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本期封面介绍
Ilot Queyries集合住宅,法国 / MVRDV
08
18-040 拉筹伯大学北区和南区公寓,墨尔本
维多利亚州体量最大的木造建筑
10
Kenneth K.T. Yen
人文馆,美国
重新定义传统教学楼设计的多功能性
14
MANDAWORKS & UPDIS
富有弹性的城市与生态发展策略
竹海与都市的相遇与重逢
18
motiva运动积木,深圳
2020前海未来城市/建筑展参展作品
22
花园中的竹塔
2021年Chelsea花卉展“广州花园”竹塔,英国 / Xylotek
24
户外智能猫窝,北京 / 造式建筑
AI暖宠联盟
26
原地铸造系列 #02 / Noé Duchaufour-Lawrance
从原始质感到令人愉悦的流畅曲线
28
“黑色广场”,莫斯科
“走进公园”或“步入无限”
16
竹之山丘 – 天津智慧山山丘广场 / 原地建筑
32
Meunier科技美容中心,
深圳 / 东仓建设
乌有山水,都市诗相
32
“生命” / Olafur Eliasson
在不确定的景观中体验自己
36
亨宁·G·克鲁斯广场
歌颂埃斯比约的历史
28
春田·宠物医院
杭州
让宠物感受温暖和安全感
llot Queyries
集合住宅
融合宜人街景和
广阔绿地的庭院式公寓
◀建筑俯瞰
top view ©Ossip van Duivenbode
近日
MVRDV完成了Ilot Queyries的建设,这是一栋庭院式公寓楼,共有282套公寓,其中128套是社会福利住房,此外还包括停车场、商业空间和一个屋顶餐厅,处于具有大量光线、空气和绿地的舒适环境中。建筑位于波尔多加龙河东岸,与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的历史中心隔岸相望,是MVRDV和Joubert Architecture事务所规划的四栋楼社区的一部分。
宜人的街道尺度▶
pleasant street scale ©Ossip van Duivenbode
该项目可以看成是对邻近Bastide-Niel总体规划原则的实践,Bastide-Niel规划也由MVRDV设计,旨在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历史城市的“亲切、惊喜、活力”等优点与现代城市的“密度、生态、光线、舒适”结合起来。因此,Ilot Queyries采用了与Bastide-Niel总体规划相同的方式,即建筑填满场地边界,为街景增添亲切感,而屋顶则具有精准的坡度,为建筑本身以及邻里带来大量通风与光热。
MVRDV合伙创始人Winy Maas说:“新冠疫情使人们意识到就近的户外空间是多么重要,我希望Ilot Queyries能够证明这些便利设施不需要做出任何妥协。这栋大楼提供了充足的停车空间,因此形成没有被机动车占用的宜人街道。与此同时,每套公寓均配有阳台或外廊,公园空间也成为绝佳的社区便利设施。”
建筑·宇宙
18-040 拉筹伯大学北区和南区公寓,墨尔本
维多利亚州体量最大的木造建筑
拉筹伯大学的双子楼学生宿舍项目为校园东部的住宿区域新增了624个学生床位。该项目是校园宏大发展计划中的关键部分,后者的目标是将Bundoora校区打造为未来的大学城。作为拉筹伯大学的重要项目以及总体规划中的首批建筑之一,该项目创造了高质量的住宿和学习空间,改善了学生的生活条件并加强了学校与相邻区域的联系。
◀平面图,Plan © Jackson Clements Burrows Architects Pty Ltd
两座建筑沿着场地的东北角和西南角形成了两道弧线,为校园的“街道”网络和中央的大型“私人”庭院空间建立了明显的边界。呈放射状布局的体量与种植在场地边界的桉树形成了和谐的关系,同时也为项目赋予了雕塑般的观感。两座建筑除了各自拥有通往街道网络的“正门”,还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小路与场地丰富多彩的内部世界相连接。
建筑·宇宙
Kenneth K.T. Yen
人文馆,美国 / VMA
重新定义传统教学楼设计的多功能性
VMA事务所为潘宁顿中学设计了Kenneth K.T. Yen人文馆,该校是一所位于新泽西州潘宁顿的私立学校。新建筑设置18间教室和5间研讨室,位于VMA于2012年设计的校园规划的中心。
VMA事务所分析了潘宁顿中学的日常课程表,确定学校更适合混合大小的教室,而不是一开始计划的同等大小的教室。学校的文化还体现在带有独立办公室的共享教学空间,而不是为每个教学组团指定一间教室。新建筑的初步计划还包括一个全封闭的演讲厅。随着方案优先考虑灵活多用的空间,VMA事务所创建了公共讨论场所“The Forum。
VMA事务所设计人文馆是为了挑战和重新定义传统教学楼设计的多功能性,以更好地支持潘宁顿中学的现代教学和学生互动体验。这所学校的理念和教学方式的优势在空间中显而易见。每个空间都致力于促进合作、师生互动以及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在教室内部,连续而隐蔽的设备支持各种教学手段,灵活的家具可以形成满足不同需求的多种组合。教学组团和行政区聚集在一起,以便共享便利设施并且更易于学生使用。
灵活
多用
非正式空间
VMA在2012年开始设计潘宁顿中学的综合规划时,其目标是改善教学环境的品质并提升入学率。Kenneth K.T. Yen人文馆提供了学校急需的灵活、多用和非正式空间,为整个学校社区营造更具协作性和支持性的环境。自人文馆建设以来,学校的申请率提升了42%,年度捐款增多了28%。
MANDAWORKS & UPDIS
获得江阴市霞客湾科学城战略规划与概念性城市设计竞赛一等奖
富有弹性的城市与生态发展策略
《霞客湾科学城战略规划与概念性城市设计》国际方案竞赛,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受江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办方)委托承办,规划研究与设计范围涵盖长江沿岸总面积约80.3平方公里的城市设计与生态发展规划设计。
▲河道分析动图,
River analysis gif © MANDAWORKS & UPDIS
全新的水路网络系统结合了现有的水域,并引入高效的清洁以及排水系统,从而达到了改善水质的目的。精心的设计将城市工程与生态方案完美融于一体,进一步强化了城市亲水的性质,为当地提供了高质量的城市环境与生态环境。创建霞客湖水质净化系统、保留现有水文网络、保护和开发文林湿地,以及将现有的鱼塘整合到更广阔的生态网络中,这一系列措施都是项目蓝色框架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季节带来不同的活动
Different seasons bring different activities © MANDAWORKS & UPDIS
在总体规划中,设计师为科学城拟定了“一湾四岸”的景观模式,将一系列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与城市蓝色绿色网络交织在一起,在不损害自然环境的情况下,为人们提供了充足的社交活动场所。这种规划方式将市民的城市生活集中在霞客湾的中心,有效地限制了人们进入周围湿地区域活动,从而保护与加强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同时为前来参观天然湿地的游客们提供了富有诗意的参观体验。
竹之山丘 – 天津智慧山山丘广场 / 原地建筑
竹海与都市的相遇与重逢
过去数十年间,中国大地上上演了规模空前的人类迁移,无数生于乡间的淳朴青年离开故土,历尽漂泊磨砺,最终融入城市茫茫人海,化作城市发展的一块基石。而这一次,出自江南竹海的35万片天然竹条,不远1200公里辗转迁徙,来到北方大都会,变身为承托天津时尚生活的一片舞台。这是乡野自然与都市的一次不期而遇,也是漂泊青年们与生命之源的久别重逢。
智慧山园区位于天津高新区,业主希望能营造出富于文化吸引力的城市空间,给年轻的新城区带来活力。几年前四周线条硬朗的高大办公楼群已经成型,中心地面被六个突兀的地库出入口构筑物挤占分割,整体氛围遭受破坏。经过研究模拟,原地建筑提出因势利导、顺原有缺陷促成连续起伏空间的构想,并从千里之外的自然山林引入柔韧而富于生命气息的材料-竹,来与四周坚硬混凝土铸造的都市环境对冲互动。
▲流动的曲线,flowing curves ©夏至
▲细部,detail ©夏至
层层退进的2维竹条曲线,堆叠出3维起伏的竹之山丘。新的体量与旧有构筑物相互依托共生,将场地上一个原来的负面障碍转化为两层正向空间。竹之上,是适合各种的大型开放活动的整体连续地景,空间与视角流动变化,激发人们的探索乐趣和多样性使用。竹之下,覆盖围合出的几个独立展示空间,斑驳光影透过竹条间隙洒下,兼具通透与私密。
▲分析图,diagram ©原地建筑
浙江安吉与安徽交界处的广袤竹海是闻名中国的毛竹之乡,竹资源丰沛,周边地区有着历史悠久的竹加工传统。山林中的高大原生毛竹被采伐、运送下山,在附近村镇里精心切割成为35万片修长纤细的竹条。随后这些竹条依就其柔韧而自然弯曲的天性,逐一经由手工弯制、定形、组合,每根竹条之内蕴含着的独特生命张力就此以唯一的曲度凝固下来,汇合成一束束优雅流动的曲线。
为
了
遇见孩子
motiva运动积木,深圳
MENG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
2020前海未来城市/建筑展参展作品
自由的儿童运动场所
Playground for Children
“运动积木”位于2020前海未来城市/建筑展:瞬间城市板块的一处绿草地上,8个相同的木盒子,以不同的姿态滋生出一组空间游憩系统。“运动积木”顾名思义,指可提供少年儿童体育锻炼的组合式功能空间,同时也隐含了“动态的”模块概念。
单元模块通过“即插即用”的功能墙面(简称插件墙)来丰富运动形式,如篮球、小足球、曲棍球、攀岩等运动均可定制化呈现。可迭代更替的插件墙大大提高了模块的使用效率及功能拓展。
儿童的体育健康是未来城市市民关注的焦点之一,运动场所的稀缺是城市的一大痛点。业主希望将“运动积木”投放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中,如广场、居住区、绿地公园、商场、学校空地等,以小体量模块组合发挥最佳场所适应性。辅之以多种运动设施和球类项目,让儿童感受到运动带来的健康与快乐。
◀运动积木,“u”型空间,
type u space of the OpenGym
©MENG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
运动积木,“c”型空间▶
type c space of the OpenGym
©MENG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
◀运动积木,球类运动,
ball game of the OpenGym
©MENG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
运动积木,“n”型空间▶
type n space of the OpenGym
©MENG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
“运动积木”由尺寸1.8m见方的通用单元模块组成,通过自身翻转可呈现c、n、u等类型,在不同的布置规则下即可得到无数种组合方式,像LEGO积木那样顺应各类运动及空间游戏需求。单元模块被“挖去”的曲面空间,通过不同组合连接,产生阻挡、庇护、倚靠、诱导等空间感受。本次参展模块空间隐藏了一条回旋流线,使连贯的空间流动成为主导。
功能拓展流
单元模块在其各个面均能插接不同的插件模块,有球类插件墙、智能插件柜、能源插件板、广告插件牌等,拓展“运动积木”更多功能及创新。
花园中的
竹塔
2021年Chelsea花卉展“广州花园”竹塔,英国 / Xylotek
连接人与自然,重塑城市景观
“第一次参与Chelsea花卉展对我们来说是一次激动人心的创意挑战,我们希望抓住广州这一拥有1500万人口的巨大而富有活力的城市的本质,将其提炼并展现在一片仅有20×10米的花园基地上。”——Grand Associates主创设计师Peter Chmiel
▲自然中的休息空间
resting space int he nature ©Alister Thorpe
▲长椅和结构细部
details of the bench and structure ©Alister Thorpe
Xylotek与知名景观建筑设计事务所Grant Associates合作完成了这些精致的竹塔,唤起人们对广州建筑天际线的想象。广州是一座位于中国珠三角地区的港口城市,拥有1500万人口,致力于在“生态文明”的概念基础上规划城市环境。在设计中引入塔楼的想法最早来自于Grant Associates,他们在“广州花园”的整体设计中体现了重新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连接,重塑城市景观的迫切需求。五栋精致的塔楼成为了景观“花园”城市的几处节点,高度从1.8米到8.4米不等,人类和野生动物都可以使用。
每座塔由垂直排列的弧形竖向构件,以及包裹在外的镂空螺旋支撑网格组成,后者在现场经手工弯曲后围绕垂直元素固定。Xylotek从设计早期就开始研究项目的几何和结构原理,寻找最合适的材料。设计最后选择了Mōsō Nfinity这种材料,这是一种胶合竹条,可以承受极端条件的影响。包裹每座塔楼的晶格图案在不同尺度上重复出现和变化。在最大和最小的塔楼中,外皮以连续规整的图案螺旋上升;而中等尺度的塔楼则被丝带式的较短条带覆盖,在可辨别的重复图案的基础上,呈现出了一定的随机性。
建筑·宇宙
冬
日
温
暖
户外智能猫窝,北京 / 造式建筑
设计一款智能流浪猫窝的想法源于百度发起的AI暖宠联盟。一位收养过流浪猫的朋友向我提出了这个设想——为流浪动物提供一款搭载面部识别系统的收容所。该系统通过观测猫群的生存状态和种群数量,为提高绝育和领养效率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进而推动“以领养代替买卖”行为的普及,帮助城市生态的进一步改善。
我们团队中的许多人都有多年的流浪猫救助经验。这些经验告诉我们,单纯的救助其实解决不了太多问题。而通过大数据干涉猫群的生育和领养的普及,或许能对城市动物保护工作起到更大的积极作用。于是,我们便欣然接受了这项设计任务。要实现对流浪猫的可持续性保护,便不能过度干预,还要着眼于对其自身习性的保护。尤其应当维持大多数流浪猫对人类的警惕性,这是对它们的一种生存保障。
▲猫窝整体概览,overall of the cat nest
© 造式建筑
1. 以猫为本:以猫的生活习性和空间灵活性为出发点,以300mm左右一个猫体工程学单元为模数,减小空间,同时增加私密空间,剔除不必要的外观装饰。
2. 色彩选择:猫对高色调的颜色不敏感,且过分鲜艳在环境中也容易带来不必要的危险。因此选取会让猫感到安全的低纯度色系。
3. 材质环保耐用:不易破碎,重量轻质便于拆装。所以选择了金属外壳和柔软的内衬以及自然的木材。
具体到方案本身
▲符合猫咪习性的空间尺度,
spatial scale that fits the cat’s habits
© 造式建筑
在机械结构的设计部分,充分考虑到安全性与抗噪音需求。主要应用杆式电机,自主研发了整体框架结构。经过反复试验,打造出灵活安静的自动推拉门系统。在接收AI猫脸识别信号后,顺滑开启,定时关闭。
AI暖宠联盟
为流浪动物提供一款搭载面部识别系统的收容所
原地铸造系列 #02 / Noé Duchaufour-Lawrance
2017年夏天,在驾车驶向葡萄牙的途中,设计师Noé目睹了发生在这里的剧烈火灾。这次经历让他久久难忘,引起了深刻的共鸣。原地铸造系列 #02 致敬了葡萄牙软木,是一首对弹性、工匠与制作过程的颂歌。每件家具中都包含并展示了历史的印记。从灼烧过的粗粝软木到细腻颗粒,从原始质感到令人愉悦的流畅曲线,该系列将二元属性融为一体。废弃的软木在灼烧后变为定制的渐变体块,继而被设计师塑造成富有触感和雕塑感的作品。
从原始质感到令人愉悦的流畅曲线
走进公园
“黑色广场”,莫斯科 / Gregory Orekhov
雕塑家和艺术家Gregory Orekhov近日在莫斯科的马列维奇公园完成了他的最新作品“黑色广场”(Black Square)。
向自然本源的
回归
“黑色广场”是第一座为纪念画家卡西米尔·马列维奇而创作的大型纪念装置,同时也是俄罗斯当代雕塑中的一个独特范例。艺术家对雕塑能够捕获的“风景量”进行了考量,并有意地保持作品的“非自然性”,使其与公园的背景形成对照――这也是该作品最重要的一个特征。艺术品被巧妙地融入既有环境中,同时将观者与景观中的建筑空间连接起来。
当人们进入这座“广场”时,将发现自己正置身于一个十字路口,同时面临着“走进公园”或“步入无限”两种选择。
Meunier科技美容中心,
深圳 / 东仓建设
乌有山水,都市诗相
MEUNIER科技美容旗舰概念店【乌有山水】位于中国深圳福田区皇庭中心大厦34层,西南面深南大道,由国内著名设计机构DOMANI东仓建设执笔。该项目为继深圳宝安区时代广场MEUNIER概念店【亮如白昼的夜及温和的肢解】之后DOMANI为深圳市场贡献的第二家艺术馆级医美概念店。同时亦是MEUNIER品牌内持有设备等级最高,服务内容最为完备的白金店。
生 命
Olafur Eliasson
在不确定的景观中体验自己
▲沉浸式的全景体验,An immersive, ‘panoramic’ experience © Mark Niedermann
▲利用萤光素钠制造出的“绿水”
The bright green water is infused with uranine © Pati Grabowicz
文 /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
Text: Olafur Eliasson
这些年来,我越来越感兴趣于从广泛的、以生物为中心的视角,而非以人类为中心的视角去思考生命。我发现自己正在将名词转变为动词,比如,在做展览的时候,我试图将“树”变为“种树”,为的是能够感知到超出我们人类通常可以想象到的观点。我认为生命也是一场“共谋”,它关乎于其“共同呼吸”的词源,也关乎于其在词典中的释义。
“生命”呈现的是一个未来的景观模型。它欢迎着人们的进入。几年前,当贝耶勒美术馆(Fondation Beyeler)的主管Sam Keller第一次和我讨论这个展览时,我就在想,何不让一切人事物都参与其中?我们可以邀请地球上的植物和各类生命进入这个展览。除了将大门敞开,我还决定移除那些将外部环境隔绝在美术馆之外的结构边界。
亨宁·G·克鲁斯广场
BIG用音流水池打造市民的聚集地
歌颂埃斯比约的历史
为纪念出口加工业巨头亨宁·G·克鲁斯而修建的亨宁·G·克鲁斯广场,由BIG景观规划团队设计。广场位于埃斯比约音乐厅与埃斯比约艺术博物馆前院,包含一座音流水池,不仅加强了城市与海洋之间的密切联系,还体现出城市悠久的海事历史。人们在此聚集相会,为周围社区增添了几分活力。在这些年中,埃斯比约市发展了大量的文化设施,亨宁 · G · 克鲁斯广场由亨宁·G·克鲁斯基金会捐赠给埃斯比约音乐厅和市民使用。
▲概念生成,diagram © BIG
“BIG的建筑师和景观规划师在埃斯比约音乐厅的前方创建了一个兼具功能性和活力的地方, 这种富有想象力的方式启发市民可以在广场驻足停留,亦或探索充满活力的音乐厅内部。 我们为这一结果非常高兴。”埃斯比约音乐厅总监, 陀本赛德鲁说道。 出于对乌松设计的埃斯比约音乐厅的尊重,广场被设计为原有建筑的延伸。从室内大厅到哈奈路的滨水区,室内的石柱和户外的桦树林相融相生,为音乐厅创造出由内到外自然的过渡。音乐厅的前院是一片桦树林,且中央设有音流水池,迎接着到访音乐厅的观众和路过的行人。
春田·宠物医院,杭州 / 舍近空间设计事务所
让宠物感受温暖和安全感
这个项目位于杭州钱江世纪城,共200㎡。业主春田宠物医院在杭州良渚有一家经营成熟的宠物医院,在经营过程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宠物主人会注重医院的环境,因此业主在筹备分店时找到了我们,希望能协助他一起打造兼具专业与品质的新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