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安居乐业白皮书

文档/电子书学术2022-03-29
1058

摘 要

       安居乐业双解体系是服务基层政府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抓手与得力助手。立足城市更新与社区治理两大社会治理场域,安居乐业方法论为社会治理提供一套融“理论解释”与“解决方案”为一体、知行合一的操作系统。
       这个系统以安居乐业方法论为指导,由安居乐业共同体理论、“114”运营模式和“6+1”管家服务体系三大子系统组成,具有促进基层善治和循环更新迭代的特质。
       面向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安居乐业不仅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目标,而且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方法和手段,这是安居乐业方法论的原理独特性。它既是一种幸福追求,又是一种思维方式,还是一种评价体系,更是一种长效治理机制。
       新时代的基层社会治理,要义就是打造社区乃至社会的安居乐业共同体。所谓共同体,就是指具有共同目标、共同参与、共同评价、共同享有的社会场域,是“目标-行动-感知-拥有”融合贯通的社会合作体。安居乐业共同体,则是指基于民众的生活感知、政府的政策感知与市场的服务感知,在持续不断的城市更新与社区营造过程中,形成并充分展现“获得感-治理感-成就感”三感和谐的基层社会生命有机体。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打造安居乐业共同体,既可以革新基层治理,又能够福泽大众民生,它为基层社会民生服务

安居乐业方法论          1

定心、定向、定行。安居乐业共同体的打造与治理,站在各级政府的视角,做实了是凝聚力,做优了是生产力,做强了是竞争力。
       一是需求上,它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基层治理战略性地转化为民众发展性需要的实现,体现为生命、生存、生活与生计的需求集成式供给。二是特色上,它共同缔造的具象载体是生态化、数字化、精细化、韧性化、法治化、礼仁化和生趣化社区特色场景,主张特色就是生命,特色就是生机,特色就是灵魂。三是模式上,它创建了党建引领、数据驱动、安为本、居有序、乐有益、业为根“一领一驱四翼”的社会综合治理“114”模式。四是要素上,它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旗帜、数据驱动为基础,聚焦于安全、安置、安抚、安定与安心,构建基层动态与稳态复合的安全系统;聚力于居地、居所、居家、居美和居便,共建全生命周期的美好人居环境;聚智于乐道、乐善、乐趣、乐和与乐事,创造仁礼、友善、幸福的邻里关系;聚行于业缘、业态、业务、业技和业绩,构建生机勃勃的就近就业、创业和兴业的生计场域。五是场景上,通过对党建引领、拆安小区、街区制小区和旧改更新等不同类型社区典型代表的要素分析与创新实践,构建了研学基地与特色标杆,从而促进社会各方的协作共建与和合发展。六是路径上,归纳总结出安全管家、设备管家、环境管家、生活管家、文化管家、资产管家以及数字管家构成的产品化体系,即安居乐业共同体“6+1”管家服务执行体系,创造了可以持续优化迭代的社区服务及管理产品体系与操作体系,从而培养出兼具本地化、
        

2          安居乐业方法论       

系统性、发展性、可操作性的综合民生服务商,能够稳定提升民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微而有道,事预则立。打造安居乐业共同体是面向基层社会善治的“双解”模式,以系统的基层社区治理解释体系与解决方案服务社会。作为一种新方法论,安居乐业共同体治理的主题是新时代城市更新与社区治理的高质量推进,以此来服务和促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关键词:基层治理现代化;安居乐业共同体;双解体系;114模式;“6+1”管家服务体系;综合民生服务商

安居乐业方法论          3

主办单位

安居乐业研究院

编委会成员

顾问:黄建洪
主编:郭金龙、汪校正
编辑:刘浩
审稿:渠萍萍
设计:产品中心品牌组

版权申明

本书为苏州蜂巢顾问有限公司联合安居乐业研究院制作,书中所有的文字均受有关著作权的法律保护,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或传递。任何未经授权使用本报告的相关商业行为都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其他法律法规以及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

联系我们

电话:19951193685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裕新路188号同程大厦B区3F-307室

微信公众号

CONTENTS

目  录

第一章  安居乐业方法论的背景                                                1

一、安居乐业是时代之需—新时代新征程中的基层治理现代化       1二、安居乐业是发展愿景—服务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3三、安居乐业是根本治理方法—创造扎根基层、服务民生的新治理       6四、安居乐业的理论原点—安居乐业共同体打造的力量源头       7

             摘要      1

第二章  安居乐业方法论的核心内容                                         9

一、安居乐业“四共”共同体       9
二、“114”治理模式       11
(一)“114”模式内涵       12
(二)“114”模式特征       12
三、构成要素       13
(一)党建引领       15
(二)数据驱动       16
(三)安为本       18
(四)居有序       20
(五)乐有益       22
(六)业为根       24
四、七彩社区——安居乐业方法论打造的七大类特色主题社区      26

第三章 安居乐业方法论的落地实施                                        29

一、“6+1”管家服务体系       29
(一)人本时代的社会治理       30
(二)管家服务理念       31
(三)管家职责与职能       31
(四)管家服务体系的运营       32
二、产品化解决方案       34
(一)安全管家       34
(二)设备管家       35
(三)环境管家       35
(四)生活管家       35
(五)文化管家       35
(六)资产管家       36
(七)数字管家       36

第四章 安居乐业方法论的场景实践                                        37

一、党建引领的场景实践:苏州F新村“三三制”社区治理模式       38
(一)“三三制”社区治理模式的发展与内涵       38
(二)安居乐业方法论视角下的“三三制”社区治理模式       42
二、旧改更新的场景实践:苏州ST市集       43
(一)ST市集改造的背景       43
(二)安居乐业方法论视角下的ST市集改造成效       44
三、街区制小区的场景实践:义乌BW未来社区       46
(一) BW未来社区建设概要       47
(二)安居乐业方法论视角下的BW未来社区       51

结语:安居乐业方法论赋能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                     57

四、 拆安小区的场景实践:苏州W社区四期“荟生活”空间       52
(一)“荟生活”空间运营背景       53
(二)安居乐业方法论视角下的“荟生活”空间运营       53

一、安居乐业与政府职能       57
二、安居乐业与社区经济发展       58
三、安居乐业与社区治理       59
四、安居乐业与城市服务       60
五、安居乐业与物业服务       60
六、安居乐业与科技应用       61

参考文献                                                                                 63

第一章

安居乐业方法论的背景

  • 新时代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本质上就是打造基层安居乐业共同体。
  • 安居乐业方法论的核心,是在城市更新与社区治理过程中集成升级综合民生服务。
  •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最根本的路径是在政府的治理感、民众的获得感与民生服务供给者的成就感之间,寻求最大公约数,达成治理契合,实现高质量的社会民生服务供给。
  • 社会治理场域泛指治理项目所在的城乡行政规制区域。

本章精义

       全社会已经全面开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征程,基层治理现代化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人本化价值观和务实执行力的安居乐业方法论,包括模式、方法与路径的贯通框架,融汇价值性、阐释性与可操作性为—体,是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抓手与得力助手。

一、安居乐业是时代之需一新时代新征程中的
基层治理现代化

       进入新时代,作为社会治理新方案的安居乐业共同体打造,本质上就是面向美好生活需要,系统聚焦城市更新,创
造扎根基层社区、综合服务民生的新治理。2021年4月28日,

1          安居乐业方法论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千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 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在社会实践结构性巨变的年代,化解社会矛盾、发展公共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创建平安中国、和谐中国、幸福中国,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若力点也在基层,形象的说法是“上面千条线、下面—根针" ,各级政府与职能部门涉及社会基层的相关政策、部署和要求等工作的落实,都需要由街道与乡镇层百承载和体现。
        新形势下,基层社会治理面临诸多难题。仅以矛盾化解、促进和谐而言,据调查显示,征地拆迁(59.15%)、劳动纠纷(43.07%汃邻里纠纷(35.69%)等是当前比较突出的社会矛盾(见图1)。这清晰地表明,基层社会治理亟需将习总书记所指示的“统筹两个大局",即统筹经济发展与维护社会安全稳定,落深、落实、落细,以基层治理现代化化解矛盾、服务民生。这之中,发展出高质星的安居乐业和强化基层政府的治理感是最基本的行动指向。

安居乐业方法论          2

        新时代基层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国家公布的“十匹五” 规划及2035远景目标,以及柜关部委的文件精神,就是要致力于解决城市更新过程中对民生服务供给的不平衡不充分,以系统化、协同化的积极治理应对碎片化、应景式的被动处詈。对普罗大众而言,寻求统筹性的基层治理优化与综合民生服务供给的深度结合,真正助益千"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全生命周期的民生全面基础保障,是人们的真切需要。这七”有" ,实质上就是老百姓追求的安居乐业,就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换言之,基层社会治理中,百姓期盼既能够舒心安全居住,又能够有效创新创业;既能够构筑儿童友好型城市、学育衔接,又能发展适老型社区的服务、实现康养结合;同时,还能够就近实现关爱与帮扶,满足日常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实现。根据《国家治理》杂志公布的人民

二、安居乐业是发展愿景一服务千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3         安居乐业方法论       

智库面向全国开展大型公众8427份间卷调查数据(见图2),生态、健康、平等、尊重、情感、法治与财富等构成民众对美好生活的主体期待,这表明安居乐业的高质呈经济社会发展与深层次的个性管理服务,越发成为民众的重点关注。
        社区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录基本单元,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场域和基础性平台。当前社区治理现代化已经成为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重大议题,它不仅能够有效接应国家的治理要求,还有利千回应社区自身的内生性需求。因此,积极了解当下社区治理的基本需求,对探索社区未来的发展方向,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以间卷调查方式对上海、苏州、义乌等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同时结合相关资料和信息的整理统计与研究分析,我们得出当下社区治理的需求信息(见表1):
        如何及时回应和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愁难期盼”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核心命题,也是令基层政府人员十分困扰,急需抓手与帮手解决的难题。安居乐业方法论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

安居乐业方法论          4

5        安居乐业方法论       

        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服务发展在基层,以安居乐业共同体的打造全面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是我们的初心,也是全社会的期盼,尤其是各级政府部门的目标。问题在千,面对提升政府治理感、回应民众获得感的基层民生服务如何供给?这就需要从综合民生服务供给的供给端、服务提供者—侧寻求答案。这里的关键,是要解决“找谁服务、谁能服务、谁来评价” 等—系列现实问题。
        基千此,从安居乐业共同体方法论视野出发,研究、分析基层社区治理中服务供求关系的发展趋势,可以得出“六大转变”的基本结论 基层社会尤其是社区治理中服务供求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逐步由供给主导型向需求主导型转变;由重数量向数呈质量并重的服务提供转变;由无差别、存在型提供向标准化与个性化并重转变;由柜对单—主体提供向多元化主体供给转变;由罣视显性物质化、载体化服务转向显 隐结合载体智能化与信息化并重的服务提供转变;由重秩序、重管控、重投入向重建设、重参与重绩效的服务转变体现出社区服务总体上向营造生活共同体持续转型。
        安居乐业方法论就是以“六大转变”为导向意识,致力千助力解决城市更新过程中面旧的十大难题,妥善处理未来社区发展中的十大关系(见表2),系统构建综合民生服务供给的模式(“114“模式)、方法(打造安居乐业共同体)与路径("6+l" 大管家服务),以综合民生服务供给提供者的成就感来体现价值。

三、安居乐业是根本治理方法一创造扎根基层、服务民生的新治理

安居乐业方法论          6

        安居乐业方法论,旨在以人本化的理念、厚植民生的观念、持续推进城市更新的执念,摒弃"摊大饼” 扩张的老路,纠偏凡建必拆的歧路,矫正平面建设、单向度铺陈的套路,搭社区更新的台,唱福泽民众福扯的戏。这就需要回答—个基本问题,安居乐业方法论是否具有足够的理论支撑?要探讨上述治理感、获得感与成就感的融合范式,就需要深入探讨具有人本性价值、场景性实践、技术性支撑的综合性民生服务供给,从而循序缓解基层安全之痛、发展之困与和谐之忧,从供给侧探索解决民众日常生产生活的"急难愁盼"的本质之道。

四、安居乐业的理论原点一安居乐业共同体打造的力量源头

7        安居乐业方法论       

        为此,如下理论论述可以提供理论原理,成为安居乐业方法论的源头支撑:—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基于共同生活、责任分工与人的自由发展多维度融合的共同体理论;二是以马斯洛的金字塔五级模型为基础,展现生理、安全、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梯级发展需要的需要层次理论;三是以市民社会生成国家、市民社会支撑国家为内核,注重调适好政府、市场与社会责权利边界、实现动态合作的社区建设理论;匹是以公共事务得到合作治理为基本思路,强调主体广泛性、过程参与性、手段合作性的治理理论。以上匹种理论,从不同的侧面诠释了安居乐业方法论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见图3):

安居乐业方法论          8

        其中,马克思共同体理论关注安居乐业方法论的生命属性与人民价值,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其设定层级属性与目标价值,现代社区建设理论为之明晰关系属性与界面调试,治理理论则有助于阐释其多元主体属性与参与价值。以此观之,安居乐业方法论实际上就是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新路径。

第二章

安居乐业方法论的核心内容

  • 基层社会治理的目标就是打造“四共“安居乐业共同体。
  • “114”模式,即党建引领、数据驱动、安为本、居有序、乐有益、业为根的“一领一驱四翼”运营模型,就是长效的社会综合治理模型。
  • “114”模式要素的不同组合可以打造出七大类型的不同特色社会场域。

本章精义

        安居乐业“四共”共同体的突出特征在于四共指标的设计,即共同目标、共同参与、共同评价、共同享有。同时具有了这些指标的共同体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它既是治理想要达成的目标,同时也是治理的载体,它解决了社会治理实践中最大的难题——诉求主体多元化、治理载体不统一、治理目标不一致及评价指标不实际。
       1.共同目标。在一个社会场域里的所有相关主体人,对于这个场域的未来发展目标、发展路径等达成完全相同或者基本一致的意见,这些意见是可以通过一些定性与定量的指标确定的,既是共同努力的方向也是未来验收与评价的依据。
   

一、安居乐业“四共”共同体

9         安居乐业方法论       

        2.共同参与。基于社会场域多主体的特殊性,需要相关主体权益人从该治理项目的动议、立项、规划设计、确定预算编制、实施执行监督到最后的验收评估的全过程参与或者主要环节的参与。参与的方式可以是直接参与,也可以是委托授权的方式参与。
        3.共同评价。治理项目的权益人按照最初的评价指标与方法,参与治理过程或者结果的评价,将意见与建议变成治理过程和治理结果的组成部分,避免矛盾的集中式爆发或不可调和事件的出现,保证治理进程与目标的达成。
        4.共同享有。从治理项目的立项开始,就要确定项目原有权益与新增权益的享有者和享有方式,原则上通过更新新增加的权益属于场域所有人共同享有。
        社区治理从治理共同体“四共”指标的建立开始,达成目标的共建共识才能为共同参与、共同评价与共同享有提供保证,才能保证社区治理的长效性。

安居乐业方法论          10

        “114”模式作为安居乐业共同体打造的治理模型,是对当前综合民生服务供给模式的系统创新,其联结理论与实践、原理与方法、运行与模式,实现精准、精细、精致赋能基层治理现代化。“114”模式的具体内涵与特征包含如下两个方面。

二、“114”治理模式

11        安居乐业方法论       

       创新社区治理的“114”模式——即党建引领、数据驱动、安为本、居有序、乐有益、业为根“一领一驱四翼”的基层社会综合治理模型,既是安居乐业共同体的一种新的实践模式,又是一种系统化的运行机制。具体来讲,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全面全程数字化运营,以数据驱动、绿色共建、文化共融、成果共享的多元推进方式,形成“生命-生态-生活-生计”一体化的互嵌升级模型,共同服务于一个统领、多点支撑的美好生活共同体建设。
       聚焦“114”模式的深刻意义,从理论层面看,“114”模式可以视为安居乐业共同体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方法和手段,该模式的良效运行是进一步确证并明晰安居乐业共同体是一项面向社会的共同愿景、共同事业的关键。从实践层面看,“114”模式作为安居乐业共同体的运行方式,更加强调共同体的效度、准度与温度,在多元协同的落实过程中促进政府治理感、群众获得感、民生服务供给主体成就感,能够充分凸显出基层社会治理的精度、深度和高度。

安居乐业方法论          12

(一)“114”模式内涵

(二)“114”模式特征

       聚焦“114”模式的内蕴架构,其本体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和合有序,“114”模式首先展现的是一个和谐的共同体,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内部和谐以及人与资源之间的外部和谐,以环境和人文的包容、善意、关爱、移情为特征,使得      

治理整体朝向有序、共享、永续等方向发展,打通基层社会内在的共融、共通性。二是动态更新,“114”模式超越以往刻板的、静态的社区存在观念,通过与时俱进的、具象的、动态的运行生成安居乐业共同体,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实现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双重关照;同时植入社会责任、集体关爱、共建共治共享等价值观念,在实践中深入贯彻促进引起“双体四生”,即个体与集体共至生命、生态、生活、生计的最优状态的共鸣。三是落地生根,在安居乐业共同体话语体系与运作范畴中,人们所追求的美好生活必须以一种共同体的姿态才能得以实现,也只有在安居乐业共同体“114”模式的运行助推下,才能进一步探索落地性的、发展性的、可预见的、可迭代的项目载体。

13        安居乐业方法论       

三、构成要素

        安居乐业共同体作为“114”模式的自有载体,既是一种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方法论,也是一种实践运行的有效模型,通过感知、捕捉、整合人民群众在“安”“居”“乐”“业”方面的现实需求与热切期待,将政府的治理诉求、居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服务供给企业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进而形成由“党建引领、数据驱动、安为本、居有序、乐有益、业为根”构成的“114”模式运营要素框架(见表3)。

安居乐业方法论          14

        安居乐业共同体作为新时代面向美好生活需求、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的解释方案,必将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聚焦探索将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贯彻到基层,将党的领导和执政为民的理念融入到基层治理的全过程,抓牢党建引领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红线,积极落实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向发力,政治、思想、作风、纪律各项党建同步开展。在这个新格局中,党建是龙头,社区是阵地,党政基层组织是主体,物业是补给,共治是关键,致力于打造安居乐业共同体。
       一是坚持政治引领。政治引领的核心要义在于安居乐业共同体要有确定的政治方向。党建引领方向,方向决定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和最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是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的首要方法。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处于治理权力体系的中心位置,在治理创新中发挥着重要的政治引领作用,为安居乐业共同体的构建确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就是贯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基层治理工作,在基层治理中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二是加强组织引领。组织引领的关键在于,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过程中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社会治理的效能优

15        安居乐业方法论       

(一)党建引领

势,包括宣传鼓动力、话语解释力、矛盾解决力等。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增强基层治理能力,就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带动其他各类组织建设的能力,凝聚共同愿景、树立共同目标、强化共同参与、实现共同行动、完善共同评价,打造安居乐业共同体,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和治理效能。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现代化,必须把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作为建设关键,不断优化设置、织密网络、建强组织,为打造安居乐业共同体筑牢组织基础。
        三是深化道德引领。道德引领的根本目的在于发挥榜样在基层治理中的德治功能。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是基层治理的重要资源,其榜样引导性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对倡导好风尚、弘扬正能量、促进全社会向上向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道德引领作用,能够提升安居乐业共同体治理的效能,激活并发挥好社区党员的道德引领性作用。在党的领导下,“社区精英”是德治理念的践行者,大力倡导、合理度量与检验榜样的道德引领效果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

安居乐业方法论          16

(二)数据驱动

        “数据驱动”的目的在于借助数字化手段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包含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即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水平。在构建安居乐业共同体的过程中,物业为代表的服务供给企业应依托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

技术,着力打造智能化运营和数字化创新两大数字核心能力,切实成为数据化驱动的新时代民生服务商。
        1.数字化。数字化是实现数据驱动的基础,是最浅层次的数字化应用,通常指的是用数据记录实际发生的事实,简而言之,就是将万事万物通过数字记录和表达,俗称数字孪生。这种情况下,数字化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写实,人们只是对数据进行了简单的加工和处理,数据通常以原始的、粗颗粒度的形式(如数据包、日志等)呈现。这个阶段对应的关键词有:指标化、数量化、图表化等等,即人们通过指标数据的录入来定量的记录事实,将客观世界数字化和互联网化。
       2.在线化。在线化包含三个部分:数据在线、人员在线和作业在线。数据在线是基本前提,方便调用、完善与管理,因为数据不但成为生产资料,而且逐渐成为重要资产;人员在线的主要含义是相关人员之间可以随时随地交流沟通,可以极大提高工作协同效率;作业在线指的是传统流程、管理、资源、工具等等线上化,通过在线工作流程、方式与管理的不断升级优化,促进整体工作效率、质量与能力的提升。
        3.智能化。数据分析与决策赋能是智能化的核心,也是数据驱动的核心。如果说数字化是“数据驱动”的第一层基础设施,那么数据分析就是“数据驱动”的第二个层次的应用,在此基础上,人们就可以利用各种分析模型和分析方法来“摆弄”数据了,此时就达到了第三个层次的数字化应用,也

17        安居乐业方法论       

是目前认知的最高级应用,即智能化。
        “数据驱动”的最大价值是赋能,特别是决策赋能,也是最能体现数据价值的地方。实现决策赋能的数据在此阶段已真正成为一种生产要素融入到实际业务之中,数据为业务运营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强劲动力。人们能将数据分析服务、数据建模和挖掘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自动化、标准化,数据经过程序化与在线化的处理后,能形成各种数据产品和智能工具,可以大大提高人们的洞察力和决策力。此时,数据已经不止于数据,数据的价值得到空前的放大,随之而变的是很多问题可能不再是问题,很多难题也许不再是难题,因为预测、高效、协同成为工作常态,这一切源于数据化驱动的思维和方法。

安居乐业方法论          18

(三)安为本

       “安”是社会治理中最基本的要素,也是基层社会治理关注的第一议题。构建安居乐业共同体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安”本位,即创造人本、安全、稳定、祥和的人居环境,构建生命健康共同体。从社区治理层面上看,安为本主要包含安全、安定、安置、安抚、安心五个重要组成元素。
       1.安全。安全的基本要义是生命体没有威胁得以安顿和延续,这里的生命体包括生物体,更注重非生物体,如名誉、地位、财富等。安全的内涵包括个体安全与整体安全两个方面。

        2.安定。 安定指的是生命体处于没有威胁、不受侵害、不用特别防范的状态的持续稳定性,这里的关键是稳定,不要无缘无故的变化,更不要变化太快,不管这种变化是好还是坏,稳定是核心。
        3.安置。 安置是一个针对生命体危险状态的化解或解除过程,包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安置是一种能力,一种降低、处置与化解危险或威胁的能力。安置能力通常由预防措施(或发现手段)、处置效率、呈现结果等构成。
        4.安抚。 安抚是生命体受到威胁或伤害后得到的处置与慰藉,是一种人为本、注重整体或大局安全理念的具体体现,是一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问题解决机制与处理方式。
        5.安心。 安心是一种内心安全感知,是一种情绪意识活动,可以决定和支配人的行为。安心是一种相对的感知状态,没有绝对的衡量标准,与人的内心需要和感受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同一场域内每个人的安心感知程度可以不完全相同,关键是负面感知不能过多、占比不能过大。
        社区的安全稳定是基层社会生活秩序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安全、安定、安置、安抚、安心构成了“安为本”五个最重要的组成元素,安全、安定是最基本生理需求,安抚、安心是较高层次的保障性需求,安抚是直抵内心的愉悦式服务体验,五个要素共同建构了安居乐业共同体“安为本”的价值体系,在此基础上,可以规划设计出指向明确的服务操作系统与相应的管理方法。

19        安居乐业方法论       

安居乐业方法论          20

(三)安为本

(四)居有序

        居是指居所、房屋、空间,也引申为居住、停留。“居”在社会治理中是环境性要素,具有虚实、远近、大小等多个双重特征,既指向人在治理场域中可感知的物理环境,又指向只能感受的服务供给。构建安居乐业共同体的重要目标是实现“居有序”,主要包含居地、居所、居家、居美、居便五个要素。
        1.居地。 本意是指居住的地方。在社会基层治理语境下,指的是人因工作或者生活长期停留的区域自然环境,通常称为行政区块。对于居地环境的评价主要包括地理位置、气候、资源、人文等要素。
        2.居所。 本意是指公民经常停留和进行民事活动的公共场所,主要包括空间、场地、环境、设施设备等要素。在基层社会治理语境下,居所可以看作是公民经常出现的“居地”,如果是社区场景,居所就是社区公共空间,包括社区室外绿地、场地,以及室内各种活动场地等;如果是产业园场景,居所就是园区范围内的所有公共活动设施、场地与空间。
        3.居家。 本意是指所有和家庭生活相关的物品,比如家具、饰品、生活用品等。在基层社会治理语境下,居家是居民的私人空间,以及为此提供或链接的公共环境配置。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随着数字生活的发展,居家的指向不仅仅是线下实体物理的概念,还包括线上的虚拟世界,比如社区社

群等。
        4.居美。 主要是指“居地”、“居所”和“居家”环境中可以感受到的美好“人文体验”与“人身体味”,通常可以概括为“五觉体验”之美,一是视觉之美,如环境整洁、设施正常、形象美好等;二是听觉之美,降噪(装修、喧闹等)+升乐(背景音乐),一升一降尽享耳福;三是嗅觉之美,保证场域之内气味宜人,保证环境无异味;四是触觉之美,提供“触到就心跳”之感,如温情的冬暖夏凉的门把手、心动的鹅卵石(按摩脚底)等;五是味觉之美,身处场域之中,无论你是人还是物,都能够保持应有的味道,不容易变质变味,比如食欲、水质、食物等。
        5.居便。 含义与指向都非常清楚:为场域中的人的生存提供便利与舒适。这种便利提供包括公共服务的便利使用与场域专属便利性的不断完善、更新,使得场域中的人感受到“在这里做什么都越来越方便”。
        场域环境决定人的生存质量,对人的心情的陶冶与净化、身体状况的改善至关重要。居地、居所、居家、居美、居便构成了“居有序”五个最重要的组成要素,各要素之间相辅相成联系密切。由外及内、由大及小、由实到虚的层层递进,五个要素共同建构了安居乐业共同体“居有序”的价值体系。 “居有序”既是理念,又是目标,也是方法,更是检验标准。

21        安居乐业方法论       

安居乐业方法论          22

(三)安为本

(五)乐有益

        “乐”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人与人互动的重要手段。拯救现代社会渐失的人情善性、构建安居乐业的场域共同体的重要标志就是实现乐有益,即创造仁礼、友善、幸福的和合场景,让社会基层居民身心愉悦,让人人之间和睦相处,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和合融生的生活共同体。“乐有益”主要包含乐道、乐善、乐趣、乐和、乐事五个重要组成要素。
        1.乐道。 道,方向,这里是指社会基层文化活动的方向与本质。“乐”的方向就是要在党的指引下,在继承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文化追求;“乐”的本质就是要坚持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崇尚伦理道德、注重人文理性、强调合和观念,不断提高社会基层民众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
        2.乐趣。 趣,情趣,味道。这里指的是社会基层文化活动要使人感受到轻松与快乐,保持广大场域居民身心愉悦,满足并提高居民的交往乐趣、文化乐趣、审美乐趣,从而使人感到场域之中的放松、快乐、幸福的乐趣享受。
        3.乐善。 善,善良,修养。这里是指通过社会基层文化活动培育人们的乐善好施,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乐善:一是倡导,通过相应的宣讲教育、榜样引导、活动实践等方式,推崇人行善事,培育和提升行善的意识。二是培育,通过积极开展类似于邻里文化节、茶话会等活动,加深居民间的交

流与互动,增强居民之间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培育社区社会资本。三是调和,通过各种活动积极调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等,形成人人为善至高的和谐。
        4.乐和。 和,和谐,融和,一体化。这里讲的是通过社会基层文化互动想要达到的目的和形成的氛围。这种意义指向下,“乐”是手段,“和”是目的,所有的文化活动、人与人的互动都是为了增加人们彼此的了解、形成相互的接受与包容,进而不断提升彼此的信任,最终使基层社会成为和睦相处的生活共同体。
        5.乐事。 事,载体,日常化。这里指的是乐于从事所做的事,使人高兴愉悦的事情。就社会治理层面而言,乐事是指通过营造公共空间积极引导居民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公共事务,让共建共治共享融入日常活动,得以常态化、日常化。人本时代,社会基层治理离不开居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通过积极的互动参与,基层社会居民在充分行使参政议政权利的同时,也能够丰富自身的业余生活,提高自身素养,锻炼公共参与的能力,还能够有效消解场域内部的矛盾、冲突、纠纷等问题,进而营造出和谐的人文环境。
        塑造温馨、祥和、愉快的基层社会人文环境,有利于提升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乐道、乐善、乐趣、乐和、乐事构成了“乐有益”五个最重要的组成要素,各要素之间相辅相成联系密切。由乐道到乐事是一个从个体的快乐愉悦扩展到整个基层社会区块的温馨和谐的过程,它经历了由内及外、

23        安居乐业方法论       

安居乐业方法论          24

(三)安为本

(六)业为根

由个体融入到群体融合的有机演进,五个要素相互耦合、紧密联系共同建构了安居乐业共同体之“乐有益”的价值目标与评价体系。

        “业”是民生之本、社会基层治理之根,对整个社会发展与繁荣具有重大意义。打造安居乐业共同体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业为根”,即创造宜业、有业、精业的基层社会生计空间,满足社会基层人员广泛的就业、创业、兴业需求,培育和带动社区综合业态的发展,保障和发展业主的生计权益,为此提供便利性的综合服务,构建生计共同体。“业为根”主要包含业缘、业态、业务、业技、业绩五个重要的组成要素。
        1.业缘。 指的是社会治理场景能够为人的职业发展提供良好机遇与便利,具体指向是广泛的就业选择、友好的创业环境、丰裕的兴业土壤,使得治理场景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成就人才,成为人心所向、众人所往的梦想成功之地。
        2.业态。 指的是针对治理场域内构成人员的特点与特长,结合消费者的特定需求,按照专业规律在场域内构建就近就业、就近创业、就近兴业的各种业态,满足基层社会广大民众的“生计”之需。
        3.业务。 指的是围绕就业、创业、兴业的实务促进与服

务开发。在场域治理中的“业务”主要强调的是,场域能够为劳动者提供良好生计发展环境,成为孵化项目和发展产业的基地、载体与平台。基于治理服务的角度,一方面要将场域建设成为劳动者发展生计能力的基地,另一方面要为劳动者提供生计的咨询、培训与扶持的服务,使得场域成为劳动者“生计业务”的发展基地。
        4.业技。 指的是场域业主发展生计所需的技术和能力,业主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与知识是关乎其能否顺利就业、创业、兴业的重要条件。从场域治理服务者的视角,在服务过程中要做到了解、培训、推荐等三项具体服务。了解即及时知晓掌握需求者的业技,培训即对多元特定群体开展相应的专业技能培训,推荐即根据业主的技能特长积极寻找、热心推荐可以发挥的机会,从而使得居民的生计得到保障、业技得到发展。
        5.业绩。 这里指的是场域业主的职业得到发展,生计得到保障并不断提升,“业绩”越来越出色。与此同时,从场域治理服务的角度,其业绩某种程度上与业主的生计状况息息相关,因此,社会场域要成为生命共同体、生存共同体、生活共同体,更要成为生计共同体,成为安居乐业的根据地。
        夯实“业为根”,以开放创新构建生计共同体,为居民的就业、创业和兴业提供综合性服务,充分展现生计共同体的服务、保障、创新功能。一是以开放的胸怀吸纳资源、共享资源,即坚持开放包容的思维,支持和依托多渠道开发业缘,政府部门、互联网平台以及社会各界都要有开放思维和

25        安居乐业方法论       

安居乐业方法论          26

(三)安为本

眼光,积极进行资源吸纳与共享,以优化场域“双创”环境。二是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双轮驱动,即坚持创新思维,依托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积极发展新业态,使社区业态往创新化、小型化、特色化、精细化、便捷化、价值化的方向进化,进一步激发各种新业态。三是形成精益化众创空间,积极引导众创空间向专业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鼓励具备一定科研基础的市场主体在场域内部建立专业化众创空间,积极引导场域业主的参与,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应共赢。
        总之,构建安居乐业共同体方法论,本质上是一种面向美好社会场域治理的创新型“双解”模式——回应民众对美好生活的高质量期待,做出基于实际状况和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解释体系。它既是知识体系、理论体系的创新、创造和创优,也是面对美好生活期待的城市现代化服务供应体系的构建。安居乐业共同体的目标是构建以党建为统领,坚持数据驱动,以安全可靠、温馨便利、睦邻和合、业可持家为主要内容的美好社会场域治理模式服务体系,倾力打造一种致力于城市更新与社区治理为核心的社会场域长效治理模式。

四、七彩社区——安居乐业方法论打造的七大类特色主题社区

        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增强人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城市更新与社区治理是重要的建设场景,持续性和长效性是重要的检验标准。在此大背景下,安居乐业方法论的诸要素进行不同组合能够打造出各具

特色的社区场域。进入到具体的社区场景,基层社区根据居民意愿和社区资源禀赋,通过“114”模式的运营,可以打造出不同社区特征,赋能社区从普通社区走向特色社区和品牌化社区。特色与品牌日益成为社区(或街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治理手段。
        1、生态社区 以“居有序”为主题的特色社区,在“五居”兼备的基础上,突出“居美”的特色。
        2、数字社区 以“数字化驱动”为主题的特色社区,在“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兼备的基础上,突出“在线化”或“智能化”特色。
        3、精细社区 以“居有序”为主题的特色社区,“五居”持续优化、均衡发展,专精成为特色。
        4、韧性社区 以“安为本”与“业为根”为主题的特色社区,追求“五安”和“五业”全面发展成为特色。
        5、自律社区 以“安为本”与“居有序”为主题的特色社区, 追求“五安”和“五居”的全面发展成为特色。
        6、礼仁社区 以“乐有益”为主题的特色社区,在“五乐”兼备的基础上,突出“乐和”的特色。
        7、生趣社区 以“业为根”与“乐有益”为主题的特色社区,在追求“五业”、“五乐”兼备的基础上,突出“业缘”与“乐趣”的特色。

27        安居乐业方法论       

安居乐业方法论          28

(三)安为本

        综上,安居乐业共同体在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致力于深度打造生态化、数字化、精细化、韧性化、法治化、礼仁化和生趣化的七彩社区共同体,探索社区发展的特色化之路、品牌化之路、持续化之路。

第三章

安居乐业方法论的落地实施

  • 打造安居乐业共同体明确了社会基层治理的目标载体,114运营模式提供了社会基层治理的系统性方法论,“6+1”管家服务体系解决的是社会基层治理的落地执行内容和具体实施路径。
  • “6+1”管家服务体系将社会基层治理万千事务的处理落实到管家层面,是服务为基础的管理理念的突破;按照安居乐业方法论体系,将所有治理工作分门别类归结为安全管家、设备管家、环境管家、生活管家、文化管家、资产管家和数字管家等七大类别具体职责与职能,既理顺了基层社会治理庞杂的日常工作,又体现了做好千头万绪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专业化保证,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切实可靠的有力抓手与得力助手。

本章精义

        “6+1”管家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即管家服务产品、管家职责与职能、管家服务流程。在具体运行时,数字管家是整个管家运营体系的基础,必须坚持和全过程实现数字化、在线化和智能化,只是根据治理场域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实施、逐步达成;安全管家和设备管家的目标是实现“安为本”,环境管家实现“居有序”的治理目标;生活

一、“6+1”管家服务体系

29         安居乐业方法论       

安居乐业方法论          30

(三)安为本

管家与文化管家完成“乐有益”的使命,而“业为根”的治理目标主要由资产管家承担。他们既是独立的运营功能单元,又是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从而共同保障社区安居乐业共同体的正常运行。

(一)人本时代的社会治理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其中最核心的发展目标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就是规定了以人为本的根本发展理念。服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是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也是各个行业的发展方向。
        规划建议进一步提出,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经济与治理政策都昭示着整个社会进入人本时代,经济发展从增量规模模式走向存量深耕模式,成为人本时代社会治理的重要标志。

        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的管家服务理念指向“三个凡事”内涵,这是社区治理管家服务与传统社区事务处理方式的最大区别,即凡事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凡事全过程有人负责的责任机制和凡事有方案的工作方法。
        管家服务理念是安居乐业方法论的思想基石,是成功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前提条件,是管家履行职责与职能的思维保障,是实现基层社会治理长治久安的精神支柱。

31        安居乐业方法论       

(二)管家服务理念

(三)管家职责与职能

        基层社会治理引入管家服务体系之后,与传统工作模式最大  的不同和变化在于管家的定位决定了其职责与职能是聚焦于服务的,管理效能是通过服务的方式实现的,突破了广大普通群众的传统认知和心理预期,大大提高了人民的获得感与尊重感。
        1、管家职责:管家主要承担四项职责,即需求整理、功能规划与产品设计建议、服务集成、运营评价与完善,具体如下:
        需求整理指的是通过调查的方式,收集、分类、归集成需求清单,在此基础上可以非常方便地转化成面向供应商的采购清单。

安居乐业方法论          32

(三)安为本

        功能规划与产品设计建议是指在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设过程中,安居乐业管家要从运营服务者的角度全程参与,对于共同体的场景功能规划、物业空间规划以及服务产品设计提供建议,确保规划设计与运营使用的一体化。
        服务集成指的是管家服务要贯穿基层社会治理的全过程,要成为安居乐业共同体打造的全程有力抓手和得力助手,承担起全过程一体化运营服务集成者的责任。
        运营评价与完善的职责包括各种管家服务产品实施运营过程中的效果评估、用户评价分析以及优化完善方案等。
        2、管家职能:安居乐业管家应当具有七大职能,可以独立或主持完成七个方面的工作事项,包括居民调查与信息收集、分析论证、服务运营方案设计建议、运营方案宣讲培训、运营沟通协调、运营咨询建议、运营服务监督与完善。

(四)管家服务体系的运营

               Step1、治理环境调研:包括场景环境、居民需求、政府治理目标、相关管理职能部门规定与诉求等等。
               Step2、确定共同体“四共”指标:共同目标(安居乐业)、共同参与(内容与方式)、共同评价(指标与方法)、共同享有。
               Step3、114执行方案:党建方案、数字化方案、

33        安居乐业方法论       

安为本实施方案、居有序实施方案、乐有益实施方案、业为根实施方案。
                Step4、管家服务产品确定与运营:根据治理载体实际条件结合共同体打造目标,分别挑选并组合成递进式一体化管家服务产品方案和运营方案。
                Step5、运营复盘与内容优化:运营数字化手段,对于运营状况进行数据化分析形成运营监测节点报告与在线监督报告,并提供优化完善建议。

安居乐业方法论          34

(三)安为本

        与传统社区治理的模式与方法相比,安居乐业方法论的重大特色之一就是产品化的解决方案。这里的产品化指的是日常的服务性工作或事务,包括名称、功能、流程和结果四个方面,不能同时具备这四项内容的事务不叫产品化,不具备这四项指标的服务不能叫产品化服务。
        服务产品化是标准化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标准化就很难推广复制,长效治理就成为空中楼阁。

二、产品化解决方案

特别提示:以下图示仅为产品化示意说明,不代表实际运营状况

35        安居乐业方法论       

安居乐业方法论          36

(三)安为本

第三章

安居乐业方法论的场景实践

  • 安居乐业共同体是在新时代历史背景下对基层社会治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性探索。
  • 实践场景层面,党建引领、拆安小区、街区制小区和旧改更新的实践场景充分体现安居乐业共同体作为方法论的理论模型与运作模式。
  • 实践方法层面,聚焦“6+1”产品实施体系,即安全管家、环境管家、设备管家、生活管家、文化管家、资产管家+数字管家,充分展示安居乐业共同体在职责、职能方面的强大创新力与实效力。

本章精义

        安居乐业方法论是一套融“解释”与“解决”为一体、知行合一的有机操作系统。为了进一步理解和把握这一全新的方法论内蕴,需要厘定与分析基层社会的不同实践场景,以及各场景中具有代表性、前沿性的特色探索,深入了解“6+1”相应实践方法,以期在同一性与多样性综合逻辑与诉求下,盘活基层社会治理的要素与机能。安居乐业共同体的具体实践研究主要在五类场景展开,分别是党建引领、拆安小区、街区制小区和旧改更新。

37       安居乐业方法论       

        社区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既是党和政府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基本单位。社区党建是引领社区治理的重要抓手,它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F新村在社区治理中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逐步探索形成“三三制”社区治理模式,有效解决小区治理各个难题。我们以F新村“三三制”社区治理模式为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其模式特征,并从安居乐业方法论的视角提供了模式发展思路。

(一)“三三制”社区治理模式的发展与内涵

        F新村建于1993年,是苏州枫桥街道最早的动迁安置和商住混合型小区。小区目前总户数为660户,总人口2853人,其中户籍人口1280人,外来人口1573人。

一、党建引领的场景实践:苏州F新村“三三制”社区治理模式

安居乐业方法论          38

        由于建设时的遗留问题,F新村逐渐暴露出雨水倒灌、群租房、乱停车等问题,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状况。2017年起,枫桥街道对辖区动迁小区展开改造计划,F新村也在其中。改造初期的成效令居民较为满意,为实现小区长效治理,F新村成立了党支部,并在社区党建引领下探索逐步探索形成“三三制”社区治理模式。
       党建引领基层小区治理“三三制”模式,主要包括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三元共建”,社区、小区、居民“三层共治”,党建、民本、服务“三心共享”三大部分内容(如图6所示)。

39        安居乐业方法论       

        1、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三元共建”
       (1)组建小区党支部。2019年在街道党工委和西津桥社区党委的领导下,F新村组建小区党支部,下设4个党小组,共34名党员。
       (2)明确行动目标。一方面积极参与环境改造、车位收费管理、车库整治、疫情防控、垃圾分类等工作;另一方面广泛收集意见,凝聚居民共识,积极联系社区党委、居委会和物业公司,解决小区治理中的各类问题,充分发挥了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的作用。  
       (3)嵌入融合共建。通过交叉任职的方式F新村党支部的7名党员通过业主委员会换届选举进入小区业委会,占业委会77.8%,党支部书记当选业委会副主任。同时,通过组织程序,业委会负责人任党支部副书记,物业公司项目负责人任党支部委员,形成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组织互嵌。
       (4)建立共建机制。每个月的第二个星期一,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共同对小区进行安全巡查,建立常态化的三元融合共建机制。
       (5)强化阵地建设。建立“党社之家”平台,作为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议事服务的主要阵地,发挥民主意识、党员教育、党建文化交流、居民服务等功能。

安居乐业方法论          40

        2、社区、小区、居民“三层共治” 
       (1)社区层面:强化社区党委对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的领导,促成“三元共建格局”。
       (2)小区层面:强化社区治理中的小区主体责任,明确小区治理载体,赋能“三元共建”参与小区治理。
       (3)居民层面:基于“N+X”的模式重组业委会,促进小区资源整合,明确居民自治机制。
        3、党建、民本、服务“三心共享”
       (1)党建为核心。在社区党员领导下,形成以小区党支部为核心,物业、业委会、社会组织、居民等多元主体参与的“一核多元”治理格局,通过党社之家、楼道党小组、党员户挂牌等方式以点带面强化小区良善治理。
       (2)以人民为中心。把人人参与作为小区治理的重要抓手,建立党组织、社区组织、小区居民共治机制,形成人人有责、人人负责、人人享有的利益共同体。
       (3)以服务为重心。通过三元共建机制解决长期困扰小区居民的治理难题,开展符合居民需求的小区服务,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41        安居乐业方法论       

       1、政治引领:将党建引领贯彻始终
        在“三三制”社区治理模式中,基层社区党建引领功能通过建立小区党支部、实行交叉任职、党员引领服务的方式得以全面发挥,有利于把准基层治理的正确政治方向(如图7所示)。 

(二)安居乐业方法论视角下的“三三制”社区治理模式

        2、组织引领:注重小区党支部的示范和引领功能
        在“三三制”社区治理模式中,小区党支部的示范和引领功能有的放矢,党的组织优势充分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向上,小区党支部接受社区党委的引领开展社区治理服务。横向,小区党支部联合物业公司和业委会开展三元共建。向下,小区党支部分成不同党小组带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安居乐业方法论          42

        老旧小区改造更新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带给老百姓切切实实的福利。我国的旧改政策既包括人居社区的改造,又包括农贸社区的改造。在旧改更新的场景实践方面,我们以苏州市姑苏区ST市集为案例进行研究,从安居乐业的视角总结分析了ST市集改造的思路和成效。

二、旧改更新的场景实践:苏州ST市集

(一)ST市集改造的背景

        1、政策支持
        2019年,苏州市姑苏区在落实“两个聚焦”,开展“惠民助企”行动中将加快推进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程纳入10件惠民实事,并于5月份启动实施农贸市场“五个一批”惠民工程,在全面整治30个农贸市场环境的同时,突破小菜场传统定位,重新定义市场业态,重点打造集“农副产品交易区、百姓饭桌(苏式点心区)、生活长廊(便民服务)、文化休闲驿站(社区共享精神家园)、百姓小茶馆”等“五位”于一体的姑苏特色市集,助推传统市场迭代升级。
        2、需求目标
        ST菜场位于姑苏区ST街道,已有20多年历史。一直以来,ST菜场新鲜实惠的农副产品和独具特色的传统美食吸引着大量市民。然而,由于年代久远,设施陈旧老化、破损严重、明水沟异味大,加之传统菜场功能弱化,ST菜场已难以满足周边居民的多元化需求,尤其是难以吸引青年群体走入菜场。

43        安居乐业方法论       

        此外,ST菜场位于苏州古城中心区域,周边商业、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是一张具有代表性的古城名片。因此,ST菜场的改造工程核心是惠民,目标不仅是要将其改造成能够吸引青年居民、文化人士、游客等多元群体,兼具生活服务与生活美学的姑苏特色市集,而且要将此次改造当作古城复兴的案例实施。

(二)安居乐业方法论视角下的ST市集改造成效

        从表8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ST市集的改造和运营与安居乐业方法论“114”模式核心内涵一致,其共同目标是满足居民对安居乐业美好社区的追求。具体如下:

安居乐业方法论          44

        1、安全安心:科技赋能,管理升级
        在疫情背景下,ST市集通过科技赋能对进出市集的居民和游客进行防疫检查和人流统计,将菜品质量、价格和市场运营状况进行公示,实现了管理升级,让居民在市集中购物安全安心。
        2、居便乐事:市场+公益,惠民升级
        ST菜场改造的本质是一项惠民工程,惠民是其核心。在运营过程中,运营企业秉持惠民理念,通过融合市场化和公益化的运作方式,让ST市集摆脱了“冷”意,以惠民的措施和服务温暖人心。例如,原先的商户们以基本持平的租金重返市集;惠民平价菜销售试点让居民们能买到实惠的产品;本地菜、净菜和生菜的区分满足不同居民的生活购物需求;以老外菜贩为例的免费蔬菜温暖老人的公益活动;苏州码字、水八仙等主题苏式文化活动;随处可见的温暖文化设计......
        3、居美乐道:设计美学,文化升级
ST市集浓浓的烟火气里融入了大量文化美学元素,从传统菜场变身为兼具生活服务与生活美学的多功能复合空间。此外,利用古代数字系统“苏州码子”设计的STlogo,更透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
        4、乐趣乐和:融合发展,群体升级
        在丰富的业态、高效科学的管理,以及苏式文化美学设计的支持下,兼具生活服务与生活美学的ST市集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多元需求,实现了文商旅的融合发展。周边生活的居

45        安居乐业方法论       

民能在市集中寻得柴、米、油、盐、酱、醋等生活用品,往来的游客将之作为了网红打卡圣地,历史文化爱好者可以在市集中寻得唐宋文化和苏州记忆......可以说,男女老少,天南地北的人们都能在市集中找到归宿,定能不虚此行。据统计,目前ST市集的人流中年轻群体占到了70%左右,让传统菜场的“白发”增添了青春容颜。
        5、业务业态:区域划分,业态升级
        在改造中,ST市集进行了区域划分,分为生鲜区、小吃区和临街商铺。这一措施不仅保留了传统菜场功能,而且将餐饮、鲜花、便民、文创、茶馆、咖啡等生活文化服务引入其中,促进业态升级(已实现10个业态)。此外,临街商铺则可以继续营业到夜间,苏城夜经济也有了新的空间。后期运营中发展的河边露天市集更是成为了青年居民和游客打卡的网红地。

三、街区制小区的场景实践:义乌BW未来社区

        街区制是居住和商业集中融合的一种模式。作为城市建设布局形态,街区既要提供居住,又要有商业配套和休闲设施,将居住区与外部空间全面打通,减少居住分异、营造社区业态的潜在力量,系统整合城市公共资源,共享城市空间,为城市发展营造氛围感与活力感。在街区制小区的场景实践方面,我们以义乌市稠城街道BW未来社区为例,从安居乐业方法论视角总结分析了BW未来社区创建成效,并提供了未来发展思路。

安居乐业方法论          46

        1、未来社区建设背景
        2019年3月,浙江省发布《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未来社区“139”顶层设计,即一个中心,三大价值坐标,九大未来场景。据浙江省发改委官网公开资料显示,《方案》发布至今共开展四批381个未来社区试点和创建项目,已覆盖浙江省11个市,81个县(市、区),直接受益居民近百万人。
        浙江省金华义乌市BW未来社区是第三批未来社区创建试点之一。创建至今,BW未来社区通过对义驾山区块软硬件的提升改造,已初步建成邻里、教育、健康、服务和治理五大场景,相关应用场景的公共活动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也已建设完成,并陆续投入使用。    

(一)BW未来社区建设概要

47       安居乐业方法论       

        浙江省未来社区分为5大未来社区创建类型:整合提升类、全拆重建类、拆改结合类、规划新建类和全域类,BW未来社区属于拆改结合类,是2021年未来社区创建重点。因此,通过BW未来社区创建进行过程分析,总结拆改结合类未来社区的实务经验,一定程度上能够为推动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2、BW未来社区创建目标
        BW未来社区属于拆改结合类,辖区不仅有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老旧小区,还有建筑环境品质较好的住宅小区。在创建中,BW未来社区基于“139”顶层设计,统筹协调保留与拆建区域,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与片区联动城市有机更新相结合,系统性开展“三化九场景”功能与业态植入,通过统一的线上未来社区智慧服务平台,叠加邻里中心和公共服务空间等线下设施,将旧改、新建区域整合于一体,实现线上线下服务设施全社区普惠共享,构建较完备的社区生活圈。
        3、BW未来社区创建过程
        自2021年5月,BW社区入选浙江省2021年未来社区创建名单以来,BW未来社区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工作专班,并联合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苏州八保周到管家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联通逐步落实BW未来社区设计改造、运营管理、数字化开发等工作。
      

安居乐业方法论          48

(1)139顶层设计:聚焦人民急难愁盼,率先落实五大场景
        BW未来社区建设坚持以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为中心,根据民意调查和社区现状,聚焦居民对未来社区场景的急难愁盼,率先落实邻里、教育、健康、服务和治理五大场景。
               未来邻里场景:“一核五维”运营模式
        营造交往、交融、交心人文氛围是未来邻里场景建设的目标。基于此,BW未来社区在浙江省建科院的协助下,对义驾山区域老旧设施环境进行了城市更新,形成了融合未来社区特色的义驾山广场,并在运营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核五维”的未来邻里场景运营模式。其中,“一核”指的是以“远亲不如近邻”为核心运营理念,“五维”分别是邻里活动、线上社群、兴趣团队、文化宣传和积分机制。在“一核五维”未来邻里场域运营模式下,BW未来社区居民们实现了线上和线下的持续互动,形成了多支文化队伍,有了持续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社区睦邻氛围也通过视频号得到了广泛传播。
                未来服务场景:“平台+管家”24小时在线服务
        围绕社区居民24小时生活需求,实现“优质生活零距离”是未来服务场景的建设目标。基于此,BW未来社区一方面通过整合认证了BW社区周边的各类生活服务商入驻“融荣BW”数字化治理平台,另一方面通过BW公众号,实现7*24小时在线管家服务。
        从0到1,BW未来社区已整合家电维修类、家政服务类、家庭维修类、开锁换锁服务、码维修服务商家等20余个,为

49       安居乐业方法论       

BW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家庭服务选择,并已完成累计服务工单近200例。
                未来教育场景:全阶段幸福学堂
        未来教育场景建设旨在服务社区全人群教育需求。基于此,BW未来社区从全生命周期视角出发打造了迎合社区不同年龄阶段居民教育需求的幸福学堂。目前,幸福学堂已经面向社区儿童、青年和老年居民开展了多元教育活动。
                未来健康场景:智慧健康站
        在未来健康场景建设方面,BW未来社区依托“健康大脑”,通过数字化改革建设智慧健康站,让居民在社区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和全方位、全周期的卫生健康管理服务。
                未来治理场景:党建引领精智治理
        在党建引领下,BW未来社区积极开发社区智慧治理平台,融入社区公共服务、社区管理和居民自治等元素,通过先后开发、运营“稠城云管家”和“云咏BW”小程序积累了社区智慧治理经验。目前,BW未来社区治理已接入“浙里办”平台,为今后未来社区治理场景发展奠定了技术和群众基础。
(2)城市更新:老旧广场内外升级,居民生活品质提升
        为积极落实未来社区建设,BW未来社区联合浙江省建科院围绕“九大场景”对义驾山广场进行了改造更新。更新完成

安居乐业方法论          50

后的义驾山广场不仅展现了未来社区风貌,而且为后续未来社区九大场景打造奠定了基础(见图8)。

(二)安居乐业方法论视角下的BW未来社区

        与浙江省未来社区“139”顶层设计中的“一个中心”内涵一致,安居乐业方法论所面向的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表9中我们可以发现,BW未来社区场景创建与运营的核心内容与安居乐业方法论“114”模式的内涵相符。因此,我们认为以安居乐业方法论的视角分析未来社区场景建设和运营,并提出优化建议,将在一定程度上协助落实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目标。

51      安居乐业方法论       

四、拆安小区的场景实践:苏州W社区四期“荟生活”空间

        拆安小区属于一种特殊过渡形态,是传统农村转变的产物,形成一种现代城市社区,使得失地农民能够集中居住。作为一种特殊过渡形态,拆安小区呈现出:社区形态和治理体制的过渡性、人口结构的异质性、人口的快速流动性、社会矛盾的多发性等特征。在拆安小区的实践场景方面,我们从安居乐业方法论的视角出发,基于苏州市W社区四期管理需求,提出了一套运营方案。

安居乐业方法论          52

(一)“荟生活”空间运营背景

        W社区是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的动迁社区,分W社区一期、二期和三期,共建有高层29幢共计3003套房屋,常住人口9213人,其中,流动人口7401人,占比约80%。大量的流动人口导致W社区治理面临巨大挑战,主要表现为治安管理难度大、群租泛滥难以根治、青年群体社区参与度低、居民缺乏归属感、邻里陌生互动不足、公共空间资源开发不足等等。
        社区公建房能够为居民互动和参与社区事务提供空间。因此,社区公建房运营的重要性愈发突出。然而,从W社区一期、二期和三期的公建房运营成效来看,传统功能单一的运营方式难以实现应对拆安小区社区管理困境。对此,我们从安居乐业方法论的视角出发,为即将交付的W社区四期公建房提供了“荟生活”空间运营方案。

(二)安居乐业方法论视角下的“荟生活”空间运营

        基于W社区四期社区治理需求和用户需求分析,我们从安居乐业方法论的视角提出了“荟生活”空间运营方案(见表10)具体如下:

53      安居乐业方法论       

        在治安管理方面,以荟客厅为党建阵地,由党员带领居民参与,并通过信息大屏和数字化大屏为社区治安治理提供支持;在群租问题方面,由物业资产管家为社区居民提供租赁服务,从根本上减少“二房东”的危害;在社区参与和居民归属感方面,通过管家周到服务,以及搭建居民议事厅、达人工作室、社团孵化工作室等参与渠道促进居民参与和归属感的提升;在邻里互动方面,为居民互动提供活动室、书吧、健身房、水吧台等空间,并由物业管家定期开展邻里活动;在公共资产方面,通过社区公租房租赁,引入快递、超市、餐饮商家等方式逐步实现社区公共资产运营增收。
        与此同时,从表11中我们可以发现。这套“荟生活”空间运营方案符合安居乐业方法论“114”社会综合治理模式的核心内容(见表11),具体如下:

安居乐业方法论          54

        在党建引领方面,通过荟客厅激发党建政治引领、组织引领和道德引领优势;在数字驱动方面,荟管家的数字管家通过信息大屏和荟客厅数字化大屏为社区治理提供数据支持;在安为本方面,由荟管家的安全管家、设备管家保障社区居民生活和设施安全;在居有序方面,由荟管家的环境管家维护社区环境,由荟食、荟集提供中央厨房、快递驿站、超市等便民服务;在乐有益方面,为居民互动提供水吧台、文化长廊、居民议事厅、书吧等场所,并由荟管家的生活管家和文化管家根据居民需求开展活动;在业为根方面,荟管家的资产管家可以为社区公共资产提供运营服务,荟食、荟

55      安居乐业方法论       

集、荟客厅也将为社区及周边的居民、商人建立业缘,并促进社区业态发展。
        图9和图10是“荟生活”空间的布局图,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荟生活”空间的运营将逐渐为居民营造起安居乐业的美好社区生活。

安居乐业方法论          56

结语

安居乐业方法论赋能基层治理
现代化建设

  • 安居乐业共同体是在新时代历史背景下对基层社会治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性探索。
  • 实践场景层面,党建引领、拆安小区、街区制小区和旧改更新的实践场景充分体现安居乐业共同体作为方法论的理论模型与运作模式。
  • 实践方法层面,聚焦“6+1”产品实施体系,即安全管家、环境管家、设备管家、生活管家、文化管家、资产管家+数字管家,充分展示安居乐业共同体在职责、职能方面的强大创新力与实效力。

本章精义

        在新时代,安居乐业方法论因导入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多方力量,而出现对基层社会治理多领域的重构与重塑。在此过程中,涉及到对地方政府职能、经济发展、社区治理、物业服务以及科技应用等多方面的变革。作为一种社会治理创新的方法论,它具有创新治理功能的重要实践意义。

一、安居乐业与政府职能

       基层政府是社会安居乐业的责任主体,其角色的定位、职能的实现以及绩效的呈现,对于民生幸福、社会稳定至关重要。持续地将包括以社区物业服务为主业的物业管理机构

57     安居乐业方法论       

和日常经营者等,转型升级成为城市综合民生服务供应商,就要构建人、车、房、配套设施、资产管理以及环境一体化的综合性现代社区治理服务体系,以适应、引领和创造未来社会民众的美好生活期盼。为此,需要持续优化地方政府职能:一是进一步明晰政府角色,将政府的“有形之手”、市场的“无形之手”与社会的“协同之手”进行有机衔接;二是精准厘定政府职能,更为充分地履行好规划、建设、管理、协调、运行、服务和保障的职责,全面优化公共服务方式;三是合理化政府治理工具,充分使用市场化治理工具,如BOT模式(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经营-转让)、BOO模式 (Building-Owning-Operation,建设-拥有-经营)以及BTO(Build To Order,建设-转让-经营)等,让市场配置资源最大化、政府作用发挥最优化、社会力量参与充分化,以此来为基层的安居乐业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技术和物力支持。

二、安居乐业与社区经济发展

        社区周边空间宜围绕居民的需求,培育业缘,丰富业态,形成创业、兴业、强业的沃土、载体与生态,从而促进服务民生的经济发展。以社区商业客户群为基础、以社区基础物业服务为依托,打造社区商业网络生态圈,对于促进社区商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构筑共享经济、线上经济、品牌经济等,以发展社区商业新业态;通过整合社区商业资源、重构商业空间与共享业态、开展个性服务定制以及网络协同消费,重塑社区商业经济新模式;供给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验式服务、综合性服务等,以升级社区商业经济新服

安居乐业方法论          58

务。推进社区商业组织模式、发展形态、运营管理的全方位升级,为实施社区居民“再就业”工程提供经营载体。在此过程中,物业转型升级成为城市综合民生服务供应者、社区商业经济的参与者,通过打造“数字技术+物业管理+社区商业”的全新经营管理模式来转型升级。

三、安居乐业与社区治理

        社区治理的内容纷繁复杂,如何在持续强化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优化综合民生服务过程中,通过一系列举措来重构与拓展社区权益空间、最终实现基层社会的善治是基层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安居乐业方法论提供了根本性解决思路和方案,能够统筹日常工作中各种“时刻全面关注和必须即刻处理”的关系,即:既要依法理清基层政府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以更充分调动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形成综合治理的合力;又要强化基层自治组织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高社区基层群众性的自治能力。既要统筹发挥社会力量协同作用,开展健康养老、教育培训、文体娱乐、公益慈善等服务互动,以增强现代社区综合性自我服务能力;又要提升社区居民议事协商的能力,通过“有事好商量”等协商平台,衔接业主大会、业主代表大会等,强化民主协商的问题解决能力。既要增强社区依法办事的能力,深入开展社区法治宣传活动,提升社区居民的法治意识;又要通过构建智慧社区增强社区智能化应用能力,努力实现服务项目、资源和信息的多平台交互和多终端同步,提升社区的综合性服务水平。

59     安居乐业方法论       

四、安居乐业与城市服务

        城市服务迭代升级,正日新月异。打造安居乐业共同体的过程,就是致力于为基层社区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综合化的城市生活服务的过程。其一,提高城市服务标准程度,政府应该制订包括法律、规章和标准在内的完整标准体系,持续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各企事业单位应该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推行标准化服务,确保服务提供有章可循。其二,增强公共服务均等程度,通过提供基本的公共教育、劳动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社会服务、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和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惠及民生。其三,提升城市经济服务程度,充分发展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基层社会服务保障。其四,发展包容性的治理体系,平等对待新旧市民,加大城市融入规划建设,塑造有序接纳与持续保障的政策体系与服务体系,促进基层社会的融合、理解、尊重与合作。

五、安居乐业与物业服务

        物业服务企业是构建安居乐业共同体不可或缺的民生服务供给主体。突破“看大门”、“收物业费”的传统认知,全面升级物业服务内涵品质,以“兜底服务+增值服务”为基本框架,系统优化社区治理。一是构筑面向全体社区居民的社区服务体系,诸如家居生活服务、社区环境综合治理服务、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社区少年儿童服务和社区生活服务;二是建设面向特殊群体的社区服务体系,包括社区老年人服务、社区残疾人服

安居乐业方法论         60

务、社区优抚对象服务以及社区特困家庭服务。前者具有便民利民的性质,后者则带有社会福利性质。在常态治理下,这些社区治理服务日渐呈现出“事业+产业”兼容的特征,兼顾政府公共管理与市场社会服务的混合特点,需要政府、市场与社会合作治理。与此同时,近年来新冠疫情治理(包括常态化治理)背景下对风险治理的内在要求,更加凸显构建包括物业在内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性。因此,面向安居乐业的目标愿景,物业服务朝着综合民生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乃是大势所趋。

六、安居乐业与科技应用

        大规模数字社会的治理,更需以科技来成就安居乐业。安居乐业尤其需要的是数字化、在线化与智能化。一是以管家式服务为抓手,助力智慧社区建设。在未来,民生服务供给者应牢牢抓住智慧社区建设的契机,着力探索包括安全管家、环境管家、设备管家、生活管家、文化管家、资产管家和数字管家的“6+1”管家模式即大物业服务体系,切实提升民生服务供给能力。二是以数字化驱动为引领,聚焦服务场景。快速实现物业服务、社区应用、设施设备与信息数据的链接,打通“人、空间、服务”的数据闭环,整体提升社区治理和物业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三是以满足美好生活需要为宗旨,夯实空间运营。从关注“事和物”为主的“物业服务”向关注“人和关系”的“空间运营”转变,是民生服务企业发展转型的重要趋势。树立“科技赋能美好生活”服务理念,实现场景数字化与数字场景化,全面稳步提升运营服务质量。

61     安居乐业方法论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打造安居乐业共同体是服务大周期、民生大治理的一揽子、集成化工程,其本质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核心内容。科技赋能社区治理之“安”、生态赋能社区治理之“居”、文化赋能社区治理之“乐”、创新赋能社区治理之“业”,从而达成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愿景。这表明打造安居乐业共同体不仅有利于深化政府职能转变、促进经济发展、夯实社区治理、优化城市服务、升级物业服务为现代服务业,以及拓展科技服务,而且有利于全面赋能基层治理现代化,从而形成基层善治。

安居乐业方法论         62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8]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9]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10]张康之,张乾友.共同体的进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11]胡守钧.社会共生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12]李友梅.城市社会治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13]娄成武,孙萍.社区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4]杜平.未来社区——城市更新的全球理念与六个样本[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
[15]吴莹.上楼之后:村改居社区的组织再造与秩序重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16]刘世能,单红松,常泽鲲.旧城改造案例研究[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12.
[17]曹锦清,李宗克.社区管理与物业运作[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
[18]陈玉萍,黄安心.社区物业管理[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19]雷林.物业管理+社区服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

参考文献

63     安居乐业方法论       

[20]张野.现代物业管理服务全程运作指南[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4.
[21]刘湖北.社区与物业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22]张立波.物业管理模式创新与智能化社区建设实务全书[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0.
[23]李预兵,黄斌.物业管理与和谐社区建设[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
[24]陈喜强.社区物业管理溢出效应与社区共同治理优化机制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
[25]张丹媚,周福亮.智慧社区管理[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9.
[26]梁浩,王佳琪,龚维科.老旧小区改造促进传统住宅物业管理转型升级[J].城市发展研究,2021(08):1-5.
[27]金炜玲,李熠,李佳.数字化社区治理:应用政务热线大数据创新物业管理[J].电子政务,2021(02):27-37.
[28]刘伟,翁俊芳.半嵌入性互动治理的形成逻辑与主要类型——以H街道四个社区的业委会与物业管理运作为例[J].理论与改革,2021(01):50-61.
[29]殷闽华.社区治理中的物业管理:服务质量对居民归属感的影响[J].东南学术,2020(03):162-171.
[30]陈智永.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中的治理问题初探[J].晋阳学刊,2019(03):108-113.
[31]屈昌辉.创新物业管理: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区域实体化改革的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16(12):170-173.
[32]朱新贵,黄安永.关于物业管理的几个基本问题的解释[J].城市问题,2015(12):82-88.
[33]刘媛.政府介入社区物业管理的路径选择——以和谐社区治理中政府职能“正位”为视角[J].江西社会科学,2013(11):169-174.
[34]寇晓燕,张居盛.社会协同视角下的物业管理困境与化解[J].求索,2013(01):246-248.
[35]黄安心.融入社区治理:物业管理服务迈向成熟的希望之路[J].湖北社会科学,2013(01):58-60.

安居乐业方法论         64

[36]陈则明.中国物业管理七大病症[J].社会观察,2009(08):19-21.
[37]邹永华,陈紫微.未来社区建设的理论探索[J].治理研究,2021(03):95-103.
[38]曾智洪,陈煜超,朱铭洁.城市未来社区智慧治理面临的五大挑战及其超越[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4):130-136.
[39]田毅鹏.“未来社区”建设的几个理论问题[J].社会科学研究,2020(02):8-15.
[40]汪欢欢,姚南.未来社区:社区建设的未来图景[J].宏观经济管理,2020(01):22-27.
[41]袁方成,毛斌菁.街区制、空间重组与开放社会的治理[J].社会主义研究,2017(06):81-87.
[42]吴莹.空间变革下的治理策略——“村改居”社区基层治理转型研究[J].社会学研究,2017(06):94-116.
[43]陈友华,佴莉.从封闭小区到街区制:可行性与实施路径[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6(04):50-55.
[44]吴晓林.从封闭小区到街区制的政策转型:形势研判与改革进路[J].江汉论坛,2016(05):40-45.
[45]高兴武,陈新明.新建小区公共事务治理路径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5):156-159.
[46]顾永红,向德平,胡振光.“村改居”社区:治理困境、目标取向与对策[J].社会主义研究,2014(03):107-112.
[47]姜文锦,陈可石,马学广.我国旧城改造的空间生产研究——以上海新天地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10):84-89.
[48]项光勤.发达国家旧城改造的经验教训及其对中国城市改造的启示[J].学海,2005(04):192-195.
[49]李萱,赵民.旧城改造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经济分析[J].城市规划,2002(07):39-42.
[50]张鸿雁,邵颖萍.城市未来社区管理模式转型的中国路径——以南京建邺区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2011(03):8-12.

65     安居乐业方法论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