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黄石市老虎头小学十月灵动教育月刊

其他分类其他2024-10-29
829

在我迷茫的人生道路上,
是您做了我的引路人;
在我坎坷的人生道路上,
是您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是您给了我一双强有力的翅膀,
让我在知识的世界里翱翔!

灵动教育月刊

黄石市老虎头小学

10

2024年第06期

01

▶十月月度教师

袁欢  语文教师 班主任
      她从教22年来总是捧出她的三颗心:爱心、耐心、责任心,来育人,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生活上同学们常常会找她谈心,她便为同学们排忧解难,看到同学们学习上有困难时,她便主动为她们答疑解惑,她不仅是学生的良师,更是学生的益友。袁老师一直用爱与热情谱写着她美丽的教育人生。

鲁三嫚老师 美术教师
      她深耕教育领域,秉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理念,将传统艺术之美融入现代教学。主动承担学校阳新布贴艺术工作坊建设工作,为传承非遗艺术设计丰富课程,带领学生在一针一线的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积极参与省级、市级课题研究,探索非遗文化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传承与创新,悉心指导学生在省市级艺术比赛中屡获佳绩。鲁老师以热爱、专业与坚持,在学生心中种下艺术种子,默默为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戴晶晶 语文老师 班主任
      她时刻以一颗慈母般的心,无微不至地关爱每一个孩子,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时刻关注着每个学生的思想状况,通过与学生谈心、家访等多种方法,排除学生思想上的顾虑,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她总说:师者如光,微以致远。所以她从不敢松懈,坚持用真情和热情耕耘在三尺讲台,播种一粒粒希望的种子。

02

何俊 数学老师
      她从事数学教育十多年,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教学经验,课堂上她逻辑思维清晰,重点突出,让课堂更加精准有效,以轻松的教学方式改变枯燥的数学形象,重塑了学生的数学的兴趣,班级成绩长期优异。更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举办的论文大赛中发表获奖。在她的影响下,学生总是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着快乐。

罗萍 数学老师
      她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始终真正做到用真心、诚心、爱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们感受到了尊重和信任,从而更加自信地展现自己。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她从不放弃,总是耐心地为他们辅导功课,讲解每一个问题。她坚信,每个学生都有潜力,只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都能取得进步!

CONTENTS

目录

05
09
13
17
20
25

刘兴婕
胡丽娟
罗菲
李洪波
王燕(数)
邹娜

以小成其大   聚星成其辉
从女儿做“小先生”谈起
人人皆可为师   共绘教育华章
“小先生”向未来
蔷薇花儿开 朵朵放光彩
让学习变成自己的事

01

29
33
35
37
39

程青
吴晓红
翟娜娜
张秀敏
柯琼

越过山丘
亮相课感悟
奏响反思之乐章   开启学习新征程
《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画在树叶上的梦

02

干部论坛

教学随笔

42
43
45
48
49

张红
王茂
程胜楠
陈雪妮
何家玲

一棵树的行走
那棵树
成长应有的姿态
儿时那棵树
成长应有的姿态

03

52
57
59
61
64

04

读书心得

下水文

戴晶晶
李明艳
武阿荣
吴博元
邵雨琪

悦享阅读   敞开五彩心灵之门
《红楼梦》读书心得
读《国之脊梁》有感
剖析底层逻辑 搭建整体知识框架
《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读后感

03

04

05

他山之石

67

牵手的故事

沈家营小学       罗冬元

以小成其大,聚星成其辉

——小先生制之我见

05

“小先生制”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1923年推进平民教育运动过程中形成的教学主张,虽距今已有百年,但至今仍有巨大的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三个典型问题,即——重“听讲”而轻“主动学习”,重“知识”而轻“核心素养”,重“个体”而轻“合作学习”。基于这样的教学现状。具有百年历史的“小先生制”再逢其时,成为一项值得去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举措。今天我将从“小先生制”之我思和“小先生制”之我行两方面来讲讲我对小先生制的看法与实践。
一、“小先生制”之我思
    近期我在网上看了很多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推行小先生制的案例,我发现在众多学校的实践中,小先生行动因培养目的明确做法简易便行、便于广泛推行等积极因素,在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爆发出了巨大能量。而且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等规划的课题当中也确实含有“新时代小先生”的课题。这其实给我们了很多信心——“小先生制”不仅是行之有效的举措,也是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更是具有开发价值的课程。一是因为“小先生制”遵循“即知即传,相互成就”的理念,倡导的是一种“人人为师,合作学习”的理念,强调学生之间的彼此切磋和相互的正向影响。二是符合“输入+输出=知识内化”的学习观与费曼学习法原理,实现主动学习,促进深度学习。三是契合“思考+表达=关键能力”的核心素养内涵。“思考”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是把自己内化了的知识以能够传递给他人的形式来表现的过程。“小先生”课堂重视问题的设计,重视表达的空间、时间建设,促进了学生独立思考,满足了学生的表达需求,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06

灵动月刊◀

      而在我们学校探索与实施“小先生制”的初期,我认为“选”“培”“评”“展”这四部曲非常重要。“选”——选好领头羊,给孩子们打样,给孩子一个小先生的初印象,激发学生当小先生的兴趣。“培”——把领头羊小先生进行重点培养,使其在“学与教”中快速进步。“评”——在年级甚至全校范围内对这些小先生进行评价,奖励优秀树立典型。“展”——注重过程性材料的收集与展示,比如班级里宣传小先生的风采,年级里撰写小先生制活动的宣传通讯稿,学校里对小先生的海报宣传与荣誉表彰。让所有学生与家长目睹这个小先生的成长过程,学校小先生制的丰硕成果,从而获得家长的支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但四部曲是只是学校推行“小先生制”的开场锣鼓。重头戏应该是第一批领头羊小先生展示完毕以后,全校所有老师根据学科特点、班情学情落实的“小先生”长效培养机制。
      二、“小先生制”之我行
      近段时间我在我们班做了一些探索,下面我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小先生制”具体措施:
      (一)以“学习小先生”落实班级培优补差工作。
从一年级第一次进行了课堂检测之后,我们班的教室座位就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搭配。全班4个大组,有一个组的左侧全是品学兼优的优等生,右边全是需要帮扶的多动症或学困生。每对同桌形成师徒结对,师傅就是学习小先生,要指导自己小徒弟的学习,规范小徒弟的课间文明休息。弥补教师因精力不足无法单独指导学困生的缺憾,也为老师关注到了学困生课间这个管理盲区。为了提升学习小先生的工作积极性和小徒弟的配合度,我还特地制定了这一组学生的积分奖励机制,量身定制小徒弟们的学习目标,如听写达到多少正确率,课堂练习达到多少正确率,作业达到多少次优,达到目标则小先生可以领到积分工资,小徒弟可以获得积分奖励。

刘兴婕

07

(二)以“讲书小先生”实现班级阅读课程推进。
    上学期由于部门工作之余我还要花大量的精力用于筹备比赛,所以我们班孩子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都不尽如人意。于是本学期自开学起我就在我们班开展了“三本换百本,好书我来讲”的活动。首先我利用下班时间、周末时间、午休时间精心布置了我们班教室的图书角,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美好而舒适的阅读环境。然后我通知家长给每个孩子准备三本精装绘本带到学校充盈图书角用书。接着我请我的朋友们帮忙,周末到学校把图书角的书都进行了整理与编号,选出55本好书随机分发给了全班所有孩,让他们带到家认真阅读。从十一假期后开始,每天早读间隙8:35分都要按学号安排学生作为“讲书小先生”在班级里进行2-5分钟的讲书。内容主要讲这本书中的故事或介绍好这本书的有趣之处。讲书视频我也会发到班级群里给家长们欣赏。此项活动推行后,我们班的家长高度重视,已经纷纷在家里开始训练起来了。而我们班的图书角也成为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课间一席难求,就先班级里最调皮的几个孩子居然也在课间读起了书。
(三)以“习惯小先生”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
    一年级的时候我组织我们年级开展了“虎娃好习惯”讲堂的活动,每个班十多个好习惯小先生录了好习惯介绍视频,在学校大屏放过,在智慧校园推送过。本学期,在中英文E点园班主任的启发下,我在我们班推行了好习惯打卡表的运用。要求家长每天和孩子在家共同进行好习惯打卡,哪项做到了就如实打钩,哪项没做到就如实打叉。打卡表我每两周收起来统计一次,每个月进行一次评比。优秀者作为好习惯小先生仿照上学期的模式录制好习惯视频教其他孩子如何养成这项好习惯。前天我第一次收集了好习惯打卡表,视情况再次指导了全班学生和家长规范打卡。令我感动的是那天请病假的家长给我发了这样一条消息。由此可见,好习惯打卡表和争当好习惯小先生的活动确确实实能起到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作用。

08

灵动月刊◀

      (四)以“答疑小先生”鼓励学生善于提问答疑。
      本学期上语文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我给孩子们提了一个问题:虫子旁的字大多和虫类有关,虽然蝌蚪不是虫,但老祖先们当时不知道这么多生物科学知识,所以认为它是虫,于是造字的时候把蝌蚪两个字安排了虫子旁。这是课堂上一个小朋友问我:刘老师,那为什么彩虹的虹是虫子旁呢?我愣了一下,没答上来,跟她说等我去查一查再来告诉她。后来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鼓励这个孩子搜集更多的资料,然后在全班作为“答疑小先生”给孩子们讲“虹”字背后的故事。后来,我们班有了一个新的角落——问题角。上面有一棵我自己画的“桂”树,旁边写着“学贵有疑”,我跟孩子们说这桂树的含义:好问是可贵的品质,而孩子们每个问题都有价值。以后凡有疑问就可以用我准备的叶子便签纸写下来张贴在桂树上。如果有学生觉得自己能解答这个问题,或者有意愿搜集资料备课来解答问题的同学就可以揭下这篇树叶来我这里报名,在班会课的时候作为“答疑小先生”,解答孩子们的疑问。瞧——这是中午我去教室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一位参加午托的孩子回教室写下自己的疑问,贴在问题角。
      以小成其大,聚星成其辉。以上这些措施在我们班中掀起了一股“学做小先生,争做小先生,乐做小先生”的热潮。小先生们把“被动地学”变成了“为教而主动地学”,在学与教的转化中形成了学习的内驱力,培养了思考力、领导力和表达能力。短短两个星期,“小先生制”带给了我太多的惊喜,我也预感到“小先生制”能与学校教学、德育美育体育劳育乃至家校社共育的方方面面碰撞出许多火花。我也很期待能够在与大家的交流与探讨中解锁“小先生制”的更多玩法,让老师教得有意思,学生学得有兴趣。愿与诸君共勉!

从女儿做“小先生”谈起

胡丽娟

09

随着学校“小先生”活动的深入开展,女儿当选为605班的语文“小先生”后,我对“小先生”了解也进一步加强。在陪着女儿围绕推荐一本书进行备课的过程中,我对“小先生”的理解逐渐深刻。
和她一起备课的过程中,我和女儿对“小先生”应该讲什么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她看的书很多,喜欢的书也很多,但是适合推荐的书其实并不多。她最喜欢各种侦探小说,如《查理九世》《紫雾星迷》等,还喜欢看和我的专业相关各种书籍,例如《女心理师》《催眠师》等,总而言之就是书看得很杂。但是,作为一名“小先生”,也要根据课堂的对象来决定授课的范围,我觉得这类书并不太适合推荐。最终在我们充分的探讨下,她决定讲《城南旧事》。
我们在收集资料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关于《城南旧事》非常有深度授课的课件,一共八讲,可谓是将这本书和作者林海音讲得明明白白。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觉得“小先生”活动的第一个作用其实已经达成。让小先生在备课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入了解所授知识,只有小先生自己想明白了,才能在上课的时候说明白,这是自我修炼的过程。
在她比赛完后,评委老师对她的评价是,授课内容前面部分废话太多。对这一意见,我们进行了反思:这节课,我们在写作背景,作者介绍,作者的其他作品及成就,以及这本书的主要人物简介进行了一个比较系统的介绍,确实对这本书的写作内容和表达手法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没有讲解。听了她的课,可能也无法激发学生阅读《城南旧事》这本书的欲望。那么作为一名“小先生”,上一节推荐书的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呢?大抵应该是让人听了课以后想去读这本书吧。最终,我们得到的结论是以精彩的文本细节切入点,将精彩有趣的情节等呈现给同学,并将自己的理解讲给同学们听,和同学们一起探讨书中的精彩内容,从而让听众听了以后对这本书籍有了期待。

10

灵动月刊◀

      虽然备课失败了,但是女儿成长了,她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做一个美术老师进行了思考。我认为“小先生”活动的第二个目的也达到了,在授课的过程中学会了反思。我自己也再次学习了陶行知的“小先生制”,还特意买了一本陶行知的书——《生活即教育》。通过学习,我知道陶行知的“小先生制”是一种创新的教育组织形式,旨在通过小孩教小孩、小孩教大人的方式,解决师资不足、经费短缺等问题,从而普及教育。这种教育组织形式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文盲众多、师资奇缺、经费不足的背景下产生的。它不仅解决了女子接受教育的难题,还有助于将学校与社会打成一片,促进教育的晋级 。
      小先生应该是小孩们,陶行知对小孩的定义是年满六岁即可。在当今社会,虽然教育资源非常的丰富,但“小先生制”所倡导的互助学习、共同进步的精神仍然具有借鉴意义。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教学、相互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小先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长者为师”,而是知者为师、能者为师,以知识和能力掌握的先后为标准。即使是只学习过几个月的孩子,只要学到一点知识,就能把他学到的教给别人,即“即知即传人”。这种教育形式非常的灵活,如果我们将这种理念推广开来,是不是说每个孩子都可以做小先生,任何空闲的时间可以来上课,讲得也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知识呢?想一想,这种画面就觉得挺美好的,学校里处处是讲台,孩子们个个是小先生,真正的做到了生活即教育。
      要培养一名合格的“小先生”,需要让他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理解“小先生”制的意义,掌握实施方法。作为老师的我们也应该认识“小先生”制实效性和创新价值,并从中获得对当前教育的启示。它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和逻辑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组织分享的意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现代开放性、包容性的社会背景下,推行“小先生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应从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模式转变为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平等参与课堂教学 。通过“小先生制”,实现从“让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11

 接下来,我想说说我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们做小先生的几点思考。
一、以点带面到全员参与
我们班的小先生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固定的小先生,我们班每天早晨都会有一个小朋友来带领大家读《每日诵读》这本书。因为她的识字量在班里来说是非常大的,书中的生字基本上都认识,而且我给她单独布置了一个作业,前一天晚上必须把第二天要领读的内容读熟。这样每天读一篇文章,反复带领大家诵读,不论对其他孩子来说,还是对领读的孩子来说都能得到实效。后续,我可能还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的内容去发现小先生,例如扫地小先生、带操小先生。我认为这类固定的小先生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多人,他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或者值日时间、做操时间帮助不会的孩子从不会到会的过程。第二类是当堂小先生,在语文课堂上,总是会有部分学生能够很快的学会当堂教学内容,我就会当即请他们来带领大家读词语,读课文,还会请他们分享他们识记生字的方法。
每周我都会根据所学内容布置两到三次的我给奶奶当老师的作业,其实内容也很简单,就是给爷爷奶奶讲讲今天课上所学的知识。有时候是让孩子讲讲课堂上的知识点,有时候是和爷爷奶奶一起背古诗。上课时,我会提前告诉孩子们这个内容是你今天要回去给奶奶讲课的内容,一定要认真听。这样安排下大部分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也会集中一些,可能也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回家去做小先生,但是大部分的孩子还是参与到活动中来。
二、从搭建平台到生活即教育
我将在班上先安排小先生在特定的时间或场合进行教学活动,如晨读时间、主题班队会时间或特定的主题日,为孩子们搭建一个当小先生的平台,让他们有展示的舞台。在班上开展任务认领形式的小先生,鼓励孩子们以认领任务的形式在课余时间去帮助其他孩子学会特定的知识,以期达到生活即教育的状态。老师搭建的平台终究是一个小舞台,但是这些舞台的表演者们成为这个舞台的台柱子时,他们会用他们的智慧扩建舞台,并会给这华丽的舞台注入一股股新鲜的血液。到那时,校园里无处不思考,无处无“火花”。

12

灵动月刊◀

       三、评价反馈助力小先生培养
       对小先生进行必要的教学技能培训,包括如何讲解知识点、如何管理课堂秩序等。提供教学材料和资源,帮助小先生更好地准备教学内容。课前与小先生一起设计适合一年级学生的课程内容,确保内容既有趣又有教育意义。课程内容应涵盖基础知识点,并适当引入互动环节,如游戏,鼓励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小先生的课堂,提出问题和分享想法。教师在观察小先生的教学过程中及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收集学生和其他教师的反馈,评估小先生制的实施效果。根据反馈和评估结果,鼓励小先生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对表现出色的小先生给予表彰和奖励,以激励他们继续努力。鼓励小先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共同提高教学质量。与家长沟通小先生制的实施情况,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邀请家长参与小先生制的相关活动,增进家校联系。
总之,通过以上尝试,希望我们一年级的小先生制将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这也将为教师教学提供一个有益的补充,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人人皆可为师,共绘教育华章

罗菲

13

在教育的广阔天地中,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蕴含着无限的可能与潜力。近年来,“小先生制”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正逐渐在各类学校中生根发芽,其核心理念在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最终实现“人人都是小先生”的美好愿景。下面我将从班主任工作这个维度,对“小先生制”做一些小小的思考与交流。
这学期,我们学校也掀起了“小先生制”的狂潮,我在班级里尝试实行了“小先生制”管理,虽是面对一群年纪只有八九岁的孩子,但在互帮互学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一边当“学生”,一边当“先生”,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即教即学。另外,我也深深地感受到,只要用心去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人人都可以成为“小先生”。
一、争当“小先生”,体会班级荣誉感
1.班干部的选拔:班级小先生的诞生,是民主与智慧的结晶。他们不仅管理着班级的日常事务,更是同学们心中的榜样与引领者。开学第一周我利用周五的班会课,展开了班干部竞选,竞选人选都是自告奋勇的同学。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竞选之前,我会给孩子们提供了竞选模板,竞选过程中,我再让所有学生根据竞选同学的发言结合他们平时的表现进行全班投票,通过唱票,最后确定了班长、副班长和纪律委员的人选,这三名同学就是我这个大先生管理班级的小助手,也是班级小先生。
2.中队值周:本学期由德育处牵头,制定了红领巾文明示范中队值周制度和规则。开学第一周由我们班值周,我根据学生们平时能力的展现以及孩子们的毛遂自荐,把全班孩子分成若干小组,从厕所文明监督到图书管理,从眼保健操督查到卫生检查,红领巾广播等等,每一个细微之处都有“小先生”的身影,并且也从中诞生了一批“小先生”,即各个

14

灵动月刊◀

岗位中的佼佼者。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让班级乃至学校充满了秩序与温暖。
       3.创意无限的早市:在奖励摆摊的早市中,我们班的孩子化身小掌柜,做起生意来有模有样。他们各显神通,兑换物品琳琅满目,有家里闲置的书籍、玩具、娃娃,还有学校的校报等等,他们卖力地招揽生意,独具特色地营销吆喝。这里要特别表扬的是卖报小先生杨弘毅与推销小先生费梓阳,杨弘毅在摊位周边卖力地吆喝,向同学们兜售校报,一大早忙得汗流浃背,也不亦乐乎,他的努力也被同学和老师看在眼里,并且得到了马校长的大力表扬。费梓阳在早市中跟“顾客”互动最频繁,也是赚取积分最多的孩子,他和“顾客们”讨价还价,真诚交流,好像真是那么回事。小朋友们用他们的智慧与勇气,展现了商业才能与社交魅力,也是活动中脱颖而出的社交小先生,与此同时也为校园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与活力。
       4.市级建队日活动:我们班产生了两个“演讲小先生”,她们都是临时受命,但在当天的活动中演讲时落落大方,字正腔圆,受到了市区校领导的一致好评。在展示课件游戏区域中,我们班还涌现出一批“游戏小先生”。他们不仅游戏玩得好,还能自创新玩法。
       二、“小先生”之间的教与传
       1.值周经验的传授:
       我们班是第一个值周的班级,因我在德育处工作,也是班主任,所以我更清楚各个岗位学生要做什么,达到什么标准,所以学生更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更容易产生“小先生”。各个岗位的小先生再去教下一个班级各个岗位的孩子怎么做。如此,大家才能更好地做好值周工作。
       2.各种本领的传授:
       根据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应习得各种劳动技能的表格,我们班会每学期会布置及检验孩子学习劳动技能的情况。生活技能有系红领巾和系鞋带等等,劳动技能有值日。一年级时,大先生教所有同学。二年级时,小先生教不会的同学。比如擦玻璃,先用湿抹布擦,再用废旧报纸或干净的卫生纸擦,这样玻璃就会明亮无尘了。
 

15

 3.课间十分钟:
学习小先生带着小徒弟玩,也可以由多组小先生带着小徒弟们玩,这样可以让课间十分钟更有意义,也可以带着小徒弟们安静文明休息,减少几个小徒弟一起出歪主意,调皮捣蛋事件的发生。
三、树立主人翁意识
1.特长团体的绽放:我们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和各学科一起发掘更多孩子的潜能,组建班级百灵鸟合唱团、小精灵舞蹈团、神笔马良绘画团、铁齿铜牙口才团等特色团体。学校有活动,小范围布置就好,既能减轻大多数孩子的负担,又能发挥真正有实力的同学的才华,还增加了获奖的概率。这些团体在为学校活动增添色彩的同时,更能让孩子们在团队合作中收获自信与友谊。作为软笔书法实验班的一员,我们将继续深化书法教学;同时通过开展硬笔书法比赛等活动,激发孩子们的书写兴趣培养更多“书法小先生。”
2.家校共育的桥梁:孩子成为家长的小先生,将学校的教育理念带回家中,促进家校之间的沟通与理解。比如在护校方面,可以让孩子推动家长积极报名,让孩子把护校工作“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传达给家长,并且班主任在家长护校之后,要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力表扬他们的孩子,让这些同学为爸爸妈妈感到自豪,并以他们为榜样;交通安全方面,让孩子规劝家长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孩子们步行上学,要看红绿灯,走斑马线;骑电动车上学,家长和孩子都要戴头盔;开车上学要系好安全带,家长与孩子的共同努力将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
3.家长进课堂的温暖:让孩子们发现父母的长处和专业技能,鼓励更多家长走进课堂,成为孩子们的大先生。他们的专业知识、人生经验将为孩子们打开一扇世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总之,“小先生”之理念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吹拂着教育的田野,让每一颗种子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小先生”们将继续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书写着属于他们的精彩篇章,共同绘制出一幅幅绚丽的教育华章!

16

灵动月刊◀

“小先生”向未来

李洪波

17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教育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富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教育思路。运用“小先生制”,不仅能让“学有余力”的小先生们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提升自己,还能更好地调动学困生学习积极性,这种学习方法也是世界上被证明最有效率的四个学习方法之一----费曼学习法。下面我来从“为什么实施小先生制”“小先生制如何实施”等方面分享我对“小先生制”的一些浅见。
一、为什么要在课堂教学实施小先生制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日常教学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侧重“听讲”,忽略主动学习。一堂课中至少60%与“做”有关的学习活动还是被动地练习,学生的主动学习状况不容乐观。二是侧重“知识”,忽视核心素养。由于“知识本位”的思想束缚,大部分教师课堂上呈现的还是点对点的线性教学结构,学生表现的是学习的浅表化,素养培养不容乐观。三是侧重“个体”,忽视合作学习。虚假的合作学习既消解了学习共同体可能给个体独立学习带来的增效意义,也阻碍了学生素养的发展。
正是基于这样的课堂偏差,启动“小先生”变革意义重大。构建“小先生”课堂旨在让每个学生“以教人者教己”的态度“为教而学”,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小先生制如何实施
(一)启动“小先生”制
1.学科方面:老师根据学科特点设置不同的“小先生”角色,让先学或先会的学生担任“小先生”,让学生实现从学到教的跨越,也是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思考的跨越。语文学科设置识字“小先生”、课前三分钟演讲小先生、数学学科设置每日一题说题“小先生”、体育学科设置篮球“小先生”等。小先生也可以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18

灵动月刊◀

       2.学法指导班方面:“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利用学法指导班时间,用积分聘请班内“小先生”帮扶学困生,不仅鼓励学困生逐步向小先生靠拢,更好地调动学困生学习积极性,而且小先生从“解得出”到“讲得出”:他们的认知层次发生了变化从而实现让优生更优;另外,利用学法指导班时间,同样可以鼓励让学困生争当“小先生”从简单题入手,让他们从“不敢讲”慢慢实现到“申请讲”学习动力的转变。
      3.教辅检查方面:在教学中,批改作业被误认为是教师的单方面工作,而学生对发下去的作业只看对错,不检查产生错误的原因,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张着嘴巴等着喂”的依赖性。我们可以尝试设置作业检查小先生,教师批阅与小先生检查相结合,小学生帮助其他学生进行订正改错;每月我校教辅检查采用家长进校园检查,也可以尝试增加班级小先生交叉检查,这样小先生看到其他班的优秀作业可以学习和借鉴,也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本班同学,从而实现互学互补共同进步。
      4.日常教学方面:在班级推行“互帮互助”学习小组模式。为方便教学,根据座位排列,按前后左右确定四人学习小组,推选组内小先生,轮流竞争上岗。随着年段的升高,知识难度的加大,学生的学习水平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借助小先生制在班级开展“手拉手,一帮一”师徒结对和“手拉手,多人扶” 的活动。课堂上,组内的小先生带领并督促自己的徒弟认真学习。课后,小先生承担后进同学的帮辅任务。
       (二)进阶“小先生”制
        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真正高效发生是“小先生”制活动的追求。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可以开发分层领学、互评互学,创设共学的小先生模式,让学生在领学中互为“小先生”,不断实现能力进阶。
       (三)拓展“小先生”制
       学校为学生搭建平台,每学期开展一次项目式学习活动,这些活动倡导人人参与,人人有研究成果,人人交流展示,人人成为项目“小先生”。如开展“我是小小设计师”项目活动,不同年级分配到不同的项目:未来虎小、未来教室、地面游戏设计等。学生不仅要设计、动手实践,还要梳理成果,用视频图片等方式介绍、展示成果。选拔出来的优秀成

蔷薇花儿开 朵朵放光彩

王燕(数)

19

果,学校可以以校庆、儿童节等重大活动为契机搭建现场展示平台。
如为助力学生自主复习,以“我们出一张卷来考考同学”作为项目驱动。孩子4人一组开展行动,形成自己原创的期中练习卷。分析错题时,老师同样是让“小先生”负责,谁出的题谁来分析,整个过程就是一个“为教而学”的过程。
三、小先生制评价措施
通过本学期对小先生活动的开展,我们不难发现“小先生开讲”无论是主题还是内容都会得到大先生的精心指导,因此在对小先生有积分奖励同时,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评委团、名师评委团,共同评选“虎小小先生”以及优秀导师,并颁发证书。从而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共同享受成长的快乐和精彩。
百年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先生之言,犹在耳畔。如今,虎小结合自身实际,充实内涵,实践“教人者教己”的“小先生制”。未来,虎小将继续打造“小先生”自主学习课堂,循着“小先生制”的思想脉络,捧出一季季丰硕成果,带领孩子一起向未来!

20

灵动月刊◀

      “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先生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孩子一边当“学生”,一边当“先生”,即知即传,即学即教。
      “小先生制”的实施,不仅可以优化我们的课堂,提升教学质量,同样也可以深耕于班级管理、课后服务等领域,挖掘出育人功能的新途径。
      一、“小先生制”的课堂:教师“缺席”但不“缺位”,学生“补短”和“扬长”并举。
      “小先生制”的课堂是自主、民主、互动、自信的课堂。促动课堂模式、学生角色、教师角色的转变。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在思考:日常教学中,“小先生” 如何推选,如何培养?如何推进“小先生制”的实施?
     (一)“三荐”——赋能“每一个”
      1.教师引荐 2. 同伴推荐 3. 个人自荐
      先将班级内部分思维能力强、语言表达精、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培养为“小先生”,并指导他们合理选择讲授内容,推荐他们在班内范讲,给同学们提供表达示范,慢慢带动其他学生。有主动分享意愿且解题方法简洁明了的学生,可主动申请一对一对讲,实现“即知即传”。
      重视班级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小先生。
      (二)“四会”——成就“每一个”
      作为班级小先生,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四种能力:
      1.会表达: 能正确、流利表达是“小先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在分享交流前,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语言精练不拖沓、神态自信不胆怯。在分享交流时,一方面提醒学生使用礼貌用语,彼此尊重,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如“我要补充……”“我有疑问……”“我是这样想的……” “你们还有什么补充吗?”等。

——“小先生”大有可为

21

 2. 会思考:爱学善思是“小先生”必备的学习品质。因此,“小
先生”在交流分享前,要独立先学,用已有知识经验激发学习的内在潜能和思考力,以己为石,引导他人学会思考。
 3.会质疑:“小先生制”是生生间的互动互学,人人都能成为“小
先生”,“小先生”不仅要会表达、会思考,还要会质疑。 质疑最重要的特质之一是“提出问题”。那么,问题从哪里来?学生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就要充分感知学生的“未知领域”,给学生提供“脚手架”,引导学生从 “不理解处” “不寻常处” “不认同处”等方面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样的质疑使认识变得主动,让思考走向深入。
4.会评价:单一的评价对象会导致评价的片面性,因此,评价的主体必须全面。在评价主体上,可以是生生互评,也可是师生互评或个人自评;在评价对象上,既关注群体评价, 也关注个体评价;在评价内容上,既关注学习成果,也关注动态过程。学生可以通过评价来判断学习的效果,促进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三)“三讲”——精彩“每一个”
1. 班级“展讲”:小老师上台展示,协助同伴掌握知识。让学生担任“小先生”,在讲台上用同伴能接受和理解的学习方式引导他们掌握相关知识。
 2. 组内“群讲”:“小先生”在小组内一对多进行讲授,把习
得的知识传递给他人,在学和教的过程中完成同伴互助。这种方式弥补了班级授课制的不足,通过群体间的相互影响,实现了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关注。
3.同桌“对讲”:是指“小先生”一对一讲解,协助同伴掌握所学知识。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向 “小先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小先生”对其不明白的地方进行讲解并使其听明白。
在小先生制的背景下,教师帮助学生相互学习和彼此影响,从让我学”到“我要学”、从“使自己明白”到“使他人明白”的转变。

22

灵动月刊◀

      二、自主管理班级事务,当好“小先生”,成为小主人。
      小先生制的培养给学生自主、合作、展示的空间,让每个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真正的主人,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集体性,提升班集体的凝聚力。
      (一)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积极性
      1.人人参与,激发自我表现。在班级中设立多个“小先生”岗位,如学习小先生、纪律小先生、卫生小先生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岗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班级管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2.定期轮换,体验不同职责。实施“小先生”岗位定期轮换制度,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担任不同岗位,体验不同职责,增强班级管理的全面性和公平性。
      3.实时表彰,以个人影响班级
      对表现突出的“小先生”给予表彰和奖励,树立榜样,以个人影响班级,以团体牵引年级。激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甚至年级管理。
      (二)技能培训,锻炼管理能力。组织领导力培训、开展情景模拟活动、设立管理日志。
      (三)自选岗位,体现价值:尊重学生选择、明确岗位职责、搭建展示平台。提升“我服务,我快乐”的情绪价值。
      (四)自主活动,各展其才。策划班级活动、设立兴趣小组、开展社会实践。
      三、“小先生制”,延时服务多元化的催化剂
      1.延时服务现状与挑战:需求多样化、资源有限性、管理复杂性。
      2.“小先生制”延时服务中应用:
      (1)培优补差,互助学习。通过“小先生制”,让已经掌握知识的学生充当小先生,帮助其他学生解决学习难题,实现学生间的互助学习,进行培优补差。
      (2)特长传承与展示。鼓励有特长的学生成为小先生,在延时服务中展示自己的特长,如音乐、美术、体育、阅读等,激发其他学生的兴趣,促进特长传承。

23

3.多元化延时服务的实践设想:
(1)学科辅导与兴趣小组结合:学校将学科辅导与兴趣小组相结合,由小先生们带领各自小组进行学习和活动,既满足了学生完成作业的需求,又激发了他们的兴趣爱好。
(2)特色课程推广:学校阳新布贴、二十四节气等特色课程,由小先生们协助教师进行教学和推广,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技能,拓展视野。
(3)社会联动,实践成长:学校与社区联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教社区老人说好普通话、为老年人读报纸,讲时事等,让小先生们在实践中成长,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小先生制”的成效展示
1.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显著提升:通过“小先生制”的推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变得更加积极活跃,他们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学习者和知识的传播者。
2.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小先生”的角色中,学生需要亲自动手准备教学材料、组织课堂内容,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3.自我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加强:在“小先生制”中,学生需要自我安排学习时间、管理学习任务,同时还需要与小组成员协作完成任务,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
4.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通过“小先生制”的实施,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都得到了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五、“小先生制”的反思与改进
1.选拔和培训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在“小先生”的选拔和培训过程中,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机制,确保选拔出的“小先生”具备足够的能力和素质,同时还需要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24

灵动月刊◀

      2.教学内容和形式需更加多样化: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需要不断丰富“小先生制”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引入更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的元素。
      3.评价体系需更加科学合理: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确保“小先生制”实施效果的关键。在评价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特点,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
      4.家校合作需更加紧密:家庭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校合作对于“小先生制”的实施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和支持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最后祝我们的小先生都能:自由蓬勃地生长,各展其才、各美其美!

让学习变成自己的事

——“小先生制”的美好愿景

25

“小先生课堂”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它鼓励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通过讲述的方式向其他同学传授知识。这一模式的核心理念在于通过“学”与“教”的交互循环,使知识实现从自主“输入”到积极“输出”的转化,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尽管“小先生制”是叶圣陶先生在特殊时期提出的理论,但它对当今教育依然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它提醒我们,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同时,“小先生制”也启示我们,教育的资源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和教材,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教育的资源,他们可以把自己喜欢或擅长的知识通过分享和交流的方式,和同学们共同成长和进步。
下面我从小先生的培养、指导、运用、评价几个维度谈谈我的思考。
一、小先生的培养
我们的小先生选拔过程严谨而公正。学科老师首先根据学生的表现、能力及意愿,选拔出合适的班级小先生。随后,这些班级小先生再经过年级选拔,脱颖而出的将成为年级小先生。而表现尤为出色的年级小先生,还有机会晋升为学校小先生。这一选拔机制旨在挖掘学生的潜力,让他们在不同层面上发挥引领作用。
目前我们选定的小先生是从学生中选拔出来的学习带头人。我们下一步可以扩大选拔范围,鼓励那些学习没那么优秀的孩子、甚至是学困生,积极参加活动,让他们把自己的兴趣爱好讲给大家听,给他们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人人都成为小先生。

26

灵动月刊◀

       此外,我们还可以不再局限于学科领域。例如,班主任可以选拔“班级服务小先生”,让学生参与班级服务,从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管理自己,成为班级的主人。同时,我们还可以选拔常规小先生,如高年级学生示范打扫卫生、做眼保健操等,以及交友小先生帮助有社交困难的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总之一句话,让“人人都是小先生”这样的理念深植在每个虎娃心中。
       二、小先生的指导
       学生并非天生的“小先生”,从“学生”到“先生”的角色转变需要经历一定的学习和挑战。因此,在小先生上台展示之前,对他们的培训至关重要。
       我们最初的班级小先生指导主要依赖于各学科老师。老师们需要传授给学生“教”的技能,包括如何讲述才能吸引听众、如何使同学理解内容、如何呈现板书、如何控制语速和语调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实则是培养优秀小先生的关键所在。
       在年级小先生的选拔过程中,我们更注重课堂效果。例如,在语文组年级小先生的评选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准备了互动问题,这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还能让台下的学生更加专注地听讲。选拔结束后,老师们会根据评委的反馈对班级小先生进行再次培训和修改,以确保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
        此外,我们还通过金牌小先生的展示活动对其他小先生进行培训和示范。压轴出场的609班的小先生既幽默风趣又从容大方,给其他小先生做了很好的示范,当然,既有同伴的示范还不够,我们还邀请了杜星老师和曹良燕老师给他们进行一一的评价,相信他们在一声声中“你真有小先生的范儿”鼓励中会不断改进,不断进步。
        在一次次小先生活动中,我们发现虎娃积分卡的妙用,小先生手持积分,仿佛就开了挂,更加自信起来。所以在以后得活动中我们可以组建小先生团队,让大家分工合作,在小先生巡讲中担任助教的角色,让他们跟着学习,进步,这样以老带新,也可以帮助更多小先生进步。

邹娜

27

三、小先生的运用
 “小先生制”的实施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我们最常使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和“小老师制度”。这两种方式都能让小先生带领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任务或担任“小老师”,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知识传授给其他同龄人。
其实我们还可以通过小先生,组织学习活动。比如我们的语文课就可以设置这些小先生:
预习小先生。课上一些比较容易的背景知识,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查阅,在上课的时候,向其他学生作相应的讲解,让小先生参与预习、备课。
助理小先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这样一个很明显的心理特点,只要自己会,不喜欢老师说,喜欢“自己评说”。为此,组内互动是一种充分让学生评说的形式。小组内部成员由小先生组织,可以围绕学习内容各抒已见。让小先生带头评说、小结,成为课中助理。
复习小先生。在单元复习时,我们可以让复习小先生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本单元重点,然后上台去讲解。通过反复地练习和锻炼,很多小先生能够成为大家的榜样。
 作文小先生。我们在作文批改上,将教师批阅与小先生批阅相结合,这既能达成“学会修改习作”的学习目标,又可以帮助其他学生进行订正,收到较好的效果。
 还可以设置听写小先生,作业小先生、朗读小先生等。像我们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基础差距很大,有些孩子不认字,有些孩子认识很多字。现在每天的早读,我采取的就是小先生领读,我先在班级里挑选了一个识字量比较大的孩子,提前一天指导她第二天早上要读的内容,然后由她带领其他学生早读,一句一句教着读,我自己轻松了不少,小先生每天读得挺起劲。

28

灵动月刊◀

       四、小先生的评价
       随着语文组小先生活动的持续推进,我们不仅见证了学生在讲台上的风采,也体会到了这一教学模式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与总结,以期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小先生”制度。
       为了全面评估“小先生”的教学效果,我们计划在每位小先生登台讲课后,立即组织学生开展即兴评价活动。看他们有没有听懂,有哪些建议。老师也要给出评价,点评同学们的学习表现,我们将从教学内容、教学仪态、课堂互动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旨在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与不足,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在学校层面,我们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学校宣传栏、公众号开设专栏等方式,广泛推广“小先生进课堂”活动。还利用升旗仪式为小先生们和指导教师颁发荣誉证书,以此表彰他们的辛勤付出和成绩。
       通过这些举措,我们希望能够激发更多学生的参与热情,推动“小先生”制在校园内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希望“小先生制”不仅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他们找到了学习的乐趣,享受思考的过程,真正将学习变成自己的内在需求,从而“让学习变成自己的事”。

越过山丘

程青

29

车子才开到磁湖边,路灯就已刷地亮起,遥望天边的下弦月,清晰又明亮——正是我喜欢的那个弯弯的小船。我眼前浮现出那些明媚的笑脸——放学前背好书包,准备回家的婉钰来到我桌前,微笑的她和微笑的我对视了一眼,不约而同地说了一句,“你要(要我)帮忙吗?”旋即,我俩都笑了。
外面的文化墙布置只剩下最后的收尾工作了,看到她来帮忙,好几个背好书包准备回家的同学都围了过来。众人拾柴火焰高,有了“小手们”的帮助,张贴工作不到一刻钟,便都完成了,但是孩子们却在门口等着拿包的我一起下楼,他们叽叽喳喳地讨论着这次测试的成绩,既互相比较又互相鼓励,这样的乐观向上,积极快乐,让我也非常感动。
在夕阳的余晖里,前任班长和现任班长在人群中抱怨,因为参加德育处的活动,没有上下午的那节语文公开课,有多么遗憾!
这些孩子真是好啊!一片冰心在玉壶!
今天我回家的脚步明显轻松了许多,因为我不仅完成了那些常规工作,还完成了这段时间以来最重要的一项工作——讲一节“特别”的公开课。
因为有荆州市跟岗培训的八位校长来听,全校领导、语文老师都要参加,所以便与平时的公开课更不一般,既要讲好,更要讲巧,既要新颖更要实用。我要讲的是一节整本书的阅读推进课,整本书的导读课、分享课在我们学校都上得很多,但是“推进课”在我校应该是第一次讲,无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自己琢磨,网上的课例还是有一些的,但是大多流于形式,或浮光掠影。

30

灵动教育◀

我想落实到自己的课堂上,对自己班的学生还是应以实用为主。所以,我首先要想明白一点:推进课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推动学生去读,推进学生的阅读,让他们的阅读向细微向纵深发展。绝不类似于导读课,不仅仅是激趣,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把书读得更深入,把书读厚读实。所以,就有了我课堂前的那段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推进课是什么课吗?是用来检查你们读书情况的,但是这个检查不是考卷子,也不是知识问答竞赛,而是聊天,在咱们聊天的过程,我就能发现你们书读得怎么样。然后,我把设计的量表交给了助教黄维老师,让全体同学瞬间紧张又兴奋起来。
其实“十一”长假前两天接到这个任务时,我是想打退堂鼓的,先是找不到拒绝的人,最后找到马校长,她高超的谈话艺术让我一下没找到拒绝的词。
其实在学校也可算是资深教师了,但是内心还是不服老吧,于是,“军令状”就半推半就地接下了。
接下任务以后,我向学生借了不同版本的《童年》阅读,起初就是囫囵吞枣地看,后面有了教学思路,又回头重新细读,圈圈画画做笔记,越读越发现“推进课”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没有很多时间犹豫、选择、参考,细读一遍以后,我大致定下了教学思路,又改了三四遍教学设计,长假里,只能自己默默琢磨思路的连贯性,逻辑的合理性,感觉差不多以后,就做了一个初步的教学PPT(这个PPT在短短的几天里改了5轮)。
这个过程说起来就几句话,但是花费的时间很多,也很折磨人。“十一”假期,跟丈夫的几个同学参与家庭游,当我选择在景点门口备课不进景点的时候,他们都不相信,觉得我是跟丈夫闹矛盾,一个两个都来劝诫我,丈夫也生气,觉得我不好说话,还不听劝,又不合群,让他丢面子。
可是出游那几天,我其实都没有多少心思在玩上,我内心一直有蚂蚁在咬,焦躁不安,有一点时间都在看教案、翻阅找学生借的《童年》。还好,赶在最后一天,我还是确定好了教学环节,也写好了教案。

31

过了四十岁后,我对自己的记性尤为不信任,因为讲完一个环节,忽然记不起下一个环节,需要看教案似乎是常有的事情,而公开课上最忌讳这样。所以,我决定把教案整个背来,幸亏假期提前了三天回来,那几天,我都没有跟丈夫说话,我不理会他的冷嘲热讽,人就清静不少。
7号中午,我们班网购的墙贴到了,正好去学校布置文化墙,中午我干脆就没有回家,而是在校门口吃了碗饺子,然后独自在教室里背诵默写教案。环节大致是可以背来的,但是每一轮的具体语言表述却总不相同,只能说意思大致相同,但是有些句子自然没有精雕过的句子精炼优美,内心以为是不太完美的。后面的两天,在上学的路上,在回家的路上,起床时入睡前我都会忍不住去背教学设计上那些“总结引导”类的“金句”,我希望背得更熟一些,防止课堂语言不够漂亮。但是更多的时候,我在“发呆”,在大脑里预设那些学生的回答,学生的问题,我该如何应对!从年轻的时候开始,我就吃亏在应对学生的“课堂生成”上,这些年,我一直在努力弥补!我自认不是个脑子转得快的人,只能将勤补拙了!
公开课一般都会有好多遍的试讲、修改,但是我这节课基本是没有机会去试讲的,不仅仅因为近来教育德育的任务繁重,还因为时间太紧了!最后,是昨晚接到评课任务的黄维老师邀请我去他们班“过一遍”,并慷慨地拿出早上第一节语文课给我讲。应该说这一步还是很有用的,进一步增强了下午讲课的自信。
下午的公开课,最终表现我个人认为并非十全十美,中间掉了一个读书方法的总结环节。心里咯噔了一下,但是旋即,我灵机一动把它放到了最后和课堂小结一起讲了,也算是“十全九美”吧!
后面的评课环节,领导们和老师们都给予了高度评价,溢美之词让我汗颜。应该说同事们都明白准备一节“公开课”有诸多不易,特别是这样的整本书阅读课,更是需要方方面面的准备,这些是其他行业的人无法理解的!

32

灵动教育◀

总地说来,四十岁以后,虽然还没有自信到认为自己是“语文大家”,但是我想起刚到虎小教语文的那些年,我曾经每月都读《小学语文教师》,我把它装在随身的包里,有空就看,圈画笔记,里面有一位教育专家的一句话,我至今印象深刻——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也许终其一生,我都无法做到最好,但是一年又一年,我一直在践行,相信未来一定能做得更好。
这一段时间,我非常忙,有学科知识竞赛任务,有繁重的阅卷任务,还有不能间断的常规教学任务,德育处的诸多活动任务……每天一进校门,人就像陀螺一样不停地转。
教师的工作普通又重要,每天都有新的挑战,就像小时候翻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山丘。

亮相课感悟

吴晓红

33

本月我在207班上了一节新教师亮相课——《乘法的初步认识》,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所想所思所悟。
首先,谈谈所想。
本节课是二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乘法,所以打好基础很关键,它对后面学习表内乘除法,多位数乘除法以及乘除法的应用题都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教材强化了几个几的实际含义。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创设情景,学生动手操作,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体会乘法的意义和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教学重点是理解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本节课的难点是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接下来,讲讲所思。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课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节课讲“乘法的初步认识”,就能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圈一圈、数一数,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数形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同时,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设计了先用“几个几”掌声互动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铺垫本节课的内容,在新授过程,设计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交流得出乘法算式的意义,最后设计了语文诗句的融合和画画的环节体验乘法算式表达的意义。

34

灵动月刊◀

       最后,说说所悟。
       俗话说: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感谢几位老师和领导对我这节课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在正式上课去,我先在206班进行了试讲,试讲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幸亏陈玲玲老师和王牡老师及时提出了建议修改方案,比如:板书的设计中重难点的体现,以及“几个几”在哪出现合适,在207班试讲完后,王燕主任也对我的课进行了评价和分析,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例如,在算式中,加数不同的算式中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呈现等等。正式上课前,同时办公室的陈凤娥老师也和我一起探讨了后面练习的呈现方式。众位前辈、领导的指导修正,我的亮相课才有了精彩呈现。
       反思让人进步,不管是从教学过程,还是教学方法,还是板书设计,都让我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收获。同时本节课上完,我也充分认识到了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在引导学生回答的时候,语言还不够精练和准确,还是要多学习多思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认真钻研,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奏响反思之乐章
开启学习新征程

35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流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青年教师只有在奋进之中善学习,勤反思,才能汲养分,促发展。作为虎小的新教师,我在10月11日上了《jqx》的公开亮相课。在亮相课的活动中,在一年级语文组老师思维的碰撞中,激发了动力,产生了新思考,在反思之中也开启了新的学习征程。
一年级孩子学习拼音很重要,它是一种工具,帮助学生识字正音,汉语拼音的掌握情况将会大大影响后期的语文学习质量。但是汉语拼音枯燥,学起来比较困难,如何在40分钟的课堂上让学生趣学、乐学,并且很好地掌握拼音,需要结合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采用儿歌引导、游戏激趣、读写结合等策略。
课堂开始,我采用孩子们比较喜欢的活动任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开展一次探秘拼音王国奇趣冒险之行。向孩子们展示了来自拼音王国的一封邀请函,邀请孩子们到拼音王国冒险。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然后以贪吃蛇挡路的形式开始知识点的复习和梳理。接着以四项挑战展开:看图讲故事、识记大挑战、拼读大考验、拼音书写展。在活动中,每完成一项挑战,就给予孩子们一定的奖励,不断激发他们继续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在识记过程中,注意区分形近声母,通过编儿歌、做手指操的方式记忆。在拼读的过程中,采用开火车读、指名读的方式拼读巩固。最后,在四线三格中进行书写训练。

翟娜娜

36

灵动月刊◀

在这次公开课的展示中,在一年级组语文老师的帮助与指导中,我也发现了自己存在的很多问题。第一,是语速太快,喜欢用长句子,应该多用短句,便于一年级的孩子理解,也比较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第二,在闯关中,部分音节有超纲的行为,涉及后面的复韵母以及前鼻音后鼻音的训练。这些难度过大的词语会造成学生们在上课过程中的障碍与困难。第三,是在环节时间设置上的不合理,前面内容过多,导致最后面书写的环节时间不够,教师指导和学生练习的时间过于短。老师们在评课中指出来的这些问题,是帮助我不断进步的良方。
通过本次公开课,我深深感受到,一堂成功的公开课,不仅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熟练驾驭课堂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从以下两个方面提升自己:一是加强组内听课,多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多向优秀的教师学习经验,丰富和提升自己,让自己迅速成长起来;二是加强备课,备好课绝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我们充分了解教材,了解学生,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考虑好每一环节,这样每一节课才会是高效率的。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潜心向学,方能问道远方。衷心感谢马校长、赵校长和一年级语文组的全体老师,在这收获的季节,让我有幸赴一场心灵之约,迎一场知识的盛筵。耕耘不止,奔赴莫停,我会不断努力,精进自我,以赤诚之心拥抱虎小!

《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张秀敏

37

《0的认识及有关加减法》是在认识了1-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后安排的内容,一是0的认识,二是0的加法和减法。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实践活动,认识0的含义,学会写0,会口算有关0的加减法。同时,初步体会0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回顾这节课教学,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前,我准备5面小彩旗,一面一面奖励给坐姿端正的学生后,手里一面彩旗也没有了,就可以用数字0表示。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精神专注地投入学习。另一方面也让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奖励过程的变化,使学生很自然的“走进”了学习情境,激发了学习兴趣。
在探究0的加减法时,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问题情境。如,课件动态显示:鸟窝里有3只小鸟,3只小鸟都飞上天空,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描述情景,提出问题,再请学生列式计算。把0的加减法设置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中,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二、运用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爱写爱画。根据他们的特点,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观察法,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一画4-4=0,然后先和同桌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再让学生以“小先生”的身份讲一讲自己的想法。使得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教学活动中打破了机械讲授的格局,学生在愉快的共同探讨交流中接受了知识,使得课堂充满生机。

38

      三、注重联系生活,感受数学奥秘。
      在学生初步认识0的基础上,我请学生想一想: 生活中哪些事例也可以用0来表示,让学生从中寻找需要用0表示的事例,进一步体验0的含义,感受0的作用,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感受数学知识的奥秘,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四、课无完课,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这节课是我在虎小的第一次公开课,教学过程中,显得过于紧张,导致有的环节连接得不够紧密。比如在教学0的书写环节上,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描述0的形状特征,并让学生以小先生的身份说一说书写0应注意的地方之后,应该结合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并做出范写0,让学生对0的书写更加深刻。
      2.0的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进行的很顺利。对于温度计上的0表示分界线,教学大纲没有要求学生掌握,我个人也认为比较抽象,所以就以课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课下查找资料来了解。对于0的另一个含义分界线,和学生的交流也不够充分。
      3.一片荷叶上有4只青蛙,另一片荷叶上有0只青蛙,求两片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读懂图片信息不够准确。
      4.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生成问题处理还不够智慧。需加强,比如:让学生观察4-4=0,5-5=0,2-2=0,1-1=0……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当有学生说出两个数相同时,如果继续追问哪两个数,并让学生指一指,这样没有发现规律的同学,就会听得更清楚。
这节课,我没有把自己的设计意图完美展现出来,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这将成为我以后努力的方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提高教学效率,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画在树叶上的梦

柯琼

39

秋风起,落叶纷飞,大自然换上了金黄色的外衣,这正是引导孩子们走进自然、感受季节变换之美的最佳时机。今天,我有幸带着一群充满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孩子们,开展了一堂以“落叶去哪儿了”为主题的美术课,这不仅是一次神奇的探索,更是一次心灵的触碰。
课程开始前,我选了一个秋风微起的周末,让家长们带着孩子一起来一场亲子活动——拾落叶。他们带着孩子们在公园里的小径上漫步,收集各式各样的落叶。孩子们兴奋地在落叶堆中穿梭,挑选着自己心仪的那一片。有的喜欢火红的枫叶,有的偏爱金黄的银杏叶,还有的则被形状奇特的梧桐叶吸引。这一环节,不仅让孩子们亲近了大自然,也激发了他们对美的初步感知。
回到教室,我带着全班孩子们玩了一个《秋风吹》的音乐律动。孩子们的小手有时候变成了温柔的秋风、有时候又变成了在空中飞舞的落叶。他们玩得入迷,眼中闪烁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我带着他们一起欣赏了很多的落叶,再慢慢引导他们思考落叶最终去哪儿了。一片小落叶从枝头飘落,经历了河流的洗礼、山丘的眺望,最终化作泥土的一部分,滋养着新的生命······
接下来,是孩子们最期待的创作时间。我鼓励他们思考如何保留落叶的美,引出——拓印。让他们利用收集来的落叶作为创作材料,结合油画棒、彩铅等工具,发挥想象,大胆创作。有的孩子将拓印出的落叶变成了一棵棵秋天的树;有的则是将落叶的轮廓变为了一条条游动的鱼;还有的竟是将落叶变成了小龙虾的形象······这些都是孩子们的丰富想象。

40

      创作结束后,每个孩子轮流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述他们心中的“落叶故事”。有的孩子说,他的落叶变成了一群动物,活泼好动;有的孩子则想象落叶化作了森林的守护者,守护着每一寸土地。这些稚嫩而富有想象力的故事,让教室里充满了温馨和欢乐。
      这堂美术课,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艺术创作活动,更是一次深刻的自然教育与情感培养。通过观察、想象、创作和分享,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用艺术的眼光看待自然界的每一份馈赠,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倾听自然的声音,感受到了生命的循环与不息。我相信,这样的体验会在他们心中种下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种子,伴随他们成长,绽放出更加绚烂的生命之花。
      在“落叶去哪儿了”的探索之旅中,我和孩子们共同收获了知识、技能和情感的成长,这是一次难忘的教学经历,也是我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最大的幸福。

一棵树的行走

张红

41

从任何一个角度望去,挺拔都是一种高贵的存在。一段没有虚度的光阴,让生命的姿态,呈现出更为丰富的内涵。
有时,我这样想:若能独自站在这样一棵大树下,会多么令人振奋哪!无需多言,只是静静地看着,便能感受到周围充满了使人心生敬意的气息—林海雪原的朔风、高涨的洞庭浩气、弥漫的苍山雾霭……而它,这棵树,是所有气息的领袖。我触摸着这棵树,不禁肃然起敬。
如此一位领袖,怎能被束缚在那方巉岩,而不能放眼四海八荒?它想出发,像一位即将出征的将军,而非那用枯朽的手紧抓着岌岌可危的宝座,像被禁锢住的老国王,在苍绿的长袍下。
一颗自然赋予的灵动之心比任何心灵都要光芒四射。它的心与自然相连,一条溪流,一道彩虹,或者一场风花雪月,都会与它产生微妙的共鸣,
然而,空有苍技有何用?不过是祈祷天地的手;空有躯干有何用?不过是让天地间多了一丝唐突;空有根须有何用?不过是阻挡前进步伐的绳网……它到从未有过的空虚与落寞。它这才感到离自然是那么近,却又那么远。
游走天涯的幻想已经破灭,但心中的梦想仍在。一棵树是懂得用心感受世界的,而这颗心可以被带到远方。让心灵远走高飞,让子民们带上它的种子,像使者带着帝王对天地的问候,去云游!让林海雪原多一抹新绿,让洞庭湖畔汇聚乾坤,让苍山雾霭间多一次拔节,让荒凉的戈壁滩多一本生命的真经......
超脱自己的天然领地,便是一棵树的行走哲学。
站在树下,我便是它的子民了。
此刻,它已磨砺为成熟的君主,浑身散发着生命之光。它终于可以骄傲地行走在天地间了。

42

那棵树

王茂

43

早些年工作的校园里,有一棵梧桐树,听老一辈的同事说,从建校以来,它就在这里了。这样算起来,它也是一位饱经岁月的老人了,可一到夏天,苍郁的树冠告诉我,它依然青春靓丽。
这棵梧桐树没什么特别的,树干不大粗壮,分叉很多,但足足有三层楼那么高,恰似烫了当年时兴发型的亭亭舞女。青绿的树皮上有着一道道褶皱,那是它经历岁月的见证,记载着它所经历的风霜雨雪。点缀的淡淡灰白,是青春靓丽的底色。
每当下课时,我一走出教室,就能看到那手掌似的树叶随着清风向我挥舞着,停留在半空的绿色像涟漪一样流转,阳光也因此迷醉,踉跄地在树叶间旋转。在偌大的半空中,这是一场鲜活的动人的绿色。我情愿想着这是它给我准备的一场惊喜,我不可辜负,更不可错过。我行至它的身下,那一丛绿荫中丝丝清凉,我确信了,这是它给我早早准备的。柔柔的树荫不知拂去了我多少疲惫和忧愁。
但我知道,它不独属于我,它张开的怀抱要拥抱更多的人,给予更多的快乐。
一楼的同学们,一下课就围着梧桐树追逐、嬉戏,特别是在深秋,踩着掉在地上的梧桐叶,似乎会增加更多的乐趣。二楼的孩子们,可以通过围栏触摸到那像手掌一样的树叶,闻闻它们,用它们捉弄伙伴......这是一年年一场场不用相约的欢乐。      
这棵梧桐树时时刻刻笔直地站着鸟瞰着整个校园,或许它也早已忘却或者是没有计数给了有多少学生多少快乐,清扫了他们多少的少年烦恼。

44

      多少年过去了,这样一棵普通的树,有谁见过它在风雨中低下头、弯下腰?不必说它是坚毅的战士,辛勤地守护着美丽地校园,它只是来到了这里扎了根,那就好好生长,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陪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目送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离开。它见证了我的喜怒哀乐,见证了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不是吗?这颗普通的树撑起了一片绿荫,它所在的地方就变成了一道有声有色风景,它不可不谓之美。

成长应有的姿态

程胜楠

45

在人生的长河中,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航行者,乘着名为“成长”的帆船,穿越风浪,探索未知。成长,不仅是年岁的递增,更是心智的成熟、视野的拓宽与人格的完善。
成长,如同一条曲折而漫长的山路,我们在这条路上跌跌撞撞,摸索前行,每一步都留下了深深的足迹。这些足迹,见证了我们从稚嫩无知到成熟明理的转变,也记录了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收获的点点滴滴。
成长的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莫过于拥有一颗永远好奇的心。好奇心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它促使我们走出舒适区,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学习新的知识,体验不同的生活。保持好奇心,意味着我们要敢于提问,勇于尝试,即使面对失败也不轻言放弃。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挑战,但这些挑战正是成长的催化剂,让我们学会坚韧不拔与自我超越。
成长的道路上,挑战与困难如影随形。它们或如同狂风暴雨,让人心生畏惧;又或如同悬崖峭壁,考验着我们的勇气与决心。但真正的成长,从不在于逃避或绕过这些障碍,而在于以一颗勇敢的心,直面挑战,跨越难关。正如雏鹰试翼,方能翱翔天际;幼虎扑食,终成森林之王。成长应有的姿态,首先是勇敢无畏,敢于在未知中探索,在困境中坚持,将每一次挑战视为成长的阶梯。
成长不仅是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承担更多责任的过程。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都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对家庭、工作、社会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勇于担当,意味着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责任面前不逃避。通过实际行动,我们不仅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更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意志与能力,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46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学习已成为终身的课题。成长的姿态,应当是不断吸收新知,开拓视野,提升自我。无论是专业技能的深化,还是跨学科知识的融合,都能为我们的成长之路增添无限可能,持续学习,让我们在变化中保持竞争力,在挑战中找到机遇,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成长使我脱去稚气,加重了我心中的理想和现实,使我抛弃童话般的生活方式,在生活中适当用了强硬的手段。在成长的过程中,我纵然失去了很多,但收获也与失去成正比。生活嘛,总是有得有失的。
       成长,仿佛是一层朦胧的轻纱,能看到轻纱里有东西,却怎么也看不清楚。成长像一杯柠朦水,酸涩中交杂着丝丝甘甜,饱含着心酸与喜悦。
      成长是一段艰难的旅程,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人类喜欢在光阴流逝中感叹自身的渺小,却不忘在其间树立自己的航标。把荒漠变绿洲,把乡野筑成堡垒。天真和成熟,显现两种不同的姿态。只有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各种困难,我们才能在成长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儿时那棵树

陈雪妮

47

儿时的老屋前,种着一棵高大的樱桃树。那棵樱桃树,是我童年最深刻的记忆。每当春风拂面,它便抖擞着枝叶,在春光的映照下,显得生机勃勃。
记忆中,高大的樱桃树枝繁叶茂,是一个神秘的世界。我常常站在树下,仰望着那些翠绿的叶片,幻想着上面是否住着精灵,阳光透过叶间的缝隙,洒下一地斑驳的光影,我伸出小手,试图去捉住那些跳跃的光点,却总是徒劳无功。
夏日的午后,是樱桃树下最热闹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围坐在树荫下,听着蝉鸣,讲着故事。偶尔,一阵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是在为我们鼓掌,而最让我们期待的,便是樱桃成熟的时候。那时,樱桃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实,像一颗颗耀眼的红宝石,诱惑着我们这些“小馋猫”。
于是,我和小伙伴便小心翼翼地爬上树,生怕惊扰了树上的精灵。我伸出手,轻轻抚摸那一串串的"红宝石",然后摘下一颗,放到嘴里轻轻一咬,那甜甜的汁液立刻溢满了口腔。我们一边吃,一边享受着树荫下的清凉,笑声和话语声交织在一起,成了樱桃树上最美的旋律。
时光荏苒,老屋门前的那棵樱桃树,也变得更加粗壮挺拔。每当回到家乡,我总会站在树下,静静地回忆那些美好的时光。那些童年的欢声笑语,在绰绰的叶子缝隙间和着漏下的阳光一起斑驳、回荡,那些熟悉的面孔,也仿佛透过积水的岁月一一浮现。这是我失去童年后,它给我的次次抚慰和惊喜。
如今,我已远离家乡,但心中却始终牵挂着那棵树。我知道,无论我走到哪里,那棵树都会永远扎根在我的心中,再锋利的岁月也无法会削剔它的葱郁,它早已成为我永远的回忆和牵挂。

48

成长应有的姿态

何家玲

49

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说“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膩耳的声响。“成熟的成功者,以廉和之姿站在人生的顶峰,将自己看得低于尘土。成熟不是圆滑和世故,不是庸俗和市侩,成熟的人能客观认识自我,尊重他人。成熟的姿态不是傲视众人和唯我独尊,而是如麦穗般低头,倾一腔于土的感激。
初涉网坛的李娜,曾是那个怒批网坛制度、大吼观众的狂放者,不羁、高调。但当她一次又一次在成功与失败的磨炼中洗礼后,当她真正站在大满贯的领奖台,当五星红旗第一次在法网赛场上升起时,我看见那双坚毅的眼神中闪动着激动的泪光,听见她谦和而笃定的“感谢祖国”。日渐成熟的李娜不再是那个叫嚣着“我来了”的丫头,而是成长为微笑低语“谢谢大家”的世界名将。
国学大师陈寅恪,在岭南大学上课,坚持夏布长衫,精心备课,倾心讲学。正因他的成熟之姿,让他在学校内享誉盛名,以谦和成熟的姿态,永远伫立学子心中。
真正的成熟者,早己将内心的张扬与高傲埋于探索追求的艰辛中,那份托举让他们走上高峰的骄傲已流入汗水,仅剩谦和之姿。回眸成功路上的人们,他们如成熟的麦穗一般将自己的辉煌归功于脚下的土壤。
一个人就好像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就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值愈小。只有将自己放低,心怀感激,才能成为成熟的成功者,拥有自己人生的繁花似锦。
别忘化巴金“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别忘记狄更斯“我们国家,我的社会成就了我”,成熟者永远向着世人展视无需张扬的微笑,留给世界一个伏案的背影,一尊成熟的姿态。

50

悦享阅读,敞开五彩心灵之门

戴晶晶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我们在进行语文课外活动教学时应把课外阅读列为主要内容之一,把课外阅读作为语文知识的补充和延伸。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从课堂上得到的课外知识少,从课外阅读中获取得多,而要加强小学生语文课外知识的积累,就必须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一、阅读对人的影响
惠普尔说:“书籍是屹立在时间汪洋大海的灯塔”。0-6岁是孩子良好习惯培养的关键期,也是孩子各项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最重要的是学习能力的发展,而通过阅读可培养开发孩子更多能力。3-6岁的阅读是培养孩子良好语感的时期,为后期学习语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一时期孩子的记忆力好,学东西也快,应大量阅读各类书籍,慢慢培养孩子的语感。6-12岁是阅读的长期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段时期阅读是开发孩子天赋的保证,只有博览群书、海量阅读古今中外经典名著,广泛阅读百科书籍,如:地理、历史、哲学等学科,可让孩子的智慧不断的成长。通过大量阅读,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积累语言,增强写作能力;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有想象和独立思考的空间;孩子通过阅读正能量的书籍,可以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
(一)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语文教学内容因其所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更具培养一代新人的优势。“大语文观”就是要以“人的发展”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格,真诚、善良、美好的心灵,尊重真理,富有责任心的健全的人格。学生大量阅读富有人文精神的童话故事、人物传记、少年小说、世界名著缩编本等,内心世界很容易产生震撼。
(二)课外阅读有助于在读中积累语言
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少”字的含义有二:一是读的少,二是记得的少。 所以写作时便没词儿了。如果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自己写作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灵动月刊◀

52

可现今学生课外阅读大多徒有其名了,他们整天被练习压得抬不起头来,很少有时间光顾阅览室,报廊、报架也形同虚设。这样的现实,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精心指导,比如介绍课外读物,指导课外阅读笔记的记法,组织课外阅读交流比赛等等。
(三)课外阅读有助于理解。
大多数家长甚至一些老师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总觉得学生看课外书是看“闲书”。他们巴不得孩子课堂之外时间都在听写、背诵、写作文……好似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这种想法,其实是应试教育衍生出的错误。试想,学生每天用半小时时间抄3遍字词,以确保听写不错一个字和让他们每天用10分钟有的放矢地练习难字,还是用20分钟读课外书,哪个更好呢?我相信肯定是后者!
课外阅读对于语文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且看古今部分文学大师和语文教育专家们的看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多读,可以改进你的写作技能。--老舍
这些大师的话,足以证明课外阅读在提高人的语文实际能力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课外阅读有利于智力的开发
书读的越多,知识面就会更开阔,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们的智力背景。同时会让学生在阅读中丰富头脑,使他们的思维更活跃更具有灵活性。在遇到问题思考时不会特别费力,他们会从自己以往积累的知识财富中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会比其他孩子多样。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收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这条途径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思维也相对灵活起来,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智力来源。
(五)课外阅读对学生一生的影响
小学阶段是人的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让孩子们阅读一定量的经典名著,接触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从而汇集大量的语言和思想资源,这些对人的终身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大量的阅读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深化,使学生成为渊博的文化人士。

小学的语文教学是为了培养能够领悟祖国文化魅力,建设个人语言文化家园,与时代文化交互共鸣的语文爱好者,而不只是单一地为了培养专业的语言学家和文学家,文字工作者。只有一定的阅读量作保证,使阅读水平得到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才能顺利完成。
二、 教师怎样有效的指导课外阅读
小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这一规定对扩大学生阅读量,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课外知识储备,为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是非常有益的。
(一)课外读物分年龄段选择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较差,可如今的课外书却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依照读物的教育性、益智性和趣味性原则,积极向学生推荐课外书籍,做好读物推荐工作。
     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提供读物。
⑴第一学段要推荐图文并茂、篇幅短小、趣味性强、通俗易懂的书籍。
这一学段的孩子,大多是6—8岁,他们的社会交往比学前儿童广泛,语言能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能有条不紊地把自己的想法或听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这个阶段是儿童想象力发展的顶峰时期,他们开始分辨现实与幻想的不同,对是非善恶也有自己粗浅的认识,他们喜欢和小伙伴一起,模仿大人的样子进行一些社会模拟活动。这期间,孩子对模拟社会生活的动物世界的故事书、童话、寓言、卡通等图文并茂、篇幅短小、趣味性强、通俗易懂的书籍十分感兴趣,教师便应及时为孩子推荐。如提供《365夜知识童话》、《丁丁历险记》、《格林童话》等等这类读物,以满足其阅读的欲望。
⑵第二学段要推荐和提供节奏感强,富有变化和趣味的读物。
这一学段的孩子随着识字量的增多,阅读能力有了提高,他们逐渐发现阅读是自己的一种享受,喜欢一个人静静地阅读,然后与别人交流、讨论。在这一阶段,教师应以学生个体阅读为主,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并组织各种读书比赛或故事演讲等,保持学生旺盛的课外阅读兴趣。

灵动月刊◀

53

54

⑶第三学段要推荐表现神秘、玄奥、超自然的科幻读物、富有哲理的历史故事或人物传记、部分精典的传统著作。
这一学段的孩子已开始学着以自己的观点去看待社会和人生,开始注重自我价值的体现,这期间,可以组织读书比赛、演讲比赛以及作文比赛等,给学生展示自己课外阅读成效的机会。同时,通过课外的专题研究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合作意识和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逐步形成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推荐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宜的书籍。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先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必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今的孩子读书习惯不好,原因之一是兴趣欠佳。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方式很多,比如:我每天早上8点吃完早餐以后的20分钟组织孩子们集体看书。二年级的孩子坚持了一个学期后,这个学期就发现了不一样的现象。很多孩子早早来到教室边吃着早餐边看着书。孩子长期生活在一个充满书香的环境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自然就会感知到读书的乐趣,认识到读书的价值意义,从而喜好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让学生尝到读书的甜头,他们会自觉主动地寻书而读,久而久之,他们就酷爱读书、手不释卷的良好阅读习惯会逐渐养成。
(2)读书指导不可或缺,它是垫好学生阅读习惯的基石
徐特立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勤动笔勤思考,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做好摘录、记好笔记,并及时写下心得体会。从本质意义上讲,阅读的过程实际就是思维思考的过程。这样以来,学生读书积累就有目的,写作实践就会得到历练,思维感悟就能得到提升。
(3)激励评价是孩子爱读书、形成读书习惯的兴奋剂和助推器。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话不假,因为孩子的心理意愿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和悦纳。赏识教育是激励性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我们多赏识激励学生,他们就会燃起自信的力量,心中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像是沐浴在春风之中,感到无比欢欣和幸福,从而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有了追求上进的信念。

因此,每周我都会给予看书认真的孩子小小奖励。他们在获得赞许之后,心怀一种成就感,故而读书学习的欲望会更高,这样更加激起他们在某一方面向纵深发展,使其个性得以发展,潜力得到挖掘,读书习惯自然成之。
总之,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加强课外阅读,不仅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呼唤,更是世界范围教育成功的经验。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灵动月刊◀

55

56

《红楼梦》读书心得

李明艳

57

这个暑假里我带着家里两个娃看完了87版电视剧《红楼梦》,看完心中感慨万千,久久不能平静。想着家里书柜上还有一本我大学期间买的一本厚厚的尘封已久的《红楼梦》原著,于是我在接下来一周的晚上睡觉前重新看了一遍。
说是重新看,其实还不准确,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品读。对着年龄的增大,对世事有了更多的了解和经验,读这本书觉得没有大学时那么难以理解了。我也建议我孩子看一看原著,不懂的地方例如人物关系,还有当时的社会背景及风俗文化等,我就给他们讲一讲。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深刻的人物刻画、复杂的情节发展而著称。读完《红楼梦》,我不禁为其所展现的人性、情感、社会现象所震撼。
首先,小说中人物形象鲜明,个性迥异。从贾宝玉的叛逆、林黛玉的敏感脆弱,到薛宝钗的稳重、王熙凤的精明,每一个人物都有着独特的性格和命运。他们的形象栩栩如生,令人难以忘怀。
其次,小说中情感描写深刻,展现出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从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纯洁而痛苦的爱情,到家族内部的纷争和勾心斗角,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错综复杂,引人入胜。
 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伴随着我度过了暑假里的一天又一天,一个又一个的深夜。曹雪芹的笔触,不仅仅绘制了一幅宏大的封建社会图景,更深刻地刻画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在这个被情感纠缠的世界里,我仿佛走进了一个缤纷多彩却又悲剧的梦境,感受到了那些活生生的人物的喜怒哀乐。每一个细节,每一段描写,都像是在用一种超越时空的力量,触动我的心灵。它让我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共鸣,仿佛自己也成为了故事中的一员,与那些人物一同欢笑、一同悲伤。
当看完电视剧,后来再读这本书,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爱情和人生的作品,更是一面照见人性深处的镜子。在它的映照下,每个角色都显得那么鲜活,他们的欢笑与泪水,都在提醒我,生活的复杂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它告诉我,生活不只是表面的光鲜亮丽,更有深层次的纠结与无奈。

58

灵动教育◀

这种深刻的人性描绘,让我不禁反思自己的生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也像书中的角色一样,有着各自的烦恼与欢乐,却又常常忽略了它们背后更深层的意义?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就像是一场缘分与命运的较量。他们的爱情,美好而又悲伤,展示了人性中最纯粹的情感和最无奈的现实。
《红楼梦》还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封建社会的残酷与无情。书中所描绘的大观园,表面是欢乐的乐园,实则是悲剧的源地。它虽包含了华丽的物质,但更是灵魂的囚笼。阅读《红楼梦》,就像是进行了一场心灵的旅行。在这个旅程中,我经历了人物的悲欢离合,感受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绝望。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部文学巨著,更是一部教会我们如何面对生活的教科书。
此外,小说还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病和荒谬现象,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批判。通过对家族衰落的描绘,作者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社会的黑暗面,表达了对自由、平等、真爱的向往和追求。总之,读完《红楼梦》,我不仅对古代文学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人性、情感、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部小说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深刻的思想内涵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读史可以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读散文使人宁静,读小说使人认识社会与人生,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读书不仅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坚持读书是教师最起码的职业底线。在这个学习社会化的时代,教师唯有不断读书,不断学习,才能逐渐完善自我,促进专业发展,超出“匠”的局限。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坚持“活到老,学到老,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者检查自己,在博览群书中使自己的
生命和教育一起充满蓬勃的生机。读书是一种享受,读书的生活是幸福的,我们应该把读书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不断提升自我。
在教育的浩瀚星空中,每一位教师都是那璀璨星辰,以自己的光芒照亮学生的前行之路。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红楼梦》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它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心。

读《国之脊梁》有感

武阿荣

59

这次国庆小长假没有安排出行,恰巧前段时间在网上为孩子购买的读物也到了,于是在一个午后和女儿一起翻开了这本《国之脊梁》。
映入眼中的第一句话:“你知道哪些中国科学家?”这本应是个简单的问题,却难住了许多人。袁隆平、钱学森、钟南山……这些名字,似乎成了许多人苦思冥想后的最佳答案。
提到科学家,人们能列举出许多名字,但一提到中国的科学家,就仿佛超出了他们的知识范围。
纵观人类历史长河,科学进步是全球科学家们共同努力的结果。然而,探索中国科技的发展历程,却是中国科学家们默默耕耘的结晶。面对这个问题,我也曾感到困惑和无知。于是,我拜读了这本——《国之脊梁》,以填补我对这些科学家尊敬与铭记的空白。
他们是华夏儿女的坚强后盾,中华民族的巍峨支柱,人民的坚固后盾。在浩瀚的时光长河中,他们如同砥柱中流,屹立潮头,无畏地抵御着黑暗的侵袭,守护着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静谧而悠长的岁月里,是他们以不懈的奋斗为笔,引领着中华民族前行的步伐,绘制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国之脊梁》一书,以童真而敬畏的目光,捕捉到了那些闪耀在科技星空上的璀璨光芒。书中精选了来自各学科领域的40位杰出中国院士,他们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以崇高的理想为灯塔,用科学成就铸就了一座座巍峨的丰碑。这些科学家们,不仅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更是时代的巨擘,他们勇于开拓未知,以创新的科学精神照亮了全国,引领着科技发展的潮流。

60

灵动月刊◀

      他们秉持着严谨治学的态度,对知识的探索一丝不苟,如同工匠雕琢艺术品般精心打磨每一项研究成果。在科学的殿堂里,他们淡泊名利,将个人的追求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之中,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谊。他们成为了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丰碑,是后世敬仰的楷模,他们的名字和事迹,如同璀璨的星辰,永远镌刻在历史的天空中。
      在《国之脊梁》的细腻笔触下,我们得以窥见这些传奇人物的非凡人生。从他们的成长历程到辉煌成就,从科学探索的艰辛到成功后的淡然,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感人至深的力量。他们深植于心的忠诚与执着,展现了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让我们感受到了科学家们的伟大与崇高。
      这些生动篇章,如同一部部活生生的历史剧,讲述着时代的变迁与精神的传承。它们激励着每一个后来者心怀梦想,勇往直前,以科学家们为榜样,不断追求真理、探索未知。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让我们向这些共和国的脊梁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以他们为镜,映照出自身的不足与前进的方向。
      知道他们伟大,却未曾想过他们如此伟大。是他们用毕生心血换来了我们如今的太平盛世。忘记英雄是一个名族的耻辱,呼吁孩子们共读这本《国之脊梁》汲取榜样精神,有利于孩子们树立正确的精神观、价值观。在孩子心中,埋下科学梦,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向这些未曾谋面却深受启发的先辈们致敬,愿当今盛世如先辈们所愿。

剖析底层逻辑 搭建整体知识框架

——读《地理实践力与学科融合思维》有感
以洋流分布为例

61

地理学科体系严谨,内在逻辑分明,处处考验思辨能力,同时在多个角度和层次中注入人文关怀,其自然属性与人文属性高度融合,并以众多独具特色的示意图作为载体,对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进行综合考察,故被称为“文科中的理科”。地理学科知识体系庞大,囊括了众多看似互不关联的板块,因此为学生剖析底层逻辑并尝试搭建整体知识框架将会使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更深入的理解。
《地理实践力与学科融合思维》一书立足于跨学科融合模式,逐一分析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水体运动、地貌、生物土壤等板块中的跨学科可行性及相应的操作模式,为学生培养独特的思维层面。本文以洋流分布为例,尝试剖析跨学科思维下的底层逻辑建构。
很多学生都可以准确无误地画出世界洋流模式图,但不少人只是机械记忆,没有弄清楚洋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更没有去钻研洋流与其他热力环流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面对形态各异的题目不会权变,这便是底层逻辑的缺失。
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洋流分布为例,其洋流模式完全一致。形成洋流的主要的动力就是风,世界洋流主要可以分为两种,风海流和补偿流。
先讨论风海流。在纬度30至60度之间,近地面的风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半球形成西南风,南半球形成西北风,最终在纬度60度左右变为正西风。中纬地区盛行西风,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北半球的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就是在盛行西风带的作用下形成的。

吴博元

62

灵动月刊◀

南纬40度左右这一圈都几乎没有大陆,所以能够形成全球范围连续的西风漂流,北纬40度左右有亚欧大陆和美洲大陆,因此北半球的西风漂流被分割成了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两个部分。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以及西风漂流因盛行西风而形成,故方向都是往东。
在赤道地区至南北纬30度之间,近地面的风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半球形成东北季风,南半球形成东南季风,在接近赤道地区变为正东风,由此形成南北赤道暖流,其方向全部都是往西的。以上这几个洋流划归为风海流,即由近地面的风推动而形成。
在地球近地面,高压区空气致密,低压区空气稀疏,因此空气会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之下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以形成补充效应并使近地面整体气压整体达到平衡状态,这就是风的形成机制。同样作为流体,液体与气体在这方面拥有类似的物理属性。
在风海流产生之后,风海流的出发海域与到达海域的海水体量便有了差异,某处缺失的海水体量必定需要附近海域的海水来补偿,而某处盈余的海水体量也必定会分流至附近海域,在整体循环和平衡的作用之下便形成了洋流的第二种模式——补偿流。补偿流分为水平补偿流和垂直补偿流(上升流和下降流),这一部分我们暂且只讨论水平补偿流。以北太平洋为例,中纬度地区由盛行西风形成的北太平洋暖流方向由西向东,在到达最东端即美国西海岸之后,有一部分将会向南分流;低纬度地区由东北信风形成的北赤道暖流方向由东向西,在到达最西端即菲律宾之后,有一部分将会向北分流,由此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日本暖流本质是北赤道暖流抵达菲律宾后往北对北太平洋暖流出发海域缺失海水的补偿,因从低纬度地区流向高纬度地区,故为暖流性质。加利福尼亚寒流本质是北太平洋暖流抵达美国西海岸之后往南对北赤道暖流出发海域缺失海水的补偿,因从高纬度地区流向低纬度地区,故为寒流性质。以上便是补偿流形成的机制,其他地区的补偿流诸如秘鲁寒流、本格拉寒流、巴西暖流等形成机制均为此。

63

至此,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形成机制已基本剖析,在弄懂了其底层逻辑之后,无需刻意去记忆我们也能准确说出各个洋流形成的原因、方向、性质了,很多知识都不应是机械式记忆的。洋流本身是由近地面的风来驱动的,所以在底层逻辑上洋流这一模块实际上和热力环流(大气环流)隶属于同一个体系。从洋流可迁移到其他知识模块,如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效应等等。许多人容易混淆的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实际上和洋流、热力环流也是同一个知识体系。
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西侧水域温度高,东侧水域温度低,此为沃克环流,当东南信风减弱时,太平洋东侧底层冷海水上泛(上升补偿流)减少,导致太平洋东侧异常升温,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形成的机制与其相反。
地理学中的诸多知识均存在一定的体系,且与物理、生物、化学紧密相连,因此必须从底层逻辑上弄通弄懂,不懂底层逻辑,盲目地做再多的题目也都是无效的,错了都不知道根本原因是什么。透过现象看本质,地理学绝不是死记硬背的学科,它教会我们的,是缜密的逻辑分析,是灵活的理论运用,是宏观思维,也是微妙的变化和判断。我们尝试搭建的知识体系,也不仅局限于地理这一学科,更要做到跨物学科,重视地理学的“理科思维”。有了坚实的自然地理学基础之后,地理学的终极目标便是与社会科学进行深度融合,从多个维度展现这门学科的人文属性和社会价值。

《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读后感

邵雨琪

64

在这个信息爆炸、知识碎片化的时代,阅读一本能够引人深思、回归教育本真的书籍,无疑是一场心灵的洗礼。《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便是这样一本让人耳目一新的著作,它以朴素无华的语言,深刻探讨了语文教育的本质与价值,让人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教育的温度与力量。本文将从书中的核心观点、个人感悟、教学启示以及对当前教育现状的反思等多个维度,展开对这本书的读后感悟。
一、回归朴素,重拾语文之魂
《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一书,最打动人心之处在于其“朴素”二字。作者以一位资深语文教师的视角,摒弃了华丽辞藻与复杂理论,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阐述了语文教育的真谛。书中提到,语文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学习,更是文化的传承、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识字断句,更要引导他们感悟文字背后的情感与哲理,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这种朴素的教学理念,是对当前应试教育体制下语文教育的一种深刻反思。在分数至上的环境下,语文教育往往被简化为知识点的记忆与应试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其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功能。而《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则呼吁我们回归语文的本真,让语文教育回归到“读好书、写好字、做好人”的朴素追求上来。
二、个人感悟:文字的力量,心灵的触动
阅读此书,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书香四溢的课堂。书中描述的一节节生动的语文课,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共鸣与心灵的触动。作者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展示了语文如何成为连接师生心灵的桥梁,如何在学生的心田种下真善美的种子。

65

我深刻体会到,文字是有温度的,它能够穿越时空,触动人心。在阅读过程中,我时而被文章中描绘的美景所吸引,时而又被人物的情感所打动,更被那些深刻的人生哲理所启迪。这种体验,让我更加坚信,语文教育不仅仅是技能的培养,更是灵魂的滋养。
      三、教学启示: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内在动力
      《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给我的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启示。首先,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书中提到,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思维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
      其次,注重阅读与写作的训练。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通过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而写作则是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书中提倡“多读多写”,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同时加强写作训练,培养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最后,注重情感与价值观的引导。语文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与价值观的塑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形成,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四、对当前教育现状的反思
      在享受《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带来的心灵震撼的同时,我也不得不对当前的教育现状进行深刻的反思。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应试教育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分数依旧是成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这种评价体系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扼杀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66

灵动月刊◀

      与此同时,一些学校和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教育。他们只关注知识点的灌输和应试技巧的训练,却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审美情趣的提升以及人文素养的熏陶。这种短视的教育方式不仅无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的优秀人才,更可能导致学生心灵的空虚和精神的迷茫。
      五、结语
      《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不仅是一本关于语文教育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教育本真与人文关怀的著作。它让我们重新审视语文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反思当前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坚持朴素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注重阅读与写作的训练以及情感与价值观的引导,就一定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教育未来而奋斗!

牵手的故事

罗冬元

       一个小男孩,长得结实,肉嘟嘟的脸上有高挺的鼻子,笑容经常溢在脸上。第一次与他见面,当我问:“你叫什么?”他满脸的笑意,大声地说:“我叫黄凯恩。”这五个字从他的嘴里出来,好像是五个调皮的孩子在空中玩耍了一会儿,再传到我的耳朵里,我听得是云里雾里,很费力的去揣摩他的发音——他是一个发音不清楚的孩子。我与他的交流,要同学们翻译或者我去看他的嘴唇的动势,这个孩子与平常的孩子不一样。
      他的不一样,不仅仅如此。还有更难解决的问题,那是自己发疯而且自残。那一天,上英语课,他和其他的同学说话,不听讲。英语老师用眼神制止他,他无动于衷,肆无忌惮地与他人越说越有劲。老师气奋地走上前去,用教鞭把他的桌子敲了敲。他顿时发怒了,龇牙咧嘴地自言自语,脸涨得通红,自己一会儿拍桌子,一会儿翘着二郎腿,嘴里对老师哇哇直叫。老师不理他,他拿出一支铅笔戳自己的头,一下又一下,用力地戳一下,再用力。当老师走到他面前,头皮被他戳破了,有许多铅笔尖戳的小坑坑,露出了血色。当同学们告诉我这一切,我连忙三步并作两步走到教室里,去牵他的手。他本能地甩掉了我的手,撞撞跌跌地往外跑,脸像猪肝色,嘴里吐出的字,加上他情绪激动,好像是煮沸的开水在冒泡,冒一下,消失了,我什么都听不懂。我紧抓住他的手带到我办公室里。
       我走上前去,看看他的伤势,连忙拿出碘酒和棉签给他消毒,他还在哇哇地叫着,表示自己的委屈。我动作轻柔地一圈又一圈地消毒,这时的时间是沙漏一样,他慢慢地不激动了。我波澜不惊地处理了他的伤情。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傻孩子,你自己伤自己多疼呀!你的事情我已经知道了,你把事情的经过说我听。他开始说事情的来龙去脉。我颔首说:“你受了委屈,我知道。你以后有委屈,找老师,老师是你的后盾。你有错,就是不应该自己伤害自己。”他擦干了眼泪,点了点头。作为班主任,我们先去关心孩子的身体和心灵,再去处理具体的事情,孩子坚硬的心会软化起来。我牵着他的手,回到了教室。后来,只要他和其他同学发生矛盾,他都会来办公室给我倾诉,把我当后盾。我用心关心他,他每次都满意地离开。我是法官,给他公平,我是心理师,给他疏导他的坏情绪,我是教师,指出他的错误。可我还是牵不了他的手。

67

     教育好一个孩子,可能需要耗费我们班主任六年的时间。“老师,黄凯恩一打放学铃,就冲出了教室,不站路队!”我放学时,逮住他,不让他跑,他与我捉迷藏,边跑,还边向我抛一个胜利的笑容。某一天放学,我紧紧牵住他的手,对他说:“黄凯恩,我今天给你两个选择,一是你与同学们一起站路队;二是你不站路队,你不能上体育课和信息课。”他挣脱了我的手,对我说:“不站路队。”马上一溜烟就跑了。全班同学望着我,看我发怒的反应。我冷静地望着他的背影,摇了摇头,但我坚信:有一天,我会把他的手牵住。
      上体育课了,我就坐在教室里,守着他,我不理他,只用眼神杀他。他怯怯地坐在桌子上,我做我的事。信息课上,我来到教室里,守着他。两个星期过去了,上信息课前的课间,他在信息课教室门口徘徊。我走上前,问他:“你想上信息课吗?”他红着脸,眼神躲闪着,点了点头。“那你放学后,与同学们一起站队回家!”他点了点头。我牵着他的手,他没有挣脱,这时我的手,不是手,是一种温暖的传递,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他去上了信息课。从此以后,他与同学们一起站路队了!他对我信任了!他再发生什么事,我牵着他的手,三言两语就可以说通,他懂事地点头,高高的鼻尖翕张几下,害羞地离开。
       黄凯恩还会发疯,还会扰乱课堂纪律。我会继续牵着他的手,让他在和风细雨中慢慢学会控制情绪,慢慢学会爱自己。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好一个有问题的孩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个长期的复杂过程。教育需要和谐。当师生双方都学会了换位思考,即使学生做错了什么,师有凉解心,生有悔改意,一切问题会迎刃而解!

68

08

学校的校魂: 灵动教育
学 校 愿 景: 办成学生和教师愿意甜蜜回味的现代化名校
学 校 使 命: 培养健康自信、活泼灵动的阳光少年
办 学 口 号: 有梦想,善学习,做最好的自己!
校          训: 立为先之志 做有为之人
校          风: 诚实坚毅 乐学创新
教          风: 乐教好学 合力争先
学          风: 勤巧兼备 动静相宜
管 理 理 念: 开放 民主 和谐
学校吉祥物: 刚健而灵动的虎娃

马    琳      吴慧芳
赵小燕       李   晶
程    青      方青龙      黄  菁
张    怡      肖竹韵

主      编 
副 主 编  
编      委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