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宁夏先民最早的居民点
位于黄河以东灵武市横城村的水洞沟遗址
银川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川
历
银
史
前
言
03
民国时期
04
宁夏回族自治区
02
大夏王国
01
远古时代
银川市,简称“银”,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
塞上古城银川,早在3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水洞沟遗址繁衍生息,是史上西夏王朝的首都,民间传说中又称“凤凰城”,古称“兴庆府”、“宁夏城”,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有着名的国家级风景区西夏王陵。银川市城市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百强,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殊荣,被评为“中国十大新天府”。
建制沿革
文明时代的到来
3万年以前旧石器时代的水洞沟遗址和镇北堡、暖泉等处的新石器文化遗址是银川地区发现最早的居民点
位于黄河以东灵武市横城村的水洞沟遗址,是宁夏先民最早的居民点,最新研究成果确定其跨旧石器、新石器两个石器时代,距今三四万年(或称4.1万年前)。
在炎黄两大部落集团内迁中原的时候,集团内部仍有少部分成员留在北方,保持着逐水草而居的原始游牧生活方式,后来的史书称这部分人为狄人、胡人、戎人。
今宁夏大地、银川全境就是那些狄、戎古族的家园。
分布于贺兰山东麓数以万计的岩画,同样可以证明这样的历史结论,它是长期生活在宁夏大地上的各部落、各古代民族的艺术杰作,记录了人类大约3000年前甚至更早时期的生产、生活场景,揭示了原始氏族部落的文化内涵。
远古的实物印证了银川的人类文明史从未间断。
人类完成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过渡,开始步入文明的新时代。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后,使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取河套地,据有宁夏平原河东地区,开始在此戍边,秦分天下为36郡,银川地区为北地郡所属。汉成帝阳朔年间(公元前24年前后)建北典农城(又称吕城、饮汗城),此为银川建城之始。
北周置怀远郡、怀远县。
唐高宗仪凤二年(677年)怀远县遭黄河水淹,城废。第二年(678年)在故城西更筑新城(今银川兴庆区)。
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
宋为怀远镇,北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党项族首领李德明将其都城由灵州(今灵武)迁至怀远镇(今银川市),大起宫室,修建都城,更名为兴州。后李德明之子李元昊升兴州为兴庆府。宋宝元元年(1038年),李元昊在兴庆府南筑坛受册,即皇帝位,建大夏国(史称西夏),兴庆府(银川)为其首府,凉州府(武威)为辅郡,有“东都兴庆,西都凉州”之誉。
元置中兴路,后改为宁夏府路,宁夏之名肇始于此。
明设宁夏府,系“九边重镇”之一。
清沿明制仍为宁夏府治。
到夏商周三代至春秋战国时期,银川仍然是北方游牧民族驻牧之地。这些民族在夏朝建立前称薰育(荤粥),夏时称淳维,商代称鬼方,周代称检犹,春秋战国时泛称戎族,其中在河东有胸衍戎国。
战国秦惠文王更元五年(前320年),王游至黄河东岸,改设朐衍戎国为县,黄河灌区以东纳入秦国的版图。
秦始皇统一中国,派蒙恬北逐匈奴,收复河套以南广裹土地,并在北方筑长城或沿黄河设军事据点,史称“因河为塞”,其中曾于今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境内筑城据守,名浑怀障。
至此,银川平原大部始纳入中原王朝版图。
秦末汉初,中原多战事,无暇顾及北部边地。
汉惠帝四年(前191年) 置灵州县,与富平、朐衍县分辖银川市黄河以东各地,而河西各地分属廉、武二县管辖。
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对匈奴的战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至迟在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前后,今银川平原黄河以西的屯田城堡先后建成。
在此大背景下,当时兴起了一座管理屯田实边、开渠植谷事务的北典农城。历史上的北典农城,亦名吕城,而北方少数民族又称这个城为饮汗城。
东汉初期
东汉是中国历史上宦官最为猖獗的时期之一,而且其特点相当明显,即宦官在皇帝与外戚斗争的夹缝中逐步增强自身的势力进而把持朝政。
东汉宦官专权开始于十岁即位的汉和帝时期。此后的历代东汉皇帝都是年幼即位,其中最小的殇帝即位时刚满百日,桓帝即位时年龄较大,但也不过十五岁。每当小皇帝上台,因其年幼无知,国政往往操之于母后之手,而母后当权又往往依赖于外戚,从而造成外戚专权的局面。当皇帝长大成人后,自然想亲政收权,而这必然形成与外戚之间的利益冲突。
公元一世纪,中国处于“西汉”(前202年—8年)的汉平帝 刘衍 (1年-5年)、孺子 刘婴 (6年-8年)时期;
王莽的“新朝”(9年-23年);
“东汉”(25年—220年)的 汉光武帝 刘秀(25-57年)、汉明帝 刘庄(58-75年)、汉章帝 刘炟(76-88年)以及 汉和帝 刘肇(89-105年)时期。
东汉初期,沿袭秦、西汉的地方行政设置,今银川地区仍为北地郡(治宁夏富平县)等县辖地。
十六国时期,匈奴人赫连勃勃于公元407年建大夏国,将饮汗城改建为皇家园林,称“丽子园”。
北周建德三年(574 年) ,移民2万户至此,故升置怀远郡,领怀远县,郡县同治一城。隋撤郡存怀远县。
唐仪凤二年(677年),县城为黄河水汛损,次年于其西更筑新城,即今兴庆区中心区银川老城。
宋初仍唐制,南部属陕西路,北部川区属灵州。
北宋开宝年间(968~976年),降怀远县城为怀远镇。
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党项族首领李继迁攻占银川平原全境,移总部于灵州。
1020年,其子李德明升怀远镇为兴州,大兴土木,建为临时都城。
夏显道二年(1033年),德明之子李元昊又升兴州为兴庆府,下秃发令,规定官庶服制。进一步“广宫城,营殿宇”。
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西夏国,将兴庆府正式定为国都。
西夏中期,兴庆府更名中兴府,仍辖兴州,州下设南北二县。
1227年,成吉思汗灭西夏,攻陷中兴府。
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蒙元帝国于西夏故地设置西夏中兴路等行省,以中兴府(银川老城)为行省首府,后与甘肃省几经分合,于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撤宁夏行省,降设宁夏府路,“宁夏”之名肇始于此。
明代时期
明代宁夏平原因处军事前沿,不设州县(后增设宁夏巡抚),只设军事性质的镇、卫、所。
明洪武九年(1376年)设宁夏卫,治今银川市老城。
后沿长城立“九边重镇”,宁夏镇为其一,辖今宁夏平原各地及盐池县、同心县。
宁夏镇城即银川老城东西南北四条环城路所围区域。
宁夏镇下辖宁夏卫等七卫,以驻军兼屯垦,其中:
宁夏卫,治今银川市,置潘昶、金贵、李祥、河西、杨和、王泰、王宏 、任春等十一堡,均为军屯,以百户一名领之,又多以百户姓名为屯堡之名。所领各堡分布在今黄河西岸,北起贺兰县潘昶,南至青铜峡市叶盛镇。
宁夏左屯卫,治今银川市老城,领十四堡,即蒋鼎、陈俊、瞿靖、林皋、邵刚、李俊、王铨、林武马站、刘亮、魏信、张政、唐铎、许旺、王澄。所领各堡多在今永宁县境,少数在今青铜峡市境。
宁夏右屯卫,治今银川市老城,领十八堡,即大坝、靖夷、杨显、平胡、威远、靖虏、雷福、桂文、常信、洪广、姚伏、高荣、周澄、镇朔、杨信、镇北、平羌、新兴。所领各堡多分布在今永宁县、西夏区、贺兰县、青铜峡市的西部。
宁夏中屯卫,治今银川市老城,领五堡,即虞祥、汉伯、金积、中营、镇河。所领各堡分布在今吴忠市境。
宁夏前卫,治今银川市老城,领七堡,即谢纲堡、张亮、李纲、平虏城、威镇、宋澄、黄河马寨。所领各堡多分布在今贺兰县、平罗县境。
清代时期
明代宁夏平原因处军事前沿,不设州县(后增设宁夏巡抚),只设军事性质的镇、卫、所。
明洪武九年(1376年)设宁夏卫,治今银川市老城。
后沿长城立“九边重镇”,宁夏镇为其一,辖今宁夏平原各地及盐池县、同心县。
宁夏镇城即银川老城东西南北四条环城路所围区域。
宁夏镇下辖宁夏卫等七卫,以驻军兼屯垦,其中:
宁夏卫,治今银川市,置潘昶、金贵、李祥、河西、杨和、王泰、王宏 、任春等十一堡,均为军屯,以百户一名领之,又多以百户姓名为屯堡之名。所领各堡分布在今黄河西岸,北起贺兰县潘昶,南至青铜峡市叶盛镇。
清初沿袭明代卫、所制度,宁夏巡抚和五卫仍隶属陕西布政司、都司。
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清廷派八旗兵3472名(其中有弓铁匠72人)首次驻防宁夏。
雍正元年(1723年)于宁夏城外筑城屯守,永久驻防,史称“宁夏满城”,亦称“宁夏满营”,其址在今银川市兴庆区东郊红花乡满春村境内。
干隆三年(1738年)冬,宁夏发生8级大地震,满城尽毁,次年另辟址重建新满城。
中华民国建元,因清代宁夏道与宁夏县名同,且宁夏为古朔方地,故于中华民国2年(1913年)改宁夏道名为朔方道。
道署及宁夏、宁朔两县治均设宁夏城内,宁夏城遂称“朔方道郡城”或“朔方道城”,民间俗称“宁夏城”。
1913年,宁朔县治移驻新满城,后又迁至今永宁县望洪堡,青铜峡市瞿靖堡、小坝镇。
1923年10月17日,以旧甘肃省朔方道属之8县及宁夏护军使辖之西套蒙古两旗属地合并建为宁夏省。
民国时期的宁夏城
1928年10月17日,宁夏省成立
民国时期的宁夏城
图为鼓楼东街
图为鼓楼东街。照片中左侧是玉皇阁,路的尽头是东门城楼
1928年10月17日,国民党中央政府决定,以旧甘肃省朔方道属之八县及民国初宁夏护军使所辖西套蒙古阿拉善旗、额济纳旗和绥西新设立的瞪口县属地合并建为宁夏省。
1928年10月17日,国民党中央政府决定,以旧甘肃省朔方道属之八县及民国初宁夏护军使所辖西套蒙古阿拉善旗、额济纳旗和绥西新设立的瞪口县属地合并建为宁夏省。
民国时期的宁夏城
图为省城鼓楼的东西大街
民国时期的宁夏城
图为宁夏省城(银川)的钟楼,就是现在的玉皇阁
图为钟楼内的撞钟人
图为城东门内
图为承天寺塔。承天寺塔,也称“西塔”,是宁夏现存的一百多座古塔中最高的一座砖塔
图为地毯制作。马鸿逵在玉皇阁南边办的“宁夏毛纺织厂”里童工在纺羊毛
宁夏省政府大礼堂 。旧址在今进宁北街沙湖宾馆的西南侧附近
图为地毯制作。马鸿逵在玉皇阁南边办的“宁夏毛纺织厂”里童工在纺羊毛
图为海宝塔,就是银川人说的北塔
图为承天寺塔
图为宁夏城中山公园,建于1929年,里面的建筑是马福祥纪念碑
图为宁夏城中山公园,建于1929年,里面的建筑是马福祥纪念碑
1941年4月析宁夏、宁朔两县部分辖地增设永宁县,县治驻杨和堡(今永宁杨和镇)。宁夏县更名贺兰县,县治自省城移驻谢保堡(今贺兰县习岗镇)。
1944年1月将宁夏省城改建制市,定名银川,仍为宁夏省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仍为宁夏省会。
1944年1月,经宁夏省政府呈报国民政府行政院,建议将宁夏省城命名为银川市。
1947年4月18日,银川市正式成立,为宁夏省会。
1949年9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九兵团解放银川, 9月29日成立银川市人民政府。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银川市仍为宁夏省省会。
1954年,宁夏省建制撤销,银川市为甘肃省银川专署所在地。
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银川市为自治区首府,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国内贸易
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2%[7]。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5.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增长6.3%,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增长4.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零售额增长1.8%,集体经济零售额下降0.1%,股份制经济零售额增长8.9%,私营经济零售额增长0.3%,个体经济零售额增长9.7%,其他各种经济零售额下降2.6%。
经济综述
初步核算,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5%。三次产业结构为3.4:43.7:52.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3%、45.2%、53.5%。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4.7%。[6]
教育事业
2019年末全市拥有研究生培养单位3个,普通高等院校16所,中等职业学校15所,初中学校58所,特殊教育学校4所,幼儿园386所,
文化卫生
2019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文化艺术馆、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8个,博物馆9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广播电台5座,电视台6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有线广播电视用户59.33万户。
2019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194个,其中,医院和卫生院112个(医院7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个,妇幼保健机构5个,乡镇卫生院36个,卫生监督所7个,全市已认定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566个,定点零售药店1449个。
体育事业
银川体育最早出民间。现代体育传入银川前,民间体育以武术为主,此外有举石锁、摔跤、耍水等民间体育游戏。
景点风光
20年代初期,现代体育传入银川市,但体育流传面很窄,运动水平也很低。1929年8月,银川市召开了“宁夏省军民联欢游艺比武大会”,开创了银川现代体育竞赛的先例。1933年9月在宁夏府城举行第一届“西北运动会”,宁夏队参加比赛的人数最多,成绩优异。1936年、1941年、1944年,在宁夏府城先后举行全省运动会,项目多为田径、球类、体操等。此外,城区各中小学也举办过运动会或联校运动会,学校体育开展得较为广泛。建国后,中共宁夏省工委组织开展了庆祝1950年元旦篮球、排球比赛,参加比赛的共有33个队,其中有宁夏干校队等。
2019年获得全国冠军19个,获得金牌19块,银牌20块,铜牌37块。获得全区第十五届运动会金牌33块,银牌18块,铜牌16块。
航空运输
银川河东国际机场银川河东国际机场已开通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及首府城市、香港、首尔、曼谷、台北等航线,可起降波音、空客等大中型客机。
市内交通
2017年年末全市公共汽车线路达到147条,公共汽车运营车辆数2202辆;公交标准运营车辆2754.5标台;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2.38标台。
公交
截至2013年末,全市公共汽车线路共有81条,公交标准运营车辆1942标台,市公交公司所属线路覆盖三区两县。
出租车
出租汽车运营车辆5364辆。
BRT
银川市规划了四条BRT线路,其中1号线于2012年4月28日开工,同年9月投入运行,运营车辆为18米长的大铰接公交车和12米长的大铰接公交车两种。2号线于2013年开工预计同年投入运营。
宁夏宏信亿诚实业有限公司
谢
品
感
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