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结构自建房屋屋检测、鉴定与加固分析
张兆华 邹彪 于兆明 甘肃电投大容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魏常宝 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对于企业自建房屋而言,通常也存在没有正规勘察与设计条件下建造的情况,其建造缺乏有效的审查与监督,存在可能的安全隐患。对自建房屋进行全面的检测与鉴定是必要的,这也是为了证明自建房屋安全性是否满足、抗震性能是否满足,也为后续继续使用提供技术依据。本文以某电站砌体结构自建房屋的检测与鉴定评估为案例,总结了针对此类没有勘察与设计的既有自建房屋鉴定评估及处置程序,总结了检测与鉴定的工作内容与方法,也提出了加固处理的方法,对类似工程检测、鉴定与加固有一定参考意义。
砌体结构仍然是我国自建房存量建筑较多的一种结构类型,也是现阶段我国偏远地区既有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自建房屋历经三个阶段的发展,现阶段较之前几个阶段略有改善,但安全隐患还是大量存在[1]。自建房屋因没有进行正规设计与建造,其建筑、结构布置不规范,缺陷较多,承载能力弱等诸多不足饱受诟病[2]。对此类建筑进行安全性与抗震性能鉴定与评估是必要的,是保证后续继续使用或处理的技术依据,也是评估风险与风险防范的依据[3]。通过检测与鉴定评估,可以找出自建房屋建筑当前存在的问题与安全隐患,从而根据检测鉴定结果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防患于未然,这也是解决自建房屋或无勘察设计房屋的安全问题,及时处理安全隐患的必经之路[4],自建房鉴定
01
1 引言
评估与处置程序如图1。
图1 自建房屋鉴定评估与处置程序
2 场地、地基与基础调查与检测
2.1 工场地与程地质条件与地基基础调查
工程地质条件与地基基础调查主要根据场地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结合开挖探井进行调查。对没有岩土勘察资料的场地,主要通过开挖探井并结合周边场地条件进行调查。
有必要时进行土工试验,确定地基土层技术参数。检测揭露基础埋深、持力层情况、地基图情况、地基浸水情况等,检测建筑地基和地基土是否存在的病害等。
2.2 基础检测
采用开挖探井对基础进行检测,主要揭露基础的尺寸、材料、埋深、破损情况、腐蚀等情况,检测基础是否存在病害等,绘制基础布置平面图和剖面图。
2.3 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变形观测
采用水准仪对具备观测条件的建筑上部结构进行了相对的沉降观测。通过对上部结构的不均匀沉降观测,间接反映该建筑基础的局部倾斜变形。
3 上部结构检测
结构构件破损采用钢尺、塞尺进行检测,检测破损的范围、破损导致截面损失的情况,计算截面损失率。另外,特别是寒冷严寒地区砌体结构外墙勒脚冻融剥落检测也是一个重点。
主要采用钢筋扫描仪对建筑的圈梁、构造柱的布置部位进行探测,并采用部分凿开检查作为辅助检测,在此基础上恢复建筑的建筑布局平面图和结构布置平面图。
3.1 建筑结构布置调查与图纸恢复
墙体的砌筑用砖、砂浆和混凝土(柱、梁、构造柱、圈梁)主要采用回弹法进行强度检测,有必要时对混凝土进行强度修正。
3.2 结构构件材料强度检测
结构构件裂缝检测主要采用裂缝测宽仪
3.3 结构构件裂缝与破损检测
进行裂缝宽度检测,同时对裂缝分布和裂缝形态进行检测,根据裂缝形态及分布评定裂缝产生的原因。对于重要结构构件的裂缝,通常除了检测其裂缝宽度外还需检测裂缝深度,裂缝深度检测采用非金属超声检测仪器进行。
3.4 建筑结构变形观测
结构整体变形观测采用经纬仪或全站仪,对具备观测条件的外墙角、角柱进行全高度整体倾斜变形(定点侧向位移)观测,并对其进行评价。
梁、板挠度变形观测采用水准仪按单个构件进行观测,并对其进行评价。
3.5 混凝土构件钢筋配置检查
对混凝土构件内部的钢筋配置检测采用钢筋扫描仪配合凿开混凝土面层,再用游标卡尺配合钢筋扫描仪对该建筑梁钢筋配置进行检查,绘制构件配筋图。
3.6 预制板与现浇板的判断
对于砌体结构建筑,其楼、屋面板主要有预制混凝土空心板和现浇混凝土板两种类型,老建筑多以预制混凝土空心板居多。
判断楼、屋面板是预制混凝土空心板还是现浇混凝土板,主要采用钢筋扫描仪对板底两个垂直的方向进行扫描,若一个方向钢筋分布较多且分布规则,另外垂直的方向钢筋分布少或没有,这种板就是预制混凝土空心板。若两个垂直的方向钢筋均分布较多且规则,这种板就是现浇混凝土板。
4 结构承载力验算
3.7 结构荷载调查
屋面、楼面荷载调查根据屋面的建筑做法进行,通过观察建筑屋面、楼面建筑做法,再结合标准图集《工程做法》,确定屋面、楼面具体做法及计算各层物料自重,从而计算出屋面、楼面恒荷载。屋面、楼面活荷载标准值根据实际功能按规范要求确定。
4.1 基础承载力验算
对于砌体结构自建房屋,基础大多为墙下条形基础。条形基础多以刚性基础为主,除条形基础外也有独立基础、桩基础等,独立基础一般配合条形基础使用,很少单独使用。基础承载力验算根据上部结构导出的墙体底轴力,再结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计算地基基础的承载力。
砌体结构构件、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安全性鉴定按《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2015(以下简称《可靠性鉴定标准》)进行安全性评级。
对于安全性鉴定,与之对应的上部结构承载力验算工况为静力作用下的承载力验算。一般多采用结构计算软件建立模型并输入相应参数进行计算。
4.2 结构静力状态下的承载力验算
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承载力验算作为抗震鉴定的一部分,与之对应的上部结构抗震承载力验算和第二级抗震鉴定(综合抗震能力指数)验算。和结构静力状态下的承载力验算一样,一般多采用结构计算软件建立模型并输入相应参数,并考虑体系影响系数和局部影响系数、震损影响或损伤影响等参数进行计算。
4.3 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承载力验算
对于砌体结构中的混凝土构件,大多为
4.4 砌体结构中混凝土构件承载力验算
水平承重构件(梁),其承载力验算一般可采用结构计算软件建立模型并输入相应参数,再对混凝土构件(梁)进行计算,也可根据楼面、屋面荷载,按照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进行计算,验证构件的弯矩、剪力。
5.2 鉴定子单元(子系统)安全性鉴定
鉴定子单元(子系统)安全性鉴定按《可靠性鉴定标准》进行综合评定。
5.3 鉴定单元(鉴定系统)安全性鉴定
鉴定单元(鉴定系统)的安全性根据地基基础安全性、上部承载结构安全性、维护系统承重结构安全性三个方面按《可靠性鉴定标准》进行综合评级。
6.2 结构抗震承载力鉴定、第二级抗震鉴定
根据结构抗震承载力验算结果,对各层结构构件进行抗震承载力鉴定和第二级抗震鉴定(抗震综合能力指数)评价,整体评价结构的抗震性能。对于A类建筑,要求进行第二级抗震鉴定(抗震综合能力指数),对
5 安全性鉴定
5.1 构件安全性鉴定
抗震措施鉴定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以下简称《抗震鉴定标准》),与建筑建造时间相对应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抗震措施要求逐项进行核对,确定各个指标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6 抗震鉴定
6.1 结构抗震措施鉴定
7 加固设计
根据对不同结构类型建筑的安全性鉴定和抗震鉴定结果,找出建筑结构存在的问题,结合建筑的特征和现场条件,有针对性的对结构进行加固设计,消除安全隐患与抗震安全隐患。
砌体结构地基基础加固主要划分为基础加固和地基加固。结合现场具体条件择优进行加固处理。
砌体结构的上部结构加固主要有砌体墙体加固、混凝土构件加固、柱加固、板加固、构造加固等几个方面。根据建筑结构承载力验算结果,对不同结构构件分别采用相应的加固方法进行加固,加固方法的选择根据现场实际条件结合计算分析进行选择,不拘泥于某一种方法。
于B类建筑和C类建筑,要求进行抗震承载力鉴定。
8.2 场地、地基基础调查与检测
由于该建筑所在场地均无勘察资料,故本项目在没有补勘的条件下无勘察资料可参考。仅通过基础检测开挖导坑揭露地层和生活区院内开挖埋设污水处理设施揭露地层,该建筑所在场地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松散沉积物,自上而下依次为:①杂填土、②沙壤土、③砂、④基岩。
经调查,该建筑所在场地土为中硬场地土,场地类别为II类。根据场地及周边调查,该场地沙壤土、砂等土层无湿陷性。
8.2.2 建筑地基调查
根据检测开挖探井检测揭露,该建筑地基为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为沙壤土,未进行地基处理。该沙壤土埋深约0.8m~1.1m。另外,地基无明显浸水,室外地坪、散水无明显沉陷与开裂。
采用开挖探井对地基土进行检测。该建筑墙体基础为底部素混凝土,上部毛石砌筑条形基础,持力层为沙壤土天然地基,条形基础宽度约1.0m~1.1m,埋深为1.1m~1.2m。柱基础为混凝土独立基础,持力层为
5 安全性鉴定
5.1 构件安全性鉴定
某电站宿舍楼(以下简称“该建筑”)为3层砌体结构单面走廊建筑,建筑平面呈矩形,长47.9m,宽8.4m,建筑面积约为805㎡,首层层高3.0m,其余层高均为2.9m,室内外高差0.15m,建筑高度为8.95m,建筑外貌见图2。该建筑外墙为370mm厚,内墙为240mm厚,采用烧结实心粘土砖砌筑,砌筑砂浆为混合砂浆。楼面板和屋面板均为现浇混凝土板,楼梯结构均为现浇混凝土结构。
分两阶段建成,第一阶段2003年建一层,第二阶段2009年建二层、三层,由业主方工程师设计草图自建,未对场地进行岩
8 案例分析
8.1 工程概况
土工程勘察。为了确定该建筑的安全性和抗震性能,对该建筑进行检测与鉴定评估。
图2 某电站宿舍楼照片
8.2.1 工程地质条件调查
8.2.3 基础检测
沙壤土层天然地基,基础尺寸约0.9m×0.9m,独立基础埋深约0.8m。另外,该建筑外墙底部均设置钢筋混凝土地圈梁,宽度同墙厚,高度240mm。条形基础最底部素混凝土仅开挖基槽直接浇筑,未支模板,表面不规则,且粗糙,毛石基础砌筑砂浆不饱满,有空洞,基础有缺陷。独立基础素混凝土仅开挖基槽直接浇筑,未支模板,表面不规则,且粗糙,基础有缺陷。
8.3 上部结构检测
该建筑A轴线墙体抽查5处柱间沉降差有2处超过《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要求的中低压缩性土地基变形允许值限值。B轴线外墙屋面抽查5处6m~10m长度范围内的基础局部倾斜变形值仅有1处超过《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要求。
8.3.1 建筑结构布置调查与图纸恢复
采用钢筋扫描仪对该建筑的圈梁、构造柱的布置部位进行探测,并采用部分凿开检查作为辅助检测,在此基础上恢复了该建筑的建筑布局平面图和结构布置平面图。该建筑为三层砌体结构,墙体砌筑采用烧结实心粘土砖,砌筑砂浆为混合砂浆,屋盖、楼盖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该建筑墙体基础为条形基础,墙体底部设置一道钢筋混凝土地圈梁,地圈梁与墙同宽,基础持力层为沙壤土层(天然地基),建筑四角及纵横墙连接处、混凝土梁所在部位均有构造柱,每层墙体所在部位均有圈梁。
8.3.2 结构构件材料强度检测
该建筑实测的砖砌体构件砌筑用砖强度为MU10~MU15,现场检测表明:检测揭露部位的砖砌筑表面完整,未发现明显破
损、粉化现象,也未发现冻融剥落现象。该建筑抽查实测砌筑砂浆强度为3.5MPa~7.4MPa之间。
该建筑抽查检测构造柱、圈梁、梁混凝土实测强度在20.1MPa~27.9MPa之间,只有1个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C25,其余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C20。
8.3.3 结构构件裂缝与破损检测
该建筑砌体墙体局部出现斜向裂缝和竖向裂缝,墙体绝大多数开裂为墙体粉刷层不规则开裂。该建筑一层外走廊板底平行于外走廊板短方向通长存在部分裂缝。该建筑除个别房间楼、屋面板穿灯线位置粉刷层沿灯穿线方向开裂外,其余楼、屋面板无明显可见裂缝,表面无明显缺陷。
8.2.4 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变形观测
8.4 结构承载力验算
8.4.1 基础承载力验算
因该场地无任何勘察资料参考,本工程沙壤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参照《工程地质手册》(第五版)中水上(稍湿或潮湿)稍密粉砂的基地基承载力为190kPa,暂选取本工程沙壤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90kPa。本次计算不再进行深度和宽度修正。墙体底部轴力和柱底轴力计算在标准组合工况的条件下,通过读取结构计算墙体底部导入到基础的轴力,根据《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在已知地基承载力修正值和基础尺寸的条件下,对条形基础进行承载力验算。
经计算,该建筑墙体条形基础22个构件中有4个构件承载力不满足要求,其余均满足要求。该建筑柱独立基础8个构件中均承载力满足要求。
8.4.2 结构静力状态下的承载力验算
该建筑一层的22个墙体构件中有1个受
压承载力不满足规范要求;二层、三层的全部构件受压承载力均满足规范要求。结构计算模型如图3。
该建筑上部结构混凝土构件主要为混凝土梁和混凝土板,混凝土梁承载力验算根据楼面、屋面荷载,按照钢筋混凝土梁在计算软件中进行计算。
该建筑一层的11道楼梁主筋不满足计算配筋的有5个构件,箍筋全部满足计算配筋;二层的2道楼梁有1道梁主筋不满足计算配筋,箍筋全部满足计算配筋。
为Bu级,围护系统承重部分安全性评定为Bu级。
图3 结构计算模型
8.6 结构抗震鉴定
该建筑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地震加速度为0.15g,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该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其后续使用年限为30年,抗震鉴定参照“01抗规”按A类建筑要求进行抗震鉴定。
8.6.2 抗震承载力鉴定
该建筑一层的22个墙体构件中有6个构件抗震承载力不满足规范要求。二层的28个墙体构件中有1个构件抗震承载力不满足规范要求。三层的28个墙体构件抗震承载力均满足规范要求。
该建筑一层的22个墙体构件中有6个构件第二级抗震鉴定(抗震能力指数)不满足规范要求。二层的28个墙体构件中有1个构件抗震能力指数不满足规范要求。该建筑三层的28个墙体构件抗震能力指数均满足规范要求。
8.5 安全性鉴定
8.5.1 构件、构件集安全性鉴定
砌体构件和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构造、不适于继续承载的位移(或变形)、裂缝四项对构件进行构件安全性评定。
8.5.2 子单元(子系统)安全性鉴定
因该建筑检测的基础局部倾斜测点10个点中有3个超出《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限值,再加基础有缺陷,且22个条形基础构件中承载能力评定为c级构件占总数的18.2%,评定为b级的构件占总数的4.5%;8个独立基础中承载能力均评定为a级,因此综合评定该建筑地基基础安全性为Cu级。
该建筑上部承重结构子单元安全性评定
8.5.3 鉴定单元(系统)安全性鉴定
综合以上建筑地基基础安全性评定和上部承重结构的安全性评定结果,根据《可靠性鉴定标准》,该建筑结构安全性评定为Csu级。
8.6.1 结构抗震措施鉴定
该建筑抗震措施鉴定均满足《抗震鉴定标准》要求。
8.7 鉴定评估结论与建议
该建筑地基基础安全性评定为Cu级,上部承重结构子单元安全性评定为Bu级,围护系统承重部分安全性评定为Bu级,整体结构安全性评定为Csu级,即该建筑安全性不符合《可靠性鉴定标准》对Asu级的规定,
显著影响整体承载,应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该建筑抗震措施均满足《抗震鉴定标准》要求。该建筑部分砌体构件抗震承载力不满足规范要求,部分砌体构件第二级抗震鉴定(抗震能力指数)不满足规范要求。
鉴于该建筑安全性不满足规范要求,抗震性能部分不满足规范要求,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建议采取降低建筑荷载或加固措施进行处理,以消除安全隐患,降低上部结构地震反应或增强抗震性能,同时进行相关维修,保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另外,若对该建筑地基基础进行加固,建议补充勘察。
分担的竖向荷载,使得原有基础承载力满足要求。因该场地无湿陷性,静压钢管桩通过全高漏浆的方式,除了增强其承载力外,还增强了钢管桩抗腐蚀性能,技术成熟可靠,对原建筑的影响也较低。基础加固平面图见图4。
8.8 加固设计与投资估算
由于该建筑的加固条件较好,抗震构造较齐全,故上部结构加固工程量较小。经加固方案必选及加固试算,该建筑上部结构和地基基础加固方法如下:
地基基础采用静压漏浆钢管桩进行加固,静压漏浆钢管桩设置于构造柱部位,钢管桩以建筑混凝土地圈梁底提供反力,压桩完成后进行灌浆与漏浆,最后将建筑的部分上部结构荷载通过漏浆钢管桩在混凝土地圈梁底部进行托换,从而有效降低原条形基础
一层横墙和二层局部纵墙采用高韧性混凝土面层进行加固。经加固试算,该建筑上部结构加固后可满足静力条件下的竖向受力要求和抗震条件下的结构整体抗震要求。一层和二层混凝土梁采用粘贴碳纤维的方法进行加固,加固后承载力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结构加固平面图见图5。
经加固方案投资估算,该建筑加固工程建设投资约89.2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约64.9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约20.0万元,预备费约4.3万元。经核算,该建筑加固综合单价约为806.0元/㎡,远低于新建综合单价,经济性较好。因此,在保证用房面积不变的条件下首选加固方案。
图4 基础加固布置平面图
图5 一层墙体加固布置平面图
随着时间的推移,既有自建房屋因老化、使用及改造不当或本身安全性不足等诸多因素,导致一批自建房屋出现重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造成严重的不良社会影响,需对存量自建房屋进行隐患排查与整治。企业无勘察无设计的自建房屋也在排查与整治之列。本文基于水电站某砌体结构自建房屋的检测、鉴定与加固工程案例,总结了既无勘察又无设计的自建房屋检测、鉴定及后续处置程序,同时也总结了自建房屋检测与鉴定的工作内容与方法,基于检测与鉴定也提出了处理方法,这对类似自建房屋的检测、鉴定与加固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9 结语
参 考 文 献
[1]高峰,王亚芳,高秀.工程伦理视域下自建房屋倒塌事故研究[J].安全,2023,44( 3) : 51-56.
[2]柯善北.治“存量”控“增量” 全面提升经营性自建房屋安全管理水平 《关于加强经营性自建房屋安全管理的通知》解读[J].中华建设,2023(05):1-2.
[3]成连华,曹东强.农村自建房屋安全风险因素重要度分级评判方法[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23,43(01):73-80.
[4]丘洪联.现有老旧房屋结构安全排查与改善对策[J].福建建筑,2023,No.295(01):56-59.
西和县2021年33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
设计单位 兰州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设计人员 张泽洲 肖春和 缪学勇 常有锋 李紫珺 蔡甜 联系电话:8565459 地点 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 设计 2020年~2021年 竣工 2021年
06
西和县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北端,地处长江流域西汉水上游。东临徽县、成县,南依武都区、康县,西北与礼县交界,东北与礼县、秦州区接壤,总面积1861方公里。西和县2021年33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包括汉源镇(上城村)、西高山镇(秦山村、朱河村、
刘河村)、六巷乡(下巷村)、蒿林乡(赵沟村)、大桥镇(鱼洞村)、稍峪镇(稍峪村、团庄村)、太石河乡(银杏村)、姜席镇(董堡村、谢庄村)、卢河镇(草关村、董河村)、洛峪镇(甸沟村、康河村)、十里镇(姚河村、梁集村)、石堡镇(包集村、刘城村)、长道
镇(宁家村、大寨村)、兴隆镇(党山村、磨石村)、苏合镇(张河村、庞沟村)、何坝镇(鱼山村、麦川村)、石峡镇(高河村、潘湾村)、西峪镇(晚峡村)、马元镇(沙水村)、晒经乡(喻彭村)等20个乡镇33个村庄。
1 项目背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认真总结农业农村发展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准确研判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乡村演变发展态势,针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行动,切实抓住历史机遇,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在更高标准,更高层次上推进西和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十九大”首次明确提出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面对农村衰落、农村发展缓慢甚至停滞的现状,乡村振兴像一支强心针,注入乡村,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核心工作,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2 指导思想
(1)紧扣乡村振兴,实现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延续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指出: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着力推进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有序实施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加
强农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和村内主干道建设。
(2)“一村一业,千村千面”
优先做好村内生态保护工作,以各村产业现状为基础,以打通产业上下游链接为目标,对项目内容进行合理布置和优化,切实解决产业现状问题。坚持一村一设计,有针对性的进行产业研究和项目布局。
(3)因地制宜、科学布局
遵循原村格局、地形、自然景观及现状用地条件,通过农居改造、道路整治、水系整治、污水处理、景观绿化、标识更新、设施配套等拆危治乱的措施,达到“天蓝、水碧、地净、村美”的“美丽乡村”建设要求。
宁家村实施状况
梁集村实施状况
(4)就地取材,保留特色风貌
建筑材料采用就地取材,风貌改造风格与当地现状村貌相统一,尊重村落布局形式,拆除乱打乱建。
(5)结合现状,明确建设标准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道路工程、防护工程、给排水工程、环卫工程及人居环境工程。依据各行业规范,结合项目现实使用情况和村内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对各工程指标进行精确设计。既不压低标准,造成项目实用性降低;也不盲目抬高标准,导致国家资金浪费。
3、建设内容
本项目依托各村庄现状基础设施进行设计,尽量保持村内的现状村容、村貌。依据现状居民分布对小节点进行合理规划布置,充分彰显各村历史文化和产业特点,结合中央文件精神以及西和县总图规划,对本项目建设内容进行布置。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道路工程、防护工程、河道治理工程、桥涵工程、给排水及环卫工程、人居环境提升工程以及相关配套设施,本次设计基本与现状各设施空间布置上保持一致,各节点位置以现状情况为基准进行控制。
道路工程的实施能满足交通发展需求,
取得较好的投资效果。方便人民生活,节约投资,降低了建设费用。完善现有道路排水系统、安全防护及修复了其它病害。
河道治理工程对河堤破损处进行了维护重建,疏浚河道,对部分有条件的河道进行河床铺砌。极大的提升了现状穿村河流的泄洪能力,对于西和县夏秋季节防洪工作有较大的增益。
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在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源头农户内,将垃圾分为有机垃圾和无机垃圾两类,实现生活垃圾的源头减量化的分类方式。在村内设立相应的垃圾分类宣传展板,发放相应的垃圾分类宣传材料。
污水工程有效改变现状污水未经处理后直接排放,对水体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的情况。村内污水经过预处理、生化处理及深度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要求。
人居环境提升工程是西和县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步骤,是西和县乡村历史文化的精彩之笔,是中国传统文化根脉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