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云起 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学习专刊(第五期)_副本

其他分类其他2023-12-19
151

青年理论学习提升工程

2023年12月
(总第31期)

中国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团委

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
学习专刊第五期

——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中国人民银行传达会议精神

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详解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新华社权威报道  人民日报社论

目  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重要讲话中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李强作总结讲话,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提出要求。

        会议认为,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会议指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要增强忧患意识,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
  会议认为,近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有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发展和安全要动态平衡、相得益彰。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严格转移支付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严控一般性支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会议强调,明年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经济工作。
  一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
  二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优化消费环境。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培育发展新动能。完善投融资机制,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
  三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
  四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认真解决数据跨境流动、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等问题,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切实打通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堵点。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落实落地,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
  五是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六是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七是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
  八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落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九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银发经济,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会议指出,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要全面贯彻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注意把握和处理好速度与质量、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要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工作的政策取向,在政策实施上强化协同联动、放大组合效应,在政策储备上打好提前量、留出冗余度,在政策效果评价上注重有效性、增强获得感,着力提升宏观政策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效果。要讲求工作推进的方式方法,抓住主要矛盾,突破瓶颈制约,注重前瞻布局,确保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落地落实。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胸怀“国之大者”,主动担当作为,加强协同配合,积极谋划用好牵引性、撬动性强的工作抓手,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会议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要不折不扣抓落实,确保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要雷厉风行抓落实,统筹把握时度效。要求真务实抓落实,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敢作善为抓落实,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并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效。
  会议要求,要做好岁末年初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深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
  会议号召,全党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开拓奋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成效,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同志,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以及中央军委委员等出席会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中央管理的部分金融机构和企业、中央军委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媒体聚焦

新华社北京12月13日电 题:引领中国经济大船乘风破浪持续前行——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侧记
新华社记者邹伟、韩洁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
行至岁尾,回看全年,中国经济在持续承压中走出一条回升向好的复苏曲线,取得殊为不易的发展成绩。
展望新的一年,面对新的风险挑战,中国经济大船如何乘风破浪、持续前行?
定基调,聚共识,谋大计。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的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掌舵领航,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指引奋进方向。
“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11日上午,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回顾即将收官的2023年经济工作。
这一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利因素增多,国内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叠加,既有风高浪急,也有暗流汹涌。
这一年,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我国经济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呈现前低、中高、后稳态势,成绩可圈可点: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有望圆满实现——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3%;前11个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3%。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升,在国内大循环中的主体作用增强。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有序布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有力推进,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加快实施,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传统短板取得长足进展,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科技新赛道处在世界第一梯队。
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央层面全面落地,地方层面有序展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保持稳定。
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粮食生产再获丰收,能源资源供应稳定。有效应对海河等流域特大洪涝灾害。出台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稳定房地产市场等一批政策举措,扎实推进保交楼工作,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不断加强。
纵向看,我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比去年都有明显改善;横向看,我国经济增长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居于前列,仍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大引擎。
“正所谓,危中有机。”习近平总书记谈到今年科技领域涌现不少里程碑式创新成果时发出的这句感慨,透出对中国经济攻坚克难、化危为机的辩证思考。
过险滩,闯难关。回首一年不平凡的历程,中国经济既面对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的因素,也承受内部“三重压力”加大的困难,压力挑战不比疫情三年少。
许多与会同志清晰地记得,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3年“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很多”,也明确“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形势和巨大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科学指引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拼搏、迎难而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得来极为不易,必须倍加珍惜。”与会同志共鸣强烈。
来之不易的成绩背后,是一以贯之的忧患意识。
“要清醒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除了要直面外部严峻复杂形势造成的不稳定不确定性之外,自身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明问题所在: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
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战胜挑战中发展壮大。
面对与会同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综合起来看,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我们所面临的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烦恼,要增强信心和底气。”
来之不易的成绩背后,更有弥足珍贵的经验启示。
近年来在引领中国经济砥砺前行的实践中,我们党深化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将之概括为“五个必须”: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
——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新时代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要统筹推进扩大内需和优化供给,打通两者结合的断点堵点卡点,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推进改革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论述,揭示出重要的治理经验,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思想指引。
“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继续坚持这一总基调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这12个字是一个有机整体,彰显了复杂变局下党中央对时与势的准确把握,是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的科学方法论。”一位与会同志深有感触地说。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全球经济依然低迷,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
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把握好“稳”和“进”、“立”和“破”两对辩证关系至关重要。
“稳是大局和基础”——
把经济发展稳在合理区间,巩固回升向好态势,充分保障就业民生,才能为“进”创造稳定发展环境。
“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鲜明指出。
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作出的一系列部署,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提供了坚实保障。
“进是方向和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特别是要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科技创新是深刻认识和把握“稳”与“进”关系的重要领域。
分组讨论中,不少与会同志提到这样一个细节:与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比,“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首次出现在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中。
会议部署的明年九项重点任务中,第一项就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以科技创新之“进”,拓产业创新之路,为经济稳增长注入新动能,重塑新优势。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传递出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信号。
何为“新质生产力”?会议的一系列部署给出生动注解: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人工智能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
“我们在新赛道上不能掉队”“要奋起直追,努力实现并跑甚至领跑”“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催人奋进。
以畅通经济大循环之“进”,助力发展大局之“稳”。
“要更好统筹消费和投资,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围绕“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这一重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内需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富矿,如何挖掘潜在需求?
总书记谈到建设城市地下管网,强调这是城市的“里子”工程。“咱们中国传统都是要面子,实际面子里子要一起要,要更重里子。这个工程投资潜力大,带动能力强。”
还有加强教育高质量供给、将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增加医疗服务供给、增加养老服务供给……习近平总书记指明方向。
既要挖掘潜在需求,也要培育壮大新型消费。
会议作出进一步部署: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同时带动相关领域投资。
“总的看,明年世界经济增长和贸易动能依然不足。所以我们要更加重视扩大内需,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习近平总书记阐明深意。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还要正确把握“立”和“破”的内在逻辑。
2022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实现“双碳”目标时,强调“要先立后破,而不能未立先破”,并打了一个比方——“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
坚持先立后破,关键要做好新旧模式之间的衔接和切换。这尤其体现在“深化重点领域改革”重点任务中。
要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只有打破制度掣肘、疏通断点堵点,才能让经济要素充分涌流,激发出澎湃活力。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一系列重点任务充分体现“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发展智慧。
分组讨论中,与会同志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部署九项重点任务,绘就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施工图。只要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就一定能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把党中央的战略意图贯彻到位。
“完整准确全面落实,不能变形走样、把好经念歪”
“这里我着重强调一下抓落实问题。”
望向会场上各地区各部门负责同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履行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的责任。”
即将开启的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新征程上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落实好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
围绕“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从四个方面给出行动指南。
“要不折不扣抓落实”——
讲话中,总书记谈到了一些领导干部汇报过的实际感受。“选择正确方法做好工作,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扣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就不会走偏,都会取得成效。”
“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心领神会,完整准确全面落实,不能变形走样、把好经念歪。”
全场凝神倾听,总书记语气加重:“打折扣是变形走样,层层加码也是变形走样。关键是最终效果要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
“要雷厉风行抓落实”——
总书记突出强调:“要有马上就办的意识”“不能有拖延症,把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总书记明确要求:“抓落实的前提是把党中央决策部署意图和落实举措搞清楚。”
雷厉风行不是一味求快,更不能流于形式。总书记更关注的,是“能否真正领会精神”“是否有实招真招”。
“我就看落实效果怎么样,能不能达到预期。”总书记点明要旨。
“要求真务实抓落实”——
谈到这一点,总书记语气坚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顽瘴痼疾啊,就像‘牛皮癣’,必须下大力气坚决纠治,坚持为基层、企业减负,让干部群众的精力真正花在干实事上。”
总书记关注到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一些新变种、新现象:一些基层干部疲于在各类应用软件、公号上打卡、“留痕”;各种论坛过多过滥,既浪费钱又浪费时间……
“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各地情况千差万别,抓落实务必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要敢作善为抓落实”——
干部是抓落实的关键。高质量落实,靠的是千千万万勇于担当、本领高强的好干部。
总书记明确指出:“干事是非常重要的。干部除了忠诚、干净,还要干事。”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落实细化“三个区分开来”,准确把握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让各级领导干部轻装上阵干事创业,充分发挥抓落实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意见,落实金融体制改革,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落实落地,落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落实”二字,贯穿在对明年经济工作各项部署要求中。
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必须推动各方面统筹协调、齐抓共管,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与会同志一致表示,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开拓奋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成效,确保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引领中国经济大船乘风破浪持续前行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侧记

新华社:

奋进新征程,扬帆再出发。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全面总结今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明年经济工作,对于我们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我国经济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全年呈现前低、中高、后稳态势,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当前,我国经济恢复仍处在关键阶段,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经济发展具备强劲的内生动力、韧性、潜力。综合起来看,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我们所面临的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烦恼,要增强信心和底气。
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有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前进道路上,只要我们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够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明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要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提振发展信心、改善社会预期,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要不折不扣抓落实,确保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要雷厉风行抓落实,统筹把握时度效。要求真务实抓落实,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敢作善为抓落实,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准确把握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让各级领导干部轻装上阵干事创业,充分发挥抓落实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并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效。
团结就是力量,信心赛过黄金。明年经济工作的大政方针已定,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信心、开拓奋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成效,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人民日报社论:
坚定信心、开拓奋进
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走势?此次会议围绕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释放哪些重要信息?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会后第一时间接受中央主要媒体采访,深入解读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应当前经济热点问题。
  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有望圆满实现 明年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
  问:今年经济运行有何特点?如何看待明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
  答: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对今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明年经济形势作了深刻分析。我们理解,概括起来讲,今年我国经济运行呈现“一高一低两平”的特点,即增速较高、就业平稳、物价较低、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主要预期目标有望圆满实现。一是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有机构和专家学者预测,全年经济增长5.2%左右,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今年我国仍是全球增长的最大引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1/3。二是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降到5.2%左右、比去年低0.4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约0.3%。三是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进出口额同比基本持平,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有望维持在14%左右的水平。四是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明年我国经济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从国际看,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政治纷争和军事冲突多点爆发。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据国际机构预测,明年世界经济和贸易整体上不如疫情之前。从国内看,经济大循环存在堵点。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意愿不够强;部分新兴行业存在重复布局和内卷式竞争,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企业存在不愿投、不敢投现象;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化解多年积累的房地产、地方债务、金融风险需要一个过程。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机遇。一是我们拥有世界上最有潜力的超大规模市场。随着社会预期逐步改善,高储蓄将逐步向消费、投资转化。二是宏观政策会对经济恢复持续提供支撑。今年增发一万亿元国债,以及降准降息、减税降费等政策效应将在明年持续释放,明年还将出台新措施,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形成叠加,有力推动经济恢复向好。三是政策空间仍然较足。我国物价较低,中央政府债务水平不高,加力实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有条件的。四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注入强大动力。我们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加大吸引外资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将不断激发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五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蕴含新机遇。人工智能、商业航天、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领域技术加快突破,绿色发展推动生产消费加速转型,这些将催生产业变革,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
  总的看,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不断集聚增多,我们要增强信心和底气。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问:会议提出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明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政策有哪些考虑?
  答:实现明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我们理解,工作指导上要把握好几点。
  第一,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稳是大局和基础,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进是方向和动力,要有力进取,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不断积累更多积极因素,实现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同时,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稳扎稳打,把握好时度效,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第二,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严控一般性支出,真正把资金用在刀刃上。要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和额度分配,合理扩大用作资本金范围。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要严格转移支付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第三,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这个表述有两方面新意,一是把社会融资规模指标排在货币供应量前面,因为这一指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更紧密;二是把以往的“名义经济增速”改为“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这样可以更好统筹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的目标要求,并强调价格水平是货币政策的重要调控目标。要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第四,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比如,在化债进度、补充银行资本、政府债券发行等方面,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加强配合。会议第一次提出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这对加强政策协同具有很强针对性。要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强化预期管理,与宏观调控政策同频共振,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撑。
  “三驾马车”协同发力 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问:目前我国需求不足的问题较为明显,明年如何实现“三驾马车”协同发力,促进经济回升向好?
  答:明年要加强需求侧管理,有效驱动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使生产能力有用武之地。必须统筹扩大内需和优化供给,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并带动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实现“三驾马车”协同发力,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财政政策中,提出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货币政策中,提出要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落实好这些宏观政策要求,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就能够有效扩大总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二是更好统筹消费和投资,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明年要努力促进居民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要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带动相关产业和消费场景的投资。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这方面潜力很大,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的必然要求,在政策上适当支持引导就能够释放很大的需求。要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等领域,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经济社会薄弱领域补短板和重大项目建设。要实施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
  三是积极稳定外贸基本盘,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要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要巩固外资企业在华发展信心,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发挥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优势,支持外资企业继续“在中国、为世界”,深度参与国际大循环。
  问:今年以来我国吸引外资规模有所下降,外界炒作“外资撤离中国”。引资规模波动的原因是什么,未来走势如何?下一步有哪些举措更大力度吸引和用好外资?
  答:受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持续低迷、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今年前10个月我国吸引外资规模同比下降9.4%,但金额仍处于历史高水平,特别是服务业、高技术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加快,新设外资企业数量增长32.1%,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9.5%,加拿大、英国、法国、瑞士、荷兰等发达国家对华投资大幅增长。
  对于近期外资数据出现的波动,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一是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地缘政治风险显著上升,一些国家推动产业和资金回流,出台涉华投资限制措施。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纷纷出台大力度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国际竞争愈加激烈。二是疫情造成的冲击和影响。疫情阻断了线下考察交流,造成跨国公司对中国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误读,影响了投资决策。三是随着国内发展阶段变化,劳动力成本上升,低成本优势弱化。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比较优势变化发生梯度转移,这是经济因素决定的,也是正常的。
  展望未来,我们吸引外资仍具备诸多有利条件。一是超大规模市场的吸引力。中国人均GDP已超过1.2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已有4亿多人,全球规模最大而且还在不断增加,这些都构成了一个规模巨大、增长性强的国内市场,将为各国企业提供广阔市场空间和合作机遇。很多外资企业表示,中国市场不是选答题,而是必答题。二是完整产业体系的支撑力。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的国家,产业配套能力和集成优势是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三是新发展格局的聚合力。在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外资企业在联通国内国际循环、优化配置资源要素方面发挥着独特的纽带桥梁作用,大有可为,前景广阔。
  利用外资是中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一是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结合高水平经贸协议谈判,主动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全面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扩大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开放,努力破除影响外资准入的隐性壁垒,保障内外资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二是积极回应外资企业诉求,认真解决数据跨境流动、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等问题,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促进公平竞争,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三是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往来,在近期宣布的单方面免签政策、互免签证安排、加快恢复国际航班等基础上,切实打通堵点,提升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便利化水平。
  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问: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的内涵,怎样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
  答: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到地方考察调研,多次提出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具有深刻的实践意义。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要把握好三点。一是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包括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和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二是用好新型生产工具,特别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赋能发展新兴产业。技术层面要补短板、筑长板、重视通用技术。产业层面要巩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前布局未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三是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通过改革开放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
  具体而言,有6个方面的政策举措。
  一是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弘扬科学家精神和企业家精神,营造鼓励大胆创新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快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的战略导向作用,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让人才、资金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三是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激励企业加快数智化转型,实现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四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持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真正发挥超大规模市场的应用场景丰富和创新收益放大的独特优势。五是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数据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力资本导向。六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与全球企业和人才共享中国的发展红利。
  问:我们如何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答: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有关部门和地方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有效应对一些国家不断升级的遏制打压,科技和产业领域涌现了不少里程碑式成果。此次会议明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领会好、落实好会议精神,重点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我们所讲的新型举国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举国体制,既要发挥好政府的战略导向作用,也要发挥好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要加快补上工业化基础、深层次积累等方面的差距,不断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高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安全水平。
  二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要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脑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鼓励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要运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为传统产业注入新动能,加快实现转型升级。
  三要凝练产业需求,优化创新体系布局。要根据产业的当下急需和长远发展需要,再凝练部署一批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不断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进一步发挥好国家实验室体系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作用。要通过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支持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更多地投向科技创新。
  此外,备受关注的锂电池、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三样”行业近年来发展比较快,在国际市场上也具有较强竞争力。要大力支持企业深度拓展国内、国际市场,推动优化行业技术标准,营造良好竞争环境,实现符合市场规律的优胜劣汰。
  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加大政策落地力度
  问:今年中央推出一系列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目前落实情况和成效如何?怎样进一步提振民营企业的信心?
  答: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今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随后,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举措,形成了“1+N”政策体系。目前,这些政策举措正在抓紧落实落地,民营经济呈现出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发展壮大民营经济进一步进行部署,再次强调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领会好、落实好会议精神,要完善相关政策举措,加大政策落地力度,着力让民营企业可感、可及。
  一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依法维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推动民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做强实业,加强自主创新,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二是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标志性举措。开展招标投标领域涉民企歧视专项治理,清除所有制打分等歧视性做法。推动健全民企参与重大项目建设体制机制,破解民企融资难题。优化民企信用修复和服务机制。在查办涉企案件和异地办案中依法维护民企合法权益。
  三是激发民营企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推动在重点行业建立公共研发平台,支持民营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加大高端装备、智慧物流、绿色低碳等领域应用场景开放力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新场景开发建设。进一步完善创新政策环境,有效实现民营企业创新产品优质优价、创新者获利。
  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问:我国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周期,中央提出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明年政策侧重点是什么?
  答: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形势及发展走向受到各方面高度关注。这次会议对做好明年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房地产工作作出了专门部署。领会好、落实好会议精神,需要着重把握好三方面内容:
  一是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今年以来,各有关方面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调控政策,陆续出台了首套房“认房不认贷”“降低首付比例和利率”“支持金融机构满足房企合理融资需求”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积极效果。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仅11月份以来,工、农、中、建、交等五大银行向非国有房企投放开发贷款300多亿元,其中近两周投放了140多亿元。下一步,要持续关注房地产市场走势,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对正常经营的房地产企业做到不抽贷、不断贷、不惜贷,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要切实加强预售资金监管,确保在建项目顺利完成。经过各方共同努力,防风险、稳市场的政策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二是抓紧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这是党中央根据房地产发展新形势作出的重大部署。“三大工程”既是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重大民生工程,又有利于带动房地产相关投资消费,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目前,有关工作已经启动。下一步,要抓紧完善各项配套支持政策,尽早推动一批项目落地实施,形成实物工作量,见到实实在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是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这次会议就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是破解房地产发展难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要在推进“三大工程”建设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加快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满足工薪收入群体刚性住房需求,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同时,要针对房地产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为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奠定良好的体制基础。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转型期,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持续发展仍然有广阔的前景和坚实的支撑。随着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持续落实,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实施,相信一定能够有效化解风险,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问:这次会议对防范化解风险做了哪些部署,如何防范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
  答: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不久前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持续有效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领会好、落实好会议精神,需要把握三方面的原则:
  一是要统筹风险化解与稳定发展的关系。债务风险高的地区要边化债边发展,在债务化解过程中找到新的发展路径,要更大力度激发民间投资、扩大利用外资。债务风险较低的地区要在高质量发展上能快则快,特别是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二是要全面加强监管,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要严格财政监管,加强财会监督,严肃财经纪律,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要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地方政府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各方面要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和非法金融活动,要及时出手,坚决打击。
  三是要坚持系统观念,找到正确的方式方法。要善于盘活存量资产,抑制增量风险。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和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总的看,尽管当前一些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只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和工作方法,风险仍是可防可控的,一定能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详解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12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主持会议,各党委成员出席会议。
会议认为,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我国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思想深邃,全面总结了2023年经济工作,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深刻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是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李强总理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提出要求。中国人民银行系统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形势的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坚持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持续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
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的经济金融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切实增强经济活力,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着重抓好以下工作任务:
一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加大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质效。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积极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继续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二是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做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金融服务。因城施策精准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等“三大工程”的支持力度,推动房地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三是稳妥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按照中央部署,指导金融机构按照依法合规、平等协商的原则,稳妥化解融资平台存量债务风险,严格控制新增债务,健全债务风险防范长效机制。配合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稳妥做好重点区域和重点机构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完善金融风险防范、预警和处置机制,强化存款保险职能,提升金融风险早期纠正工作的标准化和权威性。推动金融稳定立法,加快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建设,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四是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完善境外人民币市场建设,提升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促进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拓展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和合作,务实做好中美、中欧金融工作组工作,提升我国在重大国际金融规则、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五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加强政治机关建设,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深化中央巡视和审计整改,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强化廉政建设、改进内部管理、规范对外履职,提升金融服务和管理水平。持续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
会议要求,要高度重视做好岁末年初各项工作。维护年末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金融市场平稳运行。保障重要金融基础设施业务连续性,有针对性地加大支付清算、现金供应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切实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合理金融需求。
会议强调,中国人民银行系统要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主动作为、攻坚克难,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召开扩大会议
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中国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团委主办

中国人民银行海东市分行团委承办

2023.12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