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弘扬党的伟大精神 走好新时代赶考路(第五期)

其他分类其他2022-07-07
476

1、脱贫攻坚精神

2、伟大抗疫精神

目录/contents

4、丝路精神

3、企业家精神

脱贫攻坚精神

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
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

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评论员文章

人民日报评论员:全党全国全社会
都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全国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团结一心,英勇奋斗,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的胜利!”

黄文秀生前的工作照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反贫困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从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进行了长期艰辛奋斗。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习近平总书记先后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坚持看真贫,坚持了解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的实际情况,面对面同贫困群众聊家常、算细账,亲身感受脱贫攻坚带来的巨大变化。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

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在晨读之后来到教室督促大家好好吃饭(2021年8月24日摄)。

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靠的是党的坚强领导,靠的是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靠的是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坚守执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在脱贫攻坚斗争中,我们立足我国国情,把握减贫规律,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坚持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形成脱贫攻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坚持精准扶贫方略,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根源;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坚持弘扬和衷共济、团结互助美德,营造全社会扶危济困的浓厚氛围;坚持求真务实、较真碰硬,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在脱贫攻坚斗争中,从党的领袖到广大党员干部,情系贫困群众、心怀减贫大业,各地区各部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全面参与,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

使,充分彰显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的团结伟力;从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到加强领导、建强队伍,从区分类别、靶向施策,到严格标准、有序退出,再到跟踪监测、防止返贫,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如何稳等问题,打出了一套政策组合拳,集中展现了“精准务实、开拓创新”的治理智慧;广大党员、干部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扎根一线、任劳任怨,基层党员干部呕心沥血、苦干实干,广大志愿者真情投入、倾力奉献,1800多名党员、干部为减贫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深刻诠释了“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价值追求。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要继续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让老百姓生活更加富裕、更加幸福。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回首过去,我们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了伟大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在新的起点上,我们正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宏愿而奋斗。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决心,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伟大抗疫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身忘死
尊重科学、命运共同

这是2020年7月15日拍摄的江西省井冈山市神山村村民笑脸合集。地处山区腹地的神山村曾是江西省井冈山市最偏远的贫困村之一,贫困发生率曾达30%以上。当地通过发展扶贫产业和乡村旅游,村民收入显著增加,并在2017年2月正式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

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2020年9月8日,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评论员文章

人民日报评论员:在全社会
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努力,付出巨大牺牲,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强调“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病毒突袭而至,疫情来势汹汹。面对这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举国上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用1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进而又接连打了几场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歼灭战。与此同时,中国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克时艰,以实际行动帮助挽救了全球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诚愿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充分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自觉担当,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面对这场严峻斗争,我们坚持“生命至上”,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不惜一切代价,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深厚的仁爱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坚持“举国同心”,14亿多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肩并肩、心连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坚持“舍生忘死”,各条战线的抗疫勇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顽强意志;坚持“尊重科学”,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把遵循科学规律贯穿到决策指挥、病患治疗、技术攻关、社会治理各方面全过程,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坚持“命运与共”,秉承“天下一家”的理念,发起新中国成立以来

病毒突袭而至,疫情来势汹汹。面对这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举国上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用1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进而又接连打了几场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歼灭战。与此同时,中国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克时艰,以实际行动帮助挽救了全球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诚愿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充分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自觉担当,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面对这场严峻斗争,我们坚持“生命至上”,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不惜一切代价,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深厚的仁爱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坚持“举国同心”,14亿多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肩并肩、心连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坚持“舍生忘死”,各条战线的抗疫勇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顽强意志;坚持“尊重科学”,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把遵循科学规律贯穿到决策指挥、病患治疗、技术攻关、社会治理各方面全过程,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坚持“命运与共”,秉承“天下一家”的理念,发起新中国成立以来

援助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紧急人道主义行动,为全球疫情防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和衷共济、爱好和平的道义担当。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钟南山(前中)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批战疫一线火线发展党员的入党宣誓仪式上领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从来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应该看到,我们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面临的外部风险就会越多,就越需要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是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显著优势,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积累的坚实国力,是从容应对惊涛骇浪的深厚底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广泛感召力,是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建设更加繁荣美好世界的人间正道。前进道路上,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我们一定能够战胜一切风险挑战,不断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

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勠力同心、锐意进取,我们一定能够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企业家精神

增强爱国情怀
勇于创新
诚信守法
承担社会责任
拓展国际视野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

企业家要带领企业战胜当前的困难,走向更辉煌的未来,就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评论员文章

人民日报评论员:弘扬企业家精神,
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企业家群体和企业家精神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勉励民营企业家“弘扬企业家精神,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嘱咐要发扬企业家精神,“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动企业发展更上一层楼,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弘扬企业家精神,鼓舞着广大企业家更加积极进取、奋发有为。

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体系不断发展,各类市场主体蓬勃成长。截至2021年11月初,我国市场主体总量已突破1.5亿户,其中个体工商户突破1亿户。伴随各类市场主体的成长和勃兴,一大批有胆识、勇创新的企业家茁壮成长,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世界水准的中国企业家队伍。他们怀着对国家、对民族的崇高使命感和强烈责任感,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顺应时代发展,勇于拼搏进取,为积累社会财富、创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积淀形成的企业家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上汽大众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在生产流水线上作业。

新时代呼唤与时俱进的企业家精神。在2020年7月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企业家要带领企业战胜当前的困难,走向更辉煌的未来,就要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企业营销无国界,企业家有祖国,爱国是近代以来我国优秀企业家的光荣传统,爱国情怀是企业家应有的价值追求;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家创新活动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企业家要同方方面面打交道,调动人、财、物等各种资源,没有诚信寸步难行;社会是企业家施展才华的舞台,只有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才能真正得到社会认可,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家;有多大的视野,就有多大的胸怀,拓展国际视野才能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激烈竞争前所未有,气候变化、疫情防控等全球性问题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前所未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经济在脆弱中艰难复苏。同时,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国内外发展环境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对我国企业发展带来了不小挑战、提出了更高要求。越是面临挑战,越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作用,推动企业实现更好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广大企业家要厚植爱国情怀,带领企业奋力拼搏、力争一流,实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发展;要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勇于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重视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有效调动员工创造力,努力把企业打造成

为强大的创新主体;要做诚信守法的表率,带动全社会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提升;要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努力稳定就业岗位,关心关爱员工;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提高把握国际市场动向和需求特点的能力,提高把握国际规则能力,提高国际市场开拓能力,提高防范国际市场风险能力,带动企业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实现更好发展。进一步激发和弘扬企业家精神,还要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依法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为企业家干事创业创造良好环境。

中远海运“天秤座”轮停泊在上海洋山港二期码头。

企业好经济就好,居民有就业、政府有税收、金融有依托、社会有保障。面向未来,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充分调动广大企业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在新征程上敢闯敢干、不懈奋斗,形成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我们就一定能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丝路精神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习近平2017年5月14日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评论员文章

人民日报评论员:弘扬丝路精神,
共创共享美好未来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新的历史条件,继承和发扬丝路精神,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唤起了沿线国家的历史记忆,赋予古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完全可以从古丝绸之路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强调“共商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区域经济繁荣,维护世界和平稳定,顺大势、应民心。我们要弘扬丝路精神,共创共享美好未来”。

2016年6月21日,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在布哈拉古城参观一家地毯和丝绸作坊。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从张骞出使西域完成“凿空之旅”,到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古丝绸之路凝聚了先辈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促进了亚欧大陆各国互联互通,推动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2013年秋,习近平总书记西行哈萨克斯坦、南下印度尼西亚,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旨在传承丝路精神,携手打造开放合作平台,为各国合作发展提供新动力。如今,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热烈响应,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并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实践中不断发扬光大、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正是因为坚持和平合作,我们笃定“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努力以对话弥合分歧、以谈判化解争端,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础上,积极发展同各国友好合作关系;正是因为坚持开放包容,我们强调“‘一带一路’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推进同各国、各地区发展战略和互联互通规划对接,加强政策、规则、标准融通;正是因为坚持互学互鉴,我们倡导“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正是因为坚持互利共赢,我们秉持“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启动了大批务实合作、造福民众的项目,构建起全方位、复合型的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开创了共同发展的新前景。新时期的丝路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讲究和睦、追求和谐的民族品格,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天下情怀、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我们追求中国人民的福祉,也追求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让14亿多中国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这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面对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有增无减,实现普遍安全、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回答好“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必须弘扬丝路精神,共创共享美好未来。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要以丝路精神为指引,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更多丰硕成果,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强调,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前进道路上,大力弘扬丝路精神,努力实现更高合作水平、更高投入效益、更高供给质量、更高发展韧性,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我们就一定能为推动世界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大力量,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

X9216/5次“杭叉号”中欧班列从浙江金华南站启程,经霍尔果斯出境,驶向哈萨克斯坦的梅杰乌。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