眼镜制造业产值高达112亿元。

镜片材料化解“卡脖子”

上世纪90年代初,因为树脂镜片的“降维打击”,此前在国内一统天下的玻璃镜片很快就溃不成军。面对新变化,当时的玻璃镜片生产大市丹阳,其企业唯一的出路就是快速“变道”、转产树脂镜片。

2022年11月3日

系列报道之四

 series report

2022年11月3日

转型的过程是痛苦的。明月镜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公兴介绍,当时树脂镜片高分子单体材料只有日本等极少数国家极少数企业能生产,每吨价格达15万元,而且付款后一个月才能供货。没有核心技术,关键材料掌控在他人手中,整个行业就会受制于人,企业就会随时面临“断炊”的风险。
历经多年“卡脖子”之痛后,谢公兴下定决心:中国镜片企业必须自强,镜片生产原料必须自主。于是,明月镜片组织专门团队,成立研发中心,与高分子材料研发领域具有很强实力的南京工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国内高校进行联合攻关。

2007年,明月镜片终于在镜片树脂材料国产化方面取得技术突破,一举打破国外垄断,而且同类产品价格仅为日本企业的三分之一!目前,明月镜片已获得多项发明专利,成为国内少数在树脂镜片材料方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
“现在明月镜片的树脂材料不仅能满足国内需求,还实现了大量出口。我们不仅把产品销往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而且还成为印度市场的主流供应商。”谢公兴对明月镜片在关键材料上实现国产替代、惠及国内整个行业,感到非常自豪。

也正是因为在关键材料、关键技术上的一路突破,站在行业的“金字塔”顶端,明月镜片才得以在国家一些重大科考任务中身影频现:2020年11月10日,“蛟龙”号深潜员佩戴明月镜片,探索海底世界;2022年5月4日,明月镜片守护珠峰科考队员成功登顶……
2021年12月16日,明月镜片在深交所创业板敲锣上市,成为“国产品牌镜片第一股”。

“这就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变焦镜片超精密机床。你别看它只有一立方米大小,但是售价却高达数百万元。”11月1日,江苏工大金凯高端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瑞扬抚着一台机床,自豪地对记者说。李瑞扬介绍,现在不仅国内明月镜片等光学上市公司装备了他们的超精密机床,就连法国依视路这家全球最大的视光企业也对工大金凯的产品青睐有加。
变焦镜片集远视、中视和近视三种功能于一体,一副变焦镜片的价格是普通镜片的数十倍。而加工这种高附加值的镜片,拥有关键设备是前提,变焦镜片超精密机床不可或缺。

高端机床冲破“封锁线”

系列报道之四

 series report

据了解,变焦镜片超精密机床以前一直被国外品牌垄断,国内镜片企业只能高价采购。同时,由于进口机床的软件开发功能被国外厂商加密锁定,导致国内企业只能被动接受国外设备预设的镜片设计方法与理念,产品创新受到极大限制。最为尴尬的是,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只能请国外专家维修,费用是从专家登机之时起算,到返回落地机场为止,而且工时费高达每小时70美元左右。

2022年11月3日

核心技术买不来,关键设备还得靠自己。面对国外企业的技术封锁,工大金凯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联手研发,历经5年攻关,终于在2019年实现突破:首台国产变焦镜片超精密机床在丹阳诞生。
在第一代机床的基础上,工大金凯再接再厉,在2021年推出完全自主可控、技术更为先进的第二代产品:国内外在眼镜光学上的标准是25度为一档,而工大金凯已经做到了5度为一档,使变焦镜片加工更精准、更精密。据介绍,工大金凯有望于明年上半年推出第三代机床,成为行业的领跑者。

镀膜是镜片生产最后一道、也是非常关键的一道工序:镀膜镜片由原来的“白片”摇身一变后,身价翻倍。然而,镀膜机制造技术长期被日韩等国家的极少数企业掌控,一台进口镀膜机的价格高达280多万元。
丹阳市鼎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时代瞄准国内眼镜行业的重大需求,下决心要解决镀膜机依赖进口这个当时国内镜片企业的“痛点”。在中国科学仪器研究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支持下,通过长达8年时间的攻坚,鼎新机械终于在2014年研发成功国内首台眼镜镜片镀膜机。
一路攻关中,工大金凯获得32项专利授权,其中发明专利5项;2020年,工大金凯的变焦镜片超精密机床还被列入了省工信厅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攻关项目。

镀膜设备打赢“攻坚仗”

一路攻关中,工大金凯获得32项专利授权,其中发明专利5项;2020年,工大金凯的变焦镜片超精密机床还被列入了省工信厅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攻关项目。
目前,工大金凯已经可以完成从超精密加工机床到镜片上盘机、抛光机和激光打标机的全套变焦镜片生产线的“交钥匙”工程,使得变焦镜片制造的整个“设备链条”都自主可控。

系列报道之四

 series report

目前,工大金凯已经可以完成从超精密加工机床到镜片上盘机、抛光机和激光打标机的全套变焦镜片生产线的“交钥匙”工程,使得变焦镜片制造的整个“设备链条”都自主可控。
镀膜设备打赢“攻坚仗”
镀膜是镜片生产最后一道、也是非常关键的一道工序:镀膜镜片由原来的“白片”摇身一变后,身价翻倍。然而,镀膜机制造技术长期被日韩等国家的极少数企业掌控,一台进口镀膜机的价格高达280多万元。
丹阳市鼎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时代瞄准国内眼镜行业的重大需求,下决心要解决镀膜机依赖进口这个当时国内镜片企业的“痛点”。在中国科学仪器研究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支持下,通过长达8年时间的攻坚,鼎新机械终于在2014年研发成功国内首台眼镜镜片镀膜机。

2022年11月3日

学习强国

人民网+

奏响科创强音系列报道

镇江报业传媒集团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