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冬日携着初雪踏歌而来!壹点号11月电子月刊《清泉录》请查阅

诗歌:

开篇

等一场雪

壹点号 秋枫·刘新川

如果说,盼一场春雨
是久旱逢甘露的期许
那么,等一场冬雪
便是雪飘满人间的浪漫
等待一场大雪的漫天飞舞
把每一个梦筑成洁白的巢
如同白纱,飘过屋檐
遮住青山,笼住层林
覆盖原野,铺成一地白板
那年冬天,雪缀满梅花枝头
我们就坐在小屋里
红泥小炉温起
对酌两盏

目录

01

02

03

人文时光馆

优秀征文展

影像纪录片

人文时光馆

聆听文字的力量

R·E· N·W·E·N· S·H · I· G· U· A · N · G ·G· U ·A·N

1

壹点号 谷荻随笔

平生头一遭跟老外“同房”,
感觉好笑又有点让人抓狂

#爆款#

   前几天体检做肠胃镜检查,发现肠道上长了几个息肉。切除手术做完了之后,需要留院观察几天。这么一来,就把我人生经历中没有住过院感受这项空白,阴差阳错地给填补上了。然而让我更没想到的是,这次体检还为我填补了一项更有意思的人生空白。
   

2023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进了病房后大大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这竟然还有一位外国病友!这老外来到中国已经九年多了,具备了一定的汉语交流能力。所以同他进行一些比较简单的、日常生的对话交流,并没有太大的障碍,况且他的手机上还安装了翻译软件。
       这老外说,他很喜欢中国,也喜欢中国的人们。做完老外和我这种手术之后,医嘱应当在三天之内只能食用一点流质的食物,首选就是“小米油”。中国北方人经常食用小米,而老外就不同了,他本就没吃过小米,再加上“小米油”不但喝起来没滋没味,除了涨肚子之外,并不能解除胃里的饥饿感。
  做完手术之后,因为行动不便,医院要求必须有人陪床。老外雇的那个护工,是个章丘大哥。这大哥操着一口标准的章丘方言,话里透着一股浓浓的大葱味儿。听老外与章丘大哥对话,是一件既好笑又让人抓狂的事情。不要说两个当事人,就我这旁观者都有点抓狂。于是,我就自告奋勇地给两人当起了翻译。
  同我告别的时候,老外一再对我表示感谢。其中的主要原因,当然是我为他提供的免费翻译服务。再加上给老外和章丘大哥当了一番另类翻译,算不算填补了我的又一项人生空白?如果算,那么这次住院就是填补了三项,这院住得真是太值了。

#观点#

打击缅北电诈,
远在江浙的温州为何如此积极

壹点号 吾球商业地理

2023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这些年来温州在各种改革各种实验上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充满着一种来自民间的活力!
  前两天飞杭州,和著名财经作家也是澎湃新闻副总编辑胡宏伟有个对话!胡老师还有个特别的身份,那就是浙江民营经济的观察者,和推动者!自从进入新华社工作之后,他就将目光锁定在浙江民营企业乃至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上!凑巧的是,他的目光是从温州身上漾开的!在他看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其实是分成两个部分。

  一个是以深圳为代表的开放,另一个则是以温州、苏南等地为代表的改革!但和苏南有些不同的是,温州之所以成功,其本质是确立产权私有的民营企业的出现,进而推动以民营经济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正是这两点的结合,调动了千百万人民的积极性。
  想起和胡宏伟对话到最后,他提到的对浙商的期望,一是对过去的创业历史不要轻易否定,唯有历史照亮的未来,才是真的未来。唯有尊重历史,才有未来。
  二是我们的浙商大多是商人,在时代的夹缝中通过流通或者生意,让自己发家,让城市进步,但这里面的投机主义色彩重,是“卖”出来的,“闯”出来的,所以这也导致我们的城市缺乏科技发展的土壤,缺乏企业家的长期主义精神。所以,希望新的一代年轻企业家在这一点上有所改变。
  三是当我们的企业家群体开始增多后,希望他们能从企业家进化成科学家型企业家,像马斯克那样能为全人类造福!
  最后就是,人的现代化,才是这个国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按照我的理解,就是希望今天的企业家,不要动不动以赚了多少、市值炒到了多少为骄傲,而是以推动整体社会进步,给社会带来更多福祉而自豪!

#时事#

破解“课间圈养”:
不要“一刀切”,而要“一刀一刀切”

壹点号 强眼热议

2023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近期,关于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活动受限制的“圈养”现象,引发舆论广泛讨论。对此,多地采取措施保障学生充足的课间休息时间,无论是江苏规定的“清空教室”,亦或是云南规定的“不得设置不必要约束”,都充分体现了对民意呼声的重视,彰显破解“课间圈养”顽疾的决心。对于这种正视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公众理应予以肯定。当然,顽疾的特点在于顽固,很难一招就能药到病除。拿“课间圈养”这个顽疾来说,形成原因比较复杂。从表面上看,学校怕学生出事、怕家长闹事、怕给自己找事,家长不允许出事,觉得孩子磕碰了是“天大的事”。

  学校之所以怕出事,说到底是因为底气不足。倘若活动空间够宽敞、安全保障措施跟得上、应急机制完全经得起检验,还至于怕吗?再说家长为什么那么“容不下”?那是因为孩子一旦受伤住院,照料的问题、接送的问题,尤其是课程落下的问题,各种问题接踵而至,无疑会加重家长的压力和心理负担。在“出不起事”的现实语境下,家长自然不愿意看到孩子出事。还有,从孩子的角度来讲,倘若作业负担轻不下来,为了赶作业,只能牺牲课间休息时间。
  由此可见,破解“课间圈养”顽疾还需抽丝剥茧,把问题可能出在哪些方面摸准分析透,不搞“一刀切”而是“一刀一刀切”,各个击破,这样解决问题才能更有针对性。可喜的是,针对其中多个问题的一系列措施已开始推行,比如有的学校创新课间活动模式,有的学校采取AI智慧助能,等等。相信在家校双方密切协作下,坚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课间10分钟定会回归“自然”、重现活力。‍

跟着央视录节目,
在诸城超然台解读苏轼《水调歌头》

#随笔#

壹点号  渔樵王力丽

2023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中秋之夜,我在离月亮最近的地方,在从格鲁吉亚飞往阿塞拜疆的万米高空。月亮很圆,也很亮,照着中国,也照着高加索。
  不同国家的人,赏着同一轮圆月,我们白天还吃了月饼,不管在哪里,同样感受到中国人特有的中秋情结。尤其高兴的是,收到朋友们发来的祝福和祝贺,祝贺我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频道,在《中秋特别节目—探访超然台》节目中,解读了苏轼的这首跨越时空的千古绝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节目一直在滚动播出。
  看着央视记者李秉禅发来的视频,想到录制过程中的百折千回,好似柳暗花明,却是进退维谷;一直坚持不懈,终于起死回生。也明白了央视节目制作精良的缘由。
      在屏幕仅仅呈现两三分钟的节目,需要工作人员三四天甚至一周半个月的时间准备,从选题、踩点、采访、取景、找角度,再对选题的背景详细了解,有似是而非或多种注释的问题,都请教专家诠释,做到万无一失的准确。我记得就词牌名如何正确表达的问题,李记者专门请教了专家,像苏轼的《水调歌头》是用简单的词牌名?还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或是《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的表达?最终专家答复,前两种表达都可以。还有“苏轼知密州军州事”怎么解释,就是苏轼任密州行政和军事长官。我为此涨了不少见识。
  

       我作为节目中解读苏轼《水调歌头》一词的嘉宾,先写出我理解该词的初稿。我从浪漫、团圆、乐观、豁达几个角度来阐述苏轼达到的词的高度和精神的高度。一次央视节目录制,一次六遍改稿的经历,一次两天半的非同一般的体验,给了我太多的感慨和启发,关于打磨的磨炼、关于多角度思索、关于成功的汗水、关于一生的修炼提升-----不仅仅指写作。

#随笔#

在济南寻找鲁菜

2023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壹点号 东夷昊

  因为在地域划分上属于山东人,于是就对鲁菜有一种执念,总想品尝到正宗的菜品,找到传说中的滋味。我对济南是鲁菜之冠的印象其实来自于梁实秋以及老舍、沈从文这些大师们的文字记录,无论是《雅舍谈吃》还是随笔、日记,都记录了济南美食的雪泥鸿爪。读着读着,馋虫上来,恨不能立刻买了车票跑去饕餮一番。
       上周到济南,领取了青未了散文大赛一千大洋奖金。有了资金支持,决定奢侈一回,找一家老店点几道地道的鲁菜以慰相思之情。
  

      在趵突泉附近,搜到就近一家“四大老字号”之一的饭馆,口碑也不错,于是打车过去。店面不大,是个老建筑,紧靠道边,里面的陈设中规中矩,一面墙上罗列着本店十大名菜的红底漆金招牌。老板一幅老派生意人的装扮,西装革履,热情迎宾,亲力亲为。拿菜单点菜,先看价格,还是比较实惠。葱烧海参当然得点,我记得好像电视剧《闯关东》里渲染过这道菜,又是选材又是火候又是如何提鲜起味如何脆而不柴糯而不烂的,骗去了我大量的涎水。糖醋鲤鱼当然也得要,九转大肠更不必说,这都是美食节目中不朽的话题,再来上盘酥肉,搭配一道干煸青菜,饶上一瓶半斤装的二锅头。
      酒斟满,开始动手。想象被拉回到现实。葱烧海参不脆不糯,看来上过私塾,熟谙中庸之道,怪不得《中庸》里有这么一句:“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可见这是一道有文化的菜啊!海参也不是你以为的那种正经海参,可也不算不正经的海参,反正就不是所谓的辽参、野参,而且有的肚里处理的不太干净,大多发的有点过了。葱当然还是葱味。总之你不能用文人的笔墨来美化这道菜,但你也不能说自己品味不怎么样,毕竟钱花到了心疼。

  
  可见这是一道有文化的菜啊!海参也不是你以为的那种正经海参,可也不算不正经的海参,反正就不是所谓的辽参、野参,而且有的肚里处理的不太干净,大多发的有点过了。葱当然还是葱味。总之你不能用文人的笔墨来美化这道菜,但你也不能说自己品味不怎么样,毕竟钱花到了心疼。
       接着品尝九转大肠,入口后没有所谓的外焦里嫩好吃到哭,舌尖甫接触到表皮,就愣住了:没想到它有甜味!鲁菜应该有甜味吗?!南甜北咸,鲁菜作为咸党代表不应该是旗帜鲜明反对放糖的吗?你个九转大肠怎么就叛变了呢?!这道菜,女儿尝了一口就再也没动筷子。
       糖醋鲤鱼里面有糖可以理解,但吃起来也是不对胃口,不能抵达海味的那种生猛是其一,鱼肉叨起来发粉,似乎食材不够新鲜,是冷冻过的生鱼。当然造型是很漂亮的,糖色明艳,头尾翘起,红鳞翻腾,颇为喜庆。至于其他两道菜品,亦是如此。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自己的口味,并不能作为普天下的标准,也只能怪自己天真浪漫咯。你像《中庸》里还说:“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煎饼,当然只能行乎煎饼。人生得知足,心理得平衡。

  终究还是意不平,以为自己吃了个假的鲁菜。第二天又找了家百度排名前十的鲁菜馆,这次点了爆炒腰花、葱烧蹄筋,为了解腻,还点了盘海边人家的家常菜白菜心拌海蜇。结果这次的体验也是大失所望,腰花的味道没清除好,蹄筋里面也放了糖提鲜,而且拌海蜇里面居然也放了糖?我在上海都没吃过这样的鲁菜。你像现在,无论走在哪座城市的大街小巷,空气中游荡的都是麻辣烫的味道。所谓的古风,所谓的古道热肠,都被这种浓烈的化工原料的味道给覆盖住了,给埋进了时间的深处。
  大大小小的鲁菜馆遍布神州大地,在任何一座城市、一个乡村,都有着一个马不停蹄在寻找着它的人,这是一种对味道的执念,也是一种对文化的想象,更是一种对自我的追寻。鲁菜究竟应该是什么味道呢?我想,每个山东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味道吧。那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口味,永难改变;那是一种毕生追索的过程,刻骨铭心。

# 历史#

名将与词人的交响

2023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壹点号 许家强

我不知道,辛弃疾会做怎样的选择?
仅仅看辛弃疾的作品,他的指向明确,他要的是名将辛弃疾。
但也许,尚未做成名将,他的生命就凋零在一支漫无目的的流箭之下,或者只是随手挥出的钢刀刃口。没有名将的存在,只有野狗野狼赖以为生的尸体,只有千里荒野中支离的白骨。那名将的期许,便出自辛弃疾词人的笔下。
辛弃疾还是要疏离这溪头的野花,他作为名将南归,到了人生的归途,他也要作为名将离开。
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明月还在,明月下的剑舞豪情还在,明月下的酒香馥郁还在,只是明月下那个手握词管的名将,永远去了。只有那轮清清冷冷的月,自宋,至今,再至永远!

       如果,可以自由选择,辛弃疾是更愿作一位词人,还是名将?
  做一位两宋鼎盛文风之下的词人,优游于酒宴迎送之间,丝竹觥筹,云外清音,取次花丛,边行边顾,有姹紫嫣红,罗帐灯昏,让词人的生命在浓香腻云中安置,于酒水淋漓间,取一管狼毫,让绮句含芳,在千古文学史中传唱!或者做一位时势艰难的名将,于南宋板荡的版图上,束甲戴盔,手执长矛,腰悬利箭,跃马于万军丛中,鏖战于中原大地。

真正的强者,是敢于战胜自己,敢于向强者学习。“中日的差距,就在一个王阳明。”

#观点#

从奥特曼里看到了什么?

2023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壹点号 走遍大中华

可突然想起,二十年前的小伙伴们,岂不也是兴高采烈地模仿奥特曼?我们也是如此,记忆深处的阿童木、机器猫,成人偶像的高仓健、山口百惠,岂不都是来自日本?与其熟视无睹,不如正眼看待,这就是日本文艺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与美国的迪斯尼、好莱坞有一拼。面向世界树立自己的文化形象、艺术品牌及其价值观念,才是大国应有的样子。《周易》云:“举而措诸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文化艺术关乎世道人心,中国人得加把劲了。
当代表邪恶的怪兽来临,奥特曼总是挺身而出。在变身奥特曼之前,眼神里充满了拯救人类的坚毅,言语间充满了战胜挑战的无畏。面对强大的怪兽,他们一次次忍受失败,在困境中坚持,在绝境中雄起,最终在同伴支持下,依靠精诚团结反败为胜。在坚忍中爆发潜能,在磨砺中成就荣誉,《孟子》所谓“是故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奥特曼以科幻的表现手法,阐扬了东方文化精神,但充斥主旋律的,仍是日本武士的影子。如此志诚的人民,无论在社会发展中创造财富,还是在国家罪行中充当鹰犬,都将爆发出巨大的力量,值得我们深思。

  我家的电视机,是小家伙把持着。从葫芦娃到孙猴子,孩子一入戏就变成了主人公,为了配合剧情,我只有当妖精的份儿。不过最近变了,天天当怪兽——有部叫做奥特曼的日本动漫,占据了孩子的心灵。

反观我们拍的一些片子,譬如狼和羊泯除了天然界线,一切消融于童话世界;灰太狼狡黠而愚蠢,红太狼刁蛮而强悍,搞笑之后让人笑不起来:这是让我们的男孩成为食草男,还是让我们的女孩成为孙二娘?至于抗日神剧各种花式杀人的狂欢,侮辱了中国人的智商,却没有敢于胜利的勇气。  阳明说:“知善知恶是良知”,又说“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无论儒家的“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还是基督教世界上帝与撒旦的战争,善恶观念都是人类文明展开的基础。《礼记》所谓“物至而人化物”,创造了财富却沦为物质的奴隶。但阳明们信仰人类的本心,“各人尽着自己力量精神,只在此心纯天理上用功,即人人自有,个个圆成,”教导人们“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通过在事上磨砺做最好的自己。“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最高的生命价值,在于担负起美好的世界。奥特曼和灰太狼,差距就在寸心间。
  

       中日同属儒家文化圈,为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着强大的精神支撑。所以“我们现在要能够齐家治国,不受外国的压迫,根本上便要从修身起,把中国固有的智识、一贯的道理先恢复起来”。号召国人弘扬固有文化精神,“振兴中华”绝非停留于物质技术层面,可谓拔本塞源之论。

#散文#

因为喜欢
——写给第三届“青未了”散文大赛

小三十年“伪球迷”不离不弃,风雨同行。       大半辈子“真文青”载笑载奔,苦乐共担。       作为土生土长的山东人,平常读得最多的报纸可就是齐鲁晚报了。

2023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壹点号 唐长老

  说实话,得知获奖的那个瞬间,我内心涌上来的是遗憾。这份遗憾说到底其实更多是对自己写作能力的再一次体认,是正视差距之后的由衷感喟。  遗憾是真实的,但惊喜才是重点。  这次参赛带给我三重惊喜。首先当然是获奖,尽管只是个三等奖,但我格外珍惜。因为我知道这个奖励背后自己所付出的汗水和精力。证书和奖金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感觉”,一种辛苦创作出来的文字被认可被尊重的感觉,尤其是这种认可没有暗箱操作的黑幕没有任何人情因素加持,完全靠文字本身过关斩将突破重围。  因文而识人,文近而人亲。脚步无法到达的地方,文字可以。通过齐鲁壹点这次“青未了”散文大赛,让我读到了很多名家大腕的作品,让我接触到天南地北拥有相同爱好的码字人。  第三层惊喜便是实实在在的收获了。大赛让我深刻认识了两个成语:“坐井观天”与“夜郎自大”。虽然在网络或者纸媒上鸡零狗碎地发过一些文字,但这次比赛让我真切地认识到自己与真正的文学那天河般的距离。  

       我省著名作家、评论家焦红军老师有句话说得非常好:写吧写吧,写到春暖花开。
  前段时间高中几位老同学偶然聚在了一起,闲聊中美女阿珍说到了我的长篇《第99次回眸》,她端起酒杯发了句感慨:“毕业三十多年了没想到你一直在写字,这才叫执著。”
  我笑了笑,端起酒杯:“嘿嘿,因为喜欢。这大概就是一辈子……”

点击查看全文

小时候,我们村前有一个小树林,村上的大人们都叫它“树行(háng)子”。当时我觉得它像大森林,长大以后才发现它是一片面积不大的小树林,有几百棵树,杨树居多。不管是大森林还是小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许多幸福和欢乐。

#回忆#

串杨叶

2023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壹点号 张宜霞

学校放假的时候,我们在小树林里爬树、玩耍;夏天傍晚,我们在小树林里乘凉、摸爬叉(知了猴);立冬前后我们最忙,没事就往小树林里跑,主要是串杨叶,当柴烧。  我串杨叶的工具是娘给我做的。娘把一个竹子片削成织毛衣的签子状,但比签子长,两尺左右,比签子粗,和我小手指差不多,一头削得尖尖的,另一头用刀挖出一圈小槽,整个签子用沙纸打磨的剔滑。我喜欢娘给我做的这个工具,像极了一个大针穿上长长的线,线头上系着一个小疙瘩。它是我串杨叶的好帮手。树叶多的时候,每天天刚蒙蒙亮,我便拿上工具,背上柳条筐,叫上邻居家的五妮,一溜小跑进了小树林。回家的路上,害怕拉着杨叶在地上有损坏,就把杨树叶挂到脖子上、盘到腰间。如果当时有相机定格一下,那是农村孩子独有的模样。  六十多年过去了,我仍然陶醉在那些类似串杨叶的往事里。我串起来的是自己成长的脚印、蔡窝村的故事、庄稼人起早贪黑、吃苦耐劳的日子,还有那永远抹不去且越来越浓的乡愁。

点击查看全文

Y·O· U·X· I · U· S· H ·  E· N·  G· H · U· O·G· U ·A·N

2

优秀征文展

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风雅历下#

我该如何表达济南

2023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壹点号  心湖积雪

涓涓老师对我说,从北京到济南,不是千山万水,高铁只有两小时。于是,我坐上C2586次动车,借着参加青未了颁奖盛典的契机去往济南。火车一路向前,我的思绪也向前。

点击查看全文

老舍眼中那个遥远的1930年的济南城,与我又遥遥隔了九十三年。如今的它该有着怎样的样貌,才不负我内心的想像呢?
想起很久以前,无意间读到过济南籍诗人孔孚一首《泉边》,写的直白又深情:“掬一捧水,洗一洗眼睛,心也绿了。”可是那时我其实是不爱读诗的,也难懂诗中蕴含的诗意。等年长些了,生活越来越粗糙,再遇到这些好听诗句,才会又纷纷变成温暖的细节,无意间触动心灵。又一念之间,字句里那些清脆的光芒会纷扬直下。
今天我做为一个游客,既然也看过趵突泉,爬过千佛山,吃过把子肉,那我和老舍先生算不算结交过。如果不算的话,我拜访过了他的家,读过了他的文章,那我们算不算是相逢过。不同的只是中间隔了九十三年的光阴,如浮云,像流水。
回来之后,我一直在尝试一种打开济南方式,或者说是如何选择文体去记述它,游记、散文亦或随笔?直到我又想起在济南城的那一日时光,那一汪汪碧泉,流淌为溪,汇聚成河,恣意成湖,让一座城源远流长,一时间释然。
其实,选择自然的表达远远高于拘泥于形式。
济南的历下,它的风雅过于壮阔浩瀚。
我也许只是想对它说:我很喜欢。

遇见百花洲遇见壹号院

 恍若如梦,一个个生活的小场景,就像在叙述久远的泉城故事,让人们在这里重寻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慢生活,慢回忆。

2023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壹点号 作伴结庐

#风雅历下#

居住泉城已经八年有余,对于泉城的每一条老街旧巷也都曾很认真的用脚丈量过。只是做了父亲后,这两年懒的游走离家五百米之外的地方,竟然忘记了百花洲是什么时候修建好的,也忘记了是因什么原因什么时候踏上百花洲的,更忘记了怎么遇见一号院、遇见木影先生的。
一号院就位于百花泉池的东南角位置,与大明湖南门的牌坊隔着池塘遥遥相望。右手是一方池塘,水面上飘着一条老船。据说明清时候,游人就是从这里上船,穿过鹊华桥,方能进入大明湖,在湖中纡折行进一程水路,从汇波楼下进入小清河,最后抵达华山脚下。沿途稻畦、水村、渔舍,使人如在画中畅游。
在泉城,也许只有这里,你可以领略古老街巷的悠悠清韵。走过那石板街,小拱桥,去饮一口清泉的水,去熏一熏仁义礼智信的齐鲁文化风……也许真的是柳作诗篇荷作画,山为筋骨水为魂......
来百花洲畔的一号院吧,这里有惬意的敬书房,这里有自泡的茶,这里有曲水长流,这里有鹊华烟雨的旧梦。“街因泉走、水街共生”,白天的百花洲一号院,游人总是三五成群,但每个人都能在一号院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闲适与宁静。
百花洲,有你想看的老济南。
一号院,有你想要的慢生活。

点击查看全文

#风雅历下#

理想的境界

22年九月,我初到济南,以一个全新的身份——大学生。
解除封控之后大家都撒欢了,迫不及待地来了解这个可爱的城市。对济南最初的认识就是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看了他的描写之后我一直对这个城市心向往之。

2023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壹点号 百晓

  在我真正去接触这个城市的时候,我便了解到了历下区,离我的学校很近。我的第一站坐到了北园,我去了大明湖,也看了超然楼。大明湖的灯已经早早亮了。璀璨,华丽,是我对超然楼的第一印象。整座建筑无一不常亮着金灿灿的光,就像这黛青色夜里的一位帝王一般,严肃地、巍然不动地矗立在那里。  过了几天,在网络上看了太多曲水亭街的宁静高雅的照片,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又马不停蹄地跑去了曲水亭街。娟娟的水流给泉城的人们增添了一份祥和的空间。可以看到轻柔的风逗弄花草,可以看到灵巧的小猫在巷子间蹦跳,多的是青砖茨瓦,绿水飘摇,那原来是亘古的泉水在家家户户里低吟浅唱。  最近,出于学习的需要,我来到了山东省博物馆。在省博,被历史和现实震撼,也被艺术和文字折服。  这便是我眼里关于历下的零星几幕,又忆起老舍先生说“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我想这温柔缱绻的历下便是这般理想的境界吧。

点击查看全文

生于济南,长在历下,生命的一程又一程里,老城的古街、老巷、石路、旧宅,都是安放我乡愁的处所,城内外的四大泉群、大明湖、千佛山、护城河,都是慰籍我心灵的港湾。

#风雅历下#

老街巷的古朴与风雅

2023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壹点号 曙光

点击查看全文

#风雅历下#

2023清泉计划获奖长文

大明湖畔,匆匆的过客

壹点号  一粒微尘(孟宪议)

  年过花甲,很多人和事渐行渐远,生活圈子越来越小,然而,年老怀旧的真挚情感,总是牵着我的脚步走进老街巷和小胡同里。踏着青青的石板路,听着泊泊的泉水声,循着先人们的足印,穿行于老街巷间,总有万千滋味欲说还休之感。  漫步古城历史街区,古街老巷盘根错节,民居炊烟袅袅升起,泉池溪流星罗棋布,有些泉孑落在民宅内,形成白墙、青瓦、小桥流水人家的特有风貌。阡陌小巷深处,没有闹市的车水马龙,入眼的石道、旧宅、老柳、清泉,都是老济南最真实的生活色彩,都充斥着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在时空交错的恍惚中,你会不自觉地放缓脚步,细品人间清欢几许。  老城兼具北方的豪放与江南的婉约,乡风民俗纯朴、淡泊,居民生活简朴、随性。藏在闹市里的每条老街巷,都是城市变迁的忠实记录者,都在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诉说着烟火风尘中的过往。  历下,一半历史,一半现代,既古老也现代。深入城市的肌理,贴近城市的呼吸,一幅浓缩着8000年泉水史、4600年文明史、2600年建城史的历下画卷徐徐展开。

   济南,我来了,可你到底是啥样的?
 “穿旗袍的姑娘,说快板的大爷,嗝应人的小么,半青的乡音,青石板的泉水,古街古巷,民国的火车……”是否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大明湖畔的夏雨荷,于济南来说,是有风情意味的姑娘。“水光潋滟,山色空蒙”的西湖是他乡的“西子”,“云雾润蒸,波涛声震”的大明湖便是齐鲁之地的“美人”。喝多情之水长大的夏雨荷,自是风情万种的姑娘。大明湖畔胜似江南,偶遇夏雨荷,两情相悦,如电石火光,烈焰燃燃,情定终身时,湖水也将那碧波揉乱,湖柳也将那情丝扯散,此时,皇帝是凡夫才子,夏雨荷是民间情女。一段旷世情缘,如一弯明月,留在了大明湖畔。
本是奔大明湖而来,明早又要匆匆往回赶。黑夜漆漆,竟不得大明湖之真面目,心生惆怅,发微信给侄女:“你说这大明湖是否无缘于我?”侄女秒回,并配一大笑的表情:“叔叔啊,有缘!有缘!你推窗一看!”——满腹疑惑间,推开后窗,但见一汪盈盈之水,光波照影,水花灿灿,垂柳掩映,如天上银河落了人间。
 我想,大明湖和趵突泉于济南来说,应是晶莹而圣洁的明珠。
 那一刻,我心落如静水。欣然想起台湾“浪子诗人”郑愁予的一句诗:“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点击查看全文

3

影像纪录片

划破庞杂世界的影像现场

Y·I· N· G · X· I· A·  N· G·  J· I · L· U·P· I ·A·N

大地情缘

壹点号 东营-李长义

封底大片

深秋银杏叶正黄

壹点号 西楼空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出品

文案/周静 实习生 党玥  监制/ 曹竹青

2023年11月刊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