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企业月度期刊

海洋工程技术装备
发展动态简报

企业内刊

深圳海洋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01

11月刊

magazine

目录
CONTENTS

行业新闻

01     VARD船厂获得2亿欧元铺缆船大单
02     奥地利LEC中心开展发动机低碳燃料、
          碳捕集研究
03     挪威开发甲醇动力电缆安装船
04     厦门举行第五届国际潜水救捞与海洋工           程装备展览会
05     Changes to Membership for Training              Providers Offering In-Water Training              of Commercial Divers
06     爱尔兰的Kinsale Head气田平台拆除
07     Heerema获DNO英国北海两座平台拆             除合同

目录
CONTENTS

08     亨通集团最新大型深远海风电安装平台发布
09     JDR开始建设价值1.55亿美元的海底电缆设施
10     大宇造船在风电安装船上搭载智能系统
11     JSD 6000深水起重铺管船顺利完成称重倾斜试验
12     Oceaneering Announces Freedom™ AUV                      Achieves TRL 6 For Pipeline Inspection
13     Oceaneering Wins ROV Service Contract                     Offshore Brazil  
14     Subsea7 awarded contract offshore Trinidad                 and Tobago Subsea7 
15     筑牢数字安全“防火墙” 
         中国海装LIGA大数据平台通过“等保三级”认证
16     国际海事组织认可北斗报文服务系统加入全球海          上遇险与安全系统
17     薪酬分配向科技人才倾斜〡人社部发布《国有企           业科技人才薪酬分配指引》
18     450多艘船,全部用上电子航海日志(eLog)
19     2022年11月国际新船订单跟踪
20     中东海工市场强劲复苏
21     化石能源需求将在2025年达峰! 石油公司的钱往            哪投?

水下技术

22     中海油研究总院牵头研制的水下高压湿式接头获            DNV颁发的产品符合性证书   
23     中国石化启动我国首个开放式千万吨级CCUS项目
24     NB35-2CEP至世纪号海管隐患治理项目

目录
CONTENTS

25     平湖近海海管悬空治理项目
26     智慧风电的数字化特点及应用落地

27     中国首艘、全球最大LNG运输加注船完成改装
28      5000吨自航式全回转起重船项目开工
29     国内载缆量最大、综合作业能力最强的专业布缆              船开工
30     三星重工“无人船”技术完成海上船舶实证测试
31     我国首套自主研发浅水水下生产系统投用
32     Autonomous seismic survey subsea nodes set               for commercial ops in 2024
33     Tethered robotic inspection solution
34     Subsea Innovation backs TechnipFMC in Gulf of            Mexico
35    深海智人同中海油开展大型智能电液混动型ROV             及收放系统开发合作
36     水下机器人在海上风电场退役中可以扮演哪些角              色?
37     重大突破!我国首套自主研发浅水水下生产系统             投用!

船舶与水下装备

优秀文献

38     国产化管汇安装过程分析与研究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行业新闻

VARD船厂获得2亿欧元铺缆船大单

来源:蓝水LAB   2022.11.28

    意大利电缆巨头Prysmian准备投资约 2 亿欧元建造一艘新的电缆敷设船,此外,Prysmian 表示还将花费约 4000 万欧元(4110 万美元)购买电缆设备。这艘新船长170米,与去年交付的达芬奇一样,将由Fincantieri集团旗下的VARD集团建造。该船将于 2025 年第一季度全面投入运营,预计将加强Prysmian的项目执行能力及EPCI能力。
    据该公司称,新船将拥有绿色证书、高电缆装载能力和航行速度,这将显著减少所需的电缆安装活动数量,从而使二氧化碳排放量总体减少,燃料消耗减少约 40%与传统的电缆敷设船相比。该船将配备总功率为 3MW的电池组。此外,该船的绿色发动机预计可将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 85%。“这艘新船无疑将改变游戏规则,加强我们的安装能力,支持我们在海上风电场市场的领导地位,为按时交付和执行项目提供保障。
    ” Prysmian集团执行副总裁项目B U Hakan Ozmen说。“这艘新船是对“达芬奇”号和我们现有船队中其他铺缆船的补充,从现在开始,它将支持集团在不断发展的海底电缆安装业务方面的长期增长。”该电缆敷设船与“达芬奇”号的船体基本相同,还将配备类似的电缆安装设备,例如的首条带绞盘的敷设线适合在3000米以上深水安装,第二条独立敷设线采用覆带式布缆机,以增加操作灵活性,两个电缆转盘分别为7000吨和10000吨,动力定位系统为DP3,最大运输速度将超过 16 节。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一旦投入运营,它将致力于执行美国的Coastal Virginia Offshore Wind (CVOW) 项目、Neuconnect Energy Link以及德国的Dolwin4 和 Borwin4海上风电网连接电缆系统。普睿司曼的船队目前由五艘铺缆船组成,包括拥有约 35 年业绩记录的 Giulio Verne、主要用于安装海上风电输出电缆的 Cable Enterprise、用于浅水安装的驳船 Ulisse、小型驳船最近加入了船队,专为在非常浅的水域和潮间带作业而设计,还有“达芬奇”号铺缆船。

行业新闻

奥地利LEC中心开展发动机低碳燃料、碳捕集研究

来源:蓝水LAB   2022.11.18

    位于奥地利格拉茨的大型发动机能力中心 (Large Engine Competence Center, LEC) 是一家从格拉茨科技大学分拆出来的公司,专注于绿色能源和交通系统。
    LEC 的成立是为了遵守奥地利联邦政府的 COMET 计划(卓越技术能力中心),该计划由联邦气候行动、环境、能源、流动性、创新和技术部以及联邦劳动和技术部资助经济。

     LEC 等 COMET 中心的任务是为气候保护、数字化、流动性、健康和能源等关键挑战开发解决方案,以实现可持续的未来。他们被要求与大学和其他研究机构合作进行前沿科学研究,以及为公司合作伙伴提供具有应用成果的产业研究。

    就 LEC 牵头的财团而言,一些公司合作伙伴包括 INNIO、AVL、WinGD、Acceleron、Bosch、OMT、Kistler 和 Hoerbiger 等行业重量级企业。
    格拉茨科技大学的 Andreas Wimmer 教授是 LEC 的负责人,他向 Diesel & Gas Turbine Worldwide 介绍了该公司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氨基测试
    最近的成就之一涉及氨燃烧概念的测试。根据Wimmer 的说法,LEC 是世界上首批在发动机试验台上调试和运营氨燃料基础设施的研究机构之一。
    LEC 六个试验台中的三个已经能够对大缸径发动机的氨燃烧进行研究。因此,基础设施配备了一个 2000 公斤的移动罐式集装箱,用于储存作为燃料提供给试验台发动机的氨。其余试验台的升级已经在准备中。
    由于 LEC 正在研究所有类型的燃料进入和燃烧概念,因此燃料供应基础设施具有低压和高压(高达 1600 巴)氨系统。
    试验台的运行需要最高的安全标准,但也需要专门设计的废气后处理系统来处理污染物排放和氨逃逸。“我们的试验台最多只能排放 5 ppm 的氨,因此我们在为试验台指定的后处理系统上投入了大量精力,”Wimmer 说。“它是一种温度控制的选择性催化还原和氨逃逸催化剂。还安装了先进的传感器来监测催化剂前后的氨和氮氧化物。”
※进一步提高替代燃料的性能
    LEC 正在研究氨以外的许多其他燃料的燃烧。其中包括传统燃料,以及甲醇和氢气。
    “与氢相关的研究和发动机技术水平已经相当先进,”Wimmer说。“例如,2020 年,INNIO 已经在德国汉堡的 HanseWerk Natur 热电联产厂安装了 1 兆瓦功率级的颜巴赫发动机。
    “该装置可以使用 100% 的天然气和 100%的氢气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任何天然气/氢气混合物。该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我们仍在努力提高发动机性能——特别是在效率和高负载能力方面。我们研究计划的目标是用氢气实现与天然气相同的性能。”
    Wimmer 补充说,对甲醇的研究也相当先进。
    对氨的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用氨优化燃烧是一项相当艰巨的任务,”他说,并补充说双燃料发动机在这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兼容性。“双燃料发动机是船舶应用的首选方法,因为它们提供了非常强大的燃烧过程,而仅使用柴油的操作在紧急情况下提供了可靠的备用解决方案。”
    使用外部氨混合物的初始 LEC测试表明,可以实现约 80% 至 90% 的替代率,而没有明显的缺点。燃烧概念的进一步优化旨在减少所需的柴油份额。

行业新闻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Wimmer 解释说,几乎 100% 以氨为燃料的发动机也被定为火花点火燃烧概念。然而,LEC 预见到有必要裂解一些氨来生产氢气并将其用作燃烧的促进剂。
    “氨也被考虑用于季节性储能,”Wimmer 说。“由于可再生能源产生的过剩能源以及储氢能力有限,因此使用氢气生产液态电子燃料(例如氨)可以以适当的方式储存数月是有意义的。”
※碳捕获的有前途的概念
    LEC 还致力于碳捕获系统,以捕获船舶或发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这项研究也提出了一些挑战,”Wimmer 说,“特别是在必须为捕获的二氧化碳提供存储容量的船舶以及必须实施基础设施以处理二氧化碳并将其运输到可以使用的地方的港口在电子燃料的生产中。”
    该研究领域的一个非常有前途的方法是 HyMethShip 概念,它是一种预燃烧碳捕获系统。该概念使用甲醇作为氢载体来储存船上推进船舶所需的能量。该系统以膜反应器为基础,分离出用于发动机运行的氢气,同时将剩余的二氧化碳液化并使用与甲醇相同的储罐储存在船上。当船舶靠岸时,排放的CO2可再次用于生产甲醇,从而关闭CO2循环。
    “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过程,因为重整过程所需的所有能量都可以由发动机的废热提供,”Wimmer 说。
LEC为该项目设定的目标是将 CO2排放量减少 97%,将 NOx 排放量减少 80%,同时将系统的能源效率提高 45%。LEC 已经安装了 1 MW 功率范围内的技术演示器,表明整个系统可以成为适合海洋应用的解决方案。
    “下一步是进一步优化,最终将系统安装在船上,”Wimmer 说。

行业新闻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总部位于奥斯陆的 Cecon Contracting 及其合作伙伴已就建造一艘电缆安装船达成协议,该船将配备甲醇双燃料系统和电池组。
    该船将由土耳其的 Sefine 造船厂建造,NSK Ship Design 与 Cecon 的工程团队一起负责设计。它将能够执行海上风电服务以及轻型建筑工程。电缆安装船将配备甲醇双燃料系统和用于混合储能的电池组,与现有的传统船型相比,这些创新有望显着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根据 Cecon 的说法,主要设计目标之一是开发一种现代环保型电缆船,同时不影响船舶装载容量。该公司表示:“已应用广泛的运营经验来开发多功能工作平台,使船舶能够在不安装电缆的情况下在近海工业的其他领域运营。”预计将于 2025 年第一季度交付。

行业新闻

挪威开发甲醇动力电缆安装船

来源:蓝水LAB   2022.11.21

厦门举行第五届国际潜水救捞与海洋工程装备展览会

来源:央广网   2022.11.18

    央广网厦门11月18日消息:11月18-20日,第五届国际潜水救捞与海洋工程装备展览会在厦门举办。来自国内外的相关企业、知名专家及海洋类高校负责人等1000余人齐聚厦门,聚焦世界海洋创新科技,把脉海洋经济发展潮流。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本届展会经商务部批准,由CDSA第五次携手国际潜水承包商协会(ADCI)、国际海事承包商协会(IMCA)联合主办。据了解,国际潜水救捞与海洋工程装备展览会已在厦门连续举办四届,从上届开始,展会纳入厦门海洋周议程,成为厦门海洋周重要组成部分。
超500个展位   聚焦世界海洋创新科技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本届展会展览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设有潜水救捞技术装备、海上风电、市政工程潜水、应急救援与旅游潜水、船舶防污染、船舶设备及配套6个专业展区,500余个标准展位,展示1000余种高端潜水打捞及海洋工程装备。

行业新闻

新型的海上救助飞行器、3000米水下机器人、巨型海上风电安装船、万吨级打捞起重船、海底无人作业机器人、海底大数据工作站、水下智慧导航设备……一大

现场展出的海上飞行救援艇和飞行救生圈

批海洋工程、公共安全与应急救援相关的高新装备技术悉数亮相,展会首日,专业观众人数突破2000余人次。
专业分享   把脉海洋经济发展潮流 
       据中国潜水打捞行业协会理事长宋家慧介绍,本届展会除了有海洋新科技产品的展出,第七届国际潜水救捞与海洋工程技术论坛也于18日下午拉开帷幕。期间,海洋政策研究、海洋防灾减灾、海洋能源开发、智慧海洋建设、深海科研工程、水下安全保障等海洋开发领域不同研究方向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首席专家、首席科学家,将围绕“经略海洋、发展海洋”主题,聚焦海洋发展战略和前沿科技的重点、热点、难点进行全方位的深入交流,共同把脉海洋经济发展潮流。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IMCA has been made aware of several serious diving safety issues during basic training routines. Despite these operations being overseen by various national regulators, we remain very concerned with the safety performance of in-water diver training. Safety has been and will always be at the core of our values and consequently we are duty bound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We are therefore taking direct steps to address these concerns. This has led IMCA, guided by its Diving Division Management Committee, to completely reassess this category of membership.
Accordingly, in 2023 IMCA will implement a Membership assessment scheme (including both a desktop and onsite audit) for all Members in the T1 category (“Training providers offering in-water basic diver training”, formerly DT1), similar to the audits we undertake for all prospective diving contractor Members. In addition, we will implement a biennial onsite auditing programme of all in-water diver training school Members.
    The T1 membership category will only be open to training schools approved by relevant certifying authorities to teach in-water diver training courses that lead to the award of diver training certificates recognised by IMCA (see IMCA Information Note 1394). We believe that this category of IMCA Membership is likely to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persons wishing to undertake safely delivered, high-quality in-water diver training courses.
    Our programme of onsite audits will be rolled out in 2023. The package of documentation we will require for the desktop audit will be available on our website shortly. This will include details on providers’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 equipment planned maintenance, diving records, etc.
    Membership renewal invoices will be issued this month in the normal way. However, the new invoice and annual fee will be £5000, a sum that is inclusive of desktop and onsite audit fees (but will not 

行业新闻

Changes to Membership for Training Providers Offering In-Water Training of Commercial Divers
IMCA发布Information note No. 1625 – November 2022 为商业潜水员提供水上培训的培训机构成员资格变更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include travel and subsistence costs incurred by IMCA auditors, which will be invoiced at cost plus 5%).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 audit process will confirm Membership of IMCA as a category T1 Member.
We appreciate that these measures will increase the cost of IMCA membership for such providers, but decisive action is needed to address genuine safety concerns and restore IMCA’s confidence in this vital part of industry.
-----IMCA已经意识到在基本训练过程中存在几个严重的潜水安全问题,正在采取直接步骤解决这些关切。在2023年,IMCA将为T1类别的所有成员(“提供水上基本潜水员培训的培训商”,前身为DT1)实施会员评估计划(包括桌面和现场审计),类似于对所有潜在潜水承包商成员进行的审计。此外,将对所有水上潜水员培训学校成员实施两年一次的现场审计计划。

行业新闻

爱尔兰的Kinsale Head气田平台拆除

      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的子公司(Petronas)PSE Kinsale Energy正准备在5月下旬启动位于爱尔兰的Kinsale Head气田的平台拆除工作。拆除工程将由荷兰Heerema Marine Contractors的世界上第二大半潜式起重船(SSCV)“Thialf”完成。

    据了解,“Thialf”号船长201.6米,宽88.4米,拥有14200吨的起重能力,于1985年建成。计划中的拆除工作将涉及几艘船。虽然主要工作将由1985年建造的“Thialf”

进行,但Heerema的两艘锚处理船“MV Kolga”和“MW Bylgia”也将参与整个工程,拖驳船H-541、H-407和H-542进行辅助工作。
       此外,2015年建造的CTV“Merel-G”将在所有作业中用于在船舶和岸上之间转运船员。
       经过42年的生产,PSE Kinsale Energy由于储量耗尽,于2020年7月停止了Kinsale地区气田的天然气生产。去年,Stena Drilling公司拥有的“Stena Spey”钻井平台完成了Kinsale地区的部分拆除工作。钻井平台于2021年4月中旬抵达后开始拆除工作。
       Kinsale油田位于凯尔特海近海约50公里处,由两个平台组成,这些平台是作为最初油田开发的一部分安装的,于1978年投入使用。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根据爱尔兰交通部最近的通知,PSE Kinsale Energy确认,Kinsale Head油田的平台拆除活动将于2022年5月底开始,预计将持续到2022年9月。
       工程将在爱尔兰南海岸的不同地点进行,分为三个作业区域,包括Block 49/16区块的“Alpha”平台、Block 48/20区块的“Bravo”平台。PSE Kinsale Energy打算在施工期间,在两个平台之间部署一个波浪浮标。
       “Thialf”的工作范围包括拆除这两个平台,拆除后的平台将被分成若干部分运走。
       拆除工作完成后,部件将被运到荷兰Vlissingen的一个拆解场进行拆卸。PSE Kinsale Energy还计划进行额外的扫尾工作,将在被留在原地的管道和裸露末端安装保护岩覆盖物,这些末端将留在原位。

行业新闻

Heerema获DNO英国北海两座平台拆除合同

      荷兰油气工程承包商Heerema Marine Contractors(HMC)近日获得了来自挪威石油公司DNO的合同,将负责英国北海Ketch和Schooner平台的综合工程、准备、拆除和处置(EPRD)工作。

       Ketch和Schooner平台位于英国北海南部盆地的油田,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座平台均由Heerema在1990年代安装。其中,Ketch平台于1998年安装,距离海岸约90英

里,水深54米;Schooner平台于1996年安装,水深71米。
       在安装过程中,Heerema使用了其半潜式起重船“Thialf”号(建于1985年),其起重能力高达14000吨,在当时是全球最大的SSCV,直到2019年被Heerema旗下起重能力高达20000吨的SSCV“Sleipnir”号取代。
      Heerema表示,Ketch和Schooner平台在拆除之后,都将以负责任的方式进行处理,其中高达97%的部分能够被重新使用或回收利用。

       Heerema退役业务主管Michel Hendriks表示:“Heerema很自豪能够成为Ketch和Schooner平台退役的首选承包商,能够为项目循环做出贡献,这与我们自己可持续循环目标是一致的。”

1998年“Thialf”号安装Ketch平台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行业新闻

亨通集团最新大型深远海风电安装平台发布

       天海防务全资子公司江苏大津重工有限公司举行为亨通集团建造的大型深远海风电安装平台(DJHC8081)项目发布会。据了解,此次全新发布的大型深远海风电安装平台是最新的第四代自升自航式一体化风电安装平台,具备运、吊、储一体化多种功能,主要用于深远海水域调遣、作业,进行海上风电施工,以及其他水上工程施工的起重、吊装和运输等工作,入级中国船级社(CCS),具备无限航区,能够满足未来深远海、大容量、一体化的施工作业要求。

       JDR Cable Systems (JDR),全球海底电缆供应商和服务商,隶属于TFK集团,庆祝其位于诺森伯兰郡布莱斯附近的坎布里亚的最先进的海底电缆制造新工厂开始建设。
       JDR已开始建设其69000平方米的工厂,该工厂将于2024年投入运营。这个耗资1.3亿英镑(1.55亿美元)的项目将为海上风电市场提供重要的海底电缆制造技术,目前为该项目的建设阶段提供171个当地工作岗位。改项目得到了英国政府的支持,作为BESI海上风电制造投资支持计划的一部分。
       完成后,该设施将包括一条新的接触网连续硫化(CCV)生产线,使其成为英国唯一能够为海上风电场全面从头到尾制造高压海底电缆的设施,以支持不断增长的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
       “这对英国东北地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时刻,因为像这样的项目将为坎布里亚,贝灵顿及周边地区的人们提供更多的当地就业机会。”JDR首席执行官Tomasz Nowak说:“该地区和英国东海岸计划在未来几年连续数量惊人的能源基础设施建造,我们很自豪能够在不断增长的海上能源部门中为其做出贡献。”
       “这是我们在坎布里亚发展的第一阶段,但我们将继续充满信心前进。对于JDR来说,这是非常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期待于当地社区和我们的合作合办合作,提供尖端的海底电缆技术,以保证我们的能源供应,并为该地区及其他地区的未来经济成功提供动力。
       JDR在JDR员工、当地利益相关者、政界人士、社区领袖和供应链合作伙伴参加的仪式上宣布项目的正式开工。

JDR开始建设价值1.55亿美元的海底电缆设施

  来源:www.worldoil.com  2022.11.22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行业新闻

大宇造船在风电安装船上搭载智能系统

       大宇造船去年从摩纳哥Eneti公司获得了2艘LNG和氨燃料预留的14-15MW级大型风电安装船订单,目前正在玉浦船厂建造。
       该船采用GustoMSC的NG-16000X船型设计,长148米,宽56米,搭载大宇造船的DS4智能系统后,将成为全球首艘搭载智能自主船技术的风电安装船。
       据称,DS4 系统可识别周围环境和船舶,可以支持提高运营效率和航行安全。此外,该系统允许通过陆地控制中心实时收集和监控船舶内主要设备的数据,并给出合理的操作方案。
       此船舶将引领国内外陆地和海洋风能产业技术开发创新、安装、施工、设计、规划、运维、服务、配套和管理等,尤其是风能产业技术装备和工具的设计建造、利用,以及投融资、漂浮式研发、绿色制氢、产业升级等热点发展趋势
       完成后,该设施将为风电市场提供一个新型海上风电设施及解决方案,以支持不断增长的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

广船国际造1600吨风电安装船获租约

       中国船舶租赁公告,11月23日,中船上海、中船天津及中船广州及中广核国际和广船国际与夏天碧海订立买卖协议,涉及一艘1600吨风电安装船。
       中船上海、中船天津及中船广州及中广核国际从广船国际以7亿元人民币购买这艘风电安装船,船舶将于2023年9月30日或之前交付。中船上海、中船天津及中船广州及中广核国际与夏天碧海订立融资租赁协议,向夏天碧海出租这艘船,为期78个月,据此,中国船舶租赁集团将收取租赁付款总额人民币2.557亿元。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行业新闻

JSD 6000深水起重铺管船顺利完成称重倾斜试验

       由上海振华重工承建的JSD 6000深水起重铺管船已于2022年8月顺利完成称重倾斜试验,标志着该项目迎来又一里程碑节点。
       倾斜试验是新建船舶船体和设备安装结束后为准确测定实际重量和重心高度以及船舶稳性是否合格的重要试验项目。在倾斜试验过程中,对潮水、风力、洋流等条件都有严格要求。此次试验完美收官,为后续吊重试验及试航做好准备,同时也为该船的顺利交付打下良好的基础。

  来源:搜狐网

       JSD 6000深水起重铺管船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深水起重铺管船之一。本船为深水多功能起重铺管船,具有S-Lay、J-Lay深水铺管作业功能,最大铺管作业水深3000米,分艏艉半船同时建造。该船由振华重工自主设计和建造,总长215.08米,型宽49.00米,型深22.4米,最大吃水10.8米,居住区可容纳399人,配备5000T全回转起重机,J-Lay、S-Lay两型铺管系统,8点定位锚泊系统,DP3动力定位系统,功能强大。JSD6000深水起重铺管船具备单船浅水、深水、超深水铺管作业能力,可铺设管径覆盖6-60英寸,铺管最大水深达3000米。该船舶建成后将大幅度提高我国深、远海铺管作业、海洋勘探开发能力,极大程度解除国内深水铺管作业对国外装备的依赖,进一步奠定振华重工在国际高端海工领域的领先地位。

神泉二海上风电项目单桩施工顺利收官

       11月17日22点54分,随着打桩锤的最后一击落下,历时10小时28分钟,重达2265吨,长106米的50#单桩基础沉桩顺利完成,项目全部50根单桩基础沉桩施工圆满收官。揭阳神泉二海上风电项目是广东省2022年重点工程,是目前省内首个单机装机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为502MW,采用大直径单桩基础,安装16台8MW风机,34台11MW风机。

  来源:海上风电装备  2022.11.20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行业新闻

       Oceaneering announced that its Freedom™ AUV, following an extensive testing and qualification program, has achieved Technology Readiness Level 6 on a 1-9 scale, as assessed by an expert industry group with representation from TotalEnergies, Chevron, and Equinor.
       Freedom, a hybrid AUV/ROV system, is the result of a long-term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Oceaneering, TotalEnergies, and Chevron dating back to 2014, with Equinor joining the collaboration in 2019. In 2014, the group began efforts to optimize the delivery of a pipeline inspection service from an AUV. The close association between customers TotalEnergies, Chevron, and Equinor, and Oceaneering as developer, has ensured that the specification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improved pipeline inspection AUV have been realized within both the hardware design as well as the autonomous behaviors developed and refined during the DevOps testing phase of the Freedom AUV project.
       As a result of this long-term investment and effort, Freedom has now demonstrated to the expert group that it can carry out low altitude inspection and survey on pipelines of different diameters. The vehicle can track pipelines at between 3-5m altitude from the seabed providing high resolution survey data and at 8m altitude for reconnaissance and seabed mapping. Freedom’s control software includes specific behaviors to locate and maximize data acquisition value for burial, crossing and freespan event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vehicle and customer assets, Freedom includes a sophisticated
       level of obstacle detection, autonomous obstacle avoidance, and general situational awareness. These features allow the vehicle to re-plan its route to avoid detected objects and then to re-engage with the pipeline being tracked once the vehicle has navigated safely past the object.

Oceaneering Announces Freedom™ AUV Achieves TRL 6 For Pipeline Inspection
技术突破--混合型Freedom™ AUV实现低空、变径检测海底管道及自主避障功能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行业新闻

    The initial configuration of Freedom for pipeline Inspection includes outfitting with high specification instruments such as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Laser Scanning System as well as Multibeam Sonar technology to take advantage of Freedom’s unprecedented pipeline tracking ability and proximity to the pipe.
       Freedom offers customers a new level of efficiency, providing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more complete data sets than obtainable via traditional AUV pipeline inspection techniques at a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speed compared with legacy ROV inspection methods.
Peter Buchanan, Director, Products and Services, Subsea Robotics, said: “Oceaneering is proud to commercially launch our Freedom AUV for pipeline inspection after a thorough qualification program. We are excited to positively contribute to reducing our customers’ carbon footprints and boost their energy sustainability with each deployment.”
     Martin McDonald, Senior Vice President of Subsea Robotics, said: “With Freedom’s unique ability to precisely follow pipelines at high speed, customers can be assured that the qualit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data gathered will meet their needs whilst lowering their campaign durations. There is a great future for advanced technology of this kind, and we see Freedom playing a key role in the energy transition, including renewables development projects.”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行业新闻

    Oceaneering International announces that its Subsea Robotics segment has been awarded a multi-year service contract supporting Petrobras projects off the coast of Brazil. This award continues to build on our success in growing our 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 (ROV) business in an important energy market.
    Oceaneering will provide survey and ROV services for AKOFS Offshore’s subsea equipment support vessel (SESV) Aker Wayfarer. The scope of work includes the provision of two Millennium® Plus work class ROVs, complete specialized tooling packages for each ROV, ROV personnel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s, and survey equipment and personnel. The contract is for four years plus options to extend.
    Tiago Crespo, Director for Subsea Robotics Brazil and Rest of Americas, said: “We are delighted to work with AKOFS to support Petrobras’s offshore activities. With AKOFS, this will be the first time we will be providing survey services for Petrobras on an SESV.”
    In addition to this latest service contract, we have been awarded work on 11 rigs offshore Brazil over the past 12 months.
    Oceaneering has been present in Brazil for nearly five decades. Our operations have grown to include three facilities including an ROV, survey, service rental and tooling center in Macaé and an umbilical manufacturing site in Niterói.

Oceaneering Wins ROV Service Contract Offshore Brazil   
Oceaneering获新长期服务合同--将为AKOFS Aker Wayfarer提供勘测和ROV服务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行业新闻

    Subsea7 announced today the award of a contract to Subsea Integration Alliance1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bp’s Cypre project, a gas development located offshore Trinidad and Tobago. Subsea7’s scope of the awarded Subsea Integration Alliance contract is substantial2.
    Subsea7’s scope covers the concept and design, 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of a two-phase liquid natural gas tieback to the Juniper platform through dual flexible flowlines and a manifold gathering system, along with topside upgrades.
    Design, engineering, and project management will commence immediately at Subsea7’s offices in the USA, with offshore installation planned for 2024.
    Craig Broussard, Vice President for Subsea7 US, said: “We have been working closely with bp and our suppliers at the earliest possible stage to help develop and deliver an integrated SPS and SURF solution that optimises cost and efficiency, to accelerate first gas.”
    Olivier Blaringhem, CEO for Subsea Integration Alliance said: ”bp’s Cypre project is a prime example of our ability to harness the key strengths of Subsea Integration Alliance; Subsea7 with its expertise in executing complex EPCI projects, and OneSubsea’s fast-track distribution of subsea production systems. Combined, we are delivering a refined solution which enables early first gas.”

Subsea7 awarded contract offshore Trinidad and Tobago Subsea7    
“海底一体化联盟”合同--加快开发和交付集成的SPS和SURF解决方案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行业新闻

       5月10日,中国海装LIGA大数据平台顺利通过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认证,通过“等保三级”认证,标志着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时代,中国海装的技术创新、产品应用、服务能力在信息安全层面均达到国内最高标准。
       在数字化经济的浪潮中,中国海装致力于打造风电企业大数据智能化转型升级新样本,开发建设了LiGa大数据平台,其中LiGa风资源气象平台、LiGa运维管理平台、LiGa智能决策平台三大核心大数据应用系统正助力智慧化风电场打造。在积极推进企业数字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中,数字安全也越发重要,只有将数据、应用保护到位,才能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为提升中国海装的信息安全管理水平,针对LIGA大数据平台,中国海装业务部门新增防火墙、安全认证网关、WAF、APT等网络安全相关硬件设备,从硬件层面上加固了防护;对所有安全设备,均按照等保2.0要求部署了安全策略,从网络流量层面,加强了流量的分析与管控,并加强了各项主流与非主流网络攻击的防护,同时优化了信息安全制度体系,新增了《网络与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网络安全授权审批制度》《人员安全管理制度》等23项管理制度,切实筑牢了企业数字安全的“防火墙”。 
       以此次“等保三级”认证为契机,中国海装将定期开展等级测评、风险评估、渗透测试、安全培训、安全运维、重要时期的安全保障、日常的应急响应和安全通报工作,夯实网络安全的各个层面,提高安全水平和防御能力,保障各业务系统稳定运行,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的安全基础。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时代,是从2019年12月1日正式开始的,在1.0时代标准的基础上,2.0时代更加注重主动防御,从被动防御到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的安全可信、动态感知和全面审计,实现了对传统信息系统、基础信息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工业控制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对象的全覆盖。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分为五个等级,其中“等保三级”是国家对非银行机构及国家重要机构的最高级认证。

筑牢数字安全“防火墙” 〡中国海装LIGA大数据平台通过“等保三级”认证

  来源:国际能源网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行业新闻

    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安全委员会第106届会议于当地时间2022年11月2日至11日在英国伦敦举行。会议通过决议,认可北斗报文服务系统加入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北斗系统成为继海事卫星系统、美国铱星系统后第三个通过IMO认可的GMDSS卫星通信系统。

国际海事组织认可北斗报文服务系统加入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国有企业科技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分配指引明确薪酬分配向科技人才倾斜。
       重点加大对承担前瞻性、战略性、基础性等重点研发任务的科技人激励力度,薪酬分配向科技人才倾斜。 
       适当延长基础研究人才、青年科技人才等评价考核周期,原则上以1年作为考核周期,特殊的可以3至5年作为一个周期,鼓励持续研究和长期积累。 
       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战略科学家、顶尖领军人才等特殊关键核心技术人才,可不限于岗位薪酬框架,实行“一人一议”的协议开放薪酬,对标市场90分位值以上,可上不封顶。 

薪酬分配向科技人才倾斜〡人社部发布《国有企业科技人才薪酬分配指引》

       贝仕集团旗下贝仕船舶管理公司BSM计划为其全套管理下的450多艘船舶革新电子日志。与实施数字记录簿eRBook如出一辙,此举标志着船队数字化进程的另一项重大举措。
       数百年来,船舶日志始终都是航海文献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船舶日记,船舶日志记录着重要航行信息、天气数据、轮机运行参数、港口停靠等操作活动。传统的船舶日志均为手写,这一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eLog是对日志数据进行简单的数字记录。通过该软件,BSM能够对船舶日志条目进行标准化,使其更加一目了然,可供岸基团队进行深入分析。BSM计划在其全面管理的450多艘船舶上推广eLog,彰显其作为数字化第三方船舶管理者的领先地位

450多艘船,全部用上电子航海日志(eLog)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行业新闻

       据国际船舶网跟踪:2022年10月31日至2022年11月27日,全球船厂共接获86艘新船订单;其中,中国船厂获得44艘新船订单;日本船厂获得6艘新船订单;韩国船厂获得15艘新船订单;土耳其、新加坡、挪威和美国船厂也获得相关新船订单。

2022年11月国际新船订单跟踪

  来源:国际船舶网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行业新闻

       中东地区,尤其是沙特阿拉伯和阿布扎比,正在大力投资各自的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并且对他们的增长和扩张计划毫不犹豫。
一起来看看 VV 对当前中东海工市场的分析。
OSV 表现
       沙特阿拉伯宣布,他们将迅速扩大该地区的石油产量至每天 1,200 万桶,进一步的目标是,到 2027 年底产量增加到每天 1,300 万桶。
在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 ADNOC 的预计目标为到 2025 年每天生产 500 万桶石油。
       因此,ADNOC 还增加了阿联酋地区所需的自升式钻井装备(Jack Up)的数量。
       生产量和活动量的增加对自升式钻井船队,以及海工支持船队(OSV)都产生了积极的连锁反应。
       2022 年石油和天然气市场的反弹提振了中东海湾的海工支持船的活动,对日费率、利用率和资产价值产生了积极影响。
       图 1 显示了使用 VesselsValue 的 AIS 服务的新近度展示的当前中东海湾海工支持船的船队使用率。

中东海工市场强劲复苏

  来源:国际船舶网

    图1:当前中东 AHTS 和 PSV 船队的使用率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行业新闻

       如果一艘船超过 8 周没有发出信号,那么我们认为它被搁置或者不活动的。
       平台供应船 (PSV) 和三用工作船 (AHTS) 在中东的平均利用率都保持在 89%,这是一个不错的水平,突显了当前海工市场的活跃程度。
       其余被认为搁置的船舶可能会持续长期搁置(超过 4 年),这意味着它们不太可能重返市场。
渴望吨位的中东市场
       2022 年是 OSV(包括AHTS、AHT 和PSV)买卖活动频繁的一年,尤其是在第一季度。
       随着需求的增加,船东急于收购和重新激活吨位。
       Rawabi Holding 的商业团队做出了杰出的努力,令其一家独占今年中东海湾地区 OSV 采购量的 52%。
       沙特阿拉伯的 Rawabi Holding 一直在快速吃下中国的转售标的,几乎没有给竞争对手留下任何余地。
       事实证明,Rawabi 采取了很好的举措,在降低了他们 OSV 船队平均船龄的同时,提高了在沙特的市场份额。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综合多重市场基本面情况,包括 NOC 预测的大型资本性支出计划、老化的OSV 船队、过去 7 年明显缺乏新造船、已售出做其它用途的资产,以及作为一些大型船东船队更新计划的一部分,而被出售拆解的资产,让许多人相信中东 OSV 市场将继续保持积极的趋势。
       然而,西方近期加息和可感知的经济增长普遍放缓的也不容忽视。这可能会导致需求水平降低,甚至是投资决策暂停。随着 2022 年第四季度的临近,我们将密切关注的相关市场变化。 
中东掌舵
       随着沙特阿美(Saudi Aramco)提出在 2024 年底将在沙特地区运营 90 家自升式平台的目标,这引发了 Ades  International 持续的资产收购。仅在 2022 年, Ades  International 就花费了 10 亿美元购买 21 艘平台船。

    图2:购入 OSV 吨位前五的中东买家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行业新闻

2022 年的市值如何?
       威廉·莎士比亚的名言说“早三小时总比过迟一分钟好”,恰巧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 ADES International 在自升式钻井平台领域的购买策略和时机。
       目前市场上剩余的可用和优质单位的数量都在减少,因此所有船龄的自升式装备的和资产价值和日费率都在增加。
       例如,2022 年1 月 28 日,Admarine  688(曾用名Deep  Driller 1)(375ft 2006,PPL 船厂)自 2016 年11 月热停,特检和坞修均逾期,以1,225 万美元出售给 ADES International。
       VesselsValue 在出售前一天的自动估值为 1,361 万美元(考虑到资产处于适航和运营状态)。
       快进到今天, VesselsValue 自动市场估值显示 Admarine  688 的市值已增加到 4,065 万美元。短短七个月的时间,这涨幅还不赖哦!
市场情绪乐观
       中东不竭余力于他们的石油和天然气传统和工业,丝毫没有一些放缓的迹象。
       随着我们进入2022 年第四季度,并且由于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战争,欧洲国家对能源安全的需求日益增加,我们相信中东地区的市场情绪将继续保持乐观。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行业新闻

       近日,国际能源署发布了《2022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报告指出,按照现有各国能源政策预估,全球化石能源需求将在数年内达到峰值,而目前的能源危机或将成为清洁能源发展的转折点。
能源供应体系将深刻改变
       报告指出,能源危机令全球能源系统的脆弱性和不可持续性凸显,或将推动各国及国际组织采取长期措施加速结构性改革,深刻改变现有能源供应体系。
       在既定政策下,全球对化石能源的需求将在2025年左右达到峰值。煤炭使用量将在近几年回落,天然气需求量将在10年内达到稳定状态,石油需求将在2035年左右趋于平稳,然后在本世纪中期略有回落。 
       从本世纪20年代到2050年,化石燃料总需求将平均每年减少约2EJ(艾焦耳,1EJ=10^18J),年均减少量相当于一个大型油田的全寿命周期产量。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0年,化石燃料在燃料中的占比将从80%逐渐下降到75%,到2050年这一占比将降为60%左右。
图为既定政策下的全球化石燃料需求
       在净零排放情景中,2021年至2030年间,低排放供应源将增加约125EJ。到2030年,现代生物能源和太阳能将分别增加约35EJ和28EJ,且二者将在2050年占据主要的供应地位,其次是风能和核能。到2030年,未进行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的能源供应源将减少近三分之一,其中煤炭减少近50%,天然气减少25%以上。

化石能源需求将在2025年达峰! 石油公司的钱往哪投?

  来源: 碳客LAB  2022.11.23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行业新闻

 图为净零排放情景下的能源供应
(Unabated fossil fuels:用于能源行业且没有配备CCUS的燃料;Low‐emissions sources:配备CCUS或非能源用途的化石燃料源)
能源行业碳排放将在2025年达峰
       报告指出,全球能源碳排放量将在2025年达到最高点370亿吨,到2050年回落至320亿吨。
       2021年至2030年,在净零排放情景下,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减少三分之一以上,从现在的36.6Gt(1Gt=10^9t)下降到2030年的23Gt以下;发电碳排放量将会减半。日益增长的电气化以及高效节能措施的广泛部署,也将使建筑行业碳排放量在2030年前几乎减半。运输行业和工业相关碳排放量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到2030年将下降约25%。
图为净零排放情景中各行业能源相关CO2排放量及总排放量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行业新闻

       到2050年,与目前水平相比,各行业终端碳排放量都将减少90%以上,净剩余排放量将通过生物能源、发电和生物燃料生产中的碳捕集和储存(BECCS)以及直接空气捕集和存储(DACS)从大气中去除二氧化碳来平衡。
能源行业快速转型最终取决于投资
       大幅增加能源投资,对于降低未来能源价格飙升和波动的风险以及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至关重要。在既定政策情景中,清洁能源投资将从目前的1.3万亿美元增加到2030年的2万亿美元以上,但在净零排放情景中,到2030年这一数字必须超过4万亿美元,可见吸引新投资者进入能源领域的必要性。 
       终端能源消费投资是清洁能源投资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建筑、电器、工业和车辆的能效升级和燃料转换成本。到2030年,终端消费投资需要增加近四倍,才能达到净零排放情景所需的投资水平。在净零排放情景中,可再生能源成为电力资源的重要基础,预计到2050年电力系统的规模将是现在的四倍。到2030年,在净零排放情景下,清洁电力的资本支出比既定政策情景下翻了一番,且比2021高出三倍。
图为2021和2030年各行业不同情景下清洁能源投资额
(STEPS:既定政策情景;APS:已宣布承诺情景;NZE:净零排放情景)
高油价影响下
       石油公司的经营业绩大幅增长,资本市场表现回暖,但对未来油气行业发展仍持谨慎态度,资本支出仍较为保守,油气产量继续下滑。随着净零目标的确立和产量计划的公布,国际大石油公司均收缩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行业新闻

了碳排放强度较高的勘探生产、炼油业务投资,加大了相对清洁的天然气和前景较好的化工业务投资。
在双碳趋势下
       欧洲和美国国际石油巨头战略调整方向大同小异。美国石油巨头将重点放在CCS、CCUS等相关技术开发,以及技术进步带来的生物质能充分利用上。欧洲等国际石油巨头,则将重点转移在可再生能源、清洁电力等方向上。国内石油公司起步较晚,但仍在低碳转型之路上全力以赴。
欧洲公司 
#壳 牌 
       氢能是壳牌重要的新能源战略调整方向,壳牌致力于建设覆盖全德国的加氢站网络,同时已经在欧洲全景布局了超过40家加氢站。另外,壳牌与汽车行业合作,推出了多款氢能源汽车。在海上风电领域,壳牌已经在美国、荷兰等国家布局了多个海上风电场。在生物燃料领域,壳牌在巴西成立合资公司Raizen,将甘蔗转化为生物燃料。
#BP
       在电力领域,BP收购了英国最大电动车充电公司Chargemaster,并与滴滴成立合资公司,进军电动交通领域。在太阳能领域,BP收购了欧洲最大的太阳能开发商Lightstource43%的股份。在海上风电领域,BP收购了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在美国的两家海上风电发电场的股权。在氢能领域,BP与丹麦可再生能源集团达成合作关系,在德国一家炼厂开发零碳绿氢。在生物燃料领域,BP很早就在巴西开展生物燃料业务,并且计划在2030年,将生物燃料日产能从2.2万桶增长至10万桶以上。
#道达尔 
       在电力领域,道达尔初步计划,到2025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总量提升至25GW。在太阳能领域,道达尔在2011年投资了美国太阳能电池制造商Sunpower公司,并且开始布局全球太阳能业务。在风电领域,道达尔从2016年开始陆续收购了一些陆上风电项目,并且从2020年开始正式进军海上风电项目,计划未来将会继续拓展海上风电和陆上风电的市场份额。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行业新闻

美国公司 
#埃克森美孚
      埃克森美孚已经拥有30年的CCS(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研发经验,在CCS和CCUS领域拥有目前最先进的技术。埃克森美孚计划,到2025年,将共计投资超过30亿美元用于全球CCS项目落地。在生物燃料领域,埃克森美孚与多个合作伙伴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研发及推进藻类及替代的非食品基生物制原料、纤维素转化为高级生物质燃料等项目。
#雪佛龙公司
       雪佛龙公司计划到2028年将碳排放降低35%,到2030年实现常规燃料碳排放降低为零的目标。同时,在太阳能、风电以及生物燃料领域,雪佛龙将会投入更多的资金支持市场拓展和技术开发。
中国公司 
#中石油 
       中石油基于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优势,在“双碳”转型道路上持续探索并取得了多方面的突破。诸如CCUS示范区的“零碳”目标,长庆、塔里木两个乙烷制乙烯项目,又或是玉门油田2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冀东油田清洁能源供暖地热项目,都是中国石油推进“双碳”转型的扎实举措。
#中石化
       中石化大力推进天然气代煤和电能替代,利用内部闲置土地建设分布式光电光热项目,截至2021年底,累计实施新能源利用项目158个。全面建成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示范项目并完成中期交付。未来中石化将聚焦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攻关车用高纯氢经济性制取、储运、加注技术,推进吨级固体聚合物电解水制氢、吨级固体氧化物电池电解水制氢等示范项目建设。
#中海油
       有限公司新能源部和新能源分公司的成立,加快了中国海油布局新能源产业的进程。2021年,中国海油首个3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首个兆瓦级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珠海管道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并网发电,标志着中国海油在分布式光伏发电领域取得新突破。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也正式启动,将在南海珠江口盆地海底储层中永久封存二氧化碳超146万吨。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水下技术

       10月27日获悉,研究总院牵头研制的水下采油树关键配套工具高压湿式电接头取得了挪威船级社颁发的产品符合性证书,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水下采油树高压湿式电接头达到国际标准,为国产水下采油树系统的正式运行打通高压电力通道、实现动力连通,奠定技术基础。
       电潜泵湿式电接头作为水下生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井下电潜泵、工况仪提供动力源,但因其制作工艺较高,装配过程较为复杂,长期被国外公司垄断,不仅价格居高不下,其供货周期也较长,严重制约水下采油树系统的国产化发展。
       2020年,研究总院开始着手研制国产高压湿式电接头。研发初期鉴于前期投资和维修成本巨大,通常对水下生产系统要求较高(20年免维护),同时伴随水下特殊运行环境,需要满足高压、低温、易腐蚀的条件要求,均对电接头的电气连接、结构密封、材料承压等方面提出了巨大挑战。
       终于,经过两年的不断探索与反复试验,国产水下高压电接头已成功研制,并通过国际权威第三方——挪威船级社认证(DNV)
DNV作为国家海洋石油作业安全办公室授权的海洋石油生产设施发证检验机构,在本次研发的高压湿式电接头设计、加工、组装及测试阶段均提出专属要求,进行了严格的技术把关。尤其是在耐久性测试过程中,先后完成快速插拔测试、电气热学耐久性测试、环境机械测试、电气短路测试、高压击穿测试等11项,总测试时长累计3000h,顺利完成国内首个最高级别高压湿式电连接器测试。
       据悉,国产高压湿式电接头已在流花11-1油田成功使用并投产。国产高压湿式电接头作为水下采油树系统国产化的重要环节,其成功研制及应用证明了国产水下采油树已具备动力连通能力,为今后海上油气田水下开发模式应用突破海况限制,打造拥有自主产权的海洋油气装备体系、推进海洋装备品牌建设,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重要跨越。

中海油研究总院牵头研制的水下高压湿式接头获DNV颁发的产品符合性证书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水下技术

       11月4日,中国石化壳牌、中国宝武、巴斯夫在上海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四方将开展合作研究,在华东地区共同启动我国首个开放式千万吨级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为华东地区现有产业脱碳,打造低碳产品供应链。该项目将引领我国CCUS产业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CCUS,即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从工业排放源中捕集二氧化碳并加以利用或注入地质构造封存,以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的过程。CCUS是一项具有大规模减排潜力的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技术组成部分。
       该项目将为华东地区工业企业提供一体化二氧化碳减排方案。项目将长江沿线等工业企业,比如钢材厂、化工厂、电厂、水泥厂等的碳源通过槽船集中运输至二氧化碳接收站,通过距离较短的管线再把接收站的二氧化碳输送至陆上或海上的封存点,为华东地区长江沿线工业企业提供灵活、有效的、一体化二氧化碳减排方案。

中国石化启动我国首个开放式千万吨级CCUS项目

NB35-2CEP至世纪号海管隐患治理项目

       渤西作业公司对NB35-2CEP至世纪号海底管道进行内检测、外勘、大变形点潜水探摸等工作。原油管道出现较大面积的裸露及悬空,受洋流的影响,该区域可能出现海床冲刷,影响海管的正常运行。在海底管道不停产的情况下,通过对该海底管道挖沟下卧至管顶至自然海床面1.5m,并使用柔性防护垫、碎石+毛石回填的保护方案对其予以保护。
1项目难点
1.1海管情况复杂
       (1)原油管线共存在6处悬空,悬空总长度为69.7m,占探测总长度的0.26%,31处裸露,裸露总长度为2036.9m,占探测总长度的7.00%,约有23.5km海管埋深0.2-0.7m,未发现管沟,普遍存在埋深不足问题。
       (2)两段管线段疑似被拖拽出原管沟位置,其中第一段管线段最大偏移原管沟位置约11m,该管线段长度约397m,第二段管线段最大偏移原管沟位置约19m,该管线段长度约743m,两段偏离原设计管沟位置,与内检测变形点2和变形点3的位置基本重合。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水下技术

      
1.2施工区域影响
       (1)拖锚事故对海底管线影响
       渤西作业公司委托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对京唐港区2号化工危险品船舶锚地和3号大型散货船舶锚地船舶滑锚风险进行了研究,得出该区域发生滑锚事故对海底管线的影响范围,具体如下:
1)风暴潮持续20分钟时影响管段3.3km;
2)风暴潮持续30分钟时影响管段16.324km ;
3)风暴潮持续60分钟时影响管段25.4km 。
       (2)锚地附近通航情况频繁
       根据渤海油田雷达及AIS预警系统”2021年1至7月南堡35-2CEP至世纪号海管的相关经过船只数据:南堡35-2CEP至世纪号海管区域1月至7月之间经过船只32796艘次,其中开启AIS的船只为17515艘次,雷达目标15281艘次,合计32796艘次。可见南堡35-2CEP至世纪号海管附近的航运十分频繁,几乎遍布全部海管附近海域,增加了拖锚对海管的风。
1.3施工难风险高
       根据前期调查报告,海管在KP3.318、KP9.811、 KP11.084、KP16.208存在1处凹陷点和3处椭圆变形。挖沟保护评估报告建议:海管路由存在4处凹陷变形,在不考虑凹陷应力集中情况下,2处超许用应力,2处UC值接近1,施工过程中容易造成海管二次受伤。
2项目亮点
亮点一:调整挖沟施工工序,有效保证变形点海管平稳下沉
       NB35-2至世纪号海管路由KP9.811、 KP11.084、KP16.208存在椭圆变形点,为了保证海管的安全,在海管变形点附近海管采用2公里路由进行整体1遍挖沟,在重新就位对2公里海管进行第2-4遍挖沟作

海管现状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水下技术

业,每遍挖沟深度保证0.5-0.7米左右,这样可以有效保证变形点整体海管平稳下沉,对于变形点下降高度更容易控制,不易造成海管变形点的二次损伤。      
亮点二:严格控制抛锚方式,防止锚缆拖地与海缆形成刮碰
       在KP12-KP12.5位置海缆路由逐渐远离原路由,主作业船锚缆与海缆路由会形成交叉,抛锚时安排专人监督抛锚施工过程,严格控制锚点与海缆路由的相对位置,保证锚点至海缆路由距离大于150米以上,海缆跨跃岸电海缆时,在锚缆上绑扎浮筒,同时在移锚时,海缆路由侧的锚缆重新回收至主作业船,重新进行抛锚作业,严谨拖拉锚至下一个锚点,防止锚缆拖地与海缆形成刮碰。
亮点三:增加船位限位牵引缆,保证挖沟精度 
     在对NB35-2至世纪号海管挖沟时施工现场为了更好控制挖沟机挖沟的精度,尝试着增加船底牵引缆来更好控制挖沟机的稳性,但通过潜水员探摸船底牵引缆的状态发现牵引缆拖地,容易造成与在役海管或海底渔网的刮蹭,在船尾增加两根限位牵引缆与在挖沟机的滑靴连接,可有效控制挖沟机稳定,增加挖沟机的挖沟精度。    
亮点四:试挖沟作业保证海管单次海管挖沟深度
     试挖沟目的是确定在不同的移船速度和挖沟机离地高度条件下,开挖的沟深范围,在海管路由约200米的开阔水域进行试挖沟作业。分别

海管挖沟效果图

海缆附近抛锚就位情况

单次后挖沟剖面图

后挖沟剖面扫测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水下技术

调整挖沟机喷嘴离地高度为1.5m、2m、2.5m,调整移船速度为60m/h、80m/h,100m/h,每次试开挖长度均为50m左右,期间维持挖沟机离地高度,使用挖沟机声呐测量开挖深度,根据现场的试验挖沟效果发现100m/h时,喷嘴距离地面2.5米-3米,可使挖沟的沟深控制到0.5-0.7米左右。当挖沟速度100m/h时,嘴距离地面1.5米-2米时,挖沟沟深控制在1米-1.2米左右根据试验结果,可满足本次施工技术要求的单遍最大开挖沟深要求,按试挖沟中最接近设计开挖深度时的移船速度和挖沟机离地高度进行后续施工。

平湖近海海管悬空治理项目

      近年来,在强潮流的不断冲刷作用和外来物源日趋减少的情况下,受海流冲刷、渔业活动、海上风电、围海造岛等综合影响,平湖油气田岱衢海区海底管道的出露和悬空呈现发展趋势。经前期研究和比选,甲方拟对裸露段和浅埋段海底管道开展后挖沟治理措施,将指定管段进行重新埋设,完成嵌锚区段气管维修,以保障管道的安全稳定。
1项目难点
1.1海管情况复杂
       (1)该条海管1998年投产,海管设计压力高、壁厚较薄。
       (2)海管路由存在大面积的裸露悬空,输气管道出露123处,长4456.7m;临界悬空161处,长约3441.5m;悬空144处,长约2251.3m;回填81处,长约435.6m。输油管道出露115处,长约4620.2m;临界悬空85处,长约2360.6m;悬空20处,长约287.7m;未发现明显的沙包回填痕迹。
       (3)施工路由存在大量的回填沙袋,数量约5万袋,挖沟施工前需要将大量沙袋清除,国内外无相关施工经验;
       (4)输气管道在2021年检测,发现2处路由偏移:Kp100.562-Kp101.050段管道从原沟槽位置以及回填沙包处向南移动,最大偏移距约为16m,位移段长度约为488m,距油管最近约4m。在KP100.785处发现有一个船锚嵌在海管上,该处海管有3.5米范围的配重层和防腐层出现破损现象,管道本体无明显变形和凹陷。KP98.525-KP98.900管道从原沟槽位置向北移动,最大偏移距约为16m,偏移长度约为375m。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水下技术

       (5)输油路由在2012年和2013年进行过两次输油海管维修,挖沟路由存在5处维修法兰。2012年10月和2013年4月,在输油管道Kp27.9附近开展2次海管修复作业,共计更换长度约100余米的破损管道,现存5组水下法兰。
       (6)外部交越:输气管道KP60-KP72与多个外部电缆、光缆、水管交越,电缆、光缆在管道上方铺设交越,水管为海上定向钻在管道下方穿越。
1.2施工海域环境恶劣
       (1)施工海域地处舟山群岛,流速大,涌浪高,持续东北风或东风对施工海域影响极大。甲方提供资料极限流速4节;
       (2)潮水时间短、水下能见度低,对补强等施工产生较大的影响。
2项目亮点
亮点一:新型高分子材料的选用
       项目弃锚钩挂处海管需要补强,项目创新使用新型高分子材料,经过海管表面处理、测绘、聚合隔离层刷涂、高固水下修补剂填充缺陷、粘接层制作、塑紧带缠绕、加强带缠绕等工序,施工完成后利用能见度较好的天气对补强位置进行录像,施工效果得到业主、监理、BV第三方及保险公司的认可。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水下技术

亮点二:DP空潜创新使用开式潜水钟
       项目冬季施工,船侧下水方式,涌浪对空气潜水影响较大。根据项目特点,项目使用HYSY291月池下水,海管补强施工时,月池涌浪起伏约2米。项目创新使用公司购置的开式潜水钟,该设备主要由底座系统、配重系统、潜水钟系统等组成,重量大,对潜水员保护功能齐备,极大增加了潜水作业窗口及潜水作业安全。
亮点三:挖沟策略的科学制定
       根据项目的特点,项目设计阶段开发出一套不停产海管大跨度消除及施工管段整体下卧数值分析技术,通过计算海管在位应力、环向应力、温度应力、地震应力、相当应力等,计算海管单遍下卧深度的允许值。
       项目施工方案根据前期计算的单遍下卧深度允许值,取合理的安全余量,并根据海管不同的埋深状态,制定相应的挖沟遍数。并制定先消除跨肩、后整体下卧的科学挖沟策略。通过实时三维声呐、挖沟声呐的实时监控施工沟型,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海管安全。所采用精确的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及全新的海上施工工艺,最大程度保护了管道施工和运营期的安全,消除了管线潜在泄露造成的环保风险。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水下技术

       智慧风电数字化的特点主要包括数据方面的全面感知采集、设备方面的远程智能运维、风电场管理方面的远程虚拟管控三大方面:
1)数据采集全面感知采集
       随着智能传感器、物联网和5G的兴起,更全面、准确、实时的数据采集成为可能,可以为智能风电设备的运行建立更详细的数字模型,为风电场管理提供准确有效的业务、气象等数据,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从而为智慧风电场精细化设计和运营决策需求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2)风电设备远程智能运维
       结合5G无人机、巡检机器人等智能产品,可实现风电设备状况的远程巡检,有利于云端设备运行和环境数据大数据分析,进行预测性维护和备件管理,减少设备停机和维护造成的损失,提高运维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为解决风电设备人工维护保养设备成本高、设备运行不稳定、故障频发等问题。
3)风电场远程虚拟管控
       通过综合运用数字孪
生、XR、云计算、大数据
等技术打造“智慧风电场”,
建立环境气象、设备运行
、能源管理、输电等虚拟
模型,有利于依靠大数据
分析优化集群运行参数,助力实现风电发电量的准确预测, 为管理者直观反馈风电场运行情况,优化实施运行控制策略,提高风电场发电效率。

智慧风电的数字化特点及应用落地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水下技术

智慧风电数字化应用场景
1)数字孪生风电场设计
       依托伏锂码云工业互联网平台设计数字孪生风电场,可实现虚拟空间宏观辅助选址、机群优化排布、风电场个性化定制等功能,有利于提高设计精度,缩短设计周期,有效降低风电场建设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2)设备故障定位及预测维护
       树根互联、捷瑞数字、东方国信等工业互联网企业将以减少设备停机和维护损失,以预测性维护为切入点,以风机为核心,实现覆盖风电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故障预测和主动维护,可实现精准故障定位、设备预测性维护、虚拟辅助维护等功能,有效提高故障处理效率,降低维护成本。
3)智慧风电场管理优化
       业伏锂码云平台可以建立现场级运营管理模式,有利于准确预测发电范围,优化电网用电负荷,探索分布式能源管理,实现集约化管理优化,灵活协同供电,提高发电效率和风电场管理水平。
       企业智慧风电数字化应用要想真正落地需要着重关注五个关键点:一是关注数据集成,加速设备上云;二是夯实模型构建基础,强化重点模型培育;三是聚焦重点应用场景,深化解决方案应用;四是提升产业协同水平,加快服务模式创新;五是加强数据安全管理,筑牢网络安全防线。伏锂码云平台以数字孪生技术为驱动,通过针对性一体化解决方案帮助企业轻松实现模型构建、数据集成、安全管理、模式创新,打造智慧风电场。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船舶与水下装备

       11月15日,由中国船舶集团广船国际所属文冲修造为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改造的中国首艘、全球最大LNG运输加注船“海洋石油301”轮在广州南沙完工交付。改造后的“海洋石油301”轮将成为载运LNG(液化天然气)兼有LNG加注功能的LNG运输加注船,可以为靠泊在国内沿海港口的大型LNG燃料动力船舶提供船对船的燃料加注服务。
       “海洋石油301”轮船总长184.7米,型宽28.1米,可装载30000立方米LNG,是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管理、自主运营的第一艘LNG运输船。该船于2015年9月正式投入运营,主要服务于我国沿海LNG接收站之间的LNG二程转运,兼顾国际间的LNG短程运输。本次改装通过增加气体燃烧装置、船对船加注系统、再液化装置等关键设备及配套安保系统、消防系统、自动化系统、船体舾装等,实现了加注功能。
​       海洋石油301”设计加注能力达每小时1650立方米,可为大型集装箱船、双燃料矿砂船、双燃料散货船、原油船、汽车滚装船提供液化天然气燃料加注服务。据介绍,船对船加注可提供更为高效、及时和规模化的加注服务。截至目前,全球共有LNG加注船30余艘,“海洋石油301”轮改造交付后,将是我国第一艘LNG加注船,也是目前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气运输加注船。
 #截至2022年10月31日 
全球在运营LNG动力船舶333艘
LNG动力船舶订单495艘
总计828艘

中国首艘、全球最大LNG运输加注船完成改装

  来源:海洋油气网、OilSage捷诚能源  2022.11.16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船舶与水下装备

       11月15日,振华启东海工承接的“立洋海工5000吨自航式全回转起重船项目”正式开工。振华重工副总裁张健,中天科技集团副总经理、中天海工董事长薛如根,中天科技海洋产业集团副总裁、中天海工总经理吴建华,海力风电总经理、立洋海工董事长沙德权,中国船级社南通办事处副主任黄林生,振华启东海工党委书记、董事长过文骏,振华启东海工总经理孙敏锋等出席开工仪式。该项目是继“天鲲号”、“创力轮”、“群力轮”、“一航津桩”等大国重器后,振华启东海工建造的又一个标志性产品。
       5000吨自航式全回转起重船项目是振华启东海工与船东立洋海工的首次合作。该项目总长215米,型宽51.8米,型深19米,最大吃水14米,设计航速9节,船艉设置固定艉吊5000吨/全回转吊3500吨起重能力的大型海洋工程起重机一台;动力推进系统采用3台3000千瓦全回转电力推进器,同时配备3台3000千瓦首侧推,动力定位等级为DP1。本项目不仅能够为海上风电项目提供安装服务,还可参与桥梁建设和救助打捞等水上作业,其5000吨起吊能力目前在国内市场名列前茅。

 5000吨自航式全回转起重船项目开工

  来源:海洋油气网  2022.11.15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船舶与水下装备

       11月9日,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为浙江启明海工研发设计,江苏海新船务重工有限公司建造的10000 吨级新型海缆船开工建造。10000吨级新型海缆施工船为一艘钢质、非自航、方驳型,型长106.2米、型宽37.2米、型深8.6米,定员60人,自持力达60天。艉部宽敞作业甲板布置布缆作业系统设备,同时配置50吨甲板吊机进行辅助作业和埋设犁的吊装,船中缆盘最大载缆量可达10000吨。
       本船配置4台1900KW全回转推进器,分别布置于艏艉,具备DP-1级动力定位功能,满足四级海况下的作业能力需求。艏部配置一套移船牵引绞车,艏艉四角配置4点锚泊定位系统,满足浅水登陆段短距离牵引移船作业需求。本船主要针对国内及东南亚近海海上风场动力缆及深远海光缆的敷设作业需求。具备承接海洋输电、国内海上风电等大截面、长距离海底电缆工程的能力,是目前国内载缆量最大,综合作业能力最强的专业布缆船。仪式邀请了南通海门区政府、南通海事局、中国船级社南通办事处、中国船级社实业公司舟山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等相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出席,第七〇八研究所海工部主任康为夏参加仪式。仪式现场完成了首块钢板的切割下料。本船的顺利开工标志着项目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本船的顺利建成,将会实现国内布缆装备作业能力的重大提升,对我国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实现“碳中和”打下坚实的装备基础。

国内载缆量最大、综合作业能力最强的专业布缆船开工

  来源:海上风电装备  2022.11.11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船舶与水下装备

       11月24日,三星重工宣布,搭载自主研发远程自主航行系统“SAS(Samsung Autonomous Ship) ”的“世界路”号实习船完成了在韩国西海海域连接南海和东海的岛屿沿岸进行海上实证测试,这也是韩国首次在海上复杂环境下的自主航行船舶实证测试。
       据悉,从11月15日开始,木浦海洋大学9200吨级大型实习船“世界路”号从全罗南道木浦西海沿岸起航,沿途经过韩国南海的离於岛和济州岛以及韩国东海的“独岛”(日本称“竹岛”),在约950公里的范围内进行了自主航行实证测试。
       据悉,“世界路”号从全罗南道木浦西海沿岸起航,沿途经过韩国南海的离於岛和济州岛以及韩国东海的“独岛”(日本称“竹岛”),在约950公里的范围内进行了自主航行实证测试。
        在自主航行过程中,“世界路”号29次成功避开了与其他船舶相遇的碰撞危险,保持了安全航行。特别是在经过海上作业活跃的离於岛附近时,在从“世界路”号的船头和右舷前方同时接近的多艘渔船发生复合碰撞危险的情况下,“SAS”自主航行系统在实时感知后作出了认知计算和避碰决策,每5秒就提示一次正确、安全的回避路径,证明了其性能的优秀。 
        三星重工表示,此次海上实证是根据韩国海洋环境特征,在复杂多样的碰撞危险情况下,对“SAS”自主航行系统性能和稳定性进行确认的测试,其实证成功也成为三星重工自主航行技术进一步升级的契机。 
       “SAS”可以实时分析安装在船舶上的雷达、全球定位系统(GP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 等航海通信设备的信号,并识别周边船舶及障碍物。该系统可根据船舶航行特点,对船舶碰撞危险度(CRI) 进行评估,找出最佳避碰路径,并通过推进及转向装置自动控制,使船舶可以独自安全航行至目的地。此外,通过应用船用360度全景式监控影像系统(AroundView)和LTE/5G移动通信技术等,可以在远处的陆基控制中心直接俯瞰船舶的影像,对船舶实施远程控制。

三星重工“无人船”技术完成海上船舶实证测试

  来源:国际船舶网 2022.11.28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船舶与水下装备

       据悉,三星重工还首次从韩国海洋水产部获得了“自主航行系统船舶实证的船舶安全法特例”的许可。特别是在目前业界尚未制定自主航行船舶海上实证测试安全规定的情况下,三星重工与木浦海洋大学以及韩国船级社(KR)联合制定了自主航行船舶运营整体危险性评价、危险要素识别、风险管理方案等安全航行指南,经过韩国海洋水产部的讨论和许可后,成为了为自主航行船舶实证提供法律依据的第一个事例。
       三星重工船舶海洋研究中心主任Kim-Hyuncho表示:“此次实证是自主航行船舶在真实且复杂的海洋航线上,对‘SAS’的性能和运行稳定性进行验证,取得了有意义的成果。三星重工作为船舶自主航行技术的先行者,在进行技术革新的同时,在制定相关安全法规及制度方面也将发挥作用、尽到责任。”
       以实现“SAS”系统的商用化为目标,三星重工自2016年以来一直致力于研发远程自主航行技术,并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2019年12月,三星重工联合韩国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SK电信,在其巨济造船厂附近海域成功进行了可以实施5G远程控制的长3.3米的模型船舶“EasyGo”号的试航,利用5G通信技术,提供了船舶自主远程航行技术商用化所需的研究环境。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船舶与水下装备

       11月18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我国首套自主研发的浅水水下生产系统在渤海锦州气田成功投产。
       水下生产系统由井口、采油树及控制系统等构成,是油气开采的关键装备,能够实现开采的精确控制及温度压力的监控,通常用于深水。渤海海域航运、渔业发达,为了减少对海域的占用,中国海油在全球首创将水下生产系统用于浅海开发。锦州31-1气田浅水水下生产系统采用无人化开发模式,能够实现水下开采的精确控制及智能监控。
水下SDU陆地测试
       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辽东作业公司总经理许建军:不同于深水,浅水水下生产系统安装调试过程中面临泥沙多、可靠性要求高、渔业频繁等技术困难。投用测试过程中,克服水下安装就位能见度低、水陆联合功能测试精密度高等多项技术难题,实现了最终的成功投用。
隔着一层海水,井口的控制难度指数级增加。长期以来,全球仅有少数几家欧美公司掌握水下井口的设计制造技术。2019年以来,中国海油组建联合技术攻关团队,整合国内外100余家供应链,完成国产化浅水水下井口系统的设计、加工、组装和测试工作,攻克了浅水水下生产系统技术难题。
       中国海油研究总院院长米立军:浅水水下生产系统技术有效解决了渤海油气开发的难题,还可为国内外其他海域同类型油气田提供新的解决方案,这将盘活渤海浅水海域数亿吨的难动用储量,成为未来浅水油气田经济高效开发新的增长点。

我国首套自主研发浅水水下生产系统投用

  来源:新闻频道_央视网  2022.11.18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船舶与水下装备

   BOSS公司正在开发据称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自主低影响海底调查机器人系列,用于捕获海上风电,石油和天然气以及碳捕获和储存(CCS)等多种应用的地震数据,这种无人潜器AUV海底地质调查技术将于2024年投入商用.
    Blue Ocean Seismic Services (BOSS) has completed a series of passive and active seismic trials for its Marine Swarm Robotics technology, putting it on track to commence pre-commercial trials in the second half of 2023.
    Backed by bp Ventures, Woodside Energy and Blue Ocean Monitoring, BOSS is developing what is said to be the first-ever fleet of autonomous low-impact subsea nodes for capturing seismic data for multiple applications such as offshore wind, oil and gas, and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
    Commencement of commercial operations is expected in 2024, starting with the assembly of up to 250 OBSrV version 1 nodes, based on the AP-OBSrV design, in batches, with pre-commercial trials in H2 2023.
    The company has undertaken testing in Plymouth, the North Sea and Australia towards confirm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ommand and control systems, underwater flight performance, seismic coupling and active seismic data acquisition.

Autonomous seismic survey subsea nodes set for commercial ops in 2024

  来源:Offshore Energy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船舶与水下装备

     Rosen提出了一种脐带缆机器人检测工具,包括带有 480 个 UT 探头,以高分辨率覆盖管道的整个圆周,一个焊接扫描仪,用于内部检查,以定位和测量任何类似裂纹的迹象。
     A pipeline service company that operates a pipeline and related pump facilities and terminal has regularly carried out conventional ILI on the mainline, but some of the facility lines had been deemed “unpiggable” and required innovative inspection solutions.
    A few months back the operator approached ROSEN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inspect the relief piping at the terminal with a tethered robotic solution. A robotic tethered inspection tool was proposed, including a UT wall thickness scanner with 480 PE transducers, covering the complete circumferential of the pipeline with a high resolution. A weld scanner would be included for an internal ToFD inspection to locate and size any crack like indications. In addition to this, a camera would be mounted in the front of the propulsion unit.  
    Due to pipeline installations, it was not possible to inspect the entire line with only one launch. A previous inspection by another vendor required seven entry points, and this concept was adopted and adapted. Once the tool train was designed at ROSEN Norway in Bergen, friction calc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and it was concluded that only four loadings would be required with this tool.  
    A site visit verified all information gathered by the client. Upon completion, the final proposal was issued and ROSEN received a PO for not only the inspection, but also a similar inspection at a pump station during the same mobilization.  
During the first days on site, tool validation tests were carried out. With help from the data evaluation team in Houston, results were delivered within 48-hours.
    At the first inspection run, wall thickness and ToFD data was collected during both directions of the bi-directional run and live data and video was monitored topside. After each shift, data was uploaded to the evaluation team and any anomalies above 40% of the wall

Tethered robotic inspection solution

  来源: Pigging Industry News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船舶与水下装备

 thickness were reported within a few days.
    Once the first inspection was completed, the equipment was moved to the next location and the above procedure was repeated. After completion, several locations of interest were reported and the team continued the journey towards the pump station.
    There, the access point would be a removed spool in the middle and one bi-directional inspection would be carried out in each direction.
After six days at the pump station, both inspection runs were completed. Final reports have been issued to the operator. 

Subsea Innovation backs TechnipFMC in Gulf of Mexico

  来源: Offshore Energy

       Subsea Innovation为FMC提供一种用于双层海管外管修复的止水带,改止水带可以有效组织外界海水进入外管与内管接触,避免海管保温失效。该止水带也经过了出厂前的压力和温度测试。符合业主需求。双层管止水带可有效修复外管的破损部位,大幅减少海水进入双层管保温层空间
    Subsea Innovation, part of Tekmar Group, has delivered 29 Pipe-in-Pipe (PIP) Waterstops to TechnipFMC for a subsea development project in the Gulf of Mexico.
    According to Subsea Innovation, the solution was delivered to a demanding client schedule, achieved by working closely with the supply chain and TechnipFMC.
    The pass of pressure and heat temperature factory acceptance tests were conducted at the company’s premises in Darlington, UK, and post-bend pressure tests at the client’s premises in the U.S.
    Subsea Innovation’s offshore service team was in the U.S. to support testing and onsite installation of the PIP Waterstops. 
Pipe-In-Pipe (PIP) Waterstop Seals offer a simple, cost effective way 
of ensuring the minimisation of flooding, should a breach occur in the outer pipe of the PIP system. Breaches in the outer wall of a PIP system would otherwise lead to total line flooding, meaning an overall cooling of the internal flowline, reducing production capability.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船舶与水下装备

深海智人同中海油开展大型智能电液混动型ROV及收放系统开发合作

  来源: Offshore Energy

       近日,深海智人成功中标中国海油旗下某公司工作级电液混合动力型水下机器人核心技术开发及关键配套装备——标准型收放系统研制项目,标志着深海智人同中海油在工作级水下机器人领域的合作迈上全新台阶。
       电液混合动力水下机器人是工作级ROV的一种,集液压动力ROV和电力驱动ROV的优势于一体,由于其出色的动力表现、精准敏捷的操控性能、高度紧凑化的设计,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得到市场和用户的认可。
       中海油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公司,同时也是最大的工作级水下机器人运营商,但因为国内海上能源开发使用水下机器人的时间较短,工作级水下机器人数量不及国外竞争对手的1/5,且全部依赖进口品牌。
       深海智人创始团队成员均来自于世界上最大的水下机器人公司(英国SMD),曾任职技术经理、项目经理和专业首席工程师等职位,在国内外落地多项世界领先、国内首创的重量级产品。深海智人是近年来国内第一批长期外派开展深海机器人技术引进的团队,创始人是SMD从外部引进的首位中国工程师,同时也是唯一一位具备海洋工程和石油天然气专业背景的商用级深海机器人专业技术人员。
       急国家之所急,深海智人紧密配合支持中国海洋经济领域最重要的贡献者——中海油攻克深海装备领域“卡脖子”难题、跟随智慧能源建设步伐,双方合作在创新层面持续发力,针对海洋平台生产运营安全智慧管理、深海水下工程作业与检测、海底管道及线缆工程技术服务、水面大型船舶资产完整性管理等迫切需要,深刻领会海洋科技真实创新需求,精准直面实际过程痛点,在科研合作攻关、技术开发、样机研制、商用级机器人及核心关键配套系统研制等方面展开宽领域、深层次、多形式的深度交流与合作,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水平的商业产品,逐步构建行业最完整的海洋智能机器人综合解决方案。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船舶与水下装备

水下机器人在海上风电场退役中可以扮演哪些角色?

  来源: Offshore Energy

       海上风电在世界范围内不断蓬勃发展,俨然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大行业,实时也证明了从海上获取清洁能源是有前途的做法。但是,很多人可能不了解,欧洲最老的风电场已经运行超过了20年。风电行业的很多做法都是参照了海洋油气,当然,如果有一天风电场要退役,势必也会效仿一些成熟的做法。
       ROV对海工行业来说,不算新鲜事物,用来执行勘测、观察、作业任务。海上风电退役时,不同类型的ROV可以在项目的早期阶段进行海底观察和调查工作,同时,拆除一些水下结构时也能派上用场;退役工程完工后,也有必要使用ROV进行全面的海底环境评估。随着海上风电向更深更远的海域发展,ROV的使用率和使用范围会不断增加。
       本文我们一起讨论下现有的各种类型的ROV、可用的工具在海上风场退役时的能够起的一些用途,特别是单桩基础,同时也分析一下现有装备的一些不足之处。
1.水下机器人番号大全
       对于水下机器人的类型,或分类,无需赘述,分别是观察级(Observation)、调查级(Inspect & Survey)、工作级(Work-Class)、AUV(自治型),或者还可以再加一种,走地型(Crawling)。
       水下机器人的海底作业能力已经被无数次验证过了,因此,移植到海上风电领域是完全可行的。之所有它有这么多种分类,每种分类下面还有很多种变体,这是因为不同的机器人为了适应不同的设备和工具选型。很多运营商在采购了基础款的ROV以后,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造,以适应不同的任务需求,因此,当今市场上的ROV设计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大型ROV供应商的目标客户比较固定,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规格和目标客户的需求制造系列化的ROV。但即便如此,许多公司在实际采购时,仍然会要求一些特定的ROV功能。以至于那些大的ROV运营商,如Oceaneering(300-400台工作级ROV)、Subsea7、Forum、Technip-FMC,Fugro都倾向于自己设计制造ROV,他们要么借鉴已有的ROV技术,结合使用经验自行组装,如Oceaneering、Fugro;要么收购一家现有的ROV制造商,如FMC收购Schilling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船舶与水下装备

Robotics,Forum收购Perry;要么拉来一个团队自己研发,如IHC、Saipem等等。
       话不多说,这里我们将市场上现有的一些水下机器人型号,根据分类、公司一一罗列出来,感兴趣可以收藏一下。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船舶与水下装备

       Work Class ROV列表里红框圈出的,是出镜率最高,也是工程业绩最丰富的一些ROV,他们占据了当今工作级机器人八成以上的份额。表中部分机器人的类目仁者见仁,也有一些不是很合理,比如Freedom应该归到Inspection ROV里面,但是它又很大,重达3-4吨,加个带机械手的橇块也不成问题;ECA那几款严格意义上说算不上工作级ROV,但是它又带了不错的机械手。表中遗漏了Sonsub的工作级ROV,Sonsub是塞班的独立部门,自产自用,所以曝光机会不多。
2 .风场退役用到的ROV工具 
       如今的大型作业级ROV可以操作大量的工具,基本都是为海上油气行业专门设计的。我们暂且不谈那些通用的工具,也忽略那些专用工具,飞头、阀门操作工具等,仅仅看退役这个过程,不难发现,最有可能用上的还是切割工具,金刚石线切割和水力切割。
       线切割通常是在挑战环境中切割电缆的首选方法,因为以现有的ROV和工具配置完全可以胜任。对于单桩切割,现在的线割就有点力不从心了,一个是线切割在水平方向上切割时很容易堵塞,另外,石油平台导管架的单个腿柱粗细不过2-3米,而风电单桩要粗的多,对于切割工具而言,意味着要增加数倍体积和功率,不过体积和功率都可以解决,因为现在很多水下工具都可以使用独立液压系统,ROV只负责控制。
       原则上,水刀是比较容易复制到海上风电领域的,因为它不挑厚度和直径,缺点就是慢。如果退役规范要求切割到泥面以下时,还要先清理走一定厚度的桩基周围的泥沙,这么看的话,就不如在桩筒内部使用水刀了。
       现在有少量的海工平台退役使用了振动锤,也有一个风场退役使用振动锤拔桩的案例。貌似是比较方便的做法,但是对单桩这么做效率高,对多腿柱就无能为力了。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船舶与水下装备

           金刚石线割工具                                       水刀工具
ROV的价值
       海上风电的水深一般都小于50米,为了与潜水员竞争成本经济性,大多数ROV要具备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安全性,最好是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潜水员可以完成的任务。观察级ROV可以部署在浅水区,体积更小,重量更轻,电力需求少,成本低廉,可以进行多种多样的定制化,帮助检查结构,以及高质量的成像,还可以执行过程监控。调查级ROV能够以3-5节左右的相对较高的速度覆盖广阔的区域,这意味着能够在短时间内绘制出桩基、防冲刷基础、电缆周围的海床图,并在拆除后监控该地点。经过多年的海底浸没,桩基基础会出现结构腐蚀和薄弱,通过调查级ROV深入检查的结果会影响移除单桩的方案制定。工作级机器人除了能够完成前面二类ROV的工作外,可以帮助进行更主动的作业,例如挖沟铺缆、引导切割工具和起重工具,以及一些重型ROV本身就配备了切割工具等等。此外,连接风场阵列的水下电缆等。
       ROV设计的一个重要考量点是深水,对于安置在深水场所的海上风电来说,这是个明显的优势,但是对于只有单桩基础的风场来说,深水ROV略显多余。总体上说,风电上能用的到的是轻型作业任务,监视,疏浚,挖沟机器人,这些都是明确的应用。
                                         塔筒内部水力切割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船舶与水下装备

重大突破!我国首套自主研发浅水水下生产系统投用!

       11月18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套自主研发浅水水下生产系统在渤海锦州31-1气田成功投产,这是我国浅水海域油气开发模式的又一创新,可撬动渤海油田数亿吨难动用储量,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增添了新的技术装备。
施工船舶铺设远程控制水下生产系统的脐带缆
       锦州31-1气田位于渤海辽东湾海域,平均水深约30米。该气田新建一座水下生产系统,依托锦州25-1南这一亚洲最大连体平台进行开发生产,投产气井2口,高峰日产天然气约41万立方米,年产量相当于40万户家庭1年的使用量。 
       水下生产系统由井口、采油树及控制系统等构成,是油气开采的关键装备,通常用于深水海域。长期以来,全球仅有少数几家欧美公司掌握水下采油设施的设计制造技术,2021年中国海油成功攻克该项装备。在浅水海域,全球海上油气开发基本都采用固定式导管架平台模式,将采油装备建在平台上,方便操作调节。但渤海海域航运、渔业发达,为了减少对海域的占用,中国海油在全球首创将水下生产系统用于浅海开发,实现了开发模式的新突破。 
        为了成功研发这一系统,2019年以来,中国海油组建联合技术攻关团队,以科技创新、时不我待的精神面貌,联合攻关,解除瓶颈。3年来,研发团队制作图纸1264份、编制技术规范450份,整合国内外100余家供应链,完成国产化浅水水下生产系统的设计、加工、组装和测试工作,攻克了浅水水下生产系统技术难题。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船舶与水下装备

       为实现浅水水下生产系统的经济有效运用,中国海油以项目建设为中心,联合14家相关单位和部门,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模式,着力打造水下生产系统人才队伍中心和科研攻关创新高地。团队广聚英才,充分发挥自主创新优势,完成18项设备调试和百余项的流程优化改造。通过关键技术重点攻关、海陆联动作业提效、生产科研双管齐下等多种形式,实现了首套自主研发浅水水下生产系统从基础概念设计到国产化实践应用的重大跨越。
       “水下生产系统投用测试过程中,历经百余次潜水作业配合,克服水下安装就位能见度低、水陆联合功能测试精密度高、流程改造点位多、建造工艺要求高等多项技术难题,实现了最终的成功投用,这标志着我国浅水领域油气开发新模式的开启。”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辽东作业公司总经理许建军告诉记者。
       目前,锦州31-1气田采用无人化开发模式,能够实现水下开采的精确控制及智能监控,降低工程投资和生产运营成本。其作为低成本水下生产系统的国产化示范应用,为后期建立渤海区域水下生产系统的标准技术体系打下了基础。
       “浅水水下生产系统技术有效解决了渤海油气开发的难题,还可为国内外其他海域同类型油气田提供新的解决方案,这将盘活渤海浅水海域数亿吨的难动用储量,成为未来浅水油气田经济高效开发新的增长点。”中国海油研究总院院长米立军介绍道。
       目前,锦州31-1气田采用无人化开发模式,能够实现水下开采的精确控制及智能监控,降低工程投资和生产运营成本。其作为低成本水下生产系统的国产化示范应用,为后期建立渤海区域水下生产系统的标准技术体系打下了基础。
       “浅水水下生产系统技术有效解决了渤海油气开发的难题,还可为国内外其他海域同类型油气田提供新的解决方案,这将盘活渤海浅水海域数亿吨的难动用储量,成为未来浅水油气田经济高效开发新的增长点。”中国海油研究总院院长米立军介绍道。

     负责锦州31-1气田水下生产系统控制和天然气处理的锦州25-1南平台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优秀文献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优秀文献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优秀文献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优秀文献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优秀文献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优秀文献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优秀文献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优秀文献

企业月度期刊

11月刊

优秀文献

编辑部/ The Editorial
顾  问:林守强   丁东华   
主 编:罗丹青
     编   委: 孙道青   王杰文   高   磊    石锦坤   赵百龙                      沈   健   叶柏寒   刘良海   盛利剑    田   炜                      雷   林    王   儒   王   勇    林建宇   张   牧                      孙   锟    杨   盛   张   伟   张    捷    邱壕威
                (排名不分先后)
     
     特别鸣谢:水下作业及测试部
                       运维技术中心
                       管缆作业部
                       油田弃置部
                       平台工程部
                       ROV作业部
                       船舶服务中心
                       潜水作业部
                       管道作业及救援部
                       党群工作部
                       深水技术中心各部室
  

深技服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