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看点
行业资讯
世贸组织:全球服务贸易持续复苏
协会动态
会员风采
我会提出的第三项省地方标准成功立项!
科大国创与合肥蜀山区共建安徽智能软件产业园
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 / 东方头条
2022年第2期 (总第5期)
商务部通报今年1-5月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情况
安徽服务贸易热点动态
Contents
目录
刊首语
头条看点
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
04
14
17
19
22
25
27
29
35
商务部通报今年1-5月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情况
商务部通报今年1-5月服务贸易发展情况
我国1-5月软件业务收入36184亿元 同比增长10.6%
2020年中国附属机构服务贸易情况
05
06
07
11
38
39
40
41
42
45
46
安徽服务外包产业学院校企合作对接交流会顺利召开
走访送服务 助企纾困难
第二期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顺利开展
“后疫情时代的企业突围之路”主题沙龙活动成功举办
我会校企合作专委会与巢湖学院召开校企合作对接交流会
我会提出的第三项省地方标准成功立项
2022年安徽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企业政策宣讲会暨我会第三届理事会、监事会第六次会议顺利
召开
2022安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论坛成功举办
协会动态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喜获2022年全国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特等奖
乐堂动漫在第六届安徽省动漫大赛中喜获佳绩
皖通科技顺利通过CCRC信息安全服务资质认证
科大国创与合肥蜀山区共建安徽智能软件产业园
中能建喜获四项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
安泰股份荣获“安徽省版权示范单位”称号
安凯智能驾驶客车项目获批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
会员风采
84
87
89
93
95
97
48
49
52
54
商务部:支持外贸创新发展 大力发展数字贸易
王文涛部长:APEC成员应全面推进贸易投资各领域务实合作
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主要路径
推动中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张琦:数字贸易给世界经济带来深刻变革
推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处在创新发展的窗口期 跨境电商再拓外贸发展新空间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专委会理事长迟福林:推进RCEP进程 将经济增长潜力转化为竞争力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梁明:我国海外仓服务网络辐射全球
创新体制机制促内外贸一体化
服务外包发展后劲从这儿续
Contents
目录
行业资讯
中国—新西兰自贸协定升级议定书正式生效
全球服务贸易联盟召开第一届会员大会和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
世贸组织第12届部长级会议胜利闭幕 取得“1+4”丰硕成果
世贸组织:全球服务贸易持续复苏
全球观察站
商务部等7部门修订发布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统计目录
税务总局等十部门:进一步优化出口企业营商环境,支持跨境电商健康持续创新发展
商务部等14部门发布《关于开展内外贸一体化试点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
国内视界:官方发布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商务部国际司负责人就中国—新西兰自贸协定升级议定书生效答记者问
为世界贡献更好的“中国服务”
68
71
73
75
76
79
82
56
57
60
64
118
121
122
126
Contents
目录
RCEP实施首季度安徽省逾6亿元货物享惠
一季度安徽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6%
28项重点任务!安徽出台外贸发展提升三年行动方案
1-4月安徽经济运行情况出炉 进出口同比增长11.8%
合肥中欧班列开行8周年!突破2440列!
安徽首单跨区域合作“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货物顺利通关
安徽省商务厅关于印发《安徽省省级公共海外仓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安徽省商务厅等6部门关于印发安徽省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自贸试验区硕果累累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二批联动创新区正式获批!
安徽自贸试验区: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前5个月安徽自贸试验区进出口767.3亿元
安徽要闻
自贸区连线
99
100
101
108
110
111
112
115
刊首语
Front words
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服务贸易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服务业新动能逐步激发,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制造业与服务业持续融合,服务供给的质量、效率明显提升。
同时,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从国际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塑,区域化、本土化趋势明显。服务贸易复苏在疫情影响下仍具有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从国内看,部分服务领域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服务供给不能充分满足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的需要,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
面对这些新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以协会会刊为平台,通过分析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政策对企业的影响以及企业面临的机遇挑战,增进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提升协会的服务水平,进而为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添砖加瓦,推动安徽省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会长 夏波)
把握新機遇,迎接新挑戰
商务部通报今年1-5月
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情况
来源:商务部网站
—5—
头条看点
2022年1-5月,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7266亿元人民币(币种下同),执行额46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9%和14.6%。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4129亿元,执行额26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2%和11.1%。(以美元计算,1-5月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1118亿美元,执行额71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5.9%和18.7%。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637亿美元,执行额40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7.0%和15.1%。)
从业务结构看,1-5月,我国企业承接离岸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执行额分别为1157亿元、477亿元和11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11.2%和21.7%。
从区域布局看,1-5月,全国37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总计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3683亿元,执行额2413亿元,分别占全国总额的89.2%和91.4%。长三角地区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1830亿元,执行额13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5%和12.1%,分别占全国总额的44.3%和51.6%。
从国际市场看,1-5月,我国承接中国香港、美国、欧盟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分别为601亿元、519亿元和352亿元,合计占我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的55.8%。我国承接RCEP成员国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630亿元,同比增长8.5%,合计占我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的23.9%。
从企业性质看,1-5月,民营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766亿元,占全国29.0%,同比增长34.6%,比全国平均增速高出23.5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1234亿元,同比增长10.3%,占全国46.8%。
从吸纳就业看,截至2022年5月底,我国服务外包累计吸纳从业人员1432万人,同比增长8.0%,其中大学及以上学历922万人,占64.4%。1-5月,服务外包新增从业人员37万人,同比增长4.8%,其中大学及以上学历25万人,占66.6%。
商务部通报今年1-5月服务贸易发展情况
—6—
头条看点
今年1-5月,我国服务贸易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服务进出口总额23653.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2%;其中服务出口11517.9亿元,增长26.3%;进口12135.7亿元,增长18.2%。服务出口增幅大于进口8.1个百分点,带动服务贸易逆差下降46%至617.8亿元。5月当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4562.8亿元,同比增长22.2%。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稳定增长。1-5月,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9886.7亿元,增长10%。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5602.4亿元,增长13.6%;出口增长较快的领域是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分别增长18.5%、13.2%。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口4284.3亿元,增长5.6%;进口增长较快的领域是保险服务,增速达74.2%。
二是旅行服务进出口有所恢复。1-5月,我国旅行服务进出口3308.4亿元,增长7.7%。剔除旅行服务,1-5月我国服务进出口增长24.7%,其中出口增长28.1%,进口增长20.8%;与2019年同期相比,服务进出口增长49%,其中出口增长65.2%,进口增长32.8%。
来源:商务部网站
来源:中国电子报
1-5月份,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下简称软件业)呈平稳向好运行态势,软件业务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利润总额增速扭负为正,软件业务出口增长放缓。
一、总体运行情况
软件业务收入保持较快增长。1-5月份,我国软件业务收入36184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较1-4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
我国1-5月软件业务收入36184亿元
同比增长10.6%
头条看点
—7—
,
图1 软件业务收入增长情况
利润总额增速扭负为正。1-5月份,软件业利润总额3747亿元,同比增长1.9%,增速实现由负转正(1-4月份为同比下降1.4%)。
图2 软件业利润总额增长情况
软件业务出口增长持续放缓。1-5月份,软件业务出口204亿美元,同比增长2.7%,增速较1-4月份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软件外包服务出口同比增长12.6%;嵌入式系统软件出口同比下降3.9%。
头条看点
—8—
图3 软件业务出口增长情况
二、分领域运行情况
软件产品收入增速稳中有落。1-5月份,软件产品收入9190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较1-4月份回落1.2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收入的比重为25.4%。其中,工业软件产品收入838亿元,同比增长10.8%。
信息技术服务收入保持较快增长。1-5月份,信息技术服务收入23457亿元,同比增长12.1%,增速较1-4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在全行业收入中占比为64.8%。其中,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共实现收入3628亿元,同比增长8.8%,占信息技术服务收入的比重为15.5%;集成电路设计收入995亿元,同比增长15.1%;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收入3334亿元,同比增长17.0%;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9.3%。
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收入增长放缓。1-5月份,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收入568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较1-4月份回落1.3个百分点。
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加快增长。1-5月份,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2968亿元,同比增长3.8%,增速较1-4月份提高3.3个百分点。
三、分地区运行情况
东部地区软件业务收入平稳增长,西部地区增势突出。1-5月份,东部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30023亿元,同比增长9.9%,增速与1-4月份持平;中部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1544亿元,同比增长13.4%,高出全行业整体增速2.8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3912亿元,同比增长16.6%,高出全行业整体增速6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705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较1-4月份提高4.6个百分点。四个地区软件业务收入在全国总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83.0%、4.3%、10.8%和1.9%。
头条看点
—9—
图5 2022年1-5月份软件业分地区收入增长情况
主要软件大省平稳向好发展。1-5月份,软件业务收入居前5名的省份中,北京市、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软件收入分别为7609亿元、6919亿元、4942亿元、3250亿元和2928亿元,分别增长11.4%、8.5%、9.2%、18.3%和4.2%,五省(市)合计软件业务收入25648亿元,占全国比重为70.9%,占比较去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
图4 2021年和2022年1-5月份软件业分类收入占比情况
中心城市软件业务收入增长加快,利润降幅持续收窄。1-5月份,全国15个副省级中心城市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9110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较1-4月份提高0.9个百分点,占全国软件业务收入比重为52.8%,占比较1-4月份提高0.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2052亿元,同比下降3.1%,降幅较1-4月份收窄4.9个百分点。其中,宁波、青岛、济南、厦门、西安、广州、南京和大连软件业务收入增速超过全行业整体增速。
头条看点
—10—
图7 副省级中心城市软件业务收入增长情况
图6 2022年1-5月份软件业务收入前十省市增长情况
来源:商务部网站
2020年中国附属机构服务贸易情况
近期,商务部发布了2020年我国附属机构服务贸易情况。数据显示,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服务贸易带来重大冲击,也给我国附属机构服务贸易发展带来较大影响。2020年,我国内向、外向附属机构服务销售收入合计达17.5万亿元,是当年4.6万亿元跨境服务进出口总额的3.8倍,比2019年下降2.2%,商业存在继续保持我国服务贸易最主要模式的地位。
附属机构服务贸易是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附属机构服务贸易数据与跨境服务进出口数据相结合,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一国服务贸易发展状况,系统地展现一国提供国际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一、内向附属机构服务贸易情况
内向附属机构服务贸易企业指的是在华设立的外商控股50%以上的服务业和建筑服务企业。
2020年,我国内向附属机构服务贸易企业216721家,实现销售收入95025亿元,同比下降1.3%。从行业看,销售收入排名前五的行业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分别实现销售收入22449.2亿元、20457.2亿元、16012.5亿元、10938.1亿元和7770.2亿元。从国别(地区)看,销售收入排名前五的国家(地区)为中国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日本、新加坡和韩国,分别实现销售收入52732亿元、10561.1亿元、4967.9亿元、4889.5亿元和2725.9亿元。
头条看点
—11—
2020年内向附属机构销售收入排名前十大行业
二、外向附属机构服务贸易情况
外向附属机构服务贸易企业指的是在境外设立的中方控股50%以上的服务业企业和建筑服务企业。
2020年,我国外向附属机构服务贸易企业24636家,实现销售收入80226.9亿元,同比下降3.8%。从行业看,销售收入排名前五的行业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分别实现销售收入33852.4亿元、11087.2亿元、10755.8亿元、8310.5亿元和3758.5亿元;从国别(地区)看,销售收入排名前五的所在国家(地区)为中国香港、美国、新加坡、英属维尔京群岛和英国,分别实现销售收入44850.8亿元、5334.6亿元、4247.3亿元、3478.7亿元和2327.8亿元。
头条看点
—12—
2020年内向附属机构销售收入排名前十大国家(地区)
2020年外向附属机构销售收入排名前十大行业
头条看点
—13—
2020年外向附属机构销售收入排名前十大国家(地区)
注:建筑服务业未统计企业数量和中方从业人员数量。
注:不含建筑服务业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数。
安徽服务外包产业学院校企合作对接
交流会顺利召开
来源: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健康发展的决策部署,帮助商务领域中小企业缓解经营压力,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商务部定于2022年5月开展“商务领域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根据省商务厅相关安排,为更好地发挥协会力量,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我会制定了《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领域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方案》。
根据活动方案,5月30日下午,由我会和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主办,我会校企合作专委会和安商院财会金融学院承办的“安徽服务外包产业学院校企合作对接交流会”在我会校企合作专委会顺利召开。省商务厅服贸处二级调研员李庆宏,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卿,党委委员、副院长李二敏,财会金融学院院长潘海红,学生处副处长刘静等学校领导和老师及我会党建指导员项莉,秘书长夏俊,校企合作专委会主任、合肥云歌信息总经理顾云以及来自上海外服、和君纵达、赛智科技、科讯嘉联、玉臻集团、谦通信息、驰卡茂等会员单位的代表约2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由潘海红院长主持。
协会动态
—14—
协会动态
—15—
会议开始,首先由省商务厅服贸处二级调研员李庆宏发表致辞,李处对我会积极落实商务部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相关要求,和安商院联合举办本次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表示希望通过协会和学校优质资源及信息的对接,实现协会、学校和企业的多赢,同时鼓励我会可以多举办类似活动,多专业、多层次的为企业做好事、做实事。随后,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卿介绍了学校总体情况,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李二敏介绍了教育部顶岗实习相关要求。接着,我会党建指导员项莉介绍了协会近年来的发展情况,秘书长夏俊介绍了我会在促进校企合作方面所开展的相关工作。
协会动态
—16—
会上,各与会嘉宾围绕校企合作、访企拓岗、实习双选等企业和学校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对接交流。会后,与会嘉宾们又赴我会校企合作专委会进行了实地参观。
走访送服务 助企纾困难
来源: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
为帮助商务领域中小企业缓解经营压力,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根据省商务厅相关安排,为更好地发挥协会力量,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我会制定了《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领域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方案》。根据活动方案,我会开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中小企业走访活动,了解企业在营商环境、扶持政策落实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企业发展送服务、解难题、增动力,加强纾困政策指导和宣传,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2022年6月9日、6月14日, 在省商务厅服贸处二级调研员李庆宏带领下,我会秘书长夏俊、会员活动部副部长朱燕及市场研究部副部长张华玮等一行分别赴安徽泰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盛泉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深圳平安综合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安徽银雁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及合肥云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会员企业开展实地走访。
协会动态
—17—
参观考察
协会动态
—18—
座谈交流
走访调研围绕2021年以来企业经营情况、主要市场情况、重点项目推进情况以及2022年企业发展预测等开展座谈交流,详细了解企业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实际问题,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聚焦突出环节,并传达助企纾困系列帮扶政策。
最后,企业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走访,了解了可享受的帮扶政策,畅通了反映问题的渠道,贴近了发展实际需求,也更加坚定了发展的信心。
第二期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职业技能
等级认定工作顺利开展
来源: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
根据安徽省人社厅《关于遴选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社会培训评价组织的通知》(皖人社秘〔2020〕65号)、安徽省技能人才管理服务中心(原安徽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关于同意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的函》等相关文件,按照我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安排,6月18日-19日,2022年第二期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在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举行。
本次认定考试严格按照相关政策要求筹划开展。
协会动态
—19—
—20—
协会动态
考务现场
此次考试认定等级为信息安全管理员(四级/中级工),以相应的职业(工种)国家职业标准为命题依据,分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两部分。
—21—
协会动态
6.18 理论知识考试现场
6.18-6.19 技能操作考核现场
本次认定考试在省人社厅、省技能人才管理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开展,6月19日,省人社厅劳动保障监察局局长徐尚振及省技能人才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安安赴考务现场进行质量督导。
质量督导
为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的质量和满意度,为我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领域相关人才的培养和认定贡献力量,我会将持续做好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人工智能训练师等工种的技能认定工作。
“后疫情时代的企业突围之路”
主题沙龙活动成功举办
来源: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
为更好地服务会员单位,加强会员单位之间的交流互动,我会于2022年6月21日下午在副会长单位安徽宝葫芦信息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会议室举办主题沙龙活动。
协会动态
—22—
我会党建指导员项莉、副会长范晓明、李志斌、钱进、秘书长夏俊及来自华文国际、合肥保安集团、安徽银雁科技、和君纵达、上海外服安徽公司、皖信研究院、云歌信息、玉臻集团、科讯嘉联、辉墨仪器、倍惠信息、泰盈科技、秀道控股、盛世大联等会员单位高管参加了本次沙龙,本次沙龙由项莉指导员主持。
—23—
协会动态
首先,由科大卓越数码科技董事长张志军带来“后疫情时代的企业突围之路”的主题分享,提出后疫情时代企业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之路。
—24—
协会动态
随后,围桌交流环节,各与会嘉宾发言踊跃、讨论热烈,发言内容干货满满,沙龙现场气氛活跃。
其次,为落实省政府推进“双招双引”相关工作安排,特邀请通博风云公司董事长谢天及通博园瑞总经理徐辉就安徽(肥东)数字服务外包产业园基础信息、运营方及入园政策等进行分享。
我会校企合作专委会与巢湖学院召开
校企合作对接交流会
来源: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于2022年4月20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并于5月1日起实施。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指出“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
为深入贯彻学习新职业教育法,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拓宽校企合作渠道,6月22日上午,由我会校企合作专委会主任单位合肥云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与巢湖学院举行校企合作对接交流会圆满完成。来自巢湖学院的党委副书记阮爱民、工商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柳洪琼、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罗发海、学生处副处长郭凤英、工商管理学院副书记黄春芳等校方代表及我会校企合作专委会主任、合肥云歌信息总经理顾云、校企合作专委会秘书长饶润珠等10余人参加了本次交流会。
协会动态
—25—
—26—
协会动态
首先,阮爱民书记就学校总体情况及教育部顶岗实习相关要求等进行了介绍,顾云主任就我会及校企合作专委会在促进校企合作方面的相关工作向阮爱民书记一行进行了汇报。随后,与会嘉宾围绕人才培养、科技合作、实训基地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等企业和学校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深入交流。
交流会期间,在中智合肥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运营管理副总经理左磊的陪同下,阮爱民书记一行参观了中国合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合肥云歌信息公司。
我会提出的第三项省地方标准成功立项!
来源: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
2022年7月1日,根据《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2年第二批安徽省地方标准修制订计划的公示》,由我会提出、省商务厅归口,我会理事单位北京新东方前途出国咨询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牵头起草,我会及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联合参与起草的《留学咨询服务规范》安徽省地方标准正式立项。
协会动态
—27—
—28—
协会动态
01标准制订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市场需求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家庭收入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学子选择到国外进行深造,留学服务市场前景广阔。留学咨询服务是留学服务中的前端环节,全面合规的留学咨询服务才能保障留学服务全过程的顺利进行。
标准空白
经检索,目前国家只有《留学服务术语》(GB/T 32933-2016)、《留学中介服务规范》(GB/T 32932-2016)两项国家标准,留学咨询服务作为留学服务中最重要的环节,其相关的标准尚为空白。
技术支持
北京新东方前途出国咨询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从事留学行业十余年, 提供出国留学“一站式”服务,服务已流程化、规范化、体系化。我会及省标准化研究研究共同参与,可充分协助调研行业现状,为标准制订提供技术保障。
02标准制订的意义
《留学咨询服务规范》作为我会提出并参与制订的第三个地方标准,也是我会在服务贸易领域的首个地方标准,该标准的制订为全面开展我省服务贸易领域标准化建设工作奠定了基础。
健全行业规范
标准的制订和实施可以规范行业咨询服务行为,提升行业咨询服务专业度,健全我省留学服务市场行业规范。
维护合法权益
标准的制订和实施可以规范留学中介市场秩序,维护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和出国留学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减低投诉率。
填补行业空白
标准的制订和实施可以填补留学咨询行业”咨询服务规范”领域标准的空白,与国家已有标准协调一致,互为补充。
促进产业发展
以留学教育服务贸易为形式的境外消费,已成为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最主要形式,该标准的制订和实施可帮助促进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
2022年安徽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企业
政策宣讲会暨我会第三届理事会、监事
会第六次会议顺利召开
来源: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
7月2日上午,2022年安徽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企业政策宣讲会暨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监事会第六次会议在合肥栢景朗廷酒店顺利召开,安徽省商务厅服贸处处长、一级调研员鲁伟、二级调研员李庆宏、张红平,我会党建指导员项莉、会长夏波、监事长齐长林、副会长许广德、李志斌、钱进等协会领导以及来自会长、副会长、理事、监事、会员单位代表近百人参加会议。
协会动态
—29—
第一阶段,政策宣讲会由鲁伟处长主持,她表示此次会议旨在帮助企业深入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形势和相关政策,更好地融入“十四五”时期安徽服务贸易总体规划布局。
—30—
协会动态
会议伊始,李庆宏二级调研员通报了2022年1-5月份全省服务外包情况,并介绍了我省及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合肥市服务外包在全国位次情况。
随后,张红平二级调研员介绍了我省2022年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政策方向。
—31—
协会动态
会上,根据我会今年3月下发的《关于发布2021年度安徽服务外包企业十强及ITO、BPO、KPO企业十强名单的通知》(皖服贸外包协函〔2022〕6号),分别为2022年安徽服务外包十强、分类型十强企业颁奖。
十强企业颁奖
—32—
协会动态
第二阶段,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监事会第六次会议由我会党建指导员项莉主持。首先,项莉指导员从双招双引、标准化建设、内部建设、会员服务、信息服务及政府服务等方面介绍了协会2022年上半年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随后,夏波会长从助力双招双引、搭建行业平台,加强党建统领、完善沟通机制,打造协会品牌、增强协会活力等三方面介绍了协会2022年下半年重点工作谋划。
—33—
协会动态
接着,齐长林监事长从监督理事会各项工作情况、监督理事执行职务情况及监督协会财务情况等三方面做了协会2022年上半年监事会工作报告。
之后,理事会、监事会依次审议并表决通过了《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分支(代表)机构管理办法(修订稿)》、《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修订稿)》、《关于撤销蚌埠代表处的申请报告》、《三家单位增补成为理事单位的申请》、《十八家单位申请成为会员单位的入会申请》以及《关于提名协会副秘书长的报告》等议题,并颁发副秘书长聘书、新任理事单位及新入会会员单位牌匾。
—34—
协会动态
最后,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会议现场发布了协会形象宣传片,展示了产业发展、协会历年之路、党建会建、平台建设 、成绩荣誉等。
至此,2022年安徽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企业政策宣讲会暨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监事会第六次会议圆满结束!
2022安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论坛成功举办
来源: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
7月2日,由安徽省商务厅指导,我会及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共同主办,北京新东方前途出国合肥分公司及我会教育服务专业委员会联合承办的2022安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论坛在合肥栢景朗廷酒店成功举办。
协会动态
—35—
省商务厅服贸处处长、一级调研员鲁伟、我会党建指导员项莉、会长夏波、监事长齐长林等协会领导和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个人数字金融部总经理常建军、我会教育服务专委会主任、北京新东方前途出国咨询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总经理高俊、北京新东方前途出国咨询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美国研究生项目总监林晨以及来自我会会员单位、省内相关国际教育服务贸易企业和有关高校、国际学校、优秀国际学生代表及学生家长等参加了本次论坛。
—36—
协会动态
首先,鲁伟处长为本次论坛致辞,她表示举办此次论坛希望可以进一步整合我省教育服务相关资源,搭建企业交流平台,为求学者提供对话优质国际教育资源的机会,探讨全球化背景下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和后疫情时代教育模式、理念、方法和科技应用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从而进一步推动安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随后,常建军总经理代表主办方致辞,他表示中国银行将继续发挥全球化、综合化优势,立足“跨境领先银行”定位,携手更多行业头部机构,为出国留学打造更优的产品体系,为国际化教育提供更佳的服务体验,助力“中国根基、全球视野”的国际教育服务。
之后,林晨总监做“后疫情下的教育服务贸易”主题演讲,林晨总监拥有多年的海外工作经验,从国内国际、政策数据等多层面、多维度带来了关于国际教育服务的详细解析。
—37—
协会动态
至此,主论坛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当天下午还举行了美本&美研、澳新&加拿大、欧亚&英国、中国港澳、第二外语等五大类别的分论坛,分论坛会场气氛热烈,场面活跃。
同时,在会场设立了相关的展板,展示安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行业相关企业和产业发展情况。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喜获2022年
全国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特等奖
来源: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近日,2022年第八届OCALE全国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春季赛)落下帷幕,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335所院校(本科149所、高职170所、中职16所),共1207支代表队3621名学生参加了此次大赛。经过长达3天的激烈角逐,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选派的3支代表队斩获佳绩,分别获得1个高职组全国团体特等奖以及2个高职组全国团体一等奖。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积极探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积极参加各项赛事,通过“岗课赛证”融通,培育能工巧匠,助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在获知此次大赛相关信息后,学院积极动员组织学生参加。经过报名、培训、选拔等流程,最终,由来自国际贸易学院2020级和2021级国际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跨境电商专业的12名同学组成3组参赛团队。比赛过程中,这3组团队按照赛事规则分为一队、二队和三队,通过组委会指定的跨境电商运营决策模拟平台,与全国其他高校代表队进行对决。
经过3天12个回合的激烈比拼,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3支代表队在市场调研、数据分析、风险判断、成本控制、运营决策等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整个比赛过程全面考察了参赛团队的跨境电商需求意识、成本意识、风险意识、利润意识、竞争意识以及运营决策、数据分析、创新思维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赛结果根据各团队的盈利情况进行评价,并得出成绩与排名。最终,在高职组第一站和第二站的比赛中,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代表队二队斩获全国团体特等奖,一队和三队均获得全国团体一等奖。
据了解,与往届相比,本届竞争更加激烈,难度系数也有所提升。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3支队伍不惧挑战,团结合作,沉着应战,赛出成绩,赛出风采,展现了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学生优秀的学习能力和抗压能力、出众的综合素质和潜力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此次比赛通过竞赛构筑跨境电商产教桥梁,深化校企合作,让学生通过比赛真正了解和掌握跨境电商零售业务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并初步具备跨境电商企业运营决策以及控制与平衡风险等能力,进一步检验了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的专业教学效果及人才培养质量,大大提高了学院学生学习技能的激情和创新创业的信心,为学院进一步探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增添了信心和动力。
会员风采
—38—
—39—
乐堂动漫在第六届安徽省动漫大赛中
喜获佳绩
来源:合肥乐堂动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第六届安徽省动漫大赛暨第二届乡村文旅创意大赛获奖名单已公布。合肥乐堂动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作的作品《猪猪侠超星小英雄》经评审,荣获应用动画类金奖;作品《钓鱼大亨》经评审,荣获应用动画类铜奖。
自大赛启动以来,全省高校、企业、个人等踊跃参与,截止投稿结束,共收到了来自26所高校、69家企业的3293件参赛作品,数量再创历届新高。其中动漫作品类2010件,乡村文旅作品1283件。参赛选手们紧扣主题、深挖文化、发挥想象、创意无限,为大赛提供了大量高质量、高水平的精彩作品。
会员风采
2022年5月,经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审核,皖通科技顺利获得CCRC信息安全服务认证证书的信息系统安全集成二级服务资质再认证并成功获得信息系统安全运维、软件安全开发两项三级服务资质。标志着皖通科技遵循CCRC信息安全服务的能力和管理水平再次得到国家权威机构的认证。
CCRC信息安全服务资质是信息安全机构提供安全服务的一种资格,包括对企业法律地位、资源状况、管理水平、技术能力等多方面的资质要求。信息安全服务资质认证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按照认证基本规范及认证规则,对提供信息安全服务机构的信息安全服务资质进行评价。
本次资质的审核,公司从筹备到认证共历时3个月,认证中心通过对信息安全服务中信息系统安全集成、安全运维和软件安全开发三个专业方向的提供商基本资格、管理能力、技术能力和服务过程能力等方面进行相关文档的调阅、深度审核和对公司信息安全项目组的深度访谈等层层环节,一致认为公司均已达到CCRC信息安全服务的三个专业方向的目标,满足信息体系安全集成二级、安全集成和软件安全开发两项三级要求,满足社会对信息安全服务的选择需求,建立了完备的管理流程和标准的操作流程。
安全集成、安全运维和软件安全开发三项资质的获取,证明了公司在信息安全服务和软件安全开发等方面的能力,保障了公司在经营业绩、客户满意度和信息安全服务效率等方面的标准。未来,为保证客户能得到有质量保障的信息安全服务,公司将继续整合服务资源,提升服务质量,形成统一管理、集约高效的一体化服务管理体系,确保服务能安全、稳定、高效、持续地提供给客户。
皖通科技顺利通过CCRC信息安全服务
资质认证
来源:安徽皖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会员风采
—40—
5月24日上午,安徽智能软件产业园签约揭牌活动在合肥蜀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活动现场,合肥蜀山区和科大国创签订合作协议。
此次蜀山区与科大国创共建的安徽智能软件园先行启动区将围绕“1+1+1+N”的建设目标,打造1个安徽软件创新示范园区、建设1个软件人才培训基地、培育1个省级软件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N个智能软件应用示范项目。
蜀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说,安徽智能软件产业园总体规划约500亩,总建筑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将依托蜀山经开区内科创资源汇聚优势,重点围绕新能源节能环保和人工智能领域,全力引领城市数字化、智能化高质量纵深发展,努力成为全省软件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2021年,蜀山经开区数字经济规模超600亿元,占GDP比重超50%。
科大国创与合肥蜀山区共建
安徽智能软件产业园
来源:安徽日报
会员风采
—41—
日前,2022年度中国电力优质工程评审结果揭晓,公司承建的四个项目榜上有名。获奖项目分别是:准东(昌吉)-华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焦作丹河电厂异地扩建2×1000兆瓦千瓦机组上大压小工程、晋能保德2×660兆瓦超超临界低热值煤发电工程、华润新能源胶州风电场一二期工程。
中能建喜获四项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
来源:中能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42—
会员风采
准东(昌吉)-华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世界首个±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全球电压等级最高,输电容量最大、输电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高的“四最”直流输变电工程,是国家电网在特高压输电领域持续创新的重要里程碑,对于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示范作用。公司负责昌吉换流站土建C包施工,实现工程高质量、高标准投运。
焦作丹河电厂异地扩建2×100万千瓦机组上大压小工程是国家电投在河南省打造的重点综合能源企业,是河南省发改委核准的首个大型火电项目,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000兆瓦高效宽负荷超超临界机组开发与应用”课题的示范工程,也是河南省和国家电投重点电源建设项目。建成后,对于改善周边环境、增强地区电源支持具有重要意义。公司承担输煤系统及污水厂建筑安装工作,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部从工程进度、质量创优和安全产生三个方面,落实七项保证措施,通过科学的调配人力、物力和机械设备资源储备,以及施工组织协调配合,确保了工程创优目标的全面实现、优质履约。
—43—
会员风采
晋能保德超超临界低热值煤发电工程,国内首台660兆瓦超超临界直接空冷低热值煤发电机组,是山西省重点工程,也是江苏省与山西省能源合作项目。作为晋电外送的重要电源工程、西电东送的重要环节,是进一步开发晋地资源的重要尝试。工程投运对能源利用、需求侧转变、异地能源消纳有着重要意义。公司主要承担C标段公用系统及厂外输煤系统的建筑安装工程。项目部秉承“追求卓越、铸就经典”的国优理念、秉承“精细化管理、洁净化安装、精益化调试”的工程管理理念,坚持策划先行,样板引路,高水平通过达标投产验收,质量评价为高质量等级优良工程。
华润新能源胶州风电场一二期工程位于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胶西镇、铺集镇境内。建设规模84兆瓦,建设内容包括42台2.0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和一座220千伏升压站。本工程于2018年5月8日开工,2020年12月23日风机全容量并网发电,2021年3月1日通过240小时连续无故障运行,并满足运行指标。项目风力发电机组采用成熟稳定的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MY2.0-121机型,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使用液压变桨控制系统,确保平稳输出功率和提高电能质量。风机平均利用率为99.53%,利用小时数2750小时,高于设计值2338小时。我单位主要承担一期、二期(100兆瓦)项目35千伏集电线路土建及安装工程。
据悉,中国电力优质工程每年开展一次评审活动,由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负责组织实施。依据新版《中国电力优质工程评审及推荐办法(2022版)》评审出2022年度中国电力优质工程,获奖工程建设质量代表了同期国内、同行先进水平。
—44—
会员风采
近日,安徽省版权局公布2021年度安徽省版权示范单位、示范园区(基地)及软件正版化示范单位名单,安泰股份被授予“安徽省版权示范单位”称号。
安徽省版权示范评选工作由安徽省委宣传部组织开展,旨在表彰在版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方面示范效应明显的单位。近年来,安泰股份坚持创新发展,积极推进版权保护机制优化与创新,围绕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慧核”基础共性服务平台,推出了智慧建筑能源管控平台、数字工厂管理平台、智慧校园管理服务平台等核心产品,并取得专利百余项。
公司将持续增强研发投入,构建更加坚固的知识产权长城,进一步发挥版权引领产业发展的示范作用。
会员风采
安泰股份荣获“安徽省版权示范单位”称号
来源:安徽省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5—
日前,2022年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立项结果正式公示,安凯客车的《面向L4级智能驾驶客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成功立项并获批,安凯将获得科技重大专项资金扶持,其智能驾驶客车技术攻关研发也将迈入新阶段。
安凯智能驾驶客车项目获批
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
来源: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46—
会员风采
该项目由安凯客车牵头,联合智行者公司共同攻关研发,双方将研究满足纯电动公交客车开放道路、复杂城市工况、丰富城市场景以及产业化应用的L4级智能驾驶系统,同时融合线控底盘、线控转向、智能感知、智能定位、智能决策等技术,开发高智能化、高集成和高舒适的城市公交用智能驾驶小型客车产品平台。
依托该项目,安凯智能驾驶客车将在实际运营场景、智能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智能驾驶客车更广泛地落地运营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有力推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升级。
高新技术领衔 安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驶入快车道
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围绕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聚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支持开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
作为高新技术项目,安凯客车《面向L4级智能驾驶客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以纯电动客车为载体,通过客车与智能驾驶技术企业跨界联合,攻关研发复杂环境融合感知、智能网联决策与控制、电动底盘线控等关键技术,实现汽车产品与技术的升级,并带来汽车及相关产业全业态和价值链体系的重塑,推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升级。
该项目的获批是安凯客车多年来立足研发创新,坚持产学研合作,重视科技成果转化,深耕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研发的必然结果。
近年来,安徽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并不断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升级。其中,《安徽省“十四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发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超过40%,智能汽车生态初步建立,“人—车—路—云”高度协同的智能基础设施初步建成。
合肥市作为全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创新高地,也正在通过着力构建整车技术先进、关键零部件安全可控、基础设施健全、场景应用丰富的产业体系,打造新能源汽车暨智能网联汽车五千亿级产业集群,安徽省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正在驶入快车道。
安凯智能驾驶迈入新阶段
作为安徽省汽车龙头企业和率先驶入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领军者,安凯客车不断探索,积极推动无人驾驶、5G技术应用落地。自2017年安凯无人驾驶客车首次投入深圳开放道路运行以来,安凯持续进行无人驾驶技术的更新升级,先后在深圳、武汉、天津、合肥、澳门等众多城市的开放道路投入运行,并出口至日本。
会员风采
—47—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安徽省开通首条自动驾驶汽车5G开放道路示范线,安凯智能驾驶客车在该线路投入常态化运行,进一步实现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成果转化,安凯客车正以创新技术引领汽车产业全面升级,助力未来智慧出行。
此次获批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安凯客车将借此契机,继续向智能驾驶领域发力,以更领先的技术,更智能的产品,为我国智慧出行贡献力量。
中国—新西兰自贸协定升级议定书
正式生效
来源:商务部网站
—48—
行业资讯
全球观察站
2022年4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关于升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自由贸易协定>的议定书》(以下称《升级议定书》)正式生效。
《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于2008年4月7日签署,同年10月1日实施。中新双方于2016年11月启动自贸协定升级谈判,并于2021年1月26日签署《升级议定书》。《升级议定书》进一步扩大货物、服务、投资等领域市场开放,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等规则水平,还新增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环境与贸易等4个章节,更加符合现代经济与贸易发展的需要。
《升级议定书》使中新两国自贸关系在《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基础上实现了进一步提质增效,有助于进一步深化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释放高水平开放政策红利,促进双边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不断丰富和充实中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
全球服务贸易联盟召开第一届会员大会
和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
来源:执委会办公室
—49—
4月25日,全球服务贸易联盟(Global Alliance for Trade in Services,缩写GATIS,以下简称服贸联盟)召开第一届会员大会和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审议通过了《全球服务贸易联盟章程》等文件,审议发布了《全球服务贸易联盟倡议》;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成员、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兼法定代表人,形成了服贸联盟的治理结构,中国贸促会原会长姜增伟当选首任理事长。
服贸联盟是由世界各国和地区商业/行业协会、公司企业、专业机构或组织自愿结成的国际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宗旨是促进国际服务贸易领域间的交流合作,培育服务业新模式、新业态,优化服务贸易标准和规则,推动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开放、创新、融合发展。服贸联盟组织机构包括会员大会、理事会和秘书处,总部设在中国北京。首批会员包括国际组织、商协会和知名企业,覆盖世界五大洲和服务贸易多个领域。
行业资讯
全球观察站
—50—
《全球服务贸易联盟倡议》全文如下:
在世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的背景下,全球服务贸易联盟作为国际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秉持“中立、开放、包容、创新”原则,携手全球服务贸易企业、商协会、专业机构及行业组织,致力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共同把握发展机遇,共同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共同应对困难挑战,促进全球经济稳定繁荣,助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
在此,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一、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培育发展多层次合作伙伴关系,搭建全球性平台,提供公共服务产品,增进广泛的国际交流,促进服务贸易和产业合作,关注全球服务贸易趋势和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建议。
二、推动服务贸易市场开放
倡导全球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支持会员与东道国政府、会员间、会员与非会员间的政策对话,推动相关国家和地区扩大服务业开放,减少服务贸易准入限制,放宽边界后管制,鼓励各类要素有序跨境流动。
三、完善全球服务贸易规则
支持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服务贸易规则和标准制定,共同完善多边、双边和区域规则,推动协调会员企业间的争端解决。
四、加快服务贸易数字化进程
支持数字技术与服务贸易加速融合,鼓励数字化转型中的新模式新业态,探索数字贸易治理机制,促进数据安全有序跨境流动,逐步消除数字鸿沟和壁垒。
五、倡导低碳环保绿色发展
支持低碳环保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和贸易,推动以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为目的的服务贸易加快发展,促进构建全球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形成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产业链供应链,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六、重视人类公共卫生健康
关注全球公共卫生和健康问题,支持针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等开展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和服务贸易,消除壁垒障碍,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危机。
七、支持普惠包容发展
推动各方在服务贸易领域互利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展服务贸易,帮助中小型服务企业融入全球供应链,让服务贸易更多惠及妇女、残障人和儿童群体。
行业资讯
八、优化国际营商环境
关注产业生态和企业发展条件,反映会员遇到的不公正待遇和不便利,促进形成服务贸易开放、公平、公正、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推动知识产权转让、应用与保护。
九、推动服务贸易人才能力建设
倡导全球专业人才合作与跨境流动,支持世界各国和地区培养和储备各层次人才,增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才建设能力,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源动力。
我们将通过设立专业委员会、海内外分支机构和智库网络,举办有影响力的展会、年会、论坛、对话、发布研究报告等活动,关注会员诉求,为会员企业提供投资政策咨询和项目对接服务,拓展国际业务空间,促进全球服务贸易持续快速发展。
—51—
行业资讯
全球观察站
来源:商务部网站
6月12—17日,世界贸易组织第12届部长级会议(MC12)在瑞士日内瓦成功举行。商务部部长王文涛率团出席会议,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中国常驻世贸组织代表团大使李成钢参加。
世贸组织第12届部长级会议胜利闭幕
取得“1+4”丰硕成果
—52—
MC12会期由原定的四天延长至六天,经过多轮密集谈判和成员各方激烈交锋,最终取得“1+4”成果。“1”即发布《MC12成果文件》,各方重申加强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推进世贸组织必要改革。“4”包括:一是《关于〈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部长决定》和《关于世贸组织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和未来疫情应对准备的部长宣言》,帮助发展中成员提高新冠肺炎疫苗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推动疫后经济复苏。二是《渔业补贴协定》,这是世贸组织过去9年达成的首份多边协定,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出重要贡献。三是《关于
行业资讯
紧急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的部长宣言》和《关于世界粮食计划署购粮免除出口禁止或限制的部长决定》,维护自由开放的农产品贸易环境,增强全球粮食和农业市场的韧性。四是《关于电子商务的工作计划》,将电子传输临时免征关税的做法延续到下一届部长级会议。
在全球动荡时期、多边贸易体制面临严峻挑战的困难时刻,MC12的成功,标志着多边主义一次关键而重要的胜利,充分展示了世贸组织成员的团结协作和共克时艰的决心,进一步提振国际社会对多边贸易体制的信心,为应对全球挑战、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一股强劲暖流。
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世贸组织工作“三个支持”的重要指示精神,全程参与各议题磋商,加强与伊维拉总干事的沟通交流,重视与其他成员的团结协作,促谈促成,充分展现大国担当、大国风范,推动相关议题达成协议并作出重要贡献。中国代表团的积极态度、专业素养和建设性作用,得到了伊维拉总干事和与会各方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中国是多边贸易体制的坚定支持者和建设者,中方将认真落实会议各项成果,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推动世贸组织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促进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繁荣稳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53—
行业资讯
全球观察站
来源:综合第一财经、世贸组织官网
—54—
世贸组织:全球服务贸易持续复苏
近日,世贸组织(WTO)发布最新全球服务贸易晴雨表显示,世界服务贸易在二季度继续增长,最新读数为105.5,远高于2021年9月的前读数(102.5),且轻松超过该指数的基线值 100。
WTO解释道,这表明一旦该期间的官方统计数据正式出炉,可能会看到全球服务贸易会在第二季度实现持续性增长。
WTO并指出,服务贸易晴雨表的读数正在超过商品贸易晴雨表,这表明随着全球疫情缓解,消费模式可能会从商品转向服务。
此前出炉的WTO货物贸易晴雨表指数最新读数为99,处于100基线值以下,表明货物贸易增长缓慢。
“疫情期间,发达市场消费者对耐用品进行大肆消费。然而,随着家庭将更多的支出用于服务而不是商品,现在的消费模式正在正常化。” 投资咨询公司BCA Research美国资产部首席策略师唐克尔(Irene Tunkel)对记者表示,这种转变将缓解对个人电脑、平板电脑、电子用品以及商用电脑和服务器等产品的需求。”
全球服务贸易晴雨表 来源:WTO网站
行业资讯
—55—
客运航空运输指数涨幅最大
在服务贸易晴雨表的组成指数中,客运航空运输指数(117.1)涨幅最大,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105.1)和信息和通信技术服务业(104.2)的强劲表现也帮助提升了服务业晴雨表的读数。
不过,尽管仍高于平均趋势,但金融服务指数(101.7)最近似乎失去了上升动力,WTO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乌克兰局势中所涉及的一些金融问题。集装箱航运(101.5)和建筑业(101.1)在内的其他指数也均略高于趋势。
同时,WTO的服务贸易活动指数也说明了服务贸易的最新发展。该指数显示,自疫情初期服务贸易于2020 年第二季度触底以来,该指数呈现缓慢但稳定增长。该指数在 2021 年第四季度继续朝着复苏的方向迈进,同比增长 15.6%,但仍比 2019 年二季度(疫情前峰值)低8.9%。
相比之下,上月出炉的货物贸易晴雨表则显示全球货物贸易增长缓慢。其中,出口订单、汽车产品、航空运输、电子元件和原材料的分项读数分别为101.2、101.5、99.9、103.8、99.5。但集装箱运输分项读数为95,低于趋势水平。
唐克尔对记者表示,以美国为例,虽然低收入美国人正将开支从可自由支配的物品转移到必需品上,但较高收入的美国人仍然愿意消费,并正将开支从商品转向服务,如外出就餐和旅游。
“我们预计,在强劲的消费需求以及商务和国际旅行回归的背景下,今年夏天旅游行业的利润会很强劲。”她称。
WTO在4月预测2022年世界货物贸易量增长3%,低于去年10月份4.7%的预测,目前的货物贸易晴雨表读数与该预测趋势大体一致,但仍有较大不确定性。
行业资讯
全球观察站
商务部等7部门修订发布文化产品
和服务进出口统计目录
来源:商务部网站
为适应文化产业和贸易发展形势变化,进一步提升文化贸易统计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完善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统计体系,商务部、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海关总署、广电总局、统计局、外汇局于近日联合修订了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统计目录。
文化产品方面,与2015年版目录相比,《文化产品进出口统计目录(2022年版)》一二级分类总体保持稳定,主要变化是将“工艺美术品和收藏品”列入文化产品核心层,并在“文化装备”项下新增“影视录放设备”“幻灯及投影设备”“照相机及器材”“舞台及场地用灯”“专业音响设备”等子项。
文化服务方面,《文化服务进出口统计目录(2022年版)》借鉴了《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手册》对文化服务的定义,将文化服务划分为核心层和相关层;其中,核心文化服务包括新闻和信息服务、文化相关知识产权许可服务、设计服务、视听和艺术相关服务、博物馆和体育服务、游戏服务;相关文化服务包括广告及相关服务、会展服务。
修订后,新版目录与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以及世界海关组织2022年版《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实现了有效衔接。
—56—
行业资讯
国内视界:官方发布
税务总局等十部门:进一步优化出口
企业营商环境,支持跨境电商
健康持续创新发展
来源:国家税务总局
日前,税务总局、商务部、人民银行等10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出口退税支持力度 促进外贸平稳发展的通知》,通知强调进一步加大助企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退税办理便利程度、进一步优化出口企业营商环境。
通知原文如下:
—57—
税务总局等十部门
关于进一步加大出口退税支持力度 促进外贸平稳发展的通知
税总货劳发〔2022〕3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助力外贸企业缓解困难、促进进出口平稳发展,更好发挥出口退税这一普惠公平、符合国际规则政策的效用,并从多方面优化外贸营商环境,经国务院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加大助企政策支持力度
(一)强化出口信用保险与出口退税政策衔接。企业申报退税的出口业务,因无法收汇而取得出口信用保险赔款的,将出口信用保险赔款视为收汇,予以办理出口退税。(商务部、税务总局、银保监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完善加工贸易出口退税政策。为支持加工贸易企业发展,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对出口产品征退税率一致后,因征退税率不一致等原因而多转出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允许企业转入进项税额予以抵扣。(财政部、税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挖掘离境退税政策潜力。进一步扩大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覆盖地域范围。优化退税商店布局,推动更多优质商户成为退税商店,形成更大规模集聚效应。积极推行离境退税便捷支付、“即买即退”等便利措施,促进境外旅客在华旅游购物消费,推动离境退税规范发展。(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文化和旅游部、商务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行业资讯
国内视界:官方发布
二、进一步提升退税办理便利程度
(四)大力推广出口业务“非接触”办理。优化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电子税务局等信息系统,积极支持引导出口企业采用“非接触”方式办理口岸和跨境贸易领域相关业务。原则上出口企业通过网上渠道提交申报电子数据后,即可申请办理出口退税申报等事项,无需提交纸质资料。税务等部门审核电子数据无问题的,即可办结业务,并通过网上反馈办理结果。(税务总局、海关总署、交通运输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持续精简出口退税环节报送资料。强化海关、税务等部门间数据共享与衔接管理,进一步精简委托出口货物退税申报、融资租赁货物出口退税申报、来料加工免税核销申报环节的报送资料。(税务总局、海关总署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积极推行出口退税备案单证电子化。支持出口企业根据自身实际,灵活选择电子化或者纸质化的方式留存保管出口货物提单等出口退税备案单证,提高单证收集整理效率。进一步优化完善税务信息系统功能,为电子化方式核查备案单证积极创造条件。(税务总局、交通运输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大幅提升出口退税智能申报水平。进一步提升出口退税申报便利水平,实现企业通过税务信息系统申报出口退税时自动调用本企业出口报关单信息,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申报出口退税时自动调用本企业购进的出口货物的发票信息。持续扩大出口退税申报“免填报”范围,为企业高效申报退税创造便利条件,进一步提升申报效率。(税务总局、海关总署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不断提高出口退税办理质效。在2021年正常出口退税平均7个工作日办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压缩出口退税办理时间,2022年进一步压缩至6个工作日内。全面实现退库无纸化,进一步提高税款退付效率。(税务总局牵头,商务部、人民银行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进一步提高出口货物退运通关效率。深化海关、税务部门合作,积极推动《出口货物已补税/未退税证明》信息共享,在办理出口货物退运通关时,凡可查验信息的,不再要求企业报送纸质证明,改为查验共享信息,帮助企业加速办理退运通关。(税务总局牵头,海关总署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优化简化出口退税事项办理流程。对于风险可控的出口退税申报,采用“容缺”方式先行办理退税,事后再补办实地核查手续。进一步精简出口退税证明开具申请环节需要报送的资料,积极推动实现出口退税证明全流程无纸化。企业出口货物申报出口退税,受自然灾害、疫情等因素影响无法按期收汇的,取消事前报送举证资料,企业留存备查相关资料即可,同时按照包容审慎、风险可控原则适当放宽举证资料范围。(税务总局牵头,商务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58—
行业资讯
三、进一步优化出口企业营商环境
(十一)帮助企业提高出口业务办理效率。丰富宣传渠道及精准提醒内容,让出口企业及时获知报关、结关、退税等事项办理进度,引导企业提高内部管理效率,进一步压缩出口单证收集、流转时间,加速申报出口退税。(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支持跨境电商健康持续创新发展。便利跨境电商进出口退换货管理。鼓励并支持符合条件的跨境电商出口企业积极适用出口退税政策。加快推动各地跨境电商综试区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规范跨境电商零售出口税收管理,引导出口企业在线上综合服务平台登记出口商品信息并进行免税申报,促进跨境电商出口贸易健康发展。(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外汇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引导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健康成长。深化落实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代办退税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集中代办退税备案及实地核查效率。鼓励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采用无纸化方式申报出口退税、电子化方式管理出口退税备案单证。加大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信用培育力度,指导企业优化内部风险管理,提升集中代办退税风险管控水平。(商务部、税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加强信息共享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强化海关、税务、外汇等部门信用评级信息共享,积极引入市场化信用评级机构,提供高质量的评级服务,提升出口退税企业管理类别动态调整及时性,依法依规深化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引导出口企业及时、主动纠正失信行为,提高诚信意识、规范健康发展。(商务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外汇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积极营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强化税务、公安、海关、人民银行、外汇等部门协作,推动实现对虚开骗税等违法犯罪行为从事后打击向事前事中精准防范转变。对虚假出口、骗取出口退税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大联合打击力度,为出口企业营造更优的营商环境。(公安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外汇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凝聚共识,加强政策统筹协调,切实落实工作责任,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税务总局会同相关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协商解决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税务总局 公安部 财政部
交通运输部 商务部 文化和旅游部
人民银行 海关总署 外汇局 银保监会
2022年4月20日
—59—
行业资讯
国内视界:官方发布
商务部等14部门发布
《关于开展内外贸一体化试点的通知》
来源:商务部网站、央视网
商务部等14部门日前发布《关于开展内外贸一体化试点的通知》。《通知》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培育一批内外贸一体化经营企业,打造一批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
内外贸一体化试点任务提出,要全面梳理市场主体开展内外贸经营时遇到的制度性障碍,推动修订妨碍内外贸一体化的地方性法规、规定,清理纠正地方保护、市场分割等不公平做法和隐性壁垒。
探索建立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评价体系和制度体系。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行业组织、专业机构等开展国内国际标准比对,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进中外标准互认。同时,还要培育一体化经营市场主体,打造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
此外,要优化内外贸发展环境,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加强数据开放共享。创新监管措施,推进内外贸同船运输、内外贸泊位共享,提升资源利用综合效能。对内外贸一体化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鼓励创新发展。
—60—
商务部等14部门关于开展内外贸一体化试点的通知
商建函〔2022〕11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部门、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59号),商务部等部门决定在部分地区开展内外贸一体化试点。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试点目标
力争用3年时间,在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促进内外贸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衔接等方面积极创新、先行先试,培育一批内外贸一体化经营企业,打造一批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建立健全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和模式,为促进内外贸融合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行业资讯
—61—
二、试点任务
(一)完善法规制度。全面梳理市场主体开展内外贸经营时遇到的制度性障碍,提出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的问题清单和需求清单。推动修订妨碍内外贸一体化的地方性法规、规定,清理纠正地方保护、市场分割等不公平做法和隐性壁垒,做好公平竞争审查和贸易政策合规评估。探索建立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评价体系和制度体系。提出在国家层面促进内外贸法律法规制度衔接的建议。
(二)促进标准认证衔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行业组织、专业机构等开展国内国际标准比对,积极采用通过开放和透明程序制定的国际先进标准,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参与各类国际性专业标准组织。支持国际性专业标准组织来华落驻。推进中外标准互认。支持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第三方合格评定服务机构为内外贸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鼓励第三方合格评定服务机构国际化发展。
(三)培育一体化经营市场主体。引导支持企业提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品牌营销、渠道网络等能力,培育内外贸一体化经营企业。加快数字化发展,实现生产端到消费端全链路数字直连,提高企业柔性生产和智能制造能力,更好适配市场需求。推动商产融合,推进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改造,促进内外贸产业链、供应链融合。推动商品交易市场与国内国际市场接轨,吸引更多内外贸市场主体洽谈交易,打造特色鲜明的内外贸一体化市场。支持商贸、物流企业“走出去”,整合市场资源,建立国际化营销、物流和售后服务网络。鼓励外贸企业培育自有品牌,加强与国内品牌商、商贸企业、制造企业、电商平台等合作,拓展内销渠道。鼓励内外贸企业与国际物流企业战略合作,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加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培育一批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一体化经营的现代农业企业和生产基地。塑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企业品牌。建设一批农产品产地市场,着力打造优势特色农产品内外贸一体化流通枢纽。发挥电商平台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在大数据、供应链、营销渠道等方面优势,进一步打通国内外市场和交易各环节,丰富应用场景,为市场主体拓展内外贸业务提供支撑。
(四)打造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培育汇聚优质内外贸商品服务的商圈、步行街,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满足消费者多层次、高品质消费需求。支持举办内外贸融合展会,促进内外贸企业、第三方服务机构对接合作。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强化数据赋能和产业协同。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提质升级,支持企业完善覆盖全球的海外仓网络,打造支撑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海外平台。
(五)优化内外贸发展环境。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的示范引领作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促进内外贸融合发展。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健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探索完善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强化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和国际执法合作
,
行业资讯
国内视界:官方发布
—62—
持续健全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工作机制,加强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服务,提高企业创新和拓展国内国际市场积极性。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加强数据开放共享,推广应用电子证照,充分依托已有平台,提供内外贸政务服务统一化、标准化、便利化的公共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为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提供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为各类企业提供更加丰富的汇率避险产品,推动企业更好管理汇率风险。进一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和国内贸易信用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支持企业利用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开拓国际市场。推动中欧班列运贸一体化发展,促进与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相融合,增强中欧班列支撑内外贸发展动力。创新监管措施,推进内外贸同船运输、内外贸泊位共享,提升资源利用综合效能。深入推进内外贸监管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对内外贸一体化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鼓励创新发展。
(六)创新推进同线同标同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分行业、分类别推进实施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以下称“三同”),丰富“三同”内涵,创新“三同”推广模式。鼓励企业结合品牌宣传做出产品符合“三同”自我声明,提升品牌和先进标准影响力。支持“三同”联盟等行业组织、第三方服务机构建设“三同”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
(七)培养内外贸一体化专业人才。协调推动本地区内外贸一体化经营企业与有条件的院校对接,深化产教融合,健全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组建“校企混编”教师团队,共同开发教材和教学资源。借鉴国际先进标准,健全教学标准体系。优化内外贸相关专业布局,论证设置内外贸一体化类专业,加强专业建设,推进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推动开展“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岗课赛证融通”“外语+内外贸业务”等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熟悉国内外法律、规则和市场环境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各地区要深刻认识内外贸一体化总体要求和试点工作重要性,把内外贸一体化试点作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本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积极参与试点。
(二)精心组织申报。有意愿参加试点的省级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由商务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按照要求填写《内外贸一体化试点申报地区基本情况表》,编制本地区试点工作方案,加盖商务主管部门印章后,一式6份,于6月12日前报商务部。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组织专家择优确定试点地区,并根据试点推进情况适时调整试点地区。
行业资讯
—63—
(三)加强组织实施。试点地区商务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工作机制,按照试点方案组织推进试点工作,在符合多双边协定规则和公平竞争原则前提下,加强政策措施保障,加大对试点工作的支持力度。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发挥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部际工作机制作用,加强对试点工作的宏观指导、督促推动和跨部门协调,指导试点地区做好贸易政策合规和补贴通报工作,积极响应试点地区需要中央层面支持的事项。
(四)做好总结评估。试点地区及时总结、报送试点形成的先进经验、模式和典型案例。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适时对试点地区工作进行考核评估,组织在全国复制推广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对可机制化的成果适时提升为制度、固化为机制。
电话: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外贸司
010-85093707,65197564
传真:010-85093686
邮箱:jstigaichu@mofcom.gov.cn
附件1:内外贸一体化试点申报地区基本情况表.docx
附件2: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工作方案基本要求.docx
商务部
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交通运输部
农业农村部
人民银行
海关总署
税务总局
市场监管总局
银保监会
外汇局
知识产权局
2022年5月9日
行业资讯
国内视界:官方发布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
来源: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
国办发〔2022〕18号
—6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帮扶外贸企业应对困难挑战,实现进出口保稳提质任务目标,助力稳经济稳产业链供应链,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外贸企业生产经营保障。各地方建立重点外贸企业服务保障制度,主动服务,及时掌握和解决外贸企业的困难问题。涉疫地区(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级行政区域)所在省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确定重点外贸企业名录和相关物流企业、人员名录,对生产、物流、用工予以保障,尽快帮助受疫情影响的外贸企业复工达产,保障外贸供应链稳定。(各地方人民政府,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促进外贸货物运输保通保畅。各地方严格落实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及《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切实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22〕3号)要求,将外贸货物纳入重要物资范围,全力保障货运物流运输畅通,有运输需求的外贸企业,可按有关规定申领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有力有序疏通海空港等集疏运,提高作业和通关效率。各地要积极优化作业流程,进一步压缩国际班轮等泊时间,不得层层加码,出台影响国际集装箱班轮靠港作业效率的措施。加强航空口岸机场海关及作业人员保障,用好航空货运运力,保障重要零部件、装备和产品运输。加强与国际货运班列沿线国家沟通协调,同步提高铁路口岸通关及作业效率。进一步提升深港陆路运输效率和通行能力。(各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行业资讯
三、增强海运物流服务稳外贸功能。各地方、商协会组织中小微外贸企业加大与国际班轮公司对接力度,进一步推动扩大班轮公司直客对接的业务规模。加紧研究推进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海运运价、运力期货。依法依规加强对国际海运领域的市场监管,对国际海运市场相关主体涉嫌不正当竞争、价格违法、垄断等行为开展调查处理。各地方协调帮助物流、货代等企业及时赴港口提离冷藏货物、危险货物等集装箱,提升主要港口的货物中转效率。(各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证监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推动跨境电商加快发展提质增效。针对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监管模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对实现销售的货物,指导企业用足用好现行出口退税政策,及时申报办理退税。尽快出台便利跨境电商出口退换货的政策,适时开展试点。针对跨境电商行业特点,加强政策指导,支持符合条件的跨境电商相关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商务部、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扩大出口信用保险短期险规模。鼓励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支持外贸企业进一步开拓多元化市场。出口信用保险机构持续做好外贸企业承保理赔工作。(财政部、商务部、银保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加大进出口信贷支持。支持银行机构对于发展前景良好但暂时受困的外贸企业,不盲目惜贷、抽贷、断贷、压贷,根据风险管控要求和企业经营实际,满足企业合理资金需求。(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进出口银行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微外贸企业金融支持。各地方加强“政银企”对接,梳理一批急需资金的中小微外贸企业名单,开展“清单式”管理,按照市场化原则,予以重点支持。加大出口信用保险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在去年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承保覆盖面。优化中小微外贸企业承保和理赔条件,缩短理赔时间。鼓励银行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对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银行和保险机构深化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合作,强化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融资增信支持,增加信保保单融资规模。(各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商务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进出口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加快提升外贸企业应对汇率风险能力。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各地方面向外贸企业,提供更多汇率避险方面的培训、咨询等公共服务。鼓励银行机构创新优化外汇产品,提升基层银行机构服务能力,积极增加汇率避险首办户,优化网上银行、线上平台汇率避险模块,提高业务办理便利性,通过内部考核激励等方式加强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汇率避险服务。(各地方人民政府,商务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国家外汇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65—
行业资讯
国内视界:官方发布
九、持续优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环境。支持各地方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商务主管部门加强协作,加大对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宣传培训力度。有序开展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便利化试点。鼓励银行机构加强产品服务创新,为外贸企业提供涵盖人民币贸易融资、结算在内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支持银行机构在依法合规前提下,通过单证电子化审核等方式简化结算流程,提高跨境人民币结算效率。(各地方人民政府,人民银行、商务部、银保监会、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促进企业用好线上渠道扩大贸易成交。加快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等展会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加强与跨境电商平台等联动互促,积极应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大数据等技术,优化云上展厅、虚拟展台等展览新模式,智能对接供采,便利企业成交。各地方、重点行业协会优化创新线上办展模式,聚焦重点国别、优势产业、特色区域打造国别展、专业展、特色展,帮助企业用好线上渠道获取更多订单。各地方积极利用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等相关资金,支持中小微企业以“境内线上对口谈、境外线下商品展”等方式参加境外展会。商协会、贸促机构、驻外机构、海外中资企业协会积极帮助组展企业和参展企业对接海外买家。(各地方人民政府,商务部、外交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中国贸促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鼓励创新、绿色、高附加值产品开拓国际市场。各地方工业和信息化、商务、中医药等部门,支持医药企业在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药品检查合作计划(PIC/S)成员所在国家或地区和世界卫生组织等,注册认证中西药制剂和生物制品。(各地方人民政府,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药监局、国家中医药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地方进一步营造良好政策环境,用好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等相关资金,并积极引导社会投资,支持企业开展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绿色低碳贸易。(各地方人民政府,商务部、财政部按职责分工负责)鼓励有条件的中资银行境外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提供境外消费金融产品,支持国外消费者购买中国品牌汽车。支持更多地区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扩大二手车出口规模,提升二手车出口质量。(商务部、公安部、银保监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加强进口促进平台培育建设。巩固提升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促进进口、服务产业、提升消费、示范引领等方面作用,培育新一批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扩大优质产品进口。(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外汇局、国家药监局、进出口银行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支持加工贸易稳定发展。深化区域交流合作,支持劳动密集型外贸产业在国内梯度转移、稳定发展,保障就业岗位,助力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研究将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相关产业纳入国家鼓励的产业目录,持续引导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支持企业在综合保税区内开展“两头在外”保税维修,逐步将大型医疗设
—66—
备、
行业资讯
智能机器人等高附加值、低污染物排放产品纳入维修产品目录。探索在综合保税区内开展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等产品保税再制造试点。(各地方人民政府,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各地方、各相关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度重视做好稳外贸工作,在支持企业保订单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全力实现进出口保稳提质任务目标。各地方要结合实际,出台针对性配套措施,认真组织实施,推动各项政策措施在本地区落地见效。商务部要会同各相关部门加强政策指导,密切跟踪分析形势变化,多措并举稳定外贸。各相关部门要按职责分工,密切协作配合,抓好贯彻落实,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国务院办公厅
2022年5月17日
(本文有删减)
—67—
行业资讯
国内视界:官方发布
商务部国际司负责人就中国—新西兰
自贸协定升级议定书生效答记者问
来源:商务部国际司
问:《升级议定书》生效有关情况以及《中新自贸协定》自2008年生效实施以来,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2022年4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关于升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自由贸易协定>的议定书》(以下称《升级议定书》)正式生效,将进一步扩大中新双方在自贸协定项下市场开放,并提升有关规则水平。《升级议定书》的生效实施,体现了中新双方高度重视并共同致力于深化自贸合作,以进一步促进双边贸易投资往来,推动两国经贸关系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意愿和决心。
《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以下称《中新自贸协定》)于2008年签署并生效,是我国与发达国家签订的首个自贸协定。截至2019年,协定降税安排均已完成过渡期并全面实施。2021年1月26日,中新双方正式签署《升级议定书》。
自《中新自贸协定》生效实施以来,双边贸易实现快速增长,中方已连续多年保持新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2021年,中新双边贸易额再创新高,达247.2亿美元,同比增长达36.4%,是2008年自贸协定签署之初双边贸易额的约5.6倍。协定实施极大促进了两国贸易增长,深化了双方各领域务实合作,丰富和充实了中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
问:此次《升级议定书》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答:《升级议定书》是在《中新自贸协定》原有基础上,达成的符合现代国际经贸规则的高水平自贸协定。《升级议定书》涵盖了广泛议题,实现了双方互惠互利,将为两国进一步深化贸易投资往来,稳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提供有力支撑。
(一)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
货物贸易领域,《中新自贸协定》中,中新双方已实现高水平自由化,分别达到97%和100%的零关税水平。为稳定和扩大进口来源,推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中方在《升级议定书》中承诺将对自新进口的12个税目木材和纸制品在10年内逐步取消关税,主要包括木纤维板、餐巾纸、书写纸、牛皮纸、胶粘纸、纸板及纸制标签等。
服务贸易领域,双方在市场准入方面作出更大的开放承诺,大幅扩大了最惠
行业资讯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68—
国
待遇承诺的涵盖范围。中方在航空、建筑、海运、金融等领域扩大对新方开放,尤其是航空服务领域,新增对机场运营服务、地面服务和专业航空服务的承诺。新方提高法律服务、工程和集中工程服务等领域开放水平,新增了对管理咨询及其相关服务全部开放的承诺。新方还改进了《中新自贸协定》中对中国特色工种工作许可安排的承诺,提高了中国公民申请量较大的汉语教师和中文导游赴新就业的配额。
投资领域,新方大幅放宽对中方投资者的审查门槛,给予中方投资者与《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成员同等的审查门槛待遇。中方投资者在新投资将比之前更自由更便利。
(二)提升贸易便利化规则。
在原产地规则方面,《升级议定书》完善了直接运输条款规定,引入经核准出口商原产地自主声明制度,增加了原产地证书补发、免于提交原产地文件、联网核查系统等条款,大幅便利贸易企业运用协定享惠。双方还将设立原产地规则委员会,推动更加规范、有效实施原产地规则。
在海关程序与贸易便利化方面,双方承诺在满足相应条件下对货物快速放行,对易腐货物尽可能6小时之内放行;推动贸易管理文件更加透明化,并认可电子版与纸质版文件具有同等效力;运用风险管理、信息技术等手段为双方企业提供更加高效快捷的通关服务。
在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双方扩大了产品合格评定程序的机构合作范围,还新增了边境措施、标志与标签等条款,对产品入境的程序性规定进行升级。
(三)加强边境后规则合作。
《升级议定书》对原协定合作章进行升级,并新增了电子商务、政府采购、竞争政策、环境与贸易等4个章节,在广泛领域达成高水平经贸规则。
合作领域,新增农业合作条款,将在农业科技合作等领域建立更加紧密深入的伙伴关系。电子商务领域,纳入电子认证和数字证书、网络消费者保护、网络数据保护、无纸化贸易、非应邀商业电子消息等内容,将共同促进两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开拓市场。政府采购领域,强调双方认识到提高法律、法规和程序透明度的重要性,建立框架以加强在政府采购方面的合作,并同意未来可适时启动包括市场准入在内的政府采购谈判。竞争领域,禁止反竞争商业行为,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提升经济效率和消费者福利。双方承诺在竞争执法过程中,遵循透明、非歧视和程序公正原则。环境与贸易领域,双方承诺将有效实施环境措施,不通过降低环境保护水平鼓励贸易和投资,环境标准不得用于贸易保护主义目的,并将适时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估,不断深化该领域合作。
问:《升级议定书》对深化中新经贸关系的作用有哪些?
答:习近平主席在2021年11月同新西兰总理阿德恩通电话时指出,双方应该发挥互补优势,扩大经贸合作,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两国领导人就新形势下中新关系健
—69—
行业资讯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康稳定发展达成重要共识。
《升级议定书》达成的市场开放承诺和高水平规则,为两国进一步扩大经贸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一是促进货物贸易发展。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减少、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规则实施,有利于双方进一步降低贸易成本,提高通关效率,扩大贸易规模,稳固和强化产业链供应链。二是拓展服务投资合作领域。双方新增服务贸易开放部门,新方还大幅放宽对中方投资者的审查门槛,有利于降低我企业赴新投资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形成更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激发双边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合作潜力。三是开辟经贸合作新空间。《升级议定书》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新增包括电子商务等一系列边境后合作和纪律条款,有利于双方在数字贸易等更广泛经贸领域开展合作,共同提升国际经济竞争力,也为双方未来商签更高水平双边和区域自贸协定打下良好基础。《升级议定书》适逢中新建交50周年之际正式生效实施,是贯彻落实两国领导人共识的具体举措,充分体现了双方通过深化自贸伙伴关系,进一步强化和扩大双边经贸合作的积极意愿。
中方愿与新方一道,高质量实施《升级议定书》,发挥协定对两国贸易投资的拉动作用,充分释放高水平开放政策红利,助力两国经贸关系高质量发展。根据《升级议定书》,中新双方应在协定生效2年内,开展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谈判。中方将与新方就此保持密切沟通,按时启动上述后续谈判,进一步扩大双向市场开放,为两国贸易投资创造更优制度保障,充分释放两国经贸合作潜能,为推动中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问:《升级议定书》对实施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有哪些积极作用?
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自由贸易区建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专门提到,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不断增强我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升级议定书》的生效实施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升级议定书》积极探索更高水平市场开放。货物贸易领域,在《中新自贸协定》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零关税产品范围;服务贸易开放水平实现“RCEP+”,双方还约定将在《升级议定书》生效2年内开展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谈判,进一步提高开放水平。另一方面,《升级议定书》积极纳入更高水平规则条款。新增了电子商务、政府采购、竞争政策、环境与贸易等4个领域规则条款,其中环境章节还超出RCEP水平,为我国自贸协定进一步向更高标准、更广泛领域升级迈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总之,《升级议定书》的生效实施迈出了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的新步伐,将进一步深化中新双方贸易投资往来和各领域务实合作,有助于我们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70—
行业资讯
为世界贡献更好的“中国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加速“出海”,但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语言、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障碍,一些中国企业、机构探索提供专业特色服务,助力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近日,商务部等7部门评审认定了新一批共计40家专业类特色服务出口基地。至此,我国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已覆盖文化、中医药、数字服务、人力资源、地理信息、知识产权和语言服务7个领域,总数达112家。
对很多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来说,能得到国家级认可,一个重要原因是立足国际,不断扩大服务规模。江苏省舜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20多年来一直深耕语言服务领域,从服务海外客户在中国申请专利技术保护,到服务华为、阿里巴巴等高科技、电商企业“出海”,该公司不断拓宽服务领域,见证了中国企业“出海”浪潮;浙江中医药大学以学校本部为平台,在海外建立中医药中心和教育服务中心,开展从文化传播到教育输出,从对外诊疗服务到产品研发出口的长链条、多维度的中医药服务出口……扩大特色服务出口,有助于提升品牌影响力,也能让各国在分享中国市场的同时共享中国服务。
—71—
行业资讯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产业集聚形成规模效应。国家专业类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中,多数为产业园、开发区等区域。这些区域有一定的产业资源优势,形成了显著的公共服务集聚效应。南京市江宁区此次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出口基地。近年来,江宁区做大做强智能电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高端智能装备、新型节能环保等优势产业集群,在创建知识产权服务出口基地方面形成了厚实的产业资源优势,依托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集聚了一批竞争力强和影响力大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
加快服务贸易“数字化出海”。数字经济时代,不少基地创新服务业态,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为贸易深度赋能,如传神语联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译前处理、产能资源对接、翻译处理、译后处理全链条AI赋能,带领整个行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数字经济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也为企业带来品牌优势,让其在服务出口中迅速“出圈”。
特色服务出口基地的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政策支持。商务部等部门自2018年启动国家级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工作以来,持续加强系统谋划,推进机制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各地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统筹协调,通过搭建优质平台、构建政策体系、创新人才引育等措施培育更多的本土服务机构和服务企业,助力它们茁壮成长。
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是促进中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培育服务出口竞争新优势,推动专业服务业扩大对外开放,提升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助力更多企业顺利“出海”,加强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建设,还需要相关部门加强指导,完善基地管理制度和促进体系,推进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提质升级扩围,确保支持基地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72—
行业资讯
商务部:支持外贸创新发展
大力发展数字贸易
来源:“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打通内外贸,构建双循环”有关情况发布会”节选
中共中央宣传部于2022年5月20日上午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五场,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先生介绍了“打通内外贸,构建双循环”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贸易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贸易大国地位不断巩固。我国从2013年成为货物贸易第一大国,2020年货物与服务贸易总额又跃居全球第一。去年,以美元计,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0%,跨越了5万亿、6万亿两个台阶,创了历史新高。出口的国际市场份额达到了15.1%。
二是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中西部地区进出口占比显著提高,民营企业带动作用更加突出,汽车、船舶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逐步成为新的增长点,汽车出口额比2012年增长150%。
—73—
行业资讯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三是贸易创新发展成效显著。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层出涌现,跨境电商综试区已经扩展到132个,区内企业建设海外仓超过2000个,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也扩展到了31个。
四是市场多元化取得积极成效。积极拓展亚洲、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贸易伙伴不断增多,市场布局日益优化,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9个自贸协定,与自贸伙伴贸易额占比达到了35%。
五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贡献突出。外贸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带动就业1.8亿人。去年,货物与服务进出口拉动GDP增长1.7个百分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了20.9%。我国进口对全球进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13.4%,有力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复苏。
当前,外贸发展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落实各项稳外贸政策,全力以赴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一是提升外贸质量效益。持续推进优进优出,大力发展高技术、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贸易,推动劳动密集型产品高端化、精细化发展。支持品牌产品出口,增加能源资源产品、优质农产品进口,培育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二是支持外贸创新发展。积极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外综服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大力发展数字贸易,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加快贸易全链条数字化赋能;建立绿色低碳贸易标准和认证体系,培育绿色低碳贸易主体,加快推动绿色贸易的发展。
三是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完善内外贸一体化的调控体系,促进法律法规、监管体制、质量标准等相互衔接,培育内外贸一体化的平台,支持发展同线、同标、同质产品,推动外贸企业多渠道拓展内销市场。
四是全力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仍然继续,我们将加大力度应对,努力缓解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堵、断等问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五是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要办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等重大经贸展会,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的改革,用好RCEP自贸协定,积极推动加入CPTPP和DEPA进程,深度参与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国际合作。
—74—
行业资讯
王文涛部长:APEC成员应全面推进
贸易投资各领域务实合作
2022年5月21—22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举行第二十八届贸易部长会议。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以视频方式出席,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一同参加。
王文涛表示,面对疫情,中国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为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赢”提供了坚强保障。
王文涛强调,作为抗疫国际合作重要贡献方,中方积极开展疫苗研发、生产、分配国际合作,支持新冠疫苗知识产权豁免早日达成协议,推动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王文涛指出,APEC各成员应以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为主线,全面推进贸易投资各领域务实合作。要发挥自由贸易安排对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渠道作用,努力推动区域包容性发展,打造具有惠及性的亚太命运共同体。中方坚定致力于实现全面、高水平的亚太自贸区,正在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与东盟成员积极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持续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为全球和区域经济稳定增长持续提供推动力。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
王文涛表示,中方坚定支持以世贸组织(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各方。APEC可发挥助推器、稳定器、孵化器作用,对WTO工作给予有力支持。中方愿与APEC各经济体加强合作,共同推动WTO第12届部长级会议在疫情应对、世贸组织改革等议题上取得务实成果。
会议由东道主泰国副总理兼商业部长朱林主持。来自APEC 21个经济体的贸易部长或代表、工商界代表、WTO等国际组织负责人参会。
来源:商务部网站
—75—
行业资讯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主要路径
来源::经济日报
—76—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全球经贸格局面临重大调整,国际服务贸易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长期以来,我国始终坚持扩大服务业开放,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从最初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到创新发展服务贸易,再到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服务贸易发展从“重规模”向“提质量”转变,进入创新发展阶段。
发展势头良好
在政策红利与数字经济发展驱动下,我国服务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呈现出显著的“量质齐升”特征,在整体发展水平、贸易结构和业态模式等方面均表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达52982.7亿元,同比增长16.1%。其中,服务出口25435亿元,增长31.4%,服务进口27547.7亿元,增长4.8%。受益于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竞争力显著提升、运输服务出口快速增长及旅行服务逆差大幅下降等诸多因素,服务贸易逆差下降69.5%至2112.7亿元,同比减少4816.6亿元。
服务贸易高水平开放提速。随着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工作推进,多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效,服务贸易体制机制改革有所进展,制度型开放与创新成果初见成效,服务贸易领域的限制措施有序取消或逐步放宽。
服务贸易结构持续优化。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和2021年,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额占比分别达到34.7%、44.5%和43.9%,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已成为增强服务出口能力、稳定外贸增长的新引擎。同时,数字内容出口迅速扩大,服务外包已成为生产性服务出口的主要方式。
此外,数字贸易迅速发展,模式业态创新成为亮点。得益于坚实的服务业基础,我国数字经济与数字贸易的竞争优势和巨大潜力被不断挖掘,数字贸易新业态和新模式加快发展。《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报告2020》显示,“十三五”时期我国数字贸易规模快速扩大,数字贸易额由2015年的2000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2947.6亿美元,增长47.4%,占服务贸易的比重从30.6%增长至44.5%。
尚存薄弱环节
尽管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制约其更好发展的现实瓶颈依然存在,服务贸易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发展难题仍需进一步破解。
一是结构性失衡问题依然突出。这主要表现为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服务
行业资讯
—77—
业和服务贸易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内陆及沿边地区,且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贸易结构尚不合理,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比尚未过半,传统服务贸易的主导地位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开放程度不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体系尚不健全、服务业复合型专业人才匮乏等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市场结构相对集中,需进一步拓展其他海外市场来分散因市场过度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二是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政策实施效果需定期评估与调整。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政策举措逐步完善,但试点地区仍存在定位不清晰、同质竞争明显、重点领域不突出等问题。同时,相关管理体制机制、特别是联动协调机制尚有较大改善空间。当前,国务院服务贸易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已经建立,试点地区也建立服务贸易跨部门的联系协调机制等。但总体上看,由于服务贸易具有领域多、范围广等特征,涉及多部门协调合作、统筹管理的情况较多,工作难度较大,如何形成更加高效有力的部门联系协调机制尚处在探索之中。
三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待深化。试点地区在推动服务贸易开放与自由化便利化过程中,面临权限不足等制约,对地方政府的授权不足增加了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推进难度。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针对具体服务贸易部门在试点地区开展压力测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
四是服务贸易统计制度尚不完善。相关统计平台建设相对滞后,服务贸易风险监测与分析体系有待健全,服务贸易重点联系企业相关数据直报工作尚需加强。如何建立健全相关部委与地方政府在服务贸易数据方面的信息共享机制,也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主要发力方向
“十四五”时期,应继续围绕高水平开放、深层次改革及全方位创新,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
第一,依托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推动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高水平开放。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提升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重点领域的开放水平。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和国际贸易新规则,可在试点地区加大开放压力测试,开展先行先试;积极推进试点地区及自贸试验区制定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条件成熟后可在全国推进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建立健全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继续提高技术、资金、人员的流动便利性,在条件相对较好的试点地区开展数据跨境流动管理与风险管控试点,提升数字贸易治理能力。
第二,深化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机制改革。需完善服务贸易联动协调机制,加强试点地区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探寻解决难点问题的方法。同时,完善考核机制,在国家层面建立并完善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地区考核指标体系,定期对试点地区的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加强对试点地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工作的监督管理。具体来看,需继续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上下功夫,探索在特定试点区域范围内针对特定服务贸易领域进一步
行业资讯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78—
下放审批权限,探索建立各主管部门与试点地区的数据共享机制和对重点企业的统计监测机制,加快健全服务贸易统计体系、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体系与社会信用体系等。
第三,着力推进服务贸易均衡发展。完善区域发展布局,突出区域发展重点,根据各试点地区的产业基础、特点和资源禀赋,推行有针对性的试点政策集成,明确各试点地区的定位,实现试点地区服务贸易的错位发展与探索。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试点的政策和资金倾斜力度,引导东部发达地区试点与中西部及东北地区试点开展交流合作,构建东中西部试点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体系。以数字经济和数字技术推动传统服务贸易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兴服务贸易,培育特色服务贸易竞争新优势,扩大优势服务进口。在稳固传统国际市场的同时,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规模及服务业双向投资力度。
第四,以数字经济与数字技术推动服务贸易模式创新。加快推动数字技术与服务贸易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利用数字技术改造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促进信息通信、金融保险、知识产权、医疗教育等新兴服务贸易发展,引导服务外包向数字化高端化延伸。积极参与数字经济与数字贸易国际规则制定,强化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引导力和话语权,制定合理措施破除数字贸易壁垒,并进一步探索建立健全数字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争端解决机制等。
作者:陈 昭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行业资讯
推动中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中国的服务贸易发展成就全球瞩目。《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20》显示,中国服务贸易规模连续七年位居全球第二,全球服务贸易第二大国地位不断巩固。随着自身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中国参与的国际分工形态将逐渐由垂直分工转向水平分工,加之全球价值链服务化程度日益提升,未来服务贸易将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2022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创新发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推进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为推动服务贸易转型升级指明新的战略方向。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特征鲜明
20世纪后半叶,随着交通运输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变革,以及国家间要素流动障碍的减少,在传统意义上被认为不可贸易的服务业的可贸易特征不断增强,跨境交易成本不断降低。各国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不仅带来商品贸易的爆炸式增长,还使得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以及人力资本密集型的服务贸易,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之一。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79—
在过去20年间,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具有非常鲜明的综合特征和结构特点。第一,起步晚但增速快。2000年,中国服务贸易规模为712亿元,仅为货物贸易的1.8%;而到2021年,这一规模已达到52982亿元,扩大了74倍之多,实现了质的飞跃。第二,发展规模大,但发展水平有待提升。目前,中国服务贸易总额已占世界服务贸
行业资讯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80—
易总额的7%左右,但服务贸易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与发达国家比有较大的差距,与新兴经济体如印度相比亦不占优势。中国服务贸易长期呈逆差状态,出口内容以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为主,2021年的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占比尚未达到50%。而印度服务贸易自2004年起持续顺差,高附加值的知识密集型服务占比达到60%以上,出口竞争力突出。第三,发展结构不均衡。首先是相对于货物贸易的发展不均衡。2021年,中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只有货物贸易总额的12%。中国货物贸易一直是顺差,而服务贸易不仅一直为逆差,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其次是内部结构的不均衡。传统服务贸易占比较高,而知识密集型的新兴服务贸易占比偏低。传统服务贸易占服务进出口的优势地位,同时也是服务贸易逆差的最大来源。不过,新兴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如商业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虽占比不高,但近些年来发展势头迅猛,一些项目经常出现顺差。
自2018年至今,因中美贸易争端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影响,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迎来了一个特殊时期。第一,对比正在持续恢复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受疫情影响较大,规模仍低于疫情前水平。各国的封锁和流动限制使全球供应链断裂、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对世界服务贸易造成了冲击。第二,传统服务贸易交易因依靠人员流动,受到的冲击最大,但能够在线交易的数字化服务贸易规模逆势上扬。从模式上看,疫情冲击了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这三种模式的服务贸易,而跨境交付模式的服务贸易受到的影响较小。第三,服务贸易逆差有所缩小。从中国月度数据看,服务出口规模变化不大,而自2020年2月后,旅行服务进口大幅下降,服务进口规模明显萎缩,逆差缺口因而缩小。
多重原因制约服务贸易发展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滞后、逆差较大的现状,是由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和加入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特征决定的。发达国家的知识、资金、人力资本等要素较为丰裕,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故出口劳动密集型服务,进口发达国家的知识和资本密集型服务。中国嵌入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中低端进行国际代工的特征,又强化了对服务进口的需求。一方面货物出口增加,另一方面对全球价值链两端的高附加值服务投入,如知识、技术的依赖度不断提高,服务进口也随之增加。因此,中国服务贸易的逆差不仅将长期存在,还有可能随着自身经济实力提升、产业转型升级而不断扩大。
服务贸易发展滞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服务业开放滞后。开放不足,不仅使服务贸易相对货物贸易发展不均衡,也使服务贸易内部结构不均衡。从整体上看,中国制造业开放较早、开放程度较高,故制造业竞争充分、货物出口优势明显;服务业开放滞后于制造业、开放程度较低,故服务业竞争不充分、服务出口优势不足。从OECD发布的服务贸易限制指数和服务业FDI限制指数中不难发现,具有出口优势、发展较快的一些商业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建筑和工程服务等,正是开放程度较高、对FDI限制较少
行业资讯
—81—
的服务领域;而出口规模较小、发展缓慢的文化和娱乐服务、保险、运输等,正是开放不足、对FDI限制较多的领域。
此外,传统服务贸易领域的逆差,是中国经济地位提升和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的结果。中国服务贸易的最大逆差领域是旅行服务。旅行服务贸易不仅表现为旅游,还包括留学、医疗、务工期间购买的货物和服务。随着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境外出行相对价格下降,居民的出境需求不断上升,导致我国出境旅行增速远高于入境旅行增速。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迎来新机遇
新冠肺炎疫情虽严重影响了依赖人员跨境流动的传统服务贸易,但也给中国新兴服务贸易发展带来新机遇,推动服务贸易结构向高附加值的方向转变。一方面,疫情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日常行为,面对面的服务消费因之转移到线上,直接促进了网络购物、远程教育、远程会议、线上办公、短视频、直播等新业态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疫情使传统服务贸易领域有了变革的契机。为了抵御疫情冲击,很多传统服务业被迫进行信息化、数字化升级改造,提高了可贸易性。数字化和网络化极大地拓展了服务贸易的边界,提高了服务贸易的效率。同时,以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为依托,不同类型的服务贸易领域都将实现较快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贸易摩擦并不会改变中国新兴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力和发展态势。一是现阶段中美服务贸易互补性较强。中国拥有价格相对低廉的专业人才队伍,以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外包,如这些年迅猛发展的医药研发外包,其实就是承接了价值链高端、知识密集的研发环节中劳动相对密集的部分。美国对中国服务贸易领域制造“卡脖子”障碍,针对的是占比较少的核心技术和人员,并不涉及占比较大的一般环节的服务贸易。二是贸易摩擦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关税,受到主要影响的是货物贸易,服务由于具有无形的特点,只对无形的非关税壁垒敏感,因此2018年以来,除了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受到相关管制措施限制,中国服务贸易总额并未明显下滑。
从长期来看,推进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是大势所趋。从开放的步骤来看,只有在国内市场竞争充分、成熟度较高时,服务业对外开放才具备较强竞争力和韧性。如果服务业未充分对内开放,就直接对外开放,可能会因为缺乏制度、市场方面的准备,无法应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而引发风险。从开放的行业看,可根据行业自身发展状况,以制度性开放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开放策略。对于部分竞争优势较强、开放程度较高的服务业,如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业,可在鼓励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公平竞争的同时,加快完善技术、标准等一系列制度建设,努力消除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国外企业“引进来”的制度性障碍,支持中国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对于部分竞争优势较弱、开放程度偏低的服务业,如专业技术服务、文化和娱乐服务等,由于易受开放冲击,需要在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人员流动等方面继续优化法律法规体系,培育和保护服务贸易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
行业资讯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张琦:数字贸易给世界经济带来深刻变革
来源:经济日报
近年来,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数字贸易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加快数字贸易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经济日报》近日邀请专家围绕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下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张琦接受采访时阐述的观点。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广泛渗透、数字化转型蓬勃展开,数字贸易应运而生,对贸易模式、对象、结构、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创新链深刻变革,成为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以及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数字全球化”的重要驱动力量。
数字贸易由信息通信技术赋能,以数据流动为关键牵引,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数字平台为信息枢纽和有力支撑,是国际贸易创新发展的一次巨大飞跃,是贸易模式的一种革命性变化。作为新的国际贸易形态,数字贸易内涵不断丰富,虽然各方对其定义表述尚不统一,但对其本质内涵的认识趋于一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世界贸易组织(TO)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其定义为通过数字订购和数字交付开展的贸易,通常认为包括跨境电子商务、数字服务贸易、商业存在等方式。
与传统贸易相比,数字贸易特征突出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贸易方式的数字化,二是贸易对象的数字化。贸易方式的数字化,是指面向贸易全流程、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
—82—
行业资讯
—83—
,是数字技术在货物与服务贸易领域的广泛应用,由此催生出跨境电商、智慧物流、线上展会等新业态。同时,通过在线交付促进各类服务贸易,特别是文化、教育、研发、咨询等实现跨境服务提供。
贸易对象的数字化,是指以数据形式存在的要素和服务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交易对象,大体分为三类:信息通信技术(ICT)服务贸易,包括电信服务、信息服务、软件复制和分发的许可证等;ICT赋能的服务贸易,包括数字金融、数字教育、数字医疗、工业互联网等;具有商业价值的数据要素跨境流动。
近年来,数字贸易规模快速扩大、重要性持续提升,为产业变革与企业全球化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和全新挑战,给世界经济带来深刻变革。
一是为贸易发展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数字贸易催生了新业态新模式,创新了服务提供方式,极大拓展了贸易的广度和深度,助力各环节增效提质,为贸易结构调整和新型服务发展带来新机遇,2020年全球数字服务贸易规模达3.13万亿美元。
二是拓展了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稳步增长,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更凸显了数字贸易的发展韧性和巨大潜力。2020年全球服务贸易受到严重冲击,同比下降20.0%,而疫情防控对通过数字手段交付的服务贸易影响有限,加速金融、保险、教育、医疗等传统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在线办公、云计算等新兴数字服务产业获得难得的发展机遇。2020年全球数字贸易在服务贸易中的占比从2011年的48.1%提升至62.8%,2020年一年就提高了11.6个百分点,在全球服务贸易中的主导地位逐步显现。
三是增长的关键动能是贸易对象的数字化。从细分领域看,过去十年,ICT服务贸易发展最快,在数字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最大且在持续提升。
四是数字贸易集中度高且集中度持续提升。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的规模效应显著,发达国家优势较为突出、市场占有率较高,全球服务贸易规模排名前十的国家中,发达国家占据8席,发展中国家仅有中国、印度。
五是商业存在模式仍是数字服务贸易的最主要模式。2020年商业存在模式在数字服务贸易中占比高达66.1%。发达国家凭借其较强的产业竞争力、海外投资与国际化经营的丰富经验,商业存在模式所占比重更高。
六是推动全球价值链发生深刻变革。数字贸易降低了全球价值链中通信、物流、匹配等成本,推动国际分工更加专业化、价值链不断延伸。数字服务要素在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不断增长,成为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影响因素。数字基础设施联通,跨境数据自由有序流动、集成开发利用,将促进产业加速变革并创造出巨大增值空间。
数字经济时代已然到来,数字贸易展现出较强的活力与韧性,成为经济全球化的稳定器和新引擎。为抢抓新机遇,近年来主要经济体普遍将数字贸易发展作为国家发展规划、政策法规、对外经贸合作和国际规则制定的重点,力求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未来,国际竞争将更趋激烈,推动数字贸易开放发展与合作的意义更为重大。
行业资讯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推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来源:经济日报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程度不断加深、趋势不断增强,许多行业企业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融合发展模式。但目前来看,产业融合发展的范围不够广、程度不够深、水平不够高,支撑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还不明显。今后一个时期,要深刻把握产业融合的规律和趋势,坚持改革创新,围绕重点行业和领域,培育多元化融合发展主体,探索特色融合发展路径,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服务业提质增效升级。
深刻认识产业融合内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扩散,一些基于工业经济时代大规模专业化分工的产业,边界逐渐模糊或消融,并在原有的产业边界融合发展出新的产业形态,成为经济增长和企业价值增长新的动力源泉。一般认为,这就是产业融合。产业融合是建立在高度专业化分工基础之上的,其实质是产业间分工的内部化,即把社会化分工转化为产业内部分工。专业化分工深化细化是产业融合的基础和前提。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而言的,是深度应用现代化技术、管理、模式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目前的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经过技
—84—
术改造和管理创新后,也可能演进升级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是受技术进步、市场开放和制度创新驱动,通过技术渗透、产业联动、链条延伸、内部重组等途径,打破原有产业边界、促进产业交叉融合、育成新业态新模式,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相互支撑、高效协同、融合互动的动态过程,最终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升级。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演进、升级,是一个主体多元、路径多样、模式各异、动态变化、快速迭代的过程。这个过程既包括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互渗透和互动、嵌入彼此产业链价值链体系,从而形成紧密关系,也包括制造业和服务业融为一体,形成新产业新业态。从要素层面看,服务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作为制造业中间投入要素的比重不断提高,服务业在整个产业链、价值链中创造的产出和价值不断提高;从技术层面看,技术创新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应用加速了产业融合进程,催生出众多融合新业态;从企业层面看,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路径增多,一些制造业企业转型为“制造+服务”或服务型企业,一些服务业企业向制造环节延伸;从产业层面看,制造业、服务业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会产生两者融为一体的新
行业资讯
—85—
产业。
关注融合发展难点问题
近年来,我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程度持续加深、趋势持续增强。但是,一些问题也值得关注。
一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影响产业融合进程。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起步较早、水平较高。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普遍存在“两个70%”现象,即服务业占GDP的70%、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70%,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了强大支撑。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制造业创新能力还不够强、质量效益还不够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尚不充分。
二是融合发展的范围不够广、程度不够深、水平不够高。从范围看,尽管我国一些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在融合发展上初见成效,但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鲜有突破,装备制造、家电等行业的融合发展起步较早,其他行业则相对滞后;从程度看,一些企业已经开展设计、采购、建造、系统集成等总承包业务,但提供优质、高效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还不强,存在核心技术缺乏、品牌影响力弱、服务增值带来的营业收入占比不高等问题;从水平看,一些领域融合发展主要是沿袭或模仿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的既有模式,创新性和灵活性不够,难以适应新的客户需求和市场形势变化。
三是企业间、产业间的协同性还不强,融合发展效益没有充分释放。具体来看,许多企业缺乏外包非核心业务、专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意识,生产经营涉及领
域众多、专业化不强,难以与上下游企业形成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导致核心竞争力弱。一方面,融合发展新业态总体规模较小,局限于领先企业的先行探索,还没有快速成长为推动发展动能转换和结构转型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行业的效益效率不高,融合发展还没有形成推动企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的力量。
以上这些问题,既源于长期以来形成的路径依赖和分工格局难以在短期内改变,也存在现有体制机制难以适应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进程的因素。一些行业、企业需改变“服务内置化”的封闭发展路径,积极探索新的生产经营模式。同时,也要着力解决一些行业管理方式滞后、政策不配套、标准不健全、数据不开放等难点问题,在公共数据获取、数据确权和交易、数据安全等方面加快完善制度保障,为产业融合提供良好条件。
瞄准融合发展重点方向
“十四五”时期,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把握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培育融合发展主体,探索融合发展路径,发展融合新业态新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企业融合发展内生动力,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协同互促与深度融合,为制造强国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打造多元化融合发展主体。企业是融合发展主体,需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支持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对资源要素、技术研发和市场开发的有效整合,同时注重发挥平台型组织、产业集群的重要作用。既要支持链主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
行业资讯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86—
企业分工协作与联动融通,实现资源、要素、产能、市场的深度整合与共用共享,又要强化行业领军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支持融合基础条件好、技术模式领先的企业在产业融合的方向、路径、模式上先行先试,形成推广一批融合发展效果好、转型升级效应强的经验做法,还要完善平台型组织的综合服务功能,积极培育融合平台型企业,引导优势企业和上下游企业、关联企业围绕核心业务和产品共建业务信息平台、交互研发设计平台、供应链管理平台、工业云平台等,形成融合共生的产业生态圈。
二是积极探索重点行业的融合发展路径。我国制造业门类齐全,服务业业态众多,产业融合发展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既包括制造业向后端延伸的服务化,也包括服务业反向延伸的制造化,必须突出重点行业,根据行业特点,探索适合的融合发展路径。具体来看,可加快原材料行业和服务业融合步伐,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各个环节对接下游企业,加快原材料行业从提供原料产品向提供原料和工业服务解决方案转变;推动消费品行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适应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和居民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需求,推动创新设计、市场营销、品牌管理、售后服务等环节变革;提升装备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水平,发展系统集成、工程总包、远程维护等服务,拓展增长空间;推进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引导电信运营企业、互联网企业等积极转型,发展面向重点行业和区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强化研发设计服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新模式,通过研发
设计增强制造业产品的绿色化、智能化、品牌化水平;推进物流服务与生产制造无缝对接,推动制造业借助现代供应链开展资源整合和流程优化,实现供需精准匹配,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提升制造业运行效率。
三是培育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型组织模式,能催生许多新业态新模式。从趋势看,共享工厂、柔性化定制、反向制造等具有很大发展前景。可依托完整工业体系和强大生产能力,面向中小企业,建立共享生产平台,推广共享工厂模式,推进厂房、设备、人才等资源整合,既能提升产能利用水平,又能节省生产投入成本;可支持企业增强柔性制造能力,将用户需求直接转化为生产订单,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定制与按需生产;可发展服务反向制造,鼓励服务业企业通过品牌授权、贴牌生产、连锁经营等方式嵌入制造业企业,拓展产业增长空间和增值能力;还可以推进文化旅游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支持有条件的工业企业、园区和历史遗迹通过挖掘文化底蕴、丰富品牌内涵、优化工厂设计,打造集生产、展示、观光、休闲、科普、购物等于一体的工业旅游景点景区。
(作者:洪连群,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行业资讯
来源:国际商报
处在创新发展的窗口期
跨境电商再拓外贸发展新空间
跨境电商作为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带动作用最强的外贸新业态,是疫情之下稳住外贸基本盘的重要力量。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1.92万亿元,同比增长18.6%。其中出口1.39万亿元,增长28.3%。2017年以来,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了10倍。今年一季度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达4345亿元,其中对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电商出口分别增长98.5%和92.7%。
“跨境电商正处在创新发展的窗口期。”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近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同时也要看到,随着各国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拉动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快速增长的因素也在发生变化。商务部正会同各地各部门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推动跨境电商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服务水平。
在当前形势下,如何促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更好助力外贸保稳提质?
跨境电商发展稳中提质
近年来,跨境电商的异军突起离不开一系列政策举措的密集出台——
去年7月,国务院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今年2月,国务院同意在鄂尔多斯等27个城市和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截至目前,全国已分6批设立132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覆盖全国30个省(区、市),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发展格局;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进一步提出要推动跨境电商加快发展提质增效。
与此同时,商务部会同各地方、各部门持续推进制度、管理和服务创新,探索形成了以“六体系两平台”为核心的制度框架,量身定制近百项支持政策,促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在政策支持下,跨境电商进口规模从2016年的39.3亿美元增至2021年的170.9亿美元,增长3.3倍。海外仓的数量和规模也在持续增长,目前海外仓数量超过2000个,总面积已超过1600万平方米,其中90%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和亚洲市场。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超过2000家。
“总体看,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呈现出稳中提质、结构和布局逐步优化的阶段性特点。”李兴乾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从中央到地
—87—
行业资讯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方相关促进外贸稳中提质的政策看,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应对外部需求变化和风险挑战的重要途径。跨境电商综试区的发展,印证着中国外贸新基建的不断完善,积极鼓励更多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发展,支持其开展先行先试,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渠道,拓展多元化的市场空间,有助于稳定外贸提质发展。
聚焦痛点解决共性问题
“各国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拉动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快速增长的因素在发生变化。”李兴乾说,有的国家和地区滞胀风险上升,国际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商品消费正在转向服务消费,这要求包括跨境电商在内的各种新业态要进一步增强创新能力,为各国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便利服务。
凭借政策、产业、市场等优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积极探索布局跨境电商海外仓网络。作为新型外贸基础设施,海外仓功能不断完善,在服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强。
“当前,一些企业建设海外仓还面临着本地化用工、跨文化管理、跨境供应链管理等问题,以及对当地法律制度等认识不够等诸多挑战。”刘向东坦言,“建设海外仓既需要国家继续加快自贸协定的谈判进程,以便提供更自由便利的跨境物流运输制度保障,也要鼓励企业抱团出海,共同分担风险,探索海外仓共享共建发展的新模式,增强抵御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民营中小企业已成为拉动跨境贸易高质量增长的内生动力。从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看,近5年来,民营中小企业跨境电商进出口量涨幅近10倍,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占比接近40%,且以每年超过两位数的比率快速增长。
“因此,强化跨境电商市场主体培引尤为重要。”中国跨境电商50人论坛发起人汤敏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应全面梳理优势产业,深入研究适合发展跨境电商的企业及产品,建立省市级“跨境电商+产业集群”重点企业培育库和招商名录库,分类开展跨境转型培训,加大“以产招商”推进力度。同时,大力推进“跨境电商+产业集群”培育工程,依托各地跨境电商企业和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沉淀数据,结合各地产业基础和优势,以销促产,推动“电商+外贸+地方制造”深度融合,打造“一区一产”的“跨境电商+产业集群”格局。
李兴乾表示,商务部将聚焦行业痛点,解决跨境电商发展的共性问题。一是从完善支持政策入手,尽快出台便利跨境电商出口退换货的政策措施。二是扎实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三是持续加强主体培育,引导行业高质量发展。四是加快海外仓发展,目前商务部正在牵头研究具体支持举措,鼓励多元主体建设海外仓。五是持续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创新发展,从而推动跨境电商与其他业态联动互促、融合发展,不断拓宽贸易渠道,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助力外贸保稳提质。
(记者 白舒婕)
—88—
行业资讯
来源: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
近日,第二届RCEP区域发展媒体智库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理事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论坛开幕式致辞中表示,未来几年,只要各成员国齐心合力推进RCEP进程,就会形成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就会将巨大经济增长潜力转化为现实经济竞争力,就会进一步提升东盟在区域经济合作框架中的重要地位。以下为致辞的主要内容。
当前,面对发展与冲突的突出矛盾,高水平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不仅对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增长将产生决定性影响,也将促进全球经济再平衡。为此,要把握大势、排除干扰,坚定推进RCEP进程,合力建设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专委会理事长迟福林:
推进RCEP进程 将经济增长潜力转化为竞争力
—89—
迟福林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理事长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行业资讯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90—
一、RCEP是全球最具经济活力的自由贸易区,现在是,今后也是
1.RCEP是全球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2000-2020年,15个成员国的经济总量从7.84万亿美元增长到25.96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51%,超过同期全球4.95%的平均增速;2020年,RCEP成员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占全球的37%,远远领先于其他自贸区;成员国15-64岁的劳动人口占全球的31.6%,远高于欧盟6.7%、北美13.2%的水平。
东盟为主导的RCEP既有利于发挥传统发达国家优势,又有利于优化包括欠发达国家在内的资源配置,由此释放各成员国的经济活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特别是依托开放包容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制度安排,中国与东盟两个最具活力与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将进一步融合,并由此激发RCEP统一大市场的活力。
2.RCEP将有效释放区域发展潜力。区域经济合作的直接动力来源于要素禀赋的差异化和配置的优化。规模优势与活力优势的叠加有利于释放RCEP巨大的增长潜力。有研究表明,到2030年,RCEP 15国经济体量占全球的比重将由目前的30%提升至50%;到2035年,RCEP将带动区域整体的GDP、出口和进口增量分别较基准情景累计增长0.86%、18.30%和9.63%;其中,东盟国家受益最大,其GDP增长率因RCEP实施将增加4.47%,菲律宾、柬埔寨、泰国、越南等东盟成员国进出口累计增幅均将超过20%。
3.坚定推进RCEP进程。未来几年,只要各成员国齐心合力推进RCEP进程,就会形成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就会将巨大经济增长潜力转化为现实经济竞争力,就会进一步提升东盟在区域经济合作框架中的重要地位。这就需要各成员国尽早落实协定规定的市场开放承诺和规则,尽快启动RCEP相关后续条款磋商。比如,与RCEP成员国开展原产地规则第四条第二款审议,实现“原产地累积”向“完全累积”的过渡;整合现有五张关税承诺表,实现由“国别关税减让”向“统一关税减让”的过渡。
二、中国是东盟最大的市场,现在是,今后也是
1.中国与东盟经贸的互补性不断增强仍是一个大趋势。中国与东盟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持续深化以制造业为重点的经贸合作,双方在对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均明显提升,互补性进一步增强。2002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为547.7亿美元;2010年双边贸易额接近3000亿美元;2019年双边贸易额超过6000亿美元,10年实现倍增。2020年,在全球货物贸易额同比下降20%,东盟外贸整体增速下降5.8%的情况下,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6.7%,分别占中国、东盟外贸总额的14.7%、25.8%,并首次形成了中国-东盟互为最大贸易伙伴的新格局;2021年,中国与东盟货物贸易额同比增长28.1%,连续两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
2.中国正在推进的结构转型将为东盟经济增长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市场是最稀缺的资源,市场开放是最务实的行动。中国的结构转型和市场开放将为全球提供巨大的新增市场。未来10年左右,中国以研发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将有20-30个百分点的增长
行业资讯
—91—
空间;服务型消费将有15-20个百分点的增长空间;城镇化率至少还有10个百分点左右的升级空间。就是说,中国的结构转型与开放政策效应释放,将为以外部市场为主的东盟经济增长带来重要动力,并成为RCEP框架下全面深化中国东盟合作的基础条件。
3.务实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建设。这是着眼于中国东盟经贸互补性日益增强的现实基础与推进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走深走实的重大举措。在近期内,鼓励中国企业加大对东盟投资力度,实现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比重倍增;在加大农业、制造业合作的同时,以服务贸易、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扩大合作空间。在此基础上,参照高水平经贸协定,力争在服务贸易、数字经济、农业合作等双方具有合作基础且需求较大的领域形成更大的开放优势。
三、开放是推动RCEP最重要的动力,现在是,今后也是
1.以市场开放寻求互利共赢是RCEP重要推动力。RCEP秉持了东盟“开放的区域主义”原则,在开放与非排他中实现互利共赢、共享发展。例如,RCEP在促进区域内整体开放水平提升的同时,充分考虑成员国的不同发展水平和经济需求,设立特殊和差别待遇条款,并给予东盟最不发达国家过渡期安排,使得发展水平低、经济规模较小的国家可以从开放中获益更多。未来,无论是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还是以东盟为中心的其他区域合作框架,开放性都将是其最大优势与动力。
行业资讯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92—
行业资讯
2.在高水平开放中优化RCEP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目前,RCEP覆盖东亚生产网络的主要经济体,区域内的产业分工格局基本形成。从区域发展的趋势看,释放RCEP增长潜力,增强RCEP区域经济竞争力,仍然需要在高水平开放中优化“三链”。例如,发挥东盟协调作用,推进地区内农业与制造业的全面开放,利用RCEP原产地累积规则,构建东亚产业链、供应链闭环。根据各国实际发展情况与比较优势,协同推进RCEP区域内服务贸易开放,推动实现日韩的研发技术及生产性服务、中国制造、东盟组装等的深度融合,推动区域内加工制造向更高附加值环节延伸,整体提升东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同时,在区域内规则对接中优化营商环境,形成扩大区域内投资的重要基础。
3.中国推进高水平开放将形成RCEP重要推动力。目前,中国加快以规则、规制、管理、标准对接为突出特点的制度型开放进程。随着中国结构转型与服务贸易开放水平的提升,预计疫后中国自RCEP其他成员国的服务进口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特别是旅行、医疗健康、知识产权、电信、金融保险等服务仍将成为进口的重点。同时,与东盟合作,积极布局以农业、数字经济、旅游、医疗健康等为主题的沿边跨境经济合作区,加大沿边开放政策调整与制度创新力度,打造多个合作示范区与自由经济区。
4.海南自由贸易港有条件成为中国与东盟全面战略合作的重要枢纽。海南与东盟国家地缘相近、人文相亲,既具有面向东盟最前沿与地处RCEP中心以及背靠超大规模中国内地市场等优势,也具有最高水平开放政策与制度优势。在海南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自由贸易港,就是要充分发挥其独特作用,打造成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自由经济区、公共卫生与健康合作示范区、蓝色伙伴关系核心区以及全面人文交流特区。目前,海南正在推动国内企业以海南为基地投资东盟市场的“总部基地”建设。近日,中改院提出《把海南打造成为中国与东盟全面战略合作的重要枢纽(18条建议)》,我们还将在这方面继续深入研究,发挥智库作用。
RCEP正式生效后,区域既迎来巨大发展机遇,也面临地缘变局与地缘竞争的严峻挑战。在这个特定背景下,更需要充分发挥RCEP智库和媒体的力量。我在今年年初提出成立RCEP智库联盟的倡议,得到包括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等智库的积极响应。这里,我代表中改院,再次向各成员国的智库发出建立RCEP智库联盟的倡议,以便就推进RCEP进程中的相关政策等开展合作研究、交流对话、咨政建言等,打造一个RCEP成员国智库间的开放性学术交流合作平台,为推进RCEP进程提供智力支持。
来源:经济日报
—93—
近年来,伴随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我国海外仓建设也呈现出强劲增长势头。商务部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海外仓布局持续优化,数量超过2000个,总面积超过1600万平方米,形成了以北美和欧洲为重点,辐射全球的海外仓服务网络。作为新型外贸基础设施,海外仓功能不断完善,日渐成为集仓储、物流、报关清关、退换货、加工维修、包装、分销、金融保险等于一体的服务综合体,在服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强。
1、提升跨境订单物流时效
外贸企业通过提前备货至海外仓,不仅能够有效避免运输中断等突发风险,而且大幅缩短了物流配送周期。例如,如果直接从中国发货到西班牙,空运一般需要6天至10天,但菜鸟西班牙海外仓目前80%的订单能够实现24小时内完成投递。此外,随着海外仓信息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自动化流水线、立体仓库、智能移动机器人等设施也进一步提升了海外仓的物流配送效率。数据显示,智能仓的作业效率较传统仓提升2倍至3倍。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研
究员梁明:我国海外仓服务网络辐射全球
行业资讯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行业资讯
—94—
2、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一方面,与单包跨境直发相比,外贸企业集中备货至海外仓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例如,简诺电动平衡车借助出口海外仓,使产品的整体备货成本下降15%,单个货品物流成本下降约20%。另一方面,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海外仓充分挖掘自身大数据资源优势,为企业融资增信提供支持。例如,纵腾集团根据掌握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数据信息,以第三方身份为融资双方提供数据对接服务,帮助跨境电商企业降低贷款成本,年化利率可下降5个百分点左右。
3、提高出口产品售后保障能力
“退货难”问题一度是困扰跨境电商出口企业的难点和痛点,由于退货成本高企,大多数企业只能选择打折促销甚至“退款不退货”等方式清理退货商品。近年来,在海关不断优化跨境电商退货政策的同时,海外仓也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拓展售后维修服务。例如,北京数码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通过提供售后维修服务实现部分商品二次销售,减少因退货给卖家带来的损失。据统计,维修后的二次可售产品比例达72%,其中44%可作为全新品销售,28%可作为开箱产品销售。完善的售后保障措施不仅改善了境外消费者的网购体验,也为我国企业和产品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4、提高出口产品售后保障能力
促进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随着海外仓功能不断完善,除了提供基本的仓储配送服务,部分海外仓也在积极拓展报关清关、仓储物流、市场推广等全链条综合服务,大幅降低了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门槛,并实现了国际物流网络和国际营销网络的覆盖。例如,浙江省上线运行的“海外仓服务在线”场景应用,通过整合第三方公共海外仓运营企业数字仓储数据,“一站式”解决企业出口海外仓业务遇到的多种问题,为企业构建了一个服务多元、信息交互的平台,显著提升了贸易便利化水平。
5、促进供应链高效衔接
海外仓充分发挥其靠近市场的优势,为企业开展营销推广提供便利。例如,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积极打造“前展后仓、展仓一体”新模式,在海外仓内开辟专门的商品展示区,为当地采购者提供商品展示、洽谈、签约、物流、配送等贸易全链条全流程服务,通过现场确认商品、达成交易,实现了外贸交易本地化。通过服务功能的拓展,有效降低了交易风险,提高了交易效率。
6、加快贸易产业融合
加快贸易产业融合。海外仓作为连接消费者的最后一环,能够较早感知海外市场的需求变化。在实践中,一些海外仓企业积极开拓数据增值服务,为生产企业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例如,宁波豪雅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设有专门的大数据分析部门,通过对产品销售数据、海外仓周转率等分析研判,及时捕捉海外市场需求动向并反馈至前端生产企业,大大提升了国内企业对国际消费需求变化的响应能力,促进了贸易与产业融合发展,助力生产提质升级。
创新体制机制促内外贸一体化
来源:经济日报
推进内外贸一体化,既有利于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又有利于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着眼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更好统筹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内外贸融合发展。这对打造强大国内市场、推动更高水平开放和构建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内外贸一体化说法的提出由来已久,在实践中也有诸多创新和探索。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内外部环境的新变化新要求,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也迎来新的机遇。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发挥其对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作用。内贸和外贸是连接生产消费、对接国内外市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形成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的关键环节。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内外贸发展依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顺应国内外需求特别是国内需求变化新趋势,加快推动供求相互适配、相互促进,实现创新驱动强劲、供应链衔接紧密、国内国际市场高效联通,将强劲的国内需求及其带动的投资需求更有效地转化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国际吸引力,更好促进国内大循环顺畅高效运行,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为国民经济提质增效提供强大支撑。实践表明,流通效率与生产效率同等重要,都是提高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效率的重要方面。流通体系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这些都对内外贸一体化提出新的要求。在实践中,需深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充分激发和调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活力,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对国内外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高质量推进内外贸一体化,能更好发挥其促进生产消费双升级的作用,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也要求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进而推进制度创新和制度型开放。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际贸易规则面临新的调整和变革。推动内外贸一体化,有利于我们借助国际市场长期形成的通用国际规则,来改善和提升国内营商环境,加快推动内贸标准、规则、治理等制度体系的完善及其与国际市场规则、标准的接轨,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增强我国在全球经贸领域的竞争优势和在国际经贸规则重塑中的话语权。
—95—
行业资讯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行业资讯
—96—
目前,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尚存在一些难点问题,特别是外贸产品标准、结算方式、流通渠道以及营商环境等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差距。对此,需从体制机制着手,以创新促发展。
一是以市场主体内外贸一体化经营,带动其他方面的一体化。国际上,内外贸经营主体一体化一般有三种典型模式:以日本综合商社为代表的外贸集团的内外贸一体化模式、以跨国零售企业为龙头的内外贸一体化模式、以制造业品牌企业为主导的内外贸一体化模式。这三种模式各有优势,对我国培育内外贸一体化的市场主体提供了借鉴。我国既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实现流通渠道从国内向国外延伸,又要推动外贸企业转型升级,开拓、畅通国内流通渠道,还要培育跨境电商平台企业,架起内外贸之间的桥梁纽带,帮助企业在内外贸业务间顺畅切换。
二是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内外部市场的一体化。从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我们不断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打破地方封闭小循环,促进商品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大国内市场特别是服务市场的开放力度,促进国内外资源要素的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促进国内大循环全面畅通,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三是以内外贸相关标准衔接对接,促进与国际标准接轨对标,参与国际规则制定。需积极开展国内国际标准转化,补齐国内标准短板,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和国际标准制定;发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和产业集聚区的作用,加强规则制定方面的话语权。
作者:王微,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97—
服务外包发展后劲从这儿续
商务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1-5月,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7266亿元,执行额46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9%和14.6%。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4129亿元,执行额26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2%和11.1%。
从业务结构看,1-5月,我国企业承接离岸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执行额分别为1157亿元、477亿元和11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11.2%和21.7%。
对此,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郑伟分析,总体来看,前5个月,我国服务外包发展呈现快速反弹之势,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和执行额均回归两位数增长区间,承接离岸业务的合同额和执行额实现开年以来的首次“双十”增长。可以说,我国服务外包正从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的影响中走出,稳步恢复常态化、高增长发展之路。
谈及原因,郑伟认为主要有三点:
一是随着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服务外包企业聚集区域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社会面已基本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服务外包企业得以加速复工达产,推动服务外包产业整体呈现快速复苏之势。
根据商务部的数据,1-5月,全国37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总计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3683亿元,执行额2413亿元,分别占全国总额的89.2%和91.4%。长三角地区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1830亿元,执行额13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5%和12.1%,分别占全国总额的44.3%和51.6%。
行业资讯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行业资讯
—98—
二是面对疫情冲击,国家层面快速作出决策应对,先后发布了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措施,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例如,不久前国务院印发《关于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中提出的税款返还、减免房租、金融支持、缓缴社保等政策均极大惠及服务外包企业,这些都成为了推动广大服务外包企业加快复苏的重要推力。
从1-5月的数据看,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均实现了业务增长。其中,民营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766亿元,占全国29.0%,同比增长34.6%,比全国平均增速高出23.5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1234亿元,同比增长10.3%,占全国46.8%。
三是随着国外企业逐渐复工复产,业务需求大量恢复。中国作为服务外包产业大国,加之近年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已深深嵌入国际服务外包产业链之中,成为越来越多发包国开展业务合作的首选,离岸业务的合同额和执行额快速回升也就不难理解。
以下这组数据也可说明这一点:1-5月,我国承接中国香港、美国、欧盟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分别为601亿元、519亿元和352亿元,合计占我国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的55.8%。我国承接RCEP成员国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630亿元,同比增长8.5%,合计占我国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的23.9%。
在稳定增长的背后,我国服务外包企业发展亦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记者日前从北京市海淀服务贸易与外包企业协会了解到,在近期协会对企业的相关调研中,企业反映的困难主要包括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数据跨境流动合规风险增大、人力和办公成本上升、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人才引进门槛高、高新技术研发费用高、汇率波动风险等。
在此背景下,接下来,我国服务外包发展应如何着力呢?
郑伟建议,在政策层面,一方面,在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的基础上,各地各部门应加大调研力度,针对服务外包企业轻资产、规模小、资金少、人力成本高等特点,进一步细化政策举措,重抓政策落实,让政策真正成为解决服务外包企业复工复产进程中痛点、难点、堵点、卡点的“及时雨”。另一方面,应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推动服务外包产业特别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工业设计等具有高技术含量的生产性服务外包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助力服务外包企业拓宽市场渠道,加快发展步伐。
郑伟特别提到,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是推动产业发展的主力军,37个示范城市承接离岸业务的合同额和执行额均占总额九成左右,应加快示范城市在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转型升级、体制机制创新、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在拓展海外业务方面发挥各自特色,形成发展合力。
截至目前,《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已满一个季度,我省共计6.36亿元进出口货物享受RCEP红利。据统计,合肥海关一季度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1374份,金额5.63亿元,预计为企业减免进口国关税2815.25万元。RCEP项下享惠进口货值7303万元,减免税款186万元。
“RCEP关税减让,特别是中日两国之间首次互降关税,让农产品、纺织品以及汽车零部件等产品迎来重大利好,产品出口竞争力大大提升。”合肥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与东盟、韩国等在RCEP之外还有其他自贸协定,某个商品往往适用多种协定税率。因此做好协定税率的对比,择优选择原产地证书,才能确保顶格享受优惠政策。同时,RCEP相较于我国已经实施的自由贸易协定,原产地规则更具灵活性和创新性,吃透累积规则、背对背原产地证明等RCEP亮点规则,能进一步降低产品获得原产地资格的门槛,充分释放政策优惠红利。”
据了解,近日安徽省推进“三地一区”建设领导小组改革开放新高地执行小组办公室印发《安徽省关于加快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经贸新规则、扎实推进高水平开放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指出,到2024年,安徽省与其他RCEP国家货物贸易、对外投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比达30%、20%和10%。
RCEP实施首季度安徽省逾6亿元货物享惠
来源:安徽日报、中国新闻网
行业资讯
安徽要闻
—99—
一季度安徽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
同比增长16%
来源:安徽日报
4月15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我省外贸情况。据海关统计,2022年一季度,我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32.9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6%。其中,出口1026.1亿元,增长23.6%;进口706.8亿元,增长6.5%。一季度,我省进出口、出口增速分别较全国高5.3个百分点、10.2个百分点。以美元计价,一季度我省进出口总值272.1亿美元,增长18.3%。其中,出口161.1亿美元,增长26.1%;进口111亿美元,增长8.6%。
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提升。一季度,我省一般贸易进出口1249亿元,增长17%,占我省进出口总值的72.1%,高于全国8.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升0.8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310.5亿元,增长1.2%;保税物流进出口138.8亿元,增长56%。
数据显示,一季度,我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445.3亿元,增长20.9%,高于整体4.9个百分点,占我省进出口总值的25.7%;对RCEP贸易伙伴进出口437.2亿元,增长9.6%。民营企业为安徽外贸增长的中坚力量。一季度,我省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数量7893家,同比增长9.3%。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905.2亿元,增长28.3%,占我省进出口总值的52.2%,比上年同期提升4.1个百分点,对安徽外贸增长的贡献度达83.6%。一季度,机电产品出口647.5亿元,增长21.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28.9亿元,增长33.3%。
一季度,安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合计进出口298.5亿元,增长19.1%,高于全省增速3.1个百分点。合肥经开区综保区和合肥综保区合计进出口255.8亿元,占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口总额的85.7%。同期,安徽自贸试验区进出口456.1亿元,同比增长33.3%。
—100—
行业资讯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安徽省外贸发展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方案》提出了发展目标,即:力争到2024年全省外贸发展实现“三个明显提升”。并明确了28项重点任务。
28项重点任务!
安徽出台外贸发展提升三年行动方案
来源:安徽省人民政府网
安徽省外贸发展提升三年行动方案
—101—
行业资讯
安徽要闻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的意见》(国办发〔2021〕57号)精神,更好发挥外贸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升我省进出口规模和经济外向度,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实施外贸主体培育壮大工程,强化跨周期调节工作力度,深入推进贸易产业融合,加快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更好发挥外贸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作用,为促进全省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坚实支撑。
二、发展目标
拉高标杆,对标先进,力争到2024年全省外贸发展实现“三个明显提升”,即:进出口规模明显提升,货物贸易进出口额达90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9%,以当前汇率折算约1400亿美元),进出口规模在全国位次前移1—2位;外贸发展质效明显提升,新兴产业出口规模显著增长,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分别达65%和35%左右,先进技术和设备进口规模持续扩大;国际市场多元化布局成效明显提升,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布局进一步优化,“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深入拓展。
行业资讯
—102—
三、重点任务
(一)贸易产业融合行动。
1.强化外向型项目招引。结合十大新兴产业双招双引,重点招引“大进大出”贸易体量足、“低进高出”科技含量高、“承东启西”辐射能力强的外向型项目。引导各地把进出口业绩作为重要招商因素,将进出口额过亿美元潜力的招引项目纳入省重点项目库,给予土地等要素保障。(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商务厅。逗号前为牵头单位,下同)
2.壮大电子信息贸易规模。增强重点领域供应链优势和出口竞争力,保障集成电路、平板显示、智能电子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重大项目关键设备和原材料进口,力争2024年电子信息设备及元器件进口和笔记本电脑、平板显示、集成电路出口额分别达到80亿、70亿、50亿、40亿美元。(省商务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
3.推动汽车光伏出口倍增。依托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和营销网络建设,推动重点车企拓展国际化布局,助推新能源汽车加快走向国际市场并较快形成出口规模优势。发挥我国光伏全产业链优势和我省行业头部企业集聚优势,抢抓绿色能源国际市场需求,扩大光伏组件、逆变器等产品出口规模。力争2024年汽车、光伏产品出口额分别达到50亿、60亿美元。(省商务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
4.提升特色和传统产业出口规模。推动茶叶、中药材等特色产品形成以产品认证和地理标志登记为基础、出口品牌为纽带,龙头企业带动、“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的联盟发展模式,提高出口规模和附加值。(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对符合条件的纺织品、服装、家具、鞋靴、塑料制品、箱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企业,通过“免报直发”等方式及时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稳定就业岗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5.提升加工贸易水平。推进亳州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一园三区”建设,强化与上海市奉贤区、芜湖市的招商合作和产业对接。(亳州市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推进合肥、马鞍山等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建设。争创新一批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和示范地。(省商务厅)引导加工贸易企业用足用好内销税款缓税利息暂免征收等政策。(合肥海关)
6.推进贸易集聚发展。聚焦重点外贸产业集群,组织“百名外贸专业人员下基层”,定期举办产业贸易对接活动。(省商务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高质量推进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发挥基地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力争2024年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达到30家。(省商务厅)
7.推动本地制造贸易回转。优化市场机制,完善用工、融资等服务促进政策,推动省内生产、省外出口的生产基地逐步实现在省内出口。(省商务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
行业资讯
—103—
(二)主体培育壮大行动。
8.壮大骨干企业贸易规模。强化商务与海关、税务、外管等部门联动的骨干企业跟踪帮扶联系机制,根据企业需要实施帮扶。支持企业增强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国际市场综合竞争优势,引导和激励企业稳定并扩大进出口规模。力争2024年进出口额过亿、过10亿、过50亿和过100亿美元企业分别达到180、20、4和2家。(省商务厅,合肥海关、省税务局、省外汇管理局)
9.推动中小企业加快成长。推动展会、平台、信保、融资、信息、服务等发展要素向有潜力的中小企业集聚,提升国际市场拓展能力。(省商务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安徽分公司)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走国际化道路,推动形成一批产品竞争力较强、细分领域国际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小巨人”企业。(省商务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持续开展小微企业孵化培育,力争年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1000家以上。(省商务厅)
10.提升大型外贸集团贸易能级。增强省属大型外贸企业资本金和担保融资实力,引导企业聚焦外贸主责主业拓展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功能,提升煤炭、矿产、农产品等大宗商品进口和大型船舶、设备出口经营能力。(省国资委,省商务厅)
(三)国际市场开拓行动。
11.优化国际市场布局。稳定欧美等传统市场,提高产品供给质量,增强企业出口韧性。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组织开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助企帮扶系列活动,抢抓协议关税减让、原产地区域累积规则等政策机遇,力争2024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和RCEP成员国家和地区进出口额占比分别达到28%和30%左右。(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12.实施“皖美制造 畅行全球”活动。组织外贸企业参加进博会、广交会等重要展会,省级每年发布推介200个左右境外知名展会,组织开展10场左右线上线下境外自办展会。适时常态化组织和支持外贸企业境外参展,力争每年全省外贸企业境外参展达3000家次左右。(省商务厅,省贸促会)
13.提升国际市场开拓能力。支持外贸企业开展国际产品认证、海外商标注册、境外专利申请。引导企业运用大数据、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赋能市场开拓,对外贸企业数字化营销给予支持,降低企业市场开拓成本。持续开展省级出口品牌认定和培育工作。(省商务厅)
14.稳定重要资源性商品进口。畅通铜精矿、铁矿砂等大宗商品进口各环节,积极推进进口来源地多元化,通过对外投资合作逐步提高权益矿进口占比,增强资源进口供应保障能力。(省商务厅,合肥海关)
15.促进内外贸一体化。举办出口转内销系列活动。深入开展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推进行动。积极参与内外贸融合交易会。创新国内贸易险等产品。畅通内外贸一
安徽要闻
行业资讯
—104—
体化流通体系,培育一批双循环示范企业。(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
16.推进贸易调整援助。建立贸易调整援助制度,开展贸易调整援助工作,维护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省商务厅)
(四)贸易新动能培育行动。
17.加快跨境电商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市申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按年度开展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认定培育和评估,力争到2024年建成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20家以上。采用“一事一议”方式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跨境电商平台和企业。与重点跨境电商平台合作开展跨境电商企业专项对接和出海活动。持续开展省级跨境电商系列培训。推进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扩大满足国内消费需求、符合消费升级方向的中高端消费品网购保税进口规模。启动运营省跨境电商数据交换二级节点平台,推动各市建设符合条件的跨境电商监管场所。力争2024年全省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400亿元,年交易额过亿元的跨境电商龙头企业达到30家。(省商务厅,省税务局、合肥海关、省外汇管理局)
18.推进蚌埠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建设。实施市场采购贸易出口三年(连续)倍增计划,力争2024年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额达到80亿元。建立健全市场采购贸易产品供应链保障体系。高标准建设市场采购贸易出口商品展示中心。大力招引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贸易公司、货代公司、采购商等在试点市场布局设点,提升市场主体集聚度,推动与跨境电商融合发展。加快市场采购贸易组货仓建设,运用市场采购贸易省内组货全国通关模式,推动省内各地协同联动,促进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政策红利全省共享。推进蚌埠市与宁波市在铁海联运、海外仓共建共享等方面开展合作。(蚌埠市人民政府,省商务厅、省税务局、合肥海关、省外汇管理局)
19.招引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制定《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培育认定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10家左右,招引宁波、杭州、深圳等地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企业,为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引导各市、县和园区结合区位和产业特点,打造产贸一体的供应链平台。(省商务厅,省税务局、合肥海关、省外汇管理局)
20.完善海外仓布局。制定《省级公共海外仓认定管理办法》。支持重点外经贸企业境外自用仓、传统仓优化升级为公共海外仓。整合跨境电商企业和物流企业境内外仓储及物流配送资源,依托中欧班列目的站、航线枢纽城市等关键节点打造“安徽外贸集散中心”。引导和支持我省建设或使用公共仓的企业与“海外智慧物流平台”等开展合作,实现海外仓信息资源共享共用。力争到2024年,全省企业建设或使用海外仓超过400个,公共海外仓服务省内企业超过1000家。(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合肥海关、省税务局、省外汇管理局)
21.提升数字贸易水平。完善数字贸易促进政策,支持数字产品贸易、数字服务贸易、数字技术贸易发展。鼓励建设数字贸易相关公共服务平台。支持服务贸易数字化
—105—
发展,推动数字技术与服务贸易深度融合,引导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的知识密集型企业布局全球市场网络,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力争2024年数字贸易占服务贸易比重超过40%。(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外汇管理局)
(五)重大平台提升行动。
22.推进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发挥自贸试验区先导作用,统筹推进自贸试验区和综合保税区发展,推动重大外向型项目在自贸片区和联动创新区内集聚。深化集成电路企业集群保税监管模式创新和应用推广,推进全产业链管理和服务创新。力争自贸试验区进出口增幅高于全省平均增幅2—3个百分点。(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合肥海关)
23.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用好国家促进综保区高水平开放系列政策措施,推进合肥经开综保区、合肥综保区等扩能升级,积极申建合肥空港、芜湖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蚌埠、铜陵、宣城等综保区,招引外向型大项目入驻。推动合肥、芜湖、马鞍山等综保区开展电子信息、汽车发动机和变速箱、航空器等重点领域保税维修业务。力争2024年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现进出口额200亿美元以上。(省商务厅,合肥海关)
24.深化服务贸易平台建设。推进合肥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合肥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合肥蜀山区文化出口基地、合肥高新区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建设,争取更多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在全省乃至全国复制推广。推动合肥“中国声谷”申建国家语言服务出口基地,安徽中医药大学申建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支持以合肥高新区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为核心区域申创国家数字贸易示范区。力争2024年服务贸易进出口额达700亿元。(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外汇管理局)
(六)贸易通道畅通行动。
25.缓解国际物流压力。密切跟踪国际物流价格趋势变化,引导和支持外贸企业与航运企业签订长期协议。会同行业商协会组织开展中小微外贸企业与航运企业物流对接会。(省商务厅,省交通运输厅)加强国际海运领域监管执法,依法打击违法违规收费、哄抬运价等行为。(省市场监管局,省交通运输厅)支持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小微外贸企业提供物流方面的普惠性金融支持。(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行合肥中心支行、安徽银保监局)
26.增强国际航运保障能力。完善“一核两翼”格局,深化芜湖港与上海港合作,将洋山港—芜湖港“江海一港通”联动接卸海关监管模式扩展至省内符合条件的水运口岸,务实推进与宁波舟山港合作,提升铁海联运、水水联运等多式联运效率。(省交通运输厅,合肥海关、省港航集团)加快合肥派河国际综合物流园港区、宁波舟山港宣城国际陆港等项目建设。(合肥、宣城市人民政府)加快引江济淮工程建设,推进江海河联运体系建设,降低皖北地区外贸物流成本。力争2024年全省水运集装箱吞吐量达
行业资讯
安徽要闻
行业资讯
—106—
到230万标箱。(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港航集团)
27.提升中欧班列通道功能。建立中欧班列省级协调机制,实施“合新欧+”战略,推动中欧班列向省内有需求的城市延伸。(省政府口岸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加快合肥国际陆港项目建设,推动与合肥水港融合发展,增强中欧班列集疏运能力,提升中欧班列、铁海联运通道功能。支持申报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合肥市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合肥海关)对接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帮助有需求的企业开辟贸易新通道。(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力争2024年中欧班列开行列数突破1000列。(合肥市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
28.加快国际航空货运发展。完善航空物流基础设施,推进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芜湖专业航空货运枢纽港建设,支持合肥新桥机场争取第五航权,稳定并拓展对欧洲、美国、东南亚、日韩等国际货运航线。发挥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水果、冰鲜水产品、肉类等进境指定监管场地功能,依托合肥空港申建药品进境指定口岸。力争到2024年,开通国际全货机航线9条,国际货邮吞吐量达到8万吨。(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药监局、合肥海关、民航安徽监管局、省民航机场集团)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发挥省改革开放新高地执行小组和外贸工作专班机制作用,执行小组原则上每年召开会议不少于2次,外贸工作专班根据需要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协调解决全省外贸发展相关问题。(省商务厅)
(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省级财政根据我省外贸发展实绩和财政承受能力,适度加大对外贸发展支持力度,用于龙头企业招引、重大平台建设、国际市场开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等方面。(省财政厅,省商务厅)
(三)强化金融服务保障。中国进出口银行安徽省分行设立300亿元外贸产业专项资金和50亿元外贸集聚区发展专项资金,总分行联动强化重大外向型项目和企业服务保障,加大对中小外贸企业普惠金融支持力度,力争2024年直接服务外贸企业超过120家。(中国进出口银行安徽省分行)进一步优化出口信保承保和理赔条件,积极拓展产业链承保,加大对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承保支持,全省短期出口信用险承保额年均增长10%左右,企业覆盖面保持50%以上。(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安徽分公司)引导外贸企业树立汇率风险中性意识,通过远期结售汇等方式应对汇率波动风险,逐步扩大经常项目人民币跨境使用。[人行合肥中心支行(省外汇管理局)]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产品服务创新,进一步加大对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推动金融机构依托大型骨干外贸企业向其上下游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产品。(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安徽银保监局)
(四)全面实施帮扶式监管。坚持包容审慎原则,提高监管服务外贸发展能力。简化通关作业流程,强化非侵入式监管设备应用,提高口岸查验效率,进一步压缩整
—107—
体通关时间。创新监管方式,指导和支持重点外贸企业开展易货贸易。推动更多企业纳入海关AEO高级认证,力争2024年达到100家以上。(合肥海关)优化出口退税管理,正常退税平均办理时间保持在5个工作日以内。(省税务局)推进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提质扩容,持续提升企业外汇收支便利化水平。(省外汇管理局)为国际商务人员出入境提供便利和绿色通道,根据国际市场拓展需求,研究放宽商务管理人员经贸团组出国(境)频次。(省外办,省卫生健康委)宣传推广优惠原产地、ATA单证册等商事认证业务,引导企业用好RCEP原产地区域累积规则,降低企业贸易成本。(合肥海关,省贸促会)
(五)强化外贸发展智力支撑。提升全社会开放意识,积极营造“讲外贸、学外贸、做外贸”的浓厚氛围。(省委宣传部,省商务厅)推动外贸知识进党校、进高校、进课堂,将外贸知识纳入大中专院校选修课程。[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省教育厅]增强各级干部外贸发展意识和能力,组织省内商务系统干部分批次赴沪苏浙挂职锻炼、跟班学习,推动各地商务与产业、科技、金融等部门之间干部定期交流。(省委组织部,省商务厅)省、市、县联动开展外贸政策业务培训,每年培训5000家次以上企业,原则上外贸实绩企业每2年至少参加1次培训。(省商务厅)
(六)加强考核评价。建立赛马机制,实施月度监测、季度通报、年度考核,强化创先争优意识。省商务厅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强化对全省外贸发展的指导和运行调度,重大事项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报告。(省商务厅)
行业资讯
安徽要闻
今年1-4月,全省新兴动能稳步增长,投资规模继续扩大,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
1-4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比全国高1.5个百分点、比1-3月回落2.6个百分点。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5.5%,制造业增长4.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5%。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5%和13%,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5个、7.5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5.4%;股份制企业增长4.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9.1%;私营企业增长4.1%。4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5%,降幅比全国小1.4个百分点。
服务业运行平稳,新兴行业增势良好
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47.1亿元,同比增长10.5%,比全国高1.5个百分点。10个行业门类中,4个行业增长10%以上,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235.8亿元,增长21.6%,对规上服务业增长贡献率为32.7%。
新兴行业健康发展,规上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444.4亿元,增长15.7%,比1-2月加快2.2个百分点,拉动规上服务业增长4.9个百分点。
消费需求承压回落,网上零售加快成长
1-4月,全省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939.7亿元,增长1.7%,比全国高1.1个百分点、比1-3月回落4.9个百分点。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887.8亿元,增长1.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1.9亿元,增长5.3%。
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1812亿元,增长1.6%;餐饮收入127.6亿元,增长2.1%。生活必需品销售保持增长,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额增长5.3%,其中吃类商品增长6.7%,日用品类增长7.9%。线上消费增势良好。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296.6亿元,增长17.7%,占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15.3%,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4月份,全省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下降14%,降幅与全国持平。
有效投资规模扩大,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较快
1-4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比全国高3.2个百分点、比1-3月回落0.8个百分点。
1-4月安徽经济运行情况出炉
进出口同比增长11.8%
来源:中安在线
行业资讯
—108—
—109—
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1.7%,工业投资增长19.6%,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6.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9.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5.6%。民间投资增长7.3%。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6.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44.2%、9.8%。高技术制造业中,航空航天、电子通信及医疗仪表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82.9%、53.4%和26.6%。社会领域投资稳定增长,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32.2%、14.6%。
1-4月,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2536.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商品房销售额1874.7亿元,下降31.5%。
进出口保持增长,同比增速快于全国
据海关统计,1-4月,全省进出口总额2332.5亿元,同比增长11.8%,比全国高3.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359.2亿元,增长16.4%;进口973.3亿元,增长6%。4月份,全省进出口总额598.9亿元,增长1.1%,比全国高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33亿元,下降1.3%;进口265.9亿元,增长4.3%。
财政支出增长较快,金融运行总体稳定
1-4月,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93.2亿元,同比增长4.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76.9亿元,增长15.5%。4月份,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4.3亿元,下降26.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40.2亿元,增长19.1%。4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71071.6亿元,增长12.2%;本外币贷款余额62532.9亿元,增长13.2%。其中,住户贷款余额增长11.9%,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增长14.2%。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涨幅回落
1-4月,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6%。4月份,全省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7%,涨幅比上月扩大1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2.8%,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7.4%,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3.4%,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2.1%,衣着价格上涨2.0%,生活用品及服务、居住、医疗保健价格均上涨0.9%。
1-4月,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8%,购进价格上涨9.8%。4月份,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7.1%,涨幅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比全国低0.9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9.1%、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比全国低1.7个百分点。
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总的来看,4月份疫情给我省经济运行带来一定冲击,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出现回落,经济循环畅通遇到部分制约,但全省经济稳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下阶段,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坚决落实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把稳定经济增长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行业资讯
安徽要闻
6月24日,一列满载汽车及零配件的合肥中欧班列从合肥北站物流基地驶出,将经阿拉山口口岸发运至欧洲地区,共计搭载100标箱,货值约1700万元。
自2014年6月26日首趟合肥中欧班列正式开行,8年来,合肥中欧班列运力倍速增长,辐射范围不断扩大,共发运超2440列,助力合肥融入陆上丝绸之路。
合肥中欧班列开行8周年!突破2440列!
来源:合肥日报
—110—
行业资讯
一组数据,最能看出合肥中欧班列的迅猛发展势头:
开行规模从原先三年不到200列到2021年开行达668列,开行频次从原先的每月1~2列到现在每周12~15列;
服务范围从原先合肥、安徽5%、10%的本土化率提升到现在的30%、65%;
货物品类也从最初的服装、工艺制品为主到如今的太阳能光伏、传感器、机器人等高科技产品,实现了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变。
6月27日下午,合肥中星汇洲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原产地合肥采购的羽绒被以“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顺利通关放行。这是安徽首单跨区域合作“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货物出口业务。
今年以来,我省充分发挥跨境电商综试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等国家级开放平台叠加优势,支持各类试点间加强联动。合肥跨境电商综试区、蚌埠中恒商贸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积极合作、先行先试,创新开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业务模式。该模式下,广大中小企业利用跨境电商方式成交、各地采购的货物能够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在海关监管下报关出口,并享受“无票免税”、简化申报等便利化政策,促进企业合规化、阳光化、可持续发展。跨区域合作“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出口业务成功落地,是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由线下转往线上的有效转型,是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省内通关一体化的成功实践,是一个试点全省共享的有益探索。
下一步, 我们将以跨区域合作“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货物出口业务首单落地为契机,鼓励更多企业采取跨境电商方式接单、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推动各类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优势互补、融合发展。
安徽首单跨区域合作
“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货物顺利通关
来源:安徽商务
—111—
行业资讯
安徽要闻
安徽省商务厅关于印发《安徽省省级公共海外仓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皖商办贸发函〔2022〕199号
安徽省商务厅关于印发《安徽省省级公共
海外仓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来源:安徽商务
各市商务局: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外贸发展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皖政办〔2022〕5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政办秘〔2022〕8号)相关工作部署,优化我省公共海外仓布局,提升海外仓企业服务能力,我厅制定了《安徽省省级公共海外仓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实施。
安徽省商务厅
2022年6月21日
—112—
行业资讯
安徽省省级公共海外仓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外贸发展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皖政办〔2022〕5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政办秘〔2022〕8号)要求,优化我省公共海外仓布局,提升服务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海外仓是指建立在海外的仓储设施,即国内企业通过大宗运输的方式将商品运往目标市场国家,在当地建立仓库、储存商品,再根据当地的销售订单,第一时间作出响应,及时从当地仓库直接进行分拣、包装和配送。公共海外仓注重公共性特点,除企业自用外,还为国内其他外贸经营主体提供通关、仓储分销、展示等境外综合营销服务。
第二章 申报与认定
第三条 申报安徽省省级公共海外仓,应具备以下条件:
—113—
(一)公共海外仓建设或运营主体在安徽省内依法注册1年以上,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是所申报公共海外仓的投资方、独立运营方或参与运营方。
(二)公共海外仓在境外通过自建或租赁方式建立,RCEP成员国、“一带一路”等重点市场面积不低于1500平方米,其余不低于2000平方米。
(三)公共海外仓已落地实施并运营6个月以上,服务5家以上(含5家)在安徽省注册的跨境电商或外贸企业;
(四)公共海外仓除具备入库分拣及存储、本地配送等基础服务功能外,还能在通关物流、入库质检、展示、售后维修、退换货管理、信息化数据服务、营销推广、金融等方面为跨境电商或外贸企业提供至少2项服务;
(五)公共海外仓运营团队专业化服务水平高,熟悉了解目的国相关政策法规及要求,拥有自主研发或使用第三方开发的具备仓内货物状态实时监控等功能的信息化仓储管理系统;
(六)公共海外仓建设或运营主体最近三年内遵守法律法规,无不良诚信记录,未发生安全生产重大事故,未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第四条 安徽省公共海外仓申报企业需提交如下材料:
(一)安徽省公共海外仓申请表;
(二)公共海外仓申请报告,内容包括:海外仓基本情况、服务企业情况、建设运营资金投入情况、发展规划等(2000字以内);
(三)海外仓建设或运营主体营业执照复印件;
(四)海外仓权属证明材料,包括以下一项多或多项:自建或合建海外仓的境外投资批准证书(或境外使领馆商务经商处出具的证明材料)、入股或合作协议、投资证明,租赁海外仓的仓库购买或租赁合同及相关付款凭证等;
(五)与所服务安徽企业签订的服务合同(协议)复印件(可将相关敏感信息删除或处理并予以简要说明)及联系人、联系电话;
(六)公共海外仓建设或运营主体与物流、通关、报税、营销、法务等合作方(一项或多项)合作协议或备案资料;
(七)自主研发或使用第三方开发的信息化仓储管理系统界面截图;
(八)公共海外仓地图定位截图,平面图或实景照片,并提供一段视频,内容包括海外仓的基本环境、工作人员实操情况、仓内货物情况等,时长不超过2分钟;
(九)海外仓信息真实性承诺书。
第五条 认定省级公共海外仓履行以下程序:
(一)申报。符合条件的企业向所在市商务局递交申报材料,每家企业申报的公共海外仓数量原则上不超过3个,其相关联企业不得重复申报。
(二)初审。各市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并将初审推荐名单及材料正式行文上报省商务厅。
行业资讯
安徽要闻
行业资讯
—114—
(三)复审。省商务厅引入第三方评审机构对各市上报的申报材料进行核查并提出评审意见,省商务厅会同省财政厅、合肥海关根据第三方评审机构的意见开展联合会审,择优认定。
(四)公示及发布。省商务厅通过厅官方网站公示入选名单。公示期满后,正式发布认定名单。
第六条 省商务厅对新认定的省级公共海外仓予以授牌。
第三章 管理
第七条 省商务厅负责牵头开展省级公共海外仓认定、培育、政策制定及实施、相关业务培训及经验宣传等工作,在海外仓信息化管理、功能延伸拓展等方面予以指导。
第八条 各市、县(区)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辖区范围内省级公共海外仓建设运营主体进行具体业务指导与协调,要积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公共海外仓建设发展,支持公共海外仓接入国内外电商平台及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完善支持公共海外仓发展配套政策。
第九条 各省级公共海外仓建设运营主体要积极采取措施提升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整合国内外资源,完善物流体系,向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延伸服务。
第十条 省商务厅将会同省财政厅、合肥海关对省级公共海外仓发展情况每2年进行阶段性综合评估,对连续2次评估不合格的,将取消“省级公共海外仓”称号,其建设运营主体3年内不得再次申报省级公共海外仓。
第十一条 已认定的省级公共海外仓建设运营主体发生变更的,应在变更之日起1个月内及时将情况报告省商务厅。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省商务厅负责解释。
安徽省商务厅等6部门关于印发安徽省
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认定和管理办法
(试行)的通知
来源:安徽商务
—115—
行业资讯
安徽要闻
安徽省商务厅等6部门关于印发安徽省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皖商办贸发函〔2022〕203号
各市商务、财政、税务、海关、外汇、地方金融监管局: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外贸发展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皖政办〔2022〕5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政办秘〔2022〕8号)部署,为加快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壮大外贸主体队伍,现将《安徽省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安徽省商务厅
安徽省财政厅
国家税务总局安徽省税务局
合肥海关
国家外汇管理局安徽省分局
安徽省地方金融监管局
2022年6月21日
安徽省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政办秘〔2022〕8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外贸发展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皖政办〔2022〕5号),加快发展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培育壮大外贸经营主体,特制定本试行办法。
第二章 认定条件
—116—
行业资讯
第二条 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及平台定义:
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是指:具备对外贸易经营者身份,接受国内外客户委托,依法签订综合服务合同(协议),依托企业自建的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为协议中小微企业办理报关报检、物流、退税、结算、信保等综合服务业务和协助办理融资业务的企业。其中,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是指: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自建,可为协议中小微企业办理报关报检、物流、退税、结算、信保等一站式服务的线上平台。
第三条 申报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一)在安徽省内依法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对外贸易经营者资格。企业机构设置健全,人员配置、办公经营场所符合业务发展需要。
(二)依托企业自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为协议中小微企业提供物流、通关、信保、融资、收汇、退税等服务。接受客户委托时,能够依法签订正规综合服务合同(协议)。
(三)企业遵守信用管理部门规定,未被列入“失信黑名单”。
第四条 认定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类别和条件:
(一)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认定类别分为两种:外贸综合服务示范企业和外贸综合服务试点企业。
(二)外贸综合服务示范企业须具有功能完善的线上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服务中小微企业30家企业以上,近12个月经核准业务量达2000万美元以上。
(三)外贸综合服务试点企业须具有功能较为完善的线上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服务中小微企业10家以上,近12个月经核准业务量达500万美元以上。
第三章 申报要求
第五条 申报企业需提交以下书面材料:
(一)企业申请表及申请报告。
(二)企业营业执照、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复印件。
(三)企业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主要功能模块说明及运行情况。
(四)企业外贸综合服务业务组织机构图,部门负责人任命文件及部门工作人员社会保险参保证明。
(五)为中小企业提供通关、退税、收汇、信保等服务的相关证明材料;
(六)提供服务的中小企业清单及合同(协议);
(七)其他可资证明的材料。
(八)申报材料真实性承诺书。
第四章 认定程序
第六条 外综服企业认定程序:
—117—
行业资讯
安徽要闻
认定工作每年开展一次,符合认定条件的企业可向市商务局提出申请,市商务局初审合格后报送省商务厅。省商务厅引入第三方评审机构对各市上报的申报材料进行核查并提出评审意见,省商务厅会同省财政厅、省税务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合肥海关、省外汇局、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安徽分公司根据第三方评审机构的意见开展联合会审,并根据企业情况提出公示的分级企业名单。公示期满后,由省商务厅公布认定企业名单。
第五章 支持措施
第七条 对认定的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采取以下支持措施:
(一)支持政策。对新认定的试点和示范企业,根据企业业务量和服务企业数量给予不高于50万元分档支持。
(二)出口退税便利措施。对符合条件的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实行出口退(免)税无纸化管理,简化代办退税备案流程,推行出口退(免)税实地核查“容缺办”,缩短退税办理时间,优化退税服务。
(三)海关通关便利措施。对经认定且资信良好的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海关将其纳入高级认证企业重点培育对象;经海关认定为高级认证企业的,享受相应的通关便利措施。
(四)外汇管理便利措施。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代办出口收汇。经办银行在满足客户身份识别、交易电子信息采集、真实性审核等条件下,可凭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推送的电子交易信息办理出口收汇,外汇和结汇资金直接进入委托客户的账户。
(五)其他扶持举措。适当下调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费率。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制、商业可持续前提下,加大对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给予融资及息费优惠。建立金融机构与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专业服务和网上对接机制。
第六章 管理办法
第八条 省商务厅负责牵头开展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培育、认定、政策制定及实施等工作,对于认定的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每两年复评一次,对复评不合格的将取消“省级外贸综合企业”的称号。
第九条 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服务内容,提高运行效率,增强服务水平,积极主动发挥推动中小微企业扩大进出口作用,切实促进我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要加强行业自律,互通相关失信服务对象信息,防范企业自身经营风险。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如出现违法违规行为或弄虚作假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省商务厅将取消其“省级外贸综合企业”的称号。
第七章 附则
第十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行,由安徽省商务厅牵头负责解释。
自贸试验区硕果累累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政府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先后部署设立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的试点格局,推出了一大批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建成了一批世界领先的产业集群,为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各自贸试验区大胆探索、勇于突破,充分发挥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为我国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形成一批制度创新成果
建设自贸试验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从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开始,我国不断优化自贸试验区布局,“十三五”时期,又新设17个自贸试验区,总数达到21个,并增设上海临港新片区,扩展浙江自贸试验区的区域范围。2020年6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蓬勃展开。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块大试验田,要播下良种,精心耕作,精心管护,期待有好收成,并且把培育良种的经验推广开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自贸试验区建设寄予的殷切期望。近年来,自贸试验区从要素开放上升到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开放,是新时期我国在投资、贸易、金融、外商投资服务和管理
—118—
行业资讯
自贸区连线
等方面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和扩大开放的高地。
2021年,我国在跨境服务贸易领域公布了第一张负面清单,即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这张负面清单实现了我国跨境服务贸易管理模式的一个重大突破,为推动跨境服务贸易领域扩大开放迈出了重要一步。
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特别管理措施由最初的190项到“十三五”初期的122项,到2021年压减至27项,在投资领域扩大开放稳步推进。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表示,自贸试验区不只是为了特定区域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为国家试点,创造出好的经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十三五”时期,自贸试验区探索形成173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累计达到了260项。2021年推出新一批18个最佳实践案例,至此,自贸试
—119—
验区累计推广278项制度创新成果。
同时,自贸试验区自身也得到了大发展。2021年,21个自贸试验区利用外资增长19%,比全国高出4.1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增长29.5%,比全国高出8.1个百分点。自贸试验区面积虽小,却占到全国利用外资总额的18.5%,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7.3%。“自贸试验区为外贸外资基本盘的稳定作出了贡献。”王受文表示。
差别化探索持续深化
这些年来,我国各地自贸试验区围绕自身战略定位和区位优势,差别化探索推进国家战略深入实施,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尤其是持续深化差别化探索,加大压力测试,有力地推动了自贸试验区的深化改革创新。
在东部,各自贸试验区加速集聚优质要素资源,带动新产业、新模式发展。在中西部,各自贸试验区着力打造内陆对外开放门户,通过内陆畅通对外开放通道,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沿边地区找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互补优势,探索跨境贸易、跨境物流、双向投资,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随着改革开放持续深化,自贸试验区将担当起各地改革发展“先行军”的重任。各自贸试验区根据当地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向等因素,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打造各地开放优势,有利于在全国形成更多可复制推广经验。
北京自贸试验区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建设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打造京津冀联动的全球化协同创新
服务模式。
湖南自贸试验区立足中部崛起战略,着力打造联通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投资贸易走廊,发展湘港澳直通物流链,打造郴州国际内陆港和粤港澳大湾区保税货物中西部集散第一站。
安徽自贸试验区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投资项目,通过核心技术和成套生物设备输出,带动国际产能合作。
海南自贸港建设虽然起步晚,但追赶的脚步不停。几年来,我国重点加快构建自贸港政策制度体系,出台实施了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两个15%所得税等早期收获政策,配合编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稳步推进极简行政审批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领域的改革,着力推动制度集成创新等措施。
“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已经进入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阶段,高水平开放的成效逐步显现。”海南省开放型经济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行业资讯
自贸区连线
—120—
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赵晋平表示。
政策制度框架基本构建
伴随着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赋予了自贸试验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目前,21个自贸试验区共有28个建设方案,总计推出了3400多项改革试点任务。改革任务涉及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府职能转变等,初步构建了自贸试验区政策制度的基本框架。
与此同时,为了支持自贸试验区的发展,国家推出了一批含金量比较高的专项政策文件,以解决自贸试验区建设中遇到的一些专业问题,拓展自贸试验区探索的深度和广度。
2018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的通知》出台,推出了53项改革措施,加大赋权力度。
2019年,《国务院关于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的通知》出台。
2020年,《国务院关于支持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若干措施的批复》印发。
2021年,《关于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的若干措施》出台。
这些政策文件在进一步加大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力度的同时,助力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措施实施后,也推动了各自贸试验区外向型经济、外向型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浙江自贸试验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积极参与组建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实现浙沪跨港区供油、助推海事服务一体化,发布中国舟山低硫燃料油保税船供报价,推动期现联动合作构建一体化油气交易市场。
2021年,福建自贸试验区产业发展平台持续壮大,新增企业约1.19万户。厦门集成电路产业持续优化集成电路平台公共服务,深入推进保税研发试点,2021年完成对外付汇2700万美元,同比增长2.9倍。
如今,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再出发。我国应继续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加强改革创新系统集成,统筹开放和安全,及时总结经验并复制推广,努力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自由贸易园区。(记者 冯其予)
行业资讯
近日,经省政府批准,同意在淮北、宿州、淮南、六安、铜陵、池州、黄山7市设立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安徽自贸试验区)第二批联动创新区。至此,全省除合肥、芜湖、蚌埠三个片区外的13个地市全部设立了联动创新区。
据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求,7个联动创新区所在地市要抓紧研究制定本市联动创新区实施方案,加强对联动创新区建设的组织领导,与安徽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对接合作、资源共享,力争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相关省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对联动创新区建设的指导和支持,按照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原则,加强协调服务,依法赋予已在安徽自贸试验区实施的有关省级经济社会管理事项,推动自贸试验区改革红利最大化。
据了解,安徽自贸试验区自2020年9月24日揭牌以来,为放大安徽自贸试验区辐射带动效应,支持省内有条件的区域协同开展联动创新工作,共同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研究制定了《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实施方案》,并于2021年9月在亳州、阜阳、滁州、马鞍山、宣城、安庆6市设立了第一批联动创新区。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
第二批联动创新区正式获批!
来源: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
—121—
行业资讯
自贸区连线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这是我省各地“双招双引”的气魄。而一流的营商环境,不仅是一个地方实力的体现,更是吸引人才和企业入驻的重要筹码。
安徽自贸试验区: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来源:安徽经济网
行业资讯
—122—
设立安徽自贸试验区,是我省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重大机遇,对自贸试验区而言,立足自身特点、把握优势,可以最大化释放自贸试验区改革红利。如何为企业降本减负、如何提高办事效率、如何帮企业化解融资难题……在安徽自贸试验区这块“试验田”上,创新举措层出不穷,营商环境“优”无止境。
深耕制度创新“试验田”
在越来越开放的国际贸易环境下,进一步简化跨境结算业务办理流程,有利于实现更高水平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安徽自贸试验区蚌埠片区通过确立“跨境结算白名单企业”,引入行业自律监管机制,优化经常项目单证审核模式,大大提升企业外汇结算效率,降低了汇率波动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促进了国际贸易快速发展。
“我们与LG公司有业务往来,每月都涉及到索赔款事项,因手续比较复杂,以前要两个月才能入账。进入‘白名单’后,问题很快得到解决,现在只需一到两天就能收款,切实解决了我们很多实际问题。”蚌埠国显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高兴地说。新模式下,经常项目跨境收付业务可实时办结,企业既节省了时间成本,也规避了因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风险。蚌埠片区对片区内开展跨境业务的企业进行细致摸排,了解企业对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业务需求,经过筛选评估,最终选出运营良好、守法自律、内控完善,在进出口贸易、国际物流等方面贡献突出的企业。由此,16家首批纳入“跨境结算白名单”的企业应运而生。
2021年11月,全省首张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合一”许可决定书在合肥片区落地,这标志着这项列入生态环境部排污许可改革和安徽省对标长三角改革的重点事项,在安徽正式进入落地实施阶段。
“自贸试验区推出的这个政策能够让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审批两个审批事项同步办理,大大压缩了办证时间,带给我们是实实在在的好处。”位于合肥片区的合肥波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合肥片区环评和排污许可“两证合一”政策给公司开展业务带来了便利,也切身感受到了生态环境部门提供的优质服务和高效办事效率。合肥片区高新区块充分发挥环境管理改革“前沿阵地”示范作用,探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环境管理模式,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通过高新区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实现项目审批全流程线上服务,推进“两证合一”审批制度改革,破解企业反复提交审批资料的难点,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为全省生态环境审批制度改革提供先进经验。
—123—
行业资讯
自贸区连线
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行业资讯
—124—
芜湖片区自设立以来,聚焦国家战略和芜湖经济社会发展,立足自身特点和优势,明确发展定位和目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中达电子(芜湖)有限公司位于芜湖片区综合保税区内,是芜湖综保区最大的生产加工企业,由台达集团投资,公司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及日本市场。该公司的航运业务集中在上海港,乘着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东风,芜湖港进一步简化报关业务、打通物流环节,成为中达电子在内诸多企业的新选择,随着外资准入门槛不断降低,企业发展也将迎来新的机遇,目前,企业营收实现稳步增长。
芜湖片区在全省率先建成综合服务中心,首创的“区块链+无差别综合受理”窗口,打造了全国首个通过区块链赋能的“一站式办结”受理平台解决方案,每一个窗口都可以“无差别”受理所有进驻部门的办事事项,后台各部门分类审批后,再通过发证窗口统一出件,真正实现“一次办成”。综合服务中心还设置了帮办代办窗口,提供全流程的帮办代办服务,为企业答疑解惑,不仅提供各类业务所需填写的标准化的表格、材料清单,还指导企业填写相关文书材料,这种全流程的“保姆式”跟踪服务给企业带来极大便利。
2022年5月1日,《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已正式施行。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条例》指出,自贸试验区应当优化法治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强化竞争政策的实施,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125—
针对近期新冠病毒疫情形势,宣城联动创新区宣城经开区区块制发了《宣城经开区抗疫助企促发展若干支持政策》,从企业厂房租金减免、职工稳定、技术改造、固定资产投资、金融信贷、物资运输给予针对性的支持。对在建项目在相关证件办理上实行告知承诺制,容缺办理。加大对区内服务业企业的奖补力度,支持服务业企业恢复发展。同时,加快奖补兑现,提升政策兑现工作效率。截至目前共计兑现各类奖补资金1亿元。
此外,宣城经开区区块还通过加强走访帮扶,扎实开展“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活动,对省市领导现场办公收集的110个问题,建立工作台账,明确工作专班,压实工作责任,全力推动解决,目前已全部办结。
“得益于经开区的帮扶支持,我们将在将在宣城广布光伏行业产业链,为宣城打造光伏产业新高地,推动宣城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据了解,该公司主要从事太阳能电池生产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产品技术领先,具有转化率高、衰减率低、设备兼容性好,降本潜力大的优势。
优良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了发展能极。2022年一季度,安徽自贸试验区签约入驻亿元以上项目110个,协议引资额1425亿元,以不到全省千分之一的面积,贡献了全省四分之一的进出口、六分之一的外商直接投资。业内人士指出,安徽自贸试验区是我省抢抓国家战略机遇的重要平台,也是打造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必然选择,更能发挥出“一带一路”的区位优势,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创造更多的经济增长点。
行业资讯
自贸区连线
记者从合肥海关获悉,今年前5个月,我省进出口总值2980.9亿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12.3%。其中:出口1742.5亿元,增长16.3%,进口1238.4亿元,增长7%。
从排名上看,进出口、出口、进口分别排名全国第13位、第12位、第12位;
从增速上看,进出口、出口、进口分别较全国高4个、4.9个、2.3个百分点。
今年5月,我省进出口647.2亿元,同比增长13.8%,环比增长8.1%,单月进出口值创今年以来新高。其中,出口384.6亿元,同比增长16.6%,环比增长15.5%;进口262.6亿元,同比增长9.9%。
前5个月,合肥进出口1450.1亿元,同比增长18.4%;合肥综合保税区出口33.6亿元,增长128%;同期,安徽自贸试验区进出口767.3亿元,增长28.8%。
前5个月安徽自贸试验区进出口767.3亿元
来源:合肥日报
—126—
行业资讯
责任编辑:夏俊、程圆圆 审校:朱燕、张华玮、吴敏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