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ure Tells
讲好文化故事凝聚精神力量
FY22版
人力资源部
创新,是联宝持续发展的动力,
协作,让一群人充满力量,
坚持,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目录
CONTENTS
01
战“疫”十二时辰:深圳SITE和昆山SITE的抗疫日记
02
八年坚守炼初心,屡克艰难保交付
03
困扰业界的难题,供应链是这样创新的……
04
从敏捷到精益,做一名追求卓越的数据赋能者
05
以匠心铸精品,以责任履使命
06
争做问题终结者,看一线测试小哥如何智斗BUG
07
“生”名鹊起,用努力丈量成长
08
成功无捷径,坚持塑匠心
09
“疫”路逆行,坚守保供前线
从职场小白到专业能手,“服务客户”让她快速成长
10
以梦为马专注技术精进,不负韶华传承榜样精神
11
今天告诉你,当数字化遇上方法论,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12
品质无小事,点滴见初心
13
目录
CONTENTS
14
扎根一线,以质量铸就品牌
15
旗舰爆款背后的速度与激情……
16
测试员的诗和远方,从数智化开始
17
深耕专业服务一线,“小”治具谱写“大”文章
18
联想最大PC研发和制造基地里的韧性工程人
19
从设备到人力,变的是领域,不变的是采购供应的初心
20
九年历练上下求索,以匠心促品质提升
21
这次,我们用14000人,共绘“联宝防疫答卷
22
非常时期的寻常事儿……
业界首创,看他们如何让 “撞色设计”变得环保
23
从小白到资深,一名研发BIOS工程师的进阶之路
24
2022年春节以来,原本已经趋于平稳的疫情突然卷土重来,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较大的挑战。
在这波席卷全国多地的疫情中,联宝科技深圳Site和昆山Site先后处于防疫最前线,两地的小伙伴们,一边与疫情顽强作斗争,一边克服重重挑战,将一个个项目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不辜负客户的每一份期望,上演了一幕幕感人的抗疫故事……
服务客户
封控在即,别人都在抢菜,他们却在抢机器
3月14日,深圳,星期一,晴。
阳春三月,本应是深圳最美的春日,然而,当地疫情却呈快速上升趋势,3月14日这天,深圳不得不按下暂停键。这座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热闹了40多年的一线城市瞬间冷清了许多。
尽管,深圳很多城市功能已经停摆,但深圳Site小伙伴的工作,却仍在有计划地向前推进。在深圳封控之前,南山科技园内联想大厦附近的办公楼已经逐渐被封遍了,小伙伴们都说,说不定,哪天咱们就突然被封了。于是,“上班带行李,下班带电脑”成了深圳Site小伙伴们的真实写照。
为了应对随时可能下达的封控指令,小伙伴们还在办公区准备好了折叠床、被子、牙刷、泡面……
3月13日,原本是个再寻常不过的周末,小伙伴预感到居家办公已经势在必行。BIOS高级工程师夏宏带着BIOS团队,将设备、机器、显示器等一一“抢运”出来;Layout部门的邓建红、柏兰菊也在大厦限进之前,将台式工作主机搬运回家;李新红在接到自家要被封控通知时,连夜将主机搬运回家。
创业精神
Culture Tells
总第247期
战“疫”十二时辰
深圳SITE和昆山SITE的抗疫日记
3月15日,昆山,星期二,晴。
这天晚上,很多人一边看着315晚会,一边刷着微博上土坑酸菜的新闻,而昆山Site却有多名员工接到防疫部门被认定为密接者的通知。当晚昆山Site紧急成立了应急防疫管理小组,紧急决定,第二天全员居家办公。
22:30,正奔波在昆山城东给集中隔离的员工分发机台的工程师顾长荣等同事,立刻折返海创大厦,再次为次日居家办公同事挑选项目机台,1:45,他们将机台送到相关同事手中。
23:00,工程师莫盛湫还在公司加班看项目问题,得知第二天要居家办公,他主动通过微信群询问有需要的同事,快速整理了十几台测试机、烧录器、交换机、网线、接线板等,化身“快递小哥”,将机器送到了同事们家里。
深圳与昆山,相隔上千公里,但两座城市里的联宝同仁,在面对即将到来的封控时,却表现得异常一致:别人都在第一时间抢菜,抢生活物资,而他们最心心念念的却是工作中要用到的各种机器。
正是他们这种忘我的主人翁精神,正是由于这些机器抢在封控前被及时送出,才让所有的项目没有因居家办公而耽搁片刻。
隔离间变身实验室,创造一切条件,赶项目进度
3月16日,昆山,星期三,晴。
10:00,身穿防护服的志愿者开车接上工程师王斌年前往集中隔离酒店,他清静又繁忙的隔离生活正式开始了。
一间小小的隔离房间,既是他的起居室,也是工作室。测试机、工作机、烧录器、螺丝刀等工作设备一应俱全。
还缺个显示器,怎么办呢?细心的他发现,隔离房间配备的电视机上正好有HDMI接口,经过调试,电视机正好能当作显示器用。
边隔离边工作的同时,他还十分关心疫情期间每位下属的工作和生活。经常通过微信群及电话等方式,与大家沟通项目进展,并勉励大家做好疫情防护。
同斌年一样,居家办公期间,很多小伙伴在家里建起了迷你实验室,显示器、工作机、测试机、EC治具、万用表、螺丝刀等设备应有尽有。
无论是分散在各个隔离酒店的伙伴,还是居家办公的同仁,大家都有一个共识,项目进度不能晚,大家通过网络会议同步项目进度,运用Multi-Skill机制灵活分工,在家中架设货架排测Run-In机台,抢时间,抓进度,竭尽全力将突发性疫情对项目的影响降到最低。
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小伙伴们如期实现了Sagitta项目SIT exit,此外,没有一个项目因疫情而出现延期。
勇敢逆行,只为产品能如期交付
突如其来的疫情和各地日趋严格的管控政策,也让大家的差旅变得更艰难。
2月9日,春节假期刚过,深圳Site硬件工程师江良伟就和深圳团队两名伙伴一起,奔赴合肥实地支持服务器SMT点板工作。
当时,大家都劝他们不要出差了,但良伟却坚持要去,因为只有他们最了解产品设计,最清楚该如何解决现场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
良伟一行抵达合肥,在宿舍完成3天2检后,立刻投入工作,他们边在合肥支持项目,边关注着深圳疫情变化,不知不觉就到了3月中旬。
3月11日,合肥,星期五,晴。这天晚上18:00,完成项目支持工作的良伟拉着行李箱踏上了返深的航班。21:30,他回到当时深圳疫情最严重的福田区小区门口,却戏剧性的找不到小区大门了。原来,受疫情影响,小区大门已被高高的栅栏严实围住。
良伟家所在的区域是重点封控区,直到3月27日才解封。解封的他兴奋不已,终于,又可以正常上班了!
无独有偶,为了让项目能准时交付,春节假期刚复工,昆山Site研发机构设计部的小伙伴们便前往合肥支援项目试产验证及测试。杨刘、吴永锋等小伙伴们为了赶上第一班火车,6点多就到达火车站候车。
抵肥后,这些小伙伴要进行多次核酸,确保万无一失,小伙伴们笑称“喉咙快捅出茧来了”,但完成这些防疫要求后,他们总是第一时间投入工作。
为了避免来回隔离影响项目进展,很多小伙伴连续出差直到工作完成才回昆山,机构工程师张鑫炜更是至今一直未回昆山。
已在合肥连续出差一个多月的软件工程师王力文得知受疫情影响,昆山的同事无法再出差合肥,他便主动申请继续留肥,一个人支援昆山同事负责的几个项目,经常在工厂debug到凌晨。
疫情期间,尽管大家都希望能在属地就近上班,但无论是深圳Site还是昆山Site,只要项目有需要,伙伴们都义无反顾地逆行而上,助力项目有序推进。
如今,全国局部地区零星的疫情仍在继续,每天,联宝人的抗“疫”故事也仍在不间断上演。或许,防疫和生产两手抓,仍是未来一定时间内的新常态,但全国各地的联宝人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于江浩,任职智能制造群组生产一部海外出货及售后备件出货负责人。
2014年5月作为一名河南轻工业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加入联宝科技,从此开始服务于制造一线。入职不久,他便凭借精湛的技术、坚韧的性格和主动的担当,迅速崭露头角,被提拔为万能工、班组长、海外线负责人,在最繁忙的时候,他的团队成员超过500人,然而他始终能够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务。一晃八年,于江浩依旧带着满腔热情、践行着一位匠人的初心和一个基层管理者的使命。
在职期间,他多次获得“联宝科技优秀组长”奖项,FY21于江浩再次凭借专业的工作能力和专注的工作态度,赢得了“联想集团优秀个人奖”的荣誉。现在,让我们走近于江浩,听他讲述关于八年坚守的故事。
服务客户
创业精神
Culture Tells
总第248期
八年坚守炼初心
屡克艰难保交付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
2021年6月,为支持海外出货业务扩容,需要在两周内跨厂区完成生产线的重新架设并投入生产。当时,各厂区都在迎战红六月、冲产能,几乎没有空余的线体、设施以及人力支持这项工作。而于江浩必须要在十余天时间完成12万台的紧急出货需求,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为了保证交期、满足客户需求,于江浩每天3-5次跨部门确认生产计划,持续沟通出现的问题并推动解决,还主动将自己在海外线多年积累的业务经验积极分享给跨厂区的线体员工,经过他和团队伙伴连续十天的加班加点,最终提前一个班次完成了出货交付,高质量的满足了客户需求。
于江浩在这次紧急任务中,心系客户,做到了使命必达,充分彰显出联宝人服务客户的企业文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售后产品各机型的所有配件,均由售后备件线体负责生产,由于业务量大且品类复杂,经常出现错料、混料的情况。2021年12月,于江浩再一次“临危受命”:在两个月内全面导入拣料系统。
拣料系统在当时没有完善的流程,且一切导入过程都要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进行。于江浩积极主动与研发、制造团队围绕业务需求,深入讨论实施方案,先后进行了27次方案验证,13次业务培训,每天持续沟通多个场景,多个环境,充分验证确认。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于江浩高质量完成了拣料系统的全新升级导入,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提升了售后备件产品客户服务满意度。
作为一名入职联宝多年的“老兵”,于江浩始终秉承着“有困难,我先冲”的信念,和一群与他志同道合的优秀伙伴,迎战困难,达成目标,用行动践行创业精神。
舍“小家”为“大家”,坚守岗位与有荣焉
每逢春节,阖家团圆。尽管非常期待与家人团聚,但于江浩知道比起回家有更重要的事要做,比起家人有更多的人需要他。
伴随着新冠疫情的持续和反复,加之工作需要,于江浩已经连续两年春节未能回河南老家与家人团聚,他说只要自己负责的线体在正常运转,他就必须坚守岗位。
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但总有人用平凡成就伟大。于江浩就是这样一个闪闪发光的平凡人。谈到过往的经历和荣誉,于江浩很平静,他对未来的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希望通过不断学习和历练,让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达到更高水平,在他看来,只有个人持续进步,才能更好的跟企业共同成长。
困扰业界的难题,供应链是这样创新的……
模具被称作“工业之母”,但其精细化生产和管理一直是制约制造业发展的一大瓶颈。长期以来,不同供应商模具良率差异大,交付灵活性差,供应不稳定等问题,也时常困扰着供应链ME团队。
面对行业难题,供应链ME金属及小件采购部负责人马强带领CMT团队开创了笔记本机构领域的模具统一生产先河,大胆优化模具管理流程,不仅极大提升了产品研发交付质量和交付准确性,还推动模具成本的优化,仅FY21,就实现了模具费用CPB年比年6%的成本节省,直接为公司带来超270万美金的成本节省,三年来累计贡献超700万美金的成本节省。
马强所在的ME部门,一年承载着1亿4千万件笔记本外观件的采购工作,而这么多的外观件,又是由近一千套模具来生产的。模具的品质直接决定了外观件的来料质量,也直接影响后续成品的品质。
近年来,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同供应商使用不同的模具设计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同一个料号,不同厂商生产良率差异大,这不仅给ME团队带来很大的挑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来料质量和后续的生产环节。
基于此,马强带领ME CMT团队深入整合LCFC厂商和业界领先供应商资源,拉开了模具统一生产大幕。
项目前期,厂商配合意愿不高,对模具统一生产和管理模式抵触大,不同厂商之间存在技术性壁垒,协同意识薄弱,这些都影响了项目的推进。
“目标与现实之间,总是有差距的,这也是我们的价值所在。供应链做过那么多业内首创的项目,哪个项目是一帆风顺的?虽然有很多困难,但总能找到突破口”。马强时常这样鼓励团队成员。
同时,他带领团队与逐个厂商深入沟通,从几经崩溃,到越挫越勇,历时一年,终于在重点项目上,协同设计、材料统一、参数统一,实现了模具统一开发和生产,大幅提升了端到端的生产效率、产品供应质量和交付准确性。
团队先在S350-15塑胶大件上进行试点,仅模具开发周期就缩短了9个工作日,直接减少测试材料478套,节省测试模具费用近200K美金。随后,团队又在别的项目上验证,成绩取得进一步突破,各家平均供应产能提升5-10个百分点,在供应商端更是带来了110人天的研发资源节省。
未来,随着客户对轻薄化产品需求的不断升级和细化,模具加工面临的挑战进一步加大,模具统一生产团队将继续秉承提升厂商整体模具水平的初心,在更多项目上探索验证。
开行业先河,推动模具统一生产
开拓创新
Culture Tells
总第249期
每套模具少则一两百个零件,多则七八百个,堪称ME采购物料最复杂的工件。在统一模具生产模式的同时,马强还着手解决模具管理困难的问题。
传统模式下,在产品项目开发的高峰期,研发和品质团队同时面临着400套以上模具的开发及试模,经常到了半夜还在现场等待试模结果。
由于模具长期以来都是通过手动管理,现行的很多流程细节都没有落到纸面,对最后一棒的采购来说,NPI测试料交付全靠采购一张嘴和跑断腿,经常处于救火边缘,没办法从模具开发前端实时看到模具开发状态,督促厂商进度,跟进开发周期,以顺利投产和保证供应。此外,模具的试模记录,签样结果,保养维护,报关支付等等后续工作都需要每一个团队付出极大精力来完成。
针对“肩扛手提”的落后手工作业模式,马强带领ME CMT团队各成员通力合作,在一个月内完成了20多项流程的制定与完善,为系统的按时实施和上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各团队成员不断的努力和支持,Tooling Management Device在2021年8月正式上线,目前已经实现了305套模具的线上管理。
系统通过首页看板报表、线上RFQ、模具生产周期管理、厂商模具产能分析等系列功能,实现了供应链端到端的联动性,打破了模具设计、生产和管理上的信息壁垒,做到了资源整合和生态协同,落地模具可视性、高效性管理,在确保供应的同时,实现降本增效。
精益求精,提升模具管理水平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心有所期,全力以赴” ,在模具统一生产和数字化管理项目上,马强用自己的行动充分诠释了: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未来,他仍将保持初心,怀揣主人翁精神为公司的新征程贡献一份力量。
范磊是研发部数据及系统方案团队的负责人。自2013年加入联宝科技以来,他始终深耕数据管理工作,保持对数据问题敏锐的洞察力,饱含情怀与责任担当,带领团队斩获了多个奖项,并要求团队在追求0失误的基础上,用一颗数据匠人的执着与兢业,打造并完善BOM数字化体系,持续推动PLM的流程再造及优化,实现更高效的数据交付。
随着公司多元业务的高速发展,数字化体系需要不断完善和突破,首当其冲的就是现有的PLM流程对多元业务类型的支撑能力。
PLM既是公司产品主数据的源头,也是用户数最多的系统。范磊深刻意识到,必须要以创新的方法对系统进行再造及优化,才能更高效的支持业务发展,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于是,范磊带领团队结合实践并反复推演,致力打造一个更加智能的PLM系统,以快速敏捷地支持业务的新需求,并不断提升系统使用者的用户体验。
首先,范磊和团队把目光聚焦于PLM流程中的重要一环——文件数据的准确性。这是一项非常基础又极其重要的工作,但原有的流程下,需要工程师根据自身经验和审核标准,反复比对文档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这种重复工作让工程师在工作上很难获得成就感。更为挑战的是,传统方法已经很难满足公司业务快速发展带来数据量的陡增。
文档数据智能审核技术在别的行业已经有所应用,但目前PC行业还没有人尝试,能否把这项技术应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呢?
范磊带领团队在与IT、软件、EDC、绿色设计等团队的反复协调与不懈努力下,成功把OCR技术应用到MSD文档的智能审核,自动化率高达95%,智能文档审核在联宝得到实现,不仅是业界首秀,更是PLM系统功能实现自动化的又一丰碑。
范磊常说,要解决新问题,不能只寄希望于传统的业务模式,需要不断创新突破,否则,只圈定于原有的“式“,而非”势“,只有打破原有之“式”,形成“势能”,才能“赋能”。
开拓创新
Culture Tells
总第250期
服务客户
从精益到敏捷,做一名追求卓越的数赋能者
01
智能文档审核,赋予数据智慧
范磊在与EDC团队梳理系统业务逻辑的时候还发现,在PLM料号申请工作中,工程师需要填14个栏位,这种传统的操作方式,不仅增加了工程师的工作量,也给批量料号申请带来巨大压力,与公司大力倡导的数字化转型理念背道而驰。
为此,范磊提出:是否有可能实现“一键式”料号生成,缩短料号申请的工作量呢?
面对此“除旧迎新”之举,团队成员倍感压力,这项工作不仅无业界经验可以借鉴,还涉及几百项料号规则与属性。料号背后众多的申请部门,如何能保证高效的跨部门合作等,都是项目团队要考虑的难题。
泉水之所以能穿石,是因为它坚持。面对挑战,范磊不仅没有退缩,反而带领团队直击痛点,不断和业务单位以及IT进行沟通。在业务逻辑复杂、测试场景多样的情况下,范磊与团队戮力同心,与各部门高效协作。
项目团队不知道经过了多少次的方案调整,也不知道见证了多少个南艳湖凌晨的天空,最终实现将新料号申请的栏位由14步减少到4步,批量转料号实现了”一键式”申请,确保了数据同源及一致性。不仅缩短了料号申请时长,也降低了退件率,显著提升了工程师的用户体验感和满意度。
2022年3月份,某产品从LIPC紧急转产合肥,几百个料号以往需要3个人用2天时间完成,借助新流程,只需要1个人2小时就可以完成,很好地支持了紧急的转产任务。
在范磊看来,技术在不断发展,我们要以海纳百川的姿态,积极学习进取,面向全球,着眼同行,用新思路,新突破,新举措挑战过去不敢想也不敢做的事情。此外,我们还要审视自身的有利与不利条件,只要认为是对的事,一定要坚持下去,相信美好,一定会遇见美好。
正是这种创新和坚持心态,才让Smart PLM实现了近100项的流程优化;正是这种创新和坚持的激情,才让范磊和团队有信心和勇气在智能化、数字化的道路上从无到有,从敏捷到精益,并紧跟时代潮流和行业发展趋势,在每一条可能之路上走得更远。
02
追求卓越,将料号申请时长缩短至极限
李华,任职智能制造群组生产四部系统工程部主板维修组维修技术员。
2019年8月,28岁的李华,怀揣着找一个大平台、专心学技术的梦想从六安市舒城县来到联宝科技,此后,他在这里踏实工作、默默耕耘。
李华在职两年零九个月,期间他精益求精专注做好一件事:电脑主板维修。入职以来他始终坚守在主板维修组,潜心学习关于产品维修的理论和实操知识、不断精进维修技术,用实际行动诠释联宝科技“开拓创新——敢于挑战现状,不断追求更好的技术、产品、服务、解决方案、业务模式和管理流程”的企业文化。
他于2021年2月、10月两度荣获“生产标兵”,2021年5月再获“优秀员工”,7月摘得“十佳技术能手”。在合肥市2021年度第二十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第二名的佳绩,荣获“合肥市金牌职工”、“合肥市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绩,背后到底有多少不同寻常的故事,让我们走进李华,听他一一道来。
如果一开始对一份工作能够全情投入,可能是兴趣和激情使然,但能将一项工作坚持下去并且不断深入、由兴趣变成责任,那他必定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和精力。FY21经他维修的电脑主板超过12000台次,其中维修至出货9400台次,就是在一次次繁琐的找问题、想办法、动手修的循环中,彰显着创业精神,同时积累了宝贵经验,成为主板维修组当之无愧的榜样。
2020年公司启动了 “千人计划“项目,李华以他那扎实精湛的维修技术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通过层层考核,连续2届顺利入选千人计划,享受月度工匠津贴。
Culture Tells
总第251期
服务客户
以匠心铸精品,以责任履使命
01
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终有获
创业精神
2022年3月,主板维修组流进了一批摄像头无法正常工作的异常主板,而这批主板需要在4天内完成出货。李华立即召集团队先把有问题的主板筛选出来,然后快速分析原因。经过逐一调试筛查,发现这批主板43片中有17片摄像头无法摄像,凭借丰富的维修经验和敏锐的判断,初步考虑摄像头无法摄像基本是两个原因:一是厂商原材料提供有误;二是主板在流转过程中组装错料。经过白夜班协同分析和谨慎的验证,最终得出该批摄像头无法摄像系传感器(电感)错件导致的。于是李华立刻向维修工程师及产品工艺工程师反馈这一情况,通过生产模块的摸排及后端资料的调取,最后再进行每个零件的对比、测量,确认无误后重新组装匹配的传感器,终于在第3天的夜班如期完成了出货。
就这样,李华带着他的团队,完成了他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过程中,他们始终心系客户需求,攻克重重困难,满足交付,坚定践行服务客户的企业文化。他所负责的团队:维修技术男团,还获得了“优秀团队“的殊荣。
在李华看来,做好主板维修,除了要练好自身的基本功,更要带好团队,将精湛的技术赋能给更多的团队成员,帮助团队整体提升。他正在努力学习如何在实战中指导团队,每次遇到“疑难杂症”时,引导成员独立思考、之后集思广益解决问题。李华说,他的目标是把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培养成能独立完成主板维修的全能手,因为随着公司智能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维修技术员的专业能力也必须有提高、有突破。
作为一名哪里有困难,就往哪里冲的维修技术员,李华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倾注于岗位工作,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初心,不犹豫、不迷茫,用一千个多日夜的坚守,保障每一个主板的品质和功能,用平凡而不平庸的经历,讲述着一位普通员工厚重的责任感。
02
大力协同,攻克难关
03
践行匠心,传承匠心
在4月20日的公司KO上,CEO晓辉提出了FY22服务器业务发展策略和目标,服务器作为LCFC深耕多年的新业务,被公司上下寄予厚望。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李军建,就与服务器业务息息相关,作为PU5 L10的一名一线测试技术员,军建将丰富的服务器测试经验,与公司所倡导的服务客户、开拓创新的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及时解决服务器测试过程中的各种紧急突发问题,有力保障了公司服务器业务顺利出货;与此同时,他总是致力于生产一线的各类改善,通过一些微创新,帮助一线同事提升工作效率。
目前,公司的服务器客户多为互联网领域的头部企业,他们对产品机型配置要求高,对出货时间要求急,且产品测试流程复杂,R/I时间长。
4月1日,很多伙伴从繁忙的工作中稍稍放松下来,准备迎接一年一度的新财年Day1,当天,公司临时接到B1客户的服务器订单。
“开门红”的订单,让项目组上下喜忧参半。喜的是,公司的服务器产品,得到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在Day1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迎来开年首单。忧的是,这是一个临时订单,如果要在客户规定的时间交付,至少需要在0 buffer的情况下,紧急增加100G测试点位!
订单就是军令!测试小伙伴紧急讨论应急方案,有同事提议,加急采购设备,但经过确认,采购流程最快需要1月以上,显然来不及;还有同事提出,通过IT资源,借用100G交换机,但当时整个公司都没有100G网络交换机可用。
情况紧急,如无法按时交付,将影响客户后续的服务器订单!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军建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假如使用现有的25G交换机的上行100G端口,是否有可能实现100G配置网络测试呢?
正常情况下,25G的网络交换机只能满足25G测试需求,虽然设备自带100G端口,但业界几乎都没有用来进行产品测试的案例。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也不失为一种大胆的创新,甚至是唯一可能的应急方案。
开拓创新
Culture Tells
总第252期
争做问题终结者,看一线测试小哥如何智斗BUG
1
01
大胆创新,小心验证,4天完成测试出货
大胆设想,小心求证,有了想法,就放手验证。为确保方案有效性,军建主动请缨,反复验证30次PXE网络功能,通过流量压测工具测试100G带宽数据传输流量,发现均可满足测试要求。
在方案得到工程主管和生产经理确认后,军建随即联合小伙伴快速行动,克服了无专业网络厂商支援、现场部署环境复杂等挑战,当天紧急部署了60个100G网点,高效保障了第二天产品顺利生产测试,并实现4天顺利出货350台高配置机器,获得了客户的认可和点赞。
02
快速解决新品问题,从源头提升测试效率
4月18日,公司4U产品首次出货投产100台,单台重量65公斤,这批订单同样也是出货急、任务重。但测试过程中,发生了一个重大BUG:内存固定位置几率性无法识别, 且连续多天定位不到问题原因。
离客户要求的交付节点越来越越近,如果交付延迟,导致客户退单,公司损失将非常大。
为了完成对客户的承诺,公司多部门联合展开验证分析,一起寻找不良原因。与此同时,军建以每天30多次的频率配合测试验证,他结合长年在一线进行服务器测试debug的经验,采用简配验证的方式,将机器的其他硬件配置移除,逐项进行硬件排查,最终在移除了10余项硬件,耗时3天连轴测试后,终于在反复的一线验证中发现了一些规律。
军建立即将这一结果反馈LNV研发团队,并经过多轮方案验证,收集了大量的测试底层数据,成功锁定了问题原因。
成功定位了问题,解决问题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随后,军建配合工程师和研发同事守在一线配合验证,直到问题彻底解决。
“一线工作很辛苦,但站在生产最前沿,与各位技术大咖一起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 每解决掉一个问题,都能获得满满的成就感。”军建说。
虽然,长期在一线工作,但军建并不满足于做一名简单的测试员,在完成测试本职工作的同时,他不厌其烦地将一线复杂的测试平台运行逻辑,不断优化提升。
比如,以往,测试人员在处理问题时,需频繁输入平台测试指令,由于指令冗长,经常输错,军建经过长时间钻研,把指令打印成二维码,测试人员仅需扫码对应指令的二维码,无需再手动输入,这一小小的改善,为一线操作人员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看到维修人员很难定位压测不良位置,他经过大量的验证,整理出底层数据里每根DIMM不良位置的对照表,这一举措,将原来维修验证定位不良位置需要的时间,从2小时以上时间,缩减至10分钟,极大提高维修效率。
在服务器测试一线岗位上,军建深知测试环境重要性,未来他仍将不断努力,履行测试技术规范,同时积极创新,逐浪前行, 助力服务器整机业务再上新台阶。
从稚嫩的校园人快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联宝人,从首位入围“千人计划”项目的生力军成员到部门“生产标兵”再到新晋组长……让我们走近本期故事的主人公,来自生产四部物料管理部的赵可可,看这位年轻的生力军如何在16个月里,完成从0到1的华丽转身。
赵可可,现任职智能制造群组生产四部物料管理部账务组组长。
时光回到2021年3月,那时的赵可可开启了他大四后半段的实习生涯,恰逢联宝科技启动智能制造群组第一届生力军选拔,IMG生力军项目是旨在培养高素质、高潜力的一线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满足业务增长转型需求的人才培养项目。25岁的他以优异的面试表现成功入选,与IMG生力军培养项目正式相遇。
赵可可在职一年零四个月,从一名没有经验的大学生,通过IMG生力军培养项目“识岗、学岗、定岗”3个阶段为期6个月的培养,仅用4个月便顺利通过部门考核,成为一名优秀的万能工。
千人计划是面向IMG开展的旨在打造一批千人规模的,围绕技能领先的高精尖生产人才的选拔及培养项目,2021年10月,赵可可以优异的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通过层层考核,成功入选第三届“千人计划”项目,荣获工匠称号,享受月度工匠津贴,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生力军。2022年2月又凭借熟练掌握材料账值差异、关工单、平账差等账务面技能,助力财务月结工单零差异,主导建立冰柜磨损解决方案以及锡膏房整体7S提升项目,获得生产四部“生产标兵”的荣誉称号。
Culture Tells
总第253期
“生”名鹊起,用努力丈量成长
1
01
千锤百炼,于实践中蜕变
服务客户
创业精神
今年5月他又以扎实精湛的专业能力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顺利通过了组长晋升考核,成为一名新任组长。尽管在刚刚担任组长期间,赵可可也遇到和大多数刚上任组长一样面对初次业务不熟练、计划制定不清晰、人员分工不合理等问题,但为了能够更好的胜任组长的岗位,他积极向部门优秀的组长前辈们,耐心请教,汲取经验,并结合自身团队业务,不断总结与更新,凭借良好的学习能力,目前他已经在岗位上日渐成熟。
02
成绩并非偶然,也非一蹴而就
2021年的年中盘点,那是赵可可第一次参加厂区盘点工作任务,当时的他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挑战,和物料部的所有同事加班加点至深夜,最终顺利完成盘点任务。据赵可可回忆:虽然在盘点期间加班到很晚,但部门中的每位小伙伴们都毫无怨言,大家拧成一条绳,为同一个目标去努力。那一刻他感受到了所处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生力军的成长同样离不开指路人的引领,在IMG生力军培养项目中,同样为每一位生力军配备了部门导师。2021年10月,赵可可的导师,物料管理部经理戴柯娣参加公司质量部门组织的QCC改善项目,带着他一起编写QCC改善报告,在这过程中他遇到了很多报告撰写制作方面的困难,戴柯娣导师也予以了很深入的指导,教会了他很多写报告的技巧。学中干,干中学,赵可可开始沉淀更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技能。
赵可可说,他很喜欢自己部门的工作氛围。让他感受最深的就是:从他入职就进入物料部开始工作时,无论是部门的干部,还是资深的老员工,他们都保持着对工作满腔的热情。在这里每一位小伙伴都非常主动热情的向别人分享他们的工作经验。这也正是他能在物料部学习到很多东西,不断成长的关键所在。
年轻的赵可可对未来的自己依然有着更高的要求,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历练,让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能够持续提高,在他看来,唯有努力,方可丈量成长。
左洪安,任职智能制造群组生产三部主板生产部程式维护组程式技术员。
2014年7月,左洪安从河南濮阳县来到联宝科技。他工作勤勉,技术过硬,经验丰富,责任心强,认真完成上级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得到周围同事的一致好评。在职八年期间,从一名普通作业员到SMT生产线组长、再到主板生产部程式维护组程式技术员,左洪安在多个岗位中锻炼成长,始终以“全力以赴,高标准完成本职工作”为信念,对待本职工作精益求精,做到最好。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丰硕的果实,左洪安在工作岗位上勤奋耕耘、默默奉献,获得了多个奖项。
2014年至2022年凭借着自己积极的付出,左洪安先后多次获得“生产标兵”“优秀员工”等称号,今年5月,左洪安再一次获得了“生产标兵”称号。
2017年,因工作需要,左洪安调任至主板生产部程式维护组,协助进行程式维护及改善工作。在新的岗位上,左洪安积极努力,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开拓创新,严格要求自己,凭借着不做成功不罢休的韧劲,加班加点奋战在工作岗位上。
左洪安负责的F/K/P三条生产线,程式从未出现异常或错误,各项关键绩效指标均能够超目标达成:贴片机程式线体平衡率:92%(目标:90%);贴片机每小时贴装元件速度和理论比例:53%(目标:50%)。他用优异的业绩完美诠释了“干一岗、钻一岗、爱一岗”,默默付出心血和汗水,书写自己的无悔青春,用实际行动践行工匠精神。
成功没有捷径,完美的业绩需要无数次努力尝试来支撑,正是许许多多像左洪安一样的员工把创业精神刻进了骨子里,所以出现了一位位身边的榜样,成就了耀眼的企业精神。
Culture Tells
总第254期
成功无捷径,坚持塑匠心
1
01
潜心钻研、完美交付
服务客户
创业精神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左洪安经常提前进行程式资料库的检查及维护,这极大的缩短了程式上线后资料库的修改时间,他任职期间,程式资料库修改时间由40分钟缩短至20分钟。在程式制作的工作中,左洪安每月要负责5、6个新机种试产案子的程式制作,也正因为他提前进行程式资料库的检查及维护,极大地提升了试产首片效率。
左洪安并不满足于此,他在业余时间,也经常制定学习计划,持续为自己“充电”。不仅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类培训项目,还经常对照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摸索,积累了大量的心得体会。
作为老员工,他乐于向其他员工分享自己的宝贵经验,积极发挥“传、帮、带”模范作用,2021年他培养出三名新进程式技术员,均已独立带线,为程式维护组的人才梯队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奋斗过程是辛苦的,但收获是斐然的。2021年4月,左洪安凭借着自己实力,成功通过考核,入选公司第二批千人计划。
03
坚守岗位、奉献青春
家,是心灵的港湾;团聚,是令人期待的狂欢。每年春节,有这样一群联宝人,他们在万家团圆的日子依然在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左洪安就是他们中的一个。
33岁的左洪安,有两个孩子,家人都在河南老家。2022年春节,左洪安再次因为工作需要留守合肥。左洪安曾两次接受合肥日报媒体记者采访,并登上“温暖合肥,感谢有你”专题,在面对记者的采访,左洪安说道:“尽管渴望家的温暖,尽管充满对家人的牵挂,之所以选择留肥,因为我的岗位我的团队需要我,留在合肥过年,一样温暖喜庆!”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左洪安也从一棵幼苗,成长为骨干。一路走来,他身体力行,始终保持着坚定的责任心和进取心,恪尽职守,执着追求,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同时也感染着身边的同事。一花一世界,一树一乾坤,虽在平凡的岗位,却也能秀出不一样的风采。
02
精益求精、勇于担当
疫情之下,供应链已成为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重要变量。
今年以来,国内疫情呈现多发态势,对上海和昆山两大重要笔记本电脑零组件生产重地产生严重影响,也让联宝科技供应链再次“遭遇大考”,今天,我们就去看看联宝供应链是如何作答的。
服务客户
抢物料,确保有米下锅
上海是中国乃至全球多个产业与物流集群的核心城市之一,上海某些供应商、某些工厂的停摆甚至会在全球供应链中产生涟漪效应。
3月底,上海的突然静默,让机构料件的重要原料——塑胶粒子没能及时运出,而缺少塑胶粒子将直接导致了笔记本电脑的模具无法生产。
情急之下,机构料件供应负责人谢少宁带着王鹏和团队其他成员走上了艰难的“求货”之路。他们一边与华南的二级供应商进行多轮谈判沟通,紧急调动低风险区域的物料;同时通过一切渠道,申请通行证,将上海保税区内的塑胶粒子“担保”出来,让模具厂转动起来。
屋漏偏逢连夜雨,4月昆山疫情爆发,5月日本港口也因疫情导致港口爆仓,无法按时出货,让塑胶粒子供应情况雪上加霜。为了让手上为数不多的原料效益最大化,谢少宁又带着团队通过精细化的厂商管理,对厂商进行精准分料,用统一分配原料额度的方法维持着供应弹性,成功保证了Q1的供应。
相比机构料件,芯片短缺问题更为严重。电子料件供应部负责人李亚在上海疫情进入严格管控之前,便带领团队开始“扫荡”各家供应商的“余粮”;在清空供应商的库存之后,又开始了“策略性”谈判,每天与十几家供应商开谈判会,一方面协助不同供应商解决物料运输等问题,另一方面稳定“军心”,以中长期战略合作为诱饵,锁定更多产能,最终在2天时间内掌握了70家供应商的物料、库存等情况,以最短的时间保障了电子料件的供应。而电子料件采购部负责人曾俊也与赵新庆及团队其他成员联动其他function同事共同合作,仅用4周时间完成了原本需要3个月时间的替代料导入工作,让电子料件的供应又多了一道保障。
创业精神
Culture Tells
总第255期
“疫”路逆行,坚守保供前线
保运输,畅通物流“大动脉”
在接二连三的缺料信号中,核心零部件Fingerprint也出现了短缺,核心部件负责人尹本彪在与厂商沟通后得知,Fingerprint之所以出现短缺,是因为厂商端的低温锡膏出现了缺口。
为了保证料件的供应,尹本彪快速找到辅料供应负责人金普,却被告知我们自己的低温锡膏也因为疫情被卡在了上海保税仓,且只有半个月的库存。
为解燃眉之急,金普赶紧带领张晋珂和团队与产线、质量、客户等进行沟通,寻找替代方案,在不影响品质的情况,最终决定用常温锡膏替代低温锡膏;同时将我们为数不多的低温锡膏借调给厂商,保证了厂商端的正常开工。
解决完物料的燃眉之急,计划团队杜建国和朱忠义也是快速响应,对内多方合作,最大化齐套料守住产线投产目标,避免产能漏失,对外综合评估齐套订单的模拟并引导客户落单。
受疫情影响,国内多地物流网点停运,好不容易抢到的料,怎么运到园区呢?供应链物料的同事想方设法致力于打通物料供应最后一公里。
“上海可能会进行区域封控”!3月27日晚,在收到这一消息后董世汉、张庆和物流团队紧急组织会议讨论,并快速安排了3PL人员于凌晨时分驻扎浦东机场,3月28日,浦东机场封控升级。
人员驻扎之后,物流又第一时间申请到了合规的运输资格证,再通过由高风险地区向中风险转移再向低风险地区迂回的运输方式,将物料从上海保税区中转出货到合肥。在物流团队的快速应对下,当整个行业几乎都无法从上海浦东机场提货时,联宝科技在4月期间共完成了62车次(298票)的进口到货任务,保持着相对正常的物流运输清关作业。
就在我们以为可以稍稍松口气的时候,“中转站”昆山突然被切断了整个运输通道。董世汉和何广福将各自团队的物流经验和昆山资源强强结合,在打遍昆山供应商和交管局电话后,摸索出了运输通道。解决完运输通道问题,再解决货车问题,解决完货车问题再解决司机的问题,就这样一路艰难“打怪”,畅通了运输“大动脉”。
如果说坚守前线的医护人员是抗疫情的先锋队,那么逆行的供应链人是保生产的排头兵。在疫情风险面前,供应链团队提前预防、实时追踪、快速响应,进一步提升供应链韧性,全力保障了公司运营稳定。也正是这群负重前行的供应链逆行者,才让我们挺过了前所未有的供应压力,汇聚了走向胜利的希望和力量。
路被打通了,物料也装载上车返程了,为了满足合肥政府报备无盲区的管控要求,物流团队紧急联动IT部门,在24H内快速完成“物料到货货运申报平台”的开发,有效保障了物流的安全运输。
鞠林杉(Laura)是信息技术部一名工程师,也是TECH X 2019届学员,同很多刚进入职场的应届生一样,当年,她也是一名职场小白,时常面临着各种挑战。
得益于公司TECH X 项目的赋能支持和部门伙伴的无私帮助,加之自己刻苦钻研,短短三年时间,她快速成长,先后参加并主导多个重点项目。
如今,她已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专业能手,不仅主动承担团队工作,积极帮助团队成员,还搭建完成Server Box IPS 、Server SMT Sample & ATP等多个订单计划相关系统,持续构建和完善Server 供应计划体系,增强业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更好地赢得和服务客户,助力业务快速发展。
服务客户
洞察需求,敏捷交付
2021年,公司开始接入Server SMT业务。SMT BOM层级架构复杂,BOM下阶物料高达上千颗。面对DCG/M1等客户大批量订单接入,原先手工计算的方式,已经无法准确地算出订单齐套数量以及订单出货日期,客户也持续抱怨无法可视化订单相关状态信息,影响客户获取和业务高速发展,客户协同及体验亟待改善。
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只有为客户提供卓越的解决方案和便捷的服务,才有机会赢得客户信任,打造长期的客户关系。为此,Laura快速响应,一边与客户深度沟通,理解客户的需求与期望,并探索业界参考实践;一边深入洞察业务,探索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在详细梳理和整合客户及业务部门的需求后,Laura和项目团队针对SMT BOM物料多、替代料复杂等特点,决定对计算逻辑减负,对算法效率进行针对性优化,打造Server ATP轻量齐套计算体系,以快速且高效支撑业务。
Laura带领项目团队、业务部门和客户紧密协作,从初次需求讨论到项目最终上线仅耗时2个月。构建了SMT段Server 物料计划体系,为服务器业务发展打下坚实的数字化基础。
Culture Tells
总第256期
从小白到专业能手,“服务客户” 让这位TECH X 快速成长
以终为始,利他共赢
在Laura看来,项目上线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项目只是手段,为客户和业务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目的。
为此,在轻量齐套计算体系上线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后,Laura又与用户深入探讨系统的可优化点,收集客户的核心诉求。
她了解到NPI订单需求一直采用线下手工作业的方式,使得每次变更过程繁锁,时效性无法保证,此外,在目前供应短缺的行业背景下,公司合作的一些服务器大客户期望在订单未下达前,就提前做物料Risk buy、锁料现货等多种个性化、定制化场景材料的预留分配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Laura和团队快速启动Server Sample Inventory &ATP 项目,使未来需要从仓库发出的物料保持一种系统“准备”状态,以满足客户需要。
由于项目成员分布两岸三地,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推进,Laura积极主动地承担重任,高效协调组织了数次联动会议。面对业务场景复杂导致的方案变更情况,Laura始终站在用户角度,与项目成员讨论优化项,以专业的手段理解客户需求并优化,最终转化为具体的方案,实现了简化和加速物料的出入库处理流程及备料任务。
在Laura和项目团队的努力下,沟通需求、方案讨论、系统测试这一完整的流程有序进行。最终,项目于2022年6月顺利上线,打通了NPI 订单&BOM &锁料等数据的系统交互,实现服务器大客户特定场景物料预留分配,特殊场景预留成功率达到95%,项目成果得到业务和客户的高度赞扬。
服务客户需要身体力行的践行,更需要以终为始的坚持!只有心中有客户,才能在面对困难时,勇于承担重任,敢于迎接挑战!服务客户也是成人达己的过程,当我们真正为客户解决问题,增强业务能力和竞争力,并实现业务价值时,我们也会收获满足和成长。
史方礼,任职智能制造群组生产五部主板工程部生产修护工程组高级组长。
从2003年深圳某电子的一名普通电脑主板维修员,到2022年联宝科技生产修护工程组高级组长。20年风雨兼程,史方礼初心未改,始终专注于维修技术,一步一个脚印,用实力赢得众多荣誉。
2020年10月,联宝科技启动首届“千人计划”项目,史方礼凭着丰富的维修经验和扎实的维修技术轻松入围,并作为代表在千人计划项目启动仪式上发言、接受表彰。2020年8月,他斩获“十佳技术能手”称号,2020年12月及2021年4月又多次获得“优秀组长”奖项。下面就让我们认识一下史方礼,听听他二十年来的职场奋斗故事。
服务客户
当“金手指”遇上“经手指”
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电脑主板维修员,随着持续的学习和成长,史方礼渴望在行业内更大的平台上施展抱负,于是在2019年8月,向联宝科技投递了简历。当时,生产五部服务器功能维修组刚成立,史方礼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刚入职便担任资深技术员,统筹功能维修组的工作开展。
让史方礼记忆深刻的是一次晚上19点左右,从整机组装部流转下来一批不良整机产品,而这批产品需要在第二天早上完成出货。在接收到信息后,史方礼迅速和团队伙伴一起分析问题、讨论解决方案,最终决定“随线、随测、随调”,组内维修员和产线测试员一起在产线上运用ABA交叉验证法和排除法反复验证逐步排查问题,最终找出问题点——内存条上的“金手指”磨损造成的接触不良,而一台服务器最多插48条内存条,维修排查难度可想而知,但丰富扎实的实践经验,已经让史方礼练就了“经手指”,在本次问题的处理过程中,史方礼和团队成员始终心系客户需求,保时保质完成出货,坚定践行服务客户的联宝文化。
Culture Tells
总第257期
以梦为马专注技术精进,不负韶华传承榜样精神
创业精神
以身作则,甘当团队磨刀石
作为团队的老大哥,史方礼性格谦和、待人亲切,和团队成员做朋友、做兄弟,亦师亦友, 团队关系非常融洽。
身为高级组长,史方礼依然保持每天八小时在产线上维修主板机器,他说扎根一线,技术才不生疏,以身作则,大家才会信服 。他会在产线上耐心的对新员工进行培训,同时也会通过疑难主板的问题剖析、经验萃取、案例分享等多种方式进行自我提升和团队的维修技术水平进阶。他和他的维修团队用强有力的技术能力和高效执行力, 有效支持团队能力和业务成长。2019年至2022年凭借着自己主人翁的担当, 积极付出, 他和他所在的维修团队,先后多次荣获了公司“技术标兵”“十佳团队“的殊荣。
言传身教,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工作上的史方礼小有成就,生活上的史方礼更是人生赢家,今年夏天,他的儿子以当地高考最高分被清华大学录取,这让史方礼格外骄傲和自豪。
孩子获得的这份荣耀绝非偶然,从小学起,幼小的史志远便跟着父亲一起在外求学,史方礼在深圳工作,他就在深圳上小学,史方礼在上海工作,他就在上海读中学,后来因为学籍问题,史志远又跟随家人辗转回到老家安徽参加中考,此后一直在老家学习。
成长路上虽然艰辛,但是父亲勤奋踏实和锲而不舍的品质,一直正面影响着史志远,从2019年淮南市中考810分、到省示范高中淮南二中自主招生考试第一名、从合肥一中竞赛班种子生,高考前便已通过清华大学的“强基计划”获得了“优秀”评级、再到2022年淮南市高考理科状元。勤奋、刻苦、自律的史志远坚定他的信念,一路披荆斩棘。父亲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伟岸、坚韧的父亲形象,是他传递给孩子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联宝平台多元而包容,这里除了带给员工工作技能上的提升,也让大家在提升过程中享受到了奋斗的快乐、收获精神财富。我们倡导快乐工作,健康生活,我们为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上的每一个精彩瞬间而真诚欢呼,为每一次成功而发自内心的祝贺,相信每一个联宝人都敢想敢为,志存高远。
在QM&S有很多数字化转型的践行者,他们秉承公司开拓创新的文化价值观,不断从企业转型的过程中寻找机会,积极探索将传统质量管理方法论与先进的数字化系统相结合,将质量管理前置化、精细化,以提升产品品质和客户体验。
今天的故事主人公牛德刚就是这样一位践行者,自2018年入职联宝以来,一直从事质量数据分析及质量数字化建设相关工作,他积极响应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号召,通过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项目管理能力,成功在笔记本整机组装车间搭建并落地实施了数字化CTQ (数字化关键质量管理)系统,同时基于新业务需求,将助力该系统拓展至服务器、履约中心等业务场景……
立足业务,量身定制数字化项目
直到目前,CTQ系统的日常维护,仍是德刚最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每天安排专人巡线,持续指导和推动系统在产线的执行,同时他们也会依据用户需求不定期组织培训。
针对系统运行情况,德刚每两周会召集生产、工程及MQM人员开例会,共通review系统执行情况、同时分析系统记录的top操作不良问题并触发质量改善活动。
如今,CTQ系统已融入到产线的日常工作和管理中,但回想起三年前,搭建系统时的场景,德刚还记忆犹新,感触良多。
数字化CTQ(关键质量管理)不仅仅是项目名称,更是质量管理方法论,从生产管理的5大要素出发,识别笔记本组装工艺中影响质量的关键点,利用硬件系统采集相应过程质量参数,再结合精益Andon理念融合而成。
2019年7月,公司准备建立数字化CTQ系统,德刚受命担任项目负责人。他带领项目组定期组织会议,基于业务场景讨论系统方案、跟踪项目进展,经过30多次项目会议、历时9个月,最终于2020年4月系统上线,并在PU1&PU2工厂组装线共导入20条线体。
全新的CTQ系统以数字化手段实现现场关键质量要素的实时监控,并利用作业工位上方的三色灯和电视看板进行实时预警,让一线生产管理者直观看到产线当前异常状态,从而及时采取改善行动,降低不良问题影响范围,减少不良品持续生产。
Culture Tells
总第258期
今天告诉你,当数字化遇上方法论,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开拓创新
以终为始,专注推进数字化落地
同很多数字化项目一样,系统成功上线、项目成功结案才是数字化转型的真正起点,如何让一线用户改变原有的工作模式,培养用户新的行为习惯,让系统融入用户日常工作,真正实现数字化为管理服务,真正为一线提质增效,成为摆在德刚和项目组面前的难题。
为了实现这一转变,德刚和项目组可没少花心思。首先,项目组合力编制并发布了4份标准流程,组织了300+人次的培训与在线考核,在用户工位张贴了800多张系统简介小贴士;其次,为了帮助一线员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快速了解系统,他们还制作系统宣传视频并利用车间宣传窗口循环播放,通过"传帮带"方法不断强化一线用户认知,培养用户使用习惯。此外,为了加强管理者的重视程度,团队成员建立过程考核PPI,组织了400多次daily war-room 和weekly leader review meeting,并且期间邀请联想PCSD质量负责人Kevin为执行优秀的班组颁发“优秀数字化班组奖”。
经过两三年的努力,终于让数字化系统真正落地扎根于用户的日常工作和管理中。截至2022年6月,系统监控的人岗不符率和ESD不良率从30%多降到3%以内,不良问题关闭率提升至100%。这些数据都在表明,系统正逐步被用户接受,用户的使用习惯也在逐步养成。
“凿不休则沟深,斧不止则薪多”,创新之路无止境,如今在数字化CTQ Wave I的经验基础上,项目组通过多轮讨论,将系统功能拓展到夹具上线扫码防呆、新人线速爬坡管理、维修/离线/OBE加强管控等场景,进一步强化制程质量前置化管理能力。此外,为响应联想“One Data”战略,团队成员正在积极策划联宝质量数字化系统的整合及内外部关键质量数据打通工作,解决质量系统孤岛现象,助力端到端质量管理能力提升。
刘建新是研发部一名机构工程师,于2021年4月份加入联宝科技研发部,此前,他已经有十余年的笔记本研发工作经历。
刚入职联宝,他便主导负责了NPI K14的机构设计工作,过程中,他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严把产品质量关,助力产品顺利量产,确保产品以最好的状态交到客户手中,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
通宵Debug,确保品质交付
虽然是从事前端的机构设计工作,但由于曾现场支持SQE工作,建新对全面质量管理在研发实际工作中的作用有着深刻理解。在他看来,研发是生产规范和标准的源头,因此,每一个研发人都应该有精益精神和品质意识,并将这种理念贯彻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始终。
K14 Gen1 是首个没有客户参与的消费机项目,项目核心团队跨台北和合肥两地。从设计画图到正式量产仅6个月时间, 项目时间短,任务重,所有产线和测试问题必须快速澄清和解决。
2022年1月份,K14GEN1铝皮款进入最后的量产冲刺阶段,按计划,这批机器第二天就要交付到客户手中。产线却突然出现情况:由于A件变形管控出现了品质异常,导致铝皮款LCD出现水波纹问题。为保证客户出货机台需求,避免问题机台流到客户端,项目组协调建新、郝飞、蔺露紧急支援。
三人到达现场后,从产线将LCD压合治具拉至修护区, 开机检查、拆机、重工、组装、压合、开机逐项排查和返工,并多次确认机台修复状况。
他们从1月15日下午18时,一直忙到1月16日早上八点,终于将SOVP和WIP在修护区的200多台问题机器全部检查并rework完成,确保第二天出货到客户手中的机器数量和品质均能满足客户需求。
“熬了一个通宵,大家都很疲惫, 但大家都没有一点抱怨, 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 服务客户是我们的公司重要的企业文化,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需要比以往更好地服务客户。”建新说,此外,通过大量的问题机台分析, 也让我们更加清楚了隐藏在issue深处的品质问题,品质真是容不得丝毫马虎。
Culture Tells
总第259期
品质无小事,点滴见初心
服务客户
创业精神
精益求精,寻求最佳品质方案
无独有偶,K14 GEN1 铝皮款在SVT出货前夕被检验出logo装反问题, 经排查,原来是下游厂商未严格按照SOP和签样样品组装。
遇到这种情况,常规的做法是,将机器拆机重工, 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样处理方式,显然不是最优解,因为这可能导致耗时回流等问题影响出货品质和出货交期。
建新等多名同事在澄清问题情况后,周末连续两天协同厂商基于设计,研究重工方案,尽最大可能降低重工对出货机器品质的影响,确保不将问题机器流到客户手中。
经过与SQE和厂商综合分析多套方案,最终选择让厂商通过在logo上面点胶的方式将logo从机器上拔出,换上新的logo并以正确的方式组装保压……经过一系列的作业,最终将待出货的两百台机器全部修复完成。
建新的故事告诉我们,品质不仅仅是质量部门的事情,而是应该刻进每一个联宝人的心里。每一个联宝人都需要不断加强品质意识和品质观念的培养,品质无小事。
“近年来,我们在品质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但实现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任重而道远, 我们每一位联宝人都应为此不断探索和不懈努力。”建新说。
许何磊是SMT的一名制程工程师,于2013年12月份加入联宝科技,至今,他已经有十余年的SMT工艺经验。
加入公司以来,他一直负责Thinkpad SMT 工艺,工作过程中,他始终坚持以客户为导向的质量方针;灵活运用PFMEA、六西格玛、PDCA等质量工具不断推进SMT主板端到端的品质改善,实现了内部监控质量FPY持续破新高,外部客户质量IFIR逐年下降。
点胶前置,制程创新再优化
随着今年5月份,最后一条线体成功变更“点胶前置”流程 ,公司规划的21条线体已全部完成了“点胶前置”工艺。
在ODM PCBA生产工艺中,需要通过under-fill胶水来补强双面板BGA类封装零件的强度。常规的生产流程是,先分板,再测试,再点胶补强,CPU面机器点胶,非CPU面人员手动点胶。
由于每个人的操作手法不同,人员点胶异常,漏点胶等不良现象一直困扰何磊。如何杜绝人员作业带来的不良,两面都使用机器点胶的这个想法浮现在了他的脑海。
敢做敢想,勇于担当。有了想法以后,何磊迅速成立了项目小组, 反复修改设计多次打样,双面点胶治具终于完成最终版设计。治具上线初期,何磊一直在设备旁边对治具设备匹配性进行调试,确认每片产品的点胶品质。双面点胶治具的导入,不仅点胶品质得到了保证,同时也降低了人员手动点胶的人力投入。
改善无止境,因Underfill站别在测试之后,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有造成CPU/BGA等零件锡裂的风险而无法测试拦截,如何降低风险点?何磊又带着项目小组研究新的工艺流程,提出了“点胶前置”的工艺:先点胶补强,再分板,再测试。
经过三个月的首条线验证测试:CPU/BGA的Crack 不良率改善了90+%,也带来了治具成本的节约和人力的节省。目前,“点胶前置”工艺已经全面覆盖公司21条SMT量产线体,降低厂内CPU/BGA不良率300dppm, 助力IFIR年对年10%的提升,节约治具成本200K USD/年,节省人力42个。
Culture Tells
总第260期
扎根一线,以质量铸就品牌
创业精神
开拓创新
“预防” 代替“救火”, 提升质量的前置化管理
作为一名制程工程师,何磊对质量有着自己的见解。他常说,好质量是“预防” 防出来的,不是”救火“救出来的。
他通过POC、MPCA、POM项目改革主板,将品质观念落实于研发端,不断优化设计规范,chip零件layout规范,极性零件标识规范,R-short零欧姆电阻,量产业界最小pitch(0.35) CPU机型 等等,有效提升质量的前置化管理。
FY21 FPY 破新高后遇到“瓶颈”:一个季度没有明显提升。通过收集大量数据后发现 0201 size电容,电阻空焊/立碑占主要不良!在多次优化钢网开孔设计无法完全杜绝后,何磊意识到需要从PCB 设计端去优化layout.
在收集苹果、富士康、摩托罗拉等知名企业产品PCB layout设计后,他联合先进工艺部及先进材料部, 结合LCFC本身低温锡膏的特性,决定研究出一款适合的PCB layout.在晓华和卫锋的大力支持下, 经过10多次DOE验证及商讨, 完成2万+颗零件推拉力测试。
产线生产节奏紧张,无空余线体测试,为了快速推进,他利用休息时间,利用线体进行方案验证测试,在别人休息时,他却一心投入到新工艺研究上面。最终确定了0201/0402的新工艺需求。
目前,新设计已经在CS22 Z系列导入,CS23 TNB所有机种NPI阶段也已全部导入。
建新的故事告诉我们,品质不仅仅是质量部门的事情,而是应该刻进每一个联宝人的心里。每一个联宝人都需要不断加强品质意识和品质观念的培养,品质无小事。
“近年来,我们在品质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但实现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任重而道远, 我们每一位联宝人都应为此不断探索和不懈努力。”建新说。
2020年11月,王赵群从自己熟悉的汽车电子行业转战LCFC,加入事业群组从事业务管理相关工作。三个月后,她就接到了第一个案子,也是convertible系列最高端案子。而对她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行业,全新的产品,全新的ID语言,心理压力非常大。
虽然挑战很大,但赵群结合自己多年的项目管理经验,在“服务客户”及“创业精神”文化价值观的指引下,带领项目团队,以全新的ID语言打造出了一款创新旗舰产品,帮助联想赢得了更多的高端市场份额,赢得了联想的多次点赞。
短短一个月,火速导入新供应商
2021年初,联想决定打造一款高端轻薄的笔记本,以期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的高端市场份额,赵群被选为项目负责人。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为了确保产品上市后的市场竞争力,赵群第一时间通过BBY、JD、官网等多渠道收集大量数据,分析同类竞品的出货量、售价、消费群体、产品卖点及痛点、VOC用户满意度等,对比分析我们产品的优势,产品竞争力。
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赵群和项目组发现,对于大部分购物群体来说,性价比永远都是进行购买决策时,非常重要的参考标准,但行业竞品成本优势很明显,我们如何才能破局呢?
为了打造更有竞争力的性价比,经过多次的会议和论证,联想客户和项目组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导入全新的CNC供应商,但需要保持原里程碑节点和量产节点不变。
正常导入新供应商大概需要6个月时间,而此时,距离项目机构件开模仅剩1个月时间。不仅如此,当时供应商切换还面临诸多问题,如疫情和限电的不利因素,新供应商与LCFC并未合作过,对产品技术要求,质量要求以及LCFC产线生产均并不了解,对产品稳定供应存在未知风险等。
在这种情况下,赵群积极协调内外资源,一边与联想紧密配合,快速推进决策,一边推动公司各部门紧密配合。研发团队与新供应商技术对接与现场指导,SQE与供应商交付质量的沟通辅导,供应链与新供应商的商务报价,仓储交付等合作流程对接,现场厂商加班追料。
最终,我们用一个月时间,确保新供应商顺利引入,并保障了产品所需料件的供应及品质,再次用行动证明了“联宝速度”。
Culture Tells
总第261期
旗舰爆款背后的速度与激情……
创业精神
服务客户
打造多方点赞的旗舰产品
当时,无论是对于PC这个行业,还是对于联宝这家企业,赵群都算得上“新人”,作为这样一款重磅产品的项目BM,赵群深知,要想做好,必须确保每一个细节都万无一失。
项目过程中,赵群总是以饱满的激情,不遗余力地推进着项目,利用业余时间反复解读产品方案、产品规格书、材料、工艺等,为确保交付客户资料质量,她总是反复从不同维度分析论证逻辑和数据准确性,详细记录客户每次变更对我们产品报价数据的影响。
“客户临时需求很多,临时组织的会议也很多,电脑似乎都是随身携带的。”赵群说,也曾从家人的生日宴会上中途离场,只为给客户交付最准确的数据资料。
与此同时,在外部成本压力受到严峻挑战和考验时,为保障公司产品经营目标,她从BOM、NRE、tooling、MVA 各模块,再细分到最小颗粒度分别管控和推动项目目标达成。
2022年1月份,备受瞩目的Yoga C970 顺利量产,作为首次承接ADL-P CSLP 项目, 该产品超预期达成联想业务需求,全新ID语言打造出的创新旗舰产品,成功帮助联想拓展了高端市场,还成功斩获IF设计金奖。
这款产品也得到了联想和终端客户们的一致认可,联想和主要零售商认为,Yoga C970是迄今为止最好的convertible产品之一。好的产品,源于好的团队,联宝项目团队的出色表现,也赢得集团的多次表扬。
在赵群看来,一位优秀的项目BM,不仅要想方设法达成客户的需求,把公司“服务客户”的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还要发挥自己的专业价值,致力于提高公司经营效率,未来她也将朝着这样的目标不断前行。
吴明珠,是产品保证部一名可靠性测试工程师,也是庐州实验室负责人,于2012年8月份加入联宝,至今已有15年的可靠性测试及实验室管理经验。
加入联宝后,他先后负责了初期实验室建设和能力认证、ThinkPad L/T/X1等产品可靠性验证、ThinkPad产品质量管理及庐州实验室运营管理,他致力于在工作中践行公司开拓创新的文化价值观,已有3项设备创新取得国家专利并实施落地,严格保证了测试品质;他还深耕数智化建设,推动实验室i-Lab平台的上线和应用,大幅提升了测试效率和设备利用率。
持续创新,为测试员的双手松绑
7月份,由吴明珠主导的《一种屏幕晃动自动化测试装置》一举拿下了合肥市经开区“五小”职工创新评比三等奖,而在此前,这项技术已经获得了国家专利认证。
在吴明珠看来,很多创新都来源于日常工作。测试作业中,带有触摸屏的产品都会进行屏幕晃动幅度测试,此项测试一般必须由两个人完成,一个人推150克力,另一个人量测偏移角度并记录晃动后的停止时间。
手动测试带来的痛点不言而喻,其一,很难控制和保持150克力,其二,每次需要量测长宽找出推力点,其三,每次推力点位置误差导致测试结果偏差较大等。
如此精密的测试怎么能通过人工来量测呢?为了让测试更精准,明珠经过多次的方案论证,利用位移传感器计算打开角度,压力传感器控制推力精准度,对射传感器扫描屏幕长宽尺寸并计算出推力点,配合软件记录数据,实现从测试到结果判断一体化,不仅大幅提高了测试效率,而且严格保证了测试品质。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早期的ThinkPad产品底部都带有扩展坞接口,为验证其接口寿命可靠性,传统测试方式都是采用人工进行寿命测试,每个机种的接口均需要覆盖全厂商,搭配组合繁多,手动操作下来既耗时又耗力,每做完500次,写个“正”字,还容易记错次数。
为解决测试中的痛点,他将手动测试每个动作进行分解,分析每个动作的轨迹路径和次数,一次又一次的画草图,一遍又一遍的改方案,同时借助现有治具模拟自动测试过程。
深耕细作,挑灯夜战,只为方案尽快落地和实施;多次优化,不断改善,只为投入产出比更高,最终他通过多组气缸和推压治具实现了整个过程测试自动化,一次设置,全程解放双手,让测试更省心,而《一种笔记本扩展坞寿命试验机》不仅在公司专利实施评比中获奖,还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认证。
Culture Tells
总第262期
测试员的诗和远方,从数智化开始
开拓创新
互联设备,让测试员不受时空局限
去过庐州实验室的伙伴一定对那张i-Lab数字化看板印象深刻,通过网络将实验设备及测试机台进行互联,依托产品保证部自主研发的智能测试系统,将实验室的测试任务量、设备实时状态、测试机台数量、设备余量等一一呈现,大大提升了实验室的运营效率。
但很多人不知道,在i-Lab平台上线前,实验室管理依旧是传统的线下管理,人工统计设备利用率,巡检设备异常,维护保养计划等,效率低下且数据容易出现误差。
实验室大部分设备购于2012年,不具备互联功能,明珠将设备归类,分析和统计每个测试项目需要人参与的时间,同时计算设备利用率,将测试过程需要人工参与时间长和次数频繁,利用率高的设备放在第一期改造计划中,在Eddy和王朋的大力支持下,他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将改造计划做了一遍又一遍,确保设想的功能都能如实落地。
设备互联改造和开发过程中,为了不影响正常专案进度,明珠只能选择晚上和周末进行功能测试,有时为了一个小小的功能需求,和项目组软件开发成员孔德洋多次电话沟通到深夜;有时因为设备通讯故障,他多次拆开设备进行接线验证。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设备互联和自主开发的i-Lab平台,实验室实现了设备状态实时化、测试过程可视化,设备控制远程化,报告自动生成化,任务拼测智能化等实用功能。
同时测试过程中或设备异常后,通过邮件和钉钉消息推送预警,人工及时干预,最大化利用设备资源和提升测试效率。
现在周末或放假设备断电再通电后,工程师在家通过微信小程序就可以启动设备和切换测试程式,实现“心在测试,人在远方”。
“企业的长久发展一定离不开品质与创新,品质是基石,创新是动力,每一个人,每一个岗位都应该树立品质和创新意识,再铸联宝新辉煌。”明珠说。
汪波 ,任职联宝科技智能制造群组新产品管理部设备工程部电气技术员。
自2020年3月入职联宝科技以来,汪波始终怀着满腔热情,深耕于工程一线,以“服务生产” 为己任,专心、专注、专业地做治具,做好治具,全身心助力业务发展。
在职期间,汪波多次获得月度“生产标兵”、“技术能手”、季度“十佳生产标兵”荣誉称号。
2020年12月汪波更是凭借着扎实的基本功和优异的成绩一举通过了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技能职称评审,荣获了“助理工程师”职称。
做好服务,敢为人先
“我们是服务单位,我们的任务就是快速解决生产问题”这是设备工程经理梁永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同时这句话也深深地烙在了汪波的心里。
入职至今,汪波为各生产部门处理治具异常共计1000余次,并定期对产线治具进行点检,及时解决突发问题。FY20、FY21为了弥补FE 人力不足问题,汪波主动请缨调至夜班,支援生产,充当连接本部门与其他各PU工程部门之间的纽带角色。
为加强各PU工程对治具的了解以及提高治具维护水平,汪波积极组织‘’治具使用方法‘’、‘’最佳治具保养‘’培训6次,培训工程技术人员41人次。而汪波本人也在FY21通过层层考核,以优异成绩入选公司第二批“千人计划” 项目。
Culture Tells
总第263期
开拓创新
深耕一线,“小”治具谱写“大”文章
1
攻坚克难,精进不休
2020年5月,数字化量测治具(FX490机种)在设备工程部组装、调试完毕并小批量验证成功后,正式上线使用。由于此类治具属于自主研发,在大批量生产之后问题开始显现:治具稳定性很差,量测合格率只有70%-80%,远远达不到产线的需求。
为了解决量测不稳定的问题,汪波自告奋勇,连续几天盯在设备旁,仔细观察。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过几天的观察后,汪波发现调节气压、修改量测的时间以及探针的种类对治具的稳定性均有很大影响。于是凭着这个思路,汪波首先更换探针种类,在反复核验后,在不损坏PCB板零件的前提下,选择针头直径稍大的爪针,之后再反复调节气压与量测时间,终于找到了最合适的气压与量测时间配比,近而使此机种治具量测合格率最终提高到96%以上,大大的满足了产线的需求。这也彰显着联宝人敢于挑战现状,不断追求更好的技术、产品、服务、解决方案的企业文化。
未雨绸缪,功到事成
随着公司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用户对治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带电气类治具日渐增多,然而本部门却缺少接线及调试治具的技术员,当带电气类治具交期重叠时会有延误交期的风险,汪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试着编写培训资料,利用空闲时间对组装人员展开培训,详细讲解每种常用电气元件的工作原理、接线方式等注意事项。当有电气类治具需要人员进行接线实操时,他便在一旁耐心地讲解,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下,汪波培养了一批批能看懂电气图纸并独立接线的技术员,这也大大提升了部门批量自制治具的能力。
2021年10月19日,部门接到云海厂区16台数字化压合治具(威震天)的订单,11月4日当天要确保交货14台,由于物料采购及零部件加工都需要时间,留给接线调试的时间只剩一个星期。威震天属于数字化治具,正常情况下单台组装、接线、调试的时间约为28小时左右。这在之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现在部门有了全新、全能的接线调试人才,在经过合理的安排人力、分工协作后,最终按时出货,保证了威震天的顺利上线使用。
汪波说,作为一名一线工程人员,为生产服务是职责所在,治具零故障是他始终追求的目标;快速响应,以最快的速度解决治具故障,保证生产运行,是他对工作的自我要求;积极学习,不断钻研技术,为生产制作更精良的治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是他的最终愿景。
除了完成本职工作之外,汪波还会积极主动利用碎片时间努力学习。入职至今,汪波从一个接线调试、上线维护治具的技术员到现在可以独立进行治具电气原理图绘制及PLC程序设计的专家。迄今为止,他已独立完成Server ODC5200测试治具、侧推插片治具、 A-cover定位锁付治具、Hinge侧推治具等治具路图和PLC程序的设计,且调试之后已交付产线使用,治具平稳运行于各工程部门,无任何异常反馈。
国庆假期进入后半段,伴随着一阵阵秋雨,合肥的气温一夜之间从40度降到20度以下,不少人开始怀念,假期头三天,高温但又阳光明媚的日子。
今年,合肥的气候可以用极端来形容,夏季的高温天气,刷新了自1967年以来的高温历史纪录,而十月份突如其来的寒潮天气,也是近10多年来,来得最早的一次。
“严寒酷暑”,对于多数同事来说,只是一个名词,而对于OMCO设备管理部的汪发勇来说,却有切肤的体会,因为越是极端天气,他们越是坚守在设备运维的第一线。
严寒酷暑,暴雨洪涝,哪里有挑战,哪里就有他们
8月22日,又是最高气温超过39℃的一天,这天联宝又接到上级电力部门下发的拉闸限电通知。如何在极端的高温天气下,有效调控动力设备,确保生产不受影响,成为摆在汪发勇和团队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了保障车间的正常生产和园区的平稳运行,发勇和团队伙伴在设备机房中不断巡查优化调控,力求将有限的电力资源做好最优调配。
彼时,设备机房的温度高达46℃以上,进去不到三分钟便要汗流浃背,但发勇和伙伴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往往每天都要待上三四个小时。
类似的工作,对于发勇和团队伙伴来说,似乎就是家常便饭。作为设备管理部的一员,他和团队伙伴们总是奋战在设备、设施运营保障的第一线,迎着朝露、顶着烈日、冒着暴雨、披着星光……
2022年夏季,面对持续时间很长的极端超高温天气和限电停电等重重挑战,发勇带领团队成员落实定岗定点巡查,工程人员24小时无缝衔接设备调配,早一点来,晚一点走,毫不松懈保障着生产动力制程正常供应,持续达成安全稳定运行0事故、保养达成100%的纪录。
红六月产能冲刺时,PU1 Runin区机种发热量大,超出空调供冷上限,测试机台高温报警,严重威胁到出货。发勇一边积极推动车间空调硬件改造,一边设法协调冰块资源临时降温保生产,在他和各方协作下,顺利保障了红六月的制程环境。
而每到梅雨季节,厂区暴雨内涝、漏水等也严重威胁正常生产及运营,他总是提前制定应急措施,提前演练防范,对老化建筑积极翻新,改造雨排水系统、屋顶防水大修等落地改善,一步步提升了厂区设施安全保障。
Culture Tells
总第264期
联想最大PC研发和制造基地里的韧性工程人
1
创业精神
开源节流,降本增效,让园区运营更有韧性
随着公司产能的逐年提升,制程动力需求量也不断提高,如何开源节流也是发勇和团队伙伴面临新的挑战。
他积极探讨学习工程设备新技术,积极推动BAS动力系统平台搭建、节能空压及余热回收系统、水蓄冷系统、EC风机节能改造等项目落地,实现智能联动调控及在线监测,仅FY21就节约能源成本达138万元。
进入FY22,他又积极推动永磁电机、磁悬浮冰机等技术引进工作,空压氮气制程设备的改造安装等亦在稳步推进中。正是由于这些前期充分的准备,他自豪地拍胸脯保证,10月份厂区全厂氮气供应增加40%,空压供应及品质提升25%,为生产运营提供坚实的动力保障。
其实,发勇只是公司众多后勤人员的一个代表,他们可能做不出爆款产品,他们可能写不出完美的方案,他们没有多少豪言壮语,他们也少有机会出头露面,但他们却以自己最专业、最独特的方式,为公司的生产经营提供坚实、出色的制程供应保障。
FY22年初,DL人力供应业务正式转移到供应链管理部,为了更好地承接这项业务,供应链管理部专门设立了人力供应部,并抽调供应链老兵汪超负责这项工作。
从熟悉的设备采购到陌生的人力供应,汪超面临着艰巨的挑战,但他将多年积累的采购专业优势与供应链先进的数字化技术相结合,不仅出色地完成了今年的几次大招任务,还从流程层面优化了DL人力供应工作。
一身闯劲,15天招聘1.2万人
接手DL人力供应业务后,汪超面临的第一个考验就是5月中旬的大招。
受疫情影响,3-4月华东地区人力需求的竞争企业大部分都暂停招聘,随着5月疫情形势逐渐好转,长三角地区逐步开始复工复产,各大企业纷纷采用强势的价格政策开启“抢人”大战。
面对严峻的人力供应形势,汪超带领DL人力供应团队迅速反应,一边实时关注和分析着疫情对人力市场的影响,一边快速制定几套方案应对不同情况下的市场变化。
他逐家走访合肥本地的人力厂商,与各家深入交流,提前做好本地人力资源的储备,基于前期的储备优势,提前抓住安徽本土企业未全面开招的机会,大量吸纳安徽人力资源,避免了在省外与其他企业进行高价抢人的局面。
最终,在疫情反复和外地复工复产高工价抢人的严峻形势下,汪超和DL人力供应团队仅用15天时间就完成了12000人的招聘任务,节约了采购单价成本的25%,顺利完成了5月大招任务。
FY22 Q2,汪超和团队又面临着超过16000人的人力供应需求,他带领DL人力供应团队与IMG、HR、FIN相关团队充分沟通,紧密协作,共同寻求突破点。在充分调研外部市场招聘节奏后,决定提前启动Q2大招,以避开外部市场价格冲击。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7月份,公司仅用7天时间就快速完成4138人的人力供应,提前且高效地完成了Q2第一阶段原计划为期21天的招聘任务。
Culture Tells
总第265期
从设备到人力,变的是领域,不变的是采购供应的初心
开拓创新
搭建DL人力供应系统,打破DL人力供应商管理壁垒
在接手DL人力供应工作后,汪超一直在思考,如何延续供应链成熟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将多年积攒的采购专业知识和供应商管理经验,融入人力供应领域的供应商管理中,同时借助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力量,去打破DL人力供应商管理壁垒。
他们通过完善供应商准入准出及考核机制,引入更多优质供应商资源参与良性竞争,淘汰不合格厂商;通过借鉴行业的共管账户模式,监督厂商薪资的发放,保证员工的权益;通过建立签订管理规范承诺书,明确供应商违规处罚标准,并严格执行,净化市场环境。
通过这三大手段,解决了眼前面临的问题,但汪超觉得“思之远、视之远,才能行之远”,从中长期的发展来看,还是需要结合数字化的力量,将对DL人力供应的管理从线下转为线上,达到更系统化、规范化、透明化的目的。
说干就干,他将供应商管理需求与供应链在财年初就着手打造的DL招聘管理平台相结合,积极联动DL招聘管理平台项目组,详细阐明了DL供应商管理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和项目组一起迅速搭建起从T1供应商到下游T2/T3供应商完整资源池。
同时,他们还完成了LCFC与DL供应商间的费用结算由手工计算向系统自动运算的转变,搭建DL员工薪资确认和核算平台, 在系统的搭建过程中,因为提前开招,原计划8月底上线的薪资确认模块需要紧跟业务提前上线,打乱了原计划,汪超及团队紧急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配合,最大限度调动开发人力,通宵测试,成功在大招开始前完成部署上线。
如今,人力供应市场的变化仍在继续,新的挑战也将到来,如何通过提前预判和供应商规范化管理来规避市场和未知挑战带来的影响,对汪超来说仍是不小的挑战,但他和团队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詹兆君,现任智能制造群组生产三部主板生产部AOI测试组技术员。
2013年6月,刚从学校毕业的詹兆君来到联宝科技。进入职场他始终坚守初心,勤勉工作,时间如白驹过隙,詹兆君已在联宝工作了9个年头。日日行,能达千万里,常常做,可成千万事。在这9年间,他不断学习并努力提升多方面技能,从产线测试员到产线组长再到带线AOI技术员,詹兆君在多个岗位中历练,为他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始终凭借专业、敬业的工作精神,攻坚克难、勇于挑战;秉承“开拓创新”和“创业精神”的企业文化,为团队质量意识提升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2013-2022年期间,詹兆君凭借优异的业绩,曾多次获得过“生产标兵”、“优秀员工”、“优秀组长”等荣誉称号。在刚刚过去的质量月,詹兆君更是凭借优秀的表现,为公司再添荣誉,让我们一起走进詹兆君的“匠心筑梦”之路。
没有什么一战成名,无非是百炼成钢
今年九月,是联宝科技第8个质量月,詹兆君代表LCFC参加“第七届亚洲质量功能展开及创新论坛评比”,经过多轮的汇报比拼,最终在全国199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詹兆君汇报的《降低镭雕不良率》项目成功斩获二等奖的殊荣。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兆君攻克镭雕不良率的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2021年,兆君为降低因镭雕不良带来的重工、报废费用,以降低镭雕不良率为主题进行QCC专案改善。通过头脑风暴,针对镭雕“不清晰、偏移”主要症结部分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逐个确认、制定相应对策和实施计划。通过跨部门通力协作,成功降低镭雕不良率89.7%,达成目标,为公司贡献12.28K$/年效益。并通过部门的推荐参加了联宝科技QCC专案项目演讲汇报,荣获活动三等奖。
“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本,质量更是一种态度。” 悠悠近十载,弹指一挥间,无论工作还是生活,詹兆君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工作,堂堂正正做人,他的工作能力和人格魅力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他虽不是孙悟空,但技术是他的金箍棒,这根金箍棒在提升产品质量的道路上为他保驾护航。
Culture Tells
总第266期
九年历练上下求索,以匠心促品质提升
开拓创新
创业精神
功成不必在我,攻克必定有我
2020年10月,因工作需要,詹兆君由产线组长调任AOI技术员负责SPI相关工作。刚到新的工作岗位就面临难题:新架线的新设备测试不稳定。由于新SPI设备在测试时出现C/T超时问题,导致影响每日0.5K pcs主板的正常检测。
精益创新,敢探科技前沿
有担当、敢突破,是了解兆君的人对他的一致评价。
2021年初,AOI与MES交互系统频繁出现卡顿现象,忽而之间大家都没有好的方案解决此问题。詹兆君提出,用“打补丁”的模式解决问题只会不断地增加系统负荷,长此以往,势必会陷入问题愈发复杂、排查愈发困难、交付愈发延迟的恶性循环。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詹兆君另辟蹊径,提出开发先进的API系统。有想法就开始行动,他立即整合各方面资源,联动MES同事和厂商研讨,正式确定AOI机台未来交互模式变更为API。
目标确定之后,詹兆君快速响应,与各方面人员商讨开发具体方案。经过各方面人员的的通力协作,一周后,API系统开发完成,詹兆君立即与厂商协同测试心跳/容灾/进板检测/数据校验/过站等功能,并导入PU3单线try run。经过后续的代码优化,总历时两周,新系统成功上线,彻底解决AOI与MES交互卡顿问题,新系统完全符合主流发展趋势,新设备接入可直接对接新平台,并且使AOI测试效率成功提升20%!
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詹兆君充分的展示出了联宝人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和蓬勃向上的朝气。也正是因为詹兆君本着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和积极挑战现状的开拓创新精神,才实现了从“内部除弊”到“创新变革”的新突破!
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脚印迈到底。平凡的岗位,也能做出不平凡的成绩。詹兆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联宝的企业文化。坚守初心,锤炼匠心,培育创心,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虛声,脚踏实地,逐梦而行!
此时的詹兆君迎难而上,主动对超时的问题及时复盘,积极协调各方面资源,推动各部门紧密配合。通过与机台厂商的沟通和调试,终于开发出“动态测试”功能,即考量批量不良漏失异常,每出3pcs,抽测2pcs的模式。在有效解决C/T超时问题的同时还避免了批量漏失兼顾拦截不良。通过此改善终于实现了生产三部“产能达标、品质严控”的目标。
做为老员工,詹兆君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凭借过硬的专业技术,成功培养出合格技术员2人,为工程小组的人才培养添砖加瓦。
2021年,詹兆君以自己扎实精湛的专业能力成功通过层层考核,入选公司第二批千人计划,享受月度工匠津贴。
10月31日,对很多人来说,只是一个普通的月末,不少人在朋友圈发着“十一月,你好”的心情;11月1日,对很多人来说,也只是一个寻常的周二。然而,对于联宝科技的很多小伙伴来说,这是两个不太寻常的日子,随着10月31日公司封闭防控演练通知的发出,11月1日起,封闭防控演练正式拉开帷幕,一夜之间,近2000名联宝小伙伴搬进公寓,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上演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秋日赞歌……
十年一线老兵:护航产能,有我
虽然正式的封闭防控演练通知,是在10月31日发布的,但早在10月19日瑶海区封闭管控时,防疫防控项目组就在公司管理层的带领下,紧急制定防疫应急预案。19日当晚,各部门已经在有序地统计支持生产的白名单。
10月23日,智能制造群组生产四部的胡海生正式住进了公寓,成为最早搬进公寓的那批同事之一。海生是一名有着十年工龄的联宝老兵,多年来,一直从事生产一线的管理工作。
20日的时候,海生所在的车间,开始紧急盘查周边外宿人员信息,联想到当时合肥的疫情形势,他意识到,情况有些不妙。
万一被封控了,一家三口的口粮有没有?万一被隔在家里,产线的工作怎么安排,会不会造成生产积压?一连串的问题,从他的脑海里,像过电影般快速浮现。
“无论如何,正常的生产不能耽搁,往大了说,这关系到公司的业绩达成,关系到给客户的交期承诺;往小了说,也关系到我们每一位员工的收入,疫情当下,每个人对未来都有些焦虑。”海生说,想到这些,在22日,他毅然决定,搬到公寓去住。
虽然,在做决定的那一刻,他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23日离家时,看到妻子为自己准备的被子和行李,面对年幼闺女的撒娇和“叮嘱”,海生还是破防了。
到联宝已经10年,但海生从没住过公寓,刚住进去时,室友的呼噜声,伙伴们起床时发出的响声都会影响睡眠,加上一家三口很少分开,刚开始几天,孩子每晚哭着喊爸爸,这一切都让他有些不适应。
但10天过去了,一切都变得顺其自然起来,每天,他会跟一起住进公寓的伙伴们吃早餐,下班时间,还有机会在车间以外的环境中,和团队伙伴一起聊聊天,增进感情。
对于这次封闭防控演练,海生是非常支持的。公司人员密度大,而周边小区也确实存在不确定的安全隐患,因此,作为一名一线基层管理者,他率先响应公司号召。他也期盼,疫情早点过去,我们的生产和工作能早点回到原来的样子……
Culture Tells
总第267期
这次,我们用14000人,共绘“联宝防疫答卷”
封闭防控演练特稿
从清晨忙到凌晨的安防人:护航阵地,有我
同海生一样,综合运营管理部安防经理刘国良,也是10月23日从家中搬进公寓居住的。
国良所在的部门,负责着整个公司的防疫防控工作,因此,近三年来,他全程参与了公司所有的疫情防控工作。
“提报支持生产名单时,内心有过挣扎和顾虑。”国良坦言,家里有三个孩子,老大和老二要上网课,老三才11个月,晚上还要喝夜奶,而自己和爱人都要上班。虽然父母在帮忙照顾孩子们,但自己若长时间不回家,真怕家人们顾不过来!
但转念又想到自己是安防团队负责人,此刻防疫形势十分严峻,防疫成果又直接关系到公司生产运营,他还是义无反顾地报了名。
爱人听到自己要住进公寓,一边嘴上抱怨着,一边却在帮他收拾好了行李。家人的无条件支持,总是让他少了很多后顾之忧。
早在2020年疫情刚爆发时,国良就奋战到公司防疫防控战斗一线,经过疫情断断续续这两三年,他的心态和公司的防疫能力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他看来,这次封闭防控演练是公司在充分考虑周边疫情情况下做出的最优选择,并且在公司内部做了大量的沟通和宣导,大家都没有20年疫情爆发之初的恐慌心态。
住进公寓后,国良时刻关注着合肥的疫情动态,心里也盼着疫情早点结束,特别是周末的时候,非常想回家看看小孩。
但当公司正式决定进行封闭防控演练时,国良立即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每天除了解答各部门铺天盖地的电话咨询以外,还事无巨细地安排了安防团队的各项工作,往往要从早上六点,忙到凌晨一两点。到夜里休息的时候,耳朵已嗡嗡作响,头也隐隐作痛。
让国良欣慰的是,公司的各项封闭防控演练措施都在有序执行,自己虽然十多天没回家了,但却能够及时帮助同事解决封闭演练期间遇到的各种难题,也获得了部门和同事们的认可,这些都让他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脚印迈到底。平凡的岗位,也能做出不平凡的成绩。詹兆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联宝的企业文化。坚守初心,锤炼匠心,培育创心,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虛声,脚踏实地,逐梦而行!
冲在最前面的HR:护航员工,有我
人力资源部负责一线员工培训和员工关系管理工作的何伟,一直在关注着公司的防疫政策。
在何伟看来,自己和部门小伙伴,服务着公司上万名员工,而这些人,又是此次封闭防控演练最主要的参与者,自己肩上的责任,不可谓不大。
19日,接到部门收集支持生产白名单信息时,何伟就与家人沟通了相关情况,当晚,爱人就帮他收拾好了行李箱。
2022年之前,何伟主要负责一线员工培训入职等工作,每年春节后的大招,他总有十天半月吃住都在公寓的员工培训中心。所以,家人对他那种“说走就走,夜不归宿”的工作方式,似乎早已习以为常。
当然,与之对应的是,家人总要多付出一些,就比如这次,为了支持何伟住到公寓,爱人专门请假一周,照顾两个在家上网课的小孩。
“我们的工作,就是与一线员工打交道,为他们做好服务和保障,让他们安心生产,在这个特殊时刻,我肯定要跟他们在一起。”何伟说,这个时候,如果自己不冲在最前面,又怎么能让团队小伙伴跟着自己往前冲呢?
这段日子以来,何伟带着部门小伙伴,在园区1号教室设立了临时员工服务中心,及时为一线员工提供信息咨询和业务办理等服务;在早晚上下班高峰期,带领工作人员在楼栋内巡视,及时倾听员工反馈;设置专岗对接行政和物业,安排身体不适的员工外出就医。
“这次封闭防控演练,公司提前布局,各项准备工作都很细致,员工也非常理解和支持这种方式,因此,一切都井然有序,无论是我们,还是我们服务的更多员工,都非常安心。”何伟说。
其实,无论是海生、国良还是何伟,他们都只是此次参与封闭防控演练的众多员工的缩影,据统计,此次演练共涉及14000人,仅是从家中临时搬进公寓的员工,就有近2000人。
相信,疫情终将过去,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也终将回归正常,但我们更坚信,我们在疫情期间淬炼的这种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品质,早已融入联宝人的血液里,并助力我们在未来,创造更多的奇迹和辉煌……
刚过去的一周,对联宝科技的小伙伴来说,似乎有些不寻常,因为我们经历了疫情三年以来,第一次的封闭防控演练。而这不寻常的一周里,似乎又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寻常的事儿,大家的工作状态,似乎一点儿也没受到封闭防控演练的影响。
如今,为期一周的封闭防控演练已正常结束,但在封闭防控演练期间,众多联宝小伙伴们,舍小家,为大家,克服重重客观条件限制,高效推动项目进展的优秀事迹,却值得我们铭记……
每天远程会议超4小时,确保排产准时输出
在看到正式的封闭防控演练通知时,供应链管理部负责计划工作的石杰并没有太多的意外和惊讶。
同身边很多人一样,他每天都在关注着合肥的防疫信息,了解到当时防疫形势严峻,周边小区都已经陆续封控管理。
“公司是为了所有员工的健康着想,也相信公司能妥善安排好封闭演练期间的生产和所有员工的生活问题。”石杰说,10月31日,供应链管理部及下属各部门也召开会议, 对公司的封闭防控演练政策做了细致的讲解,也对演练期间的工作做了细致的安排。
封闭防控演练期间,石杰作为team onsite公司同事的代理leader,带着驻公司同事们和居家同事们通过APS等系统,同时借助远程办公软件,每天远程会议超4小时,保证排产的准时输出,为一线高效有序的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部门经理的领导以及石杰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在特殊的运营环境中,产线没有发生一起因排程或物料计划等原因造成的停线事故,保证了生产和“双十一”任务的顺利达成。
同时,他们每天验证SCCT里数据的准确性,通过远程办公软件和相关部门的同事们讨论出改善方案并对系统的据进行了优化。
Culture Tells
总第268期
非常时期的寻常事儿……
封闭防控演练特稿
工作状态更饱满,工作生活两不误
苏秀文是智能制造群一名物料管理经理,负责着生产三部物料管理工作,得知公司要进行封闭防控演练,作为现场管理者,秀文的第一想法是积极响应公司防疫政策,也为一线其他伙伴起到表率作用。
但同时,秀文也有些担心,因为爱人也在联宝工作,如果两人都参加此次演练,那家里老人和孩子就没人照顾了。
好在公司贴心地提供了居家办公政策,为了支持公司的生产和防疫大局,爱人主动申请了居家办公,在完成工作的同时,也兼顾了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这也让秀文免去了后顾之忧。
10月31日,财务月结时,遇到批量工单报错问题。晚上11点,秀文紧急召集在宿舍员工到公司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最终在各单位助力下问题圆满解决。
秀文认为,封闭防控演练期间,大家的工作状态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更加饱满了,真正做到了工作和生活两不误。每天下班后,厂长带着一线管理者到宿舍慰问员工,和员工一起去参加公司组织的掼蛋比赛,一起打篮球,大家的距离更近了,团队凝聚力也更好了。
特殊日子里的无缝协作,更显珍贵
丁汀是质量管理及客户服务远程部一名软件测试工程师,公司进行封闭防控演练前夕,她负责的两个NPI项目,一个处于SIT phase测试阶段,一个在FVT phase测试阶段,正是测试任务最重的时候。
在接到正式通知时,她一边处理紧急的工作,一边又去封控小区给居家的同事送机台,忙完了,才回家收拾行李,因为担心封闭演练期间出现突发状况不便处理,影响测试进度,31日晚,丁汀正式住进了公寓。
整个封闭防控演练期间,丁汀和各个部门的同事之间主要靠线上沟通,会议和电话不断,沟通测试安排,协助研发同事debug,帮助在园区外办公的同事协调机台测试和验证问题。每天更新测试情况,将问题实时反馈给项目组,确保测试顺利进行。
由于测试设备和环境的需要,部分测试工作只能在园区内执行,在完成测试管理工作的同时,还承担了一些测试和issue验证工作,帮助园区内的同事分担loading。
“这期间,带领S580 16 Pro IRH项目成员按时完成了FVT P1测试,带领S780 13 Carbon IRP项目成员按时完成了SIT测试。”丁汀说,虽然累一点,但收获满满,这种特殊日子的无缝协作,升华了同事之间的友谊,更显珍贵!
谈及这次封闭防控演练的感受,很多小伙伴表示,并没有什么恐慌,似乎跟平时似乎没啥不一样。
这种淡定从容,一方面得益于公司完善的后勤保障和细致周到的安排,给了大家足够的安全感;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大家对彼此,对团队,对公司的强大信心。那便是,坚定地相信,无论身处何方,我们都是高效自律、战无不胜的联宝人……
说到工程师,你最先想到啥?是穿着格子衫、牛仔裤,顶着一头乱蓬蓬的头发?还是不修边幅、刻苦严肃的直男工科生?
在联宝,有一群不一样的工程师,他们是一个齐俱专业能力、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的群体,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上下求索,以专业能力与敬业精神推进实现行业转型、履行社会责任。
本月恰逢联宝科技第五届技术大会,Culture Tells联合技术大会组委会,共同推出“工程师专刊”。带大家深入工程师群体,为大家展示一群不一样的联宝工程师。
志存高远,向无人敢尝试的业界难题发起挑战
今天,我们所处的世界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而全球碳共识,却是难得的确定性。这一确定性正在有力地引导各方力量,追求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共赢,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多年来,在联想ESG战略引领下,研发部工业设计工程师王文东带领团队孜孜探索,将水性漆、低VOC涂料、免喷涂材料、环保双色阳极、一体化镭射徽标、可回收材料应用等一项项创新工艺、材料导入专案,在给公司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环境价值。
Culture Tells
总第269期
业界首创,看他们如何让 “撞色设计”变得环保
#工程师专刊#
创新是很多企业、工程师的目标,然而,创新往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在我们所处的这样一个已经高度成熟的产业里,要想引领产业,除了要有高于产业本身的理念和知识储备外,更要有奋斗不息,攻坚不懈的决心和毅力。
2020年,新一代ThinkBook笔记本一经上市便迅速引爆市场,该产品定位为视觉系创造本,产品A面上的“撞色设计”有对比,有分隔,有创意,更有态度,尽显简约潮流质感,是产品重要的设计语言,也收获了众多年轻粉丝的追捧。
ThinkBook系列是联想于2019年推出的PC子品牌,在当时的常规技术条件下,撞色工艺相当复杂,需要通过两次阳极,累计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不仅良率低、成本高,还存在环境污染等问题。
但设计团队希望能通过技术创新找到绿色环保的解决方案,带着这样的愿望,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努力,第一代双色喷砂技术成功导入量产。
“别人都做不了,不代表我们就做不了,这几年,我们已经用数十项国际设计大奖证明了我们的创新实力,拿奖不是目的,我们要把我们的设计能力转化成有竞争力的产品!”文东时常这样鼓励团队。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在第一代产品上市后,文东依然没有放弃,他带领合肥工业设计团队结合笔记本设计过程中实际需求,联合机构团队、模具团队、产品保障团队、质量团队,从最基础的工艺、材料着手,继续挑战这个业界难题。
两年打磨,开创业界全新环保“撞色”
原先的方案,是使用两次喷砂配合贴保护胶带遮蔽的方式来实现撞色效果的。但设计团队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他们致力于探索更加环保的工艺来践行“绿色设计”的理念 。
于是文东带领团队反复进行多种制程的同步验证,调整不同工艺制程顺序,不断进行尝试。最大的困难点在于既要达成全新撞色设计效果,不妥协外观,确保两种“撞色”的颜色、光泽、质感完全符合最初的设计标准,又要满足大批量生产需求,确保产品品质的稳定性,还要满足所有的物性测试需求。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他们先后尝试了几十种解决方案,反复探索,打样产品超过数千 片,不断缩小可行性方案的范围,找准方向后再一点点的进行突破。
最终,通过材料优化配合工艺创新,取消了第一代二次喷砂、人工进行贴膜、撕膜等制程,达成了一次阳极实现“撞色“的效果。这不仅极大地缩短了加工工序,提升生成良率,降低成本,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整个技术创新和验证,文东和团队坚持了将近两年时间才完成。
目前这套创新的解决方案,通过了公司测试团队的验证,正在向项目中落地。同时这种业界首创的技术方案,为撞色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后续不仅可以在ThinkBook系列产品上应用,在Chromebook等产品也在寻找机会导入;甚至还可以反哺产品设计,在产品规划之初就可以打破局限,设计更加丰富的撞色图案。
主动推进跨团队协作,形成独有的技术优势
“这个项目给我的感受是,很多技术创新都不是单个团队能够完成的,只有以公司利益为重,高效推动跨部门协作,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文东说,从尝试优化制程链到替换和颠覆解决方案,从生产到测试,每一个步骤都离不开跨团队协作。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文东和团队在专案已经设计完成进入量产的阶段之后, 仍然不断努力去做产品创新改善,不仅坚守产品的设计品质,同时关注产品的生产加工的痛点,落实绿色设计理念、践行设计赋能。
此创新方案,已被提报专利进行保护,从而在业界形成了联宝科技独有的技术优势。该项目的成功,不仅为联宝科技绿色设计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行业的一次进步。
谈及未来,文东表示,仍将以创业者的心态和精神,直面每一次挑战,带领团队在成就公司业绩和影响力的同时,积极回馈社会,为联宝科技千亿企业的社会责任,为联想ESG战略贡献智慧与力量。
说到工程师,你最先想到啥?是穿着格子衫、牛仔裤,顶着一头乱蓬蓬的头发?还是不修边幅、刻苦严肃的直男工科生?
在联宝,有一群不一样的工程师,他们是一个齐俱专业能力、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的群体,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上下求索,以专业能力与敬业精神推进实现行业转型、履行社会责任。
本月恰逢联宝科技第五届技术大会,Culture Tells联合技术大会组委会,共同推出“工程师专刊”。带大家深入工程师群体,为大家展示一群不一样的联宝工程师。
打破常规Debug程序,屡屡创造“业内第一”
孔长生是ThinkPad AMD平台项目BIOS开发团队负责人,也是研发部的一名软件高级工程师。
自2017年加入联宝以来,他一直以一腔热血深挖ThinkPad AMD平台相关技术,总结项目开发经验,从BIOS小白迅速成长为设计经理,已成功完成20多个项目BIOS开发工作,奠定并夯实了合肥研发团队在ThinkPad AMD平台开发中的重要地位。
Culture Tells
总第270期
从小白到资深,一名研发BIOS工程师的进阶之路
#工程师专刊#
ThinkPad T系列和X系列作为ThinkPad经典高端商务本,也是AMD平台首要切入的产品线。AMD的功能基本都会在T/X上验证之后再在业内推广。对BIOS来讲,每代产品都会面临巨大挑战。
FY22,用户提出自动唤醒和自动睡眠功能的需求,无论是联想还是联宝,都是第一次进行该功能的尝试。虽然没做过,但用户的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长生带领团队开始了艰难的开发过程。
项目组面临的首要难题,便是时差和语言沟通的问题。原来,距离感应器研发团队在挪威, AMD SFH FW是印度团队开发的,平台的S0i3功能是AMD北美团队在主导,Lenovo Vantage的开发是ThinkPad日本团队。因为时差问题,长生与多方开会讨论问题总是在23点以后,有时甚至在凌晨两三点。
过程中因兼容性问题,长生和团队无数次修改BIOS。后续又出现S0i3非正常唤醒的问题,当时客户需求实现指定距离自动唤醒的功能,FVT阶段因为出现bug,导致指定范围外也会自动唤醒。
因为时差及单线沟通等原因,问题一直无法解决。为了提高debug效率,长生意识到必须打破研发人员单线联系的常规debug程序。他连夜与多方沟通,顺利将联想驱动开发人员、车载Novelda以及AMD固件开发人员进行整合加入研讨,快速在短时间内解决了S0i3非正常唤醒的问题,更为后续问题沟通解决建立了机制和样本,有效缩短了研发debug的时间。
在长生和团队的努力下,我们在业内首次实现将车载Novelda sensor(距离感应器)使用在笔记本行业中。说到业内第一,长生和团队还有很多,在AMD平台第一个实现Secure Level 3、 LPDDRX、AIM-T、RPMC、S0i3、RomArmor3、PSB、NIST,还有与AMD、Phoenix和Realtek合作调试的DASH等。可以说,每一个新功能实现背后,每一次突破的背后,都饱含着他和团队无数个日夜的努力。
探索未知领域,对新技术永葆激情
2022年5月份,联想深圳CDL PA Team在做微软WHQL认证时发现一个问题:BIOS同时打开Secure Level 3(微软最高安全等级)和固件TPM,做完休眠测试时,操作系统会被破坏,导致系统关机后机台自动重启。但是,出货要求这两者必须要全部打开。
此时项目即将进入SVT阶段,WHQL认证后的操作系统因为被破坏,无法使用微软提供的工具抓取log。但如果微软认证失败,产品是无法正常出货的!
这个问题牵涉面比较广,OS操作系统、微软最高安全等级、TPM加密解密以及AMD平台和BIOS的设定等,每一项对技术能力要求都很高。
面对挑战,长生没有退缩,一方面,他带领团队查找前期整理总结的设计规格书,另一方面,在办公室工位架起WHQL测试环境,连续一周,长生及团队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一遍遍地修改BIOS和重新安装系统,反复测试,最终发现是AMD平台与Intel平台对TPM设计要求不同导致的。
类似问题,其实在研发项目中时有发生。日本ThinkPad BIOS开发团队以Intel平台为基础开发ThinkPad code,合肥ThinkPad AMD 平台开发团队则需要将日本团队开发的code从Intel平台挪移到AMD平台,这带来了很多平台兼容性问题, 早期每次挪移都需要近两个月甚至三个月的时间。即使挪移完成,烧录到机台后还会有各种问题发生,需要持之以恒,一战到底。
长生和他的团队通过对技术的深挖,对问题的总结,形成了体系化的设计规格书,也让我们的项目越来越顺利,从Intel平台的ThinkPad code挪移到AMD平台需要的时间也从开始的三个月减少到现在的两周时间。
打破边界,推动跨区域、跨团队协作
现在,长生已经是BIOS领域非常资深的工程师,但他对刚加入公司时的场景仍记忆犹新。
2017年,联宝首次承接ThinkPad AMD Raven Ridge系列产品开发工作,也是联想首次在ThinkPad高端商务本中引入AMD平台,刚刚入职的长生就加入ThinkPad AMD的BIOS开发工作之中。
那时的他还是一名BIOS小白,五年来,长生亲历并见证着公司从第一台高端商务本的下线,到逐步建立在ThinkPad AMD平台开发的重要地位。他也逐渐成长为一名设计经理,并带领ThinkPad AMD平台项目BIOS开发团队,深挖技术,取得了很多亮眼的成绩。
可能正是因为自己的成长经历,他特别注重人才培养。近年来国内BIOS人才紧缺,FY22,ThinkPad AMD 7个机种陆续开案, BIOS人员多为经验不足的行业新人。如何培养这些新人,让团队更具战斗力呢?长生主动担任2022年湖畔大学BIOS开发白银班SMB班主任,培训课时20+,为公司培养了大量具备ThinkPad BIOS开发能力的工程师。
此外,在ThinkPad BIOS开发过程中,他始终积极主动地推动跨区域、跨团队协作,与台北研发、AMD、Phoenix紧密合作, 践行one team理念,对外协助AMD解决平台不稳定的问题,对内主动帮助兄弟部门分析项目问题,有效促进了项目debug和开发的效率,助力每一代ThinkPad AMD 产品都能够如期上市。
长生说,既然选择了攀登,便日夜兼程。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他热爱工程师这个职业,也热爱和敬畏着这个行业。未来,他仍将和团队一起,在BIOS领域继续攻坚克难,高歌向前。
精彩待续,
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