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我们这十年 新能源

我们这十年

新能源

2012-2022年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毛泽东

十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之快,已有目共睹。电动化、智能化历史性发展机遇促进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也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猛
2022年前三季度,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726万辆,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456.7万辆,占比攀升至62.9%。10年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全年销量只有1.28万辆,占全年汽车销量不到0.07%。今年市占率24%,全球汽车产业已经进入全新的阶段。
二、迎来中国车时代
在传统汽车时代,以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为主导的供应链,欧洲、美国、日本占据主导位置。外资供应商占90%左右,关键技术一直由外资把控。在新的发展阶段,关键技术和市场都以中国为主,中国已经站在舞台正中央。
三、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入新阶段
在新发展阶段,以电动化和智能化驱动的供应链,正逐渐成为汽车产业的主导,为全球汽车供应链变革带来的机遇,是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入新阶段的有力保证。
四、进一步强化我们行业龙头地位
十年前甚至更早,我们行业企业家早已高瞻远瞩,提前加速新能源“三电”投入,他们保持持续对创新的渴望,以及所引领的伟大创新,在新能源新赛道中迎来了丰硕的收获。
十年来,我们行业能够快速响应新技术新变革,走在时代的前列,形成技术更迭引领、规模反哺研发的良好态势。从电驱动上市公司发展来看,2012年市值366.03亿元,到2022年10月市值增长140倍。2022年三季度营业收入增长6.42%,利润增长12.44%。
十年来,驱动系统集成化从硬件融合向电气、芯片融合演进, 独立供应商进入了快速增长轨道,对未来的新兴产业有着更强的竞争力。

朱小平,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车用电机电器电子分会
秘书长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进入新时代

preface/前言

《我们这十年》编委会

目录/contents

前言

02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进入新时代

新闻

40
41
42
43
44
45
45

蔡蔚俄罗斯院士、方正电机、蔚来汽车
卧龙采埃孚、江苏铭纳阳、凯博易控
东风电驱动、艺达电驱动
信质、索恩格、龙城智电
采埃孚、易唯科、东风
2022中国汽车供应链优秀创新成果发布
线上培训课顺利召开

主任
副主任
主编
编辑部主任
美术编辑
数据整理
编辑
主管单位
编 辑 单 位
地址
联 系 电 话
电子邮箱

付炳锋
罗军民、李桂新
朱小平
朱小平
龚   逸
赖   骞
赵   霞、龚   逸
赖   骞、沈   栩
戴文静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中汽协会车用
电机电器电子分会
中国汽车电器信息网
中汽协会标委会电机电器电子专业委员会
长沙市开福区
0731-84424716
djdqxh188@vip.163.com

专题

06
28
30
32
34
38

时间是最好的答案,比亚迪show time
西埃电器:这十年以技术创新为引领
湖南科特:十年磨砺,大小细作,再创辉煌!
非凡十年:从0到N的舍弗勒电驱动成功之路
数说:电驱动系统上市公司非凡十年
非凡十年-人物语录

企业

08
12
14
10

天海集团:新能源业务发展之路
上海电驱动:第100万台纯电驱动产品下线
巨一科技成长侧记
依思普林:创新是降本保供头等大事

四川甘孜 稻城亚丁

内蒙古 坝上草原

内蒙古 额济纳旗

新疆 塔里木盆地

未来

16
18
20

中车时代电气: 打造更具韧性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
联合电子:未来5年新增25条产线
华为智能电动:DriveONE创新驱动未来

美好的景和美好的人在一起

人物

22
24
26

余平:“精进”高中端新能源车电驱系统
陈金涛:威灵布局“三大”核心部件
朱兴明:时代的“弄潮儿”,必要的“偏执狂”

悦读

人生的深味

46

我们这十年

新能源

2022年12月

时间是最好的答案,比亚迪

最近,比亚迪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受到各界高度关注。不仅仅因为比亚迪成为首个达成这一里程碑的中国汽车品牌,“300万”这个数字背后的“加速度”更加引人注意。
时间就是生命!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大鱼吃小鱼的时代,而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与时间赛跑,跑出加速度,是赢得竞争的关键。
我们一起看看,在比亚迪,时间,能带来什么?

11月16日,比亚迪(002594.SZ)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受到各界高度关注。“300万”这个数字背后的“加速度”更加引人注意。

我们这十年

专题

show time

0.3秒,刀片电池叠片机完成一次叠片
1秒,使用车载5G可下载1Gb的内容
3.7秒,汉DM-p时速从0加速到100公里
8秒,云巴秒级道岔完成一次转辙
26秒,生产出年发电量5500度的太阳能组件 
1分钟,980 pcs的3C电池从弗迪电池出货
1小时,比亚迪电动叉车最高销量可突破1.5万台
8万小时,验证DM-i超级混动系统的可靠品质
每1个工作日,申请专利11件,授权专利9件
每1天,有超过7260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交到用户手中
24天,成为全球最大口罩生产商,最高日产
           口罩达1亿只
6个月,这是e平台3.0使单一车型开发周期预
             计可缩短的时间
1年,13万张钢结构图纸出图
1年,比亚迪电子产品组装可超 2亿套
15年,比亚迪储能零安全事故

新能源车产量
“从1到100万”用时13年
从“100万到200万”用时1年
从“200万到300万”仅用时半年

28年,时间创造一切,时间证明一切

每1天,有超过7260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交
             用户手中
24天,成为全球最大口罩生产商,最高日产
           口罩达1亿只
6个月,这是e平台3.0使单一车型开发周期预
             计可缩短的时间
1年,13万张钢结构图纸出图
1年,比亚迪电子产品组装可超 2亿套
15年,比亚迪储能零安全事故

2022年1-10月,天海集团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8.1%,高出中国汽车行业增速24个百分点,预计全年累计销售突破90亿元,其中新能源业务销售占比达到41%。

我们这十年

企业

天海集团:
新能源业务发展之路

因势而动,40余年转型新赛道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方兴未艾的2015年,天海集团按照汽车行业“新四化”发展理念,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新势力车企的出现,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新市场、新客户。高层领导带队逐家拜访客户,分析其造车理念、经营模式、公司竞争力、客户需求等,积极对新势力造车客户群体进行逐一调研分析。扎实的调研成果让天海有了信心、有了底气。
天海凭借庞大的客户基础和不可替代的产品优势,发挥垂直整合能力,以传统低压线束、低压配电盒组合销售,发展高压连接器、高压线束、汽车电子类产品的战略,不仅有效降低了风险,而且形成了产业链的整体带动,使新能源业务发展快而稳、新而实。

天海已形成了智能电动汽车连接、传输、控制三大系统全系产品矩阵。
连接系统方面,天海凭借技术突破、成本优势等,持续提升高低压连接器的市场份额,形成了以乘用车为主,商用车及储能为辅的配套体系,可提供专业的整车高低压互连解决方案。主要产品包括用于乘用车、商用车的TP系列、TY系列、TG系列高压连接器及充换电高压连接器,用于储能系统的TES储能系列连接器和MSD连接器,覆盖“大三电”和“小三电”系统以及储能系统等应用场景。

在新能源领域,天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美国发明专利1项,国内发明专利26项、实用新型专利32项。

跬步千里,完善产品矩阵

传输系统方面,天海集团新能源线束年生产能力超过300万套,已同时具备电机控制、电机三相、空调高压等整车高压线束的研发、生产制造能力,并成功为上汽、理想、长安、吉利等诸多项目实施配套。
控制系统方面,打造了国内一流的车身电子控制和汽车照明电子控制产品线。其中汽车照明电子控制业务依靠稳定的产品质量赢得了海拉、ZKW、韩国三立、法雷奥等广大客户的信任,正在以坚定步伐向全球一流的汽车电子电器系统供应商迈进。

天海新能源紧跟新技术发展趋势,识别关键核心技术,确定了以铝线超声波焊接技术、叠层触点连接器技术、高压互联轻量化技术等为突破点的研发方向,全面抢占技术高地。
为加强新能源业务技术攻坚,天海集团成立了新能源事业部并组建成立河南省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器产业研究院,协同鹤壁、郑州、上海三个研发中心,为新能源产品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研发团队不断的努力下,天海凭借技术优势先后开发了一系列高压连接器产品,整车高压铜线束、高压铝线束等畅销产品,打出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天海品牌。

先势而行,抢占新能源新高地

天海-上汽联合实验室签约揭牌仪式天海集团总裁郭得岁(右一)

(◎来源企业)

依思普林:
创新是新能源汽车降本保供头等大事

“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先全球多少,最终也是由零部件技术能否领先和领先多少决定的。”
       ——深圳依思普林科技有限公司  张杰夫总经理

依思普林自2011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IGBT模块自主创新,致力于“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打造自主的核心零部件品牌”,推动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的自主及产业化,一如既往地将创新作为助力行业降本保供的头等大事。
创新降本,创领定制化平台化电机控制器
据统计,一辆传统汽车一般需要用到500-600颗左右的芯片, 而新能源汽车需要的芯片可能达到2000颗左右。新能源汽车是芯片的用量大户,其中IGBT、MOSFET、二极管等半导体器件的需求量大幅增加。
依思普林基于自主研发的IGBT模块第七代产品,定制化开发出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高效散热、定制化IPM模块。该定制模块实现电机控制器和电机一体化,不仅能减少芯片量满足车企降本需求,在体积、功率密度、可靠性等方面全面领先竞争对手。
据透露,依思普林目前订单爆棚,正在积极调整产线扩大定制化平台化电机控制器的产能,以满足客户需求。
“如果我们同时做多款产品,无论在产能上还是成本控制上都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张杰夫

我们这十年

企业

说,依思普林目前将主要业务聚焦于新能源商用车领域,优先向4米5以上新能源商用车企业供应高价值电机控制器产品。
张杰夫重点介绍了最新研发的宽功率平台化I30电机控制器。9月23日,搭载该控制器的万象T01正式发布,引起行业高度关注。I30是业内首款小巧轻便、高功率密度、高性价比平台化控制器,适配车型涵盖绿色城配市场主流新能源车型,不仅能降低产品开发成本,也利于售后服务,降低新能源物流车售后服务成本。目前依思普林基于I30已经开发出2.5吨微面/微卡解决方案、3.5吨海狮/轻卡解决方案、4.5-6吨轻卡解决方案。
制胜未来,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竞争
 “企业稍微停滞不前就会被别人超越,要时刻保持创新。”张杰夫说,包括IGBT模块和电机控制器在内的动力总成系统是依思普林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在这个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的中国企业,依思普林义不容辞地高举起国产化、定制化大旗,中国新能源汽车才能引领全球。“我们想帮助中国车企在参与全球竞争过程中制胜,不得不通过技术和工艺创新把相关产品的可靠性、性价比、核心技术竞争力做起来。”

(◎来源企业)

“我们研发的电机电控变速箱一体化产品能代表中国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的最高水平,完全可以和国外同类产品一较高下。”张杰夫表示,IGBT模板长期被德国英飞凌和日本富士、三菱等几家国际大公司所垄断。如果不能实现低成本的国产品牌替代,就意味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被外国卡住了喉咙。

上海电驱动:
第100万台纯电驱动产品下线

4月25日,上海电驱动(002249.SZ)迎来了其第100万台纯电驱动产品的下线,成为了我国第一家搭载纯电动汽车突破100万台的电驱动企业。

“这一百万台记录着电驱动人十余年的艰辛努力,记录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起起伏伏,也记录着电驱动十余年来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信心和坚持。”面对第100万套产品的下线,上海电驱动总经理张立颇为感慨地说道。
早在2000年,上海电驱动创始团队便开启了自主开发新能源汽车电机和控制器的征程。
从2010年之前开始,到2022年4月25日的第100万台,上海电驱动几乎见证了新能源汽车从起步萌芽阶段到广为消费者所接受的快速增长阶段。
也正是在此过程中,上海电驱动见证并参与了国内外众多整车企业第一款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配套,如:2008年奇瑞第一款量产纯电动车QQ3EV、2011年北汽第一款量产纯电动车E150EV、2011年长安第一款量产纯电动车E30、2018年长城欧拉第一款热销纯电动车黑猫、2019年小鹏首款量产纯电动车G3、甚至是国际品牌印度塔塔的首款量产纯电动车Nexon EV、雷诺在国内的首款量产纯电动车e诺等等。
2021年纯电动乘用车电驱动市场中,上海电驱动电机销量超过26万,电控销量超过23万,总销量在独立电驱动供应商中居第1位。

百万台背后,
是十余年的专注

我们这十年

企业

六合一电驱动产品

第三代三合一电驱动产品

目前,上海电驱动已经逐步发展形成了大功率纯电、多合一、异步辅驱、增程混动、DHT混动的丰富的产品谱系,并打造了从分体到集成,从圆线到扁线,从IGBT到SiC/GaN,从中压到高压的完整的产品序列,可以满足Auto SAR软件架构、功能安全、网络安全等先进需求,产品涵盖纯电动以及混合动力。
为了应对新能源电驱动技术的快速迭代,上海电驱动仍在持续投资。如:其新建的三条扁线产线即将在两年内陆续量产,为全面迎接已经到来的扁线时代做好了准备;另在具备深厚的NVH正向开发能力、丰富的NVH实战经验和完善的NVH下线检测能力后,NVH半消室也在近期正式成立,这将进一步夯实其在电驱动NVH方面的领先优势。
持续加码投资背后,是企业实力的体现,亦是上海电驱动对未来市场发展信心的体现。在张立看来,随着BEV、PHEV、HEV的快速发展,对用电驱动的电机和电控的需求会不断快速地增长。“我们预测2025年国内对各种电驱动系统的需求会是2020年的10倍,这是令人颤栗目眩的增长体验。”

下一个十年,迎接1000万台

对于上海电驱动的未来,张立满怀信心地说道:“今天,我们用十余年时间实现百万台纯电驱动装车,下一个十年,我们会看到新能源和智能汽车对已经发展了100年的传统燃油车的快速替代,届时迎接上海电驱动的将是1000万台的装车里程碑。”

(◎来源企业)

1987年,林巨广在合肥工业大学完成本科和研究生学业后留校任教,一边从事教学科研,一边担任行政职务。2005年,林巨广和他带领的合肥工大科研团队,通过与江淮汽车集团合作创建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致力于发展中国汽车制造装备。

巨一科技成长侧记

巨一首先把剑锋指向了汽车的关键部件——传动系的制造装备开展技术研究和装备开发。
2005 年,公司成立初期主要承接商用车车桥和主减速器装测生产线业务。
2008 年,开始承接乘用车手动变速箱和发动机装测生产线等成套自动化生产线产品。
2012年,开始承接DCT双离合自动变速箱装测生产线和CVT自动变速箱装测生产线业务。
2015年,公司紧跟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进入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装测生产线领域,承接了混动变速箱装测生产线和电驱动系统装测生产线,主要客户包括大众变速器、本田零部件、青山工业、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吉利汽车、奇瑞汽车、江淮汽车等。

我们这十年

企业

瞄准制造装备发展历程

不要让青春失去意义

公司根据自身技术积累及对未来市场判断,依托安徽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整体发展规划,2009年切入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业务领域,开始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技术路径探索。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建立了完整的新能源电驱动系统研发、试验验证、生产、检测等平台,公司产品具有大批量的整车搭载实绩,可靠性高,主要客户包括东风本田、广汽本田、江淮汽车、奇瑞汽车等。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巨一已经发展成为一家提供智能装备整体解决方案和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的供应商。截至目前,公司及子公司取得并维持有效的境内专利权共673项,其中发明专利298项、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375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5项、行业标准5项,科创属性突出。
通过与蔚来、大众、理想等头部企业的合作,不断加强自身的数字化制造能力和创新能力。随着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陆续在美国、德国、英国、日本设立了子公司,具有巨一特色的国际化业务生态逐渐发展壮大。

力争成为智能解决方案的领跑者

智能装备与电驱动双轮驱动

(◎来源企业)

2021年,公司更名为安徽巨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162.SH),成功登录科创板,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展望未来,公司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客户导向的自主研发,围绕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打造产品,以全球化拓展市场空间,做智能解决方案的全球领跑者。

林巨广,安徽巨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百万产能建设的驱动力来源于对技术的不断创新。中车时代电气是国内少有全方位布局电驱动上下游的企业,除系统总成和电机、电控部件外,现已具备包含IGBT芯片、功率模块、传感器、定转子在内的核心组件的研发生产能力。

中车时代电气:
打造更具韧性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

为了应对行业核心问题,就近服务核心客户,提高供应效率,保障供应节奏,中车时代电气针对产业布局进行灵活调整,创造性提出“2+N”布局。

中车时代电气百万产能建设的底气来源于其产品出货量的快速提升。据配套数据统计,2022年1-7月中车时代电气电驱动系统装机量接近8万套,行业排名第六。尤其是2022年7月,系统装机量达到1.7万套,位居第四,仅次于弗迪动力、日本电产和蔚来驱动科技,国产独立第三方中高居第一。据其内部数据显示,2022年11月出货量已经突破20万套大关,同比增长迅猛。
目前,中车时代电气已建成了株洲+无锡+英国伯明翰的三地协同的产研一体化基地,形成了国内外三地团队协同的局面,联合整车企业累计完成多款乘用车电机驱

我们这十年

未来

动系统的开发,产品应用于纯电动乘用车及专用车、混合动力轿车、燃料电池轿车等多领域。 
为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为行业创新发展赋能,联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为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做出更大的贡献,中车时代电气创办“中车乘用车电驱产业联盟”,并定期举办合作伙伴大会,邀请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命运共同体,并肩携手、互利共享。
在未来十年,中车时代电气将立足行业发展难题,积极发挥央企的牵引作用,依托自主创新核心技术,携手中车乘用车电驱产业联盟,同时联合上下游整车厂、零部件厂商,做好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和跨领域创新转变,发挥中车电驱自主技术和全产业链优势,与合作伙伴共创、共享、共赢,为行业、客户、供应链的创新发展赋能,共同打造更加自主、更加安全、更加可控和更加具有韧性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

持续增长的出货量、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稳定的产业链配套将支撑中车时代电气百万产能的规划建设。在电驱业务领域的持续投入也将继续携手上下游合作伙伴推动新能源行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联合电子:
未来5年新增25条产线

预计到今年年底,联合电子将累计交付电桥超过40万套、电机超过150万套、控制器超过300万套。

4年前,太仓工厂正式投产,专门生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品,联合电子由此迈出电动化转型的关键一步。“投产第一年,我们的电机产量才2万台。今年,这个数字预计要达到60多万台。”如今,回忆起来,厂长浦东行颇为感慨。他指着工厂边的一块空地,“现在,二期工厂也开工了,2022年在这片绿地上将新增两条电机生产线、一条电桥生产线和三条功率模块生产线。”
从发动机电喷控制器业务起步,到如今向新能源汽车业务转型,插上电动化的翅膀,联合电子正迎来新的飞跃。

作为汽车电子领域的老牌企业,一直以来,联合电子被喻为“隐形的冠军”。只是,当新一轮汽车产业变革袭来,若不及时跟进,再强的冠军也会从神坛陨落。
面临电动化趋势,企业该如何生存?早在2009年,主要生产汽油发动机管理系统(包括控制器、传感器和执行器)的联合电子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着手布局新能源汽车业务。
从最早的电机和电机控制器开始,如今,联合电子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品已经全面拓展至“三合一”电桥、功率模块、逆变器、热管理系统、车载充配电单元等各类产品。

隐形的冠军

我们这十年

未来

持续深耕电力驱动业务

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进新产品的迭代,同时以前瞻视角布局创新技术,是联合电子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其中,联合电子功率模块的下一代产品——碳化硅功率模块正在加速实现量产。功率模块是电驱系统核心的核心。碳化硅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基于碳化硅的解决方案可以使系统效率更高、结构更紧凑。
联合电子计划在明年下半年批产800V碳化硅电桥,该产品将电机、碳化硅逆变器和减速器集成为一个紧凑的产品,直接驱动车轴。相比现有的400V电桥,800V碳化硅电桥以更小的电流实现大功率快充,在极大程度上缩短了充电时间,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联合电子同时开发了一个智能升压模块,用户无需外接转接头,就能让400V的桩匹配上800V的车。
如同挂在太仓工厂门前的标语:“电驱动,‘新’未来”。在这个蓬勃发展的市场中,联合电子正向着新的未来,进发。

投资未来

2021年,联合电子新能源汽车业务销售额同比增加了88%,今年预计同比去年还要增加80%左右。今年大概会有50个项目批产,100个项目正在进行中。
与此同时,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联合电子正在不断扩充产能。目前,联合电子在上海、太仓、柳州都有生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品。除了在建的太仓工厂二期项目,联合电子未来可能会引入第四个生产基地生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品。“今天,我们的电驱动业务只有15条生产线,到2028年会有40条生产线。”
如今的新能源汽车领域,联合电子依旧是“隐形冠军”。

熊伟铭,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

(◎来源企业)

华为智能电动:DriveONE创新驱动未来

优势融合,驱动产业发展
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赛道的发展机遇,为解决电动化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难题,华为数字能源于2014年起,开始对电动化相关技术进行预研投入,2018年正式成立智能电动产品线,将华为在ICT领域领先的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与华为数字能源30多年电力电子技术方面的积累,融合创新于汽车电动化领域,通过不断地探索新技术,帮助车企打造“极简融合、安全可靠、卓越体验、AI云智”的智能电动解决方案,驱动汽车电动化产业加速发展。
突破创新,DriveONE内赋新生
2020年9月北京车展期间,华为智能电动发布其业务品牌DriveONE,并向业界推出首个超融合动力域解决方案:多合一电驱动系统。
DriveONE中“Drive”确定业务范围为动力域系统解决方案,”ONE” 包含平台、融合、全栈及演进等含义。将“O”“N”“E”拆开了,还赋予其“开发平台、跨代技术、卓越体验”的含义。
实际上ONE的另一层含义是把产品做到融合极简,希望把复杂留给自己,简单交给客户,给客户和用户带来价值。

华为智能电动领域的布局从2014年开始,围绕动力域解决方案开展相关研发,于2019年实现产品商用,在短短的数年时间里,不断推出业界创新技术和产品,成为动力域领域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我们这十年

未来

华为智能电动不断将数字化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相融合,相比第一代,第二代方案将电力电子、热处理等技术融合,实现系统上云。随着第三代技术的不断实现,动力域控制会更加集中,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会更加紧密。
聚智合作,成就卓越体验
在新能源汽车的新赛道上,技术是引领整个行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华为智能电动基于ICT领域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的积累,秉承“平台+生态”战略,致力于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一辆车,与产业伙伴实现合作共赢。
近年来,随着和上汽通用、东风、北汽、长安、赛力斯、一汽等国内新能源车企合作车型的不断面世,让行业伙伴们逐渐了解华为智能电动这个新兵正在加速成长。通过与这些具有成熟技术应用和前沿先进技术的车企合作,以解决用户实际需求为目标,相互整合优势,让他们在电动化方面与车企的不断深入合作充满信心。
携手共进,探索无限可能
华为智能电动致力于解决汽车电动化进程中的行业难题,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帮助车企为用户打造卓越的出行体验。针对充电慢问题,首推千伏高压架构,5分钟补能300公里,带来极致快充体验;针对电池安全问题,引入人工智能和云技术,实现提前24小时电池热失控预警,保障安全出行;针对里程焦虑问题,通过系统级创新,实现全场景的电能、动能、热能协同高效,续航最高可提升25%;针对驾乘体验,创新多电驱协同控制技术,实现百公里加速2s级的顶级动力性能。
未来,华为智能电动希望与更多的产业伙伴们在技术道路上继续不断求索,携手共进,为用户们创造无限可能的新能源汽车体验!

(◎来源企业)

余平:
“精进”高中端新能源车电驱系统

在余平看来,要成为真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级供应商,一定要引领行业创新。

2021年,精进电动(688280.SH)登陆科创板。作为公司创始人、董事长,余平表示,公司成立以来一直聚焦高中端汽车电动化核心零部件领域,坚持原创性自主性正向研发。
——余平,精进电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余平职业生涯的起点是通用汽车公司。提起这段经历,余平总结道:“我在通用汽车完整经历了基层应用开发和创新性研发,最后又参与了技术战略和产品规划。我也有幸在上世纪90年代就接触到通用汽车最早期的电动汽车项目‘EV1’。”
进入21世纪,时任底特律研发中心经理的余平意识到,汽车电动化的大潮即将到来。但他同时注意到,产业链条中的供应商对汽车电动化的技术储备完全不足。
这让余平看到了独立供应商在汽车电动化时代的机遇:“汽车零部件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也是最开放的市场。汽车电动化时代的到来,给了新进入者极大的机遇,这让我们有了和外资供应商直接竞争的机会,通过新的技术路线翻过外资企业原有的技术壁垒。”

独立供应商迎来极大机遇

我们这十年

人物

余平,精进电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与几家企业独占鳌头的动力电池领域不同,电驱动系统目前呈现“百花齐放”的格局,也是新能源汽车竞争比较激烈的领域之一。随着电池技术进步的逐渐放缓,车企将更注重电驱动领域的技术突破与革新。加之燃油车供应商向新能源领域大举转型、外资企业不断进军中国市场,电驱动领域的竞争正快速升温。
“未来,全球层面的优秀电驱企业会在10家左右。”余平表示,精进电动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和博世、电装、东芝、博格华纳等10余家国际企业竞争,公司已先后拿下全球四大整车集团中的大众集团和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现Stellantis集团)的电驱系统或电控系统的批量订单。
在国内市场,精进电动已为一汽、上汽、东风、比亚迪、北汽福田、吉利、小鹏等优质整车客户提供配套。精进电动和一汽的合作始于2010年,2017年启动了战略合作,双方共同研发、生产的新能源汽车电机和电驱动总成,覆盖红旗品牌纯电、混动乘用车和解放品牌新能源商用车。 
余平认为,相较整车自研自产,独立供应商的优势是,在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需同时面向多个整车厂的多款车型,由此积累的技术和方案储备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可在面向新车型开发需求时,快速进行模块拆分重组并优化集成,形成不同主机厂类似车型的共平台产品谱系,降低开发和生产成本。

“我们已经走过前期的基础研发和产品量产阶段,下一步将推动前几年储备的高端项目走向量产,不断提升产销量和产能利用率。”谈到未来发展规划,余平表示有信心带领公司快速走向盈利。
2021年IPO募集资金主要投向的领域,均为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的研发设计、工艺优化、生产改造等关键环节。据悉,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控制器产品,已获隶属于德国大众商用车集团Traton的瑞典斯堪尼亚、德国曼恩的量产配套项目。
余平介绍,公司早在2016年就开始了第三代半导体技术的研发,并在2018年拿出了可研发配套的产品。相较原来的硅基IGBT半导体,三代半导体技术具有禁带宽、热导率高、电子饱和迁移速率高等特点。募集资金的到位,将帮助公司满足第三代半导体高功率碳化硅控制器产品批量生产的需要。

电驱动将成下条热门赛道

更加聚焦高中端优质客户 

陈金涛:
威灵布局“三大”核心部件

坚持自主研发、剑指新能源车核心部件“头部”供应商坚定生长,为新能源车产业升级作出贡献。

得益于在家电行业的积累,Welling威灵汽车部件(000333.SZ)通过自身核心底层技术优势对新能源车制造的细分弱势环节进行延伸。依靠美的工业技术已经积累的5500多项机电共性专利技术,不仅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一流的核心部件及系统解决方案,而且以持续改进的优质产品、超越客户期待的服务赢得越来越多车企的信赖。
对此,总经理陈金涛博士表示,凭借在产品研发、智能制造以及产业链整合方面积累的丰厚资源和经验,特别是深入底层技术的基础研究,美的工业技术已具备向行业边界其他业务进行复制和输出的能力。“Welling威灵汽车部件高品质、高效率、高稳定性、短交期的精益制造模式,快速应对市场需求和变化的能力,已经取得客户的信任。”

从10年前开启EPS转向电机的研发,5年前开始研发汽车电动空调压缩机,到2018年威灵汽车部件产品公司正式成立,美的在智慧交通领域的布局长远且低调。

自信跨界
源于“硬核”技术

我们这十年

人物

——美的威灵汽车部件公司
陈金涛,总经理

陈金涛,美的威灵汽车部件公司总经理

针对新能源车电动智能化的发展趋势,Welling威灵汽车部件布局了覆盖电驱动系统、热管理系统和底盘执行系统三大系统在内的包括压缩机、电机、泵阀等新能源车核心部件。依托上海、安徽合肥、广东顺德、日本大阪和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等五地研发中心与合作机构,推出了多款性能领先的明星产品:
EPS电机
作为自动驾驶中的重要一环,智能转向系统EPS对静音、高灵敏度以及助力输出的适应性有着极高的要求。Welling威灵汽车部件EPS电机不仅同时满足噪音低、灵敏度高、大扭矩三项要求,并具备结构紧凑、可靠性高的优势;
CO2转子式电动压缩机
应对新能源车续航和制热的挑战,Welling威灵汽车部件以美的工业技术多年积累的压缩机尖端技术为依托,推出CO2转子式电动压缩机,解决行业低温制热、车内多场景制冷制热的高效协同,极大地缓解新能源车冬日续航里程大幅降低的痛点;
电动车专用800V电动压缩机
随着800V高压快充架构普及,适配元器件及相关材料的耐压等级都需提升至800V以上。Welling威灵汽车部件电动车专用800V电动压缩机采用压缩机超高绝缘耐压技术、交叠分块电机专利技术、电磁场优化及Sic碳化硅压缩机电控方案,性能更加领先。其中R134a电动压缩机成为全球首款量产的800V、12000rpm高转速电动压缩机。
从10年前开启EPS转向电机的研发,5年前开始研发汽车电动空调压缩机,到2018年威灵汽车部件产品公司正式成立,美的在智慧交通领域的布局长远且低调。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战略新基地项目总投资约110亿元, 项目规划一期用地458亩, 位于安庆市圆梦新区。 主要生产助力转向电机、 新能源汽车电动压缩机、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等品类产品, 建成后可形成年产6000万套产能, 实现年产值400亿元。

性能领先
三大产品线引领市场需求

朱兴明:
时代的“弄潮儿”,必要的“偏执狂”

2003年,汇川技术从矢量变频切入行业,在此基础上推出电梯一体化控制器,将设备现场安装工期缩短了一半,精准解决了用户的痛点。通过探索西方先进工业生产模式的中国方案,并伴随地产行业迅速爆发,汇川技术迎来一轮高速成长。
2006年前后,朱兴明察觉到,“工业自动化的天在变。单一的变频器业务未来很难发展。”随后,朱兴明带领企业大举进军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及伺服系统领域,完成了从控制层到驱动层和执行层的系统布局。
2014年,汇川技术布局工业机器人领域。
2016年,将新能源汽车业务作为四大战略业务之一,汇川技术“变革”之路走得十分坚定。
2017年,朱兴明提出了自动化和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双王”战略。
2018-2019年,汇川进入新能源汽车业务投入高峰。在公司的全体会议上,朱兴明表示:“即使冒着财务指标变差的风险,我们也必须这么干。即使利润降到零,我们必须把汽车做起来。”
2020年,疫情给全球制造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危机,汇川技术却在危机中快速成长。2020年新能源汽车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1.02亿元,同比增长约69.00%。
2021年,公司年报显示,实现营业收入179.43亿元,同比增长56%,净利润35.73亿元,同比增长70%,其中新能源汽车业务总收入29.92亿元,同比增长超约171%。
2022年,公司三季度营业收入162.41亿元,同比增长22%;归母净利润30.85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32.65亿元,同比增长83%。

我们这十年

人物

汇川技术(300124.SZ)董事长朱兴明总是新想法不断,他还善用比喻、类比,将这些想法极为形象地表达出来。

非凡20年丨持续“变革”诞生行业巨头

朱兴明畅谈未来
现如今,汇川技术的变革仍在持续。
朱兴明在新年致辞中说到:未来的大时代,拨开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资产泡沫、全球化VS逆全球化、民粹等迷雾,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一定是未来时代确定的主流;穿透地产受困、消费萎缩、产业脱钩、三次分配等喧嚣,中国的双循环、双碳、“二次入世”战略,一定会改变中国企业在全球崛起的方式。
汇川技术正在数字化业务和软件平台上加大投入。“工控行业的发展趋势是数字化,行业的未来将是融入数字化生态当中;与此同时,未来的工控行业将是以软件为主的行业,硬件仅是载体。”朱兴明说。
在这样的大时代下,汇川要阔步国际化,这是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022年,疫情形势延宕反复,但汇川坚定走向海外,说明已经满足了之前的基本假设条件:汇川的业务主要服务于设备制造业。通过过去十几年的积累,已具备非常优秀的技术和解决方案能力。把这些解决方案带出去,改变国外的制造和生产方式,给国外终端用户带去中国企业的价值。

朱兴明引用了乔布斯所说的,“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他说自己是“半个偏执狂”,未来还要在汇川培养出更多“偏执狂们”。 

朱兴明,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提到汇川技术,总离不开“华为”和“调研”两个词汇。前者是因为以朱兴明为首的管理团队多数有华为的工作经历,所以会有“小华为”、“最像华为的公司”之类的别称;后者则是上市以来汇川技术备受机构追捧,自身受到的认可。
据统计,2013年以来接待机构调研最多的公司中,汇川技术高居第二。2022年前十个月,汇川技术共发布18份调研公告,参与机构的数量更是达到2011家,位列第三。

西埃电器:
这十年
以技术创新为引领

得益于今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司研发的投入和市场的开拓,公司每月的营业收入不断刷新记录,进入8月份后,每月的销售收入都在7000万以上,全年销售收入预计在6.7亿元以上,比2021年增长66%左右。公司产品:高压接触器、高压控制盒、汽车滤波器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储能行业。在2021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排名前15的客户中,西埃电器的产品已经获得其中的14家厂家的定点或者正在为其开发产品,如: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长城、广汽埃安、上汽乘用车、小鹏、奇瑞、蔚来、理想、吉利、长安、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借助和TE在滤波器产品的长期合作,公司的滤波器产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已获得华为、联合电子等客户的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项目的配套。

打开10年前的销售收入统计表,2012年西埃电器的月度销售收入定格在7190万元,这十年销售收入增长了9.3倍,年复合增长率25%,这十年西埃电器的发展不仅是销售收入的大幅增长,更重要的是技术创新结出的硕果赢得了许多优质客户的青睐。

我们这十年

专题

丁赟,上海西埃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

公司这两年已经拿到的未来几年的新订单近30亿。西埃电器这十年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公司现在的掌门人:公司总经理丁赟的智慧和付出。
丁赟大学毕业后工作了一段时间,去海外深造,回国后加入台资企业上海松川电子,他的父亲丁林福先生,受台湾松川集团董事长的邀请,担任上海松川电子的总经理。在父亲的指导下,他从最基础的业务学起,在公司各个不同的岗位锻炼,在职期间,取得了复旦大学的博士学位,理论和工作实践相结合,为他在未来掌门西埃电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父亲丁林福先生从1999年开始创业,先后和美国TE等三家在美国的上市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通过父亲十多年的打拼,公司已

市场正在为西埃电器带来机遇,著名整车厂的全球项目已经要求西埃电器在欧洲设厂,靠近整车厂,直接在当地供货。

这几年公司在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生产线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实验室设备、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加大投入,从不吝啬。
公司创始人丁林福先生倡导的公司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最近丁赟专门对公司中层及以上干部进行了培训。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创造价值的文化,公司的愿景是: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清洁能源制造企业。使命是: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他说:我们的团队要帮客户解决问题,客户的痛点我们要清楚,要设计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组织。客户需要的不是低廉的价格和无关的服务,而是要实实在在的解决方案。
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抢占了先机,其发展速度大大快于国外,但绿色发展、发达国家的双碳战略必将推动国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丁赟在思考如何将西埃电器从国内一流变成世界一流, 思考如何在国外建厂。

(◎来源企业刘家雄供稿)

积累了丰厚的资产,丁赟完全可以过着安逸的生活,做个富二代,但他说:我不是富二代,是创二代。公司的同事都觉得他是拼二代,一周工作七天,没有休息,不是在公司就是在客户那里。当时父亲创办的合资公司生产的产品绝大部分出口海外,基本不做国内市场,他于2004年成立了上海西埃销售公司,开拓国内市场,国内销售从第一年的几十万,到今年国内销售6.7亿,占到整个公司销售收入的70%。
这几年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企业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影响,但疫情加快了企业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变革速度。丁赟说,如何在不利的局面中脱颖而出,就是要看企业是否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充分发挥出来,通过苦练内功,提升内部管理能力,从而带来企业持续、长久的竞争力,为此西埃电器以技术创新为引领,在产品研发上加大投入,为了做好产品失效分析,不惜花费大资金购买国际一流的工业CT设备。

2016年
刷辫碳刷加工工艺全面实行半自动化生产,逐步实现自动上料。有效提高了生产加工效率和产品的一致性、合格率。
年产值首次突破3000万,其中汽车类产品销售占比首次突破50%。
2017年
材料检测、碳刷测试中心和电机型式试验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加快了公司从材料到产品到客户使用的研发效率;以及,新材料开发创新的效果验证。
2018年
现有的仓库管理,不能确保材料批次先进先出和发货的准确性,存在一定的风险。为了规避风险,确保批次产品的质量,公司与具有资质的网络科技公司合作,设计建设信息化仓库管理解决方案。用半年时间,完成了原材料和成品仓库的收发放条码库存系统管理。

公司始建于1994年,历经了28个风雨历程,公司由过去的小型手工制作工厂,发展到如今初具规模的现代化生产企业。

湖南科特:
十年磨砺,大小细作,再创辉煌!

科特公司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引进高科技人才,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基本实现了产业的技术升级,新材料实际应用和产品高端化发展。

我们这十年

专题

十年非凡路

公司名称变更为湖南科特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提高注资,新增业务内容,目前,公司拥有设备操作、维修技能认证,经验丰富的技术研发、品质控制团队。拥有相关专业知识的留学归国人才,长期外聘粉末冶金行业博士生导师多人,提供碳材料创新技术与解决方案指导。

2019年

完成了汽车行业IATF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的新证换证工作,公司还是 中汽协标委会专家组成员、中电元协微电机分会理事单位。

2020年

公司结合微电机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面对目前国内部分加工业外流,低端产品外溢、行业间竞争激烈,价格空间压缩等复杂情况。公司利用雄厚的研发创新技术储备,及时调整和增加产品品种和结构,拿出新材料和高端新品,有效地打开了销路。目前,公司产品涉及的领域有:汽车工业用碳刷、办公自动化、居家现代化、工业自动化。新增的有:新能源、工业用和新材料整合供应,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家。

2021-22年

(◎来源企业)

黄培,湖南科特碳材料
有限公司 董事长

我们这十年

专题

非凡十年:
从0到N的舍弗勒电驱动成功之路

2012年至今的10多年中,随着P2混动模块、两档电桥、二合一电桥、第二代混动模块等研发成果的问世,以及这些经典产品在中国的陆续量产,舍弗勒电驱动业务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2012~2022年,电气化能力储备的关键10年。经历了技术预研阶段、投入批量生产、产品全面升级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技术预研。舍弗勒做了很多样车,与主机厂一起探讨不同的技术路线。比如与长安合作的P2混合动力样车;舍弗勒自己做的轮彀电机样车;与长城一起做的搭载了两挡电桥的插混式四驱样车。正是这一系列的样车,奠定了电驱动技术的研发基础。
第二阶段:批量生产。2018年,舍弗勒太仓工厂投产长安汽车的P2混动模块;2019年,长城魏品牌的P8混动四驱车搭载的两挡电桥同样在舍弗勒太仓工厂投产。
第三阶段:产品全面升级。2021年7月投产的“二合一”电桥已为吉利和沃尔沃的全系列PHEV车型提供配套,技术升级的“三合一”电驱动系统也即将进入量产。2022年年初,第二代混动模块在太仓工厂投产,模块当中采用了舍弗勒自己生产的驱动电机。
艰苦卓绝的10年,实现了无数从0到1的突破,也开创了多个业界第一。从预研到量产的历程中,舍弗勒在中国市场创造了两个第一 ——中国第一个量产P2混动模块、中国第一个量产两挡电桥。在舍弗勒集团内部,更是创造了四个第一,除了上面两个第一之外,还有第一个自制电机、第一个‘二合一’电桥系统的量产。

  艰苦的十年:从0到1  

极具创新精神的舍弗勒,不断将技术和产品推向愈加广奥的世界。
驱动电机方面:从最简单的钢圆性冲压叠片,到绕线、定子/转子,到电机总成,再到“三合一”电驱动系统,还有将来的“X合一”,舍弗勒的技术积淀持续跃升。
混动驱动方面:从最基础的轴承和齿轮到传动系统,从传统变速器到混动专用变速器,从P2混动模块到两档电桥,舍弗勒的产品升级持续演进。
纯电驱动方面:从最简单的差速器行星齿轮组件开始,发展到减速箱总成,到“二合一”电驱动系统总成,再到“三合一”电驱动系统总成,舍弗勒的系统能力持续增强。
未来氢动力领域:从金属双极板、气动气膜浮动轴承等零部件,到引射器、热管理模块的控制单元,再到整个氢燃料金属电堆,舍弗勒的前瞻储备持续扩展。

在汽车电气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舍弗勒预计到2035年,全球纯电池及燃料电池驱动车辆将占所有新车产量的50%,混合动力车辆及纯内燃机驱动车辆将分别占35%及15%。而中国,作为全球汽车市场的引领者,新能源汽车的占比毫无疑问将会更高。
一条通往电气化未来的辉煌之路,已经铺就!

(◎来源中国汽车报)

非凡的10年,当然是非常成功的10年。
第一点:既要积极创新,也要充分利用原有的优势。 比如热管理技术从发动机到纯电驱动的延伸,湿式双离合器从传统DCT发展到混动DHT的转变,轴承技术从普通轴承到高速静音轴承的升级,冲压涂层工艺从普通金属板的低密度冲压涂层技术到氢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的高精密冲压涂层工艺的进步,所有这些,都是立足于舍弗勒原有技术优势进行开拓创新的结果,使其可以更好地迎接电气化转型。 
第二点:坚持长期主义。 相信这种坚守一定会等到云开雾散、春暖花开的时候。 
第三点:大力推进深度本土化。 一直以来,舍弗勒都非常重视本土化建设,以便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本地化客户,包括全球性的客户,也包括中国品牌的客户。不仅如此,舍弗勒还希望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辐射其他国家和区域,支持集团的全球业务发展。 

  非凡的十年:从1到N  

成功的三大法宝  

砥砺奋进新时代,谱写新能源关键零部件辉煌篇章。电驱动系统上市公司十年来发生巨大变化。

数说:电驱动系统上市公司非凡十年

我们这十年

专题

十年来,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速度之快,已有目共睹。电动化、智能化历史性发展机遇促进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电驱动系统转型升级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从电驱动上市公司发展来看,12年市值366.03亿元,2015年2789.5亿元,增长6.6倍,到2022年10月市值51387.25亿元,增长140倍。从以下数据可以看到十年非凡路:“筑梦高科技,智享新未来”。

◎文  本刊编辑部

我们这十年

专题

我们这十年

专题

非凡十年--人物语录

我们看不见时间,但可以感受到时间的力量。2012年——2022年,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非凡十年。

追光而行,十年奋进。时间的卷轴上铭刻着三环电器昂扬奋进、行稳致远的铿锵步伐。这十年是公司最辉煌的十年,规模和效益是“十一五”的十倍。
未来三年,是重构汽车工业最佳机遇期,我们初心不改,坚持守正创新,勇毅笃行,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实现效益再翻番。

三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王汉荣

“感恩大时代,初心致未来:过去十年,我们脚踏实地、行稳致远,用技术创新赢得认可、用品质赢得口碑、用心服务赢得客户信赖;坚持技术创新,坚持智能制造改造,公司从传统制造企业成长为浙江省数字化车间企业、浙江省隐形冠军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长为换向器行业领军企业之一。
未来十年,我们将继续聚焦换向器,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助推中国智造,助力中国汽车产业。 

浙江长城换向器有限公司董事长 林祥清

过去的十年,我们见证了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和四化转型,也从一家芯片代理公司发展成可以为客户提供方案开发、物料供应、模块制造、设备定制等综合服务公司。
未来的十年,我们致力成为汽车行业领先的传感与控制系统增值服务商,助力汽车行业客户的智能化发展。

上海智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倪四桥

十年耕耘,聚焦本地研发,放眼全球市场,达到年产百万规模。突破极限,勇于探索创新,追求长远发展,为推动美好的驾乘体验——生生不息。

科世达(上海)管理有限公司技术副总裁 沈建于

我们这十年

新闻

蔡蔚教授:
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4月20日,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学院蔡蔚教授等25位华人专家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4 月21日,俄罗斯工程院院长向蔡蔚教授发来贺信,希望他为中俄两国的持续发展开展创造性和富有成效的科学和技术合作。

方正电机:
拟32亿元投建驱动电机产业基地

10月13日,方正电机(002196.SZ)公告,公司拟与湖州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签订合作协议,建设年产600万套新能源汽车智能驱动系统项目。

蔚来汽车:
第50万台电驱动系统量产下线

7月29日,伴随着机械臂将一台180kW碳化硅永磁同步电机运输至AGV小车上,蔚来(NIO、9866.HK)第50万台量产电驱动系统正式下线,这是蔚来电驱动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从首台到10万台下线,历经2年多,而从第40万台下线到第50万台,用了短短4个月。

卧龙采埃孚:
获定点项目超过17亿元

近日,卧龙电驱(600580.SH)旗下卧龙采埃孚汽车电机有限公司相继获得吉利汽车和小鹏汽车的项目定点函,总定点金额超过17亿元人民币,助力集团进一步拓展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

江苏铭纳阳:
首台量产扁线电机定子下线

5月7日,江苏铭纳阳首台量产扁线电机定子在常州正式下线。该产品将配套混动汽车系统,公司业务扩展至电机定子产品生产领域。

凯博易控: 
功率跟随型混动系统成功下线

近日, 搭载了凯博易控功率跟随型混动系统的气电混动重卡于陕西成功下线。 本产品实现了能量转换的智能化定量控制, 提高了增程混动系统的综合效率。

东风电驱动:智能新工厂搬迁

东风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600081.SH)智能新工厂落户于襄阳市东津新区东风零部件集团工业园区,占地142亩。项目致力创建一个分区合理、物流畅顺、生产高效、安全环保、自动化率高的智能工厂。
新工厂正式投产后,将形成年产各类车用传感器600万只、车身控制模块 60万套的能力。预计投产后5年内,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0亿元,标志着东风电驱动公司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我们这十年

新闻

艺达电驱动自主研发生产自动化设备,目前已建成行业领先的驱动电机自动化产线,实现定子生产、总装及下线测试等工序的高度自动化及智能化,现扁线电机年产能20万台。

艺达电驱动: 迈向高端制造之路

信质:多层扁线总成下线仪式举行

10月13日,信质集团(002664.SZ)与吉利威睿合作的第一款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项目EDS1项目顺利下线投产。作为国内首款自主研发的八层扁线驱动电机,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这条生产线年供应产品大概是15万台至18万台之间,年产值5亿元以上,信质集团三年内将规划8~10条生产线。

索恩格:
汽车电动系统公司揭牌

3月1日,索恩格汽车电动系统有限公司(简称SES)揭牌仪式在长沙隆重举行。SES由郑煤机集团和索恩格中国合资成立,预计累计投资30亿元,专注于开展汽车电驱动系统的测试研发、制造、销售及工程服务等业务。

龙城智电:
新能源零部件项目奠基

10月16日,龙城智电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奠基仪式圆满举行。此次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项目总投资3.6亿元,全面打造数字化生产车间,建成智能工厂,计划将新增设备190台(套),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形成年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品700万的产能,新增产值3.5亿元。

我们这十年

新闻

采埃孚: 800V电驱动系统全球量产首发

9月2日,采埃孚800V碳化硅电驱动桥正式下线。此项目总投资3亿美元,一期已建成加工和装配生产线三条,年产40万套车桥传动系统和减速器齿轮组。二期主要生产800V电驱动三合一总成产品,设计最大年产能20万台。

易唯科:
获联想投资,持股10%

近日,江苏易唯科电机科技有限公司日前发生工商变更,股东新增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联想(天津)合伙企业,持股10%。

东风:电驱动总成下线,
首搭岚图汽车

6月20日,iD2项目电驱动总成由智新科技与岚图汽车联动协同研发,在智新科技电驱动工厂下线。

2022中国汽车供应链优秀创新成果发布

线上培训课顺利召开

10月20日20:00,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车用电机电器电子分会联合SAE International主办的网络研讨会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技术发展趋势与挑战在腾讯会议上顺利召开,参会人数达500人次。 本次会议主讲嘉宾是上海大学黄苏融教授,从电驱动发展的黄金年代,EV电机主流技术发展历程与现状,800V高频逆变器供电EV电驱动发展与挑战三个方面来讲,最后设置了互动环节,与东风汽车,清华大学,无锡中车浩夫尔等听众进行深入探讨。

(◎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6月28日,由国家工信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指导,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2022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暨首届中国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大会在湖北武汉成功举办。大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30项重磅“2022中国汽车供应链优秀创新成果”。全面展示国内上下游汽车供应链最新成果和创新技术。本次活动有90家企业入围,中汽协车用电机电器电子分会组织推荐了10家行业优秀企业,最终我分会联合电子、东软睿驰、芯驰科技成功入选。

(◎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车用电机电器电子分会)

人生的深味

醋米饭、海鲜、蔬菜,它们抱成团,即成了在日本最得宠和最大众化的食物:寿司。
纪录片《寿司之神》,描述了一家“值得用一生去排队”的餐厅,铺面很小,不到十座,除了麦茶和热毛巾,只提供寿司。它位于东京银座地下一层,连洗手间也没有,但它两度被“美食圣经”《米其林指南》评为三星,这是全球餐厅的最高荣誉。
“不好吃,就不能端给客人。”87岁的小野二郎说。
他是店主和主厨,也是该店的灵魂和标志。当他站在你的餐桌前,全神贯注地捏一只寿司,然后捧给你时,你会油然生出一股庄严感,犹如坐在寺庙的蒲团上,甚至因崇敬和幸运感而有点紧张。因为老人身上那缕光阴的平静,因为他身上散发出的修行者的光芒,因为眼前这个人,用了60年来做眼前这件事,每一次,都是在重复的基础上诞生新作。

用修行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劳动,追求平淡里的深味、简易中的精致、清素下的高贵,这是大部分人有机会采摘到的人生,而命运也很少辜负这种选择,尤其在精神回报上。

我们这十年

悦读

◎文  王开岭

“这么简单的东西,味道怎会如此有深度?”食客们用幸福的语气问。
“每种食材都有最美味的理想时刻,要把握得恰到好处。”小野二郎说。在他的店里,为使章鱼口感柔软,不似橡胶那么僵硬,要对之按摩40分钟;为呵护米饭的弹性,其温度要贴近人的体温;做学徒,先要练习拧滚烫的毛巾,随之是用刀和料理鱼,大约10年后,你才会上台煎蛋……
追求技艺的完美,对细节一丝不苟,在重复中精益求精,此即日本传统文化推崇的“职人”生活。“职人”,社会身份即手艺人、匠人,但它同时也是个精神身份,意味着一种成就、修养和品格。在《留住手艺》一书中,日本作家盐野米松写道:“他们就是这样,了解素材的特性、磨炼自身的技艺、做出好的东西。这是他们的生活本身,是他们的人生哲学。”
让人感叹的是,这种对待劳动的认真和严

“我一直重复做同样的事情以求精进,我总是向往能有所进步,我会继续向上,努力达到巅峰,但没人知道巅峰在哪里。”老人说。

苛的自律,不仅是市场和竞争的需要,更是“职人”内在的生命追求,是精神驱动和自我修行的结果,他们执行的是自己的尺度,而任何一丝松懈或作弊,都会让其失去自我器重。
这是典型的东方智慧,亦符合中国心学倡导的“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只是更世俗化和事务化了些。
70岁前,餐厅食材由小野二郎亲自挑选,他每天骑车去菜市场,从最信任的商贩那儿领取属于他的东西。纪录片里,有一组在菜场的场景,商贩们说:“有些米只供给小野二郎,因为只有他知道怎么煮。‘若有3公斤野虾,那就会留着,直到他来。’好东西是有限的,要交到最好的人手上才行。”
这是一种带体温的商业。其实,和小野二郎一样,这些商贩在自己的领域亦是行家、权威和伯乐,亦是有理想主义倾向的人,他们知鱼懂米、惜物识人,除了逐利,他们有额外的准则和希冀,他们重视

自己的下家,惦念着物的前途和归宿,他们追求完美的流程,渴望成为“正果”的一部分。
最好的鱼贩,最好的虾贩,最好的米贩……最好的使用者,这是一个由“最好者”缔结的链条。在贸易上,这是一种联盟式的高度信赖和共栖关系,而在精神上,又何尝不是一种知音式的彼此怜惜和偎依取暖?
这是敬业、敬物、敬人,也是敬天地、敬生命、敬自我。
正因为这种人和人生,这种行为风格才不是孤立的,它才有生存和繁衍的可能。所以,小野二郎并不孤单,他是一个群体的成员,这个群体,在追求一种内容和气质相近的生活:专注、执着、严谨、诚实、身心并赴、内心充满安宁和纯粹的喜悦……
小野二郎说:“你要爱你的工作,你要和你的工作坠入爱河。”

(◎来源《读者》文摘)

上海仪电汽车电子系统有限公司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车用电机电器电子分会
中国汽车电器信息网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