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安徽服务第2期

头条看点

行业资讯

全球服务贸易壁垒严重 中国持续推进开放合作

协会动态

企业风采

我会荣获“2020-2021年度
最具影响力服务贸易(外包)协会”称号

热烈祝贺我会3家会员单位
荣登2020-2021年度
TOPs系列评选榜单

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 / 东方头条 

2021年第2期  (总第2期)

我国货物与服务贸易总额跃居全球第一

安徽服务贸易热点动态

Contents

目录

刊首语

头条看点

行业资讯

永攀高峰  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

04

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发布  我国数字经济增速位居全球第一
全球服务贸易壁垒严重 中国持续推进开放合作
凝聚共识  中国为全球服务贸易发展提供新引擎
二〇二一全球创新指数中国第十二 连续九年稳步上升
全球服务贸易轻微复苏, WTO: 运输成本飙升源于对商品强劲需求
让数字文明造福各国人民
全球贸易反弹好于预期  WTO预计今年增长10.8%
智库访谈|张琦: 数字贸易推动全球服务贸易深刻变革

10
11
14
17
18
19
20
21

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谈2021年1-8月我国服务外包发展情况
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介绍2021年1-8月服务贸易发展情况
我国货物与服务贸易总额跃居全球第一
商务部服贸司在2021年服贸会上发布《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20》
前8月我国吸收外资增长22.3%  服务业持续成引资亮点

05
06
07
08
09

全球观察站

商务部发布《“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
全国首张!国务院审定印发海南自贸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202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

27
28
29
30

国内视界:官方发布

省级行业协会商会座谈会在肥召开
同比增长12.9%   2021年上半年安徽省生产总值超2万亿元
安徽馆亮点揭秘!
加快服务贸易发展,安徽代表团在京召开企业家恳谈会
23家皖企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重磅!全国第九,中部第一!

66
68
70
72
73
74

中部四个自贸区各有侧重 专家建议发挥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作用
安徽:积极推动长三角地区 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
安徽自贸试验区 蜀山区块服务再升级
商务部召开“北京、湖南、安徽自贸试验区及浙江自贸试验区
扩展区域建设一周年” 专题新闻发布会
自贸区协同联动赋能长三角一体化
我国将研究制定自贸试验区跨境服贸负面清单

78
80
83
83
88
91

安徽要闻

自贸区连线

36
38
40
42
43
45
46
47
50
51
53
56
58
60
61
62

聚焦商务高质量发展—商务部综合司负责人解读 《“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
中国首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有何看点?!
新发展格局下, 中国服务外包在新机中谋新策
商务部:“十四五”时期服务贸易发展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新兴数字化服务外包成“中国服务”新名片
中国服务“走出去”正逢其时
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商务部:2021年服贸会达成各类成果1672个!
2025年,中国可数字化服贸总额将超4千亿美元
第四届“一带一路”服务贸易合作论坛 惊艳亮相!
王文涛部长《人民日报》刊文: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进“十四五”商务高质量发展
跨境电商发展步入快车道 成外贸增长新支点
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进入2.0时代
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9.2万亿元
世行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将增长8.5%
企业数字化转型呈现十大发展趋势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Contents

目录

热烈祝贺我会3家会员单位荣登2020-2021年度TOPs系列评选榜单
皖通科技顺利通过省安防壹级资质等级评定
安徽航信获得“ITSS运维服务能力成熟度符合性评估二级认证”
合肥保安集团吕安虎被授予 “合肥市金牌职工”称号
阳光雨露荣获2021服贸会重点企业推介
爱心汇聚,圆梦大学!和君纵达荣获“宿州市爱心企业”荣誉称号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电力建设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新增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企业风采

101
102
103
104
105
107
109

协会同心铸辉煌 回报社会暖人心 ——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 
对口扶贫工作纪实
《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工作规范》省地方标准​成功立项!
我会荣获安徽省社会组织助力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表扬通报
我会荣获“2020-2021年度最具影响力服务贸易(外包)协会”称号
2021安徽服务外包产业学院人才培养专题交流活动成功举办
我会与合肥市电子商务协会缔结为友好协会

协会动态

92
94
95
96
98
100

Contents

目录

刊首语

Front words

永攀高峰
抓住新機遇,迎接新挑戰

当前,全球经济正经历深刻的调整变革。今年来,我国在服务业领域加快开放步伐,服务业发展活力不断释放。“十三五”时期安徽服务贸易实现了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区域布局更趋均衡,市场开拓更加多元,企业经营水平不断提升,服务贸易日益成为贸易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服务外包发展仍存在不少挑战。当前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思潮蔓延,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引发的供应链中断等各种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之下,服务外包将面临不确定的发展前景。
进入新发展阶段,安徽服务贸易与服务外包产业仍将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这些新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以协会会刊为平台,通过分析服务贸易政策对企业的影响以及企业面临的机遇挑战,增进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提升协会的服务水平,进而为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添砖加瓦,推动安徽省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会长)

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谈2021年
1-8月我国服务外包发展情况

来源:商务部新闻办公室

为927亿元、837亿元和543亿元,合计占我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的52.7%,同比分别增长16.1%、30.3%和14.4%。我国承接“一带一路”国家离岸外包合同额1206亿元,执行额8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8.6%和34.4%。
       从企业性质看,1-8月,民营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1157亿元,同比增长39.5%,占全国26.4%。外商投资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1957亿元,同比增长15.5%,占全国44.7%。
      从吸纳就业看,截至2021年8月底,我国服务外包累计吸纳从业人员达1346万人,其中大学及以上学历855万人,占63.5%。1-8月,服务外包新增从业人员55万人,同比增长15.0%,其中大学及以上学历35万人,占64.8%。

头条看点

—5—

从国际市场看,1-8月,我国承接美国、中国香港、欧盟离岸外包执行额分别

2021年1-8月,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10917亿元人民币(币种下同),执行额73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4%和25.7%。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6211亿元,执行额43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6%和22.9%。(以美元计算,1-8月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1635亿美元,执行额110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2.9%和30.1%。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935亿美元,执行额65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7.6%和27.2%。)
从业务结构看,1-8月,我国企业承接离岸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执行额分别为1960亿元、730亿元和16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5%、23.9%和29.5%。
从区域布局看,1-8月,全国3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总计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5102亿元,执行额36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3%和17.9%,占全国总额的82.1%和83.6%。长三角地区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2940亿元,执行额219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2%和16.6%,分别占全国总额的47.3%和50.0%。

2021年10月3日,服贸司负责人介绍了2021年1-8月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情况。

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介绍2021年
1-8月服务贸易发展情况

来源:商务部新闻办公室

达136.8%。服务进口2496.2亿元,同比增长14.1%,环比增长11.9%。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提高。1-8月,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14754.2亿元,增长12%,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45.1%,提升1个百分点。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8038.2亿元,增长16%,占服务出口总额的51.9%;出口增长较快的领域是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分别增长34.3%、23.8%、20.6%。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口6716亿元,增长7.5%,占服务进口总额的39%;进口增长较快的领域是知识产权使用费,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分别增长14.5%和14.3%。
        旅行服务进出口继续下降。当前各国继续采取严格措施限制人员跨境流动,疫情对旅行服务进出口的影响仍在持续。1-8月,我国旅行服务进出口5064.8亿元,下降30.1%,其中出口下降43.4%,进口下降28.3%。剔除旅行服务,1-8月我国其他服务进出口增长22.1%,其中出口增长30.5%,进口增长13.4%;与2019年同期相比,其他服务进出口增长23.7%,其中出口增长34.8%,进口增长12.7%。

今年1-8月,我国服务贸易保持良好增长态势。服务进出口总额32716.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9.4%;其中服务出口15499.9亿元,增长25.3%;进口17216.6亿元,下降1.8%。服务出口增幅大于进口27.1个百分点,带动服务贸易逆差下降66.7%至1716.7亿元,同比减少5156.2亿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服务进出口下降8.4%,两年平均下降4.3%,其中出口增长22.6%,两年平均增长10.7%;进口下降25.4%,两年平均下降13.6%。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8月当月服务进出口增势良好。8月份,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4624.7亿元,同比增长24.8%,环比增长7.1%。服务出口2128.4亿元,同比增长40.2%,环比增长1.9%,其中运输服务出口增幅高

—6—

头条看点

我国货物与服务贸易总额跃居全球第一

8月23日上午,国新办举行“积极贡献商务力量 奋力助推全面小康”发布会,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
外贸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
一是推动经济稳定发展。从2020年来看,我国的外贸规模已经达到了4.6万亿美元,我们的国际市场份额占了14.7%,创下历史新高。二是丰富了国内市场供给。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推动的进博会,除了出口外我们还扩大进口,很多商品都是老百姓喜欢的。而且进口商品,进入普通超市,进入千家万户,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三是扩大了就业和税收。外贸带动就业1.8亿人左右。
十八大以来,累计贡献了11%的财政总收入,同时外汇储备保持在3万亿美元左右,外贸有力保障了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过去我们已经是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去年货物与服务贸易总额跃居全球第一。
今年1-7月份,外贸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增速是24.5%,是十年来的新高。这里有很多因素,还有很多的一次性因素。所以明年上半年怎么看?我们觉得形势很严峻。不可能一次性因素持续那么久。比如有些是因为周边地区疫情加剧,订单会有一些回流,订单就会转到我们这里。随着疫情逐步减缓,回流的订单可能再转出去。还有一些防疫物资,开始的时候我们的口罩、防护服、呼吸机,因为疫情影响我们的出口量剧增,现在已经有较大幅度回落,这些一次性因素在逐步消退。所以我们看到下半年的增长逐步在放缓,明年的形势可能很严峻。同时,去年下半年我们开始恢复了,基数比较高。所以这个恢复,不可能一直持续那么高。我们希望这种恢复是逐步缓慢的,最后增长是在合理的区间里。在宏观政策上加强跨周期调节,使我们经济波动幅度能够在合理区间,防止大起大落对经济增长、市场主体的伤害。所以下半年,我们主要围绕跨周期的调节,使外贸保持在合理区间。具体来说是稳增长、促创新、保畅通、扩合作四个方面。
稳增长,主要是稳主体、稳订单。现在我们还面临一些困难,这也是国际上普遍遇到的,比如运力的影响和运费的高涨,大宗商品、原材料的上涨,还有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这些是外贸企业碰到的“四难”,特别是中小企业更加困难,所以要采取一系列措施稳住市场主体、稳住订单。促创新,除了传统外贸外现在还大力推进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比如跨境电商,支持高技术、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加大中国品牌的海外推介力度。保畅通,保证我们的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扩合作,时间关系就不展开了,就是深化国际经贸合作。王受文副部长刚才回答大家问题的时候讲到,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商签自贸协定、升级自贸协定,更深地融入到整个国际经济合作当中,既对世界的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也促进我们自身外贸的发展。

来源: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

—7—

头条看点

9月3日,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务贸易开放发展新趋势高峰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商务部服贸司二级巡视员王志华代表商务部服贸司在论坛上发布了《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20》。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20》主要分为综述篇、行业篇、专题篇和案例篇四个部分,分别从政府、行业、专家和地方视角,全面总结了“十三五”时期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成就,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展望了“十四五”时期服务贸易发展的广阔前景。报告认为,“十三五”时期中国服务贸易实现了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国内区域布局更趋均衡,国际市场开拓更加多元,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服务贸易日益成为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引擎、对外开放深化的重要动力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服务贸易仍将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变化,要牢牢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王志华表示,《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是商务部牵头,组织国务院服务贸易发展部际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有关地方及业内专家共同编制的行业发展报告,2006年以来已发布了12份。服贸会作为全球服务贸易领域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展会,是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一个重要平台,是服务贸易领域传播理念、衔接供需、共享商机、共促发展的重要渠道。在服贸会平台上发布《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旨在宣示中国的开放立场,显示中国的合作优势,分享创新机遇,探索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路径,努力为深化服务贸易和投资合作,增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商务部服贸司在2021年服贸会上发布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20》

来源:商务部新闻办公室

—8—

头条看点

新华社北京9月16日电(记者于佳欣、周圆)商务部16日发布前8个月我国吸引外资数据:1至8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580.5亿元,同比增长22.3%。服务业持续成为吸引外资的亮点。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在当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前8个月,我国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993.3亿元,同比增长25.8%。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增长30.2%,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增长35.2%,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4.9%。
从来源地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东盟实际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7.6%和36.8%(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
从区域分布看,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23%、30.1%和1.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说,考虑到去年我国吸收外资的增长情况,今年能够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成绩难得。中国较好控制住疫情并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是重要原因。
服务业特别是高技术服务业继续成为中国引资热点领域。屠新泉认为,这得益于我国在服务业领域加快开放步伐,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出台,进一步释放服务业发展活力。不久前举办的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中国提出更多更大力度的开放举措,必将为外商投资服务业带来更大空间和机遇。

前8月我国吸收外资增长22.3% 
服务业持续成引资亮点

来源:新华社、中国政府网

—9—

头条看点

 8月2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在2021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发布了《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疫情冲击下的复苏新曙光》(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显示,2020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2.6万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3.0%,占GDP比重为43.7%。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近5.4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同比增长9.6%,增速位居全球第一。
  

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发布 
我国数字经济增速位居全球第一

来源:人民邮电报

白皮书指出,全球47个国家的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2.6万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3%,占GDP比重为43.7%,产业数字化仍然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占数字经济比重为84.4%,其中一二三产业数字经济分别占8%、24.1%和43.9%。发达国家数字经济规模大、占比高,2020年规模达到24.4万亿美元,占GDP比重为54.3%,发展中国家数字经济增速更快,2020年增速达到3.1%。
数字经济已成为各国促进经济复苏、重塑竞争优势和提升治理能力的关键力量:中国立足产业基础并发挥市场活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互促进;美国依托持续领先的技术创新,打造数字经济全球优势;欧盟以数字治理规则的领先探索和数字单一市场建设为双轮驱动,打造强大统一的数字经济生态;德国依托强大的制造优势,打造全球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
从规模来看,美国数字经济蝉联世界第一,规模达到13.6万亿美元,中国位居世界第二,规模为5.4万亿美元。德国、日本、英国居第三至第五位。从占比来看,德国、英国、美国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占GDP比重超过60%。

—10—

行业资讯

全球观察站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驻华首席代表史蒂文·巴奈特(Steven Barnett)在不久前的一场公开活动中表示,过去20年间,服务贸易占全球经济的比值翻了一番,但是服务贸易仍然受到较大阻力,一些指标显示,服务贸易壁垒比货物贸易壁垒更严重。
演讲中,巴奈特首先讨论了全球经济的现状。他说:“今年经济表现非常强劲,增长率达到了数十年来的最高,这非常令人欣喜。但是我们看到取得这样成绩的背景是,2020年是极端状况频发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虽然今年经济复苏令人欣喜,但是疫情还是极大地降低了全世界的生活水平。同时全世界复苏出现分化,一些经济体主要是发达经济体的复苏高于其他国家。”国际货币经济组织7月份发布的最新预测,预计全球经济2021年、2022年将分别增长6.0%和4.9%。预计2021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前景恶化,特别是亚洲新兴经济体。与此形成对照,发达经济体的增长预测被上调。

全球服务贸易壁垒严重 
中国持续推进开放合作

来源:澎湃新闻

额。巴奈特说,疫情是全球问题,需要全球解决方案。结束世界各地的新冠肺炎疫情,是确保全球经济复苏、防止各国复苏进一步分化的唯一途经。这需要全球各方共同努力,以帮助有关国家获得疫苗接种所需资金并维持其医疗卫生服务。
      巴奈特关注的贸易问题,重点在三个领域。第一个领域是服务贸易。去年IMF在其发布的中国年度报告中,强调更加开放、稳定、透明、合规的国际贸易体系有益于中国,也有益于全球经济;鼓励中国及其贸易伙伴通力合作,使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更加适应全球经济的变化。服务贸易对于工业制造来说非常重要,更高效的可贸易服务是制造业竞争的关键。与此同时,减少服务贸易成本带来的收入也会非常可观。IMF的数据分析表明,如果服务贸易成本能够减少15%,那么20国集团的GDP增长长期来看就会增加0.5%。
      

行业资讯

全球观察站

—11—

全球对新冠肺炎疫情作出的反应,进一步扩大了全球经常账户差

第二个领域是电子商务。1994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时,电子商务还不存在。相比之下,最近全球B2B电商销售额每天超过23万亿美元。全球性法律和规则框架,有助于提升贸易规模和全球经济对电子商务的适应程

度,例如国际协定可以解决数据自由流动和隐私保护之间的平衡问题。
    第三个领域是外国直接投资(FDI)。全球价值链在扩大,投资和贸易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尽管FDI越来越重要,但各国的一些政策壁垒依然在阻碍外国企业的建立和运营,这些政策壁垒包括外资持股限制、合资企业门槛、对国内投资者的税收或监管优惠、对进口或技术转让设定条件等。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瞩目 同时面临结构性问题
      2020年,中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总额跃居全球第一。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冲击下,全球服务贸易增长率表现不佳,但中国的服务贸易却逆势增长,表现出极大发展潜力。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库数据,中国的服务贸易增长率从2020年第三季度即开始由负转正,至2021年第一季度已经达到32.21%的增长率。

《证券日报》副总编、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董少鹏表示,2012年以来,中国服务贸易年均增长7.8%,高出全球增速约3.7个百分点。这是积极的一面,但也存在结构性问题。
他分析,主要是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相对较大,而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相对小。近年来增长较快的是以计算机信息服务、咨询服务为代表的服务贸易。为了促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从2016年开始,国家部署了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今年8月26日,《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正式实施,主动扩大服务贸易开放,意在促进服务贸易便利化、普惠化,促进“中国服务”与“全球高水平服务”对接,实现共赢。

行业资讯

—12—

董少鹏分析,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短板是明显的,主要是金融服务、教育服务、医疗服务出口偏弱。对此,既要客观看待,保持进取精神,也要坚持务实作风,发挥自身既有优势,加快打造新的优势。无论金融、教育还是医疗,都要在满足本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居民高品质生活需要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出口。要把促进金融服务出口放在相对优先的位置,要继续按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夯实制度基础、创新服务和机制的思路,促进中外合作,推进中国金融服务走出去;教育服务要与文化服务结合起来,推动相关服务出口的产品化、平台化、本地化,满足境外居民对中国文化教育的需求,促进中外文化、教育融

通、医疗服务等短板还需要进一步累积势能,逐步形成差异化的优势。今年以来与新冠疫苗相关的服务贸易就是很好的例子。
      全球服务贸易持续发展 中国推动开放合作
       世界贸易组织预计2021年全球贸易增长7-9%,必将带动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反弹。该机构还预计到2040年,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比重将升至三分之一。
      在前不久举行的服贸会闭幕式上,中国商务部服贸司二级巡视员王志华表示,在深入推进服务领域制度性开放的同时,将拓展服务贸易国际合作新空间,加大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服务业发展的支持,推动服务贸易领域的多双边区域合作、规则对话、政策协调和经验交流,拓展与发达经济体服务贸易合作,携手各国共同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我们将推动全球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积极营造宽松有序的合作发展环境,拓展服贸会和我国服务贸易的‘朋友圈’。”王志华说。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副研究员周晋竹发表文章分析,2021年服贸会提出的“四项举措”进一步表明中国服务市场迈向更高水平开放的决心:“提高开放水平”、“扩大合作空间”、“加强服务领域规则建设”、“继续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实实在在指明了中国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的具体项目与方向。
      

清单将成为中国制度型开放的“四梁八柱”;中国即将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中的占比会越来越高,尤其是中国在RCEP协定中新开放的研发、管理咨询、空运、金融、法律、建筑、海运等服务部门可能会有较好表现。
         
      中国推动服务贸易发展也为跨国公司提供了新的投资和发展机会。众多跨国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期望与中国一起进一步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33.4%,增速高于全国全部实际使用总额的4.7个百分点。服务业实际外资的占比接近80%。这其中,跨国公司充分发挥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在促进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提升的同时,自身也实现了较快的发展。
        汇丰控股有限公司集团行政总裁祈耀年在刚结束的服贸会上说:“中国在世界及金融科技领域的快速投资增长帮助汇丰这样的银行提高了业务的韧性,降低成本,并为增强金融普惠性赋能。同时,中国的领导力能够在加速全球金融科技发展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祈耀年还援引世界银行发布的一份报告说,中国是全球营商环境优化幅度最大的10个国家之一,中国也不断开放金融和保险行业。

—13—

行业资讯

全球观察站

他认为,中国服务贸易进入了制度型开放阶段。未来,禁止进口货物目录、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服务贸易负面清

凝聚共识 
中国为全球服务贸易发展提供新引擎

文章来源:人民网

9月7日,备受瞩目的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顺利闭幕。
在这短短几天时间里,一系列最新、最炫的成果“亮相”本届服贸会,成为推动服务贸易增长的新引擎;一系列重大战略合作在本届服贸会签约,为服务贸易长足发展提供新动能。
“本届服贸会虽然结束,但是只要沟通、交流、合作的需求在,服贸会就永远不会落幕。”与会嘉宾纷纷表示,本届服贸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环境,为各方提供了市场机遇与发展红利,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更多信心和动力。
数字技术与服务贸易深度融合     打造数字经济对外合作开放高地
当前,全球经济正经历深刻的调整变革,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一变革加速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带动数字技术强势崛起,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引领服务经济蓬勃发展。
数字经济落地加速,数字服务成为服务贸易新增长点。服贸会执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北京市商务局局长闫立刚表示,2021年服贸会紧抓全球经济数字化发展趋势,聚焦数字经济、数字贸易,策划举办“数字贸易发展趋势和前沿高峰论坛”“中国数字经济产业论坛”“全球采购与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论坛”等十余场论坛。
让传统文化瑰宝活起来的“数字故宫”、刷新世界“天际线”的智慧建造超高层建筑、守护全球自然生态的AI智能系统……在本届服贸会上,首次设置的数字服务专区成为一大亮点,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成为了服贸会上当之无愧的“主角”,一批涵盖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国际国内数字服务龙头企业前来参展,8个专题展纷纷展示其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下的新业态、新模式和新成果。
“数字贸易是推动疫情后经济复苏的有力抓手。”商务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炳南在“数字贸易发展趋势和前沿高峰论坛”上表示,大力发展数字贸易,积极开展数字贸易国际合作,既是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方式,也是加快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战略选择,更是推动疫后经济复苏、积极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有力抓手。

—14—

行业资讯

在本届服贸会上,数字人民币也频频受到关注。滑雪手套、冬奥特色徽章、智能手表等形态多样的数字人民币钱包让人眼前一亮,逐渐拉近了数字货币与百姓的距离。此

外,现场还打造了一条“数字人民币大道”,汇集文创、无人超市、移动便利店、老字号等消费场景,观众可以现场体验数字货币便捷购物,感受北京数字经济发展新活力。
       作为服贸会的主办城市,经过多年发展,北京已成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领军城市。数据显示,2020年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40%。互联网、数字经济相关企业云集,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3900余家,全市独角兽企业93家。
       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崔述强在服贸会期间表示,未来将结合“两区”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牢牢把握数字贸易发展的黄金期,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推动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打造数字经济对外合作开放高地。
        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为世界经济贸易复苏增长注入动力
       琳琅满目的特色商品、唯美演绎的异域风情……在2021年服贸会国别展,一处处、一幕幕让现场观众驻足欣赏。不仅如此,普通消费者还可以直接网购看中的商品,同时,还有厂家代表在现场洽谈代理合作,服贸会已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三大展会平台之一,今年服贸会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153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余家企业参展参会,世界500强、行业龙头企业占比18%,均超过上届水平。
       连续4年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出台海南自贸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签署……近年来,我国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今年服贸会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正是印证了世界各国对中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认可,同时还增强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军扩在“跨国公司视角下的服务贸易便利化高峰论坛”上表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各国之间只有深化开放包容、共赢共享的伙伴关系,才能实现持久和稳步发展。
       今年,我国在促进服务业开放和服务贸易发展方面,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区域开放格局进一步优化,重点开放平台制度创新取得新进展,扩大开放的成效加快显现。
        中国以实际行动促进服务贸易自由化发展,不断为全球经济复苏贡献中国力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33.4%,增速高于实际使用外资总额4.7个百分点,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的占比接近80%。
       将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从海南推广至全国,把数字贸易试验区升级为示范区,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本届服贸会上中国推出的一系列开放新举措,将为全球服务贸易发展注入活力,增添信心。
       

—15—

行业资讯

全球观察站

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孙尧表示,下一步将在服务好线下办展办会国际机构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完善服贸会数字平台功能,继续为各类主体提供虚拟展厅、线上展台、虚拟会议室、智能客服、在线翻译、数字认证和电子签约等便利化服务,提高境外嘉宾和展

“中国服务贸易总额已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二。相信中国服务贸易开放和自由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将加速推进全球服务贸易自由化,让有关各方共享服务贸易新机遇,共促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普华永道中国区综合商务咨询主管合伙人于勃表示。
收获各类成果1672个     推动服贸会各项成果落实落地
“北京日”作为彰显首都精神、体现京味特质的展示窗口,历来都是服贸会的重头戏。
在今年服贸易会的“北京日”活动现场,北京16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累计与47家中外企业举行盛大签约仪式,37个签约项目签约金额超1000亿元人民币,展示了北京向世界彰显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实现合作共赢的决心和信念。
这只是服贸会上签约新订单的一个缩影。据初步统计,截至9月7日16:00,本届服贸会各类成果1672个。其中,成交项目类642个,投资类223个,协定协议类200个,权威发布类158个、联盟平台类46个、首发创新类139个、评选推荐类264个。
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展作为本次服贸会的全新版块首次亮相,专题展除了回应民众关心防疫热点问题外,也覆盖科技创新、国际医疗、智慧医疗、老龄健康、传统医药等领域,推出了健康卫生领域多项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
据介绍,服贸会期间,健康卫生专题展区推进有关数字疗法、创新药物、研发合作、医用耗材采购等一系列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以及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协作,对外释放加强国际经贸合作的积极信号。
“9月3日正式开展第一天,就有施工单位过来参观,并且表达了采购意向。”第二次参加服贸会的中建八局今年带来了地下管线探测机器人等智慧建造方面的最新成果,目前已与多家外贸单位达成合作意向。
此外,文旅服务专题举办了第八届北京市文化融合发展项目合作推介会,80多个文化融合发展项目进行签约,签约金额总计近240亿元。第八届中国国际经济合作“走出去”高峰论坛组织济南绿地与青岛青淞、北京建工国际建设与北京泰宁科创等企业签约;教育服务专题举办“数字货币产业规划战略合作”签约仪式;金融服务专题开展“京绿通”专项再贴现产品签约仪式和“高精尖”双益贷签约仪式。
商务部服贸司二级巡视员王志华在闭幕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推进服务领域制度型开放、拓展服务贸易国际合作新空间、加快服务贸易数字化进程、全力打造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服务贸易国际一流展会,将服贸会达成的成果与共识落到实处。

—16—

行业资讯

客商的参展参会体验。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9月20日发布《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国列第12位,较2020年上升2位。《报告》高度评价中国在创新方面取得的进步,并强调了政府决策和激励措施对于促进创新的重要性。
中国自2013年起,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连续9年稳步上升,上升势头强劲,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首位。
WIPO自2007年开始发布全球创新指数,已经成为国际上关于创新和知识产权水平的权威报告,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报告》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两个方面,通过政策环境、人力资本与研究、基础设施、市场成熟度、商业成熟度、知识与技术产出、创意产出等七大类81项指标,对全球132个经济体的综合创新能力进行系统衡量。
《报告》显示,瑞士连续第11年位居榜首,瑞典、美国、英国、韩国分列第2位至5位;中国则超过日本、以色列、加拿大等发达经济体;韩国由2020年的第10位跻身2021年的第5位,上升趋势明显;土耳其(第41位)、越南(第44位)、印度(第46位)等中等收入经济体在过去10年中排名上升明显,正在改变全球创新格局。

二〇二一全球创新指数中国第十二 
连续九年稳步上升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中国政府网

报告显示,在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巨大影响的情况下,2020年,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及企业加大了创新投入,科技产出、研发支出、知识产权申请和风险资本交易等创新指标持续增长,表现出强烈的韧性。其中,在研发支出方面,全球研发支出最高的企业资金投入同比增长10%,近60%的研发支出密集型企业资金投入同比增长;在风险资本交易方面,全球风险资本交易量同比增长5.8%,超过了过去10年的平均增速。
WIPO总干事邓鸿森表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表明,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对生活和生计造成了巨大影响,但许多行业都展现出惊人的韧性——特别是那些注重数字化、技术和创新的领域。全球创新指数是一种独特的工具,可以指导政策制定者和企业界制定计划,确保我们摆脱疫情并变得更加强大。”

—17—

行业资讯

全球观察站

世贸组织(WTO)最新发布的服务贸易晴雨表指数显示,虽然没有反弹回到疫情前水平,但全球服务贸易出现复苏迹象。
23日WTO发布的最新的晴雨表指数为 102.5,高于全球服务贸易活动指数和基线值 100,表明第二和第三季度的全球服务贸易将继续复苏。WTO表示,但该指标最近转低的事实表明,如果疫情对服务贸易产生持续影响,则服务贸易扩张可能会沿着新的、较低的轨迹进行。
全球服务贸易活动指数显示,2021 年第一季度全球服务贸易量同比下降 13.9%,此前服务贸易曾在疫情初期急剧下降,但与商品贸易相比,此后仅实现了部分复苏。这与2008-09 年金融危机时亦不同:当时服务贸易比货物贸易更具弹性。

全球服务贸易轻微复苏,
WTO: 运输成本飙升源于对商品强劲需求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易晴雨表的成份指数中,全球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102.7)和金融服务业(100.2)指数回落,增长速度放缓。
     

WTO并指出,由于上一年的基数较低,服务贸易的同比增长应该会在第二季度转为强劲的正增长。
此前,在2020年第二季,全球服务贸易活动指数跌至有纪录以来新低,WTO服务贸易晴雨表降至95.6,低于2020年一季度的96.8,为有记录以来最低值。

—18—

行业资讯

WTO的数据显示,此次,在服务贸

同时,信息通讯业服务指数(100.0)出现回升趋势。客运航空运输指数(105.6)最近也有所回升,但仍远低于新冠疫情大流行前的水平。
同时,尽管吞吐量创下历史新高,但集装箱运输指数(106.8) 的增长已经放缓。
WTO指出,最近运输成本的飙升,似乎更多是由于对贸易商品的强劲需求所导致的,而并非是因为供应链受限。此外,建筑指数(97.4)是唯一跌破趋势的成分指数。
WTO货物贸易晴雨表指数是通过采集货物贸易统计数据,就当前世界货物贸易的发展趋势和拐点提供早期信号。这一数值超过100时,表明全球货物贸易增长高于预期水平,低于100则表明低于预期。

9月26日,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省桐乡市乌镇开幕。习近平主席向大会发来贺信并强调:“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同担起为人类谋进步的历史责任,激发数字经济活力,增强数字政府效能,优化数字社会环境,构建数字合作格局,筑牢数字安全屏障,让数字文明造福各国人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数字经济是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习主席深刻洞察人类社会发展大势,为我们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和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国际社会共同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贡献了中国方案,必将有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始终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从“互联网+”行动、国家大数据战略、智慧城市等具体举措,到加快5G、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再到“十四五”规划纲要关于“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的战略规划,我们不断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疫情中,远程医疗、在线办公、网络零售等数字经济全面提速,已成为全球经济复苏期的重要亮点。与此同时,各国正积极参与全球数字经济新一轮布局,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全球数字经济治理也面临新挑战,平台垄断、数据跨境流动、数据安全、数据产权等问题凸显。面向未来,各国唯有携起手来,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方能跨越数字鸿沟、跳出零和博弈陷阱,一齐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增进全人类的福祉。
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特别是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不仅发展了自身,也造福了世界。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我国在芯片、软件等数字技术“硬核”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在外部环境冲击下面临的风险隐患增多。我们既要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也要深化数字经济领域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数字经济治理规则制定,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智者顺时而谋。让我们继续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顺应数字文明新时代的历史大势,携手努力、相向而行,努力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大发展、大繁荣,让全人类共享发展红利,为创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新的贡献。

让数字文明造福各国人民

来源:央视新闻

—19—

行业资讯

全球观察站

全球贸易反弹好于预期
WTO预计今年增长10.8%

来源:经济日报

—20—

10月4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最新一期《贸易统计及展望》。报告指出,2021年上半年,全球经济活动进一步复苏,商品贸易超过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的峰值。世贸组织经济学家据此上调了对2021年和2022年全球贸易的预测。在全球贸易总体强劲增长的背景下,各国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一些发展中地区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据世贸组织目前预测,2021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将增长10.8%,高于该组织今年3月份预测的8.0%,2022年将增长4.7%。随着全球商品贸易接近疫情前的长期趋势,增长应会放缓。半导体短缺和港口积压等供应侧问题,可能会给供应链带来压力,并对特定地区的贸易造成压力,但不太可能对全球贸易总量产生重大影响。
2021年全球商品贸易额的年增长率如此之高,主要因为2020年全球贸易出现了衰退。由于基数较低,2021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长22.0%,但预计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将降至同比增长10.9%和6.6%。世贸组织预计2021年全球GDP将增长5.3%,高于今年3月份预测的5.1%。到2022年,这一增长率将放缓至4.1%。
目前看,全球商品贸易的下行风险仍很突出,包括紧张的全球供应链和新冠肺炎疫情形势。预计全球商品贸易反弹的地区差距仍将很大,2021年亚洲进口将比2019年增长9.4%,而最不发达国家的进口将下降1.6%。全球服务贸易可能落后于货物贸易,特别是与旅游和休闲有关的行业尤为明显。
全球商品贸易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疫情。世贸组织当前对全球商品贸易的最新上行预测取决于一系列假设,包括加速生产和分配疫苗。全世界已经生产和使用了60多亿剂疫苗,遗憾的是这仍然不够,各国在获取疫苗服务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迄今,低收入国家中只有2.2%的人至少接种了一剂新冠疫苗。这种差异可能会为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的出现和传播创造空间,或导致重新实施减少经济活动的卫生控制措施。
世贸组织总干事恩戈齐·奥孔约-伊维拉表示:“贸易一直是抗击疫情的关键工具,目前的强劲增长凸显了贸易对支撑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性。但疫苗获取不公平问题正在加剧各地区的经济分化,这一不平等持续的时间越长,出现更危险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的可能性就越大,这可能会使我们迄今取得的卫生和经济进展倒退。世贸组织成员们必须团结起来,就世贸组织对疫情作出强有力的反应达成一致,这将为更迅速地实现疫苗生产和公平分配奠定基础,对维持全球经济复苏也是必要的。”

行业资讯

受访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 张琦
采访者:《中国发展观察》杂志记者 马玉荣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在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背景下,为落实国家发展数字经济战略部署,促进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发展,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将主题定为“数字开启未来、服务促进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期联合完成的《数字贸易发展与合作报告2021》,也在服贸会“服务贸易开放发展新趋势高峰论坛”上发布。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张琦接受《中国发展观察》记者专访时表示,数字化转型和数字贸易的快速发展,引发经贸格局变革、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刻变化,赋予全球化新内涵、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新变化:数字贸易发展趋势和特点
中国发展观察: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使全球经济正经历的深刻调整变革加速变化,世界经贸复苏具有不确定性,对中国贸易格局有什么影响?
张琦: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全球服务贸易造成很大冲击,在旅行等依赖人员跨境流动的传统服务贸易领域更为明显。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数据,全年服务贸易同比下降15.4%,是1990年以来的最大降幅。从另一方面看,疫情之下,多国政府采取防控措施,更多的线下需求转为线上,也加速了服务贸易的数字化进程,突显了数字贸易的韧性。2020年,全球数字服务贸易增速虽同比下降1.9%,但受冲击程度显著低于服务贸易(同比下降20.0%)和货物贸易(同比下降7.5%)。
近年来,数字贸易推动全球服务贸易深刻变革。一是拓展了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空间。在全球数字经济持续渗透、数字化转型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基于信息技术开展的线上研发、设计、生产、交易等活动日益频繁,极大促进了数字贸易发展,催生了远程医疗、教育、共享平台、协同办公等一些新业态新模式,为服务贸易结构调整和新型服务贸易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智库访谈|张琦:
数字贸易推动全球服务贸易深刻变革

来源:《中国发展观察》杂志

—21—

行业资讯

全球观察站

二是数字服务贸易在服务贸易中的主导地位逐步显现。近年来全球数字服务贸

易稳步增长,2020年规模达3.13万亿美元,在服务贸易中的占比从2011年的48.1%提升至62.8%,2020年一年就提高11.6个百分点。
       三是服务贸易规模排名前十的国家中,发达国家占据8席,发展中国家仅有中国、印度。
       四是数字贸易将推动全球价值链发生深刻变革。数字贸易降低了全球价值链中的通信、运输、物流、匹配和验证成本,有助于国际分工更加细化专业化、价值链不断延伸。同时,数字服务逐渐渗透进生产经营活动之中,服务要素在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不断增长,成为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影响因素。
       中国发展观察:服务数字化快速推进,为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巨大新动力,跨境电子商务、数字服务贸易、商业存在等数字贸易方式快速发展。那么,如何把握传统贸易和数字贸易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待这些新变化?
       张琦:与传统贸易相比,数字贸易的突出变化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贸易方式的数字化,二是贸易对象的数字化。
       关于贸易方式的数字化,是指面向贸易全流程、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源于数字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及由此催生出的跨境电商,以及在线广告、数字支付、智慧物流、线上展会、智慧监管等。同时,通过在线交付,促进各类服务贸易,特别是文化、娱乐内容、教育、研发等领域实现跨境服务提供。
       关于贸易对象的数字化,即以数据形式存在的要素和服务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交易对象,大体分为三类:ICT服务的贸易,包括电信服务、计算机服务、信息服务、软件复制和/或分发的许可证等;ICT赋能的其他服务贸易,包括数字金融、数字教育、数字医疗、工业互联网等的数字化服务贸易;具有商业价值的数据要素的跨境流动。
       中国发展观察:“数字开启未来,服务促进发展”,我国促进数字贸易发展和各地积极探索推进数字贸易的进展情况如何?
       张琦: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数字贸易开放发展。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深化服务贸易领域改革和开放”“加快数字贸易发展”。202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快贸易数字化发展”“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制度创新作用”“不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再次强调,要“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创新发展服务贸易,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开放平台建设,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
       在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下,我国推动数字贸易快速发展,规模逐渐扩大。近十年,我国数字服务贸易规模基本实现翻番,从2011年的1648.4亿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2939.9亿美元,全球排名第五,年平均增长率达6.6%,增速在主要国家中位居前列,数

—22—

行业资讯

字服务贸易占服务贸易的比重从36.7%提升至44.4%。美国凭借数字技术和产业的绝对

优势,拥有苹果、谷歌、亚马逊、微软等超大型跨国企业,数字服务贸易规模达8607.9亿美元,位居世界首位。爱尔兰凭借税收政策优势,吸引众多大型互联网企业全球或欧洲总部落户,数字服务贸易规模达5095.2亿美元,全球排名第二。
       各地抢抓数字经济新机遇,积极探索推进数字贸易发展。不少省市在发展规划中明确将加快数字贸易开放试点探索、建设数字贸易先行区或示范区作为重点任务,并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跨境电商创新发展,建设高能级数字贸易平台、优化数字贸易发展生态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例如,北京市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类型最多、层次最高的数据资源,云集世界500强最多的企业总部或区域总部。北京2020年发布《北京市关于打造数字贸易试验区实施方案》,率先推动跨境数据流动试点,包括个人信息出境安全评估管理的试点试行工作,积极推动6项增值电信业务逐步开放,吸引汇聚数字贸易企业,积极打造“贸易数字化示范区”,数字服务贸易占服务进出口的比重从35%提高到50.9%。
       上海2019年发布《上海市数字贸易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1年)》,提出打造上海“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将云服务、数字内容、数字服务的行业应用、跨境电商作为数字贸易的四大主要领域,将城市数字化转型与贸易数字化发展相结合,建设数字贸易创新创业、交易促进和合作共享中心,汇聚中外跨境电商平台,2016—2020年上海 数字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长高达9.1%。鉴于跨境数据流动的重要性,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中明确要求国际互联网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试点开展数据跨境流动的安全评估,建立数据保护能力认证、数据流通备份审查、跨境数据流通和交易风险评估等数据安全管理机制。
       浙江2015年在杭州设立全国首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十三五”时期跨境电商年均增长35%,产业集聚、政策优势突显;2020年印发《浙江省数字贸易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并实施,2020年全省数字服务进出口同比增长27.7%;2021年6月发布《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全面启动数字化改革,加快打造全球数字贸易中心,预计到2025年数字贸易进出口总额提高到1万亿元。
       海南以建设自由贸易港为契机,积极发展数字贸易,着力推进海南生态软件园、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大力吸引集聚创新资源和平台企业。而且,海南自由贸易港总体建设方案明确,在确保数据流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扩大数据领域开放,创新安全制度设计,实现数据充分汇聚,培育发展数字经济;允许实体注册、服务设施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内的企业,面向自由贸易港全域及国际开展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等业务,并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逐步面向全国开展业务。
       中国发展观察:作为数字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跨境电商将助推全球数字贸易时代的到来,而贸易数字化程度的加深将进一步推动跨境电商发展壮大。如何看待全球和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

—23—

行业资讯

全球观察站

张琦:作为数字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跨境电商在拉动消费提升,畅通外贸产业

链、供应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发展最快的一种国际贸易业态,2017至2019年,跨境网购占网购总人数比重从20%上升至25%。新冠肺炎疫情下,其进一步加速发展。
       跨境电子商务,为我国外贸发展注入新动能。规模上,目前我国是全球电子商务零售额最大的经济体,也是最大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B2C)出口国。2020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总额1.69万亿元,同比增长31.1%,增速显著高于货物进出口增速。趋势上,贸易伙伴不断增加,欧美仍是最主要市场,同时不断加深与“丝路电商”合作,新增46个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
       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为产业发展与监管创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全国已累计建设超过100个综试区。例如,北京依托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积极探索推进跨境电商销售医药产品、免税保税政策相衔接、跨境电商B2B出口监管等试点工作,推动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化、规模化、体系化发展。北京市商务局数据显示,2020年,北京市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额超过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85%,其中,网购保税进口额超过27亿元,是2019年全年总额的100余倍。2020年7月启动B2B出口监管试点工作,当年B2B出口额超过3亿元。
      |新挑战:数字贸易规则制定相对滞后,各方分歧明显
       中国发展观察:数字经济正在深刻改变世界。有喜有忧,数字贸易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张琦:数字化转型和数字贸易的快速发展,引发经贸格局变化、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赋予全球化新内涵、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各国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与隐私保护等,不断强化自身监管,对数字贸易开放发展的制度环境与监管协调提出更高要求。“数字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政策调整叠加全球治理博弈,数字贸易规则已成为经贸谈判的重要议题。
       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推动数字贸易加快发展,在全球经济恢复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相比之下, 数字贸易规则制定相对滞后,多种路径、多个平台并行,数字贸易规则制定呈碎片化态势。多边谈判,如全球电子商务谈判;诸边磋商,如全球服务贸易谈判(TISA);区域及双边自贸协定中的电子商务章节或数字贸易章节;专门就数字贸易签订双边或区域协定,如美日数字贸易协议、新加坡—新西兰—智利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协定(DEPA)等。未来,加强国际协调磋商、推进规则体系构建的重要性、紧迫性更为突出。
       目前存在较大分歧的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24—

行业资讯

一是跨境数据流动。各方高度关注跨境数据流动所蕴藏的巨大发展潜力,但为防范信息泄露风险和网络安全威胁,许多国家不断强化对个人信息与重要数据的流出限制,许多国家明确禁止计算设施的本地化要求,但也允许保留例外条款,对例外的范围诉求各异。如何在促进数据自由有序流动与保护个人隐私及公共利益安全之间取得有效平衡,达成具有广泛国际共识的跨境数据流动规则,成为数字贸易规则制定的关键和

二是电子传输免关税和数字税。随着数字贸易规模迅速扩大,相应税制改革与协调成为国际规则谈判焦点之一,主要涉及两大议题:关于电子传输免关税,各国对是否永久性免关税持不同态度,目前仅通过连续更新“暂停对电子传输征收关税”决议保持其法律效力,最近一次为2019年12月,效力将延长至2021年底第十二届贸易部长级会议。关于数字服务税(DST),数字贸易蓬勃兴起带来跨国间税权划分与收益归属的难题,一些国际组织发起引领国际税收改革研究,如OECD的“双支柱”蓝图、联合国的双边协调方案,一些国家实施或准备进行单边性质的数字服务税引发争议、甚至贸易摩擦。
三是数字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对于维护数字贸易企业商业秘密、保障企业利益及促进自由贸易至关重要。争论焦点集中在源代码保护和数字内容版权等方面。大多数成员方原则上同意“不要求披露与保护知识产权有关的源代码”,分歧在于如何确定源代码例外情况的范围等。
四是数字产品的非歧视待遇。非歧视待遇是WTO的基本原则之一,但现有开放承诺与《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规则无法与快速发展的数字化服务明确对应,因此,“数字产品的非歧视待遇”成为数字贸易规则构建的重要内容。发达国家主张对“对数字产品及其提供者的待遇不低于其他同类产品的待遇”,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持反对态度。
五是平台责任。美国、日本等国为支持本国互联网企业全球拓展,积极推行网络服务提供者(ISP)“安全港”制度,不增加对互联网中介服务者的额外责任,以降低平台的运营成本,促进依赖用户创作与互动的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其他多数国家则主张,平台应承担公共管理责任与用户权益保护双重义务。
中国发展观察:针对上述问题,存在分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张琦:一是数字贸易业态发展快、涉及领域广、内容新、复杂性强,达成共识的难度较大。各成员难以就数字贸易、数字产品、数据流动和电子传输等基础概念达成共识,范围界定也因动态发展而难以明确,规则谈判缺乏必要的前提。不同市场环境下又存在模式差异,大大提升监管要求与创新难度,加上各方在隐私保护、价值取向上的认知不同,进一步加大协调难度,多边谈判进展缓慢。
二是主要经济体核心关注不同,利益分歧难以弥合。发达国家数字经济起步早,企业国际竞争力较强,更强调扩大市场准入和减少贸易壁垒;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数字鸿沟”,在监管能力、产业基础、规则话语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更为关注贸易便利化层面的开放发展以及中小微企业权益保护等议题。
三是谈判议题相互交织,在任何议题上达成全球共识,都需要多个领域的国内配套改革和国际广泛协调,单项取得突破的难度较大。
|新动力:共商共促数字贸易发展与合作
中国发展观察:如何看待数字贸易发展是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作为贸易大国,为什么要推动数字贸易开放发展与合作?

难点。

—25—

行业资讯

全球观察站

张琦:数字贸易是推动全球经济复苏与增长的重要引擎。数字转型极大地拓展了贸易的广度和深度,全球经济复苏不及预期背景下,电子商务、数字贸易已成为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的突出亮点。同时,降低跨境壁垒、打破地域边界,加强数字基础设施联通,实现跨境数据自由有序流动、集成开发利用,有利于促进各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平稳衔接,并创造出巨大增值空间,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和供应链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数字贸易是打造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的重要途径。通过推动企业供应链管理、监管流程、服务环节的数字化转型,帮助企业降低贸易成本和提高贸易效率、提升国际竞争力。着力推动技术创新突破、产业融合应用、数字治理完善,推动数字产业融入全球数字市场,通过国际市场力量推动本国技术产业发展。面对数字贸易快速发展带来的监管要求,各国创新监管方式,为安全有序发展提供保障,对推进国际监管协调合作起到促进作用。
数字贸易为包容性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一是降低贸易的成本和参与门槛,为中小企业、初创企业参与国际分工提供了新机遇,有助于推动形成一系列特色的、小众的细分产业市场。二是在全球范围内, 加快数字化转型与数字贸易发展,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农村地区融入、分享全球化收益提供了渠道、创造了机会。
助力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防控。2020年以来联合国相关机构和主要国家发起了多项数字技术抗疫倡议,其落地实施对于推进数字抗疫国际合作平台建设、助力抗疫和复工复产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保障各国生产生活物资的跨境稳定供应、共筑应对疫情危机的坚实防线,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发展观察:如何加快推进全球数字规则的协调与制定,为全球数字贸易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张琦:数字贸易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快速发展之势,潜力巨大、前景可观,各方对制定数字贸易规则的需求迫切。同时,面对数字经济时代全球化发展新趋势,在数据已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数字化转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方已充分认识到,必须要坚持开放包容、平等合作、互利共赢原则,以共商、共建、共享汇聚合力,优化数字贸易发展环境、推动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挖掘增长潜力和动能。
加强数字贸易创新发展与开放合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要加强设施合作,增强数字基础设施联通,加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力度,积极推进缩小“数字鸿沟”;要加强联合应对疫情磋商,充分发挥数字贸易在抗疫和复工复产中的作用;要顺应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要求,促进企业合作与智库合作,分享发展经验与监管实践;要构建良好的数字贸易发展环境,促进各方共享数字贸易发展机遇;要多种平台路径协同发力,协商共促国际合作机制构建、国际规则制定和国际治理体系完善,确保数据安全利用、数字贸易有序开展,为数字全球化深入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26—

行业资讯

近日,《“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是商务领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具体举措。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商务工作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规划》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贯穿全篇,强调了商务工作“三个重要”新定位,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商务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
《规划》提出,要围绕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商务发展和安全,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加快建设商务高质量发展体系,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出新贡献。
《规划》展望了2035年商务发展前景,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商务发展目标,即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取得新成效、推动高水平开放迈出新步伐、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彰显新担当、防范化解风险能力得到新提升。
《规划》着眼推进市场相通、产业相融、创新相促、规则相联,从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数字化发展、推进绿色发展等5个方面,对商务工作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了总体安排。
《规划》从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推动自贸区港高质量发展、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提升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水平、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完善商务领域风险防控体系等9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任务。同时注重可操作性,提出35项推进商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包括15个重要平台和20项重要行动。
《规划》编制坚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凝心聚力,经历了前期研究、思路谋划、文本起草、征求意见等过程,努力将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体现出来,是“十四五”时期商务发展的施工图。下一步,商务部将强化实施保障,确保《规划》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商务部发布《“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

来源:商务部新闻办公室     

国内视界——官方发布

—27—

全国首张!国务院审定印发海南自贸港
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来源:海南自由贸易港官方公众号

经国务院审定,商务部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 (2021年版)》,这是我国在跨境服务贸易领域公布的第一张负面清单!再次彰显我国开放的力度和深度!负面清单仅包括11类70项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外的领域在海南自贸港内按照境内外服务及服务提供者待遇一致原则实施管理。
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是什么?

高标准自贸协定在做出相关领域开放安排方面采取的一种主要模式。
      根据世贸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定义,服务贸易的提供一共有四种模式:“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移动”,其中模式三“商业存在”属于投资,大家熟悉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已经列明了这一模式下对外国投资者的特别管理措施。而以模式一,也就是“跨境交付”的方式,模式二“境外消费”的方式和模式四“自然人移动”的方式来提供服务,我们把它统称为跨境服务贸易。海南自由贸易港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就将列明在这三种模式项下境外服务提供者向海南自由贸易港提供服务,将面临哪些特别管理措施,而在清单之外的领域,对境内外的服务及服务提供者都将一视同仁。
       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的适用范围
     《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 (2021年版)》统一列出国民待遇、市场准入、当地存在、金融服务跨境贸易等方面对于境外服务提供者以跨境方式提供服务(通过跨境交付、境外消费、自然人移动模式)的特别管理措施,适用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地域范围为海南岛全岛。

行业资讯

—28—

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是当前国际

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
《202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的严重冲击,商务部等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密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境外企业项目人员疫情防控和对外投资合作改革发展,鼓励引导有实力、信誉好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202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实现了平稳健康有序发展。
9月29日,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202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正式公布202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数据。
《公报》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概况、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特点、中国对主要经济体的投资、对外直接投资者构成、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地区和行业分布、综合统计数据等六部分,全面介绍202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情况。
《公报》显示,202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总体保持活跃。202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1537.1亿美元,同比增长12.3%,流量规模首次位居全球第一。2020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2.58万亿美元,次于美国(8.13万亿美元)和荷兰(3.8万亿美元)。中国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流量占全球比重连续5年超过一成,2020年占20.2%;存量占6.6%,较上年提升0.2个百分点。2020年中国双向投资基本持平,引进来走出去同步发展。
二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稳步增长。截至2020年底,中国2.8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全球189个国家(地区)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4.5万家,全球80%以上国家(地区)都有中国的投资,年末境外企业资产总额7.9万亿美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境外企业超过1.1万家,2020年当年实现直接投资225.4亿美元,同比增长20.6%,占同期流量的14.7%;年末存量2007.9亿美元,占存量总额的7.8%。2013至2020年中国对沿线国家累计直接投资1398.5亿美元。
三是投资领域日趋广泛,结构不断优化。202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涵盖国民经济的18个行业大类,近七成投资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制造、批发和零售、金融领域,四大行业流量均超过百亿美元。2020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八成集中在服务业,主要分布在租赁和商务服务、批发和零售、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金融、房地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等领域。

来源:商务部新闻办公室

—29—

国内视界——官方发布

四是非公经济与公有经济控股主体的对外投资齐头并进。2020年中国对外非金融类投资流量中,非公有经济控股的境内投资者对外投资671.6亿美元,占50.1%,同比增长14.1%;公有经济控股的境内投资者对外投资668.9亿美元,占49.9%,同比增长15.1%。
五是互利共赢效果凸显,实现共同发展。2020年境外中资企业向投资所在国家和地区缴纳各种税金总额合计445亿美元,雇用外方员工218.8万人,占境外企业员工总数的60.6%。对外投资带动我国产货物出口1737亿美元,占中国货物出口总值的6.7%。境外中资企业当年实现销售收入2.4万亿美元。
2021年,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商务部将会同各相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境外企业项目发展和安全,进一步做好境外企业项目人员疫情防控工作,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引导企业树立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
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

来源:中国政府网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新业态新模式是我国外贸发展的有生力量,也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趋势。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有利于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培育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对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作用。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促进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健康持续创新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外贸领域“放管服”改革,推动外贸领域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拓展外贸发展空间,提升外贸运行效率,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推动高质量发展。

—30—

行业资讯

(二)基本原则。
坚持鼓励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开展先行先试,鼓励在外贸领域广泛运用新技术新工具,推动传统业态转型升级,细化贸易分工,提升专业化水平,促进业态融合创新,不断探索新的外贸业态和模式。
坚持包容审慎。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建立健全适应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政策体系。完善信息数据、信用体系、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标准、制度。科学合理界定平台责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公平竞争。
坚持开放合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强部门、地方、行业、企业间协作联动,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效能。积极探索建立适应和引领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国际规则,推动高水平开放。
(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更为完善,营商环境更为优化,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产业价值链水平进一步提升,对外贸和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到2035年,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水平位居创新型国家前列,法律法规体系更加健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程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劲支撑。
二、积极支持运用新技术新工具赋能外贸发展
(四)推广数字智能技术应用。运用数字技术和数字工具,推动外贸全流程各环节优化提升。发挥“长尾效应”,整合碎片化订单,拓宽获取订单渠道。大力发展数字展会、社交电商、产品众筹、大数据营销等,建立线上线下融合、境内境外联动的营销体系。集成外贸供应链各环节数据,加强资源对接和信息共享。到2025年,外贸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商务部牵头,各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完善跨境电商发展支持政策。在全国适用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B2B)直接出口、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监管模式,完善配套政策。便利跨境电商进出口退换货管理。优化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稳步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药品试点工作。引导企业用好跨境电商零售出口增值税、消费税免税政策和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研究制定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指南,引导跨境电商平台防范知识产权风险。到2025年,跨境电商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商务部牵头,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国家外汇局、国家药监局、国家知识产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1—

国内视界——官方发布

(六)扎实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扩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综试区)试点范围。积极开展先行先试,进一步完善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和线

(七)培育一批优秀海外仓企业。鼓励传统外贸企业、跨境电商和物流企业等参与海外仓建设,提高海外仓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促进中小微企业借船出海,带动国内品牌、双创产品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支持综合运用建设—运营—移交(BOT)、结构化融资等投融资方式多元化投入海外仓建设。充分发挥驻外使领馆和经商机构作用,为海外仓企业提供前期指导服务,协助解决纠纷。到2025年,力争培育100家左右在信息化建设、智能化发展、多元化服务、本地化经营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海外仓企业。(商务部牵头,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银保监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完善覆盖全球的海外仓网络。支持企业加快重点市场海外仓布局,完善全球服务网络,建立中国品牌的运输销售渠道。鼓励海外仓企业对接综试区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国内外电商平台等,匹配供需信息。优化快递运输等政策措施,支持海外仓企业建立完善物流体系,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服务,探索建设海外物流智慧平台。推进海外仓标准建设。到2025年,依托海外仓建立覆盖全球、协同发展的新型外贸物流网络,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行业等标准。(商务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邮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持续推动传统外贸转型升级
(九)提升传统外贸数字化水平。支持传统外贸企业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加强研发设计,开展智能化、个性化、定制化生产。鼓励企业探索建设外贸新业态大数据实验室。引导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传统品牌价值。鼓励建设孵化机构和创新中心,支持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到2025年,形成新业态驱动、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外贸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商务部牵头,各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下产业园区“两平台”及信息共享、金融服务、智能物流、电商诚信、统计监测、风险防控等监管和服务“六体系”,探索更多的好经验好做法。鼓励跨境电商平台、经营者、配套服务商等各类主体做大做强,加快自主品牌培育。建立综试区考核评估和退出机制,2021年组织开展考核评估。到2025年,综试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建成一批要素集聚、主体多元、服务专业的跨境电商线下产业园区,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成为引领跨境电商发展的创新集群。(商务部牵头,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国家邮政局、国家外汇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2—

行业资讯

(十)优化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政策框架。完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动态调整机制,设置综合评价指标,更好发挥试点区域示范引领作用。支持各试点区域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吸纳更多内贸主体开展外贸,引导市场主体提高质量、改进技术、优化服务、培育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放大对周边产业的集聚和带动效应。到2025年,力争培育10家左右出口超千亿元人民币的内外贸一体化市场,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商务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外汇局按职

(十一)提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便利化水平。进一步优化市场采购贸易综合管理系统,实现源头可溯、风险可控、责任可究。继续执行好海关简化申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的货物免征增值税等试点政策,优化通关流程。扩大市场采购贸易预包装食品出口试点范围。对在市场采购贸易综合管理系统备案且可追溯交易真实性的市场采购贸易收入,引导银行提供更为便捷的金融服务。(商务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外汇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深入推进外贸服务向专业细分领域发展
(十二)进一步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健康发展。落实落细集中代办退税备案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对已经办理代办退税备案但尚未进行过首次申报退(免)税实地核查的生产企业,在收到首次委托代办退税业务申报信息后,进一步提高实地核查工作效率。引导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以下简称综服企业)规范内部风险管理,提升集中代办退税风险管控水平。进一步落实完善海关“双罚”机制,在综服企业严格履行合理审查义务,且无故意或重大过失情况下,由综服企业和其客户区分情节承担相应责任。到2025年,适应综服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商务部牵头,海关总署、税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提升保税维修业务发展水平。进一步支持综合保税区内企业开展维修业务,动态调整维修产品目录,研究将医疗器械等产品纳入目录。支持自贸试验区内企业按照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开展“两头在外”的保税维修业务,由自贸试验区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对维修项目进行综合评估、自主支持开展,对所支持项目的监管等事项承担主体责任。探索研究支持有条件的综合保税区外企业开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符合环保要求的自产出口产品保税维修,以试点方式稳妥推进,加强评估,研究制定管理办法和维修产品清单。到2025年,逐步完善保税维修业务政策体系。(商务部牵头,财政部、生态环境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稳步推进离岸贸易发展。鼓励银行探索优化业务真实性审核方式,按照展业原则,基于客户信用分类及业务模式提升审核效率,为企业开展真实合规的离岸贸易业务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提升贸易结算便利化水平。在自贸试验区进一步加强离岸贸易业务创新,支持具备条件并有较强竞争力和管理能力的城市和地区发展离岸贸易。(商务部、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支持外贸细分服务平台发展壮大。支持在营销、支付、交付、物流、品控等外贸细分领域共享创新。鼓励外贸细分服务平台在各区域、各行业深耕垂直市场,走“专精特新”之路。鼓励外贸企业自建独立站,支持专业建站平台优化提升服务能力。探索区块链技术在贸易细分领域中的应用。到2025年,形成一批国际影响力较强的外贸细分服务平台企业。(商务部牵头,各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优化政策保障体系

责分工负责)

—33—

国内视界——官方发布

(十六)创新监管方式。根据外贸业态发展需要,适时研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科学设置“观察期”和“过渡期”。引入“沙盒监管”模式,为业态创新提供安全空间。推动商务、海关、税务、市场监管、邮政等部门间数据对接,在优化服务的同时,加强对逃税、假冒伪劣、虚假交易等方面的监管。完善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统计体系。(商务部牵头,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邮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七)落实财税政策。充分发挥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以基金方式支持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积极探索实施促进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税收征管和服务措施,优化相关税收环境。支持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企业适用无纸化方式申报退税。对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企业,可按规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财政部、商务部、税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八)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深化政银企合作,积极推广“信易贷”等模式,鼓励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征信机构、外贸服务平台等加强合作,为具有真实交易背景的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企业提供便利化金融服务。鼓励符合条件的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加快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建设。加大出口信用保险对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积极发挥风险保障和融资促进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外汇局、进出口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九)便捷贸易支付结算管理。深化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银行和支付机构依法合规为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企业提供结算服务。鼓励研发安全便捷的跨境支付产品,支持非银行支付机构“走出去”。鼓励外资机构参与中国支付服务市场的发展与竞争。(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营造良好环境
(二十)维护良好外贸秩序。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规制,着力预防和制止外贸新业态领域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公平竞争,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探索建立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鼓励建立重要产品追溯体系。支持制定外贸新业态领域的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鼓励行业协会制定相关团体标准。(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一)推进新型外贸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外贸领域的线上综合服务平台、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鼓励电信企业为外贸企业开展数字化营销提供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完善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和国际快件处理中心布局。开行中欧班列专列,满足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运输需要。(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邮政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34—

行业资讯

(二十二)加强行业组织建设和专业人才培育。依法推动设立外贸新业态领域相关行业组织,出台行业服务规范和自律公约。鼓励普通高校、职业院校设置相关专业。引

导普通高校、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培养符合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要的管理人才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商务部、教育部、民政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三)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世贸组织、万国邮联等多双边谈判,推动形成电子签名、电子合同、电子单证等方面的国际标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跨国物流等领域国际合作,参与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加强与有关国家在相关领域政府间合作,推动双向开放。大力发展丝路电商,加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推动我国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与国外流通业衔接连通。鼓励各地方、各试点单位、各企业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商务部牵头,各地方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做好组织实施
        (二十四)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国务院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加强部门联动、央地协同,统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抓好贯彻落实,密切协作配合,及时出台相关措施,继续大胆探索实践。商务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工作指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商务部牵头,各地方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五)做好宣传推广。不断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加强舆论引导,宣介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成效。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充满活力、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良好氛围,促进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健康持续创新发展。(商务部牵头,各地方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35—

国内视界——官方发布

聚焦商务高质量发展
——商务部综合司负责人解读
《“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

来源:商务部新闻办公室

商务部日前印发了《“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规划出台背景是什么?有哪些考虑?谋划了哪些重点任务?商务部综合司负责人13日对此进行了解读。
“十四五”时期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问:规划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答:“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战略部署,为做好“十四五”时期商务工作指明方向。商务工作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确保党中央、国务院重大部署落地见效,商务领域要绘制好“施工图”。
规划从商务工作“三个重要”的新定位出发,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贯穿全篇,对“十四五”时期商务高质量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总体安排。
注重把握四方面关系
问:规划编制过程中有哪些考虑?

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纲”,聚焦商务高质量发展,注重把握四方面关系。
       一是注重把握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借鉴基层经验的关系。规划在编制过程中,认真对标对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商务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来谋划,同时,践行商务为民理念,充分借鉴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和基层经验做法,吸收业界和人民群众意见建议。
      二是注重把握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系。规划一方面立足畅通国内大循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提出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平台、优化流通网络、壮大流通主体等任务举措;另一方面着眼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出进出口协同发展、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建设高水平开放平台、深化多双边经贸合作等任务举措。
       三是注重把握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关系。规划研判了未来五年商务发展面临的内外部形势,顺应数字化、绿色等新发展趋势,充分考虑前瞻性,同时精心筹划一批切实可行的工作抓手,确保规划可操作、能落地。

—36—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答: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

四是注重把握商务发展与安全的关系。规划在系统提出商务高质量发展举措的同时,坚持底线思维,梳理商务领域面临的各项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防控体系,筑牢商务发展安全屏障,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在编制过程中,还坚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注重“四方面问计”,即问计于民,问计于地方,问计于部门,问计于专家,通过吸收各方意见,凝聚共识,汇聚合力。

第一板块为总论,包括第一、二章。主要论述“十四五”时期商务发展环境、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着眼推进市场相通、产业相融、创新相促、规则相联,从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数字化发展、推进绿色发展等5个方面,对商务工作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了提纲挈领的表述。
第二板块为分论,包括第三至十一章。主要从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推动自贸区(港)高质量发展、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提升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水平、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完善商务领域风险防控体系等9个方面,提出一系列具体任务和举措。
第三板块是结尾,包括第十二章。主要是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包括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撑、建设商务人才队伍、完善规划实施机制等。
同时,规划明确了35项重点工作,分布在10个专栏。包括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15个重要平台和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实施行动等20项重要行动,作为“十四五”时期商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为规划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提供有力支撑。

明确35项重点工作 抓好落实确保顺利实施
问:围绕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主题,规划谋划了哪些重点任务?商务部将如何抓好落实?
答:规划分三个板块,共包括12章、52节,约2.5万字。

《“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正文词频图

—37—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工作协同、强化保障措施,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中国首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有何看点?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商务部日前公布《海南跨境服贸负面清单》(下称:清单)。作为中国跨境服务贸易领域的首张负面清单,该清单有哪些看点?又意味几何?
看点一:开放程度更高
作为中国跨境服务贸易领域首张负面清单,该清单最大看点之一在于其开放程度更高。
商务部介绍,清单明确列出针对境外服务提供者的11个门类70项特别管理措施。凡是清单之外的领域,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内,都将对境内外服务提供者一视同仁、平等准入,开放度、透明度和可预见度都更高。

图为航拍洋浦港小铲滩码头。骆云飞 摄 

“清单放宽了服务贸易领域内的准入限制,在专业服务、交通服务、金融等领域作出水平较高的开放安排。该开放度不是双边协议的要求,而是我们主动而为,它超过了我们‘入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也高于目前已生效的主要自贸协定相应领域的开放水平。”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说。
据悉,中国“入世”时,世贸组织对服务业的分类有160个分部门,清单在约120个分部门里的开放水平都超过了“入世”承诺。如在专业服务领域,取消了原来境外个人教育服务提供者要到中国境内提供教育服务需要有两年专业工作经验的限制等。
与已有的自贸协定相比,清单开放度也略胜一筹。如在空运支持服务领域,此次清单取消了境外服务提供者不得从事航空气象服务的限制。
负面清单模式是国际高标准自贸协定在跨境服务贸易领域作出开放安排的主要模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海南研究院首席专家崔凡表示,过去,中国“入世”以及签署的自贸协定主要采用正面清单模式作出承诺,此次在跨境服务贸易采取负面清单的模式,是对现有服务贸易管理模式的一项重要改革,将为今后负面清单模式的开展积累经验。

—38—

行业资讯

看点二:海南率先实施
官方在海南率先推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第一单”并非偶然,主要有以下几点考量。
一是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自去年6月份《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以来,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已有140多项政策陆续出台。清单将会推动以服务为载体的技术、资本、数据等生产要素资源自由便利流动,助力海南高质量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港。
二是基于海南独特的区位因素。从试点条件上看,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其在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和试验高水平开放方面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区域优势。率先在海南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模式,开放度高、灵活度大,有利于发挥开放压力的测试作用。
三是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制定海南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也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出来的一个明确要求。《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里已明确要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制度,通过破除在跨境交付、境外消费、自然人移动等服务贸易模式下存在的壁垒,在负面清单之外给予境外服务提供者更大的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
从长远看,崔凡认为,海南的做法会为中国下一步更大范围的开放探索路径积累经验,也为中国参与或者影响国际经贸规则打下坚实基础。
看点三:聚焦跨境服务贸易
此次清单聚焦的主体为跨境服务贸易。之所以选择从跨境服务贸易“入手”,

与跨境服务贸易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有关。
       商务部指出,除了去年之外,近十年来,全球跨境服务贸易年均增速是货物贸易平均年增速的两倍,跨境服务贸易正日益成为全球贸易的关键驱动因素。并且,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这将是未来一大重要趋势。
       同时,这也是中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内在需求。崔凡称,中国主要强项是以电子信息化手段进行的货物贸易,如跨境电商方面中国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是以数字手段进行服务贸易发展,中国目前仍有提升空间。因此,清单将有利于推动跨境服务贸易发展。
       在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看来,“清单今天的意义和未来的意义都十分重要”。
       “清单将有利于提高中国服务业总体对外开放水平,且通过引进境外的高水平服务提供者来参与国内的竞争,可以提升国内的大循环效率。另外一方面,中国也可利用强大的国内市场,联通集聚全球的高端人才、先进技术、数据等一些优质生产要素资源,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大目标。”王受文说。

—39—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抉择,也是重塑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优势的重大决策。新发展格局在给服务外包带来新发展局面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发展对策要求。
当前,我国服务外包发展呈现出四个趋势:
一是在岸服务外包增长空间广阔。“双循环”和“双碳”战略将进一步推动产业数字化、制造服务化和服务外包化发展,将赋予在岸服务外包广阔增长空间。面对中国超大规模需求市场、最齐全的工业门类、数量庞大的大学毕业生资源,国内大型企业、在华跨国企业将释放出更多具有中国市场特色的服务外包业务。
二是离岸服务外包将出现更多创新型需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使得数字技术强势崛起,而数字化使服务的贸易属性大幅增强。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外包化已成为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大潮流。数字经济的发展将促使更多“服务+”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服务外包的内涵和外延将进一步扩大。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正在催生出更多在线办公、在线购物、在线教育、数字检测、数字医疗等数字化服务外包新需求。科尔尼数据显示,2017-2020年,全球在农业科技、能源科技、金融科技、汽车科技等4个领域的前5大数字化投资国家平均投资规模为2010亿美元。
三是服务外包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高层次对外开放合作,例如RECP在服务贸易领域内所达成的协议、作出的开放承诺,特别是在互联网赋能的服务贸易领域作出较高水平的开放承诺,将推动服务外包规模显著增长和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对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根本要求,将推动服务外包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品质和高效益转型升级。
四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服务外包发展带来不确定性。在当前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思潮蔓延,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引发的供应链中断等各种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之下,离岸服务外包将面临不确定的发展前景。劳动力成本优势消失、人口老龄化趋势也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中国外包企业的吸引力。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服务外包发展仍存在不少挑战,包括服务外包地区发展不平衡、在岸服务发包市场没有充分释放、在岸发包流程和风险管理把控不足影响企业发包信心、接包层面缺乏重量级市场领导者、成本优势逐渐减少降低了中国服务外包企业的吸引力、服务外包数字化能力相对滞后等。

新发展格局下,
中国服务外包在新机中谋新策

来源:国际商报

—40—

行业资讯

面对这些新的发展趋势和挑战,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应如何着力?为此我们提出如下6点建议。
一是支持政府企事业单位释放更多服务外包需求。梳理在岸发包的潜在领域和发包需求,探索设计对企业发包的支持鼓励政策,支持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释放更多服务外包需求。一方面,在目前的支持政策中,对服务外包发包企业的激励举措较少,应通过对这些企业的支持,激发其发包动力。另一方面,目前,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使得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必然和必要,政府需要全平台精准引导舆论等,这其中需要大量专业化的服务。相关政府机构可通过服务外包来解决公务人员编制数量和知识结构的限制。
二是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创新发展,提升服务能级。搭建新型政产学研金融投资机构协同创新平台,发挥新型协同创新平台的桥梁作用,更好推进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的有效衔接。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有效激发服务外包市场主体活力。系统梳理服务外包领域财税、金融、人才等各类支持政策,不断完善国内相关的政策举措,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激发服务外包企业市场主体活力,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创新发展,不断提升服务能级和品牌价值。
三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信息安全以及信用体系建设。保护知识产权,对内就是保护创新者对知识产权享有合理的垄断权以鼓励创新。对外就是保护服务外包发包方的合法权益。信息安全和信用体系建设是知识产权保护的有力抓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制有助于我国服务外包企业创新发展和提升产业价值链位置。
四是持续完善跨境服务贸易载体和平台建设。继续办好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大连软件交易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交易博览会等各类服务贸易、服务外包交易促进平台。支持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国际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地区扩围、扩容。推动组建全球服务贸易联盟,开展政府、国际组织、商协会和企业间多层次政策和经验交流,提升“中国服务”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鼓励支持中西部、东北地区开展形式多样、模式创新的服务外包产业投资促进活动,推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五是开展广泛深入的专业产业培训,增强市场主体发包信心。发挥服务贸易、服务外包专业智库机构的专业优势特长,结合服务外包接发包企业的成功案例实践,为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园区、发包企业、服务外包企业提供理论和商业实践专业培训,帮助企业更好地管控在岸服务外包接发包中的各类结构性和运营性风险,更加科学地开展业务发包和承接。
六是完善服务外包产业统计标准的更新、宣导和考核机制。紧密关注新兴业态新型业务模式发展态势,定期更新服务外包统计标准和范围,通过地方商务主管部门、服务外包协会等开展产业统计标准的解释、宣导,进一步完善相关城市、相关部门服务外包发展的考核机制。
(作者:朱华燕,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财务与投资研究部副部长)

—41—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中证网讯(记者 倪铭娅)商务部服贸司司长陈春江7月13日在商务部召开的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时期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陈春江称,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服务贸易日益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推动力,应该说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是全球服务业发展推动服务贸易快速增长。全球价值链加速重构,以研发、金融、物流、营销、品牌为代表的服务环节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愈加凸显。服务领域跨国投资方兴未艾,带动服务贸易蓬勃发展,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不断的提高。二是服务数字化拓展服务贸易发展空间。数字技术推动了供给端的数字化创新和需求端的数字化消费,大幅提高了服务的可贸易性。三是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基础日益牢固。2020年,服务业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到54.5%,人民群众对优质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推动服务贸易规模扩大与质量提升。四是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内外贸一体化推动国内国际市场联动发展,服务领域开放合作的前景广阔,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从国际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塑,区域化、本土化趋势明显。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服务贸易复苏还具有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从国内看,部分服务领域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服务供给不能充分满足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的需要,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

商务部:“十四五”时期服务贸易发展
      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42—

行业资讯

新兴数字化服务外包正成为“中国服务”的一张新名片。
商务部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企业承接离岸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执行额分别为1481亿元、545亿元和12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5%、15.5%和21.2%。线上业务需求大幅增加,特别是离岸信息技术外包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服务、电子商务平台服务、信息技术运营和维护服务、集成电路和电子电路设计服务离岸执行额同比分别增长137.1%、54.7%、33.1%和32.7%。
对此,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郑伟表示,从全球视角来看,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速普及,服务外包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已成为大势所趋。我国新兴数字化服务外包发展起步较早、发展速度较快,准确抓住了未来发展趋势。当前,我国已是全球数字经济第二大国,各行业正加速数字化转型,“数字+”发展迹象明显。
“从上半年数据中不难看出,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服务、电子商务平台服务、信息技术运营和维护服务、集成电路和电子电路设计等新兴数字化服务离岸执行额均实现跨越式增长,发展势头迅猛,这也是我国新兴数字化服务外包已具备较强国际比较优势的生动体现,为提升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竞争力、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郑伟如是说。
在新兴数字化服务外包迅猛发展的拉动下,今年上半年,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总体稳中向好。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2021年上半年,中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8793亿元人民币,执行额56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4%和25.5%。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4944亿元,执行额328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4%和22.5%。
郑伟认为,今年上半年,中国服务外包发展势头良好,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和执行额继续保持两位数双增长态势,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合同额和执行额增长均超过20%。可以说,在疫情仍在全球大范围蔓延的背景下,上半年我国服务外包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而在这份答卷中,“一带一路”市场的表现功不可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企业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1003亿元,执行额6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0.5%和26.7%,占离岸服务外包总额比重进一步提升。

新兴数字化服务外包成“中国服务”新名片

来源:国际商报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43—

 “‘一带一路’市场表现亮眼是近两年来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一方面,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不断推进,我国与沿线国家(地区)在服务外包领域的合作

潜力不断释放,未来仍有很大上升空间;另一方面,我国在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外包领域相较于大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具有一定比较优势,因此,承接业务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水平更高,更有利于我国企业以技术优势开拓国际市场。”郑伟分析到。
        尽管上半年的成绩不错,展望下半年,中国服务外包也面临很多来自外部环境的挑战。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目前仍在全球肆虐,导致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发包数量减少。另一方面,部分发达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将给中国服务外包企业承接离岸业务带来一定挑战。此外,若下半年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有效控制,印度等世界主要接包国企稳复苏,将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中国的市场份额。
       有挑战,也有机遇。郑伟认为,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医药研发、检验检测等领域的市场需求仍然很大,这为中国相关企业增加业务来源提供了难得机遇。二是因抗疫需要,国际社会对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持续增加。这为中国数字服务企业发挥比较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提供了机遇。三是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将成为服务外包的未来发展方向。中国服务外包数字化转型成效已经显现,有利于中国企业在今后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四是在疫情之下,欧美发达国家发包市场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服务外包企业摆脱固有市场依赖、积极开拓新的市场需求,形成业务来源多元化发展趋势提供了空间和机遇。五是随着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等平台建设不断走深走实,中国服务外包产业有望形成既有特色、又有协同的发展格局。

行业资讯

—44—

中国服务“走出去”正逢其时

来源:国际商报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和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走进来”,使高端服务业的审计、税务、咨询、价值管理等服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致同中国主席徐华日前在接受采访时以审计服务行业为例表示,一方面,得益于中国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会计师服务行业自身具备了国际化的实力和底气;另一方面,与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相比,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在服务中企“走出去”和外资企业“走进来”方面更有优势,“走出去”正逢其时。
作为中国本土最早的会计师事务所之一,截至目前,致同国际已在20多个国家设立了与中国对接的中国事业部(China desk)。中国事业部提供包括中文在内的多语种服务,可以满足现有100多家“走出去”“引进来”企业在审计、税务、咨询以及价值管理方面所需的一揽子专业服务。
长期以来,全球审计服务行业被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垄断,致同能实现上述国际化布局实属不易。徐华认为,这一方面归功于国家层面的支持。改革开放至今,行业与政府脱钩,开启市场化发展,叠加政策助力,让中国审计服务行业具备了赶超国际大所的底气。另一方面得益于中国对外开放的政策。比如“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推动了中国企业向沿线国家市场发展,考虑到安全和便利性,对中国审计服务的需要日益增加和迫切。再比如中国坚持推动对外开放,以及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中国经济展现出的强劲韧性,都使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选择来到中国、留在中国,对中国市场规则了解的愿望进一步增强。
徐华说,在服务“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时,与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相比,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便利、贴心和放心的审计、税务、咨询等服务;在服务“引进来”的外资企业时,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在对中国政策环境、文化、人文历史的了解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同样可以为外资企业在华发展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因此,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五化’发展目标之一,便是国际化。”
不过,徐华也表示,在认识到自身优势的同时,也要看到自身的差距。“比如审计理念、管理手段、管理理念等都是中国会计师事务所需要改进、学习和借鉴的。”
最后,徐华强调,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不仅要注重本土化发展,也必须有国际化的视野、水准以及服务网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长为一家大型会计师事务所。

—45—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
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来源:服贸会

9月2日晚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1年服贸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发表视频致辞时指出,将继续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习近平主席关于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讲话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同日晚间,证监会负责人就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答记者问。
证监会负责人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和新三板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前不久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都对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深化新三板改革作出重要部署。这次服贸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是对资本市场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的新的重大战略部署,为进一步深化新三板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是资本市场更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内在需要,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下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举措。证监会将进一步深化新三板改革,以现有的新三板精选层为基础组建北京证券交易所,进一步提升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新三板自2013年正式运营以来,通过不断的改革探索,已发展成为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的重要平台。2019年以来,证监会推出了设立精选层、建立公开发行制度、引入连续竞价和转板机制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激发了市场活力,取得了积极成效。精选层设立一年多来,总体运行平稳,各项制度创新初步经受住了市场考验,吸引了一批“小而美”的优质中小企业挂牌交易,为进一步深化改革、设立证券交易所打下了坚实的企业基础、市场基础和制度基础。
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主要思路是,严格遵循《证券法》,按照分步实施、循序渐进的原则,总体平移精选层各项基础制度,坚持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由创新层公司产生,维持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与北京证券交易所“层层递进”的市场结构,同步试点证券发行注册制。在实施过程中,将重点把握好以下原则:
坚守“一个定位”。北京证券交易所牢牢坚持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尊重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规律和成长阶段,提升制度包容性和精准性。

—46—

行业资讯

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北京证券交易所与沪深交易所、区域性股权市场坚持错位发展与互联互通,发挥好转板上市功能。二是北京证券交易所与新三板现有创新层、基

础层坚持统筹协调与制度联动,维护市场结构平衡。
       实现“三个目标”。一是构建一套契合创新型中小企业特点的涵盖发行上市、交易、退市、持续监管、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基础制度安排,补足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普惠金融的短板。二是畅通北京证券交易所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纽带作用,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成长路径。三是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创新创业热情高涨、合格投资者踊跃参与、中介机构归位尽责的良性市场生态。
        证监会将指导全国股转公司,加强与有关方面的协同配合,扎实细致做好北京证券交易所设立的制度规则制订发布、技术准备等工作,推动完善配套政策,确保这项改革平稳启动、顺利实施,把大事办稳、好事办好。

商务部:
2021年服贸会达成各类成果1672个!

来源:国际商报

截至9月7日16时,本届服贸会达成各类成果1672个。其中,成交项目类642个,投资类223个,协定协议类200个,权威发布类158个、联盟平台类46个、首发创新类139个、评选推荐类264个……
9月7日,第二届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落下帷幕。商务部服贸司二级巡视员王志华在当日下午举行的2021年服贸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本届服贸会办出了特色、办出了成效、办出了质量,交出一份喜人的成绩单。
“2021年服贸会特色鲜明、富有成效,实现了预期目标。”王志华表示,2021年服贸会协调运转安全有序,峰会论坛高端前沿,展览展示亮点纷呈,交易洽谈成果丰硕,参展参会企业数量和国际化程度均超过上届水平。
王志华强调,作为全球服务贸易领域最大的综合性展会,本届服贸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展现了服贸会作为扩大开放的窗口、深化合作的桥梁、引领创新的舞台的重要地位,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为各方提供了市场机遇和发展红利,为世界经济贸易复苏增长注入更多信心和动力。

—47—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王志华表示,本届服贸会的特色和成效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释放了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积极信号;二是凝聚了推动全球经济贸易复苏增长的共识;三是达

2021年服贸会执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北京市商务局局长闫立刚列数了2021年服贸会筹办的十大特点:一是建立“事业单位+企业集团”日常筹办模式,提升专业化运营水平;二是创新“一会两馆”布局,拓展办会新空间;三是国际化水平提升,“朋友圈”进一步扩大;四是展客商质量提升,规模聚集效应进一步增强;五是论坛会议影响力提升,形成一批品牌活动;六是市场化水平提升,探索展会可持续发展模式;七是突出数字服务,助推服务贸易数字化;八是突出碳达峰碳中和,引领绿色发展;九是突出防疫健康,助力全球抗疫合作;十是常态化办会,打造永不落幕服贸会。
本届服贸会在去年“综合+专题”“线上+线下”“室内+室外”基础上,继续创新办展办会模式,打造了12.6万平方米的展览展示,举办了5场高峰论坛,200场论坛会议、推介洽谈和边会,吸引了7364家境内外企业线上线下参展,比上届增长37%,线上搭建展台6511个,上传展品3万余件。
对于下一步工作,王志华表示,商务部将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在本届服贸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的重要致辞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服贸会达成的成果与共识落到实处。主要将采取四大举措:

成了一系列重要合作成果;四是展示了服务贸易发展成就和服务领域新技术、新应用;五是提升了服贸会的影响力和服务贸易的社会知晓度;六是积累了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线上+线下”融合办展的经验。

—48—

行业资讯

一是深入推进服务领域制度型开放。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抓紧制定全国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并在全国范围推进实施。在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升级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支持在北京等地开展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规则对接先行先试,进一步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
二是拓展服务贸易国际合作新空间。加大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服务业发展的支持,推动服务贸易领域的多双边区域合作、规则对话、政策协调和经验交流,拓展与发达经济体服务贸易合作,携手各国共同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推动全球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积极营造宽松有序的合作发展环境,拓展服贸会和我国服务贸易的“朋友圈”。
三是加快服务贸易数字化进程。认真谋划数字贸易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强数字领域国际合作和规则协调。依托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打造数字贸易示范区。实施服务外包转型升级行动,推进服务外包数字化高端化。推动数字技术与服务贸易深度融合,开展服务贸易企业数字赋能行动,促进服务贸易转型升级。
四是全力打造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服务贸易国际一流展会。加强对本届服贸会交易成果的跟踪和落地服务,搭建有效的服贸会线上、线下沟通渠道,为促成后续成交合作创造良好的条件。总结本届服贸会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适应服务贸易发展特点和需要的办展办会体制机制,加强精细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服贸会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

—49—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2025年,
中国可数字化服贸总额将超4千亿美元

来源:国际商报

“预计到2025年,中国可数字化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将超过4000亿美元,占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达到50%左右。”9月3日,在2021年服贸会期间的数字贸易发展趋势和前沿高峰论坛上发布的《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报告2020》指出,“十四五”期间,中国将着力推动数字贸易领域的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性开放,数字贸易规模将持续扩大,数字贸易发展特别是创新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
商务部服贸司副司长王东堂在发布报告时指出,“十四五”时期的中国数字贸易发展将呈现以下六大特点。
一是数字贸易规模将会持续扩大。

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也会有效加快相关领域的数字化进程。
       三是数字贸易开放水平有序提升。电信等领域的扩大开放将更大力度地吸引和利用外资,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积极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开放平台建设,并着力推进有关监管和治理体系的先行先试。依托国家数字服务基地,打造数字贸易示范区。
       四是数字贸易规则制度逐步健全。中国将进一步建立健全数据资源确权、分级分类保护、跨境传输、安全评估等相关法规,统筹数字开放利用、隐私保护和公共安全,加快建立数字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
      五是数字企业国际竞争力将明显提升。加快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企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中国技术和标准的国际影响力将会明显提升。
     六是数字贸易国际规则制定能力增强。中国将积极参与数据安全、数字货币、数字税等国际规则和技术标准的制定,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合作。

—50—

行业资讯

二是数字贸易新业态不断涌现。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加快推广应用,为金融、保险、运输、旅游、文化、教育、医疗、研发设计等服务贸易提供更多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第四届“一带一路”服务贸易合作论坛 
惊艳亮相!

来源:中国服务贸易协会

9月4日上午,第四届“一带一路”服务贸易合作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论坛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办,中国服务贸易协会承办。论坛以“数字化、智能化驱动服务贸易发展”为主题,围绕数字技术、数字服务、数字经济、企业数字化转型等议题展开研讨。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慎峰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张慎峰表示,当今社会已经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促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要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积极培育服务贸易发展新动能;高质量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提升服务贸易合作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稳步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商务部服贸司二级巡视员朱光耀在论坛上致辞表示,近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合作成果可圈可点。2018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2.3%;2020年,虽然受疫情影响,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进出口总额依然与2019年基本持平。今年一季度,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增长6.6%。“一带一路”服务贸易国际合作大有可为,对全球经济复苏与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顾问、前对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主持论坛高端对话“问道”。巴基斯坦共和国驻华大使莫因·哈克,乌拉圭驻华使馆副馆长费德里科·拉赫,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会长、中科院院士周成虎,Airwallex空中云汇大中华区CEO吴恺等中外嘉宾,围绕“数字经济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力量”主题

—51—

行业资讯

发表了精彩观点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前高级顾问塔蒂安娜·普拉泽雷斯,普华永道中国企业融资与并购部北部主管合伙人陈志坚等嘉宾发表主题演讲。
王忠民表示,服务业是基于工业时代的新产业、新逻辑、新体系。没有知识赋能,服务业就不可能发展壮大。数字化改变了所有的产业逻辑,研究出制造业的应用程序,通过全流程、现代化数字设计,形成制造业的系统集成,制造业就能腾飞。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需要公平合理的贸易规则、交易规则、市场规则。服务无处不在,服务贸易无所不在。
塔蒂安娜表示,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将继续快于货物贸易。数字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增加参与性,特别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小型国家及中小企业参与到国际贸易中来。在区块链技术推动下,国际贸易将增强自动化,降低成本并增加收入,将实现完全可追溯,进而提升消费者信任度。

      陈志坚表示,传统的数据化是收集资料的电子化,现在则更多是在收集资料过程中更深的数据化。收集资料不再通过员工,更多是无人机;不只是收集资料,更多是通过数据去管理、控制、调动资源。数字化平台能够更多、更快地分享上下游、关联方的资料。供应链体系把创新平台做得越广泛、越有效率、反应越快,就越有生产力。

       论坛上发布了《2020中国服务贸易行业发展研究报告》;举行了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游客中心和中国明宇商旅股份有限公司酒店群管理服务战略合作协议,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和俄中新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基金会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合作协议签署仪式,以及中国服务贸易协会标准化委员会成立仪式。

—52—

王文涛部长《人民日报》刊文: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进“十四五”商务高质量发展

来源:商务部网站

《人民日报》2021年09月22日 10 版刊登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王文涛署名文章《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进“十四五”商务高质量发展》,全文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商务工作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贡献。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
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从国际经验看,内需为主是大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2020年,美国外贸依存度为18.2%,日本为25.6%,我国为31.5%,处于较高水平。同时,我国增长动能正在发生转变,越来越需要内需驱动,发挥强大国内市场优势。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符合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具有历史必然性。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53—

这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举措。全球疫情起伏反复,逆全球化抬头,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2020年世界经济萎缩3.3%,全球货物贸易下降7.6%,国际直接投资下降42%。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刻重组,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性的要求更为迫切。加快构建

新发展格局,将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增加经济回旋余地,维护我国经济安全。

行业资讯

—54—

这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劲动力。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各国经济深度融合,客观要求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我国经济体量庞大,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国际上对我合作诉求更高。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共同发展,有利于世界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商务工作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新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对商务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为我们更好履职尽责指明了前进方向。
商务工作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务工作涉及流通和消费等环节,对新发展格局起着重要支撑作用。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消费是最终需求,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2014年至2019年,消费连续6年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流通是经济循环的“大动脉”。流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经济顺畅循环不可或缺的部分,是社会生产顺利进行的条件。现代商贸流通关系着社会生产效率,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环节。我们要扩大消费、搞活流通,将强大国内市场打造成吸引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磁场”。

商务工作是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商务工作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联结双循环的纽带桥梁。市场相通,就是要积极扩大进口,不断扩大出口,使中国市场和世界市场更好联接。产业相融,就是要推动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打造更加开放、更具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相促,就是要坚持开放式创新与自主创新结合,积极引进技术和外资,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规则相联,就是要促进国内规则与国际规则有效衔接,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提升开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双循环就像一个横“8”字,内外循环顺畅连接,内循环牵引外循环,外循环促进内循环,在更高开放水平上形成良性循环。
商务工作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商务工作处在对外开放前沿,始终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以开放为内循环提质增效。实行高水平开放,促进产业和消费升级,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没有开放的促进带动作用,国内循环会成为“独轮车”。以开放为双循环塑造新优势。我国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发生变化,通过开放有利于集成全球优质资源、优化要素配置,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全球化时代,内外循环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也分不开,对外开放有利于促进更有效率、更加畅通的内外良性互动。
“十四五”时期商务工作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举措

“十四五”时期,商务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均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上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组织实施“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促进商品消费,发展服务消费,扩大农村消费,升级城市消费。培育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多业态聚合、多场景覆盖为特征的新型消费,发展商品消费新模式。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立健全促消费常态化机制。健全流通骨干网络,构建城乡高效配送体系,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激发中小商贸企业活力,推动商品市场创新发展。支持实体商业升级,加快流通创新转型,加强商贸流通标准体系建设。

贸易与服务贸易、贸易与双向投资、贸易与产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数字贸易、绿色贸易,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发挥好进博会等重要展会平台作用。鼓励各地立足比较优势扩大开放,推动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引导对外投资合作平稳有序发展,推动中国产品、服务、技术、品牌、标准走出去。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推动完善世贸组织规则,提升贸易政策合规水平。深化与联合国及相关机构合作,支持主要经济治理平台更好发挥作用,积极参与新兴领域经济治理规则制定。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优化自贸区布局,推动商签更多高标准自贸协定,做好CPTPP有关工作,加快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进程。提升自贸区建设水平,用好自贸协定成果。推进大国协调合作,深化同周边国家经贸关系,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防范化解商务领域风险。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树立底线思维,完善市场应急机制,健全市场监测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完善商务信用体系。健全贸易摩擦应对体制机制,拓展进口来源,促进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健全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提升“一带一路”建设风险防控能力,加强海外利益保护。健全产业损害预警机制,促进国际产业安全合作,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坚持以开放增实力防风险,在更高层次上动态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55—

 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提升贸易畅通水平,提高投资合作质量。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实施条例,创新提升国家级经开区,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完善自贸试验区布局,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作用,赋予更大改革自主权,加大开放压力测试,持续释放改革开放红利,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强化贸易领域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和业态创新,推动进口与出口、货物

行业资讯

跨境电商发展步入快车道 
成外贸增长新支点

来源: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

“今年1月至6月,跨境电商进出口额为8867亿元,同比增长28.6%。”日前举行的“2021中国电子商务大会”跨境电商论坛上,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张力表示,跨境电商已成为我国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带领作用最强的外贸新业态。
激发市场活力
近年来,在互联网与经济全球化深度结合的背景下,全球贸易业态发生重大变革,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数字贸易”新经济形态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的快速发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大卫日前表示,我国支持跨境电商发展的系列措施,极大地激发了跨境电商的市场活力,对全球跨境电商市场起到了拉动作用,使无数中小微企业和从业者直接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直接进入全球性消费市场。
“跨境电商以其低成本、高效率、突破时空限制的独特优势,受到全球消费者的青睐。”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表示,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已经成为外贸发展的新动能、转型升级的新渠道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抓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认为,借助互联网平台,跨境电商等新贸易模式极大满足了供求双方的信息对称,也提高了双边贸易的效率。同时,由于我国产品体系完备,可以较大规模、较为集中地为其他国家提供产品供给,降低进出口成本,从而满足消费者和投资者的需求。可以说,海量优质优价的产品,也是我国跨境电商飞速发展的原因所在。
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供应链和传统经贸活动造成深刻冲击的情况下,中国跨境电商逆势而上,全年实现进出口额1.69万亿元,同比增长31.1%,比五年前的规模增长了近10倍,有力支撑了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再次释放跨境电商领域重大政策利好。
完善制度框架
2015年以来,我国分5批设立105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基本覆盖全国,跨境电商先行先试的“试验田”规模不断扩大,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发展格局进一步完善。

—56—

“商务部等部门通过积极探索,形成了近70项成熟的经验做法,搭建了以‘六体系两平台’为核心的跨境电商制度框架。”洪勇介绍说,如我国“清单核放、汇总统计”的报关模式提高了通关效率,核定征收等

在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魏浩看来,对跨境电商的支持政策要着眼于跨境电商发展的痛点和难点,提出符合企业期望的务实举措,“既要解决制约发展的短期问题,也要重视长期发展的基础建设和机制体制的完善”。
从短期来看,要高度重视海外仓建设问题,围绕强化主体培育、推动数字化发展、加强标准建设、完善海外仓网络四个方面展开工作,以多种投融资方式、加大出口信用保险等支持海外仓建设。另外,要不断完善跨境电商进出口退换货管理政策,缓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经营压力。从长期来看,要研究制定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完善财税等各类支持政策、大力培育大型国际物流企业、探索建设海外物流智慧平台、建设自主大型国际电商平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从而为跨境电商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应对发展风险
当前,我国跨境电商在海外发展也遇到一些瓶颈。由于各国法律、文化、商业习惯不同,跨境电商商家会碰到各种风险与挑战。
“这是行业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洪勇表示,有些跨境电商商家因为涉嫌刷单、刷评论等行为违反平台规则,遭到跨境电商平台强制性大规模下架。另外,受新冠肺炎疫情反弹影响,国际海运价格节节攀升,跨境电商企业利润也受到严重挤压。
“这些问题凸显了我国跨境电商稳定发展、快速发展、长期发展的基础不稳、机制体制不完善、发展环境仍需优化。”魏浩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少自主电商平台特别是具有较大国际市场份额大平台的支撑,与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相适应的国际物流运输能力不足,对欧美等发达国家相关规则的了解不充分,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程度需要提高,应对国际风险的意识不强、能力不足。
魏浩表示,应加快建设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减轻企业的负担并提高效率;要高度重视风险防控等监管问题,规范行业发展,增强行业应对风险的能力;稳步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为跨境电商的未来发展提供引领作用,并积极做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成熟经验做法向全国的复制推广。
谈到未来跨境电商的发展,洪勇认为,应重点关注海外仓功能、知识产权保护以及跨境电商国际规则建立等问题。目前,大多数海外仓不具有提供通关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售后服务、个性化服务等功能。同时,跨境电商卖家出海中一些产品涉及知识产权侵权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卖家的整体形象。由于各国跨境电商发展重点、利益诉求不同,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跨境电商国际规则。我国应积极参与跨境电商国际交流和规则探索,在多双边合作机制中,推出跨境电商“中国方案”。

跨境电商税收优惠政策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跨境电商B2B出口监管试点、零售进口试点范围持续扩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进一步优化,更好地满足了国内消费需求。此外,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跨境电商进出口退换货管理规定,消费者退换货更加方便。

—57—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近日,商务部等四部门联合向16家全国第二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正式授牌。至此,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增至29家,也标志着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进入2.0时代。

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进入2.0时代

来源:国际商报

建设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是我国助推文化贸易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自2018年商务部等相关部门共同开展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以来,首批13家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积极发挥集聚、引领和辐射作用,努力创新文化贸易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国际文化交易平台,探索了一批适应文化贸易创新发展的模式和经验,有效带动了文化贸易的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总额实现了1443亿美元,文化产品出口额持续多年位居全球前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企业、产品和品牌成长起来。我国在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短视频等数字文化领域已具备全球竞争力,我国主导制定的手机动漫标准、数字艺术显示标准等被确立为国际标准,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在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的2.0时代,如何进一步做好对外文化贸易工作是各基地共同面临的课题。在2021年服贸会首届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论坛上,首批基地代表分享了经验和今后的打算。

—58—

行业资讯

作为首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之一的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集聚文化出口企业近百家,版权贸易、图书、动漫手游、文化用品等出口产品和服务辐射

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表示,合肥拥有自贸试验区、服贸试点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进口贸易示范区四个国家级开放平台,还是首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之一。在他看来,做好文化出口,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要从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讲好故事,努力让“好声音”成“最强音”。中国好“故事”处处都能发现,但需要人人都会“发声”,让想听的听得到、愿听的听得懂、爱听的听个够,合肥将继续努力创造并讲好创新驱动发展的故事。
二是用好平台,努力让“大基地”成“新高地”。要把平台既当展示舞台,也当服务前台,以政府更有为推动市场更有效,为“已出口”的拓宽门路、为“想出口”的找好出路、为“难出口”的谋划思路,把合肥“出口基地”建成“企业的福地”“开放的高地”。
三是有好产品,努力让“走出去”成“走进去”。没有文化的产品会有“缺憾”,没有产品的文化会留“遗憾”,要力争在参与全球分工与协作中贡献更多“中国货、合肥造”,既体现“中国智造”的价值,又彰显“中国文化”的力量,让文化出口有“说头”、有“看头”、有“赚头”。
自贡市坐落在祖国西南、成渝腹心,素有“江姐故里、千年盐都、恐龙之乡、中国灯城”的美誉,是全国文明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也是首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之一,同时也是一座现代产业之城。
自2018年四川省自贡市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获批以来,自贡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贸易,全球90%、国内80%以上的彩灯展由自贡企业参与和主办。四川省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中自贡占半数以上,建设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区、文化驱动城市转型试验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先行区的目标更加坚定。
自贡市委书记范波表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赋予了自贡建设新时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设示范城市和高质量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新的使命。自贡将以彩灯、恐龙等产业转型为重点,加快走出文化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据范波介绍,自贡灯会本为季节性灯会,为突破转型,提升竞争力,将其转型为常态化灯会,成为夜消费场景的供应商。同时,创新“彩灯+”“+彩灯”“彩灯进家庭进社区”等发展思路,自贡彩灯广泛链接知名展会、赛事,相继点亮中国进博会、迪拜世博会,还将陆续点亮今年的西博会,明年的冬奥会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实现“以灯扬名”“借船出海”,并与江苏昆山、广东中山等合作发展文创产业,独具特色的彩灯文创产品变成消费品走向千家万户,送出吉祥与欢乐。今年,美国波士顿、英国曼彻斯特、法国图鲁斯等地的中国彩灯节相继开展,尽显中西文化交融之美,带动更多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

—59—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35个国家开展了贸易往来。

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9.2万亿元

文章来源:中国政府网、新华社

新华社杭州9月26日电(记者 关俏俏、林光耀)《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和《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蓝皮书26日在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发布。《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指出,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8.6%,保持9.7%的高位增长速度,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显示,中国数字产业化规模达到7.5万亿元,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向全球高端产业链迈进;产业数字化进程持续加快,规模达到31.7万亿元,工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
2020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7.21万亿元,同比增长4.5%;电子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规模达到5.45万亿元, 同比增长21.9%。同时,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新增市场主体的快速增长,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成为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重要渠道。
《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指出,数字经济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加快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选择。世界各国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布局,以5G、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逐步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蓝皮书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牵头编写,系统全面客观反映了一年来中国和世界互联网发展情况,内容涵盖国内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发展、数字经济发展、网络空间国际治理和交流合作等重点领域。

—60—

行业资讯

世行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将增长8.5%

文章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华盛顿9月27日电(记者 熊茂伶 高攀)世界银行27日在最新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经济形势报告中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将增长8.5%,较4月预测上调0.4个百分点。
报告指出,主要受中国经济增长的提振,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经济今年预计增长7.5%。报告说,由于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正遭受变异新冠病毒德尔塔毒株严重冲击,除中国外的其他经济体今年预计增长2.5%,较4月预测下调1.9个百分点。
世行东亚和太平洋地区首席经济学家马图当天接受新华社记者线上专访时说,各国状况存在显著差异。中国等国家在控制疫情方面相对成功,但其他此前表现良好的国家,尤其是越南和马来西亚,现在正努力控制疫情,经济活动受到影响。
马图告诉记者,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中国对疫情的有力控制,二是持续的全球复苏也推升了全球需求,有利于中国发挥出口优势,三是中国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持。
世行预计,明年上半年,东亚和太平洋地区许多经济体的疫苗接种覆盖率有望达到 60%。马图表示,当务之急是尽力确保全球疫苗足量生产,同时扩大地区内疫苗生产,以避免供应不稳定。
世行还呼吁各国政府采取全面举措促进包容性增长,增加对清洁能源、交通运输、卫生系统和学校等领域的公共投资,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支持更广泛的技术传播。

—61—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企业数字化转型呈现十大发展趋势

来源:经济参考报

—62—

行业资讯

随着个性化定制需求的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直接参与企业设计、研发、生产、制作,消费者与生产者由分离走向合一。
借助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群”,企业可以零时间、零距离、低成本、无边界地连接到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任何要素资源。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从重要特征看,正从“点”的爆发转向“群”的突破,可称之为“新技术群”;从主要内容看,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3D技术、5G技术、量子技术,等等;从发展趋势看,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从互联网到物联网,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能,从物联网到智联网,从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从强人工智能

到超人工智能;从经济效应看,大大推动企业降本、提效、增值,特别是降低“三个成本”:基于信息通信技术ICT引致的交易成本降低,基于人工智能技术AIT引致的生产成本降低,基于“新技术群”革命引致的组织成本降低。
      长期以来,“去……化”成为描述经济活动的常用结构。如同工业化、现代化是一个过程,“去……化”也是一个过程。这里,借鉴“去……化”这一结构,分析市场主体——企业从工业经济时代转向数字经济时代面临的一系列重大变化。或者反过来看,将这一问题概括为可从哪些方面推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第一,去物理化

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经济活动只有一个世界——物理世界。数字经济时代,出现了“两个世界”并存的状况,企业经济活动可在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之间来回“穿越”。不仅如此,利用数字孪生技术,通过把物理世界、物体信息、业务场景映射到数字世界,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迁移到了数字世界进行,导致“两个世界”换位:物理世界沦为辅助,数字世界成为主体。这样一来,数字世界替代物理世界,包括线上替代线下、虚拟空间替代实体空间,即企业经济活动的“去物理化”。例如,基于“数据”的制造范式,可以创造出脱离土地发展的新

—63—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模式,破解土地缺乏供给弹性的 难题,从而大幅度地节约土地,即“去物理化”生产。再如,基于“线上”的办公模式,不仅可以大大节约通勤时间、空间,还可大幅度地节约办公用地,即“去物理化”办公。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常态化”,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去物理化”发展,正成为衡量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发展的重要标志。
        第二,去物质化
       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产品功能对应一个物质载体,即1+1,这是常态。数字经济时代,若干产品功能只有一个物质载体,即N+1;再发展至若干产品功能一个减量物质载体,即“减物质化”,N+1/m;后发展至若干产品功能没有物质载体,即“去物质化”,N+0。目前看来,越来越多的产品在去物质化。例如货币,支付1.0,现金支付;支付2.0,刷卡支付;支付3.0,手机支付;支付4.0,刷脸支付。作为货币4.0,字节取代实体,数据取代实物,其完全数字化、软件化了。除产品本身去物质化外,还有生产过程去物质化。例如,在APP工厂里,有几百人甚至上千人在一起上班,他们都在从事APP的软件开发,这样的数字工厂与传统工厂完全不同,即生产过程的去物质化。这里,数字技术成为劳动工具,海量数据成为劳动对象。
         第三,去边界化

句话说,在物理世界里,一切都是有边界的。就企业而言,存在产品边界、行业边界、产业边界、市场边界。数字经济时代,由于信息技术革命引致的互联互通,整个底层逻辑被打通了,客观世界由“碎片化”转向“一体化”。不仅物理世界在加速“一体化”,而且数字世界更是“一体化”的。就企业而言,边界被打破了,企业从有界发展转向跨界发展,再到无界发展,“去边界化”发展成为主流趋势。这样,企业竞争也从有界竞争转向跨界竞争,再到无界竞争,其典型是“我打败你,与你无关”。同时,和合、融合、协同、共生成为时代主题。就企业而言,从产品品牌发展至场景品牌、生态品牌,出现了生态经济、生态收入,其中包括生态链、生态圈、生态群等。
        第四,去人工化

数字经济时代,人机协同特别是大规模的“机器换人”,已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其中,包括:无人银行、无人超市、无人停车、无人加油、无人驾驶等。大量工作要么由机器人“智能”操作,要么由消费者“自助”完成。无疑,“去人工化”是指前一种,即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对普通劳动者岗位的替代,出现了零接触经济、非接触经济、无接触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不仅如此,生产领域的工业机器人通常可从事“三高”工作,即高危险性、高重复性、高精密性,与人类劳动相比较,它们一般不会犯错也无需休息,生产率和安全性得到极大提升。需要指出的是,去人工化,一方面产生就业替代效应,另一方面产生就业创造效应;整体

 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经济活动局限于物理世界,由于自然障碍、地区利益、国别差异(文化特色、制度不同),物理世界完全被“碎片化”了。换 

—64—

行业资讯

上看,存在就业优化效应和就业促进效应。
       第五,去管理化
      工业经济时代,人们跟着流水线的“节奏”走,流水线对从事重复性工作的体力型劳动者而言,客观上具有“去管理化”的效应。数字经济时代,基于“数据+算力+算法”的人工智能技术,具有赋权、赋值、赋能、赋智作用,在对业务操作层实现去管理化的同时,对管理执行层、经营决策层也实现了去管理化。借助“新技术群”,特别是软件替代智能、数据驱动决策,导致企业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去管理化,或曰智能管理。其中,包括“机在干,网在看,云在算”。这里,根据“数字痕迹”,不仅即时给出生产经营信息反馈,还能即时作出生产经营重大决策,做到精准生产、精准决策。可见,“新技术群”对从事创造性工作的脑力型劳动者同样具有去管理化的效应。需要指出的是,与工业经济时代员工以他组织管理方式不同,数字经济时代员工则以自组织管理方式为主,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驱动是数字经济时代员工去管理化发展的本质特征。
     
      

招之即来挥之即去,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劳动力供需之间的即时配置。这样一来,员工可以一人多个职业、多个身份、多份工作、多份收入。这里,员工由过去的“单位人”转变为现在的“社会人”,即由固定单位员工变为灵活单位员工,由被一个单位使用变为被多个单位使用,成为“共享员工”,这是对人的最大解放、最大发展。
         第七,去中心化
        工业经济时代,企业采用“金字塔”式垂直结构,官僚化、层级化是其重要特征。尽管后来部分企业改为“倒三角”结构,即高层为中层服务、中层为基层服务、基层为用户服务,但“中心化”程度仍然较高。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内部中间部门、中层部门被取消了,其重构为敏捷前台、共享中台、基础后台,通常称为“三台”架构;加之企业内部引入市场机制,即企业完全市场化,其典型做法是,人人成为创客,十几人或几十人成为一个微经济体。这样一来,企业组织结构经历了从“帆船”(中小型企业)到“巨轮”(“大一统”企业体)再到“联合舰队”(“模块化”企业群)的演变。在“联合舰队”的形态下,其中的若干微经济体作为模块,可进可出;整个企业可大可小,柔性弹性,与外部环境适时契合、动态匹配。而实际上,企业变成了由一个个节点组成的价值网络,进而成为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里,没有中心;或者,任何个体都是中心,即“多中心化”或“去中心化”。
        第八,去中介化
     

第六,去单位化
工业经济时代,通过雇佣和被雇佣的长期合约关系,员工与单位深度融为一体。员工以“单位+个人”的方式从事工作,一人一个职业、一个身份、一份工作、一份收入。数字经济时代,员工可以脱离单位关系,在单位外为单位服务,即以“去单位化”“去雇佣化”的方式进

工业经济时代,由于时间差、空间

行工作,由“在职员工”变为“在线员工”,

差的存在,加之信息不对称、不透明造成的信息差,这为中介环节的存在提供了天然土壤,中介环节在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实现供求总量、结构均衡上发挥了重大作用。数字经济时代,从时间上实现了即时联系,从空间上实现了即时到达,信息对称性、透明度提高带来的信息差消失,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点到点、端到端,直通直达、无缝对接。这样一来,中介环节的存在价值发生动摇,“去渠道化”或“去中介化”正成大势。不仅如此,随着个性化定制需求的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直接参与企业设计、研发、生产、制作,消费者与生产者由分离走向合一,即“产消者”的出现,导致中介环节彻底消失。总之,去中介化的实质是以一种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新模式取代旧模式。
      第九,去拥有化
     工业经济时代,实现资源配置优化是建立在所有权理论上的,一切要素资源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等,都要归于企业所有。企业基于要素资源供给驱动,有什么要素资源就做什么产品产业,要素资源内部集聚、独占。这样一来,企业成本很高,总体发展缓慢。数字经济时代,资源配置优化从所有权理论转向使用权理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即“去拥有化”。企业基于用户需求变化驱动,没有什么要素资源也能做什么产品产业,要素资源外部整合、共享。借助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群”,企业可以零时间、零距离、低成本、无边界地连接到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任何要素资源。这里,连接胜于拥有,连接替代拥有。通过连接,要素资源不仅集聚范围更广、集聚成本更低,而且集聚速度更快,因连接的即时性可在全社会范围内快速整合要素资源,从而实现企业的超常规、跳跃式发展,即非线性、指数型增长。
        第十,去确定化
       工业经济时代,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变化缓慢、变动较小,企业是基于确定性情景对一系列经济活动作出决策。这里,企业在连续性的框架内讨论未来走向,将未来看作是今天趋势的线性变化,“同道追赶”是其思维逻辑。数字经济时代,VUCA成为常态。V,Volatility,指易变性;U,Uncertainty,指不确定性;C,Complexity,指复杂性;A,Ambiguity,指模糊性。总之,“去确定化”。这里,企业在非连续性的框架内讨论未来走向,将未来看作是今天趋势的非线性变化,断点、突变、颠覆成为常态,“换道发展”是其思维逻辑。也就是说,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是基于不确定性情景对一系列经济活动作出决策,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群”的涌现,既是加剧不确定性的原因,也是解决不确定性的手段。借助“新技术群”,一方面,企业可以根据过往数据对经济活动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预防;另一方面,企业基于“数据+算力+算法”,可对经济活动即时、实时作出处置,以与场景适时契合、动态匹配。
作者:李海舰,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李凌霄,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65—

国内视界——权威解读

省级行业协会商会座谈会在肥召开

来源:安徽社会组织动态

为研究推进行业协会商会市场化、社会化、职业化改革,更好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赋能“双招双引”,经省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同意,2021年7月13日,省民政厅召开省级行业协会商会座谈会,进一步对标沪苏浙,听取意见建议,明晰发展思路。
会前,王清宪省长就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专门作出批示。副省长张红文、省政府副秘书长吴劲松出席会议。会议由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冬云主持,省民政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经信厅、省商务厅、省工商联等8个省直部门分管负责同志,各市民政局主要负责同志,省信息家电行业协会等13家省级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参加会议。

—66—

行业资讯

安徽要闻

会议传达学习了王清宪省长批示精神,张红文副省长对做好商协会工作进行了强调部署。部分省级行业协会商会和省直业务主管单位进行了交流发言;会议还讨论了省民

政厅《关于加大培育力度优化登记服务促进行业协会商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参会人员围绕我省行业协会商会培育发展相对不足、扶持力度不够、商协会参与政策制定机会较少、会展业发展相对滞后、自身建设和影响力不强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意见建议。
        近年来,我省包括行业协会商会在内的各类社会组织呈现出健康有序的发展态势。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我省省级商协会参与或协助招商引资额在116亿元以上,同比增长20%以上,全省商协会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参与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会议指出,要更好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坚持党建引领,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党建工作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企业减负担”实践活动,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要积极建言献策,参与经济治理。广大商协会要发挥在政府管理和企业运行中的“上挂下联”作用,分析行业发展动态,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搭建行业发展平台。要聚焦“双招双引”,促进跨区域开放合作。广大商协会要主动对接沪苏浙的行业协会商会,围绕我省十大新兴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掀起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热潮。
        会议强调,要全力服务保障行业协会商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要鼓励行业商协会做大做强,引导十大新兴产业的行业协会商会加快设立和完善,鼓励外地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到我省设立异地商会。要支持商协会参与社会治理,探索“赋权”行业协会商会,建立完善商协会牵头起草精准的行业产业规划和涉企政策、政府研究论证、再造惠企政策落实流程。要积极发挥商协会重要作用,鼓励行业商协会搭建各类产业对接交流平台,特别是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大的商协会,可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落实相关优惠政策。要凝聚商协会发展合力,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方式,在改进评估管理、研究制定扶持政策、持续打造“亲”“清”政商关系、倾听意见建议等方面创造良好条件。
        会议要求,各行业协会商会要结合自身实际和行业发展现状,谋划发展思路;要牢牢把握双重管理体制不动摇,压紧压实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的行业管理责任;各有关省直部门要结合部门职责,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质量上再发力、再跟进;动员商协会积极融入长三角,完善与沪苏浙行业商协会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共同促进我省行业协会商会在建设“三地一区”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会议期间,张红文副省长还实地查看了省药品零售行业协会的办公环境,观看了协会统筹党建与发展的宣传视频,现场调研了解行业协会的业务运作和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并对协会下一步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67—

行业资讯

安徽要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7月20日下午,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2021年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记者从会议获悉,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安徽省生产总值20576.5亿元,同比增长12.9%,两年平均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66.9亿元,同比增长9.2%,两年平均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8534.1亿元,同比增长14.2%,两年平均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10775.5亿元,同比增长12.4%,两年平均增长6.2%。

     同比增长12.9%
 2021年上半年安徽省生产总值超2万亿元

来源:安徽网

—68—

行业资讯

数据显示,上半年,安徽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35.5万人,同比增长6%,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6.4%。全省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15969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14.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37元,增长13.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10元,增长15.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8%。
     记者现场了解到,上半年,安徽省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夏粮喜获“十八连丰”。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1.4%,两年平均增长6.3%,比一季度加快2.6个百分点。夏粮总产达1699.9万吨,居全国第三位。工业生产增势良好,新兴产业快速成长。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3%,两年平均增长9.4%,与一季度持平。服务业稳中有升,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上半年,第三产业持续稳定恢复,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
     会议介绍,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稳步恢复,社会领域投资增长较快。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4%,两年平均增长6.1%,比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其中,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834.6亿元,同比增长11.1%,两年平均增长6.4%。商品房销售面积5610万平方米,增长37.6%,两年平均增长12%;商品房销售额4447亿元,增长39.4%,两年平均增长16.6%。
此外,安徽省市场销售持续回暖,网上消费快速增长。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71.1亿元,同比增长27.4%,两年平均增长10.9%,比一季度加快1.3个百分点。其中,从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商贸单位零售额中,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智能手机分别增长4.7倍、1.3倍和94.2%。限额以上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34%,两年平均增长36.3%。通过互联网实现餐费收入增长40.7%,两年平均增长49.5%。
     记者从会议获悉,安徽省财政收入较快增长,金融信贷稳定运行。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56.3亿元,同比增长18%。财政支出4039亿元,增长3.6%。其中,教育、住房保障、科学技术等民生相关支出分别增长14.4%、9.5%和6.9%。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5355.9亿元,同比增长9.8%;余额比年初 增加5458.1亿元。
     总体上看,上半年安徽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成效明显,经济运行平稳向好,主要指标增长快于全国,成绩来之不易。但也要看到当前经济发展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经济稳定增长仍面临较多困难,经济持续恢复基础仍需巩固。

行业资讯

安徽要闻

—69—

行业资讯

安徽馆亮点揭秘!

来源:安徽商务

9月2日晚,2021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正式开幕。本届服贸会以“数字开启未来,服务促进发展”为主题,于9月2日至9月7日举行。

据了解,本届服贸会安徽省交易团带来了安徽出版集团、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等17家科技文化贸易公司亮相参展,多角度展现安徽服务贸易文化。
安徽馆17家企业“亮相”
据介绍,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由商务部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举办,世贸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共同支持,是全球唯一涵盖服务贸易12大领域的综合型服务贸易交易会。

动。其中,设置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的综合展由国别展、省区市及港澳台展、数字服务专区组成。
      按照大会统一安排,安徽省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综合展区设置安徽馆。安徽馆围绕服务外包、技术进出口、文化贸易等服务贸易重点领域进行展览展示,组织安徽出版集团等17家代表性强的企业和产品参展,集中展示我省服务贸易的发展亮点、特色、优势以及最新成果。
       据悉,本届服贸会我省共有217人报名参展参会,包括安徽省交易团以及合肥、六安、铜陵、淮南、淮北、阜阳、马鞍山、芜湖、宣城等9个市35家企业。
      

—70—

本届服贸会突出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以展览展示、峰会、论坛和会议为主要形式,设置了12.6万平方米的展览展示、100余场论坛会议和推介洽谈活

展馆设置5大展台 明星产品引人注目
9月3日,记者来到了位于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的安徽展馆,馆内共设置文化出口展台、人工智能展台、节能环保展

台、科技技术展台、智能设备展台。安 徽馆以“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 安徽”为主题,展示在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蕴含机遇。馆内共筛选来自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文化传媒等领域的展品,综合展示我省在服务贸易发展方面取得成果。
       在文化出口展台,首先映入眼帘就是安徽出版集团。现场解说介绍,目前,安徽出版集团经济规模在全国出版集团中位居第七,安徽服务业100强排名位列第8位;对外文化贸易是安徽出版集团的重要业务板块,集团暨旗下有13家企业先后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在人工智能展台,“首当其冲”的便是来自合肥的企业科大讯飞。科大讯飞展示的“城市超脑”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可以有效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智能翻译机支持中文与58种语言的语音翻译,与13种语言的拍照互译;智能录音笔则能够全面满足用户在办公和学习过程中的语音、文字、图像采集和处理需求,支持信息的记录、提取、编辑、语音转写、拍照、翻译、分享等功能。
     
      此外,阳光新能源、驿通科技、安徽通服等企业还在安徽馆内展示了自动清洁技术、车联网以及智慧社区等各自行业内的新锐产品。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此次安徽出版集团展示的童书立体书和学前教育智能交互式课程是其对外文化贸易的明星产品。其中,童书立体书已形成对外版权输出和实物出口的特色产品线——《欢乐中国年》已输出英文、西班牙文、中文繁体版权;“豚宝宝学前教育智能交互式课程”已销售到多个阿拉伯语国家,是全国首创的对外输出学前教育数字内容平台。

—71—

行业资讯

安徽要闻

加快服务贸易发展,
安徽代表团在京召开企业家恳谈会

来源:中安在线

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隆重开幕之际,我省代表团在京召开企业家恳谈会,围绕“拥抱数字经济 推动服贸发展”主题,来自服务贸易领域部分知名企业家畅所欲言、建言献策。副省长、代表团团长张红文出席,与企业家深度交流,认真听取意见建议。
恳谈会指出,当前,安徽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将发挥安徽创新活跃强劲、制造特色鲜明、内陆腹地广阔、生态资源良好以及链接长三角和中部地区枢纽优势,加快推进服务贸易发展。
恳谈会表示,“十四五”时期,安徽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十大新兴产业,努力彰显安徽自贸试验区先导作用,加快产业数字化进程,大力发展数字贸易,推动服务贸易有序扩大开放,安徽乐为各方企业家和投资者来皖发展兴业提供更优的法治化、市场化营商环境。
期间,我省代表团还考察了创新工场、神州数码集团,与企业主要负责人现场交流,推介宣传安徽,开展世界制造业大会邀商活动,推深做实“双招双引”。

—72—

行业资讯

日前,商务部、中宣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电总局共同认定并公布2021—2022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名单。我省23家企业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4个项目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其中入选企业数位居全国第五。

23家皖企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来源:安徽商务

此次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认定,经过企业申报、省市初审、第三方专业机构合规性审核、专家评审、相关部门复核和社会公示等程序,最终入选369家企业和121个项目。根据商务部、中宣部等十部委发布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各部门、各地区依据有关规定,对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在市场开拓、技术创新、海关通关等方面创造条件予以支持。

—73—

行业资讯

安徽要闻

重磅!全国第九,中部第一!

来源:决策杂志

9月28日下午,在2021安徽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论坛暨安徽上市公司发展报告发布会上,《安徽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21)》暨“2021安徽上市公司榜单”全球首发。这是继2018年、2019年、2020年三次发布之后,第四次对安徽上市公司的全景式描述和深度剖析。
总数稳居中部第一,新增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安徽上市公司总数达137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共有126家,稳居中部地区第1位、全国第9位;科创版上市公司8家,居中部地区第1位、全国第7位。

1位。但与沪浙苏相比差距很大,安徽分别相当于上海的25.34%、浙江的28.93%和江苏的31.04%。

—74—

行业资讯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安徽A股上市公司市值达到19353亿元,在全国排名保持第10位,在中部地区继续保持第

从新增上市公司数量来看,2020年安徽区域内IPO呈现爆发式增长,全年新增20家上市公司,创历史之最。年度增量仅次于浙江、江苏、广东、北京、上海,居全国第6位,首次跻身全国第一方阵。其中新增科创版上市公司8家,居全国第7位;新增注册制下创业板上市公司4家,居全国第4位。
从上市后备资源来看,截至2020年12月底,安徽IPO过会待上市公司7家,居中部地区第1位、全国第9位;上报在审企业21家,居中部第1位、全国第8位;IPO辅导备案企业67家,居中部第1位。
合肥、芜湖两市“领跑”
从区域结构来看,2020年安徽有7个地市上市公司数量有所增加,但区域差距仍然明显。

具体来看,合肥上市公司数量新增12家达到58家,省会城市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芜湖新增2家达到16家,发展势头良好;宣城、马鞍山、铜陵、滁州、蚌埠5个市达到5家以上。

其中,滁州新增2家上市公司,蚌埠成功吸引深圳上市公司大富科技落户;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各新增1家上市公司;宿州是目前安徽省内唯一没有上市公司的地级市。
上市公司数量和质量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未来安徽各地仍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更多优质上市企业资源。
三足鼎立格局
从板块结构来看,2020年深交所主板与中小板正式合并,随着中小板退出历史舞台,出现主板、创业板、科创板三足鼎立格局。
截至2020年底,安徽上市公司在主板有96家,在科创板有8家,在创业板有22家,“新三板”294家,省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7320家。
安徽境外市场上市公司共有14家,在美国纽交所上市仅有1家,说明安徽企业走向国际资本市场的整体能力较弱;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有13家,其中,芜湖5家,合肥4家,马鞍山2家,池州1家,滁州1家。
民企与国企比翼齐飞
从股权结构分布看,2020年民企上市公司新增16家至70家,国企新增1家至34家,央企新增5家至14家,其他企业减少1家至8家。

—75—

行业资讯

安徽要闻

从市值规模看,安徽央企和国企上市公司总市值达91358亿元,占比为47.21%;民企上市公司总市值97566亿元,首次占据半壁江山,占比达50.41%,较去年40%上升明显。这说明安徽民营上市公司实力不断增强,与

国有上市公司呈现出比翼齐飞、各领风骚的良好发展势头。
      从融资规模来看,截止2020年底,安徽上市公司再融资总额为2778.4亿元,再融资规模仅占总融资规模余额的20.49%,较2019年下降3.5个百分点,说明安徽上市公司直接融资占比出现下降,安徽资本市场融资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企业发展两极分化
      业绩是彰显上市公司发展质量的直接指标。从综合业绩排名看,前十位与后十位的上市公司业绩差距明显,说明安徽上市公司业绩水平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从创新能力综合排名看,部分企业创新能力比较高,如国盾量子、科威尔、科大讯飞等,但超过6成上市公司创新能力综合得分偏低。

从营运能力综合排名看,口子窖、玉禾田表现突出,分居第1、第2位;排名后十位均是制造业上市公司,其中国盾量子、聚隆科技、国轩高科营运能力表现欠佳。虽然由于重资产投入以及上下游议价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营运能力表现,但作为高科技企业仍需着力提升自身营运能力。

—76—

行业资讯

从投融资总额排名看,排前十名的公司投融资规模遥遥领先,尤其是海螺水泥投资规模已突破2200亿元,融资规模已超过1700亿元,2020年投资新增超300亿元,龙头地位显著,行业带动效应明显。

从社会贡献与责任评价综合排名看,玉禾田作为新上市的企业表现最为优异,实现了用更少的资产创造更多的社会福利;中公教育、古井贡酒等表现也较好。
社会责任方面,皖新传媒、华安证券、设计总院等国企排名靠前,起到了良好的表率作用;惠而浦、四创电子、广信股份等排名靠后,社会责任意识有待强化。

据悉,课题组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安徽省投资集团、安徽省交控集团、华安证券、国元证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共同组成。
“2021安徽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论坛暨安徽上市公司发展报告发布会”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安徽省投资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由决策杂志社、安徽创新发展研究院承办。
由安徽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安徽上市公司协会、安徽皖通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铁路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小额再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协办。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作为战略支持单位。

—77—

行业资讯

安徽要闻

中部四个自贸区各有侧重 
专家建议发挥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作用

来源:证券日报

7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提出,高标准建设安徽、河南、湖北、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支持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进一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作为中部崛起的重要开放平台,四省份自贸区能发挥承上启下和全方位多元化试点探索的重要作用。四个自贸区各有侧重,均能因地制宜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在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方面做出各自贡献。
公开信息显示,河南自贸区总体方案明确的160项改革试点任务,除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外其他159项试点任务全部实施,累计形成425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省乃至全国复制推广,商事制度改革、跨境电商监管服务、投资贸易便利化等方面改革创新走在全国前列。湖北自贸区总体方案170项改革试验任务实施率100%,累计推出199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21项成果在国家层面复制推广。
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四个自贸区在科技、金融、市营商环境、投资贸易等方面已形成多项制度创新成果。例如,安徽自贸区已初步形成了52项制度创新举措,综保区外发加工、集团保税监管、区块链无纸化进口放货等一批制度创新成果成效初显。
“湖南自贸区获批虽晚,但仍在制度创新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如实施‘行业综合许可登记’改革、进口转关货物内河运输费不计入完税价格、跨境电商保税进口商品通关等。”刘向东介绍。

—78—

行业资讯

自贸区连线

为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这四个自贸区在哪些方面可先行先试?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肖本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四个自贸区在定位上有一定差异,如安徽自贸区发挥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重要节点作用,湖南自贸区则要求发挥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为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四个自贸区要深化首创性、集成化、差别化改革探索,全面推动形成内陆高水平开放新体制,打造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另一方面,要重点

在中部地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和发展先进制造业方面发挥“领头羊”作用,打造一批高质量承接境内外产业转移平台。
      吴琦认为,数字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新高地,自贸区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将有力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未来可在以下几方面先行先试:一是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二是依托数字技术,联通自贸区内和区外优势,实现数据流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三是以数字技术改革金融科技,提高金融科技服务效率;四是依托数字技术,实现行政制度改革,简化行政审批制度,减少企业发展的摩擦性成本;五是以“互联网+市场监管”模式,试行数字化监管,保障自贸区市场环境,维护市场运行,科学高效提升市场监管工作效能,构建更加公平的营商环境。
      刘向东表示,在借鉴复制推广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要对标国际经贸高标准规则,包括对接RCEP、CPTPP等高标准要求,开展先行先试,进一步提升各类开放平台的功能,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着力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打造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提升国内国际市场互联互通水平,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做出有益探索和提供重要支撑。

行业资讯

自贸区连线

—79—

安徽:积极推动长三角地区
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

来源:安徽日报

提升产业链水平,催生新发展动能
在位于蚌埠市禹会区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内,总投资30亿元的安徽帝晶显示模组生产基地项目正加紧建设。“得益于自贸区蚌埠片区的贴心服务,项目推进得很快,我们企业将进一步加大在蚌埠的项目布局力度。”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安徽帝晶显示模组生产基地项目利用禹会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内10万平方米厂房,主要建设从事研发、生产及销售TFT显示模组、电容式触摸屏、TLCM全贴合产品,承接深圳帝晶显示器模组产业转移以及新型柔性显示生产基地。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以来,蚌埠片区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依托产业链布局创新链,聚力打造“数字自贸”“绿色自贸”。围绕创新联动发展,推动联动创新区和发展辐射区建设,沿淮河生态经济带通道初步形成生物基新材料产业东西向发展轴。同时,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浙江金义片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区区联动、创新联动、产业联动、贸易联动、品牌联动、人才联动、金融联动。
“自贸试验区承担着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重大使命。”安徽自贸试验区蚌埠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同志表示,紧扣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蚌埠片区瞄准打造世界级硅基和生物基制造业中心、皖北地区科技创新和开放发展引领区,激活发展新动能。
随着安徽自贸试验区启动建设,全国自贸试验区战略布局实现了长三角三省一市全覆盖。统计显示,长三角地区自贸试验区实施面积共705.34平方公里,涉及城市11个,分别约占长三角区域总面积和涉及城市总数的1/500和1/4,是长三角开放创新功能最集聚的区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动力,承载了长三角区域的核心经济功能。

—80—

行业资讯

“我省积极推动长三角地区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产业合作不断深入。”省商务厅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今年以来,我省举办长三角企业家联盟走进安徽项目推介会,现场签约项目20个,总投资301.3亿元,涉及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新基建等多个领域。合肥市与上海临港集团合作加快,双方在合肥合作开发

淝河新中心、建设省际产业合作园等项目进展有序。蚌埠市深化与上海市新材料产业合作,充分利用上海市新协会资源渠道,充分发挥各自品牌和产业优势,助力蚌埠新材料产业嵌入长三角生物基可降解新材料项目库、品牌库和供应商库。
      投资贸易便利化,打造新发展优势
      9月,秋高气爽,在芜湖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一片繁忙景象,一辆辆货车飞驰而过。芜湖港去年全年完成货运吞吐量2489.57万吨,同比增长47.72%,港口吞吐量稳居全省首位。“在安徽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中,芜湖片区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家电、航空、机器人、航运服务、跨境电商等产业,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导区、江海联运国际物流枢纽区。这将为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带来崭新机遇。”安徽港口集团芜湖有限公司相关负责同志表示,相信随着安徽自贸试验区芜湖片区的发展,通江达海物流大通道将更加畅通。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支持开展港口合作,打造芜湖—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和合肥江淮联运中心。鼓励参与芜湖至上海“点到点”航线经营的各船运公司互换仓位,提高航线服务保障能力。

穿于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工作的方方面面。
       “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助力丰原集团加快‘走出去’步伐,计划‘十四五’末,在匈牙利和南美布局聚乳酸项目,通过核心技术和成套生物设备输出,带动国际产能合作。”丰原集团相关负责同志近日表示。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的若干措施》,赋予自贸试验区在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更大的改革自主权,以期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助力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安徽自贸试验区自获批建设以来,积极对接上海、江苏、浙江自贸试验区,多方面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做优服务功能、做强项目协同、做好产业合作,推进长三角地区自贸试验区联动建设,共同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81—

行业资讯

自贸区连线

自贸试验区从设立之初,就承载着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使命,促进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的理念也始终贯

5月10日,长三角自由贸易试验区联盟成立,做优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金融创新等十大服务功能。5月27日,第三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长三角三省一市签署了《长三角自贸试验区一体化发展备忘录》。三省一市自贸试验区将在项目协同、优化营商环境合作、创新理论研究交流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6月8日,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在宁波举行,安徽、浙江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在博览会上签

署。
     “我们将深入推进与一市两省的‘科创链接、产业链接、市场链接、贸易链接、投资链接、金融链接、人才链接’,形成一批一体化创新合作成果,凝聚更强大的合力,共同打造制度创新试验田。”省商务厅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推进市场化改革,构建新发展格局
      近期,由合肥市蜀山园区企业安徽海牛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申报的168票跨境电商B2B出口海外仓货物顺利通关放行。自安徽自贸试验区获批建设以来,我省坚持 “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通过“人、财、物”自由流动,促进各类要素优化集成,助推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双招双引”。截止到6月底,安徽自贸试验区取得10项标志性建设成果,区内新设企业8059家,签约入驻658个项目、协议引资额4176.4亿元,改革红利和集聚效应正加快持续释放。
     针对合肥片区的集成电路、量子科技,芜湖片区的全球国际货运枢纽,蚌埠片区的硅基、生物基新材料等产业,安徽自贸试验区开展系统集成的制度创新,增强对全球科技、人才、金融等优质要素的集聚能力;扩大先进制造业和科技、电信等服务业开放,打造外商投资全流程服务体系。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对接上海、江

苏、浙江自贸试验区,推动长三角地区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共同打造对外开放高地。开展会展合作,支持办好世界制造业大会、世界显示产业大会、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等高端展会平台。加强自贸试验区与马鞍山郑蒲港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区域联动,放大辐射带动效应。
     “今年以来,我省积极谋划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路径,对接交流‘活’起来。参与成立长三角自贸试验区智库合作联盟,推动资源、信息和成果互通共享。合肥片区高新区块与杭州高新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芜湖片区与宁波国际合作,共同打造数字港项目和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省商务厅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自贸试验区不是优惠政策的洼地,而是制度创新的高地。我省推动出台“组合拳”支持科创发展,打造“政产学研用金”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突破。为吸引人才,我省探索建立以人才资本价值实现为导向的分配激励机制,吸引更多创新团队落户安徽,为在皖开展创新研发提供硬核支撑;聚焦提升金融开放水平,深化金融创新合作,落实国家放宽金融机构外资持股比例,鼓励更多金融机构落户安徽,吸引符合条件的外商股权投资类企业优先在区内试点落地。

—82—

行业资讯

安徽自贸试验区 蜀山区块服务再升级

来源:市场星报

星报讯 记者从合肥蜀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了解到,近日刚刚试运行的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蜀山区块综合服务中心服务再次升级。为满足对标国际的发展要求和企业个性化服务的需求,该中心自贸试验区业务专区设立了多个国际窗口,涵盖“国际贸易”“国际商法”“国际金融”“国际人才”等特色服务,将助力培育自贸试验区发展新生态,推动有相关需求的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安徽自贸试验区蜀山区块综合服务中心于9月1日试运行,该服务中心的业务包括了开发区综合业务区域和自贸试验区业务区域,开发区综合业务服务主要包括工商注册、税务缴纳、公租房申请等蜀山经济开发区各类行政服务事项。记者了解到,此次设立的“国际窗口”则处于自贸试验区业务区域,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了让对外贸易和运输类企业,通过一个统一的平台来办理涉及海关、海事、出入境边检、外汇、港务等多个监管部门的事务,提高监管效率,降低通关成本。

—83—

商务部召开“北京、湖南、安徽自贸试验区
及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建设一周年”
专题新闻发布会

来源:商务部网站

9月28日,商务部召开“北京、湖南、安徽自贸试验区及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建设一周年”专题新闻发布会。商务部自贸区港司副司长陈洪,安徽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安徽省自贸办主任张箭,浙江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浙江省自贸办主任盛秋平,湖南省商务厅党组书记、湖南省自贸办常务副主任沈裕谋,北京市自贸办专职副主任刘梅英出席发布会并向大家介绍北京、湖南、安徽自贸试验区和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建设一周年相关的情况。此次新闻发布会由商务部财务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束珏婷主持。

行业资讯

自贸区连线

—84—

总体概述
商务部自贸区港司副司长陈洪介绍一年来建设情况
2020年9月,北京、湖南、安徽3个自贸试验区和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设立运行。一年来,各自贸试验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扎实推进总体方案及扩区方案的试点任务,立足区位特色优势,不断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目前,北京、湖南、安徽3个自贸试验区和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总体方案确定的423项改革试点任务已实施363项,总体实施率超85%,通过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进行改革探索,激发了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开放水平不断提升,示范引领作用逐步发挥。具体来看,有以下几方面亮点:
一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各显其能。各自贸试验区立足战略定位和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助力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
例如,安徽自贸试验区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合肥中欧国际货运开行路线增至60条,覆盖欧洲14个国家,51个国际节点城市。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投资项目,通过核心技术和成套生物设备输出,带动国际产能合作。
二是科技创新助推新发展动能持续发力。各自贸试验区围绕阻碍科技创新的难点,在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入开展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助力催生新发展动能。
例如,安徽自贸试验区实施科创成果转化与应用等试点举措,挂牌设立14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向产业创业者开放共享相关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省市县三级联动、线上线下互动的全省统一科技大市场,并在片区设立窗口展开技术交易,上半年完成技术合同登记金额近40亿元。
三是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有序推进。各自贸试验区在加强风险防控的前提下,按照部署在金融开放创新领域进行有益探索,进一步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功能。
四是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各自贸试验区聚焦特色优势产业开放发展,集聚优质市场主体,努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先进性、稳定性和竞争力,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商务部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加大指导和支持力度,推动北京、湖南、安徽自贸试验区和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落实好改革试点任务,形成更多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答记者问
安徽省商务厅厅长张箭介绍安徽自贸试验区一周年建设情况

【记者】:做为内陆型自贸试验区,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提升开放型经济

行业资讯

—85—

发展水平等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张箭】:首先,非常感谢媒体朋友对安徽自贸试验区的关心支持!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一年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贸试验区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商务部等国家部委的指导支持下,牢记“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使命,坚持开局就发力、起步就冲刺,推动方案落地实施,112项试点任务已实施105项、落地见效73项,探索形成38项试点经验,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化改革的“试验田”作用逐步彰显。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以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先导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制订自贸试验区专项推进行动计划方案,配套出台20多个文件、近300项具体措施。我们起草《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草案)》,昨天省人大常委会进行一审审议;建立自贸试验区特别清单212项,推进实施“自贸一单通”,保障片区改革创新自主权;创新上线“7×24”政务服务地图,实现268项“热门”政务服务事项的24小时自助办理。一年来,自贸试验区累计新增注册企业9927家,签约入驻项目769个、协议引资额4425亿元。
第二,着力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对外开放的“排头兵”作用逐步彰显。安徽作为自贸“新成员”,在复制推广试点经验基础上,强化改革创新、积极争取首创。我们率先开展长三角特殊货物检查作业一体化改革试点;实施“联动接卸、视同一港”整体监管;率先实现内河港口集装箱区块链提货单模式。我们积极建立外商投资全流程服务体系,吸引一批外资项目落户,包括大众江淮等高端制造业项目、蔚来科技等总部项目、中德双元制职业培训等服务业项目。
第三,着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链接长三角和中部地区的“重要枢纽”作用初步彰显。加快提升开放平台能级,世界制造业大会已成功举办3届,今年11月将在合肥举办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市场采购贸易试点、跨境电商进口零售试点、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等成效初显。加快提升开放通道效率,芜湖(京东)国际货运超级港建设加快推进;合肥中欧国际货运开行线路已覆盖欧洲14个国家、52个国际节点城市。加快提升区域开放合作水平,与沪苏浙共同组建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多个创新事项入选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十大制度创新案例。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国家工作部署,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入推进总体方案深化实施,贡献更多安徽经验。
【记者】:推动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是安徽自贸试验区的定位和特色,请问张厅长能否简要介绍一下这方面的进展及成果?

【张箭】:一年来,安徽自贸试验区围绕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安徽

行业资讯

自贸区连线

—86—

一是推出一批科创成果转化新模式。我们积极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机制,率先开展产业化经费股权投资改革试点,实施科创资源“全链条、多节点”科技成果转化、全流程知识产权服务模式,落地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我们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推动人才流动互认、产品通关进出口、产业链协同配套、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等领域的集成改革,目前已挂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4家、实现跨国科技成果转化2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近1300家。
二是推出一批人才招引新模式。我们创新建立“一网通”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体系,入选国家服务贸易创新案例,累计服务外国专家超5千人次,今年新认定人才超过千人,吸引一批战新产业高层次人才落户。我们加快打造长三角高能级海归留学人才枢纽,创设面向海归留学人员的区域性创新创业中心,累计招引留学人员项目25个,储备留学人才项目100多个,吸引高层次人才超千人。
三是推出一批金融开放新模式。多项国家外汇政策试点及跨境金融政策在自贸试验区率先落地。创新推出科技中小微企业“自贸贷”、中国声谷信用贷、科技云贷等金融产品,搭建了一站式“金融超市”线上自选平台。建立“股权投资+政府基金+社会资本+风险投资+专项基金”五位一体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累计投资孵化企业超过160家,引入外部投资超15亿元,获得各类知识产权授权900余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
下一步,安徽自贸试验区将立足战略定位,加强首创性、差异化、集成性创新,着力打造“科创+产业”制度创新的“高原”“高峰”,形成更多制度创新成果。
答记者问
商务部自贸区港司副司长陈洪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请问自贸区港司陈司长,近年来自贸试验区在推动各领域开放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请问今后将如何更好发挥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示范引领作用?
【陈洪】: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时强调,要围绕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充分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积极推动制度创新,以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提升开放水平、推进制度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战略等方面持续发力,促进国内国际市场相通、产业相融、创新相促、规则相联,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自由贸易园区,发挥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示范引领作用,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枢纽。

“科创+产业”优势,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积极为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集聚地筑势赋能。主要开展三个方面工作:

行业资讯

—87—

在持续提升开放水平方面。将进一步加大开放压力测试力度,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继续压减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集聚更多国内外人才、资本、技术和数据要素,推动外向型产业集聚。在实施好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基础上,根据部署研究制定自贸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在更大范围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提升我国整体开放水平。
在深入推进制度创新方面。推动落实好国务院《关于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的若干措施》,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基础性制度开展深层次改革试点,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形成更多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持续推动向自贸试验区下放更多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做好相关配套,确保下得去,接得住,用得好。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推动自贸试验区立足资源禀赋,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更多增长点、增长极。围绕产业链核心环节和前沿领域,推动各类创新资源、高端要素加快聚集,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通过开放发展,不断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先进性、稳定性和竞争力,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方面。围绕总体方案明确的战略定位和试点任务,深入开展差别化探索,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方面发挥重要支点作用。

行业资讯

自贸区连线

自贸区协同联动赋能长三角一体化

来源:浙江日报

2020年,浙江自贸区扩区,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实现了自贸区在长三角三省一市省级层面的全覆盖。日前,长三角自由贸易试验区联盟宣布成立。自贸区是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的试验田。长三角自贸区要抱团集群式发展,协同打造高水平开放新标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走在前列,赋能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长三角自贸区的创新实践与未来走向
当前,长三角4个自贸区的功能定位、制度创新方向与建设路径日益清晰。
1.上海自贸区功能再升级

会,上海自贸区已成为成熟经验的集大成者。“十四五”时期,上海将继续推动自贸区功能再升级。
      一是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把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打造成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特别是在施行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实施更大程度压力测试方面先行先试。二是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和全国自贸区开放前沿能级。率先实行更加开放便利的人才引进政策,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建设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三是增创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发展更高能级的总部经济,推动离岸转手买卖先行示范区建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2.浙江自贸区数字贸易赋能全产业链创新走在全国前列
浙江加快建设自贸区2.0版本,其

—88—

上海深入实施3项新的重大任务,成功举办3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

行业资讯

中数字贸易赋能全产业链创新成果显著。全国首个保税仓直播间落地钱塘新区,互联网应用深入到保税区内;依托“互联网+”,数字展览“网展贸MAX”让外贸企业不出国门就能开拓市场。
      浙江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要求“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并提出了具体举措,如打造以油气为核心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基地、新型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和物流枢纽、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推进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运输往来、人员进出便利自由先行先试;做好“数字+自贸区”大文章,推进数字贸易先行示范等。
       3.江苏通过地方立法保障自贸区建设
       江苏自贸区2019年设立,时间不长。但在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以及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已实施全国、全省首创改革举措60余项,形成115项制度创新成果。2021年1月,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以地方立法形式赋予自贸区更多的创新空间和发展活力。
       4.安徽自贸区1.0版加快步伐起势建设
      此次在安徽设立自贸试验区,不仅补齐了长三角区域在开放领域的短板,也有助于发挥安徽产业优势和科研实力。
     

      一是用好更大改革自主权,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开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建成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二是加强与国内国际先进自由贸易试验区交流合作,加强与全省经开区、高新区的协同配合和联动创新。三是全面提升综合保税区、海关进境指定监管场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出口产品公共海外仓、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等开放平台功能。四是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贸易高质量发展、金融对外开放和科技金融创新。
       自贸区全覆盖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自贸区在长三角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桥梁”作用。自贸区在长三角地区省级层面的全覆盖,拓展了长三角腹地区域高水平开放的空间范围,为长三角充分发挥腹地和市场广阔优势,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带动更广阔的全国大循环,有利于长三角地区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
        

—89—

自贸区激发一体化发展更大动

行业资讯

自贸区连线

能。自贸区省级层面全覆盖是自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国家为支持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作出的又一重大举措。三省一市的自贸区在战略定位、片区分布和改革试点任务等方面各有特色、协同发展,有利于生产要素在长三角地区自由流动,有利于长三角地区形成制度集成创新,有利于在长三角地区形成更具竞争力、影响力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将激发更大的动能。
      自贸区省级层面全覆盖推动长三角更深层次一体化。自贸区建设除了推动交通、产业、生态等基础设施一体化,更在更高层次上推进要素配置的市场化、国际化和高级化,在高端形态上构建区域一体化,使长三角地区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长三角自贸区协同联动发展的方向与路径
      着眼于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挖掘各个自贸区需求,凝聚各方共识,深化跨域、跨区、跨界的合作发展,构建兼顾各省 诉求的利益共同体。
      一是上海要继续发挥好龙头作用。一方面,上海要以高水平制度创新辐射引领和推动自贸区协同联动发展,充分发挥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引领带动作用、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试验田作用。另一方面,持续放大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溢出带动效应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功能,打造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全方位发挥对长三角腹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其他3个自贸区能级提升,更好地服务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总体布局。
     二是浙苏皖要各扬所长。浙江自贸区要继续加大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打造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以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和大湾区为基础,形成“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辐射带动区”的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加强自贸试验区和周边区域、开放平台的联动发展,构建长三角港口群跨港区供油体系,合力打造东北亚保税燃料油加注中心。江苏自贸区要创新全链条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探索“自贸区+海事服务”的江苏模式,发挥自贸区率先突破、示范引领作用。安徽自贸区要在优化整合长三角区域的科技力量等方面有所作为,一方面加快布局一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前沿研发平台和基地,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另一方面要与沪浙苏自贸区携手优化产业链布局,推动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发展。
      三是强化4个自贸区的协同联动。强化4 个自贸区的对接合作,把自贸试验区建设与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战略相贯通,在对标国际社会自由贸易协定相关条款、全面推行自由准入的体制和机制改革等方面协同创新,促进产业、行业、企业、项目对接,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共建共享的协同发展格局。

—90—

行业资讯

我国将研究制定自贸试验区
跨境服贸负面清单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9月28日电(记者 于佳欣)商务部自贸区港司副司长陈洪28日表示,在实施好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基础上,商务部将根据部署研究制定自贸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在更大范围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提升我国整体开放水平。
商务部于当日召开自贸试验区相关专题新闻发布会,陈洪在谈及下一步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时作出上述表示。2020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北京、湖南、安徽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和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至今约一年时间。

放水平不断提升,示范引领作用逐步发挥。
     陈洪表示,接下来,商务部将在提升开放水平、推进制度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战略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自由贸易园区。
      不久前举办的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中方提出将提高开放水平,在全国推进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陈洪说,在提升开放水平方面,商务部将进一步加大开放压力测试力度,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包括继续压减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根据部署研究制定自贸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等。
      在深入推进制度创新方面,将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基础性制度开展深层次改革试点,持续推动向自贸试验区下放更多省级经济管理权限。
      陈洪还表示,商务部将推动自贸试验区立足资源禀赋,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更多增长点、增长极,并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方面发挥重要支点作用。

—91—

陈洪介绍,截至目前,方案确定的423项改革试点任务已实施363项,总体实施率超85%,通过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改革探索,激发了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开

行业资讯

自贸区连线

协会同心铸辉煌 回报社会暖人心
——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
对口扶贫工作纪实

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成立于2010年7月,是由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企业、从事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人才培训的院校、培训机构、服务贸易等相关的单位自愿组成的全省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5A级社会组织。2020年以来,协会在上级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党建指导员项莉、会长张浩、秘书长夏俊为首的协会班子带领下,按照安徽省民政厅关于印发《安徽省社会组织“百社进百村”助力脱贫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积极团结凝聚会员企业投身社会扶贫事业,因成绩突出,被安徽省民政厅、安徽省乡村振兴局联合授予“安徽省社会组织助力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92—

协会动态

积极引导 汇聚脱贫攻坚强大力量。2020年4月16日,安徽省民政厅、安徽省乡村振兴局正式发起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行动,旨在组织动员100家左右社会组织,结对帮扶100个深度贫困村,共同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在此背景下,协会迅速行动,4月底,协会秘书处在省民政厅带领下赴太湖县参加脱贫攻坚行动调研座谈会并走访调研北中镇。5月中旬,协会秘书处初步制定了结对帮扶计划书,并于月底在会内发出《“脱贫攻坚迎头上·结对帮扶组合拳”“百社进百村”助力脱贫攻坚行动结对帮扶倡议书》,发动会员企业发挥人才、资源、资金等优势,加入到脱贫攻坚战的大会战之中。
深入基层 因地制宜助力脱贫攻坚。安庆市太湖县北中镇将军村是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的结对帮扶村。该村是全县海拔最高、离县城最远的村,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为更好服务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协会从产业帮扶、消费帮扶、就业帮扶、爱心帮扶四个方面开展帮扶工作。6月在协会党建指导员项莉带领下,协会秘书处前往太湖县交流对接、走访调研,慰问村内贫困户并给予慰问金,同时邀请油茶专家为将军村全体油茶种植户、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并在会内发布《关于组织参与“百社进百村”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及“花亭潺水”消费帮扶的通知》,号召协会会员单位累计购买了近十万元的扶贫产品。9月,联合会长单位安徽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再次前往将军村小学,并为学校捐赠了学习用品和体育用品。

在此次“百社进百村”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及“花亭潺水”消费帮扶工作中,协会十余家会员单位率先担当,积极践行社会责任,踊跃参与活动,为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协会在2021年1月下发《关于表彰参与“百社进百村”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及“花亭潺水”消费帮扶会员单位的通知》,对参与此次活动的会员单位予以通报表彰并发放相关荣誉证书。
强化服务 加强协会组织凝聚力。“服务政府、引领行业、助力企业”是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一直秉持着的工作精神。协会在芜湖、马鞍山、蚌埠分别设立代表处,通过精准对接服务,赢得广大会员的支持。
协会成立十年以来,在安徽省商务厅和安徽省民政厅的关心和指导下,先后加入信息技术服务与外包产业联盟、全国服务贸易与外包协会联席会、全国服务贸易协会合作机制等全国性行业组织,并发起成立长江经济带服务贸易联盟、长三角服务贸易协同发展联盟等区域性专业组织;不断加强省内区域合作,与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安徽省中小企业投资协会及相关区级部门等签署多个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十年积累,连续多年被认定为“中国最具影响力服务贸易(外包)省级协会”、“全国最佳服务贸易(服务外包)协会”,并获得“年度中国最佳服务贸易(外包)协会最具研究能力奖”荣誉称号,举办的高研班、领军企业推介、优势企业评选等活动多次被评为“优秀组织奖”,闯出一条令人瞩目的发展道路。(朱燕 阿正)

—93—

协会动态

2021年7月16日,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下达2021年第二批安徽省地方标准项目计划的公示,由我会理事单位华益药业科技(安徽)有限公司与我会等单位联合发起的安徽省地方标准《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工作规范》名列其中。

《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工作规范》
省地方标准​成功立项!

制定《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工作规范》省地方标准,规定相关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工作要求,响应了国家对医药行业的管理要求,符合我省关于推动服务外包加快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中鼓励发展医药研发外包的发展方向,有助于统一医药研发服务外包领域的操作规范,大大提高省内医药研发服务外包的标准化程度。
接下来,我会将与各相关单位积极推进,通力协作,认真完成标准的研制工作。

—94—

协会动态

7月30日,安徽省民政厅、安徽省乡村振兴局共同发布了《关于表扬安徽省社会组织助力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的通报》,我会在安徽省社会组织助力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的表扬名单中。

我会荣获安徽省社会组织助力脱贫攻坚
先进集体表扬通报

为响应中共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引导动员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通知》要求,我会高度重视、积极响应,自2020年起先后4次组织会员单位参加“百社帮,百村益”精准帮扶,并有安徽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合肥保安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百舟互娱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电力建设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安徽盛泉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合肥市智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汉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皖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金诺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电信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民生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会员单位率先担当,积极践行社会责任,踊跃参与,凝聚行业合力,助力我会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95—

协会动态

在大会上,鼎韬产业研究院携手中国外包网发布了2020-2021年度最具影响力服务贸易(外包)协会研究报告,我会荣获“中国最具影响力服务贸易(外包)协会(2019-2020)”称号。

9月10日,由威海市人民政府、山东省商务厅主办,鼎韬产业研究院等多家海内外机构共同支持、承办的“2021中韩(威海)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论坛”在威海铂丽斯国际大酒店成功举办。

我会荣获“2020-2021年度
最具影响力服务贸易(外包)协会”称号

—96—

协会动态

今年已是我会连续第五年获得此项殊荣,这是对我会工作的高度认可与鼓励。今后,我会将继续发挥“参谋、助手、桥梁、中介”作用,积极“服务政府,引领行业,助力企业,完善功能”,为推动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行业发展以及转型升级做出积极贡献。

—97—

协会动态

9月28日上午,由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主办,安徽服务外包产业学院、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客户服务专委会承办的“2021安徽服务外包产业学院人才培养专题交流活动”在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成功举办。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孟祥年、财会金融学院院长潘海红、副院长程竞、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杨辉军等学校领导和老师,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副会长、科大国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许广德、秘书长夏俊、客户服务专委会副主任、安徽骅丰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建苗、客户服务专委会副秘书长、深圳平安付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副总经理徐进、科讯嘉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市场部副总监司斌以及来自科大讯飞、和君纵达、玉臻商务、拓诚信息、启正咨询等会员单位和相关企业代表约2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2021安徽服务外包产业学院
人才培养专题交流活动成功举办

—98—

协会动态

交流研讨
活动开始,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孟祥年发表致辞,对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的情况以及成立安徽服务外包产业学院的背景和意义做了介绍,希望安徽服务外包产业学院在大家的努力下,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进一步发展壮大。接着,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秘书长夏俊从建设背景、建设思路、已开展的工作和下一步工作设想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服务外包产业学院的相关情况。随后,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财会金融学院院长潘海红对产业学院首个重点项目—人工智能实训基地情况建设做了介绍,并表示下一步将发挥实训基地作用,开展比赛、培训等相关工作。会上,各参会代表围绕安徽服务外包产业学院建设及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进行热烈讨论,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最后,安徽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协会副会长许广德进行了总结发言,他表示产业学院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希望大家可以借助这个平台进行更多的沟通和交流,共同就服务外包领域人才培养开展更深入的探讨。

参观体验
会后,大家实地参观了安徽服务外包产业学院首个重点项目—人工智能实训基地并听取了相关汇报演示。

—99—

协会动态

日前,受合肥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李军邀请,我会秘书长夏俊带队前往合肥市电子商务协会考察交流,双方围绕协会建设发展、共建合作等内容展开讨论和交流。随后,夏俊秘书长与李军秘书长代表各自协会签订“缔结友好协会合作协议”。希望以此为契机,今后充分利用“友好协会”的这一联络载体,建立长期稳固的友好关系,进一步加强双方之间的交流沟通,发挥各自优势,携手合作,互助共进,更好地为会员企业服务。

我会与合肥市电子商务协会
缔结为友好协会

—100—

协会动态

 6月24日,2020-2021年度TOPs系列评选榜单正式发布。我会理事单位安徽玉臻商务咨询有限公司、会员单位安徽远创人力资源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荣获“2020-2021年度最具影响力服务外包企业五十强”称号,会员单位安徽易德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荣获“2020-2021年度最具影响力呼叫中心企业”称号。另外,安徽玉臻还获得了“2020-2021年度最具影响力金融服务企业”称号。

热烈祝贺我会3家会员单位
荣登2020-2021年度TOPs系列评选榜单

—101—

企业风采

企业风采

近日,经安徽省安全技术防范行业技术协会审核批准,皖通科技获得“安徽省安全技术防范壹级资质”再认证。皖通科技凭借长期积累沉淀的技术实力和精益求精的管理水平,再次得到了行业和社会的认可。
安全技术防范行业资质是评定企业提供安防工程设计施工服务的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企业进入安防技术建设领域的必要条件。多应用于高速公路、智慧城市等所有包含视频监控、智能安防等领域。
安防一级资质为最高级别,对企业规模、专业技术人员、设计能力、工程施工与质量管理水平等等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皖通科技积极参与安防行业市场竞争,重视企业资质的提升。为了获得一级资质认证,科技办联合各事业部事业部主动与省安防协会联系进行检测认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上岗培训,认真准备资质申请相关资料,最终顺利通过了认证评审,成功取得了一级安防资质。
该资质的取得,将提升公司在智慧高速、智慧城市、平安城市视频监控、智能安防等工程领域的承揽能力,进一步扩宽市场空间,为公司承担重大安防工程项目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皖通科技顺利通过
省安防壹级资质等级评定

来源:安徽皖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02—

近日,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服务分会对外正式公布了最新一批通过运维服务能力成熟度符合性评估单位的名单。安徽航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凭借雄厚的技术研发实力和优秀的服务能力,顺利通过评估,获得“ITSS运维服务能力成熟度符合性评估二级认证”。这是继全资子公司安徽航天信息有限公司之后,母公司获得同样等级的资质。

安徽航信获得
“ITSS运维服务能力成熟度符合性评估二级认证”

ITSS标准体系不仅是我国IT服务行业最佳实践的总结和提升,同样也是我国从事IT服务研发、供应、推广和应用等各类组织自主创新成果的固化。
此次ITSS二级证书的获得,标志着安徽航信实施运维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更有效改进了运维服务业务,提升了运维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促进公司业务的多元化发展。

来源:安徽航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103—

企业风采

8月13日上午,兴泰控股集团工会主席袁庚莅临合肥保安集团,为合肥保安集团巢湖市分公司押运员吕安虎同志颁发“合肥市金牌职工”称号证书和奖金。合肥保安集团总经理李理,工会主席、副总经理叶春胜,巢湖市分公司总经理方志元参加活动。
2020年10月24日,由合肥市总工会、合肥市保安协会牵头组织的劳动和技能竞赛(保安员)职业技能竞赛盛大开幕,合肥市保安协会38家会员单位参加角逐,吕安虎代表合肥保安集团参赛,经过与19支参赛队伍的同台竞技,荣获A类项目消防技能(水带操作)竞赛二等奖,于今年8月被合肥市总工会授予“合肥市金牌职工”荣誉称号。

合肥保安集团吕安虎被授予 
“合肥市金牌职工”称号

三年被部队评为优秀士兵。成为一名武装押运员后,他更是积极工作,努力学习各项业务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业务水平、服务质量,不折不扣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做到对工作负责,对公司负责。
       李理表示:吕安虎同志被授予“合肥市金牌职工”这一荣誉,是对合肥保安集团广大职工的鼓励与肯定,也必将会进一步激励合肥保安集团广大员工向榜样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当中,公司也将用榜样力量来影响、感染和鼓舞每一位职工,掀起立足岗位,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工作热潮,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袁庚指出:“合肥市金牌职工”评选旨在表彰各行各业勇于创新,业务精湛,积极参与技能竞赛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先进个人。吕安虎同志荣获这一殊荣,充分体现了合肥保安集团广大职工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我们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努力培育员工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的良好精神面貌,引导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在工作上严于律己,在学习上肯于钻研,努力提高各项专业技能水平,为合肥保安集团的建设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吕安虎同志曾经是一名光荣的武警消防部队战士,在服役期间因表现优异、业务精湛,多次被支队派出参加全省大比武,获得前十名优异成绩,连续

来源:合肥保安集团有限公司

—104—

企业风采

近日,2021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在北京如期举办。会议覆盖了服务贸易各个主要领域,153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余家企业热情参与线上线下展会活动。其中世界500强、行业龙头企业占比18%,大家共聚一堂,共同推动全球服务贸易资源的互惠共享。
本次服贸会以“数字开启未来,服务促进发展”为主题。为突出全球数字化进程下,新服务、新模式、新业态的引领,扩大对优秀服务企业的宣传与推广,服贸会设立并颁发了百家重点企业推介证书。
阳光雨露经过多轮专家严格评审,凭借出色的服务能力,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荣获“2021服务贸易重点企业推介”奖项。

阳光雨露荣获2021服贸会重点企业推介

来源:合肥阳光雨露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105—

企业风采

此次获奖,是对阳光雨露近20年专业交付能力的高度认可。阳光深耕IT服务领域多年来,已拥有覆盖全国1-6线重点城市的服务交付网点,签约加盟服务商1268家,自营服务网点243家;已承接150余家IT产品、设备及方案厂商的授权服务,拥有100%自主版权的智能服务交付管理系统:服务易/阳光微服。我们以智能服务交付管理模式,配合专业的技术能力,为众多企业级客户实现了降本增效的需求,加快了企业数字化建设进程。
此外,阳光雨露全方位经营IT服务业务,包括软硬件产品支持服务、IT运维、系统集成、IT及行业解决方案等,与厂商授权服务业务相得益彰,实现服务价值最大化和业务的快速发展。平均每年为150+授权服务厂商完成140W+张服务工单交付,每年为500+个企业完成600+个项目现场交付。凭借高效、专业、可靠的服务,为各行业企业级客户保驾护航,赢得了众多企业的信赖。

本次服贸会的百家企业推介奖项是一份荣誉与认同,也是对阳光今后服务能力的激励与鞭策。未来我们将与更多企业伙伴携手合作,共同绘制智能服务领域蓝图。凭借行业内领先的智能服务交付能力,助力各行业企业级客户,实现数字化“弯道超车”。一同拥抱数字时代变革,创造服务价值新增长!

—106—

企业风采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会议上及调研中多次强调: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只要用好人才,充分发挥创新优势,我们国家的发展事业就大有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指日可待。而教育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础,和君纵达作为一家以人为本的企业,我们依托人才,同时我们也希望为人才的培养以及国家的助学教育事业贡献出和君力量!
金秋九月,爱心助学。宿州市2021年“爱心汇聚 圆梦大学”助学行动资助金发放仪式在市政务中心举行,现场为捐资助学爱心企业颁发荣誉奖牌,为受捐助学生代表发放助学金。宿州市委副书记杨宏星出席本次会议并讲话,宿州市团市委、市红十字会、市残联、市关工委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出席会议。和君纵达在本次助学活动中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为学子们提供助学金并作为优秀企业代表受邀出席此次会议。

爱心汇聚,圆梦大学!
和君纵达荣获“宿州市爱心企业”荣誉称号

市委副书记杨宏星与会发言

来源:和君纵达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会议通报了2021年“爱心汇聚 圆梦大学”助学行动捐资助学情况,本次助学行动共资助困难学生505名。会议上,宿州市委副书记杨宏星表示:“爱心汇聚、圆梦大学”助学行动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认识,凝聚服务青年、服务社会、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的好事实事,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关爱。以实际行动彰显大爱情怀和责任担当,为国家育才添力。

—107—

企业风采

与会领导为捐资企业代表颁发荣誉奖牌

和君纵达“爱心企业”荣誉称号

—108—

企业风采

日前,公司三项科研成果“一种拼缸装置”、“一种用于汽轮发电机组找中心支架”、“一种可移动式管屏吊装装置”,分别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一种拼缸装置”,可用于低压缸端板、侧板分体式低压缸拼装,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现了有效控制汽缸错位、对角偏差大、变形量大的功能,解决了汽缸因焊接变形量过大的难题,降低了安装质量风险,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一种可移动式管屏吊装装置”,该实用新型专利是提供一种可移动式管屏吊装装置,本吊装装置占用空间小,能够拆卸式安装在板次梁的隔条上,结构简单、且可重复利用,以解决现有电力施工技术中末级过热器管屏吊装效率低、安全风险大等问题。
“一种用于汽轮发电机组找中心支架”,该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一种用于汽轮发电机组找中心支架,克服了传统钢丝绳调整方式不易控制操作精度,且操作复杂,耗费时间长,动作精度低,易造成钢丝绳磨损或断裂等缺点,使汽轮机发电机组找中心更方便快捷且精准。
近年来,公司以在建工程项目为依托,不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在技术、资源、信息等多方面实行共享,提升科技成果的水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公司共有77项国家专利,其中有4项是发明专利,73项实用新型专利。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
安徽电力建设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新增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来源: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电力建设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109—

企业风采

责任编辑:夏俊、朱燕                                 审校:程圆圆、苏宏、黄智莺、郭倩

—110—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